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手術后護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04-27 08:28: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婦科手術后護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婦科手術后護理措施

篇1

關鍵詞:泌尿外科;疼痛因素分析;后腹腔鏡術后;疼痛護理

疼痛主要是機體受到對組織損傷或潛在性損傷產生的一系列本能應激反應,其是一種十分復雜的心理和生理反應過程,在臨床上非常常見[1]。腹腔鏡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切口疼痛輕等優點[2]。雖然其有著一定的優勢,但是術后疼痛則仍然還是其常見的并發癥,為了減輕和控制患者的疼痛癥狀,減少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我院對收治的患者進必要的護理,取得顯著效果,以下是詳細報道。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收治的160例后腹腔鏡手術后疼痛明顯患者,是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7月期間收治。其中男性為70例,女性為90例;患者的年齡在32~56歲之間,平均為(45.0±2.0)歲。進行左側后腹腔鏡手術患者為100例,右側后腹腔鏡手術患者30例,腎囊腫去頂減壓手術患者30例。

1.2方法

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之后,對患者進行后腹腔鏡手術,讓患者處于健側臥位,在患者的腋后線肋緣下方A點位置做一個小型的切口,在1.5~2.0cm之間,并進行鈍性分離,進入到腹膜后間隙。使用筋膜擴張器將后腹膜腔進行擴張3~5cm。此外,在患者的腋前線肋緣下B點,腋中線髂棘上大約3.0cm處(C點)進行穿刺,腔內的操作器械從這3點置入,并在腹腔后間隙灌注一定量的CO2氣體,壓力維持在10~15mm水柱,在氣腹后腔被成功建立之后,再進行手術。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

2結果

在這160例術后疼痛患者中,其中切口疼痛患者為74例,占46.3%;非切口疼痛患者為86例,占53.6%;;其中非切口患者主要以臀部疼痛和腰背疼痛等為主。在對患者進行相關護理之后,152例患者的疼痛癥狀得到消除或減輕,占95.0%。詳細見以下表1。

3疼痛原因分析

3.1切口疼痛

腹腔鏡手術后的切口疼痛要明顯比開腹手術少,但是,由于受到手術種類和設備以及人員操作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切口數量和大小也存在差別。對于一些需要做較大切口患者,就會使得切口的疼痛增加。在此次的研究中,在手術后有74例患者發生切口疼痛,主要是由于腹腔鏡手術在患者的腰腹部置入戳卡而制作了切口,進而產生疼痛。此外,手術時間>2h的患者有22例,由于手術時間的延長,對切口造成一定的損傷,引起切口疼痛。

3.2非切口疼痛

非切口疼痛主要是指患者的腰背部和臀部等出現疼痛,導致患者腰背部發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腹腔內壓力增加,進而使得膈肌抬高受到一定的牽引力而引起疼痛。此外,二氧化碳的刺激也是造成疼痛的原因[3]。

3.3心理因素

對于同樣的疾病和創傷而導致的疼痛,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可能反應出的疼痛就不一致,疼痛閥值會因人而異,主要呈現為個體化的特點[4]。比如兒童的閥值要比成人低,此外,對閥值有一定影響的因素為:患者的易怒和恐懼以及緊張等情緒。由于這些情緒會使得患者的疼痛閥值降低,進而加重患者的疼痛。

4討論和護理

4.1一般護理

減輕患者的疼痛,會使得患者在術后的并發癥得到有效控制。所以在手術中需要醫生有熟練的技術,同時要將手術時間盡量縮短,減少對切口的損傷。護理人員對引流管要做好相關的護理,在發現引流液減少時,要及時地將引流管拔除,減少和避免對切口的刺激。對患者使用適量的鎮痛藥物,能夠有效地緩解和減輕患者的疼痛。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職業以及文化程度等,對患者的隱私進行保護,同時要關心和鼓勵以及安慰患者,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術要熟練,要尊重患者,給患者提供一些幫助。根據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將相關疾病知識和治療方法以及發生的不良反應要及時地給患者進行講解,同時還可以將相關疾病治療的成功案例介紹給患者。適當地放一些音樂,使得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得到有效地改善。對患者采取正確的用藥方法,定時的給患者進行用藥。根據患者產生疼痛的程度來給患者進行同等級的用藥,疼痛分為輕和中以及重三種程度,針對性給予1;2;3階梯的藥物治療。第1階梯主要是針對輕度到中度疼痛的患者,給患者使用非甾體的藥物;比如阿司匹林等藥物;第2階梯主要是針對中度疼痛的患者,主要是使用弱阿片類的藥物,比如可卡因等藥物;第3階梯主要是針對重度疼痛的患者,主要是使用高劑量的強阿片類的鎮痛藥,比如芬太尼等。

4.2非切口疼痛

在術后,護理人員要將患者的吸氧時間盡量延長,將體內的二氧化碳盡量排出,減少其對患者膈肌的刺激,降低和控制頸肩疼痛的發生。在手術后,讓患者處于頭低腳高的,有效地緩解和減輕患者非切口疼痛情況。患者受到疼痛刺激以后,機體血小板的附著能力也會增強,降低纖溶功能,讓機體處于高凝狀態,使得患者的血壓容易升高和發生心臟病以及腦血管疾病。疼痛還會讓患者產生焦慮和抑郁以及緊張等情緒,使得患者發生失眠等情況,同時由于手術使得患者的肌張力增高,對患者的術后活動造成影響,同時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和康復進程。

4.3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及時地了解患者健康狀況和生活方式以及年齡等信息,同時對患者的需求進行及時掌握,仔細觀察患者的情感和行為等情況,對患者的心理活動進行及時有效的評估。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強患者的自信心,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盡快地消除患者的焦慮和憂慮等情緒,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職業以及文化程度等,對患者的隱私進行保護,同時要關心和鼓勵以及安慰患者,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術要熟練,要尊重患者,給患者提供一些幫助。根據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將相關疾病知識和治療方法以及發生的不良反應要及時地給患者進行講解,同時還可以將相關疾病治療的成功案例介紹給患者。適當地放一些音樂,使得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得到有效地改善。同時給患者進行一些必要的健康指導,解決患者的一些實際性困難問題,語氣要平緩,態度要友善,讓患者感覺到親切和安全。

參考文獻

[1]楊瑩.術后疼痛護理現狀分析及對策[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05:3049-3050.

[2]羅麗霞.個體化疼痛護理對手術后切口疼痛及止痛藥物用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綜合版),2011,12:42-43.

篇2

【關鍵詞】婦科循證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0-177-02

1 循證護理的方法

1.1 研究策略

應用計算機網絡檢索有關文獻,確定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相關護理問題,結合在臨床護理中遇到的問題,針對每一個婦科手術的患者,成立由護士長、責任護士和護士組成的循證護理小組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決策。通過循證護理策略,達到了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預防目的。在循證護理的理論指導下,針對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決策,決策的重點是心理護理、婦科手術前護理、尿潴留的護理。循證護理小組每日1次例會,就每天發現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集中討論,各抒己見,研究對策。

1.2 研究題目

以最佳證據為基礎的現代護理為指導,通過循證護理策略,將婦科腫瘤手術后并發尿潴留的原因及尿潴留的護理對策作為研究題目。

1.3 循證支持

通過文獻的檢索,分析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相關護理問題,以及護理研究進展及護理要素,結合所觀察的結果和護理體會,并對資料進行綜合后,做出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相關護理問題最有價值的判斷,針對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相關護理問題實施最佳護理。通過文獻的檢索,綜合相關文獻后認為,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護理要素主要是三大問題,這三個問題分別是心理護理、婦科手術前護理、尿潴留的護理。這三大問題是影響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主要問題,處理好這三大問題是婦科手術后尿潴留成功護理的基礎。

2 循證護理的實施

2.1 婦科腫瘤手術后尿潴留患者的心理循證護理

2.1.1 心理護理的循證問題循證護理小組根據文獻的檢索和臨床觀察,提出婦科手術后尿潴留患者在心理上有較重的焦慮和抑郁情緒以及對導尿和保留導尿的恐懼感。

2.1.2 循證的依據文獻的檢索和臨床觀察發現,婦科手術后,患者由于手術和疾病而感到心理壓力大,易產生焦慮情緒。因尿管給患者帶來不適造成患者的抑郁,對今后是否能恢復正常排尿的擔憂,從而對尿潴留產生恐懼感。

