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家鄉的古詩范文

時間:2023-03-22 04:37: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思念家鄉的古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思念家鄉的古詩

篇1

1、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原文: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譯文: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2、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原文: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譯文: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3、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原文: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萬里征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一、緊扣題材進行教學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詩歌題材豐富,有反映古代兒童生活的,有描寫邊塞生活的,有體現祖國山川美景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不同詩歌的題材相機拓展。如教胡令能的《小兒垂釣》,針對這首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詩歌我們可引入袁枚的《所見》或崔道融的《牧豎》:“牧豎持蓑笠,逢人氣傲然。臥牛吹短笛,耕卻傍溪田?!焙汀断蛹词隆罚骸盎h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這些古詩對古代兒童生活霎間的神態、動作描繪得極其自然、逼真,使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古代兒童形象躍然紙上。教賀知章的《詠柳》時,可引入張謂的《早梅》:“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被蜿憰车摹扼@雪》:“怪得北風急,前庭如月暉。天人寧許巧,剪水作花飛”。雖然所描述的景物不同,但它們手法相似,詩中新奇貼切的比擬和比喻,通過贊美柳樹、早梅、雪景,謳歌了大自然的無限創造力。讓我們領略了祖國山川的一幅幅美景。這樣拓展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對這些詩歌表現力的理解,感受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魅力。

二、對照寫法進行教學

在我國豐富的古代詩歌中,雖然不同詩人的作品風格各異,但不少詩歌在表現手法上是極其相似的。有借景抒情的,有詠物言志的,有借物喻理的……通過比喻、擬人、夸張、對比、反襯等各種方式描繪現實中的不同景物、事物和人物,以表達感情,抒發事理。教學中我們教師可從這些詩歌的表現手法上著手拓展,使學生從不同詩歌的相同表現手法領會詩人所要傳達的意思。如教納蘭性德的《長相思》時,在朗讀詩歌,理解詩的大意后,學生對詩中借“深夜燈、陣陣風、陣陣雪、嘈雜的聲音”等來烘托詩人從軍離鄉那種思念家鄉的心情有了初步的感知。然而,小學生難有這樣遠離家鄉、遠離家人的經歷和體會,這種文字傳達的信息不像音像那樣直觀、那樣形象。這時,我們教師可再引導他們了解高適的《塞上聞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通過一遍遍地朗讀,分析,學生知道詩人是以聽羌笛聲而“心想形狀”的形式描述,戰士由聽曲而想到故鄉的梅花,想到故鄉梅花之落,思念自己的故鄉。襯托出戰士身在異地,夜宿他鄉而難以入睡的愁郁、思鄉心情。通過分析、比較,學生很快領悟到兩位詩人采用了相似的白描手法,向我們傳達了將士們無盡的思鄉之情。

篇3

2.第一行和第三行都是寫詩人 看 到的,第二行和第四行都是寫詩人 想 到的。這首詩主要寫出詩人 思念家鄉的心情。(想 思念家鄉 看)

十、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通順的話,并讀一讀。

①他可喜歡石頭啦。

②李四光爺爺是我國的地質學家。

③常常忘了干別的事。

篇4

1.能有感情地誦讀《長相思》,并積累有關鄉愁的詩句。

2.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詩人身向榆關、心系故園的思鄉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重點

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思鄉之深。

教學難點

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長相思》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初讀感知,了解詞意

(一)導入

古往今來,有許多詩人詞人飽含深情地寫下他們的故園,請同學說說。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那么在納蘭性德的眼中,故園又是怎樣牽動著他的愁緒呢?

(二)根據要求,讀準《長相思》

1.自由朗讀。課件出示朗讀要求。

2.檢查:誰來讀一讀《長相思》,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詞當中的一個生字和一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念錯;誰再來讀一讀《長相思》,其他同學聽,特別注意聽詞句的中間,是怎么停頓的,讀得是不是有板有眼。 3、讀出味道:讀古代的詩詞,我們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要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注意把握朗讀的節奏。

(三)聯系背景,讀懂《長相思》

1.長相思,思的是什么呢?(故鄉)

找出相關的詞句,課件出示這句――

(課件: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2.你能根據注釋說說這句詞的意思嗎?

3.由此可以看出,詞人的心,在哪兒?

