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防治技術范文
時間:2023-05-16 14:48: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病毒防治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西紅柿;病毒?。?a href="http://www.trq119.com/haowen/160560.html" target="_blank">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6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12-0122-1
病毒病是西紅柿生產的主要病害,主要癥狀有:蕨葉、條斑、巨芽、卷葉、黃頂、曲頂、叢矮、叢枝等類型,由于發病后治療效果差,受害田常造成30-40%減產,且果實品質低劣,有的甚至提早拉秧。尤其是秋延后栽培,由于這一茬幼苗期處于高溫季節,氣溫干燥且日照強,田間蚜蟲量大,發病率達50%以上,成為秋延后西紅柿生產的主要限制因素,嚴重影響該茬西紅柿的品質、產量,甚至絕收。筆者幾年來一直到田間地頭從事蔬菜技術指導,將實踐中關于西紅柿病毒病的體驗,總結出來和大家共同研究。
1 傳播途徑
煙草花葉病毒在多種植物上越冬,種子也帶毒,成為初侵染源,主要通過汁液接觸傳染,只要寄主有傷口,即可侵入,附著在番茄種子上的果屑也能帶毒,此外土壤中的病殘體,田間越冬寄主殘體,烤曬后的煙葉、煙絲均可成為該病的初侵染源。黃瓜花葉病毒主要由蚜蟲傳染,汁液也可傳染,冬季病毒多在宿根雜草上越冬,春季蚜蟲遷飛傳毒,引致番茄發病。
2 發病條件
番茄病毒病的發生與環境條件關系密切,一般高溫干旱天氣利于病害發生,此外,施用過量的氮肥,菜株組織生長柔嫩或土壤瘠薄、板結、粘重,以及排水不良時發病重。番茄病毒的毒源種類在一年里往往有周期性的變化,春夏兩季煙草花葉病毒比例較大,而秋季以黃瓜花葉病毒為主,因此生產上防治時應針對毒源,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收到較滿意的效果。叢矮病毒汁液傳毒,該病毒進入寄主,必須在土壤積水的條件下,通過損傷的根細胞侵入。曲頂病毒以甜菜葉蟬等刺吸式口器昆蟲進行半持久性傳毒。巨芽病和叢枝可通過嫁接傳染。
3 防治方法
3.1 農業防治
3.1.1 針對當地主要毒源,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 如:金棚一號、合作908、鑫冠、經典等。
3.1.2 實行無病毒種子生產 播種前用清水浸種3-4h,再放入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40-50min,撈出后用清水沖凈再催芽播種,或用0.1%高錳酸鉀浸種30min。定植用地要進行2a以上輪作,結合深翻,促使帶毒病殘體腐爛。有條件的施用石灰,促使土壤中病殘體上的煙草花葉病毒鈍化。
3.1.3 實行2a以上輪作 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噴施愛多收6000倍液,或植寶素7500倍液,增強寄主抗病力。施酵素菌泡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防止偏施過施氮肥。
3.1.4 加強定植后的栽培防病措施 (1)適期播種,培育壯苗,定植時要求苗齡適當,帶花蕾,但又不老化。(2)適時早定植,促進早發;利用塑料棚栽培,避開田間發病期。(3)早中耕鋤草,及時培土,促進發根;晚打杈,早采收,定植緩苗期噴灑萬分之一增產靈可提高對花葉病毒的抵抗力。
第一穗坐果期應及時澆水,坐果后澆水要注意加糞稀和化肥,促果壯秧,尤其高溫干旱季節要勤澆水,注意改善田間小氣候。發病地區要及時鏟除苦苣菜、野大麗花及田間雜草。
3.1.5 設施栽培加大放風,不撤除棚膜,用作遮陰防雨
3.2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噴灑抗毒豐AS300倍液,或1.5%植病靈EW1000倍液,或20%病毒AWP500倍液,或5%菌毒清AS400倍液。
3.3 激素處理
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噴霧,此外噴施α-奈乙酸20mg/kg增產靈500100mg/kg及1%過磷酸鈣、1%硝酸餌作根外追肥,均可提高耐病性。
3.4 早期防蚜
尤其是高溫干旱年份要注意及時噴藥治蚜,預防TMV侵染,在帶毒的甜菜葉蟬等昆蟲向番茄田遷飛之前徹底鏟除雜草并噴殺蟲劑滅蟲。設施栽培采用黃板誘殺蚜蟲和白粉虱。
3.5 采用防病毒新技術
(1)應用弱病毒疫苗N14 和衛星病毒S52處理幼苗,提高植株免疫力,兼防煙草花葉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也可將弱毒疫苗稀釋100倍,加少量金剛砂,用每平方米2-3kg壓力噴槍噴霧。
(2)在定植前后各噴1次“NS-83”增抗劑100倍液,能誘導番茄耐病又增產。
(3)應用衛星病毒RNA(S52)防治黃瓜花葉病毒,即人工合成黃瓜花葉病毒衛星核糖核酸的單體和雙體基。
(4)采用病毒鈍化劑,用鮮牛奶或生豆漿100倍液噴霧。
3.6 生物防治
防治番茄巨芽病和叢枝病,把病芽放在四環素溶液內,濃度為1000IU/ml,浸2h,用清水洗凈后,采用小芽腹接法嫁接在健康番茄上,防效優異。生產上發現該病時,可在發病初期噴灑醫用四環素或土霉素溶液4000倍液,隔10d左右噴1次。西紅柿每穗開花結果較多,選留坐果良好的20-30個果,其余去掉。
4 采收
待果實成熟后即可采摘。
篇2
一、發病癥狀
黃燈籠辣椒病毒病田間發病癥狀主要有兩種:一是壞死枯頂,即葉片或果實初期出現褐色斑,后期發展為壞死型,心葉枯死,造成枯頂;二是莖上有濃綠短條斑,落葉、落花、落果。
二、綜合防治技術
1.播前進行種子消毒:留種應選取健康植株,挑選形狀好的果實留種。種子消毒可用50~55℃熱水浸種20分鐘(種子剛放入55℃熱水時要不斷攪拌5分鐘),然后再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30分鐘,進行多次沖洗后催芽。
2.防蟲網棚育苗:搭建防蟲網棚,在棚內建育苗床。當辣椒苗長到3葉1心時,移栽到棚內營養缽進行管理。當苗長到7~8片真葉時,可移至大田栽培。
3.合理種植:由于黃燈籠辣椒分枝多,開展度大,一般種植密度以每畝栽800~900株為宜。個別椒農每畝種植1200株以上,這樣剛開花結果時,封行密,不利于施肥和采收。同時,易造成蚜蟲和農事操作時病毒傳播。
4.合理施肥: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每畝施入2000~2500公斤,切忌偏施氮肥,應增加有機液肥和生物肥的應用。如在生長初期施用奧普爾有機礦化活性液肥500倍液或金田寶氨基酸有機復合肥液肥400倍液,在苗期和開花期噴施1%硫酸鋅溶液兩次。同時,在各個生長期噴施葉面肥或生長調節劑,如0.2%磷酸二氫鉀溶液或1.6%胺鮮酯AS500倍液等,均可有效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時清理椒地,鏟除田間雜草,對嚴重病株進行拔除銷毀。采用銀灰色地膜覆蓋,可有效驅避蚜蟲。
5.物理防治:懸掛黃、藍蟲板,捕殺蚜蟲、薊馬等害蟲效果顯著,可減少噴施農藥次數達5次,每畝節約農藥成本150元。具體做法:每畝懸掛黃、藍蟲板25片,每7米懸掛1片,40天左右更換1次,特別是在高溫少雨天氣效果更佳。
6.化學防治:防治蚜蟲、螨類等傳播介體,根據當地天氣情況,如持續7~15天少雨高溫天氣,要及時觀察黃燈籠辣椒心葉正、背面葉片是否有蚜蟲發生,如有發生,以每畝用3%啶蟲脒EC2000倍液或10%吡蟲啉SP1500倍液噴施,均可迅速控制蚜蟲。防治螨蟲用8%阿維?噠螨靈EC1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EC1500倍液噴施。噴藥時葉片正、背面必須噴均勻,同時對椒地周邊雜草進行噴藥,防止帶毒傳播介體田間傳毒,加重病害發生。
篇3
