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術后護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3 15:32: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病人術后護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病人術后護理

深究術后病人疼痛的心理護理

術后病人痛痛護理是我們臨床護理的一門學問,如何減輕病人疼痛,使病人盡早康復,是我們護理的最終目標。疼痛對生理是一種傷害性刺激。國際疼痛研究學會把疼痛定義為“與實際或潛在的組織挫傷相關聯,或者可以用組織損傷描述的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體驗”。手術后的疼痛是傷害感受的一種。組織損傷刺激在神經系統中產生反應,這種反應刺激傳導敏感組織結構以疼痛表現出來。胸腹部手術后的急性疼痛對呼吸系統影響大,使呼吸系統順應性下降,呼吸淺快,肺活量、潮氣量和功能余氣量均降低,通氣/灌氣比值下降易產生低氧血癥。疼痛可限制深呼吸和咳嗽導致肺不張或肺部感染。此外肢體手術后的疼痛,因麻醉、引流管、胃管的刺激,手術創傷和疾病本身造成的疼痛。無論疼痛來自內部或外部都對機體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響。如何最大限度地減輕病人的疼痛,確保病人安全度過手術期,恢復健康。以下淺談術后病人疼痛的心理護理。

一、手術后疼痛的心理因素

疼痛是主觀感受,個體差異很大。每個人對同等程度的傷害刺激敏感程度不同,感受也不一樣,心理因素各異。在臨床常碰到同樣疾病創傷、同樣程度甚至同樣年齡組的患者,對術后疼痛表現出來的輕重程度不相同。曾經做過一次手術的病人對第二次手術疼痛更敏感;性格外露者較性格內向術后更易表現疼痛反應;文化程度高的通常對術后疼痛較敏感,而文化程度低的對疾病采取無所謂的態度對術后疼痛耐受力較強;安靜舒適的環境,專注于興致的交談可提高疼痛閾值減輕疼痛。疲倦、緊張、焦慮、恐懼、軟弱者降低疼痛的耐受力,增加術后疼痛的程度。各種心理因素臨床表現復雜多變。

二、術前心理護理減輕術后疼痛

按不同患者心理因素,合理解說可能出現的癥狀,疼痛程度、性質和持續時間。耐心細致地開導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倡導自由模式結合力學原理指導病人術后如何減少切口張力以及減輕或避免疼痛的技巧。

三、術后疼痛的心理護理

查看全文

心臟病病人術后通氣護理對策論文

【關鍵詞】實施心臟手術

實施心臟手術后的患者,對心肺功能都有較大的影響,術后早期呼吸與循環功能尚不穩定,需用機械通氣輔助以減輕呼吸做功,減輕心臟負擔,保證全身氧的需求,防止二氧化碳蓄積,順利渡過早期危險期。因此,此期的護理尤為重要,我們自2002年6月至今觀察并總結我院87例心臟手術后患者的呼吸道護理,現總結資料如下。

一、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共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齡3~63歲,平均21.5歲,其中,先天性心臟病患者68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19例。行單純室間隔缺損修補術32例,單純房間隔缺損修補術11例,室間隔缺損合并動脈導管未閉同期手術2例,單純動脈導管未閉于體外循環下縫扎8例,于常溫下結扎14例,二尖瓣置換術5例,主動脈瓣置換術1例,雙瓣置換加三尖瓣成形術13例,同期冠狀動脈旁路移植和主動脈瓣置換術1例。術后痊愈70例,死亡2例。

二、護理

2.1氣管插管的正確位置患者返回ICU后與麻醉醫生共同檢查氣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確,聽診肺部,判斷氣管插管是否在氣道內,警惕發生氣管插管過深或過淺。測量氣管插管距門齒及鼻尖的距離,并做記錄,便于每班護士交班時能及時發現氣管插管是否脫位。我們常規通知放射科拍床旁X線胸片,確切了解氣管插管的位置。用寸帶適度固定好氣管插管,用束帶約束患者四肢,防止患者因躁動將氣管插管拔出。擺好患者體位后,連接呼吸機并警惕因呼吸機連接的牽拉造成氣管插管脫出、扭曲或打折。

查看全文

解析外科病人術后產生睡眠阻礙護理

術后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礙,從而身心得不到休息,不利于度過術后危險期,更不利于傷口愈合和早日康復。我科自2008年9月-2011年4月共收治手術患者224例,其中出現睡眠障礙的36例,總結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中男28例,女8例,年齡36-75歲,其中賁門癌12例,食道癌8例,腦膜瘤5例顱骨修補術8例,直腸癌3例。

