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主要內容范文

時間:2023-04-06 17:34: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培根隨筆主要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培根隨筆主要內容

篇1

讀書是學習,讀書是充實,讀書是體味文化,讀書是回顧歷史,讀書是精神的旅行,讀書是思想的馳騁,讀書是與前人會心的交流,讀書是自我靈魂的感悟。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初中生必讀書目,供大家參考。

初中生必讀書目七年級必讀名著

1.《繁星》《春水》

冰心

2.《伊索寓言》

(古希臘)伊索

3.《童年》

(蘇聯) 高爾基

4.《魯濱遜漂流記》

(英國) 笛福

5.《昆蟲記》

(法國) 法布爾

八年級必讀名著

1.《朝花夕拾》

魯迅

2.《駱駝祥子》

老舍

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4.《海底兩萬里》

(法國)凡爾納

5.《名人傳》

(法國)羅曼?羅蘭

九年級必讀名著名著

1.《傅雷家書》

傅雷

2.《培根隨筆

(英國)培根

3.《格列佛游記》

(英國)斯威夫特

4.《簡?愛》

(英國)夏洛蒂?勃朗特

5.泰戈爾詩集:《飛鳥集》《吉檀迦利》

6.《水滸傳》

(元末明初) 施耐庵

閱讀方式有哪些1.快速泛讀

平時要養成快速泛讀的習慣。這里講的泛讀是指廣泛閱讀大量涉及不同領域的書籍,要求讀得快,理解和掌握書中的主要內容就可以了。要確定一個明確的讀書定額,定額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切實可行,可多可少。例如每天讀20頁,一個學期以18周計算,就可以讀21本中等厚度的書(每本書約120頁)。

2.計時閱讀

課余要養成計時閱讀的習慣。計時閱讀每次進行5~10分鐘即可,不宜太長。因為計時快速閱讀,精力高度集中,時間一長,容易疲勞、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閱讀時先記下“起讀時間”,閱讀完畢,記下“止讀時間”,即可計算出本次閱讀速度。隨手記下,長期堅持,必定收到明顯效果。

3.略讀

略讀又稱跳讀或瀏覽,是一種專門的,非常實用的快速閱讀技能。所謂略讀,是指以盡可能快的速度閱讀,如同從飛機上鳥瞰地面上的明顯標志一樣,迅速獲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換句話說,略讀是要求讀者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可跳過某些細節,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從而加快閱讀速度。據統計,訓練有素的略讀者的閱讀速度可以達到每分鐘3000到4000個詞。

篇2

【關鍵詞】 小學;數學;日常課;有效

一、什么是日常課教學的有效性

“日常課”是教師利用身邊的條件,運用現有的教學手段,通過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較好地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得到較好的情感體驗,從而實現全面發展和持續發展的“本真”的課. 上好日常課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

“有實效”,是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投入了多少學習時間;學習結果怎樣;學習體驗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 時間、結果和體驗是評價學生有效學習的三個指標,評價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必須綜合考慮這三個要素之間比是否恰當. 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結果、強化學習體驗(積極)是學習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標.

公開課、示范課使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活躍,更加精彩,教師們充滿激情的投入,學生充滿活力的表現,把數學課堂教學演繹得生機勃勃 ,不過往往這樣的一節課,教師要花數周乃至于數月來準備,年級組、教研組的同行領導傾力相助,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我們不得不考慮的幾個問題是:每一節課都能上出這樣的效果來嗎?在我們現實的每一節日常課中我們需要什么?又該追求什么呢?如果每一節日常課都這樣上,教師的付出怎樣?數學教學效果又怎樣呢?

二、現行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誤區

(一)觀點的誤區

只圖活躍數學課堂氣氛,忽視數學大綱的整體要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不到位.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讓數學課堂氣氛“熱鬧”上,從而造成學生基礎薄弱.

(二)媒介的誤區

很多教師每一節課都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不僅缺少教師對重點內容的示范性,學生也會出現視覺疲勞,數學教學效果并不一定好. 更嚴重的是他們習慣了感官刺激,就懶得思考或變得不會思考. 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非邏輯思維得不到培養,同時,我們也沒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制作多媒體課件.

(三)激勵的誤區

即使學生回答了極簡單的問題,也給予過度的夸獎,名義上是進行賞識教育,可實際上這種缺乏深層次指導的表揚,學生聽膩了,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勵作用. 我們更應加強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開展一些學習競賽,促進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培養.

(四)提問的誤區

有一些教師在整整一節課內,總是提一些思維含量太低的問題,看似師生互動頻繁,教材的知識點也都涉及了,但學生的思維能力并沒有得到任何實質性的提升. 如何使一個問題有意義呢?問題的敘述應該是簡潔的,不要求太多的解釋;它的解應該讓關心該問題的人感到容易理解. 如果它的結論是出乎人們意料的,那么,它就更為有趣得多. 笛卡爾說過,當一個問題被提出來之后,我們應該能夠立即看出,是否首先研究某一些其他問題更有利些,這些其他的問題是什么,以及應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研究.

