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公司經營狀況范文
時間:2023-05-30 16:11: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廣告公司經營狀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當然,對于廣告主自建廣告公司的做法在業界有很多爭議,一直存在著正反兩方面的意見。概括起來,廣告主自己建立廣告公司有以下好處:
節省花費
根據我同廣告管理條例的規定,廣告收費標準為廣告費的15%。盡管近年來廣告公司競爭激烈,廣告費費率日益下降。但和聘請外面的廣告公司相比,企業向已建立廣告公司可以在花費上少很多。因為公司可以不采用費制度,而是按照內部員工工資或者廣告公司服務人員的多少來提供報酬。
保密性強
廣告公司在為企業服務時都會簽署保密協議,但由于廣告公司從業人員跳槽頻繁,企業商業機密外泄的風險始終存在。DHL中國區市場總監李佩青就表示,客戶肯把自己的商業機密告訴給廣告公司,就是希望廣告公司能長期穩定地為其服務?!叭绻麖V告公司總是不停地更換員工,這樣既浪費了雙方相互熟悉和磨合的時間成本,又有可能把企業的商業機密外泄出去?!?/p>
正因為如此,一些廣告主出于對廣告公司不信任或擔心商業機密外泄等原因,不愿意把自己企業的全部市場營銷策略告訴給外界的廣告公司,覺得與“自家”廣告公司合作會更加安全。
熟悉廣告主需求
自建廣告公司作為企業的一個子公司或者營銷職能部門,不僅熟悉所屬行業狀況和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而且對于目標消費者的研究也具有先天優勢,因此自建廣告公司能夠更好地把握廣告主在營銷傳播上的需求,為廣告主提供有針對性的廣告傳播計劃。
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系主任鐘以謙對《廣告主》記者表示,廣告公司存在的價值就在于它比廣告主和媒體更了解消費者。只有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媒介接觸習慣、品牌滿意度等方面進行長期而又深入研究,廣告公司才有可能更好地為廣告主服務。在這一點上,自建廣告公司應該有理由做得更好。
溝通容易
企業和廣告公司分屬不同的組織,在溝通時會涉及組織結構、公司文化、人際關系等各種因素,因此雙方交流的過程會比較復雜,容易發生信息衰減或失真的狀況。自建廣告公司與所服務企業屬于同一個集團,很多自建廣告公司的負責人甚至之前就在企業市場部或廣告部任職過,因此在溝通上比較容易。
便于管理和控制
一些企業的市場營銷主管認為,如果從協調廣告與其他營銷手段、控制廣告支出的角度考慮,企業自建廣告公司更能發揮好的作用。對于自建廣告公司而言,由于企業是自己最大或者唯一的客戶,因此在工作中會更加盡職盡責。
雖然自建廣告公司在以上幾個方面具有相對優勢,但其劣勢也是顯而易見,并且常常被人詬病。
廣告策劃思路狹窄
自建廣告公司由于和企業關系過近,很容易陷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境,導致對企業在營銷上出現的問題認識不清,難以客觀地制定廣告傳播計劃。
服務質量難有保證
由于自建廣告公司長期為一個客戶服務,感覺不到同行業的競爭壓力,因此在服務質量上難以提高。另外自建廣告公司在員工薪資上也不如4A廣告公司待遇優厚,因此很難留住優秀的廣告人才,這也造成了白建廣告公司的服務質量難有保證。
篇2
一年一度的央視廣告招商活動又開始了!業內人士可以看到,2010年央視招標的最大變化莫過于“承包預售產品”的推出。對此,廈門大學廣告學院陳培愛教授認為,“承包預售產品”納入招標范疇,也就是更為公開、公正、公平、透明地選拔廣告公司,這是央視招標走向市場化的重要一步,是水到渠成的市場化行為。
他進一步解釋說道,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漸過去,2009年中國經濟已經逐步回暖,在這個新的經濟起跑點上,廣告主會更加注重品牌的打造,央視自然會成為他們首選的高端權威媒體;其次,2010年的世博會、亞運會的召開,也增加了許多吸引廣告主投資的事件性營銷產品,豐富了央視的預售稀缺資源;與此同時,央視日前正在推進的節目改版也深入人心,收視率的逐步提升,也支撐了“承包預售產品”以競價的方式走向臺前;最為核心問題是,11?18作為經濟信心的指數,經濟的風向標,“承包預售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對抬高央視的利潤空間提供了幫助。
陳培愛預測,“承包預售產品”的推出,將會對央視既有格局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一些優勢的、有潛力的公司會在市場化的推進中脫穎而出,一些經營狀況不佳的公司也會在這一輪洗牌中遭遇淘汰。但他表示,從長遠來看,公司的過于集中,也會相應地增加央視廣告資源的經營風險,一旦某家公司在資金、客戶服務與維護等層面出現問題,將對央視的廣告數量、質量和利潤造成直接影響;同時,由于央視廣告招標的門檻過高,一些成長型的中小企業可能難以進入這個高端平臺展現自己,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央視媒介公司服務的持續供給。
篇3
但好耶并非是一家單純的網絡廣告公司,它的業務模型已經覆蓋了網絡廣告的整個產業鏈,2004年實現營業額兩億多元,利潤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
據艾瑞咨詢公司總經理楊偉慶分析,以好耶目前的經營狀況,赴海外上市的條件已經具備,所欠只是一個合適的市場時機。他預計在未來一至兩年中,好耶很可能將成為中國首個在海外上市的互聯網廣告綜合服務商。
如果楊偉慶的預言成真,2000年3月投資好耶的IDGVC,成績單上又將增添一個精彩的成功記錄。
最風光的事情
獲得IDGVC的投資時,好耶的創業團隊剛剛走出大學校門不到兩年,以20歲出頭的年紀,能夠成功獲得鼎鼎大名的IDGVC的青睞,在好耶廣告的創始人、CTO王建崗看來,確實是一件頗為風光的事情。所以,在整個投資談判的過程中,“我們從頭到尾都是答應的”,好在,IDGVC所提出的條件,相對來看還是頗為優惠的。
1998年10月,剛剛畢業于上海大學通信系的王建崗聯合三個“發小”,一同創辦了上海好耶計算機有限公司,從事網絡廣告軟件的開發,并以該軟件作為技術支持,搭建了中國第一個收費運營的網絡廣告聯盟,其業務模式是:好耶從廣告主那里拿到網絡廣告合同,利用自己開發的軟件,將廣告轉發到聯盟成員的1000多家個人網站上,廣告主向好耶支付的廣告費中,分出一部分支付給聯盟成員網站,好耶則賺取其中的差價。
看上去,上海好耶恰似一個基于互聯網的廣告批發商,不同的是,好耶通過自主開發的網絡廣告管理軟件,對每個廣告在聯盟成員網站上的投放效果進行跟蹤評測,并據之支付服務費用。
初創時的好耶還是一個只有四個人的小作坊,規范化的公司管理是完全談不上的,收入也勉強可以維持自身運作。
幾個月后,IDGVC開始關注好耶,章蘇陽在朋友的介紹下與王建崗第一次會面??瓷先?,IDGVC方面對好耶的團隊印象不錯,具體負責這個項目的投資經理熊向東說,“印象不錯。他們是創始人,對技術、市場方面非常了解,也很有經驗,除了管理上稍微欠缺,在技術和市場上的把握很好?!?/p>
章蘇陽則很耐心地指導王建崗如何撰寫商業計劃書,還指出了第一稿計劃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給出了修改意見?!八麄兒苣贻p,很想做點事情,技術也不錯,到現在國內也沒有別的人做到他們的水平。當時也只有國外的幾家在做?!闭绿K陽回憶說。
而王建崗的感覺卻悲觀了很多:“當時我們都覺得是不可能的,人家肯定看不上我們”,因為在此之前IDGVC從來沒有投資過剛畢業的大學生?!八麄兺顿Y了很多項目,都是那種團隊很成熟的,有很多年的行業經驗,或者過去有過成功的經歷,或者是海歸。它從來沒有投過像我們這樣剛畢業的學生,就是到現在,也沒有第二家這種情況?!痹偌由袭敃r幾個創業的伙伴是利用業余時間在做好耶的業務,精力有限。于是王建崗并沒有遵循章蘇陽的指點,對商業計劃書進行修改和完善,融資的事情就此擱置下來。
王建崗的顧慮并非沒有根據。在以投入為根本的風險投資行業,團隊的綜合素質始終是投資決策的首選因素?!爸饕撬麄冇X得我們沒有懂管理的人,都是技術出身。另外年紀太小,剛畢業,公司也缺乏管理,是個小作坊?!蓖踅◢忂@樣理解IDGVC對好耶的評價。不過王建崗自信的是“他覺得我這個人還行,看上去像做得出東西的人?!?/p>
“當時覺得他們沒有經驗。”熊向東回憶時,指出了這個團隊最重要的缺陷。
“公司更像是個技術研發小組,感覺他們缺乏市場營銷方面的經驗,和將來公司做大的管理經驗。當時創業人只有王建崗在貝爾研發部做過項目經理,其他人都沒有過在正規的公司工作經歷。將來做成大公司,團隊有弱點。另外作為經營網絡廣告的公司,團隊成員都不是行業內的,沒有媒體人,從公司來講,顯然還欠缺一些東西。這也是我們看了幾個月的原因?!闭绿K陽回憶說。
IDGVC的工作并沒有停頓。在接下來的半年多里,熊向東和章蘇陽一邊在密切跟蹤著好耶的業務進展,一邊也在研究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動向,并通過各種關系物色可以與好耶現有團隊相配合的有經驗的管理人員?!罢乙粋€在正規公司做過管理的人,愿意去當時那么小的公司,在創業初期報酬也不會很高,不是很容易的?!?/p>
七八個月之后,好耶再次進入了投資人的視野。不同的是,這次并非VC,而是一家網絡媒體。申網(東方網前身)總經理徐錦泉,從公司戰略角度考慮,希望通過收購好耶進入網絡廣告領域,為申網構造新的盈利點。
巧的是,徐錦泉與章蘇陽同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修讀EMBA課程,便向章提到了收購好耶的想法。不料章蘇陽的反應似乎有些“霸道”:“章蘇陽說這個項目是他的,徐錦泉就沒有再和我們談。不過就算他進行下去,后來也不會投了?!蓖踅◢徴f,因為不久之后的一些人動,徐離開了申網。
