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的文章范文
時間:2023-04-01 20:49: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愛國的文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中國戲曲;法國;傳播;文化障礙
中圖分類號:J89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030-02
中國戲曲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藝術,它包含了文學、樂曲、舞蹈、武術和雜技。伴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中國對外交流日益頻繁,中國文化走出了國門,邁向了世界文化的舞臺。1735年杜哈德編撰的《中國通志》記載了法譯元雜劇《趙氏孤兒》是我國最早在法國傳播的戲曲譯本。在此之后《西廂記》《琵琶記》《漢宮秋》等作品相繼傳入法國,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戲曲在法國的傳播。然而,由于文化的差異,中國戲曲在法國宣傳過程中受到了很多阻礙,很多觀眾無法理解中國古典藝術的美。如何讓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當地文化中,如何讓中國戲曲藝術突破文化障礙,成為很多學者思考的話題。
一、戲曲對外傳播的價值
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歐美等西方國家文化逐漸滲透到中國文化中,由于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使得中國文化面臨安全危機。在今天的中國,歐美等西方國家的文化占據了中國現代文化的主流地位。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在保護民族文化資源的同時,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展示出來,成為了文化傳播學者艱巨的任務。中國戲曲的傳承和對外傳播是有效保護民族文化資源的重要手段,中國戲曲中涵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大力宣傳中國戲曲相當于大力宣傳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隨著網絡技術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與日俱增,中國需要制作出符合中國文化的名片,并將這張名片推向世界的舞臺。中國戲曲文化是一門獨特的藝術,擔當著中國傳統文化對外交流的載體。中國戲曲呈現出多面化,不僅蘊含了戲曲本身的特色,更蘊含了中國文化,因此,中國戲曲文化擁有獨特的歷史性。
二、中國戲曲在法國傳播過程中的文化障礙
(一)文化的差異。由于不同國家和地區文化之間的差異,中國戲曲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礙。東方的審美認為,戲曲需要有自身的特點,對于彈奏、唱功和動作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但是西方人很難理解中國戲曲的古典美,因此,他們對于中國戲曲給出了很多負面評價。比如,在法譯《趙氏孤兒》這個戲曲中,法國學者認為,戲曲中很多詞語累贅,語調含糊不清,不易理解,因此,對其進行了改變,將戲曲中很多詞語進行刪減,語調進行調整,這樣的做法雖然能夠便于法國觀眾理解,但是也使戲曲失去了原有的韻味,其藝術價值也降低了。伏爾泰對中國戲曲也給出了很多負面的評論,他認為,中國戲曲中的悲劇只是將很多不合理的情節堆放到一起。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是中國戲曲傳播過程中最大的阻礙,特別是一些偏頗的評論阻礙了戲曲的傳播。
(二)語言理解障礙。語言理解障礙成為了戲曲文化傳播中最大的障礙,其矛盾也非常明顯。在戲曲的教授和傳播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的溝通和理解,有些戲曲經過翻譯后很難表達出其真正的內涵。因此,要想解決中國戲曲跨文化傳播的關鍵問題,就是如何將戲曲準確地翻譯出來。伴隨著翻譯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翻譯不僅是為了轉換語言,更是為了傳播文化,因此,翻譯工作者有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就是實現跨文化傳播。雖然很多學者都發現了其中的奧秘,但是被翻譯成外語的戲曲只有50多種,主要集中在戲曲、傳奇和南戲等方面。這是因為,中國戲曲是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的傳承,想要翻譯成外語存在著很大的難度。戲曲翻譯工作者只有了解每部戲曲的精髓,遵循戲曲翻譯的原則,才能使戲曲翻譯工作順利進行,才能將中國優秀的戲曲展現在國外觀眾面前。
(三)傳播內容有待完善。中國戲曲的結構屬于“一本四折”,如果只是將原著的一折進行演唱,那就把該段戲曲稱之為“折子戲”。由于中國觀眾對于中國戲曲非常的熟悉,了解基本的構架,因此,很多表演者只是提取了其中一折戲曲進行演唱,中國觀眾也能了解戲曲的精髓。但是在國外演出“折子戲”,很多觀眾就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演出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為國外觀眾對于“折子戲”沒有了解,也就很難和戲曲產生共鳴。中國戲曲表演者在傳播中國戲曲的過程中,為了迎合西方人的審美,丟失了文化傳播的主動性。將西方戲曲的舞臺設計運用到中國傳統戲曲的表演中,雖然能夠拉進與西方觀眾之間的距離,但是很難將中國戲曲文化展示出來。
(四)傳播媒介單一。一般情況下,戲曲的跨文化傳播是國家政治外交活動的手段之一。由于中國戲曲的表演大多數是面向各國的首領和知名學者,這就使得傳播媒介沒有起到實質性作用。雖然中國戲曲也會在民間表演,但是沒有充分利用媒體的力量,導致中國戲曲失去了很多宣傳的機會。作為新時代的傳播工具,中國戲曲傳播工作者只有充分利用網絡的力量,才能有效的縮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跨文化傳播。
三、中國戲曲在法國傳播的建議
