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飲食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8 11:15: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生飲食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近些年以來,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的營養健康問題。為了對駐保高校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有一個更加全方位的了解,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筆者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對駐保高校大學生的身體狀況做了問卷調查。
一、身體素質調查現狀
在大學生中存在著肥胖和營養不良的問題,總體來說,大學生的身體狀況一般。主要原因是大學生每天攝入的營養不足,平時愛吃零食,而且,很多大學生三餐沒有規律,吃飯速度快,運動量少,導致很多大學生比較肥胖。在大學生中,女生的營養不良率要高于男生,而男生的肥胖率高于女生。因為很多女生比較注重自己的身材,男生平時愛暴飲暴食,不愛運動,經常熬夜。如果要提高學生的營養健康狀況,就必須對學生進行營養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健康意識。
二、營養情況現狀
根據我們的調查了解到,大學生的營養健康意識普遍比較薄弱,不太重視自己的健康狀況,不了解營養知識和營養結構。有很多學生從來就沒有考慮過自己的營養搭配,甚至有一部分學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合理的飲食,對于什么事物中含有什么營養元素更是一知半解。因為不了解,所以,很多學生從來不喝奶,還有一部分學生從來不吃豆制品,這樣就會造成學生缺鈣,營養不良。很多相關研究都得出這樣的結論。所以,立足于這樣的實際情況,應該對大學生進行營養健康教育,可以通過開講座、海報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宣傳營養健康知識,提高學生的營養健康意識。
三、飲食習慣現狀
根據我們的調查發展,很多大學生都存在著不良的飲食習慣,比如,吃飯速度快,亂吃零食,抽煙、喝酒,不喝水只喝飲料等。在大學生中,存在嚴重的愛吃零食的習慣,尤其是女生,其中有多一半的女生更加偏愛零食,但是,零食中的營養不均衡,不能為我們人體提供足夠的熱量,而且,其中糖和脂肪的含量比較高,影響學生的正常進食,導致學生營養不良。根據我們的調查,很多學生不喜歡在學校食堂吃飯,她們更加喜歡去校外的一些小餐館去吃,她們認為校外的飯菜口味更加好;還有一些學生起床非常晚,食堂已經不供應早餐,她們就會到校外去買一些肉夾饃、豆漿等,吃完之后直接把垃圾丟在課桌里,導致教室的衛生非常差勁;很多學生到校外的一些小攤上或者小餐館就餐,因為消毒設施不完善,所以,很多餐具都沒有進行消毒,非常不衛生。不去校外就餐的學生的數量非常少,尤其是女生,因為很多女生都會吃早餐。大學生普遍不重視早餐,有些學生雖然吃早餐,但是營養含量卻比較低。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一大部分學生都是不吃早飯的,還有一些學生偶爾會吃早飯,也就是吃不吃早飯完全看心情,只有少數的學生平時會吃早飯。其中,女生吃早餐的數量要高于男生。因為很多男生愛熬夜,晚上上網玩游戲,愛睡懶覺。根據國內外的調查顯示,不吃早飯會影響人的健康狀況,會影響人的創造性和思維能力。所以,要對大學生進行早餐教育,讓大學生知道早餐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合理地搭配早餐。在大學生中,抽煙喝酒的現象不多,一般在校期間,學生都不會吸煙或者酗酒。但是,很多學生用飲料代替水,這對他們的健康極為不利。
四、膳食結構現狀
在2007年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每天吃豆類及其制品”。奶制品和豆制品的鈣的含量比較高,人體可以從這些食物中獲得所需要的鈣。然而,根據我們的調查顯示,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喝奶制品的大學生數量非常少。甚至有一部分大學生從來不喝奶,因為攝入的奶制品不足,所以會影響學生的骨骼發育以及其他系統的發育。豆制品可以為人體提供蛋白質。廣西巴馬村老人長壽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平時吃很多豆制品。但是,根據我們的調查,大學生每天吃豆制品的非常少,這與我們的膳食標準相差很多。除了奶制品和豆制品,蛋類也是主要的營養物質,但是每天能吃一顆蛋的學生少之又少。而且,大學生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也非常少。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如果攝入量不足,則會引起人體缺乏維生素或者礦物質,影響機體的功能。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糧農組織提出了每天要吃夠5種蔬菜和水果。但是,根據我們的調查,每天能吃兩種蔬菜的大學生就非常少,甚至有一部分大學生從來不吃水果,這就導致大學生的營養攝入不足。而且,很多大學生不喜歡喝水,尤其是女生,每天的飲水量嚴重不足,他們都是等到非常渴的時候才會喝水。水中含有很多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能夠保護我們的腎臟。
五、結語
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飲食營養存在很多問題,我們應該向大學生普及營養健康的知識,讓大學生有健康飲食的意識,自覺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當面臨健康的問題時,能夠選擇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學生的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盧雪.大學生的飲食營養與健康[J].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6)
[2]王大江.對大學生飲食習慣和身體健康的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03)
