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變化觀范文

時間:2023-06-16 17:38: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化學變化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從微觀角度來看,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分子破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成新的分子的過程,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分子的種類一定改變。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及應用的基礎自然科學。學習化學科學,既要研究物質變化時的宏觀現象,又要探究物質組成和變化的微觀奧秘,只有把宏觀現象與微觀實質統一起來,把握化學現象的實質才能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伴隨著身體發生的變化,高年級學生的心理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有:①高年級學生度過了從低年級進行各種活動時依賴老師到獨立活動的過渡成長期。②高年級學生的逆向思維開始發展,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也日益增強,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做出逆反行為。③到了小學高年級,由于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和觀察、判斷問題的能力,這時,教師廣博的知識、模范的行為、崇高的品質、敬業的精神,則成為學生熱愛教師、尊重教師的主要原因。④競爭心日益增強。⑤情感不再像低年級那樣外露、淺顯、不自覺,學會了包裝自己的喜怒哀樂的感情。

面對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比之小學低年級學生發生的如此變化,在班級管理方面,老師們應該怎樣做?

二、班級管理的對策

1 發揮學生決策主體作用,實行民主管理

高年級學生心智日漸成熟,要求被尊重、重視的意識增強,我們不妨順著學生的心理要求在班級事務中和學生“商量、再商量”。學期初,和學生商量制定班級目標、班規班紀,探討實施措施,制度實施中,和學生一起查漏補缺;學期結束,和學生一起總結得失。

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尊重,貫徹執行制度的積極性自然就會高漲,效果出奇得好。記得幾年前,我曾經接過一個畢業班,這班學生紀律散漫,對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都不“感冒”。在衛生打掃中出勤不出力,針對這種情況,我馬上組織同學,找出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提出解決辦法。經過大家的商議,決定改變班干部指定分組的辦法自由組合小組,選出組長進行逐日輪值,值日時如果完成得不好,被學??鄯?,則第二天補值日直到不被扣分為止。決議通過,馬上進行自由組合。由于值日輪值制度是經過大家商量決定的,結果得到了徹底的貫徹,從此我班的衛生一項得到明顯改善。

2 用事實感動學生,做好學生思想工作

高年級學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產生對抗行為,對他們做思想工作時要注意藝術,講道理擺事實。訓斥和批評最容易導致他們對著干。語言重復,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也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比如我校某學生個子高大,經常欺負小同學,甚至要一些小同學拿錢給他買零食。老師教育他,他不以為然,認為要的是幾角錢幾元錢沒有什么大不了。為了讓他認清其行為的危害性,在法院處理類似案件的時候,我帶他和幾個同學去旁聽,通過旁聽,該學生認識到了自己行為的嚴重性,并主動提出給被他欺負的同學道歉。從那以后,他再沒有犯過同樣的錯誤。

3 教師要少說訓斥性的話語,多以身作則

高年級學生的“向師性”的心理發生了改變,他們不但會聽老師怎樣說,更關注的是老師是怎樣做的,仿效老師的做法。因此,在高年級的學生的班級管理中,尤其要重視教師的身教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如,夏天帶學生到操場除雜草,如果老師只躲在樹蔭下指手畫腳的話,哪怕你說的話再動聽,勞動紀律再嚴明,學生的勞動熱情也絕不會高到哪兒去。相反,如果老師都能頂烈日揮鋤鏟草的話,偷懶的學生自然就會少。正可謂教師其身正,學生不令而行,教師其身不正,學生有令不行。

教育學生要誠信,教師首先就要做到誠信。教師在學生中不可說大話,說漂亮話,做“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也不可隨便許諾。而要言行一致,說話算數,以誠育誠。

4 班級中建立競爭機制,創造競爭氣氛

高年級的學生精力充沛、競爭意識增強,針對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開展競選班干部和學習、紀律、衛生、體育等項目的競賽活動,能激發學生高漲的積極性,把學生的時間精力吸引到校園、班級學習、思想的競爭中,減少他們與社會不法分子混在一起的機會。在學習上,可要求學生每學期自己找一位競爭對手(水平相當),比成績比進步。學期結束,老師對勝利者送上卡片,表達祝賀,勉勵他們不斷超越:對挑戰失意者老師則要幫助他們尋找失敗的原因,激勵他們重拾信心,不甘落后,急起直追。

5 廣開溝通渠道,促進師生交流

篇3

關鍵詞:新課改教學觀念學習興趣

一、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學生能力培養

要轉變目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關鍵在教師觀念的轉變,必須融入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其實我們一線的教師心中也有難言之苦,也想跳出這繁重的教學模式,但是社會認可的學校每年高考升學率、一本上線率,要改變這種狀況,教育評價機制必須改變,不過那是教育行政部門思考的問題。

