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訓練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9: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駕駛訓練,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學員(乙方):_________
茲為提供接受汽車駕駛訓練一事,雙方同意訂立本合同,其約定條款如下,以資共同遵守:
第一條 駕駛訓練班別:_________
1._________
2._________
第二條 選定使用教練車類型:_________
1.手動檔車
2.自動檔車
第三條 乙方參加第_________期第_________梯次訓練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開始,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計_________天。
第四條 乙方體格檢查、體能測驗合格的駕駛執照登記書,應于開訓前繳交甲方審查。
第五條 每期訓練費(含材料費)_________元整、代辦費(含學習駕駛證費、考照報名費及駕駛執照費)_________元整,乙方應于報名時一次繳清。但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上述費用逾期未繳者,甲方可終止合同。
第六條 甲方應確實依照_________規定之學、術科項目及時數實施訓練,其應授課門及教學時數如附件。
第七條 乙方應按照甲方排定課程時間,自選時段準時到課,并應于考照前完成訓練,如因可歸責于乙方事由未依規定時間上課的,視同放棄。但依甲方規定調課的,不在此限。乙方學科或術科的場地駕駛或道路駕駛缺課時數達應訓練時數1/3以上的,甲方不予列入該期駕駛訓練結業名冊,亦不負責安排參加公路交通管理機關舉辦的駕駛執照考試。
第八條 訓練期間,乙方的駕駛教練由甲方指定為原則,甲方因管理或調配需要,應事先通知乙方后更換。如乙方要求更換駕駛教練,甲方應視情況更換,不得另收費用。經乙方選定使用的教練車類型,非經甲方同意,不得更換。如因教練車車況不佳致影響訓練,經乙方反映,甲方更換同類型的其他教練車。
第九條 乙方于甲方訓練場內上課、實習駕駛或于場外道路駕駛,因未遵守相關道路交通安全法規行車,或因未遵照講師或教練之指導,而發生事故或肇事,應自行負擔民事責任。但其原因可歸責于講師或教練者,不在此限。
第十條 甲方的道路駕駛教練車應投保汽車責任險。
第十一條 乙方于上課時間,應自行保管其自備的交通工具及財物,甲方不負保管或失竊賠償責任。
第十二條 乙方繳費后如因病、出國、服役、服刑或其他正當理由終止合同,甲方應依下列情況退費:
1.注冊后于實際上課日前離班的,退還訓練費七成,于實際上課之日起算未逾全期受訓時間三分之一離班的,退還訓練費半數,已逾全期1/3的,不予退還。
2.代辦費應全額退費。
3.甲方如有未依本合同約定或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教學,經乙方書面通知仍不改正的,乙方可終止合同,甲方應按上課時數比例退費。
4.因不可歸責于甲方的事由致未能開班上課的,甲方應全額退費。因可歸責于甲方的事由致未能開班上課的,甲方應依乙方已繳金額費用加30%退還乙方。
第十三條 乙方完成該期駕駛訓練并列人結業名冊后,未能通過該期駕駛訓練班預定公路交通管理機關舉辦的駕駛執照考試時:
1.甲方愿意免費繼續提供乙方駕駛訓練_________小時。
2.甲方愿意繼續提供乙方駕駛訓練_________小時,訓練費用每小時_________元,共計_________元整。
3.甲方不繼續提供乙方任何駕駛訓練。
甲方(簽章):_________乙方(蓋章):________
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篇2
關鍵詞:模擬訓練;汽車駕駛員;培訓互動工具
《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教學大綱》和教材《安全駕駛從這里開始》已經和實施。大綱規定駕駛員培訓既要理論教學,又要模擬訓練和實際操作。在模擬訓練時,通過模擬器使學員在仿真模擬的環境中體驗駕駛中應該注意的每一個細節,為駕駛員提供真實駕駛經驗。因此,模擬訓練在駕駛員培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培訓駕校要充分發揮模擬教學在駕駛員培訓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培訓質量。
1 模擬訓練的汽車駕駛員培訓互動工具的應用
汽車模擬訓練是應用現代模擬教學設備實施汽車駕駛技能培訓的教學活動,通過3D Max和SCANeRⅡ計算機軟件實現仿真駕駛情景訓練,為駕駛員的實際駕駛提供操作經驗,能有效提高培訓質量。
1.1 三維仿真在模擬訓練中的應用
新一代駕駛模擬器利用了計算機仿真技術,使教學任務具有立體性。教練在教學活動中不僅傳授駕駛技能,還要教導學員學習規范駕駛、文明行車和職業道德等內容,在駕駛中養成安全意識。目前使用的模擬駕駛培訓互動工具屬于第三代,其成本低,方便集中訓練,在視景建模方面有進一步的提升,其視覺畫面都是實地拍攝的,道路場景真實感強,畫面信息量大。其中SCANeRⅡ是一個通過虛擬真實環境讓駕駛員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綜合駕駛模擬開發系統產品,其主要的模擬功能包括駕駛車輛的動力學模型、路基以及虛擬環境。這種軟件對網絡環境要求很高,它需要在以太網協議中運行,通過API結構將計算機與模擬器連接起來,在啟動軟件后,先將軟件初始化,然后再選擇所需要的訓練場景,如雨、雪、風等。而3D Max是一種很先進的三維仿真軟件,更加真實的展現駕駛的實際環境,在SCANeRⅡ中二維路景編制工具制作比較復雜的場景需要3D Max軟件進行視景建模,主要有polygon、MURBS、subdivision surface建模方式,增加場景的真實性,且建模操作簡單方便。
1.2 主控臺的互動設備的應用
在實際模擬訓練中,教練在主控臺上觀察和考核學員駕駛情況,并且可以通過主控臺上的監視器、顯示器、耳機以及錯誤信息顯示面板監視各個駕駛艙的訓練情況。教練可以通過觀察學員在駕駛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用耳機指導學員注意安全駕駛和規范駕駛,整個培訓過程都可以隨時溝通交流,教練提出問題,讓學員解答,學員在模擬訓練中遇到什么問題也可以根據實際場景提出來,為學員提供實際駕駛問題的解決方案,提高學員在實際駕駛中應變能力。
CAI互動課件在駕駛培訓中的使用,這種互動課件更加方便教練員指導以及學員自學,有助于增強學員的主動性和便捷性,提高培訓質量。同時CAI互動課件的設置符合節約型行業建設的發展理念,學員通過反復查看CAI課件,在大腦中形成正確、規范和完整的駕駛操作動作印象,且CAI技術可以將動作要領通過視頻動態畫面更加形象和直觀的表現出來,還能實現人機對話的互動環節。CAI課件的格式還可以轉換成MP4的格式,學員可以隨時學習駕駛規定和相關的技能,讓學員在快樂輕松的環境下學習。在實踐教學中要充分利用CAI課件的“人機對話”功能,提高教學中的交互性,教練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控制學習進度,建立教練與學員之間的信息反饋鏈,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2 模擬訓練的汽車駕駛員培訓互動工具應用問題思考
汽車模擬駕駛最早使用在部隊司訓機構中,開展汽車模擬駕駛培訓對提高培訓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是由于目前這種模擬教學還處于一個探索時期,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一些技術上的問題,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和解決。
2.1 汽車駕駛模擬器技術比較落后
