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施工規范范文
時間:2023-06-01 10:42: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仿古建筑施工規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現代施工技術;仿古建筑;應用
一、建筑框架結構形式
當前在我國的建筑框架結構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鋼筋混凝土形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具備較好的強度以及穩定性。因此在進行仿古建筑建設的時候,也可以充分運用混凝土結構形式,并對原有的仿木結構進行必要的改造,進而實現理想的建筑結構效果。因此在進行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施工過程中,應靈活運用混凝土框架的結構,可以依照傳統的古建筑形式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同時對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面層的處理時,還應該注意對其面層進行仿木花紋的裝飾,不僅能夠真實再現仿古建筑,延續其原有的風格,還可以通過該結構實現對整個建筑力學性能的提高,增強建筑的強度以及抗震性能。 鋼筋混凝土技術在仿古建筑中的具體應用
當在進行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筑的設計時,首先,要對傳統的木結構建筑有深入了解。仿古建筑首先要求的是形似,而且還要求神似。因此,對仿古建筑施工技術、建造藝術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不然,建造出來的建筑物就會與要求的標準相差很遠。以前的木構建筑一般是用木材作為原材料進行設計的,而在進行鋼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卻是以鋼筋混凝土的柱梁來作為主要支撐部分。以往在進行傳統木構建筑施工時,是先把柱、梁、枋、檁等木構件進行相關的加工,加工之后的木構件成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接著再把這些獨立的個體組裝起來;而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筑,則是先進行捆綁鋼筋,再進行支模,最后再對混凝土進行澆筑。以前的木構建筑對傳統建筑施工技術進行參考并做進一步的借鑒,而鋼筋混凝土借鑒的只是仿古建筑的外型,對于內部構造、抗震能力等方面的計算,則一樣要與現代鋼筋混凝土結構理論相符合,并且要符合現代設計的規范要求。
(一)淼納杓萍笆┕
所謂的恚是由弓形的肘木與斗形的木塊進行縱橫交錯疊構起來的,硎粲諼夜傳統的木結構建筑中所采用的一種支撐構件,是介于柱頭與梁架之間的構件,這樣的構件不僅起到承重的作用,同時也起著美化的作用。硨橢頭、額枋,主要是通過大來進行力的傳輸,由大向柱頭傳輸力。一般來說,硐嗷ブ間會有墊戇澹但是墊戇宓暮穸戎揮2-3cm左右,因此,根本沒辦法承受負荷,而只是起到分隔空間的作用。在進行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時,完全按照木構建筑的這種結構形式來進行是行不通的。因此,為了保證上下架能夠牢固,并且能夠達到混凝土結構的標準,要在持力部位稍做變化,可以采用柱軸線墊板來進行受力,然后把墊戇褰行加厚,厚度要達到結構上的要求,并將墊戇搴駝心枋、正心拱、正心檁等各個分件疊構成一個整體。當進行這樣的改變之后,
砭臀扌杵鴣兄氐淖饔昧耍而變成起美化的效果,單純起著裝飾的作用。這樣,可以以正心作為臨界點,把斫行分開,分成外面和里面。同時,由于聿輝俳行載力,因此,可以采用混凝土或者其他的材料來進行施工,然后在墊戇逕廈姘顏廡┎牧瞎潭ㄏ呂礎
(二)柱子的收溜以及側腳
在以前的建筑中,柱子一般都會有收溜以及側腳,后人在進行仿古建筑相關設計時,對這個已沒有硬性的規定,也就是沒有強制的要求。對于木結構建筑來說,做收溜和側腳是很方便的一件事,而對于鋼筋混凝土建筑則不同了,會帶來很大麻煩。在做收溜時,要求柱子的直徑上面小下面大,這就要求在開始進行模板安裝時,直到對鋼筋的捆綁,都要對這方面進行考慮;同時,還要求做側腳時,外圈的柱頭要向里面稍做傾斜,這樣在進行施工時會更加繁瑣。當然,更重要的還在于對于混凝土仿古建筑來說,做不做收溜側腳,建筑物的外型和結構都不
會有什么影響,因此,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筑要不要做收溜和側腳,可以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來進行。
(三)樓板、屋面
在對仿古建筑的樓板以及屋面進行設計以及施工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采用鋼筋混凝土進行主題架構的設計,不僅僅要提高整個仿古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還應該實現梁板之間的很好結合。同樣,在施工的時候,還應該注意多好面層的仿古木結構處理。混凝土結構的樓板以及屋面板可以依據常規的鋼筋混凝土,采用肋梁式的平板結構。如果是需要做露明屋架的部分,則最好采用木結構屋架,如果采用混凝土則應該安裝仿木的構件進行制作?;炷羷t可以采用裝配整體式的疊合梁板形式,尤其是針對椽部分,更適宜采用該方法。更簡單的方式就是采用平板式的結構,并且用膨脹螺栓固定木制椽條或梁、枋。如果屋頂的折板面在整體形成一定的弧度的時候,則可以改用摻粉煤灰、膨脹珍珠巖等強度比較好的輕骨料混凝土整形,掛琉璃瓦或筒板瓦也改用混合砂漿粘結。
近年來,在屋面的處理方面,曾經采用在望板上面刷防水的油膏,鋪設2層油氈等措施。但是效果甚微,許多仿古建筑建成后沒幾年就開始漏雨。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施工技術人員就應該積極吸取古代重要建筑屋面采用錫背防漏的做法以及制造水泥船薄殼混凝土工藝,并且用鋼筋網混凝土背帶代替錫背,從而增加屋面的剛度以及防滲性能。具體的做法如下:在屋面的望板上做完護板灰之后,用4@200雙向鋼筋網平鋪,并且用扎絲將網片的中間捆扎起來,然后將C25細石混凝土平鋪,抹平壓實,鋼板網應隨壓隨提至混凝土層的中間,混凝土層的厚度應控制在4cm以內。細石混凝土中可以適當的摻入防水粉,從而提高混凝土層的防水性能,鋼筋混凝土隨搗隨抹,等待12h之后開始進行養護,5d后可刷冷底子油。屋面鋼筋混凝土工藝,是在保證中式建筑藝術風格和降低工程造價的前提下,利用剛性防水材料將屋面瓦作與屋面木基層分隔,來解決屋面漏雨問題,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四)梁架
在古建筑屋頂部分的梁架位置,主要有露明造和非露明造2種,如果是露明造,梁架檁木需要細加工,并且依據仿古的年代做好油飾彩繪。非露明造的,則需要做藻井天花,天花以上的梁架檁木可以粗做,且不需要進行油飾彩繪。在現代混凝土的仿古建筑施工過程中,如果是露明造者,需要依據古建形制,仿做出梁架檁木以及椽望板,但是施工的難度比較大。如果是非露明造,則上部的梁架檁木的設計就可以進行簡化,而且可以采用滿足結構安全性能要求的各種構造形式。古建筑結構中滾楞是木構建筑的重要特點之一,因此采用混凝土仿古建筑施工中,也需要做出滾楞,主要就是在澆筑完梁枋之后用切割機將四邊各切去一個角,然后在打磨平整和光滑。
(五)表面裝飾
用混凝土進行仿木結構施工的時候,需要對混凝土仿木結構的表面涂刷油漆。涂刷油漆的目的是用以裝飾而并非保護。在進行混凝土上刷油漆時需要注意施工工藝,應該在混凝土的梁以及柱上面蒙上粗麻布,然后再做底灰,最后做油漆。否則混凝土上涂刷的油漆容易出現大面積剝落現象。
