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歌范文
時間:2023-03-23 16:16: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李白詩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詩仙李白不僅是位才華橫溢的大詩人,也是位技藝精湛的劍術家。李白是高產詩人,也是“體育明星”。作為唐朝燦爛的文化之一體育,同樣令我們感到驕傲,它不但為唐文明增光添彩,在中國體育史和世界中世紀體育史上也占有顯赫的地位。李白詩歌中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古代劍術、劍法、歷史、地理、文學、宗教等各個文化領域。從李白的詩歌中不難看出,在其各個的詩歌中都提到了”劍”,由此可以推斷出詩人畢生堅持擊劍,現存的《李白全集》964首詩中描寫“劍”的有107次,分布在106首詩中,約占全詩總數的10%以上,可見,李白是非常鐘情于“劍”的。
李白詩歌中107次描寫“劍”中除開有作為地名出現了4次“劍閣”3次、“劍壁”1次外,作為武器出現了103次。屬于劍的“鋏”出現了1次、“霜雪”2次、“莫邪”1次、“吳鴻”1次、“秋蓮”2次、“湛盧”1次、“青萍”2次、“干將”1次、“吳鉤”1次、“龍泉”4次、“匕首”3次。
李白詩歌中對“劍”的描寫是是各式各樣的,他既驕傲又謙虛地稱與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為“拙妻莫邪劍”(《竄夜郎,于烏江留別宗十六Z》),他把朋友蘇明府比作“蘇季子”,并稱贊他“劍戟森詞鋒”(《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他坦蕩地褒獎亦弟亦友的李凝為“吾家青萍劍”(《送族弟單父主簿凝攝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橋卻回…留飲贈之》)。他還寫到“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裙王門不稱情”“起舞拂龍泉,四座皆揚眉”“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等,想見他應該是古代文人中的運動健將也是劍文化的推廣者。據《新唐書》本傳記載,李白「性倜儻,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他自稱「十五學劍術,遍干諸侯,二十五歲「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他還投書以舞劍著名的裴斐將軍,愿向他學劍?!段盒颉犯f他曾「手刃數人?!扒鼗蕭吡希⒁暫涡墼?。飛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秦皇按寶劍,赫怒震威神。逐日巡海右,驅石駕滄津。”,“倚劍登高臺,悠悠送春目。蒼榛蔽層丘,瓊草隱深谷?!?,等等這些是李白在「古風中對秦王橫掃天下的描述,他描寫秦王揮劍如割斷浮云,使得各國諸侯全都向西來朝拜秦王了。李白是用感嘆的語氣在贊嘆秦王。他在「蜀道難中寫到“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是說劍閣高峻崎嶇而突兀不平,一個人守住關口,萬人也打不開。李白借助這樣的描述來表達蜀道的險峻?!皬埞珒升垊Γ裎锖嫌袝r。”這是李白「梁甫吟中的詩句。“鼎湖流水清且閑,軒轅去時有弓劍,古人傳道留其間?!背鲎岳畎椎摹革w龍引二首?!鞍蝿λ念櫺拿H?。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這兩句詩出自李白的「行路難三首。李白在「胡無人中寫到“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澳罹L城苦寒良可哀。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紋金@x.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北風行?!伴e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出自「俠客行?!靶蹌毂?,時時龍鳴。不斷犀象,繡澀苔生。國恥未雪,”,出自「獨漉篇?!皦咽繎崳埏L生。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出自「臨江王節士歌?!氨甭涿餍莿庸獠剩险髅蛯⑷缭评?。手中電擊倚天劍,直斬長鯨海水開?!?,“羌笛橫吹阿回,向月樓中吹落梅。將軍自起舞長劍,壯士呼聲動九垓?!?,出自「司馬將軍歌(以代隴上健兒陳安)?!皡区櫳倌陮W劍術,凌轢白猿公。珠袍曳錦帶,匕首插。”,出自「結客少年場行。“雄劍藏玉匣,陰符生素塵?!?,出自「門有車馬客行。“東海有勇婦,何慚蘇子卿。學劍越處子,超然若流星?!?,出自「東海有勇婦(代關中有賢女)?!褒堮R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出自「白馬篇?!皶詰痣S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玉關殊未入,莫長嗟。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云。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出自「塞下曲六首?!伴崇娝賴缞y,伐鼓啟重城。天子憑玉幾,劍履若云行?!?,出自「入朝曲(一作鼓吹入朝曲)?!盎⒅窬冗吋保周嚿研?。明主不安席,按劍心飛揚。”,出自「出自薊北門行?!皻舛緞﹃?,嚴風裂衣裳。奔鯨夾黃河,鑿齒屯洛陽?!?,出自「北上行。“揚兵獵月窟,轉戰略朝那。倚劍登燕然,邊烽列嵯峨?!?,出自「發白馬?!肮沧饔我北P,雙行洛陽陌。長劍既照曜,高冠何V赫?!?,出自「君馬黃?!皳糁嬅谰?,劍歌易水湄。經過燕太子,結托并州兒?!?,出自「少年行二首?!坝胁卟桓曳庚堶[,竄身南國避胡塵。寶書玉劍掛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出自「猛虎行(此詩蕭士S云是偽作)?!傲沂繐粲駢兀瑝研南耗?。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背鲎浴赣駢匾鳌!翱蹌Ρ骺者袜?,梁陳白骨亂如麻。天子龍沉景陽井,誰歌玉樹花?!?,出自「金陵歌,送別范宣?!胺蹲雍卧鴲畚搴?,功成名遂身自退。劍是一夫用,書能知姓名?!?,出自「悲歌行?!昂鷫m輕拂建章臺,圣主西巡蜀道來。劍壁門高五千尺,石為樓閣九天開。”,“劍閣重關蜀北門,上皇歸馬若云屯。少帝長安開紫極,雙懸日月照乾坤?!保鲎浴干匣饰餮材暇└枋?。等等,李白描寫“劍”的詩歌還有很多,大多是對劍術、劍法、以及通過對劍的描寫來敘述某件事或自己的觀點、喜好等。李白的詩歌中多次提到了“劍”,他的“劍”是俠客的標志,是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展示著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在古代的中國社會中“劍”既是一種非常尖銳的兵器,又富含有豐富的文化韻味。李白人從小就開始學劍,而劍術還不錯。劍也是他的知音和至愛,甚至是他生命的化身。李白生活的年代正是唐王朝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經濟空前繁榮的時期,當時的唐朝正處于國威遠揚、萬方臣服的大唐盛世階段。李白“安社稷”、“濟蒼生”的理想在國土開拓、民族融合、邊戰頻繁的現實刺激下,在開放型文化的熏染下,勃發為一種建功立業的奮懷。他的詩用自由的文筆把我國文學史上的“劍”描寫得瀟灑翩然、出神入化,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髓財富。(作者單位:綿陽師范學院)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綿陽師范學院李白文化研究中心2014年度科研項目,項目編號為LB14-19
參考文獻:
[1]侯長生:《李白詠俠詩述論》,《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6期。
[2]王瑤.李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4.
