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的詩歌范文
時間:2023-03-20 00:05: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讀書的詩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淺夏,與時光輕語,與季節生情。
行走在夏的路上,滿目青翠,片片綠葉疊起,成了夏日的樹樹濃蔭。起初喜歡夏,僅僅因為一些童趣?,F在喜歡夏更多的是源于泰戈爾的那句“生如夏花之絢爛”。
夏花是向日葵嗎?看他大朵大朵的開得那么燦爛,似乎要和太陽比個高下。夏花,是紫薇花嗎?一團團一簇簇睜開一點點細碎的小花瓣,俏皮的在枝頭上搖啊搖,你是在和我打招呼嗎?夏花是不知名的小野花嗎?他們是天空下熱愛開花的植物,大大咧咧的開著,涂抹著夏的顏色。夏花,在陽光最飽滿的季節綻放,他們是跳躍飛翔的生命精靈。
“生如夏花”泰戈爾做到了。他努力的去愛這個世界,他說天空的黃昏是一盞燈;他說微風中的樹葉像思緒的斷片;他說鳥兒的鳴唱是晨曦來自大地的回音。他讓天空和大海對話;鳥兒和云朵對話;讓花兒和太陽對話。黑夜默默無聞的綻放出花朵,卻讓白晝去接受謝意,溪流是歡快活潑的,一路橫亙著的大石,磨平了他的棱角,當他成為海洋,便就浸染了靜謐與深沉。他們都在給予著,以沉默的方式,他們愛著對方,愛著所有。
我們沉浸在屏幕上的數字幻影,醉心于輕點鼠標,我們又錯過了多少簡單而又詩意的美麗?
一生一路,幾多起伏,昨日開花,今朝凋落。花期短暫,生命亦是短暫,每個人都應懷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像夏日怒放的花朵一樣成就怒放的生命。
泰戈爾,我是你的讀者,我喜歡你的詩,因為有你,我笨拙的文字才充滿活力,我的心啊,在不自覺地向你靠近,句長長短短,心沉沉浮浮,我好像看到你深邃的眼眸,你站在河的對岸,那是曾經的你心靈的渴望。
我們的每一個昨天都在變多變長,那是因為我們的每一個明天都在變短。我已經沒有時間去想靜美的秋葉,我要把生命這份厚禮,痛痛快快的釋放。
滿塘的荷,滿院的海棠,不久后,也將與夏日說再見,那么你呢,可曾辜負夏日時光?
在我還是半個文學青年的時候,曾經看了一些出自于有一定名氣的詩人筆下詩歌。那時對于詩歌之美確實有很深的感受,時不時還背幾句,寫文章或者聊天的時候可以裝下文藝。
近現代詩人中,最敬重的有兩位:海子和泰戈爾。用浮夸一點的話來說,海子是一位相當接近神的詩人了,以海子的年紀及其的時代背景,其所做的詩歌實乃我們后人的一大筆精神財富,可惜英年早逝了。
讀泰戈爾的詩是在海子之后。那時在圖書館閑逛時發現了幾本《泰戈爾詩選》,遂借走一本細讀之。序言無非是泰戈爾和詩集的簡介:一、泰戈爾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二、《泰戈爾詩選》中收集了《飛鳥集》、《新月集》、《園丁集》、《吉檀迦利集》等多部泰戈爾代表作中的經典詩篇。
此前我早已聽過泰戈爾的盛名,但并不知道泰戈爾就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畢竟至今為止只有4位亞洲人獲此殊榮??赐暝娙撕喗槌绨葜椴幻獯笤觯f我的心真正地為他折服,還是在閱讀其作品中,一點一點的淪陷的。讀的越多,感嘆越多,如此詩篇,實乃天人之作。詩選中最喜愛的詩句,也一一摘錄下來。摘抄之時,已經沒有半分為自己貼金的想法了,我所想的,有生之年能讀到如此美妙的詩篇,絕對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下面就分享一下我在詩選中摘抄出來的一些詩句:
花朵用它的芬芳熏染著空氣,
但它的最終的使命,
是把自己獻上給上給你。
人們從詩人的語句里,
選取自己心愛的意義,
但是詩句的最終意義永遠是指向你。
關于《泰戈爾詩選》讀書心得中學生
讀完《泰戈爾詩選》后,我思緒萬千。是的,泰戈爾的石總是那么豐富,有韻味和思想,極易讓讀者產生共鳴。我在讀他的詩時,好像在和一位偉人在傾心交談。
《泰戈爾詩選》收錄了泰戈爾大部分的名作,當中有政治詩,宗教詩,抒情詩,等等。當中我最喜歡看泰戈爾描寫兒童生活的《新月集》。
《新月集》里的詩看起來像一個個零散的故事,但是將它們串聯起來,便共同展現了泰戈爾一顆純真的童心。泰戈爾用天真稚嫩的孩童語言,寫出自己對生活的反思,寫出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強烈地表現出自己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熱愛,對家鄉的熱愛。總之,泰戈爾把“愛”當作了人類的理想,這與他的人道主義思想是相輔相成,密切結合的。
就拿他的《新月集》中的一首詩〈〈同情〉〉來說吧。詩中有一段這樣寫道:“如果我是一只小狗,而不是你的小孩,親愛的媽媽,當我想吃你的盤里的東西時,你要向我說‘不’嗎?”
“你要趕開我,對我說道,‘滾開,你這淘氣的小狗’么?”
“那么,走罷,媽媽,走罷!當你叫喚我的時候,我就永不到你那里去,也永不要你喂我吃東西了。”
篇2
【關鍵詞】數學教材 研讀 視角 《烙餅問題》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A-0075-01
數學教材是實施教學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教師要深入研讀數學教材,領會教材蘊含的本質,才能實現深入淺出的教學,創造出內容充實、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筆者認為,深入研讀數學教材需從以下幾個角度去解讀(以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烙餅問題》為例)。
一、研讀教材文本知識的縱向聯系
小學數學每個章節內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前后的知識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縱向聯系。只有掌握了數學知識的前后聯系,才能確定教學的基點,達成教學目標,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以《烙問題》為例,它滲透了優化的教學策略,通過學習本節內容,學生就會對優化策略產生一定的認識和理解。綜觀人教版數學教材,優化策略的滲透一直貫穿其中,如二年級上冊《簡單的排列》中“1、2能組成幾個兩位數”,三年級上冊《簡單的組合有幾種不同穿法》《簡單的排列》中“3個數字卡片能擺出幾個三位數”,就滲透了排列方法的優化;四年級上冊《運籌問題》的沏茶、烙餅滲透了優化與運籌的策略;五年級下冊“打電話”,給15個同學打電話,怎么打時間最省也滲透了優化的策略。可見,優化的策略在數學教材中反復出現,讓學生對優化這種策略有了深刻的認識和體驗。到了中高年級,教學便逐漸將優化的策略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如四年級的《烙餅問題》“找次品”等內容,學生通過操作、模擬,經歷解決問題的優化過程,體會到了優化、運籌策略的優勢。因此,教師研讀數學教材,厘清教材的縱向聯系,體現了教學的連貫性,有助于學生形成縱向的知識結構,進而深入探究數學知識。
二、研讀教材文本知識的橫向聯系
數學教材的內容不僅存在縱向聯系,也存在橫向聯系。教師研讀數學教材時要注意知識點之間的相似性,找出規律,達到以點帶面的教學效果。