(一)重視翻譯工作,提高翻譯技巧。在翻譯工作中,最大的挑戰就是文學語言的翻譯。翻譯中國戲曲,不僅要展示出文學特色,還要展示出戲曲的精髓。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翻譯者不僅要有很高的英文翻譯技巧,還要具備很高的文學造詣,了解專業的戲曲知識。為了使翻譯的譯本能夠讓外國讀者看懂,在翻譯過程中,要借鑒西方文化大家和讀者的意見。中外翻譯學者相互交流,不斷提升翻譯水平,使中國戲曲得到很好的傳播。
(二)淡化文化差異,慎重選擇文本。從中國戲曲在國外傳播的經驗來看,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是造成中國戲曲無法融入到其他國家文化的關鍵因素。在國內很受歡迎的作品在國外可能不受歡迎,在國內有爭議的作品在國外可能受到歡迎。中國戲曲中,有些戲曲起源于中國封建文化,其內容不被海外觀眾所接受,引出了很多爭議。中國戲曲傳播者在挑選演出戲本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中西文化的差異,本著的理念,將傳播文本多樣化,融入到全球文化中,展示出中國文化的精髓。
(三)重視媒體宣傳,拓寬宣傳渠道。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平臺。中國戲曲的傳播,需要借助于網絡媒體的力量,讓全世界人們了解中國戲曲藝術。以中國戲曲為題材的作品在網上傳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傳播內容的多元化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這些戲曲作品之所以能夠在網絡上引起這么大反響,是由于在中國戲曲的傳播過程中,非常注重觀眾的意見,與觀眾之間形成了良性的互動關系,擴大了影響力。中國戲曲傳播者也進行了其他的嘗試,如:通過政府渠道進行傳播、與知名學府相互合作,推廣中國戲曲。此外,將經典譯例編輯成詞典,詞典中記載經典的翻譯語錄。將戲曲相關書目的教材發放到留學生手中,作為留學生教材,在留學生群體中宣傳中國戲曲和中國傳統文化。
四、結語
時代的更迭,戲曲藝術也在發生著改變,融入時代氣息的藝術也逐漸體現出自身的價值。中國戲曲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在中國戲曲中融入外來藝術,將推動中國戲曲走向世界文化的舞臺。只要克服重重阻礙,戲曲傳播必將成為文化傳播中非常重要的方式。
參考文獻:
[1]孫惠柱.中國戲曲的海外傳播與接受之反思[J].中國文藝評論,2016(3).
[2]李峰.新時期戲曲“二度西潮”[J].藝術評論,2016(5).
[3]谷?;?市場邏輯與文化選擇――淺析中國當代戲曲“二度西潮”特征和緣起[J].藝術評論,2016(5).
[4]王征.探究中國戲曲發展歷程[J].金田,2014(1).
篇2
關鍵詞 國際市場 跨文化障礙 應對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6.7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文化作為“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區域乃至國家競爭力上作用重大。從全球范圍來看,經濟與文化正在不斷走向融合,“文化經濟”作為一種新經濟形態正在迅速崛起。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在國際經濟領域中的參與不斷擴大,許多大中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會遇到跨文化所帶來的交際障礙和溝通困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文化差異中跨文化障礙有時會妨礙貿易的交流和前進。
1中國公司對外貿易活動中文化差異的表現
大熊貓在我國被認為是“國寶”,深受我國居民喜愛,我國也一直以大熊貓作為外交使者,贈送給世界許多國家。但是大熊貓在埃及、沙特等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卻被認為長得像豬,而豬是伊斯蘭教中的禁忌物,所以與熊貓有關的商品在這些國家毫無銷路。
中國親朋好友和同事之間的串門很隨便,邀請別人來訪無需為對方確定時間,自己去探訪別人無需鄭重其事征得同意。在美國則不相同,美國人則沒有串門的習慣。一年內遇到大節日,親朋好友才到家里聚一聚。平時如果有事上門,首先要有時間確切的預約。沒有得到對方的應允,隨時隨地隨便上門時不禮貌的行為。與美國人進行商事交往,一定要注意與他們進行預約,提前確認。
美國是一個不拘禮節的社會,在第一次見面時,美國人就可能直呼其名。但對于歐洲人來說,稱呼是一件特別需要注意的事情。在美國,大學生可以直接用名字稱呼他們的教授,但是在歐洲,稱呼有博士學位的教授時必須冠以博士或者教授這樣的稱號。在第一次見面時,一定要注意對方的稱呼,這事關第一印象。
2阻礙企業間跨文化交流的因素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古迪納夫在《文化人類與語言》中指出:“一個社會的語言是該社會的文化的一方面,語言和文化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一家企業想要做好跨文化交流,首先需要對當地的語言有一定的了解。”例如,法國人喜歡用菜肴來表達一些言語?!疤}卜已經熟了”就用來代表這件事情已經決定,無法更改。英國人則由于歷史上的原因,喜歡用荷蘭來表達一些語句,以及其他意譯詞。面對這樣的語句,不能直接翻譯,而必須要能明白它背后的真正含義。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不同企業內部的文化價值觀也不盡相同,這也將對企業間的交流產生影響。有些企業不習慣于變動供應商,有些企業也喜歡根據市場情況,經常做出變化。在交易過程中,這也會對雙方產生諸多影響。
3克服對外貿易活動中文化差異障礙的對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持續發展,我國在對外貿易的領域內也日趨活躍,面對著一些國家在每年跨文化交際中的失誤,而導致著的巨額損失,作為后起之秀的中國,要吸取前車之鑒,制定出合適自己的克服對外貿易活動中文化差異障礙的對策,明確跨文化交易較單一文化環境的挑戰性,復雜性,合理地規避在國際貿易中因文化差異導致的障礙,促進中國公司在國際貿易上和諧自由融洽的發展。
(1)中國公司應該認識文化多樣性,包容性的特點,正確認識并對待各文化之間差異,想要克服對外貿易活動中文化差異障礙,樹立好自我的觀念和心態很重要,既然在對外貿易中出現了因跨文化因素引起的問題,存在即真理,也就說明在其背后存在合理的原因及可供解決的辦法。樹立文化差異意識,一方面要正視文化差異現象,而這種現象也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盡量減少運用片面的、孤立的,僅站在自我立場上去看待他國文化,要站在世界角度,了解文化具有多樣性的,同時也具有包容性,運用正確的眼光去理解,包容對方的文化,與其共立世界文化之林。