2.1.3 護理干預循證護理小組根據患者心理焦慮、抑郁以及對尿潴留的恐懼感,分別制定相應護理對策:(1)進行心理護理宣教時應熱情主動,以端莊的儀表、和藹的態度與患者及患者家屬接觸,做到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不同時期,根據患者疾病特點及需求進行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并列為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2)讓患者對宣教產生信任感,消除患者顧慮,從而進行雙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種參與型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具備較好的心理狀況,患者能配合臨床的治療,幫助患者盡快恢復生理功能,防止各種并發癥,制定早日康復的目標和具體的實施計劃。(3)循證護理小組要安慰和鼓勵患者,盡量滿足患者需要,避免患者穿衣過緊,采取舒適以穩定情緒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列舉成功病例,增強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認真解釋操作過程、術后注意事項及并發癥的預防,取得患者的信任與配合。

2.2 婦科腫瘤手術后尿潴留的護理

2.2.1 尿潴留護理的循證問題循證護理小組根據文獻的檢索和臨床觀察,提出婦科腫瘤因手術范圍大、對患者損傷重、盆腔內操作累及膀胱、麻醉和鎮痛的應用以及術后長期臥床,而影響膀胱的收縮力、反射性導致尿道括約肌痙攣,導致尿潴留發生。

2.2.2 循證的依據手術累及膀胱以及麻醉和鎮痛的應用影響膀胱的收縮力、反射性導致尿道括約肌痙攣,導致尿潴留發生。針對尿潴留的特殊護理方法輔以傳統的一般護理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調節了膀胱平滑肌與尿道括約肌的功能,而在去除導尿管前有效促使其正常功能的恢復,從而達到了防止尿潴留的目的。

2.2.3 護理干預婦科手術后尿潴留患者給予保留導尿,導尿后應固定好尿管,保持尿管通暢避免扭曲受壓。觀察尿液的顏色、量的變化并準確記錄。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保持會清潔,及時清除尿道外口分泌物。要合理使用鎮痛泵,應充分了解術后鎮痛泵的方法及使用鎮痛泵后可能發生的副作用,縮短患者使用鎮痛泵的時間。腹式全子宮切除術后2~3d拔掉尿管,觀察小便次數和量。次廣泛及廣泛全子宮切除術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后,持續留置尿管,觀察排尿是否通暢,仔細觀察尿管及尿袋的位置,妥善固定尿袋,每日更換無菌尿袋1次,術后3d進行膀胱充盈功能鍛煉,定時,每4h1次,每天用NS500mL加慶大霉素16萬u沖洗膀胱1次,連續3d后停止,拔管前定時夾放(4h左右),最后一次排空膀胱后,去除導尿管。在病情許可時,要經常變換,囑患者多飲水,及時排尿;拔尿管前,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消除其顧慮和緊張情緒,拔后0.5~1h讓患者試行排尿。使用α受體阻滯劑能使緊張的膀胱頸松弛,降低尿道閉合壓,可以改善排尿功能。所以,常規采用口服α受體阻滯劑哈樂0.2mgqd,或特拉唑嗪2mgqd,加上常規拔管前訓練膀胱功能及提肛功能的訓練,對預防尿潴留起到了積極作用。注意外陰及尿道的清潔,每天用1∶1000新潔爾滅溶液棉球擦洗外陰及尿道外口2次,從術后5d開始每天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每天3~4次,每次5~10min,水溫要求略高于皮膚溫度(不大于40℃),注意防止溫度過高發生燙傷,因未拔管,容量以浸潤到外陰尿道口周圍為度;術后5天開始用熱水袋或中藥熱敷散置于膀胱區域持續應用,3次/d。去除導尿管后,患者若仍不能排尿或排尿通而不暢,則可以采用心理療法、水流聲誘導、熱汽(水)熏浴、膀胱區熱敷或按摩加壓等處理,大多能自行排尿,若B超測殘余尿100mL,則診斷膀胱功能障礙,有尿潴留,繼續留置尿管,口服α受體阻滯劑哈樂0.2mgqd,或特拉唑嗪2mgqd,有泌尿系感染者加用抗生素,使用遠紅外線(或微波等)理療、針灸穴位、機械擴張尿道法等[2]。

3 討論

循證護理的實施改變了臨床護士憑經驗和感覺為主的習慣和行為。在進行護理實踐時,護士會展現更多的理性思維,尋求更多的科學技術支持,有助于護士的繼續教育,使其主動鉆研業務,以科學的研究來完成護理診斷、護理決策及護理過程[3]。本文應用計算機網絡檢索有關文獻,確定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相關護理問題,結合在臨床護理中遇到的問題,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決策。尿潴留是指膀胱內充滿尿液,不能自行排尿的一種癥狀,臨床表現為尿意窘迫感,但不能自行排尿,下腹脹痛、拒按,患者輾轉不安,十分痛苦。婦科腫瘤因手術范圍大,對患者損傷重、盆腔內操作累及膀胱、麻醉和鎮痛的應用以及術后長期臥床,而影響膀胱的收縮力、反射性導致尿道括約肌痙攣,導致尿潴留發生。婦科腫瘤手術后尿潴留的護理要素主要是三大問題,這三個問題分別是心理護理、婦科手術前護理、尿潴留的護理。這三大問題是影響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主要問題,處理好這三大問題是婦科手術后尿潴留成功護理的基礎。使用α受體阻滯劑能使緊張的膀胱頸和前列腺組織松弛,降低尿道閉合壓,使術后盆腔內水腫減輕,改善排尿功能,常規采用口服α受體阻滯劑哈樂0.2mgqd,或特拉唑嗪2mgqd,加上常規拔管前訓練膀胱功能及提肛功能的訓練,對術后預防尿潴留起到了積極作用。針對尿潴留的特殊護理方法輔以傳統的一般護理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調節膀胱平滑肌與尿道括約肌的功能,而在去除導尿管前有效促使其正常功能的恢復,從而達到了防止尿潴留的目的。循證護理轉變了護理觀念循證護理要求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護理中的常規做法及理論,強調護理服務應建立在目前所能獲得的證據基礎上,要求護士必須通過臨床實踐和查找國內外相關報道,綜合分析以找到最佳的護理措施,而不是照抄照搬教科書及常規。通過循證,充分調動各年齡層面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把臨床經驗理論化、科學化。建立循證護理小組是受循證醫學觀念的影響,嘗試的一種新理念,力求擺脫以經驗為基礎的傳統護理觀念,向以最佳證據為基礎的現代護理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普紅,趙洪超,胡金紅.產后尿潴留中西醫護理體會\[J\].四川中醫,2004,2(1):64-65 .

篇3

【摘要】目的: 探討術前護理干預預防婦科腹部手術后腹脹的效果。方法 將本組病例分成兩組,干預組和對比組。對比組按婦科腹部手術的常規護理,術前一日及術后在排氣前的飲食不限,術日晨禁食、禁飲水,術前的灌腸不限臥位和不限保留灌腸液的時間,不給予術后活動指導,不強調作心理護理。干預組除按常規護理外,術前進行綜合性的護理干預,進行飲食、灌腸配合,術后早期活動和減少吞氣的指導,兩組比較術后腹脹發生的情況。結果 子宮切除術后兩組患者腹脹程度比較:干預組發生的例數明顯比對比組少,而且腹脹程度明顯比對比組減輕,P<0.01。附件切除術后兩組患者腹脹程度比較,干預組發生的例數明顯比對比組減少,而且腹脹的程度明顯比對比組減輕,P<0.01。結論 術前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婦科腹部手術患者在預防和減輕術后腹脹有顯著性的效果,而且術前指導簡單易行,不需特殊治療和措施,深受患者接受。

【關鍵詞】婦科腹部手術 術前護理干預 預防腹脹

婦科腹部術后的患者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脹,增添了病人的痛苦,因此臨床上對腹脹的處理極為重視。我們根據胃腸氣脹的原理,對婦科腹部手術患者術前進行減少胃腸道內氣體來源以及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等的護理干預和指導,對預防或減輕術后腹脹的癥狀收到滿意的效果,現將其方法及結果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87例,年齡27―60歲,均是婦科住院擇期腹部手術的患者,急診者除外。子宮切除120例,附件切除67例。子宮切除術者分成兩組,干預組和對比組,每組各60例。附件切除術者分成兩組,干預組和對比組,干預組34例,對比組3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身體營養素質均無顯著性的差異。

2 方法

2.1 對比組:按婦科腹部手術的常規護理,術前一日和術后在排氣前的飲食不限,術日晨禁食、禁飲水,術前灌腸不限臥位和保留灌腸液的時間,不給予術后活動指導,不強調作心理護理。

2.2 干預組:除按婦科腹部手術常規護理外,術前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和指導。