篇2
關鍵詞:大學生; 飲食習慣; 定性
中圖分類號:G4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6-131-001
大學時代是學習專業知識和促進身體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其健康素質水平將直接影響我國未來的建設與發展,而大學生具有健康的飲食行為和良好的營養狀況,是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前提和基礎。相關研究表示,目前大學生的膳食行為普遍存在著不吃早餐、愛吃零食、挑食及忽略三餐的質和量等現象[1]。為進一步探討大學生飲食習慣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因素,本課題組于2014年對保定市某高校大學生進行了關于飲食習慣的調查研究。
一、對象和方法
1.對象
保定市某高校在校大學生22名,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大一年級8人,大二年級8人,大三年級6人。
2.研究方法
采用方便樣本抽樣方法,每組抽取6~8人,共組織了3個小組的面對面專題訪談。采用自行設計的訪談提綱,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課題訪談小組人員主持,由專人錄音和記錄,訪談結束后及時對訪談結果歸納和整理。
3.資料分析
訪談結束后,將所做錄音逐字逐句轉錄,整理成文字,與筆錄資料整合后,采用歸類方法分析,對調查對象的飲食習慣及影響因素進行歸納分析。
二、結果
1.食用早餐情況
大多數受訪者吃早餐的情況并不規律,是否吃早餐與早上是否有課有著直接的關系。關于不吃早餐的原因,絕大多數同學表示“懶得下去”、“起床太晚了”、“上課會遲到”。關于早餐搭配問題,僅有4個人表示會注意早餐搭配,認為“應該吃一個雞蛋”、“蔬菜和谷類都要齊全”,大多數人并不在意,只會按照個人習慣或者窗口候餐人數的多少去選擇早餐類型。
2.吃夜宵情況
幾乎全部的受訪者表示會偶爾吃夜宵,其中男生居多。夜宵種類主要是一些速食食品如方便面、面包等。問及吃夜宵的原因,部分表示“晚上有社團或者班級活動,消耗的快”,而大多數人認為“熬夜睡覺太晚就餓了”、“在學校晚飯吃的太早,睡覺前自然就餓了嘛”。
3.校外就餐情況
22名受訪者都表示有到校外就餐的經歷。其中,部分人因為參加同學聚會而校外就餐,部分表示校外就餐的原因是“學校飯菜吃膩了”、“改善一下伙食”、“學校飯不合口味”。關于餐館的選擇,“生活費比較緊,大多會選擇一些便宜的餐館”、“選擇離學校近的餐館”、“夏天會在夜市攤上買些”、“高檔的餐廳一年只去一兩次”等。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表示很少在意餐館的衛生問題。
4.吃零食情況
大多受訪者都表示喜歡吃零食,其中女生占多數,他們認為零食是“生活必備”、“消遣時的必需品”等。零食的種類是以膨化、油炸、果脯食品為主。關于吃零食的頻率,15人表示一周吃三次左右,4人表示每天都吃零食,其余調查者視情況而定。
5.健康飲食知識的了解現狀及獲取途徑
大多數受訪者對于怎樣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還不了解,更不知道或不重視自己的飲食習慣是否健康。他們多是從老師或同學的口中得知一些健康飲食的知識,也有部分是通過網絡或者電視獲得的。其中,他們對老師或同學提供的知識的信任度較高?!跋M麑W校有專門營養老師給我們每個季度上一節關于健康飲食的講座”,“學校能定期通過飛信、QQ群、微博等途徑將相關知識發到學生手機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健康飲食習慣”等。
三、討論
大學生作為一特殊學生群體,其腦力活動消耗大,相關文獻表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往往造成其精神不集中、疲勞、思考問題不集中,影響學習效率和身心健康[2-3]。早餐是一日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能夠保證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并賦予充沛精力于工作和學習[4],然而調查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同學早餐食用不規律,且不注重營養搭配。除此之外,以男同學為主,吃夜宵顯現普遍;校外就餐衛生意識差,食用零食普遍且食用頻率較高。該結果提示,應該在大學生人群中進行飲食行為的干預,改善其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應利用大學生群體自身特點,采取與之相適應的多種健康飲食教育措施:如組織學生開展形式新穎、靈活多樣的學生活動或借助學校QQ群、微博、飛信等新媒體,向學生有效地傳達與飲食健康相關的信息,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健康的重要性,增強大學生健康飲食的自我管理能力,從根本上改善大學生的飲食習慣。
參考文獻:
[1]李軍,劉小燕,郭輝,等.大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與膳食行為的調查[J]中國臨床康復,2004,8(6):1028-1029
[2]MUTHAYYA S,THOMAS T,SRINIVASAN K,et al.Consumption of a mid-morning snack improves memory but not attention in school children[J]Physiol Behav,2007,90(1):142-150
篇3
【關鍵詞】 貴州省;中職學生;營養現狀;原因;解決對策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到來,勞動者不僅要有一定的職業技能,同時必須要有強健的體能素質才能適應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化生活步伐,2013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國家一直致力于發展、改革職業教育體系,改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經濟狀況,但新的招生形勢使新的問題和矛盾不斷出現,其中營養不良及營養不均衡問題日益突出。
一、調查方式及結果
調查方式采用隨機抽取一年級、二年級各三個班,于2014年6月以發放問卷、現場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與貴陽地區目前的平均生活水平相比較,月平均生活費支出明顯偏低(結果見表)。
