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結構化面試之辨析題

時間:2022-04-07 04:15:00

導語:公務員結構化面試之辨析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務員結構化面試之辨析題

取消“國家免檢”就能保障食品安全嗎?

鑒于三鹿奶粉發生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決定從即日起,停止所有食品類生產企業獲得的國家免檢產品資格,相關企業要立即停止其國家免檢資格的相關宣傳活動,其生產的產品和印制在包裝上已使用的國家免檢標志不再有效。

怎樣審慎地看待取消食品類產品“國家免檢”制度。

參考答案要點:

產品質量國家免檢制度是指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將產品質量穩定、市場占有率、產品標準達到或嚴于國家有關標準,在質量技術技術監督部門連續三次以上抽查合格的產品,確定為免檢產品。其設立的宗旨是扶優扶強、引導消費、避免重復檢查、克服地方保護、減輕企業負擔。

1、免檢不等于不檢,按照我國《產品質量法》規定,國家對產品質量實行以抽查為主要方式的監督檢查制度。也就是說發證之后還設立了企業的定期報告制度和質檢部門的隨機抽查制度。應該說,技術規范是比較嚴謹的,如果各方真正照做,食品質量應該是有保證的。

2、因為部分食品企業犯規,就取消所有企業的免檢資格,實際上傷害了那些守法企業。制度和規程都具有強大的導向作用,食品免檢制度說變就變,必須說明其存在或取消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對合法企業而言,企業光是更換宣傳資料和包裝一項,就需要浪費和再投入大量資金。這種變更行政許可的損失,國家質檢總局能夠依法賠償嗎?

誠然,“國家免檢”制度的存在,使得監管不是常態,而是例外;不是必然,而是偶然。這是值得研究的。更何況,由于免檢制度帶有國家隱性擔保性質,深得公眾信任,一旦某企業靈魂出殼(如三鹿),其導致的惡果必是深重有加。

3、其實,從本義上講,“國家免檢”制度本身并無原罪。而在于它今天成為無良企業(如三鹿)的通行證,由于企業誠信的缺失,免檢制度就成為無良企業肆意穿越道德和法律底線的一條合法性通道。

因此,涵養企業的誠信土壤比廢黜“國家免檢”更重要。

曝光助學貸款違約者的名單是侵權還是監督?

某省教育廳網站通告,公布了全省121位國家助學貸款違約學生的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碼。

此舉是侵權還是監督?

參考答案要點:

助學貸款的違約者,就某一個省的統計來說遠遠不止這121名,可能是這一數字的數十倍。僅公布121名是人性化的有所保留。

1、這種通告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是防控風險、降低違約諸多手段中的一種。與其將這些欠款學生直接交給銀行訴之法律,不如還是讓教育部門再盡最后的努力,希望這些學生看到通告后,能主動與銀行或畢業學校取得聯系。

2、公布名單是為了讓大眾更好地監督國家助學金貸款的實施。助學貸款是個好制度,好制度需要借貸者按時還貸的誠信來支持,不能因為部分學生不誠信,而導致助學貸款這個好制度難以推行下去。

3、但是,這種通告確實有負面影響,這些學生不僅個人信息被泄露,同時會因為在銀行留下失信記錄而影響其所有金融業務的辦理。

4、目前,無論是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還是國家財政出資發放國家助學貸款,都需完善相應的國家助學貸款的貸前、貸后機制。一是對收入過低、無法按期還貸的學生采取貸款還貸的展期機制;二是對有款不還、惡意欠貸的學生實行懲戒制度。這樣對于欠款大學生來說是相對公平的。

“零工資”的就業選擇合適嗎?

隨著近年來就業壓力的日益膨脹,選擇“零工資”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大學生們認為這是為以后找到正式的工作多積累一些經驗。

你認為,這樣的選擇合適嗎?

參考答案要點:

“就業乃民生之本”。這個“本”就體現在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的開端。萬事開頭難,開個好頭對今后的人生道路有著深邃影響,何況“零工資”并不符合“勞有所得”的民生思想。

1、“零工資”就業實際上是大學畢業生處于待業狀態,是以單位給畢業生提供積累經驗的機會,畢業生為單位做事不計報酬為交換條件的。

由于當前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用工單位常以“要求有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作為一種門檻,連招考公務員也有類似要求。這就使得沒有多少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無奈之下作出了這樣的選擇。

2、“零工資”就業這種現象不宜提倡。因為大學生畢業進入用人單位后就是勞動者,根據《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即使在試用期,勞動關系雙方也應該簽訂合同,且用人單位支付的工資也不得低于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這里存在一個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問題。

3、在當前就業壓力下,畢業生做出這樣的選擇也在情理之中。假如能在讀書階段、學校和學生積極選擇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即使不算工作經歷,畢竟有利于大學生的擇業和就業,不致于大學生心存遺憾和缺陷。

4、由于目前我國的勞動法并沒有對勞動者主動申請無償工作進行限制。因此,如果經過雙方協商同意,“零工資”就業也不是完全行不通的。但是,用人單位如果有惡意用工的嫌疑,則有可能構成違法。

即使是自愿“零工資”就業,用人單位與大學生也應簽訂協議,對雙方的權利義務進行約定,這樣既有利于大學生自身權益的保護,也可防止發生勞動糾紛時雙方處于被動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