2.2.1 術前飲食干預。手術前一日我們給患者低渣易于消化的軟食,當晚進食量要減半,禁吃牛奶、蛋、豆類以及高纖維的飲食。

2.2.2 術前灌腸。術前灌腸我們讓患者取右側臥位,盡量保留灌腸液5―10min后排便。

2.2.3 術后飲食干預。手術后在患者排氣前,我們囑患者禁食牛奶及含糖或蛋類的食物,盡量不吃水果和各種果汁,可飲用桔汁。

2.2.4 術后活動干預。術后待患者麻藥作用消失后囑患者勤翻身。術后當日或次日在護士或家屬協助下可下床活動,活動時間每次約10min,每日2―3次[1]。活動時特別注意腹部的保暖,防止受涼。對高熱、貧血、有活動性出血、心血管疾患者可緩遲下床活動的時間。

2.2.5 術后減少吞氣。術后當物作用消失后切口痛是正常現象,我們向患者解釋清楚,不必緊張,疼痛難忍時應告訴護士給予止痛,盡量少說話,避免和用口呼吸以減少吞氣[2],這樣對預防術后的腹脹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2.2.6 做好心理干預。術前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詳細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指出術中、術后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及預防措施。術后給予無微不致的關心、照顧和鼓勵,以此贏得患者的配合,讓患者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主動按我們術前指導的方法去做。

2.3 兩組治療措施相同,當病人出現中度以上腹脹影響飲食和休息時,均給予對癥處理。

2.4 兩組做好術后的記錄,比較術后腹脹的情況。

3 腹脹指標

3.1 無腹脹:術后在排氣前,患者無腹脹感。

3.2 輕度腹脹:術后在排氣前,患者有輕微腹脹,感覺有氣體在腹內轉動,但無切口脹痛感。

3.3 中度腹脹:患者腹部膨脹,覺切口脹痛,但可忍受。

3.4 重度腹脹:患者腹部出現膨脹,切口脹痛,煩燥不安,,甚至出現呼吸困難。

4 結果

4.1 子宮切除術后兩組患者腹脹程度比較。干預組60例,無腹脹45例,輕度腹脹12例,中度腹脹3例,重度腹脹0例。對比組60例,無腹脹30例,輕度腹脹18例,中度腹脹8例,重度腹脹4例,統計學處理,X2=6.37,P<0.01。

4.2 附件切除術后兩組患者腹脹程度比較。干預組34例,無腹脹21例,輕度腹脹11例,中度腹脹2例,重度腹脹0例。對比組33例,無腹脹7例,輕度腹脹8例,中度腹脹14例,重度腹脹4例,統計學處理,X2=20.46,P<0.01。

5 討論

5.1 術前護理干預在婦科腹部手術后有效地預防或減輕腹脹的發生。通過術前指導,患者掌握術前術后防止術后腹脹發生的原因,特別重視術前術后的飲食和術后的早期起床活動,有效地促進胃腸功能的蠕動,達到預防腹脹的目的。在觀察中我們發現附件切除的干預組平均術后開始排氣的時間為31.8h,子宮切除術的干預組平均術后開始排氣的時間為36.5h,全部為自行排氣。而附件切除術的對比組平均開始排氣的時間為40.8h,子宮切除術的對比組平均術后開始排氣的時間為41.8h,中度以上的腹脹均采用人工肛管排氣及人為處理措施。因此附件切除和子宮切除術后出現腹脹的例數干預患者明顯少于對比組,而且腹脹程度明顯比對比組減輕,兩組比較有顯著性的差異,P<0.01。證明術前指導對預防和減輕婦科腹部手術后腹脹有顯著性的效果。

5.2 護理干預有效地取得患者的配合,減輕術后反應防止腹脹的發生。在臨床的觀察中,我們發現術后患者常出現程度不同的惡心、嘔吐反應,同時常伴有大量唾液分泌,對比組的患者為了減輕惡心多采用哈氣和用口呼吸,在傷口疼痛時發出大聲的聲,因而導致吞氣,造成腹脹。而干預組的患者通過術前的護理干預,認識麻藥過后切口痛是正?,F象,首先安定了自己的情緒,在疼痛難忍心時告訴護士給予止痛,盡量少說話,避免和用口呼吸以減少吞氣[3],有效地預防和減少腹脹的發生。因此干預組術后出現腹脹的病例明顯比對比組減少。證明術前護理干預和指導,不但使患者在術后有正確的認識,而積極配合和參與,更重要的是預防和減輕婦科腹部手術后腹脹,有效地減少病人的痛苦,有利于術后的康復。

5.3 術前的護理干預有效地緩解了患者緊張的心理狀況。術前我們特別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解除患者的疑問,順利進行飲食,灌腸配合,術后早期活動和減少吞氣的指導,由于患者解除了心理最大的障礙,積極配合護理指導,對預防和減輕術后腹脹有顯著性的效果,因此兩組術后腹脹發生及腹脹程度的比較,干預組發生腹脹例數明顯少于對比組,腹脹程度也明顯比對比組輕,P<0.01,證明術前的護理干預對預防和減輕婦科腹部手術后腹脹有著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新民 護理婦產科學(上) 濟南 山東科技出版社,1987:236

[2] 錢 臨床癥狀監別診斷學 第二版 上??萍汲霭嫔?,1981:485―486

[3] 胡雪芹 臧文義 白曉峰等 術后套餐預防腹部外科術后腹脹的臨床觀察及護理 護士進修雜志 2007,22(16):1531-1532

篇4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 腹脹 早期活動

腹腔鏡是近年來廣泛開展的微創手術,已廣泛應用于婦科臨床。但腹腔鏡手術后易出現腹脹,使病人難以盡早進食,影響胃腸功能恢復和切口愈合,重者膈肌上升和運動受限引起呼吸困難,下腔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加重切口疼痛和誘發切口裂開[1]。為減少病人痛苦,促進術后胃腸功能早日恢復,我們采用向病人宣教的方法,對100例婦科腹腔鏡手術病人,分別于術后不同時間開始活動干預進行了臨床觀察。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9月婦科腹腔鏡擇期手術病人100例,年齡16~56歲,平均年齡34.5歲。其中不孕癥19例,子宮肌瘤35例,卵巢囊腫29例,卵巢畸胎瘤17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病人年齡、受教育程度、手術種類、麻醉方式、手術時間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按照傳統方法進行術后常規護理;實驗組在術后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由專業護士制定詳細的早期活動計劃和方法,對病人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分別觀察記錄兩組病人術后活動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及腹脹情況。

1.3護理干預 實驗組病人術后(全麻清醒)回病房,由專業護士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腹腔鏡手術后易發生腹脹的原因,讓病人及家屬了解早期活動的重要性,督促指導病人進行有效的術后早期活動,至排氣、腹脹解除為止。①呼吸運動:指導做深、慢胸式呼吸。②四肢運動:未輸液的手進行握拳;上肢的伸屈,旋轉運動;下肢的伸屈、外展、內翻運動。③盡早下床活動:活動順序為床上坐起—床邊站立—扶床行走—室內行走—室外活動,以后逐步增加活動量。對照組按術后護理常規,于術后24h~48h拔除留置導尿管、更改護理級別后,逐漸進行下床活動。

1.4腹脹評定標準 ①無腹脹:術后在排氣前,病人無腹脹感;②輕微腹脹:術后在排氣前,主訴輕微腹脹感,可感到腹腔內轉氣,但切口無脹痛感;③中度腹脹:病人腹部稍膨隆,訴切口脹痛,但能忍受;④重度腹脹:病人腹部膨隆,傷口脹痛明顯,煩躁不安,陣陣,甚至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2]。

1.5統計學方法 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2.1實驗組病人活動時間為術后12h以內,對照組病人活動時間為術后24h以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實驗組病人首次排氣時間為(28±12)h,對照組病人首次排氣時間為(42±12)h,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實驗組病人腹脹發生率為52.0%,對照組病人腹脹發生率為82.0%,實驗組術后腹脹發生率低于對照組(x2=5.09,P

3 討論

3.1腹脹是腹腔鏡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采取早期活動干預措施,促使腸蠕動功能盡快恢復,促進排氣,可有效預防和減輕術后腹脹癥狀。

3.2婦科腹腔鏡手術病人大部分胃腸功能正常,手術不觸及腸管,但由于手術前進行的腸道準備、腹腔鏡術中所使用的CO2氣體及藥物麻醉作用,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術后胃腸道功能從抑制到恢復需要一段時間。術后6~8h麻醉作用消失后,胃腸蠕動功能會逐漸恢復,一般在術后48~72小時整個腸道蠕動恢復正常,開始排氣或排便。若手術后數天不能自主排氣則會引起腹脹,導致病人腹痛腹脹不適,甚至呼吸困難等,不利于病人康復??s短首次排氣時間,盡早恢復腸蠕動,是促進病人術后康復的重要環節。術后進行早期活動鍛煉,隨著氣血的運行,促進了全身血液循環,使腸運加快,促進排氣、排便,減輕腹脹。早期下床活動,因的變化可反射性引起腸道蠕動,有利于胃腸功能的恢復,加快腸內容物排出,減輕腹脹。

