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學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3 08:31: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初級中學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淺析初級中學信息技術教育
一、拋磚引玉,抓好導入環節
針對中學生的認知特點,面對已經具備一定信息技術知識的中學生,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引導和點撥,尤其是在導入環節,教師不應急于向學生陳述本節課的授課內容,而應由問題引出,讓學生在主動思考、主動探究中隨著教師走入教學的下一個環節。如,教學PowerPoint2000時,教師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如何才能去掉應用模板效果嗎?”學生聽到問題后,陷入深深的思考,紛紛在電腦上不斷地進行嘗試。教師看到學生一頭霧水,找不到方向時,則委婉地說道:“那就讓老師帶領你們走向下一個環節,或許答案就在里面?!睂W生們為了解答心中的疑點,非常專注地聽教師的講解,從前景圖案、背景圖案的具體設置講解到演示文稿、幻燈片的播放等等。掌握了初步的信息技術知識,教師讓學生再次進行實踐嘗試,看看導入問題如何解決。有的學生通過對前景圖案顏色與背景圖案顏色進行對比、交叉、融合等的設置,最終發現,如果圖案設置為白色,把背景設置為白色,最后就能去掉應用模板效果,但唯一的問題就是將圖案也設計成白色顯得有些困難。也有的學生經過演示文稿的幻燈片屢次點按、播放后,驚喜地發現在設置幻燈片背景時,窗口最下方有個選項———“忽略模板的圖案”,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只要點下這個選項圖案也就可以成為白色。在導入環節教師拋出問題,讓這一問題成為學生思維的主線,始終困擾學生,學生生出解決問題的急迫感,于是對教師的講解就會專注聆聽,對每一信息技術的知識則會不斷加強自我的認知和理解力,為最終解決問題積淀必要的知識基礎。
二、簡潔精煉,注重教學實踐
教師喋喋不休地講解信息技術知識,相信很快就會讓學生處于睡眼朦朧的無聊感中,尤其是面對當前最有廣闊發展前景的信息技術,學生急于知道更多、更廣、更深的信息知識,需要教師給予恰如其分的巧妙引導、精講啟迪,教師冗長的贅述剝奪了學生自我思考、自我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信息技術授課環節中,教師一定要做到簡潔精練地講解知識,把時間留給學生通過上機實踐不斷進行自我探究、自我摸索、自我發現、自我體驗、自我驗證等,才能讓語言所講述的知識深深印入學生的腦海中。依然以PowerPoint2000為例,它有幻燈片瀏覽視圖、普通視圖、幻燈片視圖、大綱視圖和幻燈片放映視圖等五種視圖,五種視圖的功能和具體操作各有側重點,如何讓學生能夠對各個視圖進行熟練演示,并能夠自由切換,教師的講則是一種短而精練的語言引導,下設每一個小組完成其中一個視圖的操作,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在實踐操作中摸清每一種視圖需要使用的操作方式,不需要教師一個動作一個指令地去下達,而是將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權力交到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生手中,讓他們不斷嘗試,不漏掉任何一個按鍵,并將教師的引導運用到實踐中,成為一種方向的指引,讓學生成為發現者、探究者、解惑者。當學生歷經重重困難找到視圖顯示、運用、切換的途徑和方法后,學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會充滿心扉,從而成為完成下個任務目標的催化劑。
三、交流融合,集思廣益
信息技術教育是一堂生機勃勃的魅力課堂,教師在每一個環節都要鼓勵學生發揮自我的主動性,積極思考,執著探究,才能體會到信息技術的奧妙,感受其蘊藏的豐富內涵和無限的活力。信息技術的運用為人與人的交流提供了最便利的方法。教師可以將布置的作業放置于班級的“交流群”中,讓學生就相同的問題進行談論、探究,讓學生的思想進行融合,從而取長補短,為問題的解決提供多樣的、多元的途徑,并從這些途徑中尋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使得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越來越強,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信息素養。當然,課堂是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一個主要方式,而課外更是學生進行實踐的開闊舞臺,教師要組織學生去觀看和體驗先進的信息技術的運用和成果,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跨地區進行多方面的交流,才能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熟練掌握的工具,并開動學生的思維,不斷創新信息技術,提高技能水平,激發創新火花。
初級中學教育教學工作要點
2020年我們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繼續秉承“讓責任引領習慣,讓愛心塑造心靈”的辦學理念和“人人皆有發展”的辦學目標,堅持“普惠性”教育方向,以“文化立校、科研興校、品牌強?!睘槭侄?,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和德育工作機制,努力助推學校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
(一)強基固本抓黨建
持續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推進黨支部作風建設。
推行依法治校,落實一校一章程;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嚴禁亂收費、有償家教行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
(二)強心固腦促德育
聚焦立德樹人的正確方向,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教育引導師生“篤志、力行,愛國、奮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德為先,注重“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初級中學交通安全教育發言稿
各位同學:
