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設計方案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8: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展廳設計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公交站點實用性節能環保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current wuhan transit site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fiel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wuhan bus stop site existing in the design of a variety of unreasonable place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improve public ones of the environment.
Keywords: transit site practical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圖分類號:TE0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武漢市公交辦舉行公交站點候車亭方案征集活動。此次公交站點候車亭方案征集的要求很明確:“要求設計方案能夠體現城市風貌,不僅具有美觀性、人文性,還應兼顧簡潔性、實用性及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為乘客提供良好的候車環境。”
針對此次設計,首先做的就是對武漢目前的公交站點進行調查分析。再結合武漢獨有地域特點進行方案設計。其中最重要的當屬調查環節。只有找出當前存在的問題才能有的放矢,一擊即中。因此,在方案設計的前期做了問卷調查,街頭采訪,大量收集乘客在使用公交車站點時的種種不便得信息。
一、存在的問題
生活在這座沒有地鐵的城市中,絕大多數的出行都是離不開公共交通系統的。因而,公交站點候車亭的便利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出行。目前武漢市內大大小小的公交站候車亭有很多而且大小不一,但是幾乎沒有一個公交站候車亭可以很方便的為大眾的出行提供方便的。經過長期的考察,總結了武漢市公交站候車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本地人都無法分清楚的前站、后站。有些較大的站點??康墓卉嚲€路較多,有前站、后站之分,實地調查中發現很多本地人無法區分前、后站。本地人都分不清楚,對一個外地人來說就更加困難了。
2、站牌設置不合理。站牌和廣告牌一樣,而且位置不固定,令乘客難以捉摸,特別是有大件行李的乘客兩邊來回奔波,特別不便;站牌字體太小使用不便,而且站牌位置設置不合理,市民需要彎腰、踮腳才可以查閱相關信息;站牌標識不明,使乘客犯難,如去行、回行等;不提供地圖方便乘客查找路線;廣告多而信息少等等。
3、武漢市內公交站候車亭的配套設施欠缺。功能單一也導致了公交站不具備親和力。如可增加報亭、零售或自動售貨機、垃圾桶(公交站雖然有,但破損嚴重)、公話亭等等。同時,夏天公交站臺的頂棚不能提供足夠大的區域供乘客候車,雨天則存在頂棚滴水使乘客無法候車,而各自撐傘的情況,從而使原本就很濕的候車環境更加的擁擠和潮濕。
4、許多公交站站臺的地面坑洼不平,特別是在雨天,不平的地磚經常濺起污泥弄臟乘客的衣服。公交站臺前的路面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路面不平使車輛行駛的時候會濺起污水。同時,不平的路面導致積水,使乘客無法靠近公汽。這點從雨天出行人數明顯少于晴天可以看出。
5、武漢市內的公交站候車亭的科技含量太低。無法為外地乘客提供足夠的信息。即便是最近武漢市使用了新型的公交站牌,但它的出現并沒有使目前的狀況得到好轉,或者可以是使乘客更加不知所措了。新型的公交站牌采用的是L形的布置方式,很多人一起查看站牌信息的時候就會顯得更加擁擠。同時巨大的液晶顯示屏顯示的也不是導航信息,而是廣告。對于這種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廣大乘客除了表示無奈就只能夠被動的接受。采用正常的姿勢想要看到最下面的信息根本是不可能的。
二、解決方法
公交站候車亭作為公交系統的節點,如何保障公汽的順利??浚绾伪U先藗冚p松的候車及安全的上下車是重點考慮的問題。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始終把改善候車環境,人性化的設計,創造方便、快捷、高效的候車空間作為本次設計的重點。最后結合武漢的地域特點及實際情況,針對以上的問題做了相應的改進。
1、節能環保。武漢地區夏季時間長而且熱,作為清潔能源的太陽能應該被優先使用。而且遮風避雨的頂棚應該被特別設計,加大的頂棚配上太陽能板,不僅可以提供站點自身能源需求,夏天可以為乘客提供一處陰涼,雨天可以為乘客避雨。
采用更加寬大的Y字形的頂棚結合雨水收集系統,可以避免雨天頂棚前后兩端滴水的情況出現。而且,收集的雨水用于旁邊花壇的灌溉。多余的雨水則補充地下水。
2、公交站牌。在公交站候車亭的站牌的設計上,運用高科技觸摸屏的電子站牌。電子站牌與站牌進行分離設置,以方便不同的使用人群。對于本地乘客查看實體站牌即可。外地乘客對則可通過高科技觸摸屏的電子站牌來導航,觸摸屏電子站牌可以更加清楚的顯示公汽的運行路線及周邊環境設施。
同時,對于實體的站牌我也作了相應的改進。根據武漢三鎮的特點,用不同的顏色代表開往不同區域的公汽。這樣不僅十分的明確還可以方便乘客查找,大大提高站牌的使用效率。
站牌的位置則布置在0.8-2.2米的范圍內,避免太高或太低的情況出現,使它們始終出現在人們的最佳視域內。站牌的設計更簡潔,對當前站點、已過站點及將到達站點的標注清晰明確。
