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健康教育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5: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青春期健康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體育教學 心理健康 生理健康 健康教育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也是心理發育趨向成熟的關鍵時期。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其心理上既有童年的一些痕跡,又有成年期的某些萌芽。他們既要應付生理變化帶來的心理問題,又要應付社會環境變化產生的心理矛盾,常常處于錯綜復雜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心理問題。除了家庭、學校、社會有責任幫助青少年學生解決好青春期的心理保健問題外,讓學生懂得青春期的心理特點、心理矛盾,學會揚長避短,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青春期心理發展中的主要矛盾

(一)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

獨立與依賴的矛盾,常常使青少年產生煩惱,甚至同成年人發生沖突。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兩方面做起。首先,成年人要尊重青少年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在安排各項活動時不簡單粗暴、不包辦代替,而應該平等地與他們商討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并為他們鍛煉自立能力創造時機和環境,引導他們由依附地位向自主地位轉變。其次,青少年學生,樹立獨立意向是非??少F的,這是心理成熟的重要方面。即不僅善于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發揮自己的責任感、創造性和自動精神,還要認識自己尚不能完全獨立,必須積極取得成年人和同學的指導與幫助,為將來獨立走向社會打好基礎。

(二)偏激與理智的矛盾。

青少年的偏激情緒是很普遍的,這既因為他們的情感不穩定、易沖動、好激動,又與青少年認識事物容易滯留于表面和局部有密切關系。這種偏激具有強烈的兩極性,一方面對于符合自己的信念、觀點、思想和興趣的事情,會迅速產生熱烈很快的、異常振奮的熱情,另一方面則會產生強烈的不滿,遇到挫折會灰心喪氣或急躁暴怒。由于偏激,有時會做出盲目的狂熱、不計后果的行為,甚至做出一些喪失理智的蠢事或壞事來。因此,心理學家稱青春期是“急風暴雨的時期”,說明青少年常常不能自控情緒,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他們的偏激,同其政治思想單純、生活經歷簡單、難以認識復雜的社會現象有關。

(三)交往與“封閉”的矛盾。

青少年的社交領域日益擴大,社會生活內容更趨豐富,他們一般都樂于參加各種不同的校內外集體活動,也很愿意結交朋友。不過,常常是以個人興趣愛好出發去結交朋友,而缺乏正確擇友的能力。青少年內心世界的“秘密”增多,自尊心增強,自我意識樹立,不再像童年時期那樣容易向別人敞開自己的心扉,而是想把自己的內心隱藏起來,似乎想把心靈的門窗關上,這就顯露出青春期特有的心理閉鎖性。

二、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方法不僅應符合青少年的學習特點,而且應考慮到健康教育本身的特點。比如,健康教育不僅是知識傳授,而且重在行為和能力的教育與培養。健康教育的內容具有多科學性。因此,在選擇和運用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方法時,要強調三個結合:課內課外結合、集體個別結合、校內校外結合。

(一)課內課外相結合,以課內教育為主。

課內系統地講授青春期知識,是對青少年進行青春期教育最理想的方法。按照九年義務教育體育教學大綱的規定,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的體育課每周增加一課時,主要用作體育衛生保健基礎知識的教學,這對于落實和加強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很有利的。在課外,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衛生實踐活動、包括以青春期健康為主題的班會、團會、隊會等;還可以指導學生搞專題宣傳欄、墻報等。課內課外結合是加強理論聯系實際,有助于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知識、用運知識獲得新的認識,并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

(二)集體個別相結合,以集體教育為主。

學校、班級是實施集體教育的最佳場所,但是即使是同一年級、同一年齡段的學生,也有多方面個體差異。為此,在集體教學的基礎上,需結合進行個別輔導。個別輔導的最好方式是個別咨詢。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針對性強,便于學生真實地談出問題或看法。這在涉及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時尤為重要。

(三)校內校外相結合,以校內教育為主。

學校是進行健康教育的基地。在校內,便于組織實施健康教育的各種條件,自然應當充分利用。當前,首先應抓緊貫徹落實《學校衛生工作條例》關于“把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的規定。在初中階段,應爭取把青春期教育作為一門課程來實施,或結合體育課作為其中理論知識的一部分進行教學。

在抓好校內教育的同時,還必須重視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配合,這三者缺一不可。學校應當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和配合,使家庭環境更有利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學校還應當同社會各個方面合作,動員社會各界共同重視和關心對青少年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要特別注意與校外的文化、教育、宣傳機構加強聯系,通過報紙、雜志、廣播、影視、展覽等傳媒,宣傳介紹青春期知識,讓青少年在社會教育中進一步掌握健康知識、增強健康觀念,養成健康習慣、提高健康水平。

篇2

【摘要】本文簡要介紹了學生青春期的生長發育知識以及生理特點,提出了學生青春期性教育的方法,并對學生青春期的保健知識分別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學生 青春期 健康教育 保健生殖器官

青春期指從青春發育征象開始出現到生殖機能發育成熟為止的一段時期,在這階段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逐步發育成熟,初步具備了繁殖能力。它是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一般來說,小學高年級至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這個時間段,所以,做好學生青春期教育,對于保護學生健康,促進學生身體機能發育,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 青春期的生理特點

1.1 青春期的男孩在形態上和生理上都有較大改變。身高、體重猛增,第二性征發育,聲音變粗,胡須和腋毛開始長出,生殖器官也逐漸成熟,長出,和,性腺發育成熟,并開始有遺精現象。由于性生理發育成熟,在雄性激素作用下,會有性要求,對女方產生愛慕之情,這是青春發育過程中伴隨著生理發育所產生的一種正常心理變化。

1.2 女性進入性成熟的標志是月經初潮,一般從13歲到18歲。當卵巢內的卵細胞陸續發育成熟并排出時,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促使子宮內膜增厚和血管增生,為受精卵在子宮內發育創造條件。排出的卵如果沒有受精,卵巢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會很快減少,引起子宮內膜組織壞死脫落,血管破裂出血。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連同血液一起與由陰道排出,這就是月經。

大多數女性在12-14歲時開始來月經,月經周期一般為28-30天,每次來潮的經期為3-7天,出血量為30-60毫升。但是有些少女月經可以完全沒有規律,這是少女性生理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表現,是正常的。經過一段調整時期,才能建立起正常的月經周期。

2 青春期保健要點

2.1 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教育主要是性教育,要使學生明白兩性生理基本知識,青春發育的生理規律,青春體貌的變化,望、性吸引、性沖動和性宣泄的生理與心理現象,性的安全健康和身心保護的知識,還要知道預防意外懷孕、預防性病、艾滋病、反對濫用等知識。在實施青春期性教育過程中,一定要遵循“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針對青少年需知、已知和未知的實際情況,決定上述內容在什么年齡段講到什么程度。

2.2 男性青春期保健

2.2.1 保健

包皮過長和包莖是男性青少年中比較常見的現象。包皮過長是包皮掩蓋尿道口,但上翻時仍能露出尿道口和頭。包莖則是指包皮口狹小緊包住,不能向后翻開露出頭。

包皮過長的危害:包皮會分泌一種乳白色豆渣狀帶臭味的物質叫“包皮垢”?!鞍す浮比菀资辜毦敝常舨荒芗皶r將包皮上翻清洗干凈,可使包皮和頭發炎,出現局部紅腫刺痛。包莖的包皮囊內積存的“包皮垢”無法清洗,易形成結石。包皮過長和包莖可影響正常發育長大,不及時治療會造成終生遺憾。