[3]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7.
[4]裴斐.李白十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5]林庚.唐詩綜論〔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
[6]戴偉華.李白待詔翰林及其影響考述〔J〕.文學遺產2003(3).
[7]侯長生.李白詠俠詩述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6).
篇2
【關鍵詞】李白浪漫自然明快飄逸
盛唐文化,孕育出無數杰出詩人,李白是其中最具神韻的天才詩人,他把盛唐詩歌的氣、情、神等發揮地淋漓盡致。閱讀他的詩歌,我們既能看到那種澎湃激情的胸懷抒發,又能領略到那種神奇宏大的美麗想象;既有浩瀚壯觀的瑰麗奇景,又有標舉自然天成的明麗意境;既有“濟蒼生”、“安社稷”的宏偉理想,又有非凡奇特的浪漫主義色彩。他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大膽地運用夸張的比喻,對眼前所見進行藝術的描繪,使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強大藝術感染力。他的想象奇特而豐富,他把自己的形象思維馳騁于悠遠的時間和曠邈的空間之中,而無所拘束。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還運用各種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創造出特異驚人的藝術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總是在強烈感情的驅使下,把夸張的比喻、豐富的想象等表現手法和神話傳說巧妙地結合起來,使他的許多詩篇具有豪邁的氣勢、昂揚的情調、奇特的形象和非凡的意境,從而形成了浪漫主義色彩,對讀者產生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加之他那生動、明凈、華美而自然清新的語言,更使他光彩耀人,名垂千古。
李白成為一個偉大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決不是偶然的。盛唐時代社會經濟的繁榮富庶和在時代精神孕育下形成了他的豪邁性格,熾烈感情,對自己才能的高度自負,和對政治和生活理想的熱烈追求,是他詩歌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的思想基礎。而他一生存在的深刻的思想矛盾――理想與現實、建功立業與隱逸求仙,對國家和人民的關切同情和對黑暗腐朽的現實的痛恨等,他要把這一切完美地酣暢地加以表現,也必然要選擇浪漫主義的創作風格。
李白與盛唐似乎是兩個相輔相成的現象,密不可分。盛唐因李白平添了幾許輝煌,李白基于盛唐滋長著他的靈氣。但這二者又是那么相悖,以致生活在盛唐中李白的人生軌跡是那樣曲折、不盡如人意。“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是我們當代人對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贊譽,即使用現代的標準來衡量,李白也是一位國際級的文學大家、一位純粹的詩人。而當時的他對政治抱有一定的熱情,現在看來,那只是他的一廂情愿。他那浪漫主義的氣質與嚴酷的政治現實格格不入。李白也曾一度被唐玄宗召見,接到詔書的李白當時躊躇滿志,春風得意,“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
一、李白的詩歌具有自然明快的特點
李白詩歌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隨口說出而趣味叢生,既自然,又含蓄,真實簡練而蘊涵豐富。他的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適的氣質,反映到他的詩歌里,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韻味。如《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又如《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痹偃纭蛾P山月》:“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边@許多明白明快的語言被李白運用自如,恰到好處。
二、李白的詩歌寫出了俊逸的情韻和飄逸的個性
李白的七絕,以山水詩和送別詩為多,他有一種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的氣質,以其天真純樸的童心與山水冥合,觸發出新奇靈感,無論寫景言情,都具有俊逸風神的爽朗情韻。如: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
類似的七絕佳作,在李白詩中不勝枚舉。這些作品,多寫詩人在大自然懷抱和日常生活中獲得的審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屬興到神會、一揮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所表現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極富生活情趣,有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
李白的許多詩歌,都呈現出一種“別有天地非人間”的超脫凡俗的優美的藝術境界?!兑共磁d緫压拧贰ⅰ顿浢虾迫弧?、《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尋雍尊師隱居》、《聽蜀僧浚彈琴》、《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清溪行》、《春日醉起言志》、《送友人入蜀》、《月下獨酌》等,這類詩閑逸灑脫,風格爽朗,神韻悠然,奇思絡繹,妙語橫生,表現出悠閑飄灑的情致。
三、李白寫的酒醉詩具有濃郁香烈的情感
詩與酒,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最具民族特色的孿生子。盛唐時期,中國更是詩酒結合的狂熱世界。酒因其口感熱辣、味道醇厚、令人迷狂的特性而成為一代詩豪的興奮劑,催生了無數膾炙人口的酒詩。李白則更將酒與詩的關系演繹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其詩風也因酒的參與而顯得更為豪放、悲壯與飄逸。美酒芬芳,醇醪味厚,曾吸引歷代多少遷客騷人暢懷痛飲,盡情吟詠。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吟酒詩,超越眾家,更具特色。