如教材中關于烙餅問題提出了3個問題,問題都很相似,旨在強調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第1題:有一種電腦小游戲,玩一局要花5分鐘,可以單人玩、雙人玩,小西和爸爸、媽媽一塊玩兒,每人玩兩局,最少要花多少時間?第2題:西西、金金、虹虹3個人去測量身高、檢查視力,檢查一項要花3分鐘,她們最少要花多少時間做完檢查呢?第3題:3個人去吃飯,每人點2道菜,假如2個廚師做一道菜的時間相同,依照什么樣的順序炒菜比較好呢?這3個問題涉及游戲、體檢、炒菜,其實,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和烙餅問題一樣,只要學生理解了烙餅問題的本質,解答這3個問題就一點都不難了。
可見,教師認真研讀教材知識的橫向聯系,不僅體現了數學各個知識點之間聯系,而且有助于學生建構知識間的橫向聯系。
三、研讀教材文本隱含的“秘密”
研讀數學教材隱含的“秘密”,是指研讀數學教材所隱藏的數學知識點和教學策略方法。而要研讀數學教材隱含的“秘密”,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教育智慧。
如烙餅問題,教材給出了“烙餅的條件”“烙1張餅和2張餅的時間”“烙3張餅的最少時間”“烙4張餅、5張餅、6張餅的最少時間”和“你發現了烙餅的什么規律”5條信息,這些信息通過閱讀教材可以知道,但其背后還隱含了以下兩個“秘密”:一是同時烙餅和交替烙餅的特點。比如,同時烙餅是指同時烙2張餅的正面,然后再同時烙2張餅的背面;交替烙餅是指同時烙一張餅的正面和另一張餅的背面,或者先烙一張餅的正面之后再烙一張餅的反面。由此可知,同一時間烙餅和交替烙餅有一個同樣的特點,即鍋不會空著,并且能夠節省時間。通過分析可知,餅的數量為偶數時比較適合同時烙餅,而餅的數量為奇數時適合同時烙餅和交替烙餅一起使用,所以,教師在執教時可利用數字表格的形式呈現烙餅的數量與烙餅的時間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分析表格中的數字去發現其中的“秘密”。二是烙餅規律的本質。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找出烙餅的規律和本質,也就是烙餅時間等于烙餅張數乘以3分鐘。比如,教材提到烙3張餅最少可以用9分鐘,其本質是3張餅共有6面,每次烙2面,那么需要烙3次,而每次需要3分鐘,總共是9分鐘。
篇3
[關鍵詞] 胎膜早破; 宮頸評分; 分娩時相; 分娩方式
[中圖分類號] R714.43+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4-122-01
胎膜早破是產科發病率較高的并發癥,發生胎膜早破后對其分娩期的處理各有差異,尤其是是否引產及何時引產存在爭論[1]。而宮頸評分對分娩各時相和分娩方式有很大影響,能為合理治療和處理提供臨床依據。本文就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足月和近足月胎膜早破病例資料共200例進行分析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足月和近足月胎膜早破病例資料共200例,年齡20-38歲,平均26.5歲,孕周35-41周,平均37.9周,均為發生胎膜早破后即住院患者,未進行任何臨床干預措施即臨產者。
1.2 胎膜早破診斷標準[2] 陰道有羊水流出時出現無規律宮縮,陰道可見到羊水流出;陰道PH>6.5;陰道分泌物涂片鏡檢能觀察到羊齒狀結晶。
1.3 研究方法 入院后200例病例均進行Bishop宮頸評分。評分后按宮頸評分分級將產婦分成兩組:宮頸不成熟組(評分5分),宮頸成熟組65例,宮頸不成熟組135例。兩組除宮頸評分外差異外,年齡、孕周、生理狀況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統計分析兩組胎膜破水至臨產時間、分娩時間及分娩方式。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軟件包進行處理,通過卡方檢驗進行對比分析處理,以P
2 結果
2.1 宮頸成熟度與分娩各時相的關系 經過分析研究發現,宮頸成熟度對分娩各時相有較大的影響,宮頸成熟度越高潑水臨產時間越短,宮頸成熟組相對宮頸不成熟組潑水臨產時間少了將近6小時(p0.05)。詳細數據見表1:
表1宮頸成熟度與分娩各時相的關系
2.2 宮頸成熟度與分娩方式的關系 經過對200例胎膜早破病例的分析表明,宮頸成熟度對分娩方式的影響是:宮頸成熟度越高,陰道產率越高。宮頸成熟組的陰道產率92.31% 比宮頸不成熟組陰道產率64.44% 明顯要高(P
表2宮頸成熟度與分娩方式的關系
*P
3 討論
胎膜早破是產科病房內常見的并發癥,一旦處理不好就可能引起母嬰感染性疾病、早產、難產、產后出血等并發癥[3]。現代醫學對于胎膜早破的處理也存在著一些爭議。對于足月及接近足月的病例,破水后大多數都會在12 h內臨產,并且在24 h內分娩。本資料中平均臨產時間為11.59h,破水至分娩時間平均20.86 h。宮頸成熟度的差異,最終也導致分娩方式存在明顯差異。宮頸成熟組陰道分娩率明顯高于宮頸不成熟組。這個結果表明促進宮頸成熟有可能降低剖宮產率,這對于臨床極具指導意義。國內外研究者認為,無論口服米索前列醇或陰道上藥 (米索前列醇或PGE),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縮短破水至臨產時間以及破水至分娩時間,有效地減少剖宮產率以及引產失敗率,縮短產婦住院時間,而且并發癥沒有明顯變化。而促宮頸成熟藥物――控釋地諾前列醇對于足月胎膜早破孕婦中的的應用,更加出安全、有效[4]。
宮頸成熟度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預示著是否臨產。本資料顯示,宮頸評分越高,破水至臨產時間越短。國內有研究表明,在胎膜早破孕婦中,社會因素導致的剖宮產率明顯增高了,而在這些社會因素中,很多孕婦因為等待時間過長或是行動不便從而放棄陰道分娩[5]。因此,促進宮頸成熟,縮短破水至臨產時間,一方面能夠減少人工引產率,另一方面減少了產婦臨產前待產時間;使待產婦增加了陰道分娩的希望,從而降低了剖宮產率。由此可見,對于宮頸評分低與5分者,積極采取人工促進宮頸成熟比直接引產或者單純等待而不采取措施更能達到預期效果。
總而言之,對于胎膜早破孕婦,宮頸成熟度能夠對分娩各時相有一定的影響,并且對分娩方式也有積極作用,故宮頸評分能夠為婦產科合理的處理胎膜早破病例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 李婭妮,李征浪. 胎膜早破患者宮頸評分與分娩各時相及分娩方式的關系[J].醫學信息,2010,23(4):64.
[2] 涂瓊梅,林庭佳.96例早產合并胎膜早破的臨床分析[J].現代醫院.2009,9(3):36―38.
[3] 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97?104.
[4] 11]Zarazami T Y.Prelabor rupture of membranes at term in low-risk women:induce or wait?[J]Arch Gyneeol Obstet,2006,273(5):278-282.
[5] 黃捷,何慧,袁仁義.胎膜早破185例妊娠結局分析[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8,29(9):781.