學生月平均生活費支出情況調查表
入學時間 調查總人數(人) 占調查總人數的比例()
400元或以下 410-600元 610-800元 810元或以上
2012 165 7.9 31.5 44.9 15.7
2013 174 8.7 33.3 43.9 14.1
二、造成營養不良及營養不均衡現象的原因
1、經濟貧困
貴州省屬于經濟不發達地區,據《中國統計年鑒2012》統計:貴州省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為4753元。在“9+3”計劃實施之前,國家和學校的困難補貼能夠向少數特困生傾斜。隨著招生政策的改革,大量邊遠落后地區農村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學習,貧困生問題日益突出。
2、缺乏基本的營養知識
中職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或父母知識層次較低的家庭,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的營養指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也未開設相應的營養教育課,學校食堂及生活老師沒有配備專業的營養指導師,食堂食材采購由采購員決定,食堂有什么學生只能吃什么。
3、留守學生多、不良生活習慣多
在所調查學生中,2012級學生,留守學生比例為64.6%;2013級則為67.3%,留守學生比例有上升趨勢,這部分學生從小寄宿在親戚處或學校,遠離父母、家庭,缺乏管教、自律性差、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吃早餐、不按時吃正餐、暴飲暴食、挑食、偏食、過度節食、零食、吸煙、過度飲酒、過度上網、不按時就寢、長時間趴課桌上睡覺等。
4、飲食習慣不科學
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就指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果肉骨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1)明確提出一般人合理營養應該是:(1)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3)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4)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5)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6)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8)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9)如飲酒應限量。(10)吃新鮮衛生的食物。
貴州省地處云貴高原,中國西南部喀斯特地貌極度發育的貧瘠的內陸地區,一般是本地出產什么就吃什么,以大米、包谷、高粱、土豆和薯類等為主食。副食主要有瓜類、豆類、蔬菜、辣椒等。肉類主要有豬、牛、羊、雞、鴨及少量淡水魚類。飲食成分中偏重主食及碳水化合物、油脂的攝入,肉、蛋、奶及豆類、蔬菜、果品、海產品等攝入不足,尤其缺少食用奶及奶制品、海產品的飲食習慣。
5、缺乏必要的運動量
隨著國民經濟條件整體改善,以及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許多父母傾其所能想為子女創造良好的成長條件,但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健康觀、審美觀、成才觀,過分溺愛孩子,抗拒體育鍛煉和戶外運動,沒有養成從小熱愛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其次,學校現有場地、器材、設施、師資匱乏、課程和活動內容陳舊,缺乏運動吸引力。第三,各種娛樂游戲占據了學生大量時間,課間休息時玩手機游戲的比例達到37.2%,多種因素使得青少年的日常運動量大大的降低,調查結果顯示,大約占81%的學生達不到國家規定的運動標準。
三、解決對策
1、改革學校食堂經營管理制度
學校食堂應配備具有一定營養知識的營養指導師,對從業人員進行營養知識培訓。完善學校食堂經營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層次。
2、加強健康教育
建立青少年營養狀況監測機制,開設飲食衛生、營養知識選修課程,在中小學體育課中,加強營養與健康知識教育。有針對性地加強身心健康教育,逐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健康教育、指導和服務網絡。
3、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建立和完善青少年營養干預機制,對城鄉青少年及其家庭加強營養指導;啟動營養干預計劃,大力推廣營養早餐。幫助學生糾正挑食、偏食、零食、過度節食造成的營養不足。確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時間,制定并落實科學規范的學生作息制度,積極開展疾病預防、科學營養、衛生安全、禁毒控煙、體育鍛煉等青少年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學生健康體檢制度。
4、完善飲食結構
改變本地學生飲食單一的現狀。貴州中職生谷類食物基本能滿足,應適當增加豆及豆制品、奶及奶制品、動物肝臟、動物全血、禽蛋、深色蔬菜、海產品及水果的供應,以豐富食物品種,均衡營養。
5、政策干預
進一步完善財政資助、勤工儉學、社會捐助等助學方式。改變國家助學金發放方式,保證助學金能最大限度確實用于貧困學生必須的營養需要。加強國家、地方政府對中職學校的衛生監察力度,改善辦學條件。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Z].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10.07.29.
[2] 陳錦治.營養與膳食指導[D].江蘇: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01.
[3] 黃藝敏.大學生飲食營養與健康的調查報告[J/OL].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7.02.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