因此,要指導男孩從兒童時期就養成經常把包皮翻上去清洗的習慣。包莖患者宜在兒童期即行包皮環切手術。

2.3 女性青春期保健

2.3.1 月經期保健

月經是女性子宮內膜剝脫,經血從陰道排出的過程。在月經期,由于子宮內膜脫落,形成創面,陰道酸性環境的破壞,盆腔充血,生殖器官局部防御機能下降,如不注意衛生,細菌很容易上行侵入生殖器官。月經期大腦興奮性降低,全身抵抗力下降,機體容易疲勞,易受感染。應指導少女在月經期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保持外陰清潔,經常用專用毛巾和盆具以及干凈溫水沖洗外陰;第二,月經期間,可能會有腰酸、小腹墜脹,頭痛而影響情緒,情緒波動反過來又影響月經的規律。保持心情舒暢有利于減輕經期不適;第三,月經期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避免劇烈運動;第四,月經期間可吃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多喝開水,不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減少盆腔充血。

2.3.2 保健

青春期的發育標志著少女開始成熟,的保護與保健是女性青春期衛生的一個重要方面。

青春期少女不可穿緊身內衣。發育基本定型后,要指導少女及時選戴合適的胸罩。少女在15歲左右發育基本定型,但個體差異較大,可用軟尺從上緣經量至下緣,上下距離大于16厘米時即可配戴胸罩。

青春期的少女,每當月經期前后,可能有脹痛、癢痛現象。這時少女們千萬不要隨便擠弄,摳剔,以免造成破口而發生感染。要經常清洗、乳暈、,保持的清潔衛生。

2.3.3 會保健

青春期少女處于代謝旺盛階段,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多,陰道分泌液增多,大小皺襞部位容易積存污垢,易造成外陰瘙癢。所以,會的衛生十分重要。每晚要用溫水清洗外陰,內褲要選用透氣性好、吸濕性強的棉織品。若白帶量多,又有異味或有血色時,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以免引起陰道感染和外陰瘙癢。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青春期妊娠; 性健康教育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for puberty pregnancy patients

CHEN Chunlin, ZHANG Yumei, WEN Zhichao, SUN Hongbo, LIU Weiwei, WANG Ruib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Longnan Hospital in Daqin,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Qiqi Haer Medical College, Daqin, Heilongjiang, 163453

【Abstract】Puberty is a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childhood to adulthood. In the late stage of puberty, sexual maturity has completed, but social maturity lags behind, which may easily lead to some sex-related problems.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in puberty sex education in China, manifested by the absence of sex knowledge, the involvement of premarital sexual behaviors, unintentional pregnancy, and multiple abortion among adolescents. Therefore, sexual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among puberty pregnancy patients in clinical practice, so that proper contraceptive measures could be provided to protect thei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Key words】 Puberty pregnancy;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青春期是從兒童期到成年期的過渡階段,在青春期后期 ,性成熟已經完成,而社會成熟卻遠遠滯后,容易出現性相關問題。在我國青春期性教育存在不足,青少年性知識非常缺乏,青少年婚前、非意愿妊娠、多次流產等現象日益增多。因此,在臨床工作中應對青春期妊娠患者進行有效的性健康教育 ,指導其采取防范措施, 促進其心身康復,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30例青春期未婚妊娠者,年齡14~19歲 ,在校學生5例,外來務工者18例,其他7例。既往人工流產史6例,24例為首次妊娠。避孕方法 :未避孕23例 ,事后服避孕藥4例, 安全期加3例。妊娠中期引產22例,妊娠晚期引產8例,其中院外用藥導致失血性休克1例,妊娠合并高血壓綜合癥1例,全部治愈出院。致孕情況大致有三個方面:(1)性觀念淡薄;(2)性神秘(性好奇);(3)同居 。

2 性健康教育內容

2.1良好的心理支持青春期妊娠患者一般年紀輕、閱歷淺、心理不成熟,而且還要面對妊娠導致身體的變化,要面對社會的輿論和家庭的反對,以及對引產過程的恐懼等,嚴重者抑郁而有自殺傾向。青春期妊娠少女的自殺傾向是成年婦女的2 ~4倍[1]。良好的家庭支持可有效緩解患者情緒的負面影響,預防或降低心理問題的發生。因此,護士對患者進行心身護理的同時積極主動做好親友的思想工作,讓父母、親友能夠理解寬容,盡量陪伴患者并與之交流,給予關愛,使患者能在友善的氛圍中提高對不良精神刺激和心理壓力的耐受力及控制能力,恢復生活的信心。護士在護理患者時以理解 、尊重的態度與患者溝通 。針對患者的自卑羞怯心理 ,選擇個體化心理護理方式,充分保護患者隱私權 ,建立輕松 、可信賴的護患關系。

2.2疾病知識宣教在患者情緒稍穩定后,以朋友聊天的方式,向其講解女性生殖系統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妊娠早期會有哪些反應,終止妊娠的方法,注意事項和可能出現的問題等,使其對疾病有初步認識,積極配合治療。產后指導患者飲食,避免出現脹奶及時告知回奶的方法。進行產后衛生指導和生活指導,注意合理的營養、休息、活動。產后4周內禁止性生活。

2.3性知識教育青春期性教育并非鼓勵青春期少女嘗試性活動,而是對青春期少女進行性生理、性心理、性衛生、性保健等科學知識的教育,使其能科學地對待自我發育與成長,培養健康的性心理,建立正常的兩往,增強性保護意識,掌握婚前的危害:因未婚先孕而流產,造成生殖系統的感染,影響婚后生育功能;破壞正常的戀愛關系;婚前褻瀆婚姻的神圣性;婚前性關系有發生傳染病的危險。

2.4 性道德教育青春期性知識和態度的轉變并非一定能改變他們的,但性知識和態度改變是必要的前提條件。青春期少女妊娠使心理和生理受到很大影響,我們要幫助其把性態度引向健康的軌道,認識兩性關系的嚴肅性與社會責任,因為性道德約束是文明進步的產物,受到道德約束的性是美好的;不受道德約束的性則是邪惡的,雙方必須對的社會后果承擔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 。

2.5 灌輸正確的避孕知識多個研究表明,正確使用能夠顯著減少性傳播疾病的發病率和非意愿妊娠的發生[2]。掌握正確的避孕知識,提高青春期少女對安全的認識,同時教導她們任何避孕或預防性病器材、方法都無法抵消婚前、婚外性行所帶來的負面后果 ,從而減少青春期性傳播感染和意外妊娠的發生。

3 討論

護士幫助青春期少女獲得家庭的支持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同時對家長積極開導使父母冷靜下來,在諒解的同時與護理人員共同協作幫助青春期少女建立良好的性道德,避免少女破罐子破摔,恢復生活學習的信心。