王建崗記得,得知了有其它投資人在窺伺好耶之后,“章蘇陽就很著急,讓熊向東趕緊來找我們?!闭绿K陽已經不記得自己曾經“霸占”好耶,“也許他把我和小熊搞混了吧?”不過章蘇陽難免有些得意的說,“現在來看,如果當時是徐錦泉投好耶,那不如我們來做會更好?!?/p>
不過雙方都證實,這一次的接觸很快就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篇4
發行量是指一份報紙在一定時期內平均發行數量的大小,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著受眾對報紙的喜好,也反映著報紙本身的經營狀況,還是廣告主決定廣告投放的參照指標之一。所以,對報紙的發行量進行科學的稽核,具有重要意義,而要使稽核行為具有科學性、權威性,則有賴于一個完善機制的建立。
一、建立科學的報紙發行量稽核機制在當前所面臨的問題
認識上的偏頗是科學的稽核機制難以建立的主觀原因。首先,對發行量的界定不一:中國報協認為,報紙發行量是指一份報紙在一段時間內的平均期發行量,它不包括廢報份數、報社自用報數和銷售退報數等,實際上是最終到達讀者手中的報紙份數。而很多報社則把期發行量或最高印數等同于年度平均發行量。其次,認為發行量越大越好,視其為評估報紙影響力的唯一因素。殊不知,從報業經濟的角度看,發行量并非一定越大越好(報紙發行量有盈虧平衡點),而構成報紙影響力的因素還有報紙的質量、定位和風格等。
宏觀政策的不完善是稽核機制難以建立的客觀原因。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報業市場的健康發展有待于法律法規政策的保護和規范?!稄V告法》第三章第三十條規定:“廣告者向廣告主、廣告的經營者提供的媒體覆蓋率、收視率和發行量的資料應該真實?!钡沁@個規定僅僅是從廣告主的權益出發提出報紙發行量真實性的要求,卻沒有明確提出如何保證發行量的真實性,即機制的建立。此外,作為中國報業行業組織的中國報業協會制定并頒布過《報紙發行量核查委員會條例》,制定了報紙發行量的稽核要求,明確了稽核方法和機構,但由于這個條例性質上的自律性,不具備法律法規的效力,也不具有社會認同的權威性,因此一直沒能得到落實。
實踐操作的復雜性也是稽核機制難以建立的現實原因。報紙的發行量是一個極其不穩定的數據,在報業市場化的今天,基于受眾群體的變動性和發行渠道的多樣化,報紙發行量數據的統計確實是一項棘手的工作。一方面需要大量數據的收集和核查,另一方面還需要讀者、廣告主和媒體三者的共同參與和全力合作,收集和核查的時間也相對較長(國際上通常是1~2年),同時,各種調查事項也極其繁雜瑣碎,如調查報社進紙發票、印刷數量和會計賬目,以及對訂戶和零售商的抽查調查等,既涉及各種利益主體,又事關很多職能部門(統計、審計和稅務等),還需運用各種統計調查方法。這種實踐的復雜性和困難性也影響著機制的建立。
二、建立科學的報紙發行量稽核機制的途徑
建立科學的報紙發行量稽核機制迫不及待,它是我們維護公平規范有序的報業競爭環境的需要,也是中國報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要求,更是文化產業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但是,它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們長期準備,多方努力,共同參與,通過健全政策、完善稽核主體、規范程序、加強懲戒措施等途徑和環節,才能逐步建立起來。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健全有關報紙發行量稽核的法律、法規,使稽核法制化、制度化。中國報業發展的方向是產業化運營,產業化的實質是市場化,而報業市場的健康、穩定和持續發展需要制度的保障。在發行量的稽核上,應該健全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既賦予稽核行為法律法規的依據,又保證稽核行為的科學、規范。
完善報紙發行量稽核的主體,保證多方共同參與,使稽核準確、權威。報紙發行量的稽核應該在報社提供發行量的基礎上進行審核,然后?;说闹黧w不一定是行業的主管部門,可以是行業性的組織,也可以是盈利性或非盈利性的市場監測機構,但是稽核的主體一定要保證多方共同參與(報社、讀者、廣告主、廣告公司等),以保證數據的公開、透明和權威。在這個方面,ABC頗有借鑒意義。ABC(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即發行量稽核局,1914年5月30日成立于美國,它是為廣告主、廣告公司和讀者提供報紙發行量的非盈利性認證機構。20世紀20年代以后,英、法、德、澳等國紛紛效仿。1963年5月,國際發行量稽核局聯合會(簡稱IFABC)宣告成立。目前,IFABC有來自世界上29個國家和地區的32個組織作為會員單位,已經成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的報刊發行量認證機構。① 由報業協會發起組建,實行董事會機制,董事會由廣告主、廣告公司、報刊媒體公司的代表共同構成,其實質是在廣告主、廣告公司和報刊社之間建立一個都認可并共同參與的發行量稽核機制,這就使得稽核行為能夠維護三者共同利益,保證稽核的真實、權威和科學。
規范報紙發行量稽核的具體程序和方法,使機制的運行科學、嚴謹??茖W、嚴謹的程序和方法是構建報紙發行量稽核機制的核心。正如前面所論述的那樣,報紙發行量的稽核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它需要運用現代數量統計學的方法,還要進行長時間的追蹤調查(ABC是不定期的),稽查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失誤,都會致使發行量數據失實,稽核工作功虧一簣。ABC既對報社提供的與發行量有關的一切原始數據進行審驗,還對訂戶和零售商抽樣調查,而且調查時間是不定期的、長期的,這就保證了稽核的準確性。
加強對虛報發行量行為的處罰,保證稽核行為的效力。懲處發行量弄虛作假行為是建立科學的發行量稽核機制的題中應有之義。當前虛報發行量之所以能夠大行其道,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對弄虛作假行為的處罰。我們要在稽核的基礎上,對弄虛作假行為進行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懲處,以凈化報業競爭的環境。
篇5
經營場所不同
在北方很多二手車經紀公司都是依托在大型二手車交易市場附近,這些二手車市場多數為計劃經濟下由政府出資建設,因此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可信賴度比較高。而南方市場則以獨立的經營店面為主,一般在交通樞紐或是生活區附近,各自為政的狀態比較多,當然也有少數比較集中的二手車市場,但規模都無法與北方市場相比??芍^小有小的好處,大有大的優勢。
管理模式不同
北方的二手車經紀公司具備自己獨立的車輛整備車間和售后服務團隊的比較少。而南方的二手車經營公司很多是集二手車收購、銷售、補辦手續、辦理過戶、二手車整備、二手車金融貸款、二手車保險、二手車維修保養等一條龍服務于一體??梢哉f只要是和二手車有關系的業務,都會有專門部門負責。綜合來看,南方二手車商的全方位經營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畢竟汽車不會作為一個單一的商品存在,更何況二手車更為復雜。當然這些服務大多數為有償服務,最終還是要消費者買單。
經營理念不同
北方二手車經紀公司中,家庭“小作坊”式的發展模式比較多,公司內部職員“沾親帶故”現象很普遍,職員的管理以及財務的管理都不是很到位。而南方二手車經營公司在這方面更系統化,每位員工都有考核的標準。綜合來看,南方二手車行業從業人員專業素養更高。
宣傳意識不同
由于北方二手車經紀公司多為駐場經營,二手車市場負責統一對外宣傳。規模大的二手車市場都有自己的官方網,羅列有各個公司的待售車型,但駐場經紀公司對自身的宣傳往往被忽略。南方的二手車經紀公司由于各自為政,在宣傳方面就很市場化。他們很重視網絡和廣告媒體宣傳,每年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在他們看來這都是公司必要的花費。所以很多二手車網站,二手車廣告公司更愿意在南方發展,而扎根北方的的確不多。
寧波二手車市場一瞥
走訪寧波當地的二手車市場,當然要去拜訪赫赫有名的“途眾汽貿城”。這個寧波地區最大的二手車交易市場歸屬于寧波中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中通投資”),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以投資經營為主業,以汽車貿易、倉儲物流為兩大業務板塊的大型綜合企業,公司現有總固定資產近7億,員工200余人。業務涵蓋車輛檢測、二手車交易服務、二手車收購銷售、二手車專業評估、汽車美容維修、汽車零配件銷售、汽車金融、物流倉儲等。旗下包括途眾汽貿城、寧波途眾汽車商貿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當很多二手車商在路邊忙活的時候,途眾已經開始投資置地開疆擴土,并且深深掌握挖掘廣大消費者的需求。二手車經營最重要的就是誠信,經營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二手車售后服務的支撐,于是途眾果斷提出了品牌的五年發展戰略。而且對于二手車行業門檻低,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等現象,他們也很清楚,提出自主的品牌要打出去,做強做大的經營理念。多年的打拼有了現在的成績,這也就不足為奇了。同時我們還了解到,途眾自營二手車已經正式改名為“途眾易手車”,新落成的“途眾易手車廣場”也是氣勢恢弘、分外漂亮。衷心祝愿這家公司能發展得更好!
