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玩具二年級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20:00: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最喜歡的玩具二年級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我最喜歡的玩具二年級作文

篇1

——范卓雅(合肥市柏景灣小學二年級

8月23日星期二雨

上個星期日早晨,我和爺爺一起到亳州路小學參加作文畢業典禮。

篇2

嗨,大家好!我是一個女孩的媽媽,有著和女兒一樣的童心,喜歡簡單的生活,并且相信自己永遠長不大。1995年,我開始發表作品,以前是用文字記錄生活,尤其是記錄女兒的成長過程。后來,為了讓女兒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聽,我就開始寫童話了。再后來,寫的故事多了,就蓋了一座“甜屋子”,里面專門放好聽的故事。來,先參觀一下吧。哇!這座屋子是用面包、餅干做的,屋頂還涂著巧克力呢,煙囪里會飄出香甜的味道,我知道,那是草莓醬的甜味,煙囪把甜屋子的秘密泄露出去,引來很多饞貓,當然是愛聽故事的貓咪啦,我知道你也在這群饞貓里,是不是?

好了,告訴你們吧,這座甜屋子里藏著兩千多篇故事,還有三十多本圖書,這都是我一手做出來的“甜點”哦,等著你來品嘗。至于味道嘛,請放心,它們獲過冰心兒童文學獎、上海幼兒文學獎、全國童謠一等獎等。對了,我擔任編劇的動畫片《豆粒鼠》2013年11月在央視動漫頻道播出了,這是一份“大蛋糕”呀,快嘗嘗好不好吃。

對了,我的粉絲小貓們自稱方糖,他們經常一起聊天哦。

如果你想走進甜屋子,別忘了去新浪博客:龔房芳的甜屋子,或者去百度“龔房芳貼吧”,還有,QQ方糖群的群號是:88344243。

小時候,爸爸媽媽太忙,我基本是在外婆家長大的。外婆喜歡講民間故事,她講的故事很多,大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內容,最后都是美好的結局。我和表弟他們聽了一遍又一遍,還總纏著她講。那些故事,我們都會背了,如果外婆應付我們少講了一節,準會被我們指出來讓她重講。

外婆不識字,比較起來還是媽媽給我講的故事更多,除了傳統的故事,她還講童話、智力故事、寓言故事、戲曲故事。我最喜歡聽曲折的故事,這可能對后來寫小說有幫助吧。我聽故事的時候,總是會想象出當時的情景畫面來,比如媽媽講列那狐裝死偷魚的故事,我就想象著:寒冷的冬季,連大路都是干硬的,一只狐貍走來,它的皮毛很光亮,但是它很餓很餓,都快走不動了。狐貍就想了一個辦法,躺在路中間,遠處,一輛裝滿了干魚的車正朝這邊駛來……

上學之前,我就認識了一些字,開始喜歡一切有字的紙張,見到紙上有字就趕緊大聲讀出來,有時候不認識的字也大膽地讀,常常按照字的一半來讀,我發現這樣好多字都蒙對了,當然,也讀錯了不少,你們也都知道,許多字看起來是這樣讀,而實際上是那樣讀的。

我為什么這么喜歡讀書呢?因為我聽到大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我還聽說顏如玉是指美女,黃金屋是指金錢,也就是說書里面有一切我們想要的東西,那是不是書里真的有這些呢?我翻開書,找啊找,找啊找,怎么沒有呢?有人在騙我???也許有的同學說了,有啊,有“美女”這兩個字,有“黃金屋”這三個字,或者是有美女的畫,有堆滿金銀財寶的宮殿的畫。后來我又看了很多的書,才知道,原來這句話的意思是書里的知識可以讓我們學會很多的本領,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就是現在我們常說的“知識改變命運”。

真正的閱讀大概是從二年級開始的。但那時候的書是很少的,我常見到的是媽媽訂閱的雜志和黨報,記得最清楚的是 《紅旗》 和《參考消息》,還有 《呂梁英雄傳》那樣的大部頭和 《西湖民間故事》 《山海經》等。母親最早為我訂的報紙是 《中國少年報》,到了高年級開始訂閱 《兒童文學》 和 《少年文藝》。想不到如今我也成了這些雜志的作者。

