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方案設計范文

時間:2023-03-16 07:56: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物流方案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物流方案設計

篇1

關鍵詞:A字架;物流揀貨;控制方案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識碼:A

下面就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A字架物流揀貨設備的控制方法,在進行管理和控制時,一定要根據實際要求設置。最終技術人員將結構設置為3層,分別是上位機結構層、中位機結構層、下位機結構層。在此基礎上,為了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在設計中還融入了PLC控制技術,根據相關數據進行現場控制,保證其正常工作。下面就對其具體結構情況和工作原理進行分析,希望給有關人士一些借鑒。

1.分析對物流揀貨設備控制方案的設計情況

1.1 分析設備中應用控制系統的方式

在物流揀貨設備中應用PLC技術,可以提高其操控能力,提高設備工作的效率,但是實際應用的PLC結構種類很多,例如有整體式結構和模塊式結構,但是其具體的控制方式都是一致的。對于專業的人員分析,可以將這兩種結構都視為模塊式。整體式和模塊式的主要不同就是其將不同功能模塊都集中到一起,從而縮小了整個結構的體積,充分利用設備中的有效空間,因此其在制作成本方面很低,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占有量較大。對于一個完整的編程控制器而言,所使用的PLC模塊主要由以下幾部分構成,可以參考圖1進行分析。

1.2 分析選用模塊的具體參數

技術人員在對A字架物流揀貨設備控制方案進行設計時,為了提高其工作效率,設計人員使用了PLC系統集中控制方式,例如選用控制器時,其型號為歐姆龍公司的CP1H-X40DR-A,選擇通信接口時,使用了RS-485接口,結合PLC容量情況,分析其具體的容量,如果其容量沒有達到實際需求,技術人員還可以在現有基礎上進行容量擴展,提高其工作效率。在對PLc進行擴展的時候,可以使用I/O單元進行擴展,開關量一共有16個輸出點和24個輸入點,這樣就可以估算出PLC的容量。在設計CP1H系統時,考慮到A字架物流揀貨設備的實際需求,必須對PLC的I/O進行擴展,主要增加了3個I/O擴展模塊,在此基礎上,還有一個CPMIA-20EDT1,這一模塊將會作為后期備用的擴展模塊。

1.3 統計模塊中的輸入點和輸出點

為了掌握系統的整體性能,一定要對各個模塊的輸入點和輸出點進行統計分析,先進行輸入點和輸出點的統計分析,了解其數據數目之后,掌握控制方法之后,就可以將所得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和記錄,為以后的使用做好準備,統計輸入點和輸出點非常關鍵,如果相關數據統計出現錯誤,對整個系統產生深遠的影響。主要包括光電計時檢測開關,對物品進行檢測;急停按鈕,用于緊急事故的處理,光電計數檢測開關,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監測,光電缺貨檢測開關,掌握當前傳輸帶上的物品情況,停止按鈕和啟動按鈕等,對于輸出設備而言,主要包括槽道中的報警燈,發現危險情況及時報警,槽道中電機的接觸器,出貨電動滾筒電機接觸器,主傳送帶電機接觸器和聲光報警,保證主傳輸帶的安全運行。通過對模塊的統計分析,其輸出點和輸入點共有215個。在上述條件下,估算PLC的容量時,不僅要對輸出信號進行估算,還要對輸入信號進行估算,在此基礎上,還要預留出備用量,以備以后設備運行時的調整和改進,一般備用量都會預留8%到28%,以此來保證設備運行的安全,保證貨物分揀的實際需求。如果按照8%的備用量進行計算,那么其輸入和輸出點的個數分別達到了119個進而118個。第三點,需要在PLC系統中設置一個啟動按鈕,還需要設置5個出貨電動滾筒電機接觸器,這樣就可以生成所有的候選解,最后進行最優選擇。1個主傳送帶電機接觸器,主要進行感應,1個光電計時檢測開關,進行貨物檢查,50個光電計數檢測開關,2個聲光報警,1個停止按鈕,4個急停按鈕,50個光電缺貨檢測開關,50個槽道電機接觸器,50個槽道報警燈等,這樣就可以有效進行分揀操作,通過這些設備和裝置保證運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分析設備的結構和工藝流程

該設備主要由3部分組成,主傳送帶,斜槽道以及槽道傳送帶。A字架物流揀貨設備工藝流程并不復雜,可以參考圖2進行分析。

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傳送帶運行速度為0.6m/s,需要在傳送帶上標記一點,同時要安裝一個光電計時設備,這樣在設備運行過程中,所標記的點就會隨著傳送帶移動。當光電計時裝置檢測到標記點時,一般傳送距離在1.8m范圍,就可以做虛擬視窗,以此類推就可以正常工作。具體而言,如果在9號槽道內有甲客戶的物品,在信息系統中就會出現甲客戶的一個虛擬窗口,在傳送帶運行過程中,當這一客戶的窗口移動到9號槽道時,控制系統的信號捕捉器就會感應到這一信息,然后直接反應給相關的控制系統,這樣在8槽的電機就會啟動。但是在控制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當該設備開始啟動時,一定要同時開啟聲光報警系統,這樣在運行過程中保證工作人員和設備的安全性,當出現危險情況后聲光報警裝置會立即報警,保證人員和設備的安全。對于主傳送帶而言,運行過程中需要關閉報警系統,確保電機勻速運行。每個槽內都有一個單獨電機,保證電機可以在虛擬視窗中啟動,啟動時間不能超過1s,這樣就可以及時將貨物打入到住傳送帶上,避免出現分揀錯誤。通過實踐對設備的應用情況分析,其作用效果良好,可以準確進行貨物分揀,而且在貨物運輸過程中,整個操作系統不會對貨物安全產生影響,例如貨物不會在運輸過程中掉落,也不會停滯在傳輸帶上,保證整個流程的高效運行。設備中還融入了手動操作和現場控制,當自動控制系統出現問題后,還可以使用其余兩種控制方式進行控制。

3.分析設備的具體構成

對于PLC設備而言,其必須具有通信模塊,同時還要具備接口模塊、CPU模塊、電源模塊等,針對這一現實問題,還必須增加很多個I/O擴展模塊,為了方便理解和分析,將PLC設備具體的配置情況進行了統計整理,希望可以有利于工作人員的總結和分析,見表1。

結語

通過以上對A字架物流揀貨設備控制方案設計的分析,發現其分揀效率得到提高,主要是在設備中融入了自動化控制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保證整個操作流程的順利銜接。雖然在使用中出現一些問題,但是通過對設備、系統、模塊的具體分析,技術人員掌握了其基本原理,針對存在的弊端有效進行優化,保證整體設備的質量。在以后的發展中,相關技術還會改進,設備系統和模塊也要進行更新,因此技術人員要及時掌握先進技術,不斷對A字架物流揀貨設備控制方案進行優化。

參考文獻

[1]姚躍朋.某鞋服企業物流配送中心揀貨系統設計與優化[D].浙江工業大學,2013:122-124.

篇2

關鍵詞:方案設計 職業技術人才 生產認知實習 課堂實訓教學 實習實訓平臺

中圖分類號:G423.3 文獻標識碼:A

一、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習實訓方案設計的指導思想和依據

高職院校在物流專業建設方面的現有條件是物流管理專業實習實訓方案設計的基礎,它包括:

現有實訓教學開設情況。如,按教學計劃進行的生產認知實習、各種課程實訓、實驗室實訓、崗位技能實訓、職業技能鑒定、校外實訓基地的實習等。

物流管理專業實習實訓的設備條件。設備條件的內容包括:校內實訓基地的建筑面積,學校已有的實訓教學實驗室的數量,實訓教學實驗室的設備配備數量、價值及其技術先進性,實訓教學實驗室教學軟件的配備等。

現有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包括:校內現有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職稱、技術能力結構,校外實訓基地的指導教師的數量及技術水平,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構成。

物流管理專業實習實訓校企合作的基礎。包括:校外實訓基地的數量及其各類物流企業的情況,校企合作的方式、成果等。

二、物流管理專業實習實訓主要類別及內容的設計

科學地設計物流管理專業實習實訓的內容,既有利于遵循教育規律,加強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活動,又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強化訓練、實踐操作能力訓練、綜合應用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專業水平。我們把物流管理專業實習實訓分為生產認知實習、課堂實訓教學、實驗室實訓教學和校外實習基地實習四種類型。

1.生產認知實習

生產認知實習是高職院校為了增強學生對社會活動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提高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知水平,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利用假期(寒、暑假,五一、國慶長假)自覺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性的實習活動。經濟管理類專業在設計實習實訓的內容時,設計生產認知實習的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感性認識,以增強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理解能力。物流管理專業也不例外。

物流管理專業在設計生產認知實習的內容時,應該有針對性地設計與物流管理專業有關的社會實踐活動。設計的內容應包括:觀察了解和基本認識社會經濟活動的情況和過程;觀察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的各個環節;認識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采用的生產經營工具和手段;觀察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經營管理行為;體驗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方法、規則、理念和企業文化;觀察了解物流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等。

2.課堂實訓教學

課堂教學是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重要形式,在設計物流管理專業實習實訓方案時,不能否定課堂教學活動,減少其在教學計劃中的比重,更不能忽視課堂教學中實訓活動的設計。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實訓活動時要注意:

科學規劃課堂實訓教學活動的實施方案。課程的課堂實訓教學方案是物流管理專業實習實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認真研究每一門課程的專業崗位能力在教學體系中先后順序及其地位和作用,認真設計每一門課程的技能點及其教學方案,制定完整科學的課程課堂實訓教學實施方案。

在認真分析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基礎上,科學界定課堂教學中實訓的內容,確定實訓的課時、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要采取“一刀切”的方法,簡單規定實訓活動在課堂教學中的比重與次數。

不能片面地認為只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操性訓練才是實訓活動,以此否定理論課教學中的其他教學方法對學生能力訓練的地位和作用。理論課教學的教學方法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課程、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這本身就是實踐性能力的培養。