篇6
企業在這種經營環境中,如果以持續經營為目標,那么以銷售量和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壟斷性經營活動就不可能存在。對企業持續發展(GoingConcern)最重要的是建立并長期維持與各利害關系者(Stakeholders&InterestGroups)間的良好關系。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在經營活動中最大限度地反映利害關系者的意向和希望。市場理念、廣告活動或公共關系活動在成為近代企業經營必不可少條件的過程中,逐漸與經營管理中的要求相一致。這種狀況從傳播角度來看,它意味著企業經營活動使利害關系者認識和理解企業存在價值和活動領域中的許多內容和方面。
人們一般對未知的對象或內容往往會產生戒心,力求回避對這種對象或內容的支持和采用。從企業經營角度來看,就是基本避免購買和消費未知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為了突破這種屏障,企業就必須積極開展包括廣告在內的各種傳播活動。
如果把確保利害關系者對企業活動情況的認識和理解作為經營的必要條件的話,那么力求提高包括廣告在內的企業傳播活動的效率將成為企業必需的經營活動。
可見,傳播活動是構筑企業經營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的前提條件,并且已從使利害關系者加深對企業的認識和理解發展成為培養他們對企業經營狀況的信賴感。這是因為物質日益豐富的社會和社會成員的個性化導致了"個客(PrivateCustomer)"的出現,以此為基礎,消費者對企業各種建議的選擇標準也越來越嚴格。對企業提供的豐富商品和多種服務已很熟悉的消費者可以以多樣、自由的方式選擇和采用企業各種建議。而保證利害關系者獲得最大限度的"滿足"或促使它們"接納"企業建議的重要因素,就是信賴感。
利害關系者對企業的信賴感大體上可分為對企業存在的信賴感和對包括商品、服務等市場活動要素以及每個具體經營活動的信賴感。前者意味著接觸企業名稱后產生的一種對整個企業的茫然的信賴感,及對企業本身及企業經營活動的信賴感,接著就會產生消費者購買該企業商品、投資者求購股票或債券、就業者的應聘等行為。這種狀況不管在整個企業的活動,還是作為具體的一種活動,利用作為市場要素之一的企業名稱,確保利害關系者信賴感,這才是共同的目標。對于一個企業,獲得利害關系者的信賴感和確立信賴關系,將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
由于得到與企業經營成敗密切相關的利害關系者的理解及信賴十分重要,因此企業必須向利害關系者提供豐富且真實的信息。如果所提供的企業經營信息不足,容易引起胡亂猜測及想象,招來對該企業經營不利的結果,并會擴大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惡性謠傳。這也意味著作為企業經營前提條件的傳播沒有正常開展。在企業競爭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企業只有得到利害關系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才能追趕并超越競爭對手。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傳播量的擴大、質的提高、密度的增強等都成為管理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特別是在企業經營不景氣時,傳播活動作為擺脫困境的核心經營手段,應更加重視擴大發送的信息量。這時的企業傳播的特點是整合各要素以擴展其關系領域:即降低事件(Event)或展覽等需支付大量費用的活動的比率,減少費用投入的絕對量,宣傳或促銷(SalesPromotion)、人員銷售(PersonalSelling)等傳播活動也無須擴大規模,主要以增強傳播密度的方式加大整體傳播量并提高效率。
由此可見,對以廣告為主的企業傳播及其管理的要求已日益嚴格,把各自分散開展的企業傳播活動戰略性地聯結起來已成為迫切的需求,這就構成了在可能的限度內進行整合的具體傳播戰略──IMC戰略的基礎。
在市場傳播領域優惠附單(Coupon)廣告或店內推銷(Instore-Merchandising)戰略的興盛、在廣告戰略中商品廣告及企業廣告的結合開展、促銷和宣傳的共同推進等企業傳播活動的日漸增多,都說明了整合化傳播增加的趨勢。這種傳播整合化不是局限于廣告或市場傳播等個別活動領域,而是已擴大到企業對內對外開展的所有傳播活動中,這是最近企業傳播的顯著特征。
整合傳播不僅包括廣告和促銷,而且還包括面向企業外部以企業廣告、公共關系、企業宣傳活動等為主要內容的對外企業傳播(ExternalCorporateCommunicationorExtracorporateCommunication)與面向企業組織內部以提高組織成員士氣、歸屬意識為目的的對內企業傳播(InternalCorporateCommunicationorIntracorporateCommunication),它反映出企業經營的整體水平,即企業面向內、外部開展的所有形態的傳播的整體化,也可稱為整合營銷傳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IMC)。
關于IMC的諸觀點
整合營銷傳播這一觀點,在80年代中期開始提出。許多學者預感到具有戰略意義的"傳播協同效果(CommunicationSynergy)"時代的到來,并從各自的觀點出發提出了傳播協同效果的定義。企業各傳播手段的協同效果發展為IMC這一概念,但還沒有確切的定義。研究者們當時都普遍認為根據研究角度、使用立場的不同,IMC定義也應不同。1996年美西北大學贊助的第3屆IMC年會上提出的關于IMC定義涉及五個方面,簡述如下:
·IMC是一個對現有顧客和潛在顧客發展和實施各種形式的說服性溝通計劃的長期過程;
·顧客決定溝通方式;
·所有與顧客的接觸點必須具有引人注目的溝通影響力;
·技術使與顧客的相互作用越來越成為可能;
·需要測試營銷溝通結果的新辦法。
1989年后,全美廣告業協會(AAAA)促進了IMC的研究、發展,他們的定義如下:
"IMC是一個營銷傳播計劃概念,它注重以下綜合計劃的增加值,即通過評價廣告、直接郵寄、人員推銷和公共關系等傳播手段的戰略作用,以提供明確、一致和最有效的傳播影響力。"
很多學者引用他們的見解。但是作為這一定義的實例,AAAA列舉了屬于市場組合之一的促銷組合(PromotionMix)中的例子,因而有可能被認為是著重于促銷的狹義的IMC定義。實際上其定義包含著概括性意義,概括起來如下:
·使用了多種多樣的傳播手段(條件A);
·是對這些手段的整合(條件B),只有同時滿足條件A和條件B,才能形成IMC;
·是對多種傳播手段的戰略作用進行比較分析的戰略決策(StrategicDecisionMaking);
·是營銷傳播計劃(MarketingCommunicationPlanning)概念。
然而這定義容易被理解成是從傳播者角度觀察接受者的單向式傳播。定義不僅應對廣告主和廣告公司有價值,而且對消費者也應有價值。IMC理論的發源地──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組把IMC定義成:
"IMC把品牌等與企業的所有接觸點作為信息傳達渠道,以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為目標,是從消費者出發,運用所有手段進行有力的傳播的過程"。
而且,這一研究組的先驅者舒爾茨(DonE·Schultz)教授對此作了如下補充說明:
"IMC不是以一種表情、一種聲音,而是以更多的要素構成的概念。IMC是以潛在顧客和現在顧客為對象、開發并實行說服性傳播的多種形態的過程。IMC的目的是直接影響聽眾的傳播形態,IMC考慮消費者與企業接觸的所有要素(如品牌)。IMC甚至使用以往不被看作是傳播形態、但消費者認為是傳播形態的要素。概括地講,IMC是為開發出反映經過一定時間可測定的、有效果的、有效率的、相互作用的傳播程序而設計的"。
事實上,這些概念還不充分,不能說哪個更為確切。以上概念都是根據整合傳播的中心的不同,其IMC定義也不同。根據研究者、實踐者的觀察角度的不同,IMC形態也不同。
整合營銷不僅以消費者,而且還把從業人員、投資者、社區、大眾媒體、政府、同行業者等作為利害關系對象,不是對這些對象進行一次性整合,而是分階段一步步地進行。目前,不僅美國、日本、歐洲等先進國家的市場,而且發展中國家的一部分商品也逐漸趨向飽和及均衡狀態。對于企業,以產品力(ProductPower)為基礎的產品差別化變得很困難;開發創造性的新技術或新產品也變得很難,即使開發出新產品,由于技術的發達,仿制品會很快上市,產品的先占效果也很難實現;至于價格戰略,降價固然很重要,但這也很難與低價的無商標產品(NoBrandProduct)競爭,何況通過合理的流通渠道節約費用,從而降低單價的方法也有其界限。綜合上述觀點,通過IMC戰略所追求的戰略傳播的整合創造價值才是企業創造以后競爭優勢(CompetitiveAdvantage)的唯一方法。以方法論而言,獲得競爭優勢的最主要核心就是集中管理企業傳播要素,能夠創造對應于企業利害關系者所提出的充分必要條件。
[表1]表示了從廣告主、廣告公司、媒體機構、學術研究等不同角度出發的IMC理論研究。
[表1]IMC理論的諸觀點
**從廣告主的角度看IMC
以廣告,推銷,公共關系等多種手段傳播一貫的信息,整合傳播戰略,
以便提高品牌和產品形象;
**從媒體機構上看IMC
大型的媒體公司在80年代并吞了別的媒體機構成為龐大的多媒體機構。
所以不是個別的媒體實施運動,而是以多種媒體組成一個系統,給廣告
主提供更好的服務;
**從廣告公司的角度看IMC
不僅是廣告,而且靈活運用必要的推銷,公共關系,包裝等諸多傳播方法,
把它們整合起來,給廣告主提供服務;
**從企業研究者或經營戰略研究者的角度看IMC使用資料庫,以爭取更多的
消費者。從消費者立場出發進行企業活動,并構筑傳播方式,以容易接受
的方法提供消費者必要的信息。關注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實施能夠促進與
顧客良好關系的傳播活動。
資料來源:DonE.Schutz,"來るべきコミユニケ-シヨンの將來像",月刊Advertising,
電通,1993.12.,p.9.