隨著世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互聯網的不斷擴大,使得高等院校的計算機網絡教育的教學方法不斷的更新,師生不用再面對面的進行交流就能獲得想要的信息,同時還可以進行專題討論、科研結果的相互交流,不用再走近圖書館就可以查閱想查的資料、看自己想看的書籍,所以計算機網絡在高等院校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高等院校的教學效率。但是一切東西有利就有弊,計算機網絡病毒的存在嚴重威脅了高等院校的計算機網絡安全,可能會導致高等院校重要內部信息的外泄、應用程序的癱瘓等,阻礙了高等院校的教學發展。所以在應用計算機網絡時,必須做好病毒防治工作,從而確保高校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高效運行。
1 高等院校計算機網絡存在的安全隱患
1.1 計算機網絡系統自身存在著安全隱患
計算機網絡設備以及計算機軟件自身可能存在著安全隱患,因為在其開發和設計的過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導致一些缺陷和漏洞的存在。計算機網絡系統自身存在安全隱患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方面是操作系統的安全隱患,其主要包括操作系統的BUG、I/O非法訪問、訪問控制的混亂等;一方面是計算機數據庫以及應用軟件存在的安全隱患,其主要包括文件的存放位置、數據庫文件的格式以及輸入口令的加密機制等安全隱患;一方面是網絡軟件和服務的安全隱患,其主要包括Finger安全隱患、匿名FTP安全隱患、Telnet安全隱患以及E-mail安全隱患等。這些安全隱患的存在,成為了黑客攻擊高校院校計算機網絡的首選目標。
1.2 高等院校機房軟件系統存在著的安全隱患
在我國的絕大部分高等院校中,計算機網絡機房所使用的操作系統都是由微軟公司設計的windows操作系統,包括Windows 2000、Windows NT、Windows2002、WindowsxP等,首先這些系統自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給高等院校的計算機網絡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雖然微軟公司以及一些軟件開發商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補丁程序,但是不能從根本上防止病毒的入侵;另外,因為該系統是由微軟公司設計,該公司的內部人員應該非常熟悉這些系統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這些內部人員也有可能會對高等院校的計算機網絡進行破壞,或者是竊取一些重要的信息從而謀取財力等。
1.3 高等院校計算機網絡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安全隱患
在我國的大部分高等院校,只注重計算機網絡的應用,而忽略了計算機網絡的管理,認為要購買最先進的計算機網絡設備,卻不注重對計算機網絡設備的管理、維護,從而使得計算機網絡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高等院校輕管理主要體現在不對計算機網絡進行維護、殺毒,計算機網絡在高等院校的應用十分頻繁,有的使用者為了節約時間,從來不關閉計算機,使計算機處于24小時開機狀態,這樣給病毒的侵入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另外,這樣對計算機設備的損壞也非常嚴重,會導致一些設備快速老化,這用對防止病毒的入侵同樣沒有好處;計算機使用的時間過長,可能就已經存在一些病毒,但是使用者卻很久不對計算機進行體檢、殺毒以及漏洞修補,從而也給計算機網絡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2 高等院校計算機網絡病毒的防治技術
2.1 使用防火墻防治計算機網絡病毒技術
防火墻是由Check Point創立者Gil Shwed于1993年發明并引入國際互連網的一項信息安全的防護系統,其主要是按照特定的規定,允許或者阻止傳輸的數據通過,所以它能對高等院校計算機網絡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而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我們一般使用基于客戶端的個人防火墻或過濾措施,并且在防火墻中安裝最新的安全修補程序,這樣可以對整個計算機系統進行全面的掃描,從而及時的發現系統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時的進行修補。與此同時,計算機網絡的管理者還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制定一些自動的補丁管理策略,可以對計算機網絡系統進行具有針對性的修補。這樣可以有效的消除計算機網絡系統自身存在著安全隱患以及高等院校機房軟件系統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從而確保高等院校計算機網絡的安全。
2.2 提高計算機網絡使用者的安全意識
高等院校計算機網絡的使用者主要是學生,同時也有一些教師使用,為了確保高等院校計算機網絡的安全,必須提高計算機網絡使用者的安全意識。在平時,老師只提供一些計算機網絡的應用方法,但是很少給學生講述關于計算機網絡應用的安全常識,而有的學生使用計算機網絡的習慣又會給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造成很大的損壞,所以高等院校的計算機網絡系統變得非常脆弱,很容易就會遭到病毒的侵害。所以高等院校必須采取一些方法和手段提高計算機網絡使用者的安全意識。通過相關知識的教育,給學生發放一些有關計算機網絡安全的書籍,或者是舉辦一些計算機網絡安全知識比賽等活動,讓學生或者老師都能夠認識到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從而確保高等院校的計算機網絡不被病毒侵害。
2.3 加強高等院校計算機網絡的安全管理
加強高等院校計算機網絡安全的管理非常重要,這在很多的高等院校防治計算機網絡病毒的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等院校的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需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這樣才能夠更加有效的確保計算機網絡的安全。例如,可以頒布執行計算機網絡使用規則,該規則要包括計算機網絡的使用、維修以及殺毒等內容,另外還要安全監督人員,對計算機網絡的使用者進行監督,發現有違反規則的要對其進行嚴厲的處罰;還要安排專門的負責人對電腦進行體檢、殺毒,比如每天晚上11點左右必須對所有的計算機進行體檢、殺毒,然后把所有的電腦關機,這樣既可以防治病毒,同時也可以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還可以在內部Web站點上開設“防病毒專欄”,并通過各種手段和防治病毒的廠家保持聯系,一發現新的病毒及時在“防病毒專欄”上公布,從而提醒大家注意。
2.4 加強高等院校計算機網絡的密碼保護
加強高等院校計算機網絡的密碼保護,也是防治病毒侵害的重要手段,如果黑客無法破解計算機網絡的相關密碼,則很難對計算機網絡造成破壞,所以高等院校要十分注重計算機網絡密碼的設置。首先可以設置口令以及不同權限的賬號,這是最為常用的加強密碼保護的措施,這樣可以有效的阻止病毒的入侵以及非法訪問,同時還可以有效的控制登陸者從計算機獲取的相關信息,例如可以獲取的信息則讓其通行,不能獲取的信息則會阻止。另外,還可以對指定的軟件進行加密,利用現代密碼學的相關方法,對軟件中的一些信息進行交換,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非法用戶的竊取、拷貝、更改或者使用重要的信息。
篇4
關鍵詞 ARP;綁定;監聽;檢測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34-0174-02
0 引言
