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感言范文
時間:2023-03-14 23:07: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入學感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那一排排整齊的隊伍猶如白楊樹般佇立在操場上,那一聲聲嘹亮的口號的回蕩在每一個莘莘學子的耳旁。口令響了,隊形齊了,這就是大學軍訓,一次十分有意義的活動。
軍訓,對我們大一新生來說是考驗、磨練和成熟性的活動。之前經歷過的軍訓,純粹是娛樂游戲;少年時的軍訓,僅不過是一種身體的鍛煉;大學的軍訓截然不同,意義也得以升華。長達兩周天的刻苦軍訓,讓我明白了很多的人生哲理,唯有一句話讓我感觸最深:無耕耘不收獲。軍訓后才真正感覺到這幾個字的內涵。
陽光明媚,參加軍訓的學子們都在炎炎烈日下站軍姿。南方的太陽,是直直地曬在皮膚上的,對北方的同學們來說是很難接受的。曬著眼睛都難以睜開,但是每一位同學都沒有因此退縮,在跟太陽勇敢作戰。在站軍姿中,學子們付出努力越多就站得效果越好。走正步和跑步等訓練都是需要消耗很大體力的活動,但是只要認真去做就能走齊、跑齊。還有,疊被子也是如此,壓被的時間越長,被就越薄,就能更好成形。
無耕耘無收獲,事實的確如此呀,沒有自己付出就沒有想要的收獲。十四天的軍訓,對每個學子來說是十分的艱辛,在訓練中付出的少怎能有更大的最大的贊賞呢?但愿世間每個人都能這簡單幾個字的真意,要做得好,得付出;要做得更好,得付出更多。
軍訓,相信經歷過亦或沒經歷過的人對它的反應都是累、苦。確實,嚴格的作息時間,長時間的訓練,炙熱晃眼的太陽……這讓我們這些一向嬌生慣養的人來說還真有點兒吃耐不住。但是經歷過軍訓的人除了反應苦、累之外,相信還會另有一番感受,我就是這樣。
記得高中軍訓時,我們比這大學的軍訓還要苦。那時我們就十五六歲,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得抓起來去軍訓一小時,然后再吃早飯,吃完飯又開始訓。上午到__點,下午到_點結束,完了晚上還要自習,不說別的就軍訓時間就夠拖累人了。而且,我們南方的氣溫比北方要高得多,九月份正是我們那兒熱的時候。反正軍訓時你就別想穿干衣服。訓練過程中,不時有人倒下,哭的人就更多了。但是軍訓結束后,整整一年,我們都特別的懷念那段生活。想想啊,和新結識的同學一起在烈日下流汗,流淚,和黑黑的、帥帥的教官在休息時瞎掰,以及時不時的捉弄一下教官:趁教官不注意時做做小動作,然后在與教官分別時哭得稀哩嘩啦,扯著他的手不讓他走。真的很有意思,也很感人!
篇2
【關鍵詞】初中數學 情感體驗 開放性教學
自新課標施行并縱深推進以來,開放性教學已逐步形成一種時尚性主流和不可逆轉的發展之勢,為校園課程活動源源不斷地注入了活力。所謂開放性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實際需要,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思維、啟迪心智、培養悟性、培育實踐精神與創新能力等方面,有效創設鮮活有趣的課程活動環境,以善教樂學來贏得寓教于樂和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積極開展初中數學開放性教學實踐,既可有效淡化課程活動形式,變相地降低學習難度,又能把數學知識和問題投放到開放性情境之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體驗其智慧魅力,真正地把素質教育落在實處。本文試對此做出簡要性闡述。
一、開展初中數學開放性教學活動的作用與意義
初中數學教學的“開放”,包括教學內容、學生數學活動、學生與數學內容之間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開放。其作用與意義主要體現在:①全面激活數學學習狀態。比如,激發、培養并促進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勵和引導學生前后聯系,能有所啟發并發現、提出和探索一些新問題;有效刺激學生提高數學智力;引領學生有效開展合作交流活動等。②開放數學教學目標,優化課程教學導向,促使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主動學習的方法、技能和本領,從而不同程度地獲得全面發展。③通過開放教學活動,不斷豐富課程內容,拓展教學視野,逐步培養學生學習思維的深刻性、廣闊性、縝密性、創造性以及思維品質的批判性,為促進全面發展奠基鋪路。
二、對初中數學開放性教學的簡要實踐與思考
1.開放性教學目標和活動方式
相對于傳統封閉型活動模式而言,開放性教學目標不再受“知識中心”的束縛,而是集知識型、智能型和教育型目標為一體的完美組合,以此激活學生自覺主動地去發現、想象和探索,逐步地由“學知”轉化為“知學”,從而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精神和實踐態度,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科學品質、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空間形式上,要開展豐富多元的小組交流和合作學習,如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構建的T型、馬蹄型和蜂窩型等基本模式的學習活動,既縮短了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加了交往機會,又有利于組內成員的交流與合作。再如,在以多人小組為單元的小組學習中,應把需要討論、互相啟發和反復推敲的數學問題布置下去,讓小組圍繞一個或多個問題開展開放性學習活動。教師則本著“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既要指導組內交流,又要引導組際交流,既要交流學習結果,更要重視對學習方法和良好習慣等方面的交流與培養。如此而為,才能更好地體現開放性數學活動的價值和意義。
2.開放性教學設計和活動過程
開放性特征最直接地體現在教學設計和活動過程之中,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又能有效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以《有理數的加法》教學為例,首先提出問題:“某學生在一條東西向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確定現在位置是出發點的哪個方向?與原先位置相距多少米?”接著分組討論,由小組內自選代表說出想法,最后得出結論:①先向東走20米,再向西走30米; ②先向東走20米,再向東走30米;③先向西走20米,再向西走30米;④先向西走20米,再向東走30米。再如,P是已知ABC中AB邊上的一點,連接CP,要使ACP∽ABC,只要加上什么條件即可?(至少三種方案)此類設計和探究活動,有利于促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尤其是發散性思維。待目的基本達成后,繼續讓學生對其中部分結論進行證明,如題目中有切線條件,學生就會自覺地對其性質進行“盤點”后擇優使用,一旦突破思想瓶頸,自然就有茅塞頓開、水到渠成之感。
3.開放性教學評價和活動延伸
篇3
[摘要]文章運用英語教學交際理論及心理語言學認知理論,分析了情感因素移情對課堂第二語言交際的驅動作用,并闡明了移情的機理、程序和運作,提出應用移情因素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第二語言交際的主張,并依據移情的互動和情感滲透特點及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交際原則,討論了外語課堂上師生二主體間移情式第二語言交際活動。
