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學實習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6 14:25: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土壤學實習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土壤學實習報告

篇1

三天的時間,我從遼北看到遼南.

經歷了從沙漠到大海的變化,我終于在如此近的時間內看到了我最熟悉的沙漠和我最渴望見到的大海--盡管我見到的大海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漂亮.科爾沁的白白沙子和丹東紅紅的海灘是我現在唯一的印象.

我在遼北看到了我熟悉的沙子:

在我長大的那塊土地上,我見慣了沙子.而科爾沁的沙子給我的是一種既親切有陌生的感覺.我見過的是黃黃的,太陽下能閃光的那種,科爾沁的沙子卻是白白的,好象還攙雜著一點點黑.如果沙子多了,那就成了沙漠.我在科爾沁看到的,就是沙漠.幸運的是我看到的是正在治理的沙漠.這片不大不小的沙漠,現在已經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因為它距離東北的政治文化中心沈陽大概只有100公里,據說這里的沙子正在以每年30米的速度向沈陽是靠近.如果按這個速度算下來,那么沈陽市被沙子覆蓋似乎還是很遙遠的事情.然而事實是距離這片沙漠較近的彰武、康平、法庫等市縣已經受到了沙漠的困繞.每年大約有1.5萬畝的土地被沙化.于是治理這片沙漠便成了官員首先考慮的問題.在這里我們有幸參觀了設在距離科爾沁沙漠較近的彰武縣的一個治沙研究所.當汽車駛進這座小小的治沙研究所時.被綠綠的小樹苗所環繞的小樓顯得格外搶眼.常年駐守在這里的工作人員用復雜的心情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的成果:他們大概在這里待了3年,在他們實驗地范圍之內的沙子已經被固定住了。在我們視線之內的那些小沙丘是不會再向前移動了。而且在這片實驗地內,我們還看到了他們種植的蔬菜、藥材、用來固沙的小灌木、樹木等等.這里已經變化的讓你想象不出來它曾經是一片沙漠.但是這僅僅是一塊被圈了起來的沙地.在這之外,仍然是荒涼的沙漠.我們沿著一條被風吹的已經不象樣子的小路向北走過去,在這片被封閉的實驗地之外,是荒涼的不能再荒涼的沙漠,你根本看不到綠色.在實驗地的周圍,還有農民的土地--就是那種玉米只能長到一米高的土地.種在這里的種子有時候根本連本都收不回來,可是農民還是不停的種.就連小站的工作人員也弄不懂農民為什么寧愿虧本要他們的土地上長玉米而不是可以固沙的草.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這里根本是不適合發展農業.

篇2

關鍵詞:生態學專業;野外課程綜合實習;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 S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1-100-05

Discussion on the Management Models of Ecology Fiel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Taking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un Yueyan1 et al.

(1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ollege of Forestry,Taigu 030801,China)

Abstract:The Ecology Fiel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s a compulsory part of ecology specialty in th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ways of cultivating the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his paper,taking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ollege of forestry as an example,the arrangement,organization,preparation,management,existing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discussed,and the research result can affor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fiel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relative majors.

Key words:Ecology;Fiel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Management models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以生態系統在人類活動干預下的各種運行機制及變化規律為研究內容,以充分了解自然界系統運作的原則和預測其對變化的響應為目標,以指導人類生產活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為根本目標,是一門新興的、理論性很高、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生態學專業野外課程綜合實習作為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創新性理論聯系實際的綜合性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1-3]。因此,山西農業大學林學院把生態學專業野外課程綜合實習作為生態學專業本科學習的必修環節之一,它既克服了傳統教學中“灌輸式”課堂教學的單一現象,又可以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寓學于樂”、讓老師“寓教于樂”,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相關專業素質、專業技能及團隊協作精神的重要途徑[4-5]。本研究以山西農業大學林學院2012年生態學專業野外綜合實習為例,主要從實習的安排、組織、準備、管理及存在問題與解決措施等方面進行探討,為完善該專業野外課程綜合實習提供理論指導。