胎膜早破是產科發病率較高的并發癥,發生胎膜早破后對其分娩期的處理各有差異,尤其是是否引產及何時引產存在爭論[1]。而宮頸評分對分娩各時相和分娩方式有很大影響,能為合理治療和處理提供臨床依據。本文就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足月和近足月胎膜早破病例資料共200例進行分析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足月和近足月胎膜早破病例資料共200例,年齡20-38歲,平均26.5歲,孕周35-41周,平均37.9周,均為發生胎膜早破后即住院患者,未進行任何臨床干預措施即臨產者。
1.2 胎膜早破診斷標準[2] 陰道有羊水流出時出現無規律宮縮,陰道可見到羊水流出;陰道PH>6.5;陰道分泌物涂片鏡檢能觀察到羊齒狀結晶。
1.3 研究方法 入院后200例病例均進行Bishop宮頸評分。評分后按宮頸評分分級將產婦分成兩組:宮頸不成熟組(評分5分),宮頸成熟組65例,宮頸不成熟組135例。兩組除宮頸評分外差異外,年齡、孕周、生理狀況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統計分析兩組胎膜破水至臨產時間、分娩時間及分娩方式。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軟件包進行處理,通過卡方檢驗進行對比分析處理,以P
2 結果
2.1 宮頸成熟度與分娩各時相的關系 經過分析研究發現,宮頸成熟度對分娩各時相有較大的影響,宮頸成熟度越高潑水臨產時間越短,宮頸成熟組相對宮頸不成熟組潑水臨產時間少了將近6小時(p0.05)。詳細數據見表1:
表1宮頸成熟度與分娩各時相的關系
2.2 宮頸成熟度與分娩方式的關系 經過對200例胎膜早破病例的分析表明,宮頸成熟度對分娩方式的影響是:宮頸成熟度越高,陰道產率越高。宮頸成熟組的陰道產率92.31% 比宮頸不成熟組陰道產率64.44% 明顯要高(P
表2宮頸成熟度與分娩方式的關系
*P
3 討論
胎膜早破是產科病房內常見的并發癥,一旦處理不好就可能引起母嬰感染性疾病、早產、難產、產后出血等并發癥[3]?,F代醫學對于胎膜早破的處理也存在著一些爭議。對于足月及接近足月的病例,破水后大多數都會在12 h內臨產,并且在24 h內分娩。本資料中平均臨產時間為11.59h,破水至分娩時間平均20.86 h。宮頸成熟度的差異,最終也導致分娩方式存在明顯差異。宮頸成熟組陰道分娩率明顯高于宮頸不成熟組。這個結果表明促進宮頸成熟有可能降低剖宮產率,這對于臨床極具指導意義。國內外研究者認為,無論口服米索前列醇或陰道上藥 (米索前列醇或PGE),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縮短破水至臨產時間以及破水至分娩時間,有效地減少剖宮產率以及引產失敗率,縮短產婦住院時間,而且并發癥沒有明顯變化。而促宮頸成熟藥物――控釋地諾前列醇對于足月胎膜早破孕婦中的的應用,更加出安全、有效[4]。
宮頸成熟度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預示著是否臨產。本資料顯示,宮頸評分越高,破水至臨產時間越短。國內有研究表明,在胎膜早破孕婦中,社會因素導致的剖宮產率明顯增高了,而在這些社會因素中,很多孕婦因為等待時間過長或是行動不便從而放棄陰道分娩[5]。因此,促進宮頸成熟,縮短破水至臨產時間,一方面能夠減少人工引產率,另一方面減少了產婦臨產前待產時間;使待產婦增加了陰道分娩的希望,從而降低了剖宮產率。由此可見,對于宮頸評分低與5分者,積極采取人工促進宮頸成熟比直接引產或者單純等待而不采取措施更能達到預期效果。
總而言之,對于胎膜早破孕婦,宮頸成熟度能夠對分娩各時相有一定的影響,并且對分娩方式也有積極作用,故宮頸評分能夠為婦產科合理的處理胎膜早破病例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 李婭妮,李征浪. 胎膜早破患者宮頸評分與分娩各時相及分娩方式的關系[J].醫學信息,2010,23(4):64.
[2] 涂瓊梅,林庭佳.96例早產合并胎膜早破的臨床分析[J].現代醫院.2009,9(3):36―38.
[3] 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97?104.
[4] 11]Zarazami T Y.Prelabor rupture of membranes at term in low-risk women:induce or wait?[J]Arch Gyneeol Obstet,2006,273(5):278-282.
篇4
[關鍵詞] 陸游;讀書詩;意象;人文
詩言志,詩歌是詩人對人生的歌詠,這是中國自古以來關于詩歌內容的基本要求。從這個角度出發,凡是屬于人生的各類內容,都可以被納入詩人取材的范圍,不應有什么事先劃定的 。對于主要身份是士人的古代詩人來說,他們的生活內容有相當大的部分是在書齋里度過的,讀書正是他們的人生經歷的重要組成部分。于是當他們要想寫詩歌詠其生活內容,表示其人生感慨時讀書便理所當然成為不可或缺的題材。與人生的其他內容相比,書齋生活也許不是很理想的詩歌題材,因為它的環境比較狹小,內容比較單調,所產生的心態比較平靜,這些條件都不利于靈感的產生。但陸游一生中曾寫下大量以“讀書”為題的詩歌。據《劍南詩稿校注》統計,陸游詩中直接出現以“讀書”為題的詩有一百多首,此外題中雖無讀書字樣而內與讀書有關的詩更是不計其數,這在詩歌史上是一個創舉。雖然陸游一生以抗金復國為人生最高理想,但大部分生活卻是在書齋中度過的,青燈黃卷是他生活的主要內容。因此,讀書詩構成了陸游詩歌中獨具特色的構成部分。陸游善于即景生情發掘書齋中的詩意,咀嚼出其中的雋永滋味,熨帖出讀書當中的曲折情狀,筆調輕靈,別具風采。大量富有生命力的文學意象融入其詩中,讓太濃的書卷氣變得靈動活潑。陸游的讀書詩蘊含著厚重的思想感情,內容廣博,使詩歌的意境變得空前闊達。陸游讀書詩中所體現出的人生體驗和生命啟迪值得我們深思。
一、飽含深情的人文關懷浸透了讀書詩豐富的主題
陸游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其高祖開創的書香傳統世代相傳,他對此十分自豪,他的讀書生涯是在雙親的督導下從幼年開始的,雙親的深情呵護和精心培養讓陸游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因此,陸游大量讀書詩的出現并不是偶然的,濃厚的讀書氛圍最終形成了陸游讀書詩的深厚根基和文化背景。而陸游詩中不時流露出壯志難酬,人生易老的人生感慨,實際上是胸懷壯志者未能實現人生理想的失意之嘆。這種深沉的人生感慨本是古典詩歌中最常見的主題,它最能在詩人心中引起情感的波瀾。例如:“城南杜五少不羈,意輕造物呼作兒。一門酣法到孫子,熟視嚴武名挺之??辞卮伟钪?,惜哉千萬不一施?!保ā蹲x杜詩》),這首詩是對杜甫的生平遭際的歌詠,贊頌杜甫的人格、才華、惋惜杜甫的不遇,這正是自感懷才不遇的陸游的自我寫照。詩歌的情感力度不僅沒有受到影響,而且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它與一般的抒情是沒有區別的。作為一個杰出的愛國詩人,他的現實主義精神很接近于杜甫,主要抒發自己的主觀感受,感情飽滿,體現了詩人“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 的時尚。由此可見,陸游的讀書詩中常常包含著深厚的情感因素,平靜的書齋生活并沒有束縛住他的翻騰詩思,只不過他的生命在由動態轉為靜態的過程中心靈得到了提煉和升華。
二、開闊悠遠的自然意象構成了讀書詩鮮活的靈魂
讀書生活雖然是一種人文活動,但是陸游詠讀書時并未把目光局限在小書齋的范圍之內,而是常常對讀書的背景進行描寫,從而把有關的自然意象寫入詩中。例如:“荒林梟獨嘯,野水鵝群鳴。我做蓬窗下,答以讀書聲?!薄凹拍瘯鷮W奇書,窮愁客子著春秋?!薄巴独想y逢身健日,讀書偏愛夜長時,孤村月白聞衣杵,破灶煙輕煮芋糜。”這幾句詩分別寫出了春夜、夏夜、秋夜、冬夜的讀書的情景,生動地記敘了詩人讀書的勤苦和無限的樂趣。對于夜間苦讀的人來說,燈火就是他的親密伴侶。唐代韓愈曾作《短燈檠歌》,生動的描繪了貧士寒夜苦讀時與短檠為伴以及一朝富貴后將短檠置于墻角的經歷。從此,短燈檠就成為寒士苦讀生涯的象征物。陸游有詩云:“更有一端差,短檠不作白頭新?!币馑际钦f他終身與青燈為伴,早已結成知己。由此可知,一盞青燈為何頻繁的出現在陸游的詩中,因為確定是其讀書生涯中最為重要的一件物體,故而成了其讀書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意象。