3.3本組結果表明,婦科腹腔鏡手術后病人在無活動禁忌癥的情況下,活動越早排氣越快。我們在對病人進行系統化護理中要重視對病人早期活動的宣教,督促和指導病人做早期有效的術后活動,以減輕病人腹脹的痛苦,減少各種并發癥發生,促進身體康復。在進行下床活動時先要評估病人身體情況,以免由于身體虛弱或改變,發生摔倒或暈厥。

參 考 文 獻

篇5

關鍵詞:婦科手術;下肢深靜脈栓塞;預防性護理;防治效果

下肢深靜脈栓塞是婦科手術后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患者血液在下肢深靜脈發生異常凝結,使靜脈栓塞,血液回流發生障礙,影響患肢生理功能,導致血栓后綜合征、肺栓塞等嚴重不良后果,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1]。我院自2012年1月起對婦科手術患者加強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栓塞的防治護理,取得了良好的干預效果,現將結果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未加強下肢深靜脈栓塞防治護理前1年內(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婦科手術患者108例作為對照組?;颊吣挲g22~60歲,平均年齡(41.32±5.64)歲;體重45~70kg,平均體重(58.46±5.15)kg;其中全子宮切除術56例、全子宮加雙側附件切除術40例、全子宮、雙側附件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12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2例、大專31例、高中45例、初中12例、小學8例。

以我院加強下肢深靜脈栓塞防治護理后1年內(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婦科手術患者124例作為觀察組。患者年齡20~58歲,平均年齡(41.05±5.57)歲;體重45~72kg,平均體重(58.50±5.12)kg;其中全子宮切除術58例、全子宮加雙側附件切除術46例、全子宮、雙側附件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20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5例、大專34例、高中51例、初中14例、小學10例。

對比兩組患者年齡、體重、手術方式、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后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術后實施預防性護理干預。

加強健康教育,積極主動地與患者交流,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防止精神過度緊張引起血液黏滯度增加。同時告知患者婦科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栓塞的臨床表現、預防措施和危害性,以引起患者重視,提高其自我防護意識,如有下肢不適癥狀及時報告醫護人員,以防延誤病情[2]。

指導患者術后6h后取半臥位,每2h幫助患者翻身叩背一次,促進排痰以防肺部感染,減輕下腔靜脈壓力,利于靜脈回流。如手術創傷較大,不宜勤翻身者可幫助患者改變,促進受壓肢體血液循環。術后24h指導患者下床活動,進行下肢主動或被動運動,需要臥床者指導其在床上進行下肢屈伸、內外翻、環轉等運動。指導家屬幫助患者按摩下肢比目魚肌、腓腸肌等部位,以促進靜脈回流。下床活動時囑患者穿彈力襪,適當壓迫淺靜脈,從而促進深靜脈回流。避免在下肢建立靜脈通道[3]。

囑患者多飲水,以稀釋血液,降低血液黏滯度。術后6h給予流質飲食,宜低鹽、低脂、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加強營養支持,以保障術后康復需要。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用力排便、增高腹壓而導致下肢靜脈回流受阻[4]。

經常詢問患者下肢感覺,注意觀察下肢皮膚顏色、溫度,患肢足背動脈有無搏動,定期測量雙下肢周徑,如兩側下肢周徑相差0.5cm以上時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已發生下肢深靜脈栓塞者遵醫囑進行溶栓、抗凝等藥物治療,每日檢查凝血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預防發生出血。指導患者勿突然運動,禁止對患肢進行按摩、擠壓和熱敷等操作,以防發生肺栓塞。一旦出現胸痛、咳嗽、血壓突然下降等癥狀時,立即幫助患者平臥,吸入高濃度氧氣,盡量避免咳嗽、深呼吸等劇烈活動。

1.3判斷指標

如患者術后出現下肢皮膚發硬、腫脹、疼痛、淺靜脈曲張等癥狀,站立或行走時加劇,腓腸肌、腹股溝明顯壓痛,并結合彩色多普勒超聲、MRI等檢查確診。

1.4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卡方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

2.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栓塞發生率發現,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下肢深靜脈栓塞是指發生于下肢深靜脈,尤其是腓腸肌部位的靜脈血栓,在婦科手術后較為常見。術前禁食禁飲導致水分攝入不足,加之術中失血、失液等引起循環量不足,增加血液黏滯度。婦科手術主要在盆腔內操作,該部位靜脈血管密集,盆腔發生瘀血后血流緩慢,導致下肢靜脈回流受阻。手術麻醉使肌肉喪失回縮功能,下肢靜脈叢壁處于松弛狀態,可誘發下肢靜脈栓塞。術后臥床時間長、活動量少可影響下肢靜脈回流,易發生下肢深靜脈栓塞。婦科腫瘤手術清創范圍大,易損傷血管壁,使血小板、凝血因子Ⅻ進一步活化,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術中止血藥物的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液黏滯度。上述多種原因導致了婦科手術后易并發下肢深靜脈栓塞。

我院自2012年1月起加強對婦科手術患者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栓塞的防治護理,通過健康教育、心理疏導使患者認識到下肢深靜脈栓塞的嚴重危害,引起患者重視,使其注意觀察自身癥狀,及時將不適感和異常癥狀報告醫生,防止貽誤病情。在加強預防性護理后1年內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栓塞發生率明顯下降,提示在婦科手術后實施預防性護理可明顯減少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栓塞的風險,值得在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

參考文獻:

[1]李建榮.婦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栓塞的預防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0):353~354.

[2]張志輝.婦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栓塞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204~205.

篇6

【關鍵詞】子宮切除術;心理反應;焦慮抑郁;心理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4.267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1815-01

子宮是女性的一個重要的生殖器官,產科的子宮切除術是治療很多婦科疾病的有效的手段[2]。但是,子宮切除術的患者往往在術前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對子宮切除感到束手無策,大多數的患者對這一手術沒有充分的認識,有些甚至認為子宮切除會使下降甚至消失,從而導致患者產生特殊的心理狀態的變化,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心理。為了能夠針對性地探究子宮切除術后的患者的特殊的心理反應情況,并根據心理反應制定個性化的心理護理的方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促進身心的健康,本研究中,對我院的40例進行子宮切除術的患者進行了心理上的調查問卷,并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方案,最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將本研究的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隨機選取在2009年6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婦科就診的患有婦科疾病進行子宮切除術的患者40例,年齡在35到50歲之間,平均年齡(43±2.5)歲。其中子宮平滑肌瘤患者30例,功能性的子宮出血患者2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1例,宮頸林狀上皮增生患者2例,功能失調性的子宮出血患者2其他患者3例?;颊咧行W文化的患者有13例,中學文化的患者有20例,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的患者7例。各例患者均經腹進行子宮切除手術。各例患者均排除其他疾病對實驗結果的影響[3]。

1.2方法對所有的研究的患者進行心理情況的分析研究。

1.2.1患者的焦慮心理分別在患者術后的第1天以及第5天對患者進行焦慮情況的評定,評定根據Zung自我評定焦慮量表[4]。記錄患者兩次的評定結果。根據評定發現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結果表明,患者出現一系列不良情緒的原因主要是疼痛,手術過程中的失血,擔心手術后的不良結果等。

1.2.2自卑抑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記錄患者術后的自卑抑郁心理情況,記錄主要的導致的原因以及患者的心理疑惑和關心的問題。結果發現,有些患者缺乏相關的醫學認識,認為手術后性生活會有很大的影響,于是在術后表現出恐懼、應答緩慢以及少語淡漠等。有些患者甚至認為自己失去了女性的生殖器官,會失去丈夫的關懷,出現敏感多疑情緒等。

1.3護理干預措施

1.3.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多和患者進行溝通,溝通中態度親切和藹,了解患者的心理所想以及需要,及時為患者解決生活上的困難。提高護士的技術服務,精湛的技術往往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前提和有效的保證。

1.3.2儀態端莊,舉止有禮護理人員應該衣著整齊,儀態端莊,給人親切感,為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更容易取得患者的信任,便于與患者更好地接觸和溝通。

1.3.3心理支持與適當的宣教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術后容易出現的焦慮抑郁的心理進行針對性的宣教。把與患者的疾病和手術相關的知識向患者以及丈夫進行宣教,幫助患者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病情,了解到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的激素分泌不會收到影響,女性的形態以及性格等也不會被改變。鼓勵患者的丈夫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安慰,從而幫助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

