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26 14:58: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四年級科學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油菜花開了
u
教學目標
1.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部分構成,它們能夠幫助植物滿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實的過程中要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u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使用解剖的方法觀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學難點】
從花到形成果實的變化過程。
u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春天,開花植物以百花盛開的形式開始了創造新生命的歷程。
二、講授新課
(一)觀察油菜花
【教師】看,油菜花開了,一場孕育著新的油菜花的生命活動也開始了。
【教師】講解:植物繁殖:開花——結果。
【教師】觀察油菜花,你能區分它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嗎?
【教師】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部分組成。
【教師】問題1:認一認,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說一說他們的作用。
【學生】自由發言,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歸納:它們的作用是幫助植物滿足自身的需要或繁殖后代。
【教師】怎么觀察了解油菜花的構造呢?解剖是科學研究常用的一種方法。
【教師】觀察一朵油菜花:分別找一找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記錄下它們的數目。
【學生】觀察油菜花,了解花的各部分組成。
【教師】講解: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二)解剖油菜花
【教師】油菜花雖然小,可一朵小小的油菜花,卻是油菜生命的一部分。我們解剖了它,是為了學習的需要,但同時一朵完整的油菜花的美麗就不復存在了。
【教師】布置實驗任務,強調注意事項。
【學生】解剖油菜花,并對各部分進行觀察。
【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問題研討:
1.比較記錄表中的數據,討論交流。
2.提出問題:油菜花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數量。
【學生】交流討論。
【教師】師生共同總結: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個部分組成的。油菜花有4個萼片、4個花瓣、6個雄蕊和1個雌蕊。(建議使用資源:【活動設計】解剖油菜花)
(三)觀察一株油菜上的花
【教師】這株油菜上的花是同時開放的嗎?這顯然不是的,從這株油菜上的花開放的狀態可以推斷這株油菜上的花不是同時開放的,但它們始終是在變化著的。
【教師】數數這株油菜上開了幾朵花?還有幾個花蕾?
【學生】觀察油菜花的花蕾和花。
【教師】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謝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學生】對花蕾可能發生的變化做出推測。
【教師】有些油菜花謝了后會結出果實,有些卻不能結出果實。
篇2
§17.1分式及其基本性質(二)
一、選擇題.1.C2.D
二、填空題.1.,2.3.三、解答題.1.(1),(2),(3),(4)2.(1),,;(2),3.
§17.2分式的運算(一)
一、選擇題.1.D2.A
二、填空題.1.,2.3.三、解答題.1.(1),(2),(3),(4);2.,§17.2分式的運算(二)
一、選擇題.1.D2.B
二、填空題.1.,2.1,3.三、解答題.1.(1),(2),(3)x,(4)2.,當時,17.3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一)
一、選擇題.1.C2.B
二、填空題.1.,2.,3.三、解答題.1.(1),(2),(3),(4),原方程無解;
2.17.3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
一、選擇題.1.C2.D
二、填空題.1.,,2.,3.三、解答題.1.第一次捐款的人數是400人,第二次捐款的人數是800人
2.甲的速度為60千米/小時,乙的速度為80千米/小時
17.4零指數與負整數指數(一)
一、選擇題.1.B2.D
二、填空題.1.0.001,0.0028,2.,3.三、解答題.1.(1)1,(2),(3)2010,(4)9,(5),(6)2.(1)0.0001,(2)0.016,(3)0.000025,(4)17.4零指數與負整數指數(二)
篇3
1.使學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證明方法并會應用.
2.繼續滲透和培養學生對類比數學思想的認識和理解.
3.通過了解定理的證明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利用已學知識證明新命題的能力.
4.通過學習,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二、教學設計
類比學習,探討發現
三、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是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應用.,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2.教學難點:是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證題方法與思路.
四、課時安排
3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常用畫圖工具、
六、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1.我們學習了幾種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5種)
2.敘述預備定理、判定定理1、2、3(也可用小紙條讓學生默寫).
其中判定定理1、2、3的證明思路是什么?(①作相似,證全等;②作全等,證相似)
3.什么是“勾股定理”?什么是比例的合比性質?
【講解新課】
類比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方法,讓學生試推出: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與另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成比例,那么這兩個直角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圖,在∽中,
求證:∽
建議讓學生自己寫出“已知、求征”.