(2)加強國家之間的國際文化交流與協作,消除文化壁壘,文化對政治、經濟具有反作用,促進國家之間文化交流與協作,消除文化差異,促進文化的融合,對國際貿易的規模,收益有巨大的影響。建立國際性的文化交流中心與平臺,在同等公平的舞臺共同展現各國文化的魅力,運用多層次,多形式的方式進行文化展示與溝通,加強不同國家與地區的人們在語言、習慣、價值觀方面互相理解,提高文化認同感。只有相互站在對方的角度上理解對方文化內涵,產生文化認同感,在面對國際貿易中跨文化障礙時,也會迎刃而解。近年來中國與世界各國展開了各式各樣的文化交流活動,如先后與俄羅斯,意大利,澳大利亞,土耳其互辦了文化年,舉辦國際民間藝術交流展覽活動,中國藝術品海外展覽活動,不僅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讓世界更多地了解與認識中國,也提供機會讓中華文化走出去,了解世界各國的文化精髓與風土人情,博聞而強識。
(3)通過以上的文化交流,充分了解各國的文化習慣偏好,文化習慣包括語言表達習慣,風俗禮儀習慣,消費習慣。語言被稱為映射文化的一面鏡子,即使是同一種語言在不同區域,國家之間語義方面也會有巨大的差異;所以面對具有高度靈活性的一門語言時,通曉它在國際貿易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雪弗蘭系列中一款車使用“NOVA”品牌,而它的英文意思是“神”,但是在西班牙語中則為“距不動”的意思,此款車在使用西班牙語的國家中的銷路就可想而知了。風俗禮儀習慣,簡而言之就是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與規范,例如在與有的國家進行貿易時,就要了解其宗教的風俗禮儀,日本人多信封神道教,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蘭教,西方國家多信奉基督教。消費習慣很好理解,比如在發達國家,人們生活節奏快,速食產品就很受人們歡迎;在經濟相對落后,生活節奏慢的國家里販賣速食產品就不受歡迎了。只有充分了解貿易國的文化習慣與偏好,才能邁出國際貿易的堅實一步。
(4)制訂適合的貿易策略,充分了解各國的文化習慣與偏好后。要制訂合適的貿易策略,包括產品的廣告,包裝,銷售等內容,要符合對方國家的文化范圍。企業在將一個產品推廣至另一個國家時,制定的貿易策略,首先要考慮到的就是要與當地文化的融合,產品的廣告,包裝,銷售的方式上表現出對當地文化的尊重且符合文化氛圍,才有可能成功地打開市場,當完成了包括銷售環節前并包括銷售在內的所有環節時,同時還要注意產品的售后服務,讓消費者買的開心,用的放心,只有將這些點滴環節有機結合,才能跨越文化障礙。
4結論
通過研究,不難發現文化對中國公司進入國際市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在從事跨文化貿易中要認識文化多樣性,包容性的特點,尊重并認真對待文化的差異性,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上理解文化內涵,提高文化認同感,不可孤芳自賞,狂傲自大。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共同創造和諧有利雙方共贏的貿易環境;其次中國公司要提高自身實力,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聘用有能力的公司職員,幫助公司的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徐徐,朱允衛.行業維權與企業自主創新――以溫州煙具產業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篇3
1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
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迅猛,特別憑借著其快捷、迅速、自由、時尚、交易成本低下等優勢,對我國傳統商業運營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主要突顯出以下特點:
(1)加強完善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間的協作渠道,進一步擴大交易規模。特別是促進電子商務總體的快速發展上,相關的應用很快的獲得人們的普遍認可,進而對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起到巨大作用。
(2)群體參與度不斷增長,朝向多元化趨勢發展,特別對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中小電商發展迅猛。逐漸壯大的中小企業在積累充分的電子商務經驗之后,以此構建起獨立的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生產經營模式的創新。當前,實體經濟領域的大型企業也注重對電子商業的投入。部分企業的電子商務正在向上下游供應鏈協同、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經營管理等全方位商務協同的縱深方向發展。
(3)不斷提高的服務和支撐水平及完善的發展環境。不論是在電子支付建設上,還是電子認證和平臺服務方面都取得很大提高和完善。通信運營商、軟硬件及服務提供商等也加強對電子商務的投入,為用戶提供相關服務。當前,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由自發向自覺轉變。同時,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網上網下一體化運作正成為基本模式。
雖然電子商務給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巨大的空間和便利,但發展中也出現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問題。諸如與傳統行業間的銜接問題、安全保障問題、誠信問題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我國電子商務還處于初級階段,需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下面就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行介紹。
2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障礙中的主要問題
(1)落后的信息化建設水平