(板書:心系故園)

詞人這么思念故鄉,那他一定是遠離了故鄉的。他人在哪兒呢?身向何處?到詞中找到相關的句子。

4.在康熙二十年,三番之亂平定,國泰民安。第二年三月,康熙出山海關到盛京,也就是現在的沈陽告祭祖陵,祭祀祖先。納蘭性德作為御前侍衛隨行。這首詞就是納蘭性德從北京到沈陽途中寫下的。

人離家鄉越來越遠,心卻更加思念故鄉了。齊讀這一句。誰能說出這一句的意思?

5.此時此刻,夜深了,他站在營帳外,看到了什么呢?(千帳燈)

為什么夜深了,仍然營火閃爍、無法入睡呢?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這就是夜深千帳燈的原因所在。因為思念家鄉,夜不能眠啊!

(四)小結

師:身向榆關,心系故園。我們可以想見作者的思鄉之情。懷著這份感情,大家齊讀《長相思》。

二、拓展延伸,領悟詞情

1.此時此刻,詞人想念著家鄉,家鄉的親人可能在做什么呢?(也在思念他。還可能在干什么呢?)

(在皎潔的月光下聊天,小孩子們在追逐嬉戲,朋友在喝酒吟詩……)

好一派寧靜祥和的田園生活哪!

2.引文拓展

而詞人在向著山海關進發的途中,這里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親人的絮絮叨叨,有的只是――山一程,……

這里,沒有孩子的追逐繞膝的天倫之樂,有的只是――山一程……

這里,沒有皎潔月光下和家人相偎依的幸福,有的只是――

這里,沒有和朋友一起歡聚時的喝酒吟唱,有的只是――

是呀,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

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

三、質疑問難,升華主題

(一)學生發問

師:詞讀到這里,你們有什么問題想問一問納蘭性德?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

──你去從軍,為的是什么呢?

──什么時候能結束使命回家去呢?

──你在行軍途中,有沒有發生什么令人高興的事呢?

……

(二)親人發問

師:這次出行,納蘭性德寫下了好幾首詩詞。在一首《菩薩蠻》的詞中,他留有這樣的詞句:“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請你們再想一想,除了納蘭性德在問自己以外,還有誰也想這樣問一問詩人?(妻子、父親、兒子、兄弟、朋友)

師引讀:

長亭外,古道邊,楊柳依依,依依不舍的妻子深情地問他──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萋萋,天真的兒子拉著父親的手,問他──

長亭外,古道邊,秋風瑟瑟,頭發花白的老人問他──

(三)作者反問,升華主題

師:我納蘭性德真的輕離別嗎?再讀《長相思》,說說你從哪兒體會到我納蘭性德沒有輕離別呀?我不是輕離別呀!長相思的什么地方讓你體會到這一點。

(四)小結

師:就這樣,作者把自己對故園的無際思念和依戀寫進了這首《長相思》中。這就是作者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原因,這就是作者為什么那個夢會破碎,那顆心會破碎的原因。

師:現在,知道納蘭性德的相思為什么會這么長嗎?讓我們帶著這種長長的思念,再讀――長相思

師:讓我們帶著對故園無限的思念,深情地背出這首詞――

四、作業

1.收集摘錄有關思念家鄉的古詩詞。

2.以《長相思》為內容,制作自己喜歡的書簽.。

板書:

長相思

納蘭性德(清)

思鄉

篇5

【案例背景】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經過千百年的沉淀,流傳下來的能夠選入小學課本里的古詩詞更是精華中的精華,可謂字字珠璣。它是學生近距離接觸、感受中華文化精華的一個窗口;它是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熱愛的一個切入點,尤其是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用的一些古詩詞,都是歷代名篇,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一直以來古詩詞教學都是我沒有勇氣去開墾的一片芳草地,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式教學:學生識記,老師講解,最后背誦。雖然現在也有很多人做了各種各樣的嘗試,試圖改變這一局面:如設情境教學古詩,利用音樂欣賞古詩,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等,但總覺得這些教學模式內容豐富,但形式太過于花哨,往往忽略了古詩詞的詩情畫意,模糊了學生發現美的眼睛。對于硬件設備十分欠缺的農村學校,想要進行這樣全方面的古詩詞教學更是難上加難。

我們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古詩詞的教學要打破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首先自己必須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其次大膽放飛學生的想象,讓學生自主探究,深切體會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音韻美和形象美。

【案例描述】

《長相思》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5課的一首宋詞。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并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片斷:

(學生初步理解了詞的意思,體會到作者對故鄉的思念。)

師:同學們,在遠離故鄉千山萬水的山海關外,就是這種強烈的思鄉之情,就是這種心靈的回想,讓詞人納蘭性德不禁吟誦起《長相思》。(學生放聲朗讀)

師:請閉上你們的眼睛,讓我們跟隨著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一起走進他的生活世界,隨著老師的朗讀,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教師范讀)

師:睜開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仿佛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里面?