外語教學受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語言學等眾多學科的影響,基于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及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影響,涌現出多種外語教學方法,諸如,“情景法”、“聽說法”、“全身反應法”和“自然法”,以及目前流行的“交際法”和“功能—意念法”等。盡管這些教學法的側重點不同,但都強調通過第二語言交際獲得語言交際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原則,且注重情感因素在交際過程中的作用。StephenKrahen認為,為了獲得外語交際的能力,必須在語言環境中使用這種語言。Schinit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當學生更加關注獲得有效交際能力時,他是成功的,他的二語交際能力進步較為明顯。心理語言學家在關注語言社會交際能力的同時,側重人類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的影響。PeterSkehan認為,第二語言習得是在有意義的語言交際過程中完成的,而交際涉及的事件或內容都伴隨著某種情感因素,交際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交談者是否理解對方的情感。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主張以人為本,強調人的價值、情感、需求及人際的交流和個體的自我實現,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和情感型師生關系。隨著對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深入研究,情感因素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作用逐漸受到重視,有關情感因素的觀點開始系統化。如社會語言學家J.Schuman的文化合流模式、H.Giles的語言調節模式及心理語言學家Ste2phenKrashen的情感過濾假說,都強調情感因素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英語教學交際理論
英語教學交際理論是一門新興的科學。交際一詞含有人際交際、社會交際和語言交際等多層次含義。英語教學交際論研究課堂上為達到習得第二語言為目標的語言交際活動,即師生間和學生間通過第二語言進行交流意見、情感、信息的過程,以及為習得語言而組織的課堂模擬第二語言交際活動。本文中語言交際指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的語言交際活動,從這個角度討論情感因素,可以把情感因素置于課堂第二語言交際之中。從交際理論的角度審視英語教學,可以說,英語教學的實質就是交際,是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際。交際的雙方都是人,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活動。他們是平等合作關系,兩者都是語言交際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實踐者。而正是在雙方之間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的過程中,學生完成了語言習得的過程。二語教學中的“沉默法”和“暗示法”,都旨在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教學效果的外語教法。英語教學交際理論基于教學的實質是交際的思想,因為課堂是人面對面的交際,是雙向交流,是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的過程。
1.課堂語言交際Cristensen將外語課堂上的第二語言交際分為五個層次:
(1)運用套用語的表層語言交際;
(2)無信息交流的報告式交際;
(3)表達個人思想和觀點的交際;
(4)融入情感的交際;
(5)增進友誼開放式交際。他認為,多數外語課堂上的第二語言交際活動僅停留在不含情感因素的第二層次上,而少有的第三和第四層次的課堂第二語言交際活動的交際內容也只局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瑣事。Brickbichler認為,生活中有兩種語言交際行為:以需求為目標的語言交際和以自我滿足為目標的語言交際。顯而易見,課堂上的語言交際不是為了滿足生存需求的語言交際,而只是為滿足自我、滿足發展人際關系和滿足了解外國文化的語言交際。WilgaM.River(1977)把語言交際分為“標準語言交際”和“自然語言交際”。前者不含個人情感因素,而后者是指交談者投入真實情感的語言交際。他進一步指出,只要為學生提供恰當的場景和角色,學生便可以使用第二語言參與標準語言交際活動;而只有師生關系平等,相互信任時,才能達到自然語言交際的境界。上述研究證明,學習者的情感狀況、個人價值及個人潛能在語言交際,即第二語言習得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人類情感因素對語言交際的影響極為復雜,目前驗證情感因素對課堂第二語言交際有何種程度影響的實證研究不多,但外語教師已經認識到,情感溝通是成功組織課堂第二語言交際的重要因素。
2.交際過程中的情感因素人們在研究為什么有些學生總是比其他人學得好一些時發現,影響語言學習的因素眾多,包括語言因素、生物因素、情感因素、社會因素等。而情感因素制約人的行為,所以情感因素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學習中的情感因素,是指人在學習外語過程中,發揮動力功能和信號功能作用的情感因素,諸如自我、抑制、動機、焦慮、移情等。DouglasBrown指出,語言交際如同流動的水,情感是水流動的動力,它可以增進人際間的友誼,促進情感交流。如果我們在第二語言教學中只考慮認知因素,勢必忽略人類行為中最基礎的一面。Dulay,Burt和Krashen提出“情感過濾假說”,其操作過程如下圖所示:這一假說表明了情感因素與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之間的關系。情感因素在語言輸入和習得者之間起著一個過濾作用。當第二語言習得者有滿意的學習態度時,他的“情感過濾”障礙就低,就能充分地獲取并有效地處理語言輸入;反之,則影響語言輸入的獲取和處理?!扒楦羞^濾假說”對第二語言教學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要求我們的教學目標不單單是提供可理解的語言信息輸入,而且還要排除學生的各種心理障礙,給學生創造一種低情感過濾的環境。課堂第二語言交際環境,即交際場景,直接影響課堂外語交際的效果。MarryFinocchiaro(1980)指出,“最有效的外語教學策略是幫助學生在各種真實環境中恰當地運用外語”。他強調,“只有在真實或模擬的場景中運用語言,語言才有意義。教師應幫助學生感知到場景及文化因素”。然而,在課堂上模擬場景第二語言交際活動中,學生難以進入角色。換句話說,模擬場景無法給人真實感,學生難以投入情感,發揮交際潛能。因此,能否使學生進入角色,在較為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第二語言交際活動,達到習得語言的目的,決定課堂外語交際活動的實效。為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感及觀點,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狀況組織教學,使學生在投入情感的同時,在較為真實的模擬場景交際過程中,獲得語言交際能力。
二、語言交際中的移情因素
所謂移情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使人際交往更加和諧。移情是交際的動力,可以使人表現出對說話人的理解和關心,故而愿意與你交談,敞開個人的情感世界。JamesL.Hal2lenbeck的研究報告顯示,移情可以感受到別人情感的親密接觸,看到別人哭,我們也哭,看到別人遭受痛苦,我們也感到痛苦。移情是個體在社會中與他人和諧共處的主要因素,語言是移情的主要手段之一。人際間交際需要相當程度的移情。要有效地與人交談,必須了解對方情感和認知狀態,當我們對此做出錯誤的假設和判斷時,交際就會中斷。Guiora把移情定義為“理解的過程,其中自我物體界限的暫時融合使我們可以即時領悟別人的情感經歷”。
1.移情在語言交際中的作用LawreneeJbookbindes認為移情有下述功能:
(1)移情可以使說話人感受到你對他的理解和關心,因此愿意與你繼續交談,進一步吐露其內心情感。