總之,為了實現仿古建筑的真實再現、美觀性以及結構性能,就必充分利用現代施工技術,將混凝土結構融入到仿古建筑建設中去。具體在使用現代施工技術的時候,還應該依據仿古建筑的地理位置、使用功能以及結構特點等,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法,進而確保仿古建筑的外在美觀性以及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仿古建筑;屋坡面工程;青泥瓦;施工工藝
中圖分類號: TU74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仿古建筑毫無疑問已經成了現如今城市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代社會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仿古建筑被應用到現代建筑和園林工程中,應用大量仿古建筑風格的項目主要是如娛樂、餐飲業、度假旅游、社會公用設施、城市園林綠化工程、風景區等。我國當代仿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入城市和風景區中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不管是在富有古代氣息的小古鎮,還是在現代氛圍濃厚的大城市或是風景名勝地,我們都可以見到型式多樣的仿古建筑。圖1為富有古代氣息的古鎮。
圖1
一、仿古建筑的屋坡面結構
迄今為止,我國比較常出現的幾種主要的仿古建筑坡屋坡面結構主要為屋架和屋坡面層,屋架形式有木結構屋架、鋼屋架、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屋架,屋坡面層形式有瓦屋坡面層、鋼筋混凝土屋坡面等。仿古建筑坡屋坡面形式有人字形、單面坡形和多面坡形。仿古建筑坡屋坡面一般有瓦件、苫背、屋脊、寶頂和防雷設施等附件,仿古建筑屋坡面的附件有陶制品、礦渣制品、水泥混凝土制品、鋼制品、銅制品等類。
二、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由于仿古建筑在一定程度上與現代建筑的施工是有一定差異的,即仿古建筑的施工不但要對較好的古文化色彩能夠體現出,還要達到現代建筑的功能作用效果,給人以置身于古代環境的感覺。為此,在青泥瓦屋坡面的工程施工中,在具體的施工前一定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包括施工材料準備、施工設計圖紙審核以及施工條件準備等多個方面。
(一)、作業條件準備
在基本準備工作完成之后,就要對施工條件進行準備。對屋坡面工程施工中首先進行仔細測定用到的各種標高,并其側面的弧度保證屋坡面工程施工后要達到一定的技術參數,確定最佳的梁標高度,且要具備流利順暢弧形。其次,要注意在基層施工時進行質量控制現澆混凝土板,混凝土出現上浮的現象不能出現,在青泥瓦屋坡面施工時,避免其負彎矩筋不夠穩固牢靠或梁面不夠平整,對屋坡面基層的坡勢走向造成影響。
(二)、施工設計圖紙審核
設計圖紙是施工中的主要依據,是直接影響到施工效果與屋坡面觀感效果的關鍵,因此施工設計圖紙的質量必須要嚴格把關,確定最佳的技術方案與施工圖紙,對其進行合理詳細的審核優化。尤其是要進行仔細認真的檢查工程中的細部節點的設計,如凹處的排水設計、屋坡面的檐口等等。
(三)、施工材料準備
青泥瓦是仿古屋坡面工程施工的主要建筑材料,其質量的好壞決定著屋坡面工程的施工質量。因此在施工前必須要對進場的所有青泥瓦的外觀質量、防水性能質量等內容進行檢驗,確保青泥瓦能夠符合屋坡面工程施工要求后才可允許投入使用。在仿古建筑青泥瓦屋坡面施工中,青泥瓦的準備工作要做細做好,由專人進行采選,采取寶頂、手敲、滴水瓦進行清點?;夷嗖牧希旱嗡⒇堫^、板瓦、筒瓦、半脊或三星脊,灰瓷材料:中角、正脊、大中小鳥頭和正穩。
三、屋坡面主要施工工藝
(一)、瓦件施工
我國古建筑所用的瓦件規格為九樣制,通過業內工程人員的多年實踐,主選瓦件一般采用“筒瓦寬”,當筒瓦寬的尺寸確定后,確定“樣數”時以此尺寸查樣式表中筒瓦的相近稍大尺寸。對于一般屋頂,按椽徑選用筒瓦寬,例如若遇椽口很高的城臺上建筑,可按選定值加大一樣;椽徑為12cm,則可查樣式表,選用七樣筒瓦口寬12.8cm;對重檐建筑,要求下檐比上檐減少一樣,如則下檐應為7樣,上檐瓦件定為6樣。
(二)、苫背施工
現在的仿古建筑不再做泥背,因為泥背容易造成瓦口阻水,生長植皮,還會引起防水層的破壞由于植皮生長的原因,因此均做爐渣背,其優點是堆積密度小、強度高、易干透、易操作。對于整坡的平整度及坡面的囊勢要求,進行囊勢調整應嚴格根據屋坡面的舉架構造,在保證最薄處要大于30mm的前提下,進行造勢貼灰餅采用直徑為4mm的細鋼絲,而后找坡帶勢統一掛線。鋪瓦砂漿如果平整度就不合格,囊勢不一致,勢必造成的厚薄不一致,砂漿不均勻厚度的干縮系數也會不一致,最終會導致屋坡面瓦壟不流暢,即“跳壟”現象。應以機械拌和為宜,進行爐渣的拌和,先把石灰、爐渣拌和,為了讓石灰熟透,要經過48h的悶灰。使用前進行二次攪拌再加水泥,隨拌隨用,應控制爐渣粒徑,不得超過10mm,并配合比為水泥:石灰:爐渣=1:2:7,這樣才能保證質量。
(三)、晾背
“晾背”是指等灰背晾干后鋪瓦。如果灰背不干就鋪瓦,水分太多不易蒸發掉,會引起檐口淌白等質量通病。晾背初期要保濕養護5~7d,防止水分蒸發太快出現裂縫,待全部干透后(視天氣情況要月余以上),才能開始鋪瓦。
(四)、屋脊安裝
現在的仿古建筑屋脊按水平線先粘貼當溝片,多采用壓肩法,一定要砂漿飽滿,粘貼牢固,壓嚴壓實瓦壟端頭部,然后粘貼脊片瓦,嚴禁用鋪瓦砂漿粘貼,采用1:1加膠水泥砂漿粘貼。頂頭縫砂漿要擠嚴,脊蓋瓦坐漿要飽滿。按照定位線,安裝鴟尾等大型箱體。用型鋼作構造柱在鴟尾內,在脊背的預埋鐵件上焊接即可。把箱體的底面先根據柱位開孔,再逐層安裝按照箱體上提后放下的方法,并應將1/3高的輕質混凝土在空腔內澆灌來固定箱位,決不能灌滿,來防治高溫撐裂箱體。
(五)、寶頂安裝
一種情況對于攢尖屋頂的寶頂來說,其主要是陶質制品,應該分層安裝寶頂,使用銅絲和豎筋緊緊拴住,來防止有水浸濕使得凍脹破裂的問題出現,其間填充介質采用細石混凝土,但要注意:最頂層應有漏水孔的設置,有空隙約5-8cm,因此最頂一層不能填實;另一種情況是寶頂是金屬制品。這種情況就要注意連接和防水縫隙的問題。寶頂制作安裝也要進行分層,將鋼筋混凝土防雷柱(雷公柱)設在中間,連接防雷柱時一定要結實固定,填充介質為輕骨料。
(六)、仿古建筑青泥瓦屋坡面避雷設置
仿古建筑檐口都設有避雷系統,一般按每五壟瓦距離安裝一個避雷針,避雷針從勾頭帶孔釘帽內伸出釘帽12cm,下部與避雷網相連接,帶孔針帽要用聚合物砂漿填密實,并設有防滲漏密封圈。在寶頂、鴟尾、正脊、垂脊等部位也均設避雷系統,避雷針應采用不銹鋼針為宜,經濟、實用,又不易生銹污染瓦面。
四、屋坡面的施工安排
(1)在屋坡面混凝土附件制品安裝施工或現澆施工安排時應注意盡量避免冬季,因為在冬季時氣溫低,而鋪瓦是一項高空露天作業養護保溫很難做到,很容易出現溫差裂縫、低溫收縮等通病,也難以得到保證工程的質量。(2) “跳壟、跑壟、滾壟”現象以及壟背上下端出現“坍鼻梁”現象為了避免出現,鋪瓦作業可以進行對稱劃分多個操作面,在可能的情況下擴大工作面,縮短施工周期。屋坡面上的瓦件隨著鋪瓦進度,應有序有計劃的上瓦,避免因來回的移動而窩工,應合理均勻分布堆放瓦面上的瓦件,輕拿輕放。如圖2所示。
圖2
結束語
總之,在對仿古建筑的青泥瓦屋坡面進行施工時,要注意考慮到仿古建筑的景觀特色要求,精心設計,施工圖紙要明確標明相關的施工參數,且確保施工設計方案合理優化,不可馬虎大意,以免施工人員對設計者的意圖不能正確領會。另外,要做好施工準備,嚴格按照施工技術規范與設計要求進行作業,注意對施工中出現的缺陷進行合理修補,確保仿古建筑的青泥瓦屋坡面能夠滿足建筑屋坡面的基本功能要求且美觀大方。
參考文獻
[1]呂俊杰等.仿古建筑屋坡面施工注意問題[J].建筑工人,2012(04).