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課堂實訓的能力和水平要進行適當的培養、引導和提高。在實訓活動中,鼓勵教師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訓練。如,啟發式教學、案例法、項目法、實操法等。

注意課堂實訓教學與實驗室實訓教學的有機結合。

3.實驗室實訓教學

實訓教學實驗室是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專業性較強單項技能的實踐性教學訓練和專業綜合能力教學訓練的場所。實驗室實訓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把不能在課堂教學場所完成或在課堂完成效果不好的教學活動,安排在實驗室通過真實或仿真的專業場所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實驗室實訓教學又是對學生進行專業綜合能力訓練的教學活動,當專業教學計劃完成到一定程度時,就需要把一些相關的教學內容連貫綜合起來,形成專業綜合能力訓練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專業綜合能力訓練。

實驗室實訓教學包括課程單元教學訓練、課程綜合訓練、專業綜合訓練三個方面。在現代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各個高職院校都建立以多媒體教學手段為主的專業教學實驗室,通過功能強大的電子計算機網絡技術,把專業課程單元教學訓練、課程綜合訓練、專業綜合訓練的軟件融入其中。再輔之于相應的專業化的生產運營設備,構建成專業實驗室。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驗室實訓內容的設置應該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實驗室實訓內容的設置要緊緊抓住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緊密配合專業教學計劃,按照教學計劃的進度和課程教學進度安排實訓活動。

實驗室實訓的目標應以對學生進行專業崗位操作技能訓練和應用能力訓練為主。學生的專業崗位操作技能和應用能力包括專業崗位基本技能、專業崗位核心能力、專業崗位知識應用能力。要把實訓的重點放在物流管理專業的崗位核心能力的培養上。

實驗室實訓方法以學生操作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在訓練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切記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不是簡單地培養操作工人。

實驗室實訓內容的設計以仿真企業物流管理的生產經營場景為準,進行模擬企業的生產經營運作過程訓練。

正確處理實驗室實訓與專業實習的關系。實驗室實訓是為專業實習作準備的,是專業實習的基礎,它不能可替代也替代不了專業實習。因此,不必強求把實驗室實訓建成與物流企業完全相同的生產經營環境。實驗室建設的標準,應充分考慮學院自身的財力和國家有關方面的財力支持程度,不必貪大求洋,追求奢華。

4.校外實習基地實習

高職院校加強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為學生建立能夠運用其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平臺,使他們學習企業帶教老師優良的品質、敬業精神和高超技能,在實踐中檢驗其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情況,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校外實習基地的實習有四種方式:生產經營過程參觀實習,課程認知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

生產經營過程參觀實習。組織生產經營過程參觀實習的教師在事前必須精心設計和安排。要與校外實習基地的有關指導教師共同制定參觀實習方案,要求學生明確參觀實習的目的、內容、步驟、要求,并制定相應管理辦法,在參觀實習結束后,要求師生各自做出認真細致的總結,教師要及時探討課程教學改革問題,提高課程教學的水平。

課程認知實習。課程認知實習是學生針對某一專門課程的學習內容,利用假期(寒、暑假,五一、國慶長假)自覺地到校外實習基地或自己聯系企業去實習。是高職院校為了增強學生對所學專業課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和水平,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自覺參與相關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認識性的實習活動。這種實習方式與生產認知實習有著相似之處,它與生產認知實習不同之處就在于它是學生針對專門課程而進行的實習,而生產認知實習是學生針對學習專業的需求而進行的實習。

任課教師要依據課程教學大綱規定的課程認知實習的目的、內容和要求,制定課程認知實習的方案和具體的管理辦法。學生要明確專業課程認知實習的目的、內容和要求,使學生在課程認知實習時有的放矢。通過正確的引導和相應的管理辦法促進和提高學生進行課程認知實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專業實習。專業實習是高職院校在專業教學活動進行了一個階段后,有計劃地安排一定的教學時間,組織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進行的專門實習。物流管理專業建立的校外實習基地,必須是專業的物流企業,或者是企業的物流管理部門。設計專業實習的目的、內容和要求的主要依據是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它是高職院校在課堂實訓教學、實驗室實訓教學的基礎上,通過校外實習基地給學生提供進行實戰性操作鍛煉的專業平臺,通過實戰鍛煉,既可以檢驗學校課堂教學的質量,使學生在課堂、實驗室學到的技能、崗位核心能力得到實踐的檢驗,又可以使學生在實習中找到專業學習中的不足之處,以便在畢業前補上所欠缺的相關專業知識和能力,通過實習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端正學風。

畢業實習。畢業實習是高職院校完成了全部教學計劃后,在就業前對學生有計劃地進行的崗位能力適應性訓練,以縮短畢業生在工作單位的見習期,提高學生的社會認可程度的實踐性教學活動。高職院校通過學生在畢業實習中反饋的信息,進行專業建設改革。

畢業實習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一個環節,加強畢業實習的管理工作是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工作水平和專業建設的需要。高職院校要加強畢業實習管理,就要與校外實習基地的有關指導教師共同制定畢業實習實施方案,明確畢業實習的目的、內容、步驟、要求、標準、信息反饋等辦法,總結畢業實習工作的經驗教訓,探討專業建設的新問題,提高專業建設的水平。

三、物流管理專業實習實訓方案的總體框架

1、專業基礎認知平臺

專業基礎認知平臺,主要是通過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利用各種假期進行生產認知實習,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去校外實習基地的生產經營過程參觀實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和訓練,增強學生對專業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加強基礎技能的學習與訓練。這個平臺采取的訓練方式主要有:有針對地到相關企業進行參觀學習、到相關企業進行經營環境體驗、參與系部組織的各種專業報告會、學習興趣小組、專業協會、教學競賽等。教學管理系部在設計專業基礎認知平臺方案時,要根據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認真研究和確定實訓內容、制定規范的實訓作業及規程、專業基礎認知能力的鑒定或成績考評辦法等制度。

建立專業基礎認知平臺的目的是把學生引入本專業的門檻,使學生對本專業的職業方向有一個比較清楚地認識和了解,培養學生對自己未來職業的認同、了解和憧憬感,開拓他們的學習視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學習的自覺性。這個平臺又被稱作專業入門訓練平臺。

2、專業基本技能訓練平臺

專業基本技能訓練平臺,主要是通過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進行專業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訓練,實驗室的教學訓練,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的課程認知實習,培養與訓練學生掌握與應用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能力。這個平臺采取的訓練方式主要有:課堂討論、課堂訓練、案例分析、課后作業訓練、相關單證的認知、相關技能的演示、相關軟件的使用等。教學管理系部在設計專業基本技能訓練平臺方案時,要根據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認真研究和確定實訓內容、制定規范的實訓作業及規程、專業基本技能能力的鑒定或成績考評辦法等制度。

建立專業基本技能訓練平臺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較為扎實的(專業)單元技能,基本具備從事物流管理專業的基礎技能,為學生順利接受下一個環節的教學訓練,即專業崗位能力訓練平臺的訓練,打下扎實的基礎。

3、專業崗位能力訓練平臺

專業崗位能力訓練平臺,主要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物流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訓練,實驗室的教學訓練,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的課程認知實習,培養與訓練學生的專業崗位能力,使學生具備從事物流管理業務活動的專業崗位能力。專業崗位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學生在本專業學習與訓練的核心與重點環節。這個平臺采取的訓練方式主要有:課堂單證制作演練、課堂實操訓練、案例分析、課后作業訓練、現場參觀、相關技能的演示、相關設備的操作能力的訓練、相關專業軟件的使用等。教學管理系部在設計專業崗位能力訓練平臺方案時,要根據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認真研究和確定實訓內容、制定規范的實訓作業及規程、專業崗位能力的鑒定或成績考評辦法等制度。

建立專業崗位能力訓練平臺的目的是使學生達到具有最基本的就業能力的要求,基本完成高級應用型專業人才“由低到高”的培養訓練任務。

4、專業綜合能力訓練平臺

專業綜合能力訓練平臺,主要是把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與訓練中受到的專業基礎認知、專業基本技能、專業崗位能力等訓練,通過科學、系統的集成,形成仿真的物流管理業務活動場景訓練,并充分利用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接受和體驗物流管理實際業務活動的氛圍,經受實際業務活動的鍛煉,形成和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這個平臺采取的訓練方式主要有:模擬物流管理業務環節訓練、仿真物流管理業務活動場景訓練、仿真物流管理業務應用軟件的訓練、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教學管理系部在設計專業綜合能力訓練平臺方案時,要根據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認真研究和確定實訓內容、制定規范的實訓作業及規程、專業綜合能力的鑒定或成績考評辦法等制度。

建立專業綜合能力訓練平臺的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使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完成“由專到精”的應用型、技能型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素質的訓練,使之成為符合國民經濟建設需要的高等物流管理職業技術人才。

5、專業創新能力訓練平臺。

專業創新能力訓練平臺,是對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中求知欲較強、學習成績在中等水平以上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對學生進行適當接觸物流管理專業前沿理論與業務知識,適當擴展與物流管理專業相關的專業理論與業務知識的培養和訓練,挖掘學生專業創新能力的潛力,對學生進行潛在的專業創新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學生通過直接參與教師的研究課題、參與校企產學研合作項目、參與各個平臺實習實訓的操作作業,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平臺貫穿于前四個平臺的全過程,可以說是對中等水平以上的學生,尤其是對上游以上的學生吃的“偏飯”,也可以說是“善于思考的學生”提升自我,完成“適當延伸”高等應用型、技能型素質訓練體系的升華和提高。教學管理系部在設計專業創新能力訓練平臺方案時,要根據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認真研究和選定有潛質的學生群,對他們的潛質和能力進行認真分析,確定適合他們接受能力的實訓內容、制定規范的實訓作業及規程、專業創新能力的鑒定或成績考評辦法等制度。

建立專業創新能力訓練平臺的目的是挖掘學生專業創新能力的潛力,形成和提高學生的專業創新能力,使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完成“適當延伸”的應用型、技能型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素質的訓練,使之成為符合國民經濟建設需要的、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高等物流管理職業技術人才。

總之,通過上述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習實訓方案設計的指導思想和依據,物流管理專業實習實訓主要類別及內容的設計,物流管理專業實習實訓方案的總體框架等三個方面的研究,就可以形成比較完整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習實訓方案,希望本文的粗淺探索能夠對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的實習實訓方案的設計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文是教育部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課題的子課題(教高司函[2005]202號)

作者單位: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職成廳[2005]2號).高等職業教育物流管理專業緊缺人才培養指導方案.