這個定理有多種證法,它同樣可以采用判定定理l、2、3那樣的證明思路與方法,即“作相似、證全等”或“作全等、證相似”,教材上采用了代數證法,利用代數法證明幾何命題的思想方法很重要,今后我們還會遇到.應讓學生對此有所了解.
定理證明過程中的“都是正數,,其中都是正數”告訴學生一定不能省略,這是因為命題“若,到”是假命題(可舉例說明),而命題“若,且、均為正數,則”是真命題.
例4已知:如圖,,,,當BD與、之間滿足怎樣的關系時∽.
解(略)
教師在講解例題時,應指出要使∽.應有點A與C,B與D,C與B成對應點,對應邊分別是斜邊和一條直角邊.
還可提問:(1)當BD與、滿足怎樣的關系時∽?(答案:)
(2)如圖,當BD與、滿足怎樣的關系式時,這兩個三角形相似?(不指明對應關系)
(答案:或兩種情況)
探索性題目是已知命題的結論,尋找使結論成立的題設,是探索充分條件,所以有一定難度,教材為了降低難度,在例4中給了探索方向,即“BD與滿足怎樣的關系式.”
這種題目體現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對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習慣有好處,教師要給予足夠重視,但由于有一定難度,只要求學生了解這類問題的思考方法,不應提高要求或增加難度.
[小結]
1.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除了本節定,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理外,前面判定任意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對直角三角形同樣適用.
2.讓學生了解了用代數法證幾何命題的思想方法.
3.關于探索性題目的處理.
篇4
水的組成(第一課時)
課型
新授
授課時間
教師
寄語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敢于做一個追求更好的陽光少年!
三維
目標
知識與技能:1、知道氫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能準確說出電解水實驗中的實驗現象,認識水的組成。
過程與方法:體驗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
教學點
及難點
重點:能準確說出電解水實驗中的實驗現象,認識水的組成
難點:能準確說出電解水實驗中的實驗現象,認識水的組成
教學
用具
多媒體,水電解器
教學流程:(體現“十六字”模式,“讓一讓”理念)
補充修訂
教師行為及設計理念
學生行為及設計理念
一、問題導入,自主學習
1、在化學反應前后,
的種類不發生改變,
的種類也不發生改變。
2、猜關于水的謎語
二、認定目標
1、知道氫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能準確說出電解水實驗中的實驗現象,認識水的組成。
3、體驗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過程和方法。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任務一
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81
資料卡片——水的組成揭秘第一段完成學習
2、提供課本資料歷史足跡1——易燃空氣的燃燒
學生搶答
猜猜謎語
學生讀出學案上目標
閱讀課本P81
資料卡片——水的組成揭秘第一段
,在課本上勾畫出以下關鍵詞.
1、科學家是:
2、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分別是
:
學生完成學案任務一
教學流程:(體現“十六字”模式,“讓一讓”理念)
補充修訂
教師行為及設計理念
學生行為及設計理念
任務二
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81
資料卡片——水的組成揭秘第二段完成學習
2、歷史足跡2——水的分解
教師做水的分解演示實驗
四、當堂檢測,展示評價
小組交流(見導學案上討論)
動畫演示水通電分解的微觀過程
五、課堂小結,暢談收獲
六、拓展延伸,作業設計
水通電分解產生的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為2﹕1,但實驗中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往往大于2:1,為什么
?
閱讀課本P81
資料卡片——水的組成揭秘第二段
,在課本上勾畫出以下關鍵詞.