根據各地提供的統計信息,**年我省中小學校非正常死亡學生中,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約占死亡總人數的18%;**年1-6月份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約占死亡總人數的26.6%,這些數據充分表明了交通事故是造成我省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學校交通安全工作形勢非常嚴峻。
為此,我班向全體同學提出要求,加強交通安全知識學習,保障生命安全。
1.行走的安全常識
指揮燈信號綠燈亮時,準許行人通行;黃燈亮時,不準行人通行,但已進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繼續通行;紅燈亮時,不準行人通行;黃燈閃爍時,行人須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通行。
人行橫道信號燈綠燈亮時,準許行人通過人行橫道;綠燈閃爍時,不準行人進入人行橫道,但已進入人行橫道的可以繼續通行;紅燈亮時,不準行人進入人行橫道。
初級中學年度繼續教育工作報告
本學年我校圍繞“課堂效益年”,“高效課堂”這一學校教育的核心,積極開展繼續教育工作。繼續教育為打造優秀教師而開展,提升了教師素質,提高了課堂教育效益,確保了鄉初級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一年一個臺階穩步上升?,F將工作總結于后:
一、始終堅持了指導思想不動搖的原則
本學年,我校根據《市區年——學年度中小學教師研訓工作要點》《區教師培訓與教育研究中心中學部工作計劃》和《區教師培訓與教育研究中心繼續教育辦公室學年——學年工作計劃》的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教師、教研組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教研、繼續教育工作。我校始終緊扣“課堂效益年”這一主題,確定教研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選擇校本研修、項目研修課題;切實抓好遠程非學歷培訓,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培訓;積極開展了讀書活動,從而實現了教研活動、繼續教育活動真正服務于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促進教師成長這一目的,初步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研、繼續教育文化,較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好了務。
二、精心組織,嚴格管理
1、學年初成立了繼續教育領導組,確保了教研工作和繼續教育工作有序有效進行。
組長:凌校長深入教研、繼續教育第一線,親臨現場指導工作,有效地促進各項活動的開展。
農村初中校舍改造調研報告
我們根據縣委、縣政府的部署,為農村初中教職員工和學生營造一個良好、優雅、舒適的辦公環境和教學環境。我們于2011年月日至月日,對全縣個鄉(鎮)場的個中學的校舍情況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調查。現將調查的主要情況、存在的問題、應采取的措施,報告如下。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
一、基本情況及主要做法
(一)初中學校基本情況。
全縣現有初級中學3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小學403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有教職工7917人,其中初中3108人;有在校學生217416人,其中初中65459人。寄宿學生79487人,初中住校生55227人,寄宿率達84.6%。初中學校占地面積779011㎡,生均12.1㎡,建筑面積327503㎡,生均5.09㎡。建筑面積中包括教學及輔助用房128697㎡,其中教室94315㎡,生均1.47㎡;行政辦公用房21146㎡,占總校舍的5.2%;學生生活及服務用房167128㎡,生均2.60㎡,其中學生宿舍112488㎡,生均2.1㎡,食堂36958㎡,生均0.57㎡,學生廁所7960㎡,生均0.12㎡。
(二)初中學?,F狀。
1.大班額現象突出。我縣初中學生校舍建筑面積嚴重不足,與《農村普通中小學建設標準》(建標109—2008)規定標準相差甚遠。大規模的移民搬遷、城鄉統籌發展、人口的自然流動以及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強烈需求等社會發展因素,導致移民新遷區和人口密集區學校辦學容量和辦學規模嚴重不足,安全隱患極大,全縣初中大班額比例達69%。以新縣城為例,新城原規劃為7萬人口規模,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猛增到17萬人,而城區目前僅有4所初級中學,辦學容量嚴重不足。因此容納學生相當有限,其最大班額達98人,最小班額65人,另外還有3000余名學生靠租用民房辦學。此類情況在我縣人口較多、規模較大的鄉鎮初級中學也比較嚴重。
農村職業教育必要性論文
論文摘要:農村初級中學;中等職業教育;必要性;辦法
論文摘要摘要:在我國農村初級中學大力開展中等職業教育不僅是降低農村初級中學輟學率,增加農村教育新引力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促進傳統教育觀念和就業觀念的轉變,還可以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推動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結合我國農村教育目前狀況,需要采取的辦法有摘要:轉變農村初級中學的教育觀念和農村職業教育的觀念;在農村初級中學嘗試采取不同的形式,納入中等職業教育內容;課程設置堅持基礎文化課和職業技術課并重的原則;做好經費、師資和設備的保障工作;實行“雙資格”制,建立初級中學的職業教育同其他類別的教育溝通和聯系的機制和平臺。
中等職業教育主要是指在高中教育階段進行的職業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職業培訓,其定位就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數以億計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尤其是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完善既是重點又是難點,不僅中心財政撥出??畲罅χС?,而且也引起了各界專家學者的關注和討論。然而筆者認為,單純發展以九年義務教育后為指向的中等職業教育并不完全符合我國國情。當前,在我國農村初級中學中大力開展中等職業教育不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緊迫。
一、在我國農村初級中學開展中等職業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降低農村初中輟學率,增加農村教育吸引力。