(2)移情可以使說話人立刻感受到你是否正確理解他表述的信息,如果你理解有錯誤,說話人會立刻重新表述或解釋其真實意圖,你對說話人的了解會進一步加深。
(3)移情可以使說話人感受到你不但理解而且接受他。因此,說話人愿意與你分享其情感,談及親密個人話題,講述個人經歷。
(4)移情可以使說話人有安全感,消除對你的偏見或敵意,并意識到所有人都是可以理解的,并與你建立更有意義和有幫助的親密關系。移情在課堂第二語言交際活動中扮演什么角色呢?首先,為了達到交際目的,師生二主體必須正確理解對方的情感和認知狀態,如果對別人的意圖不明了,交際就會中斷。移情可有效增強
教師與學生及學生間的友好關系,增強情感的交流,使第二語言交際成為情感流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始終以情感為動力。其次,移情可以讓教師和學生感受彼此的情感,有時人們在交談時可能被對方誤解,為了消除誤解,說話人必須重新表達,或進一步解釋。此外,移情可使師生間和學生間有心理的接觸,有效克服學生在課堂上的語言交際活動中經常出現的自我保護性心理屏障,或外語學習自我形象,激發學生的二語交際欲望。2.師生二主體間移情過程移情是通過交際得以實現的,交際的雙方都是人,都是主體。為實現移情首先要認真聽說話人講話,不但要聽懂,還要感悟到對方的情感和處境。當說話人感覺到你沒有認真聽,會失去繼續談話的愿望。其次,要正面理解和接受說話人的情感和觀點,讓說話人感受到“心理擁抱”。此外,聽別人講話時,不要有偏見,思想要開通。不只是用大腦去聽,而且要用心去聽。用大腦可以聽懂別人的信仰、思想、態度、觀點、價值觀和愿望,只有用心聽才能感受別人的情感。聽別人講話時要回應或回答,以表示你聽懂或沒聽懂,可有效地促進語言交際的持續?;貞獣r應留意對方的情感,而不僅僅是他講述的內容或處境,移情式回答的關鍵是表明你理解他,而講話人必然因此而愿意與你繼續交談??傊?移情式回應可使交際雙方的情感更親密。LawrenceBookbinder認為,轉換話題式回應、權威式回應、判斷式回應、建議式回應、部分否定別人情感式回應、反問式回應及講述自己經歷式回應等,均屬可使談話中斷的非移情式回應。
三、移情式課堂交際活動
配對練習、小組或班級討論是課堂第二語言交際的重要形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課堂上寶貴的時間。下面討論的語言練習都是基于語言習得理論中的交際原則設計的,旨在調動所有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語言練習活動,通過移情達到情感溝通的目的。
1.利用課文組織討論外語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精選的語言材料,涉及廣泛的文化知識,學生可以從中獲得語言知識,同時也會對外國的習俗、信仰及價值觀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師可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選擇恰當的題目組織討論,使學生在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信仰和愛好的同時,增強交際能力和自信心。
篇4
1.1病例來源
病例定義:①疑似病例,自2014年11月22日以來,公司員工及食堂廚工中出現腹瀉(≥2次/d)或伴發熱、嘔吐、腹痛等胃腸道癥狀者;②確診病例,疑似病例中腹瀉(≥3次/d)且肛拭子采樣檢測結果為NV核酸陽性者。
1.2流行病學調查
通過查閱公司考勤記錄、詢問管理人員、面談員工等方式進行病例搜索;使用統一的感染性腹瀉個案流行病學調查表進行個案調查。
1.3病例對照研究
選取疑似病例為病例組,隨機選取其同樓層同辦公區域的未發生類似癥狀的同事作為對照組,使用統一的問卷進行調查,探索發病的危險因素;描繪病例座位分布,以鄰座或共用工作卡座通道的病例為密接組,以散在分布病例為分散組,以共用工作卡座通道計算人群總數,研究病例間接觸是否為疫情的傳播因素。
1.4現場衛生學調查
對公司飲用水及水源、食堂及配餐公司進行衛生學調查,并對危險食物的加工環節和公司發病員工的工作位置分布進行現場調查。
1.5采樣及實驗室檢測
采集公司飲用水樣品、水源樣品、食堂留樣樣品、病例及廚工肛拭子標本,進行病毒學檢測和食物中毒常規致病菌檢測,采用酶標方法和熒光PCR方法對樣品進行病毒核酸檢測,將陽性樣品經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擴增后進行電泳,測定出現特異性擴增條帶的樣品序列,用測序結果與從基因庫(GenBank)下載的若干參考序列一起構建系統進化樹,進行基因比較分型。
1.6統計學分析
采用EpiData3.0雙錄入調查資料,建立數據庫,用PASWStatistics18.0進行分析。
2結果
2.1基本情況
該公司是一家低碳新技術研發、環保及金融顧問公司,工作時間為周一至周五8:30至18:00;無班車,無集體宿舍,無醫務室及醫務人員,近期無開展集體活動或舉行會議,無更換工藝原材料,無人員變動。自有病例出現后,大部分患病員工均帶病工作;大部分員工均到公司食堂進食午餐;工作飲水為過濾直飲水、桶裝水或開水;病例搜索共發現疑似病例60例,確診病例24例。
2.2臨床表現
癥狀:腹瀉100.0%(60/60),惡心60.0%(36/60),腹脹58.3%(35/60),嘔吐45.0%(27/60),腹痛45.0%(27/60),發熱18.3%(11/60)。其中腹瀉次數最多者為12次/d,嘔吐最多者可達10次/d,發熱體溫最高者達38.5℃,各病例臨床表現以輕癥為主,對癥治療后均康復,無住院及危重病例。
2.3流行病學特征
2.3.1時間分布
食堂廚工秋某最早于25日6:30發病(首例),末例病例于27日10:00發病,高峰出現在25日18:00—26日6:00之間,發病人數35人,占病例總數的58.3%,28日后再無新發病例,發病流行曲線呈點源暴露模式,伴有拖尾。
2.3.2樓層分布
59名疑似病例樓層分布:2、3層樓罹患率為7.0%(27/387),4層樓的為14.6%(6/41),5層樓的為7.3%(5/82),6層樓的為5.7%(10/176),7、8層樓的為4.0%(11/272);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54,P<0.05),4層樓的罹患率高于其他樓層。
2.3.3人群分布
60名患者中59名為公司員工,1名食堂廚工,罹患率分別為6.16%(59/958)和6.67%(1/15);男性36例,女性23例,罹患率分別為7.09%(36/508)和5.11%(23/45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62,P>0.05);發病年齡介于24~41歲之間。
2.4相關危險因素
2.4.1供餐公司
食堂僅提供午餐,按照員工打卡,以廚工配餐的方式進行。供餐單位是XHM公司,手續齊全,所有食材均購自GM市場,日常供午餐約700份,疫情發生前3天食品中無涼菜及海鮮類食品;15名在崗廚工均持有效健康證,近期內無請假外出,采用廚工健康狀況自行報告的方式管理。首發病例為食堂廚工秋某(25日6:30發病),負責菜品粗加工、肉類菜品配餐及清潔,平日就餐以食堂的剩余飯菜為主,27日調查時仍在崗工作。
2.4.2配餐過程
加工過程使用市政供水,廚工自早上7:00開始清洗切配食材,于9:00開始烹制飯菜;至10:30全部飯菜做好用不銹鋼加蓋餐盤裝好,用專用配餐貨車將飯菜運至公司后,食堂配餐區隔水保溫;至11:10開始由廚工按需進行配餐。配餐貨車無保溫設施,每次送餐前均有沖洗清潔。
2.4.3危險食物(客家秘制燒鴨)加工環節
將鴨子處理干凈后,斬大件并瀝干水分,放入調料,腌制后烹制,25min后收汁涼置,改刀切小塊后裝盤。
2.4.4公司飲用水及水源
公司1、2層樓為市政管網水,3~8層樓為物業水塔加壓后的二次供水,近期未發生過管網破壞、突然停水等情況;二次供水清洗消毒頻次為2次/a,上次清洗消毒時間為2014年5月。隨機調查公司27名疑似病例,發現飲用桶裝水、過濾直飲水、電水壺燒水及3種水源都喝的比例分別為55.6%、18.5%、14.8%和7.4%,未能排除水源傳播的可能,采集相關水樣送實驗室檢測。
2.4.5公司內部清潔消毒
公司內部環境外包于清潔公司,1次/周消毒,洗手間配備一次性衛生坐墊和消毒噴劑,平日員工在使用洗手間時可自行選擇消毒和使用一次性坐墊。
2.5病例對照研究
2.5.1分組