本人對于IMC的見解整理如下:
IMC是指企業在經營活動過程中,以由外而內(Outside-in)戰略觀點為基礎,為了與利害關系者(Stakeholders&InterestGroups)進行有效的溝通,以營銷傳播管理者為主體所展開的傳播戰略。即為了對消費者、從業人員、投資者、競爭對手等直接利害關系者(InterestGroups)和社區、大眾媒體、政府、各種社會團體等間接利害關系者(Stakeholders)進行密切、有機的傳播活動,營銷傳播管理者應該了解他們的需求,并反映到企業經營戰略中,持續、一貫地提出合適的對策。為此,應首先決定符合企業實情的各種傳播手段和方法的優先次序,通過計劃、調整、控制等管理過程,有效地、階段性地整合諸多企業傳播活動。
IMC的初步效果
企業采用IMC以后能得到的初步效果是如下幾點:
1.整合感:許多企業把IMC當作戰術運用。因為IMC可以讓例如廣告、促銷、直銷、公共關系等所有的傳播程序具有整合感。這種價值體現讓利害關系者更容易理解信息。開發IMC的目的正在于此。
2.傳播效果的最大化:某些企業認為IMC就是合理運用營銷或營銷傳播費用的方法。這些企業相信適當地減少或整合幾種傳播程序的話,企業的組織成員、業務活動和組織能力都會有改善。雖然整合后發生這種效果的情況很多,但IMC的價值絕不只是減少費用。
3.交易費用(TransactionCost)的減少:令人驚奇的是,IMC的最大效果是減少生產或流通中的交易費用(TransactionCost)。其中對于利害關系者的交易費用的減少是很重要的效果。通過完善的IMC活動,我們了解到交易費用的減少其實是"自我控制"。在目前市場競爭激烈,強烈要求減少成本的市場狀況下,對于企業來講,IMC最大的貢獻就是減少了這種交易費用。以往大部分減少交易費用的方法有兩種:
第一,通過規模效益(ScaleMerit)或經驗曲線(ExperienceCurve)的制造成本的減少方法等,如今用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等多種用語表示;
第二,為了達到供應商和零售商的雙方目的,用減少流通費用等減少交易費用的方法,來開發、構筑后勤系統(LogisticalSystem),CategoryKiller(掌握特定系列商品的優惠專賣店)的興起就說明了后勤系統的有效性。
許多企業發現,為了減少交易費用而在"生產和流通"領域減少費用的方法不會有持續的效果。比如,即使提高了生產效率,但競爭對手很快會模仿,并且在流通和物流方面進行改良,從而又超過了你。所以減少交易費用的最合理的方法是過程的整合,因而使所有的利害當事者都可以減少交易費用。
篇7
廣告公司勞務合同范文一用人單位(甲方):
地址:
職工(乙方):身份證號碼:
甲乙雙方根據國家和省市的有關勞動法律、法規和規章,經平等自愿,協商
一致,訂立本合同。
一、合作期限:
從月日起至日止。
二、工作內容:
乙方的工作崗位為 ,完成甲方分配的工作事務。
三、勞動時間:
每天勞動時間從上午8:00至12:00,下午14:00至18:00。每個月休息
4天,每個星期休息一天,如無特殊情況不可連續休息2天以上。如因工作需要,甲方可安排乙方加班。每晚加班時間在4小時以內,加班費于發薪日同時發放。 乙方辭工需提前一個月通知甲方。
四、勞動報酬:
甲、乙雙方根據本單位依法制定的工資分配制度,約定乙方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為 元/月。甲方每月15日前向乙方支付上月貨幣工資。
五、乙方自行處理吃宿問題。
六、勞動紀律:
甲、乙雙方應當嚴格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甲方依法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要告知乙方,乙方要予以遵守并服從甲方的管理。乙方不得泄漏甲方的商業秘密及客戶資料,否則乙方應賠償甲方損失,甲方可追究法律責任,并終止合同。
本合同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持一份,如有未盡事宜可另行簽訂補充條約, 其補充條約與本合同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蓋章) 乙方:
代表人: 身份證號碼: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廣告公司勞務合同范文二甲 方:
乙 方:
甲、乙雙方本著自愿、平等的原則,經協商一致,簽訂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條 勞動合同期限
一、勞動合同期
甲、乙雙方商定,采取下列形式確定勞動合同期:有固定期限:本合同期限為年,自年月日起至 年 月日止。
二、試用期
雙方同意按以下方式確定試用期(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內):試用期從自至年月日止。
第二條 工作崗位
一、乙方的工作崗位(部門、職務)為: 。
二、甲方有權根據經營需要及乙方的能力表現,可以合理調整乙方的工作崗位(包括部門、工種或職務)。乙方應按時、保質完成甲方安排的任務。
第三條 工作條件和勞動保護
甲方為乙方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衛生條件的工作環境,保證乙方在身體不受危害的環境條件下從事工作。
第四條 教育培訓
在乙方被聘用期間,甲方負責對乙方進行職業道德、業務知識和各種規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訓。
第五條 工作時間
甲方實行每周六天,每天8小時工作制。乙方享有國家規定的法定節假日、婚假、喪假、計劃生育假等有薪假日。
注:本工作在黃金周時會有加班,選擇調休制。過年放假一般會有10天以上。
第六條 勞動報酬
一、甲方按照本市最低工資結合本單位工資制度支付乙方工資報酬。乙方試用期工資為 元/月。轉正后工資為基本工資+績效工資。
二、甲方每月10日支付乙方上月工資,實行先工作后付薪。如遇法定休假日或休息日,則提前到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第七條 勞動紀律
乙方應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及甲方的在公司局域網公示的各項規章制度。乙方違反勞動紀律和甲方的規章制度,甲方可按獎懲規定給予批評、教育、處罰,直至解除勞動合同。
第八條 合同的變更
甲乙雙方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雙方可以變更本合同:
1、雙方協商同意的;
2、由于不可抗力或合同訂立時依據的其他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本合同無法履行的。本項所稱重大變化主要指甲方調整生產項目,機構調整、撤并等。
第九條 合同的終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本合同應即終止:
1、本合同期限屆滿;
2、乙方達到法定退休條件的;
3、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終止情形
第十條 勞動合同的解除
經甲、乙雙方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
一、乙方在任職期間從事以下競業限制行為的,甲方可以解除合同,并給予相應罰金。
1、自營與甲方同類的業務;
2、為他人經營或提供與甲方同類的業務
二、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合同,并不予支付經濟補償金。
1、在試用期間,發現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2、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甲方規章制度的;
3、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或勞動教養的。
三、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乙方本人,并按國家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
1、乙方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甲方另行安排適當工作的;
2、乙方不能勝任工作的;
3、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4、甲方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通知甲方解除勞動合同。
1、在試用期內的,提前三日書面通知甲方;
2、甲方以暴力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手段強迫勞動的;
3、甲方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提供勞動條件的;
4、乙方因其它情況需辭職,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甲方。
五、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不得隨意解除勞動合同。
1、患病或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2、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
3、屬于國家規定的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條 合同的續訂
一、本合同期限屆滿后,經雙方協商本合同可以續訂。
二、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除乙方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十二條 違約責任
一、乙方在本合同有效期內,經過甲方出資或其它形式的培訓,乙方因個人原因辭職或離職,按培訓期間所發生的費用的100%賠償。
二、乙方違反本合同中第十條第一項競業限制內容的,除甲方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外,乙方還應當向甲方支付一定的違約金。
第十三條 勞動爭議
甲、乙雙方履行本合同,發生爭議時,可由甲、乙雙方協商解決。 若雙方不能協商解決的,可向企業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不服從仲裁裁決的一方,可在收到仲裁裁決書十五天內,向企業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訴訟。
第十四條 其他約定
一、乙方保證與甲方簽訂本合同時,已與其他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了勞動關系,并提供相關單位的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證明,否則,甲方有權解除本合同。由于乙方的過錯,導致甲方被乙方原工作單位追訴的,乙方應賠償甲方因此受到的全部損失。
二、乙方因故辭職,應按照甲方的有關規章制度辦理完工作交接手續后方可離職,原則上是提前三個月告知甲方,否則甲方有權不予辦理解除勞動合同的有關手續(包括出具解除勞動合同證明、辦理檔案和社保關系的轉移等手續)。
三、本合同一式叁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個人檔案保存一份,經雙方簽字蓋章后生效。
四、本合同未盡事宜,由甲、乙雙方協商解決。
五、本合同條款如與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相悖時,以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為準。 甲方: (公章)
負責人簽字:乙方簽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廣告公司勞務合同范文三甲方: 聯系電話:
乙方: 性別:
身份證號: 聯系電話:
第一條、 協議期限
自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止,乙方試用期為______天。
第二條、 工作內容