1 野外課程綜合實習的安排

1.1 野外實習任務的安排 按照山西農業大學林學院生態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大綱的規定和要求,生態學專業每年春季學期安排多門專業課程集中到野外進行綜合實習。教學院長督促系主任按照教學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內組織、安排、執行實習任務,由系主任和相關任課教師負責完成實習計劃、實習指導書的制定及前期準備工作。

1.2 時間安排 生態學專業野外課程綜合實習安排在第6學期,此時主要專業課(植物學、普通生態學、森林生態學、土壤學、自然地理學、動物學、景觀生態學等)的理論教學已經完成,恰好是安排野外實習的最佳時間,能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鞏固專業知識,培養專業技能[6]。2012年生態學專業的實習地安排在山西省蟒河自然保護區,該區春季5月份的降水比較少,天氣晴朗,氣候舒適,植被生長狀況也比較好,野生動物出沒較少,從實習環境需求、安全的角度考慮,5月中、下旬安排實習比較適宜。

1.3 制定實習計劃 野外實習是生態學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保證實習的順利開展,制訂完善的實習計劃是重要前提。主管教學的院長安排系主任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大綱、實習目的和要求、實習內容、實習地點和路線來制定詳細的實習計劃。

1.4 實習學分 按照山西農業大學林學院生態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野外綜合實習共3周,共計3個學分。

1.5 實習形式 生態學專業野外綜合實習由院系統一組織,集體進行,具體可視當時綜合實習地的條件和實習內容靈活確定。根據參加實習的學生人數進行實習分組,由院系輔導員和學院實習管理人員選擇組織能力強、責任心強的學生為小組組長(負責人),綜合考慮組員男女比例、學習認真程度和平時活動參與表現等各方面內容進行組員分配,一般情況下每組人數控制在8~10人,并將分組情況及學生聯系電話上報院綜合實習管理辦公室。各組組長協助課程實習教師組織好所有實習活動,及時傳達教師布置的任務給組員,并將實習中學生的實際問題反饋給實習指導教師;實習前通知組員攜帶相關的實習儀器、生活用品等;實習過程中負責整隊、清點人數、組織乘車和安全工作;每門課程實習結束后,組織小組組員編寫實結和心得體會。參加實習的教師包括各門實習課程的指導教師(負責相關課程的實習)、生活后勤教師(負責學生的食宿及相關生活要求)及輔導員(負責學生的安全、了解學生的生活、實習情況),由學院統一指派,學院教務辦公室通知相關教師具體實習時間和行程安排。實習指導教師要服從學院領導和實習負責人的具體安排,協助管理學生生活起居、安全和實習情況。

1.6 制定實習紀律 生態學野外綜合實習作為一項野外綜合實踐教學活動,由于時間短,任務重,人員分散,組織管理難度大,要求參加實習的全體師生必須要服從領導,團結互助。山西農業大學林學院生態學專業野外課程綜合實習的紀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野外要注意安全,包括交通、飲食、爬山涉水、野外采樣等方面的安全,實習實習半軍事化管理,要求師生按時作息,按時就餐,進入林中嚴禁煙火,出外必須集體活動,不得私自行動,并要以良好心態和飽滿的熱情投入綜合實習。

(2)指導教師應于實習前一天到達實習地點,做好實習準備工作;實習期間要發揚尊師愛生,團結互助的精神,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同時還要注意與實習基地周圍群眾的關系,謙虛謹慎,誠懇待人,時時處處體現當代大學生的良好精神風貌。

(3)學生要遵守實習紀律,不遲到、不早退、無故不能出勤者,應提前向實習指導教師和總負責人請假。學生因病、因事請假須經指導教師同意,總負責人批準方可離隊,并將請假期間行程安排、行程聯系人、聯系方式和歸隊時間以書面形式告知實習負責人。

(4)實習過程中,在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按要求完成實習內容,做好實習記錄,獨立完成實習報告和內業工作,能參考相關資料,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結,提交實習報告。