1.3.4根據患者的不同的文化層次和接受程度進行不同的交流方式。有些患者接受的教育水平不高,單純的認為子宮被切除之后自己就不在是一個完整的女人,再沒有生育的能力,于是出現焦慮,針對這樣的患者,醫護人員要用淺顯易懂的話語向患者解釋手術后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以增強患者的信心。

1.3.5針對患者中因為覺得沒有受到丈夫的良好的照顧而出現不良心理的患者,醫護人員要喝家屬進行溝通,鼓勵家屬多方面關懷患者,照顧患者的敏感的心理變化,讓家屬了解患者手術后不會影響患者的性生活,從而幫助患者從容的面對治療[5]。

1.3.6患者出院時要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出院指導,如康復衛生指導、用藥注意事項以及功能鍛煉、飲食指導等,護士應該充滿工作的熱情,感染患者,使患者充滿生活的信心和熱情。

1.4護理效果評價標準在患者術后的第1天和第5天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記錄患者的心理情緒的變化情況。滿意:患者經過個性化的護理后,焦慮抑郁情況基本消失,重新充滿生活的熱情,自卑心理基本消失?;緷M意:患者經過個性化的護理后,焦慮抑郁情況緩解,自卑心理情況緩解。不滿意:經過護理后?;颊叩慕箲]抑郁情緒沒有緩解,自卑心理持續存在。

1.5統計學方法將本組數據錄入SPSS10.0數據庫,采用X2檢驗或者t檢驗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2結果

3討論

女性很多的婦科疾病一般都需要進行子宮的切除術后才能有效地進行治療,但是,關于患者術后會出現的問題往往比較多,手術后患者的心理問題往往是出現比較集中的問題。患者由于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以及不了解術后的情況,片面地認為手術后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從而出現術后心理上的焦慮抑郁以及自卑等。有些患者變得敏感,覺得丈夫不夠關愛,產生無助自戀反應,影響了患者手術后傷口的正常愈合。部分患者覺得手術后自己的子宮被切除,對性生活有較大的影響,不能正常地依從醫囑進行術后的恢復。通過本研究中,對子宮切除患者進行個性化的護理,我們認識到,醫護人員要充分地去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針對患者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解決困難,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的護理,保證手術治療的效果,促進患者重拾生活的熱情,更好地康復,提高整體的護理質量,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

參考文獻

[1]朱,紀佩珩,陳岱珊,等.5 例產科子宮切除產婦術后心理特征分析及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4):622-623.

[2]左愛輝.80例婦科全子宮切除患者術后心理特征的分析及護理[J].臨床護理,2012,10(30):642-643.

[3]杜玲.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的心理反應及人性化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09,13(9):814-815.

篇7

【關鍵詞】 婦科;腹部手術;小茴香;熱敷;預防;腹脹

[中圖分類號]R7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腹脹是婦科盆腔手術后常見癥狀,多因術中腸管受到激惹使腸蠕動減弱所致,是胃腸道功能抑制的一種反應。病人術后、抽泣等可咽入大量不易被腸粘膜吸收的氣體,加重腹脹。術后12-24小時腸蠕動開始恢復,但不能有效排氣,一般在術后48小時恢復正常腸蠕動,排氣后即自行緩解。(1)嚴重的腹脹,可使膈肌升高,影響呼吸功能,也可使下腔靜脈受壓,影響血液回流(2),且腹脹患者精神緊張,活動受限,嚴重影響患者術后身體恢復。臨床上一般在患者出現腹脹后采取禁食、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酸堿平衡、口服藥物、早期活動、或胃腸減壓、肛管排氣等常規治療及護理措施。中醫采用利氣劑內服、腹部按摩、針灸相關學位等,雖都有效,但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如不同程度的刺激,藥物反應等。而且在等待腹脹緩解的過程中,病人仍覺痛苦。為了減輕患者痛苦,體現護理預防為主的理念,探索簡單、方便、效果滿意的方法促進術后腸蠕動,提前排氣時間,預防及治療術后腹脹,我們設立了本研究課題,通過回顧性研究我院婦產科2007年1月-2010年1月婦科腹部手術后100例的臨床觀察,術后24小時即開始小茴香熱敷腹部,促進腸蠕動,預防腹脹,效果顯著,取材經濟方便,方法簡單,病人樂于接受,是適于臨床推廣一種護理新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07年1月~2010年1月婦科經腹子宮切除、或全子宮雙附件切除手術后的病人100例,年齡33~72歲,平均年齡53歲,隨機分組,按手術先后順序,隔一名試驗組共50名,術后24小時即給予小茴香熱敷;隔一名對照組共50名,給予西醫常規治療及護理。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術前準備及手術時間均無顯著差異。

1.2操作方法

1.2.1取小茴香250 g,鐵鍋炒至色澤變黃,散發香味,用布袋包裹。溫度以使病人局部無灼痛感為度。

1.2.2在對照組西醫常規治療及護理基礎上,試驗組術后24小時評估腸鳴音、自覺癥狀后開始給予茴香包熱敷上腹中脘(位于臍上4寸)、神闕(位于臍中)穴,藥袋緊貼皮膚使病人有舒適感。每次20~30分鐘,間隔2~3小時熱敷一次,隨時評估病人腸鳴音及自覺癥狀,藥袋變涼后可加熱重復使用。

1.2.3對照組隨時評估腸鳴音及自覺癥狀,如出現腹脹常規處置。

1.3觀察指標:(1)腸鳴音:術后24 h內每2 h聽診患者左右側上、下腹及臍區腸鳴音,每個部位每次聽診1 min,若聽診區每分鐘有3次及3次以上的腸鳴音定為腸鳴音恢復時間。(2)排氣時間:手術前向患者及家屬作好健康教育,以獲得精確的最早排氣時間,且標示連續性排氣時間。(3)排便時間:記錄術后第一次排便時間。(4)病人舒適感:利用舒適度量表判定病人舒適程度,以自覺能連續排氣,無腹脹為標準。

1.4療效判斷標準:(1)36~48 h之間排氣;(2)48 h之內無腹脹發生;(3)病人自覺舒適感。具備(1)(2)(3)或(1)(3)、(2)(3)為有效,(1)(2)(3)均不具備為無效。

1.5統計學分析:各項評估資料匯總后,由統計學專業人員負責分析處理。

2 結果

茴香熱敷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病人舒適感,明顯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表3、表4。

3 討論

腹脹是婦科腹部手術后常見的手術并發癥。腹部手術因受和刀口刺激、解剖關系改變、部分腹壁神經損傷、胃腸神經抑制,而出現以惡心、腹脹、腹痛、無排氣排便、厭食等主要表現的胃腸功能抑制癥狀[2],從而造成患者出現腹脹、腹痛。一般情況下,腸蠕動于術后12~24 h開始恢復,通常術后48~72小時恢復正常腸蠕動,一經排氣,腹脹即可緩解[1]。但是如果腸蠕動恢復遲緩,不能及時排氣,便會給患者造成新的痛苦,甚者并發腸梗阻、粘連、下腔靜脈回流障礙[3],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的身體恢復。胃腸道提前暢通,患者可提前進食,保證了營養的供給及藥物的吸收,減少輸液次數和藥物用量,使患者早日康復的同時節約護理資源。因此,腹部手術后如何促進腸蠕動恢復、預防腹脹、提早排氣是我們護理的重點。

治療和緩解手術后腹脹的方法,文獻報道有很多,如肌注或穴位封閉新斯的明;口服中藥利氣劑;穴位按摩、針刺;穴位熱敷等,亦有應用茴香熱敷的報道,也取了較好效果,但以往操作往往在腹脹發生后進行,病人經歷腹脹痛苦,等待腹脹緩解也需要一個過程。目前國內外預防腹脹的措施主要為飲食控制、增加活動,亦有早期進食的報道。本課題組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從護理工作預防為主的理念出發,利用中藥茴香的藥理特性,在腹脹發生前給與護理干預,效果良好。

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胃腸以通為用,以降為順。手術后腹脹是因為手術本身的創傷,多為元氣大傷,氣血雙虧,致氣不能推動腸蠕動所致[4]。上腹的中脘穴(位于臍上4寸)為任脈之會,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用,熱補中脘可以溫中散寒,補益氣血,扶正祛邪,刺激之可促進胃腸功能運動[6]。神闕穴位于肚臍中央,為經絡三總樞,經氣之匯海,沖、任、督三脈“一源而三歧”,皆交匯于臍,有溫陽救逆,利水固脫的功用[7]。中醫理論認為:人體的功能調節中心在神闕,它具有“強壯固脫、回陽救逆、保健抗衰、補益元陽”的作用。

熱敷屬中醫的熨敷療法,利用溫熱和藥物作用,以達到行氣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腫的目的[8]。小茴香,性溫,味辛,有祛寒止痛,理氣和胃作用[5],而且有芳香走竄功效,使血管擴張有利于滲透至腸腔,刺激腸壁引起收縮,促進腸蠕動恢復。小茴香熱敷上腹部穴位,即有藥物的本身功效,又使藥之氣味透過皮膚、經脈達到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的作用。熱敷可刺激局部深部體表毛細血管改善微循環和營養供應,從而加速腸蠕動,利于早期排氣,預防腹脹[9]。外用藥,可以不考慮術后早期禁食這一關[9]。用藥取材方便,操作簡單,病人無痛苦,樂于接受,能有效預防術后腹脹,增加病人舒適感,體現護理工作預防為主的人性化理念??勺鳛樾g后護理方法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5.