[2]楊應崧主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115-120.

篇3

關鍵詞:電渦流;巨磁電阻;缺陷檢測

無損檢測(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是采用各種方法,以不破壞被測對象完整性和整體功能為前提,檢測、定位、分類和定量評估完整性而進行的檢測[1]。常用的探傷方法包括渦流探傷、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磁粉探傷、滲透探傷等方法[2]。超聲檢測需要耦合劑,較難辨識缺陷性質和種類,需借助一定方法和技術,且難以對多層結構試件內缺陷進行檢測;射線檢測設備復雜、昂貴、便攜性差,對人體有害,檢測成本高;超聲檢測和射線檢測需一定的檢測厚度,對于試件表面淺層距離內的缺陷均難以識別;滲透檢測難于檢測內部缺陷,通常內部帶有支撐結構,且被測試件厚度通常不超過10 mm[3]。

電渦流無損檢測技術相對于其他無損檢測方法,由于其在檢測過程中不需要耦合劑,能夠實現非接觸測量,工藝簡單且成本低,操作容易,檢測過程具有快速性和安全性,設計和實現工業自動化測量較簡單,在導電材料的無損檢測領域有著廣闊的前景[4]。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者針對焊接缺陷的電渦流檢測熱點問題開展了大量研究。目前,在焊接過程監測和焊縫裂紋檢測等技術領域,電渦流檢測技術已經實現了初步應用。但是由于焊接缺陷的檢測過程中常常存在結構復雜、干擾量多等因素,導致焊接缺陷的電渦流檢測過程十分困難,因此檢測靈敏度低,檢測可靠性不高。

1 電渦流檢測方案設計

當被測金屬中存在缺陷時,金屬內部原有渦流和磁場的空間分布發生改變,進而通過檢測渦流和磁場分布識別缺陷[5]。巨磁電阻(Giant Magneto Resistance GMR)傳感器的引入提高了低頻激勵條件下的檢測靈敏度,該傳感器利用GMR 效應,指磁場材料的電阻率在外加磁場的作用下產生電阻率變化的現象[6]。由于GMR傳感器還具有敏感軸特性,即與敏感軸平行方向磁場對其輸出影響大,而與敏感軸正交方向磁場對其輸出影響小,基本可忽略不計。根據這一特性,可分別檢測不同方向缺陷磁場強度。在實際檢測中,令GMR敏感軸正交于激勵磁場,因而無缺陷情況下GMR無輸出,而缺陷的存在改變導體內部渦流分布,使得產生敏感軸方向二次磁場,該磁場被GMR獲取并輸出,因而其輸出信號包含缺陷信息。因此,目前常用傳感器檢測方向為水平方向正交于激勵磁場(Hx方向)及豎直方向正交于激勵磁場(Hz方向)兩種。本文設計傳感器檢測方向Hz研究兩方向正交于激勵磁場(Hz方向),設計結構如圖1所示。巨磁電阻水平放置于激勵線圈內部,使其與感生磁場方式垂直,可獲取更多缺陷信息。

2 電渦流檢測理論

麥克斯韋方程組(1-4)是電渦流檢測中,電磁場分析的基礎,利用交變的電場產生交變的磁場,交變磁場分布在被測試件區域,形成感應電磁場,當傳感器探頭接近感應電磁場時,即在探頭上形成交變電場。

H為磁場強度,J為電流面密度,D為導體表面電通量密度,E為電場強度,q為電荷量。式(1)表示全電流方程,表明傳導電流及變化電場均能產生磁場。式(2)為推廣的電磁感應定律,其表明變化磁場亦可產生電場。式(3)為磁通連續性原理,其表明磁力線是無頭無尾的閉合曲線。式(4)為高斯定理,其表明電荷以發散的方式產生電場。麥克斯韋方程組微分形式為:

3 缺陷電磁場機理分析及仿真

建立交流激勵線圈在金屬導體上的電磁場分布的數學模型,分析金屬導體上缺陷有無缺陷時,磁場分布,為下一步GMR傳感器感生電場分析提供理論依據。在分析磁場模型之后,采用Comsol軟件建立電磁場模型如圖2所示。

3.1 無缺陷模型分析

4 GMR傳感器的電渦流檢測技術

GMR傳感器的敏感軸方向平行于圖6所示的y軸方向時,I1、I2都會產生平行于敏感軸方向的磁場分量,同時GMR傳感器芯片在線圈的中心位置,即渦流的中心位置,GMR 傳感器的輸出為渦流I1和I2在GMR傳感器所在位置磁場的疊加。

4.1 磁場分析

4.2 GMR傳感器輸出原理

GMR傳感器電路原理圖如圖8所示,R1、R2、R3、R4配置成惠斯通電橋,R2、R4兩個電阻被屏蔽,當磁場變化是不受影響。R1、R3未被屏蔽,位于外部磁場時,巨磁電阻R1、R3輸出很小,位于缺陷周圍時,R1、R3阻值變化非常大,從而GMR芯片有輸出:Uout=k3By=k3k2I,k3為GMR傳感器的靈敏度系數。

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原理,當閉合導體回路中的磁通量發生變化時,回路中就會產生相應的感應電動勢及感應電流,GMR傳感器能夠直接對磁場強度進行測量并且轉化成電壓值,所以在電渦流檢測過程中十分方便。使用常規線圈作為檢測傳感器時,根據法拉第定律,線圈的感應電壓為:Vcoil=kc,kc為比例系數。在正弦激勵下,即B=sin(2πft+θ)時:

經過仿真得到GMR傳感器輸出電壓變化如圖9所示,在缺陷的邊緣部分,輸出電壓迅速變化,在遠離缺陷區域,輸出電壓趨于平穩。因此當傳感器以用平掃方式經過缺陷時,輸出電壓信號產生極性、相位、幅值的變化,為電渦流無損檢測的應用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5 總結與展望

本文從電渦流檢測原理出發,使用交流矩形線圈做激勵,通過對麥克斯韋方程的解析,定量分析了缺陷周圍電磁場的變化,定性得到電磁場變化對GMR傳感器輸出的影響,得出電渦流無損檢測技術的理論可行性。使用Comsol軟件對激勵磁場、被測試件及缺陷信息分別建立模型,對缺陷周圍電磁場及GMR傳感器輸出電壓建模仿真,得出缺陷周圍電磁場傳感器輸出明顯變化,進一步驗證了電渦流無損檢測方法對于金屬導體缺陷檢測的可行性。

本文初步分析了缺陷周圍電磁場變化理論,下一步應從實驗角度設計電渦流無損檢測裝置,采集缺陷數據,并進行分析,定量研究缺陷附近電磁場變化。同時,本文只對缺陷周圍電磁場進行分析,未涉及到缺陷的深度,在這方面應進一步深入研究。另外應深入分析缺陷數據,以求得到更多缺陷信息并定量分析。

參考文獻

[1]林俊明.電磁(渦流)檢測技術在中國[J].無損檢測,2009(B12):55-56.

[2]王自明.國防科技工業無損檢測人員資格鑒定與認證培訓教材, 編審委員會,無損檢測綜合知識[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3]林俊明.電磁無損檢測技術的發展與新成果[J].工程與試驗,2011, 51(1):1-5+29.

[4]陳德智,趙玉清,盛劍霓,等.基于場量分析的渦流無損檢測技術[J].無損檢測,1999(6):241-244.

[5]A. Jander, C. Smith, R. Schneider, Magneto resistive sensors for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USA, 2005: 1-13.

篇4

關鍵詞:超高層建筑;常高壓消防給水系統;安全可靠性。

中圖分類號:TU9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中國-東盟國際商貿物流中心辦公大樓A座,位于南寧市民族大道南側華潤萬象城與南寧民族影城之間地塊,建筑高度為229m,層數為52層,為超高層綜合樓。主要功能包括餐廳、會議廳、酒店客房、公寓式辦公、銀行營業廳及金融辦公等;其中,地下室共四層,-4層為人防車庫,地下 -3~-1層為車庫、設備用房、酒店貯藏、金融相關用房等;1~6層裙房為酒店宴會廳、餐廳、多功能廳、會議室、娛樂活動室及銀行營業廳及銀行辦公用房等;7~20層、22~34層為酒店客房;35~52層為公寓式辦公用房;另外,21、37層為避難層,同時也作為給排水專業的設備層使用。下圖為功能分區示意圖:

圖一

二、設計思路:

1.消防難點:

1)功能復雜,火災危險性較高。本工程除酒店、辦公等基本功能外,還包括餐飲、娛樂、金融相關用房等諸多功能,部分場所人員相當密集,火災危險性較大。

2)疏散、逃生困難。作為超高層建筑,樓層多,建筑高度超過200m,一旦發生火災,疏散、逃生難度都高于普通高層建筑。

3)外部撲救難度大。目前,南寧消防隊的消防設施還不能直接撲救與本工程建筑高度

相當的建筑火災。

2.設計要點:

1)立足自救。基于火災危險性大及外部撲救難度大的原因,若火災時過分依賴外部救援,必定會延誤火災撲救最佳時機,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故本工程消防系統的設計必須滿足于自救。