性教育是否會鼓勵青春期少女嘗試性活動一直有爭議。有國外學者綜述[3]顯示性教育可以起一定的積極作用:延遲了性活動的起始,減少了的數目或者固定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少女妊娠率和性傳播感染的發生率。有些人對避孕方法的傳授持反對的意見 ,認為這會鼓勵、暗示、默認青少年。近年來報道青春期少女宮頸癌與滋養細胞腫瘤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青春期少女的較以往頻繁[4]。性知識和態度的轉變并非一定能改變她們的,但青春期妊娠危害少女的身體健康,對其心理狀態的影響尤為嚴重。這些負面的心理因素 ,不僅有害于患者的身體健康,更影響她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甚至造成終生的心理影響,因此必須提高青春期少女對安全的認識,加強性道德教育,灌輸正確的避孕知識,從而推遲首次的年齡、減少青春期性傳播感染和意外妊娠。

隨著社會的發展青年女性初次流產或引產的年齡呈現越來越小趨勢,甚至受到性傳播疾病的威脅[5],青春期妊娠帶來的近期和遠期并發癥如月經失調、宮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癥、異位妊娠等發生率明顯增加[6]。社會上黃色書刊、等不良內容嚴重危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所以性健康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整個社會都要負起責任,多渠道、多形式對青春期妊娠患者進行有效的性健康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性觀念,掌握科學的性知識 ,增強自我保護能力,避免意外懷孕、預防感染性疾病和艾滋病傳播。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時期,實施性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注重性健康教育,使青春期女性自身、父母、家人了解女性的生理心理特點,采用正確生活方式和自我保健措施,預防有關性健康問題的發生,才能保證青春期少女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1O M Gissler,Hemminki E,Lonnqvist J,et al. Suicides after pregnancy in Finland:1987-1994: register linkage study[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96,313:1431-1434.

2 M.I.Saitou.Sex education in school:preventing unwanted pregnancy in adolescent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 Obstetrics 63 Supp1.1.1998:157-160.

3 GnmseitA,Kippax S,ASSI~ P,et al.Sexuali~ education and young people’s sexuabdaavior:A review 0f studies.JAdolescRes,1997,12(4):421-453.

4 劉俊.青春期婦科腫瘤[M].國外醫學.婦產科學分冊,2005,32 (5):316-319.

5 翟清秀,劉云翠,李秀英.未婚女青少年人工流產主客觀因素分析[J].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5,4(3):153.

篇4

【關鍵詞】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知識

中國圖書分類號R173 文獻標識碼A

青春期是性生理和性心理發育成熟的時期,這一時期發生的青少年相關問題已經得到全世界各國的不同程度的關注,上海市也在學校教育方面設置了相關的課程,社會工作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參與,但中國是個保守的國度,在生殖健康教育方面遮遮掩掩,實際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本次調研希望了解長寧區在校女生生殖健教育情況,為探索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方法

1.1.1 對象 上海市長寧區初高中在校女生。

1.1.2 方法

1.1.2.1 抽查學校的原則:(1)按照長寧區地理形狀東西南北中;(2)具有特

作者簡介 岳廷棉(1976-),女,主治醫師,碩士

點的學校,如女子學、職業學校等。依據抽調原則,選中5所學校進行調查:女

子中學一所(A1:重點中學,包括6-8年級女生、高一二年級女生)、職業高中一所(A2:高一二年級女生),重點初中一所(A3:包括6-8年級女生),普通高中一所(A4:包括高一二年級女生),普通初中1所(A5:包括6-8年級女生)。

1.1.2.2 調查方法 (1)問卷:請專家依據調研目的制定問卷,包括一般情況、青春期健康相關態度、青春期健康相關行為、青春期少女常見癥狀的發生情況、青春期健康相關服務與需求、青春期健康相關知識等;(2)由5所學校的衛生保健老師擔任調查員,對調查員統一培訓后,采用密封匿名問卷調查形式當場發收)。

1.1.2.3 調查時間 2015年4-7月份。

1.2 統計學分析

1.2.1 采用Epidata3.0進行數據錄入,SPSS16.0進行數據分析。

1.2.2 知識得分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百分比采用卡方檢驗和確切概率法。

1.2.3 α=0.05,pQ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發放1020份問卷,有效問卷1010份,有效率99.02%,高中399份,初中611份,基本情r見表1。

2.2 青春期健康相關知識

包括性知識、生理發育知識及艾滋病三個大方面,共13題目,每個題目1分,總分13分,全答對方得1分,否則全扣。女子中學得分最高,職校和一所普通初中最低(p

2.3 青春期生殖健康相關態度

2.3.1 對婚前的態度初高中生間有明顯差異(p =0.035):初中生反對的

占55%,自愿原則的占41.2%,無所謂的占0.7%,而高中生反對的低于初中生為46.7%,自愿原則的占48.0%,無所謂占7%。

2.3.2 在學校開展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調查發現初中生需求較高中生明顯(p

2.4 青春期健康相關行為

2.4.1 在1010名調查對象中,827名學生已開始月經初潮,占88.4%。其中,有793名學生回答了月經初潮年齡,最小年齡為9歲,最大年齡為16歲,平均值為12.61,有3人有婚前。第一次來月經時首先向誰請教,初高中生間有明顯差異(p =0.005),但第一請教人首選父母所占比例最大(初中:86.9%;高中:78.3%),而請教老師為首選的所占比例最小,分別為初中1.1%和高中1.3%。其他相關行為分析見表4。

2.4.2 在3名發生過的學生中,2名學生回答首次發生的年齡為11歲;首次發生采取避孕措施的情況為:使用安全套(0),體外(1),安全期(1),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1)。

2.4.3 816名學生回答是否接受過青春期生殖健康方面的教育活動,回答接受過的501名,占61.4%,457名接受過教育活動主要在學校,占86.4%,47名在社區,僅僅占8.9%。534名回答了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活動作用,其中257名感覺作用非常大受益匪淺,占48.1%;224名感覺收獲不大,占41.9%;53名覺得完全沒有用,占9.9%。

2.5 青春期生殖健康相關服務需求

2.5.1 970名學生回答了獲得生殖健康的相關知識問題:138名學生表示非常希望,占14.2%;566名學生表示比較希望,占58.3%;267名學生表示不希望,占27.5%。993名學生希望獲得的生殖健康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青春期的心理發育方面有685名,占69.0%;青春期的生理發育方面有569名,占57.3%;如何正確與異性相處方面有518名,占52.2%;什么是愛情方面有290名,占29.2%;性知識方面有234名,占23.6%;安全方面有288名,占29.0%。

2.5. 1000名學生回答了最希望獲得生殖健康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的來源渠道(多選):家長(487名,占48.7%),學校(445名,占44.5%),醫生或專家(351名,占35.1%),網絡(313名,占31.3%),同伴(234名,占23.4%),報刊雜志(172名,占17.2%),廣播電視(157名,占15.7%),社區(96名,占9.6%),其它(117名,占11.7%)。

2.5.3 995名學生回答了最傾向的生殖健康教育形式:正規課堂教學(440名,占44.2%),家庭教育(391名,占39.3%),專家講座(269名,占27.0%),播放錄像片(306名,占30.7%),咨詢室(226名,占22.7%),同伴教育(172名,占17.3%),社區宣傳(98名,占9.8%),其它(109名,占10.9%)。