篇3
關鍵詞 :仿古建筑 琉璃瓦屋面 施工工藝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建筑物類型也更加多樣化,其中琉璃瓦屋面建筑由于具有多種優良功能被現代建筑所廣泛采用。這種建筑具有簡潔、大方以及規格多樣的特點,在現代建筑中已經得到普遍推廣。作為一種傳統的施工工藝,具有歷史悠久的特點,其與現代施工工藝的融合,使得古建筑琉璃瓦坡面施工方法與現代施工工藝相融合。工程質量的好壞施工技術是關鍵,實踐中,要從多方予以綜合考慮,如設計、施工、監理等每一步都要嚴格要求。本文從古建筑琉璃瓦屋面的施工工法以及流程進行闡述。
1 施工準備
1.1 技術準備
首先要完善細部節點設計,對設計施工圖紙進行高程度的熟悉,提出屋面配瓦方案。收集整理施工放樣及數據,編制詳細的施工技術方案,認真做好施工前的圖紙熟悉及施工放樣等工作。對于正脊、細部陰溝、檐口、翼角等進行細部節點設計。對于出現的問題及時反映進行解決,進行足尺放樣后,記錄相關數據及時測量。
1.2 材料準備
做好材料準備工作是保證施工順利進行的前提,瓦的準備工作要做細做好,由專人進行采選,采取寶頂、手敲、滴水瓦進行清點。
1.3 施工機具準備
主要機械設備是桅桿式吊車、單相、水準儀等。所具備的工具有棉紗、線繩、灰桶、電纜線、腳踏板、鋁合金靠尺、囊勢樣板尺、墨斗、鋼卷尺等,對這些施工器具進行全方位的檢查,使用并配備相關備用器具,以防不測。
1.4 作業條件準備
1.4.1 主體階段施工要點
1)目測屋面側面弧形順暢,梁標高度要準確;
2)現澆板施工時,為防止澆筑砼上浮,在施工中應注意梁面負彎矩筋必須牢靠固定,以免影響屋面坡勢順暢;
3)屋脊高度要有充分保證,不足部分用砼加高(高度應考慮筒瓦、底瓦、屋面坡勢順暢及當溝瓦的高度);
4)擋泥板澆筑時,必須順直,高度必須充分保證。
1.4.2 屋面防水層及粘背層的施工要點
對屋面雜物進行徹底清理,修補平整,并打掃干凈后。按常規操作要求及規范工序鋪貼防水層,不得有氣泡及破損點,它的做法與平屋面是完全不同的,要保證做到橫向平整,囊勢順暢,并以此為原則。表面只須拉毛即可,不必壓光,以便增強與粘瓦砂漿的結合力。
2 施工工藝
先瓦瓦后再安裝脊,即調脊方案。另一種是先安裝脊后瓦瓦方案,這種方案操作起來工序繁瑣,且縱向布瓦尺寸不好布置。當溝瓦與板瓦、筒瓦,當溝瓦與脊搭接與壓槎不便。而方法一解決了難題,且易于操作。具體施工工藝流程包括,瓦件挑選分壟號中擺坡面控制瓦掛坡面囊勢控制線五道瓦底瓦瓦擋溝瓦安裝脊瓦用碳黑勾睜眼縫屋面浮灰清掃屋面阻堿保護劑。以下對其分別簡述之。
1)筒、板瓦長度加工,要采用新式方法,不能采用砍打的老方法,應采用手提切割機切割配瓦,尺寸容易切得準,撞肩又嚴實,損耗又小,不易發生滲漏,能有效地保證施工質量;
2)瓦瓦的工期很緊迫,刨造施工條件,配備足夠勞力都應做好準備,并采用擴大工作面的措施方法,盡量縮短施工工期,確保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安全施工,努力創造優良工程;
3)屋面上瓦,前后坡必須對稱上瓦條件,要做到有序有計劃上瓦,同時在操作中進行第二次選瓦,為確保施工質量,嚴禁次瓦上屋面使用;
4)在屋而的陡坡上操作,不能穿硬底鞋,以防滑倒傷人及踏壞瓦面,操作時應配備釘有橫檔的踏腳板,沿口要鋪設架板及防護欄、防護網等安全設施,確保安全作業;
篇4
在北京四合院的建設過程中,無論是新建、翻建還是修繕,為了保存北京四合院特有的建筑格局和傳統風貌,需要我們認真的去完成每一項設計以及每一個施工細節,注重傳承我國的歷史文化,同時滿足時代特點,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需要處理和解決一些古建筑傳統技術與現代建筑材料的結合使用問題,并解決部分傳統施工工藝和現代材料的變化和技術處理的方法,同時符合現行規范的規定,并保持著傳統四合院形式的布局和外觀形式,也保留原有四合院建筑的特有傳統風貌,最后建造完成一個合格的北京四合院工程。
為了繼承和弘揚文化遺產和保護古都風貌,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注重傳承四合院的工藝和特征,保留原有四合院的特色,滿足現代的使用功能,為今后四合院的傳承和發展繼續努力。
關鍵詞:四合院,傳統風貌,建筑,構造設計
隨著城市文化建設的發展,北京作為古都,歷史文化名城,代表古都風貌的四合院建筑的保護和翻建越來越受到關注,一些原有的四合院因年久失修已經破破爛爛,成了危房,大部分已經被私搭亂建的建筑包圍和埋沒,失去了四合院應有的建筑格局和特色,成了老百姓所說的“大雜院”。
為了保護北京的傳統風貌,保護四合院建筑,國家及北京市多次頒布了保護名錄,對于保存比較好的,比較完整的四合院正在被修復,具備新改建條件的地區復建了一些傳統風格的四合院,北京正逐步恢復古都原有的風貌特色。
目前四合院建筑的結構形式主要有木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兩種,另外一些鋼結構也逐步發展起來,外觀形式為古建傳統形式,在內部使用功能上,包括給排水,消防、強電、弱電、采暖通風、電視電話、網絡等設施也越來越完善。這樣既保護了四合院建筑的特色,也滿足了使用者的要求,改善了居住條件,同時也可傳承建筑文化,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1 四合院的歷史沿革及風貌
1.1 四合院的發展
北京四合院是由東、西、南、北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內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
目前北京地區大多遺存的四合院為清代四合院,有許多保存完好的四合院被保護起來,劃為城市保護范圍,而一些新的四合院工程也正在開發和建設。隨著城市文化建設的發展,北京作為古都,歷史文化名城,代表古都風貌的四合院建筑的保護和翻建越來越受到關注,一些原有的四合院因年久失修已經破破爛爛,成了危房,大部分已經被私搭亂建的建筑包圍和埋沒,失去了四合院應有的建筑格局和特色,成了老百姓所說的“大雜院”。
北京四合院目前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迅速發展,成片的四合院各自獨自圍成一個院子,被胡同分割成片。在新的規劃中,新東城、新西城兩區的危舊房改造及拆遷的過程中涉及的部分四合院被翻建和維修或異地復建。經過這些修繕、翻建、復建的四合院彌補了院內消防及室內采暖等功能設施方面的不足,外觀形式及做法仍保留著傳統四合院的建筑風格和特色,從內部空間上有了很大的改進。
四合院的建筑,蘊涵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不論從選址、定位、尺度、選材及用料都極盡講究之能事,既體現了古老的中國建筑的傳統和風俗,又嚴格地遵循著指導中國千百年來的風水理論,表現了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四合院的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處獨立,彼此之間有游廊連接,起居方便,通風采光十分理想。因為全封閉式宅院,私密性強,院內可以植樹栽花,飼養魚鳥,疊石造景,不但舒適宜人,在這繁華都市里,更能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四合院的雕飾圖案以各種吉祥圖案為主,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福壽雙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還有"子孫萬代"、"歲寒三友"、"玉棠富貴"、"福祿壽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保持傳統四合院形式的布局和外觀形式,保留原有建筑的風貌,代表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傳承的建筑代表,是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留下的最為珍貴的文化遺產,四合院值得我們發揚光大。
