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解讀之教育問題

時間:2022-01-17 09:53:00

導語: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解讀之教育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解讀之教育問題

一、重慶市確定2014年教育工作七大重點

2014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重慶市在1月16日召開的2014年度教育工作會議暨“兩基”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上,確定了2014年教育工作八大重點。

(一)以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目的,進一步提高基礎教育整體水平

一是認真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認真組織實施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農村學校校舍維修補助標準。2014年秋季實施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學雜費工作。

二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以中小學標準化學校建設為龍頭,從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著手,促進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在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管理水平、教育質量等方面實現基本均衡。

三是著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鼓勵和引導普通高中注重質量,辦出特色,形成風格。新增市級重點中學8~10所。四是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資源服務體系。做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教學應用指導和支持服務工作,努力推進“班班通”。

(二)以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動力,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整合職教資源,擴大單校規模辦學效益。建立中職學校辦學水平和質量評估機制,對評估不合格的實行紅黃牌預警和退出制度。到2014年底,全市中職學校保持在310所左右,在校生規模達到50萬人左右,校均規模達到1700人左右。

二是探索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新路子。組建汽車、農業、衛生等3個行業引領型職教集團。以萬州、永川、江津等區域性中心城市為重點,組建以地方產業為支撐的3個區域網絡型職教集團。

三是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推進彈性學習制度,推進半工半讀、工學結合。建立技能人才需求監測系統,科學調控專業設置,優化專業結構。推動職業教育課程和教材的開發與改革。

四是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建設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3所、市級重點中職學校3所,建設縣級職教中心1個。建立一批適應工學結合、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較高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形成前校后廠(場)、校企合一、資源共享的產教實體。

五是強化社區教育與成人教育。開展國家級和市級社區教育試驗區(縣)創建工作。開展對各類學習型組織評估工作。積極推進農科教結合,深入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

六是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建立企業“訂單”、學?!敖訂巍?、政府“買單”的“三單式”農民工培訓機制。圍繞我市勞動密集型的建筑、環衛等產業,新建2個農民工培訓集團、4個農民工培訓基地。

(三)以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為核心,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質量

一是深入實施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以“質量工程”和“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為抓手,不斷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二是積極擴大高等教育規模。全市高校計劃招生15萬人,在校生規模達到63萬人,毛入學率達到24%。大學城入住學生總數達到10萬人。

三是不斷提高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水平。擴大研究生教育規模,加強學位授予單位和授權學科點建設,加大博士授權點建設力度。

四是深入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支持重慶大學“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學“211工程”建設,爭取更多有條件的大學進入“211工程”建設行列。加強多科性和單科性高水平大學建設。

五是進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推進大學城與西永微電子園區的互動發展,探索高校與工業園區、科技園區、軟件園及服務外包基地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等科技創新基地和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等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

六是大力促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舉辦“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論壇”,加強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

(四)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一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重慶市中小學學科課程德育指導綱要》,加強學生重慶人文精神教育,實施“和諧育德計劃”。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

二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進”工作,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骨干研修和全員培訓,高質量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方案。

三是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建立健全教材審定機制,形成我市主流教材,規范教輔管理。推進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改革,進一步調整中小學生上課時間,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四是深入推進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建立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招生制度,開展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加分和綜合素質評價加特長進行錄取的試點。把市級重點中學不少于30%的統招計劃指標均衡分配到轄區內的初級中學,逐步建立將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學校的招生制度。深入推進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繼續開展高等職業學院單獨招生改革試點。五是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和美育工作。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貫徹落實中小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規定。啟動學校體育、藝術、科技“2+2”項目試點。

(五)以提高農村教師素質為重點,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把師德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

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點做好保障農村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水平落實工作。推進學校崗位設置改革工作,合理配置教師資源。

三是加強以農村教師為重點的師資培訓。啟動新一輪農村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計劃。對農村新轉、新聘教師開展上崗和新課程通識培訓工作。啟動中職教師全員培訓工作。

四是積極探索教師補充新機制。繼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特設崗位計劃。認真開展區域內城鄉教師任職交流工作。積極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任教。實施職業學校緊缺專業特聘兼職教師資助計劃和農村職業學校緊缺專業教師特設崗位計劃。

五是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繼續實施“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

(六)以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為契機,進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進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制定《重慶市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的意見》,深入推進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

二是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落實和規范高校辦學自主權,鼓勵高??茖W定位、形成特色。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積極推進依法辦學、民主治校和科學決策。大力推行校務公開,完善學校自律和監督機制。