輟學是中國農村教育的一個痼疾,已嚴重影響義務教育的普及水平和農村教育的發展,也勢必影響新一代農民素質的提高,阻礙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2004年,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探究所對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6省14縣的17所農村初級中學進行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摘要:我國農村初中生實際輟學率遠高于國家控制的3%的標準,學生平均輟學率超過40%。新華網記者隨機對河北省一個“普九達標縣”進行的調查發現摘要:該縣每年初一入學學生保持在1萬多人,在初三中考時只剩下4000來人,三年內學生流失率高達60%,其中輟學的學生主要集中在鄉鎮中學。
農村中學中等職業教育必要性論文
論文摘要摘要:在我國農村初級中學大力開展中等職業教育不僅是降低農村初級中學輟學率,增加農村教育新引力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促進傳統教育觀念和就業觀念的轉變,還可以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推動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結合我國農村教育目前狀況,需要采取的辦法有摘要:轉變農村初級中學的教育觀念和農村職業教育的觀念;在農村初級中學嘗試采取不同的形式,納入中等職業教育內容;課程設置堅持基礎文化課和職業技術課并重的原則;做好經費、師資和設備的保障工作;實行“雙資格”制,建立初級中學的職業教育同其他類別的教育溝通和聯系的機制和平臺。
中等職業教育主要是指在高中教育階段進行的職業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職業培訓,其定位就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數以億計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尤其是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完善既是重點又是難點,不僅中心財政撥出??畲罅χС?,而且也引起了各界專家學者的關注和討論。然而筆者認為,單純發展以九年義務教育后為指向的中等職業教育并不完全符合我國國情。當前,在我國農村初級中學中大力開展中等職業教育不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緊迫。
一、在我國農村初級中學開展中等職業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降低農村初中輟學率,增加農村教育吸引力。
輟學是中國農村教育的一個痼疾,已嚴重影響義務教育的普及水平和農村教育的發展,也勢必影響新一代農民素質的提高,阻礙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2004年,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探究所對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6省14縣的17所農村初級中學進行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摘要:我國農村初中生實際輟學率遠高于國家控制的3%的標準,學生平均輟學率超過40%。新華網記者隨機對河北省一個“普九達標縣”進行的調查發現摘要:該縣每年初一入學學生保持在1萬多人,在初三中考時只剩下4000來人,三年內學生流失率高達60%,其中輟學的學生主要集中在鄉鎮中學。
引起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現行農村初中學校課程和農村學生生活經驗相疏遠,偏重書本知識,忽視實踐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內容和職業教育內容未能溝通和相互滲透,引不起學生學習喜好和積極性,從而導致學生“厭學”,而家長也失去送孩子上學的積極性,認為“讀書無用”?!稗r村教育的實質是農村職業教育”,有必要在農村初級中學開展職業教育,增強農村初中普教內容和職業教育內容的相互滲透性,這也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向之一。要把普通文化課程的教學和學生未來職業聯系起來,使學生有更多機會參和社會實踐活動,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適當開展職業技術教育,使學生能在心理和技能上適應就業的要求,從而增加學校和教育對農村學生和家長的吸引力,降低農村初中學生的輟學率。
農村英語素質教育教學評價研究
【摘要】如何在農村初級中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和提高英語教學水平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農村初級中學英語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最根本的問題還需要不斷去發現和改進。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在于培養外交家,而在于培養人的語言觀念和語言思維,通過開拓頭腦中的語言空間,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和提高。農村的教學條件固然落后,但是通過轉變一些常規教學觀念,提高農村初級中學英語整體教學水平也是指日可待。因此,在本文中,提了幾點對農村初級中學英語素質教育教學觀點。
【關鍵詞】素質教育;整合;農村;初級中學
目前,在很多農村學校,采用平均分來考核教師,考核一個班集體。這種方式下的教學成績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了一些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手段,也體現了某些學生學習的優越性。但這種做法會忽略了許多學生的閃光之處,往往會錯失很多挖掘學生潛能的機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原有的學習評價機制已經不適合新時期學生的特點和新的課程標準。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新課標認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促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結合新的課程標準、英語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對學習評價進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素質教育理念下農村初級中學英語教學評價機制策略
