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成績分析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8 13:29: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期末考試成績分析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期末考試成績分析總結

篇1

關鍵詞:期末考試;總結;思考;試卷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3-0214-02

大學期末考試是檢驗學生對一門課程結束后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是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一種重要手段。對考試后情況的分析,不僅會對今后教學過程的改進完善有所幫助,而且對學校教學文件的制訂和課程設置安排也會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1]。目前,期末考試后,多數教師把試卷改完,在學校網頁教務處本科教學一體化平臺登錄成績后就算完成任務了。雖然教師們做了試卷分析,但也只是按要求統計一下及格率、排一排分數段等,真正使教師們能靜下心來,分析研究一下試卷、學生成績和教學效果等不多,這樣考試的目的就難以達到。因此,有必要進行考試后的總結,總結一下經驗與教訓,找出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將會對今后教學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以2015級土地資源管理和地理信息科學兩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土壤與土壤地理學》的期末考試為例,對考試后進行了總結和對今后教學工作的進行了一點思考。

一、對期末考試后的總結

(一)對考試試卷的總結

1.對試題質量總結分析。試題質量分析是一項非常細致而耗時的工作,在期末考試后,教師對試卷質量做細致深入的分析與論證,并結合教學大綱和教學實際情況,對試題難度不合適試題、區分度小的試題和語言描述不夠準確的試題,要逐一加以修改完善,對有錯誤的試題要徹底改正,而對于容易引起歧義的試題則應堅決淘汰,杜絕在以后考試中再次出現。而對于試題的難度適宜、區分度較高和語言描述準確的試題,應該重點標注出來,作為今后命題及試題庫的建設重點素材??茖W的試卷質量分析結果,可為教師在改進教學工作(包括改進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命題組卷工作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因此,應把試題質量分析作為一項常規的教學工作認真做好。本次《土壤與土壤地理學》期末考試試卷中較容易題比例為40%,適中題的比例為46%,較難題的比例僅為14%;表明試卷難易的比例搭配基本合理,試卷內容涵蓋廣、題目類型多樣,因此試題整體質量基本適中,但試題的難度相對不大。在今后命題過程中要注意試題的難易比例分配。只有一個相對合適難度的試題,使得每個學生只要通過努力學習和正常發揮都能順利過關,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和考試的興趣。

2.對試題內容的總結。期末考試試題內容應當是一門課程核心內容的濃縮,是教學內容與教育目標的真實體現,不但能覆蓋課程的全部內容,而且能反映各部分內容和各認知層次的相對比重,還能確定各部分內容的數量比率,以保證試卷的內容和結構的效度。本次《土壤與土壤地理學》期末考試,基礎知識題目占80%,綜合性題占10%,實際應用的題占10%,試題著重考查了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能力,但應用基礎知識進行分析問題方面的題目較少。在今后的考試中,力求做到綜合性題和實際應用題的比例占30%―40%,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考試題型的總結。期末試題一般分為客觀性試題和主觀性試題兩種類型。其中客觀性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主觀性試題則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分析和運用能力,題型包括綜合分析題和論述題。由于《土壤與土壤地理學》知識點較多,范圍較廣,出題覆蓋面較大,因此,客觀性題目的比重較大,客觀題和主觀題的比例為4:1,做到了考試題型的多樣化,基本符合命題要求,但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考核題型少。今后要減少選擇題、填空題和概念題的分值,增加應用分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題型分值,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對考試成績的總結

本次《土壤與土壤地理學》考試最高分97分,最低分44分,平均分76.9分,及格率92.3%。從試題類型得分率來看,名詞解釋題的得分率為87.1%、填空題86.7%、選擇題77.3%、判斷正誤題76.9%、簡答題70.7%、綜合題目70.8%??梢钥闯觯~解釋得分率最高,其次是填空題,反映出大多數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較好。從學生考試成績分布來看,成績基本呈現正態分布。因此,本次考試較為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但有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有的是緣于基礎比較薄弱,學習比較吃力,學習效果不好;有的是對學習缺少動力,厭學造成的;有的是沉迷于網絡,疏于學習造成的。在教學中如何兼顧到這些學生,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興趣,專心學習,也是教師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需要重視的問題。

(三)對教師教學效果的總結

期末考試成績的高低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成功與失敗的一種有效形式??荚嚭蟛粌H要分析學生的考試成績,更要對照學生的成績,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目前很多教師對期末考試后的總結認識不夠,往往只把考試當作評價學生學習的工具,忽略了考試本身所具有的評價教學效果的功能。因此,教師們要轉變觀念,認真分析試卷中反映出的教學問題,并認真加以整改。

二、對期末后的一些思考

(一)不斷提高試題質量

期末考試試卷常規命題辦法是由任課教師在考試前出題,這種出題方式是教考不分離,易受出題教師個人經驗和偏愛的影響,且易與往年試卷試題重復,并且可能出現試題闡述不嚴密甚至錯誤現象的發生,從而影響了試卷的質量,使考試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客觀公正、真實地反映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教師對一門課程的出題原則既要能達到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又要能使絕大多數學生通過考試,同時試題也要有一定的區分度,使學與不學、學得好與學得差的學生能在課程考試的成績中得以體現,以此打消學生的學習惰性,激發其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使得每個學生只要通過努力學習和正常發揮都能順利通過考試。因此,在期末考試后通過試卷分析不斷優化、補充和完善試題,逐步建立科學規范的試題庫,實現教考分離,確保試卷質量本身的準確性、科學性,使考試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真正起到反映教與學水平的客觀量度的作用。

(二)教師要認真批改試卷,分析研究卷,提高教學效果

考試后教師要依照評分標準認真批改試卷,細心統計考試成績,通過考試成績分出名次,以此作為評優、評獎學金、助學金、入黨、保研等的重要依據[2]。批改試卷要公平、公正、避免人情分,對于學生平時成績的評定,要做到有理有據,避免隨意性給分。同時,教師平時對學生要嚴格要求,使學生不但重視最后的考試,還要重視學習的過程。考試后,教師對試卷的試題質量做細致深入的分析研究,結合教學大綱和教材及教學實際情況,對試題難度不合適,區分度小及語言描述不夠準確的試題加以修改完善,對錯誤的試題要徹底改正,而對于差題則應堅決淘汰,杜絕在下次考試中再次出現類似的現象。而對于質量較好的試題,可作為今后命題及試題庫的優秀素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課程知識點的教學,而且要重視課程知識體系的構建;不僅要求學生注重課程知識的記憶,而且要強調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尤其要強調學生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如何,可從考試所反饋的信息中發現。因此,考試將對整個教學活動起到良好評價作用。

(三)教師要教書育人

考試只是大學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是真正目的。因此,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更要關注學生平時的出勤、課堂表現、思想狀況,要關心愛護學生,嚴格要求學生,特別是對待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要幫助學生找出原因,并逐一克服。教師要認真備課,用心講課,潛心研究教學方法,不斷進行教學研究和改革,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四)大學生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考試是評價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它不僅反映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和教學改革成果,也反映學校教風、學風、校風建設水平。從考試成績和平時的學習中發現,部分大學生存在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胸無大志,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平時努力不夠,致使考試成績不理想,造成惡性循環。因此,加強大學生思想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使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確定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做到積極主動地學習,平時能認真聽課、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樹立良好的學風。

參考文獻:

[1]陳俊,劉廷禹.從大學物理期末考試成績分析看學風問題[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5(3):42-47.

篇2

一、檢查內容和重點

1.各校對全國、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各級《教育規劃綱要》的學習和實踐情況。

2.學校在著力培育學校文化,推進特色學校建設方面的思考和措施。

3.實施“修身立德計劃”,在開展“紅色經典”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創建德育品牌、《區班主任工作隨身手冊》的使用與管理和開展各類專項教育活動等工作的具體措施。

4.推進“激情課堂計劃”,在開展“教師技能大練兵”、加強教學管理、落實《區課堂教學十點基本要求》、完成教學質量責任分解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的有效措施。

5.關注素質教育實踐,對申報立項的各級課題做好開題的準備工作。組織一線教師聚焦教育教學實踐開展小課題研究,形成覆蓋全校的課題研究群落。創新讀書形式,引領教師精讀讀書實踐工程必讀書目,強化教師專業素養。

6.深入實施“活力校園計劃”,組織開展好陽光體育運動和大課間活動,學校特色體育活動開展的扎實有效,保障學生每天達到一小時體育活動的要求。關注學生體質健康,加強手足口病和常見病的防控,按時上報因病缺課和學生疫情系統;積極開展“五個一”愛眼護眼健康教育活動,強化視力不良率防控措施和考核制度。加強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管理,自查食品安全存在的隱患并整改。普及開展藝術教育活動和“三團二類”建設等方面的具體措施。

7.全面推進“社會課堂計劃”,充分發揮區級、校級、班級社會實踐活動基地作用,廣泛組織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個人成長檔案》建設,進行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評價等方面的具體做法。

8.圍繞“家校暢通計劃”,在家長委員會“五項制度”的建立和落實、家長學校辦學模式的創新、“學校開放周”活動的組織、《區家校即時通》和“校長信箱”的使用與管理等方面的創新工作。

9.在加強學校安全管理和監督,整頓校門及周邊的治安環境和交通環境,做好學生上放學護導工作,加強假期領導帶班和教師值班制度,加強學生期末考試期間安全教育,開展防溺水教育,嚴禁學生假期單獨外出游泳。加強防汛應急小分隊建設,配備必要的防汛物資,做好夏季防汛等工作的具體措施。

二、檢查安排

1.檢查方式:本次期末檢查工作采取學校自查和區教體局抽查相結合的辦法進行。

2.檢查程序:根據檢點內容,聽取學校匯報、座談交流、查閱檔案材料。

(三)上交成績分析表時間

1.請于6月22日上交六年級畢業考試成績分析表

2.請于6月29日上交其它年級考試成績分析表

(四)考試命題

1.初中、小學期末考試所有科目由學校命題。

2.考試命題要嚴格依據國家學科課程標準,在考查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注意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程度。

3.試題命制要結構合理、題型靈活、難易適中、分量適宜,杜絕偏題、怪題。試題編制要嚴謹,杜絕知識性錯誤,杜絕印刷錯誤。教科研中心將對學校命題進行指導和審查,幫助學校將期末考試命題規范化、科學化,達到應有的效果。考試前一周將學校各學科命題試卷打印稿報教科研中心審核。

4.提倡富有學校特色的期末考試評價形式。鼓勵采用開卷考試、實驗操作、聽力測試、辯論、情景測驗、成果展示、小論文以及面試答辯等多種考試、考查方式。重視過程診斷反饋與期末考試相結合;規定內容與自選內容相結合;書面測試與口頭測試、動手測試相結合;學科測試與特長測試相結合;免考與重考相結合。