校園網是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主體,隨著校園網規模的不斷擴大,資源的不斷增多,網上應用的日益豐富,廣大師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因此,校園網的安全建設非常重要。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及高校校園網自身的一些特點,使得網絡的管理較為復雜,校園網面臨著許多安全隱患,經常會遭到一些惡意攻擊。其中,利用ARP協議的漏洞對校園網進行攻擊是近幾年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其造成的影響和危害都比較嚴重,病毒爆發時,會導致網速變慢,局域網內PC大面積掉線,網絡通信癱瘓。ARP病毒不同于其他病毒,它的攻擊是基于基礎網絡協議的天然缺陷,所以其防治也比較困難,單靠傳統的殺毒軟件和防火墻是不能根治的。這就需要網絡管理人員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1 ARP協議及ARP病毒
1.1 什么是ARP[1]
ARP是“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的縮寫,ARP是處于數據鏈路層的網絡通信協議,在本層和硬件接口聯系,并對上層提供服務。ARP協議的基本功能就是將目標設備的IP地址轉換為MAC地址,以保證通信的順利進行。
1.2 什么是ARP欺騙
通過偽造IP地址和MAC地址實現ARP欺騙,導致數據包不能發到正確的MAC地址上去,會在網絡中產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網絡阻塞,從而導致網絡無法進行正常的通信。從影響網絡連通的方式來看,ARP欺騙分為兩種,一種是對路由器ARP表的欺騙;另一種是對內網PC的網關欺騙。第一種ARP欺騙的原理是截獲網關數據。它通知路由器一系列錯誤的內網MAC地址,并按照一定的頻率不斷進行,使真實的地址信息無法通過更新保存在路由器中,結果路由器的所有數據只能發送給錯誤的MAC地址,造成正常PC無法收到信息;第二種ARP欺騙的原理是偽造網關。它的原理是建立假網關,讓被它欺騙的PC向假網關發送數據,而不是通過正常的路由器途徑上網。在PC看來,就是網絡頻繁掉線。
1.3 ARP病毒
ARP地址欺騙類病毒(簡稱ARP病毒)是一類特殊的病毒,其使用ARP欺騙的原理,取得受害主機的信任后,再將病毒或木馬傳播給受害主機,由于其發作的時候會向全網發送偽造的ARP數據包,干擾全網的運行,因此它的危害比一般的蠕蟲病毒還要嚴重得多。
2 綁定技術介紹
2.1 IP地址、MAC地址和交換機端口的綁定[2]
為了防止IP地址被盜用,通過簡單的交換機端口綁定(端口的MAC表使用靜態表項),可以在每個交換機端口連接指定的主機的情況下防止修改MAC地址的盜用。如果是可網管交換機還可以提供:IP地址、MAC地址和交換機端口三者的綁定。在交換機上配置了三者的綁定功能以后,交換機會檢查每個數據包的源IP地址和MAC地址,對于沒有在交換機內記錄的IP和MAC地址的計算機所發出的數據包都會被交換機所阻止,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ARP病毒的攻擊,也有效地防止了內部網絡某些人出于某些目的擅自修改自己計算機IP、MAC地址或者交換機端口號的行為。綁定分靜態和動態兩種:靜態綁定是手工用命令在交換機端口上輸入IP與MAC的對應關系表配置綁定,動態綁定是指通過配置命令在計算機上網的過程中綁定,斷網后自動解除。
2.2 DHCP監聽和ARP檢測技術[3]
DHCP監聽(DHCP Snooping)技術是DHCP安全特性,通過建立和維護DHCP Snooping綁定表過濾不可信任的DHCP信息,這些信息是指來自不信任區域的DHCP信息。當在交換機上開啟DHCP Snooping以后,交換機會對DHCP報文進行偵聽,并從接收到的請求或回應報文中提取記錄并生成IP和MAC的綁定表。另外,DHCP Snooping允許將某個物理端口設置為信任端口或不信任端口。受信任的端口可以正常接收并轉發DHCP Offer報文,而不信任端口會將接收到的DHCP Offer報文丟棄。這就確保了客戶端從合法的DHCP Server獲取IP地址,起到防止非法DHCP服務器的作用。DHCP Snooping與ARP檢測相配合,可以防止ARP病毒的傳播。
ARP檢測(ARP inspection或 ARP detection)技術是用來檢測非法的ARP請求的。它的工作是基于DHCP Snooping生成的綁定表的,只有IP與MAC都符合表中的綁定條目時,才能被交換機正確的轉發。因為那個表是DHCP Server正?;貞獣r建立起來的,里面包括是正確的ARP信息。如果這個時候有ARP攻擊,利用ARP檢測技術就可以攔截這個非法的ARP數據包。對于部分端口可以設置為可信任端口,對該端口不進行ARP檢測。
3 綁定的具體配置
通過對綁定技術的研究,如果在交換機上進行配置,將IP地址、MAC地址和交換機端口三者進行綁定,可以有效防止ARP欺騙和攻擊。根據校園網的特點,依筆者實際經驗,將校園網根據功能和服務范圍劃分成兩大區域,即教學辦公區和宿舍區,每個區域內部劃分成許多VLAN,然后對兩個區域分別采取不同的綁定措施。對于教學辦公區,主機上網地點相對固定,IP地址也由網管人員統一分配,因此采取地址靜態綁定的方式;對于宿舍區,主機流動性強,IP地址都是自動獲取的方式,故而采取地址動態綁定的策略。圖一是辦公區及宿舍區的網絡拓撲示意圖,各區域均是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的三層模式。接入層設備均為可網管的,因此,直接在接入層設備上進行綁定配置。
圖1網絡拓撲示意圖
3.1 辦公區靜態綁定的配置
如圖1所示,教學辦公區以H3C的E126A為例。假設接入該設備的用戶所屬VLAN號為11。具體配置如下:
[E126A-vlan11]arp detection enable
/* 進入接入用戶所屬的VLAN,開啟ARP檢測功能
[E126A-Ethernet1/0/1]ip source static binding ip-address X.X.X.X mac-address xxxx-xxxx-xxxx
/* 將IP與MAC綁定在相應的接入端口上,同一端口可綁定多條記錄
[E126A-GigabitEthernet1/1/1]arp detection trust
/* 將上聯的trunk口設為ARP檢測可信任的端口
3.2 宿舍區動態綁定的配置
如圖一所示,宿舍區以CISCO的C2960為例。假設接入該設備的用戶所屬VLAN號為21。具體配置如下:
C2960(config)#ip dhcp snooping
/* 啟用dhcp snooping
C2960(config)#ip dhcp snooping vlan 21
/* 設定DHCP snooping作用的VLAN
C2960(config)#ip arp inspection vlan 21
/* 定義ARP檢測作用的VLAN
C2960(config)#ip arp inspection validate src-mac dst-mac ip
/* 偵測有效客戶端須滿足src-mac、dst-mac、ip均無錯
C2960(config-if)# ip arp inspection limit rate 100
/* 對access接入口設置每秒的ARP報文數量,超過100會被errdisable
C2960(config-if)#ip dhcp snooping trust
C2960(config-if)#ip arp inspection trust
/* 對上聯的trunk口設為DHCP可信任端口,不作ARP檢測,端口默認為非信任
4 結論
校園網在教學辦公區實行地址靜態綁定、在宿舍區實行地址動態綁定的策略后,從根源上杜絕了ARP病毒在校園網內的攻擊,同時還解決了原辦公區存在的私設IP地址造成網絡用戶之間IP地址沖突的問題。但是保障網絡的安全還需要用戶提高防范意識,注意經常升級操作系統、安裝補丁,更新防病毒軟件及防火墻,和網絡管理人員共同努力才能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絡環境。
參考文獻
[1]雷建峰.使用雙綁定技術解決校園網內的arp欺騙[J].科教文匯,2008,24:279-279.
[2]陶洪建.淺談IP地址的管理及IP、MAC的綁定[J].科學咨詢,2010,13:79-79,123.
