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審計機制范文

時間:2023-06-16 17:37: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安全審計機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安全審計機制

篇1

關鍵詞:系統日志;回調機制;松耦合

中圖分類號:TP3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24-1150-02

The Application of Callback Mechanism in the Security System Log

LI Jian-hui1, DENG Zhao-hui2

(1.Yueyang Radio and TV University,Yueyang 414000,China;2.Chen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Chenzhou 423000,China)

Abstract: Inside a complete information system, the diary system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function constituent. Under it may record all behaviors which the system produces, and defers to some way to preserve. We may use the information which the diary system records for the system to carry on misprinting, the optimized system performance. In the security domain, the diary system status is more important, it is one of safe audit aspect most main tool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adjusts callback utilization in the diary system.

Key words: systems log;call-back;lax-coupling

系統的日志記錄提供了對系統活動的詳細審計,這些日志用于評估、審查系統的運行環境和各種操作。對于一般情況,日志記錄包括記錄用戶登錄時間、登錄地點、操作內容等項目,在一個完整的安全審計系統里面,日志系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組成部分。

1 問題地提出

通常,借助于面向對象的分析、設計和實現技術,開發者可以將用戶的需求轉換為軟件系統中的模塊,從而很自然地完成從需求到軟件的轉換。但是,在軟件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模塊,或者很多類共享某個行為,或者是某個行為存在于軟件的各個模塊中,這個行為可以看作是“橫向”存在于軟件之中,它所關注的是軟件的各個部分的一些共有的行為,而且,這種行為在很多情況下不屬于業務邏輯的一部分(如圖1),系統日志的記錄就屬于這種行為。這種操作并不是業務邏輯調用的必須部分,但是,開發者卻往往不得不在代碼中顯式進行調用,并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例如,當日志記錄的接口發生變化時,必須對調用代碼進行修改)。這種問題,使用傳統的面向對象的方法是很難解決的。本文就討論在Delphi中如何將這些“橫切面”與業務邏輯代碼相分離,從而得到松耦合軟件結構以及更好的性能、穩定性等方面的好處。

圖1 業務邏輯示意圖

2 分析問題

對于日志系統,為了得到好的程序結構,通常使用面向對象的方法,將系統日志過程封裝在一個類中,這個類包含了一個系統日志的代碼,例如:

TLog=class//日志類

procedure exepre(Sender: TObject);//執行業務邏輯前的系統日志

procedure exeback(Sender: TObject);//執行業務邏輯后的系統日志end;

TBusiness =class(TLog)//業務邏輯類

procedure Business (Sender: TObject);//業務邏輯

end;

……//處理業務邏輯

exeback(Sender);//處理業務邏輯后記錄系統日志

end;

procedure TForm1.Button1Click(Sender: TObject);

begin

mybusiness:= TBusiness.Create();

mybusiness. Business (Memo1);//調用業務邏輯

end;

procedure TLog.exepre(Sender: TObject);

begin

TMemo(Sender).Lines. Add('業務邏輯開始')

end;

procedure TLog.exeback(Sender: TObject);

begin

TMemo(Sender).Lines. Add('業務邏輯結束')

end;

end.

通常情況下,實現日志系統的最直接的方法:創建一個類,將日志功能放在其中,并讓所有需要日志功能的類繼承這個類。這樣的方法有如下問題:

1) 如果這個需求是后期提出的,需要修改的地方就會分散在多達數十個分散的文件中。巨大的修改量,無疑會增加出錯的幾率,并且加大系統維護的難度。

2) 代碼混亂:軟件系統中的模塊可能要同時兼顧幾個方面的需要。舉例來說,開發者經常要同時考慮業務邏輯和日志問題,兼顧各方面的需要會導致兩種實現元素同時出現,從而引起代碼混亂。

3) 緊耦合:使用這種方法,我們必須在業務邏輯代碼必須繼承自TLog類,這就造成了業務邏輯代碼同TLog類的緊耦合,這意味著,當TLog發生變化時,例如,當系統進化需要對exepre和exeback的方法進行改動時,可能會影響到所有引用代碼。

3 解決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考慮引入Delphi中的回調機制[1]。回調機制的基本思想就是調用者在初始化一個對象(這里的對象是泛指,包括OOP中的對象、全局函數等)時,將一些參數傳遞給對象,同時將一個調用者可以訪問的函數地址傳遞給該對象。這個函數就是調用者和被調用者之間的一種通知約定,當約定的事件發生時,被調用者(一般會包含一個工作線程)就會按照回調函數地址調用該函數。如下是回調函數的一個簡單實例:

1) 回調函數類型定義:

TCalcFunc=function (a:integer;b:integer):integer;

2) 按照回調函數的格式自定義函數的實現,如

function Add(a:integer;b:integer):integer

begin

result:=a+b;

end;

function Sub(a:integer;b:integer):integer

begin

result:=a-b;

end;

3) 回調的使用

function Calc(mycalc:TcalcFunc;a:integer;b:integer):integer

begin

mycalc(a,b);……………………………..③

end;

4) 下面,我們就可以在我們的程序里按照需要調用這兩個函數了

c:=calc(@add,a,b);//c=a+b…………………①

c:=calc(@sub,a,b);//c=a-b………………….②

通過上面的實例我們可以看出:程序中在①②處分別兩次調用了calc()函數,第一次采用add()函數的地址和兩個數作為參數,第二次采用sub()函數的地址和兩個數作為參數。相當于通過調用一個函數calc(),傳遞了不同的函數地址參數,得到了不同函數的調用。

以上是回調函數的的基本思想,如果將系統日志操作語句放在③處的上面和下面,這樣在不改動業務邏輯add()、sub()函數的基礎上增加了系統日志。下面將本文第一個例子采用回調機制重新改寫,結果如下。

為了實現松散耦合結構,利用兩個類分別實現日志功能和業務邏輯。

type

THDProcedure = procedure(Sender: TObject) of object;

TLog=class//日志類

procedure Mylog(mypro:THDProcedure;Sender: TObject);//處理系統日志

end;

TBusiness=class //業務邏輯類

…….. //處理業務邏輯

End;

procedure TForm1.FormCreate(Sender: TObject);

begin

rz:=TLog.Create();

dz:=TBusiness.Create();

end;

end.(下轉第1154頁)

(上接第1151頁)

以上日志類和業務邏輯類的定義中,需要說明的是:

1) 回調函數類型定義:THDProcedure = procedure(Sender: TObject) of object,這個定義中的參數必須與業務邏輯類中的處理業務邏輯方法的參數一致。

2) 因為定義的回調函數不是一個普通的函數,它是業務邏輯類對象的方法,所以of object關鍵字是表示這個方法屬于對象方法(不是類方法),也就是說這個函數類型的參數列表中將包括隱含的self參數(其中參數為對象方法中要使用的對象指針)。

3) 業務邏輯類中的處理業務邏輯方法必須聲明為Published[2],否則就會發生錯誤,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對象方法的地址不能簡單的通過“@”符號得到,必須使用TObject.MethodAddress方法,MethodAddress 使用RTTI通過對象方法名獲取一個對象方法的地址,但MethodAddress方法只能取出Published型的方法,如果沒有聲明為Published,則MethodAddress(對象方法名)會返回空,導致錯誤。

4) Routine變量是方法指針,它實際上是一對指針:第一個存儲方法的地址,第二個存儲方法所屬的對象的引用。

通過利用回調機制的重新改寫,系統主要由三個大模塊組成:日志模塊(Tlog類)、業務邏輯模塊(Tbusiness類)和組合模塊(TForm1類)。那么系統的開發包括三個清晰的開發步驟:

第一步:功能分解:本步驟中,把核心模塊級和系統模塊級的功能分離開來,就上述的例子來說明,即可以分解出兩個功能模塊:核心級的業務邏輯功能模塊、系統級的日志功能模塊。

第二步:功能實現:各自獨立的實現這些功能模塊,仍然沿用上面的例子,即實現業務邏輯處理單元和日志單元。

第三步:功能的重新組合:本步驟中,通過創建一個模塊單元,一方面來指定重組的規則,另一方面則使用這些信息來構建最終系統。以上述例子說明,即指定哪些操作需要記錄。

4 結論

總而言之,回調機制不僅可幫助我們解決傳統方法對系統日志操作中出現的代碼后期維護、代碼混亂、緊耦合等問題,它還有更多的優勢:

1) 系統容易擴展:由于日志功能模塊和業務邏輯功能模塊根本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所以很容易通過建立新的功能模塊加入新的功能,使系統易于擴展。

2) 更好的代碼重用性:把每個功能實現為獨立的模塊,模塊之間是松散耦合的。舉例來說,我們可以用另外一個獨立的日志寫入器功能來替換當前的模塊,用于把日志寫入數據庫,以滿足不同的日志寫入要求。松散藕合的實現通常意味著更好的代碼重用性。

回調機制不僅僅可以在系統日志中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它還可以運用在系統安全、模式匹配的性能分析[3-4]、驗證等方面。

參考文獻:

[1] Steve Teixeira,Xavier Pacheco.Delphi 5開發人員指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2] 耿宏運,陳站林,趙宗福,等.Delphi6組件大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篇2

關鍵詞:深基坑工程;事故;監理工程師;安全控制

Safety Control of Deep D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Zhang Zhujia

(Jiangsu Jiuding Global Technology Group Co.,Ltd. JiangSU Xuzhou,China )

Abstract: How to reduce the possible accidents and the consequent losses constitutes the most urgent problem in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By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how to control the safety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is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pervision engineer.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accident; supervision engineer; safety control