2.5.4 988名學生回答了如果存在生殖健康方面的疑惑,最希望能從哪里獲取幫助:家長(598名,占60.5%),同齡的要好朋友(430名,占43.5%),老師(163名,占16.5%),其他(136名,占13.8%),自己(163名,占16.5%)。

3 討論

3.1 青春期女生生殖保健基本情況不樂觀,生殖健康知識掌握明顯不足。

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少年兒童身體發育普遍提前,隨之而來的是性意識的覺醒,加上受當前社會性開放的影響,出現了青春期和初次的低齡化。本次研究中已經有88.4%的女生已經開始月經初潮,而初潮時間平均在12.61歲,但最小提前到9歲; 3人有性經歷,其中2名發生第一次的時候為11歲,在首次發生時候無人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在日常衛生保健方面令人不滿意,衛生墊的不合理使用、經期不適當運動及穿戴鋼托文胸在調查的女生中所占比例也不容小覷,說明相當一般分女生對這些基本衛生知識及危害并不十分了解。這也與本次調研生殖健康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相符合,5所學校初高中女生對生殖健康相關知識的掌握均不滿意,普遍得分較低,尤其是職業學校和普通中學,這一普遍現象同國內相關文獻報道類似[1],提示我們社會、家庭、學校乃至我們婦幼衛生工作者的都應該重視起青春期生殖健康相關知識教育。

3.2 青春期生殖健康相關態度令人堪憂

由于現代社會開放程度越來越高,異性同學之間的神秘、羞澀和拘束越來越少,青少年對談戀愛和的態度比較寬容和開放,本次調研發現對待婚前的態度高中女生明顯反對的46.7%,初中女生反對的占55%,認為婚前只要雙方愿意就可以發生的占41.2,與文獻數據相符[2],而調查中還發現已經有3名女生發生過且年齡較小,整體情況反映現在初高中女生對婚前的態度相對較為開放,與國內的其他研究結果相似[3]。

3.3 青春期女生生殖健康相關知識的獲得及途徑

本次調研顯示女生在初潮時求助的對象首選是自己父母,而不愿意求助老師;較為愿意與同伴談論性知識45.8%,而愿意與父母談論僅占31.6%;對于接受過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活動的女生來說,教育活動主要來源于主要是學校,其次是社區,而對教育活動進行效果評價時認為收獲不大甚至沒有作用的比例超過60%,尤其是對學校展開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調查中發現無論初高中生反應均不熱烈,尤其是高中女生,認為非常必要的初中女生才占51.6%,而高中女生更低為37.3%,反映學校及社區提供的生殖健康教育并不受學生們的歡迎。上述情況說明家長、同伴在生殖健康教育中重要作用,同時也反映家長和學校在生殖健康教育方面的欠缺[4]。

3.4獲取青春期生殖健康相關服務途徑良莠不齊

資料顯示大多數同學是通過同學交流、網絡傳媒、書報雜志等非正規途徑獲取的性與生殖健康知識,顯然知識比較膚淺,同時也存在誘導、誤導、效仿之類的潛在不安全[患[5]。本研究中72.5%的女生還是希望能獲得生殖健康知識,很多數據也表明青少年學生渴望學習生殖健康知識的積極性,間接地反映出學生性健康知識的相對匱乏[6-9]。

本次調研顯示目前對青春期女生提供生殖健康相關知識途徑有很多,主要來自于家長、學校、網絡、同伴教育等,而來自于醫務工作者比例較小,依賴社區提供的服務更是少之又少,而她們實則希望獲得生殖健康相關知識應該來自于家長、醫生或專家提供,教育形式更傾向于正規課堂教學、家庭教育、專家講座等。雖然這些年來社會家庭學校也逐步重視生殖健康教育,但實際效果差強人意,一定程度上與我們家長、學校及社會工作者本身對生殖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較低有關[10];雖然網絡的發展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迅速可獲得信息的途徑,但是,網絡傳遞的知識需要甄別方可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孩子們需要正規的途徑獲得科學的知識,我們醫務工作者應該思考怎樣科學普及生殖健康相關知識,提高青春期女生對生殖健康知識的正確理解和運用。

面對青少年學生生殖健康現狀令人擔憂,非正規途徑獲取的性與生殖健康知識存在不安全隱患,而家長、學校、社會提供的服務又不能滿足所需,師資力量薄弱,醫務工作者又多忙于臨床而忽視對青春期女生生殖保健的關注,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是擺在整個社會面前的重要課題!建議加大醫教結合工作力度,利用婦幼衛生、學校教育資源,將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常規課程,對不同年齡段的女生采取螺旋式教育模式,有針對性、階段性、計劃性的向學生提供生殖健康保健知識,同時加強對學校保健老師的業務知識培訓力度,開展家長學校,向家長普及生殖保健科學知識,發揮家長在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如何利用有限的衛生教育資源,結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為青少年學生提供科學性、實用性、趣味性較強的的生殖健康教育課程,也值得我們重點思考和探索。

4 參考文獻

[1] 徐桂秋,殷玉明.職業高中學生性與生殖健康知識現狀調查與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5,24(1):101-103.

[2] 杜莉,秦敏,朱麗萍.上海市青少年性生殖健康知信行現狀[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9):4592-4594.

[3] 王鳳秋,李玉,崔洪弟.高中生性與生殖健康知識、態度、行為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7,21(1):42.

[4] 崔小琴.密云縣圓2000名中學生青春期健康知識需求調查[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1,22(4):449-451.

[5] 馮寧,吳久玲,田曉波,等.農村青少年生殖健康相關知識認知情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9,30(11):988-989.

[6] 王敏,聶紹發,龍璐,等.武漢地區高校本科生生殖健康知識、態度、行為現狀調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9,17(2):83-86.

[7] 張德美,全.西南地區大學生性教育現狀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8,29(6):567.

[8] 孫繼東.北京市懷柔區中學生青春期性教育必要性分析.職業與健康[J],2009,25(14):1526-1528.

篇5

【關鍵詞】生物教學 高師生 青春期心理健康干預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C-0107-03

心理健康是現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從廣義上講它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它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高等師范院校剛入學的十五六歲少男少女正處于青春期發育的關鍵階段。身體的發育成熟與心理相對幼稚,他們在接受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和社會教育的過程中,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改變,競爭壓力的增大,必然會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產生各種心理問題。而學科中與心理健康教育聯系最密切的是生物學,因此挖掘生物教學中蘊涵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內容,適時地、自覺地、有意識地對學生心理健康方面進行適當的干預,可使學生在身心兩面得到均衡的發展。本文以江蘇省宿遷市高等師范學校為例,通過生物教學對高師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干預,初步探究生物教學以及生物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高師生青春期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及其成因

高師生的年齡階段是被“青年心理學之父”霍爾喻為“疾風怒濤”的年齡階段,也是人格塑造的非常時期。在此非常時期,高師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正逐步成熟,尤其是生理上的轉變,如對未來生活和前途的覺悟等。這樣心理上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又沒有建立,學生出現了一個心理上的“斷乳期”,所以,在高師生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最常見問題表現為外化(行為)和內在化(情感)問題。外化問題包括行為逆反、對抗蔑視和侵略,而內在化問題包括焦慮、社交退縮、抑郁等。以下是常見的高師生青春期心理健康問題及其成因。