(五)考試要求

1.學校自行組織??荚囋囶}的印制、保存、傳送要采取保密措施,合理設置考點、考場,根據考試的需要安排監考人員。有條件的學校可開展無人監考的實踐,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學校要制定相應的考試組織或實施細則,細化考試環節和流程,嚴肅考試紀律,確??荚嚻椒€有序進行。

2.嚴格閱卷程序。各學校應周密安排試卷評閱工作,評閱前要審查試題答案的準確性、合理性,進行試評,統一標準后再行正式評閱。試卷評閱應堅持認真負責,客觀公正,寬嚴適度,始終如一的原則,要加強對主觀試題、開放性試題的閱卷質量管理,建立相應的監測制度。試卷及命題說明、質量分析報告報教科研中心教研部。

四、具體要求

1.各校要提高認識,成立期末檢查工作領導小組,按照檢查內容進行認真自查,總結經驗,查找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并形成書面材料,6月27日前將自查報告報教育科。

各學校于7月1日(周五)舉行休業式,7月4日(周一)正式放假(暑假工作另行布置)。教師值班表請于假前分別報安全辦和辦公室。

篇3

[關鍵詞]元認知監控能力 化學 調節

元認知是由美國發展心理學家Flavell于1976年提出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學概念。它是指認知主體對自身各種認知活動的計劃、監控和調節。[1]由于元認知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活動起著監控、調節的作用,其發展水平直接制約著學生的智力、思維的發展水平,[2]尤其是元認知監控,作為教學元認知能力的核心,在反思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效果上具有顯著的成效,因而近40年來也一直是教育界的研究熱點之一。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能對自己的化學學習過程進行計劃、反思、評價和調控,提高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3]是課程目標之一,而這里提到的對化學學習過程進行計劃、反思、評價和調控就是化學教學中元認知的監控能力。眾所周知,進行元認知監控能力的訓練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業成績的關鍵。[4]尤其是在增強學生主體地位、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提升其學習質量上都具有顯著的效果。為此本文將元認知監控技能訓練融入到中學化學教學中,旨在為新課程下轉變學生化學學習方式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一、化學元認知監控及其要素

化學元認知監控是指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知識的特點和學習的要求等對學習活動進行的計劃、監控、檢驗、修改和評估,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下面將化學元認知監控過程中的各要素制成表1。

表1:化學元認知監控過程中各要素

二、化學元認知監控能力培養的實驗探究

個體元認知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長期生活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和完善的。個體元認知能力發展一般遵循從被控到自控,從下意識到有意識再到自動化,從單維到多維,從局部到整體的規律。個體元認知能力的發展需要經過一個自我監控敏感性逐漸增強和遷移性逐漸提高的過程。[5]據此,我們開展了化學元認知監控能力的實驗。

1.實驗對象

教學實驗以三明某中學高二6班和9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對比實驗法、問卷調查法和文獻查閱法。實驗前后我門分別對學生的元認知監控能力做了調查比較。實驗結果以學生的學業成績、元認知監控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為依據。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實驗過程

我們將實驗班和控制班的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學生化學元認知能力前測的成績,從高二一開學開始進行實驗教學。在實驗班的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有意識的、循序漸進地實施元認知監控能力的訓練,而在控制班采用常規教學,經過9個月的時間,分別于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和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對實驗班和控制班進行化學元認知監控能力的后測,然后將數據進行SPSS19.0的分析,得出結論并提出一些教學建議。

在對實驗班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針對高中化學的學科特點以及所在班級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1)制定“化學學習自我檢測表”,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監控

在實驗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制定出了圍繞化學元認知監控能力培養的學生“化學學習自我檢測表”,(見表2)促進學生自我診斷,自我反思,不斷進步。學生每天記錄自己的學習情況,每周檢查,每個月在班會上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作出相應的指導。藉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自覺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發揮元認知監控能力的功效。

表2:化學學習自我檢測

(2)自問自答法

自問自答法是由美國教育學家波利亞提出,它是指向學生提供一系列在問題解決的各個階段供學生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評價的啟發式問題,學生在解決的過程中依據這些問題進行自我提問,自我回答,從而啟發自己的思路,并對思維進行監控的一種方法。

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適當地給學生創設了一定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建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提出更具探索性、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不斷對學習過程及結果、學習方式和效果進行監控、修改和評估。大量教學實踐都表明,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學習策略的運用進行監控會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產生積極的作用,可以說,“學生肯不肯,會不會主動地進行自我檢查,是他們有沒有學會學習的標志之一。。。。。。掌握自我檢查的方法,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是優秀生的特點之一。”[6]自問自答法一般包括三個階段,分別是(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2)制定計劃,全面落實,(3)檢查監控,評估反思。我們下面以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4節《氨硝酸硫酸》為背景,通過具體的實例介紹這種自問自答法。

例:以銅、硝酸、硝酸銀、水、空氣等為原料,從“綠色化學”角度(環境保護和經濟效益)考慮,大量制取Cu(NO3)2最宜采用哪種方法?說明其原因(見表3)。

(3)知識傳授法

此處我們所提出的“知識傳授”不單單指傳授化學理論內容,還包括向學生傳授化學學習策略,以及各種認知和元認知策略,如記憶和元記憶策略、理解與元理解策略等等,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從而克服單純靠學生自己摸索帶來的學習或思維方法上的模糊性、盲目性和隨意性。

同時,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經常給學生思維反饋和檢查自我的機會,經常有意識地幫助和引導學生將以教師為主導的外部反饋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內部反饋,并逐漸成為了一種動力定型,即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曾指出:“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習者最終將外在的矯正性指示轉變成自己的矯正性機能?!盵7]

表3:自問自答法在化學元認知監控能力培養中的運用

(4)網絡教學法

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變革,網絡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實驗班通過先進的化學教學軟件所開發的教學程序來發展和訓練學生的元認知監控能力。學生通過這些化學教學軟件進行網上實際操作,在操作中發現問題,不斷對自己的認知活動進行監控、調節和反思,對認知活動有可能出現的結果進行設想和預測,并及時查漏補缺,進行修改,最終不斷提高自己化學元認知的監控能力。

3.實驗數據的分析

教學實驗以6班為實驗班,9班為控制班。實驗班和控制班的人數均為60人。

(1)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的比較分析

表4:實驗班和控制班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差異性比較

本實驗采取SPSS19.0中的均值分析和標準差分析法,分析后發現兩個班級的測前平均成績分別為51.7和53.87分,且相伴概率p=0.872>0.05,說明兩個班級的學生在實驗開始之前的學業成績基本相當,沒有顯著地差異,符合等組對照試驗要求。

表5:實驗班和控制班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差異分層比較

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學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的相伴概率分別是0.196、0.562和0.674,均大于0.05,這說明三個層次的學生成績差異不顯著,這就確保了實驗的兩個班級的情況基本一致。加之,兩個班均由同一任課教師教授,大大減小了在試驗中的不確定性。

(2)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的比較分析

表6:實驗班和控制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差異性比較

SPSS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分別為61.23和60.67,顯著性檢驗的相伴概率p為0.041

表7:實驗班和控制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差異分層比較

SPSS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學優生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的顯著性檢驗的相伴概率p=0.079>0.05,明學優生的成績差異并不十分顯著,而中等生和學困生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5,明這兩個層次的學生的學業成績差異比較顯著。

(3)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的比較分析

表8:實驗班和控制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差異性比較

SPSS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分別為79.20和71.92,顯著性檢驗的相伴概率p為0.011

表9:實驗班和控制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差異分層比較

SPSS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學優生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的顯著性檢驗的相伴概率p=0.068>0.05,明學優生的成績差異并不十分顯著,而中等生和學困生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5,明這兩個層次的學生的學業成績差異比較顯著。

三、化學元認知監控能力培養實驗結果的討論

化學元認知監控能力的培養僅僅依靠教師的知識傳授是遠遠不夠的,在整個培養過程中,學生的化學元認知監控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有來自教師的,也有來自學生本身的。作者通過以上實驗總結了一下幾點可能的因素,旨在為廣大一線教師在開展化學元認知監控能力培養時提供一些有意義的參考。

1.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所謂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在執行某一行為操作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何種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主體感受。自我效能感強調個體對自己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行為能力的預期、感知和信心,反映著主體因素對人潛能發揮的決定性,是對學習者影響較大的情感因素之一。[8]它直接影響學生對其學習過程的自我監控、調節、管理。我們的實驗研究結果(見表7和表9)表明,學優生的元認知水平一般較高,他們善于計劃、調控、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善于靈活地應用各種策略去達到既定目標;學困生在元認知整體水平及各程度上均明顯落后,他們的發展速度也慢,元認知水平未能跟上學習要求的變化,結果使得學習活動缺乏有效地計劃,控制與調節。因此,教師要多關注學困生,即那些自我效能感較低的學生,課堂多提問,經常表揚,讓他們多體驗成功的滋味,進而引導學生相信自己的成功是通過不斷的努力、對學習方式方法不斷改進的結果,逐步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最終增強其元認知監控能力。

2.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自身元認知水平

不同的教學理念匹配不同的教學方式,只有教師“會教”,學生才能“會學”。在當前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教師只有樹立與新課標相符的全新的教學理念,倡導并實施元認知監控,創設良好的環境,才能培養學生元認知監控能力。教師要秉持著蘇聯教育學家贊科夫的教學五大原則之一,即“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真正讓學生自己掌握著自己的學習進程,學會自主學習,成為自己學習真正的主人。此外,教師自身的元認知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因素,教師要充實自己的元認知理論水平,并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提高自身研究元認知監控的水平,將理論學習切實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

3.培養時間的長短

元認知監控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后天的不斷探索與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有些復雜的策略,需要反復的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如若沒有經過足夠的時間進行培養,訓練,學生的元認知監控水平就無法從被控到自控,從下意識到有意識再到自動化。有學者研究發現,對教學中元認知監控能力訓練時間的長短影響訓練的效果。這是因為策略從接受到掌握是有一個過程的,需要一定的時間。短期訓練盡管有效,但與長期訓練相比,學生還不能將獲得的策略及技能靈活地應用于實際的問題解決過程之中。要達到化學學習及元認知訓練的長遠目的,必須注意時間因素的影響。

4.反饋頻率的高低

提供學習反饋是元認知監控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元認知活動要求個體不斷地及時獲得活動系統及各要素變化情況的有關信息,審視和檢查有關的過程和收效,并據此及時調動活動的各個方面和環節。[9]這些反饋主要包括當堂反饋、作業反饋、測試反饋和心理反饋。當堂反饋最為迅速,通過學生反饋來的信息及時了解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之后的課堂授課作及時的調整;作業反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信息反饋形式,不僅能使得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也是傳遞教師對學生要求、指導及關愛的一種形式;測試反饋是最準確反饋學生信

息的一種形式。在每一次測試完之后要求學生對試卷進行認真的分析,重視每個考點的掌握程度,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心理反饋主要是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或者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學生擁有積極主動自我監控的態度,避免形成“心理孤島效應”。

當然,沒有任何一種理論是萬能的,元認知監控能力理論雖然有其顯著的優點,但是也有不少局限性,比如在仍是以高考為導向標,以分數論勝敗的大環境下,實施元認知監控能力的培養往往不具有可行性,加之其相較于傳統的授課方式而言費時,尤其是如果教師本身不具備較強的認知理論知識,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時候也往往是出力不討好。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化學教學元認知監控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如若能結合化學學科特點以及所授課班級的實際情況,則一定會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Flavell,J.H.Metacognitiveaspectsofproblemsolving.In:L.B.Resnick(Ed).TheNatureofIntelligence.Hillsdale.NJ:Erlbaum,1976.232.