生:我看見了在冰天雪地中,詞人站在帳篷前望著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

生:我看見了納蘭性德在崇山峻嶺中穿梭。

生:我聽見了呼呼的北方吵得納蘭性德睡不著。

生:我還看到了山海關外,士兵們都翻來覆去睡不著,但是在他們的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睡的很寧靜。

師:是的,你們都看到了,看到了冰天雪地的畫面,看到了輾轉反側的畫面,聽到了北風呼嘯的肆虐。請你把這些畫面通過朗讀傳達給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嗎?

指生朗讀

師:你仿佛身臨其境,在呼嘯的北風中,深情地吟起這首詩。

師:"故園無此聲"納蘭性德,在你心底深處的故園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請你寫下來。

師:來,納蘭性德,請你深情地描述下你心目中的故園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生:我的家鄉鳥語花香,古木參天,孩子們在庭院中追逐玩耍,不時傳來嬉笑聲。

師:好一幅美景圖,還是居住的好住所!

生:我的家鄉有著皎潔的月光,他家人們圍坐在桌子旁邊正談論著什么,每個人臉上洋溢著一片喜慶。

師:一個多么寧靜的夜晚,多么美好的畫面?。?/p>

生:我的家鄉有著暖暖的太陽照在庭院里,妻子正在紡布,孩子們在門外的草地里玩耍,一會兒捉蝴蝶,一會兒看螞蟻玩得很高興。

師:天倫之樂,溫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卻只留在了記憶里,這樣的情景全破碎了。(板書:"碎")

師:在遙遠的邊塞沒有鳥語花香,沒有習習微風,在這里有的只是――(指名學生讀《長相思》)

師:在這冰天雪地中沒有皎潔的月光,沒有家人依偎的溫馨,在這里有的只是――(指名學生再讀《長相思》)

師:在這崇山峻嶺間沒有孩子嬉戲的笑聲,沒有芳草青青,在這里有的只是――長相思(學生齊讀)

師: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讓我們閉上眼睛,進入詩人的那個身在征途和心系故園的世界。(學生再次齊讀《長相思》)

【案例反思】

以上教學片段真可謂 " 一石擊起千層浪 ",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但學生的回答卻讓我看到了學生的世界是充滿無限想象力的,他們思維的發散性很強,并富有開拓性,他們對詩詞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

就古詩詞而言,詩人往往將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寫的客觀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從而創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正如清代吳喬在《國爐詩話》中所云:"詩以情為主,景為賓,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長相思》中顯性的景物"山、水、風、雪"讀著讀著自然就能體會,但詞人納蘭性德將自己滿腔的思鄉之情寄托在呼嘯的北風中,則必須依賴學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合理的想象。讓學生在讀詞的過程中讓學生想象從詞中看到的畫面,有助于更深刻地感受詞人當時在邊塞生活非常艱苦,更能進一步體會到詞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作為康熙大帝一等侍衛的納蘭性德在家鄉的生活一定衣食無憂,溫馨美好,讓學生想象并動筆寫一寫詞人日思夜想的家鄉生活情景,使思鄉之情進一步升華。通過合理的想象編織一張思鄉的情網,牢牢扣住學生的情感,從詞中感受"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惡劣的自然環境也是為了凸顯詞人對家鄉的思念。

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講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說自己感受到的詞人所表達的深情,使文本的人文內涵更加豐富。但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創設想象的情境,以提高教學效果,還有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

篇6

面對一首陌生的古詩詞,學生很難馬上進入欣賞的狀態,所以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教學的第一步。那么,如何讓學生在古詩詞美的召喚中走進作品呢?