在模擬訓練中由于軟件和硬件不匹配,影響著訓練效果。模擬器中的顯示器畫面與實際操作動作不能同步,導致教練與學員在模擬訓練環境中所處的環境不一樣,而通過耳機進行的指導也容易出現錯誤。教練員在畫面中看到的場景總是比學員的身處的模擬環境要慢半拍,尤其是在使用轉盤時,顯示器的反映很遲鈍,這種情況與實際駕駛不相符。還有模擬訓練中無法還原一些細節情況,如離合器的半聯動、拖動、空滑檔等,這些在模擬器中都沒有明顯的感覺,尤其是踩油門時的感覺與實際感覺的差別很大。而且模擬訓練很容易受到軟件質量的影響,目前使用的模擬訓練軟件和設備的可靠性都不夠穩定,容易出現機器故障和損壞,影響教學效果。
2.2 教練不規范的使用互動工具
目前很多教練都還沒有完全掌握模擬訓練軟件的使用方法,在實踐中對于一些互動工具的使用不合理,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教員無法控制教學進度、督促教學活動,對學員的訓練情況掌握的不很準確,沒有合理使用互動工具,在模擬訓練中缺乏人性化的教學內容,導致教學缺乏個性、互動性和協調性。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模擬訓練中,顯示器的畫面反映總是比學員實際操作要慢半拍,而教練員又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在利用耳機進行指導時,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在最恰當的時機指導學員。
3 提高模擬訓練的汽車駕駛員培訓互動工具應用效果的策略
3.1 教練員要提升自身的職業技能
目前很對教練員還不夠重視模擬訓練在駕駛培訓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模擬駕駛訓練只是一個輔助課程,在模擬訓練中,教練員自身的技能水平都不夠高,很難有效的指導學員進行訓練和學習。因此,教練員要改變駕駛培訓觀念,利用現代化新型培訓技術,教練員要注重學習和掌握新型模擬技術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在日后教學中要加大模擬教學的比重,隨著模擬器不斷向智能化、實裝化方向發展,模擬訓練在駕駛培訓中的地位也會越來越重要,教練員要跟上時展的步伐,根據駕駛培訓制度的不斷改革,對教練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3D Max、CREATOR/SCANeR以及視景圖形建模插件OSGExp的軟件技術的創新和使用,會改變現有的模擬培訓方式,教練員要及時學習相關的技術軟件和計算機技術,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和操作能力,在實踐中更好地指導學員學習。
3.2 開發研究新的模擬技術
完善主控制臺的互動設備,尤其是顯示器質量的提高,盡量實現畫面與操作統一,將體系中的耳機語音傳遞與畫面操作保持一致,從控制耳機語音傳遞速度著手,有效的控制傳輸速度,改變畫面與操作不協調性,實現操作與語音指導的統一,減少操作中的誤差。還要完善3D Max軟件在模擬訓練中的應用效果,增加其環境模擬的平滑度,使模擬環境更加真實,讓學員能更加真實的感受駕駛場景,從而在實際駕駛中能應對各種惡劣的駕駛環境,提高駕駛水平。
4 結束語
綜上訴述,模擬訓練在駕駛員培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模擬技術的發展,如3D Max、SCANeRⅡ以及視景圖形建模插件OSGExp的使用,這些軟件技術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模擬訓練的效果。在駕駛員培訓中教練要高度重視模擬教學活動,教練要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更好地為學員提供指導和技能知識,合理利用培訓工作中的互動工具,在模擬駕駛中及時發現和指導學員存在問題,在互動中學習和進步,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楊竹蘋.基于CREATOR/SCANeR預防車輛交通事故仿真訓練系統設計與實現[D].南開大學:軟件工程,2011.
[2]任洪星.汽車駕駛模擬器在汽車駕駛員培訓中的應用[J].職業,2012(05).
篇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separate repair method is mainly used in the base-level maintenance and intermediate-level maintenance in specialized units that subordinated to armored equipment training institutions. This makes the focuses of repair equipment be different, and the consumption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s not balanced. So it is contrary to the demand of "Designed Use and Balanced Repai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principle of economic analysis as the main line,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planned maintenance modes of base-level maintenance and intermediate-level maintenance that after the exchange and us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pair decisions of armored equipment training institutions.
關鍵詞:裝甲裝備;訓練機構;計劃維修
Key words: armored equipment;training institution;planned maintenance
中圖分類號:E9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3-0231-03
0 引言
“計劃使用,均衡送修”要求裝甲裝備各方面技術效能均衡使用后再進行基地級維修,但是,裝甲裝備訓練機構所屬裝備由下屬各專業單位具體管理,由于各單位之間分別獨立負責裝備通信、射擊、駕駛、維修等訓練,加之地理位置相距較遠、信息交流溝通不暢、使修計劃統籌不夠、業務人員能力不足等因素,使得各單位裝備在計劃維修時,技術效能消耗不均,造成資源浪費。本文以駕駛訓練單位和射擊訓練單位為例,以裝備價值為線索,探索分析裝備計劃送修的決策模型。
1 當前計劃送修模型分析
現行計劃送修體制中,裝備基地級、中繼級以發動機摩托小時消耗為依據,對上裝部分沒有固定要求。這就導致射擊訓練單位上裝待修而發動機未達到基地級標準時,采取槍代炮消耗摩托小時、虛報摩托小時消耗等方式,待發動機摩托小時登記值達到基地級標準時才能大修。
同時,駕駛訓練單位裝備發動機摩托小時消耗達到基地級標準時,上裝部分因為長期顛簸、磨損,已無法達到射擊訓練要求,造成資源浪費。
2 計劃送修模型對比
通過對4個裝甲裝備訓練機構的調查了解,按照“計劃使用,均衡送修”的要求,本文共提出以下兩種計劃送修模型方案。
2.1 分專業動用模型
鑒于裝甲裝備訓練機構不承擔作戰職能,可由裝備管理部門出臺政策,對駕駛訓練單位裝甲裝備上裝部分降低技術效能要求,只進行保守修復。對于射擊訓練單位,在上裝達到基地級要求時,通過協調項修力量、以槍代炮訓練等方式,將剩余發動機摩托小時充分利用。
2.2 專業交流動用模型
駕駛和射擊兩大專業訓練對裝備各部位的要求不同,裝甲裝備訓練機構應發揮“統一調配、集中使用”的職能作用,對下屬各專業單位裝備統一管控,采用新列裝裝備、基地級修竣裝備首先保障射擊訓練,而后交流到駕駛訓練單位,待裝備技術效能均衡消耗后,再統一進行基地級維修的模式。
3 兩種方案的預測分析
在問題提出的過程中,我們將影響裝甲裝備訓練機構裝備使用模型中未消耗技術指標價值、政策可行性、機關管理可行性、基層執行可行性等4個指標,作為預測目標,分別采用不同方法進行預測,為后期評價決策工作提供依據。
3.1 研究對象的選擇