1、科學家是:
2、反應物、生成物分別是
:
3、結論是:
學生觀察實驗并小結實驗現象,完成學案任務二
搶答
小組討論
學生依據動畫演示分析
學生小結,暢所欲言
課后完成
板
書
設
計
水的組成
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氫氣+氧氣水
水氫氣+氧氣
課
后
反
篇5
一、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人體的元素組成。
(2)了解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體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與同學討論、查閱資料,了解鈣、鐵、鋅、碘等營養元素的食物來源。
(2)調查市場上有關補鈣、補鋅等保健藥劑,查看它們的標簽或說明書,了解它們的主要成分。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豐富課本知識。
(2)通過本課題學習,更加注意平常的飲食營養搭配,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不良習慣。
(3)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辯證地看待化學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二、教學重點:
人體的主要元素組成、分類及作用,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三、教學難點:
微量元素對人體的作用及適宜攝入量。
四、教學準備:
1、學生以“你知道人體內含有哪些元素”為題,在課前進行資料查找。
2、教師在充分估計學生查找資料的情況的前提下,制作好課件。
五、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1個課時
新課導入:
師:俗話說:“吃什么補什么”生活中有些人用骨頭燉湯,多喝骨頭湯,能補充什么營養元素呢?(展示骨頭)
生:
師:那么人體由哪些元素組成,這些元素對人體健康有什么重要?怎樣補充這些元素?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課題2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
(板書
課題2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
講授新課:
同樣是為了補充鈣元素,喝純牛奶和高鈣奶,哪一種補充鈣元素的效果更好呢?
生:(回答)
師:鐵強化的生抽比普通的生抽,強化補充了什么元素?
生:(回答)
師:用加碘鹽呢,強化補充了什么元素?
生:(回答)
師:請同學們來討論一下,這幾種營養強化食品有哪些共同之處?還能列出類似的食品嗎?
生:
師:人類為什么要生產營養強化品?
師:前面我們學習過生物細胞中的元素,讓我們通過微課一起認識人體中存在的元素。
(板書:一、人體中含有的元素)
師:同學們能說說人體中有多少種元素嗎?《板書:(50)》
生:
師:下面請同學來回答
生:回答2、3、4、
(板書:常量元素
>0.01%
微量元素
<0.01%)
同學們讀課本P97頁圖12-10人體中存在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有哪些
(板書:O、C、H、N
...
Fe、Co、Cu、Zn...)
師:這些元素在人體中的生理功能是什么?讓我們繼續通過微課來了解某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板書:二、某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師: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什么?
生:
師:誰來說說鈣元素在人體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生:
師:它的生理作用是什么呢?
生:
師:缺乏鈣元素,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危害?
生:
師:鈉元素和鉀元素對人體健康也有著重要作用,它們在人體中存在形式分別是什么呢?
生:
師:它們的生理作用呢?
生:
師:同學們來思考一下運動員激烈運動,大量出汗之后,常會飲用一些含無機鹽的運動飲料。為什么?
生:
師:除常量元素外,不少微量元素也是人體必需的,下面請幾位同學抽簽回答幾種必需元素對人體的作用及攝入量過低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生:
師:同學們來了解一下幾種元素的主要食物來源,為接著的小游戲做準備(板書:微量元素)
師:先請一位同學上來做模特,出示某元素,其他同學上講臺選出該元素的缺乏癥,及其主要的食物來源,看看誰最快,選出的有多又正確,參與的同學都有獎勵哈!
師:鐵、鋅、碘等這些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還有一些微量元素是有害元素
比如:攝入汞、鉛、鎘等攝入過多會中毒、
所以我們要防止有害元素對人體的侵害。
師:“缺什么補什么如何補”,我們來看一段視頻了解一下
篇6
(一)教學內容分析
這節課內容多數知識牽涉到的具體內容,超出了初中物理知識范圍,教師以往采用的教學方式往往依靠單方面講授和展示課件,而忽視了本節課內容對學生態度、情感、價值觀的教學。
課本抓住兩條線索:一條是從對宇宙整體理解上按照由近及遠的次序,勾勒不同階段人類所認識的宇宙大??;另一條線索是按時間的順序展示了人類對宇宙結構演化等更深入的認識歷程。同時展現人類認識過程是與思維和科學儀器同步發展的過程。
(二)教學對象分析
初二的學生好奇心強,對于宇宙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大多比較零碎。為了讓學生形成一種整體觀,我采用“歷史追溯法”,讓學生“回到過去”設身處地的思考,以探究宇宙的發展歷程為線索,鼓勵學生上網查找宇宙的相關知識,在探索宇宙的不同階段提出問題,引導同學去認識宇宙,感受人類在探索宇宙奧秘中經歷的艱難曲折,以及在克服重重困難后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三)教學環境分析
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難題,我打破了傳統教學過程中光靠教師單方面傳授知識的方式,采取多媒體環境下教學,充分借助多媒體和網絡的作用,拓展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一方面使知識內容呈現開放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向、自主進行知識建構。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通過閱讀,知道人類認識宇宙的過程,地心說、日心說和大爆炸理論,初步了解宇宙起源理論。知道太陽系的組成。
2 初步了解物質世界主要物體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單位。常識性了解宇宙和航天事業的發展和未來。
過程與方法
3 體會人類在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中的科學態度,重視觀察和科學推理。認識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將不斷深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4 通過人類對宇宙探索歷程的展示,知道科學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養學生認識宇宙的科學態度、探索宇宙的科學精神。
5 大致了解我國的航空航天技術進展,體會我國載人航天成就對我國的綜合科技實力及提升國際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響,增強民族自豪感,增強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太陽系的組成和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流程
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自主探究,獨立思考
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深入提問,再探新知
拓展提升,總結全章
(二)教學過程設計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為了體現本課以科學發展史為主線的探究過程,我用一段幻燈片作為引入,以由近到遠的次序展現憑借肉眼探索宇宙的局限性,進一步提出問題:再遙遠些的世界是怎樣的?人類對宇宙結構的認識是怎樣一步步深入的?