三是進一步加強教育行政機關效能建設。進一步轉變機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

四是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依法落實國家扶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繼續加強規范化管理。

五是加強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加大教育對外開放力度,加強港澳臺地區教育交流工作。

六是深入開展創建“平安和諧校園”活動。要按照薄書記在全市政法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抓好教育系統的安全穩定工作。要進一步完善校園安全防控體系和應急管理體系,繼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認真排查并及時整改薄弱環節,切實維護教育系統持續穩定。

(七)以認真解決社會關注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為突破,著力促進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資助工作。健全義務教育就學保障機制,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力度,認真落實中職學生“普惠制”和“五類學生”資助政策,落實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助學金,部屬院校師范生免費教育以及入學綠色通道等資助制度,繼續完善和落實國家助學貸款,全面推進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

二是保障農民工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接受義務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地接受義務教育。全市新增農民工子女就讀學校50所。

三是鞏固招生“陽光工程”成果。堅持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實行就近免試入學制度。加大高中階段招生工作的統籌管理,完善公開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體系。

四是進一步規范學校辦學行為。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舉辦重點學?;蛑攸c班的規定,認真研究解決城市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

二、重慶妥善解決“中國第一教育大盤”糾紛

新華社“新華視點”欄目播發《“中國第一教育大盤”糾紛揭“開盤+名?!蹦J矫堋泛?,引起重慶市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有記者2014年4月10日從重慶市政府自主新聞會上獲悉,就學校與開發商合作辦學問題,重慶市政府已經要求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管,未征得教育主管部門的同意,任何學校不得參與聯合辦學,工商管理部門也將對開發商的廣告加強審查,如果出現了違規的宣傳廣告,將依法嚴肅處理。

自2月17日起,因不滿購房時開發商作出的子女入學承諾“走樣”,被稱為“中國第一教育大盤”的重慶“魯能·星城”近千名業主多次與開發商發生糾紛。該樓盤購房合同附件中具體內容為業主子女“可就讀巴蜀小學高年級部或巴蜀小學本部(買受人可自由選擇),其捐資助學費按學校當年對外公布費用的50%收取”。然而2014年9月,該樓盤業主學生秋季入學通知書和繳納捐資助學費及學費等收據上的公章,由原來的重慶市巴蜀小學變成魯能巴蜀小學,校方承認是民辦學校,這是故意哄騙業主。

4月10日,重慶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文天平表示,經過重慶市區協調小組的努力,經過小區業主、魯能星城開發商以及渝北區魯能巴蜀小學多次協商,這一事件已基本得到解決。具體的解決措施就是在2014年2月18日前與重慶魯能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已簽訂重慶市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業主子女入學后均可取得重慶市巴蜀小學的學籍,由渝北區魯能巴蜀小學向重慶市巴蜀小學長期免費提供校舍,為上述業主子女提供教育服務。重慶市巴蜀小學負責管理團隊和師資力量,保證辦學品質。同時這些業主的子女也可到重慶巴蜀小學本部就讀。上述業主的子女入學后享受重慶市巴蜀小學學生的就讀待遇,辦學運轉經費不足部分,由重慶市魯能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渝北區政府、重慶市政府有關部門協商解決。渝北區政府在辦好魯能星城小區周邊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同時,必須盡快在此區域再規劃建設公辦初中和小學,為業主子女提供義務教育服務保證,同時也要求重慶魯能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和重慶市巴蜀小學必須切實履行各自的責任,維護業主的合法權益。

據文天平介紹,重慶市、區協調小組于2月29日向廣大業主提出了解決的處理意見和方案,3月26日,協調小組在充分聽取業主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提出了最后解決意見,并在渝北區魯能星城小區張榜公布。

文天平還表示,房地產開發商與名校合作這在全國各個省市都是很多的,重慶市政府認為這是積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探索和嘗試。對類似學校與開發商合作辦學,重慶市政府已經要求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加強監管,未征得教育主管部門的同意,任何學校不得參與聯合辦學,工商管理部門也將對開發商的廣告加強審查,如果出現了違規的宣傳廣告,將依法嚴肅處理。

三、重慶將通過調整中招“考試杠桿”推進素質教育

為進一步淡化以分數作為中考招生錄取的唯一標準,重慶積極探索、努力推進招生錄取的多元化,通過調整“考試杠桿”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據重慶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文天平介紹,2014年中考,重慶將進一步加大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使用的力度,

一是在30%的指標到校生中,其綜合素質評價公民素養、道德品質達到“合格”,其他四個維度達到“A”等學生加10分。

二是在30%的指標到校生中用一定比例將“綜合素質評價等級加特長”作為錄取的依據,學生的中考成績達到聯招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即可。