選取疑似病例為病例組,隨機選取其同層樓同辦公室的未發生類似癥狀的同事作為對照組,進行隨機調查,獲得79份應答問卷,其中病例組48份,男女比例1∶0.92;對照組31份,男女比例1∶0.94,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2,P>0.05)。
2.5.2可疑餐次
24日為星期一,以是否進食24、25日午餐為暴露因素,結果:食用24日午餐的患病風險是不食用的1.15倍,95%的可信區間是1.00~1.32;得出24日午餐是可疑餐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2,P<0.05。
2.5.3可疑食物
對24日午餐的各種食物進行分析,食用“客家秘制燒鴨”的患病風險是不食用的9.53倍,95%的可信區間是2.69~33.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78,P<0.05)。
2.5.4密切接觸(密接)情況
25—27日,公司內傳染源持續存在,36名疑似病例在工作位置分布存在鄰座或共用工作卡座通道的情況,且部分病例發病時間間隔>10h,罹患率為30.77%(36/117);其余23名疑似病例呈散在分布,罹患率12.30%(23/187)。以鄰座或共用工作卡座通道的病例為密接組,以單獨散在分布的病例為分散組,則密接組罹患率明顯高于分散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70,P<0.05)。密接組是疫情擴散的促成因素,其患病風險是分散組的3.17倍,95%的可信區間是1.76~5.70。
2.6實驗室檢測
采集65份樣品(25份公司疑似病例肛拭子,15份食堂廚工肛拭子,20份食堂留樣,2份過濾直飲水,1份末梢水,1份水塔水,1份桶裝水)進行PCR檢測,其中24份標本(23份公司疑似病例肛拭子標本,1份食堂廚工肛拭子標本)NV核酸檢測陽性,其基因序列符合NVGⅡ.17型;所有樣本均未檢測出食物中毒常見的致病菌和其他病毒。
3討論
篇5
關鍵詞:聲樂教學;情感投入;策略
一、前言
聲樂教學,是以演唱聲樂作品為教學目標的。聲樂教學以審美為核心,它教學的過程實質是一個復雜的情感心理過程,因此,情感是聲樂教學的核心,聲樂教學的本質就是情感教育[1,2]。歌唱是“情之所至, 興之所使”,一方面,教師通過教學,可以使學生通過聲樂表演,將自己的內心體驗以表演的形式呈現給觀眾,讓觀眾欣賞并為之所動,沒有情感,便成為演唱者的孤芳自賞。另一方面,聲樂教學是師生的情感交流,其中包含著教師敬業的情感、學生學校學習渴望的心情,它是聲樂教學產生并依存情感心理的現實基礎。因此情感投入是聲樂教學中的重要課題,具體來說,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二、深化對聲樂作品的理解是感情的投入階梯
聲樂表演是建立在詞、曲作者對聲樂作品進行一度創作基礎之上的二度創作,因此,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時,對原作品進行充分的理解,這是情感投入的前提。
一是歌詞是音樂創作的基本依據,要對它進行深入剖析,著是充分表情達意的關鍵。朗誦是理解歌詞含義的良好途徑,教師可在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誦歌詞的好習慣,讓他們領會歌詞字里行間的情感,并要求他們很好地掌握咬字吐詞的規律。教師在學生朗誦后,還要讓學生分析歌詞、體會歌詞,抓住每一首歌曲的視覺形象,挖掘歌詞的深層含義,才能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提高對內容的藝術處理的能力。二是對原作品的旋律進行體驗。曲是情感的深化和發展,并與歌詞有機結合,教師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把握歌詞旋律中的高、低、強、弱、抑、揚、頓、挫等旋律,對作者關于曲的藝術體驗要有充分的認識和構想,對前奏、樂句、節奏、速度、力度、都要很好地訓練,塑造出有血有肉的音樂藝術形象。例如,是整首作品的核心組成部分,是一首歌思想感情最飽滿的部分,學生在演唱中要自然、合理地設計,才能讓聲樂表演耐人尋味,否則歌曲將變成一味的平鋪直敘。以《我愛你中國》、《黃河怨》這類歌曲為例,它們處于歌曲結尾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以激昂慷慨的飽滿狀態收尾,起到余音繞梁的演唱效果。三是身臨聲樂作品的“意境”,聲樂作品的演唱者要先被歌曲表現的意境自我打動,在表演中才能感動觀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對作品意境的整體把握,為聽眾營造“情緒場”。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學生要全面掌握歌曲的創作背景,找到歌曲的情感依靠,學生在表演中要流露真情,用積極的情感體驗去進行二度創作,把自己的靈魂投入到歌唱中去,才能更好地達到“動人的聲韻,醉人的音樂”的藝術境界。
三、重視情感的培養是情感投入的關鍵
理解完聲樂作品后,如何演唱,對原作品加以補充和豐富,使音樂作品煥發出新的光彩,成了聲樂教學的關鍵。在這個過程中,二度創作的豐富情感內涵是教學的核心內容,因此,教師要重視情感的培養,情感是聲樂教學的靈魂和歌曲的藝術生命,它是教學情感投入的關鍵要素,具體來說,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情感,且這四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整體。
一是演唱語言。聲樂藝術為用人聲唱的帶有語言的音樂,聲樂技巧是始終是表現語言,因此語言與歌唱密不可分。教師在教學中要強調學生對語言的藝術化處理,通過語言做交流媒介去傳情達意,豐富對歌詞的情感體驗。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語言的純正性的訓練,這不僅直接影響歌曲思想情感的正確表達,也是觀眾能否做到往下聽的基礎,教師要教會學生懂得正確的送出字音方法、字音著力之處、發音技巧,把每個字的字頭、字腹、字尾都唱完整。二是演唱的聲音。音樂情感是依附于各種聲音形態的,聲樂表演也是將自然情感轉化為音樂情感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注重演唱聲音的訓練,可從嗓音機能、歌曲的音色、技巧三個方面進行引導,使聲音和情緒貫穿歌曲始終。三是面部表情。有的人認為表情是歌唱的靈魂,也是能表現聲樂作品的內涵的重要方式,包括面部表情和體態動作兩個方面,且主要為面部表情。教師在教學中,不同的作品有著不同細節的感情變化,學生在表演時也應該呈現出不同的面部表情變化。教師要善于強化學生整體面部表情的訓練,它是良好歌唱狀態和氣質的寫真。讓學生增加表演意識,學會用鏡子調整自己的表情,避免呆滯、歪頭、撅嘴等不良表情的出現,真正做到“形到”、“眼到”、“神到”,使表演更為鮮活。
四、多欣賞音樂作品,提升藝術素養
聲樂是聲音的藝術, 聆聽是聲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在課堂上,要多和學生一起聆和欣賞古今中外的不同民族、不同區域、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的優秀音樂作品[2],讓學生從歌詞、旋律、節奏、形式各個方面去感受優秀的音樂藝術,并在聆聽中思考,在思考中分析和模仿,為自己的聲樂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歌曲,教師也要重視器樂作品,讓學生借鑒它在音樂手段的變化、音樂動機的運用等藝術魅力。
要提升藝術素養,除了多讀、多聽、多欣賞各類流派的作品外,還要加強學生藝術實踐活動,如文學、舞蹈、戲劇等等,這些都是與聲樂藝術的情感表現直接相關的藝術門類,教師可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情況,在這些門類中綜合訓練和培養,不斷豐富自己的藝術閱歷,從彼此的藝術中吸收養分,從而誘發藝術情感,提升學生情感表現力,最終提高聲樂情感教學有效性。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多多博覽群書,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增強藝術鑒賞力和審美力,在提高自身修養的同時才能進一步提高聲樂技術[2],更好地把“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的演唱藝