(5)學生未參加實習或成績不及格者,均不準畢業,按《山西農業大學學生學藉管理實施細》有關規定處理。

(6)制定實習成績評定準則。實習結束后,實習學生按照實習指導老師的要求,完成各門課程的實習報告,按照實習計劃安排的順序裝訂成冊,交學院教務辦公室。系主任安排課程實習指導教師對學生實習綜合表現予以評價,并在學生實習報告上評定成績。課程實習指導教師應依據實習過程中的表現、實習作業和實習報告的完成情況,提出所負責課程的建議成績。后由院部綜合實習領導小組(教學院長、系主任和實習指導教師代表組成)考核確定每位實習學生的綜合成績(部分實習工作在校內完成的,應結合校內外情況綜合評定)。綜合實習成績按優秀(90~100分)、良好(80~90分)、中等(70~80)、及格(60~70)、不及格(0~60分)5級評分制評定。

2 野外課程綜合實習的準備

2.1 野外實習地點考察 院部安排生態學專業野外實習負責人提前到實習地點,預先進行實地考察,并按照課程實習內容、目的和要求,統籌實習行程安排和實習時間安排,確定實習路線,同時聯系食宿、交通工具等。

2.2 實習經費預算 按照野外實習計劃的日程安排和食宿條件,科學合理進行經費預算,以不讓學生多花一分錢,又能學到相關專業知識為原則。各班班長收齊實習費用后交生活后勤服務老師妥善保管。

2.3 實習內容的制定和實習指導書發放 系主任安排各門課程的實習指導教師撰寫各門課程的實習指導書,交由系主任整理并裝訂成冊,下發給實習班級班長,由班長下發給各位參加實習的學生。

2.4 實習動員及實習儀器發放 野外實習之前,學院領導組織所有參與實習的師生召開實習動員大會,由教學院長和系主任傳達實習計劃,講述野外實習的目的意義、實習地點及時間安排,重點講述實習注意事項、組織紀律和安全事項,尤其要強調實習紀律、安全制度、實習期間的請消假制度等,并告知學生攜帶雨具、太陽帽、背包、手電筒、個人洗漱用品及日常醫藥用品,比如藿香正氣水、創可貼、消炎藥等。課程實習指導教師重點介紹實習區概況、實習路線和實習內容安排,讓學生明白實習時應該做什么、該怎么做、如何才能做好,內業實習需要做什么、實習報告如何編寫等,并簡要介紹課程實習成績考核辦法。會后,實習負責人根據各門課程實習計劃及具體的分組情況,準備相應的實習儀器及用品,并組織發放,明確責任到學生。例如生態學專業野外實習常用的儀器有GPS儀、鋼卷尺、標本盒、樣品袋等,用具有標簽、記錄本、小刀、鐵鏟、標本夾、標本紙。

2.5 聯系交通工具 由院辦公室負責聯系交通工具,通知實習教師和學生按時到指定地點上車,放置實習相關儀器設備和生活用品。

3 野外課程綜合實習的組織與管理

野外綜合實習的關鍵環節在于實習的有效組織與合理管理,應重點把握以下5個方面內容:

3.1 實習計劃的執行管理 到達實習地點后,按照日程安排,指導教師帶領學生按照實習目的、要求及實習內容開始調查、記錄及標本采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結合課程實習教師的講解,讓學生學會野外調查、記錄和整理調查資料的方法,學會動物、植物、微生物標本的采集、保存及壓制方法,幫助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野外工作的能力。具體課程實習內容和要求見表1。

表1 生態學專業野外課程綜合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課程\&內容\&要求\&植物學

(樹木學)\&1.見習野外實習的預備工作、組織管理方法;2.學習植物標本的采集、野外觀察記錄、標本的制作保存方法,標本的野外鑒定方法;3.認識實習地常見植物150種,掌握重點科、屬、種的鑒別特征;4.植物區系特征分析及植被類型考察;5.學習植物群落調查的方法。\&1.掌握重點科的特征,認識常見植物100種以上,獨立運用檢索表鑒定5種以上不認識的植物;2.了解有關植物分布的規律性、經濟用途、植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3.掌握標本的采集、記錄及制作方法,每組壓制一套標本;4.完成20種該地主要植物的分類和特征描述報告。\&微生物學\&1.野外采集真菌標本,通過圖冊和資料鑒定真菌種類,分析不同菌類生長環境及其危害狀況;2.參觀常見食用菌菇房。\&1.了解各種大型真菌的生活環境;2.掌握真菌標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的基本知識和技能;3.熟悉常見真菌種類、為害及特征;4.掌握常見食用菌培育流程。\&自然