目前北京四合院在建設過程中,在不改變四合院傳統風貌和特色的情況下,增加了地下室結構,擴大了使用空間。在滿足人們日常起居生活方面,增加了適應現代化生活的輔助設備,如采用地采暖施等設施取代傳統的木炭采暖和燒炕的方式,節能環保方便舒適;又如在四合院內增設現代化廚房和衛生間等各項設施,滿足人們的居住要求。這樣使四合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繼承了傳統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1.2 北京四合的布局
傳統四合院一般由東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由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東、西廂房以及四周圍合的卡子墻形成四合,開一個門。大門位于宅院東南角的"巽(xùn)"位。房間總數一般是北房五間(三正兩耳),東、西房各三間;南屋不算大門四間。連大門洞、垂花門共十七間。若按每間12m2左右計算,全部建筑面積約200m2。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植樹栽花,備缸飼養金魚,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們穿行、采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場所。北京的四合院在整體上,南北長,東西短。在長寬的比例上,北京四合院基本是是l:1。四合院雖有一定的規制,但規模大小卻有不同,大致可分為小四合、中四合、大四合三種。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間,一明兩暗或者兩明一暗,東西廂房各兩間,南房三間??删右患胰?,祖輩居正房、晚輩居廂房,南房用作書房或客廳。臥磚到頂,起脊瓦房。院內鋪磚墁甬道,連接各處房門,各屋前均有臺階。大門兩扇,黑漆油飾,門上有黃銅門鈸一對,兩則貼有對聯。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寬敞,一般是北房五間(三正兩耳),東、西廂房各三間,房前有廊以避風雨。另以院墻隔為前院(外院)、后院(內院),院墻以月亮門相通。前院進深淺顯,以一、二間房屋以作門房,后院為居住房,建筑形式精致細膩,室內方磚墁地,青石作階。
大四合院習慣上稱作"大宅門",房屋設置可為五南五北、七南七北,甚至還有九間或者十一間大正房,一般是復式四合院,即由多個四合院向縱深相連而成。院落極多,有前院、后院、東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書房院、圍房院、馬號、一進、二進、三進……等等。院內均有抄手游廊連接各處,占地面積極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狹小,或者經濟能力無法承受的話,四合院又可改蓋為三合院,不建南房。
小型和中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院則是府邸、官衙用房。但無論哪種規模的北京四合院,基本都是由上述幾種單體建筑組成的院落,具有自己獨特的北京四合院的特色。
2 建筑構造設計
在北京,傳統建筑工程目前主要有傳統建筑的修繕、翻建,傳統四合院的仿建,仿傳統建筑等類型,結構形式以木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還有部分是混凝土與木結構相結合的結構,隨著一些國內知名樓盤的建設,附屬建筑采用傳統樣式的風格作為裝飾外觀也越來越常見,如采用鋼結構的骨架,外飾古建筑樣式等,把古建筑外觀作為了建筑的外裝飾。
在北京,四合院在翻建的過程中,為了擴大使用空間,多數四合院新增了局部或者全部地下室結構,地上部分仍保留四合院的傳統形式,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融入了現代建筑的設計和傳統古建筑的風格,為了更好的把古建四合院的自身特點和傳統風貌完好的保留下來,在設計過程中不僅要有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使用,還要繼承傳統的施工工藝和充分運用古建傳統材料,建筑構造設計主要有基礎、墻體、主體結構、屋面、門窗和油漆彩畫等部分。
對于每一個工程,地理環境和施工環境都各自不同,但是建筑風格都屬于四合院建筑特有的風格,下面就在設計中的涉及的一些應注意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2.1墻體砌筑
國家規范《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411-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需要各單體建筑墻體在滿足構造要求的同時還要處理好傳統的施工工藝和材料做法,又不影響室內裝修,因此在設計中必須處理保溫材料與墻體連接的細節等問題。
四合院的正房、耳房、廂房、倒座房等墻體按部位主要有前檐檻墻、山墻、后檐墻、腿子等部位,其中山墻、后檐墻、腿子又分為上身墻和下堿,下堿或檻墻多采用(大亭泥)干擺墻,上身部分采用(小亭泥)絲縫做法;襯里墻采用的材料比較多,有加氣混凝土磚、頁巖磚、灰沙磚、混凝土空心砌塊等,墻體外觀一般采用古建傳統工藝技術和古建傳統材料,基本保持著傳統的做法。
四合院墻體的厚度通常在500mm左右,其中建筑的山墻最厚,厚度可達到600~700mm,因此如何減少墻體厚度,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滿足保溫要求,是構造設計面臨的問題。所以,四合院建筑墻體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外側干擺或絲縫部分是由古建傳統材料砌筑,里側的背里墻體采用操磚砌筑,背里墻體與干擺或絲縫墻要留有20mm左右的灌漿口,來灌注水泥漿,外飾墻體與背里墻體要求有可靠地連接,通常采用拉結筋來滿足。墻體中部,可放置保溫材料,通常采用EPS板或XPS板。
2.2墻體的保溫構造
隨著近幾年保溫節能工程的推廣,在四合院的翻建、復建過程中,逐步開始采用古建筑傳統施工工藝與保溫材料逐步相結合的做法。
外墻外保溫的做法在工業與民用建筑中采用的比較普遍,但是在古建筑施工中目前采用的還不是很多,因為外貼仿古青磚的方式認同性較低,認同傳統裝飾風格的人們還是喜歡真正的青磚砌筑方式的外立面。對于外墻內保溫做法,因保溫層內置會影響室內裝修效果,故也不適合采用。
因此將保溫材料設置在墻體中間形成外墻復合夾心保溫形式,這樣既滿足了為外墻古建傳統做法,又達到保溫節能的作用,同時沒有影響室內裝修和室內的使用空間。