特色之一,吟酒詩數量眾多,在《李白全集》中所占比例相當大?!剁娚秸Z錄》引王安石的語說:(李白)“識見污下,十首九說婦人與酒”。這固然是誣蔑夸張之辭,但李白吟酒詩數量不少是事實。劉熙載《藝概》將李白的詩分為“言俠、言仙、言女、言酒”四類,語雖不免偏頗,而言李白吟酒詩多則屬不虛。李白千首詩中,詩題出現“酒”字,以及與酒有關的“飲”、“酌”、“醉”等字的篇什,如《對酒》、《九日龍山飲》、《月下獨酌》、《春日醉起言志》等,有50余首;在詩行中涉及“酒”、“醉”等字的詩作,近240首??梢娖湟骶圃姳戎刂?。
李白詩歌的創作風格于其生活的時代密不可分,也正是初唐以來不少進步詩人倡導的以反對齊梁柔靡詩風為目的的詩歌革新運動取得勝利的時代。這是當時許多詩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但是誰都承認李白是其中成就最杰出、貢獻最大的一個。李白杰出的創作才能和他畢生的藝術成就,真正實現了他的主張和抱負。為詩歌革新的歷史使命,把唐代詩歌創作引向健康的道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運熙、李寶均:《李白》,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朱金城:《李白學刊》,三聯書店上海分店出版1989年版。
[3]羅宗強、陳洪:《中國古代文學史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篇3
關鍵詞:李白詩歌;感
在我國古典詩歌發展史上,李白,是一位極擅長表達自己內心體驗和生活感受的抒情詩人;他特善于從各種各樣的事物身上,體會到不同的印象,并異常敏銳地捕捉住由此而在內心涌現的瞬息萬變、復雜紛沓的感情瞬間,給它以外在的具象的表現。在許多抒情詩里,他也能通過奇妙的獨特的合理想象,使自己洶涌如潮的感情波瀾,得到集中的形象化的詩意創造。這樣,激蕩的感情因素和形象化的想象成分的交融與合流,就使他的詩真正收到了化靜為動,化美為媚,抽象轉為具體,疏遠成為親近的動人藝術效果。詩人創作的鮮明個性色彩,也就在這種對感情、形象的奇妙構思中,凸顯了出來。
在讀《李太白全集》時,我曾隨手記下了許多這類饒有意趣的詩句。比如,他寫山,那是: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他筆下的風,又是: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ā肚锵β脩选罚┥踔撂炜罩械陌自疲彩牵耗c斷枝上猿,淚添山下樽,白云見我去,亦為我飛翻。(《題深情樹寄象公》)
無論是山啊,風啊,云啊,…… 等等自然界習見事物,經過詩人感情和想象的熔鑄,面目以非,它們都充滿性靈,具有生命,成為一些與詩人的特殊思想感受直接溝通的動人形象。
如果我們從這些個性化的形象表現里,再深入一步,就會發現,詩人對自然界各種事物在感情上的關聯,同樣受著具體社會條件所制約、所決定的。于是貫穿于這些形象之間,就出現了一條統一的思想線索,即在唐代那種特定的社會境遇下,詩人精神深處的無盡的孤獨與寂寞。相思、離愁、年華凋零的予感,真摯友情的企慕和渴求……就構成了他思想生活中,有才不得伸,有志不得展的某些特具的獨特感受,出現在這些詩里,它們就依托和憑借于各式各樣的具體事物形象,以及這些形象在詩人想象中所呈現的人格化了的關系表現了出來。因此,讀著李白的詩,使人總有這樣一種感覺,好像李白能夠去利用、去攝取、去創造千種百樣、甚至是世間存在的任何事物,驅遣于自己的筆下;但只有當它們與詩人的獨特生活感受和激情發生共鳴的時候,他才去寫它,表現它,對它傾注一股赤子般的熱情。因此,各種具體事物在李白的詩中,才有可能放射出色彩繽紛、耀眼奪目的形象光彩。這也可以說是李白浪漫主義抒情風格的一個重要方面。
與此同時,在別的一些抒情詩作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李白浪漫主義抒情風格的另一特點:隨著詩人不同生活感受的復雜變化和想象的高翔,豐富多彩的詩的激情,往往又匯總于同一種事物的形象上,使它更集中、更豐沛起來。在思想上,使其達到更典型化,而在藝術上,又使它成為構思的“重音”,主觀抒情的淵藪。
值得注意的是,在概括各方面不同生活感受和內在激情時,李白常常把想象附麗于“月”這個具體形象上;但在許多詩里,“月”所蘊蓄的思想寓意、感情和藝術風貌,又顯現出多么紛繁的差異!《月下獨酌》中的“月”: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团c《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月”不同。那是: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前者,集中表現出詩人在“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社會里孤獨、寂寞之感,但有不甘心沉淪的復雜矛盾心境。“月”作為性格化了的可感形象,在對比中更加重地顯示出詩人這種心境與感觸;而后者,“月”又巧妙的成為與朋友的深摯友誼和因其左遷而牽扯起來的心靈上難分難舍的感情寄托:“愁心”不絕如縷,“明月”夜夜照臨,此刻將愁心寄予明月,在精神上或想象里,就永遠消弭了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從而變得更不會分離了。多奇妙的構思,多俊秀的想象,又是多形象的思想概括!但在《秋浦歌》里: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明月,又轉化成大自然美的一部分,渲染出天晴、水靜、鮮花芳香、酒船喧騰的夜的動人氛圍。至于其他,像“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城謝兆樓餞別校書叔云》)“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陽歌》)……等等,詩中的“月”都莫不情態萬狀,變化多端,各自不同的體現出詩人特定精神狀態的某些方面來??傊?,“月”所凝聚的詩人的多樣化的思想概括,實質上是植根于詩人在生活中的各種認識、體驗和獨特創作構思的土壤上,再加以浪漫主義激情與想象的灌溉,才開放出瑰麗、 燦爛、 搖曳多彩的形象花朵。
感情、形象、風格,有統一,有變化;有變化,有統一。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 體性篇》早就寫過:“才有庸俊,氣有剛柔,學有深淺,習有鄭雅。并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是以筆區云譎,文苑波詭者矣?!崩畎渍菑倪@里,顯露出了抒情詩作里富有時代特征的鮮明個性,同時,也獲得了作品藝術表現上的持久生命。
參考文獻:
[1]瞿蛻圓,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2]房日晰.論李白詩歌中感情表現的特色[J].貴州大學學報,
1985(3).