[2]李學增.外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82.

[3]譚俊華.電針足三里對腹部術后排氣的影響.護理進修雜志,2002,17(8):630.

[4]周珊.四磨湯對腹部手術后腸功能恢復的療效功能.湖南中醫雜志,2005,21(4):46.

[5]龐俊忠.臨床中醫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88:1.

[6] 楊甲三.針灸腧穴學.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9:417.

[7] 趙秋月,徐利仙,曹芬利.神闕穴大黃貼敷促進膽囊切除術后腸蠕動效果觀察.護理與康復,2004,6(3):421.

[8]劉革新.中醫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

[9]黃寧靜.小茴香熱敷促進腹部手術后排氣的效果研究.實用醫技雜志,2008,7(15):344.

篇8

[關鍵詞] 婦科手術;靜脈血栓;風險;評估工具

[中圖分類號] R7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11(c)-0060-04

Research progress of risk assessment tool for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gynecological surgery

DAI Cheng WANG Donghong

Graduate schoo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Guizhou Province, Zunyi 563003, China

[Abstract]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gynecologic surgery, which significantly affects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prognosis. Especially the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the rising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radical synergy of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neoplasms, which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gynecology field. Relevant assessment tools can contribute to the early predictions of the occurrence of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gynecologic surgeries, provide different risk stratification based on different conditions, thus theoretically guiding the timely individualized preventions after operation. Currently, the main assessment tools for postoperative venous thrombosis include, ①Foreign tools: Caprini assessment scale, Aura assessment scale and Guide for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ACCP; ②Domestic tools: LDVT scale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gynecological surgery and LDVT risk assessment table.

[Key words] Gynecologic surgery; Venous thrombosis; Risk; Assessment tool

o脈血栓栓塞癥(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癥(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Nevelsteen[1]報道,未采取預防措施的婦科手術后VTE的發生率約為25%。VTE起病兇險且多預后不良,可使患者下肢發生完全或部分功能喪失而致殘,甚至發生致命的肺栓塞或猝死[2]。早期評估及診斷VTE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是降低婦科術后VTE發生的關鍵!目前尚缺乏快速、較準確發現婦科手術后VTE的評估工具,這也是長期困擾婦科臨床的難題之一。

1 國外VTE風險評估工具

1.1 Caprini評估量表

該量表由美國學者Caprini[3]于1986年提出,1991年應用于臨床,2005年通過更新得到較為成熟的風險評估模型[4]。其包含了一般情況、BMI、DVT病史等39個危險因素,據累積評分將患者發生DVT的風險分為低危(0~1分)、中危(2分)、高危(3~4分)、極高危(≥5分),以指導醫護人員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此評估量表在VTE風險評估和預防中進行了大量驗證,并取得明顯的效果,研究人員分別針對肺癌行肺葉切除術后的患者[5]、外科危重患者[6]、靜脈功能不全在顯微下行下肢重建后的患者[7]等應用該模型來預測VTE形成的潛在性,多數學者肯定了其預測VTE的效能。Lobastov等[8-9]針對腹部大手術以及高危手術(腹部、顱或脊柱)患者應用了該評估量表,認為Caprini評分≥11分可以識別極高風險患者。然而有部分學者持不同觀點[10],認為還必須考慮種族差異、地域差異等,如針對發展中國家的患者需對極高危組進一步分層,尤其是7分以上組的大型手術患者需要將風險重新進一步分層。Barber等[11]對婦科惡性腫瘤根治術后患者進行研究認為,該量表與VTE無明顯相關性,其高風險組需進一步進行評估。另有學者在觀察非ICU患者VTE發生率過程中,認為其無法識別正在接受治療患者的VTE風險[12]。國內臨床應用該量表對婦科手術圍術期[13]和婦科腫瘤術后患者[14]進行VTE評估后分級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后,有效減少了VTE的發生。Caprini評估量表是目前應用較廣泛的VTE評估工具,但其應用價值仍存在一定爭議,需要根據疾病性質、創傷程度、高危因素等完善分層管理。

1.2 Autar評估量表

該量表由英格蘭學者Autar[15]于1996年提出,是目前應用較廣泛的VTE風險評估工具。該量表經過最佳實踐、系統評價及Meta分析,較全面地將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分為年齡、活動情況、BMI等7個模塊。將每個患者的危險分層分為低危組(7~10分)、中危組(11~14分)、高危組(≥15分)。該量表所預測的效度實現了100%的敏感度和81%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為37%,陰性預測值為83%[15],較全面地涵蓋了多種DVT危險因素并統一標準化計量,尤其對大型、危重手術術后DVT形成風險的預測有較強的針對性,可有效分層管理。Autar[16]于2003年完善和修改了該量表,強調了年齡、手術等因素對血栓形成的影響。Büyüky等[17]的研究表明,該量表危險因素中如年齡、肥胖指數、運動受限等,與骨科患者術后發生DVT形成有密切的關聯,同時肯定了該量表預測的可靠性。國內對婦科經腹手術和婦科腹腔鏡手術后的患者應用該量表進行了評估[18-21],篩選出高危患者并采取個性化的治療及護理措施,降低了婦科手術后患者VTE的發生率。鑒于近年來該評分量表對預測婦科手術后VTE的文獻報道較少,尚不能對其評估效能做出全面判斷,仍有待多中心、大樣本數據的研究。

1.3 美國胸科醫師學會(ACCP)靜脈血栓預防指南

該指南自1982年發表以來已經改版了9次,是美國醫院中認可度最高、應用最廣泛的VTE評估方式[22]。該指南是唯一的一種團體風險評估方法。根據高危因素將高危人群分為低危、中危、高危3組。其評估方法簡單易行、操作方便,主要應用于外科及婦科手術患者,尤其適用于整形外科手術的評估[23]。但有研究者認為,該指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適于患者的個體風險評估,對于內科及非整形外科患者的評價效能有限[24]。近期未見到該指南在婦科領域應用的報道。

1.4 Geneva評估量表

Geneva評估量于2001年由Wicki等[25]提出,其納入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心率、血氣分析等。據累加總評分將患者分為低、中、高3個風險度。2006年Le Gal等[26]對該表進行修正,調整了高危因素和風險度。凌燕君等[27]研究認為,Geneva評分≥6.5分同時血漿D-二聚體陽性者,應高度懷疑肺栓塞。另外有研究認為,相對診斷可疑肺栓塞而言,Geneva評估量表不如Wells評估量表有效[28]。對術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風險的評估均未見相關報導,未見到該量表在婦科手術應用的報道。

1.5 Wells評估量表

該量表是目前在門診中應用最廣泛的臨床評估模型,包括Wells DVT評分法和Wells PE評分法[29],分為低危、中危、高危3個風險度。Wells DVT評分法包括3個評估主題,即DVT的臨床癥狀體征、相關危險因素及患者可能的主要診斷。Wells PE評分法的u估項目包括靜脈血栓史、制動、心動過速等。2000年Wells等[30]對Wells PE評分法進行修訂,將風險度精簡成2個,即不太可能和很有可能。Wells量表若結合肺動脈造影和D-二聚體,可用于診斷可疑性肺栓塞[30]。Mos等[31-32]首次將該量表應用于創傷患者的研究,認為Wells評分

2 國內VTE風險評估工具

2.1 LDVT婦科患者臨床評估量表

該量表是2008年浙江省婦幼保健院借鑒Wells臨床評估量表、參考骨科手術后VTE形成的危險分級等基礎上制定的[33-35],包括病史、年齡、下肢水腫等11個危險因素。危險程度判斷標準:低風險(≤0分),中風險(1~2分),高風險(≥3分)。唐萍等[33]在應用此量表過程中發現,術后未發生DVT的對照組中也存在15%高風險患者,故認為雖然該量表有較高的陽性預測值,但其靈敏度和特異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由于鮮有應用此量表的報道,尚不能評估其在婦科術后發生VTE風險的預測效能。