【教學設計意圖:真實地展現人類僅憑肉眼所觀察到的世界,引起學生的強烈共鳴,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2 自主探究,獨立思考
為了讓學生自主建構探索宇宙歷程的整體概念,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的優勢,利用“ForntPage 2003”這一軟件自制了一個專題網站。根據兩條線索,分別從不同的視角,讓學生“回到過去”設身處地的思考,體會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這兩條線索分別是:探索宇宙過程中作出重要貢獻的人物,如: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哈勃等;以及探測宇宙的工具,如:肉眼、伽利略望遠鏡、射電望遠鏡等。學生可以憑興趣任選一個線索,深刻地了解人類探索宇宙中所經歷的艱難曲折,以及過去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是多么的不完整。
同時提出問題:你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所選擇的線索為大家歸納一下人類探索宇宙的大致歷程嗎?要求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
【教學設計意圖:很多教師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僅利用多媒體課件將知識進行展示,學生難以參與,其任務僅是理解和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但若課上只提供網絡讓學生自己搜索相應知識,又容易造成內容的分散與時間的浪費。
因此,我課前從大量網絡資源中精選出最切合本課主題的內容,制作成內部網頁,將其梳理成兩條清晰的脈絡,且又跟課本的線索稍有不同。課上讓學生快速高效地訪問專題資料,這不僅大大增加了知識的開放性,也使學生從傳統的接受式轉變為主動學習,自主進行意義建構的情境?!?/p>
3 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學生在獨立思考后,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結合不同線索的內容,將總結的成果全班展示。配合幻燈片,逐步將探索歷程“蓋天說——渾天說——地心說——日心說——恒星——銀河系——宇宙”依次呈現,鼓勵學生在不同階段提出不同問題,并相互進行評價與改進,使學生了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步步深入的,而且這種探索還在繼續下去。
【教學設計意圖: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教師的“講”由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所代替,學生由“聽講”、“記筆記”的學習方式變為觀察和主動地思考?!?/p>
4 深入提問,再探新知
在之前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問題:關于太陽系、銀河系和宇宙,你還知道或搜集到哪些知識?與大家交流一下。學生可以登錄我提供的天文網站:http://cosmoscape.con星空天文網,進行自主探索。在師生互動中,學生逐步知道恒星、行星、衛星,進而了解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以及“量天尺”的單位——光年,最終認識到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并知道宇宙大爆炸猜想。學生課下可以登錄
http:///podcast/faxianyuzhoudabaozha觀看央視拍攝的關于宇宙大爆炸的四集紀錄片。
【教學設計意圖:依舊是開放性的學習方式。在探索過程中,學生不是機械地記憶信息,而是根據“任務”,自主搜尋、檢索、分析、組合與探究課題有關的資訊,從而培養其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和探索宇宙的科學精神。】
5 拓展提升,總結全章
首先提出問題:你知道我國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嗎?為了引起學生共鳴,突出本課主旨,我利用“會聲會影”這一軟件精心制作了一段視頻。從1970年4月24日我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到2008年9月25日,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乘坐“神州七號”飛船進行了中國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再現了一個古老民族為實現“飛天夢”波瀾壯闊的奮斗史。
【教學設計意圖:真實的視頻畫面,慷慨激昂的背景音樂,無論在感官沖擊力上還是在情感激發上,都比單純的語言表達作用明顯。大大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p>
本節課的最后,我將引入部分的幻燈片播放完,從宇宙到粒子,將物質世界結構完整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既呼應了開頭,又為第七章做了一個總結。將學習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五、教學反思
初二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對于《宇宙探秘》這節課的知識內容,他們是充滿著好奇、充滿著渴望。因為他們已經對宇宙世界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他們的認識是模糊的,是零碎的。如何上好這節課?靠傳統的光靠教師單方面傳授知識的方式來處理這節課,可以說給學生的是抽象、枯燥的知識傳授,這樣的結果會讓多數學生感到空洞,好無趣味,會讓學生很失望的。如何把這奇妙的宇宙世界豐富多彩的展現給我們的學生,讓他們學的直觀、有樂趣,是我們老師要認真思考和重視的。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難題,我打破了傳統教學過程中,采取多媒體環境下教學,充分借助多媒體和網絡的作用,將信息技術和教學整合,拓展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一方面使知識內容呈現開放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向、自主進行知識建構。