在長期軍事實踐中,我軍對某型裝備保障較為成熟,且應用面積大、數量多,部隊、工廠對相關數據比較認可。本文選取了某裝甲裝備訓練機構為數據采集單位,通過調研,該機構計劃維修模式具有較強代表性(如表1所示)。
3.2 未消耗技術指標價值
采用定量預測方法中的平滑預測法預測駕駛專業和射擊專業未來10年底盤部分、上裝部分技術指標浪費數量。
即駕駛專業未來十年(2016-2025年)送大修臺次為37500*2/1000=75臺次。即浪費上裝部分技術指標75個,去除一部分上裝只修不換的因素,設浪費上裝部分技術指標40個。
同理,預測出射擊專業未來十年消耗底盤部分技術指標9個,假設按照培養一個學兵需要消耗4發彈、3個小時摩托小時計算,共需要上裝技術指標12個。若底盤部分通過虛報摩托小時消耗達到大修,則浪費底盤部分技術指標3個(其中發動機6臺)。
我們以當前部隊實行模型為方案一,分專業動用模型為方案二,專業交流動用模型為方案三。假定1臺次某型裝備基地級維修(通信部分不計)總部平均撥付大修廠50萬元,其中底盤部分30萬元,上裝部分20萬元;中繼級維修費用20萬元。按照基地級與中繼級維修比例1:1計算,10年內的浪費價值為:
①方案一:當前實行模型。
駕駛訓練大隊20*40=800萬元;
射擊訓練大隊30*3+20*3=150萬元。
②方案二:分專業動用模型模型。
駕駛訓練大隊2*75=150萬元(設模擬器年維護費2萬元);
射擊訓練大隊30*0=0萬元。
③方案三:專業交流動用模型。
由于絕對消耗完全消耗無法實現,設存在浪費指數0.01。
駕駛訓練大隊20*0.01*10=2萬元;
射擊訓練大隊30*0.01*10=3萬元;
結論:若以浪費經費1000萬元為基準,則方案一相對節約經費50萬元,方案二相對節約經費850萬元,方案三相對節約經費995萬元。
3.3 政策可行性
采用定性預測中的德爾菲法。
假定通過調研,我們預測未來總部制定規定支持方案二可能性,得到如下一組可行性數據:
0.1 0.4 0.6 0.5 0.7 0.2 0.9 0.2 0.3 0.6 0.8 0
按照順序排列如下:
0 0.1 0.2 0.2 0.3 0.4 0.5 0.6 0.6 0.7 0.8 0.9
得出中位數X'=0.45,X上四'=0.65,X下四'=0.2。
往復3次使用德爾菲法得到最終數據:
中位數X=0.44,X上四=0.62,X下四=0.24。
由于方案一與裝備管理法規條例沖突較大,方案三符合裝備管理法規條例要求,因此采用定性預測中的德爾菲法,得政策可行性分別為0.1和0.9。
3.4 機關管理可行性
機關管理可行性主要涉及裝備政策制定機構、裝備訓練機構兩級,受到擬定使修計劃的復雜程度、監督計劃執行的難度、資金監管的難度、編制人員限制等影響。首先對方案一的機關管理可行性,采用定性預測法中的主觀概率法進行預測。
我們設最高值為100,得出表2。
算術平均值為:(66+70+66+63)/4=66.25
分別給這四人加權2、3、3、1,則加權平均值為:
(66*2+70*3+66*3+63*1)/(2+3+3+1)=67
同樣方法,我們計算出方案三的可行性加權平均值為20,方案二的可行性加權平均值為40。
3.5 基層執行可行性
基層執行可行性主要受到兵種訓練基地各大隊基本工作量的多少、對規章制度執行的消極程度、資金保障的難度等影響。首先對方案一的基層執行可行性,采用定性預測法中的主觀概率法進行預測。
我們設最高值為100,得出表3。
算術平均值為:(64+57+66+63)/4=62.5
分別給這四人加權3、3、2、1,則加權平均值為:
(64*3+57*3+66*2+63*1)/(2+3+3+1)=62
同樣方法,我們計算出方案三的可行性加權平均值為30,方案二的可行性加權平均值為45。
4 評價與決策
按照層次分析法進行評價。關于這四個屬性對目標的重要性,我們擬定屬性重要性矩陣A為:
求得A的λmax為4.0435,已知4階矩陣對應的臨界λmax'=4.07,λmax
四個屬性分別記作A1、A2、A3、A4;在各屬性下比較的結果(比較矩陣)如下:
利用上述矩陣,可以求出各屬性下的最大特征值λmax,見表4。
已知三階矩陣對應的臨界λmax'=3.116,四個屬性的特征值能通過一致性檢驗。
四個屬性的特征向量構成如下的決策矩陣:
標準化得,四個屬性的特征向量構成如下的決策矩陣:
即通過在各屬性下各方案對優劣的比較可知W=B2*B1=(0.193350034,0.28967454,0.447329301)T。
即x3>x2>x1。
在當前的未消耗技術指標價值、政策可行性、機關管理可行性、基層執行可行性等4個預測目標評價中,方案三的可行性更好,方案二次之,方案一最差。即在裝備技術效能均衡消耗的角度看,應在裝甲裝備訓練機構各專業單位之間實行裝備交流使用。
參考文獻:
[1]袁洪濤,馮振聲,王鈺,張濤,任利.裝甲裝備維修保障能力評估初探[J].兵工學報(坦克裝甲車與發動機分冊),2000(03).
篇4
關鍵詞:瑜伽 室外 身體素質練習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b)-0169-02
瑜伽起源于五千多年前的印度,原本是印度僧人的一種修行方法,但現今它已經成為風靡全球的健身方式。瑜伽(YOGA)一詞意為“一致、結合、和諧”,它是一個運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來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瑜伽姿勢練習需要配合規律的呼吸和意識的集中,它有助于改善人們的身心健康的能力,既修身又養性的鍛煉方式[1]。瑜伽作為高校體育教學課程內容,對于學生身心發展的益處在很多研究論文中可以查到。例如:仲慧慧《瑜伽練習對高校體育不同選項課鍛煉效果的優化作用分析》一文,通過實驗對比得出“在高校體育課各種形式的體育運動中適當加入瑜伽練習,會讓不同專項運動尤其是針對難美性及要求高度心理穩定性的項目效果更顯著;而其他的運動形式也會幫助更好地練習瑜伽、感受瑜伽,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為其終身體育打下基礎。[2]”的結論。但是在查找文獻中發現,很多學校開設瑜伽課程都是以整堂課(90 min)都是圍繞著瑜伽練習進行,以發展學生柔韌性和靜力力量練習為主的形式進行。我國開設高校體育課程的首要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并從中讓學生體驗運動的快樂以及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這樣的教學與練習對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是不全面的。
本人在營口大學園裝備學院從2010―― 2012年參照遼寧科技大學瑜伽課程大綱開設瑜伽課程(全國各個高?,F階段的瑜伽教學大綱內容大體一致)。通過2010―― 2011年的一個學年度的教學發現一個問題,這種練習方式對于學生耐力素質和速度素質的發展不利。因為在學年度考核中,身體素質四項(800 m、50 m、仰臥起坐、立定跳遠)考成績與籃球、足球、排球項目學生的及格率和優秀率相比差10%,這個結果讓我必須進行教學反思。因此,我選擇做一個在瑜伽選項課中增加室外身體素質(耐力和速度素質為主)的教學模式的試驗,旨在驗證采用這種教學形式是否可以使保障學生在學習好瑜伽姿勢的同時可以更好的提升其身體素質。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營口大學園裝備學院2011級女生。
1.2 研究方法
運用文獻法、實驗法、訪談法對營口大學園裝備學院2011級女生128名瑜伽選項課女生進行為期一年的測試。第一學期初先進行身體素質測試(800 m、50 m、仰臥起坐、立定跳遠),測試標準參照《大學生體質測試標準》給出分值。將學生按照成績平均分成四個教學班,A、B班是試驗班,C、D班是對照班。在平時教學中通過與學生的訪談,對于教學內容和訓練幅度進行調整避免給學生造成運動傷害。最后在第二個學期末,進行身體素質測試,測算出分值,將試驗班和對照班的成績進行對比。試驗班采用的教學流程是每堂課先在室外進行30 min耐力素質和速度素質的練習,然后到瑜伽室進行60 min的調息、瑜伽練習,最后用瑜伽放松休息術結束;對照班是每堂課在瑜伽室先進行常規調息、瑜伽練習,在瑜伽放松休息術之前加20 min的室內原地身體素質練習。測試學生是每周一次90 min的瑜伽課程。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1)在教學中瑜伽姿勢練習的選擇,試驗班和對照班都是一樣的,唯一的差別就是在課堂上的練習頻次相差2組左右。但是由于在教學前,提前就已經告知學生最終的考核內容和考核標準,因此學生的學習目標很明確。通過一年的教學試驗后,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都可以獨立完成“向太陽致敬式12式”和自由選擇六個瑜伽姿勢。這個結果表明增加的身體素質練習并不影響瑜伽課堂教學效果。