2睡眠障礙的表現

按臨床表現分三種①入睡困難,表現為臥床久久不能入睡,甚至出現異常心理反應,胡言亂語,有時伴定向力障礙②晝夜睡眠倒置:夜間難以入睡,而近黎明時漸漸入睡。白天昏昏欲睡,反應遲鈍③睡眠中斷:難以保持睡眠的持續性,夜間易醒,醒后難以再入睡。

3引起睡眠障礙的原因

查看全文

痔瘺病人術后膳食護理論文

痔瘺是常見的多發性肛門直腸疾病,有“十人九痔”之說,科學的飲食管理對促進痔瘺患者的康復是十分重要的。現將本科50例痔瘺患者術后的飲食護理體會簡述如下:

一、術后營養與飲食宜忌

患者術后需要補充一定的營養,使創傷組織早日康復,術后次日即可進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在飲食調理上應食偏寒涼之品,如香蕉、蘋果、菠菜、芹菜等,均宜日常食用。應忌食溫熱之品,如辣椒、胡椒、蔥、羊肉等。注意飲食的宜忌對痔瘺患者的治療是極為重要的。

二、痔瘺患者術后的飲食安排

應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及肛門創面愈合情況做好患者的飲食安排。

2.1術后當日進食流質飲食,如牛奶、蛋湯、米湯;病情較重可禁食1d,不宜食用含油脂較多的湯汁,以防排便頻繁。

查看全文

全肺切除病人術后護理研究論文

[關鍵詞]:全肺切除術;護理;并發癥

臨床上全肺切除常用于肺癌以及外傷性主支氣管斷裂,全肺切除是最佳治療手段。因手術后并發癥較多,因此,術后護理的質量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本文總結了我院1997年至2005年全肺切除共18例,現就其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全肺切除18例,女3例,年齡56歲~74歲,平均年齡63歲,均為肺癌患者,男15例,24歲~71歲,平均年齡51歲,吸煙者14例,其中12例為中心性肺癌患者,3例外傷后主支氣管斷裂,1例術后第5天出現支氣管胸膜瘺,于術后第9天死亡,其余17例均治愈出院,經隨訪1a都能達到日常的生活料理。

2護理

2.1心理護理在創傷早期患者往往緊張恐懼,情緒不穩定,并受劇烈疼痛的折磨,經?;貞浭軅麜r恐怖情景,心有余悸,產生恐懼心理,因此,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時熱情接待,使用安慰性語言,并耐心向患者講解治療方案[1]。也有的老年人擔心預后不佳,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及時發現患者的心理問題,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利用相關知識給予關心體貼和必要的健康教育,重點了解該患者的特點及預后情況,主動熱情地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正確的認識,對醫護人員產生依賴、信任感,增強治療信心,配合治療和護理,順利度過圍手術期[2]。

查看全文

乳腺癌病人個案護理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通過“粉紅天使團隊”對乳腺癌術后病人提供個案護理管理,改善病人術后肩關節活動度,提高生活質量。[方法]將96例乳腺癌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采用“粉紅天使團隊”個案護理,乳腺??谱o士建立個人檔案,組織、協調團隊心理咨詢師、營養師、康復師、傷口師、PICC??谱o士對其開展個體化護理服務。分別于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時采用肩關節活動量表(ROM)和癌癥康復評價系統簡表(CARES-SF)對病人的上肢功能和生活質量進行評價。[結果]術后3個月、6個月觀察組肩關節前屈、外展、內外旋、后伸的活動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觀察組生活質量總分、生理維度、心理社會維度、與醫務人員關系維度、性功能維度、婚姻關系維度得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粉紅天使團隊”對乳腺癌病人進行個案護理管理,能有效提高病人肩關節活動度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乳腺癌;團隊管理;個案護理;護理管理;生活質量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乳腺癌的治療已經從單一的手術模式,發展至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和靶向治療在內的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1]。病人在長期治療和康復過程中,涉及治療、功能康復、營養、心理等多種學科,需要具備多種學科專業護理團隊對病人疾病信息進行評估、整合、分析、計劃、實施,對病人及家屬進行及時信息溝通、反饋,讓其充分了解治療進展及存在的問題,有利于病人對治療信息的獲取及決策,提高治療依從性,促進健康行為,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病人滿意度[2]。本著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護理服務理念,我科積極探索成立“粉紅天使團隊”,借鑒國外個案管理的經驗,結合我科現狀,將團隊管理理念引入到對病人的個案護理管理中,效果滿意?,F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科進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病人9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年齡18歲~66歲(49.65歲±6.56歲)。納入標準:①成年女性;②經病理確診原發乳腺癌,疾病分期為Ⅰ期、Ⅱ期、Ⅲ期并且知曉自身病情;③居住地為武漢;④自愿接受此次研究及電話隨訪、訪視。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不能配合;②非原發性乳腺癌;③其他系統嚴重疾??;④低于1年預期生活時間。