[3]王增文.李白詩歌的風格特色[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6
篇4
關鍵詞:初中語文;李白詩歌;審美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4-0076-01
我們從小生活在詩書傳家的國度里 ,自咿呀學語時,就開始得到唐詩的滋養。唐代的詩歌琳瑯滿目,唐代詩人流光溢彩。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吟誦度最高的就是李白的詩歌。入選人教版初中語文的李白詩歌就高達八首,可見編排者對其給予了相當的重視。它們是:七年級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聞笛》;八年級的《渡荊門送別》、《送友人》、《行路難》其一、《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云》和九年級的《月下獨酌》。
詩歌是最具美學價值的文學樣式,無論是詩歌的語言和格律,還是意境和節奏都能給讀者帶來審美的愉悅,思想的啟迪和情操的培養。李白的詩歌又是古典詩歌的典范,代表了浪漫主義詩歌的最高藝術成就,它的詩最能激發我們的想象力,給與我們精神上美的享受和對真善美的追求。作為一名初中語文老師,希望讓學生通過李白詩歌的學習,真正理解詩人的人格特征,愛國情操,把握李白詩歌所體現的獨特藝術魅力,從而構建對藝術作品的審美感受力、判斷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要分析李白詩歌對初中學生審美能力構建的影響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1.品味清新質樸、不加雕飾的自然美
李白的詩歌在創作上體現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特點,即把自然美作為他的文學觀核心。在詩歌內容方面是指直抒真情不矯揉造作,在藝術形式上表現為自然天成和不加雕飾。
如《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這首詩是李白第一次出蜀時所作,詩中連用了五個地名,即峨眉山、平羌江、清漆、三峽和渝州,構思精巧,不著痕跡。通過山月和江水為讀者展現了一幅壯闊的千里蜀江行旅圖。全詩語言淺近,通俗易懂,意境明朗而優美,音韻流暢,自然天成。再如《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詩中"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班馬鳴"這些靜態和動態的意象給讀者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畫面中能看到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感人肺腑。此詩對情景的刻畫新穎別致,體現了自然美與情感美的完美統一。
以上兩首詩我們都能明確地看出詩中沒有使用典故,也沒有華麗的辭藻。它通過樸素自然,明白易懂的語言就能告訴我們什么是千里蜀江行旅途,什么是送友離別的情景。其詩從內容上看是單純的,但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又是極其豐富的。它能在平淡自然處演繹出意味深長的感覺。
學生在學習和體會李白詩歌的自然美時一定不要單一地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和記憶,而要把詩歌的語言,節奏還有畫面感聯系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感悟詩歌帶給他們自然美的享受。
2.感知豐富多彩的意象,體驗形象美
意象一詞是我國古代文論中的鑒賞詩歌藝術的一個重要概念。所謂意象,是指作者融合了主觀意識的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是物象與情意的結合。換句話話說詩中所提到的景物,事物,人物,已經不能把它們看成事物本身,而是賦予了詩人的情思。詩歌意象可以是景,可以是物,可以是事,也可以是人。李白,作為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一座高峰,他的詩歌中的意象更是豐富多彩,帶給讀者感觀上的享受。如:《春夜洛城聞笛》一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詩中"折柳"這個意象寓意深刻。它包含兩個意思,一是古漢樂府曲名,此曲表達的是友人離別的愁苦,二是指古代離別的一種習俗,一種情緒,在送別時,往往會從路邊折柳相送,"柳"諧音"留",正好借此表達依依不舍之情。因此古代詩歌中提到"折柳"幾乎就是離別的同義語。
"月"是李白詩歌使用得最為普遍的意象,在它的詩作中有四百多首寫月的詩。先看看李白的"自然之月",《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創作這首詩時第一次出川,在旅途見到兩岸高山,半圓的明月,還有月影在江中飄動的美妙情景,給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動人的秋月山水圖?!对孪陋氉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此詩中的月表現了詩人如月般超塵拔俗、冰清玉潔的情操?!抖汕G門送別》:"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詩人運用大膽想象,把江中的月影看成是天上飛來的一面明鏡,此情此景是何等的壯闊與雄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通過明月這個意象來表達對千里之外友人的掛念,這是抒情之月。可見"月"的意象,在李白詩歌中很富有藝術表現張力。
3.感悟深邃壯闊的意境,提高審美修養
所謂詩歌的意境是指我們在閱讀和鑒賞優秀詩歌作品時,經常會超脫具體意象之外,有"得象忘言,得意忘象"之感,即使人進入溟漠恍惚的詩的氛圍、志趣,內蘊或者情味之中。意境的概念在我國文論中很早就提出來了,是我國古典美學的重要范疇,是衡量文學作品美的一個標準。李白的詩歌常常把我們帶入優美的意境?!缎新冯y》其一寫世道艱難,表達離情別意。全詩共八十二字,就能百步九折地展現詩人感情的激蕩起伏的復雜變化。讓讀者一開始進入"金樽清酒","玉盤珍羞"的歡樂宴會,一轉就到"停杯投箸","拔劍四顧"的感情的強烈沖擊,然后又神游千載聯想到呂尚和伊尹由微賤而最終得到君王的重用。詩人最后給我們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邁氣概,展示了他始終秉承著對生活的積極追求和樂觀的自信。這種思想境界是深邃壯闊的,是讓讀者回味無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好好感悟李白詩歌的思想境界,他的詩歌字字珠璣,每個意象都能高度集中地體現藝術的概括力。
縱觀全文,我們知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李白詩歌對學生構建審美能力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品味詩歌語言,感知優美意象和感悟壯闊的境界建立他們對文學藝術作品的審美感受力,判斷力和創造力。
參考文獻:
[1] 金榮.論李白詩歌中的月意象[J].現代語文(文學研究).2010(6)
篇5
【關鍵詞】李白;金玉意象;政治抱負;暗諷時政;人生態度
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既經歷了繁榮昌盛的盛唐氣象,也經歷了危機戰亂的荒敗景象。他的詩歌,被烙上了時代烙印,也注入了自己獨特的情感感受。而詩文中的金玉意象當然也是如此。所以解析金玉意象,除了要了解李白的個性品格外、精神思想外,還要結合時代背景來分析。
一、金玉本身的含義
金在《說文解字》①中:“金,五色金也。黃為之長。久埋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于土,從土左右……”在這里。金是金屬的總稱,含義大于今天。而在《現代漢語詞典》②中,有如下幾種解釋:⑴比喻尊重、貴重:金口玉言;⑵像金子的顏色:碧眼金發。
總之,“黃金一個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象征財富。和同樣象征財富的玉相比,黃金似乎更能代表世俗生活中的財富。所以在表達面對財富人們的表現的時候,人們常以黃金為例。”③但為什么在中國有“黃金有價玉無價”之說呢?