中圖分類號 :TV551.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引言

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需要,土地資源緊張的矛盾日益突出,向高空、向地下爭取建筑空間成為一個發展趨勢,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基坑開挖的深度及覆蓋面積都在加大。為了保證基坑周圍土體的穩定,保護基坑附近建筑物及設施的安全,在房屋密集不具備放坡條件的城市開挖深基坑必須構筑支護結構。 該支護結構一方面可以保持基坑周邊土體的垂直穩定,防止周邊土體塌方,另一方面是形成一圈止水圍幕阻止基坑外的水滲入基坑從而使基礎和地下室的施工能順利進行。由于基坑的支護結構是臨時設施,設計時的安全儲備較少,同時由于地質條件復雜,因此在基坑工程中經常出現如支護結構破壞、基坑塌方及大面積滑坡;基坑周圍道路開裂、塌陷,臨近建筑物開裂甚至倒塌等,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和巨大的經濟損失。如何盡可能的減小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事故發生率以及災害損失,已經成為了一個迫切需要重視的課題。本文首先分析產生基坑工程事故的原因,然后從監理工程師角度出發探討基坑工程控制方法。

2.深基坑工程的事故原因

深基坑工程的事故原因很多,按責任主體來劃分可以劃分為:建設單位管理問題;工程勘察問題;設計失誤;施工單位問題以及監理管理問題。

2.1 建設單位管理問題

根據基坑工程事故原因調查,建設單位原因導致基坑工程事故比例約6%。建設方現場管理混亂,投資方片面壓價、層層分包或不適當地參與選擇或強行拍板某種支護或降水方案;有的由于無力或延遲支付工程款,導致基坑挖土后長期暴漏在日曬雨淋中貽誤支護時機,工程質量得不到保證。

2.2勘察方面的原因

據相關統計,由于勘察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基坑工程事故約占5%。一是提供的勘察資料不準,設計所需的主要力學指標與實際相差很遠,特別是有的指標偏大,使設計不安全;二是提供勘察資料不全,不細。有的深基沒有進行專門的基坑勘察,有的勘察報告沒有基坑設計的有關地層結構和強度指標,僅靠感觀和經驗參數進行設計;三是勘察過程中隊水文地質勘察不夠重視,缺少對基坑工程有意義的水文情況的評價,未能引起設計與施工人員的注意。

2.3設計方面的原因

基坑設計同時涉及到多種學科,如土力學、結構力學、基礎工程和原位測試技術等。很多基坑支護由施工單位負責設計,而施工單位一般不具備設計資質,設計人員沒有設計資格,主觀地按經驗設計,留下安全隱患。有些設計單位沒有進行現場踏勘和調查,對地層結構和周邊建筑結構、道路荷載、邊界條件、管線、荷載認識不足,特別事對土質構造、地質成因以及地下水的形成要掌握不夠詳細。工程施工過程中,現場條件變化與設計不符,未能進行動態調整。據相關統計,設計原因造成的基坑事故據約占45%,說明設計考慮不周造成的事故概率相當高。

2.4施工單位方面的原因

據統計,該方面原因造成的事故占總調查總數的40%。主要由于施工部門思想上存在基坑支護是臨時性工程的觀念,施工管理、施工質量馬虎大意,偷工減料,錨桿、土釘入土深度不夠,支護結構強度不足;施工組織設計不當基坑上部堆土,使邊坡增加超荷載,有的基坑上部行走機械挖土機等;不按設計工況開挖和支護,大面積超挖;基坑開挖后沒有及時進行支護及隱蔽,導致長時間暴露,應力釋放,雨水下滲,強度降低;施工單位沒有應急預案,出現險情或突發事件時沒有搶險措施,盲目處理導致事故加劇。

2.5 監理方面的原因

該方面的原因導致基坑事故占總數的4%左右。一方面由于不按程序進行審核和控制;二是自身水平有限,建議失誤;三不能進行實時監控和信息反饋。

3.監理工程師對基坑支護的控制措施

監理工程師是指經全國統一考試合格,取得《監理工程師資格證書》并經注冊登記的工程監理人員人員。 監理工程師是代表業主監控工程質量,是業主和承包商之間的橋梁。在基坑工程質量事故預防方面,監理工程師應該從以下幾點抓起。

監理工程師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雖然受建設單位委托,但不能盲目服從于建設單位。對建設單位不合理的節省費用、壓縮工期、選用不合理的方案和實力不強的施工隊伍行為進行制止。要求建設單位委托監測單位進行基坑監測。

監理單位應該對設計單位資質,設計人員資格進行審查,對設計方案的有效性進行審核;要求設計單位提出監測方案和預警標準。

現場管理過程中要求施工單位的施工方案必須按設計工況進行施工,措施得當,有安全和質量保證,應急預案必須科學可行,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設計。針對危險性較大的基坑工程責成施工單位按要求單獨編制分部分項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方案必須報經監理審核通過后方可實施。對于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基坑工程,要求施工單位組織專家對基坑工程專項方案進行論證。對施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控制和解決;對施工單位的違規行為及時制止。

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熟悉地質勘察報告及基坑工程勘察報告,對工程中發生的變化、違規施工,突發性事件的發生,及時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反映。對施工單位反映的問題及時得到解決,對違規施工及時制止。

4.結語

深基坑工程事故時有發生,引起基坑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但存在共性。本文根據不同責任主體分析了基坑事故發生原因。監理工程師應從事故發生原因入手,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對基坑工程的施工進行有效監控。

參考文獻:

1.陳軍.風險管理理論在深基坑工程中的應用[J].安徽建筑,2008,6:200-202

篇3

關鍵詞:邊坡支護 ; 安全施工;有效措施

Pick to: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urban land increasingly scarce,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foundation pit also gradually deepening, the safety of the slope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the whole project. Completes the slope support the safety of the construction work, can enhanc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 bearing layer, strengthe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coefficient, the enhancement of surrounding building, security and stability.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reduce the processing cost, reduce cost and obtain greater economic benefits, etc. Below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slope support and safety construction measures.

Key words: the slope supporting; Safe construction; Effective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V55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引 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城市土地的緊缺,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基坑也逐漸加深,而且施工現場場地狹小,在土方工程施工過程中,邊坡支護的安全問題是保證工程順利施工的重要問題。故選用安全、經濟、合理的邊坡支護方式和施工措施是很重要的,探討邊坡支護安全施工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1工程概況

本工程位于貴陽溶蝕盆地,屬于溶蝕~侵蝕型山地斜坡地貌,位于貴陽市寶山北路照壁巷內,貴陽塑料七廠舊址,北靠貴州日報社,南面是即將打造的照壁山公園,基坑東西長約145m,南北長約105m?;娱_挖后,將在北、東、南側形成16~23m基坑邊坡為臨時性邊坡;前期開挖面積約為8200m2,基坑支護采用抗滑樁加錨索支護,本基坑的樁錨支護段重要性等級為一級。

2邊坡治理措施方案

2.1 抗滑樁施工

本基坑工程采用支護樁+預應力錨索的支護形式,圓樁直徑D=1200mm、D=1500mm、間距3500mm、樁頂設置500mm(高)×1200mm、600mm(高)×1500mm(寬)的冠梁,樁身和冠梁砼等級采用C30混凝土。樁身配筋:主筋為25Φ25(Ⅲ級鋼)、箍筋Φ10@100(Ⅰ級鋼)、 加強筋Φ18@2000(Ⅱ級鋼)。孔樁采用人工挖孔。

2.2 鋼筋混凝土冠梁施工流程

一整段的支護樁混凝土澆筑完畢開挖土方到擬定標高邊坡噴錨清理樁頭(樁頭鑿毛和鋼筋調直)綁扎冠梁鋼筋支設冠梁模板澆筑冠梁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拆除模板。

2.3 預應力錨索施工流程

本工程在邊坡面上分別采用六至七道預應力錨索對支護結構進行錨拉,以增強支護結構抗傾覆的能力。

2.3.1 錨孔鉆造

鉆孔直徑φ110mm,錨孔傾角為20o,鉆孔設備采用潛孔鉆機,鉆孔工藝采用偏心鉆。由于坡面巖層破碎,在破碎巖層中采用套管跟進鉆孔,鉆過破碎巖層后,鉆錨固段時,停止套管跟進。并根據巖性及完整性確認通過破碎層至穩定地層中,有足夠的錨固長度后終孔(錨固段嵌入基巖長度不小于5m),最后用高壓風或高壓水洗孔。

2.3.2 錨索制作

選用直徑15.24mm,強度1860MPa的高強度低松馳無粘結鋼絞線,延伸率不小于3.5%。采用7φ15.24的鋼絞線組裝,錨固段鋼絞線設計成菱形(棗核狀)。自由段采用三道防護措施,即鋼絞線上涂防銹漆,用PVC套管隔離,再用水泥砂漿裹護。

2.3.3 預應力錨索張拉

設計拉力:錨索設計張拉力700kN,每孔7φ15.24預應力鋼絞線。錨索張拉力與錨固力:錨索采取分步張拉,每孔7根整體分步張拉,分5級按設計荷載700kN的25%、50%、75%、100%和110%進行施拉,每次持荷時間2min~5min,最后一級持荷穩定觀測10min以后按設計要求鎖定,鎖定后48h內沒有出現明顯的應力松馳現象,即可進行封錨。

3施工安全措施

3.1 工程施工前的有效防控:

工程施工前得有效防護,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3.1.1 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勘察單位對建筑場地進行勘察,詳細了解建設場地的地形、地貌、土層種類、地下水位等特性,認真研究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根據開挖尺寸范圍內不同土層的物理特征和地下水位情況,采取相應降、排水措施。

3.1.2 調查分析基坑周圍建(構)筑物分布情況,特別是鄰近建(構)筑物上部結構、基礎結構形式及埋深對沉降差異的敏感程度等,測量其與基坑邊線尺寸距離和相對高差。如果基坑深于原有建筑物基礎時,還要考慮原有建筑物基礎的壓力擴散影響,采取保護原有建筑物的措施。

3.1.3 調查基坑周邊的地下設施、地下管線、地下古墓文物情況,特別是城市給排水管網、熱力煤氣管、電纜、通訊光纜線路及重要大型地下設施,不僅要查清位置、走向、數量、結構形式及埋深等情況,而且要與有關部門協商制訂保護措施。

3.1.4 調查、分析當地材料供應、土方運輸機械、排水設備擁有及其他協作條件等資源供應的情況;了解場地周邊的環境和當地施工期間的氣候等條件,為施工準備提供依據。

3.1.5 熟悉設計圖紙,認真核查建(構)筑物基礎的位置、布置走向、結構及深度的數據準確性。并結合不同土層的物理性能、地下水位情況及周圍環境的特點,編制一套有針對性的基坑開挖施工方案,確?;娱_挖位置準確和周邊建(構)筑物、地下設施管線的安全。如果遇到深基坑,建設單位應委托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專項深基坑支護設計,或施工單位編制的專項施工方案提請專家評委會審核同意后方可實施。

3.2 工程施工過程中控制

工程施工過程中,需要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保障工程的順利按期安全完工。

3.2.1 必須按批準的開挖順序和分層高度進行開挖,放坡也應按不同土質放出不同的坡度,必要時要進行邊坡防護,并加強對毗鄰建筑物的沉降觀測點、設施標志的測設。對基坑開挖至回填前,暴露期較長的基坑,易遭風雨、日曬、頂動荷載和降水的影響而產生變形,必須嚴密監視。

3.2.2 對軟土地區或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要遵循方案及時做好地面排水和地下降水工作。地下降水要注意鄰近建筑物及設施的沉降,必要時要及時做好截水帷幕和降水回灌的工作。在粘性土層中施工時,必須按方案及時支頂防護,嚴禁掏挖。相鄰基坑同時施工應先深后淺,不可心存僥幸,盲目亂來。在膨脹土地區基坑開挖要避免雨期施工和防止基坑底部遭受雨水浸泡和日光曝曬。

3.2.3 基坑挖土施工不得在坑頂任意堆土、停車、挖溝或架設有振動作用的機械??禹攽O截水設施,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沖刷坡面。坡面如果過大,宜分段并在坡腳增設排水溝和集水井,及時抽排地面降水,減少水土流失。

3.2.4 基坑設計有護坡樁時,要保證護坡樁樁身質量及樁距、樁長、樁徑,預制樁打人要保證沉樁深度,兩排樁以上時要保證樁排距和相對關系,需要拉錨時要保證錨碇穩固、錨索強度、接頭可靠,板樁要接縫正確、嚴密。

3.2.5 基坑挖土接近基底標高時,應嚴密監視和有效控制,防止超挖。如采用機械挖土或在冬期、雨期施工,宜預留20cm厚度不挖,在通知有關驗槽人員臨場前由人工挖除,同時進行修邊,挖排水溝、集水井,組織基礎施工期基坑排水。

3.3 施工時密切注意坍塌先兆,及時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3.3.1 基坑開挖中如發現坑壁塌方先兆、意外填土、管涌、鄰近建筑物地基基礎等情況,應立即中止開挖,并報告有關人員臨場處置,絕不可心存僥幸,繼續施工。因為有可能地質報告不細或土層變化預測失準,措施不當,數據有誤,需要變更方案,防止意外事故。

3.3.2 基坑開挖中如發生護坡樁頂位移,樁身傾斜,應立即停止挖土,并采取錨拉或支護等措施。如樁身已經折斷,應設法拔出或加樁防護,只有在護坡樁中止變形后才能繼續施工。

3.3.3 進行混凝土支護結構施工時,應注意留取同條件養護試件,以便在強度達到要求時及時連續施工。但一定要保證混凝土的養護齡期,保證擋墻等支護結構的入土深度,保證錨(桿)索的長度,保證錨拉的可靠。分層支護要注意及時性、整體性;模板拆除要盡量減小振動,要遵循按層次和順序施工。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邊坡支護的安全施工對整項工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做好邊坡支護的安全施工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施工措施,才能保證整項工程的順利開展和完成。積極做好邊坡支護的安全施工工作,可以增強地基持力層的承載力,增強工程安全施工的系數,增強周邊建(構)筑物的安全性和穩定性??s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處理費用,減少成本,獲得更大經濟效益等。安全就是效益,質量就是生命。保障安全施工,切實提高工程質量,對增強企業的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參考文獻

[1]馮勇.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術研究[J].建材世界.2011:11-13

[2]鄭生慶.《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巖土工程界[J] 2003

[3]佴磊.邊坡工程. 2010-09-01

篇4

關鍵詞:深基坑;特點;安全控制

一、前言

深基坑在城市建筑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在給城市建筑提供寶貴空間的同時,基坑安全問題也時有發生,需要加強深基坑的安全控制。

二、深基坑支護工程的特點

深基坑支護工程傳統特點表現為:深基坑支護工程一般屬臨時性建筑,相對永久性建筑而言,其安全儲備較小,而且影響其安全性的因素眾多,事故相對容易出現,一旦發生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一般較大,社會影響也比較惡劣;巖土性質差異性大,基坑工程與自然地質及環境條件密切相關,具有很強的區域性,在軟土地區時空效應尤為突出;基坑工程與主體結構的地下室施工密切相關;基坑工程實踐性很強,常常表現為實踐先于理論,往往由于新材料、新的支護形式和新的施工工藝帶動理論分析的向前發展。近年來,深基坑工程的開挖與支護又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

1、開挖的平面尺寸越來越大、深度越來越深。過去即使在大城市也很少有2層的地下室,但現在的高層、超高層建筑中,常設3層~4層地下室,5層~6層的也有,各種地下空間的開發也導致了開挖的深度與平面規模越來越大。這在一些地質狀況較差的軟土地區的城市建設中表現尤為突出,目前上海高層建筑深基坑的最大平面尺寸達274m×187m,最大開挖深度達32m。

2、周邊環境越來越惡劣,施工難度越來越大。在舊城區的改建或新建工程中,深基坑工程周圍的建筑物密集,城市公共設施和管線擁擠不堪,場地內施工作業空間狹窄、地面超載嚴重,深基坑支護工程施工難度增大。即使在新城建設區,寸土寸金,建設用地也越來越緊張,相鄰建筑修建的相互影響較大,給深基坑支護方案與施工工藝流程的進步與完善提出了新的挑戰。

3、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越來越差。隨著城市建設的擴張和建筑物數量的飚升,在較好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的城市土地得到開發利用后,為增加建設用地,新開辟出來的建設用地及已有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較差的土地也逐漸得到開發利用,這無疑使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實施狀況更為復雜,從而對深基坑的支護方案與施工工藝流程都提出了更高、更為嚴峻的要求。

4、工程事故越來越多。深基坑工程大多集中在建筑密度大、人口密集、交通擁擠的狹小場地,周圍的道路、永久性建筑和市政公用設施等常對深基坑的穩定性和位移控制有嚴格的要求。但由于影響深基坑工程安全性的因素眾多,且這些因素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不確定性,甚至突發性,加上施工過程中降雨、深基坑周邊堆載的不良影響,深基坑支護工程的事故逐年增多。

三、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現形式和原因

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主要表現在:一是圍護結構整體失穩坍塌;二是圍護結構局部或部分破壞;三是圍護結構體系滯水功能失效,基坑大量進水或涌砂(泥);四是基坑底土嚴重隆起;五是由于基坑支護結構嚴重位移或破壞引起基坑周邊道路、地下管線、建筑物破壞等。引起基坑上述事故的主要原團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基坑施工單位對基坑工程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施工前沒有按相關規定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而隨意施工;二是施工單位編制的施工方案存在著嚴重的缺陷,按此方案施工,事故不可避免;三是施工前提供的有關基坑地質勘察資不準確,據此編制的方案不可能完善;四是施工單位雖編制了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但在施工中為了壓造價趕工期而不按方案實施;五是在基坑工程施工中遇到突發事故沒有切實可行的應急處理方案,或應急處理不當;六是其他不可預知的因素或不可抗力引起的基坑事故。

四、深基坑安全管理對策

1、組織管理

深基坑工程是一個系統工程,管理主體較多,施工工序繁雜,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責任的界定相當模糊,因此,需要建立系統化的責任管理模式。這需要政府牽頭,建設開發單位組織并為總管理責任主體,設計、施工、監理、監測等單位為管理責任主體,且互相牽制。

(1)加大政府監管力度

深基坑周邊復雜的建筑環境和社會環境,使基坑安全問題已不僅僅是基坑本身的事,而是一個社會穩定問題,因此,加大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是對本地區、全社會安全穩定、和諧發展的響應,使管理有創新、有突破。政府監管不僅要實物監管,還要進行合同監管,招投標監管等。從目前深基坑存在的問題分析,監管部門要有效執法,必須從根源上解決安全問題,即加大對建設開發單位的監管力度:監督工程造價的合理性,監督合同履行程度,監督責任主體的工作落實情況。否則,安全管理僅停留在表面管理,造成責任推諉,不解決實際問題。