查看全文

胃癌圍術期護理論文

【關鍵詞】胃癌圍術期

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有效治療是根治術,本科自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對80例胃癌病人施行根治術,通過圍術期護理干預,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80例胃癌病人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22~84歲,平均58.5歲。胃體癌38例、胃竇癌28例、胃賁門癌14例。病理檢查:低分化腺癌41例、中分化腺癌33例、印戒細胞6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根治術,術后7~12d拆線。

1.2結果

查看全文

立體定向手術副反應觀察探討論文

精神分裂癥是具有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障礙,精神活動不協調的一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常緩慢起病,自然病程多遷延,呈反復加重或惡化。為改善精神病人生存質量,近年來國內開始采用立體定向射頻腦核團熱凝術治療難治性精神病。我院截止2004年底采用同期雙側8靶點手術共治療了503例難治性精神病,按《臨床療效總評量表》(CGI)評定:顯效294例,有效197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7.6%。在術后護理中發現,有些病人出現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副反應。為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治療效果,我中心研究小組在術后護理過程中,研制出立體定向手術副反應觀察護理表,用于指導術后病人的護理,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

本組研究對象為2003年1月~2004年12月手術病人共503例;男296例,女207例;年齡18~57歲,平均29.21±9.67歲;病史3~34年,平均12.15±6.97年,依據CCMD-Ⅱ-R(中國精神疾病分類及診斷標準,第2版-修訂)標準診斷為精神分裂癥。全部病人均經過精神病醫院正規治療,用藥效果不明顯且反復住院,病情逐漸加重,發病3年以上。

2方法

通過參考國內的權威研究資料,制定出立體定向手術副反應觀察表,此表對立體定向手術副反應的內容進行了歸類處理,共分17項內容,每項又分為無癥狀、輕、中、重等4個等級,依次定為0、1、2、3分,用于術后的護理觀察。應用此觀察表共對503例采用立體定向手術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護理,得出術后各個副反應的發生率。同時計算出發生副反應病人的平均得分,分值越高說明病人術后副反應越多,出現并發癥幾率亦高。

科護士上崗前均對應表格進行專科培訓,監護室及普通病房都各配有主管護師1名、護師2名及護士若干名,填寫副反應觀察表時由上一級2名護士共同把關,做到標準統一,白、晚班以及監護室、普通病房做到表格交班,使對病人的護理觀察過程完整統一。最后由1名副主任護師和專科醫生根據表格內容進行總評定,其評定的時間為術后即刻、2周,以及根據出院后半年、1年的隨訪記錄進行繼續評定。

查看全文

外科患者術后護理論文

1術后疼痛評估

1.1口述疼痛分級評分法:將疼痛分為無痛,輕微疼痛,中度疼痛和劇烈疼痛,每組1分。

1.2數字疼痛評分法:用0-10這11個低點的數字描述疼痛強度。0表示無痛,10表示最劇烈的疼痛。

1.3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采用1條10厘米長的直線或標尺,兩端分別為0和10,0代表無痛,10代表最劇烈的疼痛。

2手術后疼痛的原因

2.1內臟受傷所致的疼痛:內臟手術操作刺激引起的內臟痛,開腹手術后,胃和胸管內氣體擴張或引流不暢,刺激腹膜,引起的疼痛。

查看全文

胃癌圍手術期護理分析論文

【關鍵詞】胃癌;圍手術期;護理

[摘要]目的:探討胃癌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對80例胃癌患者的護理進行回顧性分析和總結。結果:全部病人安全渡過圍手術期,術后無嚴重并發癥發生。結論:加強對胃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是防止術后并發癥的關健。

[關鍵詞]胃癌;圍手術期;護理

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有效治療方法是行根治性手術。我科從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對80例胃癌病人施行根治術,通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使手術及術后恢復順利,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

1臨床資料

本組80例胃癌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最大84歲,最小22歲,平均年齡58.5歲。胃體癌38例,胃竇癌28例,胃賁門癌14例;低分化腺癌41例,中分化腺癌33例,印戒細胞癌6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根治術。術后7d~12d拆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