目前在云南省中考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構建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評價機制顯得尤其重要。以下是作者根據新課標要求對農村初級中學英語教學提出的改革建議:1.以少數學生為主的評價轉變為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評價傳統評價往往側重對部分“優生”的評價,忽視對“差生”的評價,這有違教育的公平和平等原則,但事實上“差生”對教師的教學同樣具有發言權。新課標要求英語教學和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此作者認為需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對教學與課程的要求如此,對評價的要求更應如此。2.單一評價目標轉變為多維評價目標傳統教學評價側重對知識認知和掌握程度的評價,往往忽視對學生素質、能力、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方面的評價,這會造成“高分低能”或“多分少德”的現象這與素質教育是相背離的。作者認為應于學習既要重視認知,同時也要重視素質與能力的提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體驗與提高,它是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3.單一的教師評價轉變為教師評價、同學評價、自我評價相結合的多維評價模式傳統的教學評價實施主體單一,整個評價幾乎只由老師完成,這往往會造成一定的誤解與偏差,另外由于教師的時間和精力的有限性,在評價中也難免造成疏漏。而新課標重視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因此,作者認為可以采用教師評價、同學評價、自己評價相結合的多維評價模式更能與新課標要求相吻合,更能促進學生健康發展。4.以獨立學習能力為主的評價轉變為既重獨立學習能力也重合作學習能力在英語學習過程上,新課標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倡導體驗參與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因此,應該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目標任務,感受成功。5.以結果評價轉變為既重過程也重結果的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傳統的評價只注重對學習結果即學習成績的評價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評價既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也要不斷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進而促進農村初級中學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總之,初中英語新課標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強調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強調在英語學習中學會互助交流與合作,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強調參與和體驗,強調信息的交流與情感的激發。由此可見,農村初級英語學習的評價應該以新課標為依據,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上下功夫,注重對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與能力的提高來改變當前農村初級中學英語教育現狀。
二、素質教育理念下,農村初級中學英語教師教學策略
農村中學的英語教育狀況調查研討
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很大比例,農村英語教育的提高利國利民,對于農村義務基礎教育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實施都有積極的意義,同時對于城鄉經濟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教育部頒布《英語教育標準》,加強英語教育,對于縮短城鄉教育差距和均衡基礎資源起到積極作用。但是農村中學英語教育現狀仍不容樂觀。本研究將從我省農村初中英語教育具體實際出發,肯定其積極之處,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之策,以使城鄉共享優質英語教學資源,有效地提高農村英語教學水平。本研究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結合我省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的實際,歸納分析現有教育的成績和進步之處;二是結合農村素質教育,從師資狀況、設備條件、學生狀況、評價體制、管理體制和學科定位等方面分析我省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現狀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三是針對問題和不足,提出切實可行的提高農村英語教育的建議。
一、研究意義
(一)農村教育是重中之重,教育均衡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關心農村英語教育,把農村教育擺在整個教育的重要位置,使城鄉學生接受公平教育,對于縮短城鄉教育差距、統籌發展城鄉教育、實現社會公平和構建和諧社會都有著積極的意義。我省是農業大省,農村英語教育的發展,有利于我省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也對我省均衡基礎教育資源和創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意義。
(二)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的探討可以更好地完善我省的基礎義務教育體制
基礎教育主要由政府辦學,同時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力量按國家的法律和政策多渠道、多形式辦學。有條件的地方也可實行“民辦公助”、“公辦民助”等形式辦學??h、鄉兩級政府對發展基礎教育,實施九年義務教育負有主要責任。本研究對于當地政府發展基礎教育例如人事師資管理、硬件設施投入等方面決策都有積極的意義。