一、用導語震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欲罷不能

俗話說:“一個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讓孩子興味盎然,教學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開始上課的時候,就要緊緊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我們的古詩詞教學中來。因此,導語的設置就至關重要了,務必要做到引人入勝。引人入勝的導語,對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情感推動作用將會更強。而導語的情感色彩當與作品的詩情畫意相通。精彩、巧妙的導語能迅速讓學生平靜的心海活躍、澎湃起來,跟著作者的文字進入作品。

如上王灣的《次北固山下》時,我們沒有急著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而是這樣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成長中的少年兒童誰沒有過思念家鄉或親人或朋友之或濃或淡的愁緒呢?跟著父母背井離鄉,在外求學的日子,孤獨寂寞時難免想念故土的山山水水,和那兒時的伙伴;自己跟著公公、婆婆(或外公、外婆等)在家里讀書,夜深人靜時,受委屈時,彷徨無助時,難過傷心時,自然便會思念遠方的父母、親人……縷縷愁緒涌上心間,你是否也會產生“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情愫呢?那是一種怎樣的思念情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在這樣充滿熱烈、活潑情感的導語中,學生風平浪靜的心海定會波濤洶涌,掀起萬丈狂瀾。

二、吟誦傳情,激活情感,讓學生感同身受

漢語言是優美的,詩詞語言更是有韻律,富有音樂性的。我們吟誦就要吟出詩詞的情感味及音樂味,讓學生在聽吟或自吟中找到那種特定的審美心境。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根據作品提供的具體形象,展開豐富想像,真正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并使之成為發自心底的一種聲音。只有這種帶有情感的語言才能感動、感染自己,進而感動、感染別人。

三、抓意象特點,解讀詩詞

詩詞總用自然萬物(意象)承載詩人情感,物化詩情,所以引導學生明白詩詞中物之特點是解讀詩詞的關鍵。萬物有萬象,象外皆有情。情自何來?正是來自萬物所表現的種種特點。

小草碧綠了大自然,我們明白它的特點:青翠、茂盛、生命力頑強,有榮有枯。世界就是這樣,所以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薄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篇7

【導語】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它不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強的思想性,是學習其他所有學科的基礎。是故,小學語文應在一般學科教學的基礎上,更加擴大視野,展開更廣泛的研究,我們須正視且須加以重視其重要地位。以下是