(一)逆反、消極對抗心理強烈。高師生由于心理的不成熟,看待問題往往會片面化、絕對化,容易固執己見、我行我素。行為上表現為魯莽從事,不顧后果;對思想教育、校紀校規消極抵抗或否定,對老師教學和行為偏激評判;對教師的批評教育置若罔聞,其后果就是不服從教育與管理。

高師生產生這樣強烈的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正處于人生階段中的青春發育期。從心理角度看,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獨立性、成人感,使其在一些行為活動、思維認識、社會交往等方面表現出成人的樣式。學生進入高師學習后,環境、生活、個人地位與中學階段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又由于缺乏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極易出現各式各樣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從而產生消極對抗的情緒。

(二)喪失學習信心,產生厭學、逃學行為。首先,由于目前社會對高等師范學校不甚重視,對師范教育存在偏見,學生的“入口”與“出口”都不是太好。高師錄取分數線較低,整體生源素質偏低,使得部分學生懷著無奈的心理來到師范學校就讀。大部分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不是很好,而各地對小學教師設置的門檻較高,導致學生就業的競爭力不如本科生。其次,很多家長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心理上對孩子就讀師范教育沒有足夠的重視。加之學生從緊張的中學學習階段到了以就業為目標的師范教育階段,由于環境和地位的變化,學生產生了諸多的不適應。在理想與現實發生矛盾時,學生往往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加之他們原有的知識基礎薄弱、學習能力較差,面對陌生的高難度的理論知識感到束手無策,從而缺乏自信,喪失學習的動力,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厭學、逃學等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

(三)人際交往障礙。由于人際關系、社會的復雜性與學生心理的單純性,高師生常常在人際交往中受挫,從而易引發人際沖突,陷入孤獨、逃避和自我心理設防。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缺乏人際交往經驗,缺乏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氣,回避參與各種活動, 對人對己認識不同,很難與人深交或缺乏知心的朋友,妨礙了良好人際交往圈的形成。筆者對某校約230名1~3年級不同的高師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28%的學生認為沒有真正的朋友,23%的學生感到孤獨、寂寞。

產生這些人際交往障礙,究其原因是因為大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一般居住在比較集中,語言、習俗較為熟悉的生活環境里,進入師范學校后,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而且現在的學生都有很強的個性,由于性格上的不同,在被同學不理解、排斥和冷落時,容易產生精神壓力,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與人相處時有著較強的戒備、懷疑和嫉妒心理。

(四)生命價值觀存在偏差。一些學生沉迷于虛擬網絡而忽視人世間的真情;以自我為中心忽視周圍人的感受;心理脆弱不能接受挫折;遇到困難不是積極面對而是選擇逃避;拒絕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缺乏愛心,因一點小事就付出生命的代價。是什么原因造成這些情況的發生?筆者認為,一是我國的教育重視學科知識教育而忽視生命教育的傾向,致使部分青少年學生心靈空虛迷茫,生命價值觀念淡薄,從而導致他們對自己生命的輕視和對其他生命的漠視與殘忍;二是社會、家庭原因,我國有一些獨生子女家庭,子女在家享受的是眾星捧月般的照顧,從而形成自私自利、缺乏愛心、脆弱的心理;三是部分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與技能缺乏,生命意識淡漠,等等。

二、生物教學中高師生心理健康問題干預的途徑

(一)創設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消除逆反、消極對抗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可以有不同的層面和范疇, 而課堂教學卻是最主要的層面。課堂上千變萬化的教與學的活動中, 師生互動方式的質量、師生關系能否和諧不僅關系到教學效果,也關系到師生雙方心理健康的水平和質量。

第一,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包括師生關系的平等。當然這種“平等”的實質是師生雙方自我延伸,共同參與到教學情境中。應營造融洽平等的師生關系,給處于青春期的高師生解壓。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完全平等的朋友和知己,應尊重關心和接納學生的表現,解除學生的逆反、消極對抗甚至敵意的心理。

第二,更新和轉變課堂觀念。傳統的生物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邊緣化、教材中心化、活動邊緣化。這就造成師生間心理的隔膜和精神的隔閡,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一方面教師不能發揮正向促進功能, 另一方面學生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和逆反對抗心理, 有的甚至自我封閉, 不愿與人溝通。而健康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應該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認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互動過程。教師應以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教學教態,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給予同樣的關懷、愛護,在人格上給學生以師生平等地位。同時教師的語言和人格魅力也尤為重要,教師授課時要嚴謹而不冷漠、風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樂。要經常使用激勵性語言,如“這個問題你能解答。”“你能行,不妨試試。”“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研究好嗎?”“我相信你以后比老師想得更好”,等等。這樣的激勵語言可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緩解青春期學生緊張、焦慮的心理壓力。

第三,利用生物學知識讓學生認識到不能自視過高,也不能自輕自賤,正視自我、悅納自我才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如教學中講到生物與環境時,充分引導學生:自然界中的生物多姿多彩,生生不息,高大的喬木、矮小的灌木、艷麗的牡丹,頑強的小草,它們都有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而人也是如此。要讓學生明白:我們沒有理由不愛惜自己,雖然我們不能選擇相貌,但可以展現笑容;雖然我們不能決定生死,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承受生命的厚重。學生聽后深受啟發: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阻礙我們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二)利用生物實驗課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信心,積極干預學生厭學、逃學行為。高等師范學校的生物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生物實驗一般學生都有濃厚的興趣??梢哉f學習興趣是關系到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一,優化實驗模式。在過去的實驗中,由于實驗課程緊張,老師講授實驗知識以及示范實驗時,學生大多數時候只是觀看而沒有親自動手,這導致他們的實驗動手能力差,對實驗沒有興趣,這不利于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以及能力的培養。只有改善現有的生物實驗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全部實驗過程中,才能提高學生做實驗的積極性。因此,生物實驗從準備到實驗,學生都應全程參與:從實驗材料的準備、實驗溶劑的配制,到實驗操作的全過程。通過這樣的調整,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創新,對自然科學產生興趣。而在實驗的一系列過程中,學生不僅體驗到做實驗的快樂,同時也收獲了自信以及對自我的認識與了解。

第二,轉變教師角色。實驗中教師應從傳統的監督者轉變為學生的引導者與朋友。教師不再只是去監督學生是否認真做實驗,而是在指導學生做實驗,解答學生實驗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對于一些動手能力差的學生,我們應給予更多的鼓勵與引導,耐心地給他們講解、示范和指導,告訴他們不要害怕失敗,失敗只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面對失敗要分析原因,找出錯誤。這樣的做法也有利于他們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克服心理障礙,更加自信地面對碰到的困難和挫折。

利用豐富多彩的生物實驗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有了,就能誘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知識,讓他們主動去學,從而避免厭學、逃學行為的發生。

(三)積極舉辦生物第二課堂活動培育人際交往能力。生物課堂普遍都有第二課堂的延伸,比如興趣小組活動、調查訪問等,無論是哪種課外活動都需要團隊協作精神,學生在課外活動過程中首先鍛煉的是與人交往的能力,不僅僅是和同學的交往,還包括和老師、家長以及社會人員的溝通與交往。