2)保證系統的安全性與穩定性。超高層建筑因為建筑高度的問題,未降低消防水泵及消防管網所承受的壓力,建筑上部的消防供水往往不是由水泵一次性供給,而是在建筑中部設置消防轉輸水箱及轉輸水泵,建筑上部消防供水往往需要經水泵逐級轉輸才能到達消防用水點。這種做法雖然降低了水泵及管網壓力,但增加了轉輸水泵,使建筑上部消防供水的安全性打了折扣。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工程消防系統設置成常高壓系統,把火災持續時間內全部消防全部儲存在屋頂540m3消防大水箱,以滿足火災持續時間內消防水量和水壓的要求。

三、系統簡介:

1.系統設計為常高壓消防系統,在屋頂設置540m3消防大水箱。除靠近屋頂的部分樓層需設置消防水泵加壓供水外,其余樓層均依靠重力供水,在大大減少了系統機械設備的使用的同時,反而增加了系統的可靠性。

2.負四層和避難層37層轉輸水泵及轉輸水箱,平時即可利用轉輸水箱及轉輸水泵將屋頂消防水箱貯滿水,在火災發生時,除屋頂水箱可直接供水外,在機械設備無故障的情況下,仍能源源不斷地向屋頂消防水箱補水,使消防用水量進一步得到保證。

3.避難層21層和37層設置減壓水箱。為降低建筑下部消防用水點的壓力,設置消防減壓水箱,并利用消防減壓水箱對消防系統進行合理分區。下圖為消防系統供水原理圖:

圖二

四、小結:

1.本系統為常高壓系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系統對機械設備及電氣設備的依賴,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2.屋頂540噸消防水箱的設置經與結構專業設計人員商議,荷載對結構安全沒有影響,而且可兼作超高層建筑風阻尼器,有利于結構安全。

3.屋頂消防水箱、避難層減壓水箱及管網上減壓閥的設置使消防分區更為合理,壓力更加恒定。

4.該系統在超高層建筑中已較多采用,如廣州電視塔、廣州西塔等,獲業主、專家及消防主管部門認可,運行良好。

參考文獻

[1].GB50045-95(2005年版),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

[2].GB50084-2001(2005年版),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

篇5

    《物流管理課程設計》設置在《物流管理》課程之后,是與《物流管理》課程配套的一門獨立的必修課程,課時集中安排2~3周(物流管理專業是3周,其他專業為2周,一周1學分)。教學目的: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物流管理課程基本知識與相關技能,提高學生物流系統分析和設計能力,提高物流管理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教學任務:以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的最新案例集為基礎,對某一指定類型的物流企業圍繞某一主題展開可行的方案設計;教學要求:設計方案符合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的基本要求與方式。具體要求為:方案的設計內容科學、全面、可行(方案的針對性、方案的有效性、方案的覆蓋面、方案的綜合性);方案的設計方法(設計方法的科學性、設計方法的復雜性);方案的表現能力規范化;具有創新性與應用前景。方案設計以小組形式進行,每組5人,這既和大賽的要求一致,也是做實際物流方案設計時團隊的大概人數,大賽案例的主體都是實際的物流企業,學生既可以參觀類似企業,也可以就關心的問題咨詢企業,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就像是真的在為一個企業設計物流方案一樣,增強教學效果。物流管理的課程設計安排在一個學期的最后幾周,課程設計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案例分析報告階段,安排在正式課程設計之前的兩個月,講清楚課程設計的要求與內容,把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案例集中的每個案例均進行分析,寫出分析報告,在此基礎上,撰寫并提交整個案例集的分析報告,這是方案設計的重要基礎。

    第二階段為方案設計階段,在第一階段案例分析報告的基礎上,按物流設計大賽方式的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自己選擇某一主題進行方案設計,最后二天進行答辯,評委組由指導教師與各組組長構成。每組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匯報物流設計方案,評委組依據全國物流設計大賽的評分標準對臺上同學的案例打分及質疑,這會幫助答辯的同學思考和發現問題,也有助于作為聽眾的同學了解物流方案設計的重點,進而發現自己方案的不足,更有助于他們之間的相互學習。內容設計。參照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所提供的設計內容,結合本校學生的培養方案與特色進行。以第三屆為例(不只局限這些),我們物流方案設計主題選擇為:服務網點布局、選址戰略及路由優化設計;市場競爭策略及運作方案設計;系統運作控制與流程優化設計(如運作效率、運作標準化流程、運作環節等);應急與風險控制系統設計;物流技術應用與裝備集成優化設計;物流增值服務項目設計;服務營銷與質量管理體系設計;物流績效評估體系設計;物流管理理念創新等。教法設計。本課程屬于實踐性教學性質,整個課程設計階段以教師指導、輔導與小組研討并重,遵循在學中干,在干中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切身體驗物流方案設計的全過程。首先,講解物流方案設計的目的、要求、基本規范與形式,且把前幾屆全國物流設計大賽獲獎作品提供給學生供參考;其次,指導學生撰寫總案例集分析報告,把各小案例中的問題與解決思路、方法進行匯總與梳理,從中提煉出方案主題與核心內容;再次,指導學生如何收集與補充大賽案例中缺少的數據與資料,同時還組織學生參觀相應的企業,增加一些感性認識;對于某些定量分析方法的學習與應用聯系相關老師做專門指導。

    教學實踐

    經驗。物流方案設計的基礎是案例集的總分析報告。在平時的相關課程中,一般都是內容單一、篇幅短的小案例分析,學生從未接觸到百頁左右的圍繞該企業的案例集,如何把一個個小案例分析串聯、集成為一個總案例分析報告,對于學生來講尚屬首次。為此,讓學生把各案例中企業各方面的背景、問題、解決思路、方法和措施等進行“合并同類項”,再從經營戰略、業務運作、管理與技術手段、所需環境與條件等方面進行分層撰寫,形成較系統的總分析報告。物流方案設計中,學生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一個個解決方案的堆砌,系統性差,方案不能前后呼應甚至矛盾,缺乏一個空出的主題與明顯的邏輯主線。為此,讓學生單獨把各式各樣章節的摘要寫出來,并把每個章節之間的邏輯關系用框圖畫出來,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發現哪些章節是重復的或不需要的、哪此內容是缺少的或不足的,經過幾輪反復練習,使學生基本做到主題相對明確、邏輯較一致的物流解決方案。由于物流管理課程設計的時間有限,對物流解決方案的要求是作出一定的調整,主要是對案例的覆蓋面從80%下降到40%,使學生較易抓住關鍵,提煉企業面臨的本質性的獨特問題,然后對癥下藥,量身定做出物流解決方案。

    為了實踐性教學訓練與競賽相結合,學校每年舉辦一屆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與物流管理課程設計并行,時間適當拖后一些,一般在10~12月之間),以參加課程設計的學生為主,再動員有興趣的學生參加,增加物流大賽的規模與影響力,具體由學校物流協會承辦,最后對做得較好的組由學校團委、經濟管理學院、教務處聯合頒獎。我們把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方式引入到物流管理課程設計中來,把物流教學實踐性訓練與競賽相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前三屆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中,每屆均有1~2個隊進入復賽、兩屆有均有一隊進入決賽,第三屆一個隊獲得二等獎。根據教育質量專業評估機構“麥可斯”咨詢機構的測評,我校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學生半年后的就業率幾乎為100%。這些成績的取得,與把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方式引入到物流管理課程設計中來,提高學生實踐性教學質量不無關系。教訓。由于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程設計的,存在一個小組內成員的參與程度與貢獻大小不好評判、干多干少都一樣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會助長個別組員的消極行為,降低了小組合作的有效性;第二個問題是由于全國性大賽是兩年舉辦一次,對于第二年的課程設計存在抄襲上一年優秀作品過多的現象,這些問題的解決尚處在探索中。

篇6

Abstract: In 2010~2013 years, the occupation college(higher vocational group)“North”cup“modern logistics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operations, optimize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tournament, has been successfully held three sessions, in spite of the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as well as“match point”and so on have changed year by year, but the line is always the“core business link storage”and“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2014, the tournament will be the integration of logistics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as backgrou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upply chain, require participants to complete optimization, integration and processing complete logistics business process. This new trend based on, to show some new“match point”and analyz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skills competition; analysis of match

1 問題的提出

嚴格意義上的全國職業院校(高職組)物流技能大賽起始于2010年,即“中諾思”杯“現代物流儲存與配送作業優化設計和實施”賽項,至今已成功舉行了三屆。該賽項以物流企業的核心環節――儲存與配送作業為背景,在強化物流管理控制和物流成本控制的前提下,要求選手進行方案的設計與實施。不容置疑,幾年來該賽項引領了高職物流教學和課程改革,規范并逐步建立了物流職業教學標準,每年也都吸引了全國超過60余所高職院校參加在天津交通職業學院舉行的總決賽。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1月28日,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官方網站上公布的“關于公布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擬設賽項的通知”中看到,教育部擬采用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全國物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聯合申報的“一體化物流方案設計與實施”(以下簡稱“申報書”)作為全國高職物流技能大賽賽項。

在認真研究了方方面面大量信息的基礎上,不難發現,2014年全國高職物流技能大賽,無論是在組織形式上還是在基于的背景上,都會有較大變革,即該賽項將完全模擬真實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一體化物流運作,從供應鏈角度要求選手完成完整物流業務流程的優化、整合和處理。本文將基于這一新走向,力求提煉出若干新“賽點”并進行剖析。

2 典型比較

眾所周知,以往歷屆全國職業院校物流(高職組)“中諾思”杯“現代物流儲存與配送作業優化設計和實施”比賽,盡管每年都有一定變化,但依然具有明顯的沿革性,即主線始終是“儲”和“配”這一物流企業的核心業務環節。