最近幾年,即便我國全面加大對信息化基礎建設的投入,建設資金逐年遞增,但相對于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國信息化建設仍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當前我國許多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建設和電子商務應用過程中,過分偏重于硬件建設和網絡建設,而忽略了軟件建設和數據建設,甚至有些企業對數據建設有心無力。以上種種,對當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起到較大的阻礙。
(2)電子商務安全保密建設相對較弱
電子商務的安全建設包括計算機網絡系統硬件和軟件的建設。電子商務作為一個開放的交易平臺,為了保障交易雙方之間的誠信、平等以及交往信息的安全等,需要確保交易者身份的真實性、信息的完整性以及信息的保密性。而我國在電子商務的技術和信用體系建設上還不完善,交易中時常出現信譽問題。電腦黑客、病毒與各種手段的網上騙局、網上盜竊等也讓人猝不及防。這些電子商務中時常發生的篡改、信息破壞、身份識別、信息泄密等問題都造成了人們對電子商務信任的降低。
特別在電子商務支付與結算問題上,各個商業銀行一般都開通了自己的網上銀行業務并結合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相應的服務,但由于我國目前在身份認證、數據加密、商用密碼、通訊安全控制措施等各種技術參數方面還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國家標準,各個銀行在營業活動中所采用的網絡平臺并不統一,銀行與銀行之間的通訊、支付與結算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這無疑增加了電子商務活動的交易風險。
(3)電子商務稅務發展的滯后
隨著網上經營的急劇擴增,導致傳統貿易數量的縮小,而我國還沒有一個相對電子商務的稅務標準。作為商業發展中的一個新興模式,相應的稅務征管電子化還未建立。作為開放的網絡市場,網上貿易無法有效掌控,致使出現大量的“征稅盲區”,造成稅收流失問題嚴重。怎樣解決電子商務中稅源監管,提高稅務稽查效率是我國政府當前主要面對的問題之一。
(4)緩慢的物流配送管理建設
企業要想正常運營和可持續發展需要一套有效的物流管理體系作為保障。企業只有通過物質資料流入轉化和流出才完成整個的生產經營活動。由此可見,物流系統在企業整體經營活動秩序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對于我國電子商務的物流管理,卻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全國性貨物配送體系,電子商務公司僅僅通過其內部建立效率低,規模小,平臺分散的物流平臺。致使物流狀況與電子商務交易所需的一整套物流服務要求無法契合。
(5)不完善的法律法規
由于電子商務快速的國際化發展,使得產品、勞務和信息全球流動。國際化的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運作中存在著諸如國際民事訴訟、知識產權、簽名認證、隱私權等法律風險。這就需要我國與時俱進,快速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才能使電子商務更加健康、壯大的發展起來。
3解決阻礙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措施
面對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只有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才能進行有效的解決。
(1)加快對信息基礎設施整體建設
基礎建設是電子商務發展的物質基礎,其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要根據我國具體發展狀況,采取多種融資渠道,通過增強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合理利用現有計算機資源,穩步推進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相關部門也必須大力支持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的基本建設,著力加大資金的實際投入并進行有效地引導,繼而建立起一個信息化較發達、網絡反應速度快,交易成本較低的電子商務平臺。
(2)完善網絡安全與信用體系的建立
電子商務開展的基本保障就是不斷完善網絡安全與信用體系。這些需要相關部門積極響應,通過建立起專業的隊伍來進行。只有通過不斷更新的技術手段,以及不斷完善的法制手段,才能保證電子化交易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實性與不可抵賴性,從而為電子商務的從業者和消費者創造一個方便、安全、有效的網絡交易環境。當前電子商務網絡運營采用的安全技術包括數字簽名、加密、CA 認證等。
對于我國的電子支付結算體系也需要及時的改進和完善。特別對于我國各大銀行網絡結算平臺及其操作模式的差異而導致的電子支付與結算困難,相關部門必須盡快引導和督促相關單位建立統一而規范的標準化結算體系,促進相關銀行、企業單位和第三方支付平臺之間良好合作,加強電子結算工具的應用,不斷拓展電子支付的使用范圍,提高網絡商業活動的結算水平,更好地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
(3)建立起完善的電子商務稅收管理制度
根據我國國情以及電子商務的具體發展狀況,建立起健全的新稅收征管模式。比如相關政府部門要建立完善的網絡商貿交易稅務登記和申報制度,規范使用電子商務交易發票,建立齊全的稅務稽查系統。還要有效吸收世界發達國家電子商務征管經驗,普及科學發展觀和稅收觀。
(4)加快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系統的建設
電子商務企業在物流配送建設上,要主動、有效的整合物流資源,通過建立起與物流企業密切合作的相關機制和技術支持,實現物流與電子商務的無縫聯接,繼而全面提高電子商務產品的銷售服務范圍。同樣,物流企業也應積極響應電子商務的需求,合理有效的引進和使用現代化物流技術和裝備,契合電子商務發展中信息化水平和物流配送體系的需求。
篇4
論文摘要:英語閱讀中的理解障礙可以說是多方面的,但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它卻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跨文化差異可能會導致更多的誤解和交流障礙。分析了與語言相關的文化障礙,在此基礎上探討了解決這些障礙的方法,從而提高閱讀的準確性。
l 與語言相關的文化障礙
