新農村建設五難題措施
時間:2022-10-20 12:12:00
導語:新農村建設五難題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地方黨委和政府應針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的突出矛盾,認真解決農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行路難、飲水難、上學難、看病難、休閑難”等具體問題,把新農村建設這一黨的好政策體現到一件件實事中,讓人民群眾得到真真切切的實惠,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有力地推動新農村建設步伐。
要想富,先修路。當前,在不少農村地區,農民群眾“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仍然是農村村級道路現狀的真實寫照,不僅群眾心中有怨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地方黨委和政府要抓住國家實施農村“村村通”工程的契機,加大對鄉村道路建設的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省市項目補償,調動基層農民群眾投資投勞修建鄉村道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水泥路修到農民的家門口,切實解決“行路難”問題。
水是人民群眾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然而,在不少農村地區,群眾“飲水難”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由于自然條件和經濟基礎的制約,有的村只能靠天吃水,系缺水村;有的村只能人畜共飲一堰水、一池水;還有的村,由于長期飲用低質、超標、有污染的地下水,而導致地方病多發,嚴重侵擾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為此,地方地位、政府必須把農村飲水工程納入新農村建設重要內容,通過修建蓄水池,架設輸水管道,讓農民吃上方便衛生的自來水,切實讓農民過去吃水靠肩挑、水質無保障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教育是興國安邦之基。農村要擺脫貧困,關鍵在于發展基礎教育事業,不斷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和能力。當前,不少農村地區尤其是偏遠山區,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適齡學生因各種原因而面臨輟學。地方黨委、政府要緊緊抓住中央落實貧困學生“兩免一補”政策的歷史機遇,把解決貧因生“上學難”問題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詳細的幫扶計劃和措施,確保每位農村貧困生有學上、有書讀,切實解決貧困學生“上學難”問題。
近年來,“看病難”問題日益困擾著農村廣大群眾的生活,“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屢屢發生,已經成為影響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制約因素。地方黨委、政府要堅持從解決農民群眾“看病難”問題入手,大力實施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立農民群眾家庭健康檔案,讓參合農民每年接受一次免費體檢,切實做到“重大疾病早預防、早治療”。進一步加強農村村級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培訓合格鄉村醫生,使農民群眾“小病治療不出村,大病住院有補助”。
大力弘揚健康、有益的先進文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更是“促進鄉風文明”的動力之源。農民素質要提高,農村良好的社會風氣要形成,離不開先進文化的引領和指導。針對近年來農村出現的“黃、賭、毒”文化不斷沖擊和意欲占領農村文化市場的現象,地方黨委、政府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必須堅持把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納入工程項目建設之中,做到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真正為農民群眾休閑、娛樂提供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的場所。通過建設村民文化娛樂中心、農村文化中心戶,開通遠程教育網絡、村級網吧等措施,多渠道豐富農民的精神世界,讓農民群眾足不出戶即可熟知天下事,使讀書看報、上網學習成為農民群眾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