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五、結語
聲樂教學以審美為核心,它的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情感心理過程,可見聲樂教學的本質就是情感教育。教師在聲樂教學中,可通過深化對聲樂作品的理解、重視情感的培養以及讓學生多多欣賞音樂作品、提升藝術素養等幾個方面來加強情感投入,從而達到提高聲樂情感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篇6
【摘要】 目的 研究非手術治療肝血管瘤(CHL)的有效方法。方法 對 178例肝血管瘤患者應用介入方法施行肝動脈插管,超選擇肝血管瘤供血靶血管,向靶血管內灌注鹽酸平陽霉素與超液化碘油混合的乳化劑,同時用明膠海綿和/(或)SAP永久性栓塞物質進行栓塞。跟蹤隨訪6個月至2年。結果 所有病例的腫瘤病灶均有40%~70%的縮小。臨床上未見嚴重并發癥,患者自我癥狀明顯好轉。結論 介入性栓塞治療肝血管瘤療效可靠、并發癥少、費用低,應該成為當今治療肝血管瘤的首選方案。
【關鍵詞】 肝血管瘤;介入治療;栓塞 作者單位:111000 遼陽,中國醫科大學遼陽中心醫院放射介入科 肝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約占良性占位病變的416%。組織學上分為硬化性血管瘤、毛細血管瘤、血管內皮細胞瘤和海綿狀血管瘤(Can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其中以CHL最為多見。瘤體較小時無任何臨床癥狀。腫瘤較大時主要表現為肝腫大或壓迫胃、十二指腸等鄰近器官,引起上腹部不適、腹脹、噯氣、腹痛等癥狀。肝血管瘤如果發生破裂可引起腹腔急性大出血,??蓪е滤劳觥?/p>
隨著B超、CT、MRI的普及發展,CHL的檢出率明顯提高,如何安全、簡捷、有效地治療肝血管瘤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以往CHL均為手術切除治療,但較大的CHL由于其血竇、血管豐富、常常給手術帶來很大麻煩。早在1997年 Tegtmeyer用明膠海綿顆粒經導管栓塞嬰兒巨大血管瘤獲得了成功,為治療CHL開辟了一個嶄新的途徑。中國醫科大學遼陽中心醫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以來共治療178例CHL患者,全部采用介入栓塞療法[13],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178例CHL患者全部經B超、CT或MRI證實,并且均經數字減影下血管造影診斷及治療。178例CHL中男58例,女120 例。年齡22~69歲,平均423歲。肝血管瘤最大徑40~23 cm不等。9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臨床癥狀。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Sedinger技術,經股動脈穿刺插管至瘤體靶血管。通過導管向靶血管內灌注鹽酸平陽霉素(Bleomycin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8 mg32 mg與超液化碘油(Lipidol Ultrafluide)的乳化混合劑。為減輕血管栓塞后的疼痛和防止血管痙攣,在注入栓塞劑前、后分別注入1%利多卡因5 ml。直徑在4~5 cm的CHL,用超液化碘油5~10 ml與8~16 mg鹽酸平陽霉素的乳化劑進行腫瘤靶血管栓塞。最后用明膠海棉碎塊(gelation Sponge,GS)進行栓塞。當瘤體直徑于5 cm以上時,在進行以上步驟后(適當增加鹽酸平陽霉素的超液化碘油量),再向瘤體靶血管注入永久性栓塞物 SAP (Super Absorbet polymer)。SAP 呈球形是鈉鹽的丙烯樹脂、乙烯樹脂和乙醇的共聚物。其特點是無毒性、永久性、大小可以選擇。 SAP 具有在短時間內吸收自重 100倍的鹽水并在吸水后仍保持球形和彈力。當把 SAP 置于油性或離子液體時其特點是快速吸收水并利用膨脹來閉塞管腔。SAP球體在無水乙醇內直徑不發生變化,其直徑在002 mm~005 mm之間。在造影劑、血清、生理鹽水等液體中直徑有不同程度增大。介入栓塞后,跟蹤隨訪 6 個月至2年,觀察CHL縮小情況。2 結果
178例CHL均取得了良好的栓塞效果。較大CHL常常出現腫瘤部分區域無超液化碘油與鹽酸平陽霉素乳化劑充盈現象,為CHL液化壞死區,其內無血管走行。SAP栓塞后,可見供應CHL動脈出現血管截斷現象。6個月至2年B超、CT、MRI復查,腫瘤均有40%~70%左右不同程度的縮小,未見再增大病例。CHL栓塞未見嚴重并發癥[47]。臨床上常于栓塞當時及栓塞后出現肝區脹痛感,以位于肝臟邊緣的 CHL常見,對癥治療后可緩解。有的患者可出現低燒,一般不超過38度,對癥治療亦可緩解。3 討論31 CHL在動脈造影上早期血竇顯影,表現為點狀、團狀造影劑深染,可呈“樹上掛果征”。供血動脈增粗好象靜脈曲張的血管腔。血竇顯影快是其特點,注射造影劑12秒內各血竇即可深染,但消失慢,到30秒仍可不消失。腫瘤血管有時呈絲狀分布,有的排列呈“C”字形或呈環形。部分區域無造影劑充盈。各種研究已證明CHL是由大小不等的血竇組成的,為肝動脈分支畸形,血供完全來自肝動脈,與門靜脈無關。因此,我們認為可以利用栓塞腫瘤供血血管的方法來治療CHL。32 鹽酸平陽霉素是由平陽鏈(streptomyces pinggangensisnSP)產生的博萊霉素類抗腫瘤抗生素,能抑制癌細胞代謝功能,促進瘤細胞變性、壞死。同時該藥物對治療血管瘤、淋巴瘤等具有顯著療效。動脈內灌注鹽酸平陽霉素對抑制CHL的生長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33 以往的文獻報告, CHL只有大于5 cm以上的患者才是介入栓塞的適應證。我們認為當 CHL≥4 cm時即應該對其進行介入栓塞治療,以防其生長、發展,尤其是位于肝臟邊緣的CHL或臨床上有癥狀的CHL,更應極早治療。34 超液化碘油與鹽酸平陽霉素乳化劑栓塞。正常肝血管具有分解和清除碘化油的能力,由于CHL是由血竇組成,其中間有厚薄不等的纖維間隔,無正常血管,這樣就限制了碘化油的分解和清除。超液化碘油與鹽酸平陽霉素乳化劑進入CHL瘤體內起到了藥物緩釋的治療目的。這同治療肝癌(HCC),使用碘化油與絲裂霉素(MMC)乳化劑栓塞肝癌供血動脈是一個道理。35 SAP永久性栓塞物。對于巨大CHL經過鹽酸平陽霉素的藥物灌注,加之碘化油與鹽酸平陽霉素乳化劑栓塞,最后利用 SAP永久性栓塞物質栓塞供應肝血管瘤的營養動脈,使CHL徹底失去營養供應,使腫瘤縮小,使其纖維化,清除 CHL破裂出血的可能,達到治療目的。36 非手術經導管介入栓塞治療CHL安全、可靠、并發癥少、患者痛苦小、費用低是CHL患者的福音,應成為治療 CHL 的首選方案。37 CHL的供養血管一般都比較脆弱,尤其是較小的CHL更是如此。因此,在介入治療中切忌粗暴、反復操作導管,否則將會引起血管攣縮,血管內膜脫落現象,給介入治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38 在深入栓塞劑前和后應分別注入1%利多卡因5 ml10 ml,可以防止血管痙攣和減輕血管栓塞后的疼痛。
參 考 文 獻[1] 曹強,榮陽 肝癌介入性化療栓塞術后嚴重并發癥分析研究中國當代醫藥,2012,19(7):3133.[2] 劉暢,榮陽,王茹 超聲診斷肝小血管瘤的臨床價值研究中外醫學研究, 2012,10(1):6869.[3] 柳冰蕾,榮陽,榮根滿 彩超對肝硬化脾小動脈栓塞術前后門靜血流動力學的進展性研究中外醫學研究,2011,9(27):5859.[4] 楊琨,榮陽,榮根滿,等 腫瘤自體CIK細胞免疫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的變化中外臨床醫學研究,2006,12(16):21552156.[5] 慕容洋洋,江山,文龍肝臟巨大海綿狀血管瘤碘油栓塞治療及其血供研究中華放射學雜志,1994,7: 28.[6] 文杰,江山明膠微球栓塞肝動脈研究.中華醫學影像技術雜志, 2007,23(3):165166.[7] Jia Qi Yao, Guo Ting Xu Experiment Study of a Embolic materialSuper Absorbent polymer Microspkere.Regent progress in liver cancer and H.Epatltis,2006(2):2223.