作者曾在《中國市場》雜志第10期上發表的題為“全國現代物流大賽(高職組)有關焦點問題之辨析”一文中,進行了概括與比較,現引用如下,詳見表1。

在從表1中,從多個維度,將歷年大賽進行了較深入的比較和解讀,可以明顯看出以往大賽變化情況。

下面,作者將基于上述“申報書”中所給出的信息,對2014年擬定賽項“一體化物流方案設計與實施”和以往賽項進行分析,對其中的主要區別和變化進行預測,詳見表2。

從以上分析,認為本年度的擬定賽項,從知識點、技能點以及選手構成等諸多方面,并沒有革命性變化,但是更加貼近第三方物流企業真實完整業務過程,這表現在:一方面,弱化了傳統比賽中微觀層面上基本技能和操作,另一方面,卻在宏觀層面上強化了以物流系統為核心,從物流功能的一體化,到對生產企業、銷售企業、物流企業直至消費者的整個供應鏈內部和外部進行整體化和系統化??傊?,這些變化對各高職院校備賽以及教學都將是一個極大挑戰。

3 賽點提煉與剖析

根據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有關通知精神,2014年高職物流技能大賽正式賽項規程將于2014年3月30日前在大賽官網(chinaskills.org)予以公布,現僅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全國物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聯合申報的“一體化物流方案設計與實施”申報書中所給出的大量信息,進行前瞻性剖析。

3.1 賽點提煉

2014年大賽按上述“申報書”中要求,參賽隊員可根據比賽提供的信息,結合給定的競賽要素,制定一體化物流作業方案,方案內容包括人員分工方案、運輸調度方案、場站作業方案、運輸應急預案、倉儲出入庫及流通加工作業方案、貴重物品安全追蹤方案、成本預算方案等部分,并進行實施。

通過以上分析,同時結合大多數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現狀,預測本年度大賽主要有如下三大“賽點”:即運輸調度方案及場站作業方案、各業務流程相關聯的單據流轉和倉儲主管和運輸主管的協調等。其中,“運輸調度方案”的設計,相對于高職選手來講難度較大,所以以下主要對該“賽點”進行一定剖析。

3.2 賽點剖析

在往屆高職物流技能大賽諸多“賽點”中,曾明確要求選手利用節約里程法進行配送線路優化。也許是考慮到大多數高職院校選手理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不僅條件給的比較充分、比較特殊,而且也較低。

2014年大賽,同樣也涉及到了運輸(配送)優化問題。按照“申報書”運輸調度方案及場站作業方案設計中要求,“根據客戶需求、送貨時間、客戶優先權等級,制定運輸任務安排表,并明確貴重貨品及特殊商品運輸管理制度與要求、說明操作流程與實施步驟、應急情況處理流程。查安排表是否合理、流程操作與應急處理方案是否正確”。根據這些要求以及“申報書”給出的“案例樣題”來分析,選手在設計方案時,預計大賽給出的條件信息量會更大、要求考慮的因素會更多、數學模型會更復雜。

因此,在備賽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運輸(配送)由于方法的不同,其運輸過程也不盡相同。由于影響運輸(配送)的因素很多,如車流量的變化、道路狀況、客戶的分布狀況和配送中心的選址、道路交通網、車輛定額載重量以及車輛運行限制等。

那么在“運輸調度方案”設計中,就要整合影響運輸(配送)的各種因素,適時適當地利用現有的運輸工具和道路狀況,及時、安全、方便、經濟地將客戶所需的商品準確地送達客戶手中,選擇不同的線路設計方法,最終達到節省時間、運距和降低配送運輸成本的目的。

建議在備賽中,可以進一步將這類運輸優化問題分為:

(1)“一對一”配送的最短路線問題

即是在由一個供應點到一個客戶的運輸(配送)模式中,要求選擇最短的配送路線,實現高效率的配送,達到快速、經濟配送的經營目的,解決這種模式的優化設計問題預計采用“標號法”即可解決。

(2)“一對多”配送的路線優化問題

即由一個供應點往多個客戶貨物接收點的配送。這種運輸(配送)模式要求,同一條線路上所有客戶的需求量總和不大于一輛車的額定載重量。其基本思路是:在汽車載重能力允許的前提下,每輛汽車在配送路線上經過的客戶個數越多,里程節約量越大,配送線路越合理。解決這種模式的優化設計問題可以采用節約里程法。

(3)“多對多”配送的路線優化問題

多對多配送是指由多個供應配送點往多個客戶貨物接收點的配送,當配送路線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圈時,可以用破圈法操作。

篇7

關鍵詞:運輸方案優化;運輸模型;復合單位運價;位勢原理;多基地

中圖分類號:F252.14 文獻標識碼:A

1 問題的提出

當前,物流費用一直在企業運營費用中占據較大比例,其優化將為企業減少大量成本。為在日益激化的市場競爭中謀求可持續發展,企業也越來越重視物流運輸方案的規劃和設計,尤其在醫藥企業中,藥品運輸方案的優化產生的效益非常顯著。本研究在對振東集團下屬醫藥公司進行深入調研后,為其提供優化的運輸方案。

對于振東集團旗下的每個制藥公司而言,由于自身地理位置以及藥品銷售地區配送中心所處地域的不同,其對應的單位運價是不同的;但必須考慮的是,由于不同制藥公司的生產規模大小不一,在訂單下達后,規模小的公司就必然有較長的生產提前期,這就務必會產生相對較高的單位存儲費用(在這里,存儲費應是一個復合值,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它應包括因存儲而產生的貨架、盤點、倉管費用以及機會成本等)。

為了使設計的物流運輸方案更好地適應實際情況,在這里把單位運價和單位存儲費用合并成一項作為單位藥品從產后到抵達銷售區配送中心的總費用,并以此作為復合單位運價,這樣將使得成本最低的方案優化設計更合理。目前,研究較為復雜的問題類型一般最多考慮3、4個屬性,多數研究都是針對考慮1、2個屬性的問題展開[1]。本文著重考慮運輸費用這一屬性,且假設運輸過程中車型、單位耗油、司機人工費等方面是均等的。

2 模型構建及方案設計

4 結束語

本文研究了藥品多基地生產模式下,以訂單導向的銷售運輸方案的設計和優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研究中結合了地理信息,特別是實際企業中存在的單位存儲綜合費用,進而在運輸方案設計中采用了單位復合運價數據模擬,這將比單純使用運價更為合理。然而,在影響運輸成本的諸多要素中,本研究并未一一進行參數設置納入到優化模型中,運輸中應急問題的影響也未涉及,這些將在后續的研究中進一步深入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孫麗君,胡祥培,王征. 車輛路徑規劃問題及其求解方法研究進展[J]. 系統工程,2006,24(11):31.

[2] 韓伯棠. 管理運籌學[M]. 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7-128.

[3] Dror M, Laporte G, Trudeau P. Vehicle routing with split deliveries[J]. Discrete Applied Mathematics, 1994,50(3):15.

篇8

關鍵詞:用地分析;總圖運輸;設計模式;生產物流

Abstract: this paper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ron &steel enterprise planning design example, summed up a set of engineering site analysis, two direction as the forerunner, take the two basic points for the control points, closely regarding logistics center for the assembly drawing transportation scheme design patterns, for efficient form large steel joint enterprise new construction, expansion project of the assembly drawing transportation design scheme, which is significant.

Keywords: land analysis; The assembly drawing transportation; Design mode; Production logistics

中圖分類號:C2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隨著我國鋼鐵消費量的劇增和國家產業結構的深入調整,鋼企在規模、數量上不斷迅速發展壯大的同時,產業結構也得到持續不斷優化、升級換代,并逐漸進入到從規模到產量均總體出現過剩的局面,項目數逐漸減少和設計公司不斷壯大的矛盾日漸突出,市場競爭日漸加劇。于是,各鋼鐵行業的工程設計公司紛紛將眼光盯在海外發展中國家的鋼鐵市場。在新的市場形勢、管理理念、資源條件下,各工程設計公司順應歷史的潮流,迎接市場的挑戰,積極縮短設計周期,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重復勞動,從而降低工程設計成本。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設計模式,從而實現快速設計。海外工程的高階段咨詢,是受國際鋼鐵市場、鋼鐵公司的不同管理理念、廠址內外設計條件影響最大的階段,可變性、突變性較大。咨詢階段研究整體物流的優化,首當其沖的是總圖方案。如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設計模式,快速穩定總圖方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們當務之急。

1 總圖布置的形式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1.1總圖布置的形式

總圖布置形式主要是指鋼鐵聯合企業內各主體功能單元根據各單元工藝流程需要擺放在一起,在滿足工藝生產和物料運輸需要等條件下形成的一個固有的總平面布置形式。具體分為兩大類,(1)根據主體功能單元的位置關系形成的總圖布置形式有:人字形布置、斜角成組布置、串聯式布置等。(2)按物料流經全廠的流程、形態不同形成的總圖布置形式有:“L”形、“U”形、“I”(直線)形等布置形式,這是目前討論最多以物料流程形態來命名的總圖布置型式?!拔锪狭鞒獭敝饕侵福簭脑剂先霃S起到成品出廠止,大宗物料、半成品、成品在車間之間、工序之間、生產線之間的物料儲存、轉化、包裝、運輸的全過程。

1.2總圖布置形式的主要影響因素

海外項目的工程建設咨詢階段,通常不具有獨立的廠址選擇階段。但在業主指定建設場地上研究總圖方案時,仍需研究國內項目廠址選擇階段、總圖布置方案設計階段需要考慮的諸多影響因素對總圖方案的影響。

1)總體布局(規劃)階段考慮的主要因素

符合當地相關城市規劃,適應外部物料運輸條件,重視衛生防護距離,注意當地風向和朝向,考慮項目施工期及投產后協作條件和當地人力資源條件,合理確定有關配套項目用地(如:循環經濟用地等),留有遠期發展條件,避免拆遷或影響現有重要設施,統一規劃場地開拓工程的各項技術措施,適當考慮施工設施配套用地等。