為了讓學生形成一種整體觀,我采用“歷史追溯法”,讓學生“回到過去”設身處地的思考,以探究宇宙的發展歷程為線索,鼓勵學生上網查找宇宙的相關知識,在探索宇宙的不同階段提出問題,引導同學去認識宇宙,感受人類在探索宇宙奧秘中經歷的艱難曲折,以及在克服重重困難后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篇7
教學內容:教材第24頁、第25頁的內容以及練習七第1~3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意義,能用字母表示。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意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談話導入
師: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一些新的運算定律——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讓我們的計算更加簡便。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一)乘法交換律。
1.出示教材第24頁情境圖,引導學生看圖,提出例5的問題。
2.讓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匯報。可能有下面兩種方法:
(1)4×25=100(人)
(2)25×4=100(人)
3.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你們有什么發現?
兩個算式中兩個因數的位置不同,但計算結果相等,即4×25=25×4。
4.你們的猜測到底對不對呢?試著自己驗證一下。
小結:兩個數相乘,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用字母表示:a×b=b×a。
(二)乘法結合律。
下面我們繼續觀察植樹情境圖。
1.課件出示教材第25頁例6,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2.指名匯報??赡苡邢旅鎯煞N方法:
(25×5)×2
25×(5×2)
=125×2
=25×10
=250(桶)
=250(桶)
3.你能說出算式中每一步的意義嗎?[算式(25×5)×2中,25×5是先算一共有多少棵樹,再算一共要澆多少桶水;算式25×(5×2)中,5×2是先算每個小組要澆多少桶水,再算25個小組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4.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你們有什么發現?
(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不變)
5.你能舉幾個例子驗證一下嗎?
總結:三個數相乘,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后兩個數,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6.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這三個因數,乘法結合律可以這樣表示:(a×b)×c=a×(b×c)。
四、鞏固練習
1.教材第25頁做一做。(獨立填寫,同桌互相說說是根據什么填寫的)
2.練習七第1題。(獨立計算,同桌互相檢查、訂正)
五、拓展提升
在“保護護城河,獻一片愛心”的活動中,同學們紛紛捐款。已知四年級有8個班,平均每班55人,平均每人捐款5元,你知道四年級一共捐款多少元嗎?(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55×8×5=2200(元)
六、課堂總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并會用字母表示這些運算定律。
乘法運算定律與加法運算定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對比記憶。
七、作業布置
練習七第2、3題。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匯報解題過程。學生組內討論。
小組內舉例驗證。
學生獨立解答,并說明每一步所求出的是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小組合作,舉例驗證。
小組內討論,選派代表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
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25×4=4×25
(25×5)×2=25×(5×2)
乘法交換律
乘法結合律
a×b=b×a
(a×b)×c=a×(b×c)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課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完成的教學目標,通過學生的觀察、列舉等形式,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材料(算式等式)去感受,再經過大膽交流,自然地概括出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內容,較好地提高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四年級體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