玉在《說文解字》中:“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挈(潔)之方也?!倍鬃右舱f:“昔者君子比德于玉”(出自《禮記·聘義》)。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今人,還是古人,對玉的尊崇,來自于其深厚的文化內涵。
所以,從上面的解釋來看,金和玉的確象征著財富、高貴、純潔。而李白為人正是如此:清高自傲、瀟灑豪邁、揮金如土,他喜歡用金來顯示華貴的生活,用玉來彰顯不屈的品格,將他們結合在一起,是李白對于審美、富貴和財富等愿望和訴求實現的結果。
二、金玉在李白詩歌中的不同含義
1. 金白色交織,使詩文色彩明麗,更具畫面感。
在《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玲望秋月。”玉階在這里當然不是用玉砌成的階臺,而是當玲瓏的秋月灑在石階上,也使石階熠熠生輝。縱觀整首詩,都是以白色意象組成的散逸著一種亮色調。兒這就是李白一直對明亮感覺的追求。
2. 表示財富。一方面襯托自己瀟灑自在的生活一方面反襯統治階級的奢華,借此來表達詩人的不滿以及對人民的同情。
從正面看,借財富來襯托自己瀟灑自在的生活,主要是通過自己對財富的輕視,來反映詩人仗義疏財,珍惜時光。
在《留別王司馬嵩》:“魯連賣談笑,豈是顧千金……”?!棒斨龠B等人是輔佐君王成就大業的人物成為李白心中的偶像,像他們那樣立身揚名,功成不居,正是李白的理想和抱負”(2008年第28卷第二期,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張雅青)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借金玉表達財富的意象,來存托自己對錢財的取舍態度以及灑脫的人生態度。
從反面來看,用金、玉反襯統治階級的奢華,借此來表達詩人的不滿以及對人民的同情。
李白經歷了大唐帝國的繁榮昌盛和危機戰亂,有人說:“李白等雖有文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誕而然也”。其實是在說他也有自己的歷史性的性格弱點。相對于累世治政經驗的士族們來說,他們在政治上其實是相當幼稚的。對于隆盛氣象背后方興未艾的社會危機,諸如奢靡漸開,宦官干政,開邊無度等,也缺乏清醒適徹的認識(趙昌平.《李白詩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如《行路難》其二寫道“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這句話在說燕昭王早就死了,沒有誰能像他那樣重用賢士了。在這首詩的前面提到“羞逐長安社中兒,殺雞白雉賭梨栗”這就表明了詩人不愿意追隨長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雞走狗一類的賭博游戲。
而具有代表性的當屬《古風》。其中不少作品是對于這種腐朽現象的揭發。在《古風》第十八中:“……雞鳴海色動。謁帝羅公侯。月落西上陽,余輝半城樓。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馬如飛龍。黃金絡馬頭。行人皆辟易。志氣橫嵩丘……”還有在《古風》其二十四中:“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這些都在描寫上層統治階級驕奢腐朽的生活。在《古風》其四十六中:“斗雞金宮里,蹴鞠瑤臺邊?!蔽覀兛梢钥闯鲈娙嗽诖虝r言志。
對此詩人除了表示憤懣不滿之外,還寄予了對老百姓的同情,如:“云南五月中,頻喪渡瀘師。云南五月中,頻喪渡瀘師。毒草殺漢馬,張兵奪云旗。至今西二河,流血擁僵尸。將無七擒略,魯女惜園葵。咸陽天下樞,累歲人不足。雖有數斗玉,不如一盤粟。”(《書懷贈南陵常贊府》)相對于上層社會的金、玉,那些勞苦人民只能“水濁不能飲,壺漿半成土”(《督護歌》)“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保ā端尬逅缮较萝鲖嫾摇罚┑鹊?。最為強烈的是“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除了明確的感情態度外,金玉還有被作為一個物象,只是象征財富,不含褒貶義。如《王昭君》二首“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比纭扒亻_蜀道置金牛?!保ā肚迤秸{》其一)等。
3. 寄托對生命價值的看法——人生苦短,需及時縱樂
在《把酒問月》中說:“惟愿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里”這里詩人他擯棄了世俗的是是非非,而是以酒就月,暢意人生。在《前有一樽清酒二首》中寫道:“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淥酒生微波……當年意氣不肯平,白發如絲嘆何益?!睍r光易逝,好景難再,不如美酒一杯,縱意人生。又如《秋浦清溪雪夜對酒,客有唱山鷓鵠者》“披君作我貂,對君白玉壺……持此足為樂,何煩笙與竽”。除此之外,還有“千金買一醉,取樂不求余”(《擬古十二首》)。而今,我們熟知的《將進酒》,也明顯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看法。“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zun)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zhuan)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边@都是因為李白能夠看到世化無常,這也與前面所提到的政治有關,所以他更加珍惜時光,及時行樂。
總之,我們從這三個側面可以窺探李白的內心世界,以及他詩文的內容和情感傾向。
【參考文獻】
[1]. 蘇斌編,唐詩百家全集:李白詩全集[C].海南出版社出版,1992.
[2].(唐)李白著,(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C].中華書局,2011.
[3].唐震.唐震品李白[M].東方出版社,2006.
[4].趙麗梅,李白的詩與道家思想[J].學術探索,2011(12).