例如,調查某市水污染對生物的影響時,我們做了這樣的安排:先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由能力、性別、成績不同的學生構成,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經過查閱資料、訪問、實地調查、取樣、實驗分析等環節,寫出調查報告。最后,舉辦成果交流活動,讓同學們從中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舉辦類似的活動,可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不斷內化,團結協作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可以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

(四)挖掘生物學知識內涵,進行生命價值觀教育。生物學又叫生命科學,本身就是以生命為研究對象,它是將自然生命和社會生命有機結合。什么是生命教育?國內教育界在這個概念上一直沒有達成共識。劉濟良認為生命教育就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的價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義,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對終極(下轉第111頁)(上接第108頁)信仰的追求,養成學生的關愛情懷,使他們學會過現代文明生活”。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挖掘生命教育的內涵,培養學生科學的生命價值觀是廣大生物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例如,通過“細胞的分裂與分化”和“人的生殖和發育”向學生介紹每個人都是由一個細胞――受精卵,經歷了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在媽媽的子宮里經過“十月懷胎”,又在家人的精心呵護下成長為亭亭玉立的姑娘或是風度翩翩的小伙。經過講解,學生對生命的敬重油然而生,學會感恩生命、感恩父母。再如,學習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時,指出生物既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引導學生遇到挫折,勇敢面對。在講解保護環境的意義時,讓學生了解許多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人類掠奪性開發和破壞,導致生物棲息地流失,造成生物不可逆的滅絕。從而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應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入手,拒絕白色垃圾,減少環境污染,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珍惜其他生物的生命,為生物圈大家庭的和諧生存貢獻力量,做到“用生命去溫暖生命,用生命去呵護生命,用生命去撞擊生命,用生命去滋潤生命,用生命去燦爛生命”。

總之,作為一名生物學教師,當面對學生們繽紛的內心世界時,要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擴大知識面,善于運用教育教學手段來指導自己的實踐,合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并利用最佳時機和運用最佳的教育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生物學教學的每個環節中。

【參考文獻】

[1]季成葉,劉寶林.兒童少年衛生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2-20

[2]邱丙紅.中學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現代農村科技,2010(5)

[3]劉濟良,李晗.論香港的生命教育[J].教育學術月刊,2000(12)

[4]學會生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32-133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探索和建立長效工作機制,以學校為主體,相關部門聯動,通過多種方式對全市青少年進行青春期生理、心理、性道德、性健康、預防艾滋病等方面進行健康教育,幫助青少年掌握生理、心理、道德等方面的保健方法,提高青少年的性與生殖健康水平,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為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作出積極貢獻。

二、工作目標

(一)促進青少年較為全面系統地掌握青春期生理知識及生殖保健等方面的科學知識,了解青春期身心的各種變化,對成長過程中正常和必然的變化,持有正確的態度。

(二)引導青少年逐步建立積極、健康的自我意識及和諧交往的人際關系。幫助青少年從性健康的各個方面認識自己,提高與異性平等交往的能力。

(三)幫助青少年掌握有利于緩解青春期變化帶來的壓力,使他們具有處理各種矛盾,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知識和能力。

(四)培養青少年自尊、自信、自愛和維護基本權利的意識及社會責任感,使其具有對社會、對家庭、對自己負責的意識,具有遵守社會道德規范的行為能力,為成年后安全、健康和負責任的行為打好基礎。

(五)培養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質,促使其珍惜生命,抵制誘惑,不吸煙、不喝酒、遠離,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品德。

(六)從小樹立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生男生女都一樣的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和生育觀,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育文化奠定基礎。

三、工作措施

堅持“以人為本,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圍繞建立完善“學校答疑解惑、家庭關懷指導、社會宣傳關愛、政府支持引導、自我教育成長”五位一體的綜合教育機制,充分整合政策、師資、設施等資源,結合實際,不斷創新活動載體和方式方法,積極開展青少年樂于接受、樂于參與,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動。

(一)做好基層調查,為青春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提供決策依據。深入開展好青春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本市各學校、社區已經開展的青春健康教育的一些情況、經驗,需要進一步了解青少年的具體情況,掌握他們對性與生殖健康方面知識的了解程度和態度、存在的主要問題等等。要認真做好基層調查,匯總分析,為制定青春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做好準備。

(二)組建教研及專家隊伍,為青春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提供人力保障。青春健康教育是一項比較復雜、敏感、對社會頗具影響力的工作,容易出現偏差,引起歧義,組建一支由專家組成的教研隊伍尤其重要。市級成立青春健康教育顧問小組,顧問組成員由市教育局、市人口計生委、團市委、計生協相關領導擔任。教育顧問組成員參加制定階段工作計劃,負責督導和評估教育工作,受邀參加各種青春健康教育活動,定期研討青春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以保證教育工作順利健康開展。專家咨詢組由醫學、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一些專家擔任,負責具體教育課程和個案心理咨詢服務。

(三)培訓師資隊伍,確保青春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實效。青春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任務,建立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是做好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要通過努力,讓一部分了解和熱愛青春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醫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成為培訓師資或項目管理者,邀請國家項目管理者和培訓專家來啟培訓教育師資,傳授新型的青春健康教學理念、內涵和方法,并讓這部分人成為骨干,貫徹實施整個青春健康教育工作。師資隊伍一般由學校教師、醫生、心理咨詢師、社區管理者等人員組成。

(四)制定教程計劃,確保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穩步推進。為確保整體推進效果,在選擇培訓對象開展活動時采取先點后面、先易后難的原則,根據各學校培訓對象需求有選擇有重點地確定培訓內容,設計課件,確保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訓課程每次30-50人左右,每次培訓時間以60-90分鐘為宜。可以在轄區內選擇一個試點學校,在其中一個班開設相關課程,逐步將課程向試點學校全年級、全校拓展。

(五)做好監督評估,確保青春健康教育工作不斷完善和提高。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件立意深遠的系統工程,為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和提高我們工作,要及時開展監督與評估,發現實施過程與計劃的偏差及原因,保證教育的效率和效果。每次培訓和活動中都要做好各種記錄,包括活動時間,到場青少年人數、活動主題、到場領導、有無觀摩等,收集匯總好相關數據和信息,建立和保存好必要的臺帳和資料,教育顧問小組及時對開展活動的產出效果做出正確的監督與評估。

(六)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良好的青春健康教育氛圍。充分利用“5.29”、“7.11”、“9.25”等計劃生育重大主題宣傳活動,進行青春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同時邀請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媒體參加宣傳報道,提高社會各界對青春健康教育活動的關注度,努力營造良好的青春健康教育氛圍。

四、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認清形勢,充分認識開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開展青春健康教育是貫徹落實中央《決定》精神,保護未成年人,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有效舉措,是提高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水平,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的重要措施。各鎮鄉要真正把青春健康教育擺上重要位置,充分認識開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動是“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根本性和基礎性工程,是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結合自身實際,積極主動地融入到青春健康教育工作中去。