(2)試驗班和對照班在身體素質測試考核中,成績還是比較喜人的,總體成績都有提升(見表1、2)。兩組測試者身體素質成績先進行縱向對比,仰臥起坐是優秀率提升最高的(實驗班是17.18%,對照班是15.62%);及格率的提升幅度最大的是800 m(試驗班是26.75%,對照班是18.75%),其次是50 m(試驗班是20.34%,對照班師14.07%),立定跳遠和仰臥起坐的及格率的提升幅度都在10%之內。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來瑜伽姿勢練習對于學生腹肌和下肢肌肉群的鍛煉效果比較好,對于提升學生的仰臥起坐和立定跳遠的成績有益處。
(3)試驗班與對照班結課后的身體素質測試及格率的提升幅度橫向對比,800 m和50 m及格率試驗班比對照班要高出6%以上,立定跳遠提升率持平,而仰臥起坐是對照班比試驗班提升率高出3.13%。提升率差額低于5%的都不能按照明顯差異,3個人以內的成績差額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通過數據可以明顯看出來,試驗班受試者每堂課在室外進行的30 min耐力和速度素質練習效果比較明顯,比單獨在室內瑜伽練習后進行的身體素質練習強度要大。但對于增強腹肌和下肢肌肉爆發力方面影響就沒有明顯差異性了。(圖1)
(4)在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和反饋,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剛開始對于身體素質練習的接受程度上是不一致的。試驗班的學生前7次課的反饋是耐力素質訓練太累了,不容易堅持,羨慕對照班的學生,但后來在身體與心理上也就適應了。對照班的學生前3次課對于素質練習也有不耐煩情緒但感覺還可以堅持,后來對比試驗班的學生也就不再發牢騷了。但是到中途模擬考試的時候,尤其是800 m測試的時候試驗班的學生優、良率提升的幅度要遠遠大于對照班,這個時候她們自己也開始承認老師上課增加的練習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因為平時她們根本不能堅持長距離跑步全靠體育課堂上的訓練。通過模擬測試后,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5)在試驗的過程中發現,在室外進行耐力或速度素質練習后,學生進入到室內后如何讓其盡快減緩心率,過渡到瑜伽課程的環境氛圍的方法很重要。否則教師還需要額外的多出10 min左右的時間來調整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的不穩定性,這樣會降低瑜伽課的教學目標。尤其是在跟學生進行教學反饋的訪談中,也可以了解到學生認為進到室內后先進行5 min左右的“半蓮花呼吸冥想”會對其平緩心率效果比較好,也有利于學生更快的進入瑜伽姿勢練習的氛圍。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要求學生要注意呼吸的配合,這樣也加強了其注重呼吸調整的意識。
(6)由于我的試驗是采用在學校體育必修課上進行,所以試驗班與對照班在身體素質測試項目的選擇與其他項目課程班級是保持一致的。在通過與其他選項課程班級的四項身體素質總成績的及格率、優秀率的對比,可以驚喜的發現整體上不但沒有被落下,而且還略高于平均成績(見圖2)。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在瑜伽選項課上增加室外耐力和速度素質訓練對于學生身體素質測試成績有明顯提升。這種教學模式更適合高校體育選項課中采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
(2)室外耐力和速度素質練習內容的選擇和分配比較重要,必須要積極調動學生參與意識,否則學生的厭煩情緒就會增加,不利于教學的開展。
(3)瑜伽姿勢練習對于學生的腹肌和下肢肌肉力量鍛煉效果比較明顯。在教學初期就要向學生交代具體考核內容,讓學生有危機感,督促其課后自我練習。
(4)試驗班學生在室外進行耐力或速度素質練習后,進入到室內進行瑜伽姿勢練習時,一定要注意先進行瑜伽呼吸打坐冥想練習。這種調息可以幫助學生更快的進入瑜伽練習狀態,增加姿勢練習的呼吸配合意識的提升。
3.2 建議
(1)采用瑜伽選項課先室外耐力和速度素質練習的教學模式要注意學生練習狀況,及時鼓勵,并中途要有階段性考核,讓其感受到益處,增加練習的主觀能動性。
(2)在瑜伽教學課堂上盡量要帶領學生“做”,要“練”中“學”,組合設計要有連貫性。讓學生有一種“我在參加鍛煉”而不是“我要學習”的感覺,這樣會增加其參與的積極性。
(3)由于我們教學主體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與學生多溝通,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目標,既可以增加或降低學生的運動負荷,避免出現運動傷害的發生或運動負荷刺激過小的情況發生。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女子網球; 周課訓練; 訓練效果; 中國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07)02-0103一05
對國家網球女隊一組訓練過程實施科學監控,是貫徹國家體育總局備戰2008年奧運會精神,落實“建設好以一線運動隊為中心,以爭奪金牌的需要為導向,科研、訓練、競賽相結合的科研攻關保障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備戰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本著為運動隊服務的宗旨,以網球項目奧運戰略為導向,緊跟國家網球女隊對科研服務的實際需求,突出訓練監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探索職業網球訓練規律和訓練模式,努力提高我國女子網球訓練的科學化水平和主要備戰選手的競技水平,為我國網球項目備戰2008年奧運會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2005年冬訓工作部署和科技服務的要求,課題組主研人員參加了2005年l 1月2日一12月30日在廣東江門進行的國家網球隊冬訓備戰工作。對女隊一組6位奧運備戰選手的訓練過程進行了跟蹤、監控研究;對6周共64堂訓練課的類型、結構、時間安排、組織形式、訓練內容及手段、負荷量度和訓練效果等進行了觀測和詳細記錄;利用心率表對運動員在一項技術或體能練習過程中的最大心率、運動后的即刻心率和恢復心率進行了抽樣監測;在冬訓初、末期對部分隊員進行了專項素質測試。
2結果與分析
2.1周課訓練安排
(1)周訓練課次。
各類型周訓練課次的安排比率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運動隊的訓練指導思想和訓練重點。表1顯示,國家網球女隊一組每周課次的安排一般為11課次,不同階段的周訓練安排,在課次數量上沒有變化,但課的類型隨著比賽的臨近,單一的體能訓練課逐步減少乃至取消,以技戰術、體能和比賽相結合的綜合訓練課增加;周訓練課次安排以技戰術訓練課和綜合訓練課為主,兩種類型的課占了冬訓前6周總課次的80%以上,比較符合技能主導類項目特征;冬訓前期和中期,很少安排單一的比賽課,但冬訓末期(冬訓第7、8周)即賽前兩周,經觀察,教學比賽或與男陪練的模擬比賽課基本上每天安排1課次,符合賽前訓練規律。
(2)周技戰術訓練與體能訓練時間。