對于站牌的位置,我將站牌布置在整個站臺的中間,這樣就可以避免行李較多的乘客往返于站臺兩端面找不到站牌的尷尬。
3、站臺。在候車亭右側(背對候車亭)用不同材質的鋪地劃分出一塊專用的上車區域。目前武漢公交站候車亭,候車區域混亂,公汽隨意???。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專門設置一塊區域用來指引乘客在此上車,到站的公汽也只在這個區域才能開門讓乘客上車。這樣候車的人群也便于管理:將要上車的乘客就集中在此區域候車;稍后上車的乘客則可以在旁邊的座椅上休息。避免出現乘客追趕公汽的情況,同時也可以避免意外的發生。
站臺背面設置無障礙坡道,方便行動不便的人,。同時在站臺設置語音報站及來車提醒,方便盲人乘客。站臺地面鋪裝使用強度高的石材,配合細致的施工,保證站臺地面完好。
4、將公用電話、自動售貨機、報亭、垃圾箱等設施合理布置在公交站候車亭內。這樣可以滿足候車乘客的不同需要,使之更加的人性化。同時,在候車亭內設置電子時鐘、木質坐椅等設施。而不是現在使用得最多的不銹鋼材質座椅。不銹鋼材質的物體雖然易于清潔和不易腐蝕,但它也存在親和力不強及不適合武漢冬冷夏熱的氣候特點,不適合大量使用。
公共汽車是大從最普遍采用的出行方式,公交站候車亭便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多方面細節的改進來改善武漢市民惡劣的候車環境,給市民提供方便。
作者簡介:汪文?。?982-),男,漢族,現任職于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藝術學部,
篇2
第一步:商務對接
1.獲取項目
2.了解需求
3.對接相關資料
第二步:項目啟動
1.項目啟動會:梳理信息,召開項目啟動會(參與工作人員均需參與),確定工作節點。
芆第三步:概念設計
1.素材收集:背景調查、實地勘察、相關主題展館收集、需求調研
2.大綱梳理:根據調研結果,進行展館的定位、內容初步梳理,并整理出初步展示框架
3.大綱內審會:內部對大綱進行溝通,通過會議確認完善修改方向
4.概念設計:初步平面圖,意向圖/草圖
5.方案制作:以ppt的形式,將展示主題、內容框架與概念設計,按照一定邏輯進行方案制作與美化
6.方案匯報:提交客戶
第四步:初步設計
1.內容規劃(展廳大綱):對概念內容框架進行擴展,內容填充,作為設計的內容依據
2.平面布局設計:根據大綱布置平面布局圖,完成兩版給甲方進行確認選擇(先內審,后交給甲方審核)
3.空間設計
4.設計方案匯報
第五步:投標、合同(該部分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步驟調整)
1.招標工作
2.合同簽訂:
客戶過稿(電子版)——修改——確認。
3.跟進項目第一筆項目款付款進度
第六步:深化設計
1.布展大綱:對確認的大綱進行細化,完善平面展示內容(與甲方進行確認)
2.深化設計
3.施工圖制作
第七步:項目施工
1.供應商選擇:列出需求清單,對接供應商,確定供應商
2.現場施工對接:根據展廳空間,與施工人員現場對接施工細節
3.現場施工:內部空間拆改、硬裝、強弱電、管網、暖通、硬件、集成、多媒體、布展、軟裝等
4.內部驗收
5.客戶驗收
第八步:后續工作
篇3
1設計理念
項目的規劃定位決定了展覽館與城市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展覽館既是城市的一部分,又在內部展現了城市的規劃模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承德城市發展的特點在中國城市中獨一無二,由避暑山莊向外延展,可以敘述的歷史有很多,如何結合地域、城市與歷史設計展覽館,成為設計的核心理念。在承德的主要特點中,筆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承德的山水、避暑山莊、外八廟等秀美的自然人文景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展覽館的內在形式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結合了以上因素,才會孕育出符合承德城市特征的、自然的、本土的建筑。展覽館主展廳為本項目的核心區域。在本項目設計之初,計劃放置于主展廳正中位置的城市規劃模型的形狀和尺寸即已確定。由于主展廳必須圍繞城市規劃模型展開設計,而該模型的形狀特殊(呈三角形),且占地面積較大(約800平方米),因此,如何結合城市規劃模型,又體現建設方提出的設計要求,成為主展廳以及整個展覽館設計方案的難點。通過數輪前期調研及方案討論,最后形成本項目以承德城市發展形態為出發點,結合承德特有的山脈地形和濃郁的歷史建筑特色的設計理念(見圖2)。展覽館在臨近的城市地塊中并不以高度和沿街長度突出,而是突出建筑的整體感和與城市空間、城市地貌及文化特色的結合,充分地表達了建筑與城市的和諧關系。
2功能分區
展覽館的功能主要分為城市規劃展覽功能和規劃局辦公的功能。其中城市規劃展覽功能又由主展廳、副展廳和序廳三部分組成。整個建筑總高四層。一層全部為序廳。主展廳位于二層,是整個建筑最核心的部分。主展廳沿三角形城市規劃模型的三邊,亦設計為三角形,再以三角形的主展廳將整個本項目二層及以部分建筑體量切割成三個功能體塊,其中兩部分為副展廳,一部分為規劃局辦公區域,主展廳的虛和三個功能區的實相呼應,隱喻承德市三角形的主市區地形及三面環山的地形特征和城市脈絡。展覽館內部空間以城市規劃模型所在的主展廳為中心,結合序廳、副展廳的參觀流線和規劃局辦公空間形成了本項目的整體建筑造型(見圖3)。參觀人流由序廳進入(序廳主要為區縣展覽、臨時展覽),隨后進入二層主展廳,沿三角形城市規劃模型完成參觀后,即可進入位于二層副展廳區域,在副展廳內逐階向上至三層和四層(副展廳主要為城市規劃展覽模型、主展覽和評審會議廳),最后可從四層俯視二層主展廳的城市規劃模型,從整體感覺承德市整體城市規劃的立意和布局,完成參觀。規劃局辦公部分為建筑東側的一至五層,與展覽流線互不交叉,且面向比較安靜的一側。整個建筑屋頂為上人平臺,用卵石鋪砌出承德的城市形態。
3立面造型