2)總圖布置方案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總圖布置方案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在總體布局(規劃)的基礎上,在有關規范、規定的要求指導下,根據工廠規模、生產工藝流程、物料流向、廠內外運輸、廠區地形地質、建筑朝向以及預留發展等要求,全面地、因地制宜地規劃工廠所有功能設施及其場地上建構筑物、運輸線路等。在符合工廠當地的操作習慣、風俗習慣、管理模式條件下,經多方案技術經濟比較,擇優推薦。

綜上所述,在海外項目咨詢階段總圖布置方案需要考慮如此眾多的因素,如何在這些因素中提出本項目優先考慮的、最重要的設計因素?形成設計模式,從而迅速穩定總圖布置形式。

2 總圖方案的設計模式研究

總圖方案的設計原理:首先要明確項目的規模以及是否分期建設,其次是分析該項目涉及的相關設施或功能單元的主輔作用,輔助作業活動服務于主要作業活動,避免主要作業活動受到干擾和延遲。再次是分析所有相關設施單位的相互關系和相互緊密程度,如何相互作用,是否有定性或定量的關系。然后是確定所有設施單元的空間需求(主要考慮用地需求)??倛D方案設計是一個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也是一個戰略規劃的過程。隨著技術進步和新方法的不斷涌現,總圖方案規劃的方法也在不斷改變。

基于多年總圖設計經驗和上述設計原理,提出如下設計模式:首先對項目廠址和項目設施的場地進行分析,再通過掌握項目的兩個基本方向,控制項目的兩個基本點,以研究大宗物流短捷、順直、連續為中心,從而形成一個穩定的總圖布置方案。

(1)廠址及其項目設施的用地分析

在項目規模確定的條件下,首先就要分析項目配套相關設施,廠址的用地是否滿足項目規模的需要,其用地的長寬方向是否滿足項目中主體工藝生產車間布置的基本需要。其次是考慮構成該項目的各主體設施的用地需求,并按物料流程合理分配單元用地面積,再其次則需要考慮項目分期建設,力求首期布置集中、物流短捷,預留用地相對集中以適應市場和技術發展的擴建需求。

(2)掌握兩個基本方向

鋼鐵聯合企業或工程項目必然有物料流、能源介質流、信息流、人流等進、出工廠,但對運營成本影響最大的是物料的運輸。該處的兩個基本方向即指“大宗物料進廠的方向”和“大宗物料出廠的方向”。解決好了大宗物料進出廠順直、短捷的問題,也就解決了方案設計的主要問題之一。特別是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它的巨大運輸量、運輸方式的頻繁轉換對鋼鐵企業運營成本的控制顯得特別重要。對鋼鐵企業大宗物料進出廠區的方向、運輸方式等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有利于減少基建投資或建成后的運營成本。

(3)控制兩個基本點

任何一個工程項目,必然有其主要生產設施、次要生產設施、配套公輔設施。其中主要生產設施是影響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項目總圖方案設計的重點??刂谱≈攸c,其它設施的布置也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鋼鐵聯合企業的總圖布置方案設計,影響最大的關鍵控制點就是煉鐵工程、煉鋼連鑄工程的總圖方案及二者之間的鐵水運輸方案。解決了它們之間的關系和總圖布置形式,并在其前后布置燒結工程、焦化工程、原料場工程、軋鋼車間等,形成該聯合企業總圖布置形式。

(4)以大宗物流短捷、順直、連續為方案規劃的研究中心

物流短捷、順直、連續,是總圖方案設計追求的目標,也是一個企業不斷優化物流的目標。它對于減少企業的運輸設備種類和數量、降低企業的運輸成本和經營成本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物流量大,運輸設備多,運輸方式在物料運輸過程中不斷變化。因此,總圖運輸規劃就必然要以物流研究為中心,使企業達到物流短捷、順直、連續的目標,并在項目不斷改造升級的過程中具有不斷優化的條件,才能不斷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不斷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 案例分析

3.1項目簡述

某海外鋼廠建設規模:22.50×106t/a,分二期4步建設。一期年產鋼坯7.50×106t/a,一期+1年產鋼坯11.25×106t/a;二期建成7.5×106t/a,二期+1建成11.25×106t/a。預留遠期不銹鋼約1500×103t/a用地。總體規模約24.00×106t/a。

廠址東臨東海,南靠規劃熱電廠,西與輕工業區隔路相望,北為石化工業區。廠區用地南北寬約3.6 km~4.64km,東西長約2.67km~4.93km,總占地面積約21.43km2(包括生活區和行政區用地面積2.33 km2),工廠生產設施實際用地約19.1 km2。

主要生產設施:原料場工程,燒結工程,煉焦工程,石灰焙燒工程,高爐工程,煉鋼連鑄工程,系列軋鋼工程。次要功能單元有:燃煤發電廠,中央水廠,制氧廠,中央機修廠,中央倉庫,煤氣柜工程,能源中心,耐火材料車間,循環經濟用地,預留設施(鋼鐵研究中心,不銹鋼生產線用地)等。

3.2工程用地分析

1)鋼鐵廠總體用地分析

根據有關資料測算,考慮長寬的有效利用,初步確定長約4.7km,寬約3.7km,長:寬約為1.27:1,接近于鋼鐵基地的理想用地長寬的比值(長寬比在1.4:1和1.6:1之間為宜)。從綜合性的鋼鐵聯合項目的用地指標分析,當該海外項目完成后,其噸鋼用地指標為:0.8m2/噸鋼(24.00×106t/a的規模),指標剛好滿足《鋼鐵企業總圖運輸設計規范》(GB50603-2010)中規定的下限值,指標十分先進。如果扣除耐火材料廠、海邊建廠倉儲設施用地偏大等因素,其噸鋼用地指標更優秀。用地情況詳見圖1。

圖1項目用地情況

2)各主體設施工程用地分析

(1)原料場用地面積約2.5km2??紤]到海上運輸受海洋極端氣候的影響,適當擴大了該功能單元的用地面積。再綜合考慮采取其它適當的設計措施增加物料貯存量,物料貯存天數適當增加是合理的。

(2)根據規劃規模需要,配置6臺大型燒結機,燒結廠用地面積約0.98 km2。具體設計時通過采取設備大型化和其它設計措施如聯合布置等,占地會比這更緊湊,總面積會約小于該數值。

(3)根據規劃鋼鐵聯合企業規模需要,焦化廠配置7m大型焦爐,每兩座焦爐為一組共六個組合,經濟合理,在不考慮精化工設施用地的情況下,占地約1.4 km2。

(4)高爐工程共有高爐6座,每座高爐用地按0.25 km2,共1.5 km2,用地較大。但如將高爐煤氣柜、鑄鐵機、倒罐間等包含在內則是合理的。

(5)煉鋼連鑄工程,除去預留不銹鋼生產線用地外,常規情況下應至少建設3座煉鋼連鑄車間才有利于生產組織。但本項目最終決定建設兩座煉鋼連鑄車間完成該企業的生產任務。規模決定用地,一二期總面積約1.54 km2。就該噸鋼用地指標來分析,是十分先進的。

(6)軋鋼工程。原則上軋鋼車間和煉鋼連鑄車間聯合布置,在寬度上只要煉鋼連鑄車間能布置下去,軋鋼就應該能布置下去。但對于本項目,因連鑄車間后面配的軋線太多,該區域受制約因素的應該是軋鋼區域的有效布置。方案估算軋鋼區域用地寬度方向與煉鋼連鑄車間寬度一致,長度方向以最長熱軋或厚板車間做為控制指標。軋鋼工程用地一二期各約1.4 km2。

通過參考同類型項目或經驗估算,各主要設施用地面積和長寬如下表(除注明外均含一、二期):

表1主要單元用地信息表

單元名稱

項目 原料場

工程 燒結工程 煉焦工程 高爐工程 煉鋼連鑄工程 軋鋼區域

面積(km2) 2.5 0.98 1.4 1.5 1.54 1.4

長×寬(km) 2.5×1.0 1.4×0.7 1.4×1.0 1.25×1.2 2.2×0.7 1.27×1.1

噸鋼用地面積(m2) 0.11 0.044 0.062 0.067 0.069

備注 一期用地

其它輔助設施就根據主體設施的布置情況,合理調整總圖布置和用地情況,以適應總體布置需要。

3.3抓住兩個基本方向

1)物料進廠的方向

該海外項目的各種運入物料有洗精煤、動力煤、噴吹煤、無煙煤、塊礦、石灰石、鐵礦粉、球團、廢鋼及輔料等。運入物料(干量)總量約:67.61×106t/a。運輸量最大的是煤和鐵礦粉。詳見表2。

表2 物料運入量表(單位:106t/a)

物料名稱 洗精煤 動力煤 噴吹煤/無煙煤 塊礦 石灰石 鐵礦粉 球團 廢鋼及輔料

一期 6.115 2.780 1.893 2.834 3.290 12.636 1.454 2.811

二期 12.239 5.500 3.790 5.671 6.589 25.288 2.911 5.622

從圖1分析可知,該海外項目的大宗原燃料采用水路運輸方式進廠。根據航道和碼頭設計需要,原料從碼頭南部進廠,基本貯存在原料場,該綜合原料場越靠近碼頭越好。因原料場靠近碼頭布置,與原料場關系密切的燒結、焦化、煉鐵等設施就應該靠近原料場布置,縮短物料運輸距離。該種布置型式以原燃料的噸鋼貨物周轉量(運輸量與運輸距離的積)最小為目標。

2)物料出廠的方向

該海外項目的各種運出物料有鋼材、水渣、鋼渣等。運出物料(干量)總量約:30.00×106t/a。運輸量最大的是各種鋼材。運輸量詳見表3、4。

表3一期物料運出量表(單位:106t/a)