(2)建立系統化的責任管理模式

深基坑的安全管理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責任單位的管理工作,而是在政府指導下的所有參建單位的協作。加強管理創新,推進基坑科學管理,建設系統化的責任管理模式,要與權、利掛鉤,只有責權利的有效統一,才有深基坑工程的有效管理。建設開發單位與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監測單位互相為平行的責任管理主體,不存在領導與被領導或游離于法律法規之外的強制性命令要求,僅存在平等的合同約束關系或管理程序上的協作關系,基坑工程活動結果的優劣由政府主管部門組織社會團體或民間組織來評價。各管理主體應如何協作,出現問題,誰來解釋問題、解決問題并承擔責任,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通過雙方合同或多方合同的形式進行明確分工,由建設開發單位綜合調度來實現。

2、技術管理

目前基坑工程本身的技術深度還有待加強,涉及知識面廣度還需要拓寬;基坑工程管理技術還不成熟,缺乏具備專業知識的管理型人才,這就需要制定巖土工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用系統的、戰略的眼光看待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

(1)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基坑工程的復雜性和系統性,要求技術人員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廣泛的知識面,才能有效地把握基坑關鍵技術,及時解決基坑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應急問題。首先,各責任管理主體應配備巖土工程專業管理人員,專業人員之間的溝通比較暢通,能夠從問題的實質出發,按照責任分工切實解決問題;其次,加強設計單位和監測單位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他們不單純是一個設計師和測量員,應該是一個集專業性和鄰近專業知識較強,施工經驗豐富的雜家;第三,培養專業性的施工隊伍,掌握工藝流程,在關鍵技術上變被動管理為自覺行為。

(2)施工過程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施工已成為未來施工的顯著特征,科技化、智能化是基坑工程發展的必然趨勢?;庸こ套鳛橐粋€與復雜地質環境緊密相關的系統工程,及時的信息采集、分析、處理,既可以真實地反映基坑實際的運作狀態,指導下一步施工工作,又為科研設計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在現有的技術設備條件下,很多基坑工程安全問題還不能通過單純的理論分析計算來解釋確定,信息采集積累的工作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結束語

深基坑是建筑施工的重點和難點,更是一項風險性很大的工程,因此,要加強基坑安全管理,保證施工安全。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高層建筑;深基坑支護;安全防范;施工要點

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在刺激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在相當程度上也刺激了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大量人口向城市涌入,給城市增添了莫大的空間壓力。為了緩解這種空間壓力,各地紛紛出臺各種高層建筑。在這些高層建筑中深基坑支護施工這種技術得到了普遍應用。此技術的實施同建筑的整體安全還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本文主要對高層建筑中深基坑支護關鍵技術還有安全技術的主要防范措施做一些具體闡述,以促進這種建筑能夠得到更好發展。

1、 高層建筑深基坑的施工特點

當前城市在面對巨大人流涌入的空間壓力下,建筑逐漸向高層化發展,在這種高層建筑的建設過程中,基坑也進一步向更深及更寬的方向發展。有些基坑開挖的長度及寬度能夠達到幾百米,開挖的面積大,給基坑的支撐防護帶來了較大難度。特別是在一些軟弱土層中,如果進行如此的深基坑開挖,可能會出現較大沉降引起位移,給周圍建筑還有相應低下管線及市政設施帶來莫大威脅。并且在施工中,這種深基坑耗時長,工期長,加之降雨、場地狹窄還有堆放重物等,對基坑穩定性又產生了眾多不利影響。相鄰場地中打樁、挖土還有混凝土澆筑等工序與深基坑開挖間相互影響,使深基坑開挖支撐的協調工作出現很多困難。加之這些深基坑的支護型式多種多樣,因此一定要結合深基坑的這些諸多特點做好支護的安全防范措施,確保高層建筑建筑安全。

2 、深基坑支護在設計及施工中常見問題

在對高層建筑進行深基坑支護設計施工中常常會遇到下面一些問題,使得工程難度增加。主要的問題有如下幾個:

1)設計中土體的物理力參數很難選擇,使得深基坑支撐中安全性能受到影響。我們知道深基坑支護安全性能同土體壓力關系重大,但是在實際的施工中,地質情況有很多變化,因此地質參數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在這樣的地質條件下,要選擇最適宜土體物理參數是一個重大難題。特別是計算中含水率、粘聚力及內摩擦角在基坑開挖后屬于一個可變值,使得支護結構在實際受力計算上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2)在深基坑設計施工前會對地基土層取樣進行分析,但是地質情況復雜多變,隨機獲得的土層樣本不能將土層全部真實情況全部概括。

3)在大量深基坑施工過程中不能全面思考開挖后空間效應,所以在施工中基坑會發生水平位移,邊坡失穩。

3、深基坑支護的設計及施工

3.1 支護設計

在進行基坑支護設計中要結合施工實際,并按照基坑側壁的安全等級來進行支護設計,具體要注意幾下幾點:

1)要充分利用建筑新理念及新技術,對設計理念不能生搬硬套,要多利用施工監測中的反饋信息來進行支護設計。

2)在設計中應多重視對支護結構材料及理論的實驗研究,得以掌握一手數據,使得今后在施工過程中少走一些彎路。

3)設計中還應該勇于創新,不拘泥于條件,要多進行思路的拓寬,多進行新的嘗試,從施工的全局去思考,考慮建筑各種水文地質的不同條件,選擇最適宜的經濟適用的基坑支護結構。

3.2 支護施工

在對深基坑支護工程進行施工中要綜合考慮基坑工程的各種地理條件,考慮工程規模、類別還有周邊環境不同進行具體施工。施工中要注意控制基坑穩定性,確保基坑地面不出現變形。具體來說在施工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施工中,要注意環境保護,減少施工過程對環境的污染。

2)在施工過程中要考慮到周圍建筑及地下管線對基坑支護施工的影響,在施工中要確保周圍設施能夠正常運轉,減少施工對周圍設施的影響。

3)在施工過程中要對施工流程進行合理安排,確保各種施工工序能夠在有限的施工場地中達到高效運轉。

3.3 支護施工流程

在基坑及基坑支護的施工中,對于施工的流程要掌握全面,這樣才能夠切實確保施工安全。施工的具體流程為: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基坑支護樁施工,對連系梁還有錨桿的施工,及土方的開挖等。在施工中用到的支護樁多采用人工的挖孔樁,并且將孔樁用鋼筋混凝土進行護壁澆筑。進行連系梁的施工中,要先進行基槽開挖,驗收合格之后再對抗滲墻進行混凝土澆筑,最后在進行連系梁的施工。

3.4 基坑施工監測

在基坑及支護工程中,還要對工程施工的過程進行實時的監測,對工程施工的狀況要隨時掌握,這樣才能夠確保施工安全?;邮┕ぶ械谋O測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對基坑周邊土體沉降及變形進行監測。對于基坑周邊的道路及坡頂要每隔15米左右進行沉降點布設,主要對道路沉降率還有不均勻沉降的變化進行監測。

2)對基坑周邊的建筑物進行沉降監測。基坑周邊的建筑物要確保每幢有4-10個沉降變形監測點,主要對周邊建筑的沉降變化進行監測。

3)對基坑支護坡頂進行水平位移的監測。在支護坡頂每隔15米左右布設一個監測點,主要對支護結構的水平位移變化進行監測。

4)對支護的外側土體進行水平位移的監測。在深基坑的外側土體中約布設10個位移監測點,監測支護外側土體的水平位移情況。

5)對基坑中的支撐立柱樁進行沉降監測。通過監測掌握基坑在施工開挖中支撐立柱的沉降及回彈變形量,為支護保護的安全體系提供大量參考信息。

4、深基坑支護的安全防護措施

在具體施工中,基坑的開挖同基坑支護屬于同步進行的,但是支護工程不能對正常施工帶來影響?;邮┕ぶ械闹ёo工程主要是要確保施工安全,確保在施工中不會有塌方出現,并且在施工中,要確保施工速度,注意經濟節約。要確保支護工程施工安全,一般要從以下幾點進行:

1)在施工中,基坑上口地面上的排水一定要設計成外排方式,并且在設計中多用黏土還有砂漿磚砌等一些方法設計成有組織的排水溝,防止基坑出現坍塌及受到沖刷。

2)在施工前要對基坑上口做好檢查,清除浮土,并做好標記。

3)施工中要用到的打樁機、吊車及電焊機等施工設備,在使用前都要認真進行檢修及調試,切實確保這些設備在施工中能夠正常運轉,不能出現問題。

4)對于施工中的各種用電設備都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電源的搭接,切記不能違規操作。

5)必須加派人員對施工進行安全巡視,保證持證上崗,對施工人員做好安全施工的宣傳教育,對違規行為嚴格查處。

6)雨季中的安全防護:在雨季這樣的特殊季節,一定要做好基坑支護的安全防護,提前做好排水工作,用彩條在險要地段鋪設好防雨帶,確?;颖谠谟昙静怀霈F坍塌。同時在雨季中,要搭設好防雨棚,對施工中的機械設備還有配電箱等要做好保護措施,防止設備出現漏電及短路的情況。

總之,在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工程屬于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施工成敗與工程全局息息相關,并且直接關系到高層建筑的安全穩定及使用的長久性。因此對于深基坑要切實掌握工程特點,從支護設計、施工兩方面著手,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這樣才能夠確保建筑安全。

參考文獻

[1] 林巧,鐘錚,佘清雅,苗延飛.中心島斜撐支護在軟土地區超大面積基坑中的工程實踐[J]. 巖土工程學報, 2012,(S1).