展覽館建筑整體方正,城市規劃展覽體塊被三塊實體包圍,展覽館入口為位于建筑西北角缺口處的大臺階(見圖6)。建筑立面簡潔沉穩,將承德的山區地形抽象為巖石的材質和體型,四周成組懸掛深色石材條板,通過不同寬度的間距及朝向突出建筑的體量感,代表環繞在承德四周的山脈。城市規劃展覽體塊外墻和屋頂為紅色,開下疏上密的方洞口,從避暑山莊、外八廟等古建筑中抽取紅墻和凹窗的傳統建筑元素,與古建筑外墻同色同做法。與灰色石材交相輝映,隱喻位于群山之中的承德古建。
4建造技術
展覽館立面在設計中采用了模數的方法,讓設計和建造的過程更加理性和系統化。通過對立面的分析,最終確定采用柱網在主軸線上的間距6.6m,石材間距200mm的模數,通過倍數的放大調整間距,即當石材間距達到600mm即可設置豎向外窗,外窗高度與石材同高。在與立面垂直方向,通過層數間的高低錯落和角度的扭轉,形成大小不一、錯動有致的石材體塊,由于石材大多為垂直方向,因此在陽光投影下會呈現出很深的陰影效果,從而使立面的體積感更加飽滿(見圖7)。作為立面上面積最大的部分,石材的選用對整個建筑的效果呈現起到關鍵作用。最終多次通過材料的比較及現場小樣,發現了“承德綠”這種本地石材,顏色呈沉穩的深灰色,經過燒毛處理后,完美體現了承德的本土特色。紅色墻面同樣利用了模數控制的方法,長寬為300×300mm的凹窗,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間距均為1.5m,通過隨機的排布,使光線能均勻而又自由的投射到展廳內。凹窗的形式吸取了承德標志古建普陀宗乘之廟的立面開窗形式,具有濃郁的藏式建筑的本土特色。建筑立面傾斜的山石切割造型一直延續到主展廳內,從展廳內部也可以完全感受到三塊石材實體環抱著城市規劃模型形成的主體空間。從內到外貫徹了設計者的設計理念,立面是平面功能直接的展現,不是通過立面表皮或者其他手法主義的方式表達想法。(見圖8)建筑展廳內統一使用與外立面相同的花崗巖石材,只是從磨光處理上采用拋光的處理手法,更適合室內展陳的需要。主展廳頂部設計了三處采光天窗,光線通過不同方向投射到城市規劃模型上,表現不同的光影效果。同時,天窗在屋面的造型上同樣是仿照山石的處理方法,隱喻群山與建筑的關系。建筑立面造型的完成度把握成為施工控制的重點,模數化的立面設計使得施工的技術含量相對降低,即使是普通的技術工人也可以完成相對令人滿意的結果。干掛石材及真石漆墻面均為較為成熟的技術做法,在緊張的工期中設計方充分與建設方及施工方溝通,解決了很多設計中不完善的技術問題。
5結語
篇4
都錦生故居位于杭州下茅家埠31號,它分為許多個展廳。我們先到了第一展廳。一進門,就看見一件非常漂亮的絲綢工藝品,織的是“九溪十八澗”,十分逼真。據說這是都錦生在留校任教期間,經過多次教學實踐,親手織出的我國第一幅絲織風景畫。同時,我們還了解了都錦生的生平:都錦生《1897—1943年》,號魯濱,杭州人。民國8年《1919年》畢業于浙江省甲種工業學校機織專業,留校任教。在教學實踐中,親手織出我國第一幅絲織風景畫“九溪十八澗”。1922年5月15日,在杭州茅家埠家中辦起都錦生絲織廠。1943年5月在上海病逝。在教學實踐中,親手織出我國第一幅絲織風景畫“九溪十八澗”。
接著,我們又去了第二展廳,這里有都錦生家客廳的蠟像。客廳中擺放有一張桌子和四張扶手椅;每張椅子上都墊著用絲綢繡的軟墊;桌子上擺放著一只插滿花的花瓶。整個客廳的布置充滿一種高雅的藝術氣質。都錦生正和工人、技術人員進行絲織品的解剖分析和新產品的研制開發呢!
都錦生故居還有諸多房間,讓我來分別介紹一下:
潤余堂是故居的正廳,用于接待客人、嘉賓;
創作室展示的是都錦生先生和場內技術人員在討論設計方案的畫面;
作坊展現了都錦生先生辦廠初期織錦作坊的場景;
篇5
3月19日,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一天,學校在這天選擇讓我們全校師生一起出去 旅游。這個學期我們旅游的目的地是廣東科學中心,我們學校已經有一年沒有這樣的旅游活動了,所以我這次是特別的興奮。
其實我在去之前就在網上查了有關廣東科學中心的資料了。我知道了:廣東科學中心總投資為19億元人民幣,全部由政府出資,是目前國內投資最大的科學館項目??偨ㄖ娣e達13.75萬平方米,成為目前世界上展示面積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科普教育場館。廣東科學中心項目,先后進行了兩輪設計方案和國際招標,經過嚴格挑選,最終,國內的中南建筑設計院憑借“科技航母”方案,從國內外30多個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廣東科學中心以“自然、人類、科學、文明”為主題,演繹包含人與文明、人與科學、人與自然相對關系。是一個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公益性事業機構,是為廣大公眾提供科普教育的社會科技活動場所。 “人與健康”、“飛天之夢”、“兒童天地”、“交通世界”、“數碼世界”、“綠色家園”、“感知與思維”和“實驗與發現”,這主題展館。建筑面積共有6萬平方米。、4座科技影院(巨幕影院、球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兩個開放實驗室和一個2500平方米的“數字家庭體驗館”,此外還有建筑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臨時展區,用于隨時展示國內外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這些,全部“藏”在“木棉花”的5片“花瓣”里。廣東科學中心的展項目前已超過400個,這些展項形式非常新穎,有一半都是國內外第一次出現的創新展項。我對廣東科學中心有了這些認識,我到里面參觀的時候可以更容易的理解那些科技項目。
早上,我很早就起了床,然后飛奔學校,我看到了很多同學已經在學校門口了,我走過去便和我的同學聊了起來。沒多久,學校的校門就開了,我到了自己的班級里,見到了同學們都是春光滿面,有的拿著MP3在聽,有的在吃東西,有的在說笑……吃了早餐,我們就聽見校長在廣播里通知各班下去操場集合,同學快靜齊馬上就排好了隊。