(五)合作的誤區

學習行為應該是由學生在學習中產生需要而進行的,一些教師將“合作學習”當作一堂好課的必備環節,不管需要不需要一概用上,特別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也提出來讓學生討論,結果導致數學課堂表面上是人人參與,實際上則是一盤散沙,浪費了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

三、如何使日常課有效

(一)對教學材料的思考

仔細觀察一些競賽課、觀摩課等公開課,學生竟然可以不帶課本,因為教材已被教師所舍棄,學生連看書質疑的環節也被省略. 教材的開發必須建立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必須建立在充分了解教材編排的意圖上,根據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補充、調整,使之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但絕不是盲目地舍棄教材!我認為“用好教材”,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教師首先要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 明白教材的編寫和設計意圖,數學教學內容在全冊的位置和作用. 這里的研討不僅指讀懂本課教材的編寫意圖、設計目的,還指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把握該內容與相關知識的前后邏輯聯系及由此體現出的更深遠的數學教學目的. 清楚每一個例題的設計意圖和讓學生達到的目標是什么,還要設計相應的練習題來鞏固新知,教師還要注意練習題的坡度和難度,明白設計每一題的目的是什么. 二是教師善于根據學情整合教材內容,對教材進行合理的開發. 如可替換教材的例子;拓展教材的主題;改變教材的呈現方式等,通過各種方式對教材原有內容加以豐富拓展或進行壓縮. 三是在數學教學中將素質教育的理念落實到教材中. 引導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學好、學活、用實.

(二)要上好新課程背景下的日常課,需要做到日常課的數學教學

是和諧的,樸實的、精彩的、也是高效的. 日常課的教師:要依學而教,尊重學生個性差異. 日常課的師生互動:師生互動應該在自然合作、有效交流的動態過程中自然呈現. 教師應更多地關注新課程背景下的日常課,因為它不單單關系到數學教學質量的好壞,更關系著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積累、潛能的開發、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

(三)日常課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操作層面思考

1. 課前準備必須充分,踏實

首先對教授新知充分了解,知道知識點的類型(如計算,概念,應用等),知識點的難易程度等. 通過教參和教材,分析理解數學教學意圖,把握住數學教學的“三維”目標,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針對一節課要解決的問題,思考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哪幾個環節深入,哪幾個問題引出. 根據自己對班級學生的了解,預想到學生將會有什么樣的反映和怎樣的回答,自己又該有怎樣的回應和引導. 數學教學中哪個環節會出現意外,面對意外該如何處理. 必須考慮“教學活動中的環境相關性”. 也就是說,同一個問題在生活環境中與在學校環境中,由于“意義”發生變化,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會出現不同.

2. 數學教學過程必須樸素,平實

抓 基礎:在數學教學中,應把“雙基”訓練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機的整合起來,讓學生在轉變學習方式的同時,“雙基”也得到全面的提升;注重運用:加強數學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是當前正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 處理好知識點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 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解讀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幫助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紛繁的生活現象中把握學校數學教學內容;處理好封閉性與開放性的關系. 通過一些開放性的練習,培養學生學會篩選、甄別、比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處理好多樣化與最優化的關系. 學生在知識運用的過程中,多樣化與最優化是不可避免的一組問題,我們應在鼓勵學生多樣化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逐步走上最優化解決問題的軌道,引導學生的思維螺旋式上升;教師的工作具有一種化歸的性質,即應把對學生來說原先是困難的、抽象的、復雜的東西轉化成較為容易的、具體的、簡單的東西. 綜合發展: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更多的教師關注的是眼前的,短期的發展目標. 但如果你站在學生成長的角度來說,未免過于偏頗了. 數學教學不應只關注到學生眼前的一點發展,更要關注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需要.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關注學生的發展,就是要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這不僅能提升現有的學習效果,也能為他們將來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3. 教與學必須有效扎實

教的有效性:認真鉆研教材是基礎,進行教材重組;精心設計數學教學過程. 定標要準;數學教學要抓住重點;及時、適時、恰當評價;精心設計練習(有層次、有坡度,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正確處理引領與自主探索之間的關系(也就是主導與學生主體之間的關系,該引導時進行恰當的引導,該讓學生合作探究時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充分地發展). 例如在教學“條形統計圖”一課時,課中確定刻度和安排圖形大小是這課的難點. 重點是會制作條形統計圖. 在教學中,可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動手畫. 一般情況下,看完書后,教師要指出該注意的地方,避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然后再畫圖. 第二種讓學生自己質疑,然后再畫圖. 第三種,讓學生在親自實踐的基礎上,在展示中互相指正,在質疑中明確作圖時該注意的地方,歸納出制圖方法,教師從中點撥. 我認為,假如我提醒學生作圖時該注意的地方,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只有在學生自己實踐的基礎上,在相互欣賞,評議中明確其刻度的確定,學生在以后的畫圖中才不會出差錯. 我在上課時選擇了第三種. 當學生自己展示作品時,我花費許多時間,學生異常熱烈,互相評議,質疑. 在友好的提醒中,學生自己悟出該注意的地方及畫法. 表現最好的是一位平常做作業潦草馬虎的同學,那天畫得工工整整,給成績好的同學提出了好多建議,而且非常合理. 令聽課的老師刮目相看. 這個案例說明反饋的多樣性教學的選擇為指導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學的有效性:一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是實實在在地體驗學習過程,三是掌握學習方法是學習的首要,四是進行數學思考、領悟數學思想方法.

我們都知道,兒童發展的時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時期. 道德的營養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對人的心靈的危害正如身體的營養不良對于身體健康的危害一樣. 所以,兒童教育是人類發展重要的一個問題. 兒童教育是教好后一代的基礎的基礎,它關系到進入青少年時期德育、智育、體育的健康發展. 新課標教材實行了九年后,我們應該學會冷靜地思考,數學教學越來越追求本真有效,越來越注重實效. 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我們的數學教學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我們應該向日常課要質量,注重學生的常規教育、養成教育(這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與他人合作,這樣學生的發展才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杜威.民本主義與教育.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

[2]弗朗西斯培根.隨筆中的,論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