比別的孩子幸運的是,我的舅舅常出國,給我和表弟帶回過不少玩具、童話書,我們常常因為看故事忘了吃飯和睡覺。有一本精裝本童話書又大又厚,我們當時捧著都很困難,卻仍很癡迷。這本書對我以后的童話創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每次回憶起童年,我的故事里都少不了書,與童話有關的書。

閱讀帶給我的最大好處是,我從一開始寫作文時就沒覺得難,不像有的同學那樣沒話說。有次擴寫成語故事《囫圇吞棗》,老師竟然覺得我寫得太長了。老師常說我的想象太出乎意料了,母親也為我這方面的優秀表現而自豪,她曾驕傲地指著一匹在路上拉車的馬對別人說:“閨女看到這些,回去就能寫出篇好作文?!笔堑?,對于我,寫作文沒什么難的。所以,我的作文本,每學期要用三本,其他同學甚至有一本都沒用到一半的。

四年級的時候,我寫的 《第一次做飯》 和電影觀后感,被拿到全校去做范文。那時候小學和初中是在一起的,接著就有中學生來借我的作文本閱讀。我的人緣可好了,大家好像都認識我,主動和我聊天。

語文老師都格外關照我,那就是多給我布置作文作業,并特意讓我多讀書,多用書面語言寫作文。我得到的表揚越來越多,信心也成倍地增長,主動多寫多練,甚至代表學校去參加作文比賽。但由于沒有投稿意識,一直沒給報刊投過稿,這是回憶起來的最大遺憾?,F在,我要提醒你們,多給雜志報紙投稿,你們寫的好文章要讓全國的讀者看到。

五年級的時候,我受到了極大的刺激,班里來了一位女同學,從東北來的。沒多久,每到課間,她身邊就圍滿了人,原來圍著我轉的都跑她那邊去了,原來她會編故事!這真是太神奇了,我也跟著聽了起來,漸漸發現她編的都和古裝戲里的差不多,并沒有太多的新意,那為什么吸引人呢?我觀察了一下,她講的時候,聲情并茂,配合著手勢,到了關鍵時刻總要賣個關子。而且,她講起來沒完沒了,就像現在我們常說的那樣:每天刷新。

我覺得編故事并不難,就打算寫個長的,當時自己也不知道是寫小說還是劇本,總之也是離不開那些公子小姐丫鬟的,自認為是很傳奇的,情節卻摻雜著類似外婆講的故事與電影的細節。我鄭重地拿出一個新的田字格本子,為了節約,我在每個小格子里寫字,這樣一個田字格里能寫四個字,一本本子就夠我寫不少字呢。

可惜這事做得虎頭蛇尾,記得當時還沒寫幾頁,那個同學又轉走了,她不適應這里的生活,還是回東北老家去了。同學們又開始圍在我的身邊一起玩,我卻沒有了寫長篇小說的勁頭,我的第一次長篇創作就這么失敗了。

篇3

管建剛老師說,小學生寫作文,目前大都處于馬不停蹄的奔波狀態:才寫了“事”,又得寫“人”;才寫了“人”,又得寫“景”;才寫了“景”,又得“狀物”;才“狀”了“物”,又得寫“建議”……結果花拳繡腿,什么也沒學好。

小學生學寫作,要有系列,一個系列學好了,再開始學習另一個系列。當學生覺得習作不難,自己能“接”這個活兒,“簡單”到人人都可以“過關”,并從中感受到樂趣時,他就漸漸走上自主習作這條路了。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他們可以進行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以形象思維為主,且模仿性強。他們對每天看得見、摸得著的“人”最有話說,所以習作就從學“寫人”開始吧。

因為三位主科老師都是“新官”上任,學生還不太熟悉,所以我決定用原來的班主任當“模特兒”,指導第一次習作。課前談話時,我直奔主題:“一二年級的班主任,聽說大家都很喜歡她。鐘老師卻不認識,今天我們就來夸夸她。你想夸她什么呢?”