在處理類似墻體的構造,通常采用將保溫材料設置在古建墻體與襯里墻體之間的做法,保溫板與背里墻體可采用聚合物砂漿粘接也可采用固定釘固定法,并與背里墻體用S型拉接鋼筋固定,拉接鋼筋@500~600mm;保溫板外側設置Ф4~6mm@400~600mm的鋼筋網,同時用S型鋼筋@500~600mm連接外側古建傳統材料――亭泥磚(大亭泥磚、小亭泥磚),磚體的內表面切割成溝槽,其余五面按傳統工藝磨磚(俗稱五扒皮),拉接鋼筋插入磚的上下縫隙之間,然后按@500~600mm灌注1:1水泥漿,施工時要保證水泥漿灌注飽滿為止,灌漿施工時要注意保證外墻的整潔不要污染墻面。
這種處理方法比較適用于古建筑墻體砌筑的項目中,不僅能保證墻體內、外連接的整體性、滿足抗震設計要求、也滿足保溫構造的要求。隨著新型材料的廣泛使用,這種施工方式在實施過程中會不斷地繼續完善。
2.3 屋面工程
在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屋面結構主要有木基層和鋼筋混凝土屋面兩種。
(1)木基層屋面
在木望板鋪完后,采用麻刀灰勾抹望板縫,如果縫隙過大,需要采用木條進行補齊,然后開始做護板灰。
傳統屋面的苫背層主要包括:護板灰、屋面泥背、青灰背。望板用麻刀灰勾縫,護板灰通常為大麻刀灰,平均厚度15~20mm,七八成干后,可以繼續做下道工序。泥背通常采用摻灰泥,配比為黃土:白灰=5:5,平均厚度50~100mm,分2次完成并壓實。泥背完成后約七八成干,開始做青灰背,平均厚度30mm,配比為白灰:青灰:麻刀=100:8:3,麻刀應選用優質材料,壓光壓實,表面無裂紋。最后摻灰泥(合瓦或筒瓦)青灰背的施工質量非常重要。青灰背層是屋面主要的防水層,因此古建筑屋面傳統的做法是沒有防水層的,主要靠青灰背和瓦面來起到防水的作用。
目前木基層的屋面在保留傳統屋面的做法外,還在青灰背上面增加了一層防水層做法。防水層材料有兩種,一種為防水涂料,涂料按照要求涂刷嚴實,無漏刷處,檐口、博縫等細部涂刷均勻,全部刷到位即可。另一種為卷材防水材料,例如SBS瀝青卷材防水材料。由于木材的防火問題,一般采用冷粘法進行施工,防水卷材應垂直于屋脊進行鋪貼,前端鋪到大連檐上皮的位置,與大連檐釘牢,上面再釘瓦口木,將防水卷材釘牢。在兩山處的防水卷材應留出150mm左右,卷下博縫的位置。
(2)鋼筋混凝土屋面
鋼筋混凝土屋面苫背層的基礎底板為鋼筋混凝土現澆屋面板,為了減輕屋面荷載,多數屋面做法取消了泥背及青灰背層,相應增加了屋面防水層和保溫層,這是為了確保屋面的防水效果,也是對傳統屋面做法及工藝的改進措施。
(3)屋面鋪設
四合院的瓦面一般有合瓦屋面和筒瓦屋面,合瓦屋面的屋脊為清水脊形式,筒瓦屋面多采用過龍脊形式,雖然屋面工程在苫背層做法方面有了一定的改進,但是屋面還是遵守傳統的施工工藝做法,采用摻灰泥(合瓦或筒瓦) ,瓦面的整體外觀依然為古建傳統式樣。
當屋面坡度陡而且長度大于5m時,為了防止屋面瓦件的下滑,必須采取一定的防滑措施,通常采用在屋面設置鋼筋網,將瓦件與鋼筋網用銅絲栓牢。具體做法如下:鋼筋網采用Φ6鋼筋焊接,與鋼筋混凝土屋面板預留的鋼筋橛(現澆屋面預留S型、L型鋼筋)進行焊接,鋼筋網的橫向筋和縱向筋之間進行焊接或綁扎。橫向筋@600~900,縱向筋@500~800mm??v向鋼筋的設置位置應根據前檐瓦口木的排分位置,最好選在蓋瓦的位置。
鋪設瓦面時,事先在筒瓦和底瓦的后尾部打孔,孔的大小為Ф4mm左右,筒瓦和蓋瓦每@400mm用銅絲栓牢,位置可以成梅花形,相互錯開。檐頭處自第一塊瓦開始栓第一道,第二道與第一道間距可以適當間隔近些,中間按相隔400~600mm均分瓦面,然后栓牢。脊根處的瓦件一定主意要栓牢,以免瓦面整體下滑,時通常采用傳統的泥進行,最后瓦面刷灰漿。
的技術關鍵問題:預先在筒瓦和板瓦的后尾打4mm左右的孔,不要破壞瓦件,然后采用14#銅絲將瓦件與鋼筋網栓牢。檐頭和脊根處,每隔3壟瓦以梅花形錯開并用銅絲栓牢。
的傳統方式是采用摻灰泥,就是白灰和黃土的比例為3:7調和而成,這是傳統的瓦瓦工藝。曾有工程采用水泥砂漿瓦瓦,認為水泥砂漿的粘接強度比摻灰泥高,瓦與瓦之間應該更加粘接牢固。但是經過實踐證明,水泥砂漿存在著以下缺陷:如果瓦件有問題時需要更換,水泥砂漿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強度,對于瓦件的拆卸都很難,會因為局部一、二塊瓦件的拆卸問題,破壞更多的屋面瓦,增大了維修范圍,因此近些年的四合院工程中屋面還是采用傳統材料和藝進行施工,采用摻灰泥進行瓦瓦和調脊。
傳統四合院的屋面防水層主要為青灰背和瓦面,現在的屋面增加了新型防水材料,防水層多選用SBS等新型材料,是對屋面防水采取的新措施,這樣傳統的青灰背可以減薄至20~15mm。
2.4基礎臺明的砌筑
四合院單體建筑的臺明及臺階一般采用青白石,包括臺明石、陡板石、埋頭石、垂帶、臺階踏步、硯窩石等石活。
臺明、陡板的背里墻一般是由基礎墻直接砌筑上來的,但是,基礎墻砌到室外地面的標高時,應考慮陡板的尺寸及陡板所用的材料的尺寸留出面層的位置,這時基礎墻起到了古建墻體背里墻的作用,因此在砌筑基礎墻的時候高出地面的部分應考慮石材的安裝尺寸。另外,還應考慮在臺明的轉角處預留出埋頭石的位置,依據設計圖紙埋頭的厚度,常規的埋頭尺寸為130~150mm厚,上面的階條石和金邊石壓在上面,比埋頭石寬出5~8mm。石材的安裝及與磚墻之間多采用1:1水泥漿灌注,從而保證石材與墻體連接的牢固性。石材安裝完成后,石材的剁斧跡工序應在最后一道工序進行,以免表面受到污染。
在四合院的單體建筑中陡板部分一般多采用大亭泥磚或者小亭泥磚干擺做法,大亭泥磚的規格尺寸為300mm×150mm×70mm,小亭泥磚的規格尺寸一般為260mm×130mm×60mm,均為加工砍制后的規格。
通常陡板的高度尺寸是根據臺明的高度減去臺明石的厚度,長度減去埋頭石的寬度,根據磚的規格尺寸和做法重新排磚,個別部分還要現場再次進行磚的加工,必須根據實際尺寸現場加工。
2.5門窗工程
傳統古建四合院的門窗多為木制門窗,四合院各建筑的門窗多為支摘窗形式,上邊為支摘窗、下面為固定窗。房門多為四抹隔扇門或者四抹單扇門。門窗玻璃為3mm,支摘窗為一玻一紗,固定的部分為單層玻璃窗。紗扇一般為古建傳統欞條形式,明間的門一般為隔扇門形式。傳統木門窗雖然具有自己的形式和風格,但是具有一定的不足之處,例如,門窗四周的密封性較差,木門窗會隨著木材的收縮而使縫隙變大,這樣不利于保溫,也增加了能耗;木材長時間干縮變形導致和門窗扇變形,開關不易等情況;并且,木門窗在耐候性以及隔音方面也存在著缺陷,難以滿足現在居住功能的要求。
為了保持古建傳統門窗的外觀形式,還要達到節能保溫、隔音、耐候等效果,一些新型的門窗材料和工藝開始在四合院工程中進行運用。部分門窗采用了斷橋鋁合金中空玻璃門窗的材料,還有的采用了塑鋼門窗中空玻璃,在近年來的實踐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施工中與門窗廠家協商按照古建傳統門窗的樣式進行加工制作,顏色與外檐油漆的顏色協調統一。門窗的邊框可以采用木抱框材料和工藝,預先安裝。木抱框與柱固定后,窗扇部分可以采用現代的建筑材料,既能達到保溫的效果,同時還對傳統材料的缺陷有了一定的改善。
另外,也有一些采用雙層窗的設計實踐,外側采用古建傳統木窗,內側采用新型材料來達到保溫、節能的效果,做成雙層窗的形式,既不影響古建外觀,又達到了保溫、節能的目的。
3 結語
上述幾個問題是我們在四合院工程建設當中常遇到的問題,也是已完成四合院工程的一些總結,不是很完善。四合院工程經過修建或者修繕之后,既保留了四合院外觀的古建風貌及傳統的施工工藝,又應用了許多新工藝、新技術。在每一細節的施工工藝也有進一步的改進,例如墻面外觀、保溫節能屋面、院內消防等方面的技術處理更加完善。
在今后的四合院的修建中,我們的責任更加重大,我們注重的不僅僅是工程中的質量,安全、進度、造價,還應重視更加重視古建四合院獨有特色的繼承和發展,最后經過修建完成的北京古建四合院應該是仿古或傳統的四合院中的精品,不應該是一座粗制濫造、失去傳統特色的四合院工程。