物料名稱 高線盤卷 棒材 小方坯/大棒 2030mm冷軋 2250mm熱軋卷 3800mm中板 合計

一期+1 1.78 0.78 0.35 2.05 3.10 1.80 9.86

表4二期+1新增物料運出量表(單位:106t/a)

物料名稱 1800mm冷軋 1550mm冷軋 1880mm熱軋卷 1450mm冷軋 1580mm熱軋卷 5000mm中板 型鋼 合計

二期+1 1.70 1.45 1.25 0.70 2.90 2.00 1.14 11.14

從圖1上分析,該海外項目的大宗運出物料是采用的水路運輸出廠。為縮短運輸距離,減少二次搬運,減少噸鋼運輸成本。軋鋼區域用地盡量靠近碼頭北部平行或垂直海邊布置為最佳。

3.4控制兩個基本點

原料場工程、燒結工程、焦化工程等,在滿足原燃料進廠短捷條件下,主要是圍繞高爐工程考慮總圖布置的。氧氣廠、廢鋼堆場、軋鋼工程等,主要是圍繞煉鋼連鑄工程考慮總圖布置的。其它公共輔助設施(如中央倉庫、中央水處理廠等)也基本上圍繞這兩個主體設施考慮適當的總圖位置。煉鐵工程、煉鋼連鑄工程的總圖布置形式和相互關系決定了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總圖布置型式。

1)鐵水運輸方式選擇

煉鋼連鑄工程、煉鐵工程之間的鐵水運輸方式目前大致共有三大類五種運輸方式。如下表。

表5鐵水運輸方式比較

運輸方式 鐵路運輸方式 公路運輸方式 過跨車+吊車運輸方式

名稱 魚雷罐或鐵水罐鐵路運輸方式 鐵路“一罐制” 常規鐵水罐汽車運輸鐵水的方式 汽車“一罐制” 由煉鋼車間的受料跨延長至煉鐵區接受鐵水 在煉鋼和煉鐵之間布置一重跨車間作為處理鐵水的過渡跨

說明 技術成熟可靠,常規生產運輸型式。 技術可靠,有首鋼曹妃甸鋼廠、鞍凌鋼先例。需要總結實際生產經驗。 有成功的經驗 實際生產經驗較少 適用于兩個高爐對應于一座煉鋼車間的布置型式。 需要總結實際生產經驗。

結論 適合各種規模的鋼鐵企業。 適合各種規模的鋼鐵企業。 適合中、小型規模的鋼鐵企業 適合中、小型規模的鋼鐵企業 適合場地受限、規模確定的鋼鐵企業 適合場地狹長、規模適中的鋼鐵聯合企業(高爐數量不宜太多)

從該海外鋼鐵項目的規模和設備大型化的實際情況結合上表分析,它的鐵水只能采用鐵路運輸。

2)煉鐵區總圖布置

煉鐵區的總圖布置,需要控制高爐本體、礦焦槽的位置,以物流運輸距離最短為原則。穩定了這兩個位置,原料、成品的運輸方向就基本確定了。其它設施如熱風爐、鼓風機站、凈循環水處理設施、濁循環水處理系統、除塵系統、煤氣清洗系統等就圍繞高爐出鐵場根據生產、運輸、消防的需要緊湊布置就行了。

該海外項目,鐵水采用鐵路運輸,考慮半島式總圖布置。高爐共有6座,中心距按較小的距離350m考慮,兩個相距最遠的高爐中心距就是1.75km,這種布置型式鐵水運輸距離總體上是不合理的。將高爐分成兩組沿鐵路線兩側布置,鐵水小站考慮共用,對應兩個或三個煉鋼車間,鐵水運輸距離總體上偏長,這種布置也是不合理的。如果考慮鐵水小站分建,再結合燒結、焦化、原料場的位置統一考慮高爐區的總圖布置型式,兩組高爐對應兩個煉鋼連鑄車間,中間設鐵水聯絡線。該總圖方案設想應是十分合理的。

3)煉鋼區總圖布置

煉鋼工程原料進廠的物料主要有鐵水、廢鋼、塊礦、鐵合金等,出去的物料有連鑄坯、鋼渣、除塵灰等。廢鋼需要盡量靠近煉鋼連鑄工程布置,減少廢鋼運輸距離。煉鋼連鑄工程必須緊靠高爐工程布置,確保鐵水運輸距離最短,減少鐵水的溫降。高爐工程的位置就決定了煉鋼連鑄工程的位置,原料場的位置決定了散裝料倉的方位。鑒于該海外項目煉鋼連鑄工程產能太大,煉鋼水處理和連鑄水處理以分建為宜。以煉鋼連鑄車間為中線,一側緊靠軋鋼車間(確保熱裝熱送),另側主要考慮其公輔設施布置。

鐵水進煉鋼車間常用的只有兩種方式:平行進煉鋼車間方式和垂直進煉鋼車間方式,這兩種方式都是可行的。這兩種進車間的方式就決定了該鐵、鋼之間的總圖布置型式是“L形”或“I形”。再結合原料場、燒結、焦化、軋鋼等設施布置情況,就確定了該鋼鐵聯合企業全廠的大宗物流總體布置型式是“L形”或“U形”。如圖2和圖3所示:

圖2“U” 形布置

圖3“L” 形布置

3.5以物流研究為中心,以大宗物流短捷、順暢、連續為目標

大宗物料的物流分析,主要是指:鐵前物流分析、鐵鋼物流分析、鋼后物流分析三部分。

1)鐵前物流分析比較

通過上面對該海外項目的方案設計,我們基本可以確定它的總圖布置型式是 “L形”或“U形”,如圖2、圖3所示。這兩個總圖布置型式,其鐵前原料場工程、焦化工程、燒結工程、石灰焙燒工程等的總圖布置型式基本可以調整到一致。那么,鐵前大宗物料的周轉量也就基本一致。

2)鐵鋼物流分析比較

鐵鋼物流主要比較的是煉鐵工程和煉鋼工程之間的鐵水運輸距離。如圖3,“L形”總圖布置型式的兩期鐵水運輸距離是一致的,以靠煉鋼連鑄車間最近的高爐中心計算最鐵水運輸距離約1.3km。如圖2,“U形”總圖布置形式的兩期鐵水運輸距離是不一致的,以靠煉鋼連鑄車間最近的高爐中心計算最近鐵水運輸距離,一期約為1.3km,二期約為2.7km。由此比較,“U形”總圖布置型式的鐵水運輸距離大于“L形”總圖布置形式的鐵水運輸距離。

3)鋼后物流分析比較

“L形”總圖布置型式,軋鋼主要平行碼頭布置,其成品到碼頭的運輸集中到廠址的北側,運輸線路集中,隨著規模的擴大,運輸距離越遠。初步測算,一期靠碼頭最近的熱軋成品運輸距離約0.8km,二期靠碼頭最近的熱軋成品運輸距離約1.8km。

“U型”總圖布置型式,軋鋼系統布置垂直碼頭,有效利用軋線的長度縮短成品到碼頭的運輸距離,同時,隨著規模的擴大,成品的運送距離基本變化不大,而且有多條運輸通道通往成品碼頭。一期熱軋成品距離碼頭距離最近約0.6km,二期熱軋成品距離碼頭距離最近約0.9km。同時,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滿足成品從軋鋼成品倉庫直接裝運上船,不用進行二次搬運。如此,“U型”總圖布置型式的成品運輸優于“L形”總圖布置型式的成品運輸。

4)關注顧客的特殊需要

當地經濟開發區為該工程項目提供多項優惠條件(如成品外賣出境的例行海關檢查可以到軋鋼成品倉庫進行),這就為成品直接從軋鋼廠成品庫裝運上船,減少第二次搬運創造了條件,提供了便利??紤]到海洋極端氣候、銷售策略和市場行情等對鋼廠生產的影響,其軋鋼成品庫可以通過增大儲量,各車間長度可以做到1.5km~1.8km。如此,只有“U形”總圖布置方案滿足上述需求。

4 結論

一個產品型企業的總圖方案設計,通過采用以上設計模式進行設計,必定能做出幾個符合廠址現狀條件的總平面布置形式。再綜合考慮其它因素通過方案優化、技術經濟比較,從而能夠迅速穩定總圖。對加快項目的進度、縮短設計周期、節省項目的人力資源會產生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

《設施規劃》,(美)湯普金斯(Tompkins.j.)等著;伊俊敏,袁海波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9。

《鋼鐵廠總圖運輸設計手冊》,中國冶金建設協會組織編寫。

篇9

[關鍵詞]倉儲與配送 物流 標準化

中圖分類號:C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7-0146-01

一、倉儲與配送方案設計的重要性

1、設備和物流信息系統的選擇

一個新型的現代物流配送中心應根據配送企業物品的狀況,選擇不同的標準化的設備進行配送,并進行各種儲存及配送方案的設計。以物流設備標準為依托,可使用標準化托盤、標準化貨架及叉車設備。如果企業從事的是醫藥、煙草等行業,選擇自動化立體倉庫是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的首選設備,自動化立體倉庫不但能提高倉儲空間的利用率,還能使貨物在倉庫內按照設置完成全自動的儲存,各環節與生產物流各環節進行有效的連接。對于配送的物品種類繁多,體積無規律性且尺寸很難統一的大型連鎖超市,作為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其可以選擇現代物流技術電子標簽輔助(PTL)揀選系統。該系統借助電子標簽設備的燈光及提示鈴和數字顯示引導揀貨人員進行揀選貨物,通過PTL系統與SuperWMS有機地連接,形成了一體化的自動揀選線。目前倉儲配送中心更是普遍采用更具實用性和先進性的全自動化揀選設備。與傳統的紙張揀選單方式相比,電子標簽揀選系統實現了無紙化作業,不需要打印出庫單、分揀單等紙張單據,降低了倉儲成本的同時也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優勢。