如果說上述意象清晰具形,故而開卷可睹,那么陸游的讀書詩中還有一類自然意象卻是若影若現,有時甚至是隱而不見的,那就是關于時間的意象。時間是無影無聲的,但它卻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性質,也是詩人們筆下經久不衰的主題。陸游的讀書詩中便常常寫到它,并對時間的流逝予以最動情的歌詠。例如:“白發無情欺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薄按簹w不可留,斗柄已崢嶸。老至不可卻,兩鬢森千莖。少年所讀書,廢忘如隔生?!薄笆鴵€山讀舊書,斷編終日見唐虞。千莖白發年華速,一點青燈夜漏沮?!边@三首詩內容各不相同,但都表示了對時光迅速、年華不再的深沉慨嘆,陸游對時間的感慨具體可感,這是陸游的讀書詩中最重要的情感波瀾?!翱梢哉f,對時間的這種自然意象的刻畫是此類詩歌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這也是陸游讀書詩雖以讀書為題卻很少陷入呆滯枯窘的原因之一?!盵1]
三、多角度的人文活動擴展了讀書詩深層的內涵
陸游詩中對讀書這個主題的描寫也是多方面的,他從不同的角度對自己的讀書生涯進行吟詠,觀察入微,描寫入畫,隨時隨地從生活和自然中汲取材料,記敘細膩清新,筆調圓勻。陸游把讀書看作自己畢生最重要的事業,即使在貧窮困苦的環境里也不改初衷。他的真實心態是由衷的喜愛讀書,即使為此耽誤一生也決無悔意,他在書中抒發了在貧窮的環境中堅持讀書的心態:“架上有書吾已矣,”“父子共度忘朝饑,此生有盡志不移?!彼€作詩鼓勵其子:“兒饑讀書到雞唱,意雖甚壯氣力微??蓱z落筆漸健快,其奈瘦面無光輝。布衣儒生例骨立,紈绔市兒皆瓠肥。勿言學古徒自困,吾曹舍此將安歸?作詩自寬亦慰汝,吟罷撫幾頻欷?!痹娭芯唧w描寫了其家庭生活的窘迫,以及其子忍饑苦讀的情形。詩人當然對此不無牢騷,然而他認為讀書學古本是儒生的事業,故而鼓勵其子在艱苦的環境中勿墜其志。陸游對自己的學識是極為珍視的,他對自己讀破萬卷書而辛苦一生的命運毫無悔意甚至希望來生繼續這種事業:“寓世己為當去客,愛書更付未來生?!薄昂笊碜鲿?,努力究此事?!彼M訉O能繼承祖先開創的書香門第:“楚公著書數百遍,少師守校世世傳?!?/p>
四、經世致用的人文追求提升了讀書詩永恒的境界
“事實上陸游讀書懷有明確的目標,首先是從典籍中探求儒家之道。”[2]他說:“吾道固應千古在,幾人虛用一人勤。”他認為儒道是千古不可磨滅的真理,世人一定要在這方面下工夫才能修身進德?!爸禳S參筆墨,照映燈花紅?!薄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备嬲]子孫“字字微言要力行”, “ 學習古人,就要學習其高風亮節,不媚權貴,不污大節,堅貞自守,他一生磨礪志節,可以作為我們今人的一面鏡子?!盵3]“在陸游看來,讀書可以抒寫懷抱,讀書可以忘憂,讀書可以忘味,因為書中有至味,讀書還可以忘老?!盵4]既然讀書有如此多的益處,詩人當然要視之為人生最大樂事了?!肚镆棺x詩》這首詩作與陸游七十七歲,已退居故里,詩人在一種十分窘迫的處境中仍然勤奮苦讀,在他心目中,讀書之樂甚至超過富貴功名,因為后者僅是轉瞬即逝的短暫存在。他認為書籍不但是人生的最好伴侶,而且有“洗貧病”的神奇功用,無怪詩人要與書朝夕為伴了。雖然在詩人對兒子的叮囑中讀書任然又實用價值,但對于詩人自身而言,他在此時此地的讀書已經徹底超越了有關實用的世俗考慮,而成為一種純粹的崇高的精神活動,一種忘乎自我的人生追求,并進而成為讀書人的生命的一部分,這樣的讀書顯然已經獲得了凈化和超越的品格,這也許是陸游心目中讀書活動的最高境界。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陸游的讀書詩以讀書為題材,但詩人的眼光早已離開書齋這個狹小的空間,他將目光投向于整個人生,仍然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仍然流露著對生命的感慨,所以他的讀書詩仍然是活色生香,精力充沛,是文學意味十分濃厚的好詩。同時他的讀書詩既有現實主義的精神,又有浪漫主義的色調,在悲壯崇高之美當中融匯著更為充實的社會內涵,更為強烈的戰斗精神,使他的詩內容充實,熱情橫溢,顯得既沉郁悲壯,又恢宏雄放。從平凡細微當中覓得詩情,寫成活潑生動的好詩,一切都取決于詩人是否有靈心慧性?!霸娗橐菜撇⒖斓?,剪得秋光入卷來。”陸游的敏銳詩情,不僅把春色秋光剪入其詩,而且也把讀書生活中的種種情趣裁入詩?!霸诮艹龅脑娙嗣媲?,一切生活內容都是絕妙的詩材?!盵5]
注釋:
[1]歐陽俊.《陸游研究》[M].上海三聯出版社.2007.第26頁.
[2]莫勵鋒.《古典詩學的美學觀照》[M].中華書局.2005.第165頁.
[3]歐陽俊.《陸游研究》[M].上海三聯出版社.2007.第21頁.
[4]莫勵鋒.《古典詩學的美學觀照》[M].中華書局.2005.第152頁.
[5] 莫勵鋒.《古典詩學的美學觀照》[M].中華書局.2005.第171頁.
參考文獻:
[1]李立.看似逍遙的生命情懷――詩詞與休閑[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2]鄧喬彬.唐宋詞美學[M].齊魯書社.2004.
[3]莫勵鋒.古典詩學的美學觀照[M].中華書局.2005
[4]歐陽俊.陸游研究[M].上海三聯出版社.2007
[5]劉洪仁.陸游詩詞選[M].巴蜀書社.2007
[6]賀開秦.陸游讀書詩譯注[M].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篇5
李白,是我們民族文學史上永遠散發著強大魅力的一顆恒星。千百年過去了,還有那么多人在傳誦著他的詩篇、談論著他的逸事、表達著對他的認同――從喜歡他的詩到郭沫若的研究成果《李白與杜甫》,再到黃裳的散文《采石?當涂?青山》、余光中的詩歌《尋李白》、白樺的電影劇本《李白》、慕容雪村的小說《李太白傳奇》、伊沙的詩歌《李白的孤獨》……具有不同文學觀念和趣味的文化人都因為這個不朽的名字而走到了一起。而今,又有了這本熔散文詩、讀詩札記于一爐的《醉眼看李白》。
“醉眼看李白”,作者是有意在書中寫出那股癡情和狂氣的――例如:“李白愛月極其有理,如果月亮真的去世了,天和地怎么見面,時間怎么走路?”“浪花走過來,拍了拍很長的湖岸,天真地問:李白會再生嗎?”“你可以給李白發個短信,如果他能發函邀請,我愿意自費,陪你重回大唐,乘著一片最大的雪花直接去山頂考察?!报D―有了這份情感,就有了與李白神交的想象力。
然而,又并不總是在醉態中。作者經常琢磨李白,才有了清醒的目光:“他是一理智的瘋子,無理智的奇才”――這是感嘆;“他的人格有可憐、可悲、可鄙的一面,但我們如果想想臥薪嘗膽的勾踐,想想甘受胯下之辱的韓信,李白以屈求伸的進取行為是不是就不高尚呢?”――這是理解;“李白的詩就欠缺表達手法的回環往復,讓人一眼洞穿,一望見底,缺失了遐思冥想、含蘊雋永、一唱三嘆好前呼后應的起伏跌宕之美”;“酒在捧殺中讓李白陶醉,使其詩歌的表現手法由多元化滑入了單一化”――這就是批評了……這些思考,不僅建立在對李白的熟悉上,更建立在欽佩李白、同時也努力從李白的悲劇中汲取必要的人生啟迪與文學教訓上。正可謂:揚李但不溢美,求實才能創新。這樣就寫出了自己的思考、今人的感悟。
作為一個在湖北工作多年的詩人,作者專門寫了李白與湖北的緣分,寫“湖北不僅養育了李白,而且成就和放大了李白”,他和屈原都在湖北的土地上“創造浪漫主義詩歌的輝煌,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對這片土地的高度關注?!彼粝铝嗽S多寫湖北的詩篇,已經成為湖北文學的寶貴遺產。寫到了這一層,也就足以催生出關于李白與楚文化的神奇聯系的美好遐想……
而當作者在談李白時常常順筆就帶出了對當下詩壇的評點,他也寫出了今人學李白的必要:“不要把詩寫得太長……看看李白的詩吧,能夠成為經典的一定是精品”;還有:“詩仙李白尚且有短處,我等草根詩人何敢妄自尊大!”“千萬不要游戲文字,把作品寫得像車禍現場――慘不忍睹。”……在這些感慨中,鮮明表現了作者對當今詩壇不良現象的批評。
李白,因此而賦有了當代感。
李白,就這樣成為了常說常新的話題。
篇6
關鍵詞:金榘;金兆燕;家世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0-0015-02