(三)完善農村英語教育,切實提高農村學生自身素質
初中英語課程教材缺陷性研究論文
一、新教程的優越性:
1、新教材的知識點帶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復性。譬如,“abitof”這個短語,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59課上才正式學習,而編者早就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一冊(下),第72課的Workbook上提前導入了,體現的“張思中英語教學法”中的超前引入規則。類似的,還有“sad”一詞,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一冊(下),第84課就出現了,而該詞卻要等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77課,才正式學習。再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23頁第三段引入“Workmustcomefirst”(工作第一)這個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95頁第6題,再次呈現“Workcomesfirst”這一短語,進行復習鞏固,體現其反復呈現的思想。
2、新教材注重口語交際和語言表達能力地培養,課文對話靈活化、多樣化,情景化。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流和應用,加大英語口語教學力度,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最佳手段。新教材在這方面的特點尤突出。課文對話旨在構建生生交際的形式,提供語言會話的模式或情景。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21課,Part1要求學生看圖介紹各個單位的方位,Part2是一則針對詢問方向內容的簡單對話,課文僅僅提供了介紹方位和詢問方向的組織模式,并沒有具體要求,新版教材之所以這樣設置,不但便于學生進行自主交互式的學習,而且可使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基礎有的放矢的開展異步教學。
3、新教材注重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適度點撥學生注意語言用語規范。英語交流中的困惑,不僅表現在詞匯量的多與寡,還表現在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上。新教材注意在原教材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際方面的內容。除了原教材中有關中英文姓名的差異、接受禮物時的差異以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還在仲秋節這一單元增加了感恩節的內容,講仲秋節(TheMid-autumnDay)同時進行感恩節(TheThanksgivingDay)的介紹,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對比了解兩個秋天節日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既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又增強了學生的文化意識。再如在這冊書的Onthefarm這一單元,既介紹中國的農場,也介紹美國的農場,也是為了讓學生區別不同國度的人文風情。西方人一般重視個人的隱私,他們不愿意別人問及有關自己年齡、宗教、收入、婚姻狀況等情況。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35課,課文注釋有關西方的忌諱話題的注解。
4、新教材的對話與課文情景創設,更加貼近生活化。舊教材第一冊(下)介紹了一種玩具frisby,新教材換成了溜溜球yo-yo。新教材在食品上增加了coke(可口可樂),porridge(粥,稀飯),dumpling(水餃),tofu(豆腐)等新詞。另外,新版教材第一冊還增加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名片介紹的內容,通過名片的內容可以做多種與職業、地址、工作單位、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內容的有關練習。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10單元,則通過一個虛構的搖滾樂隊(aSwedishRockBand)“YESTERDAY”,介紹了音樂、旅行等內容,這適合現在崇尚現代音樂的小歌迷的心理。第5單元,利用有關動物園的話題,操練有關提建議的話題,像“Don’tfeedtheanimals”(請勿投喂動物)、Let’smakeithalfpastnine(讓我們定在九點半)等。第12單元,談論世界和中國各大城市的氣溫狀況。第二冊(下)第28單元,把著名電影大片《泰坦尼克號》的劇目搬上了教材,實在是別出心裁。這些都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經常接觸的情景,真實、實用,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
5、新教材緊跟時展的脈搏,響應黨的號召,擴充了大量信息,思想性強,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大致表現在①關注西部大開發。新教材選編的內容不僅介紹于我國大城市的面貌,而且反映西部地區(如新疆、西藏、內蒙、陜西等)的面貌。②注重科學發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9單元講解的是ThememoryRobort,談論有關智能機器人的故事。③緊跟時代步伐,關心時事。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71課的Workbook上有這么一個句子“AfterweheardSamaranchsaid“Beijing”,wejumpedupandshouted“Wehavewon!”那是多么激動人心的時刻呀!③關心社會,關心環境,。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67課有句“Afteryouuseplasticbags,youmustn’tthrowthemabout”,體現了教材引導學生關注“白色污染”的防治問題。④列舉并擴展了報刊上常見的縮寫詞,如UN(聯合國),HK(香港)、ID(身份證)等縮寫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