網球運動是一項對技戰術和體能要求都很高的項目。技戰術與體能訓練的時間比重安排,一直是網球界探討和研究的課題。據國外的研究資料表明和冬訓期間國家網球隊聘請的澳大利亞專職體能教練馬克介紹:“職業網球選手可安排75%的體能訓練,25%的場地技戰術訓練;而青少年選手由于技術還不成熟,其體能與技戰術訓練的比重則可顛倒過來,以技戰術訓練為主。在準備前期,體能訓練比重可以大一些,隨著比賽的臨近,體能訓練的比重可逐漸下降至20%~30%”。所以,不同水平的運動員在不同的訓練階段,技戰術和體能訓練的時間比重應有所不同。而且,目前高水平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重點有從過去以發展有氧代謝能力為主逐漸向以發展無氧代謝能力為主的爆發力方面轉移的趨勢。
由于體能一直是主要備戰選手的薄弱環節,本次冬訓的主要任務就是著重解決其體能問題。因此,國家女子網球隊原計劃在冬訓前半期技戰術與體能訓練時間各占一半,這已經在主教練的第1、2周計劃和實施過程中顯現出來(見表2)。但國家隊聘請的瑞典籍技術教練托馬斯從第3周主帶訓練后,體能訓練有所削弱,冬訓中期的體能訓練時間比重下降過快,所占比重較小,與計劃初衷有一定差距。如果冬訓中期第3~6周體能的訓練比重保持在35%-45%,冬訓的體能訓練效果會更好。
(3)周負荷密度。
負荷密度是指在某一特定時間內所承受的工作頻率。在周訓練計劃中負荷密度安排直接關系到小周期的訓練效果,包括階段性訓練的累積效果。
根據冬訓跟蹤監控結果,我們以冬訓第2周和第5周進行比較。表3顯示,在第2周的10次課中有3次大負荷課和2次小負荷課,其余課次均為中等負荷,應該說大中小負荷課次的數量是比較合理的。但周一和周二下午連續兩次大負荷課,且負荷性質相同,都是專項有氧耐力訓練。40 min的耐力跑按體能外教馬克的要求完成得很好,但第2天即周二下午運動員又要承受一個4 000 m間歇跑,致使3名隊員出現不同程度的傷病,影響了后續訓練。這說明同一性質的負荷安排時機不太恰當,大負荷的節奏安排不太合理。而第5周也有2次性質相同的均采用間歇法發展專項耐力的大負荷課(見表4),但周二下午的大負荷訓練后,經過周三下午的充分休息,周四承受同樣的大負荷課就沒有出現過度疲勞,說明周負荷密度安排合理,達到了理想的周負荷安排效果。第5周負荷內容及節奏安排,屬典型的“周訓練計劃的兩段式結構”。
從表3、表4看出,國家網球女隊一組每天上下午各一次訓練課,上午以技戰術練習為主,間或安排1 h左右的體能訓練,下午以體能訓練為主或結合安排技戰術練習的綜合訓練課。上午的課多在11:00結束,運動員午餐后基本上有2 h的午睡時間,周日和周三的下午為調整時間,需要一定時間恢復的大負荷課次和有氧負荷課都安排在每天下午的后半時段,總體上看,除上述第2周外,其它周次的負荷內容及節奏安排都比較合理。只是周大負荷課次偏少,經統計6周訓練只有8次大負荷課,平均每周只有1.3次大負荷訓練課。根據網球項目的體能特點,適當增加周大負荷課次數量,尤其在一般準備階段,每周平均2―3次大負荷課安排是可行的,也是適宜的。 (4)訓練課的結構模式。 課是組成訓練過程的最基本單元,周訓練的效果是由一堂堂訓練課的有機安排、疊加整合而來。通過6周64堂訓練課的跟蹤監測統計,國家女網一組訓練課的結構模式依然為3個部分:準備部分30~40 min,內容包括一般準備有慢跑、徒手操、拉伸練習、游戲等;專門準備,有半場、全場對拉、一網一底練習等?;静糠?0―100min,內容5―8項專項主練。結果部分10~20 min,內容為牽拉、放松跑等。準備部分的時間一般占20%左右,基本部分占65%~70%,結束部分占10%~15%;各部分訓練目的明確、層次清晰;基本部分的練習密度經第4~6周統計平均達66.4%,符合網球項目訓練特征。課中負荷的安排,技戰術訓練課是中間高兩頭低,體能和綜合訓練課則是前低后高;在內容安排上,
技戰術訓練課一般是基本技術練習在前,戰術組合或實戰練習在后,綜合課一般是先技戰術練習后身體練習,體能訓練課一般是先進行針對性訓練+補充訓練(按每個隊員的身體訓練處方進行,包括:力量、協調、平衡、柔韌等素質練習),后統一進行專項耐力練習。
在聘請的技術教練托馬斯的影響下,本次冬訓借鑒了世界職業網球訓練理念,單一的技戰術或體能訓練課的時間一般控制在2~2.5 h,綜合訓練課不超過3 h(見表3、表4)。一堂課的主練(基本)部分時間約1.5―2 h,每組練習的時間不長(2~5 min居多),以使運動員的興奮度始終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課的內容安排不多,但每項練習的負荷強度大,要求高,對課中每一回合的練習都要求運動員按比賽的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去完成。
應該說,隨著高水平職業網球比賽競爭的日益加?。畬鹘y的訓練模式包括訓練結構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那種一堂課訓練內容多、訓練時間長、訓練節奏慢,過程平淡,即重數量、重回合、重時間、低標準、低質量、低強度,過分強調“量”的積累而忽視“質”的提高的傳統的訓練模式已不適應現代職業網球競技比賽的需要。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式,采用高標準、高質量、短時間、大強度的訓練模式進行訓練是職業網球選手進一步提高競技水平的發展趨勢。
2.2課中主要練習實時監控
(1)課中主要技戰術練習。
課中對運動員主要技戰術練習情況如擊球的質量、成功率、擊球的落點、失誤點等進行實時監測,并將監測結果及時有效地反饋給教練員,可實現教練員和科研人員對訓練過程的最佳控制。表5就是一個練習的現場監測結果,表5中數據顯示,在進行雙打1對2的破網練習中,李婷的失誤率較李娜低且穩定,3組練習的失誤率沒有多大變化,而李娜不僅失誤率較高,而且隨著練習組數的增加其失誤率也隨之增加,在次日(見表6)和隨后的監測結果也都呈現這一現象。這說明李娜在每個練習的開始一般擊球的質量和成功率都比較高,隨著練習時間的延續、組數的增加,體力的消耗,擊球的穩定性就明顯下降,盡管其他隊員也有這種情況,但沒有李娜表現得這么突出。通過專項素質測試和技戰術練習監測進一步證明了李娜的專項耐力確實有待提高。
另外,課題組通過前2周的跟蹤、監測發現,晏紫底線反手抽球下網較多,主要是上體含胸,身體與上臂的協調用力不好所致,課題組就此與主帶教練溝通,達成共識,在后續訓練課中這一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
(2)課中體能訓練。
課題組不但對體能訓練實施了全程監控,還協助主教練制訂并實施體能訓練計劃。對體能訓練效果的評價主要采用專項素質測試和恢復心率監測兩種方法進行。
由于受傷病的影響,冬訓結束前的測試數據不全,但從體能訓練跟蹤觀察和部分隊員冬訓初末期的測試結果看.主要備戰選手的有氧耐力BEEP-TEST測試(一種與網球專項耐力要求相近的對各級有速度限制的“多級20 m折返跑”)成績普遍明顯提高,在受測的3個隊員中平均提高了1.1級,達到了11.1級(世界優秀女網選手的基本標準),這是她們堅持每周3~4次有氧耐力練習的結果。反映速度和靈敏素質的在場地上進行的“左右側轉前沖刺跑、正反手側折返沖刺跑”成績也有一定的提高,平均時間縮短了0.39s。反映上肢基礎力量的“3RM臥推與坐姿平拉”和上肢爆發力的“雙手左右側、頭上拋實心球(2 kg)”測試成績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反映下肢爆發力的“原地單腳和雙腳跳摸高”成績提高不大,主要是訓練中發展下肢爆發力的練習安排相對較少。
課題組跟蹤監控了晏紫從第2~5周的有氧負荷后心率變化情況。圖1顯示,在負荷性質基本相同,負荷后即刻心率值也大致相近的條件下,晏紫每周的心率恢復速度都有所加快,運動后1 min內的快速恢復能力更是明顯提高。這是由于冬訓期間每周都安排了3~4次的有氧訓練,加之晏紫沒有傷病,從未缺課,訓練較為系統,以及針對性營養補充方案實施的結果,所以冬訓后她在有氧代謝能力方面的訓練效果最為顯著。
總體來說,冬訓的體能訓練是有成效的,主要備戰選手在身體素質各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與世界優秀選手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離理想目標值還有不小的距離。她們在體能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3訓練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分析