[2] 侯衛青,沈聞迪. 卸載平衡技術在上海外灘地下通道跨越另一隧道施工中的應用[J]. 建筑施工, 2011,(01).

篇6

《經濟》:作為民間團體,海協會和?;鶗趦砂督涃Q發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殷存毅:大陸的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簡稱海協會)和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鶗┒际墙浌俜绞跈嗟拿耖g團體,因為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兩岸官方之間是不能直接接觸的,為了便于處理一些受官方委托、具有官方公權才能解決的問題,“兩會”應運而生。雖然海協會和海基會都是民間團體,但在兩岸關系發展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首先,“兩會”的成立和協商機制的建立標志著兩岸“互不往來”的結束,自此以后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入擴大,在特定的政治環境下,“兩會”起到了解決矛盾糾紛、互通信息、相互磋商的功能,這是非常重要的。兩岸經貿互動的協商,我們一般稱作事務性協商,其分為兩大塊,一是兩岸人員的交流,二是經貿往來。在經貿往來中,尤其是在2008年以前,大量的臺商來大陸投資,在投資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基本上是通過“兩會”平臺來解決的,所以我們可以這么認為,在2008年以前“兩會”在兩岸經貿關系中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

其次,2008年至今兩岸關系保持和平發展,“兩會”的角色就更加重要了,它們是兩岸關系制度化建設的平臺。到目前為止,兩岸之間簽訂了二十幾個協議,都是通過“兩會”來組織簽訂的,其中標志性的事件有“兩岸直航”、《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以及最近簽訂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這些協議在整個兩岸關系發展中都是里程碑式的成果,都是通過“兩會”的協商機制和協商平臺來完成的。

《經濟》:現在很多人都在提深化兩岸經貿合作,在您看來這個“深”字著重表現在經貿合作的哪些方面?

殷存毅:在兩岸關系取得了諸多標志性進展之后,深化兩岸經貿合作已成為一種共識,“深”就是說在已有成就的基礎上再往前走。隨著來大陸投資的臺商越來越多,兩岸之間在某些產業領域難免會產生競爭,這種競爭關系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妨礙兩岸的經濟合作,甚至會妨礙兩岸經濟的進一步交流。

因此想要實現雙贏,兩岸就需要遵照市場規律在產業規劃發展中進行一定的分工合作。因為臺灣在技術層面上也沒有特別強大、特別自主的新興產業力量,還是需要大陸為其提供發展平臺和銷售市場。所以說深化經濟合作實際上就是深化產業合作,在新興產業的發展、新品牌的創立、新標準的制定這些方面進行深化合作,這樣不僅能夠惠及兩岸百姓的生活,還能提升兩岸新興產業的發展,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深化兩岸經貿合作,擴大產業融合不但能夠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就業和消費,而且還能提升中華民族的整體經濟實力,我覺得深化的“深”就表現在這里。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制度的建設。

《經濟》:要規范兩岸經貿領域的競爭,目前存在著哪些制度缺口?

殷存毅:舉個例子,比如人才的競爭,臺灣方面埋怨大陸把他們的高端人才吸引過來了。這就反映出一個問題,臺灣方面沒有主動地和大陸建立起良性的人才流動機制。試想如果兩岸之間簽訂了一個人才流動方面的協議,讓人員的來去都是自由的,這樣不僅有利于人才資源的共享,也有利于雙方在研發上的合作與分工。此外,臺灣方面的制度缺口還表現在《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上,這部1992年3月23日由臺灣“立法院”通過的條例,缺乏深化兩岸經貿合作的內容,已經不符合兩岸關系發展的需求,也聲稱修正該條例,但至今無果。

就大陸方面而言,在制定全局性的經濟發展戰略的時候,也應該將臺灣納入其中,比如“十二五”發展規劃。如果不從宏觀層面把臺灣納入到整個國民經濟規劃的范疇,那么大陸對臺的經貿規劃就只能是對臺部門和商貿部門的事務,納入的話就能讓相關部門有法可依,還可以減輕大陸內部部門之間的協商成本。所以在制度健全上,海峽兩岸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經濟》:政策在兩岸經貿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那么我們應該何如處理市場規律和政策的關系?

篇7

項目名稱

烏蘭大泵房變壓器清掃檢修、避雷器更換

實施單位

審批部門

審批意見

簽字

審批日期

總工程師

專業副總工程師

調度室

安全管理科

生產技術科

審核

編制

烏蘭大泵房變壓器清掃檢修、避雷器更換

安全組織技術措施

2019年3月29日

一、總則

為保證烏蘭大泵房變壓器清掃檢修、避雷器更換工作順利進行,做到安全有保障,組織有秩序,工作質量有保證,特制定本措施。本措施嚴格按照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安全工作規程和國家電網公司企業標準的要求編制。

檢修項目:烏蘭大泵房變壓器清掃檢修、避雷器更換

試驗項目:變壓器和避雷器接地電阻測試

計劃實施時間:   年  月  日09:00—   年   月   日14:00

二、組織措施

1.為保證該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并確保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2.本措施一經批準,立即生效,進入工作現場的所有人員必須嚴格執行。

3.工作前參與工作的所有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本措施,并簽字?,F場發

現任何人員違反本措施,并足以危及人身和設備安全的應立即制止。

4.人員及職責

工作負責人:祝宏智

負責與公司上下的協調,審核安全組織技術措施是否完善,布置工作的具體時間和各項事宜及各項事宜的準備工作。與公司協調安排停電清掃工作的具體時間,對此次工作負總責。

現場負責人:謝明明

負責工作現場的組織實施,工作前的材料準備,工作中人員安排及調整,對本次工作的進度、安全負總責,為本次工作的總監護人。

技術負責人:馬維群

對本次工作中的各個技術性環節負責。

安全負責人:廉紅衛

負責對本次工作的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進行監護,對本次工作的安全負責。

工器具及配件準備:

序號

名  稱

規格/編號

單位

準備

數量

備注

1

短路接地線

1

2

電工工具

1

3

萬用表

1

4

接地電阻測試儀

1

5

棉紗

5

6

避雷器

6KV戶外型

1

三、技術措施

(一)停 電

操作任務:在烏蘭35KV變電所將工業鍋爐626回路由運行轉檢修。

1、拉開工業鍋爐626斷路器,檢查確已拉開;

2、取下工業鍋爐626斷路器合閘熔斷器;

2、拉開工業鍋爐626-2線路側隔離開關,檢查確已拉開;

3、拉開工業鍋爐626-1電源側隔離開關,檢查確已拉開;

4、在工業鍋爐626-2隔離開關線路側驗明三相確無電壓;

5、在工業鍋爐626-2隔離開關線路側裝設01#接地線;

6、取下工業鍋爐626控制電源熔斷器。

(二)驗電及掛接地線

1、驗電:在大泵房變壓器桿的電源側逐項驗明三相確無電壓。

2、掛接地線:在大泵房變壓器桿的電源側裝設一組接地線。

(三)懸掛標示牌

1、在烏蘭35KV變電所工業鍋爐626開關柜上懸掛“禁止合閘,線路有人工作”標示牌。

2、在大泵房變壓器圍欄上掛“在此工作”標示牌。

(四)送電操作技術措施

送電順序與停電順序相反,即檢修結束后,現場負責人、安全員共同進行檢查驗收。確認接地線全部拆除,安全措施已全部拆除,現場無任何遺留物、作業人員全部撤離后,工作票辦理終結后,變電所值班人員向調度聯系、開始送電。

操作任務:在烏蘭35KV變電所將工業鍋爐626回路由檢修轉運行。

1、裝上工業鍋爐626控制電源熔斷器;

2、拆除工業鍋爐626-2隔離開關線路側01#號接地線;

3、檢查工業鍋爐626柜內確無接地短路;

4、檢查工業鍋爐626斷路器在“分閘”位置;

5、合上工業鍋爐626-1隔離開關,檢查確已合好;

6、合上工業鍋爐626-2隔離開關,檢查確已合好;

7、裝上工業鍋爐626合閘電源熔斷器;

8、合上工業鍋爐626斷路器,檢查確已合好。

四、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項:

(一)人員要求及注意事項:

1、參加工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聽從現場負責人的統一指揮,嚴禁擅離工作崗位或擅自進行工作安排之外的工作。

2、工作人員必須熟悉工作內容,工作流程,掌握工作的安全組織技術措施,明確工作中的危險點,沒有參加安全組織技術措施學習和安全交底人員不得參加本次工作。

3、不得在現場打鬧、吸煙和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未經許可不得拆除標示牌和接地線。

4、停送電前必須與公司調度聯系,必須征得當值調度員同意后方可開始停送電工作,嚴禁約時停送電。

5、工作前辦理電力線路第一種工作票,并嚴格執行工作票制度。

6、工作票簽發人或工作負責人必須對工作班組人員的精神狀態負責,不適合參加此項工作的人員不得強令其參加。有精神不振、有明顯的疲勞、困乏及其他身體不適、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的,不得工作,嚴禁喝酒后上崗。

7、作業過程中,一人操作、一人監護,作業人員、監護人員思想要高度集中,禁止在沒有監護的條件下工作,所有電氣設備在未經驗明確無電壓前,一律視為有電,在安全措施未做好之前,必須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6KV安全距離為不小于0.7m)。