在英語閱讀中,文化障礙和語言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它不僅承載著語言信息,還承載著文化信息。每一種語言都是在社會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和形成的 。因此,“Langl~e reflects the feature ofnation.It containsnot only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background ofthis nation,but alsothe view oflife,the way oflife and the way ofthought ofthis na—fion這種障礙可以在一種語言系統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如詞匯、句子(包括諺語和俚語)和篇章(包括風格和修辭)。
1.1 詞匯障礙
此外,許多英語詞能在漢語里找到對應詞而它們的文化內涵卻不同。我們應該考慮以下 3個方面:對應詞的數量、對應詞的意義域以及對應詞的文化關聯。首先,英語和漢語對應詞的數量并不總是相同的。例如,單詞“cousin在漢語中可有不同的意指,表妹的一個完整的理解可以是一個比我小的妹妹,也可以是我媽媽的(外 )侄女。其次英語的一個詞在漢語中有一個對應的詞,但是兩個詞的意義外延并不完全一樣,英語詞匯的意義外延可能比漢語詞匯的更大。比如,英語的“morning'’一詞指的是 24小時制中從零點到中午 12點之間的時間段,但漢語的早晨則指的是黎明到正午之間的時間段。另一種情況是英語詞匯的意義比漢語詞匯的意義外延狹窄。例如在英語文化里,“famdv”通常指包括有父母和子女兩代人的家,不想要孩子的夫婦也可稱之家。然而在漢語里,家庭則指的是包括祖父母 ,父母及孩子三代人的家 ,有時甚至指有四代人之家。再次,英語單詞可以在漢語中找到對應詞 ,但是兩種文化賦予每一個詞不同的文化關聯?!皌he red color”在英語文化里,紅色代表危險,但在漢語文化里,紅色代表幸福、好運和權威。在英語文化里 ,13是一個不吉利的數字。相反在漢語文化里,13卻是幸運數,而 4才是不吉利的數字 ,因為與漢語中的“死”字諧音(死意為 death)。 "
跨文化障礙不僅體現于詞匯中,在句子中也同樣存在(包括諺語和俚語)。盡管組成句子的詞和詞義幾乎相同但他們表達的是不同的句義。這對 中國學生來說則難以理解。例如:
He is a professiona1.VS.She is a professiona1.
從語言的角度看,上面的兩個句子都指一個從事某一專門職業的人 。事實上,從地域、性別、行業和社會方面考慮,第一句話意指“他是職業拳擊手”,第二句話則是指“她是個”。
中國學生讀到英語諺語時常常感到理解困難 ,原因在于諺語往往牽涉到很多文化內涵方面的常識。比如,
An Englishman’S homo is his castle.
AWonlan,a dogand awalnuttree,the nloi~you beatthem,the better they be.
從英語文化角度解釋,第一句諺語意為每個人的家都是 自己的城堡,神圣不可侵犯。在英國古時候,哪怕是警察也不能闖進別人家里捕人。第二句話指英國古時候婦女的地位低下如同狗一樣。但核桃樹怎么也成了諺語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呢?那是因為古英語的一種迷信:人們認為春天時猛打核桃樹干,當年的核桃樹就會結更多的核桃。
英語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在閱讀 中卻成 了一道障礙下面的對話正好說明中國讀者在處理英語俚語時的困難。
A:Will you reaUy como ?
B:You kill mo .
It is very hardfor Chines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is conversation,because the sentence of B is slang.It Inean8(If 1 won’come,)you kill Ine.In other words,1 will come o~m nly. 這段對話讓中國學生感到難 以理解,因為 B句是一句俚語 ,意指(如果我不來 )你殺了我。也就是說,我當然(一定)會來了。
1.3 語篇障礙
英漢語篇存在很多差異。首先 ,英語語篇受思維模式影響,句子與句子 、段落與段落之間有明顯的邏輯聯系和統一性 5,如表時間關系、空間關系、比較與轉折、推論和總結的句子。其次,語言形式(包括重復、同義詞和排比結構的應用),連接手段(替換、省略、前指照應 )和邏輯組織個要素共同影響語篇結構,但漢語卻不如此。例如 :
Many years ago,there Was an old wonlan.She did not likechildren at all,but she loved cats.She had black cats and whitcats.She had mother cats and baby cats,80 the children all cameto her house.They ca/lie to play with the cats.More and nlorecats ca/lie to the old wonlan’s house.Soon there were too manycats.The old wolnan could not feed them al1.Th en she had anidea.“The childrenlovemycats,”shethought,80 she gave eachchild a cat.Then she was happy.An d the children were happyand the cats were happy,too,because they each had a homo(Helen Fritch) "
從上文可見,英語語篇注重曲折變化,通過多種形式來組織:一是重復:wolnan,children,cats.二是照應關系she,ller—woman;they—children;they,them—cats.三是邏輯關系:but,80,then,and.相反 ,漢語一般用無連接詞的排比句,靠語義連接構成語篇。
綜上所述,跨文化障礙暗含語言的諸多方面。了解英語的社會文化對于理解英語語篇幫助很大。中國學生了解英語文化知識越多,在英語閱讀中越能夠理解文章的內容。
2 跨文化障礙形成的內因
2.1 思維模式
外語學習者很容易將自己母語的思維習慣機械地運用到外語學習中。因為兩種語言的差異,有時行得通 ,有時則不然,思維模式是造成跨文化障礙的主要原因。
2.1.1 線性思維和間接思維。受英語和英語文化影響的國家傾向線性思維方式,總是很直接地表達 自己的想法因此常常以文章第一句作為主題句,然后用論據去證明英語篇章強調整個段落必須連貫,主題句常放在段落開頭,此外,篇章表達前后必須一致,井然有序,富有邏輯性。相反,中國人傾向迂回思維方式,與螺旋式思維相近,人們習慣先描述外部情況,最后給出主題。思維模式不同影響篇章結構的差異。