北京古建四合院已經成為北京地區的一種文化產業,也是特有的古建筑之一,做為建造者都有責任和義務去遵循傳統四合院的建筑特色,與古都風貌相一致,為繼承和發揚北京古建四合院的傳統特色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馬炳堅. 中國古建筑木作營造技術.
[2] 馬炳堅. 北京四合院建筑.
[3] 王其明. 北京四合院.
[4] 劉大可. 中國古建筑瓦石營造技術.
篇5
關鍵詞:政府投資審計;合同;爭議問題;處理
Abstract: As owners, construction units, the signing of the contract, pay attention to professional level degree of influence factors, has led to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s contract does not exist in the specification, not tight phenomenon, thereby increasing the engineering settlement of the dispute, caused the audit risk. According to the contract dispute, auditors are timely, appropriate, reasonable is to ensure that government investment audit quality, audit risk prevention,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key audit.
Key words: government investment audit; contract; disputes; processing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建設工程合同也稱建設工程承包合同,是指由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發包人支付價款的合同,同時也是工程建設質量控制、進度控制、投資控制的主要依據,其作用及其重大。但從目前來看,由于業主、施工單位等合同簽訂人員專業水平、重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了政府投資項目合同中存在不規范、不嚴密等現象發生,從而加大了工程結算中的爭議,引起了審計風險。
針對政府投資項目合同中存在的不規范、不嚴密等現象,審計人員進行及時、妥當、合理的處理是保證政府投資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確保審計順利進行的關鍵。為此,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談一下政府投資項目合同中存在的問題及處理合同問題的技巧和方法。
一、政府投資審計中合同簽訂存在的常見問題
(一)合同訂立不夠規范。目前我國的《建筑施工合同》借鑒了國際上廣泛使用的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條款,主要由《協議書》、《通用條款》、《專用條款》三部分組成,但卻存在個別項目簡單地草擬合同書,僅說明工程開工竣工日期、付款方式等內容,合同條款不全面、不完整,涉及工程結算的條款不具體。以上合同中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政府投資項目的質量,容易引起結算中的爭議,影響了政府投資審計效率。如在某道路項目合同中對結算的重要條款一字未提,從而造成了結算中人工及定額執行的爭議。
(二)合同涉及結算的條款及定額的套用明顯高于相關規定、工程量清單單價明顯高于市場單價。如在某項目審計中發現甲乙雙方簽訂的施工合同中將本屬于部分仿古的建筑工程全部執行2008年《山東省仿古建筑工程計價定額》,造成多計工程造價200萬元。
(三)合同簽訂的總價包死價格明顯高于正常價格。建設單位合同的簽訂者因項目專業性強、施工單位壟斷性強等原因,在無法掌握市場行情的情況下以總價包死的方式簽訂的合同,出現簽訂的總價包死金額高于正常市場價格的情況。如某項目合同總價包死2800萬元,審計經過測算該項目造價應在2300萬元左右,總價包死金額大于正常價格500萬元。
以上合同中出現的這些問題,引起了工程結算中的爭議,合同中這些嚴重影響工程價款的條款,投資審計人員如果處理不好,有可能引起矛盾甚至糾紛,從而引起審計風險。
二、政府投資審計中常見合同爭議問題的處理措施
針對項目中合同爭議問題特別是涉及工程價款問題的處理,我認為應從下面幾個方面考慮:
(一)針對合同爭議問題要充分考慮審減行為的適當性,并得到相關單位的一致認可。
針對合同中明顯的結算漏洞及明顯的高于定額規定的條款,審計機關的審減行為必須是在對相關事實科學的和權威的評價的基礎上作出的,而這些條款往往因為負責簽訂合同的建設單位人員不懂定額而造成的失誤,這些失誤影響的造價往往是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審計人員應在規避審計風險的情況下,設好最后一道關口。所以審計人員應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找出合同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依據,有理、有據地與建設單位溝通,爭取建設單位的支持,在建設單位的支持下,得到施工單位及相關單位對結果的一致認可,從而在規避審計風險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節省了資金,也維護了審計機關的良好形象,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多次進行溝通和協調,做好施工單位的思想工作,但取得的成果往往是最顯著的。
(二)針對合同爭議要正確行使審計機關審計監督行為,保證審計監督行為的合法性、適當性。
審計人員要正確行使審計機關監督行為,不能超越職權對不屬于自身職責范圍的事實和行為進行評價和處理,保證審計監督行為的合法性、適當性。針對不合理的合同條款做出的造價核減,如果多次溝通不成,施工單位遲遲不在定案表上簽字認可,這時審計人員不能將自認為正確的審計結果以審計報告及審計決定的形式出具,否則的話,很容易引起工程中的訴訟。審計機關只能根據有權機關的判定來為或者不為一定的行政行為,如果單方面的推斷合同條款往往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審計機關依照《審計法》進行審計監督,與建設單位、施工等單位形成了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機關依據職權進行監督管理而形成的,具有強制性,而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簽訂的經濟合同,是民事法律關系,是公法與私法的問題,一旦沖突,法院在訴訟中的判決,往往是遵照合同簽訂的結果,所以審計人員在面對法制不健全的情況下,要懂得保護自身,審計人員應該將這些事實或者行為的證據通過法定程序移交給有權機關,由其對相關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進行判定,或以審計報告及審計決定的形式要求建設方通過法律途徑變更項目價款,即要求建設單位提出撤銷合同和確認無效合同的申請,從而有效避免了審計機關面臨訴訟的風險。