[2]董琦.元認知與思維品質關系性質的相關實驗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0,(5):51-58.

[3]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汪玲,郭德俊,方平.元認知要素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2,(1):44-49.

[5]杜曉新,馮震.元認知與學習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0-29.

[6]董遠騫.教學原理與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91.

[7][美]布魯納著,邵瑞珍譯.教育過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55.

[8]BAUNDRAA.Self-efficacy:towardunifyingtheoryofbehavioralchange[J].PsychologicalReview,1977,84:191-215.

篇4

中醫內科學是高等中醫院校的主干課程之一,既是對以往中醫基礎各門課程的總結,也是學習和研究中醫其他臨床學科的基礎。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學習的主動性,我們對中醫內科學的考試方式進行了改革,將過去幾十年的期末閉卷考改革為期中考試與期末考試、開卷考試與閉卷考試相結合的方式,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中醫內科學;考試方法;教學改革

中醫內科學是中醫的臨床課程,它既是對以往中醫基礎各門課程的總結,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主動性和獨立的臨床思維能力并不理想。為此,我們從考試改革入手,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考試成績以及臨床思維能力??荚囀墙虒W中的另一個重要環節??荚嚨膬热?、形式、方法與教學的內容、方法直接關聯,它對教學有著正向反饋即促進和調節作用,但高校的考試大多呈現閉卷多、開卷少,筆試多、口試少,理論多、技能操作少,期末考試多、過程考試少的局面。這種考試模式常常存在如下弊端:1)不能同步客觀地反映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情況,使考試不能充分地在教與學的關系中起到促進與協調的作用。中醫學是傳統與現代、經驗與驗證、理論與臨床緊密結合的學科,僅憑一張期末考試卷,很難覆蓋或考出學生掌握本學科內容的客觀水平。2)現行的考試方法仍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處于被動狀態,不利于培養學生在專業課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學生成了重現知識的記憶工具,陷入了學生為考試而學和教師為考試而教的循環中,不能起到以考促教、促學的作用。這也是近年來高校存在著高分、低能和高學位、低能力現象的原因所在。3)一門課程只有一次機會和結果,其成績又與學生的命運相關,如評優、評獎學金、學位、畢業、就業關聯。由于上述原因,必然導致許多學生為考試成績而“拼搏”,甚至冒險違紀作弊,高??荚囎鞅赚F象屢禁不止與此種考試模式也有關系。

針對上述現狀近年來國內一些院校進行了許多教學方法或考試方法改革的實踐與探索,積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經驗,并取得可喜的教學成果。為此,我們教研室根據中醫內科學這門課程的特點并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對中醫內科學的考試方法進行了改革探索,目的是在臨床專業課教學中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學習和興趣學習,使考試—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對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方面都能起到積極的雙向促進作用,而不會讓考試成為教師的特權和學生的負擔,使考試成績能夠真實客觀反映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真實客觀反映教師教學方法改革后的教學質量。中醫內科學的理論課時為108學時,分兩個學期講授,第一學期40學時,第二學期68學時,第二學期末進行一次考試,期末考試的成績成為學生的最終成績。根據以往學生的考試成績分析來看,第一學期的內容掌握的較差,因這學期中醫內科學不是考試課,很多同學放松了對中醫內科學的學習,導致期末成績亦不理想。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進行了考試改革,將過去幾十年的期末閉卷考改革為期中考試與期末考試、開卷考試與閉卷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具體方法如下:第一學期40學時結束后,進行期中考試,試題內容為主觀性試題,考試形式為開卷;第二學期68學時結束后,進行期末考試,為傳統的閉卷形式。將期中、期末成績進行加權后成為學生中醫內科學的總成績。

期中的開卷考試我們采取主觀試題的形式,卷面成績為100分,其中3道論述題,1道病案分析題,每題25分。主要是考核學生對所學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以及培養其科學探究精神??荚嚽?周我們告知學生回答問題時不必拘泥于教材,論述題中多加入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加入其他的參考文獻中的觀點,如果觀點正確或者是有新意,可以適當加分。病案分析題我們就第一學期中講授的的肺系和心系病證出題,考試范圍不超大綱,同時精心篩選了臨床中的真實病案,并不完全依照教材中的證型出題,要求學生在開具體方藥時要把各藥物的劑量、煎煮方法等寫明確,提示學生在臨床實踐,每一步都必須做到位,這樣可以更好地模擬臨床實踐。要求學生答題時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分析,想法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同時為了保證成績的客觀性,我們采用了流水式判卷方式,即每位老師判只判一道題,并要求在評分上要注意權衡考慮,一定要注意學生在答題方法和觀點上是否有所創新。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在考試結束后進行了點評和討論,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了激烈的辯論。通過考試讓學生體會到中醫的基礎理論是工具,而要用好這個工具,臨床的思維訓練必不可少,中醫學習的過程更是一個體會和思考的過程,不是一個枯燥的、單純依靠死記硬背的學習過程。沒有平時的刻苦訓練,就沒有臨證時漂亮的“臨門一腳”。讓學生們明白,中醫內科學是一門臨床思維的訓練課程,學習就是思考,就是訓練。

從期中考試的結果看,我們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首先,不少學生并沒有將思維停留在題目本身,完全照著課本答題,而是將一些近年來中醫藥研究的新觀點、新思維引入了具體題目的回答中,并且學生可以大膽地在答題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其次,在答題形式上我們看到有的同學不僅是文字回答,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還做了一些諸如五行關系示意圖,病機演化過程圖等一些別出心裁的內容,結果表明,這些示意圖說明問題要比單一的文字論述要明了得多。再次,在病例分析題中,很多同學并沒有用到教材中的特定方藥,而是根據病例的實際情況,有理有據的開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方藥,更加符合臨床實際。從對學生的影響來看,開卷考試弱化了死記硬背,可有效減輕學生考試負擔與心理壓力,但強化了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大量查閱相關的文獻與資料,增強了學習中醫以及積極參與教改的興趣,拓寬了視野,有利于提高綜合素質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從第二學期的上課效果來看,學生對中醫學習的興趣更濃了,更愿意與教師溝通了,課間的休息時間也成了師生探討、交流的時間,這樣就真正的實現了一個互動的學習過程。從期末考試的結果看,由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增強,考試成績的優秀率及格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科學的考試觀是從“人”出發的,著重強調人的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考試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而且更強調通過考試讓學生學會學習,增強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1-2]。尤其是中醫臨床課程的考試,反映的是學生的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應將正確的學習方法授予學生,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不斷思考、不斷訓練、總結經驗,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提出問題,在質疑中思維、在思維中提高,適應當今社會對中醫藥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湯秉遵.高校考試制度改革探討[J].中南論壇,2010(2):34-35.

篇5

關鍵字 高等數學;考試;改革

引言

高等數學是高等學校理工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學習這門課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有關數學理論、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使之成為學習有關專業課程的基礎和工具,能夠在專業學習中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而且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個性心理品質等具有重要意義。從目前高等院校學生的生源來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強,數學基礎也較差,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目前傳統的考試方法,使得很多理工類的學生期末考試不及格,很大一部分學生對高等數學的學習失去興趣和積極性,將高等數學的學習作為一個任務,僅在考前突擊學習,從而達不到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的目的,更談不上靈活應用數學,因此必須改革傳統的高等數學考試考核方式。

一、傳統的高等數學考試方法存在不足

傳統的高等數學考試方法僅限于卷面考試這一種形式,目前各大高校高等數學課時普遍壓縮,卷面考試中平時測驗就會占用課堂時間,如果測驗次數增加就會影響課堂時間,所以經常采用的方式就是每學期一次期中考試作為平時成績,結合最終的期末考試成績及平時的作業情況給出總評成績,其中期末考試成績占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很多學生就根據期末考試占總評比例大的特點認為到期末突擊就可以,而高等數學的學習不像文科類,概念和公式不能光靠記憶,到最后往往會發現很多公式都不能理解,更不用談后續學習和應用。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國內各院校相關專業的高等數學課程的考核方式發生了一些改革 ,已經實現了材,學大綱,統一命題考試與統一閱卷。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1.考試內容不合理

在高等數學考試中,許多高等數學教師為了制卷方便,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題庫,制卷時不考慮學生所學的專業和學生的學習層次,隨機地從題庫中抽取一些試題,或者從課本中找一些例題或課后習題作為考試內容,這樣的考試僅僅是對學生知識點的考核,內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側重學生對傳授知識的掌握度和繼承度,教學以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數學的應用性內容欠缺,應用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仍得不到驗證,理論與實踐聯系不緊密。

2.考試方式單一

高等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其考試模式長期以來基本上是限時筆試,閉卷多,開卷少;理論考試多,操作技能與實踐能力考核少;選擇、判斷、計算等客觀題多,綜合分析、創新等主觀性試題少。這種考試方式,忽略了課程性質與特點,忽略了學習主體的個性和差異,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真實成績。

3.成績核定不科學

國內大多院校高等數學的期末成績是這樣計算的,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從這個成績計算方法可以看出,期末考試的好壞關系到學生能否通過這門課程的考試,然而期末的一次考試很難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我們再來看看平時成績的評定,平時成績評定的依據是作業,課堂出勤率等,現在高等數學的習題解答有很多版本,少數學生做作業時不動腦筋,稍有一點難度就抄解答,因此從作業本上很難真實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至于課堂出勤率算平時成績則更難把握尺度,因為有些學生人雖在教室但心卻不在教室,顯然平時成績的評定也很難做到合理公正,因此成績評定的方法改革勢在必行。