國家女網一組每次課的訓練基本上采用“一帶一”、“一帶二”的個人訓練和集體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有些練習看似集體訓練,但在計劃的實施過程中根據各隊員的主攻方向和特點,又進行了區別對待,如李婷、孫甜甜以雙打練習為主,李娜、彭帥則以提高單打實戰能力為重點來安排每次課的內容,鄭潔、晏紫單雙打兼顧。
在技戰術訓練的內容安排上,以冬訓第4、5周技戰術訓練課為例(見表7),每周以熟練基本技術為主的練習,時間只占技戰術練習時間的25.8%,而以提高實戰能力為主的練習時間占了 74.2%。通過觀察統計發現,在實戰練習中尤以3、4板的變線、變落點、變節奏、3板后的主動發力、底線結合上網的組合練習居多,由于我們的接發球搶攻意識和能力較差,這次冬訓還專門加強了接二發的搶攻技術和戰術能力的訓練。通過針對性訓練,在冬訓結束前與男二隊的教學比賽中,主要備戰選手的變線主動進攻能力、接二發的主動進攻能力和搶攻意識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訓練效果顯著。
在體能和步法練習等內容安排上,體能外教馬克根據每個隊員體能測試情況和傷病情況,專門制定了個人體能訓練方案,包括個人的體能針對性訓練、補充訓練和體能康復訓練計劃。步法外教約耳按一對一的形式組織步法練習,完全根據每個隊員的打法特點和比賽中經常出現的場景,精心設計出與專項相關度極高的訓練手段,改變了以往類似脫離球的步法練習,每個練習的組數、次數不多,但強度大,要求高,一切結合實戰,練習效果好,針對性強。
3小結
(1)對國家女子網球隊一組冬訓期間周課訓練進行跟蹤、監測,并將監測結果和評價意見及時有效地反饋給教練員和運動員,可促進教練員科學制訂訓練計劃,合理安排訓練內容和負荷量度,選擇有效的訓練方法手段,提高訓練參與者的積極性和訓練效率,實現教練員和科研人員對訓練過程的最佳控制。同時,利用監控所獲得的大量數據,可全面、系統地總結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水平女子網球訓練模式,為我國網球項目實施科學訓練提供較為充分的實踐和理論依據。
篇6
一、加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一直以來的安定生活,會讓孩子們忽略危險的存在,讓他們缺乏應急的意識。因此,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習內容,適當的提高學生們的危機感,培養他們的應急意識。例如:在進行體育運動技能訓練時,可以問學生們:“你們認為我們接下來的運動會有哪些危險呢?”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去發現危險。之后,再由教師提出相關的要求,并講解如何避免危險的發生,啟發學生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另外,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們聯系生活實際,讓他們學會預測危險和避免危險。對于一些可能發生的危險,教育他們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作出準確的判斷,然后采取正確的措施去避免危險的發生。對于無法避免的危險,就要啟發學生們在較短的時間內,想到應對措施,把危險和損失降到最低。例如:在進行足球運動教學時,我讓學生們聯系生活中看到的足球比賽,說一說可能遇到的危險。學生們很快意識到足球運動是一項較為危險的運動,因為在比賽中會存在一些粗野的、有傷害性的運動,這就要求他們要合理的運用動作技巧,還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既要把球踢好,還不能傷及他人。面對一些危險性動作,要提前想到應對措施,或者在遇到時,采取合理的動作去避免對自己的傷害。
二、指導學生學習應急知識
1、提高學生們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學就是要增強學生們的體質,讓他們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因此,我們要加強學生們的身體素質訓練,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通過對跑步、跳高、球類、跳遠等運動,全面訓練他們的力量、速度和耐力,讓他們在遇到危險時,可以有好的體魄去應對。
2、指導學生們掌握自救的技能。小學體育課程的教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有很多體育項目本身就是應急的技能。像游泳、武術,游泳是一項基本技能,需要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而武術是我們的國粹,可以強身健體,可以防身自衛,如果讓每一個孩子都去練一練,是有很大好處的。還有體操里的前滾翻、后滾翻等等,在遇到危險時,都是救命的法寶。
在體育室內課時,我們可以給孩子們講一講急救的相關知識,這些對于我們采用合理的應急方法,都有幫助。例如:家里的煤氣、電、水等等,對于生活和人的生命都有哪些幫助和危害,都可以給孩子們講一講,讓他們深刻的認識到危險或許就在我們身邊。此外,我們還要教會學生們如何求救,合理的求救方法,可以為他們贏得時間,創造機會。要讓學生們記得幾個電話號碼:110,119,120等等。還有自己父母的聯系方法,老師的聯系方法,以備不時之需。
三、通過運動對學生進行應急心理訓練
在遇到危險時,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保持鎮定的,多數人會表現出特別的驚慌,不知道該如何去應對。因此,我們要對學生們進行應急心理訓練,讓他們能夠在遇到危險時,保持冷靜,進行自救或者互救,這樣才能讓多數人得以逃生。而體育運動和體育競賽,在促進學生們運動能力的同時,還能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以及心理抗壓能力,這些訓練對學生們的應急心理應該會有一定的幫助。因為在一些競賽運動中,要想取得勝利,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它需要學生們的通力合作,只有所有的人擰成一團,勁往一處使,才能出色的完成比賽。每一次的競賽也都有游戲規則,有嚴明的紀律,這些對于學生們的應急心理訓練都很有幫助,可以幫助他們形成臨危不懼、沉著穩定的良好心理狀態。
四、編排體育游戲組織學生逃生演習
在體育課上,我們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編排一些游戲,讓學生們在游戲中感受不同的應急情境,學習應急措施,培養良好的應急心理。而游戲也是孩子們特別喜愛的,他們在游戲中練習,會更加積極主動,感受也會更加直觀,那么技能的掌握也會更加牢固。
例如:在體育課中,安排逃離火災現場的游戲。先讓所有的學生都呆在教室里,突然學校食堂濃煙滾滾,有學生發現火災,看著火勢直往教室這邊撲來。這時,有一個孩子立刻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手機撥通119。然后,讓學生們按照學校規劃好的路線,排隊有序的離開教室,在經過食堂時,用紅領巾、圍巾等捂住嘴巴和鼻子。在有濃煙的地方時,盡量放低身子前行,因為低處的空氣和氧氣都較為充足。這時,還可以假設有一位孩子身上沾上了火,看著他如何去撲滅身上的火,有好多孩子提醒說:“應該停下來,立刻躺下,然后在地上滾動?!蓖ㄟ^這樣的游戲訓練,讓孩子們在操練中熟悉了這一套應急措施。而且他們在訓練時興致盎然,既嚴肅的面對,又懷著好奇與探索的心情學會了如何應對火災。
篇7
關鍵詞:朗讀訓練;高效課堂;增加語感;內化情感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3-0059-01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訓練內容,一堂優秀的語文課總是離不開循序漸進的朗讀,“讀”在課堂上更是獨占鰲頭,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和靈魂。那么,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加強朗讀的指導與訓練,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呢?