乙方在協議期內由甲方派往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崗位由所派往的單位負責安排與調整,乙方愿意服從。
第三條、 勞務報酬
乙方的勞務報酬由所派往的單位根據乙方工作崗位確定具體標準,該標準不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資,由所派往單位直接支付乙方,或先支付甲方,再由甲方每月6日支付乙方。
第四條、 甲方的責任、權利
1.負責要求所派往的單位為乙方提供乙方所承擔工作必需的工作條件;
2.要求乙方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所派往單位的工作規定;
3.負責對乙方違反甲方和所派往單位工作規定的行為作出相應處理。
第五條、 乙方的責任、權利
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甲方和所派往單位的各項工作規定;
2.維護甲方及所派往單位的聲譽及正當利益,如造成損害或經濟損失,乙方應承擔相應責任;
3.乙方患職業病或因工負傷的工資及醫療待遇按國家和北京市有關規定由所派往的單位承擔;患病或非因工負傷的工資和醫療待遇由乙方商原企業承擔。
第六條、 協議的解除、終止與續延
1.試用期內甲、乙雙方均可隨時通知對方解除本協議;
2.協議期間,雙方均可解除本協議,但應提前7日通知對方。未提前通知的,每延遲一日,須向對方支付一日的違約金,標準為乙方的日工資;
3.協議期滿,雙方均可終止本協議;若均無提出異議,本協議自動逐月續延。
第七條、 協議的變更
1.協議有效期內,任何一方情況發生變化,需要變更協議時,應書面送達另一方,另一方應在15日內作出書面答復。
2.雙方協商一致,方可變更協議有關內容,變更后的協議或協議附件由雙方簽字有效。
3.雙方協商不一致,本協議即行解除。
第八條、 違約責任
1、甲方違反本勞務協議給乙方造成損失的,應按乙方受損情況賠償;
2、乙方在協議期內擅自離職的,應賠償甲方的經濟損失。
第九條、 其他
本協議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具有同等效力,經甲乙雙方簽章生效。
篇8
關鍵詞:廣告公司;商務模式;經濟績效;社會績效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890(2013)01-0069-08
商務模式自90年代以來備受廣泛關注,MW Johnson(2008)高度評價商務模式的價值,認為商務模式創新將重組整個產業,重新分配幾十億美元的價值[1]。2011年1月,筆者在中國知網(CNKI)上以“商務模式、盈利模式、業務模式、經營模式”為題名或關鍵詞搜索到的文獻共69 788篇,其中2007―2010年期間文獻35 802篇,說明商務模式在學術界和企業界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國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其概念、結構、創新等方面的研究,國內的相關研究在2000年以后才陸續出現。但是研究多是以定性為主,很少有學者從實證角度來證實商務模式結構和企業績效的關系,本文將以廣告行業為切入點,用實證方法來揭示商務模式結構對企業績效的作用機制。
一、理論回顧與概念模型
(一)相關文獻回顧
1. 商務模式的概念研究。盡管商務模式廣受學者們和企業界人士的關注,但因研究角度涵蓋廣,迄今為止未達成各方公認的定義,本文對這些概念做了概括,將學者們的觀點從經濟層面、運作層面、戰略層面和綜合層面進行劃分,見表1。
2. 商務模式的結構研究。Hamel(2000)構建的商務模式框架包含核心戰略、顧客界面、戰略資源和價值網絡[14]。Thomos(2001)提出商務模式包括下列元素:收益的來源,企業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方式,企業獲得保持和增加客戶的途徑,企業對環境變化所做出反應等[15];Alt & Zimmermann’s(2001)把“使命、結構、流程、收入、法律事務和技術”納入商務模式的構成[16];Magaly Dubosson等人(2001)把商務模式劃分為四個組成部分:第一,企業提供的對目標客戶具有潛在價值并愿意為之付錢的產品和服務(價值主張);第二,企業與顧客之間創造和維持的關系資本;第三,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網絡;第四,貫穿上述三個部分的財務因素,如成本和收益結構[17]。Afuah & Tucci(2001)認為商務模式應包括:顧客價值、業務范圍、定價、收入渠道、聯系活動、組織實施、企業能力和執續能力[18]。Shafer等(2005)在總結前輩的理論后歸納出商務模式由4個部分組成:戰略選擇、價值網絡、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19]。Johnson(2008)指出商務模式由客戶價值構成(CVP)、利潤模式、主要資源和關鍵流程構成,其中客戶價值構成在商務模式正確運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
國內學者在商務模式結構方面的研究也很多,羅珉(2003)認為商務模式的構成要素包括:公司對經營環境的假設,企業對于其核心的價值觀、宗旨的假設,確認公司的核心能力[20];翁君奕認為商務模式的價值結構體系應包括價值主張,價值支撐和價值保持[9];原磊(2007)提出商務模式的“3-4-8”構成體系,“3”代表聯系界面,包括顧客價值、伙伴價值、企業價值;“4”代表構成單元,包括價值主張,價值網絡、價值維護和價值實現;“8”代表組成因素,包括目標顧客、價值內容、網絡形態、業務定位、伙伴關系、隔絕機制、收入模式、成本管理[12]。
隨著研究的深入,商務模式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但學者們至今尚未對商務模式的結構達成共識。
3. 商務模式與績效的關系研究。商務模式和績效的關系研究一直是理論界探討的難點,由于對商務模式的概念缺乏共識,所以研究者測量對象很難界定,其作用機制方面的研究更加欠缺。Hamel(2000)認為商務模式的財務潛力要評估效率、獨特性、匹配性和盈利性四個方面,但這種方法只是指出了評估的重點,比較抽象,沒有提出具體如何評估的定量方法[14]。Afuah & Tucci(2003)認為應從盈利能力,盈利預測指標分析(利潤率、市場份額、收入增長率)來評價商務模式的作用。[18]。Ostewalder(2004)曾引入把商務模式實體應用在商業實踐中以及和該領域其它模型的績效比較[13],Gordijn等(2003)提供了一種“E3評估法”,從效率、獨特性、合適度和盈利性四個方面來評價商務模式,編制了利潤/效用表作為評估工具,這種評估方法可以用于商業案例分析,甚至預估1年半后的企業狀況[21],Teece(2009)提出一個差異化(難以復制的)、有效率、有效益的商務模式更可能產生利潤[22],這些研究都說明商務模式和企業的經濟績效之間有著緊密聯系。但是很少有研究直接將商務模式和績效關系做定量研究,論證兩者之間的邏輯關系。即使是定量研究,也存在研究面窄,研究視角單一等問題,如Hamel(2000)、Afuah & Tucci(2003)等學者只是從財務性指標來評價商務模式,因此研究的有效性受影響?,F實中商務模式的系統性、復雜性需要我們從多角度立體評價其績效,因此本研究中對廣告公司的績效研究內容中增加了社會績效研究,以更全面地評價商務模式的價值。
(二)研究假設
Shafer指出商務模式中包含戰略選擇,Alt & Zimmermann’s(2001)和johnson(2008)都關注了商務模式中的“資源和流程”因素,Thomos,Zimmermann’s、shafter,johnson和原磊等人都把利潤或財務性因素納入商務模式結構,shafer提到了價值獲取因素,原磊和shafer都提出價值維護或阻隔機制,綜合上述學者的觀點,本文提出假設:
H1:商務模式結構的維度劃分為:戰略選擇、運作流程、價值獲取和價值保持。
Slywotsky(1996)、Mahadevan(2000)、Alt & Zimmermann’s(2001)、Magaly Dubosson(2001)等學者都對商務模式帶給企業經濟層面的影響給予了高度關注,Afuah & Tucci(2003)把商業模式作為影響公司業績的首要因素[18],Chesbrough and Rosenbloom(2002)認為商務模式是否合理、先進,直接關涉企業活動水平,并最終影響績效[5],程愚(2005)認為商務模式高度影響企業績效,改進商務模式是提高企業效率的重要途徑[23],他對福建20家民營企業商務模式和績效做了實證研究,結果顯示提高民營企業的績效可以從多側面的商務模式改良入手[24]。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2:良好的商務模式結構對企業績效有正向影響。
Shafer(2005)認為商務模式體現了企業在價值網絡中創造和獲取價值的潛在核心邏輯和戰略選擇[19],說明了戰略選擇對企業經濟利益有著直接的影響。商務模式中的運作流程包括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和服務流程,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都屬于企業的內部資源。Penrose(1959)認為企業成長的源泉來自于企業的內部資源,正是這種內部資源是企業績效的堅實基礎[25],說明運作流程直接影響企業績效;價值獲取的重要內容之一的收費方式是指企業獲取收入的手段,包括定價方式、付款方式、付款時間、促銷策略等,解決的是“怎么收費”的問題,為顧客的付款提供了條件和規則,確保了企業收入的最終實現。價值獲取中的“政府關系”、“合作伙伴關系”屬于社會資本范疇,Luo(2004)等研究了企業的商業伙伴關系和政府部門關系對于企業財務績效的直接關系,通過對中國262個企業的調查分析表明,這兩種社會資本均能提高企業財務績效[26],因此價值獲取對企業經濟績效能起顯著作用;原磊(2007)提出價值維護和價值實現的共同作用就形成了企業價值,而企業價值是指企業實現的最終盈利,對于企業來講,利潤水平的高低既取決于自身,也取決于伙伴和競爭對手的情況[12],他的“價值實現”概念與本研究中的“價值獲取”概念相近,”價值維護”概念與本研究的“價值保持”相近,說明價值獲取和價值保持對企業經濟績效有直接影響。綜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以下假設:
H2-1a:企業良好的戰略選擇對企業經濟績效起正向影響作用。
H2-1b:企業良好的運作流程對企業經濟績效起正向影響作用。
H2-1c:企業良好的價值獲取對企業經濟績效起正向影響作用。
H2-1d:企業良好的價值保持對企業經濟績效起正向影響作用。
Moore(2001)發現企業的財務狀況越好,企業就越有能力投資更多資源在企業社會責任行為上[27],而企業的財務狀況很大程度取決于企業的價值獲取能力,進而可以促進其社會績效(責任)。許曉明、陳嘯(2006)認為企業有時會出于戰略的考慮,有意從事一些社會公益行為,但無論如何,該類行為的內部動因必須是企業內部迫切想要得到社會認可的需求[28]。屈瑞良通過對586名酒店總經理的調查顯示,在中國“市場導向”是公司社會責任最重要的預測指標[29],“市場導向”是企業的戰略選擇,因此本研究假設商務模式戰略選擇、運作流程、價值獲取和價值保持維度將對企業社會績效起正向影響。
H2-2a:企業良好的戰略選擇對企業社會績效起正向影響作用。
H2-2b:企業良好的運作流程對企業社會績效起正向影響作用。
H2-2c:企業良好的價值獲取對企業社會績效起正向影響作用。
H2-2d:企業良好的價值保持對企業社會績效起正向影響作用。
基于上述理論分析,本文提出一個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并在全國各地采集樣本,對商務模式結構和企業績效的作用路徑做深入研究。
二、研究方法、分析和結果
(一)量表設計過程和內容
本文量表設計分三步進行:第一步:結合文獻研究,完成了初始問卷。因商務模式問卷題項可以參考的成熟量表有限,多個題項是本研究設計,屬于探索性研究,所以問卷題項沒有按照順序按部就班,而是打亂次序,以免在填問卷時對填答者有暗示意圖,從而影響研究的有效性;第二步:利用廣告行業聚會的時機邀請廣告專家、部分廣告公司的高管對問卷進行試填答,采用面談或電子郵件的方式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問卷進行再次審核,最終確定了最終問卷,并進行全國范圍的填答。