(三)實行全過程跟蹤審計,從源頭上解決合同爭議問題。
篇6
【關鍵詞】水利工程;建筑設計;原則;問題;要點;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 TV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在進行建筑施工過程中,對于環境質量更加重視?,F代水利工程建設在建筑設計過程中,不但要重視功能導向,還要重視其藝術性以及與自然景觀的協調性。
二、規劃設計原則
1、統籌的考慮原則
統籌和考慮水道、水閘、橋梁等各工程的布局,統籌考慮管理功能區的功能中的劃分、設置,統籌考慮建筑物和環境的調水、節水、保水等各項功能統籌的規劃。
2、和諧協調的原則
工程功能與景觀設計、原有工程與新建工程、新建工程與地域環境、工程建筑與管理設施、建筑風格與地域特點等和諧協調。
3、特色鮮明的原則
體現現代水利工程的特色、傳統中的水利工程特色、調水沿線區域特色與工程建設歷史文化的特色,具有明星的辨別標識,既和諧協調,又特色鮮明。
4、突出重點的原則
針對建設工程的自身特點,不求面俱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的重點,兼顧一般。
5、節約簡樸的原則
不貪大求洋,堅持節約型規劃,將工程功能和景觀設計融為一體,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和天然建材的特性,實現規劃起點高、設計方案新、工程投資少、土地資源省的目標。
6、持續發展的原則
綜合考慮工程建設各個階段,對不同工程建設的建筑與環境設計進行規劃,做到統一規劃,實施持續發展。
三、水利工程建筑設計的問題
1、設計需同業主協商
建筑設計不只是設計人員單方面的工作,它需要與業主協商,與工程有關的各方面進行交流。例如某市河道堤防管理局辦公樓的設計。其坐落在城區內河與樂安河的接口處,是一個集排澇與辦公為一體的綜合建筑物。在建筑設計時,業主強調采用仿古風格,與樂平市北門農貿市場的仿古建筑群遙相呼應,同時要求室外樓梯采用盤龍升空的螺旋式結構以便于和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觀相結合,了解業主的要求后,設計方在建筑設計中采用了飛檐翹角的屋脊線和金黃色的琉璃瓦屋頂,其他附屬建筑也采用協調主體建筑的風格設計,得到各方一致好評。
2、設計師又是經濟師
我國的建筑方針是適用、經濟、美觀。在水利工程建筑設計中,設計師不能只追求完美的建筑藝術,需要根據設計的預算限額設計出相應的方案。一些水利工程由于經濟條件有限,不能在建筑物外觀與裝飾上過多的投入。因此,在設計時就要將有限財力集中設計重要的部分,保證整體的效果和質量。
3、建筑設計與藝術創作息息相關
在水利工程建筑設計中,設計者需要研究水利建筑的內在特點和外部聯系,運用科學規律和美學規律,確定一個立意和構思,圍繞其反復推敲和斟酌,最終將設計者的理念和情感通過不同的方式與技術、材料與色彩表現出來。
四、水利工程建筑藝術創作設計要點
水利工程建筑藝術創作設計的幾個關鍵分別為以下幾個方面
總平面設計
水利建筑總平面設計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體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設施的總平面布局,主體建筑物一般包括閘、壩、泵站等,配套設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綠化、活動場地等。以泵站為例進行總平面設計,泵站樞紐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電房、辦公樓以及職工宿舍、食堂、車庫、鍋爐房、大門傳達室等附屬建筑。過去的總體設計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圖,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環境總體規劃設計的傳統設計模式,這樣缺少了對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對環境的規劃,總圖往往有大片位置無設計內容,對這一大片空白區建設單位對其的使用和建設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無序性。我們調整了過去老的設計模式,詳細規劃和建筑環境設計環節,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邊緣或離城市較遠,常與風景區結合等特點,水利建筑的總平面設計不僅要滿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區布局合理,內部交通流線簡潔、順暢、有序,建筑物之間聯系方便,減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間的交叉干擾,而且應注重環境設計,考慮設計綠化、休息空間.職工體育運動場地等,豐富整體空間造型。同時各個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種布置方式,各有其優點,具體采用哪一種布置方式,則應因地制宜,根據具體環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強調環境。
建筑平面設計
同總平面設計類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設計程序首先是由水工專業、水機專業、電氣專業等提出專業設備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專業和建筑專業共同確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專業主要把握建筑在總圖布置中與交通的關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內部交通關系等方面是否滿足規范以及使用需要。
同時建筑設計人員應積極發揮主動性,考慮建筑空間的有效使用和綜合利用。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點,其結構的布局是按水工設計規范,滿足水力條件和機泵設備安裝的要求,在與建筑專業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討,才能相互協調。幾年來,從多項工程的設計中我們體會到,水工結構與建筑藝術的配合過程,是一種磨合和相互適應、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過程。水工設計不僅為水利建筑藝術化創作設計提供了技術保障,更是為營造新型的景觀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水工與建筑設計巧妙結合,可達到減少投資,優化設計,美化環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藝術創作設計,樹立創新意識,對設計思想的發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膽探索,勇于嘗試,才能創造出一流品質的現代化水利工程。
建筑造型設計