篇5
[關鍵詞] 干熱河谷 辣椒 病毒病 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 S4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064-01
1 種植結構
茂縣涪江流域、岷江流域和黑水河流域菜農,為提高種植效益和增加土地利用率,長期在甜椒或微辣園中間套種植(間套種植果樹、十字花科或茄科蔬菜),增加復種指數,以換取更多的種植收益,蔬菜集中成熟期在高溫、干燥的7月上旬至9月中旬。
2 發病特點與癥狀
2.1 發病特點
沿河谷一帶適應區域,土地資源有限,為提高土地收益,長期將果樹、十字花科或茄科蔬菜與辣椒進行間套種植,經調查,該區域病毒病于5月中旬至下旬開始發生(部分苗齡期均有感染),6月頻發,7-8月流行。早晚溫差越大,高溫干燥季節、土壤貧瘠、有機質缺乏和蚜蟲危害等區域,發病較重。以花葉型、壞死型、畸形型病毒病為主。
2.2 表現癥狀
苗期至成株期病害具有,葉片皺縮、不平整、變小、變窄,呈線狀,莖節間縮短,植株整體表現矮小。刨開觀察,部分側根枯死、散失生長和疏導功能,不走根。落花、落果、落葉較重,果實現花斑,果小,畸形,著色不勻,產量偏低,果實商品性較差。
3 防治思路
3.1 切斷苗病毒病的傳播介子或途徑源。
3.2 培肥地力,加強栽培管理,增強病害抵抗力。
3.3 勤觀察、早預防,降低病害發生系數。
3.4 合理套輪種植,減少病害相互感染和殘留。
3.5 選抗病毒的品種。
4 防治措施
4.1 農業防治
4.1.1選用抗病和耐病品種。
4.1.2苗床處理:對長期育苗床可采取換土或苗床土壤消毒,以減少育苗過程中苗齡期感病風險。
4.1.3種子消毒:種子用清水浸泡3小時左右,可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轉為催芽、播種的辦法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
4.1.4適期播種:生產中,可適當錯開辣椒病毒病發生高峰播種或栽植。
4.1.5合理輪作:應減少與十字花科或茄科作物的間套種植,合理輪作,間歇種植,減少病害傳染,逐步控制病害發生。
4.1.6加強栽培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培育強壯植株,增強抗病性和合理密植,運用地膜栽培,提高地溫,誘發新根生長。另外,加強田間水分調節和改善園區通風透光條件,也可減輕病害傳染。
4.2 物理防治
4.2.1誘殺害蟲:利用蚜蟲等具有趨黃性特點,田間插掛黃板,降低蟲口系數,減少病害傳播和感染率。
4.2.2加強田間管理:加強田間觀察,發病中心病株,應及時拔出,并帶出園區集中銷毀。
4.2.3合理遮陰誘蚜:在辣椒種植田間,采取間隔行零星種植高桿作物(如玉米),以起到誘害蟲和減輕辣椒在烈日下暴曬,減少田間水分蒸發,對病毒病防治有利。
4.3 化學防治
4.3.1消除傳染源:整個生育期,如發現有蚜蟲或薊馬,及時噴施具有胃毒或觸殺功能的藥劑,以減少病害傳染。
4.3.2防治藥劑:發病期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全園噴施防治。
參考文獻
[1]王小平,張德詠,劉勇.辣椒病毒病及其防治藥劑[J]. 長江蔬菜. 2002(06)
篇6
1病癥特征
1.1病魚癥狀
在養殖魚排通道上,觀察網箱病魚:可見病魚在網箱四周遠離人群處,單獨浮游于網箱內水面,病魚游動緩慢,無食欲而不攝食。透過河水可見病魚頭和體色發黑,體表鱗片脫落,甚至有水霉團附著鱗片脫落處。
撈起病魚觀察:病魚體表胸鰭、尾鰭基部有充血跡象,剪開鰓蓋,可見鰓絲末端腐爛或被污物粘附。解剖病魚腹腔,腸管內容物充滿,膽囊腫脹,肝狀腫大且顏色變淡。每天死魚少則3~5尾,多則逾100尾。出現死魚后疾病難以控制。
1.2發病流行期
在雨水充沛的年份,網箱高密度養殖的草魚一般于10—12月的后高溫期與冬季來臨前季節變換期易發病。在干旱少雨的年份,由于河水流動變化不大,水質欠佳,草魚病害頻發,多發生于3—5月春夏交替和10—12月后高溫與冬季來臨前季節交換時期,這段時期是河灣網箱養殖草魚的病害高危階段或發病流行期[1]。
1.3魚病診斷
實踐表明:上文所述的魚病,僅作為爛鰓、腸炎或赤皮病等某種病征來治療,口服三黃粉、土霉素、恩諾沙星、諾氟沙星等藥物,并用聚維酮碘消毒等方法均無明顯療效。然而若按出血、爛鰓、赤皮“三病并發癥”方案進行綜合防治,卻能有效控制與治愈。因此,對此病癥統稱為出血、爛鰓、赤皮“三病并發癥”。
2發病原因
2.1種質原因
草魚本身就是一種病害較多的魚類,特別是近年來,草魚種苗孵化繁育技術欠規范,親本來源不清,甚至近親繁殖,造成草魚種質下降,優良性狀表現不明顯,抗逆性差、抗應激性能低等是草魚多病害的原因之一。
2.2飼料因素
草魚的養殖中根據其本身草食性等特點,所投的青飼料有菜葉、水葫蘆、采集的野草和種植的象草、黑麥草、黃竹草等,這些青飼料往往直接投放于網箱中,未進行草料的清洗和消毒,青飼料帶入病原是也是病害產生的原因之一[2-3]。
2.3氣候因素
氣候季節變更,氣溫、水溫變化過快、過大,網箱養殖草魚應激反應變化大而且頻繁,是導致草魚易發病的主要原因,病害的高發期往往由此而產生。
2.4水體環境因素
干旱少雨季節,河水流動慢,導致水質欠清新,水質惡化,網箱養殖生物耗氧量增大,溶氧量低,也是網箱養殖草魚病害多發的原因之一。
3防控方法
草魚是淡水魚類中病害較多的一種,網箱養殖草魚,由于高密度和水體流動等因素,其魚病的控制較一般養殖池塘困難得多。因此,魚病防治要堅持“防重于治”的基本原則。
3.1網箱消毒
在準備投放新種苗的網箱,用適量的生石灰漿全箱潑灑,既可以對網箱進行消毒,又可以調節水質。
3.2魚種消毒
魚苗放入網箱前,嚴格進行消毒處理,可用3%~5%食鹽水或2%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5~20 min ,以減少病原,促進魚種因操作而造成傷口的愈合,達到防治魚病的效果。
3.3魚種免疫
當網箱內草魚苗養殖規格達150~200 g/尾時,要全面注射草魚出血病“三聯”疫苗。當魚種規格在250 g/尾以下時,每尾注射疫苗0.2 mL;規格在250 g/尾以上的,每尾注射0.3 mL。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控草魚出血、爛鰓、赤皮“三病并發癥”的發生。
3.4病魚處理
在日常生產過程中,對于網箱內偶爾出現的病魚、死魚,應撈起于河堤上深埋處理,不能直接拋棄于江河中,以免造成病毒傳染,引發魚病。
3.5藥物治療
當河灣流水網箱養殖的草魚出現出血、爛鰓、赤皮“三病并發癥”時,采用草魚出血、爛鰓、赤皮病“三聯”疫苗加抗生素藥物注射的方法,能有效控制出血、爛鰓、赤皮“三病并發癥”。具體方法:取已制備好的草魚“三病”三聯疫苗組織漿疫苗500 mL,加注生理鹽水500 mL,將組織漿疫苗稀釋1倍,再加入適量的青霉素或鏈霉素注射制劑(在制備疫苗時已加入青霉素或鏈霉素的不再添加),按0.3 mL/尾注射于病魚背鰭基部或胸鰭基部肌肉,可有效治愈病魚[4]。
4結語
草魚是淡水養殖魚類病害較多的一個品種,對養殖的水質條件要求較高,在網箱高密度養殖條件下,病害多發。為減少病害發生,必須保持網箱內水體的正常交換,一方面定期調節水質和移動網箱,另一方面為了確保養殖的成功,必須做好免疫工作。實踐表明,選擇組織疫苗進行免疫,其效果比選擇細胞疫苗免疫的效果好,用本地區、本水域的病魚組織制備的疫苗效果又比用非本地區、非本水域的病魚的組織制備的疫苗效果好,這是因為草魚病原的病毒容易發生變種,不同水系、不同環境的草魚病原病毒又不盡相同。因此,建議有條件的養殖戶可自制疫苗防治魚病。
5參考文獻
[1] 陳德壽.河灣流水生態養殖草魚技術[J].海洋與漁業,2011(14):44.