在交流時,我幫助學生梳理兩個方面:外貌和事例。第一板塊的交流,學生說到了身材、長相、服裝等方面,開始只是你一言我一語,零零星星的。當我請大家根據交流的板書連起來說說時,學生水到渠成地說成了一段話。

事例指導有點難度,因為每個人想“夸”的方面不一樣。雖然大家還是能說一段話的,但都是記賬式的,不生動。我提醒學生把自己當時的想法說進去,把人物的表情、動作加進去。這有點難,所以改變不是太大。我也不想指導太細,就讓他們放開手腳寫吧。

大家的開頭兩小節都比較會寫,但是第三小節還是遇到跟“說”一樣的問題,不具體,有的事例雖然長,但和老師有關的內容并不多。問題最明顯的是結尾,像貼標簽,明明上面寫的是外表漂亮、教學有方,學生會總結成“陳老師樂于助人,時刻關心我們”。這樣張冠李戴的現象比較多,所以我覺得有必要進行一次細致的講評。

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講評時我把一位學生的習作打在了屏幕上。

講評課上,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讀這篇習作,然后分小節來談談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外貌一塊,主要是學習“按順序寫”和“抓特點”的方法;事例板塊,過渡語非常自然,但是不夠具體。所以我讓大家討論加上當時自己的想法,可以寫寫陳老師的動作、表情和語言。這篇習作的結尾也過于簡單,我請學生來幫忙,趁機提出了“貼標簽”的情況??粗粡垙埲粲兴虻男∧?,蠻有成就感的。

三上習作2的題目是《我的自畫像》,因為有了第一次的指導,所以這一次我用文字的方式作了提示:

首先,對著鏡子仔細觀察一下自己哦,可以從上到下地來寫,但是只要抓住自己最有特點的幾部分來寫。比如寫頭發,就可以這樣寫:“我總是剃個小平頭,差不多每兩三個星期就要進一次理發店,不管你什么時候見到我,總覺得我特別精神!”接著可以舉一個例子寫寫自己的特點,有個學生寫自己的眼睛很“饞”,她這樣寫:“我的眼睛喜歡‘吃’好多好多的東西。比如說書,一頁一頁地都被它‘吃’掉了;旅游時,好多好多的風景也被它‘吃’掉了。它把吸收的營養一半化作了知識,一半化作了眼淚。因為我的眼淚非常豐富,如果我想得到的東西沒有得到,就會用上這件武器。這時媽媽就會無奈地說:‘送你一個吧,送你一個吧?!业拇蟛糠滞婢叨际沁@樣得來的。用爸爸的話說:‘劉備的江山――哭來的?!卑讶宋锏膭幼?、語言加進去,就能把自己寫得仿佛出現在大家的眼前呢!記得給自己的習作加上有意思的開頭或結尾哦!

呵,學生的習作還挺有意思。我從文章的開頭、外貌描寫、特點描寫三個方面進行了大面積的欣賞。

講評課不能光說好話,必須找準真切的問題。學生習作中普遍出現的“不足”生成了新的教學資源,選擇和習作訓練要求吻合的、和班級多數學生習作水平一致的內容做例子,隱去小作者的姓名,指導正確表達。但是本次習作有兩個毛病比較明顯,一個是“五官錯位病”,描寫外貌時沒有條理,比較混亂。

我出示了這樣一段文字,讓大家讀一讀,想一想,可以怎樣改一改?

我是單眼皮,小眼睛,嘴巴很小,鼻子有一點小,耳朵大大的,會講笑話,喜歡漂亮的衣服和裙子,比較喜歡臭美。人很高,會變臉,會說笑。

大家一起討論,七嘴八舌之后,形成了調整的方案:

我是一個高個子的單眼皮小女生。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巴,耳朵卻是大大的!我的小嘴巴很會講笑話,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最喜歡漂亮的衣服和裙子,媽媽經常說我是一個“臭美大王”!

第二個毛病是“僵尸病”,寫不具體。學生都笑了,因為他們常玩“植物大戰僵尸”的游戲,沒想到習作還有這個毛病。大家一讀下面的文字,明白了。原來這樣的文字寫得干巴,沒有“血肉”。比如:

①開學了,同學們都說我又變漂亮了,我心里喜滋滋的。

②我的優點是很誠實、樂于助人、愛勞動。我最大的缺點是沒自信,愛哭鼻子。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變漂亮了?聽了同學們的夸獎,心里怎么想的?“我”最主要的優點和缺點分別是什么?有什么例子可以證明?大家一起幫著想辦法,呵,文章就逐漸豐滿起來了。