一、給足時間,自讀自悟,增強語感
閱讀教學本身離不開讀,給足時間讓學生讀,讓學生在讀中欣賞,在讀中體味,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提升。當學生在讀中能充分地自讀自悟,尤其是當自己的感悟還能得到師生的一致認同,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高興的事。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就是不愿意相信學生,怕學生的讀浪費時間,急于把自己的感受體會強加給學生,學生的自主感悟被扼殺,學生只是一個乖巧的聽者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讀者。教師要激發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多讀讀書,慢慢地讀,靜靜地讀,細細地品,透過眼前所讀到的文字自己去體會,去領悟。如教學《難忘的一天》一課,初讀時要求正確地讀,讀準字音,吐字清晰,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檢查、指導學生認讀生字,可用開火車等形式,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讀書情況,做到全員參與。
二、技巧點撥,增強語感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在朗讀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全文基調,注意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詞句,特別是表達文章中心的重點詞句,或是飽含人物情感的重要詞句,進行朗讀技巧的指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將作品中的“情”讀出來,加深對課文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例如,把需要強調的詞語、句子用重音讀出來,啟發學生想象畫面,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結合語境,靈活地停頓,追求聲斷情不斷的效果。還有諸如正確的發音吐字、語調的調節、語速的把握、語言的形象性等技巧的點撥,化無聲文本為有聲語言,讀出內容,讀出含義,讀出味道,讀出真諦,達到“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教師的點撥,應以學生的讀為基礎?!包c”必須“點”在關鍵之處,“撥”必須“撥”在疑難之處。如《懷念母親》一課,文中有幾個比較難讀的句子,教師可出示語句,單獨訓練。如“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的愿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薄安恢罏槭裁?,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薄叭欢@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想起自己長眠于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教師先范讀,讀完后向學生提問:(1)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不是僅僅因為母親的逝世?(2)真正讓作者遺憾和痛恨的是什么?(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3)你知道“頻來入夢”的原因嗎?(作者旅居在外,對生身母親、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與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兩位母親不斷出現在作者的夢中。)(4)“甜蜜”和“凄涼”是不是矛盾?你怎么理解?(因為在遠離家鄉的日子里,能時?;貞浧鹪诠蕠纳钋榫?,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仿佛就在身邊,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一些寬心、一點甜蜜,少了一些凄涼、孤獨。)(5)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什么樣的?(關愛孩子、思念孩子)。這樣把幾個較難讀句子抽出來訓練,讓學生讀流利了,再回到課文中去讀,一段一段地讀通順,這樣整篇課文也就很快讀流利了。
三、豐富形式,內化情感
朗讀,如果長期只貫之以一種形式、一個腔調,學生必然會進入朗讀疲軟期,久而久之,會失去朗讀的興趣,會失去學習語文的樂趣。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就讀的個體而言,有個人讀、齊讀,有男生讀、女生讀,有分角色讀、競賽讀……就讀的方法而言,有略讀、精讀、品讀、瀏覽……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我們要選擇合適的方式,多形式朗讀,避免單純地為讀而讀,避免使朗讀變得枯燥乏味。教師要精心地設計朗讀的訓練過程,合理地選擇每一環節的朗讀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如在教學人物對話比較多的課文時,可采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教學知識性較強的說明文,可采用默讀、搶答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學散文一類文章,則可用賽讀的方式來一決高下;教學童話故事,可用輪讀的方式來感受故事,定會激發學生更多的興致。此外,小組賽讀,男女賽讀,合作讀,自由讀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變換能更有效地調動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促進語文課堂的有效習得。在讀的基礎上,著重鼓勵學生自評與互評,引導學生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發展,在評讀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情感。
四、結束語
閱讀教學要給足學生讀的時間,要輔之朗讀技巧的指導,要豐富課堂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品味,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慕佐梅.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加強朗讀訓練[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S2).
篇8
摘要:“基本功”是指從事某種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教師的基本功是做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基本素養,尤其是語文教師,必須要有較強的基本功。然而在現實的教學中發現,很多語文教師的基本功不太樂觀,迫切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關鍵詞:語文教師;基本功;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5-0025-01
為提高我市語文教師專業素養,促進語文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我市語文教學水平, 自2008年以來,德州市教研室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全市語文教師基本功比賽。
“基本功”是指從事某種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的知識和技能。而語文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就是教師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次比賽各個縣市各個學段確實涌現了不少業務素質高,教學能力強,學科知識豐富,專業技能過硬的語文教師。
教師基本功大賽的內容設置為四大板塊,即“語文基礎知識和文學文化知識”、“課程標準解讀”、“說課”、“專業項目”(普通話、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很顯然,這四大板塊的內容都是語文教師所必須掌握的。
1.教師在基本功大賽的四大板塊
1.1 課程標準解讀旨在考查教師對新課標的學習和運用。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它規定了本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它提出了指導性的教學原則和評價建議,它規定了不同階段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做為一名語文教師,認真學習和解讀語文課程標準是做好語文教學工作的前提與基礎。進行新課改工作離開了課程標準不行,對課程標準的精神吃不準吃不透,課改工作或失去方向盲目行事,或流于形式走過場,或因循守舊穿新鞋走老路。在進行新課改的五年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舍得花氣力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工作,就是要讓每位參加課改工作的教師明確目標,轉變觀念,端正態度,以全新的理念進行課程改革工作。因此,熟悉并領會課程標準的內容,用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是每一位參加課改工作的教師應當必須具備的教學基本功。
1.2 說課是每一位教師所必須熟練掌握的。它要求教師能夠理解教材、把握教材,進行教學設計的體現。教師在每上一節課前必須明確本節課教學的目的和任務、重點和難點、教學步驟和流程。只有對每節課教學進行合理科學的設計,才能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活動,以達到向學生傳授知識,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的目的。
1.3 學科專業項目的具體內容是每一位教師必須具備的。作為語文教師,讀、聽、說、寫,分析、總結等都是最基本的能力,可以設想一個語文教師自己讀文章讀不成句,說話結結巴巴語無倫次,書寫錯別字連篇,寫作時則寫不出象樣的文章,他怎么去指導學生學習語文,他怎么能圓滿地完成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掌握學科專業技能是每一位教師的起碼要求。做為語文教師最基本的學科專業基本功主要包括三字(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和普通話。
2.教師在大賽中存在的問題
2.1 在課程標準解讀方面。有些語文教師對課標的要求把握不準,理解不全面,聯系實際不具體,體現不出先進理念與教學實際的結合。有些教師舉例不當,教學實踐和自己闡述的觀點缺少必要的聯系,體現不出課改的新理念;教師對課標精神理解得不深不透,有的理解至還是錯誤的。
2.2 基本功情況。參賽教師學科專業項目的基本功狀況也不容樂觀。說普通話,寫規范字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最基本的。然而是比賽中不標準的普通話讀音、不規范的漢字書寫比比皆是。如在課堂教學中經常用到的"分角(jué)色朗讀課文"仍有教師讀成 "jiǎo"。"因為"讀成"wéi""教學難點"讀成"nàn""著重"讀成"zháo""潛能"讀成"qiǎn"。還有的教師受方言的影響較重,如有一位教師在說《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中,多次把柴讀成"cái"??上攵挻髱煱餐缴拿谒痰倪@個班學生的頭腦中會有怎樣的印象。
2.3 書寫方面情況。字的書寫是語文教師每時每刻都會用到的。聽說字如其人,確實不假。義務教育階段對學生的書寫要求是: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一手漂亮、瀟灑的好字是一個教師的“門面”,會無形中增進教師的影響力。學生對教師的崇敬往往是從細節開始的,漂亮的粉筆字,幽默的課堂語,個性化的手勢,學生都樂于效仿。如果教師在板書、作業批語中常常錯字連篇,書寫東倒西歪,亂七八糟,我們還有什么底氣在學生面前指指點點,喋喋不休?師高弟子強,只有教師首先把字寫得規范、工整、美觀,寫得有藝術感,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字的書寫方面,還存在筆畫和筆順不規范的現象,比如“火”“忄”“生”“靜”等,在此不再一一列舉,總之存在的問題作為語文教師來說是不應該的。