1. 商務模式結構的量表設計。本文把商務模式結構分為四個維度:戰略選擇、運作流程、價值獲取和價值維持,筆者參考了Shafer[19]戰略選擇中的“客戶、目標市場、品牌、差異化”和Gordjin[23]的“市場細分”的題項結合廣告行業情況做了調整;運作流程中結合了Morris[30]的“產品和經營體系”、Alt Zimmerman[16]的“流程”題項、Barney[31]和Dubosson[17]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題項;價值獲取中結合了Morris[30]的“供應商網絡”和Dubosson[17]的“伙伴網絡”、“定價”等題項,價值保持結合了原磊的“阻隔機制[12]”題項,再根據廣告行業情況做了調整,最后形成了商務模式結構題項(見表2)。
2. 企業績效的量表設計。企業績效是判定企業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以往的學者多從財務層面去考量企業的績效,而筆者認為企業單層次的績效評估無法反映企業經營的全景,本研究擬從經濟績效和社會績效兩方面對企業績效進行評估。經濟績效指標更多體現的是企業目前的績效,是靜態的指標;而社會績效則可以體現企業的社會聲譽,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體現企業作為“社會細胞”與社會互動的質量,影響到企業未來的成長和可持續發展。本研究財務績效的測量指標參考了Dow Latshahi(2006)[32]、K.H.Leituer[33]、Choonwoo Lee et al[34]、Peng& Luo[35]的研究并結合前一階段質性研究訪談中業內人士的訪談要點,選取了銷售增長、凈利潤率、銷售回報率等財務指標;社會績效的考量指標參考了潘和平[36]等提出的非績效評價體系中的“員工滿意度”指標、“社區服務與關系(稅收、社會公益)”指標和“企業信譽”等再結合扎根研究中業內人士和行業領導討論的焦點問題制定,具體測量指標見表3所示。
相關分析的結果顯示企業商務模式結構和企業績效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關系,企業商務模式四個結構對企業績效有促進作用,因此本文的理論模型和假設具有合理性。
4. 多元回歸分析。本文將按照研究假設,分別對企業商務模式結構四個因素與企業經濟績效和社會績效之間關系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和驗證。
如表7所示,首先,企業商務模式結構和企業績效整體回歸模型顯著(F=110.573,p
三、結論與展望
(一)結論
1. 商務模式結構的維度。本文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和因子分析,驗證了廣告公司的商務模式結構可以劃分為戰略選擇、運作流程、價值獲取和價值維護四個維度,為進一步研究商務模式對企業績效的深層作用機理以及不同商務模式之間的比較奠定了基礎。
2. 良好的商務模式結構對企業績效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驗證了良好的商務模式結構對企業經濟績效和社會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說明企業要改善和提升企業經濟績效和社會績效可以從商務模式的四個結構作為路徑:
戰略選擇:企業審時度勢,研究環境中的機會結合企業自身的資源,根據市場細分鎖定目標客戶,定位合適的主產品和服務,注重性價比。
運作流程:企業應建立扁平化的組織架構,規范操作規程,注重客戶關系管理,以更好地貼近客戶需求,及時響應,與客戶建立良好互動關系。
價值獲?。浩髽I應注重合理定價,通過合作伙伴網絡擴大市場覆蓋面,在擴大收益的同時注重成本控制。
價值保持:企業用資本壟斷關鍵資源,利用引進高端人才、更新技術、激活創新力確保企業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實現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二)研究局限和未來研究展望
本研究沒有把廣告公司商務模式的類型納入研究框架進行比較研究,未來這將是一個很具潛力的研究領域,可以揭示廣告公司何種類型的商務模式結構所達到的企業績效最佳,為廣告公司及時準確地調整商務模式結構,提升企業績效提供理論支持。
本研究聚焦廣告行業的廣告公司群體來研究商務模式結構和企業績效的關系。未來的研究可以推廣到其他行業領域,看在其他行業中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否具有共性,使研究結論更具有全面性、科學性。
參考文獻:
[1]MW. Johnson,CM Christensen. 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8.
[2]Steward,DW,and Zhao,Q. Internet marketing,business models,and public policy[J].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2000,19(3): 287-296.
[3]Rappa,M. Managing the Digital Enterprise-Business models on the Web[EB/OL].http://Digital Enterprise Org./models/models. Html,2000.
[4]S Carliner.Business Models for Training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Departments[J].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2004.
[5]Henry Chesbrough & Richard S.Rosenbloom.The Role of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evidence in Xerox Corpe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The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2003,24(5):15-21.
[6]LinderJ.,Cantell S. Changing Business Models:Surveying the Landscape[R].Accenture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Change,2000.
[7]Megaly Dubosson,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 E-business Model Design,Classification and Measuremen[J].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2,44(1) .
[8]Amit R. and C Zott.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493-520.
[9]翁君奕.商務模式創新[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10]羅珉,曾濤,周思偉.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基于租金理論的解釋[J].中國工業經濟,2005,(7):73-81.
[11]Scott M. Shafer,H. Jeff Smith,Jane C. Linder. The power of Business Models[J]. Business Horizons,2005,(48):199-207.
[12]原磊.商務模式體系重構.[J].中國工業經濟,2007,(6):70-79.
[13]Osterwalder. The business Model Ontology-a Proposition in a Design Science Approach[R]. Universite de Lausanne,2004.
[14]Hamel,G. Lead the revolution[M]. 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156-198.
[15]Russel Thomos. Business Value Analysis Coping with Unruly Uncertainty[J].Strategy & Leadership,2001,29(2):16-24.
[16]Alt Rainer and Hans-Dieter Zimmermann.Preface:Introduction to Special Section-Business Models[J].Electronic Markets,11(1):3-9.
[17]Dubosson-Torbay,M.Osterwalder,A.and Pigneur,Y. E-business model design,class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s[J].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2,44(1):5-23.
[18]Afuah A. and Tucci C 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ies: Text and cases[M]. Boston: McGraw-Hill/ Irwin,2001:32-33,196-201.
[19]Scott M. Shafer,H. Jeff Smith,Jane C. Linder. The power of Business Models[J]. Business Horizons,2005,(48):199-207.
[20]羅珉.組織管理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21]Gordijn J,Akkermans J,and van vliet J. E3-Value:Designing and Evaluating E-business Models[J].IEEE Intelligent Systems,2001,16(4):11-17.
[22]David J.Teece,Business Models,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Long Range Planning(2009),doi:10.1016/j.Irp.2009.07.003
[23]程愚,商務模式理論及其應用的新探索[D].廈門:廈門大學博士后論文,2005.
[24]程愚,謝雅萍.商務模型與民營企業績效[J].中國工業經濟,2005,(6).
[25]Penrose E.T.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
[26]Luo.X.,Griffith,D.A,et al.: The Effects of Customer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Capital on Firm Performance: A Chinese Business Illustratio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04,12:25-45.
[27]G. Moore,Corporate Soci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 Investigation in the U.K. Supermarket Industry[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1,34(3):229-315.
[28]許曉明,陳嘯.企業需求、企業能力與企業社會責任的匹配探討[J].2006(6):78-81.
[29]R.Qu: Effects of Government Relations,Market Orientation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7,24(3):582-591.