地理學\&1.掌握實習地地貌形態;2.對實習地的巖石進行辨認;3.掌握實習地構巖礦物的特征及性質;4.學會羅盤的使用方法,運用羅盤儀測巖層的產狀。\&1.掌握地貌形態、巖礦物的特征及性質;2.掌握巖石的辨別方法;3.掌握羅盤的使用方法。\&動物學\&1.主要掌握常見昆蟲標本的采集與制作方法、擴展動物類群的知識;2.白天昆蟲采集和晚上制作昆蟲標本。\&1.認識常見的動物;2.了解所實習的環境、動物區系的基本特點;3.掌握昆蟲標本制作、浸制標本制作、剝制標本制作方法;4.熟練使用《檢索表》等工具書。\&氣象學

與氣候學\&1.熟悉主要生態因子光、溫、土、風的測定方法;

2.分析主要生態因子的變化規律。\&1.掌握生態因子測定方法;2.了解生態系統定位監測指標及技術;3.分析生態因子時空變化規律及成因。\&土壤學\&1.掌握土壤剖面形態特征、挖掘方法和自然條件的觀察、描述、記載方法,學會土壤類型的識別;2.熟悉主要成土巖石的性質;3.學會野外母質類型的鑒別和地形地勢的觀察。\&1.掌握土壤調查工作的基本方法;2.學會分析土壤樣本理化性質測定和土壤肥力等級評定;3.分析土壤特性與其地形的關系。\&森林

生態學\&1.森林群落梯度格局分析,沿海拔梯度林分特征變化;2.觀察林下光照、群落結構特點、植物區系組成特點和群落生態結構單元劃分、林下更新情況;3.掌握不同建群種生態特性和群落功能群劃分方法;4.分析不同森林群落植物區系組成特點、群落結構特點和自然演替規律,確定森林演替序列。\&1.學會生物群落野外調查方法。

2.掌握主要生物群落分布梯度規律;

3.森林群落生物量分層測定,編制優勢種群生命表,評估典型森林群落碳匯功能。

4.通過實地調繪和航片衛片解譯及小尺度的斑塊特征分析,在GIS相應軟件上繪制局部土地利用現狀圖,并做出現狀評價、功能區劃、管理規劃。\&普通

生態學\&1.典型森林群落物種組成、群落個體數量和群體數量指標調查、生物多樣性調查,植物種群分布格局調查,而后進行群落成員型組成分析、生物多樣性計算、格局判定以及種間關系、生態位等的計算;2.森林生態系統生產力測定、生物量測定,森林群落立地質量的分析評價等;3.森林景觀格局遙感判定識別和實地踏查分析,地形圖調繪,提出生態系統管理措施、該區發展森林旅游的景觀資源評價和保護區功能區劃和景點規劃等。\&生態學

實驗技術\&1.重要值計算: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分別調查計算各物種重要值;2.生物多樣性指數計算:豐富度指數,均勻度指數,香農威爾指數及辛普森指數;3.群落的最小面積調查;4.主要物種的分布格局分析計算。\&1.根據群落特征,構建典型群落物種重要值計算公式;2.熟悉常見多樣性指數計算方法和計算軟件;3.掌握群落最小面積調查方法;4.選取典型物種分析不同群落成員型物種的分布格局與其生態特性的關系。\&景觀

生態學\&1.了解實習區域景觀整體特征,識別斑塊―廊道―本底的基本模式;2.根據具體情況描述斑塊的相對性和尺度性,描述廊道的基本結構特征,描述在實際景觀生態學研究中斑塊、廊道、本底之間的關系;3.了解流域高地景觀格局的變化將如何影響下游水文效應,流域上游的森林經營活動如何影響景觀空間格局。\&1.使學生理解景觀生態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和景觀結構、功能及動態變化,理解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尺度對景觀要素的影響;2.了解斑塊-廊道-本底的基本模式及斑塊、廊道的基本特征,3.了解流域尺度上流域上游景觀格局及其變化與下游的關系,從而提高從景觀尺度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遙感技術