校長給我們說了些到科學中心時的注意事項,然后我們就按順序陸續開始上車了,我一路上看著風景,風景很美麗。因為車是走高速的,沒過多久就到到達了目的地。一下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大很廣闊的廣場,不遠處就有一個大型建筑物,那就是廣東科學中心了。我們跟隨著老師進去,到了科學中心的2樓,老師就說分小組進行活動,我是其中一個小組的組長,我們小組以最快的速度到了第一個展廳“兒童天地”進行參觀,那里有許多低年級的同學在那里玩,有為車裝備、做月餅、觀察蜜蜂的生活等等。第二個展廳是“實驗與發現”那里有按照牛頓的引力原理來發明的機器,也有法拉第實驗室還有人類的進化區。第三個展廳是“交通世界”,那里有很多種交通指示牌給我們認識,有模擬汽車駕駛、模擬汽車撞車、模擬汽車翻車等等。第四個展廳是“綠色家園”,那里主要是宣傳保護環境,到處都有電視、小游戲、實驗,都是環保宣傳的東西。第五個展廳是“飛夢天地”,里面的科技項目都是有關于宇宙的秘密和星際探秘,有宇航員的親身體驗、在月球上跳躍、飛機駕駛、太空宣傳片等等,到這個展館是個不錯的選擇哦!然后我們小組對先后7個展廳進行了一一的參觀。我么妨礙想那了一個問題,不是說有8個展廳嗎?怎么現在才直有8個,還有一個呢?經過我們小組同學努力尋找,我們終于找到了最后一個展廳——數字家庭體驗區,那里是我認為最有趣的地方,那里的人很少,沒有幾個人發現,里面有很多科技項目以及數字電視,想要使用這些東西,必須先得到服務臺那里注冊一個條形碼,還要照相,接著就可以瘋狂的在里面盡情的玩,我們是順著玩過去的,還去打印了一張卡,這張卡上就有我的名字和照片,我們有的同學在看電視,有的在玩小游戲等等。
篇6
一、人才培養要“專而精”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專業根據市場和企業用人需求、設計類行業的發展和變化,確定本專業的主修方向為室內設計方向。室內設計專業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專業,涵蓋空間、材料、色彩、心理和設備的設計與規劃,設計種類分為住宅、辦公、娛樂、餐飲和商業等空間設計,還可以延伸到展廳、家具和櫥柜等設計種類。同時,課程體系中包含了素質教育課程、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而且專業核心課程只占整個課程體系的30%左右,因此,要在三年時間里,讓學生熟練掌握多種類型的設計顯然使不現實的,因此,我們需要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將室內設計相關設計技能進行精簡,突出培養作為室內設計師的最核心技能,通過走訪企業,與企業負責人進行座談,并對畢業生進行信息反饋的方式,我們了解到企業要求員工必須具備專業技能主要體現在能溝通、懂設計、會畫圖等。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始終將這幾種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目標?!澳軠贤ā奔匆髮W生具備與客戶溝通設計方案的能力,在每門專業課程中都設置了學生方案闡述環節,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能夠完整闡述設計方案,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方案表現能力;“懂設計”要求學生具備各種空間設計能力,我們將室內設計根據設計特點將各個空間設計進行整合分成兩大模塊,分別是住宅空間設計模塊和公共空間設計模塊,其中住宅空間設計模塊又分為小戶型住宅、大戶型住宅和別墅空間設計,這三個小模塊分三個學期來實施,課程安排由簡到難,技能水平逐步提高,畢業設計階段完成別墅空間設計;公共空間設計模塊又分為辦公空間設計、餐飲空間設計和娛樂空間設計,這三個小模塊分二個學期來實施,學生根據興趣和個人專業能力自主選擇其中兩個模塊來學習,此目的是使設計課程更加具有系統性、延續性,更能體現職業崗位技能教學,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專業能力,打造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會畫圖”即要求學生能夠畫出標準的施工圖紙,每門專業設計課程都要求學生繪制出一套完整的設計施工圖紙,而且施工圖紙必須符合國家裝飾工程制圖標準,要求學生既會做設計又會畫施工圖。各個用人單位紛紛評價學生畢業進入工作崗位以后,上手比較快,專業基礎能力扎實,能很快地適應工作。這種培養模式更加注重職業教育的特色,注重培養高職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將人才培養定位與普通本科院校的教育方式分開來。
二、上課就是“工作”
篇7
1.1地景建筑
地景化的建筑發源于人類在生產生活中對地形的改造,在引入地形學、場域理論和場所精神等理論后,形成了處理建筑、環境關系的新思路。主要特征表現為:地景建筑將建筑與大地形態視作同一整體。建筑形態以其連綿起伏延展的形體與大地形態走向融合,甚至創造性地重構大地形態,而建筑則整合于城市系統和大地景觀系統之中[1]。
1.2地景建筑屋頂開放空間
地景建筑的屋頂開放空間是地景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建筑的屋面通過延伸、反轉、扭曲,實現了與地面的融合與重構,建筑不再脫離地面基底獨自存在。傾斜屋面使得人與建筑的關系發生改變,建筑不再拒人之外,斜面和屋頂滿足更多的都市活動,地景建筑的屋面成為一個可體驗、可接觸的引人入勝的場所[2]。
1.3坡度問題