8、現場操作和檢修人員必須按規定佩戴和使用安全用具(絕緣手套、絕緣靴、安全帽)。

9、停、送電操作,必須嚴格執行操作票制度,操作票由副隊長審核確認,操作前必須進行模擬預演。操作人員執行操作時,必須嚴格執行操作監護制,操作前,要認真核對設備名稱和編號,嚴格執行唱票復誦制。

10、驗電時應戴絕緣手套,并使用電壓等級相符(6KV)并合格的驗電器逐項進行驗電,經驗電,確認無電后方可進行接地線的裝設,裝設接地線時必須做到,先接接地端,后接導體端。

11、在清掃變壓器及更換避雷器過程中,工作人員至少兩人一組,一人工作,一人傳遞工具和監護,嚴禁攀爬及踩踏套管或絕緣子。

12、登桿作業前,應先檢查水泥桿的根部、基礎是否牢固,登桿時要使用腳扣,必須系安全帶,安全帶的掛鉤應掛在結實牢固的構件,并隨時檢查安全帶是否栓牢。禁止利用繩索、拉線上下線桿或順桿向下滑落。

13、上橫擔進行工作前,應檢查橫擔連接是否牢固和腐蝕情況,檢查時安全帶(繩)應系在主桿或牢固的構件上。

14、桿上作業應使用工具袋,不準隨便亂放,上下傳遞工器具及配件應使用傳遞繩,嚴禁隨意拋擲。

15、在進行高處作業時(在基準面2m以上),除監護人員外,不準他人在工作地點的下面逗留,防止落物傷人。遇有5級以上的大風、沙塵等惡劣天氣時,應停止作業,特殊情況下,確需在惡劣天氣進行工作時,應組織人員充分討論必要的安全措施,經本單位批準后方可進行。

16、工作過程中發現設備有缺陷等問題,及時向工作負責人或技術負責人匯報,及時處理隱患。

17、工作結束后,工作人員清理工作現場,現場負責人、安全員進行驗收。符合運行條件后,拆除接地線并檢查無誤后,在工作票上填明工作終了時間,經工作負責人和工作許可人簽字后工作終結,方可開始送電事宜。檢修人員在現場安全地點外待命,送電正常后方可撤離現場。

(二)工器具要求:

1、所使用的絕緣手套、絕緣靴必須完好無破損,符合規范要求,經檢驗合格在有效期內,使用前進行外觀檢查,如發現有開粘、裂紋等損壞情形禁止使用。

2、接地線應使用多股透明外護層軟銅線,截面積不小于25mm2,嚴禁工作人員擅自拆除接地線,禁止使用其他導線充當接地線。

3、安全帶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外觀無破損、斷裂,金屬配件無裂紋,焊接無缺陷。掛鉤的鉤舌咬口平整不錯位,保險裝置完整可靠。并在檢驗合格的有效期內。

4、安全帽外觀及組件完好無損,帽殼與頂襯緩沖區在25-50mm之間。

5、使用梯子時,梯子要確保完好,使用時不得墊高或接長,梯子放置穩固,與地面的夾角應為65度左右,有人在梯子上工作時,應有專人扶著,嚴禁人在梯子上移動梯子,嚴禁上下拋擲工具、物品。

五、反事故措施:

1、檢修過程中,如有特殊情況需要送電,應立即停止檢修,拆除安全措施,終結工作票,恢復送電。

2、檢修完畢恢復送電,如發生系統有故障或有疑問時應立即停止操作,向工作負責人匯報。待問題解決后方可繼續操作。

3、送電后發現系統或設備異常已影響到繼續運行時,匯報工作負責人后,立即停電檢查。

六 、文明施工

1、所有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遵守現場的規章制度,嚴禁擾亂現場工作秩序。

2、參加工作人員要講文明,禮貌待人,不講臟話。

3、工作結束時,做到現場“三清”。

七、危險源分析及管控措施

序號

 

根源危險源類型

根源類危險源名稱

狀態類危險源描述

風險后果及描述

事故類型名稱

風險等級名稱

管理標準

管理措施

1

變電運行工

誤操作

操作票未經審查,操作前未進行模擬預演。

誤操作造成走錯間隔,誤停電及人員觸電事故。

機電事故

中等

1、操作人和監護人應根據模擬圖板或接線圖核對所填寫的操作項目,并進行模擬預演,2、操作票要經值班負責人審核簽名。

1.工作票要在工作前一天送達變電所值班人員,值班人員提前填寫好操作票,由于是單崗,所以必須由副隊長審核。2、工作負責人、安全負責人對操作票進行監督檢查,發現未按規定填寫、使用操作票,對停電當天操作人員進行處罰。3.每年對變電所值班員進行《電力安全工作規程》培訓。

2

變電運行工、維修工

停電技術措施落實不到位

變電運行工未驗電掛接地線或合接地刀閘,掛標示牌不及時。

人員觸電

機電事故

中等

1.完成停電后,要按照措施要求做好驗電、放電、裝設接地線或合接地刀閘的技術措施,并懸掛“禁止合閘,線路有人工作”標示牌。

2.由工作負責人、安全負責人進行現場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

現場工作負責人

工前未交底

開工前未向工作人員告知危險點、安全技術措施及工作任務等內容

易造成人身觸電。

機電事故

中等

現場工作負責人應在開始工作前向全體工作成員告知危險點,交代安全措施和技術措施,并告知工作地點、工作任務確認每一個工作班成員都已知曉。

1.跟班領導、安監人員或工作負責人現場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立即制止工作,并要求重新進行安全交底。

4

變電運行工、維修工

工作任務不明確

未嚴格學習執行安全技術措施

造成人員傷害

人身事故

中等

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措施

 熟悉工作內容、工作流程,掌握安全措施,明確工作中的危險點、危險源,并履行確認手續。

5

 

變電運行工、維修工

未驗電、放電

未驗電、放電或驗電、放電操作不規范

如果設備有電而未驗明,造成短路跳閘,設備燒壞,人員觸電等事故

機電事故

中等

運行工對設備停電后,必須用電壓等級合適并合格的6kv驗電器進行驗電,驗明無電壓后,進行放電、裝設接地線;高壓驗電時必須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

 

1.認真執行“兩票三制”制度,做好檢修安全措施;

2.安全負責人、工作負責人對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

6

工器具

人員使用工器具

工器具未進行安全檢查

使用不合格的工器具造成人員受傷

人身事故

中等

工器具應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

作業前應對所有的的工器具進行全面的檢查,確保安全可靠,工作負責人進行監督。安全用具必須集中管理,防止受潮、挪作他用。

7

維修工

拋擲

工器具

未按規程規定手把手傳遞工器具或者使用繩索傳遞

拋擲工器具導致人員受傷和碰傷瓷瓶等設備

其他事故

中等

傳遞工器具時嚴格執行規程規定手把手傳遞或者使用繩索傳遞,

 

安全監護人進行監護,工作前交代清楚。

8

維修工

高空墜落

未系安全帶

摔傷

人身事故

中等

超過基準面2米必須使用安全帶并系在牢固可靠地位置上

現場負責人、安全員要現場監督嚴禁登高作業不系安全帶作業

9

維修工

人員使用梯子摔傷

梯子未立穩或無人扶

摔傷

人身事故

中等

梯子要立穩并有專人扶著

作業前技術員組織員工認真學習安全技術措施,同時現場負責人指定兩人至少一組,有專人扶梯子

10

 

維修工

導線虛接

更換避雷器接線時,沒有按規定將導線與接線柱連接好。

造成接頭過熱燒壞接頭或者燒壞避雷器

機電事故

一般

安裝避雷器接線時,注意導線與接線柱的連接完好性,接線時,螺絲要擰緊,不能虛接,線鼻子與導線頭的接觸面足夠。

由電工連接安裝。由現場負責人監督檢查連接是否完好。

措施學習

主持人

措施學習時間:

需重點強調的危險點:

針對上述危險點的管控措施:

風險源持續評估(補充危險點及管控措施):

其他事項(人員精神狀態、現場成員有無變更):變更人員需注明原因

 

 

 

安全員確認簽字:                   區隊跟班領導確認簽字:            

措施學習人員簽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補學措施人員簽名:

1

2

3

4

5

6

7

8

篇8

關鍵詞:深基坑;支護工程;安全施工;管理

1 深基坑支護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措施

1.1 嚴格基本建設程序管理

深基坑和邊坡支護工程作為建設工程地基基礎分部的一部分。某建設管理條例就規定:“建設單位不得將建設工程的地基基礎分部、主體結構分部和屋面工程分部發包給不同的施工單位”。因此,深基坑和邊坡支護工程必須隨同主體工程一起發包,在辦理了施工圖審查、質量監督、安全監督、施工許可和規劃放線等相關手續后方可施工。深基坑和邊坡支護工程是指開挖或邊坡深度超過5m(含5m)或地下室二層以上(含二層),或深度雖未超過5m(含5m),但地質條件、周圍環境及地下管線復雜的工程和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的工程。深基坑和邊坡支護工程包括:基坑支護、地下水處理、土方挖填、基坑監測和基坑四周建筑(構)筑物、道路、地下管線監測等內容。

1.2 加強工程承發包管理

深基坑和邊坡支護工程應當按照有關的規定,可以由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企業在資質許可范圍內直接實施,也可以由施工總承包企業將總承包工程中的深基坑和邊坡支護工程依法進行分包(分包必須經過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超過規定規模的要依法招投標)給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承包施工企業。專業承包企業應當按照分包合同的約定對其承包的工程向施工總承包企業負責,施工總承包企業和專業承包企業就分包工程對建設單位承擔連帶責任。禁止將承包的工程進行轉包和違法分包。