篇4

真人版兒童電影幾乎缺失

國產

>> 我們的信任哪兒去了 我們的股權哪兒去了 我們的哪兒去了? 我們的“”哪兒去了 我們的哪兒去了 空姐們的性感哪兒去了 我們的讀者去了哪兒 世界各地的孩子們都睡在哪兒 喝酒的孩子們 我的孩子們 孩子們的玩具 孩子們的法則 孩子們的權利 孩子們的夏天 夏娃的孩子們 孩子們的暖冬 孩子們的夢想 孩子們的心意 孩子們的樂園 孩子們的歷史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醫學 > 孩子們的電影哪兒去了 孩子們的電影哪兒去了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魏春亮 劉倩")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現狀1 形態

真人版兒童電影幾乎缺失

國產兒童電影以動畫片居多,以2014年六一兒童節檔為例,上映的8部兒童電影,其中有7部都是動畫片。真人版兒童電影幾乎缺失,兒童動畫電影一統天下。而根據電影的靈感來源看的話,有據電視動畫片改編如《熊出沒之奪寶熊兵》和《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大電影,有暢銷兒童小說改編如《女生日記》、《男生賈里新傳》,有漫畫改編如《風云決》等,有網絡游戲改編如《賽爾號》和《摩爾莊園》等,也有根據經典影片重拍的《寶葫蘆的秘密》等。其中根據電視動畫片改編的電影因在公映前已經在電視機前拴住了億萬觀眾,票房更有保障。 現狀2 產量

國產兒童電影比例不低

國產兒童電影雖然在電影院里公映,但產量并不低。2004年16部,2005年26部,2006到2008年連續三年50部左右,到了2012年更有70部之多。雖然絕對數量并不高,但比例卻并不難看。以2010年為例,2010年我國電影總產量是526部,其中兒童電影有55部,占全年電影總產量的10.45%。然而很多兒童電影只是在電影院一日游,票房也很慘淡,大部分現在都在“壓倉庫”。而像《熊出沒》和《喜羊羊與灰太狼》等兒童電影的票房奇跡,可謂寥寥無幾,像《有人贊美聰慧有人則不》這樣質量的電影,更是少之又少。 現狀3 檔期

三大檔期唱大戲

兒童電影扎堆六一兒童節檔期,已經是司空見慣且無可奈何的事情。對于本來市場就有限的兒童片來說,也許只有在兒童節人們才會想起它。而根據孩子們的學業安排,兒童電影選擇在暑假檔和賀歲檔也十分普遍。在2013年票房超過1700萬的12部兒童電影中,六一檔有3部,暑期檔4部,賀歲檔4部,而國慶檔只有1部。除了孩子們學業的安排,六一檔的應景,暑期檔的國產電影保護月,以及賀歲檔全家團圓,都是國產兒童電影面對市場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和妥協。 現狀4 收益

大小都有得賺

雖然國產兒童電影的市場仍然十分有限,但與中國電影市場的火爆相伴,近兩年的兒童電影也悄然升溫。2013年,有12部兒童電影票房超過1700萬,其中《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喜氣羊羊過蛇年》更是以1.23億元成為當年唯一一部過億的國產兒童片。而六部“喜羊羊”系列大電影票房累計7.24億,平均每部1.21億,賺得盆滿缽滿。而2014年《熊出沒》和《爸爸去哪兒》兩部大電影的公映,又給兒童電影市場帶來巨大的震動。前者2.47億的票房刷新了國產動畫片的票房紀錄,后者更是以6.84億的票房打破多項紀錄,成為現象級電影。這些火爆銀幕的電影固然大賺了一筆,而那些制作成本普遍較低的國產動畫電影取得的不俗票房也足夠盈利。以2013年暑假上映的《賽爾號大電影3:戰神聯盟》為例,片方稱“1500萬元的制作成本”,該片最后票房達到7600萬元。而一些在電影院票房一般甚至慘淡的兒童電影卻也并非一敗涂地。被稱為“國產動漫里程碑”的《魁拔》贏得了口碑,但口碑與票房的反差正好成為《魁拔》動畫產業鏈最好的宣傳?!犊巍返闹苓叜a品如絲巾、靠墊、首飾等,以及漫畫單行本的收益,早已收回成本并盈利。 現狀5 人才