同時,文天平表示,重慶還將從今年開始啟動小學、初中過程性綜合素質評價的試點工作,以此來引導各中小學校重視、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個性特長的培養,重視和加強學生作為未來公民所具備的基本素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精神的教育。

四、全國推廣重慶經驗——重慶教育30年

重慶市教委主任彭智勇總結重慶教育30年改革開放成就,透露教育部將有更多重點項目在渝實施教育,立國之本。改革開放30年來,老百姓發現,身邊大大小小的校園變靚了,學生們的課堂變活了,初中小學幾乎免學費了。農村孩子上學條件改善,城市娃娃升學環境越來越寬松。上大學不再是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孩子出國留學深造……

憶往追昔展望未來,重慶市教委主任彭智勇感受最深的是,改革既需乘風破浪迎難而上,也需與時俱進審時度勢,“走一步總比一步都不走好,更比原地踏步強!”城鄉統籌發展,是重慶教育下一步要破解的一道難題!”彭智勇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市教委正在醞釀新的改革方案,扎實推進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建設。今后,教育部更多的重點項目將在重慶市推廣實施。

回顧重慶教育經歷兩大階段

記者:30年來,重慶教育的改革發展經歷了哪些重要階段?

彭智勇:人生三十而立,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這無疑是改革的一個重要的坎。重慶教育和全國教育一樣,走過了漫長而不平凡的30年。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至今,重慶教育經歷兩個重要階段。從1978年到1997年重慶直轄前這一階段,“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的口號深入人心,各級黨委、政府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社會各界積極支持教育,有力推進教育事業發展。這一階段,重慶教育改革富有特色,如1987年至1997年的合川“活教育整體改革實驗”是一項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指導下開展的區域性整體教育改革,歷時10年之久,是重慶直轄之前一項影響十分深遠的教育改革實驗。

1997年重慶直轄以來,重慶教育又經歷了3個重大階段。1997年至2014年,重慶教育“調整理順”,涪陵、萬州、黔江三地劃入重慶,重慶教育抓學校劃轉,建立了新的教育行政體制。

此后,2014年至2014年,重慶教育“奠定基礎”,在直轄后首次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了“科教興渝”戰略。2014年至今,重慶教育“加快發展”,全面建設長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地區教育高地。

影響全國推廣重慶教育經驗

記者:重慶不僅率先啃下了償還“普九”債務這塊影響教育發展的硬骨頭,還在全國率先解決了農村代課老師的教育難題。30年來,重慶教育還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彭智勇:這兩點確實是重慶教育的兩大亮點,為此,教育部曾邀請重慶市政府、市教委向全國介紹經驗。在全國兩會期間,這還成為不少中央媒體追逐的熱點。的確,改革開放30年,特別是直轄十年,重慶教育是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好的時期,各類教育齊頭并進,實現了“兩基”和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這兩個歷史性跨越,初中升“高中”(即普高和中職)的瓶頸也全新突破。2014年與1997年相比,全市“兩基”人口覆蓋率從40.45%提升到了100%?!案咧小彪A段教育規模由38萬人增至100萬人,初中生升“高中”的比例由56.16%上升到84.5%。高等教育在校生從13.4萬人增至62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8%上升到23%。

新起點2020年基本普及大學

記者: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重慶教育下一步的發展目標和思路是什么?

彭智勇:新時期,新階段,我們將加快建設長江上游地區教育中心,到2014年形成西部教育高地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西部教育高地。我們要努力實現“三個普及”:

一是到2014年,32個區縣實現高質量高標準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到80%左右。

二是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初中生升“高中”的比例,2014年達到95%左右,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包括普高和中職)。

三是普及高等教育。爭取到2014年,高校在校生規模達到85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5%以上。到2020年,在校生規模達到120萬人,毛入學率達到50%,基本實現普及高等教育。

記者: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重慶教育將怎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

彭智勇:今后,重慶教育仍將走改革開放之路。2014年3月12日,重慶市領導同教育部部長周濟、副部長李衛紅等有關領導舉行了會談,就建立部市戰略合作關系,把重慶建設成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等情況交換了意見。會談主要達成了六方面的重要成果。

一是教育部與重慶市簽定一個部、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一種戰略合作和協商機制。

二是教育部將批準重慶為全國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

三是教育部將對重慶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給予支持。

四是教育部將對重慶職業教育發展給予政策傾斜。

五是教育部將進一步支持重慶高等教育的發展。

六是教育部積極支持重慶做好其他一些帶有探索性、試驗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