金榘(1684-1761),字其旋,號挈齋。安徽全椒人。清代詩人。清代小說家吳敬梓表兄兼連襟??剂私昱e人,做過休寧縣訓導。著有《泰然齋集》。
金兆燕(1719-1791),字鐘越,號棕亭,別號蕪城外史、蘭皋生,安徽全椒人。清代乾隆時期著名的詩人、戲曲家。乾隆十年(1745)隨父金榘到休寧縣學訓導任所,后為揚州鹽運使盧見曾幕僚,在揚州與晚年的吳敬梓過從甚密。乾隆三十一年(1766)49歲中進士,51歲官揚州府教授,62歲遷國子監博士,升監丞,分?!端膸烊珪?。金兆燕工詩詞,尤精元人院曲。著有《棕亭古文鈔》十卷,《棕亭駢體文鈔》八卷,《棕亭詩鈔》十八卷,《棕亭詞鈔》七卷,總名《國子先生全集》。另外著有《旗亭記》、《嬰兒幻》兩部傳奇。
金兆燕雖然出生在全椒的望族,但是到了父親金榘這一代,已經是貧困不堪。由于曾祖父和祖父的客死他鄉,“祖父并客死,慈闈又早逝”①,母親的早逝,“憶不孝七歲失怙,大人以慈兼母”②。金兆燕身邊只有父親金榘一人,在金兆燕的成長、讀書、科舉、游幕、做官的過程中,父親對其影響極大。以下具體分析金榘對金兆燕的影響。
一、“自弱冠奔走四方”——家境貧寒和金榘落魄對金兆燕的影響
金榘家境非常貧寒,吳敬梓兒子吳烺在金榘詩集《泰然齋集》跋中說:“先生家貧甚,攜棕亭兄走四方……,晚年司海陽,操持益堅,既歸,老屋數楹,猶然一老書生耳!”金兆燕本人也在《亡室晉孺人傳》說:“余家貧甚,孺人家亦貧,嫁之夕假他氏衣節迎以?!?/p>
檢閱金榘的《泰然齋集》,關于家境貧困的詩句很多,“此生真落魄,那能佳。鎮日作孤客,終年無好懷”③,“漫言客子恒茹貧,無那東君亦食貧”④,“笑言款洽惟憑夢,骨肉睽違只為貧”⑤,“窮居良不易,直道總非宣”⑥,“我生辛苦誰可比,集蓼茹荼真不訾”⑦。
金榘自己本身非常落魄,金兆燕《告廣文公文》說:“歲丙辰、丁巳,大人客嘉定二年;辛酉、壬戌、癸亥,客揚州三年;甲子各館他舍;至乙丑冬,隨任休邑,朝夕侍奉者,僅一年耳?!睆闹锌梢钥闯鼋痖耙恢逼此姆?,他也經常在詩歌中表達自己的漂泊感,“幾載風塵徒佛面,半生蹤跡只依人”⑧,“可憐嘉定充幕賓,年年作嫁為他人”⑨, “自分身如不系舟,煙波泛泛幾時休”⑩,“ 不種山田不灌畦,年年南北與東西”{11},“客懷種種正煩冤,夜雨飄蕭更斷魂”{12}“那求二頃耕,荷衣尚漂泊”{13}。
家境的貧寒,讓金兆燕“自弱冠奔走四方”,雍正九年辛亥(1731),隨父親到揚州讀書。乾隆元年丙辰(1736),跟隨父親客嘉定。乾隆六年辛酉(1741),隨父親客揚州三年,乾隆十年(1745),跟隨父親到安徽休寧縣學訓導。金兆燕在《告廣文公文》說:“年將半百,一事無成,潦倒風塵,求升斗之養,而不可得,寄人宇下,奔走連年,蓋不孝自弱冠后,即與大人聚首之日寡矣?!苯鹫籽嗪髞硪恢庇文凰姆?,在揚州為鹽商寫文章賺錢,不斷參加科舉主要是家境貧窮的影響。
二、“以嚴兼師,鞠育思勤,靡所不至”——金榘對金兆燕讀書的啟蒙
雖然金榘家境貧寒,但是對兒子金兆燕的教育從未間斷,經常帶其讀書,“兆燕十三四侍家大人讀書揚州”{14},“憶昔四十年前,兆燕隨先君子來揚州授經于河下羅氏之齋。時先生之居與羅氏鄰……,兆燕與疇遠、逵羽兩兄每聞先君子與太翁暨先生昆仲雄談劇論,竊聽以喜”{15},金兆燕自己小時候也非常喜歡聽父親與文人的談詩論劇。
金兆燕早年跟隨父親,詩人許月溪也經常往來于吳檠的溪上草堂,“憶昔溪上草堂內,羨君寢處山澤儀(昔與許君常往來吳岑華比部處溪上草堂比部讀書地也)”{16},“兆燕自幼好為韻語,每侍家大人與先生談,竊聽不倦”{17},可見金兆燕在早年的讀書生涯中,受到全椒文人雅集的熏陶。
雍正九年(1731),金兆燕十四歲,跟隨父親在胡蜨秋齋,一起聯句寫詩,可以說是其少年時代創作的實踐。
雍正十一年(1733),金榘在鄉里開家塾,金兆燕與叔父一起讀書,“癸丑歲先君子開家塾兆燕相隨叔父讀書”{18}。
三、“八上燕京三入越,齒落面皺成衰翁”——金榘對金兆燕科舉的影響
金榘自己二十多歲考取秀才,考了十幾次的鄉試一直沒考上舉人,到五十多歲的時候還在考,“明年又文戰,據鞍擬再試。長鳴望伯樂,悲哉伏櫪驥”{19}。
乾隆十二年(1747),金兆燕與岳父同舉于鄉,金榘作詩歌《得家信喜燕兒舉才》表達了自己喜悅的心情。
金榘在詩歌《又次燕兒送別韻二首兼以志勉》中說:“巋然七尺道珍重,大任如山賴汝肩”,一面是勉勵,另一方面也給金兆燕施加了壓力。在詩歌《雨后夜坐》“破除漫道無過酒,離索情懷總不禁(時正望燕兒試信)”表達自己等待金兆燕會試消息的心情。
金榘對金兆燕的科舉一直關心,這無形中給金兆燕增加了壓力,為了生計和父親的愿望,金兆燕一直在參加會試,從乾隆十三年(1748)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據陸萼庭《金兆燕年表》考訂,金兆燕一共參加八次,“我生半世輪蹄中,壯年轉徙隨飛蓬。八上燕京三入越,齒落面皺成衰翁”{20},終于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中進士。
篇7
關鍵詞:中和之美 怨而不怒 和而不同 水火濟濟 集大成
唐代詩人中,杜甫的詩歌最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哲學和古典美學的中和精神。無論是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看,從選擇的詩體形式看,從有意使用矛盾的對立統一看,還是從繼往開來的詩史意義看,都是如此。
其一,杜詩在表達感情時體現了溫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中庸色彩。杜甫的儒家思想非常純正。杜甫不但“一生卻只在儒家界內”(劉熙載《藝概》卷二),而且發展了儒學。莫礪鋒說:“杜甫對儒學的最大貢獻在于他以整個的生命為儒家的人格理想提供了典范……杜甫的另一個貢獻是他以實際行為豐富了儒學的內涵,尤其是關于‘仁’的內涵。”[1](P12—13)生活于離亂艱難之際,杜甫即使不在其位也謀其政,把儒家的仁愛思想發揮到極致,顯示了憂國憂民的博懷。王安石筆下的杜甫:“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飗?!保ā抖鸥Ξ嬒瘛罚┒鸥υ凇叭腴T聞號啕,幼子餓已卒”的極端痛苦中,卻“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看到“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的現實,寫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樣的名句,但其表現出來的思想仍然是儒家的“怨而不怒”。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云:至于杜子美則又不然……乃圣賢法言,非特詩人而已。[2](P453)不但如此,杜甫也說自己的詩法是從儒家而來,“法自儒家有”(《偶題》),這是最鮮明的態度。
其二,“和而不同”的詩體形式。杜詩對于當時的各種詩體,都積極參與創作,并大膽探索。根據莫礪鋒的統計,杜甫有五古263首,七古141首,五絕31首,七絕107首,五律630首,七律151首,五排127首,七排7首。[3](P236)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杜甫詩歌的詩體形式非常全面,古體詩與近體詩同樣得到了發展。唐朝前期,一度出現過古、近體詩互相排斥的現象,初唐的宮廷詩人喜歡寫近體詩,陳子昂則對其大加鞭撻,他本人也很少寫近體詩。即使到了盛唐,大詩人李白還在高喊“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圣代復元古,垂衣貴清真”(《古風五十九首》),盡管他本人其實從中受益不少。在杜甫的創作中,古體詩與近體詩并存。他不僅是唐五排最多也最成功的詩人,而且開創了七排的新形式。五排和七排的發展、成熟,則代表了唐代詩歌藝術的頂點。
