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后感范文
時間:2023-04-09 19:46: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悲慘世界讀后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他活著,盡管命運離奇多磨難;他安息,只因失去天使才合眼。生來死去,是人生自然的規律;晝去夜來,也同樣是這種道理?!?/p>
這四句詩是《悲慘世界》的附錄,“他”指的就是文中的主人公——冉阿讓。冉阿讓生在布里地區的貧苦農家里,因饑餓偷面包而成為苦役犯,被判五年苦役。后因多次越獄,在苦役場呆了十九年才刑滿釋放。因為持黃色通行證,所以沒有旅店敢留他過夜。后來,他遇上了好心的主教,受到了主教的感化立志從善。他化名為馬德蘭,為黑玻璃制造業取得了大進步,又當上了市長,經常幫助一些窮人。后因種種原因,他成為了珂賽特的父親,又因曾經犯下的罪四處躲藏。
珂賽特長大了,認識了馬呂斯。最后他們結了婚。因為冉阿讓告知了馬呂斯他的真實身份,冉阿讓只能從此離開珂賽特。卑鄙下流的德納第企圖告發冉阿讓,卻剛好成全了冉阿讓的高大形象。知道*后,珂賽特和馬呂斯急切看望冉阿讓,卻成了最后的見面。
篇2
《悲慘世界》讀后感
主人公冉阿讓原是個誠實的工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有年冬天由于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面包,被判了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獄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獄之后,苦役犯的罪名永遠地附在他身上,他找不到工作,連住宿的地方都沒有。后來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決心棄“惡”從善。他改名換姓埋頭工作,終于成了大富翁,并且當上了市長。他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然而執法者卻不放過他。他為了不連累無辜的人毅然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并為救助孤女而再次逃離監獄的魔爪。然而當局不容他,社會不容他,連他辛辛苦苦帶大的孤女也誤解他。他多次舍己救人,最后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這無疑是當時黑暗世界的悲慘典型,在當時的社會中,人們麻木了,被金錢和權利沖昏了頭腦。這本書中,冉阿讓的形象在我的面前高大起來,在當時的社會是多么巨大,但那時的統治者的行為和本質,導致了整個法國人民的品質低俗,思想的封建。冉阿讓在一位主教的感化下棄惡從善,說明他的本質還是善良的,他也是為了救幾個孩子而入獄的,但那無理荒謬的法律使他永遠帶上了苦役犯的罪名,獄中的鐵門鎖上了他的自由,同時也鎖上了他的良知。那位主教的心胸是何等的寬廣,試問當今社會能有幾人像他那樣用慈悲去對待一個苦役犯?他用慈悲融化了鎖住冉阿讓心中的那把鎖。冉阿讓的善良在黑暗的社會面前是蒼白無力的,他自身的改變最終并沒能改變他的命運。他的精神是我所不能比的,他在我面前就是個巨人,他在誤解中死去,卻沒有一句怨言。也許現在再也找不出這樣的人了吧!我同情他,但我更敬佩他,我也憐憫當今社會的人們,為了利益可以不惜友情甚至是親情來換取。在公交車上,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扶著扶手卻無一人讓坐。為什么呢?膽怯?不好意思?還是根本不當一回事?心里想著:別人都不讓,我為什么要讓啊,好不容易坐一會,還要讓她坐?那請大家想想,當你白發蒼蒼的時候,也無一人讓坐,你是什么感受?老人們已經為社會奉獻了他們的青春,換了的卻是這個嗎?
冉阿讓的遭遇只是那是社會中眾多窮困人民的一個,時代在變,我們也在變。但我不想看到“悲慘世界”在當今社會再度發生!
一本書,一個大智慧。
篇3
《悲慘世界》是維克多.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創造了法國現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長篇史話。才讀了幾頁,我就愛不釋手。
故事講了一個苦役犯冉阿讓的一生。他先是因為砸壞玻璃偷了一塊面包,被判4年徒刑,因4次越獄,又被判了15年徒刑。他等了19年,終于被放了出去。當他一無所有而又衣食無著的時候,受到了主教卞福汝的關懷。之后,冉阿讓化名馬德蘭,做了海濱蒙特勒伊的市長,可他最后自首了,冉阿讓又被捕了,他戴上了表示終身監禁的綠帽子和紅衣,在船上做苦役,在救一個海員時,他掉進了大海。后來,在法國的戰場上,有人看見了冉阿讓的身影。他在槍林彈雨中救出了一個人:馬呂斯。冉阿讓終因過度勞累離開了人世。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篇4
我不太喜歡那些為學生開單子讀世界名著的動員文章。但也并不是說對那些世界名著就拒之千里,而是不喜歡有禁錮、有指向?,F在,我們對書確實有點孤弱寡聞,但是反反復復地強調《悲慘世界》,強調《戰爭與和平》,強調魯迅,強調托爾斯泰,不是又造成了另一種孤弱寡聞了嗎?