篇6
關鍵詞:前景化;宇文所安;李白詩歌英譯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7-0254-02
一、引言
前景化是文學語言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前景化語言最明顯地存在于詩歌及小說語言中,因為詩歌及小說語言有時需違背語言常規,即前景化,不然就難以體現出美學價值。[1]前景化(foregrounding),也叫“突出”,“一般說來,變異是手段,突出(foregrounding)是目的?!怀觥辉~的意義用繪畫來解釋比較清楚。一幅畫中總有一個人或物處于前景或突出的位置,其他的人或物構成背景。將同樣的道理運用于文學語言,則可以說正常的語言好像是背景,變異的語言現象便好像是突出的部分。讀者在看到某種不尋常的語言現象時總被它吸引,給予它較多的注意,甚至進而揣摩和玩味它的涵義。這就表示變異有了突出的效果了”[2]。利奇總結了前人對前景化的研究,綜合了兩種前景化方式,即偏離和平行。他把語言分為三個層次:形式層、語義層和實現層,并概括出了出了八種偏離方式。后來韓禮德提出只有那些“有動因”(motivated)的偏離,即與作者在文本中的整體意圖相關聯,才能形成前景化。本文主要從語相,語義,意象層面上來分析宇文所安翻譯的譯文。
二、宇文所安李白詩歌《長相思》英譯實例分析
原詩:
長相思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
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譯文:
Yeaning
Endless yearning
Here in Ch’ang-an,
Where the cricket spinners cry autumn
by the rail of the golden well,
Where flecks of frost blow chill,
and the bedmat’s color, cold.
No light from the lonely lantern,
the longing almost broken—
Then roll up the curtain, gaze on the moon,
heave the sigh that does no good.
A lady lovely like the flowers,
beyond that wall of clouds,
And above, the blue dark of heavens high,
And below, the waves of pale waters.
Endless the sky, far the journey,
the fleet soul suffers in flight,
And in its dreams can’t touch its goal
through the fastness of barrier mountains—
Then endless yearning
Crushes a man’s heart.
(宇文所安譯)
(一)語相偏離
這首詩以兩句短句開頭并以兩句短句結尾。全詩中只有這四句詩是三言,其余詩句都是七言,這樣就構成了語相偏離。這首詩大約寫于李白被排擠出長安之后。從詩題可見這首詩的主題是思念。詩人首先直抒胸臆。他所思念的人在長安,這份思念是多么的摯切和綿長。事實上,那個人是皇帝。詩人是想用此方式暗示他所么希望能留在長安,留在皇帝身邊輔佐他。所以一開始,詩人便以兩個短句直接并清楚地表露出這種思念之情。只因這兩句詩非常短促,它們在表達感情時也就顯得十分強勁有力道。因此人們也就更能看清詩人的內心。最后,詩人又以兩句短句發出沉重的嘆息來總結全詩,也與開頭遙相呼應。這兩句短詩同樣擁有強勁的氣勢,留給了讀者很深刻的印象。宇文所安在他的翻譯中保留了這個特點。從譯文“Endless yearning Here in Ch’ang-an”和“Then endless yearning Crushes a man’s heart”就可以看出。這四句譯文皆很短促。并且詞語“endless”十分恰當地表達出了詩人的相思之情。但是為了更好地表達出原文語氣,第二句譯文“Here in Ch’ang-an”中的“Here”可以改為“There”,那樣詩人和皇帝間距離將顯得更遠一些,通過這種距離感更能顯示出詩人的無可奈何,這樣譯文的語氣得以加強,也就更貼近原文。
篇7
7月7日,由郭文景作曲、林兆華導演的歌劇《詩人李白》(“Poet Li Bai.”)在美國科羅拉多中央城歌劇院(Central City Opera)成功首演。在7月10日美國《丹佛郵報》上,藝術評論家凱勒?馬克米蘭(Kyle MacMillan)評價該歌劇“將中國古典音樂創作推進了一大步。該歌劇的成功首演也標志美國科羅拉多中央城歌劇院建院75年來的一個里程碑的創舉”。
歌劇《詩人李白》由美國亞裔表演藝術中心于2005年委約郭文景創作。共有五個場景:第一景,李白與酒;第二景,李白與月;第三景,李白于宮殿;第四景,李白于牢中。第五景:李白升天。該歌劇以李白生命的最后片段為主線,以詩人與幻化作“酒”(男高音遲黎明飾)、“月”(女高音黃英飾)和“詩”(京劇小生江其虎飾)之間的靈魂對話,展現出李白“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心態。
該部歌劇擁有一個“全華人”班底:廖端麗、徐瑛編劇,郭文景作曲,林兆華導演,舞臺、服裝設計:易立明,旅美歌唱家田浩江主演。
根據作曲家郭文景的要求,歌劇《詩人李白》全部采用中文演唱。郭文景認為,最早由廖端麗(英文版)、徐瑛(中文版)的翻譯非常優雅和美麗,但是需要在歌劇中注入更多戲劇的元素。剛開始委約方希望歌劇能采用英文來演出,但是郭文景執意要求用中文。李白詩歌中富有太多的內涵,而這些內涵是無法用其他語言言盡其意的。
此外,作曲家在對于歌劇中李白人物的塑造,也在試圖超越李白詩歌本身,而賦予更為人性化的內容。郭文景說:“我希望觀眾看到的這部歌劇,是一個表現李白個人生活的故事,而不僅僅是一部藝術作品。我在創造李白這個音樂人物形象時,并不想去展現一個1000年前的人物或者說那個時候的音樂。美國的觀眾可以不用太多地了解李白的詩,但是通過人物的塑造、戲劇結構以及音樂等元素,可以讓人們了解到一個人的戲劇人生和思想沖突。這一點是超越種族、歷史界限和文化差異的普遍原則。”
擔任該部歌劇的樂隊指揮埃德?斯潘雅德(Ed Spanjaard)從1991年就開始與郭文景合作。他尤其對劇中彌漫出的“急躍的憂郁”情感所打動?!肮木皩⑦@種急躍的憂郁,以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配器手法表達了出來。最令人感動的是歌劇的開場部分。木管樂器發出的那種離奇的變化音色,非常有效果。同樣,聲樂部分旋律也是非常優美的?!?/p>
導演林兆華此度已是在歌劇創作上,與作曲家郭文景“第二次握手”?!耙磺蟹囊魳贰钡膶а葑谥迹喖s、樸實、新銳的風格,獲得了當地評論界的好評:“90分鐘的歌劇可以稱其為一部冥想式的歌劇。歌劇風格樸實、簡潔,而有象征意義”。