除了在五排和七排上的創新外,杜甫的其他詩體也有一些變化。他的五古具有明顯的“賦化”特點。胡小石《杜甫〈北征〉小箋》:“敘自鳳翔北行至邠,再自邠北行至鄜沿途所見,純用《北征》《東征》《西征》諸賦章法,化賦為詩,文體挹注轉換,局度弘大,其風至杜始開?!盵4]如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里,作者創造性地將前人常用的“紀游”和“詠懷”題材合而為一。他的樂府詩“即事名篇,無復依傍”,不僅擺脫了音樂的限制,而且擺脫了古體的限制。元稹《樂府序》:“近代唯詩人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車》《麗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無復倚傍?!本徒w詩而言,用律詩反映時事政治,并發表政治見解,也是從杜甫開始的。為了讓律詩表達更豐富和重大的內容,他還開創了組詩的寫法。他的絕句也很有特色,一些作品重視對仗,甚至兩聯皆用對仗,如《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杜甫筆下,中國詩歌的詩體形式第一次變得如此豐富多彩。他能讓這些詩體“并育而不相害”(《禮記·中庸》)。在他之前,從來沒有一個作家有意使用過這么多的詩體,他同時代的人也無人做到這一點。但在他之后,尤其是宋代以后,幾乎所有有成就的詩人都做到了這點,這正可以看出杜甫的巨大影響。
其三,杜詩體現了眾多矛盾的對立統一。從表現看,杜甫的詩歌充滿著矛盾,不少論者都注意到了這類問題。其實不是矛盾,是杜甫在有意追求對立面之間的互相統一。杜甫把許多相反相成的矛盾放在一起,使得他的詩歌整體上更加具有“水火濟濟”之美。
在詩歌語言上,杜甫一方面非常注重讀書的作用:“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他的詩歌不但使用典故很多,而且達到了用典不啻口出的境地,如其《兵車行》中的前兩句“車轔轔,馬蕭蕭”竟然都是使用《詩經》中的句子。這一點后來被黃庭堅夸張為“無一字無來處”;另一方面杜甫強調“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事實上他長于自鑄偉詞,創造出許多精練生動的句子。如對其《登高》一詩,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曾分析說:“杜陵詩云:‘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十四字之間,含八意,而對偶又精確”[5](P215)。但同時,他又主動采用民間口語,如“三吏”“三別”直接讓人物自己說話,中間不乏這樣的語言。元稹說他:“憐渠直道當時語,不著心源傍古人?!保ā冻晷⒏σ娰浭赘鞒瓯疽獯斡门f韻》其二)宋張戒《歲寒堂詩話》中對他的這類語言評價很高:世徒見杜子美詩多粗俗,不知粗俗語在詩句中最難,非粗俗,乃高古之極也?!用乐?,顏魯公之書,雄姿杰出,千古獨步,可仰而不可及耳。[6](P450)
三者之中,不僅使用典故和自鑄偉詞是一組對立的矛盾,二者與家常語也構成一組對立的矛盾。
在詩歌技巧上,杜甫說自己一方面“晚節漸于詩律細”(《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另一方面又“老去詩篇渾漫與”(《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表面看來這兩者是截然相反的,其實這兩者又是統一的。黃庭堅說:“但熟觀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詩,便得句法簡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無斧鑿痕,乃為佳作耳。”[7](P471)朱熹說:“杜甫夔州以前詩佳,夔州以后,自出規模,不可學?!薄岸旁姵跄晟蹙?,晚年橫逆不可當,只意當處便押一個韻。”“人多說杜子美夔州詩好,此不可曉?!盵8](P3326)乍一看,這些說法差別很大,但都承認了杜詩“渾漫與”的一面,其不同在于,黃庭堅是一流的大詩人,他看到了其中“詩律細”的一面,認為其中有“大巧”,是“平淡而山高水深”;而朱卻認為是老杜的詩歌水平退步了。程千帆、莫礪鋒《老去詩篇渾漫與——論杜甫晚期今體詩的特點及其對宋人的影響》認為,杜甫晚期今體詩在格律方面,有意打破平仄和諧,寫入一些不盡合律的拗句;絕句多對仗;律詩對仗靈活而不拘滯。[9](P87—90)這些特點,使得其詩歌顯得似乎不那么工巧,而更有古體詩的那份靈活,但其實又都是“有意”為之,這正好揭示了杜甫晚年的詩歌是有意把“詩律細”和“渾漫與”中和統一在一起的。
即使單純從詩歌中感情的表達方式來說,也體現了對立統一。詩人對國家人民的命運飽含非常動人的感情,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清江錦石傷心麗,嫩蕊濃花滿目斑”(《滕王亭子二首》其一)等等。在這樣的詩歌中,作者以己為詩中主人公,感情直接抒發。但在另外一些作品中,作者卻讓自己退到一邊,僅冷眼旁觀去記錄所看到的東西。如《麗人行》只寫外戚的春游時的奢華和氣焰,作者未有一句可否;“三吏”“三別”干脆直接讓詩中人物自己說話,作者主要是像史官那樣記錄而已。在上面所舉的這些詩歌中,作者憂國憂民的感情并沒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抒情的方式而已,前一種表達較顯露,后一種表達較隱秘。
其四,杜詩是把“學古”與“變古”融合得最好的典范。杜甫在中國詩歌史上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地位——“集大成”。他主張廣泛地學習前人的詩歌成就,“轉益多師是汝師”,并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中唐元稹《唐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說:“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边@已是“集大成”的意思。以上兩個說法主要從杜甫博采他人之長的角度提出,而其詩歌的創造性也非常突出。韓成武《杜甫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十個創新之舉》一文認為他有十項開拓。[10](P48)
于唐代,杜甫是最善于學習的,也是最富有創造性的大詩人,他是中國詩人中能夠把“學古”與“變古”融合得最好的典范。他本人的詩歌具有多方面的風格。據《遯齋閑覽》載,王安石曾經拿他和李白比較說:“白之歌詩,……不知變也。至于甫,則悲歡、窮泰、發斂、抑揚、疾徐、縱橫,無施不可,……此甫所以光掩前人,而后來無繼也。”[11](P37)
杜甫的“集大成”,特別是他的風格多樣性給后人開啟了許多不同的學詩法門。孫僅《讀杜工部詩集序》云:“公之詩,支而為六家:孟郊得其氣焰,張籍得其簡麗,姚合得其清雅,賈島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陸龜蒙得其贍博,皆出公之奇偏。”葉燮《原詩·內編》曰:“自甫以后,在唐如韓愈、李賀之奇戛,劉禹錫、杜牧之雄杰,劉長卿之流利,溫庭筠、李商隱之輕艷,以至宋、金、明之詩家,稱巨擘者,無慮數百人,各自炫奇翻異,而甫無一不為之先河?!彼麄兊恼f法雖不同,實質并無區別,都強調了其對后代詩歌的巨大影響。
對于杜甫在中國詩歌史上的承先啟后的獨特作用,前人從不同的方面多所闡發,其中明人胡應麟說得最為全面:“大概杜有三難:盛極難繼,首創難工,遘衰難挽。子建以至太白,詩家能事都盡,杜后起集其大成,一也;排律近體,前人未備,伐山導源,為百世師,二也;開元既往,大歷既興,砥柱其間,唐以復振,三也。”[12](P91)
杜甫的詩歌顯示了多方面的中和特點,這是他高于所有的唐代其他詩人的地方。宋代是中國古典文化的成熟期,宋型文化最富于中和精神,宋代詩歌也是中國古典詩歌中最富于中和之美的。明乎此,我們就能理解,杜甫最終成了宋詩的榜樣,實在是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注釋:
[1]莫礪鋒:《論杜甫的文化意義》,杜甫研究學刊,2000年,第4期。
[2][6]張戒:《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本·歲寒堂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
[3]莫礪鋒:《杜甫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4]胡小石:《杜甫小箋》,江海學刊,1962年,第4期。
[5]羅大經:《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