2.2 價值觀
從哲學的視角來看 ,有的專家認為價值觀是一個公共觀念問題,它包括對經濟、政治、道德、藝術、宗教、科學、文化以及對得失、善惡 、美丑、辯論等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共同的看法。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觀念造就了不同的思維模式和不同的道德行為標準。
2.2.1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個人主義認為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是社會 中最重要的部分,個人的利益高于集體利益。這些皆源于西方歷史 ,是傳統文化發展的結果。相反,中國強調集體主義,認為集體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珍惜完整,穩定的家庭生活,保持和諧一致 ,避免正面 沖突。英語文化中個人利益是合法的,也是自由的,他人不得侵犯。因此有很多英語詞匯以 ego和 self為前綴,如 eganalysis,egocentric,ego ideal,egoism,egoist,ego psychologyserf-control, self-confidence, self-esteem, serf-made, self-re1ianee,self-respect等。
2.2.2 獨立與從屬。獨立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特點,傳統和獨立精神不斷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西方人。教育模式、社會準則、學校和家庭無不影響年輕一代對生活的態度。一般來說年輕人到了 18周歲在經濟、情感方面開始自己解決問題,認為尋求父母幫助是可恥的,交友、婚姻或其他私事都自己處理,無需得到父母同意。同時,父母也不會過多地干涉子女婚姻、工作和興趣愛好等事情。相反,在中國,老一代總是叫下一代該做這該做那,年輕人在做有些決定前還得征求父母意見。年輕一代也靠父母或親戚的幫助獲得機會 ,如找一份好的工作等。 "
3 減少閱讀困難的可行途徑
語言和文化不可分割,在英文閱讀過程中,中國學生往往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跨文化障礙。由于讀者對語言知識的掌握和對文化知識的了解 以理解語篇為基礎,因此,提高這兩方面的能力是減少甚至消除跨文化障礙的主途徑…。
3.1 不斷提高英語知識水平和掌握閱讀技巧
語言知識是閱讀的前提,直接影響閱讀效果。對中國學生來說,語言知識是傳遞信息的重要媒介,也是學生的薄弱環節,他們不懂得如何應用已知信息和文章線索來把握全文,因此,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應注重語言知識的積累,提高英語知識水平,為下一階段打好基礎。教師應根據學生所處階段授予不同的閱讀技巧,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應用適當。
3.2 構建和強化文化意識
教師應盡可能地選擇英語名著或文學著作作為閱讀資料,這些著作和文章具有很高的質量。學生讀的英語原著越多,越有助于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英語水平。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將語言教學與文化因素相結合,輸送給學生相關的文化常識,如提到《圣經》時,可以介紹《圣經》相關的故事和人物,提到西方某種節日時也可觸類旁通地介紹其他節日。此外,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學生多讀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地方事務、文化習俗等方面的書籍。在語言學習的每個階段和各個方面,鼓勵學生善于發現文化現象、文化內涵,比較中英文化的差異,有意識地增強對目的語的敏感度。
3.3 借助于問題與討論方式
問題設置可以分 3個階段 :一是讀前階段 :問題設計有助于刺激學生回憶母語文化的相關知識和想了解不同文化的興趣;二是讀中階段:閱讀前給出一兩個重要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閱讀后教師提供分析性問題,激發學生去分析、整合、歸納不同的文化現象;三是讀后階段,比較中英文化 ,提出一些主觀問題,在討論 中教師引導學生再思考和討論有關文化的問題 ,并鼓勵學生用 目的語表達。
參考文獻 :
[2] 胡壯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3] 肖健壯.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現代出版社,1997:159.
篇5
在上一個學期里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特別是在做摘抄時,在上學期我做摘抄都是選用《巴金散文》,這里面講了很多故事,也有作者平生經歷的事,也有許多作者的感受。在巴金的散文上我學到了許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在巴金的很多文章寫到“愛國”二字,他還多鼓勵那些青年多讀書,在他的許多文章中都有比喻的修辭手法,他向我們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他用他那生動的語言來給我們描述當時社會之黑暗,在他寫到愛國詩篇時,又是那樣的激情彭湃,很快就能讓人聽到他的心跳聲,看見他的赤誠血液在流淌著,那時我們的心是相通的,我們的心緊緊的抱在了一起,我們超越了時光,仿佛我也回到了他的那個年代,在我苦悶時他的文章又激勵我前進。我們甚至超過了年齡的界限,我們成了一對要好的朋友,忘年交!
我雖趕不上巴金的文筆,但我可以感受到他的精神,一種我從沒見到過的精神,一種近似愛國又高于愛國的精神,這樣的精神不是人人都有的,不!應該是說這樣的精神是為數不多的人才擁有!那些沒有真正的愛國情操的人是不配擁有這種精神的。作者是一個無神論者,他不信鬼神,不怕妖魔。但在他的文章里還是寫到了妖魔鬼神,不過他是把他們暗喻成一個個社會的黑暗。這就是我們的巴金,一個看見什么就說什么的人,他還寫過很多悼念他人文章。他寫這樣的文章時就不那么憤慨激昂了,而是那么的嚴肅。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悲痛的心情,這是顯而易見的。
這就時我讀過巴金文章后的感想,相信你們讀過后一定也會有這些感想的!