與應用\&1.識別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的圖像特征,根據實地情況初步判斷遙感影像拍攝區域的整體特征,描述野外實地踏查過程;3.建立目視判讀標志:通過對遙感影像的觀察和實地對比,描述圖像中包括的地物類型,在色調、大小、形狀、紋理、陰影等方面的特點及分布的空間位置;4.對實習區域進行解譯分類,劃分出具體的地物類型。\&1.了解航空像片或者衛星影像的基本特征;2.掌握航空像片判讀中判讀解譯標志的建立方法,掌握航空像片目視判讀的方法和步驟;3.掌握不同植被類型、巖石、耕地、居民地、道路等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目視分析的一般方法;4.能夠進行遙感圖像的解譯和分類。\&城市

生態學\&1.調查分析城市生態系統的結構及各生態要素間的相互影響;2.進行城市植被類型調查;3.調查分析城市環境與樹種多樣性的關系。\&1.理解城市生態系統的結構要素及功能特性,分析城市生態系統與其他自然生態系統的差別;2.掌握植被群落調查方法,分析城市植被環境特點及其與城市環境建設的關系。\&]

3.2 日常生活管理 生活后勤負責教師在學生到達實習地點之前,做好學生的食宿安排,做到安全、方便、衛生、價格低廉。野外實習不僅要培養學生野外調查工作的能力、團隊協作精神,還要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自我管理能力和戰勝困難的能力。良好的學生思想動態,有利于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實習熱情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并能有效培養學生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習過程中師生同吃同住,實現與學生的有效交流,及時掌握學生思想狀態,有效開展思想教育,使實習取得良好的效果。

3.3 實驗儀器管理 實習期間各小組負責保管各組的實驗儀器,不得故意破壞、丟失相關儀器和調查記錄,并能正確應用實驗儀器。實習結束后各小組清還儀器用具,對于丟失和損壞的儀器要按照儀器管理制度進行賠償。

3.4 實結報告的管理 返校后,各小組對采集到的動物、植物、微生物標本進行整理歸類,制作標本,對在野外調查的氣象因子、土壤、種群、群落數據和地質地貌、自然地理景觀、森林景觀圖片等進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礎上撰寫各門課程的實結報告,并結合野外實習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總結心得體會。學生完成實習報告后,統一裝訂成冊,交學院教務辦公室存放管理。

3.5 實習成績評定管理 交齊實結后,實習負責人安排各門課程的實習指導教師既要依據實習作業、實習報告的完成情況,又要參考實習過程中學生的表現(遵守紀律情況、團隊協作精神、動手能力、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全面考核[7-8],提出各門課程的建議成績,由院部綜合實習領導小組考核確定最終成績(部分實習工作在校內完成的,應結合校內外情況綜合評定)。綜合實習成績按優、良、中等、及格、不及格5級評分制評定。成績評定結束,系主任組織各門課程的實習教師組織教研活動,認真總結分析野外實習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和措施。

3.6 實習經費管理 生活后勤服務老師負責管理實習經費,實習完成后與保護區負責人整理、結算實習師生食宿費。實習結束后將實習中產生的經費賬目報學院領導審核簽字,并到學校財務主管部門報銷、存檔。

4 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4.1 實習經費不足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價上漲,各項野外實習開銷(車費、住宿費、伙食費)呈現出直線增長趨勢,但各高校的實習經費卻幾乎沒有變化。因此,野外實習經費很難滿足需求,每次進行綜合實習時,都需要組織動員學生自籌經費。對于實習經費不足的問題,要向相關管理部門說明生態學專業野外實習對于完善專業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著重說明目前實習經費不足的現狀,使相關管理部門意識到增大實習經費投入的緊迫性,從而實現實習經費投入的實質增加[9]。當前的實習時間安排一般比較緊張,實習地點多選在自然條件良好的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這無形中增加了實習經費的投入。因此,為節約實習經費[3],可以考慮與旅行社合作開展實習,科學安排實習路線和合理確定實習地點,同時根據實習課程性質將實習任務分為綜合實習和單科課程實習2種,減少綜合實習的實習投入,多途徑收集資金采取單科課程實習。