[7]黃庭堅著,劉琳等校點:《黃庭堅集》(第2冊),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8][宋]黎靖德編,王星賢校點:《朱子語類》(第8冊),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版。
[9]程千帆:《被開拓的詩世界》,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0]韓成武:《杜甫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十個創新之舉》,濟南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11]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
篇8
讀了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對書中的第五章《新教育的兒童課程》感觸頗深。他所倡導的“晨誦、午讀、暮省”是一種回歸樸素的兒童生活方式。
1、晨誦——與黎明共舞 喚醒生命
晨誦,在生命的黎明,你讓兒童吟誦什么?前幾十年兒童晨間機械地背誦課文的晨讀,引發了極大多數人的反對,然后,讀經運動,英語晨讀等替代性課程便應運而生。新教育實驗認為,晨誦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記憶未來可能用到的知識,不是為了進行記憶力的強化訓練,而在于豐富兒童當下的生命,在于通過晨誦,既養成一種與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習誦、領略優美的母語,感受詩歌所傳達的感恩、優美及音樂感。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說,晨誦不是背誦而是朗誦,或者說是美誦。在朗誦的時候去感受祖國語言的音樂美,節奏美,去領略詩歌中蘊含的美好情感,從而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自信心,或者說得更單純一點,就是帶給孩子一個好心情,讓孩子能滿懷激情地投入一天的學習。晨誦課的一個關鍵詞就是“感染”,當我們要帶給孩子一首詩的時候,首先要找到詩歌與自己生命體驗最為接近的切入點,把詩歌編織在自己的生命中,讓它成為自己的詩,這樣的話或許你的普通話不是很過關,或許你的朗誦技巧也不是很高超,但是你朗誦出來的詩情一定是最真。然后帶著這樣的生命體驗把這首詩讀給孩子聽,去感染孩子,進而再去幫助孩子尋找貼近他們生命的切入點,也就是與孩子當下的生命結合。所以,新教育實驗開發的晨誦,是一個結合了古典詩詞、兒歌與兒童詩、晨間誦詩的復合課程。詞句優美、兒童在吟誦時可以感受與理解、傳遞人類美好的愿望與情愫,這是新教育晨誦的三個基本特點。在我們自己的 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經典讀本》作為晨誦的素材。
2、午讀——閱讀屬于自己的童年書籍
一本豐富的書,永遠不可能把它讀透,無法把任何問題都解決。午讀最大的作用,是為孩子的精神世界提供豐富的智力背景。孩子讀書的時候,很多主題會被他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當他在生活中遭遇這些問題的時候,他會想起這些經歷,從而做出最為正確的決策。關于這一點我們不難做到,我們學校的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圖書角,我們可以好好利用??梢宰屆恳晃缓⒆泳枰槐緯形缯n前時間讓孩子們讀讀課外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把精彩的詞句、段落摘抄在午讀摘抄本上,之后反復琢磨、體味,為寫作積累素材,達到了讓經典走進學生記憶,流淌到筆尖的效果。美麗的童書伴隨著師生一路歡歌一路笑語,潛移默化地熏陶著孩子們的心靈,滋潤著孩子們的童年,呵護孩子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保持著純真、快樂和勇氣。
3、暮省——編織有意義的生活
暮省指的是學生隨筆、日記,以及師生通過日記、書信等手段,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用日記記錄成長,親子之間、師生之間用詞語相互激勵、撫慰。一個學期下來部分孩子們的寫作有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拉進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早晨,天真純潔的兒童詩,為同學們開啟黎明的歌喉;中午,同學們暢游書海,采集書中甜蜜的花粉;傍晚,同學們通過日記、讀書抄報、讀書心得、讀寫繪、匯編詩集等等作品,反思一天的學習、生活,留下暮省的足跡。
篇9
在推崇道教的唐代,女冠不僅人數眾多,而且身份各異。她們以坤道身份參與文化活動,成為當時一道亮麗的風景。李冶、魚玄機,是眾多女冠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享有聲譽者。在她們周圍,從來不缺名士,如李冶和著名詩人劉長卿、茶圣陸羽、詩僧皎然都是詩友;魚玄機則在年幼時就和大詩人溫庭筠唱和。雖然世俗的流言蜚語總在品評她們的韻事,縱使時代的重重藩籬從未放棄對其人其詩的禁錮,今天的我們還是能從流傳下來的詩作中讀出她們鮮活的人生和超然的風度。
有唐一代,文人中道教徒眾多,有親自煉丹的“初唐四杰”之一盧照鄰,有曾受道篆的詩仙李白,乃至以禪詩著稱的田園詩人王維,朦朧詩的鼻祖李商隱,鬼才李賀等,都與道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道教哲學,反映在詩人的筆下,是遺世獨立的人格,還有浪漫不羈的情懷。這一切,在女冠詩人的詩作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從《詩經》開始,中國文學就形成了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重比興,話不說明,言在此而意在彼。幸好,特殊的身份、特殊的環境造就了女冠詩人遺世獨立的人格和直抒胸臆的表意方式,這種風格不僅為同時代的詩人所少有,更不太可能出自女性之手,這也許就是她們詩歌為時人稱道的重要原因之一。魚玄機身世坎坷,出身不好,遇人不淑,在被夫婿遺棄后,魚玄機發出過“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的哀嘆;看到道觀中張貼的進士及第榜文時,她又表達了空有滿腹詩書卻只能臨淵羨魚的感慨,“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情緒低落時,她嘆息“茫茫九陌無知己”;怡然自得時,她又要“長移一榻對山眠”。在區區50首詩作中,一個真實、大膽、自信,敢于表露心聲的魚玄機躍然紙上。傳世詩作更少的李冶,在當時名聲更著,連她自己都說:“無才多病分龍鐘,不料虛名達九重”。早年出家的她對于人間世有著超脫的眼光,其詩格調頗高。在一首題為《八至》的詩中,她總結出四組二元對立的關系:“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這首詩后來成為李冶的代表作,廣為流傳。
如果說,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間接來自她們的宗教體驗的話,那么其詩歌中所展現出的道教情懷則更直接地揭示了她們的身份。在以詩聞名的時代,女冠詩人的首要身份是詩人,用詩歌詠嘆生活是她們的主業。女冠詩人較少在詩中提及宗教體驗,但從其詩集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她們的道教信仰。在野史關于魚玄機的記載中,作者用了“至慕清虛”來說明她年輕時候的宗教取向。人道后,魚玄機還積極同道教界的朋友來往,其詩集中有一首《訪趙煉師不遇》用近乎白描的手法記述了她探訪趙姓道士的經歷:“何處同仙侶,青衣獨在家。暖爐留煮藥,鄰院為煎茶。畫壁燈光暗,幡竿日影斜。殷勤重回首,墻外數枝花?!痹娂校瑐髡f為西王母侍女的雙成出現了好幾次,魚玄機絲毫不掩飾對得道成仙的向往,說“人生悲歡一夢,如何得做雙成”。喜愛讀書的魚玄機大量閱讀道家書籍,以至于“道家書籍枕前多”,巨大的閱讀量使得她在“春花秋月入詩篇”的同時,覺得自己“白日清宵是散仙”,而她的住處,自然便是仙居了,所以她要搬家,就說“移得仙居此地來”。李冶詩作傳世較少,但道教意象常常出現在她的詩中,如“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此外,在與友人詩歌交往中,她還用道家思想勸說友人,“莫漫戀浮名,應須薄宦情。百年齊旦暮,前事盡虛盈”。