篇6
但蘇教版將韓麥爾先生最后一課的最后形象定格為:頭靠在黑板上,面部掩藏起來,將一個背部形象留給學生,一個揮手的姿勢讓學生“散學”。我覺得這樣描繪韓麥爾先生的最后形象,沒有把韓麥爾先生的至高無上的愛國師者形象充分地展現出來,插圖的視覺效應沒充分表現出來,沒有達到文章運用插圖的效果。
首先,蘇教版將韓麥爾先生的最后形象定格為一個背部形象與課文內容有些不符,并且背部形象不能刻畫出韓麥爾先生偉大的愛國形象。文中這樣說道:“韓麥爾先生……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里帶走似的。”韓麥爾先生既然要用眼睛帶走教室里所有東西,那他絕對不會放過最后一刻將學生裝在自己的眼睛里,并且韓麥爾先生還要通過眼神和表情最后完成自己的愛國教學任務。課文最后也這樣寫:“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薄邦^靠著墻”可以是前額靠墻,也可以是后腦勺靠墻,但緊接著的“話也不說”,表明學生看到了他的嘴部,也就是看到了他的正面,所以這時應該是韓麥爾先生最后一刻留給學生的正面形象。從整篇文章看,韓麥爾先生從上課開始到課中一直到下課前在黑板上寫“法蘭西萬歲”的大字,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精心策劃,精心安排的,他在這最后一天的授課中既要把愛國思想傳輸到學生心中,又要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將愛國形象印在學生的腦海中。我想韓麥爾先生設計的最后一課留給學生的形象絕不是一個背部形象,韓麥爾先生是非常理智地來完成他這一天教學的,背部形象使韓麥爾先生顯得有些失禮,也使這一偉大的愛國形象顯得無力。與課文中的“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這一內容明顯不符。
其次,從刻畫人物的方法上看,一個背部形象不足以刻畫出一個有理智的愛國者的高大形象,我們知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寫一個人最簡潔的辦法就是寫他的眼睛,一幅畫更是這樣,韓麥爾先生的這一最后形象應是最后一課的,這一形象應銘刻在學生腦海永遠不忘,這一形象不通過正面形象是無法表現出來的,只有通過充分描繪韓麥爾先生的面部表情、眼神,來展示他豐富的思想和內心世界,描繪出他至高無上的愛國形象,蘇教版所畫的背部形象顯然沒有表現出韓麥爾先生的高大的愛國形象。
篇7
——讀《木笛》有感
讀了《木笛》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 ,朱丹的愛國情懷,他那遼遠,深邃,讓人停止呼吸的木笛聲,讓人潸然淚下······
雪夜來得這么突然,是在為“”的遇難同胞在啜泣。那哀傷的木笛聲是誰發自內心的吹奏?是一個普通的青年——朱丹。南京的樂團招演員,朱丹在考試時,因為在12月13日不能吹奏歡樂的樂曲而和光明的前途擦肩而過了,大師在聽到了朱丹如天籟般的木笛聲時立刻改變了主意。
我把這首《中國心》送給朱丹.朱丹也許停止了生命的心跳但是他另一顆愛國之心一直在跳動!有一個偉人曾經說過:“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愛國!”12月13日一個讓中國人永生難忘,刻骨銘心的一天,記載了中國人血的記憶!正在隨風而去的記憶!中國人血的記憶!我們要把它挽留住!只有記住仇恨才會激勵自己,讓自己不斷創新,不斷地努力前進!
篇8
導語:同學們,你們坐過火車嗎?如果坐過,那么,第一次坐火車是什么感覺?我告訴你們我第一次坐火車的感覺:當我坐舒適快速的火車時,我萬分感激和崇敬發明火車修筑鐵路的人,這種發明創造多么了不起!一長串車廂在兩根鋼軌上飛奔,穿過平原高山,駛過大河澗,鄉村連著城市,內地通向邊疆,四面八方,同發展共繁榮。如果沒坐過,那么你長大了一定能坐,你乘火車去上學、去工作、去旅游,去你想去的地方,你一定和我有同感。讓你更驚嘆更崇敬的是中國第一位自己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人,他竟然在高山深澗懸崖峭壁的地方修了鐵路,他就是讓中國人驕傲,令外國人佩服的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他修筑京張鐵路事跡的文章《詹天佑》。
課文分析與教學思路:
1、詹天佑是怎樣一個人?他的主要貢獻是什么?為什么這樣開頭?
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他主持筑成了京張鐵路,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這里主要說詹天佑“杰出”和“愛國”,開頭概括介紹人物的特點和貢獻,使讀者對他有個總的印象。
2、清政府是在怎樣的情況下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修筑京張鐵路的?作者為什么要介紹當時的背景?
當時,國內科學技術還不發達,帝國主義欺侮藐視中國,他們阻撓、要挾、嘲笑,詹天佑在這種情況下受命修筑京張鐵路。
介紹背景,不僅寫出修筑這條鐵路的重要意義(溝通華北和西北),更重要的是此事關涉國家和民族的尊嚴。
3、勘測線路哪些地方表現出詹天佑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愛國精神?