4.2 實踐教學模式有待進一步完善 由于生態學學科的強理論性和高度綜合性,只有通過對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樣性的豐富體驗,才能達到感性認識與理性思維相結合、理論內容闡釋與實際現象分析相結合的目的,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但目前傳統的實踐教學是學生多,教師少,教師邊走邊講,學生邊走邊記[10],以致無暇顧及周圍景觀多樣性及其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致使學生從野外獲得的實踐知識和技能偏少,無法形成系統思維和整合分析,教學實習效果相對較差。筆者認為,扭轉這種局面的途徑是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模式,增加互動式教學和引導式教學,即采取啟發、提問等互動方式開展實踐教學,野外實習出發前先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播放具體實習地點生態現象,然后通過實習地點講解,最后在撰寫實習報告時形成科學思維,真正實現“讓學生有所見、有所問、有所悟”,引導學生應用專業知識解釋現實環境問題。

4.3 實踐教學環節需要進一步增強 在科學規劃實習出行路線和合理確定實習地點的基礎上,其他課程體系由于側重點不同,也需要優化選擇特色實習地點,如污染生態學可開展在學校污水處理場參觀實習,環境質量評價可在太岳山森林經營管理局靈空山林場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監測站參觀學習等。綜合課程實習地點也應在經費允許的基礎上,增加實習地點,如通過蟒河自然保護區和龐泉溝自然保護區的對比分析,可增加學生對溫帶落葉闊葉林和寒溫帶針葉林的直觀印象,通過增強學生“三練”(練腿、練眼和練鬧)的能力和水平,增強對生態學理論和中性學科的認識,同時通過與院相關學科(林學、水保)的同步實習,豐富學生對生態規劃、生態建設、生態管理及生態技術等的認識,完善生態學專業學生“分向培育模式”(科研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教學和實習體系,培育學生生態整合的思維理念,完善生態經濟的思維視角,提高生態規劃的應用范疇,健全生態管理的管理體系,形成因材施教、準確定位、分向培育、鑄就人才的專業人才培育思路。

參考文獻

[1]魏民.風景園林專業綜合實習指導書――規劃設計篇[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2]包志毅,邵鋒,寧惠娟.風景園林專業園林植物類課程教學的思考[J].中國林業教育,2012,30(2):58-60.

[3]鄭鋼,顧翠花,林夏珍,等.關于改進園林植物綜合實習教學效果的思考[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2):214-216.

[4]邱清華,鄧紹云,鄒玲,等.生態學野外實習的組織與管理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9):168-170.

[5]鄧蘭生.《植物營養學》課程實習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9):236-238.

[6]閆永慶,王昆,樊金萍,等.園林專業實習實踐課程體系改革初探[J].中國教育發展研究雜志,2009,6(12):115-116.

[7]羅俠,諸立新,王慧忠.應用型本科院校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初探[J].滁州學院學報,2011,13(2):114-115.

[8]趙格日樂圖,蘇亞拉圖,哈斯巴根,等.生物科學專業野外綜合實習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內蒙古師范大學生物科學專業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4(5):148-151.

[9]熊國勇,張同林,余波,等.生物專業野外實習教學新困境與改革應對[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20l1,32(6):42-44.

篇3

論文摘要:園藝花卉專業本科生的畢業去向已經從過去的政府機關、科研單位逐漸向生產企業單位過渡;同時,大學生就業層次高與就業困難現象同時并存,有相當數量的畢業生實際應用能力較差,很難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ɑ軐I實踐課存在教學模式陳舊,學生缺少主動積極的思考;實踐方式過于單一,學生真正到企業實踐機會不多;實習基地建設有待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創新教學理念,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和互動式教學,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增加經費投入,建立穩定的、設施完善的綜合性實踐教學基地;深入花卉市場進行調查研究,并與相關花卉企業建立廣泛的行業聯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適當增加實踐教學時數,進行實驗教學考核方法改革。

園藝花卉專業實踐課是培養園藝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之一,是為加強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在實際中加以應用而設立的一門課程,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廣泛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目前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花卉的繁殖方法、種類識別、整形與修剪、花期調控技術等內容,每項內容又包括多個單元,共涉及35項田間操作與實踐技能。經過幾輪的教學,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然而,從目前人才市場需求、花卉行業發展情況和完善園藝專業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整體素質結構方面看,有必要對園藝花卉實踐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形成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園藝花卉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態勢