你已經走在樹林里了,千萬別以為尋找一片美麗的葉子而對周圍燦爛的美景視而不見,如果這樣,即使那片葉子在偉大,你也失去了不該失去的。
輕松一點,把閱讀當成一場游戲,不要為老師的一句“這文章偉大”,就強逼著自己去生吞活剝,優句佳句摘一大堆,硬是想擠點讀后感出來,這些有時反而顯得虛偽,不真實。其實,只要心知肚明就行,在內心世界細細欣賞,慢慢品味,又何嘗不是一件樂事呢?別忘了,精神上的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還有,先萬別讓馬克吐溫和歐亨利的光彩遮不住你不該錯過的菲茨杰拉德,這些容易讓人忽視的作家的作品真的是很精彩耐讀的哦!從名著堆里抬起你的頭,讀讀《快樂的人生》,讀讀《人生的光輝》吧!不要再呆頭呆腦的問一句:“這么有名的名著也放下?”是的,放下,當它與你無緣,或者說暫時無緣的時候~~~~~
篇5
一、 轉變觀念,積極推薦
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整個社會閱讀名著的內驅力不足,閱讀興趣不夠。尤其是農村中學的學生,家庭、自身、學習等原因造成了他們沒有養成閱讀名著的習慣,即使讀過,閱讀量也很少?,F代社會正處在一個信息發達的時代,大量的網絡信息充斥在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不同程度地影響和改變著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閱讀名著無用論”正悄然潛入學生的意識中,大多數學生寧愿在節假日玩電腦,打網游,抱著手機上網聊天,也不愿意多花點時間在閱讀名著上。
課程改革以來,各地為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名著閱讀檢測走進了學生日常學習,并在中考中以不同形式呈現,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一尷尬的局面。學生的閱讀量雖然有了一定的增加,但仍然不容樂觀。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首先必須轉變觀念,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一點利益,而應該改變功利性的應試教育觀念??释麑W生能寫出高質量的作文,考出好成績,卻不愿意讓學生花較多的時間去閱讀名著,這怎么可能呢?應該認識到,“閱讀名著”是一項長期的偉大工程,是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而不僅僅是為了讓他們在中考中多考幾分。
課外書籍良莠不齊,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判斷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引導,除了給學生推薦中考將要考查的名著外,還應給學生推薦一些符合其年齡特點的名著,要求他們閱讀。諸如著名的中外童話,著名的古今寓言,著名的散文、科幻小說等。
二、 激發興趣,創設平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可以促進學生的求知欲,是做好事情的強大的驅動力,它能夠變無效為有效,變低效為高效。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閱讀名著的興趣也不盡相同。在“網絡快餐”時代,如何讓學生有興趣,并能靜下心去閱讀名著呢?
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教師言行的感染,是激發學生閱讀名著興趣的一大法寶。本人認為語文教師首先要言傳身教,自己利用閑暇時間多去閱讀名著,不時給學生講授一下,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其次,可以嘗試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態度等,合理地劃分小組,推薦名著閱讀愛好者(指班級愛好讀書的學生)擔任小組的組長,充分發揮小組長的表率、監督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閱讀名著。比如確定好閱讀內容、目標后,各小組組織開展閱讀活動。在閱讀過程中各小組可以設計題目,進行競賽式閱讀,為學生相互交流提供平臺,讓學生在相互羨慕中逐漸培養自身閱讀興趣。學生由于出題的需要和為了在交流展示的過程中能勝出,肯定閱讀得很仔細,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質量。當然在閱讀和展示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對學生閱讀名著的效果,及時給予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在快樂中閱讀,收獲閱讀的喜悅。
三、 教會方法,提高效率
現在的中學生課業負擔比較重,沒有很多時間去閱讀書籍。一些不愛讀書的學生,手拿一本名著,很可能感到有負擔而不愿意去讀。對于老師推薦的中考可能考查的名著,很多學生也只是被動地走馬觀花式地讀一讀,閱讀完一本書后,印象也不深刻,這會讓學生有挫敗感,感覺讀完了也記不住多少內容。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名著的方法。閱讀名著前,教師應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導讀”部分,整體感知名著的主要內容及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閱讀《駱駝祥子》,可以引導他們先讀“作者簡介”“主要人物關系表”“特色人物”“一段歷史的社會剪影,一個車夫的悲慘世界”,讓學生對《駱駝祥子》這部書有個大致的了解。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略讀、瀏覽、精讀、歸納、總結等多種方法去閱讀。對于名著中的精彩的語段,要反復閱讀。比如閱讀《水滸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精讀書中幾個主要人物(如宋江、吳用、武松、李逵、魯達、林沖等)的綽號的由來,通過反復閱讀,了解主要人物在何時何地,與何人做了哪幾件重要的事情。如閱讀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可引導學生精讀歸納:“花和尚魯智深在何處因何事倒拔垂楊柳?”“豹子頭林沖為什么要到白虎堂去?怎么去的?結果如何?”讓學生學會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四、 開展活動,有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