當然,最終讓李白這位“詩仙”登上美國舞臺的始作俑者、亞裔表演藝術中心主席廖英華,對該歌劇的成功首演功不可沒。20年來,她有一個心愿,為丈夫田浩江量身訂作一出歌劇。而從小就迷戀李白詩作的妹妹、劇作家廖端麗寫下《詩人李白》的劇本后,不但成全了廖英華的愿望,也圓了作曲家郭文景將筆觸伸向詩仙李白的情結。郭文景在以前的多部作品中,如竹笛協奏曲《愁空山》和交響樂《蜀道難》中已顯示出對李白詩歌藝術和個性的濃厚興趣。廖端麗是聯合國前首席傳譯員,曾在聯合國工作32年。她年少時即對中外文學深感興趣,熟稔法、俄、意等多國語言。
篇8
關鍵詞:李白;杜甫;人物典故;對比分析
詩歌是詩人思想感情的表達,同時也代表著一種文化的發展。李白和杜甫是唐朝時期的著名詩人,對于唐代詩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兩位詩人詩歌中所滲透的思想也對后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F今,李白與杜甫的詩歌仍舊廣泛被人們學習和傳唱,對我國現代詩歌文化發展影響較大。人物典故的運用能夠豐富詩歌內涵,用典故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這是在詩歌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表達手法,李白與杜甫的詩歌中也不例外。
一、李白與杜甫詩歌中引用人物典故的相同點
在李白與杜甫的詩歌中,經常引用的人物典故有諸葛亮、屈原、司馬相如、孔子、陶淵明、嚴光等,這些人物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在李白的《南都行》中,“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痹娙艘灾T葛亮自比;在杜甫的《昔游》中,“商山議得失,蜀主脫嫌猜?!痹娙吮憩F出了對劉備和諸葛亮君臣的羨慕。無論是李白還是杜甫,在其青年時期都希望能夠得到朝廷重視,以自己的滿腹才華報效國家。但天不遂人愿,李白與杜甫的經歷也表現得極為相似。屈原,司馬相如,這些詩人都是功績卓越的文學家,但其坎坷經歷與李白、杜甫的坎坷經歷又不謀而合,李杜二人對于這些文人的遭遇唏噓不已??鬃邮侨寮宜枷氲拇恚灿兄环陼r的遭遇。在李白和杜甫青年時期的詩歌中,也大多引用孔子的經歷來表明自己的坎坷遭遇。在經過多年的努力奮斗后,兩位詩人仍舊沒有實現自己的愿望,無法為國家出力,這時兩人的思想開始傾向于“隱”,像陶淵明、嚴光一樣過著田園日子、快活時光。通過不同時期詩歌引用人物典故的對比可知,兩位詩人一生都不得志,希望寄托于山水,隱于山林,卻也無法實現愿望。
二、李白與杜甫詩歌中引用人物典故的不同點
1.俠客
研究李白詩歌的學者都知道,李白在青年時期做過一段時間的俠客。在此階段,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蜀道難》,將高聳巍峨的蜀山描述得淋漓盡致。作為盛唐時期最為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欣賞荊軻、魯仲連等人物,因此,在自己的詩歌中如《俠客行》《古風五十九首》等,都流露出了李白希望自己成為俠客的思想。
在杜甫的詩歌中,對于俠客的描述是非常少的。杜甫出生時,唐朝開始由盛轉衰,其幼年時期生活富裕。作為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大多數詩作都與憂國憂民有關,如“三吏”“三別”等不朽著作。杜甫的詩歌更加務實,與現實接近,而李白的詩歌則更多地表現了詩人對現實社會的理解及對抱負實現的渴望。
2.神仙
在李白的詩歌中,除了大量引用俠客,同時還引用了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如王母、黃帝等。如在《對酒行》中,“松子棲金華,安期入蓬?!保嗨勺雍桶财谏际莻髡f中的神仙,面對坎坷的仕途,李白無處發泄自己的痛苦,只能用酒來麻痹自己,希望能夠一睹這些神仙的真顏,寧愿舍棄紅塵,化成神仙。但現實是殘酷的,李白的詩歌充分反映了統治階級的荒和腐敗,表現出了對權貴的蔑視,及對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但其始終無法擺脫世俗的陰影,初進長安時躊躇滿志,最終被玄宗賜金還鄉,最后顛沛流離,重病而逝。
在杜甫的詩歌中,幾乎從未出現類似于神仙的人物典故,現實主義詩人更多的是考慮國計民生大事。面對盛唐繁華的衰敗,戰亂流離的苦楚,杜甫更多的是用詩歌向世人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以從中獲取安慰。杜甫晚年生活凄涼,但始終以憂國憂民為己任,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來改變國家動蕩、百姓貧苦的局面,但直到最后,唐朝逐漸沒落,世人的理想也未能實現。
3.名人志士
李白和杜甫都喜歡引用陶淵明、謝靈運等著名詩人,其中,李白更傾向于引用謝靈運、王徽之的典故。這些詩人不僅才華橫溢,而且風流倜儻,與李白自身的浪漫主義思想不謀而合,如《勞勞亭歌》中,“我乘素舸同康樂,朗詠清川飛夜霜?!倍鸥t傾向于引用阮籍、嵇康的人物典故,在這些詩人的詩歌中,主要是表達自身仕途坎坷、際遇不佳的情況,抒發了詩人陷入困境時的痛苦。杜甫在《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中提到:“茫然阮籍途,更灑楊朱泣。”在年老困窮之際,想起阮籍逢絕路而哭泣的情境,心中不免更加戚戚。嵇康在面臨困境時,選擇了疏懶的作風,并力求避世,這種生活態度與杜甫貧困流離的心境非常符合。李白在詩中主要表現自己瀟灑的一面,對于仕途失意則較少表現,而杜甫對于人物典故的運用,主要是為了表達自身的失意,兩者的差別較大。
三、李白與杜甫詩歌中引用人物典故的評析
引用人物典故進行詩歌創作,能夠使人們更清楚地感受到詩人的理想抱負,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李白與杜甫的詩歌中,對于人物典故的引用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時也有一定的不同性,但兩位詩人的思想情感都給后世詩歌發展帶來了巨大、深厚的影響,并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對于李白和杜甫的詩歌學習,應當客觀遵守詩人的情懷,并根據人物典故的引用來判斷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更深刻地掌握詩人詩歌中的文化內涵。
對于李白和杜甫詩歌的學習,不僅要把握詩人的生平及理想抱負,同時還要掌握詩歌中的人物典故引用,認真分析人物典故,就其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深刻研究,能夠更準確地判斷詩人在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情感,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詩歌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炳宇.從李白的干謁之途看其仕途失意的原因[J].社科縱橫,2007(12).
