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公司稅務風險范文
時間:2023-04-13 08:16: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物業公司稅務風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09年10月23日,中國創業板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開板,這標志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新進程。創業板主要服務于創新型高科技含量高成長性企業,為大量正在高速發展中急需資金流入的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提供了巨大的融資平臺,解決其創業初期的資金需求,促進我國資本市場體系的逐步完善并走向多層次化。由于創業板的市場門檻低、投資風險大,證券監督機構在上市審核過程中,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審核要求比較嚴格,而稅務合規性和稅務成本作為創業板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 進程中的一大風險點,所受到的來自稅務主管部門的監管和會計部門的審查已日趨嚴格。
一、創業板的特點
創業板市場GEM(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s)又稱二板市場,是專為解決暫時不滿足主板上市條件的創新性和高新技術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而設立的資本交易市場,幫助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擴展業務,它是對主板市場的有效補給,是廣義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業板市場出現于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興起于90年代,典型代表是美國的納斯達克(NASDAQ)、日本的東京證券交易所(JASDAQ),英國倫敦的另類投資市場(ATM)。目前,創業板已經覆蓋了全球主要經濟發達國家和產業集中區域,在全球資本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其特點是:
第一,創業板市場的設立主要服務于高成長性、高科技含量、發展前景好的高新技術企業。它的目標企業是“兩高六新”型企業(高技術、高成長,新經濟、新服務、新能源、新材料、新農業、新模式),我國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大多從事高科技業務,以制造業和信息技術業為主,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業績不突出,但具有高成長性和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第二,與主板市場相比,創業板市場上市門檻偏低。創業板的設立源自大量高速成長中的中小企業陷入資金漩渦,卻因達不到主板上市的要求而無法上市融資,創業板對上市企業在盈利規模,資產規模,股本規模上的設立準入門檻較低,協助有潛力的中小企業上市融資。第三,創業板市場投資風險大。處于成長期的中小企業,良好發展前景的背后也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企業經營風險較大,創業板投資者承受的風險較高,也可能意味著高收益。
二、創業板公司IPO中的稅務風險點分析
不規范的納稅方式。企業在上市前的納稅事項中,采用了不規范的稅收征收方式,比如在所得稅的征收中,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確認銷售時未申報增值稅。稅收征收方式不規范會給企業帶來被稅務主管部門追加處罰、稅收補繳風險。第一,核定征收所得稅方式。依《稅收征管法》,核定征收主要是指由于納稅人的會計賬簿不健全,資料殘缺難以查賬,或者其他原因難以準確確定納稅人應納稅額時,由稅務機關采用相應的方法依法核定納稅人應納稅款的一種征收方式,其它情況下企業應采用查賬征收的所得稅納稅方式。第二,增值稅確認方式按照稅務部門的規定,企業在按完工百分比法確認銷售收入時,同時應申報銷項稅金和繳納增值稅。
調節利潤。調節利潤包括虛增利潤和隱藏利潤兩種形式。一方面,創業板上市公司在初創時,可能為了獲得更多的稅后利潤,企業會通過推遲確認收入、少報銷售收入、加速計提折舊、過度計提預計負債或資產減值損失、關聯交易轉移收入等方式隱瞞企業的利潤,這些被隱瞞的利潤一旦被發現,企業需要補繳稅款并繳納罰金。另一方面,企業為了粉飾業績,可能會通過虛構客戶、虛銷售、提前確認收入、夸大收入等方式虛增利潤,虛增利潤不僅企業多繳納了稅款,而且一旦被稅務機關發現,企業還將會被處以罰金。
延遲納稅。企業延遲納稅可能是企業營運資金不足而延遲繳納稅款,也可能是企業利用貨幣的時間價值來達到節稅目的稅收籌劃方式。實際中,不少企業利用預收賬款來推遲確認銷售收入,或不按時申報增值稅等方式延遲納稅。無論是企業經營環境導致的還是企業蓄意的延期納稅,即使是在企業上市后,延期納稅的風險仍然存在,企業可能會被稅務機關要求繳納滯納金,嚴重的被處以行政處罰。
納稅申報風險。第一類是逾期申報的風險,未按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第二類是不申報和申報不實的風險,將可能造成偷稅行為,面臨補稅、滯納金、罰款甚至追究刑事責任。第三類是預期繳稅的風險。
企業改制重組中的稅務風險。企業上市前往往需要對公司的控股架構和業務運營模式進行改制重組,在改制重組的過程中,公司會面臨更多新的稅務問題。如公司上市控股架構的安排是否在稅務上更具效率、重組的商業運營模式是否帶來新的稅務成本、重組的架構是否在稅收上投資者更具吸引力等。公司及早的將這些稅務問題納入改制重組過程中,可以使業務重組與稅務籌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只要不是以避稅為目的,而是以公司業務發展的需求和目標為導向的合法合規的稅收籌劃,稅務機關就會認可,這樣會為創業板企業節省大量的稅務成本,達到提高稅務效率的目的。也能降低稅務風險,為企業節約出更多的資金來支持企業的運營。
三、建立創業板IPO稅務風險管理體系
稅務風險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控性,因此,雖然企業不能完全的規避稅務風險,但企業可以通過適當的稅務風險管理措施將稅務風險控制在一個特定的范圍內。為了有效的管理創業板公司IPO過程的稅務風險,企業可以建立一個完善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管理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合法的方式籌劃企業稅務,追求稅務損失的最小化,企業利益最大化,提高企業整體收益;識別創業板公司IPO過程中的稅務風險點,努力降低稅務風險的潛在損失,減少稅務風險引發的納稅成本。建立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五個過程:預防稅務風險,識別稅務風險,評估稅務風險,控制稅務風險,稅務風險的審計和反饋。
四、創業板IPO稅務風險管理的具體過程及策略
1、預防稅務風險。一要提高創業板上市企業稅務風險意識。創業板上市企業的管理層、財務經理和員工都必須樹立稅務風險意識,重視對企業在IPO過程中稅務風險的防范,認識到稅務風險的是客觀存在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企業可以通過積極、主動的事先籌劃方式,來管理稅務風險,降低稅務風險對企業的影響。二要設立專門的稅務管理部門。依據企業規模大小和企業自身的組織結構,設立專門的稅務管理部門,將企業的稅務處理與財務處理分離開來,配備專業的稅務管理人員,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稅務隊伍。由稅務管理部門負責處理企業的涉稅事項,進行稅務籌劃,在日常項目中做到稅務合規合法,保障企業創業板上市中的稅務規范性,并對企業IPO過程中的稅務問題進行梳理。三要成立創業板IPO稅務籌劃小組。創業板上市公司,在IPO的準備過程中,應設立專門的IPO稅務籌劃小組,專門負責企業上市中的稅務問題,包括歷史遺留稅務問題的補稅,企業改制重組的稅務籌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