二、高等數學考試方法的改革

考試與教育是相伴而存在的,改革現有的不合理的考試模式,探索和建立一種既能測量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能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體現出素質教育和高校教育的特點,進而促進高等數學教學目標實現的考試模式,成為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

1.考試內容的改革

現在的考試內容知識性記憶性的東西占絕大多數,至于智力性和應用性的東西卻很少,這容易使學生的學習走入誤區,深陷題海戰術因而局限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考試的內容要以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運算為主,避免繁雜或計巧性很強的計算題,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考試的內容在這方面要有所體現。我們要對命題從原則、質量、內容和方式等方面作具體規定,試題的覆蓋要廣,應有一定的難度、效度和區分度,避免出偏題、怪題。試題的類型除了傳統的選擇題、是非題、填空題、計算題、證明題外,另外試題的內容也要有供學生選擇的余地,以保證學生能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智能。例如可以加入一些分值不等的試題,在二題中只能選擇一題來做,選擇容易的題可得5分,而選擇難題可得10分,但是若答錯題5分就拿不到,這時學生將不得不面對得失選擇,權衡能否挑戰自我,這為他們今后踏入社會所要面對的許多選擇作一個心理準備。

2.考試方法的改革

應該根據專業和課程的需要采取多種多樣的考核方式:1.開卷考試。題目一般以利用高等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為主,讓學生在課下有充分的討論、思考和爭辯的時間,最后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學生們的共同討論、爭議和答辯得出考核結果;2.半開半閉式考試??荚嚂r允許學生帶教師規定的資料,考試題目主要是結合專業的實際問題,減少對死記硬背知識的考核;3.學習報告。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口頭報告,教師針對教學內容,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富有思考性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分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上講臺作口頭報告,教師點評給出成績。第二種是書面報告,可以對數學知識進行總結,也可以交流一些學習體會,還可以是實驗報告;4.單元測試。實行每章節或每單元測試,然后以每章節測試成績加權給出期末總成績;5.上機考試。根據學生所學數學軟件的情況,讓學生應用數學軟件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主要講授各種定義、思想和方法, 對于各種復雜運算, 則由學生通過數學軟件來完成。在期末考試中,可設置一部分上機題,如求極限、導數、積分等,讓學生通過上機完成。6. 數學建模。數學建模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數學方法,它將現實問題經過分析、簡化、抽象,概括為一種數學模型,然后運用數學方法分析、求解。通過考查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計算能力、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計算、分析情況,結合實際給出的建議是否可行,進行評分。7.平時+期末閉卷考試。平時成績可由教師根據學生上課情況、作業、答疑情況給出,期末閉卷考試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試卷,或者對同一試卷不同難度的層次性試題可以自由選擇,適當地增加一些應用題和開放題,以重點考察學生的數學素質和應用數學的能力。采取多種形式的考核方法,既改變了高等數學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的現象,又克服了學生對數學的恐懼感,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為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成績核定的改革

我們可將期末總成績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平時成績,包括平時作業、考勤、學習報告成績,共占30%;第二部分包括單元測試、期中考試、上機考試和數學建模共占30%;第三部是期末筆試成績,占40%。新的高等數學考核評定方法符合現代高校高等數學改革的思想,有利于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結論

在當前課程不斷改革的今天,要使得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了解數學方法,給課程配以合理的考核方式必不可少,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掌握專業學習中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又能使對高等數學有興趣的同學提高自身的數學素質,因材施教,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高校高等數學考試改革已迫在眉睫, 只有改變考試內容、考試方式和考試成績評定方法, 才能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 更高地為培養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王雅麗,張文敏. 高職高等數學考核方法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1,365(9):118-120.

[2]王魯欣. 淺談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考核辦法改革[J].高職,2010(11):162-163.

[3]劉立華.淺議高職高等數學考試改革[J].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6(2):69-70.

[4]李會榮,李超.高等數學教學方法與考試制度改革--以商洛學院為例[J]. 商洛學院學報.2010,24(6):44-47.

篇6

【關鍵詞】 案例教學法; 護理學基礎; 探索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science”.Method:Two classes of 2010 nursing profession from the Medical College of Shaoguan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science”,and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science”.After completing a term of all the semester,all the students of the two groups would give a paper with the system questions and combined with fin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student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Result:After evaluation by experts and students,the scores of six assessment ite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Basic nursing science; Exploration research

First-author’s address:Medical College of 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2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5.023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設置,選擇有代表性的真實案例,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討論、分析,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積極主動探索并發現問題,進而提高綜合分析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1]。護理學基礎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護理專業課程,是其他臨床護理學科的基礎,單純的知識講解無法使學生獲得生動形象的問題引導[2]。為探討研究案例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效果,以2010級護理專業(1)(2)兩個班作為研究對象,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學院2010級護理專業(1)(2)兩個班分別作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56名學生均為女生,年齡20~24歲,平均(21.1±1.7)歲;對照組53名學生均為女生,年齡19~23歲,平均(21.3±1.2)歲。兩組學生均需完成一學期共計115課時,其中理論課57課時,實踐課58課時;兩組學生在年齡、課時數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采用常規教學方法。觀察組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具體內容如下。

1.2.1 案例教學法

1.2.1.1 課前準備精選案例 為使所選案例符合當節課堂的學習目的,教師需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精選案例,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典型的臨床病例,而且需要具備舉一反三的引導作用。例如在講授“壓瘡”這節課時,可以將以下病例作為本節護理課的教學案例:患者女,67歲,入院前3周因腦血管意外受損導致左側肢體出現功能障礙,患者意識清晰,大小便失禁,住院1周后,發現患者骶尾部皮膚呈紫紅色,有水腫現象,皮下可見硬結。

1.2.1.2 巧妙呈現案例 案例的呈現時間可以是課前、課中、課后的任意一個階段,呈現形式可以多樣化,一般認為,在課堂開始的前10 min呈現案例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講授氧氣吸入法時,可以將準備好的案例資料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文本案例轉化為錄像、聲音、視頻等多種形式,這樣可以使典型案例更加具有吸引力。

1.2.1.3 案例的分析和討論 案例的分析和討論是案例呈現之后的必要環節,同時也是案例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講授上面提到的案例時,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4個問題:(1)患者的骶尾部出現了什么病變;(2)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3)根據案例中的描述,該患者的患病程度怎樣;(4)應當采取怎樣的護理措施。提出這4個問題之后,需要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材中的有關內容,自學完成之后,指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分析,各抒己見,取長補短。

1.2.1.4 進行角色扮演 待學生討論完畢之后,由教師主持,請學生模仿上述案例,一人扮演患者,另一人扮演護士,通過角色扮演檢查學生的具體掌握情況。在角色扮演中,學生也能更好地體會患者的心理狀態,對于培養其專業的情感態度具有重要作用。

1.2.1.5 案例總結評價 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角色扮演”進行點評,指出學生的閃光點和不足,此外,還要對整節課堂的學習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指出正確的觀點和理論基礎,剖析錯誤的觀點。

1.2.1.6 作業布置與考核 課堂教學完成之后,需要針對本堂課的具體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后作業,并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定期的考核,經常與學生溝通,了解其對案例教學的認知感。

1.2.2 評定方式

1.2.2.1 課堂教學質量綜合考量評定表 本次研究需編制課堂教學質量綜合考量評定表,編制過程中需參考相關的文獻著作,并結合教育專家的咨詢意見和本校的實際教學情況,經護理教育專家和統計學專家的反復審閱,最后形成初始考量評定表[3]??剂勘砉舶?2個評價條目,其中,案例質量評價6個,課堂教學能力5個,教師教學態度5個,課堂教學教學效果6個,每個條目共包括5個選項:非常好、好、一般、較差、非常差,并分別賦予以上選項為5分、4分、3分、2分、1分。評定方式包括專家評定、教師評定、學生評定[4]。專家和學生評定內容除了具備考量表的基本條目之外,還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是否培養了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教學設計是否適合課程特點、教學內容的難度和廣度是否適宜、有無突出學科專業特色、是否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媒介、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民主,共6個條目,每個條目共包括4個選項: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認同,并分別賦予以上選項為5分、4分、3分、2分[5]。

1.2.2.2 期末考試成績 待兩組學生完成《護理學基礎》的全部課時之后,統計分析兩組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將期末考試成績分為4個等級:85分

1.3 觀察指標 待兩組學生完成《護理學基礎》的全部課時之后,發放調查問卷并統計分析兩組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由于學生和專家的專業水平和考量角度不同,需要在分別統計評定結果之后計算評定方差[6]。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專家和學生的評定結果以及方差分析結果比較 經專家和學生評定后,觀察組的6個評定條目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觀察組的期末考試成績優秀率64.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案例教學法中教師的重要地位 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但是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案例卻對整堂課的教學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作為教學案例的搜集者、討論的發起者、理論學習的引導者、總結分析的點評者,在整個案例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7]。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的巧妙引導,因此,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經驗也直接決定了《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王秀華等[8]探討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病例為基礎的學習(case-based learning,CBL)相互結合的教學模式發現,大多數的學生能夠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提高自己的綜合護理能力,但是仍然有個別學生否認這種教學模式,認為這樣的學習效率未必比傳統的教學方式好,有些甚至覺得時間花費比傳統教學方式多,然而學習所得不見得比傳統模式多,所以,她們研究發現可能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會對教學的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國內學者鄧安梅等[9]也研究發現,由于傳統教育在我國的教學環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以來牽制著我國教育模式的發展,因此,學生們所接受的正是長期以來的傳統教育模式,一旦嘗試新型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觀念未必能夠馬上轉變過來,而與此同時,我國教師能力的差異不一,大學教育與中學教育的銜接往往存在不連貫性,這樣就對教師的要求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條件,要求實施案例教學模式教師要在關注本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加應該不斷地擴展自己的知識空間,使得自己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有更多更有說服力的案例教學經驗,這樣才能讓學生能從言傳身教的模式中得到最直接的經驗體會。趙坤婷等[10]也研究發現,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與學生之間建立合作、開放、交流、平等的密切關系,這樣才能更有利于發揮案例教學模式的作用,這樣的教學模式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本研究中發現,在評估教學是否培養了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教學設計是否適合課程特點、教學內容的難度和廣度是否適宜、有無突出學科專業特色、是否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媒介、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民主等6個條目上,觀察組所得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2 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法借助生動形象的臨床案例,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層剖析問題,可顯著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1]。課堂教學中,真實情景的創設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終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為“師生互補、教學相輔”,改變了以往“一教一學”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分析案例、角色扮演等環節中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生動的教學中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國內學者研究顯示,護理學專業的本科學生在評判性思維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正性評判,但能力尚未成熟,在系統化能力和思維自信心等方面仍然顯得比較薄弱[12]。李莎莎等[13]研究指出,醫學專業的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高分低能”的現象,有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論成績十分優秀,但是在臨床實際工作過程中確顯得尤其蹩手,面對患者束手無策。類似此類情況,可能與學生的年資偏低、學生缺乏專業的信念有一定關系,也可能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密切相關[14]。因此,案例教學法就是要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的慣性,通過模擬案例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同時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交流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這樣能使得學生在模擬案例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再經過小組的討論和分析,得出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筆者在實際教學中還把學習設置為一個真實、復雜的問題情景中,使得學生能夠模擬直接接觸到患者,分析患者的病理生理狀況,同時引導學生去如何發現患者的問題所在,分析如何解決其的困惑與問題,這樣就不僅能夠體現素質教育的教學效果,還更能夠提高《護理學基礎》學習的有效性。