缺口巨大,行業青黃不接

國產兒童電影,特別是動漫電影近年的回暖,催生了大量人才的需求。然而與高速發展的行業現狀相比,影視動漫產業人才缺口嚴重。據媒體報道,現在國內動漫人才的缺口已達百萬,而在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每年卻有60萬動漫相關專業畢業生無法直接就業。人才的青黃不接導致的是產業無法輸入新鮮的血液,趕不上更年輕的觀眾的口味。而老一輩的兒童電影(特別是真人版兒童電影)從業者,更注重政府政府資助與獎勵、電影頻道收購等目的去低成本生產兒童電影。市場化嚴重不足,也就很難做出真正有品質且能經得起市場檢驗的兒童電影。 家長看法

管中窺豹看兒童電影

我們抽取了三個不同年齡段的三個兒童樣本,三位家長中,有專業的影評人,也有非專業的電影愛好者。試圖管中窺豹,看看他們對國產兒童電影的態度。 A 何威(游戲策劃) 兒子:棒棒 8歲

最近帶孩子看的電影:《爸爸去哪兒》、《魁拔》

你認為最好的兒童電影:《馴龍高手》

孩子最喜歡哪部兒童電影:《喜羊羊》大電影系列

帶孩子去電影院的頻率:工作忙,還經常熬夜,哪有時間去電影院?一年帶他去電影院也不過一兩次。沒事的時候我在家看電影,他會跑過來湊個熱鬧。

態度 我是做游戲的,說實話,我覺得很多國產動漫電影的畫面還沒有我們做得好呢。但是我不想讓他看根據游戲改編的電影,我不希望他以后因為看這樣的電影而去打游戲。 B 云飛揚(影評人) 兒子:布布 6歲

最近帶孩子看的電影:《X戰警:逆轉未來》、《名偵探柯南劇場版》

你認為最好的兒童電影:《冰雪奇緣》

孩子最喜歡哪部兒童電影:《機器人總動員》、《超人總動員》等。

帶孩子去電影院的頻率:一年在電影院能看60多部,在家有三四百部。

態度 我并沒專門讓他看給小孩看的電影。而且他屬于興奮型的,特別外向,我會讓他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別太搗蛋,別打打殺殺的。我會說你現在還小,18歲之前很多事情不是你需要去做的,不能去逞能,也不能太懦弱。 C 曹景洪(媒體人) 女兒:渺渺 3歲

最近帶孩子看的電影;《爸爸去哪兒》、《熊出沒》

你認為最好的兒童電影:《飛屋環游記》

孩子最喜歡哪部兒童電影:《熊出沒》電影和劇集

帶孩子去電影院的頻率;其實沒有固定的頻率,遇到好的片子我會帶她去看一下,不過我覺得小孩子小,很多電影她也看不懂,在電影院犯困有時候就睡著了。

態度 我覺得現在的動畫電影不好看了,而且大部分小孩在電視盒、iPad上看,我們小時候啥都看不上,現在的小孩子幸福多了,可現在的動畫片卻不好看了。 本刊小結

不得不給孩子看非兒童電影

從三個樣本中可以粗略認識到,無論是專業影評人還是非專業的電影愛好者,都對國外的兒童電影更為認同,而對該給孩子們看什么卻有著不同的考量。不過孩子們最喜歡的無一例外地都是動畫片,這也給國產兒童電影提供了一個方向。至于去電影院觀看電影的頻率,則取決于工作的性質和繁忙程度,影片的質量倒在其次。因為兒童的模仿和學習的本能,對孩子的觀影進行指導,每個家長都沒有松懈。

在采訪過程中,三位家長普遍表示,他們給孩子們看的電影并非全部都是兒童電影。就國產兒童電影來說,雖然原因有異,但三對家長和孩子也都沒有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孩子觀看什么電影,抉擇權大部分還是在父母手上,當國產兒童電影都無法吸引家長中的電影愛好者,其中反映的問題就頗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在眾多非兒童電影的圍攻下,家長的選擇權多種多樣,能否將這些愛好電影的家長吸引進電影院觀看自己的影片,將是兒童電影供應方長期需要面對的問題。 六一國產兒童電影觀影指南 少一些吐槽,多一些忍耐