篇7
筆者認為,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1 在課堂中實施情緒調控
一堂課教學效益的高低,直接受課堂情緒的影響。課堂情緒是在課堂教學情境的作用下在學生心理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情緒情感,它反映出課堂教學情境跟學生心理間的關系,課堂情緒表現為:積極、活潑;積極、沉悶和消極、冷漠三種基本類型。這三種類型的課堂情緒,產生的教學效益是不同的,它表明了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對教師的情感有不同的態度和內心體驗。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盡量避免刺激性,寓批評于表揚之中,真誠的鼓勵學生,滿懷愛心的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體驗成功,張揚個性。教師要適時、適度的滿足學生們的表現欲,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天性,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思維,把教學重心轉移到引導學生積極的“學”上來。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創造表現自己的機會和自由思想的空間,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敢于表現自己,使學生在自我表現中增強自信,提高能力。例如,我有時還有意或無意的把一些題目講錯,學生們會及時提示,然后不要我進行糾正,他們就提出解題方法。有的學生的思路非常簡捷,這時我都是肯定他們創造性的思維,鼓勵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自豪的同時產生進一步鉆研和探索的熱情。
2 創設情景教學,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情感。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宇教授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迸d趣是最好的教師。事實上許多科學家能夠取得成就,其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對所從事的活動有濃厚的興趣,是興趣促使他們志心致志,鍥而不舍地工作,從而產生靈感,在科學上取得發現或發明。
那么我們物理老師可以給枯燥的物理內容創設情景,給學生營造一個有趣的物理學習環境,利用本學科特點創設一定情境,讓學生進入境界。例如講到利用回聲測距離時,把一道相關習題編入實際問題里。我們經??吹揭恍┵Y料會介紹某處的海有多深,那是怎樣測出來的呢?象我們測身高那樣嗎?拿一卷尺去測,海那么深,這樣你敢去嗎?不是的,這樣做的:把恰好沒在海面下的鐘敲響,鐘聲傳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經過2.5秒,求海的深度。設海水中聲的速度為1500米/秒。經這樣一創設情景,就讓學生感覺到這不是在做題,而是在特定的條件下解決一個實際問題,有用的問題,有了內在動力,那么學習的心情自然不同了,讓他產生愉快的情感,思維活躍地投入學習,產生的效果自然就好。
3 在教材中挖掘情感教育的因素
教材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催化劑。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態度與學科知識的熱情,將融入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與情感的挖掘,善于開發教材空間,豐富課堂教學的知識與情感因素。教師通過對教材的知識、理解與分析,并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加工、提煉,使蘊涵在教材中豐富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挖掘,形成知與情互相滲透的教學內容,并施于教學。教師在教學的實踐中如何研究教材,挖掘情感,使課堂教學的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得到和諧與統一,需要我們在教學的實踐中研究與思考。
3.1 用富有情趣的言語講解教學內容。在講解科學性知識時,教師不只是言語準確、達意、明晰,而且追求言語生動、優美,富有情趣。例如:在講授“探索更小的微?!币还潟r,提出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引導學生感嘆微觀與宏觀竟是如此的相似,整個物質的世界是如此的和諧。
篇8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情感體驗 基本特征 引發學生情感體驗的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币簿褪钦f,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思想性、情感性,二者是統一的。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語文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促進人――這個充滿靈性的生命自我哺育。生活的人文之美、人性之美、人格之美在我們豐富的閱讀材料中流淌,充實著豐富多彩的人類生存的世界。
語文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有所知,而且要使學生有所感,這已成為指導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基本方向。那么如何把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體驗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小學生情感體驗的基本特征
(一)外顯性。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多地表現為外顯行為,其外顯表現主要是“表情”。表情由面部肌肉變化、聲調變化和身體姿態變化構成。在學生的情感反應中,通過這三種表情的整合活動來表現心理狀態。
(二)趣味性。興趣是一種情趣狀態,具有行為的內驅力。學生的情感體驗是與學習興趣聯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學習興趣會產生不同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期待:對學習有興趣的學生,學習是充滿快樂的;反之,其學習是低效的。
(三)情境性。具體的情境可以喚起人們相應的情緒、情感。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對學生的情感體驗具有綜合的作用:在歡樂的情境中,學生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在悲憤的情境中,學生則會產生悲傷的情緒。
二、引發學生情感體驗的策略
第一、研究教材,引導發掘情感共鳴點。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教材編寫建議”中說“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種文化,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毙W語文教材的選文都蘊涵著一定的思想感情。語文學科除發揮語言功能傳遞知識外,還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范文,塑造人物形象,清晰地說明道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在課文的意境中倘佯,用心靈去感受,就能體驗到文中蘊含的情感。
第二、以讀入境,抓住情感觸發點。
課文描繪了許多優美的意境,把多姿多彩的世界展現在學生面前。如《桂林山水》《可愛的草塘》、《草原》、《林?!返日n文展現了秀美與壯美的自然之境;《苦柚》、《古井》、《曼谷的小象》等課文展現了純樸的生活之境。學生在閱讀中逐步深入地理解課文,借助想像,將課文語言變為展現在自己眼前的優美真切的意境,使自己的心靈與文中的意境融合在一起,成為意境中的一部分。
《語文課程標準》第二部分“課程目標”的“階段目標”中說“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引導學生朗讀、默讀、速讀,有體驗地讀、抓住主要信息讀,倡導讀思結合、讀議結合、讀行結合。
在執教《可愛的草塘》一課時,我注意充分體現讀的多樣性,并能使學生的情感融入課文中的情感,得到體驗。文章第二段中重點描寫出草塘大而美的景象,而且文中生動、具體的語句很多,于是我采取學生自讀第二段的方法。為了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對學生找出的語句進行范讀,并就勢激勵學生:“你能讀出草塘大而美的特點嗎?”以進一步促進學生有感情地讀,使學生在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讀中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第三段內容側重于人物的語言描寫,所以我采取小組分角色朗讀的形式:三個人分角色讀,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此時,學生真正體會到了作者發自內心的贊嘆,十分有感情地讀到:“這草塘真美啊!”學生至此已與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了。
第三、挖掘內涵,突出情感體驗點。