2、倉儲與配送中心區域分布設計

根據配送中心的作用流程,可規劃出各個流程作業相應的功能區域,主要的功能區域包括收貨區(就地堆垛及上架)、存儲區、揀貨區(電子標簽自動揀選)、補貨區、驗貨區、月臺碼放區、退貨區、叉車充電區和辦公區等。其中,揀貨區根據食品和非食產品作業電子標簽設計分為食品線和非食品線兩條,根據貨量確定食品線和非食線來設定每條線的分段數量,揀選人員掃描周轉箱上的條形碼,待提示燈亮起后按照提示的數字進行第一段的揀選,當第一段的揀選完成后出現AAA三個A時,說明第二段還會有貨物需要揀選,下一段揀貨員會繼續掃條形碼揀選貨物,當最后揀選段出現CCC三個C時,說明設定的貨物已經揀選完成,這時揀選員可以把周轉箱推到有動力的輸送線上,通過光電感應自動向前移動接受檢驗。這兩條分揀線設為高頻分揀線,也就是出庫量多的商品。相對于出庫量少的叫低頻分揀線,采用半自動分揀方式。如果是多層倉庫,可將所揀的貨物放入周轉箱推到傳送帶通過升降機降到一層進行檢驗。檢驗人員掃描周轉箱上的條形碼,待電腦出現揀選貨物的名稱和數量后,檢驗員便可開始對周轉箱里的貨物進行核對,看是否數量相符。揀選準確后打印封條(封上有店鋪編號的封條)。我們選用人工進行檢驗,主要是因為每個物品的供貨商所供的單件產品的重量有很大的誤差,這就是我們無法通過高速秤完成自動檢驗的原因。

3、倉儲入庫、在庫和出庫管理的標準化

辦理入庫手續需向倉庫管理員遞交入庫單,管理員根據入庫單進行貨物清點,登記入庫物品的數量,并檢驗物品的質量,待數量、規格、品種、價格準確無誤后在入庫單上簽字(或在入庫登記簿上共同簽字確認)。物品進庫需根據入庫憑證,現場交接,按所采購物品條款內容、物品質量標準,對物品進行檢查驗收,并做好入庫登記。物品入庫后,要按照不同的物動量分類及型號、材質、規格、功能,用標準化的托盤進行組托放入貨架的相應位置上儲存,在儲存時注意做好防銹、防潮處理,保證貨物的安全。根據庫存管理物動量ABC管理法確定貨物的儲位和就地堆垛規范的垛型標準完成堆垛的操作。進行在庫管理方案設計,建立查驗進貨帳卡,記錄進貨的各種信息,倉管員要仔細查驗物品與進貨帳卡是否相符,做到熟悉物品的特性,了解物品的各種屬性。標準化的在庫作業的操作流程包括在庫盤點、盤虧處理、確定盤點頻率,可根據物動量管理法適當增加部分貨物的盤點次數來制定標準化的設計方案以及在庫的標準化管理。

二、物流設備托盤的標準化

提高物流整體效率,首先物流設備的標準化是運輸物流、商貿物流發展的未來趨勢,物流設備托盤主要是由木制、塑料制、金屬制,它是物流最基本的集中單元和搬運器具,廣泛運用于生產、運輸、倉儲、配送流通等環節。在20世紀現代物流業中托盤是與集裝箱并舉的兩大關鍵性創新,一個國家托盤的擁有總量是衡量其物流現代化的標志之一,與美國、日本、韓國等數據相比,我國目前各類托盤的擁有總量也已經超過了9億個。但是托盤的標準化率才是物流現代化的關鍵標志,目前,我國標準托盤的占比僅為23%左右,循環共用率更是低至2%,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國目前推出的標準化托盤長1200毫米,寬1000毫米。而使用標準化托盤可提高裝卸效率,實現托盤共用和帶版運輸,大幅度提升商貿流通的作業效率。以12米5的廂式貨柜為例,純人工卸貨需要3―4個小時,使用托盤共用體系之后卸貨時間縮短為20―30分鐘,效率提升了90%,在托盤共用體系過程中機械化搬運大大代替了人力,貨物的破損率降低了50%。為此,呼吁更多的供應商加入到托盤共用體系中以達到各企業雙贏的目的。企業不但要使用標準托盤,還要配有銜接貨架、叉車等相關的物流設備,托盤循環共用是指同一使用標準托盤實行托盤作用一盤化,托盤隨同貨物一起流轉,中途不更換托盤,始終保持托盤貨物單元狀態并在終點進行回收,回收來的托盤經檢驗適當維修后再進入商品流通環節進行循環使用。實現物流機械化、自動化的時候,首先必須把貨物整理成為一個規格化、標準化的集裝單元,形成單元化物流體系,托盤標準化起到了一個關鍵性的作用。在供應鏈各個環節中,只有使用統一規格的托盤,才能夠使供應鏈運行協調通暢,降低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

三、配送服務是有效聯結供應商、制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的重要手段

配送服務一方面以物品的實體流動為傳導,打破了供應商、制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之間的間隔,有效地推動商品從生產到消費全過程的順利流動;另一方面,配送服務也通過自身特有的系統設施以及標準化的設備托盤的共用來提高經營能力,降低成本,提高作業效率,不斷應對市場變化,創造超越企業的供應價值。合理的配送服務方式不僅能夠提高物品的周轉率,而且能夠從利益上驅動企業發展,特別是采用一些新的、先進的配送方式(如共同配送,使用標準化設備)提高裝卸速度有效地降低整個供應鏈的成本。倉儲與配送現已形成多元化和系列化的倉儲與配送管理,隨著物流信息技術、自動化立體庫、電子標簽自動揀選等系統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倉儲與配送管理標準化方案設計及標準化設備使用,特別是托盤的標準化使用和共用托盤的實現,有效提高了運輸、裝卸的速度,降低了物流成本,減少了更多野蠻裝卸的可能,使物流配送中心在合理的設備使用和倉儲方案設計中形成一個機械化、自動化的現代物流倉儲與配送物流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篇10

1.1項目的場地環境分析

建筑項目的場地環境是方案設計中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排除建筑場地環境的不利因素,巧妙利用環境的有利因素,是方案設計完善、充分、合理的重要前提,也是設計師的專業設計能力的一個體現。建筑環境的場地分析主要在下面幾個方面進行:

1)建筑場地內部環境:此處的內部環境要求涉及到建筑場地內是否有需要保護的植被、文物、建筑等,主要是指建筑場地的用地范圍,包含城市規劃的紅線及退線要求、場地地形高程等。對建筑場地內部環境的充分考慮將直接影響到方案設計與平面圖生成的質量。

2)地理環境的分析:建筑場地的地理環境與方案設計過程中的通風采光、日照間距、平面關系、結構形式等設計部分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某項目地理環境的主導風向為北偏西,那么建筑項目設計的主要通風區域應該是西北方向通風,若設計成垂直與主導風向,則在建筑項目的完工后,其通風問題就會成為影響設計質量的主要因素。

3)區位環境分析:為了全面考慮到方案設計的合理性,需要對場地的區位環境進行綜合的分析。對場地區位環境的分析應當考慮到建筑場地周邊房地建筑的分布情況和城市設施安排以及城市地區規劃因素等。

4)建筑場地交通環境:交通是人類進行各種活動重要基礎,為了建筑項目于外界的交流,在方案設計過程中合理的組織周邊的人流、車流情況,安排好動靜分區,根據實際的集散情況與建筑的性質,有針對性進行的合理的總平面圖布局,以保證建筑的合理交通要求。

1.2項目功能分析與功能分區

建筑項目的不同往往會有不同的功能要求,其方案設計的平面圖生成應當充分考慮到項目的功能并根據其功能和結構進行功能分區。根據使用者在建筑使用過程中的活動情況和各功能區之間的聯系以及各區使用的頻繁程度,可以對建筑項目先做出初步的功能判斷,然后根據做出的初步判斷進行圖面操作,以形成在建筑設計中常用的氣泡圖。氣泡圖是一種對建筑功能關系的簡化,是一種通行的使用手段。明確建筑項目的功能性質后,要實現進一步的方案設計與平面圖生成,需要根據建筑項目的空間屬性以及功能關系,對建筑空間進行合理的功能分區。功能分區的主要目的是對建筑項目的各種空間進行有效的功能設計,使各空間之間合理聯系又不會產生互相的干擾,以促進建筑項目使用的人性化和方便性。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先根據建筑空間的主輔、內外等性質進行合理分類,并結合它們的各種功能及其功能聯系進行初步的功能分區,完成意識中的大概平面圖設計。

1.3項目的交通流線組織

在人流與使用量比較大的公共建筑中,其內部功能多而復雜,為了避免建筑內各部分之間的互相干擾,交通流線組織是一項比較重要的平面圖設計手段。比如,在某大型酒店的前臺接待區的設計中,如若忽略了水平交通與垂直交通交匯作用下的流線組織,則會導致在酒店建筑使用時,已入住客人常與等候電梯的顧客產生交通流線的互相,影響酒店的使用形象。為了避免交通流線在投入使用時產生的相互干擾,在具體的設計中我們應當注意到對不同性質與功能的交通流線進行合理的區分,針對建筑的功能特點,把項目的交通流線進行合理組織規劃,為使用者創造一個方便舒適的交通環境。同時在設計時應當注意要分區設置人流與物流,將流量較大的區域設計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附近,流量較小的區域則要遠離其主要出入口,這樣就能形成較為合理的交通流行組織,達到方便交通與流通便利的目的。平面圖中交通流線的設計應該符合建筑項目功能對其使用程序的要求,盡量縮短交通流線長度與方便性嗎,力求流線設計的簡潔明快。另外,在建筑平面圖設計時必須要考慮到室內外交通流線的相互聯系以及城市宏觀交通與建筑項目內部交通的合理聯系問題。建筑的方案設計與平面圖設計中,若沒有保證與城市交通的有效聯系,該設計無疑是低質量的。

2面向方案設計的建筑平面圖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