從“說”、“做”和“想”三個方面寫。“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做”---------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晚上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去信心。作者從以上三方面扣緊文章開頭的“杰出”和“愛國”兩點寫,這里是具體寫詹天佑工程師的“杰出”和“愛國”的。
4、開鑿隧道哪些地方表現出了詹天佑的聰明才智?
為突出詹天佑的“杰出”,因此重點寫了他在居庸關隧道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八達嶺隧道采用中部鑿井法,這些地方都能表現他的聰明才智。
5、設計線路哪些地方表現出詹天佑杰出的創造力?
此段與前段一樣為突出詹天佑的“杰出”,因此重點又寫了他設計“人”字形鐵路,采用上坡下坡都用兩個火車頭一推一拉的辦法,解決了“坡度大”的難題。
6、為什么說這條鐵路提前竣工對帝國主義者是一個有力的回擊?
因為帝國主義者曾嘲笑我們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出世呢?!彼麄冋J為如果不求助于他們鐵路就無法動工,而現實是,我們不但自己修筑成功了,而且還提前了兩年,所以,對帝國主義是個有力的回擊,此事也緊扣詹天佑“愛國”這一點寫,這是“愛國”的結果,滅外國人的威風,長中國人的志氣!
7、詹天佑為什么能做出這樣的貢獻?
因為詹天佑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師,更主要的是他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
8、這篇文章按什么順序寫的?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篇9
陸游是偉大的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戰,充實軍備,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愛國熱情。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學生 愛國主義
【中圖分類號】 G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7(b)-0062-01
1 領略江山之美,培養愛國情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描繪祖國大好河山和美好風光的篇章,郁達夫筆下故都的秋的韻味,劉白羽筆下長江三峽的雄奇, 碧野筆下天山景物的絢麗, 李健吾筆下雨中泰山的雄偉,在教學中應該結合文本加深學生對祖國的了解,從而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和可愛,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如的詞《沁園春·雪》,描繪了一幅壯麗的北國雪景圖,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教師若能引導學生反復吟誦,體會詞的意境,從直覺而到情感升華,就能誘發學生的真情,榜樣的使他們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而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王維的《山居秋暝》這些作品雖然沒有直接表達愛國主義思想,但從詩人和作者熱愛祖國山河、自然風光的具體感受中,也隱隱約約地體會到所深含的愛國思想的流露,在進行這類文章的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充分領略課文和古詩中表現的自然美,由此產生愉悅,并升華到對祖國母親的熱愛。
2 追慕先賢風范,激發愛國情
在語文課本中出現了許多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學習《離騷》時,向學生介紹愛國詩人屈原的生平經歷和思想,了解他“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情懷和對國家“九死不悔”的忠誠;學習《出師表》一課,感受諸葛亮“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的心理,了解他“他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的意志和“匡扶漢室”的抱負,從而學習他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岳陽樓記》里的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始終把國家憂樂放在心頭,展現出心懷國家的博襟和愛國情懷,《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辛棄疾,雖年事已高,在國家民族面臨異族入侵之時,依然懷有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壯志雄心 ?!哆^零丁洋》中的文天祥在國破家亡身處囚牢的境地下喊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的感人肺腑的話語。體現出寶貴的民族氣節、愛國情操和浩然正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講授這些課文,要結合課文的背景,了解這些歷史人物的行為動機,學習他們的高貴品質,激發起青年學生愛國情感,感召他們奮發向上,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3 吟誦名言警句,強化愛國情
語文課本中流傳千古的名言警句,不僅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著動人的文學藝術之美,而且飽含著著深刻的愛國情感,讀起來蕩氣回腸,激勵著學生為國家民族奮發向上建功立業。諸如“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式的激動,“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式的感慨,“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式的的雄心,“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式的忠貞,“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式的拳拳報國之心,
在現代文學作品中也不乏這樣抒發愛國情的名句,如現代作家中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中: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更是是全詩的精華,它是那個苦難的年代,一切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種愛刻骨銘心,至死不渝,不僅來自詩人內心深處,更是全民族普遍的愛國情緒的濃縮。在熟讀吟誦中,加深理解,以聲傳情,并形成情緒記憶,在潛移默化之中,強化了青年學生的愛國之情。
4 體悟人情鄉情,聯系愛國情
在中國社會中,家——家鄉——國家是直接貫通的,愛國主義是愛親愛家愛鄉之情的升華,對故鄉、對親人的愛,珍惜真摯的友情,是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征之一,是民族審美情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說,它是我們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具體表現的一個方面。
因此,我在教學中通過那些懷鄉思親的課文和古詩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如《詩經 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表達了戍邊將士對故土對親人的無限深情。崔顥的《黃鶴樓》中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在勝跡中引起了對于故鄉的懷念,傍晚時候憑江而望,望故鄉而不可見,鄉情與遼闊的江水同其迷茫,隨時間的流逝而不斷加深。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北磉_了游子對于故鄉的無限思念,思家而不得歸的痛徹心扉。與鄉土情懷相聯系的是對于國家的愛戀,家國之思常常難以分割。通過這些懷鄉思親,珍惜友情的古詩的教學,我把學生的認識和情感統一起來,運用一系列想象和聯想,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增進對家鄉對親情以至對祖國的感情。
5 開展綜合活動,深化愛國情
愛國意識、愛國情感和愛國行為是從認識開始,在形成自主意識后最終將通過行為表現出來。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時候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教師的講授和灌輸,在語文教學中,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要巧妙運用綜合性學習活動,引導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將愛國之情具體化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