學生的情感是最容易被調動起來的,伴隨著情感,他們的認知活動就會更加主動,更加豐富、更加深刻,更能體現他們的個性。課文中的言語無論是否具有形象性,都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學生在閱讀中就要在理解課文言語的過程中體會到其中蘊含的豐富的情感,這就是《文心雕龍》中提出的“披文以入情”。在體會情感的過程中,學生對課文語言的理解也就相當深入了。葉老指出:“鑒賞文學作品的目的,豈但給你一點賞文的興趣,這將擴大你的眼光,充實你的經驗,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發展?!痹陂喿x教學中,重視突出情感體驗點,能提高學生思想境界,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學中對寫景一類的課文,我們就要將學生引入到作品所描繪的優美意境中,通過讓學生欣賞課文中所描繪的美麗的自然景色,讓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既是語文教學的一種手段,又是語文教學重要目標之一。因此,語文教學應時時不忘情感熏陶,使“文章情”“教師情”“學生情”三者合一,融為一體,只有這樣才能彈奏出優美的情感樂章。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 2012-----2013年
[2]《小學教師》 2013.1----3期
篇9
聚集性諾如病毒感染事件的病原學檢驗
梁飄林英陳書華
PATHOGENIC EXAMINATION OF AGGREGATIVE NOROVIRUS INFECTION INCIDENTS
LIANG Piao, LIN Ying, CHEN Shuhua
【摘要】目的
探討一起聚集性同時費聚集性的食物中毒(諾如病毒)的病原學檢驗方法。方法
收集2011年2月16日陽江市一中出現的疑似諾如病毒中毒的422例學生的樣本,使用熒光RT-PCR的檢驗方法對所收集的學生樣本進行核酸檢驗,并對核酸檢驗結果進行整理分析。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422份學生樣本中總共檢驗出205例諾如病毒GGII型出現群陽性的現象。結論在本次研究中,導致422例學生出現腹瀉、嘔吐以及腹痛的主要原因為GGII型的諾如病毒中毒,在本次研究中對患者實施熒光RT-PCR的檢驗方法后,能夠迅速準確對患者進行診斷。同時我們發現,在出現學生的腹瀉以及嘔吐等現象后,需要在接報后立即報告市疾控中心、市衛生計生局和省疾控中心,立即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緊急召集應急行動分隊,組織搜尋密切接觸者并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通過這種形式能夠較好的對學生實施治療。
【關鍵詞】聚集性諾如病毒感染事件病原體檢驗熒光RT-PCR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35
諾如病毒感染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同時會呈現出一種爆發的趨勢,對患者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甚至極有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死亡的情況,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1]。2011年2月16日,陽江市一中422例學生出現以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癥狀為主的聚集性疫情,市公共衛生醫院接報后立即報告市疾控中心、市衛生計生局和省疾控中心,立即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緊急召集應急行動分隊,組織搜尋密切接觸者并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臨床資料病例臨床癥狀:422個病例中,主要臨床癥狀有腹痛,腹瀉,嘔吐和食欲不振,其中出現腹痛348例,腹瀉275例,嘔吐328例,不同性別間主要癥狀分布情況見表1。
1.1.2標本資料在本次研究中,收集所有學生的標本共422份,其中肛拭子392份,糞便標本30份,環境標本共60份。同時收集該學校中的廚房的砧板拭子50份,碟子的拭子12份,諾如病毒的臨床陽性的標本作為臨床對照組的樣本,在本次研究中需要使用GGII型的諾如病毒的陽性臨床標本,由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的。
1.1.2儀器儀器使用熒光RT-PCR的檢驗方法中的Lightcycler II型的熒光定量PCR儀,收集ABI 9700型的PCR儀,保存標本的Thermo A2型的生物安全柜。同時需要使用Bio-Rad Powerpac電泳儀、Eppendorf 581R冷凍高度離心機、信號VL Infinity 100的凝膠成像系統。
1.1.3試劑盒ABI逆轉錄試劑盒、Qiagen RNA提取試劑盒、Roche Taq DNA 聚合酶以及Roche熒光PCR試劑盒。使用瓊脂糖對諾如病毒進行保存。
1.2方法
使用Qiagen RNA提取試劑盒對于患者諾如病毒RNA實施提取,嚴格的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提取完成后,將產物在60 μl的DEPC水中進行備用處理。在處理完成后,使用RT-PCR試劑盒對患者的病毒標本實施逆轉錄反應,通過隨機引法對患者進行cDNA處理,通過對患者構建出20 μl體系的方式對于患者實施相應的檢查。整個反應保證在42℃的環境下進行30 min的反應。在進行熒光PCR的檢查過程中,使用Roche熒光PCR試劑盒進行相應的壓就,在臨床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實施20 μl反應體系的構建工作,使用Lightcycler II型的熒光定量PCR儀進行相應的PCR的檢查。反應環境在95℃的環境下實施10 min反應,此過程進行50個循環,循環形式為擴增形式。而在此過程中,對閾值進行相應的設定,超過陰性對照的擴增曲線的最高點。而在進行常規的PCR的檢測過程中,本次研究可以實施50 μl反應體系構建工作,同時在此過程中也需要注意進行反應程序的擴增工作,整個反應過程的環境保證在94℃的環境下,反應時間3 min。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以(±s)表示,率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通過本次研究我們發現,熒光PCR的結果能夠顯示出相應的PCR擴增曲線,在本次研究中,臨床對患者的檢測結果如圖1所示。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實施熒光PCR檢驗后,有一定數量的患者的PCR檢測結果呈現出陽性的情況。同時需要使用2%的瓊脂糖凝膠電泳的形式對患者實施檢驗結果分析,在臨床分析完成后的結果如圖2所示:
2.2基因類型分布見表1。
3討論
諾如病毒(Norwalk Viruses,NV)又被稱為諾瓦克病毒,是一種人類杯狀病毒科(Human Calicivirus,HuCV)中諾如病毒(Norovirus,NV)的相關類型[2]。由于諾如病毒的特點,在臨床上已經是世界急性病毒性胃腸炎呈現出一種爆發性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是目前造成兒童出現急性胃腸炎的主要原因之一[3]。諾如病毒是一種常見的單鏈RNA類型的病毒。有研究顯示,諾如病毒通過對于其衣殼蛋白編碼區的核苷酸以及氨基酸的序列特征進行相關的檢驗,又能夠被分為5個不同的遺傳組[4]。由于目前醫學以及生物學的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檢測手段的不斷完善,目前諾如病毒的危害以及對于人類身體健康的巨大危害已經開始得到了較多人群的重視[5]。同時在美國也有一項研究顯示,每年由于諾如病毒死亡的患者約有300例左右,發病人數高達2300萬,會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6]。同時諾如病毒的發病會呈現出一種爆發的趨勢,在英國、荷蘭以及澳大利亞都有爆發發病的報道。
諾如病毒并不能夠使用細胞培養的方式進行培養,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們使用熒光RT-PCR的檢驗方法對患者實施診斷。在本次研究中,為2011年2月16日市一中有422例學生出現以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癥狀為主的聚集性疫情。市公共衛生醫院接報后立即報告市疾控中心、市衛生計生局和省疾控中心,并立即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緊急召集應急行動分隊,組織搜尋密切接觸者并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在本次研究中,我們發現422份的樣本中總共檢驗出205例諾如病毒GGII型出現陽性的現象,明確了導致422例學生出現腹瀉、嘔吐以及腹痛的主要原因為學生感染GGII型諾如病毒出現中毒的情況。而在本次研究過程中我們也發現,陽江市公共衛生醫院在處置本次諾如病毒疫情的突發事件中,反應迅速,運作有序,措施有力,認真負責,充分體現出該中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和處置能力,效果較好,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靳淼,孫軍玲,常昭瑞,等.中國2006~2007年諾如病毒胃腸炎暴發及其病原學特征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0,31(5):549-553.
[2]陳冬梅,賈立平,張又,等.醫院內諾如病毒感染的三種病原學檢測方法應用比較[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7,28(3):218-221.
[3]李暉,方苓,鄒麗容,等.廣東省暴發性胃腸炎中諾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特點分析[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7,27(1):5-8.
[4]王全意,竇相峰,高志勇,等.北京市春季諾如病毒性腹瀉流行病學及病原學調查[J].國際病毒學雜志,2008,15(6):161-164.