[2]陳昌渠.“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杜甫儒家政治理念解讀[J].杜甫研究學刊,2012(3).
[3]霍志軍.恥干謁和事干謁――試論杜甫人格的復雜性[J].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篇9
《子夜吳歌》是六朝時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寫少女熱烈深摯地憶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現非常真誠纏綿,李白掌握住了這種表達感情的特點,在本詩中成功地描寫了閨中思婦難以驅遣的愁思。
“長安”兩句寫景,為抒情創造環境氣氛。皎潔的月光照射著長安城,出現一片銀白色的世界,隨著颯颯秋風,傳來此伏彼起的搗衣聲。搗衣含蘊著思婦對征人的誠摯情意?!扒镲L”兩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婦的深沉無盡的情思,陣陣秋風不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對遠方丈夫的憶念,更增加她的愁懷。“不盡”既是秋風陣陣,也是情思的悠長不斷。最后兩句思婦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關鍵詞:李白;詩歌;意象;金
李白,中國文人騷客中最獨具風格的詩人;李白的詩歌,中國詩歌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李白詩歌中的意象,中國古詩意象中最能體現詩人其人其性其情的載體。
提到李白及其詩歌中的意象,多數人會立刻想到“酒”“劍”“月”等。其實,在李白的詩歌中,還有一個常常被忽略的意象——金。通過“金”這一意象同樣可以挖掘出李白詩歌的許多特點,也能窺探出李白情志的傾向所在。
在李白詩中所選用的色彩字眼中,毫無疑問“白”字獨占鰲頭,位居榜眼的則是“金”字。《李白詩全集》里所收錄的25卷李白詩歌中,出現了371個“金”字,而在所有這371個“金”字中,作為獨立意象出現的又占了大多數。
從“黃金”“千金”到“金棺”“金殿”“金壺”“金樽”“金鞭”“金甲”“金缸”“金窗”“金丹”“金丸”,再到“黃金藥”“金剪刀”“金雀鏡”“金光草”等等,使得李白的詩歌可謂是金光燦爛、富麗堂皇,“金”無處不在。
明麗爽朗是李白詩歌詞語的基本色調,如此李白之詩,又怎少得了“金”這一絢麗奪目的色彩?單就一“金”于此,就足以看到李白詩的瑰麗雄奇、流光溢彩。如:“遺我金光草,服之四體輕。將隨赤松去,對博坐蓬瀛。”(古風五十九首中第七首)又如:“玉樓珠閣不獨棲。金窗繡戶長相見。”(《雙燕離》)再如:“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淥酒生微波?!?《前有一樽酒行二首》其一)如此“金”句,不勝枚舉,使得李白本就瑰麗的詩歌更加絢爛。
李白生性瀟灑豪邁、揮金如土,而金本就象征著財富、高貴,用金來彰顯華貴的生活,用一擲千金來揮灑李白的豪邁狂放,是再合適不過的了。李白的詩歌中充斥著大量揮金如土的場景,例如:“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將進酒》)“千金駿馬換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襄陽歌》)“千金散義士。四坐無凡賓?!?《贈崔司戶文昆季》)他飲“斗十千”的“金樽清酒”,食“值萬錢”的“玉盤珍饈”,不時還“黃金白璧買歌笑”.這把把的一擲千金恰將李白狂放不羈、豪爽瀟灑的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也將李白錦衣玉食的生活展露無疑。
李白天性孤高自傲、志高意遠,立下的志愿是“解世紛”“濟滄?!薄鞍怖柙?他心目中崇敬的英雄是諸葛亮、荊軻那樣以自己的才智和勇武排難解紛、大濟蒼生的人物,而又不屑于與那些庸俗權貴同流合污,他傲骨嶙峋、蔑視權貴,自始至終都保持著他固有的清高和志氣,在他的詩歌中,他的傲骨大氣重過千金,如:“魯連賣談笑。豈是顧千金。”(《留別王司馬嵩》)“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古風五十九首其十)
“詩者……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崩畎滓簧螝v四方,交友甚廣,其詩歌之中即有大量“金”言來表現他對親情、友誼和愛情的執著?!包S金久已罄,為報故交恩?!?《贈別從甥高五》)“行來北涼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李白詩歌中運用了如此之多的“金”意象,絕非偶然,細細探來,自有一番道理可循。
李白篤信道教這是眾人皆知,在他的詩歌中有大量贊美崇尚莊子思想的詩句,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然后便“過此無一事,靜談《秋水篇》”了。李白是詩人,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道教徒,追求長生不老得道成仙即成為其人生信仰的終極目標。吞金服丹是道教修煉的獨特方式之一,李白作為一名虔誠的道教徒,當然也會追隨這樣的腳步進行他的修煉之道,故而在他的詩歌中出現大量的“金丹”“金藥”之語也就不足為奇了。如:“愿隨子明去。煉火燒金丹?!?《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當餐黃金藥。去為紫陽賓?!?《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
前文也已提到,李白生性狂放不羈,瀟灑豪爽,在他的詩歌中常常出現一擲千金的豪言,揮金如土的姿態也是常理所在,這也恰好與他倜儻不羈好大言的性格相符合。他在《贈王判官時余隱居廬山屏風疊》詩中也說:“苦笑我夸誕,知音安在哉?!薄翱湔Q”,即浮夸虛妄,言語不實在,也就是說大話。李白見人們嘲笑自己虛夸大言,就感嘆知音何在。李白好大言的美學思想與莊子的美學思想有著鮮明的淵源關系。莊周哲學思想的核心是“道”,而他認為“道”是永恒的、絕對大的。李白作為莊子的忠實崇拜者,在詩歌中自然會表現出這樣好大言的特點。如此好大言的李白,無論在行動上還是在詩歌中,一擲千金、揮金如土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