[2]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GB11607-1989漁業水質標準[EB/OL].(1989-08-12)[2012-01-13]..
篇7
關鍵詞:魚類;病毒病;病原種類;防控
危害養殖魚類的病原性疾病主要有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性疾病等。其中病毒病由于其病原體微小,在宿主細胞內復制,所以難以采用藥物進行控制,一旦爆發病毒病將損失慘重,農業部新的《魚類產地檢疫規程》也將病毒性疾病作為重點檢疫對象;同時北京市水產養殖主要是在靜水池塘條件下養殖鯉、鯽、草魚、鱘、觀賞魚以及在流水條件下養殖鮭鱒等魚類為主,因此作者重點探討北京市靜水池塘和流水養殖條件下魚類病毒病的防控技術措施。
1 魚類病毒病的主要特點
1.1 魚類病毒病發病與品種和水溫有關 魚類病毒病發病與養殖品種和水溫密切相關。例如鯉春病毒血癥主要在鯉中發生,發病溫度為11~17℃,超過22℃不發病[1];錦鯉皰疹病毒病在鯉和錦鯉中發生,發病溫度為23~28℃,低于18℃或高于30℃不發病[2];草魚出血病在草魚、青魚中發生,在水溫20~30℃特別是25~28℃時為流行高峰[3]。
1.2 魚類病毒病難以用藥物控制 病毒性疾病不同于細菌性疾病,由于病毒不能自身增殖,必須依靠宿主細胞內的能量和物質增殖,是專性的細胞內寄生生物。因此可以治療細菌性疾病的抗生素等藥物對病毒性疾病基本沒有作用。魚類一旦感染病毒性疾病,大多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措施,主要是以預防為主。
1.3 隔離和控制難度大 魚類生活在水中,病毒以水體為媒介傳播,一條魚發病后整個池塘的魚很快都會感染,因此魚類病毒病發病后很難控制。也只能隔離整個養殖池塘,而不能隔離單條發病魚。
2 魚類病毒病的主要病原種類 魚類病毒病潛伏期長短不一、臨床癥狀復雜多變、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嚴重危害水產養殖業,能夠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迄今已報道可引起魚類病毒病的病原有上百種,常見的也有20余種,大多數屬于彈狀病毒科、虹彩病毒科和皰疹病毒科,少數屬于呼腸孤病毒科、雙節段RNA病毒科、腺病毒科、反轉錄病毒科、野田病毒科和正黏病毒科等。彈狀病毒科主要包括鯉春病毒血癥病毒、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病毒、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癥病毒、鱖魚彈狀病毒、胭脂魚彈狀病毒和白斑狗魚幼魚彈狀病毒等;虹彩病毒科主要包括流行性造血器官壞死癥病毒、傳染性脾腎壞死病毒、淋巴囊腫病毒、日本鰻鱺虹彩病毒、鱸魚虹彩病毒、真鯛虹彩病毒和白鱘虹彩病毒等;皰疹病毒科主要包括錦鯉皰疹病毒、鯉魚痘瘡病毒、斑點叉尾鮰病毒、鮭魚皰疹病毒和馬蘇大馬哈魚病毒等;呼腸孤病毒科常見的有草魚呼腸孤病毒;雙節段RNA病毒科常見的有傳染性胰腺壞死癥病毒;腺病毒科常見的有鱈魚腺病毒;反轉錄病毒科常見的有鮭魚鰾肉瘤病毒;野田病毒科常見的有病毒性神經壞死病毒;正黏病毒科常見的有傳染性鮭魚貧血癥病毒[4]。
3 北京市需要重點防范的魚類病毒病種類
3.1 主要魚類病毒病的宿主范圍 2008年農業部對《一、二、三類動物疫病病種名錄》進行修訂,涉及到水生動物疫病的有36種,其中魚類病毒病有9種。鯉春病毒血癥定為一類動物疫病,草魚出血病、傳染性脾腎壞死病、錦鯉皰疹病毒病、病毒性神經壞死病、流行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斑點叉尾鮰病毒病、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和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癥定為二類動物疫病。這些病毒病是目前我國水產養殖中防范的重點疫病對象。
鯉春病毒血癥病毒(SVCV)的宿主范圍很廣,能感染各種鯉科魚類,包括鯉、錦鯉、鳙、草魚、鰱、鯽、丁鱥和歐鯰等,其中鯉和錦鯉是最敏感的宿主[1]。草魚出血病是由草魚呼腸孤病毒(GCRV)引起的,該病毒可感染草魚、青魚、麥穗魚、鰱、鳙、鯽和鯉等常見的淡水養殖品種,但主要是體長2.5~15.0 cm的草魚和1足齡青魚易發病[3]。傳染性脾腎壞死病毒(ISKNV)感染鱖魚。錦鯉皰疹病毒(KHV)僅感染錦鯉、鯉和剃刀魚,其魚苗、幼魚、成魚均可感染[2]。病毒性神經壞死病毒(VNNV)感染至少11科22種魚,常發生在尖吻鱸、赤點石斑魚、棕點石斑魚、巨石斑魚、紅鰭多紀、條斑星鰈、牙鲆和大菱鲆等海水魚。流行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毒(EHNV)可通過水體接觸傳染赤鱸、虹鱒、澳大利亞河鱸、食蚊魚、金尾貝氏石首魚和南乳魚等種類,其中赤鱸對EHNV極為敏感,幼魚和成魚都可受EHNV感染,幼魚對該病毒更易感。斑點叉尾鮰病毒(CCV)主要感染宿主為斑點叉尾鮰稚魚和幼魚,帶有病毒的成魚是傳染源,病魚有高度的接觸傳染性。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病毒(IHNV)感染虹鱒、硬頭鱒、鱘、幾種大馬哈魚屬包括大鱗大馬哈魚、紅大馬哈魚、大馬哈魚、馬蘇大馬哈魚、玫瑰大馬哈魚,以及銀鱒和大西洋鮭[5]。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癥病毒(VHSV)可感染虹鱒、褐鱒、茴魚、白鮭、白斑狗魚和大菱鲆等。
3.2 北京市需要重點防范的魚類病毒病種類 北京市的東部和南部是平原地帶,也是北京市水產養殖重點區域,主要以靜水池塘養殖為主,多數分散經營,養殖用水主要來自地下水,養殖品種主要集中在鯉、鯽、魴、草魚等食用魚以及金魚、錦鯉等觀賞魚。在北部和西部山區有流水養殖資源,重點養殖鮭鱒魚和鱘魚。
近年來隨著水產養殖苗種在國內外以及市內外的大量引進和流通,一些病毒病病原進入北京市的風險較高。結合北京市主要水產養殖品種特點以及魚類病毒病感染對象進行綜合分析,未來北京市靜水池塘養殖主要應防控鯉春病毒血癥、錦鯉皰疹病毒病和草魚出血?。涣魉B殖區域主要防控流行性造血器官壞死病、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和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癥,重點是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
4 應采取的主要防控技術措施
基于北京市水產養殖的基本特點,對養殖魚類病毒病防控提出以下幾點防控措施以作探討。
4.1 建立一批無規定疫病水產苗種場 無規定疫病場是參考陸生動物建立無規定疫病區的想法而提出。是指在規定期限內,沒有發生過某種或幾種疾病,同時在該養殖場及其連接水域內,對水產動物和水產動物產品、動物源性飼料、遺傳材料、水產動物病料、獸