筆者在本研究中明顯發現,通過一個學期的系統學習,案例教學法能夠明顯提高學生學習《護理學基礎》的積極性和效應性。在觀察組的期末考試成績中,優秀、良、及格、不及格的百分比分別為64.3%、30.4%、5.4%、0,對照組的優秀、良、及格、不及格的百分比分別為45.3%、35.8%、13.2%、5.7%,可見,觀察組的優秀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法能夠通過具體案例的呈現,使學生快速掌握護理學基礎課的重要內容,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值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慧敏.《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存在問題與改進方法初探[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1):83-84.

[2]朱麗麗,張會敏.病案情景模擬考核在護理學基礎實踐課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3):85-86.

[3]趙嘉,陳運香,高燕.高端模擬教學試驗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9,24(7):63-64.

[4]潘一楠,李瑩,周瑾,等.多媒體操作平臺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0,25(3):69-70.

[5]喬昌秀,吳玉坤,李麗,等.護理專升本《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吉林醫學,2009,30(16):1848-1849.

[6]劉云儒.PBL教學法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及存在的問題[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5(16):149.

[7]陳資妹,鄭玉仁,鄭建盛,等.模擬情境演練法對培養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9,23(29):2704-2705.

[8]王秀華,谷燦,毛婷,等.以問題為基礎的案例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4,11(6):405-408.

[9]鄧安梅,朱萍,周嘩,等.PBL教學法在試驗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09,8(9):1127-1129.

[10]趙砷婷,自洪波.PBL教學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12):1055-1058.

[11]董曉紅,李淑珍,陳良瓊,等.情境教學法在心內科護生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24):2232-2234.

[12]李慧,唐四元,王井霞,等.國內護生評判性思維研究現狀[J].護理學雜志,2009,24(7):92-94.

[13]李莎莎,周郁秋,楊金偉,等.我國小同層次護理專業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總體水平分析[J].護理學報,2010,17(10A):4-8.

[14]胡可芹,蔣曉蓮.本科護生評判性思維與臨床決策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3):198-200.

篇7

關鍵詞:大學物理實驗;考核方式;改革和實踐; 操作考試

物理實驗課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對學生進行科學實驗基本訓練的必修基礎課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統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訓練的開端。目前的高考模式導致中學階段“應試教育”盛行,實驗環節以及其他所有實踐活動都被忽視。因此大學新生的實驗基礎薄弱、動手能力差。同時,我國高?,F在仍然廣泛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大學物理實驗是理工科專業的學生進入大學后首先接觸的一門實驗課,本課程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后續專業實驗課程的學習。因此,做好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1 改革背景

目前,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考核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國內各高校本課程的考核方式多種多樣,但總體有淡化趨勢。有些學校不舉行期末考試,以平時成績為準;有的學校只進行筆試,不考實驗操作;也有的學校將主要精力放在物理相關專業的學生上,對非物理相關專業的學生要求則比較寬松。當然,也有少數實力較強、學生水平較高的高校探索了一些多元化考核方式,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

我校在2008年組建了獨立的基礎實驗中心。自成立伊始中心就非常重視考核工作;適逢我校大力推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切實改革考試考評方法” 。我校是一所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不能照搬一些重點大學的經驗和做法,必須找到適合本校學生特點的合理有效的考核模式。

2 改革的思考和做法

2.1 堅持期末考試。

大學物理實驗作為一門獨立開課的基礎實驗課程,必須要用考試來調控;特別是對我校這樣的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必須以考試為手段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加必要的壓力和動力。

我校2009級以前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考核方式都為考查,我們向學校建議修改考核方式,學校很快采納了我們的建議。從2010級開始,開課兩個學期的專業第二個學期的考核方式為考試,只開一個學期的專業考核方式為考試??己朔绞降母淖円餐茝V到其他的實驗課程,這也算是我們對“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做出的一點小貢獻。

2.2 考試以操作為主、理論知識為輔。

大學物理實驗課程考試的重點是檢測培養學生初步科學實驗能力的效果。因此考試的各個環節都要圍繞著科學實驗能力培養這一目標,重點考查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只考筆試不考實驗操作是一種舍本求末的做法?!皩嶒灲虒W、理論考試”的做法,無形中挫傷了學生上好實驗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于理論部分和操作部分的比例,我們按理論30%、操作70%劃分。

2.3 大力探索和改革操作考試的方式。

粗略查找文獻,操作考試的方式有如下幾種:①完成一個常規性實驗,40個學生同時進行考試[1]。②在所學過的實驗中指定考1~2個知識點,每組20~25人[2]。③每個實驗班的學生分為2批,每批學生約為十五、六人,一個教師監考,時間為40分鐘,當場評定成績[3]。④純操作考試,師生比1:6,開卷,30分鐘?;蛘卟僮鳛橹鞴P答為輔,師生比1:4,開卷,45分鐘[4]。⑤每個實驗室安排一個實驗項目,15 ~20 名學生,每次 2 學時,2 名監考老師。為了避免考試時間的先后對于學生成績的影響,主要考查儀器的連接、安裝、調整、使用和原始數據的記錄等[5]。⑥每個實驗組安排10名學生,3個教師監考,45~60分鐘[6]。

容易想到,理想的操作考試應不局限于單個實驗,單次考試的學生人數盡可能少,多個老師監考,類似于體操比賽中裁判對運動員進行評分;同時考試時間要長些,至少一小時。但是這種理想方式的效率太低、工作量太大,只適用于實驗技能競賽,對于大規模的課程考試是很不現實的。這也可能是很多學校放棄操作考試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提高效率,或者減少考試內容、縮短考試時間,這樣做導致考試的信度低;或者增加同時考試的學生人數,考試過程中放棄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評價,考試過程就是平時實驗的重復或“濃縮”,這樣做失去了操作考試的意義。

幾年來,我們每學期都組織了兩次以上專門的教研活動,對考核方式展開了廣泛的討論?,F有的考試模式是:考試分組與平時相同,每組少于30人,兩個老師監考,時量100分鐘。對操作部分我們的做法是把大部分的考試目標體現在學生的作答中,對卷面無法評價的項目,如儀器的調整、電路連接是否正確、關鍵的操作步驟是否正確規范,有否違反操作規程的現象等,試卷中設置現場評分的項目;控制現場評分環節的比例,以保證操作考試的效率。這種操作考試的方式類似于華南師范大學提出的“基于工作單和觀察評價的大學物理實驗操作考試” [7],不同的是他們考前設計工作單,學生在工作單上作答。他們的做法是“工作單的設計要涵蓋大部分的評價項目,這樣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精力通過實驗觀察完成剩下小部分項目的評價?!笨梢宰龅健耙粋€ 30 人的考室只需2 個監考老師”。操作考試的方式是我們改革的重點,幾年來不斷探索、調整和優化。我們的具體做法和需要注意的問題總結如下:

⑴備選的考試項目應盡可能多,至少占到相應專業一個學期開出實驗項目的百分之五十。選擇哪些項目進行操作考試對學生保密,考前十分鐘抽簽確定各組的考試項目。

⑵考試范圍可以是平時實驗的一部分或幾部分,而不一定要完成整個實驗。操作要求應與平時實驗課的要求有區別,而不能是平時實驗的簡單重復??梢赃m當拓寬考試內容,增加一些上課時沒有、難度適中的操作內容。例如,“示波器的使用”這個項目有這樣一道題:“在屏幕正中位置觀察到一條高度大于4格小于6格的靜止的豎直細亮線?!边@項操作是平時上課時沒有練習過的,這樣的試題考查了學生能否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也可以把兩個有聯系的實驗綜合為一個。例如,某個學期中“示波器的使用”和“RLC電路穩態特性研究”兩個實驗都開出了,考試時“示波器的使用”項目有這樣一道題:

使用示波器用“位移法”測出如圖1所示RC電路中電源電壓和電流的相位差(),電路中各元件的參數為:正弦電壓、,,。

⑶操作部分不僅要求得出實驗數據,還要求進行數據處理并做實驗分析,因為數據處理和實驗分析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實驗能力。數據處理的要求也盡量與平時不同。

⑷操作考試以能力評價為導向,必須包括現場評分的環節?,F場評分環節可以是對學生操作情況和實驗能力的評分,也可以是對學生違反實驗程序、錯誤使用儀器等的扣分?,F場評分的環節在一份試卷中可以有一個或多個,但并不規定占多大的比例,而是根據不同的實驗項目靈活處理。例如“示波器的使用”這個實驗,現場評分的分值可占到操作卷的80%以上。但是一般的實驗要盡量減少檢查的次數和每次檢查所花的時間。例如“電表的改裝與校準”實驗,可以事先測出每臺儀器表頭的內阻,這樣就可以減少一次現場檢查,閱卷時再判斷學生是否正確測出了內阻(參考答案應該是一個范圍而不是某個值)。又如儀器的連接是否正確可以等學生完成實驗后再檢查,無需打擾學生實驗。操作卷的評分標準相應地有現場評分項目的評分標準,并且盡量細化,便于監考老師掌握,以統一不同老師評分不一致性的問題。

⑸對有較大數據處理量的操作考試項目,試題中可以給出數據,而不是根據學生自己得出的數據進行數據處理。這樣做可以防止學生事先準備好材料,也有利于提高批改試卷的效率。

上述種種設計有效地避免了機械重復平時實驗、學生事先準備實驗數據和處理過程材料(因為是開卷考試)的現象;較好地考核了學生的各種實驗能力。即使現場評分項目只是操作考試的一個小環節,也能讓學生感受到與自己熟悉的理論考試有很大的不同,從而對平時的學習產生較大的激勵作用,大大減少實驗時拼湊偽造數據、課后抄襲實驗報告等現象。同時,這種方式較好地解決了操作考試費時費力的難題,具有很高的效率,便于大規模實施。