2.2 外科手術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表

此量表于2012年總醫院參考修正的Geneva評估量表、Wells評估量表及ACCP推薦的術前DVT 危險因素評分標準,經20位專家(包括骨科、婦科、普外科、血管外科、神經外科、胸外科)論證及反復測評與修改后制定的[36]。其評估指標由5部分組成:第1部分包括年齡、住院號、診斷等;第2部分包括10個條目(共51個指標);第3部分包括評估結果、評估人及評估日期;第4部為危險度分級及其分值范圍;第5部分是VTE標準的預防方案。分低危、中危、高危和極度危組。低度危險為0~4分,中度危險為5~8分,高度危險為9~12分,極度危險為>12分。該量表通過將危險度增加到四個級別使該量表靈敏度和特異度得到提高[36]。但對其評估的可靠性均未見相關報道,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3 小結

探索VTE風險評估模型或工具是近年研究的熱點之一。理想的VTE評估工具應具有快速、預測效能高、可操作性強等特點。尋找科學、有效、快捷的VTE風險評估工具也成為臨床醫師及相關學者的研究重點。早期有效地應用VTE評估工具,對改善患者預后以及生存質量具有長遠的意義。在應用VTE評估工具時應注意以下問題,如遺傳因素、種族、疾病譜、生活方式、手術設備及條件、手術醫師的技能水平等均可能影響其評估效能。國外的VTE風險評估工具是否適合我國婦科臨床仍需進一步求證。目前國內外針對婦科手術后VTE評估的工具各有利弊,總結如下:①Caprini評估量表可能具有較好的預測價值,但對其應用仍存爭議,還需對極高危組進一步分層管理和研究。②Autar評估量表是目前應用較廣泛的VTE風險評估工具,對大型、危重手術后DVT形成風險的預測有較強的針對性,可有效分層管理,但在婦科領域的報道少見,仍需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③ACCP靜脈血栓預防指南簡單易行、操作方便,主要適用于整形外科手術的相關評估,不適于個體的風險評估。④LDVT婦科患者臨床評估量表為我國自創,有較高的陽性預測值,但其靈敏度和特異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尚無廣泛應用的報道。⑤外科手術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表也系我國首創,其靈敏度和特異度較高,因未廣泛應用故而無法評估其可靠性。

綜上所述,以上評估量表的側重點、評估指標均不同且各有特點。從評估指標和預測效能出發,針對婦科手術,尤其是婦科惡性腫瘤根治術后VTE發生風險的預測建議首推Autar評估量表。

[參考文獻]

[1] Nevelsteen A. Prophylasi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x [J]. Inter Angiol,1996,15(Suppl1):3-9.

[2] Bembenek JP,Dennis M,Czlonkowska A. A survey to establish current method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ophylaxis in stroke patients practiced by Polish neurologists [J]. Arch Med Sci,2014,10(3):470-476.

[3] Caprini JA. Risk assessment as a guide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e many face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J]. Am J Surg,2009,199(1 Suppl):S3-S3.

[4] Caprini JA. Thrombosis risk assessment as a guide to quality patient care [J]. Dis Mon,2005,51(2-3):70-78.

[5] Hachey KJ,Hewes PD,Porter LP,et al. Caprini 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assessment permits selection for postdischarge prophylactic anticoa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lung cancer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6,151(1):37-44.

[6] Obi AT,Pannucci CJ,Nackashi A,et al. Validation of the Caprini 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Assessment Model in Critically Ill Surgical Patients [J]. JAMA Surg,2015,150(10):941-948.

[7] Kim SY,Lee KT,Mun GH. Postoperative Venous Insufficiency in Microsurgical Lower Extremity Reconstruction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 Potential as Assessed by a Caprini Risk Assessment Model [J]. Plast Reconstr Surg,2015,136(5):1094-1102.

[8] Lobastov KV,Barinov VE,Schastlivtsev IV,et al. Caprini score as individual risk as sessment model of postoperative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high surgical risk [J]. Khirurgiia (Mosk),2014,9(12):16-23.

[9] Lobastov K,Barinov V,Schastlivtsev I,et al. Validation of the Caprini risk assessment model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high-risk surgical patients in the background of standard prophylaxis [J]. Vasc Surg Venous Lymphat Disord,2016,4(2):153-160.

[10] Bilgi K,Muthusamy A,Subair M,et al. Assessing the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in surgical patients using Adapted Caprini scoring system [J]. Int J Surg,2016,7(30):68-73.

[11] Barber EL,Clarke-Pearson DL. The limited utility of currently available 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assessment tools in gynecological oncology patients [J]. Am J Obstet Gynecol,2016,215(4):445-449.

[12] Grant PJ,Greene MT,Chopra V,et al. Assessing the Caprini Score for Risk Assess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Hospitalized Medical Patients [J]. Am J Med,2016,129(5):528-535.

[13] ㈢芳,波.婦科手術中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圍手術期評估與預防[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4,30(11):850-854.

[14] 余娟彩,黃愛玉,李揚.婦科腫瘤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的護理干預[J].福建醫藥雜志,2014,10(5):168-169.

[15] Autar R. Nursing assessment of clients at risk of deep vein thrombosis(DVT):the Autar DVT scale [J]. Adv Nurs,1996,23(4):763-770.

[16] Autar R. The management of deep vein thrombosis:the Autar DVT risk assessment scale revisited [J]. Orthop Nurs,2003,7(3):114-124.

[17] Büyüky lmaz F,Sendir M,Autar R,et al. Risk level analysis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A study of Turkish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 gynecological [J]. Vasc Nurs,2015,33(3):100-105.

[18] 潘春梅.Autar量表干A護理模式在預防婦科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醫學臨床研究,2015, 32(4):721-722.

[19] 樸麗,于秀麗,林佳楠,等.風險評估及分級干預預防婦科術后血栓性疾病的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 27(19):4631-4633.

[20] 吳泉玲.Autar圍術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對婦科盆腔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5, 22(7):174-176.

[21] 辛麗,甘秀妮.Autar量表在婦科腹腔鏡術后預防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研究[J].全科護理,2015,13(15):1369-1371.

[22] Behnood B,Babak SC. Comparision of three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ophylaxis [J]. Blood Coagul Fibrmolysis,2013,24(2):157-163.

[23] Geerts WH,Bergqvist D,Pineo GF,et al.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8th Edition) [J]. Chest, 2008,133(6):381S-453S.

[24] Mazboudi O,Lababidi HM. Current trends of prophylaxis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Lebanon [J]. Chest,2007,132(4):630S.

[25] Wicki J,Perneger TV,Junod AF,et al. Assessing clinical probability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the emergency ward: a simple score [J]. Arch Intern Med,2001,161(1):92-97.

[26] Le Gal G,Righini M,Roy PM,et al. Prediction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The revised Geneva score [J]. Ann Intern Med,2006,144(3):165-171.

[27] 凌燕君,鄒曉.Wells量表和修正的Geneva評分聯合D-二聚體對肺栓塞的預測價值[J].健康研究,2015,35(5):528-533.

[28] Shen JH,Chen HL,Chen JR,et al. Comparison of the Wells score with the revised Geneva score for assessing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Thromb Thrombolysis,2016,41(3):482-492.

[29] Wells PS,Ginsberg JS,Anderson DR,et al. Use of a clinical model for the saf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 [J]. Ann Intern Med,1998, 129(2):997-1005.

[30] Wells PS,Anderson DR,Rodger M,et al. Evaluation of D dimer in the diagnosis of suspected deep vein thrombosis [J]. N Engl J Med,2003,349(13):1227-1235.

[31] Mos I,Douma RA,Erkens PM,et al. Diagnostic outcome management study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recurrent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with a structured algorithm [J]. Thromb Res,2014,133(6):1039-1044.

[32] Modi S,Deisler R,Gozel K,et al. Wells criteria for DVT is a reliable clinical tool to assess the risk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rauma patients [J]. World J Emerg Surg,2016,7(8):11-24.

[33] 唐萍,林春蘭,金小英,等.LDVT婦科患者臨床評估量表在婦科術后的探討[J].浙江臨床醫學,2008,10(4):469-470.

[34] Beyer J,Schellong S. Deep vein thrombosis Current diagnositic strategy [J]. Eur J Inter Med,2005,16(4):238-246.

