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第一書記事跡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29 06:30: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駐村第一書記事跡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學中干、干中學,落實政策取得群眾認可。扶貧任務千萬條,落實政策第一條。作為第一書記,知曉政策是基本功。**堅持白天走訪干部群眾,摸清實際情況;夜晚挑燈翻閱讀本,入腦入心記背政策。有一次,貧困戶彭家祝反應,“別人有低保,自己是貧困戶,為什么沒有低保?”**向他解釋,“你已經享受了400元/月特困補助,已經超過低保最高標準了,按照現行政策,不能再享受低保?!奔皶r消除了彭家祝的疑慮。“以購代扶”是市、縣確定的增加貧困戶收入的重要方式。為確保貧困戶都有農產品可以賣,**聯系了**鎮的養殖大戶,準備了交通工具、電子秤、雞籠,與結對幫扶干部一道,為三個村28戶有養殖能力的貧困戶送去價值1萬余元的小雞、小豬等牲畜。四五個月后,在開展春節慰問的同時,**協助幫扶部門,以略高于市場價的標準回購雞鴨113只,大米580斤、蔬菜近200斤,共計2萬余元。在此次“以購代扶”活動中,無論貧困戶和非貧困戶都增加了收入,干部職工也得到了天然綠色的農產品,實現了“三贏”。

找路子,挖窮根,抓實產業提升群眾收入。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是最穩定的脫貧方式,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主動聯系**制藥公司技術人員,與他們一起篩選土地、規劃種植方案。丹參規劃在**村一、三、八社種植,**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在田間地頭、農戶家中做了大量宣傳發動工作,磨破了嘴皮、磨出了手繭、磨壞了鞋底,終于才得到了絕大多數村民的支持和參與。經過土地丈量和登記、商議委托協議和流轉合同、核實村民銀行卡賬戶等程序,丹參扶貧基地落戶**村,首期合同簽訂了五年,占地面積約70畝,示范效果良好。在**的努力下,**村第一個產業基地在2019開春落成,62戶村民通過出讓土地獲得每畝一年500元租金,不少貧困戶已在前期除草、打夯、施肥過程務工掙錢,在家門口實現增收。

比情懷,講擔當,修好道路回應群眾關切?!扒缣煲簧硗痢⒂晏煲簧砟唷?,這正是多年**村一社村民出行的場景。**村9個社僅有一社還沒有通硬化路,一社的貧困戶也最多,不但影響村民的生活和出行,也影響貧困戶住房改造政策的落實。**上任后,村干部和村民最強烈的愿望,就是修好這條路。說干就干,在爭取到政策支持后,**領著交通部門的同志詳細規劃,耐心細致召開壩壩會做村民思想工作。**和村兩委帶著群眾一起干,有錢出錢,沒錢出力,動員群眾自籌資金5.2萬元,爭取項目經費40萬元,在2020年春節前打通**村一社1.8公里扶貧路,實現全村硬化道路組組通,并利用修路契機一并解決了村民歷年拖欠水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