屋頂開放空間的營造是場地周邊環境,建筑使用功能和景觀設計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人的主觀體驗感受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坡度的大小會影響人的行走速度以及生理和心理感受。如果地景建筑的屋頂坡度過大,往往不利于人的行為活動,人走在上面會感到吃力并且具有危險感,難以誘發其他活動[2]。同樣也不利于植被的種植,甚至在暴雨時出現泥土的滑坡現象。在地景建筑形態越趨復雜化的趨勢下,如何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屋頂界面坡度的因素,提高屋頂開放空間的舒適性和安全性。下文將以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國際館投標概念設計方案為例,探討一種基于參數化分析的地景建筑屋頂開放空間設計。我們希望將屋頂開放空間的設計融入方案設計的全過程,通過運用GH軟件對非線性屋頂進行高程分析和坡度分析,依據人體工程學中對于行為活動的坡度要求,對屋頂的游憩空間進行設計,改善地景建筑屋頂開放空間的安全性和舒適性,打造人性化的開放空間。
2.基于參數化分析的屋頂開放空間設計
2.1設計目標
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國際館地處延慶縣,毗鄰八達嶺長城、海坨山。總建筑面積21298㎡,包括國家地區展廳等四個園藝展廳和辦公、接待等功能。國際館場地為世界園藝軸上的一處三角形場地,東西兩側為國際展園和中國展園,北側毗鄰湖區。方案設計之初,我們從世園會的場所特征和園藝博覽會國際館“平等、無國界”的性格出發,確定了“地球.家園”的主要設計立意。運用地景化設計手法,將建筑消隱在大地景觀之中,將參觀游客引上屋頂,在建筑屋頂營造一個綠色的、多樣化的開放空間,突出園藝博覽會綠色和園藝的主題(圖1)。
2.2建筑形體的推敲優化
在建筑的形態設計上,依據園藝展廳10m凈高的使用要求和將游客引上屋頂的設計構思,生成了建筑形體——將四個園藝展廳設置在中心和端處,同時在三端形成三處觀景平臺,建筑的三邊高度降低,形成自然起伏的坡地,建筑屋頂與大地直接相連,將人流引上屋頂空間,與場地軸線相呼應,形成建筑的主入口。接下來,通過對屋頂進行高程分析,優化建筑形體,使屋頂開放空間具有更好的可達性。我們運用grasshopper編寫一段邏輯,對屋頂界面的高程進行模擬,得到屋頂界面的高程點和等高線(圖2)。依據高程分析的結果,調整優化屋頂界面的高度,在滿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盡量降低建筑高度;建筑主入口位于屋頂與大地相連的斜坡之上,通過調整入口的高度,使入口坡度更加舒緩;同時優化屋面起伏造型,創造人性化的游憩空間。通過對建筑形體和高度的優化,實現建筑體量消隱,使建筑融入園藝和景觀之中,符合生態綠色概念以及地景建筑的特點。游客佇立屋頂草坪上,可遠眺海坨山,俯瞰世界展園和中國展園,觀賞花車巡游,沿中心坡道緩緩而下,可觀賞各國家地區各式園藝作品,為來賓創造多視角的觀展體驗。同時拉長了參觀流線,創造了更多的人與環境的互動,在場地受限制的情況下,充分擴大了場地條件。
2.3坡度分析與屋頂開放空間設計
在屋頂開放空間的設計上,根據場地周邊的景觀與建筑的形體,我們確定了建筑主入口和觀景平臺的位置以及大致的參觀流線。接下來,通過對非線性屋頂進行坡度分析,對屋頂的游憩空間和游覽路徑進行詳細設計。首先,我們在grasshopper中編寫了一段簡單的邏輯,對屋頂界面的坡度進行模擬(本質上是將非線性的屋頂轉化一個網格面,求得網格面各點的傾斜角度,進而得到坡度),得出了屋頂界面各點的坡度和坡度分布情況(圖3)。分析結果表明,屋頂界面的坡度范圍在1.2%到24%之間,符合覆土種植屋面的坡度要求;屋頂界面的坡度分布均勻,較為平緩,在三端形成三處舒緩的平臺;外環屋頂的坡度變化較大,內環屋頂坡度變化較小,在內外環銜接的三個端處,坡度較為平緩。對于坡度設計參考,在地形學、景觀設計和建筑無障礙設計規范中,都有對活動空間坡度的規定與描述。在自然地形中,坡度值在3%以下稱為平坡地,對人們的活動以及其他景觀要素不造成影響。坡度在3%~10%之間稱為緩坡,坡度在10%~25%稱為中坡地,需設置臺階、臺地等景觀要素。在景觀設計中,園路主路的縱坡上限為8%,正常人與殘疾人都可以接受的路面坡度為5%以內,大于5%的要設計殘坡道,殘疾人坡道8%為最大坡度,范圍在5%~8%內[3]。對種植屋面而言,屋面坡度應小于50%,當坡度大于20%時種植土層應采取防滑措施。地景建筑的屋頂空間,作為一種室外空間,往往結合場地周邊環境。因此,我們將地景建筑屋頂開放空間設計看作是一種室外景觀設計,可參考景觀設計中對人活動場地的坡度要求,局部考慮無障礙設計的要求。最終確定坡度值在3%以下的區域可作為人的活動區域,坡度值5%~8%可設置坡道,坡度值大于8%需設置臺階。接下來,依據坡度分析結果和人體工程學中相關的坡度要求,設計游憩空間的布局和路徑。屋頂觀景平臺要位于坡度小于3%的區域,對于路徑坡度大于5%的需要設計坡道,大于8%的需要設置臺階。在滿足室內功能空間凈高的前提下,對屋頂形態進行微調,使屋頂端處的觀景平臺坡度更加平緩。路徑空間要盡量遠離建筑邊緣,尤其設置臺階的區域要靠近建筑內側,以增加游客的安全感。在坡度小于8%的區域,可考慮路徑空間與屋頂綠化的相結合,使游客能進入綠化區域,豐富參觀體驗,激發更多的自發,得到最終的屋頂開放空間設計方案(圖4、5)。
3.總結
總的來看,基于參數化分析的地景建筑屋頂開放空間設計包含以下幾個步驟:(1)形體優化,結合屋頂開放空間的構思生成形體,通過屋頂高程點的調整優化建筑形體。(2)坡度分析,編寫grasshopper程序,分析非線性屋頂界面的坡度。(3)設計,依據坡度分析結果,對屋頂開放空間進行布局設計和路徑規劃。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國際館投標概念設計方案是地景建筑與參數化分析方法和地形學分析方法結合的一個小實驗,是坡度分析與人性化設計的一個初步探索,目前仍有較大的局限性。屋頂開放空間坡度參考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還需要結合項目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坡度標準。營造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屋頂開放空間,活動空間的坡度設計只是影響人主觀體驗的一個方面,還需要充分與景觀設計相結合。這種方法設計出的屋頂空間能對人活動的安全性與舒適性有多大的作用,也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的檢驗。但是,將地形學中高程分析和坡度分析與參數化分析方法相結合,引入建筑單體設計中,并參照建筑及景觀設計中步行空間的設計方法設計屋頂開放空間,這是與以往所不同的。這種方法從人性化設計的角度出發,試圖通過定量分析的方法,解決地景建筑坡度問題,是一種將地形學分析方法應用于建筑設計的新方法,也是對地景建筑和非線性建筑人性化設計的新探索。