近年來,隨著社會大環境的變化園藝專業的學生地位、就業去向以及用人單位的需求等情況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由于大學招生規模的擴大,招生人數的逐年增加,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眾教育,園藝專業本科生的畢業去向已經從過去的政府機關、科研單位逐漸向生產企業單位過渡。由于用人單位逐漸以企業為主,而企業從本身的效益出發,盡管對文憑有要求,但更為看重的還是應聘者具有的特殊才能和實際能力。他們最希望得到的人才是不經過再培訓就能立即發揮作用,且能獨當一面的熟練技術人員。因此,為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將成為高等學校培養目標的一個根本要求,也將成為衡量大學生素質的重要標志。

同時,大學生就業層次高與就業困難現象同時并存,大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高低在其求職的過程中起著極大的作用。專業實踐能力是指大學生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解決專業領域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園藝花卉專業大學生就業的單位多數是一些生產企業,這就需要畢業生能為生產企業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花卉生產企業的花卉銷量直接影響到經濟效益。從影響銷量的因素看,其中以花卉產品的質量最為重要,因此,就要求畢業生要具備花卉生產從種植到收獲所需的全部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而且每個生產過程都要做到一絲不茍。此外,還需了解花卉市場熱銷的花卉種類及花卉的流通渠道。只有這樣才能為花卉生產企業打開局面,成為受歡迎的園藝花卉專業人才。

(二)畢業生和在校生能力素質的現狀

從目前畢業生的狀況上看,有相當數量的畢業生對花卉專業知識掌握的一知半解,缺乏所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實際應用能力較差,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對花卉市場流通情況了解不多,對花卉生產企業內部的生產狀況更是缺乏了解,因此,很難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在求職過程中屢屢碰壁。

從在校生情況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知識不夠扎實,所學的理論知識沒有弄明白,無法在實踐中運用。還有一些學生學習成績很好,知識掌握得很牢固,但是缺乏各科知識之間的聯想、合理整合和綜合運用,致使他們的思維方式往往是直線式,思考問題缺乏靈活性、全面性和深刻性,接觸到一些實際問題則不知所措,難以實現知識的轉化。如在進行一二年生花卉播種時,有些學生則不知選擇什么樣的土壤,實際上這里涉及到的知識包括植物學中的種子發芽所需的條件和土壤學中不同土壤質地的性質的問題。這說明畢業生和在校生的能力素質有待提高。

二、花卉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過于陳舊,學生缺少主動積極的思考

對學生實踐教學的培養模式較為單一,在實踐教學前,指導教師把實踐教學的內容、操作方法與步驟以及報告格式等講得一清二楚,學生完成教學大綱內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是在指導教師設定的范圍內,機械地完成操作,缺少主動積極的思考,一旦離開了教師,學生就不知所措,獨立性較差。學生養成了不分析、不歸納、不總結的不良學習習慣,使學習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實踐方式過于單一,學生真正到企業實踐機會和增加見識的機會不多

當前的實踐教學主要在學校教學基地內完成,學生對于花卉專業知識的眼界較窄,對花卉市場行情和花卉生產企業的狀況了解甚少,學生就不知道向哪個方向發展,如何增加才干和能力。只有具備在人才市場中較強的競爭力,與就業人才市場接軌,才能避免造成畢業生就業時摸不著就業門坎,無法滿足人才市場要求的情況發生。如果學生對社會生產企業有所了解則能對學生學習、就業產生積極影響和促進作用。