一、讀 拼 音,寫 詞 語。(9分)xiǎo niǎo xià yǔ zì jǐ( ) ( ) ( )dōnɡ xī jīn tiān máo jīn( ) ( ) ( )二、讀一 讀, 選 一 選。(6分)1.爸爸給我買(mǎi mài)了一輛新自行車。2.我家后面有一塊空(kōnɡ kònɡ)地,那兒有好幾種(zhǒnɡzhònɡ)蔬菜。3.我和媽媽在山上種(zhǒnɡ zhònɡ)樹,真希望它們早一點長(zhǎnɡ chánɡ)大(dài dà)啊!xuǎn zì zǔ cí三、選 字 組詞。(12分)( )方 ( )西 拉( ) 汽( )高( ) ( )來 ( )上 ( )現( )地 ( )間 ( )國 ( )花zhǎo fǎn yì cí四、找 反 義詞。(9分)近 下 后 無 少 進有——( ) 前——( ) 出——( )多——( ) 遠——( ) 上——( )kàn tú xuǎn zì tián kònɡ五、看 圖,選 字 填 空。(8分)朵 條 個 棵 只 頭一( )蜜蜂 一( )牛一( )魚 一( )樹xuǎn yì xuǎn六、選 一 選,畫 。(8分)(搭 升 聽)積木 (搭 升 聽)國旗 (搭 升 聽)音樂(發現 學會 發生)秘密 (發現 學會 保護)環境(發現 學會 保護)騎車 (珍惜 學會 保護)時間lián cí chénɡ jù七、連 詞 成 句。(10分)1.一塊兒 我們 好嗎 回家?2.奶奶 家 有一條 門前 小河。3.飛來飛去 在 小鳥 天上。4.我國 國旗 五星紅旗 的 是。ɡēn jù kè wén nèi rónɡ tián kònɡ八、根 據 課 文 內 容 填 空。(10分)1.( )是我國的首都,( )是我國的國旗。( )愛北京。2.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 )了,草更( )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 ),( )。3.媽媽說:“山那邊( )很美,( )去看吧。”過了幾天,小鷹( )了飛翔。bǎ ɡǔ shī bǔ chōnɡ wán zhěnɡ bìnɡ huí dá wèn tí九、把 古 詩 補 充 完 整, 并 回 答 問 題。(共10分)靜夜思床前明( )光,疑是地( )霜。舉( )望明( ),低( )思故鄉。1.這首詩是唐代詩人 寫的。(李白 杜甫 白居易)(2分)2.第一行和第三行都是寫詩人 到的,第二行和第四行都是寫詩人 到的。這首詩主要寫出詩人的心情。(3分)(想 思念家鄉 看)bǎ xià liè jù zi pái chénɡ yí duàn tōnɡ shùn de huà bìnɡ dú yì十、把 下 列 句子 排 成 一 段 通 順 的 話, 并 讀 一dú讀。(10分)①他可喜歡石頭啦。②李四光爺爺是我國的地質學家。③常常忘了干別的事。④為了給國家尋找礦藏,他整天忙著研究石頭。正確的排列順序是:kàn tú shuō huà xiě huà參考答案一、讀拼音,選詞語。下雨 今天 小鳥 東西 自己 毛巾xiǎo niǎo xià yǔ zì jǐ( 小鳥 ) ( 下雨 ) ( 自己 )dōnɡ xī jīn tiān máo jīn( 東西 ) ( 今天 ) ( 毛巾 )二、讀一讀, 選一選。1.爸爸給我買(mǎi)了一輛新自行車。2.我家后面有一塊空(kònɡ)地,那兒有好幾種(zhǒnɡ)蔬菜。3.我和媽媽在山上種(zhònɡ)樹,真希望它們早一點長(zhǎnɡ)大(dà)啊!三、選字組詞。東 車( 東 )方 ( 東 )西 拉( 車 ) 汽( 車 )山 出高( 山 ) ( 出 )來 ( 山 )上 ( 出 )現中 種( 種 )地 ( 中 )間 ( 中 )國 ( 種 )花四、找反義詞。近 下 后 無 少 進有——( 無 ) 前——( 后 ) 出——( 進 )多——( 少 ) 遠——( 近 ) 上——( 下 )五、看圖,選字填空。朵 條 個 棵 只 頭一( 只 )蜜蜂 一( 頭 )牛一( 條 )魚 一( 棵 )樹六、選一選。(搭)積木 (升)國旗 (聽)音樂(發現)秘密 (保護)環境(學會)騎車 (珍惜)時間七、連詞成句。1.一塊兒 我們 好嗎 回家我們一塊兒回家好嗎 ?2.奶奶 家 有一條 門前 小河奶奶家門前有一條小河 。3.飛來飛去 在 小鳥 天上小鳥在天上飛來飛去 。4.我國 國旗 五星紅旗 的 是我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是我國的國旗 。八、根據課文內容填空。1.( 北京 )是我國的首都,( 五星紅旗 )是我國的國旗。( 我們 )愛北京。2.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 紅 )了,草更( 綠 )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 紅的花 ),( 綠的草 )。3.媽媽說:“山那邊( 風景 )很美,( 自己 )去看吧?!边^了幾天,小鷹( 學會 )了飛翔。九、把古詩補充完整,并回答問題。靜夜思床前明( 月 )光,疑是地( 上 )霜。舉( 頭 )望明( 月 ),低( 頭 )思故鄉。1.這首詩是唐代詩人 李白 寫的。(李白 杜甫 白居易)2.第一行和第三行都是寫詩人 看 到的,第二行和第四行都是寫詩人 想 到的。這首詩主要寫出詩人 思念家鄉 的心情。(想 思念家鄉 看)十、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通順的話,并讀一讀。①他可喜歡石頭啦。②李四光爺爺是我國的地質學家。③常常忘了干別的事。④為了給國家尋找礦藏,他整天忙著研究石頭。正確的排列順序是: ② ① ④ ③ 【篇二】