[30]Morris,M.,Schindehutte,M.,& Allen,J.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
[31]Barney J. B.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0.
[32]Dow Latshahi.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Virtual Enterprise,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Agile Manufacturing:An Industry Perspective[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6,174(2):835-860.
[33]K.H.Leituer and Campbell Warden. Managing and reporting knowledge-based Resources and Processes in Research Organizations: Specifics,Lessons Learned and Perspectives[J].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2004,15(1):33-51.
[34]Choonwoo Lee et al,Internal Capabilities,External Networks,and Performance: a Study on Technology-based Ventur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15-64.
[35]Peng M. Luo Y. Managerial Ties and Firms Performance in Transition Economy,the Nature of a Micro-macro Link[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6]潘和平,汪源浩,企業績效非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6),107-110.
篇9
美國報業式微,廉價的中國紙仿佛就成為了他們“省錢”的救星!美國《奧蘭多前哨報》(Orlando Sentinel)開始采用新的新聞用紙印刷。該報采用的紙張是從中國的某個港口出發,穿越太平洋,經過巴拿馬運河,然后從邁阿密港口通過鐵路運抵美國當地的中國紙。
《奧蘭多前哨報》的母公司――論壇公司,決定“長途跋涉”從中國進口紙張,就是想節約資金。假如《奧蘭多前哨報》用上中國紙后能夠降低印刷總成本,論壇公司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洛杉磯時報》也會用中國紙印刷。
其實,論壇公司并非唯一一家考慮從中國進口新聞用紙的美國報紙出版商。美國最大的報業連鎖集團甘尼特,以及紐約時報公司也有此打算。甘尼特首席財務官格拉西亞?馬爾托雷向分析師表示:“從明年初開始,我們應該從中國進口相當數量的新聞用紙。我們對于試用的情況非常滿意,并期望成為買家?!?/p>
對于多數報紙而言,新聞用紙與人力成本一樣,是報紙最大的成本開銷,而過去4年來,紙張價格漲幅已超過50%,已從每噸445美元左右漲至675美元以上。
近年,整合后的加拿大造紙商在關閉工廠的時候,中國卻在增加產量?!都垬I周刊》副編輯克里斯?庫克表示,中國已新建了數家一流的工廠,到明年底,中國的年造紙量將提高150萬噸。他又認為:“中國市場已出現供應過?!?。
中國造紙商將過剩產量銷往印度和其它亞洲市場。對于許多美國出版商來說,即使將額外的運輸成本考慮在內,中國的新聞用紙也比加拿大的便宜。
中國紙經過了如此漫長的航程才抵達目的地,質量方面的考慮仍然存在。然而,由于美國報紙發行商面臨著迫在眉睫的“節流”壓力,它們似乎不顧一切地要在任何可能的環節上削減成本。
(來源:《金融時報》)
《洛杉磯時報》要“賣身”
在美國辦報越來越不賺錢,報紙銷路、廣告收入和讀者越來越少,但是,許多投資商卻興致勃勃,有意收購大城市的大報。美國最大的報業集團之一的論壇報業集團近日表示愿意部分或全部出售公司的經營權,其旗下最誘人的資產莫過于美國西海岸發行量最大的著名報紙《洛杉磯時報》。消息一傳出,覬覦此報很久的三大億萬富豪紛紛摩拳擦掌,欲爭搶這塊“大蛋糕”。
《洛杉磯時報》創刊于1881年,是美國最大和最有影響的日報之一。芝加哥的論壇報業集團在2000年收購了《洛杉磯時報》,但此后經營狀況每況愈下,母公司撥給時報的預算不斷減少,時報曾一度進行裁員與緊縮開支,同時與母公司的關系也一度緊張。其間曾有兩名發行人和兩名主編因與母公司領導層在運營方面分歧較深,先后辭職,最近的一位總編輯迪恩?巴奎特,他不同意母公司的裁員和緊縮計劃,已經辭職。時報的經營狀況每況愈下,股票價格下跌,訂閱量減少。在許多大股東的壓力下,報業集團終于表示,愿意部分或全部出售公司的經營權。
有意競買的三位大富豪分別是零售業巨頭羅納德?巴克爾、投資家埃里?布羅德和娛樂大亨戴維?格芬。據估計,此次購買至少要花費富豪們15億美元。
現年53歲的巴克爾是前總統克林頓的密友,年輕時在連鎖超市中當過包裝員,后來靠做投資發家,目前身價約23億美元。
布羅德現年73歲,也是靠投資致富,目前凈資產約58億美元。不過布羅德曾經告訴朋友,他對做《洛杉磯時報》的發行人并不感興趣,而且如果他和巴克爾聯合競得報紙所有權,很可能交由一家非盈利機構來運作。他說:“我不適合做報紙,僅僅是個讀者而已?!?/p>
好萊塢娛樂大亨格芬今年63歲,出生于紐約布魯克林,是猶太人后裔,先后經營唱片公司、電影公司等,在25歲時已經成為百萬富翁。1994年,他與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等人合作創建夢工廠電影公司。目前他的資產約46億美元。去年辭職的《洛杉磯時報》前主編約翰?卡洛爾表示,很希望洛杉磯當地的這三大富豪買下這家報紙,“當地的富豪雖然不能保證報紙非常成功,但論壇集團的經營和領導更加失敗。我將希望寄托于這些億萬富翁身上。”
(來源:《南方都市報》)
日本:以電視影響非洲
明年初,西非國家幾內亞將在公共電視臺播放日本的電視節目,成為第17個同日本電視合作的非洲國家。
日本NHK國際公司節目供應采購部經理Yoshio Ueno說:“我們想要全世界的人了解日本,發展感情上的聯系,即使只有一點?!?/p>
1987年以來,日本NHK國際公司,向整個非洲大陸的16個國家提供了超過4000部教育和紀錄片節目,有英語、法語和阿拉伯語。這些非洲國家包括埃及、尼日利亞和摩洛哥。
這項主要針對全球的發展中國家的計劃,是由日本基金會提供資金。這個基金會是由公共和私人的非營利組織,以及日本外交部的官方發展援助(ODA)所援助的。
日本是對非洲援助最多的國家之一。日本去年在G8峰會上承諾,將對非洲的ODA增加一倍。
在提供給幾內亞電視臺播放的節目中,有一部《ProjectX》的系列歷史紀錄片,介紹戰后日本的發展,其中介紹了創新者和先驅者的故事,他們協助如索尼和本田這樣的著名品牌的日本公司。
另外一些節目包括為那些失學兒童,或者學校缺乏科學實驗室的學生,播放的科學和數學節目。還有一些節目則介紹日本傳統藝術,如茶道和歌舞伎等。
但是,NHK表示,由于預算不足,日本的這類節目數最近幾年在減少。Nemoto說:“雖然發生了戰爭,但你知道伊拉克青年還是想要到美國學習,這似乎不可思議。我認為,這來自于美國電影、蘋果電腦和Levis的影響?!?/p>
他強調,這樣的“軟力量”的文化外交,有助于減少對日本的刻板印象。
(來源:《南洋視界》)
BBC:偷做廣告并與政府叫板
英國廣播公司(BBC)是英國政府資助但卻一直標榜獨立運作的媒體,在10月底,該公司透露將在自己的官方網站和電視頻道上播放廣告,這對標榜“獨立”、“公正”的BBC公司幾十年來不刊登廣告的做法是一大挑戰。
因為長久以來,BBC是英國廣播業“中立”形象的旗幟。不要說美國等新聞媒體對這個“國營”廣播公司登載廣告的做法表示不解,就連英國同行、甚至BBC公司自己的員工對這個“新舉措”感到不解。
雖然BBC自己原本的編輯原則規定,不允許在節目中出現廣告,但是已經有媒體指出,BBC在偷偷地做廣告。
英國《泰晤士報》就曾在報道中說,“那些公司可以花4萬英鎊(約合7.6萬美元)在BBC的節目中偷偷地展示自己的廣告,而這樣做顯然是違反《公司法》的”。
據說,有50家公司已經通過一些廣告經紀公司簽約在BBC上刊登廣告。這些廣告通常是把公司的產品在BBC的網站和電視頻道上展示。
有英國記者扮作某酒精飲料公司的推銷商與BBC聯系,結果發現BBC很樂意為該公司產品的促銷效力,條件是只要公司給BBC記者提供免費的住宿和旅游;BBC的一個節目道具負責人還答應在節目的酒吧場景中給這家公司的飲料放一些鏡頭。而這樣做無疑違反了限制酒精飲料廣告的規定。
而問題好像還不止這些。據說,有些廣告甚至影響到了節目的內容。
BBC資金來源渠道之一就是得到政府許可向客戶收取收視費。政府規定,只要家里有電視就必須交納收視費用,而這個費用中的一部分就歸BBC所有。這樣,BBC節目內容不受政府的影響顯然不大可能。
有新聞業內分析人士說,BBC公司“做廣告”的新動作顯然有“攢私房錢”、增加獨立性的意圖。事實上,BBC也有“不聽政府的話”的傳統,BBC的前任總裁馬克?湯普森就是因為不聽“管教”播發了與布萊爾政府立場相左的新聞后被炒魷魚的。