1.3 加強工程勘察管理

建設企業需要為勘察單位提供相鄰構筑物、建筑物、道路和地下通道的相關資料.勘察單位需要設計要求、依據規范和工況實際制定勘察計劃,并且通過單位技術負責人檢驗后才能實施勘察工作??辈旒瘓F在對深基坑工程建設地區實施勘察時,其勘察深度、勘察范圍、勘探點之間的距離需要根據國家相關規范的規定。深基坑圍護結構設計企業認為勘察報告不能夠符合設計要求時,需要找到補充勘察條件。深基坑和邊坡支護工程施工過程中發生異常情況時,勘察人員需要作好配合工作。勘察報告一定要經圖紙審查單位審查合格后才可以使用。

2 如何加強工程設計管理

2.1 設計資質

深基坑支護設計單位,必須具有巖土工程相關專業乙級及以上工程設計資質;安全等級為一級的深基坑工程,一定要由巖土工程相關專業甲級資質工程設計企業實施;設計單位的核心設計人一定要具有國家認可的土木(巖土)工程師資格,深基坑工程設計文件一定要加蓋設計單位印章和注冊土木(巖土)工程師資格證。當支護結構作為核心結構的一部分時,設計文件應該經負責主要結構設計的注冊結構工程師檢驗并加蓋注冊結構工程師資格證。

2.2 設計文件編制

設計單位應當根據審查合格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周圍環境、主體設計要求和施工條件等進行多方案比較,優化設計。深基坑工程設計方案應當包括圍護結構、挖土、降水、環境保護、監測等內容,并符合規定的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要求。設計圖紙及文件必須注明支護結構、周邊重要建(構)筑物、重要管線及周邊土體的控制變形值和支護設計的有效時限,明確提出防范安全隱患的指導意見。設計降水系統時,必須考慮坑內外降水對鄰近建筑物、構筑物、道路、地下管線等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并有相應的措施避免造成結構性損壞。設計單位應當作好技術交底和工程施工過程的技術服務工作,及時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3 設計圖紙審查

建設企業需要委托有經驗的施工圖審查單位對深基坑工程設計圖紙實施檢驗。深基坑設計企業需要依據施工圖審查單位的審查意見對設計方案實施優化、修改,設計出正式施工圖紙。設計企業需要依據建設單位和工程具體情況在設計文件中表明邊坡與基坑支護設計的有效期限。施工圖紙通過審查合格后,才能夠交付使用。

3 如何加強工程施工管理

3.1 專項施工方案編制

深基坑工程施工企業需要依據通過審查合格的設計文件,根據工程具體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專項施工計劃除需要擁有常規的內容外,還需要包含執行規程、規范、設計中所制定的施工方案的技術方案;土方開挖及傳送方案;防止地面地表水、堆載、地下水的方案;對附近建(構)筑物、道路,及市政道路的保護方案、監控方案;應急搶險方案等內容。

3.2 專項施工方案審批

專項施工的具體方案應該由施工單位的技術負責人員進行審批,總監理工程師進行詳細的審查。同時,建設單位也要組織不少于5人的專家組來進行評審,并報建設工程的質量安全監督機構來審查備案。經過批準的專項施工方案內容,任何的單位以及個人都不得擅自修改、變更。若施工企業發現在專項施工方案中存在某些施工安全方面的問題,應該及時的集合勘察、設計、監理、監測單位的研究討論并處理。確定需要對整個設計文件內容進行修改、變更的部分,進行重新的審查變更。

3.3 工程實施

建設單位或工程總承包單位、監理單位等等應當加強對整個工程中深基坑工程施工質量和安全的管理,并且系統的督促、檢查基坑施工單位做好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質量工作,強烈要求在不具備符合國家安全條例的安全生產條件下,強令禁止施工單位違章作業以及盲目施工。而建筑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應當額外的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計劃,加強監督管理工作。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構必須要將其納入其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程序,以加大整個單位對深基坑和邊坡支護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力度。深基坑坑頂周圍,在基坑深度兩倍距離的范圍內,嚴禁設置任何塔吊等大型設備以及搭設職工宿舍。如果在深基坑周邊的2倍距離范圍內,必需搭設辦公用房、堆放料具時,就須經過深基坑工程設計單位的驗算設計,并給出具體的書面同意意見之后才可以實施,此外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單位也應該對基坑整體進行特殊的加固處理,當然其加固方案也必須要經原專家組的評審。

3.4 施工期間安全監測

監測單位應具有相應的監測資質。監測單位應當根據勘察報告、設計文件要求、工程和水文地質條件、基坑安全等級、基坑周邊環境和專項施工方案等,制定科學合理、安全可靠的監測方案。深基坑和邊坡支護施工各責任單位要24小時設專人監測基坑和邊坡安全情況,并做好監測記錄。監測采集數據已達報警界限時,應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險情擴大,并迅速報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構。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構應當加強對深基坑工程的監管。質量安全監督機構應當依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和有關規范標準,針對深基坑工程特點,制訂相應的監管措施,切實加大對深基坑工程的監督檢查力度。要加強工地巡查,及時發現并制止違法違規工程從嚴查處深基坑工程的質量安全隱患。要依法督促深基坑工程參建各方責任主體履行職責,加強深基坑工程質量、安全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管理,確保深基坑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

參考文獻

[1]王宏碩.深基坑支護工程的安全施工.北京出版社,1991.

[2]馮尚友.深基坑支護工程的安全施工.武漢:湖北科學出版社,1990.

[3]余建星,蔣旭光,練旭建.深基坑支護工程的安全施工與管理安全問題分析,電力學報,2009,40(6):16~25.

篇9

關鍵詞:深基坑施工 質量安全監督

近年來,城市建筑向高空發展,高層或超高層建筑鱗次櫛比,隨之而來,深大基坑施工越來越多,周圍環境越來越復雜,而由深基坑施工誘發的事故時有發生。較為常見的事故即邊坡失穩坍塌事故所包含的基坑破壞形式有以下形式:傾覆破壞;整體穩定破壞;剪切破壞;滲透破壞,流砂、流土或管涌;局部隆起破壞,特別是整體圓弧滑動,塌方量大,破壞力強,已引起業內人士的高度重視。

1、深基坑施工工程概述

深基坑是指開挖深度超過5米(含5米),或深度雖未超過5米,但地質情況和周圍環境及地下管線復雜或影響毗鄰建筑(構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開挖、支護、降水工程。深基坑工程是一項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包括巖土工程勘察、圍護結構設計、圍護結構施工與拆除、地下水控制、基坑監測、土方挖填等內容,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專業技術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巖土工程和結構工程技術人員密切配合。

基坑支護體系是臨時結構,在工程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施工單位應及時進行地下結構工程的施工,并在基坑圍護結構有效時限內和主體結構滿足抗浮要求時,及時進行基坑回填工作,嚴禁基坑長時間暴露。

2、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深基坑工程是一綜合性工程,除工程難度高外,控制環節亦較多,任一環節失控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歸納起來,深基坑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以下幾點原因引起的:

(1)支護體系存在設計缺陷或施工缺陷引起支護體系失穩。這類情況的發生,主要是由設計方案不當或施工方法欠缺等引起的。

(2)由土體失穩而破壞支護體系引起基坑失穩。這類情況的發生,主要是由開挖土坡過大、基坑外側超載等引起的。

(3)由于圍護體系滲漏水,導致水土流失,由水引起對周圍環境破壞或基坑失穩。這類情況的發生,主要是圍護體系施工存在質量問題引起漏水造成。

(4)由于基坑隆起過大失穩。主要原因有圍護墻深度不夠,承壓水降水沒達到要求等。當然基坑失穩可能是由以下幾點多方面共同造成的,亦有可能是其中某一單項引起的,最終結果均會引起土體失穩。

3、深基坑施工的質量安全監督措施

深基坑工程是一個系統性的綜合工程,如何在深基坑工程施工過程中加強控制、降低風險,做好質量安全監督對于施工單位來說是一個系統的控制過程,意義重大,應注意以下幾點:

3.1必須了解施工場地的環境

深基坑一般指開挖深度大于5m的基坑。深基坑施工前,應了解建筑場地及周邊、地表至支護結構底面下一定深度范圍內地層結構、巖土性狀、含水層性質、地下水位、滲透系數等;了解建筑場地及其附近的地下管線、地下埋設物的位置、深度、結構形式及埋設時間等。對已有鄰近建筑的深基坑施工,應熟悉已存鄰近建筑的位置、層數、高度、結構類型、基礎類型,此外,也應掌握深基坑施工的其他條件,如基坑周圍的地面排水情況,地面雨水、流水、上下水管線排人或漏人基坑的可能性以及基坑附近的地面堆載及大型車輛的動、靜荷載。

3.2必須有深基坑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或施工組織設計)是搞好一切工程的先決條件,它包括深基坑工程設計,主要有支護設計、降水或截水設計、土方開挖設計和監測設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質[2009]87號關于印發《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的通知,深基坑施工方案通過專家論證。