道教徒的身份讓她們掙脫了名教與詩教的束縛,人格與風格得到了全面發展,也使得其詩更具有浪漫色彩。魚玄機在題為《左名揚自澤州至京,使人傳語》的詩中云:“閑居作賦幾年愁,王屋山前是舊游。詩詠東西干嶂亂,馬隨南北一泉流……”想象恣意,意境開闊。其詩《賦得江邊柳》中“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一句,頗有浪漫主義大詩人李賀的風范。在題為《偶居》的詩中,李冶說:“心遠浮云知不還,心云并在有無間??耧L何事相搖蕩,吹向南山復北山?!扁坏男木常迫坏囊馊?,洋溢在字里行間,仿佛人世的紛擾并不在左右,仿佛身在虛無飄渺的仙境。當浪漫主義的詩人遭遇現實的殘酷,悲劇于是誕生?!翱窒颥幊卦髋?,謫來人間未成男”(魚玄機語)的女冠詩人,雖然以絕代風華贏得了詩名,卻始終難逃世俗的羅網。她們的作品得以流傳,她們的聲譽卻屢遭詆毀。咫尺道觀外,紛擾的塵世仍難容不羈的靈魂。
篇10
語言學中國古代詩歌語音學文字學一、中國古代詩歌評論概述
中國歷史有著深刻的詩歌傳統,從最初的《詩經》《楚辭》開始到魏晉南北朝的樂府民歌,再到有唐一代的詩歌盛世,一直綿延到宋元明清的封建同時代時期。清朝王國維曾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但是詩歌毫無疑問是貫穿整個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的文學體裁。而對于詩歌的評論、分析、研究也有著深刻的歷史,從東漢毛亨的《詩經訓詁傳》開始,中國古代文人就著眼于詩歌的研究,同時產生了一大批價值極高的詩歌評論作品,諸如南朝梁?鐘嶸《詩品》、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宋?嚴羽《滄浪詩話》、明?洪邁《容齋續筆》、清?翁方綱《詩法論》。
然而幾千年的中國古代詩歌研究史,學者們把大量精力放在了對于詩歌“意”的研究上,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詩歌語言的分析。清朝王國維關于讀書的三重境界的論述正可以作為一個古代中國學者在詩歌評論上的三種選擇,“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薄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薄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國古代的詩歌評論正是在這種注重個人理解的維度上不斷前進著,審美主體通過個人感悟的形式從自身的角度出發解讀詩歌。
但是,詩歌和語言的關系密不可分,在中國古代,也已經有了一些評論家關注到了從語言的角度去分析詩歌,而不僅僅是從個人感悟和詩歌意境的層面去評論。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中國古代詩歌主要是從語音學和文字學兩個方面進行的,語音學主要指的是詩歌的用韻、平仄,文字學則主要關注的是詩歌的用字、對仗等問題。
二、語言學角度出發的詩歌研究
1.語音學角度的詩歌研究
語音學角度的詩歌分析,是由中國古代詩歌重視格律、聲韻的特點決定的。中國古代詩歌從《詩經》開始就有著較為明確的押韻要求,到了南北朝時期,梁朝的沈約提出了漢語四個聲調的問題,并且較為詳細地論述了詩歌中的平仄、押韻、對仗等問題,從而形成了當時極盛一時的“永明體”。這種講究格律、對仗的詩體到了唐代全面繁榮,形成了有唐一代的格律詩,并且影響了其后的中國文學史。格律詩講究用韻、平仄、對仗、句式,因此從語音學的角度去分析詩歌是有必要的。
所謂“平仄”指的是詩歌中的漢字聲調長短、平調與升降調或者促聲調的交替使用。這對于保持詩歌的節奏有重要作用。平聲與現代漢語的陰平、陽平相對應,是一種既平且長的聲調;仄聲則是指的上聲、去聲和入聲,上聲、去聲與現代漢語相同,入聲是一種短促的聲調。交替使用平聲和仄聲能夠在詩句中形成高低起伏緩急相對的變化的美感。平仄的要求具體到格律詩中,就是講究“黏”“對”“拗”“救”?!梆ぁ笔侵敢皇赘衤稍娚弦宦摰膶渑c下一聯的出句五言句第二字、七言句第四字平仄相同;“對”是指一首格律詩同一聯的出句與對句五言句的第二字、七言句第四字平仄相反;“拗”是指的不符合“黏”“對”規則的平仄使用;“救”,則是根據“拗”的具體情況,在其他部位改變平仄規則,從而使詩句重新達到音律和諧的方法。
中國古代詩歌講究用韻有著非常深遠的歷史。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中國古代詩歌需要把用韻納入到考慮范圍內。古典詩歌的押韻一般都較為規范,一般來說是隔句押韻,首句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韻腳一般都落在偶數句的最后一個字上。格律詩有著嚴格的用韻規則,一般來說按照“平水韻三十韻”的平聲韻進行押韻,不押鄰韻。但是對于古體詩,押韻的要求并不那么嚴格,有時可以使用鄰韻,甚至還有抱韻、交韻甚至是不押韻的情況。押韻造成的語義作用是將漢語詩歌的句意后移,詩句的語義重心一般都落在“三字尾”上。對于篇幅較長的詩歌,還可以使用轉韻的方法讓全詩始終保持在一種較為和諧緊張的韻律狀態。
此外,探究中國古代詩歌的語音學層面,還要注意到漢語大量的連綿字。漢語中,特別是古代漢語,有著大量音韻和諧的連綿字,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雙聲聯綿字和疊韻連綿字,這些對詩歌的影響都是廣泛且深遠的。
2.文字學角度的詩歌研究
文字學分析是由漢字強大表意功能決定的。在每一種語言中都有著較為鮮明的層級性,在漢語中,語素、字、詞、短語、句子、段、篇、章等構成了一個等級鮮明的系統,而從文字學角度分析中國古代詩歌更能明確看出漢字的特點。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常會提出哪個字是全詩的“詩眼”問題,所謂“詩眼”,指的就是能夠將生動形象表現出詩的意境、增加詩的韻味的特定字,一般來說都是動詞或者形容詞,如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一下就將春風帶來的影響,為江南帶來無邊春色的詩意生動地表現出來。再如賈島“僧敲月下門”中的“敲”字以及“推敲”的典故,都將個體漢字在詩歌中的作用完美詮釋出來。
因此,從文字學角度分析中國古代詩歌,首先是要分析詩歌的“字”,將“練字”之法在評論詩歌時充分重視,這一點在劉勰《文心雕龍?練字第三十九》章中有生動表述?!熬氉帧笔菍⒃娋渲械闹攸c字詞不斷修改、調試,以期達到語境中最佳詩學的修辭效果,所謂“點鐵成金”、“一字千金”正是對這種情況的描述。
比字詞更高一個等級的漢語單位是句子。古典詩歌的句法值得做深入研究。中國古代詩歌有著嚴格的句子字數規定,從《詩經》的四言,到漢樂府的五言,再到唐代的七言,甚至還有從三字到十字不等的古代歌行。單就格律詩而言,不僅字數固定為五言或七言,而且句子結構也有著嚴格規定,絕大多數格律詩的句式都是“三字尾”,亦即句末三字有獨立意義。
漢語有大量虛詞,虛詞的使用在古代詩歌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杜甫《戲為六絕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句,虛詞“與”在此作為并列連詞使用,既連接“身”“名”兩個單獨的字,又連接“爾曹身”“名俱滅”兩個短語,正是杜詩中虛詞使用的典范,同時也是虛詞在古代詩歌運用中的生動體現。
三、小結
本文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成語音學、文字學兩個層面分析中國古代詩歌評論的特點,提出了漢語中虛詞、詩詞在古典詩歌中使用的特殊性,并且對“詩眼”問題、平仄問題、用韻問題做了簡要分析介紹。
參考文獻:
[1]甘玲.中國古代詩學和語言學[D].四川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