在好萊塢大片《X戰警:逆轉未來》,以及國產熱門電影《竊聽風云3》等影片上映之際,六一兒童節檔還是有8部電影上映。國產兒童電影在這樣不利的環境下,競爭之慘烈可想而知,但這里我們并不是想推薦什么電影,只是在看完以下分析后,在選擇時,盡量把槽點降到最低。

《辛巴達歷險記2》

看點

1.2013年3902萬元票房的電影《辛巴達歷險記2013》的續集,故事接續前傳。

2.影片改編自《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題材熟悉度較高。

槽點

真的不是PPT嗎?

《潛艇總動員4》

看點

1.《潛艇總動員》拍到第四部,品牌效應在,影響力就在。

2.冒險之外主打家庭溫馨勵志,適合全家觀看。

3.3D效果較好,起碼超出大部分國產動畫電影。

4.在世界杯之前主打足球牌,可以吸引部分球迷。

槽點

1.在水下燃起熊熊火焰、喝酒,總覺得哪里不對。

2.鯊魚的配音一股濃濃的口音,容易出戲。

《魔幻仙蹤》

看點

1.3D。

2.勵志,尋找媽媽的劇情少了些溫馨卻多了些堅強。

3.反派并非大奸大惡,正能量滿滿。

槽點

1.3D,氣死游戲,堪比Flash。

2.臉能再僵硬點嗎?

《新地雷戰:神勇小子》

看點

1.動畫版地雷戰。

2.對于喜歡看抗日神劇的觀眾來說,這部片子無疑是一個福音。

槽點

1.畫質能再爛點嗎?

2.石頭打坦克。

《我是狼之火龍山大冒險》

看點

1.全手繪畫風唯美清新,讓人眼前一亮

2.具有正兒八經內心沖突的故事。

3.年初的部分放映積累了不錯的口碑。

4.黃渤等明星加盟配音,具有一定的號召力。

槽點

1.如果主角真是狼,那么請麻煩把他畫成一只狼。

2.“他們是天敵,但親如兄弟”的戲怎么那么熟悉呢?

《太空熊貓總動員》

看點

萌,一大波圓滾滾的萌物來襲,孩子對熊貓的熱愛可以一次萌個夠。

槽點

1.不是說憨笑就是萌好不好?

2.那些故作搞笑的肉麻把小孩當。

《豬豬俠之勇闖巨人島》

看點

1.《豬豬俠》的動畫劇集網絡了一大批幼兒觀眾。

2.校園題材會讓兒童觀眾更有共鳴。

槽點

1.萬事屋???黑我銀桑?!

2.賣傻不等于賣萌。

《情笛之愛》

看點

1.3D。

2.中國首部有關艾滋病的兒童電影。

槽點

1.動不動一大群人就整齊地翩翩起舞,這是行為藝術嗎?

2.把它看成是一部小學生作文的影像版一點也不為過。

真人電影VS動畫電影

1部(《情笛之愛》)VS其他7部

新編故事VS已有故事

3部(《新地雷戰:神勇小子》;《我是狼之火龍山大冒險》;《情笛之愛》)VS其他5部

明星參與VS草根班底

2部(《我是狼》黃渤、付辛博等;《情笛之愛》林浩、牛等)VS其他6部

3D VS 2D

3部(《潛艇總動員4》;《情笛之愛》;《魔幻仙蹤》)VS其他5部 兒童電影之困 從制作到觀眾的惡性循環

很多年前,我們詢問兒童電影如此粗糙的原因,得到的結論是投入與產出的不平衡,這兩年的兒童電影大豐收似乎讓這個問題不再是一個問題,但事實是,從制作到觀眾,長久以來的經驗主義讓我們陷入了一個往復不斷的怪圈,那就是無論是制作還是市場都會認為,質量不是一個太重要的因素。 1 制作現狀

卡通形象生動>主題鮮明>整體質量

有關國產兒童制作水準,一直頗受爭議,以動畫電影為例,近兩年來,國產動畫電影在長期的品牌摸索和日漸豐富的市場化營銷手段助推下,制作水準有所提升,市場反響熱度可以從這組數據看出:以去年為例,我國全年生產動畫電影29部,形成規模上影的達到23部,創造了大概有6.46億元的票房,同比增長了48%,占全國國產影片票房總額的5.2%。其中去年有一部動畫影片過億,5部影片超過了5000萬票房。今年第一季度僅國產電影在寒假發力,特別是像《熊出沒》,票房達到2.5億。