支護設計主要滿足邊坡和支護結構穩定的要求,既不產生傾覆、滑移、整體或局部失穩,基坑底部不產生隆起、管涌,錨桿部位不致抗拔失效,同時必須滿足水平位移和地基沉降不超過允許值,支護結構構件本身受荷后不致彎曲折斷,剪斷和壓彎?;又ёo常用的幾種方法有坡率法、排樁支護、鋼板樁支護、地下連墻支護、土釘墻支護、深層攪拌支護等。降水設計應控制由降水引起的地基沉降不致對鄰近的重要管線產生過量沉降,影響其正常使用或危及其安全;地下水控制常用的幾種方法有明溝排水、電滲降水、輕型井點降水、管井降水等。截水帷幕應控制不致因滲漏而引起水土流失和過大的變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高壓噴射注漿、深層攪拌;土方開挖設計應滿足分層、分段、對稱、平衡、適時的原則,確保土方開挖安全、運輸合理;根據施工方案,施工前應作好設計交底,針對深基坑施工的施工工藝和作業條件,制定措施得力、針對性強、合理全面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應充分認識深基坑施工的難點、重點和施工工藝的特點,質量安全控制目標恰當,保證措施到位,施工組織合理,檢驗監測嚴謹。對不同的基坑支護方式,施工的難點和要點有所不同,但總體要求基本一致。一是對施工工藝要熟悉,掌握基本的施工參數;二是要掌握主要施工機械及配套設備的技術性能;三是對水泥、砂石、鋼筋、錨桿、鋼板樁等原材料及其制品進行質量檢驗,并保證施工質量。四是根據場地特點和不同的施工階段,采取合適的降水或截水措施。五是土方開挖應分層分段進行,控制挖土進度;六是對雨季施工既要注意排除地面雨水倒流人基坑,又要注意雨季水的滲入,土體強度降低,土壓力加大造成基坑邊坡坍塌事故。

3.3必須嚴格按施工方案組織施工

基坑坍塌的事故發生主要原因有兩大類,第一類對深基坑施工難度認識不足,認為不需要進行專項的深基坑支護設計,按常規建筑工程組織施工造成的。第二類是未按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組織施工造成的。隨著人們對深基坑施工復雜性認識的不斷提高,第一類事故正在不斷下降,但第二類事故時有發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未按設計組織施工,因施工質量原因造成支護結構垮塌;第二是未按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組織施工,特別是對有內支撐的基坑施工,一般順做時能做到隨挖隨撐,但對斷面不大,開挖深度不大,從下往上做結構,有的施工人員貪快求“方便”,不是隨做隨拆,而是先拆后做,釀成塌方事故;二是土方開挖時,未進行有效監測或未根據監測結果指導施工,造成挖土過快或超挖引起土體失穩或基底涌土等,或土方開挖方式不對,甚至有“掏挖”現象;三是坑邊堆置土方或其他材料、設備等,甚至有大型車輛的須嚴格按設計和施工方案執行,即不能偷工減料,也不能違章施工。

3.4必須建立和完善應急救援預案

深基坑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針對深基坑施工的特點,施工單位應當建立和完善應急救援預案,防止突發事故的發生,做到有所防備,有所準備。

(1)堅持常備不懈的原則。安全生產事故救援必須堅持預防為主。

常備不懈是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基礎。在深基坑施工時,應根據深基坑作業的特點及可能發生的事故,做好事故的預防工作,避免或減少事故的發生外,落實好救援工作的各項準備措施,做好預防準備,一旦發生事故就能及時實施救援。

(2)堅持統一指揮、分級負責的原則。施工單位應建立從公司(企業)到項目部再到作業班組的應急救援體制,從人、財、物上全面落實,充分發揮事故單位及施工所在地的優勢作用。深基坑施工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應當根據施工的各工種、各工序,有針對性地作好事故防范及應急救援準備。必須充分發揮各方面的主動性和力量,形成統一的、高效的救援指揮部。一旦有事故發生,能立即啟動救援機制,迅速、有效地組織實施應急救援,盡可能避免和減少損失。

篇10

【關鍵詞】生物制藥廢水 生物安全性 檢測方法 深度處理

1 概述

在制藥過程中,主要的污染物都在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水中,其中包括洗滌廢水、冷卻廢水、廢母液等。生物制藥行業的廢水含有大量具有生物毒性的有機污染物,并且較難降解。其中殘留發酵基質、萃取廢液、蒸餾殘存廢液、染菌倒罐廢液中含有高濃度的COD、硫酸鹽和懸浮物,另外廢水中還會有抗生素、反應中間體等具有生物毒性的物質殘留,并且菌株發酵時會產生一些具有生物毒性的發酵衍生產物,都會對環境造成巨大危害。

本文從制藥行業現狀出發,對現今較為普遍的廢液處理方法以及生物安全性的監測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評述和分析,通過對比各種處理方法的優缺點,提出了現存問題的解決方法,并對未來的發展方向做了展望。

2 廢物處理現狀

追溯至上世紀70年代,我國制藥行業對廢水的處理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厭氧法,經過將近十年發展,廢水處理技術突飛猛進,處理方法也層出不窮,到上世紀80年代已有SBR法、生物流化床法、生物接觸氧化法和UASB法等方法。這幾種方法各有各的優勢,可針對不同的廢水情況有針對性地選用,其中SBR法COD去除率高,生物流化床法運行穩定、效果明顯,生物接觸氧化法COD和氨氮的去除率皆較高,UASB法效果穩定,副產物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傮w來說,目前生物制藥廢水處理難度依然較大,處理后的廢水依然存在著一定的生物安全隱患,所以在生物制藥過程中需要建立生物安全性分析的工藝環節,進而針對分析數據和結果,采用合適的處理方法和工藝,對廢水進行有效的深度處理。

3 生物安全性檢測方法

3.1生物毒性檢測

生物毒性是指生物在某種物質的影響下發生生物體生理活動不良改變,主要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可遺傳性毒性。其中急性毒性是指廢水中有機污染物對生物機體在短時間內產生不良影響,對環境污染防治具有更為直接的指導意義,應用較為普遍。在急性毒性檢測中,通常選用魚類、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作為測試樣本生物,通過采集和分析污染物對測試樣本生物產生損害的數據,進一步評定污染物的生物毒性。雖然以魚類和浮游生物為測試樣本生物,對制藥工業廢水的生物毒性檢測靈敏度和準確度高,但其工作量大,測試周期長。以微生物作為測試樣本生物,具有高自動化、誤差小、檢測速度快等優點,目前應用最為廣泛。

3.2抗生素殘留檢測

微生物的基因會由于抗生素的存在而改變,隨食物鏈傳遞,人類生命健康也會受其危害,所以對抗生素殘留進行檢測是十分必要的,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酶聯免疫法、液相色譜-紫外熒光法和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其中,微生物法和酶聯免疫法具有較高的檢出限,應用不太廣泛。起初,液相色譜-紫外熒光法和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的檢測步驟繁瑣、重復性差、檢測限低,所以應用受限。近年來,這兩種方法的由于其靈敏度高,具有良好的特異性,并且與萃取技術組成串聯工藝使得檢出限變低,從而在食物和飲用水的抗生素殘留檢測中應用較多,但是受檢測條件限制較大,一般在不同色譜柱和不同萃取技術下的檢測效果皆不相同。

4 深度處理技術

在處理生物制藥廢水的過程中,常規工藝難以徹底除去其中具有生物毒性的污染物,所以需要研發深度處理技術,以去除廢水中的生物安全危害因素,目前的深度處理技術主要包括物化法、氧化法和組合法。

4.1物化法

物化法是指物理法和化學法相結合的方法,其中以混凝沉淀法、吸附法和透析法為主。

混凝沉淀法是在廢水中加入混凝劑,懸浮物和膠體凝聚,通過吸附其他的污染物進一步形成更大的沉淀,從而將污染物從廢水中出去。常見的沉淀劑有三氯化鐵、聚丙烯酰胺、硫酸鋁、水合氯化鋁等。

吸附法是采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吸附材料來吸附廢水中的有害物質,從而達到凈化目的的一種方法。使用吸附法之前通常先利用常規方法對廢水進行處理,這是因為吸附材料在高污染物濃度的廢水中容易達到吸附容量飽和,并且吸附材料再生復雜、損耗巨大。最為常見的吸附材料為活性炭。

透析法一般是利用具有選擇透過性的透析膜來處理廢水,從而將有害物質從廢水中隔離出去。這種方法的深度處理效果顯著,但是需要選用合適的透析膜材料,并且成本相對較高。透析法還可以實現廢水中抗生素的回收,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隨著科技發展,透析膜成本降低后,該方法將會成為一種具有發展前景的方法。

4.2氧化法

氧化法處理廢水的原理是利用自由基的氧化性將廢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對具有生物毒性的物質進行破壞,從而達到凈化廢水、消除廢水對環境和人類生命健康造成危害的目的。按照產生自由基的方法和原理的不同,通常包括光催化氧化法、電化學氧化法和化學氧化法。

4.3組合法

對于某些高濃度污染物含量的廢水,單獨使用一種處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國家規范標準的要求,采用多種處理方法的組合工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污染物的處理效果,提高制藥廢水排放的生物安全性。一般的組合工藝都采用預處理技術,對高污染物含量的廢水進行預處理,除去大部分污染物,然后再利用深度處理技術,對難以去除的部分物質進行深度處理。

5 結語

本文簡單介紹了現今生物制藥行業的廢液處理現狀,并從生物毒性檢測和抗生素殘留檢測兩方面評析了生物安全性檢測方法。另外本文也從物化法、氧化法和組合法三個方面介紹了目前較為常用的廢水深度處理技術,通過比較和分析,組合法是未來廢水處理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殷智.抗生素廢水處理工藝中生物安全隱患[大連交通大學工學碩士論文].大連:大連交通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