篇9
一、精心設計課堂練習
利用直觀性、多樣性、趣味性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思想集中,專心聽講,認真操練。直觀性手段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實物和聲像圖片,以及表演動作。實物和聲像圖片的特點是:直觀、形象,情景變換速度快,涉及面廣,使用方便,適于單詞和各類句型的教學。如學到have,has句型,我們可以拿出手表、鋼筆等,讓學生看一下,然后講I have a watch,I have a pen.這樣講形象生動,學生印象深,記憶牢固。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往往對較長時間的操練有厭煩的情緒。為此,在組織課堂訓練時,應注意練習形式的多樣化。圍繞同一個語法點,可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通過不斷變換形式來吸引學生,提高其學習興趣,力求從不同的側面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例如:詞組的復習是比較單調枯燥的,教師應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利用詞組卡片進行口頭翻譯或造句比賽。先個別,后小組,按小組的總分評定名次。各組同學為了獲勝,注意力集中,學習情緒高漲。部分基礎差的同學為了不拖小組的后腿,也會主動利用課外時間去復習舊知識。此外,教師平時還應組織學生常唱英語歌曲,多講英語小故事,猜謎等,還可以組織學生自辦英語手抄報,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內、課外的學習效果。
二、堅持聽說領先,加強讀寫訓練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聽、說、讀、寫幾個方面的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尤其是聽和說。只有在聽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堅持聽說領先,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為了讓學生能聽懂英語,筆者編印了許多課堂用語,采取集中教學和自學兩種辦法讓學生熟悉這些課堂用語,并堅持在課堂上應用。這樣,學生基本上能很快適應老師的英語教學。同時每節課都可以讓學生聽錄音,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讓學生聽聽“洋人”的“洋腔洋調”,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學中,對學生已經聽懂的內容,不但要求學生說得出,還要求學生寫得出,能說能寫,他們才感到真正有用,積極性才會不斷提高。課堂上,可以采用“單詞――詞組――句子――短文――對話”的“程序訓練”方法。學習生詞采用聯舊引新的方法。例如學“air”聯系“chair”“hair”這樣就能立刻掌握詞的發音和書寫。然后要他們聽譯no air組句,There is no air on the moon.擴句There is no air or water on the moon.聽譯后提問:“Is there any air on the moon?Can we live without air?Why?”這時大家就會情不自禁地說開了。還可要求學生對凡是學過的句型練習和課文,都要進行流利地朗讀或背誦。首先由“讀書小組”的同學相互檢查,然后抽背課文,或讓學生在課堂上背誦對話表演。此外,還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并讓學生模仿課文寫短文。用學過的單詞編寫對話,促進學生書寫水平的提高,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
三、根據不同學生而選擇或采用不同的教學設計,關注后進生,實行因材施教
由于學生在智力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班級中必然有一部分學生學得又快又好,一部分學生學得較慢較差。如果練習內容難度高,進度快,接受能力差的同學必然會望而生畏。反之,若練習內容要求太低,就會有學生“吃不飽”,練習的積極性不高。所以,在備課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來擬定進度和要求。在檢查學習效果時,要分層次進行,先安排優等生練習,讓優等生帶動中等生和后進生,這樣既調動了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又消除了基礎差的學生的畏懼心理。當基礎差的學生做練習時,他們已經看和聽了優等生的訓練,基本上就能達到練習的要求和目的?;A差的學生就好比得了營養不良癥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幫助和照顧。對這些后進生的具體措施是:列出后進生名單,隨時注意他們的學習情況;給他們創設練習機會,課內簡單的練習題盡量叫他們做;重點批閱這些同學的作業,并盡量做到當面批改和訂正,力爭不讓他們掉隊。長期堅持,這些學生會在原有的基礎上有較明顯的提高。
篇10
關鍵字高中英語;口語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1-0377-02
教學理論認為:口語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語言首先是口語,所以英語的階段教學應當以說訓練為主,而新教學大綱也明確提出“教學應培養口頭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隨著國內外外語教學與研究的發展,在教學模式上正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強調學生的參與與體驗,強調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盡量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交際。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發展要求,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應側重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英語口語能力,讓他們能輕松地、快樂地、學習第二語言。
1培養英語口語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以及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眾對于受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強。大學擴招, 高中升溫, 導致了中專招生工作中生源的緊張。如今, 中專學生質量降低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校中專生中存在的普遍現象是外語基礎較差, 成績較低, 不思進取, 更有甚者上課根本不聽講, 放棄了英語課的學習。但筆者認為, 從教師的角度來說, 一定不要放棄對學生的期望。中專學生惰性很強, 因為他們多數面臨的是就業, 而沒有升學壓力, 他們都有著一定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熱情, 因而筆者認為, 在中專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更加注重對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讓他們有機會操練, 給他們創設一定的語言環境, 來加強英語的實用性。
2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素養
首先,英語教師要從根本上改變英語教學只注重語法知識的傳授而輕視語言能力的培養的狀況,應把與所教語言有關的文化背景納入教學中,使口語教學深入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去,使學生能夠懂得如何得體地運用語言,有效地進行交際。
其次,教師要更新理念,提高對口語教學的重視程度。當代教師應認真學習新課標,更新教學理念;新課標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即學生以口頭和書面形式進行交流的能力;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偏重語法結構的分析、講解,及機械的句型操練的教學模式,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掌握聽說讀寫技能。同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業務水平,經常注意改進教學方法。
3創設良好的語言會話環境,培養英語語感
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情景和實踐,否則,它就成為無源之本,無本之木。英語口語教學亦如此。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人的先天潛能是無比優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創造一種適宜的環境與條件使之得以實現?!庇捎谟⒄Z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發生的一種語言交際現象, 因此創設具體的教學環境便成為進行口語教學的先決條件。英語中所說的環境,就是語言交際的環境,一種和諧的自然化的交際環境可以使學生放下心理包袱, 產生自發的交際愿望,繼而以平和的心態來進行口語交際。當然,教師在選擇環境的時候要挑選一些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實際的環境,比如購物(Shopping)、求職(Jobs)、租房(Renting)、訪友(Visiting)、旅行(Travel)、急救(First Aid)、體育(Sports)等等,趣化口語教學,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學生的真實情感和表演激情就會油然而生,產生了對知識學習的強烈欲望。如The first module 中Unit One 的話題是School life ,首先利用下面兩個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Now you have been inthis school for several days .Do you miss your old friends ,yourformer teachers and your past school ? Today let’s recall ourpast school life and talk about our present life. Do you think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然后讓他們進行分組討論, 比較現在的學校生活和過去的學校生活,最后給出話題“What isyour dream school life ”,讓各組學生就討論結果用英語做一個簡單的表述。
4課文教學堅持聽說領先
4.1在聽的基礎上,培養說的能力。學習開口說話的關鍵首先要聽清楚,然后才能開口模仿;模仿準確了,就會有信心,也就會愿意繼續去聽、去說。再者,只有多聽,才知道英語是怎樣說的,知道重音、意群、連讀、爆破等,才會減少漢語表達的影響。我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每教新的課文時,我首先讓學生聽兩遍課文錄音。第一遍重頭至尾聽;第二遍是一段一段聽,每聽一段,就讓學生根據所聽內容,利用課后練習所提供的問題,讓學生用完整的句子來回答,這樣既訓練了聽又訓練了說。
4.2課堂教學中,盡量用英語教英語。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聽力水平,有利于向學生提供大量說英語的示范,激發學生說的欲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盡可能地用英語組織教學,假如學生聽不懂,我就借助其他一些實物,圖片,簡筆畫來幫助學生理解。實在難以理解的,我情愿用中文翻譯一遍,但也必須堅持用英文講解,目的就是給學生增添一個鍛煉聽的機會。沒有足夠聽的實踐是不會開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