建筑造型的設計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獷豪放,不拘一格,或溫文爾雅,小家碧玉;或強調現代高科技韻味,或注重歷史文脈,運用符號、象征等手法表現一種文化底蘊。總之一幢或一組建筑所表現出來的性格,應與它所處的具體環境相協調,而不是靠在設計時憑空想象,或單純為追隨某種所謂“時尚”而臆造出來的東西。同時,即便是在一個整體環境下的一組建筑之間,由于體量的不同,各個建筑物也存在著性格上的個體差異,而這種差異是存在于統一性之中的。如:泵房一般平面為簡單的矩型,高度較高,體量較大,這是它的體量本身所表現出來的性格就是大度豪邁。對于這類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樣有什么大的形體上的組合、對比關系,設計中要注意“粗中有細”,盡量利用其本身大的體量,通過開窗方式、墻面與柱子關系的進退等手法豐富其細部,以使其看起來不那么單調。如泵房配電房毗鄰設計,還可利用與其靠在一起的配電房,使泵房體量作為形體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電房一并考慮,以取得形體對比較豐富的組合效果。
4、工程大壩設計
大壩中的景觀設計,主要有攔水壩含溢的洪道、溢流壩頂附近的一些建筑物、溢洪槽、溢洪道的消能段、進水口、出水口、欄桿、照明的設備、階梯、開挖的邊坡、控制室、觀望臺等,是眾多景觀中的元素集合體。各景觀元素既獨立,又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形成復雜的景觀體系。設計的原則首先是適用、安全、經濟;其次是藝術、美觀、協調。
(1)整體和諧
大壩是整個壩體中的景觀一大部分,它的形體與材料和顏色以及質感等的選擇既影響周圍其他景觀元素,也受其他景觀元素的制約。景觀設計不是把各單體設計成景觀精品,然后匯聚在一起,而要從整體出發,有主有次,互相協調。如射陽縣明河水庫外形很簡單,但是在兩岸層疊起伏、蔥翠妖嬈的山體襯托下,就會顯得格外清秀。
(2)重點突出
對攔水大壩和溢洪道合二為一的壩體,其頂部必有閘門啟閉機,它們相對壩體體量小,位置突出,不是大壩景觀的主體,但卻影響整體景觀效果。這部分中的處理通常都有兩種辦法:一是以弱化附屬設備,強調大壩的整體性。附屬的設備相對于壩體是不可以太顯眼,能夠隱藏就隱藏,不能隱藏的一定要盡量簡單化,減少附屬設備的視覺吸引,重點突出大壩。二是兩者都要考慮,盡量以大壩為主,附屬設備可為輔,通過對附屬設備的外形設計或顏色的區分,使附屬設備能夠錦上添花和畫龍點睛。壩頂是可要防浪墻及各種欄桿具有很好的裝飾與陪襯作用,圖案以簡潔、大方為宜,色彩不宜過濃、過艷,要與建筑物的色彩能夠協調。景觀設計時,需要同時考慮視點和對象。視點設計師確定視點的位置和視點場的修建,對象設計師確定對象的大小、形狀、材料、色彩等。
5、河道設計
自然河流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種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降雨量、地表徑流、土壤的運動、沉積、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種生物的作用等,對水體岸線的改變,將引起整個水域生態系統發生相互關聯的變化。場地規劃時首先考慮不破壞自然條件,規劃建設項目與原有的生態環境想融合,在新的環境條件下盡快達到新的良性的生態平衡。自然的排水系統是最經濟有效的水體形式,盡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線設計水體,保持兩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擾。
人類天然的對水邊豐茂的植被,水中的動物、魚類、貝類等有好奇心及親切感。所以,在景觀規劃設計中,充分利用親水的優越性,盡量降低護岸高度或者做非常緩的護坡,種植水生植物,拉近人與水的距離。
傳統的規劃設計,常常在濱水規定洪水位以上的區域,規劃為公共建設配套設施用地以及綠地。目前,在規劃設計中應該重視對濱水地帶生態環境的保護和重建,淡化不合理的利用、浪費以及污染會危及濱水生物。
作為參與規劃的工程師,要密切關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況。河流附近的某些區域如散落一些局部低洼處,經地形分析,盡可能使其保持現狀,塑造成生動的水景,并與河流相連。
水陸交界處是生態敏感地帶,是鳥類、動物、魚類的天然食源及棲息地,在規劃設計中,應劃定生態敏感帶,保護及改善植被的生長狀態,使原有的野生動物、微生物的生存環境不受干擾。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過水面的微風和涓涓的水聲等都是景觀設計的重要元素。保證水域的風景質量和生態功能是規劃設計應當考慮的重點。
設計水體的岸線應該以平滑流暢的曲線為主,體現水的流暢柔美。駁岸及池底盡可能以天然素土為主,而且與地下水溝通,可以大大降低水體的更新及清潔的費用。
駁岸以緩坡入水至水下60cm,寬度2m至3m,然后逐漸挖深,在面積較大的水域,要水底深度達到1.8m以上,才能以相對陡的坡度挖深。緩坡可以減小徑流的沖刷,對兒童也是一種安全措施。在水深1.8m處以緩坡向水岸線連接。
在沖刷較大的地點可用卵石、塊石、原木加藤本植物加以穩固。如果是拋石駁岸,應該根據風浪的沖擊力決定石塊的大小,最好用帶棱角的石頭;或者拋以碎石打底,上部用大石壓?。换蛘呦仍O鋼筋框或竹框再拋大于網孔的石塊。盡量少用鋼筋混凝土或漿砌塊石。
6、建筑材料
對于建筑工程而言,建筑物的顏色、質感以及建筑物的設計都與建筑材料有著直接的關系。水利工程建筑物大多建造于戶外,因此,對于建筑物的抗風、耐污性能要求較高。水利工程建筑物在設計時,應該選擇那些抗風性能較強的門窗,此外,建筑物表面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應該具備較好的耐臟性,建筑材料上不容易產生積土,而且能夠長時間承受水的沖刷作用。還有就是在水利工程建筑物的顏色選擇上,常常以藍色、白色等冷色系為主,但是在進行設計時,并不是一成不變,有時采用一些暖色系也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水利工程建設設計未來發展
水利工程緊緊依托大自然,許多工程甚至就建筑于自然的山水之間。而且,水利工程一般不需全年運行,年運行時間長的幾個月,短的甚至只有汛期的幾天,有諸多有利條件結合水利工程進行建筑藝術化創作設計。我們應充分利用水利工程依托自然山水的自身優勢和秀美的水體環境,通過建筑藝術化創作設計等手段,將單一功能的工程水利設計向多功能的環境景觀化水利工程設計轉化,形成集水利工程與觀光、游覽于一體的水利觀光景區。
發展多功能環境水利工程建設,創造豐富的水利環境景觀,讓環境創造價值,實現水土資源的再開發與利用,使之成為都市外花園式的水利觀光區,從而吸引社會消費,形成水利工程結合景觀建設,帶動水利經濟的發展,促進水利的良性循環,推動水利事業進一步向前發展,這將不失為一條水利建筑事業面向社會、走向市場的發展之路。結合工程水利,加強建筑藝術創作設計,發展景觀水利的設想,對于水利建筑業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將成為水利建筑業的發展目標。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水利工程建設設計中,要統籌兼顧、全面規劃,適應水利發展要求的同時,完成高質量的水利工程建筑設計。
參考文獻
[1]尹楊.水利工程設計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對策淺析[J].水利工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