[35] 邱貴興,戴∪鄭楊慶明,等.預防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專家建議[J].中國臨床醫生,2006,34(1):8-15.

篇9

[關鍵詞] 手術后;燙傷;原因;預防

燙傷是指由熱液或蒸汽引起組織的損傷。圍手術期低體溫是麻醉手術常見并發之一,大約50%的手術病人麻醉手術中中心體溫低于36℃[1]。加之手術室保溫差,暴露手術野,失血、失液,輸入大量低溫液體,而至手術后患者取暖不當發生燙傷。手術后患者發生燙傷是危及患者健康的嚴重的護理不良事件,所以護理人員應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有效的護理預防措施,確保手術后患者的安全。杜絕手術后患者燙傷的發生是一項重要的護理工作。

1 臨床資料

本組9例病例,男性4例,女性5例,年齡16――72歲,平均年齡36歲。骨科3例、婦科1例、產科1例、普外科2例、神經外科1例。

1.2發生部位 1例雙下肢,8例一側下肢

1.3發生時間 手術后6小時內。

1.3燙傷深度 淺Ⅱ度―深Ⅱ度。

1.4燙傷面積 1例達2%,8例1%以內。

2 燙傷原因

2.1護理人員因素 護理人員對手術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識不強,制度執行不力,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年輕護理人員缺乏臨床經驗。未及時巡視病房發現問題。

2.2護理管理因素 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足,護理工作流程有不暢情況,新進護理人員未進行嚴格的規范培訓。護理管理人員監管不到位。

2.3環境因素 病房無取暖設施,手術后患者家屬私自使用水溫過高的熱水袋取暖,而護理人員又未進行正確指導,而導至患者燙傷。

2.4患方因素 手術后患者及家屬遵醫性不高,未在護理人員指導下使用個高水溫的熱水袋取暖發生燙傷。

3 預防措施

3.1加強護理安全教育 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護理核心制度,學習護理風險防范措施,強化風險意識加。

3.2加強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培訓,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與手術、麻醉相關的知識,同時加強護理人員溝通能力的培養,提高健康教育的實效性,有效的防范手術后患者燙傷的發生。

3.3加強護理風險管理 制定護理風險防范措施及質控標準,在手術后患者床旁懸掛預防燙傷預警標識,提醒護理人員對該類病人加強管理,認真落實護理風險防范措施,預防手術后患者燙傷的發生。

3.4切實有效的執行健康教育制度 護理人員于手術前、后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講解術前、術后注意事項,若須使用熱水袋保暖須在護理人員指導下進行,調配水溫至安全溫度。兩歲以上兒童和成年人的安全水溫度為66―70℃;兩歲以下的小兒和老年人的安全溫度為48―50℃。[2]

3.5做好基礎護理 對患者進行全面正確評估,準備好病床單元,增加被子、取暖器提升病室溫度,盡量避免使用熱水袋取暖。

3.6護理管理部門加強質量控制 定期或不定期對護理安全制度的執行,護理風險措施的落實進行專項檢查,有效的防范了手術后患者燙傷的發生。

預防是護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每一位護理人員都應該嚴格執行各項護理工作制度,加強責任心,認真落實護理風險防范措施,預防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實施嚴格的護理質量監控,護理管理的目標,就是力求為患者提供零缺陷,完美服務。[3]因此,嚴格執行護理工作制度與嚴格的護理質量管理相結合才能有效的預防手術后患者燙傷的發生。通過實施護理風險預防措施,杜絕了手術后燙傷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趙書娥,尹靈朔,趙莉.圍手術期低溫及護理.中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9,18(1):12.

篇10

【關鍵詞】

婦科腹腔鏡;并發癥;護理

婦科腹腔鏡手術因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縮短等優點廣泛應用于臨床,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比較優點很多:如腹壁切口小、減輕術后疼痛、康復時間短、腹腔臟器恢復快等。但是手術并發癥的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做好術前及術后的護理措施是減少并發癥的關鍵。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對150例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經精心護理,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自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間我科行腹腔鏡婦科手術患者150例,年齡21~64歲;疾病類型主要為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異位妊娠、不孕癥等;本組全部采用氣管插管行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采用去枕平臥位,子宮全切術取膀胱截石位,手術切口一般采用臍部、左下腹和右下腹3個切口,根據手術需要也可做4個切口,各切口長約0.5~1.0 cm;本組150例手術均順利進行,2例因盆腔粘連嚴重中轉開腹,手術時間62~180 min;術后無大出血, 24~48 h拔出引流管,未使用鎮痛藥,給予適量抗生素,術后住院時間4~7 d,平均術后住院5 d,腸功能恢復時間26 h。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心理護理應貫穿整個治療的全過程。術前通過與患者的語言交流,及時傳遞信息,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同時進行個體化的護理指導,以肯定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及腹腔鏡手術的優點、治療目的、操作方法,增加其對腹腔鏡手術的了解,介紹本院開展情況,并請同類手術患者現身說教,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消除其思想顧慮,使其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及護理。

2.2 術前準備 術前應全面進行三大常規、出凝血時間、B超、心電圖、肝腎功及做生化、X線、血型的檢查,了解心、肺、腎功能;術前1 d按下腹部手術范圍備皮,重點做好臍部的清潔,可用肥皂液棉球或松節油及乙醇擦洗,去除污垢,注意動作輕柔,勿損傷皮膚;子宮全切術患者應避開月經期,術前2~3 d進行陰道準備,用碘伏擦洗陰道2次/d;術前禁食10 h,禁飲6 h,術前晚、術晨行不保留灌腸各1次,術晨留置導尿管。

2.3 惡心嘔吐

惡心嘔吐的主要原因與術中使用物及術后使用抗生素,如甲硝唑類和麻醉誘導期間托抬下頜不當致使氧氣進入胃腔造成胃膨脹及胃黏膜血流灌注不足等有關。在護理中應減少各種刺激,保證充足睡眠,加速物的排泄,減少引起的惡心嘔吐。發生惡心嘔吐者,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嘔吐物誤吸,及時清理干凈。患者清醒后,主動關心,消除其緊張情緒,指導患者用手按壓穿刺口,減輕嘔吐時腹壓增加對穿刺口的影響。

2.4 出血

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注意切口有無滲血,觀察引流管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折疊、脫出;子宮全切術患者,觀察陰道出血的量及顏色;術后2 d,血少許,色淡紅,為宮頸殘端電凝后殘留物排出,不需處理。如轉為鮮紅色且伴有凝血塊,立即通知醫生處理;為減少術后出血,筆者對術前陰道擦洗方法進行改進,用碘伏消毒陰道后用無菌棉球擦干,再噴上甲硝唑粉(霉菌性陰道炎除外) 2次/d,效果較好;采取術前局部抗炎,術中醫生電凝時減輕對組織的碳化和加強縫合不留死腔等措施使術后出血患者明顯減少。

2.5 疼痛

腹腔鏡手術后24 h患者有中等程度切口疼痛及肩部疼痛,由于手術后積存氣體在直立位時可積聚在橫膈下刺激膈神經,表現肩部放射性疼痛;將氣體加溫或者手術結束后,在橫膈下間隙充分沖洗可以減少肩部放射性疼痛;術后患者可采用仰臥位,在下腹墊一枕頭,抬高臀部,讓氣體積聚在盆腔也可減少疼痛,一般2~3 d可消失。本組有14例患者出現此并發癥,能忍受,無一例用鎮痛藥。

2.6 穿刺口愈合不良

術前清潔皮膚及臍孔要徹底,并嚴格消毒;術中注意無菌操作。手術器械應用前應徹底清洗,避免過多殘留的醛類消毒劑。術后密切觀察穿刺口的生長情況,隔日換藥1次,注意有無滲血、滲液,腹腔鏡術后患者住院時間短,一般為4~5 d,小切口已愈合,如有感染,小切口可能為假愈合;指導患者學會觀察穿刺口愈合情況,如何保持穿刺口的清潔干燥,如有滲液及時就醫,盡早處理。

2.7 下肢靜脈血栓

下肢靜脈血栓與患者血液黏稠,術后活動少,靜脈壁損傷等因素有關。術后早期指導患者床上活動或下床活動,床旁做下肢按摩,被動性活動可有效預防下肢血栓形成。一旦形成血栓應盡早給予擴張血管的藥物,進行溶栓等治療。

總之,婦科腹腔鏡技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的特點,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護理人員的精心護理是減少并發癥的關鍵。

參 考 文 獻

[1] 張麗湘.婦科腹腔鏡手術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06,27(6):747-748.

[2] 程閩燕.婦科腹腔鏡手術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福建醫藥雜志,2009,31(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