像《熊出沒》這樣的動畫影片,在制作水準上雖然不能說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但其定位精準的卡通形象設計,已經說明創作者在中國動畫市場主打低齡化兒童的定位中有所研究?!渡衩厥澜鐨v險記》的總制片人袁梅告訴本刊記者“國產電影動畫在內容上應該是情節簡單、主題明確,色彩絢麗,細節生動?!?。

在袁梅看來,國產動畫電影的制作和內容還是最重要的,曾經有人給她打賭說,如果《神秘世界歷險記》的票房超過300萬的話他就自殺,因為《神秘世界歷險記》在立項時廣泛不被看好,而且之前沒有劇集沒有衍生品,最終《神秘世界歷險記1》在2010年全國票房2400萬。這和《熊出沒》取得成功的概念有相似之處,雖然《熊出沒》之前已經有了動畫劇集的基礎,但有很多當時并不是直接來看這部電影的人群,往往是看到這種人偶和玩偶之后馬上轉變要看這部電影。 2 選擇需求

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

中國需要什么樣的兒童電影?一直以來低齡化兒童觀眾定位決定了中國電影兒童市場是“小手拉大手”(小孩選擇為先)的進入影院模式,成功的故事片往往既可以給孩子帶來樂趣,也能夠給家長帶來美感。在《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那里,具備了極強的市場號召力,卻缺少該給家長的美感。專營兒童合家歡電影的聯合出品方卡通先生總經理陳英杰(《熊出沒》制片人)的觀點是:“家長帶孩子進入這個影院最重要的原因,說這是一部健康的無害的產品,所以他愿意和孩子去分享這個快樂”。

中國兒童電影市場為什么會是“小手拉大手”的模式進入影院,8歲(小學二年級)左右的兒童完全具備自己進入影院的行動能力,這和國產兒童電影始終定位在低齡化兒童年齡層有關。在袁梅看來:“孩子是絲層,他們根本上是在網絡看盜版的看免費的這些東西形成的一種習慣。所以我們在市場進行了整個的一次探索之后,開始把我們的年齡層不斷往下降?!?/p>

大地院線副總經理方斌認為中國觀眾不缺動畫電影的觀影習慣:“我們國內的動畫電影,在2014年之前,中國前十位的動畫電影只有2部國產動畫電影排在里面,兩部都是《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边@個市場沒有開發出來決定了中國兒童電影市場小手拉大手的觀影模式。 3 評判標準

對動畫品牌的追逐>原創力本身>票房

中國兒童電影的原創力不足是天生的弱勢,我們今天的兒童電影尤其是動畫電影多半來自于從電視、游戲、(卡通形象、動漫漫畫)、文學作品這四方面來做一個改編。加之很多國產動畫電影的投資方也好、創作者也好其實選擇制作動畫電影的目的都“不純”,深圳市方塊動漫畫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動畫總監錢國棟直言:“我們是做品牌,不是做動畫。如果大家單純以理想來做一個動畫,我想是很難回收成本的,除非我們的動畫電視劇或者動畫電影可能傳播全世界?!?/p>

像錢國棟這樣以企業思維為先,將動畫電影的立項作為動畫電影品牌產業鏈的模式在國內動畫市場很常見,很難評判這樣的標準下出爐的國產電影創作能否可持續發展,畢竟國產動畫電影在現階段是受國家扶持的。在目前的中國兒童電影市場這里,低齡化的兒童在思想局限性和認識度上已經喪失了選擇權。

合家歡式看個樂呵,孩子為王的中國國情,決定了中國兒童電影市場的評判權還在孩子手里,票房高說明不了國產兒童電影質量的好壞,孩子是最容易被營銷的,用袁梅的話說就是“在國產動畫電影營銷時要曉之以情,做一些關于這部電影內涵的部分包裝,讓家長和孩子們的吸引力被調動,另外還有要誘之以利,在推廣過程當中現場獎品推廣互動方面很重要”。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