“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中國的老話總有它的道理。BBC一面吃政府的授權收視費,現在又想在節目中塞廣告,拿廣告公司的錢,而要想做到賺錢與公正兩不誤,難!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新加坡:公民記者成型
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新加坡的公民記者已經成形,有33%的網民在互聯網上自己創作內容,而使用博客的網民數更高達半數。
新加坡媒體發展局針對15-49歲的新加坡人的調查發現,33%的新加坡人“適度參與”制作和發表網上內容,如博客和影音作品。
這些內容創作者中,大約一半是來自新加坡“積極的互聯網用戶”。根據媒發局的調查,調查樣本中65%的新加坡人屬于“中等用戶”。
媒體發展管理局為了解本地網絡使用者的心態及使用率,在今年七八月向大約1000名新加坡人展開調查,并在日前公布結果。
調查顯示,受訪者中有半數網民能辨別信息的真偽。
新加坡在互聯網普及的程度上,在區域屬領先。而新加坡人也想積極參與網上創作。
篇10
過去的幾年中,廣州知名日化企業立白集團與廣告公司合作時間通常都不會超過兩年,在分析原因時,該公司品牌推廣負責人認為:造成和廣告公司合作中斷的原因主要是廣告公司的服務跟不上企業的發展,立白集團每年以百分之幾十的速度發展,但廣告公司卻跟不上立白集團的步伐,無法提供和企業相匹配的資源和服務。
立白集團的做法絕不是中國廣告市場中的一個個案。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教授黃升民通過多年對廣告主的跟蹤調查研究,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盡管廣告主廣告活動的目的仍舊是品牌與銷售并重,但銷售目的逐年增強,而品牌需求則呈現不斷下降趨勢。廣告主在營銷廣告活動中逐漸形成“大促銷觀”,即一方面通過線上廣告借助大眾傳媒迅速傳達產品及品牌信息,建立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利用線下廣告直效傳播的優勢充分與受眾互動、溝通,維系品牌的好感度、美譽度。廣告主注重將線下與線上緊密結合,進行整合傳播。
由此,黃升民教授建議廣告公司嘗試多樣的媒體投放方式:一方面在傳統媒體的使用上進行創新,另一方面勇于嘗試新形式的小眾媒體和新媒體,如社區廣告、電梯廣告、短信廣告、俱樂部等,與傳統媒體聯合使用,以達成整合營銷的效果。
事實上,近幾年來,網絡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媒介特征,同時帶來了傳媒行業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新。在高科技催化下,手機報紙、手機電視、分眾傳媒、電腦游戲,甚至是沙漠里的一粒沙子,都可能變成一種新的媒體形式。在顛覆傳統營銷手段的同時,讓營銷撲面而來,無所不能,無所不在。其創新體現在兩個方向,一是提高傳播的精準性,這以互聯網和手機等媒體為代表:它通過網絡智能識別受眾,能夠得到受眾即時的信息反饋,使以前無法量化衡量的傳播效果可以進行量化評估。另一個創新方向是電波媒體覆蓋到了以前無法覆蓋的區域,從樓宇、賣場、機場等公共場所到公交車、地鐵、飛機和火車等交通工具。技術為創新提供了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人們對“信息無處不在”的需求推動了媒體的創新。而且隨著信息獲取越來越方便,信息的消費者也變得越發挑剔和懶惰,他們希望信息信手可得,還希望質高價廉。信息消費者的注意力已經成為一種稀缺的經濟資源,竭盡全力爭奪注意力已經成為買方市場最大的營銷挑戰。一個媒體如果想獲勝,就必須具有獨特性:或者是獨特的無可替代的內容,或者是獨特的渠道,或者是占據受眾獨特的時間。
下面就是一些高科技支撐的新媒體面孔,或許作為營銷人員的你能從中得到一些靈感和啟發。
1.網絡游戲
一項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互聯網上網人數已經超過1億,寬帶接入用戶已經超過3010萬戶。中國人成為全球上網大戶對營銷人員來說意味著什么?或許敏銳的營銷人士早已經從中挖掘到了更深的商機。目前國內外已經有眾多品牌在關注網絡游戲中隱含的營銷機會,一部分品牌已經先行一步,在網絡游戲營銷運作上創造出巨大效應,10月18日,娃哈哈與騰訊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第一期的規模是2億瓶娃哈哈“營養快線”飲料上將打上騰訊游戲產品的圖標。而早在今年夏天,可口可樂和九城《魔獸世界》、百事可樂與盛大《夢幻國度》都已經攜手共推品牌。
這只不過是網絡游戲這一介質可以開發價值的冰山一角:網絡游戲中有著無數道具,包括食品、保健品、飲料、煙酒、場所、兵器、設備、家具、家居、服裝,等等。所有這些道具天生都具備充當營銷工具的有利條件,而這其中最為常見的用具,游戲者會無數次使用。舉例來說,假設某個游戲中的重要飲料道具為紅牛飲料,該飲料可以提神醒腦,迅速補充體力,玩家在多次使用該道具后,就自然會強化對紅牛飲料的記憶,同時還對紅牛飲料的產品特性有了充分了解。這對于營銷傳播來說,明顯具有巨大優勢。
另外在QQ游戲中,一件虛擬衣服要2元人民幣,如果把這些衣服賣給品牌服裝商呢?效果也是一樣。以后的QQ用戶如果擁有了自己的房子,這時候可以到虛擬網絡中的沃爾瑪采購到海信電視機、海爾冰箱、方太抽油煙機,同時也可以開著陸虎四處招搖。面對如此龐大的網絡游戲玩家,你會不會動心呢?
2.超媒體平臺
有這樣的一個問題,兩個月收入都超過1萬元的人,在社會統計學里,他們都屬于高收入人群,他們都是高爾夫用品的潛在消費人群,因此也會被推銷員鎖定為目標客戶。然而,如果其中只有一個人喜歡打高爾夫球,而另一個人卻對這項運動毫無興趣,那么推銷員的成功率最多只有50%。如果這個喜歡打高爾夫球的人剛剛購買了所有的高爾夫用品的話,那么推銷員的成功率可能是零。如果推銷員能夠掌控到這兩個人的消費信息,那么他可能就不會做勞而無功的事,盲目地向這兩個人推銷高爾夫用品。
很多時候,消費者的行為消費信息比社會統計學的信息更能決定一樁銷售行為的成功與否。如何能夠精確地跟蹤到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信息呢?傳統的做法是通過專業的市場調研,但這種調研明顯不夠精確。還有更先進一些的辦法,比如DELL公司在不同的媒體上刊登廣告時采用不同的電話號碼,以便比較精確地掌握廣告所投放媒體的效果。而如今,一部可以拍照和上網的手機在超媒體平臺上可以做到更加精確的行為跟蹤。
什么是超媒體平臺?正在打造超媒體平臺的銀河傳媒總裁沈維解釋說,所謂的超媒體平臺,就是DM(直投)雜志、手機和互聯網實時互動的全新媒體平臺。沈維所說的方式是一個可以在手機上使用的搜索引擎和一套手機可以掃描識別的二維條碼。當用戶使用手機拍攝某一個二維條碼時,搜索引擎就會自動引導該二維條碼所對應的內容信息并呈現在用戶的手機屏幕上?!叭绻脩魧﹄s志上的某條短新聞感興趣,他可以掃描短新聞旁邊的二維條碼獲得關于這條短新聞的更多內容。如果用戶對雜志上的某個廣告感興趣,它可以掃描廣告的二維條碼獲得更多信息……如果用戶對某個產品感興趣,他還可以通過手機直接對該產品下定單。”沈維認為這種方式解決了傳統平面媒體的某些局限性。
這個平臺獲得的專利之一是通過手機條碼做廣告監測?!翱蛻羧绻褩l碼印在廣告上,通過我們的廣告監測系統,就可獲得所有掃描這些條碼的用戶的統計信息,甚至可以精確到不同媒體、不同時段、不同地區的廣告效果統計?!?因為現今的手機號碼對應的是實名,手機的掃碼情況,可以更直接、更真實地反映一個人的消費能力和行為消費信息。
3.短信網址
所謂短信網址,其實就是無線通信網絡上的ID。企業可以注冊一個類似域名的名稱,延續現有企業的名稱、字號等知識品牌,將其延伸到“無線應用”領域。企業注冊短信網址后,用戶只需把想要尋找的企業名稱或服務名稱編輯短信發送到一個全國統一的端口,之后用戶會接收到一個短信形式的“袖珍網頁”。通過這個“袖珍網頁”,完成相關內容的信息互動。企業注冊短信網址后,根據選擇服務種類的不同,企業可以利用短信網址進行包括短信群發、網站互通、留言、防偽、抽獎、搜索等諸多信息服務,還可以通過短信企業新聞、公告、促銷、重大事件等,進行售前、售后市場調查。
企業實現了這些應用后,用戶可以隨時通過短信查詢企業信息。事實上,很多企業包括創維、紅塔山、安踏等在內,已經開始品嘗短信網址應用這只鮮螃蟹的滋味了。
創維一位負責人這樣評價短信網址給公司帶來的好處:“通過短信網址,客戶能夠了解到創維的發展歷程、特色以及經營狀況,還可以查找到各種產品信息以及公司的最新動態,包括集團下屬七大產業公司研制的主要產品信息。在‘合作中心’欄目里,各商家可以隨時通過短信了解近期的合作項目,及時報名參與。在招商合作過程中,我們還通過短信平臺向意向商家隨時發送合作中的各種重要信息。在‘服務支持’欄目,我們的客戶可以通過短信方式,把他們的需要和建議隨時發送上來,避免了在正常上班時間以外不及時處理的情況。通過短信網址,我們輕易地獲取到潛在客戶及客戶的手機號碼,為我們的下一次宣傳做了極好的鋪墊。”
4.列車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