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18 08:51: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一去二三里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誤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8-109-01
課堂是數學教學的主陣地,數學知識的傳輸,數學思想的滲透,數學方法的形成都要以課堂40分鐘為依托。筆者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有很多機會聽取全縣各級數學教師執教的公開課、觀摩課或研討課,在上一學年,幾十節數學課聽下來我發現了一些共性的問題,現列舉出來,與同行共同探討。
一、多照搬、少變化
在筆者上一學年的聽課過程中,發現不同學校的兩名教師在執教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內容時,無論是教學環節安排,還是多媒體課件設計分毫不差。都是以謎語“沒嘴會說,沒腳能走,發出指令,人人遵守”引出“鬧鐘”,從而展開新課教學。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更是“不謀而合”。
近幾年來,網絡技術迅速崛起,從城市走進了城鎮、鄉村,從辦公室走進了普通家庭。但是不可否認,網絡資源的質量也是良莠不齊的,所有人都可以任意上傳資源,網絡的只能傳播,不能甄選,這就需要老師們根據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精選能為自己所用的教學資源。
要想有完美的課堂,備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怎樣才能在備課過程中提高自身對教材的認識,從而提升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分這樣幾個步驟進行:①讀教本,嘗試理解編者意圖、確立教學任務。②讀教學參考書,更透徹的理解編者意圖、確立教學任務,糾正初讀教本時的偏差。③根據學情自主書寫教案。④查閱借鑒。在自己書寫教案的過程中,有知識點或個別語言處理不好時,在此環節可以借助網絡資源查漏補缺。照此步驟,才能不受網絡資源的限制,使網絡切實為自身服務,從而展現務實的、有思想的、多姿多彩的課堂。
二、近生活、遠數學
一位教師在執教三年級上冊《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出現了這樣一幕:教師出示題目:國慶節就要到了,三(1)班同學打算買一些彩紙裝飾教室,一盒彩紙5元錢,64元可以買幾盒彩紙?
生1:64÷5=12(盒)……4 (元),可以買13盒彩紙。
師:有什么不同意見嗎?
生2:余的4元不夠買一盒彩紙,所以只能買12盒。
師:生1,你接受他的意見嗎?
生1點點頭。這時生3把手高高的舉起來,迫不及待的要發表意見,教師提問了生3。
生3:老師,我認為也能買13盒,講講價,老板可以答應的!
教師楞了一下,評價道:這位同學你很會持家!
生3高興地坐下了。
新課標強調 “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誠然,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對于學生更好的認識數學、學習數學、提高對數學的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數學是對各種各類生活現象的高度概括,現在很多教師走進了“生活化”的誤區,不能正確處理生活的“多變”與數學的“嚴謹”,就如上例,在生活中64元買13盒5元的彩紙確實可能發生,但這是生活,不是數學,離開了這個場景,64÷5=13是不可能發生的。
三、為趣味、失本味
在《百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中,老師設計了這樣的練習環節:
你能根據下面的成語寫出百分數嗎?
百發百中十全十美 百里挑一 一知半解十拿九穩,學生興趣盎然,分別給出了這樣的答案:百發百中--100%、十全十美--100%、百里挑一--1%、一知半解--50%、十拿九穩―90%。
世界的任何知識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古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敝?,我們能體會簡單的數字帶給我們的意境之美,這是語文與數學的聯系;在認識萬以內的數時,讓學生讀一讀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寫一寫長江的長度,這是數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聯系;學習了角的度量之后,讓學生研究一下當圓柱從斜木上滾下時,所滾的長度與斜木的角度之間的關系,這是數學與物理科學之間的聯系。
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可以使學生感受數學學科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就如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曾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迷,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