藥(包括生物制品)的流通實施有效控制的特定水產養殖場。由于北京市魚類養殖場(商品魚養殖場)大多規模較小且分散,不利于全面監管,因此重點是建立一批無規定疫病水產苗種場??刂谱∷a苗種,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控制住了病毒的傳染源頭,能夠遏制病毒病的大規模爆發。
具體做法是選取一部分養殖規模較大的苗種場,通過在發病季節和產卵季節對其連續兩年的監測,確保無規定疫病,從而建立無規定疫病水產苗種場。例如建立無鯉春病毒血癥和錦鯉皰疹病毒病的鯉魚、錦鯉苗種場,建立無草魚出血病的草魚苗種場,建立無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的鮭鱒魚苗種場。
除此之外這些場還要滿足以下條件:第一,保證水源無特定病原,北京市的靜水池塘養殖用水大部分來自地下水,基本認為是無特定病原的;如果水源不是來自地下水,應該經過有效消毒處理后方可作為養殖用水,在流水養殖區域無規定疫病場只能建立在最上游,確保在其上游沒有其他養殖場造成的病原污染。第二,保證飼料的安全可靠,不使用帶病魚加工飼料,應選用質量好、信譽高的生產廠家生產的飼料。第三,在苗種的轉移方面做好記錄,嚴格控制外來苗種。無規定疫病水產苗種場引入易感動物及其產品只能來自于相應的其他無規定疫病場。對進入無規定疫病場的苗種,應先在監測區實施隔離監控,在病毒適宜增殖的溫度下隔離養殖一定時間,經檢測確定無規定疫病后方可進入養殖區域。第四,建立防鳥的有效設施,防止鳥類間接傳播病原。
4.2 重視漁場消毒工作 由于某些病毒可在水或泥中存活數年,因此對于那些已經發過病的漁場,要采取嚴格措施進行消毒。消毒的重點是養殖池和養殖工具,可以將水排干后進行養殖池消毒。在流水養殖區域進行消毒時,應從上游消毒開始,逐步消毒到下游。雖然工作量大,但該項工作必不可少,否則盡管有無規定疫病的苗種也難避免不發生魚類病毒病。
4.3 加強宣傳疫病防控知識 第一,引導養殖戶建立自我保護意識,主動索取魚類健康證明,確保所購買苗種不帶有特定病原。第二,引導農戶正確處理死亡的魚,不要隨便丟棄,一定要經過無害化處理或深埋,防止病死魚再次成為疫病傳播的源頭。第三,定期對養殖用水和漁用器具進行消毒處理,尤其是發病池的水必須經過處理后才能排放,如次氯酸鈉和二氧化氯都是很好的消毒劑。第四,不同池塘之間的漁具不要混用,以免造成疫病在池塘之間傳播。第五,防止通過生物媒介造成傳播,如某些食魚的鳥類通過食用病魚造成疫病在不同池塘或不同漁場之間傳播。
4.4 盡快啟動水生動物產地檢疫工作 產地檢疫是指水產動物在離開飼養、生產地之前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或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派員所進行的到現場或指定地點實施的檢疫。該項工作是控制水產動物疫病傳播的重要措施。2011年農業部已經下發了《魚類產地檢疫規程》,但目前該項工作由于種種原因還沒有切實深入的開展。目前應盡快依照《魚類產地檢疫規程》的要求,明確各相關部門責任,開展水生動物產地檢疫工作。尤其是那些未列入無規定疫病場的漁場更要嚴格執行產地檢疫制度,出場前必須經過水生動物檢疫,并且要在特定的發病季節監測,例如鯉春病毒血癥應該在每年4-5月和10月-11月(水溫8~15℃)監測,錦鯉皰疹病毒病應在每年6-9月(水溫20~30℃)監測。
5 小結
目前,水生動物病毒病的治療還存在很大難度,盡管國內外已經研發和生產了少數魚類病毒性疾病的疫苗,但仍存在免疫效果差、血清型差異等問題,難以在生產實踐中應用。因此魚類病毒病主要以預防為主,首先并從源頭管理抓起,如保證水源和飼料不帶病原、禁止引進染疫苗種和卵;其次要切斷病毒傳播途徑,如重視漁場日常消毒工作和病魚無害化處理;再次應增強漁民的疫病防控意識;最后盡快開展產地檢疫工作。
參考文獻
[1] 陳愛平,江育林,錢東,等. 鯉春病毒血癥. 中國水產,2010(9):63-64.
[2] 陳愛平,江育林,錢東,等. 錦鯉皰疹病毒病. 中國水產,2010(11):58.
[3] 陳愛平,江育林,錢東,等. 草魚出血病. 中國水產, 2010(11):56.
篇8
文/史潛順
古人云“一世人生半世枕”,人們的睡眠離不開枕頭,用藥物制備的枕頭能夠長時間、持續地作用于人體頭部。對于糖尿病人來說,合理使用枕頭尤為重要。
藥枕,是將具有疏通經絡、調暢氣血、芳香開竅、益智醒腦、強身健體等作用的藥物,經過炮制后裝入枕芯,制成保健藥枕。通過藥物作用于經絡、血管、神經,達到防治疾病和延年益壽的目的,是古今人們自制并常用的保健品。下面介紹幾種不同糖尿病人制作藥枕的方法。
糖尿病伴高血壓
桑葉枕:將桑葉、各50克,薄荷3克,曬干或烘干,研碎,加入細粉冰片2克,拌勻,用厚紗布包裹,裝入枕內,可用上3-4個月。能夠控制情緒,調節血糖及血壓。
牡丹枕:將100克、牡丹皮20克、白芷20克、川芎40克,共研粗末,裝入枕內,制成藥枕,20-30天一換。具有清肝明目、安神益智、降糖降壓的功效,適用于糖尿病并發高血壓患者。
桑葉地黃枕:將桑葉50克、干地黃50克、丹皮20克、巴戟天10克,曬干或烘干,共研為粗末,裝入枕內,每2個月換1次。具有滋陰清熱、補腎溫陽、雙補陰陽、調節血糖和血壓的功效,適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
糖尿病伴高血脂
蠶沙枕:取干燥的蠶沙(家蠶糞便)200克,揀去雜質,裝入紗袋,置于枕頭內,每月換1次。能驅除體內濕濁之氣,消除常年的咯痰,對糖尿病伴有高血脂的人最適用。
荷葉菖蒲枕:將荷葉100克、菖蒲60克,曬干或烘干,切碎,研成粗末,裝入枕內,每15天一換。具有化痰降濁、清熱降糖的功效,適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
糖尿病并發癥
明礬竹茹枕:取竹茹100克搗爛成絨,與明礬末100克攪勻,裝入枕內,每2-3個月換1次??蓭椭謴拖δ埽龠M胃及腦、目內濕濁的排出,對糖尿病眼底病變者尤其適用。
化痰定眩枕:將白芥子100克、皂角10克、郁金20克、石菖蒲20克、陳皮50克、大茴香5克,曬干或烘干,加冰片2克,研碎,裝入紗袋枕內,每月換1次。具有化痰降濁、定眩降糖的效果,適用于糖尿病并發眩暈者。
黑豆磁石枕:將黑磁石100克打碎至高粱米大小,與黑豆100克混勻,裝入枕內,每6個月換1次。能滋補肝腎、養陰降糖,適用于糖尿病伴耳鳴、失眠者。
藥酒養生方劑——胃痛呃逆酒療方劑
文/孟羽賢
甘涼健胃酒
蒲公英250克,去核紅棗50克,白糖100克,白酒1000毫升。將蒲公英、紅棗、白酒一同密封10天后調入白糖,再密封5天即成。每天飲用3次,每次20毫升,可健胃通便、清熱解毒。此藥酒適用于慢性胃炎患者。
瓜果蔬菜治百病——消炎解毒、殺蟲消積用大蒜
文/肖陽
大蒜也叫蒜、蒜頭、胡蒜、獨蒜等,性溫,味辛,主要成分有蛋白質(44%)、淀粉(23%)、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和大蒜辣素、大蒜氨酸、揮發油等,有辣、臭味。大蒜辣素有殺菌作用,是天然的抗生素。在有殺菌作用的高等植物中,大蒜殺菌效力居首,以紫皮、獨頭蒜最佳。大蒜有行氣血、暖脾胃、消炎解毒、殺蟲消積的功效,主要用于飲食積滯、腹脘冷痛、腸炎痢疾、癰疽腫毒、白禿癬瘡、蟲蛇咬傷、預防感冒等。
篇9