2.4 在理論卷中加強對儀器調節使用和實驗操作知識的考查。

實驗考試的理論卷要注意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知識的有機結合。例如可以要求寫出典型實驗儀器的調整與使用方法。又如,可以在考試過程中播放某一實驗過程的錄像,讓學生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這樣的理論試題,考生只有平時認真完成了實驗才能得到高分。

2.5 明確每個實驗的能力目標,使考試更具有針對性。

2012年上學期我們對實驗教材上每個實驗的能力目標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參照國際上較流行的布魯姆認知目標分類法,設計了適合實驗課程的新穎的考試大綱和雙向細目表格式,并報教務處備案。

2.6 避免考試時間的先后對于學生成績的影響。

因場地的限制,全校所有理工科專業的學生不能在同一時間進行考試。為避免考試時間的先后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我們的作法是增加試題的份數。每個實驗項目出兩到三份不同的操作卷(另外還有補考卷)。對于理論卷,我校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有多種開課情況,包括大學物理實驗(一)、大學物理實驗(二),以及只開一個學期的大學物理實驗,每種情況還可能有細分,每種情況的理論卷也出兩到三份(另外還有補考卷)。理論卷和操作卷是分開的,這樣在一間實驗室里面就有多種組合情況,例如三種理論卷和兩種操作卷的組合就有6種。按座位號交叉發放,考生誤以為每個人的試卷都不一樣。考試時注意回收余卷以及防止學生帶走試卷。幾年來的實踐表明,這樣做有效地避免考試時間先后的影響。

2.7 控制試題之間的難度差異。

需要注意協調不同老師命題、各個實驗項目試題之間的難度差異,維護考試的公平性。這需要教研室主任認真審查試題,并同命題老師有效溝通,必要時組織教研活動集體討論。

2.8 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

為了方便學生復習鞏固知識、準備操作考試,每個學期都組織了規范的實驗室開放。一般期初補考前開放一周、期末考試前開放兩周、畢業補考前開放兩天。開放期間所有實驗室、所有實驗項目全天候對學生開放,并安排老師和實驗員值班。實驗室開放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復習實驗的情況非常踴躍,各學期開放人時數達到了上課人時數的17%~35%。

2.9 調整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

對于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各校的作法有較大的差別,有50%[1] [4]、40%[5] 、30%[8] 和20%[3] 等各種情況。對這個問題我們有過認真的研討。我校實驗課程一般的做法是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60%,最開始我們沿用了這一做法。隨著期末考試的不斷規范和完善,調整為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各占50%,最后又調整為考試成績占60%。這是考慮到平時考核和期末考試的效能和各自對課程學習的促進作用。實驗報告成績在平時成績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是抄襲實驗報告、特別是抄襲他人數據處理過程和實驗結果與分析的現象時有發生、不能杜絕。而期末考試的合理有效和公平公正逐漸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可,加大期末考試成績的比重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10 抓實平時考核。

實驗課程相對于理論課程更應該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考核。降低平時成績的比重并不意味放棄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相反我們非常重視。對學習過程的考核主要包括實驗預習、考勤、課堂操作和實驗報告,分述如下:

⑴我們要求學生上課前必須進行預習并寫出預習報告。我校大學物理實驗每次課只有兩課時,預習顯得尤為重要。預習報告也就是在實驗報告上完成前四部分內容(實驗目的、實驗儀器、實驗原理、實驗內容與步驟),這樣做沒有加重學生的負擔。我們規定沒有預習不能做實驗,這個規定剛開始可能受到個別學生的抵觸,堅持一、兩次就好了。

⑵實驗課程不同于理論課程,缺做的實驗不能自學,實驗能力的培養不能在紙上完成。我校教務處規定“缺做實驗累計超過該門課程學期教學總時數四分之一的取消其課程考核資格”。幾年來,我們做到了全程考勤并詳細登記。對于各種原因請假缺課的情況,我們允許學生在其他班級上課時補課,即使上課老師不一樣也行。實驗室開放時間內還可以補做實驗。

我們對考勤的理解不只是每次課都到了,而是每個實驗都完成了。學生做完實驗后老師會檢查數據并在數據記錄紙上簽字,沒有得出合格的數據等同于缺課。我們規定出了實驗室門不再簽字,也要求下課了實驗沒完成老師不能趕學生走。

每次期末考試前進行了嚴格的考試資格審查。教務處規定實驗課程補考前需補做全部缺做實驗,也規定補考不及格不一定要等到畢業補考,可申請參加后續每個學期的期初補考,這意味著每次補考前需檢查學生的實驗完成情況。幾年來我們對缺做和補做的情況建立了專門的檔案,一直跟蹤到學生畢業。

⑶課堂操作是提高學生實驗能力和素質的主要途徑,如果能在平時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考核,可以彌補期末操作考試評價不夠全面的不足。課堂操作考核要求“教師在上課時加強巡視和指導,在檢查實驗數據時記錄每一位同學完成實驗所用的時間、有沒有重做現象以及實驗完成的質量。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教師可以對某一個實驗過程進行抽查。” 我們制訂了《大學物理實驗課程課堂操作評分辦法》,但是在執行時發現存在較大的問題。圖2是某個學期某位教師所教的143位同學課堂操作成績分布與考試成績分布對比??梢钥闯觯n堂操作成績區分度很低。這是因為我們每次課只有兩課時,教師的主要精力用于指導學生操作和答疑,根本來不及對每個學生的操作情況進行記錄與打分,沒有“底氣”做出好的區分。因此我們覺得課堂操作以扣分為宜,只對明顯違反操作規程、損壞貴重儀器等情況進行扣分。

⑷實驗報告是提高學生數據處理能力和實驗分析能力的重要一環,也是學生平時成績的重要依據。我們堅持對學生的實驗報告全批全改。但是實驗報告成績評定的標準不易把握,一個班分成兩到三個組由不同的老師上課,不同老師對實驗報告評分的松緊程度如果有較大的差別,就會造成考核的不公平。為了規范實驗報告的要求和成績評定標準,2011年上學期大學物理實驗教研室專門組織了兩次教研活動,對2009年3月制定的《大學物理實驗報告評分參考標準》做了大幅的修改,制定了新的《實驗報告書寫規范及評分標準》,對實驗報告各部分的分值做了具體的量化,特別規定抄襲他人的處理過程和結果成績記零分。并且選出6份有代表性的實驗報告,復印后發到每個老師手中,根據新的標準進行評分,最后把匯總結果反饋給每個老師。實踐表明,這種方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從那個學期開始,實驗報告的評分得到了較好的統一。

2.11 在課程開始時將考核方式明確告知學生。

對本課程的目標學生來說,嚴格的平時考核和以操作為主的考試方式可能是他們沒有接觸過的。在理論課中就將考核的方式和細節明確告知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重視程度;充分利用我們中心的網站,將實驗課表、實驗報告參考和評分標準、考試說明和安排等在網站上公布,并及時答疑。

3 改革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經過幾年的實踐,特別是以操作為主的規范的期末考試的舉行,打破了以往實驗課程只要上了課就能及格的慣例。每個學期都有不及格的學生,但是考核方式的合理有效和公平公正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可。學生對待實驗課程的學習態度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實驗室開放時間內定員30人的實驗室甚至涌入了四、五十人。本課程考核工作的改革為“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在2012年6月份我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基礎實驗中心的教學改革和考試改革得到了專家的好評。

雖然我們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有: ①考核方式比較單一。②課程的能力目標構成還不很明確。③因儀器不足,有些實驗不能進行操作考試。④不同操作考試項目的難度控制問題還不能完全解決。我們將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探索和研究,想辦法逐步解決上述問題。例如部分采用設計性考核、利用虛擬仿真軟件進行考試等等。

參考文獻:

劉力斌. 大學物理實驗考試改革初探[J]. 大學物理實驗,2003,(3):80-82.

寧鋅. 大學物理實驗課程考試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36-39.

馮元新,阮世平,李祖樟,袁哲峰.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與考核辦法的改革[J]. 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09,(1):66-68.

李林, 施蕓城,鐘宏杰. 物理實驗課不同考核方式的改革與實踐_操作考試的積極效應最為明顯[J]. 大學物理,2010,(2):43-46.

朱紅,王 偉,原所佳. 大學物理實驗課程考核方式的探索和實踐[J]. 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4):108-111.

周在進,肖宇飛,高春來. 大學物理實驗考試改革與實踐[J]. 考試周刊,2008,(52):2-4.

篇8

關鍵詞:考試方法;考試命題;成績評定;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2-0240-02

高等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人才,培養具備創新意識、創新性思維能力、掌握創新方法、具備創新人格、創新能力的人才[1],這樣的創新型人才是符合知識經濟社會的要求,適應新時期特點的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改革中應進一步加強知識構成、思維構成、能力構成和培養過程等方面的改革,以期培養的學生基礎扎實,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能夠滿足社會的要求。

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衡量課程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水平的一種重要手段,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實踐證明,為了把考試真正變成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環節,成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途徑之一,就必須對現行的考試方法、命題形式、課程成績評定方法進行改革。

一、拓展考試方法,提高綜合素質

考試方法是指考試的類型及要求考生回答問題的方式[2],涉及因素主要有考試的類型、形式、時間和題型??荚囶愋椭饕钦n程考試??荚嚪椒ㄓ尚问絾我?、時間固定、題型簡單向著考試形式多樣化、時間靈活化、題型豐富化的方向發展。考試方法應根據考試科目的特點,采取多樣化,如閉卷、開卷相結合;口試、筆試與技能操作相結合,論文、設計、制作、撰寫調研報告與答辯相結合,等等。既著重考核學生思維方法、考思路、考見解等,以檢驗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又注重考核學生的應用技能、操作技能和水平。

(一)閉卷考試

閉卷考試的優點是能夠準確地表達各種公式、方程式的演算過程以及需要圖解、列表表達的知識,能夠準確地檢查學生對知識的鞏固程度、運用程度、理解記憶程度和書面表達能力,便于教師直觀地較準確地評價和比較學生的課程成績。其缺點是學生往往會花大量的時間去背一些經驗公式、由理論推導出的應用公式,容易造成死記硬背的現象,而忽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運用。