(三)實習基地建設有待完善

目前許多院?;ɑ軐I實習基地的規模都比較小,學生人均實習操作面積不夠,分組循環操作次數有限,使學生動手操作的連續性受到限制,有些內容達不到熟練操作的效果;實習基地的配套設施不夠健全,如學生在進行觀賞植物扦插繁殖時仍然采用傳統的噴壺灑水、扣小拱棚和覆蓋遮陽網的方式,與目前生產單位大面積的扦插繁殖方式不相協調;實習基地的花卉種類不夠齊全,仍以一二年生草花為主,缺乏多年生草本花卉及木本花卉,滿足不了實踐課所安排內容的需要,制約了實踐課教學水平的提高。 (四)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目前園藝花卉專業實踐課多數由青年教師擔任,他們往往是理論知識掌握的較多,缺乏實踐教學的經驗,專業技能不是很高,因此在給學生進行實踐課程教學和指導過程中,常常會講解和示范的不夠到位,保證不了實踐教學的質量。如在進行觀賞植物的移植、嫁接、分株等實際操作方面,由于不同種類的植物有著不同的生長和生理特點,如果操作的不正確則會影響植物的成活,這樣便會使學生不能熟練掌握這些技能。因此,提高園藝花卉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勢在必行。

三、花卉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創新教學理念,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和互動式教學,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在實踐教學上,教師可根據所做的內容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引導學生利用課本、參考資料、網絡等尋找答案,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可聯系學生的生活常識和已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就某一問題積極展開討論,形成師生互動教學。這樣既可鞏固所學的知識,使知識掌握得更扎實,又可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相互聯系,增強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最后教師給出答案,并做出相應的強調。由于植物的種類和特性不同則在各方面的管理上存在著差異,如對不同植物采用相同的模式進行,則是行不通的,會造成前功盡棄,因此,花卉專業學生學習要細心仔細才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目前在實踐課上沈陽農業大學花卉專業采用了創新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也促進了理論知識、實踐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全面掌握。

(二)增加經費投入,建立穩定的、設施完善的綜合性實踐教學基地

通過各種渠道,增加經費投人,建立一個比較穩定的、設施比較完善的校內綜合性實踐教學基地,可為學生提供一個穩定的教學實踐平臺。還可與一些生產企業、科研單位聯合建立,使學生直接接觸生產實際利于就業和創業。開展以“責任田”為中心的專業課實踐教學,讓學生從花卉的繁殖開始到成株及種子的收獲全程由自己栽培管理,分小組進行,小組中的學生可互相合作,遇到問題查閱資料或向教師請教。這樣可使教學和生產緊密結合,盡管工作量大,任務重,但無形中培養了學生不怕吃苦、踏實肯干、勇于奉獻、團結合作的精神,可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積極性,充分掌握花卉的生長發育習性、形態特征及繁殖方法。

(三)深入花卉市場進行調查研究,與相關花卉企業建立廣泛的行業聯系

安排一定的學時到花卉市場進行參觀調查,了解市場行情及流通情況,可開闊視野,提高自主創業的能力。從目前市場需求、行業發展情況以及完善當前花卉專業實踐的現狀情況看,一個是要掌握花卉市場的花卉流通渠道、多銷量受人們喜愛的花卉種類、鮮切花和盆花的采后處理方法,另一個是要掌握現有花卉生產企業的規模、設備、技術力量等。這就需要學生多了解市場,多了解生產企業。只有掌握這些才能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才能實現自主創新,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和興趣。因此,在實踐課中應適當增加教學時數,教師帶領學生多走出去,多了解花卉行業發展狀況,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和創業打下基礎。

參與到生產等實踐性的工作,接觸本專業相關應用的前沿,感受專業與行業的差異,擴大視野,拓寬思路,從而提高創新能力。把單純地從課堂上學習轉變為將課堂學習與向整個社會學習結合起來,這樣很容易發現哪些地方學得不夠,回來后可能學得更好更符合實際的需要。從而使學生在不自覺中從一個被動的學習者轉變為一個更加主動、自主的學習者,為畢業后真正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的實踐教學技能直接影響到實踐教學的質量,因此,在安排任課教學方面,應嚴格把關,嚴格要求,選派有實踐經驗、專業技能優秀的骨干教師承擔該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在青年教師擔任實踐課程之前應進行實踐技能的培訓,理論聯系實際地反復練習,并且應通過見習、助課、管理基地、到花卉市場及生產單位實地考察等途徑,鍛煉提高青年教師的指導實踐能力和對社會需求的了解能力。在提高青年教師實踐能力的同時,還應定期地加強對其他教師的培訓,使教師能不斷充實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做到精益求精,以保證有一支業務精良、素質較好、技能嫻熟的師資隊伍。

(五)進行實驗教學考核方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