作者:孫若宸 孫宗列 郭 駿 霍續東 單位:北京建筑大學 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王曉艷.地景建筑設計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13
[2]陳昱彬.當代城市地景建筑形態生成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0
篇8
1工程概況
該工程地處福清市,是一個多功能的文化藝術中心建筑。在該文化藝術中心內,主要有前廳、休息廳、觀眾廳以及舞臺等部分。在該建筑內,整體建筑為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地上4層,地下1層,建筑高度為30.884m,地上總建筑面積為17247m2,地下建筑面積為4261m2。同時,在本次福清兩館一中心之文化藝術中心的空調設計中,需要將原設計預留的150mm預埋管改成110mm,這樣才可以與甲方訂制的座椅配套。文化藝術中心內,每個風口的風量為50m3/h,送風支管使用100mm的金屬軟管,支管上設風量調節閥,并做好相應的消聲處理,預埋口定位由廠家提供??照{系統中送風口預埋件的結構圖,如圖1所示。
2合理劃分藝術中心內的空調系統區域
由于該文化藝術中心建筑的功能復雜,在投入使用之后文化藝術中心的隸屬單位較多,對此,在優化設計文化藝術中心內的空調系統時,需要做好分區的空調系統設計方案,可以根據文化藝術中心內不同廳使用功能的不同[4],優化設計不同的空調系統設計方案。2.1觀眾廳空調系統。應用一次回風低速全空氣集中式系統。計算冷負荷為343.7kW,運用2合組合式空調機,單臺空調機制冷量是176kW,送風量為30000m3/h。2.2舞臺空調系統。應用一次回風低速全空氣集中式系統。計算冷負荷為248.2kW,運用2合組合式空調機,單臺空調機制冷量是132kW,送風量為25000m3/h。2.3展廳空調系統。應用一次回風低速全空氣集中式系統。計算冷負荷為284.4kW,運用1合組合式空調機,單臺空調機制冷量是286kW,送風量為45000m3/h。
3優化設計文化藝術中心的空調設計方案
3.1優化舞臺空調設計。在福清兩館一中心之文化藝術中心空調設計中,舞臺面積約1100m2,舞臺至三道天橋處高度約為19.5m,舞臺上空燈光和幕布縱橫交錯,火災危險性很大。因此,在舞臺的室內空間內,有4臺排煙風機,單臺排煙風機的排煙量達到28400m3/h。所以,在設計文化藝術中心舞臺空調系統中,可以合理設計安排空調系統設計與排煙風機的布局,合理設計空間布局,節省舞臺空間,也可以進一步降低舞臺發生火災的危險性。在建筑的空調系統設計及舞臺空調設計中,噪聲會影響演出效果,氣流會使幕布晃動影響舞臺視覺效果,對此應該處理好噪聲與干擾氣流的問題【5-7】。實際進行舞臺空調設計時,空調、通風系統均采用高效率、低噪聲設備,并設置減震裝置,提升舞臺內人員的舒適性。還應用定風量全空氣系統,并且還設置空氣處理機組,可以根據室外空氣狀態調節空調系統新、回風閥開度控制新風比,并根據新風比數據進一步控制排風機的運行速度。還可以采用側送風、下送風的方式,可以將嵌入式、風管式等吊裝式空調室內機與吊裝式風機設于吊頂內,還需在四周設活動吊頂或檢修口,以便在日后對設備進行檢修。在空調系統設計中,通過信息化智能設備,控制好空調系統的主風管與出風口風速,就能夠很好控制空調溫度,使空調風速可滿足舞臺要求,有效規避氣流對舞臺幕布的擾動現象。3.2優化設計文化藝術中心觀眾廳的空調系統。在初始的觀眾廳空調系統設計方案中,經對觀眾廳設計安裝好的空調系統進行冬季調試運行,證實在觀眾廳內一層、二層溫度可以達到16~20℃,僅觀眾廳前幾排與后排相比溫度略顯低。分析可能與觀眾廳前部側壁沒有設置回風口有關。本來設計中在觀眾廳前中后部分別留有回風口,但由于內裝單位與安裝的施工配合出現了一點問題,致使漏設一處風口,導致無法有效控制觀眾廳溫度。在福清兩館文化藝術中心中,優化設計觀眾廳的空調系統,需要聯合觀眾廳實際情況,考慮到該廳是觀眾較多的廳,因此,需要提升空調送風量,可以合理調控觀眾廳的空氣環境質量。由于文化藝術中心觀眾廳高度達到16.3m,且觀眾廳吊頂下凈高達10m,室內面積達1100m2,觀眾廳的人員密集,若是采用常規的空調系統下送風方式,將很難達到滿足觀眾需求的空調效果,且也會在無形中增大空調能量的消耗。在設計中也需要考慮相鄰廳的發熱量,不同廳的溫差傳熱會導致空調房產生冷負荷,而冷負荷又不隨時間變化,因此,在實際中,可以優化設計觀眾廳空調系統方案,確??梢越档湍茉聪腫8]。在計算冷負荷中,能夠按下式進行計算:Qc(τ)=AiKi(to.m+ta-tR)式中:Ki表示文化藝術中心觀眾廳內維護結構傳熱系數(如觀眾廳內墻、樓板的傳熱系數);Ai表示觀眾廳內維護結構面積大??;to.m表示夏季觀眾廳空調室外的日平均溫度;ta表示附加溫升。在文化藝術中心的觀眾廳空調系統設計中,可以在一層觀眾廳內運用置換式送風;在觀眾廳二層,采用空調旋流風口下送風的方式。在實際運行中,能夠運用組合式的空調機組,開啟新風管的電動調節閥,關閉排風管的電動調節閥,就可以對文化藝術中心觀眾廳進行補風,從而維護好觀眾廳的空氣環境,調整觀眾廳溫度。3.3優化空調系統的冷源設計??紤]到整個劇場空調系統很少同時使用,供冷系統設計了一大一小兩臺電制冷機,可以根據文化藝術中心內不同文化廳的實際情況和使用需要開啟空調系統。這樣的設計方式,可以很好地滿足用戶在各種情況下的需求,避免了單臺機組過大,大部分時間處于低效率運行情況的發生。