(二)開卷考試

實行開卷考試可以讓學生節省大量機械記憶的時間,把精力放在課程內容的理解和知識的運用上。能夠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長時間積累許多專業知識和信息,學習他人的經驗及創新的模式,提高自己真實能力。但這種考試形式如果引導不恰當,也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如學生對課程認真鉆研程度不夠等等。因此,需要任課教師深刻理解課程教學大綱,分析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將課程中基本原理部分與實際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克服開卷考試帶來的弊病,使學生深入地鉆研知識,深入理解,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及創造實踐能力。

(三)課程設計

對于應用性較強的課程,為了培養學生應用理論知識進行實際設計的能力,在課程開始時,教師根據課程的性質、內容向學生公布課程設計的方向和要求,供學生參考,隨著課程內容的不斷深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結合專業知識,進行必要的文獻檢索與收集。在課程結束考試時,學生可以帶著準備的資料,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設計題目。這種考試方法是將考試貫穿于課程教與學的整個過程之中,突出了教學與考試的互動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解和綜合問題的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

(四)實踐考核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3]。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不僅具有開展實驗的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具備從事某些科學研究的獨立工作能力。由于實驗教學內容不同于一般的理論教學,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不能簡單地用試卷進行考核。通常采取實驗報告形式進行考核,但這種形式有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有些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完成實驗報告上,而忽略了認真研究、動手實驗的全過程。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取實驗操作的方式考核,就可以避免上述實驗考核方法的缺陷。在實際操作的考核中,采取現場隨機抽簽,并要求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回答相關的問題。同時,將實驗課出勤率、完成課堂實驗內容和課堂表現也作為實驗成績的一部分,更能夠促進學生認真學習實驗教材,掌握基本原理,認真作好每一個實驗。這樣既能夠全面、客觀地考核學生,又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五)調查報告

調查是統計的經常性工作,無論是國家、部門,還是企業,都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各種形式的調查,了解真實情況,反映實際問題,找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調查的結果往往以調查報告的形式來反映,調查報告既體現寫作水平,也反映專業技術水平以及所獲取信息的質量水平。具體做法是由教師與有關單位協商,結合專業特點確定調查方案,學生從實地調查開始,對調查工作親身感受、切實體驗,并以呈交調查報告的形式來考核學生的調查成果。采用這種考核法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作用和參與意識。便于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協作能力、動手能力、交際能力、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

二、強調考試命題,提高試題質量

在農業院校畜牧學科的課程教學中,應特別注重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傳授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在考試命題上,以教學大綱為依據,以教材和相關參考書的知識點為準繩,注重知識的關聯性,同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總結教學或教材中所貫穿的科學研究思路和方法。從強調記憶轉變為強調能力開發,有利于全面鑒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荚囶}型涉及的內容包括基礎知識部分、理解問題部分和綜合性分析問題部分,各部分所占的比重為60%,20%~30%和10%~20%。為培養和挖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有時可適當設置附加題。

結合各門課程的特點,不斷健全試題庫,使題型組合多樣化,既有檢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選擇題、填空題和名詞解釋,又有檢測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較高層次認知目標的問答題和論述分析題。其中論述分析性題目,在一般論述題直觀、表面的設計方式基礎之上,突出以一個專業情景為背景(如“動物臨床疾病”或“動物飼養管理現場”),循序漸進地提出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不僅突破了傳統論述題通常涉及的檢查、診斷、治療的范疇,而且還涵蓋了疾病發生發展、診斷治療及預后飼養管理和疫病監控整個過程的相關因素,全面檢測了學生的臨床思維、知識運用、疾病診治、飼養管理和環境控制等綜合能力[4]。試題涵蓋記憶、理解、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等認知領域的多個方面,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使題型更具科學性、創新性、開拓性。

附加題也可作為一種考題題目。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答,答對可加分(但滿分限于100分以內)。增設附加題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鼓勵學生努力探索、拓展知識面、發揮優勢和潛能。在考題的內容設計上要難度高,雖在教學大綱之內,但具有高度綜合性和廣泛性,知識跨越多個章節、有時還涉及到其它課程等,附加題的設置給學生更多展示自己能力水平的機會。

三、完善成績評定,做好成績分析

由于考試內容、方式、方法的多樣性,考試成績評定的方法也應該多元化。過去的考試方法較為單一,期末考試幾乎決定了學生一學期的學習成績。其結果是每至學期末,學生的壓力最大,而對平時的學習重視不夠。多數情況下,學生關心的是課程考試的結果,而不是課程內容總結與提高。因此,將平時考核與期中、期末考試相結合,將理論考試與實踐考核相結合,增加平時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比重,加強對平時學習的考查,用教學全程考核來評定學生課程成績[5]。例如,對于生物統計課程來說,期末總成績按四項要求評定,考勤及課堂表現(聽課狀態及回答問題)占10%,階段測驗占10%,實驗課出勤、課堂表現和實驗報告占20%,期末考試占60%。這種評定方法,使平時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占有相當分量,弱化了學生對一次考試的依賴,減緩了學生對期末考試的壓力,同時,使學生能夠投入更多精力進行創造性學習。

考試成績分析是教學完整過程不可缺少的最后環節,是對考試內容、方法、命題方式及考試結果的綜合分析和合理評價。根據學生各部分的成績,從整體和個體不同的角度,分析學生班的學習風氣,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情況,教師教學改革(包括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實施程度等項內容,進而總結教學改革的成果和進一步改革的思路,不斷完善考試考核方法,切實做到與課程教學改革相輔相成,使考試真正成為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手段。

我們希望,通過不斷進行考試改革的探索,能夠根據專業特點,結合課程的性質和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考試考核方式,利用具有科學性、富于開拓性和創新意識的考試題型,科學合理地全面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評價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啟迪和觸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創新潛質,進一步推進“考試和學習互動”的作用,推進教學理念、方法和學習模式的轉變,真正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鄧錦琳,鐘安永,胡常偉.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中考試方法改革的探究與研究[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2):90-94.

[2]顧明遠,申杲華.學??荚嚺c命題管理與運作全書[M].北京:開明出版社,1995:110.

[3]衛紹元.論高校考試方法改革與人才的能力培養[J].遼寧工學院學報,2004,(6):101-102.

篇9

關鍵詞: 高職英語教學 形成性評價 評價體系

隨著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英語教學的評價體系也受到了很大的關注,它不僅影響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一直以來終結性評價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手段。但是單一的終結性評價內容相對簡單、片面,對英語應用知識的能力考查不夠,過分注重書本知識而忽略了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整體考查,更無法很好地貫徹以任務為導向的實踐教學。對此我結合高職英語教學實踐,對高職英語教學形成性評價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討。

一、現行高職英語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直以來,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終結性評價,僅憑一張試卷就決定學生的英語水平,即使有平時學習過程的考核,也只是流于形式,所占比例很小。這種只重視終結性評價的高職英語評價體系存在嚴重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具體反映出以下三方面問題。

1.評價重結果輕過程。終結性評價只重視學生最后期末考試的成績分數,分數是評價的唯一標準。僅憑一張試卷一個分數就評價學生一個學期的總體學習情況是很不客觀的,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是多方面的。有的學生整個學期從始至終學習態度認真,平時學習努力,但因為英語基礎不好或者偶爾考試發揮不好,期末英語成績不理想并不能反映學生該學期真實的學習狀況;有的學生由于中學英語基礎好,大學不努力,靠吃老本也能通過期末考試;還有的學生為了通過期末考試,想方設法用舞弊的辦法欺騙過關。這不僅會打擊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而且會促成一種不良的學習風氣。

2.評價重知識輕能力。終結性評價只在乎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高職英語教學應該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為目的,單一的考試內容是遠遠無法衡量一個學生運用、駕馭一種語言的能力。例如,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課外知識結構就不能通過書面考試進行有效的衡量。

3.評價重“教”輕“學”。終結性評價中學生從始至終都處于消極被動的位置,老師作為評價者出題,而學生答題后只知道是否通過考試,對自己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則全然不知。這樣勢必造成教師在教學中只是一味地教,缺乏學生的反饋信息,無法及時調整教學計劃與策略,改進教學方法。對于學生來說,因為無法反饋自己的學習情況,無法根據學習情況及時改進學習方法,也會影響學習效果。

二、形成性評價的基本理念

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assessment)是1967年由美國著名評價學專家斯克里芬(Scriven)在《評價方法論》一書中提出來的。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過程性評價,是在教育活動進行過程之中針對學生的學習與能力發展進行的評價。相對于傳統的終結性評價(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它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的評價,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展性評價。總的說來,形成性評價是一個收集、處理數據的過程,從而為教師和學生呈現大量的有關教學的反饋信息,以促進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

三、高職英語教學形成性評價的作用

形成性評價貫穿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目的在于發現學生知識與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評價結果,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策略。形成性評價與傳統的終結性評價相比內容更全面,形式更多樣化,更具反饋作用。因此,形成性評價對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加強學習過程控制,督促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課程形成性評價包括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學習結果和學習中的長處及不足等。通過這種評價體系,可以及時反映學生學習狀況,發現學生在實際中應用英語的優缺點,培養認真的學習態度,從而使學生正確、有效地評價自己的學習,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同時形成性評價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在愉快的教學活動參與中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

2.反饋教學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高職英語教學一般多以教師講授書本知識,學生被動聽和記為主,這樣較易形成教師“一言堂”的授課模式,教師無法獲得學生學習情況,學生無法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在形成性評價中,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如課堂發言,情景表演,背誦對話,小組活動及課后作業等來收集信息,綜合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對反饋信息進行認真、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有效地調整、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形成性評價從側面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是教師自我檢查教學效果、總結教學經驗、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

3.全面、客觀地評定學生課程學業成績。以往的終結性評價只將考試作為單一的考核形式,而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除多種形式的教師評價外,學生還可以進行自評和互評,這樣不僅能全面、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學習的狀況,而且能夠促進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性評價的結果與終結性評價結果相結合,才能全面地對學生課程學業成績進行評定。

四、形成性評價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終結性評價體系與形成性評價體系相結合

首先,拓寬終結評價體系考核的內容,變單一的書面考核方式為口語與書面考試相結合,將兩者都納入到期末考試內容當中。形成性評價總評成績中,期末考試成績占50%,平時成績占50%。具體來說,就是學生期末英語的最終成績由兩部分組成,評定方法如下:總評成績=平時成績×50%+期末考試成績×50%;期末成績=口語成績×20%+卷面成績×80%。