篇7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1

1.前言

高中階段對學生來說十分關鍵,在高中時期,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逐漸趨向成熟,升學形勢嚴峻,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如何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壓力,確保學生的學習不受影響,已經成為了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班主任應融入學生生活中,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多與學生溝通,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給予學生積極的學習指導和心理教育,使學生健康成長。本文從心理指導及學習指導方面出發,對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班主任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應注意的問題,以此作為高中班主任的工作參考。

2.做好學生青春期心理指導工作

2.1 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變化

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心理和生理變化較大,高中三年幾乎涵蓋了學生的整個青春期,在這一階段,學生發育逐漸成熟,心理發展迅速,班主任應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學生的青春期心理特點進行分析,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心理指導,促進學生的心理完善。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班主任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掌握學生的青春期心理特點,建立良好的心理指導觀念。可以通過師生交流、家訪、或開家長會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積極、健康的青春期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變化和生理變化,同時,借助這個機會,向學生家長科普學生青春期健康知識,幫助家長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觀,了解學生的青春期變化。

2.2 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調控

學生在青春期期間,情緒變化快,容易產生一些負面、消極的情緒,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應通過各種途徑使學生認識自身變化,并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調控及自我疏導。與其他科目教師相比,班主任的工作較為復雜,要同時承受學生、家長、學校等方面壓力,應做好自我心理疏導,以免不良情緒影響學生,加大學生心理教育的難度。學生在青春期的表現可以概括為:自我意識強烈、性意識增加、難以集中精力、煩躁不安等。班主任應在此時給予學生正確的心理指導,引導學生自我控制,并培養學生的自控力。學生的青春期表現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影響,甚至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應及時進行引導和控制,以免影響學生的心理、性格、學業等,增加學生的高考壓力。

2.3 了解學生心理需求

一個好的老師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班主任應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以便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爭取做學生信賴的朋友。班主任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應以朋友的身份以拉近師生距離,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高中階段的學生容易產生困惑,學習受挫時需要人排解憂愁,傾聽內心感受。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班主任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親近學生,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交友觀等,耐心解答學生困惑,傾聽學生感受。高中階段的學生仍然處于青春懵懂階段,但學生往往會覺得自己長大了,但他們的心智尚未發展成熟,若交友不慎,則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對學生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學生在和異性或同往過程中,班主任應進行正確的引導,避免學生出現早戀現象。早戀問題逐漸趨向低齡化和普遍化,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理和生理逐漸成熟的階段,容易對異性產生好感,影響學習。

2.4 如何處理學生的早戀問題

班主任應針對學生的早戀問題,提出有效地解決方法。首先,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不可粗涉,應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早戀,對學生進行積極的疏導,并通過正面教育,使學生正確看待異往關系。其次,指導學生采用正確的的方式與異性相處,與學生溝通,給予學生及時的疏導。例如,學生發生早戀時,可單獨與學生談話,以自身經驗告誡學生,讓學生認識到高考升學壓力,高中不具備談戀愛條件,應抓住時間好好學習,培養自身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實現理想努力奮斗。正常的異往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在交往中應掌握好限度和分寸,支持異性之間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的健康交往方式。強調學生的集體意識,教導學生在交往中以誠待人,友好相處。

3.指導學生排解壓力

高中學生所面對的學習壓力和升學壓力較大,在巨大的壓力面前,很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高中在學生生涯中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過渡期,課程相比初中變得更多,內容更復雜,學習負擔更重,在這種背景下,若學生出現成績下降或遇到學習困難,再加上來自家庭、社會以及學校各方面的壓力,很容易導致學生情緒壓抑,甚至產生心理疾病,若沒有及時進行疏導,會對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產生嚴重影響。班主任應教導學生進行自我疏解,幫助學生度過重要的過渡期。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信心,教導學生正確面對人生中的困難,不斷完善自己,挖掘自身潛能,從而獲得成功。

4.結語

高中時期是學生生涯中的重要階段,班主任應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班主任應定期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變化,及時化解學生的心理矛盾,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學彬.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廣西教育.2009(14)

篇8

㈠互助小組的合理組建

1.班主任推薦小小生理員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始終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尤其在活動開展的初期,學生對這一活動充滿了好奇,卻又難免害羞。因此,在小小生理員的確定上,我們放棄了傳統的發動并自主報名的形式,改成先由各班的班主任各推薦10名同學,其中男、女生各五名。

2.心理健康教師宣傳動員

要讓小小生理員參與到活動中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首先要讓他們認識活動的意義。在確定各班的10名成員之后,我們組織這批隊員召開了第一次動員大會“掀起你的蓋頭來”。

動員之后,我們下發了小小生理員的申請表。在三天后,我們收到了38份申請表,回收率達到了95%,圓滿地完成了我們初期的目標。

3.學生自由搭配的最佳組合

互助小組是以真誠交流為基礎的,因此,互助小組的人員確定我們采取了自由搭配的形式:以小小生理員為核心,以學生原有的小團體為基礎,4-6人組成一個小組。

每個互助小組由小小生理員擔任組長,由小小生理員根據原有交往圈子預定自己組內成員,并征求組員意見后,最終形成互助小組。

在互助小組的基礎上,我們又在各班的小小生理員隊伍中,通過民主選舉的辦法,在每個班里確定了一名生理委員,其任務是協助老師做好班級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宣傳動員與聯絡工作。

㈡小小生理員的培訓與輔導

1.青春期知識的傳授

知識的傳授不僅僅局限于開始階段,應該說這是貫穿于全過程的,當他們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也給與及時的指導。

⑴普遍問題,集體傳授。我們對小小生理員申請表上的問題進行了整理與分析,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針對主要問題進行資料的收集與匯編;采購了一部分專業介紹青春期性健康知識的書籍,并把這些書籍推薦給小小生理員,以促進小小生理員更全面的發展。

⑵特殊問題,個別指導。每個學生所產生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對學生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也應該因人而宜。對一些個別問題,我們采用談話和信件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對小小生理員進行個別指導,以保護學生的隱私。

㈢助人自助,互助成長

1.對話交流

⑴信息交換。每個學生已經掌握的信息各不相同。同伴互助小組內部通過彼此間信息的交換,可以最大范圍地促進青春期性知識的流動,從而擴大和豐富學生的信息量和各種認識。①互助交談,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介紹給小組內其他成員。②書籍推薦,彼此交流看到過的書、相互推薦有關青春期性健康的好書。

⑵經驗共享。經驗分享的主要方式是神秘來信活動。我們通過這一活動引導學生進行青春期性知識的傳播與青春期性心理的互相分析與互相幫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分析自己,表述自己的青春期困惑,同時增強求肋意識,學會助人與獲得幫助。

①自我表述:活動的過程主要是先讓學生把自己當前的青春期困惑與煩惱寫在紙上,放入信封。由于上一些內容涉及個人隱私,也為了讓學生更有安全感,我們采用匿名的方式。

②心理互助:教師收齊學生的信件后,在不同的互助小組與不同的班級間進行交換,每個學生分析其他同學的來信,同時自己寫的內容也由其他同學進行分析。為了使分析更加全面,我們主要采取了互助小組共同分析的方式。