關鍵詞:房建施工;高壓灌漿技術;病害治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TU7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3)11-0147-01
1 高壓灌漿堵漏的含義
高壓灌漿堵漏技術主要是通過機械所產生的高壓動力,來使水溶性聚氨酯化學灌漿材料有效的注入混凝土的裂縫中,當灌漿材料與混凝土裂縫中的水相遇時會快速的發生分散、乳化、膨脹及固結,所固結出的彈性體能夠在所有裂縫中得到填充,促使水流能夠在混凝土結構以外得到堵塞,從而實現止水堵漏的效果。而該技術是高壓無氣灌注防水新技術,具備國際較為先進的水平,在發達國家主要作為水溶性灌漿材料使用新工藝。
2 高壓灌漿堵漏技術的施工原理
主要由過量的多元異氰酸酯及多羥基化合物相結合制成具有游離異氰酸基團低聚的氨基甲酸預聚體,則被稱之為水溶性聚氨酯化學灌漿材料。
通常情況下,多異氰酸酯主要包括TDI、MDI、PAPI等。而多羥基化合物則主要采用聚醚,其具有的官能團及分子量能夠劃分的種類有許多。當漿液注入混凝土裂縫以后,會與滲透的水發生一定的化學反應,并釋放出二氧化碳,從而衍生出脲,促使防滲堵漏效果得到實現。
由于水溶性聚氨酯化學灌漿材料自身具有一定的底粘度,單組份合成高分子聚氨酯材料時形態主要為漿體,若與水相遇時會出現交聯反應。發泡主要生成多元網狀封閉彈性體的特點。當其被高壓灌注至混凝土裂縫結構內經過延展,直到將所有裂縫填滿,當與水分相遇時會出現交聯反應,逐漸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出現二次滲壓現象。通過高壓推力及二次滲壓的共同作用來使彈性體逐漸壓入縫隙中并填滿,從而達到止漏的效果。因此作為地漏材料中性能最好的一種,水溶性聚氨酯化學灌漿材料能夠發揮有效的作用,而一般材料的運用根本無法使滲漏現象得到根治,相比而言,高壓灌漿堵漏技術能夠對堵漏起到一次見效的成效。
3 高壓灌漿堵漏技術的應用機理
對裂縫所產生的化學鏈結,促使表面空隙出現高強度錨栓,在高壓力推擠的作用下使所有裂縫得到充分填充。
4 高壓灌漿堵漏技術的特點及應用范圍
①高壓灌漿堵漏技術的特點。高壓灌漿堵漏技術具有高度成品化、操作簡單化、施工季節無限制、無毒無污染以及費用合理化等特點。
②高壓灌漿堵漏技術的應用范圍。對于各類建筑物及地下混凝土工程中出現的裂縫、伸縮縫、施工縫及結構縫進行堵漏密封;在地質鉆探工程中對鉆進護壁進行堵漏加固;水利水電工程中,對水庫壩體進行灌漿,以及輸水隧道出現的裂縫及西寧堵漏防滲,并對壩體混凝土裂縫進行防滲補強;對高層建筑物、鐵路及高等級公路進行加固穩定;在煤炭開采及其他采礦施工中對坑道堵水,以及頂板等破碎層進行加固;對橋梁基礎進行加固以及墻體裂縫的補強施工;對已變形建筑物的加固,并對混凝土構筑物的裂縫進行補強及沉陷防治,例如:水塔、水池等;對土壤的改良以及土質表面進行防護加固等。
5 高壓灌漿堵漏技術的施工工序
①漏水部位的檢查。詳細的對漏水部位進行檢查,并對其周圍的污物進行徹底的清理,便于后期的灌漿。②布孔施工。對漏水部位進行設置管控漿,對于深層裂縫進行鉆孔時應采用斜孔來對其縫面進行穿過,通常情況下孔距應控制在20~50 cm之間。③埋嘴及封縫。首先應埋設注漿嘴,并運用聚合物水泥進行封閉。④灌漿。嚴格按照滲漏部位的具體情況來對灌漿的壓力機灌漿量進行確定。通過堵漏注漿泵來將材料注入裂縫內,若全鄰孔有純漿液出現時,應將注漿泵移至鄰孔,并按照規定的壓力進行灌漿,若在確保壓不進去的情況下即可對閥門進行關閉。⑤在注漿結束后的72 h以后應對滲漏部位進行檢查,檢查其是否有滲水現象發生,若未出現滲水,可將灌漿嘴進行折斷,并采用聚合物水泥來將基面進行封閉及抹平。
6 房屋建筑工程病害治理中高壓灌漿堵漏技術的應
用
由于房建工程中導致病害產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從設計、施工管理、選材及使用等方面進行分析,特別是現如今的建房設計理念。隨著施工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材料也不斷的涌現,為了使病害現象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以通過對新技術及新材料的正確認識及運用來實現。
6.1 結構受力部位施工時,采用注漿加固技術處理
①要求施工方主要從設計、施工、管理及使用等整個過程進行分析,找出病害產生的主要原因。②按照病害產生的位置來對孔位進行設置,通常情況下,孔距應保持在30~40 cm以內,孔徑應控制在0.8~1.2 mm,按照病害的位置來對孔深進行確定。③在距離裂縫3~5 cm的位置來對干縮面進行設置,對縫口進行封閉時應采用涂環氧膠的方式進行,避免在灌漿過程中漿液會逐漸從敞開的縫口流出。對濕縫進行處理時通常采用沿縫開槽的方式,槽口的寬度應控制在2~3 cm,深度則也應保持在2~3 cm以內,避免縫口擴大。在對孔槽進行清潔以后,采用早強水泥進行埋管及封槽。
6.2 磚墻體及門窗的注漿處理方法
對此類病害進行處理時,例如在對墻體滲漏進行改善時,通常應對批蕩層進行鏟除,并設置防水層或運用防水砂漿進行處理。但是在對連體通的墻體進行治理時,則會出現這邊治理那邊漏水的現象發生。通常情況下,在對窗臺漏水進行治理時,采用在漏水部位涂設封閉膠的方式進行處理,然而卻忽略了窗體、門窗、門框與墻體之間的整體性。當門、窗及框等出現封閉不嚴時,雨水會通過框的固定螺絲孔及拼縫位置流入空心的窗及門框內,再逐漸滲透至墻體;墻體滲漏的另一原因則是外墻飾面材料無法起到封閉作用,主要以飾面磚建筑物所產生的滲漏為主。通過運用“穿衣”防水的方式往往達不到治理的目的,隨著材料的不斷老化會導致滲漏現象再次出現,其次,空心墻內的水分只有通過墻內蒸發,導致墻體出現發霉,或出現白蟻,促使暗埋電線管路出現損壞。
注漿方法的運用通常是在窗的框周進行布孔,關鍵工序是對框底進行注漿,注漿材料通常采用水泥漿。在注漿完成以后,應采用環氧封閉的方式進行改善,其目的主要是對水泥注漿以后出現的干縮現象進行控制。
擋墻體出現滲漏時,首先應對鏟除批蕩層,使其滲漏面找出。并對墻面進行布孔注漿。注漿采用主要運用水泥漿,促使空心磚的密實度得到改善,有效的提升外墻雨水阻擋滲透的效果,從而達到預期目標。注漿時的壓力應控制在0.1~0.3 MPa為宜,壓力過高會導致外墻飾面磚出現剝落的現象發生。
6.3 女兒墻病害的處理方法
施工縫主要是指砼女兒墻與樓板的接縫處。由于周圍結構會對樓板造成影響,并受到溫度的控制,熱脹冷縮的線膨脹倍率與女兒墻相比有著較大區別。若女兒墻縱向變形的膨脹系數達到a=5×10-6時,樓板所出現的變形膨脹則是女兒墻的一半,若采用一般的處理方法很難達到伸縮變化的要求,所以,在樓房病害中,女兒墻滲漏則是其關鍵通病之一。女兒墻病害的處理措施為:除了在樓板間設置變形縫以外,還應在女兒墻和樓板接觸位置進行鉆孔、埋管注漿。注漿材料主要采用具有拉、剪強度較好的,且粘結力墻的施工材料。
7 結 語
綜上所述,高壓灌漿堵漏技術對房屋病害治理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展現,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房屋工程中高壓灌漿堵漏技術也在不斷的普及,經過施工技術的更新改進,促使高壓灌漿堵漏技術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不斷的發展。