篇10
關鍵詞:高中美術;情感教育;審美意識
傳統高中在美術課程上重視程度普遍不高,而且大部分的普通高校美術課程都會被其他的數學、語文或者英語課程“霸占”,最終,學生們一個學期所上的美術課屈指可數,更不用談在美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感了。而隨著當前時代的進步,教育部門提出在高校教育課程的開展上不僅應當重視學生們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美術課程重新被高校所重視。在美術課程教學中,通過情感的融入,學生們能夠真正地體會到作家在作畫過程中想要表達的感想及想要表達的情感,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念和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高中美術融入情感教育的意義探究
在當前的美術課程教學來看,學生們對于美術課程的興趣是非常濃厚的,而興趣對于任何課程的學習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效果和作用。當學生對于美術課程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之后,他們在課堂上就能夠更加專注于學習。
但是實際的調查研究顯示,目前大部分的學生之所以對美術課程有一定的興趣,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其他的課程太過于枯燥乏味,在經過數學英語這些純粹理論課程的學習之后,通過美術課程能夠舒適身心;另一方面美術課堂教師們大多都是帶領學生們欣賞一些圖畫和視頻,學生們對于直觀性的圖片形式是具有一定興趣的。換句話說,如果美術課堂中教師過多地教授一些理論知識,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也會大大降低,因此采取情感教學法發揮了有效的作用。
在美術教學中應用情感教學法,讓學生們在欣賞圖片和作品的過程中能夠用心去體會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不僅僅能夠有效地改善課堂的教學氣氛,轉變學生們的心理,而且通過情感教學方式,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們也能夠用心傾聽,用心感受作品的真實含義。
美術課程的學習不僅需要學生認真聽講,同時也需要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一定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和課堂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比如說教師在播放一段作品或者動畫之后,讓學生來進行賞析,學生們在投入情感的過程中需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己對作品的感受來發表獨特的意見。換句話說,通過美術課程的情感教學方式,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進行課程學習的過程中為學生培養良好的審美意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當前美術課程情感教學存在的局限性
前面筆者主要針對當前美術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和意義進行了簡單地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對于學生來說通過美術課程中的情感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改善學生們的課堂積極性;同時也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開放性思維模式,為學生的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當前階段來看,教師在情感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教學方式的局限性
首先,有部分的藝術類學校受到應試思想的影響,在進行美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在美術課堂上忽視學生們的發展和感受,采用傳統的知識灌輸教學模式,向學生傳授大量的理論知識,而這種片面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美術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互動的缺乏也造成了信息的不對稱,教師不知道學生們不懂的問題,學生不知道教師講的內容,在教學效率上受到了極大地限制。
總之,缺乏情感投入的美術課堂教學是低效的,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二)師生溝通交流的局限性
對于藝術類高中學校來說,美術課程是非常重要的專業性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學校以及教室的重視,而有的時候這種錯誤的重視往往會造成教學效率的降低。有的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提升學生們接受知識的能力,加大課堂教學內容,一節課上所講述的知識遠遠超過學生們的學習能力,而且在講解完成之后沒有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互動,一節課下來不知道學生學得如何。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往往會“撿了芝麻,掉了西瓜”,而且這種缺乏師生互動和師生情感交流的教學體制,使得學生們很難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美術課堂當中,對于一些作品和動畫的欣賞也僅僅局限于好看、有趣的層面,沒有深入地去分析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深層次的含義,嚴重限制了學生培養良好的審美意識。
(三)教學安排上的局限性
當前普高學校在教學安排上將美術課程的課時數大大降低,這主要是由于我國應試思想的影響。高中院校認為美術課程既然不在教學范圍之內,那么一周一節課應付上級的檢查足以,并且大部分的高中學校表面上是一節美術課程,但是實際上學生們一個學期也上不了幾節課,最終達不到綜合發展的效果。
三、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教學對策
前面筆者對當前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教學問題以及局限性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和探究。由此可以看出當前不管是普通高中學校還是藝術類學校,在開展美術課程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學校缺乏情感教育的投入,部分學校在教學體制上缺乏有效教學模式??偠灾?,當前要想開展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就需要結合情感教育,通過二者之間的相輔相成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
(一)通過情感教育來激發學生們的美術學習興趣
首先,在高中美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對于美術課堂的興趣僅僅存在于“看新鮮、找樂趣”的程度,根本沒有達到真正地喜歡美術的歷史,更不用說真正地了解美術的真諦。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美術課堂學習的興趣和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當重視培養良好的情感教育方式。
在情感教育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將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轉化,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美術中的美感,進而促進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選擇上,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形式播放一些動態的視頻讓學生了解一些傳統文化和傳統美術的發展歷程;也可以采用“微課”的形式,拿出一節課專門講解歐美地區的美術發展或者中國傳統美術發展。
其次,在讓學生賞析作品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一件作品的賞析在不同的學生看來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感受,而這些不同之處便是體現學生們的個性化思維,通過鼓勵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美術作品的賞析過程中學生們會更加用心地去體會和感受。
最后,學校如果有條件可以帶領學生們到校園中的一些優美的地點或者接近自然的地方去感受自然的美,然后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講解一些關于美術的課程知識,同時讓學生進行實踐寫生。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顯著地提升情感教育的有效性,通過情感教育方式改善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二)利用情感教育,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課程的學習與良好的氣氛也有很大的關系,當美術課堂學習過程中有了一個濃厚的學習氣氛,學生們都能夠積極地去體會和感受,那么課堂的教學質量便會顯著提升。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利用情感教育來改善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氣氛。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營造師生和睦相處的教學氣氛,這樣學生會敢于提出對于一些作品的個性化看法,敢于質疑教師對作品的看法。一般來說美術作品的看法主觀性是非常大的,沒有一個標準統一的答案,因此培養學生們質疑的思想觀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夠改善美術課堂的教學氣氛,提高美術課堂的有效性。
其次,在美術課堂上,教師要潛移默化地灌輸給學生一種民主、公平的思想,在互動學習的時候,師生之間平等的關系為美術課堂中情感的交流和互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學生們認為教師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那么良好的情感教育是不可能實現的。只有學生將教師當成了自己的朋友,才會在課堂上真正地與教師交心,提出自己的真實看法,實現課堂教學氣氛的改善。
最后,教師在情感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鼓勵和表揚的作用。有的時候學生們對于作品的看法雖然偏離了主題,但是教師也應當予以一定的鼓勵,提高學生們的回答積極性以及自信心。
(三)通過情感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課堂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良好的審美觀念。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比如說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下課的時候多觀察身邊的小事物,觀察校園中一些具有特殊美感的事物,在下節課的時候可以進行交流和討論。通過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讓學生發現身邊不起眼的“美”,進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美術課程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結合學生的五官以及情感的融合,通過視覺上的沖擊結合情感上的教育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說教師或者學校定期帶領學生參加一些展覽、動漫比賽等。通過比賽或者展覽的形式讓學生在其中感受到美術的真諦,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們的情感思維,為學生的后期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綜合上文所述,本文筆者主要對當前我國高中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應用進行了系統地分析和研究。對情感教育的有效性進行總結分析,同時研究當前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了解決目前高中美術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當重視情感教育教學方式。通過情感教育的輔助作用,一方面改善目前美術課堂的現狀;另一方面真正提升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課堂興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靳曉麗.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的作用分析[J].福建質量管理,2016,(05):198.
[2]黃虹.芻議小學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融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8):239.
[3]王曉靜.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