最初考慮了外部蒸汽熱源供熱或自備燃氣熱水爐的方案,但考慮到劇場在冬季的使用頻率并不高,使用外部蒸汽熱源需要很大一筆增容費,每次使用時又要負擔大量的管網損耗,且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較大,經濟上相當劃不來。使用燃氣熱水爐,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由于用氣時間短,用氣總量小,燃氣公司的增容費也居高不下。在文化中心的空調設計中,空調冷凍水回水溫度為7~12℃冷凍水系統配3臺循環泵,其中1臺為備用設備,并運用變頻啟動方式,低負荷時運用變頻運行。同時,本設計中冷凍水管運用冷卻塔調節空調的供水溫度。此方案幾乎無需額外增加電增容費,這就省掉一大筆初投資,另外利用了峰谷電價差,供電部門提供了很好的電價支持,使得運行費用也占有很大優勢。由于劇場的使用特性決定了空調的開啟具有很大的可預約性,完全可以通過變頻的方式提前調控文化中心內的溫度。3.4節能減耗設計。在本次設計的福清文化藝術中心空調系統中,為滿足藝術中心內公共場所的消防安全,也應該合理對防火分區與排煙分區合理劃分,減少設備占用空間,減小排煙風機容量與耗電量,實現節能減耗。在文化藝術中心通風空調設計方面,需要在排煙系統的排煙風機入口位置,安裝排煙防火閥,若是排煙溫度達到280℃,則需關閉排煙防風閥,并使排煙風機停止運行,確保文化藝術中心內消防排煙安全。在設計空調系統中,將空調系統與建筑空間內其他設備有機結合起來,從而能夠在文化藝術中心內形成一個綜合的空調系統設計方案,使本次設計的空調系統整體能夠體現出安全、節能、減耗的優勢,使空調設計方案滿足實際使用需求。3.5設計研究小結。在本次設計的福清兩館文化藝術中心空調系統中,從多個方面結合文化藝術中心各個文化廳的實際情況,優化選用空調系統設備,并優化設計空調系統方案,確保能很好地滿足房間舒適性要求。同時,在本次設計的文化藝術中心空調系統中,形成復合的空調系統設計方案,將空調系統與文化藝術中心的排風系統、消防系統結合在一起,提高了文化藝術中心內的有效空間,滿足文化藝術中心建筑的舒適性要求,也滿足實際在文化藝術中心使用空調系統的要求,并且空調系統也可滿足文化藝術中心內的節能要求與消防安全要求,是經濟合理的空調設計方案。
4結語
綜上所述,優化福清兩館一中心之文化藝術中心空調設計方案,提升空調設計方案的質量,可以確保為文化藝術中心內的人員帶來良好的通風體驗,也可確保文化藝術中內空調系統正常運行,為人們營造良好的館內環境,發揮積極研究意義。
作者:陳寧 單位:北京華巨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
參考文獻
[1]曾憲幗.新鄉文化藝術中心空調排煙系統設計方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8):355-355.
[2]岑建智.平輿縣文化藝術中心空調設計[J].土木建筑學術文庫,2011,15(1):636-637.
[3]鄭坤,徐俊杰,孫淑萍,等.泰山文化藝術中心空調設計[J].暖通空調,2011,41(10):22-24,64.
[4]周敏.高大空間建筑暖通空調系統的節能設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6):541-541.
[5]王小波.高層建筑暖通空調設計要點分析[J].工程建設標準化,2014,(11):28-28.
[6]閆坤惠,丁子虎,潘峰,等.天津濱海國際機場T2航站樓暖通空調設計[J].暖通空調,2016,46(10):106-111.
篇9
四川青城山是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圣地。不久的將來,它將擁有新的名片:中國第一個當代美術館群所在。它包含了八位中國當代最引人注目的藝術家私人美術館,其中藝術家何多苓的美術館由建筑師余加主持設計。
參與“青城山?中國當代美術館群”建設的九位建筑師當中,有兩位女性建筑師,余加就是其中一位。此次為何多苓設計具名美術館,這位擁有24年建筑經驗的建筑師,將有怎樣的靈感火花?地震已過去了1個多月,美術館的結構工程師也在進行重新測算,地震后的美術館比較之前,將會有哪些變化?
“安靜的盒子”
在未建成的成都安仁鎮建川博物館群內,有余加為已故電影表演藝術家馮設計的紀念館。馮在《南征北戰》、《鐵道游擊隊》、《羊城暗哨》、《桃花扇》等耳熟能詳的電影中,塑造了“高營長”“騎兵班長”“侯朝宗”等經典形象。該館旨在展示銀幕后真實的馮以及他的代表影片。
余加為馮設計的紀念館,成了她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為藝術家設計建筑的作品。她認為,“藝術家紀念館的展覽空間與藝術家的藝術方式有關,和展覽藝術品的共用性有關。展覽空間如何布置,核心在于藝術家?!痹俅螢樗囆g家何多苓設計作品,余加顯得更成熟老道。
這次的“館主”何多苓,是極簡主義的“粉絲”,他的繪畫作品《烏鴉與女人》、《冬日的男孩》、《午后》、《向樹走去》等作品都傾向極簡主義,運用大面積白色基調,把空白背景,當做產生幻覺的主要場所。有作品送展時,還曾以“空白太多,觀眾決不會為一大片什么也沒有的畫布而付錢”為由被拒絕。
何為極簡主義?余加的理解是精神上的“極簡”,形式真實反映“極簡”而不是“簡單”,是通過技術手法甚至復雜的技術手法來清晰表達建構邏輯,讓任何簡潔的形式通過技術邏輯建構達成,形式簡潔使視覺清晰,以至于達到精神上的純凈之美,如此也很符合何多苓畫中所表達的“天人合一”的精神。
更簡單的比喻是,一個簡單的盒子,經過各種技術處理,最后成為了迷宮。
余加與何多苓是多年的朋友,2005年初在安仁鎮馮紀念館就有合作,即使不是為何多苓美術館,兩人也經常在一起交流?!昂味嘬叱Uf他是我最好的小業主,他善于理解建筑師,我們溝通也很容易,重要的是他充分理解建筑中的功能與形式的關系,建筑空間藝術和藝術中的藝術之不同。何多苓非常贊同藝術是藝術,建筑是建筑,建筑是反藝術的觀點。何多苓對建筑的真誠,如同對待自己的繪畫一樣真誠。他是‘極簡主義’的追隨者,符合我的價值觀?!庇嗉诱f道。思想統一的藝術家與建筑師一拍即合,何多苓美術館的精神內涵就此產生。
首先,美術館采用簡潔的方形作為基本形式。一個最簡單的盒子成為美術館的整個外部形態,不張揚也不出奇,甚至被枝繁葉茂的松樹遮住,只是安靜地藏在地塊中。通過時間的洗禮,美術館能有一個恒久的感人空間存在,如同何多苓的畫一樣。