基礎知識 40分得分 評卷人1. 看拼音,寫詞語。yīn wèi mù guāng hàn shuǐ suì yuè2. 給加點字的讀音補充完整。熱帶魚 d 早操c 睡覺sh青蛙 ā 懂事 ǒng 干凈 ìng3. 連一連。層 鴉 尾 東 領 臟 倒Zāng wěi dào céng lǐng yā dòng得分 評卷人1. 比一比,再組詞。(6分)2. 字形小魔術。(6分)給“門”加偏旁,能變成( )( )。給“月”加偏旁,能變成( )( )。“木”多一筆可以變成( )( )?!白浴睖p一筆可以變成( )( )。3. 選詞填空。(6分)生活 生日 生命今天是1月14日,是我的( )。媽媽愛我勝過愛自己的( )。我們一家過著幸福的( )。我們要珍惜( ),注意安全。4. 照樣子連一連。(4分)欲窮千里目 紅掌撥清波。人有兩件寶 更上一層樓遙知不是雪 雙手和大腦春去花還在 為有暗香來白毛浮綠水 人來鳥不驚閱讀理解 40分得分 評卷人(一) 畫雞紅冠 栽,滿身雪 將 。敢輕言語, 叫 萬 。(二) 畫山有色, 水無聲。 花還在, 鳥不驚。(三) 兩件寶用 又用 , 有創造。 創造靠勞動,勞動要靠和 。得分 評卷人① 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 ②這一課寫了冬天的變化,很美。③ 勞動是艱辛的,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勞動果實。④ 幫助家人做事,才是真正的長大了。1.《冬天的魔術師》 。2.《馬莎長大了》這篇課文寫了 。3.《鋤禾》這首古詩告訴我們 。4.《小雞種稻子》這篇童話告訴我們 。得分 評卷人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 zāo zhǎo )水喝。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面的水又少,它喝不著。怎么辦( bàn dàn )呢?烏鴉看見旁邊有許多小石( sí shí )子,它想了想,有辦法了。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叼起來,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 le la )。1.在文中加點字的正確讀音上打“√”。(4分)2.請你在每個自然段前圓圈里寫上段號(數字)。(4分)3.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你還有別的辦法幫助烏鴉喝到水嗎?(6分)4.你喜歡這只烏鴉嗎?為什么?(6分)表達寫話 20分得分 評卷人我長大了 我愛學習 朋友,我想對你說題目: 【篇三】

一、正確的音節畫上“√”。shū ɡuìsū ɡuì書柜yǔ xuēyǔ xüē雨靴jīnɡ yújīn yú金魚二、將音節按要求分類。xiànɡ zhā nínɡ cǎi zǔ ɡǎn chū pén前 鼻 音:____________________。后 鼻 音:____________________。平 舌 音: ____________________。翹 舌 音:____________________。三、看拼音寫詞語。lì zhènɡmǎ yǐfēnɡ lànɡwǒ menxiě zìqīnɡ cǎokāi fànɡjiānɡ nándōnɡ fānɡyě xǔjiàn miàndà shǒushān cūncónɡ xiǎokě shì四、選字填空。1、我一個好_______朋 。(友 有)2、爸爸在___園里____作。(工 公)3、媽媽帶我去音樂___我們___了美妙的音樂。(聽 廳)4、我們__家一起去看噴__。(全 泉)五、根據課文內容填空。1、秋姑娘的信給( )的大雁,讓他們路上多加( )。2、天冷了,( )花謝了,( )怕冷,大家都很喜愛它。3、早晨起床,面對太陽,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4、深藍色的天空里( )著無數半( )半( )的星。六、看圖,找一找,再填一填。1、看圖小明和小紅在___________。 2、圖里都有__________________。

篇8

1、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使學生了解詩歌的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的真摯感情。

3、使學生能品味詩歌語言文字的精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同學們在以前的學習中積累了不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泊船瓜洲》。

二、初步參與

1、同學們課外已經做了預習,你對作者了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他視南京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年輕時,中進士。寫這首詩時,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讓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詩善于將自己的感情融入詩句,情真意切。

2、介紹地真具體。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把這首詩讀得正確、流利了。給你們準備一下,馬上請幾位同學來讀一讀。

3、指名讀,教師充分肯定。并激勵其他同學大膽展示自己。

4、古詩瑯瑯上口,不少同學預習這首詩時就會背誦了。這樣,再給你們準備一下,看誰能背誦,比誰背得熟練。

5、指名數名學生背誦。教師夸獎:你們走在了學習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參與

書讀得很準確。不過,如果要帶上感情,還須理解詩。今天,

同學們打算以什么方法來理解這古詩呢?

(學生有的說結合注釋與插圖,有的說用字典,有的說抓住重點詞理解,把句子補充完整。教師及時肯定,理解古詩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融會貫通。)

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方法,試理解詩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說,其他人補充。

四、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師要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結合插圖,看看是否可以讀出問題來。如果可以,那你們就更善于讀書了。

“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的用法?!懊髟潞螘r照我還”中的明月圖上沒有。

2、教師贊揚學生的質疑精神,并引入對綠的推敲。

細細地品讀這句話,你能從這個綠字中感受到什么?個人思考。

3、小組簡單交流。

綠更能展現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神奇景象?;蛘呤蔷G更能表現春風的來無影,去無蹤?;蛘呔G能讓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機?;蛘哒f綠還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滿希望,對前途充滿信心。

4、他的問題老師也相信你們有獨特的見解。學生簡單交流后,全班發言。(略)

5、學生朗讀,說說自己側重表現的感情:有的側重表現其思鄉,有的側重表達其對前途的信心。有的側重表達他對江南美景的愛戀。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朗讀。

6、那我們課外又了解哪些表現思鄉之情的古詩詞呢?