③反饋提高:最后,每封信歸還給本人,由本人寫出反饋意見再返還評信人。

⑶個案分析。分析個案主要以案例為中心,并拓展開來,解決學生中的類似問題,促進他們健康發展。其具體過程分以下幾個步驟。①個案的選取及呈現 。②分組討論:個案呈現出來以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③積極辯論:對于不明白的問題可以辯論,重點是擺出證據,切忌攻擊與不尊重對方;④角色扮演:根據個案中的情況,在互助小組內運用角色扮演,幫助大家感受分析;⑤友情來信:結合自己的想法以互助小組為單位給當事人寫一封信,幫助分析問題,并提供建議與鼓勵;⑥教師總結:教師分析總結學生發言并引導正確做法。

2.協作互助

⑴黑板報。我們要求以班級為單位,由小小生理員負責,每個月出一期與青春期性教育有關的黑板報???,除了介紹一些基本的青春期知識外,適當的加入一些個案,通過這樣的方式對青春期知識加以宣傳。

⑵宣傳小報。每個班、每月交青春期健康教育宣傳小報一張。宣傳小報的編輯以互助小組為單位,用班內輪流的方式進行任務安排。我們將收集到的宣傳小報在學校宣傳欄里進行張貼。

篇9

(一)厭學問題

厭學心理是中職生最常見、最普遍的心理問題、由于中學階段的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不強、而產生學習無成就感的心理、情緒消極、自卑。主要表現在:1.缺乏學習動機、一些中職生對學習認知的動力不足、目標不明確、且不重視文化基礎和思想道德課的學習。。2.學習情趣不濃、不管是專業課還是基礎理論課、因內容增加、難度加大、抽象等、使得中職生學習興趣缺乏。

(二)人際問題

人際關系是中職生主要的問題、許多學生因不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而引起不良的情緒、主要表現在:1.親子關系存在一定的隔閡。2.師生間的信任感缺乏、朋友關系不能良好處理.3.異性間的交往存在一定的誤區。4.網絡關系不能正確對待。

(三)情感問題

情緒和情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良好的情感和情緒是中職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而當前中職生青春期的情感問題主要有:1.情感心理趨于穩定、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不良影響。2.感情較為冷淡、缺乏應用的朝氣和熱情。3.情感壓抑、但不懂得如何正確宣泄。4.異性間親密度增強、容易產生早戀。同時、對兩性不能正確看待、而產生性心理問題。

(四)個性問題

積極向上的個性是中職學生心理正常發展的關鍵、但是中職生因自身和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其性格心理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是缺乏興趣特長和愛好、使得他們上進心不強。二是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不強。

二、中職生青春期心理問題的教育管理對策

(一)加強心理教育、普及心理知識

應設立心理咨詢和教育中心、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跟蹤監測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并開設心理課程、要重視心理教育。首先、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日常教學中、每學期安排心理教育的課程、并要強化心理課程教育的師資建設;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年齡、身心特點安排相應的心理課程、不同年級的側重點不同、一年級進行適應心理教學、包括中職校園生活、學習;二年級則開展人際關系、學習方法、情緒調控等;三年級則以就業指導和社會能力培養為主、讓學生建立良好的就業心理、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人生觀。

(二)組織心理課堂、加強團體輔導

團體輔導是中職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根據中職學生的年齡、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及身心發展規律等要適時的開展心理課堂、實現團體性的心理輔導、比如、青春期心理知識講座、讓學生能夠正確的了解自身的特點、以建立良好的方式平穩度過青春期;組織開展關于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異性關系等人際關系的講座、網絡健康教育講座、職業生涯規范講座等、讓學生能夠正確對待各種人際關系、促進他們的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開展團體活動、強化心理訓練

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及技能培養為基礎、積極開展各種心理訓練的團體活動。根據中職學生的身心特點、可從“適應能力訓練——人際關系、學習動力及情感引導——就業指導”這一過程來進行。每個階段進行相應的心理訓練活動、比如、心理知識專題講座、成長小組及團體心理游戲等、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指導和訓練;同時、還應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讓師生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廣播等形式進行心理教育的指導。

(四)結合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效率

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離不開家庭的教育、因此應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首先、父母應營造溫馨、有愛、融洽的家庭環境、讓子女能夠感受家庭的關愛。其次、價值應以身作則、調整自我態度、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性格水平、因為家長的態度、性格和素質對子女有著極大的感染作用、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子女的心理。最后、要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端正教育態度、不能采取粗暴、打罵等形式來教育、應建立一個民主、科學的教育模式。

三、結論

篇10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教育的重要問題,也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重要障礙,即在學生學習生活中,應學習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對學有益處,它可以促進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比如:學習了記憶的規律,就可以解決上課不專心,開小差的問題;學習了思維規律,就可以解決記不住,記不牢以及死記硬背的問題;學習了有意注意的規律就可以使思維開闊、更敏銳、更富有創造性,還可以調節考前情緒,消除緊張,輕松上考場。其次,心理學知識還可以解答中學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難問題,從而更深刻地認識自己,達到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比如,學習了有關性格的知識,就可以使自己對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從而矯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鍛煉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學習了情感的知識,可以使自己學會調節情緒、升華情感的方法;學習了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變化規律,從而主動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順利地度過青春發育期。再次,學習了心理知識不但能提高自己,還能對正確地處理好人際關系有所幫助。因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時,也學會了了解同學的心理,這樣便可以對不同氣質、性格的同學采取相應的態度,從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強與同學的友誼。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完善心理健康課程教育,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當前學校教育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日趨突出,中等職業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越來越明顯。因此,國家在2004年就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中職教育中也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校也應開設并開足課時,并加強心理教師培養,以此發揮其積極作用。另外,對于學生來說,心理健康相比文化課學習來說,在成長中的意義顯得更為重要,教師可利用學校中的校園專欄、網絡論壇、校園廣播、微博、博客等形式,積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時,也可成立心理健康咨詢輔導中心“、心理信箱”“、悄悄話信箱”等,鼓勵學生把自己遇到的自己無法處理的麻煩事或一些想法通過信箱反映出來,然后由教師通過寫信等方式給他們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幫助。并為學生心理問題答疑解惑、疏導情緒、培養積極向上的道德情操,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一個人的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與思維,中職學生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對于學生以后的成長意義重大,而學生正確的人生態度來源于正確的認識,正確的世界觀,生活中抱有正確人生態度的人,對周圍的事物有較為清醒的認識和判斷,即有遠大的理想,又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會變革時期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頭腦清楚,眼界開闊,立場堅定,即不保守,也不冒進,樹立了正確的人生態度,會使他們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時,比較客觀、穩妥,心態始終保持積極向上。另外,學生的情緒及其情感教育也要跟上,并適時進行引導教育,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釋放學生壓抑的情緒,獲得輕松愉悅的心理體驗,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與維持。四、強化學生青春期性教育,消除青春期性心理障礙,進行健康人際交往中職學生正處在青春期發育的關鍵階段,在生活上與成人接觸、交流的機會較多,學校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發展,及其發育的規律,懂得一些必要的生理和心理衛生的基本知識,與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友好相處,坦誠地與異性正常交往,和諧人際關系。并積極開展各種體育文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發展學生的組織能力、社交能力、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社會溝通協調能力,有利于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盡快適應工作環境,提高學生的工作適應能力。

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