如果說外部特征的簡潔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那么,在空間關系上的巧妙設計,則讓人真正感受到精神上的“極簡”:公共部分設在一層,由主展廳、側展廳、咖啡廳以及售書服務臺、辦公和收藏庫組成。私人部分占兩層,一層為客廳、門廳、廚房和餐廳,畫室及臥室、書房位于二樓。整體采取私人空間包圍公共空間的空間關系,畫家可在回廊觀賞展廳,而公共空間卻無法看到私人空間,在展覽廳里則更是無法感知展覽廳外的實墻。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之間的可知與不可知,產生了實與虛的絕對形式。
展覽空間分為主要展覽空間和附屬小展覽空間,以滿足繪畫及當代藝術展、小型提名展等綜合需要。余加特別強調展覽空間以滿足展覽為主,屬功能性空間?!安毁澇梢蚪ㄖ煨鸵髶p失展覽空間?!贝藶橛嗉拥慕浀涓姘?。
當然,何多苓作品的表達方式和何多苓本人對建筑的要求都成為其具名美術館靈感的源泉。余加舉例說:“何多苓畫中的技法復雜性表達出寂靜的氣氛,畫中的偶然性表達出視覺與心之間的張力和那些可知與不可知的神秘感覺等?!彼钣懈杏|地補充道,“作品是不能完全表達作者內心的,正如何多苓的畫不能夠完全表達他自己一樣。我也認為我的作品也不能完全表達我對何多苓的理解,只是盡最大努力去接近它?!?/p>
有限設計
余加并不是每次都追求極簡主義,在她所創造的建筑作品中基本找不到相同的建筑風格。余加的個人建筑觀是:設計行為是一種隨機性或不確定性活動,其有效性表現為對目標的展示、功能的說明、技術邏輯的呈現。不主張設計師在不同場地使用相同的可識別性符號來代表某種“風格”,應該把每一種材料用在最應該用的地方,而且遵循其有效的建筑方式。
“其實,建筑師應該在限制條件下來完成作品,我把這種方法稱之為‘有限設計’?!庇嗉诱f。這在何多苓美術館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何多苓美術館最基本的限制是造價成本、施工條件。美術館總用地建筑面積5760.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97.3平方米,土建、室內、景觀共計大概投資511萬元。青城山位置較偏,也可能就是選用當地的施工隊。余加只能按照當地的施工條件和施工人員能達到的技術水平進行最優化設計。
美術館用地位于群落始端且呈三角形,美術館的主于用地的西邊,主入口由北邊進入,貨運入口由西邊進入,私人入口可以由東邊進入,也可以由館內進入,狹窄的三角形地帶成為私人的后花園,私人和公共空間共享南向沿河景觀。
美術館選材極力表達簡約的風格。美術館采用基本的柱板結構形式,混凝土框架加剪力墻,外墻為涂料,美術館內部以最常用的白,灰為主調,美術館專用設備均按照美術群館的統一標準施工。
建筑的北立面與西立面為實墻面,東、南面由于景觀尚好,日照充沛,采用玻璃幕墻。從而使整個建筑形成強烈的虛實對比,呈現極簡的現代主義風格。
突如其來的地震,使得何多苓美術館的結構工程師不得不重新對美術館做驗算,增加結構的抗震烈度,加強配筋,但美術館的設計方案不會因地震而改變。目前抗震救災工作仍是第一位,城市建設總還需要一步一步向前發展,只是,施工時間要聽從政府統一安排。
通過這次地震,余加希望所帶來的傷痛不僅能時刻成為建筑師,而且能成為全社會所有人的長鳴警鐘:少一些明星炒作,多一些踏實;少一些驕傲,多一些謙卑;少一些自以為是,多一些敬畏之心;少一些商業和政治上的迎合,多一些技術上的誠實和尊重。
篇10
“甲方的第一要求就是顛覆傳統辦公空間,不要中規中矩。因為藝谷是一個文化創意產業運營公司,這樣的機構決定了未來會有許多藝術家或設計師來此合作?!崩畹赖陆榻B說,因此他們需要的空間不單是辦公場所,還是會談、活動、展覽的場所。所有設想都必須基于“顛覆”的創意設計之上實現。同時,甲方還要求要滿足至少200人的日常辦公。但沖突的是,既要保證每個員工有一個合理的辦公空間,又能不停地來回轉換空間,這對設計者非常具有挑戰性。
230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完全顛覆人們印象中辦公空間的模式,整個設計方案從入口通道便開始講述“流動”與“夢境”的概念,設計師完全擯棄了傳統辦公空間的設計,遵從辦公空間的性質及功能,循序漸進地自然變化著,一個超現實的、充滿動態與能量的流動空間被設計出來:地面、墻面、天花是一個連續不斷的整體,如同有機細胞組織一樣的線條和幾何形體在方正的空間中蔓延,形如挑戰視覺底限的空間舞蹈,相互聯系、制約,也創造了空間使用上的靈活性,但同時循序漸進地根據辦公空間的性質及功能的變化而轉換著,從辦公室、展廳、咖啡館、T臺到俱樂部。
通過計算機參數化軟件和方法論的指導,設計師將完整的空間做了生態化分割?!斑@是一個以生物細胞核為創意基礎的空間設計,由細胞核之間的關系,依據泰森多邊形法則生成細胞組織,即為各個辦公功能空間,飽含無限生命力。這種有機的構型方式用于建筑中,一方面打破傳統的平面的正交劃分方式,加強了功能單元之間的互動;另一方面也為三維建筑空間的組織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崩畹赖抡f。
獲獎點評
與同類競爭性物業相比,這個設計完全顛覆人們印象中辦公空間的模式。具有獨有的設計策劃、市場定位。在環境風格上的設計創新點體現在地面、墻體、天花是一個連續不斷的整體,如同有機的生物細胞,相互聯系、制約。該作品創造了空間使用上的靈活性,在設計選材上,燈光設計、空間性質隨著時間,從辦公室、展廳、咖啡館、T臺到俱樂部不停地轉換。時尚、前衛、不失溫馨的辦公環境令該作品在投入運營后顯現出眾效果。
與上一代建筑師介入世界建筑群體的方式和角度不同,80后的建筑師已經可以直接在前輩的基礎上,運用數字技術全面參與到設計的實踐中來。對于數字技術和參數化設計之間的關系,設計師的態度不再是學習,而是將其視之為進入的起點。
“參數化只是一種方法,既不是主義,也不是風格,我們當下的設計已經在現代主義之上拓展了設計本身?!边@是李道德對于數字時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