五、知識拓展延伸。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感悟真情、推敲詩句,學得生動精彩,給老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課堂作業。

選做題1:根據《泊船瓜洲》,重新為課文配一幅插圖。

篇9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這段話包含了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范圍,不僅要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還要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人生的兩件大事,一是學做人,二是學做事。所謂“人才”,首先得是堂堂正正的人。人如果沒有良好的道德引導和保障,掌握了知識技能就有可能不能為社會造福,甚至有可能危害社會。我們教師的首要職責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做有德之人、有為之人。因此,培養青少年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已經成為教學的重中之重。經典古詩文是我們中華幾千年優秀文化的精華積淀,我認為在誦讀課上不僅要引導學生讀準詩文、讀好詩韻、讀出詩境,還要充分利用古詩文誦讀教學這塊陣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一、傳承美德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源遠流長,至今仍閃爍著燦爛的光輝,經典詩文積淀了豐厚的傳統文化,而優秀的傳統道德則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民族魂、民族根。中國傳統道德的精華,主要指的是以儒家倫理文化為主要內容的道德精華。針對當前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無私奉獻、助人為樂、團結友愛、孝敬父母的意識淡薄,所以我在誦讀課中讓學生誦讀《弟子規》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律,以“誠”為先的交往準則,以“禮”為先的行為規范,以“孝”為先的家庭倫理,以“儉”為先的立家之本,以“仁”為先的待人之心。這些都是中國傳統道德的精華,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再如誦讀《三字經》的內容,“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融四歲,能讓梨……如囊螢,如映雪……”在誦讀中,教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僅指導學生誦讀,還指導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對照自己找差距,辨別自己哪些行為是對的,那些行為是不對的,應該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今后應該怎樣做。在誦讀中不僅使學生積淀了知識,還在學生的腦海中刻下了發憤讀書、孝敬父母以及行為準則的印跡,對培養學生品德,激發學生勤學上進,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人們千百年來形成的一種對祖國的最深厚的感情。是一個國家人民道德品質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學生發奮學習的推動力量。我們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就一定要跟先進的、卓越的比,比民族的志氣和民族的自尊,因此,我們必須從小教育學生把自己的學習、生活與祖國命運前途聯系起來,在學生的心里播下愛國主義的種子。中華古詩詞中不乏歌頌祖國壯麗河山、名勝古跡、豐富物產、遼闊疆域等名篇,教師利用誦讀課機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學可謂水到渠成。如學習陸游的《示兒》可以利用作者的遺慮、遺憤、遺言、遺憾幾個問題,激發學生與作者的共鳴,在心底產生強烈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人人都說家鄉好,家鄉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無處不存在著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如學習《泊瓜洲船》、《憶江南》等古詩讓學生在體會作者的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中,扣動學生愛家鄉之心弦,然后再擴大到整個國家。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還應先從教育學生同情他人,愛身邊的親人,關心師友做起。如《鋤禾》在教育學生愛惜糧食的同時,還應喚起學生的同情心,學習“送別詩”后,要啟發學生心中有他人,播撒友愛的種子,為萌生愛國主義思想奠定心理基礎。

三、注重人格教育

培養學生的真善美,是我們誦經活動的最終目標。中華古詩文記載著我們整個民族文化的發展史,薈集著儒、道、墨等諸家的深刻思想,這些傳誦千年,膾炙人口的篇章,積淀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古詩文不僅能提供文學滋養,而且融合在詩文中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操守都將成為新一代中國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資源”(中國青少年基金會社區與文化委員

轉貼于

篇10

關鍵詞:古詩 欣賞 教學 語言

詩詞即用凝練而高度概括的語言來表達自我情感的一種文學樣式,它的語言和其它文學樣式相比較,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練性和跳躍性。鑒賞詩詞的語言,主要是把握其引用語言的藝術,領會其語言的優美、生動、傳神、精練和雋永,以及該詩人的語言風格特征。我們在教學當中可按三個方面去把握:①分析關鍵詞的作用;②理解關鍵句的含義;③品味詩歌的整體表達和情感流向。