其次,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將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表現情況以平時成績的形式計入期末總評成績,這樣既能更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可以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于過程評價體系的介入,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表現都能有量化的客觀評價,如學生是否認真、獨立、按時完成作業,是否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是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回答教師的提問等也被納入考核體系當中;再有如學生的課外活動,英語競賽獲獎情況都被納入評價體系,如在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歌曲比賽,英語詞匯比賽,英語寫作比賽,英語短劇表演比賽等取得良好成績,在期末成績中都給予加分獎勵。教師根據這樣一系列更為豐富的評價內容既能對學生各個階段的學習更為公正客觀地評價,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形成性評價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首先,依托教材,分組表演。高職英語教材《新職業英語》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情景模擬等教學方式,融“教、學、做”為一體,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新職業英語》特別依據學生在職場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以及這些任務所需要的語言技能設計語言學習情境和任務,最終實現語言教學目標,即以職場工作任務引領語言技能目標,使職業素質訓練貫穿于職場工作任務。這樣的教學內容更有利于實現師生互動,增強學生學習熱情,強化課堂教學效果。依托教材,每個單元可以設計一個與職場相關的活動,如組建公司,制定日常辦公時間表,宴請客戶,描述產品,售后的客戶滿意度調查及面試,等等。每次口語活動都設計了要求學生完成的主要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份書面計劃書和一次口頭陳述,任務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每次活動采用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及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客觀地了解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這種以小組活動為中心的英語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聽說能力,熟悉各行業中英語應用的典型場景與流程,而且使學生在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職業綜合素質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其次,在高職英語教學活動中,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形成性評估。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圍繞教學內容創造交流的情境,進行角色扮演、情景對話、討論等活動。還將形成性考核內容分配在背誦對話,認真完成課后練習及教師布置的書面作業,小測試等多種形式上。一方面促使學生加強自我監督、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意識,另一方面可使其能力通過多種形式的考核反映出來,增加測試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五、結語

高職英語教學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采用形成性評價,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又能比較客觀全面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對于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加強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意義重大。這種反饋及時,形式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羅少茜.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王成偉.高職英語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實施[J].天津:職業教育研究,2008,(10).

[3]陳旭紅.形成性評估應用于大學英語課程口語測試的實證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7).

篇10

關鍵詞 問題式教學法 兒科護理學 綜合素質 創新能力 教學相長

AbstractObjective:This article discusses about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n Pediatric Nursing teaching of Questions-oriented Teaching Method,which is questions-centered,and with nursing procedure as the main clew.Method:About 140 students in four classe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major are chosen at random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e.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with 70 students in each group.Whil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re adopted in the control group,questions-oriented method is employ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n quizzes,mid-term exams,final exams and questionnaire a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Results:By comparison and survey of each group's performance in quizzes,mid-term exams,and final exams,and of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knowledge receptivity,intelligence grade and so on,and through statistic analysis,the difference is of statistic significance.Conclusions:Questions-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are able to help motivating the students' enthusiasm,enhancing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oretic knowledge,improving th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and realizing the aim of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Key wordsQuestions-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Pediatric Nursing;overall quality;innovation ability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問題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護理程序為主線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剖析,按照護理程序把知識進行梳理,以達到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的過程。它將傳統的教師講授式教學變為師生研討式教學,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變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1]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140名學生均為女性,年齡20~22歲,均為護理本科學生,來自4個不同的班級,按照完全隨機化原則分為對照組70人。實驗組70人,兩組年齡、性別、護理專業知識考試成績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教學過程:兩組由同一教師授課。對照組采取傳統的教師講授式教學法。實驗組采取以問題為中心、護理程序為主線的問題式教學法,教學過程如下:①問題設置: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和章節特點找出學生應該重點掌握的幾個問題,精心設計出一套問題或者病例。對問題的設置一般分三個層次,第1層次是要求學生把握教材輪廓,解決重點、難點“是什么”的問題,這一層次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自學解決,應該在課前布置并要求學生課前完成。第2層次是圍繞重點、難點設置2~3個典型問題。第3層次是知識的內在聯系,題目中應該包含護理程序這條主線,把新舊知識貫穿其中,使學生可以溫故知新[2]。②學生結合問題,預習教材,查閱相關資料,自學完成第1層的問題。③啟發和引導課堂上學生圍繞第2、3層次的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在全過程中要給予適當的啟發和引導。④教師釋疑、總結。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和討論情況,結合自己對問題答案的準備,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教學評價:一是隨堂測驗,以了解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二是將半期和期末考試中采用兩種教學法講授內容對應的學生成績進行對比;三是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結 果

隨堂測驗成績分析:隨堂測驗成績(表1)中問題式教學法為78.29±7.68分,而傳統教學法為59.67±8.61分,統計分析顯示問題式教學法課堂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P<0.05),說明問題式教學法有利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半期和期末考試成績分析:在半期和期末考試中分別統計出傳統教學內容和問題式教學內容的百分比,學生得分的百分比(表1)。在半期考試中,問題式教學法的成績為78.74±4.93分,傳統教學法的成績為74.56±4.27分;在期末考試中,問題式教學法的成績為81.64±8.63分,傳統教學法的成績為76.82±10.78分,兩種教學法在半期和期末考試中其成績無顯著差異(P>0.05),但問題式教學法的平均成績略高于傳統教學法。統計出各分數段人數的百分比(表2),問題式教學法80分以上者占45.31%、60~79分者占52.86%、60分以下者1.43%,傳統教學法80分以上者占32.86%、60~79分者占55.31%、60分以下者11.43%,說明問題式教學法中上成績人數較多,不及格人數較少,曲線符合正態分布。

學生對問題式教學法的態度和課堂知識接受能力:實驗組的70名學生對問題式教學法的態度進行問卷調查,贊同者占87%,折中者11%,反對者3%。在講授相同教學內容時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學,而實驗組采用問題式教學法教學,課堂對學生知識接受能力進行調查,問題式教學法在課堂接受好者占62%,一般者34%,較差者4%;傳統教學法接受好者占21%,一般者61%,較差者18%。說明兩種方法,課堂效果具有明顯差異(P<0.05)。

問題式教學法對發展學生智能方面的調查研究:對實驗組的70名學生就問題式教學法對知識吸收、培養學習興趣、語言表達能力、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7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表3)。結果顯示問題式教學法對知識吸收很大和較大者占81.43%,培養學習興趣收益很大和較大者占74.29%,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收獲很大和較大者占82.86%,培養自學能力收獲很大和較大者占64.28%,培養創新意識收獲很大和較大者占75.71%,培養綜合素質收獲很大和較大者占77.14%。說明問題式教學法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能。

討 論

問題式教學法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啟發式教學的過程,是以問題為載體在討論式教學過程中獲取知識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有效地啟發了護生主動學習和思考意識,在加強、深化護理基本理論知識學習理解的同時,還著重學生臨床思維方式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具備傳統教學方式所沒有的特殊功能[3]。因此,在我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研究和推廣以問題為中心、護理程序為主線的問題式教學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F將該教學方法的優點歸納如下,希望與教育界同仁共享。

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有利于調動學習積極性:問題式教學法在具體實施中,可以有多種形式??梢杂玫湫筒±M行引導,也可以開展自學,還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可以根據不用的教學內容靈活地設置問題,針對性強,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尤其是合班上課,人數眾多,使用該教學法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隨著老師的設問、啟發,學生分組討論,老師講解等過程,學生主動探究性地進行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不容易產生疲勞感,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

教學內容豐富生動,有利于深化理論學習:問題式教學法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整體護理的開展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她們對不同的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個體化護理。我們在講課中注意通過對具體癥狀和病例的分析研究來尋找帶有普遍意義的內在規律,從中導出一般的發病機理、病理生理,比較容易理解和記憶,有助于理論學習的進一步深化。

教學過程互動參與,有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問題式教學法是以行為為向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強調在教學中將教與學的過程視為互動情景,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師生能夠充分交流,學生真正被放到學習主體的位置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查閱資料、開動腦筋思考,經過老師的示例、設問、啟發、師生的互動討論這樣反復的訓練,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教學對象角色轉變,有利于教學相長:問題式教學法中,教師的角色是學習的指導者、推動者,其責任有三個方面:一是課前有針對性的設置問題,選擇典型的病例;二是教師要引導討論的全過程,不僅要引導學生思考、爭辯、選擇和決策,還要解決病例中的特定問題,而且要引導學生探求特定癥狀所代表疾病的演繹過程及其背后隱含的各種因素發展變化的幾種可能性,也即是進一步理解護理診斷中的潛在問題;三是教師掌握的知識要不斷更新,使自己的臨床教學水平跟時代接軌,反映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和新型疾病的最新治療進展等等,要讓課堂永遠充滿生命力[4]。學生課前必須仔細閱讀教師指定的病例材料,進行認真分析思考和結論,并與其他同學展開爭論。學生是辯論的主要角色,既可以從自己和他人的發言中學習,也可以從模擬的決策過程中得到訓練。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就是鮮活的,有助于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評價科學民主,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由于問題式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尤其對一些問題的分析、解決往往不設標準答案,只要學生分析有道理,就予以肯定,這樣的教學方法提供了一個自由、民主的討論氛圍,有利于學生活躍思維,形成創新意識。這種教學方法真正貫徹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雙主型護理教學理念和教學原則[5]。

注意事項:以問題為中心、護理程序為主線的問題式教學法本質是以問題為載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因此,決定問題式教學法成敗的關鍵自然應該是問題的設置和具體要求。為了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設置問題時要以教材為依據,教學大綱為指南,參考有關文獻,保證基本內容和重點內容,突出難點;要有一定難度、深度和廣度,促進學生進行推導、聯系、查閱資料,達到將知識融會貫通,增加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靈活多樣,有啟發性、思考性和興趣性,形式多樣。結合教學內容,注意了與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聯系,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知識結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要控制問題的數量,一般設置3~5個問題,否則學生準備時間多,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和啟發作用,教師一方面課前要認真準備資料,又要認真聽取學生的發言,發現問題和錯誤及時解答和更正。另一方面還要準備根據學生發言的情況提出一些新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圍繞主要問題和重點內容開展生動活潑的發言[6]。

當然,新的教學方法的應用,會遇到種種困難和阻力,我們深信,隨著問題式教學法的完善成熟,配合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會培養出更多集知識和能力于一身的創新高素質的開拓型護理人才、更好地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作貢獻。

參考文獻

1 田民.理念――四年制中專護理教學計劃的又一特色.中等醫學教育,1997,15(2):7.

2 周麗萍.宋湘晉.周建平,等.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課堂討論應注意的問題.中華護理雜志,2002,37(9):703.

3 吳雙敏.葉天惠.李云葵.以學生為主導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查房中的實踐與思考.護理學雜志,2005,20(7):6-8.4 張翔.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現代情報,2003,10: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