篇10
【論文摘要】防治計算機網絡病毒應該從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技術和基于服務器的防治技術兩個部分實施,一是軟件防治;二是插防病毒卡;三是在網絡接口卡上安裝防病毒芯片。但是,計算機網絡病毒的防治,單純依靠技術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絕和防止其蔓延的,只有把技術手段和管理機制緊密結合起來,提高人們的防范意識,才有可能從根本上保護網絡系統的安全運行。
隨著計算機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廣泛運用,計算機病毒攻擊與防范技術也在不斷拓展。據報道,世界各國遭受計算機病毒感染和攻擊的事件屢屢發生,嚴重地干擾了正常的人類社會生活,給計算機網絡和系統帶來了巨大的潛在威脅和破壞。最近幾年,出現了許多危害極大的郵件型病毒,如“LOVEYOU”病毒、“庫爾尼科娃”病毒、“Homepage”病毒以及“求職信”病毒等,這些病毒主要是利用電子郵件作為傳播途徑,而且一般都是選擇MicrosoftOutlook侵入,利用Outlook的可編程特性完成發作和破壞。因此,防范計算機病毒已經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
計算機病毒是人為編制的具有破壞性的計算機程序軟件,它能自我復制并破壞其它軟件的指令,從而擾亂、改變或銷毀用戶存貯在計算機中的信息,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通過采取技術上和管理上的措施,計算機病毒是完全可以防范的。只要在思想上有反病毒的警惕性,依靠使用反病毒技術和管理措施,新病毒就無法逾越計算機安全保護屏障,從而不能廣泛傳播。
計算機網絡中最主要的軟硬件實體就是服務器和工作站,所以防治計算機網絡病毒應該首先考慮這兩個部分,另外加強綜合治理也很重要。下面就從三個方面談談計算機病毒的防范措施:
一、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技術
工作站就像是計算機網絡的大門。只有把好這道大門,才能有效防止病毒的侵入。工作站防治病毒的方法有三種:一是軟件防治,即定期不定期地用反病毒軟件檢測工作站的病毒感染情況。軟件防治可以不斷提高防治能力,但需人為地經常去啟動軟盤防病毒軟件,因而不僅給工作人員增加了負擔,而且很有可能在病毒發作后才能檢測到。二是在工作站上插防病毒卡。防病毒卡可以達到實時檢測的目的,但防病毒卡的升級不方便,從實際應用的效果看,對工作站的運行速度有一定的影響。三是在網絡接口卡上安裝防病毒芯片。它將工作站存取控制與病毒防護合二為一,可以更加實時有效地保護工作站及通向服務器的橋梁。但這種方法同樣也存在芯片上的軟件版本升級不便的問題,而且對網絡的傳輸速度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下載防病毒軟件要到知名度高、信譽良好的站點,通常這些站點軟件比較安全。不要過于相信和隨便運行別人給的軟件。要經常檢查自己的系統文件,注冊表、端口等,多注意安全方面的信息,再者就是改掉Windows關于隱藏文件擴展名的默認設置,這樣可以讓我們看清楚文件真正的擴展名。當前許多反病毒軟件都具有查殺“木馬”或“后門”程序的功能,但仍需更新和采用先進的防病毒軟件。如果突然發現自己的計算機硬盤莫名其妙的工作,或者在沒有打開任何連接的情況下Modem還在“眨眼睛”就立刻斷開網絡連接,進行木馬的搜索。
二、基于服務器的防治技術
網絡服務器是計算機網絡的中心,是網絡的支柱。網絡癱瘓的—個重要標志就是網絡服務器癱瘓。網絡服務器—旦被擊垮,造成的損失是災難性的、難以挽回和無法估量。目前基于服務器的防治病毒的方法大都采用防病毒可裝載模塊(NLM),以提供實時掃描病毒的能力。有時也結合利用在服務器上的插防毒卡等技術,目的在于保護服務器不受病毒的攻擊,從而切斷病毒進一步傳播的途徑。
郵件病毒主要是通過電子郵件進行傳染的,而且大多通過附件夾帶,了解了這一點,對于該類病毒的防范就比較明確和容易:
第一,不要輕易打開陌生人來信中的附件,尤其是一些EXE類的可執行文件。
第二,對于比較熟悉的朋友發來的郵件,如果其信中帶有附件卻未在正文中說明,也不要輕易打開附件,因為它的系統也許已經染毒。
第三,不要盲目轉發郵件。給別人發送程序文件甚至電子賀卡時,可先在自己的電腦中試一試,確認沒有問題后再發,以免無意中成為病毒的傳播者。
第四,如果收到主題為“ILOVEYOU”的郵件后立即刪除,更不要打開附件。
第五,隨時注意反病毒警報,及時更新殺毒軟件的病毒代碼庫。從技術手段上,可安裝具有監測郵件系統的反病毒實時監控程序,隨時監測系統行為,如使用最新版本的殺毒實時軟件來查殺該附件中的文件。超級秘書網
三、加強計算機網絡的管理
計算機網絡病毒的防治,單純依靠技術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絕和防止其蔓延的,只有把技術手段和管理機制緊密結合起來,提高人們的防范意識,才有可能從根本上保護網絡系統的安全運行。目前在網絡病毒防治技術方面,基本處于被動防御的地位,但管理上應該積極主動。應從硬件設備及軟件系統的使用、維護、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制定出嚴格的規章制度、對網絡系統的管理員及用戶加強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規范工作程序和操作規程,嚴懲從事非法活動的集體和個人。盡可能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手段,建立”防殺結合、以防為主、以殺為輔、軟硬互補、標本兼治”的最佳網絡病毒安全模式。必須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術手段,防止病毒的感染和破壞,力爭將損失降到最小。
計算機病毒在形式上越來越難以辨別,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嚴重,這就要求網絡防毒產品在技術上更先進,功能上更全面。從目前病毒的演化趨勢來看,網絡防病毒產品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反黑與殺毒相結合;二是從入口攔截病毒;三是提供全面解決方案;四是客戶化定制模式;五是防病毒產品技術由區域化向國際化轉變。
隨著計算機網絡、數字技術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更是與日俱增。因此,加強計算機病毒的防治、確保計算機信息安全是當前計算機應用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迫切的研究課題。我們一方面要掌握對現在的計算機病毒的防范措施,切實抓好病毒防治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未來病毒發展趨勢的研究,探討新時期科學防治計算機病毒的新策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