下面我們看看劉禹錫的《秋風引》,“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痹娨浴扒镲L”為題,首句“何處秋風至”,就題發問,顯示了秋風的不知其來、忽然而至的特征?!笆捠捤脱闳骸被療o形為可聞可見的景象,從而把不知何處而至的秋風惟妙惟肖地寫入詩篇?!俺瘉怼币痪涑薪邮拙涞摹扒镲L至”,又承接次句的“蕭蕭”聲,這就說明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它卻依附其它事物的存在而隨處可見。尤其是結尾句,更可以說明秋風已為“孤客”所“聞”。“秋風”是詩人吟詠之物,由秋風送來“雁群”,有由“雁群”引出庭樹,由秋風中的“雁群”引起詩人“孤客最先聞”的共鳴。整首詩歌的意象和情感都是在“秋風”一詞中展開的,所以說“秋風”構成了理解這首詩歌的關鍵所在。古詩詞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是把握一首詩的整體線索,或者由它來奠感情基調,抓住這個字或詞,就可以更好的更準確的把握詩歌內涵。我們在講解的時候,可以突出強調該字或詞在一首詩詞的結構上所起的主旨作用或達到的表達效果去給學生講解,分析。

關鍵句的含義的講解也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我們看下面這首散曲的妙處;“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落燈花棋未收,嘆新年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在心頭。(徐再思《水仙子?夜雨》)”。“嘆新年”句化用馬周困新豐的典故。據《新唐傳?馬周傳》記載,唐初中書令馬周貧賤時,曾住在新豐的旅舍,店主人不理他,備受冷落?!奥錈艋ㄆ逦词铡保只昧粟w師秀《有約》:“有約不來過半夜,閑敲棋子落燈花?!痹娙嗽谶@里化用典故和詩句,巧妙地表達了自己愁腸百結、夜不能寐的心理狀態,而且讀來抑揚頓挫,同時又渲染了他孤寂惆悵的氣氛,使詩句蘊涵更豐富,耐人尋味。紛紛落下的燈芯余燼及散亂的棋局,又從側面表現了詩人夢前以棋解憂,夢后孤獨對燈百無聊賴的情懷。可見,關鍵句的理解對把握一首詩歌的內涵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通過馬周困新豐的典故和“有約不來過半夜,閑敲棋子落燈花。”的詩句,進一不參悟詩人的那種孤寂和冷落惆悵的情懷。至于他的這種情懷源于何處,我們就要進一步去分析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了。

把握詩歌情感流向的關鍵我以為還是要從語言入手,王安石的《京口瓜洲》最能說明這一點。詩中寫到“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個“綠”字歷來被大家推崇。但是,“綠”字好在何處?除了動感,其實它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體現出了詩人思念家鄉,歸心似箭的情思。在時間的流轉中,漂泊的旅人對親人的思念甚是迫切。他們的思念在時間里日益加重,在作品中,他們往往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消解。再如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下江陵》)”,看起來像是描寫夾岸風景,而實際上詩人在這里抒發的是一種孤寂憂愁之感,凄涼哀怨之思。這是因為“猿”這個意象本身的原因。古詩中“猿”為凄涼,哀傷的象征。我們在古典詩歌教學當中,分析詩歌語言的時候要善于化大為小,聯系詩歌內容進行分析,也要善于應用一些專業的術語。比如詩歌語言風格及特色,我們可以用清新、絢麗、明快、含蓄、沉郁等詞去分析,這樣既可以做到不失其偏頗,也能更好的把握住詩人的情感流向。

詩歌語言的教學當中,除了上述之外,在鑒賞詩歌語言時,了解詩歌語言的結構特點也是很關鍵的一個方面。詩歌語言結構一般情況下有這么幾種:①語序顛倒。詩歌中的倒裝也被稱為“倒文”,它主要是為了壓韻,或為了照顧對仗。但顛倒之后,往往起強調作用;②疊詞對句。疊詞對句的使用能增強詩歌語言的韻律感,起到強調語意的作用。③特殊結構。古詩詞中詞語錯位,語句跳躍,成分省略,特別是動詞的省略常常會產生特別的藝術效果。古詩詞中連用多個意象名詞時,往往省略常規句中的動詞,這樣會使描寫更加富有意境。這里面也要注意詞類活用現象。比如上面所提到的“綠”字,就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它不但具有了動感,而且還把詩人的某種情懷也呈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