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變“我教你學”為“你學我導”,變“偏愛優生”為“重視學困生”,變“只教書不育人”為“既教書又育人”,變“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變“師道尊嚴”為“師生平等”,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易。教師放心不下學生,老是想到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了嗎?其實大可不必,只要通過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明確新課改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大家反思一下這些年的教學,其實學生在中學學習的知識到底在他們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很多知識要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去運用。所以,在學校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二、做足緒言課的功夫,激發學習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經驗告訴我們,第一堂化學課是尤為重要的,把第一堂化學課上得生動、有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大增。因此應由生動活潑的緒言課揭開學習化學的序幕。興趣不同于有趣,是高中生學習化學興趣形成和再發展的前提。有趣即化學教學富有趣味性,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化學知識以特殊的方式變得富有魅力;二是傳授和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生動活潑,引人入勝。有趣并不等于興趣,因為有趣不屬于人的個性心理品質,而僅屬于對形成興趣起作用的對象和動作的品質。鑒于有趣對高中生學習化學興趣形成和再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學教學中應努力挖掘化學教材,尤其是化學知識中現有的和潛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強的、易引起警覺的、激緒的啟發式教學,使學生產生愉悅的學習情緒,為他們學習興趣的形成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要想上好緒言課,首先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在教案設計過程中,要把緒言課的教學難點定在激發興趣和樹立信念上,對于高一新生來說,很多人都是酬躇滿志的,都想在高中把化學再學好或者曾經沒有學好的現在想學好的,老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這樣一種心態。例如在高一新學期里我拿到課本第一節課不是學習課本的內容,而是從展示化學家阿佛加德羅和數學家高斯的一場辯論開始的,有力的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很多。爭論的焦點化學到底是不是一門自然科學么?高斯認為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之母,而化學只是一門使用技術,算不上真正的科學,而阿佛加德羅卻認為化學也是一門自然科學,他舉出一個例子,在數學上“2+1=3”,但在化學上這樣的結論不一定是對的,如2mol的氫氣和1mol的氧氣完全作用只生成2mol的水蒸氣,于是學生在感受化學神奇魅力的同時,油然而生了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在第二部分當中我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廣大的學生展示了化學學科在當今社會各行各業中的作用,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化學在當今社會中作用,感受身邊的化學,而打破在初中學習時認為化學只是一些條條框框的記憶這樣枯燥的學科觀點,讓學生感受“處處有化學”的真情實感。最后帶領學生領略一些大化學家的風范和化學史上的大事件,在培養興趣的同時樹立信念。

三、精心設置疑問,培養學習興趣

篇4

關鍵詞:小學 教學管理 轉變 優化 教學觀念

小學肩負著培養符合時代要求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重任,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適應初等教育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各所小學都在不斷地深化教學管理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以便完成素質培養的歷史重任。那么如何優化教學管理呢?筆者總結幾點如下。

一、完善和制訂教學質量評估體系

為了提高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各學校還可以制訂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如聽課制度、督導制度、學生評教制度等。針對這些制度在實際運作中出現的問題,再制定配套的措施。如針對聽課制度,學校對于教師的聽課記錄采取在學期中間進行檢查的方法,這種方法不能確保教師完成規定的聽課任務,因此可采取不定期抽測檢查的方法,讓教師重視聽課制,促進同行之間的交流。教學督導制的實施確實保證了理論課教學的質量,但是由于忽略了實踐教學的督導,使實習工作質量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所以應健全教學督導制,補充對實踐教學環節的督導制度。學生評教制度的制訂,目的是了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了解教師的授課情況及質量,因而在制訂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顧慮和想法,評教內容設計要合理,從而獲得學生真實有效地評價。

二、制訂相應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是實施教學活動的有力依據,因此學校應建立健全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并要適合各小學的實際情況。制訂這些規章制度在執行過程中的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措施,落實到文本和實際操作中去,做到有“規”可循,有“規”可依。在規章制度的實施過程中,要堅持對原有完整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進一步貫徹,充分體現規章制度的完整性。如在獎學金制度時,一定要做到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生實際家庭情況的雙結合,做好調查工作,不能只顧其一,而使這一制度在實施過程中不完整。另外,在制訂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時候,要充分考慮和分析本學校的實際情況,針對實際問題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才能確保規章制度的約束性,起到對教學活動的引導作用。比如,針對學校的教學檢查制度還應制訂配套的獎懲措施,確保教學檢查的順利進行,杜絕對各項檢查的敷衍和不認真的態度出現,達到檢查的目的。

三、合理配備教學管理人員,建設穩定的隊伍

合理配備人員數量是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確保教學管理隊伍穩定的前提和基礎。首先,根據辦學規模擴大、在校生人數增加的實際,制訂教學管理人員配備數量標準,給教學管理部門補充教學管理人員,確保數量上滿足工作需要;其次,開展定崗定編工作,從學校實際和規范教學管理、加強教學改革需要出發,經充分論證后,核定教學管理工作崗位和職位人數,按崗位配備教學管理人員,同時明確崗位職責;再次,根據學校辦學發展規劃和發展態勢,制訂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發展規劃,然后按規劃補充、配備教學管理人員,確保教學管理隊伍穩定發展。

四、推行學分制,轉變教育觀念

推行學分制,從學校領導到教師,都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確立統一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展開教育思想大討論等,為學分制的推行莫定思想基礎,提高全校師生的積極性。由于部分師生員工對為什么要推行學分制和怎樣推行學分制缺乏正確而全面的了解,因而缺乏正確的思想觀念基礎,特別是有的教師因為自身知識及能力有限,怕開不出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不愿意推行學分制,并且產生抵觸情緒;有的領導怕推行學分制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怕“麻煩”,而在推行學分制過程中縮手縮腳等。各級領導和全體教師應樹立“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樹立“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質量觀以及“人才多樣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觀,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實現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在推行學分制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但只要指導思想明確,將教育思想與觀念的轉變作為一種動力,學分制的優勢和長處定能得到充分體現。

篇5

【關鍵詞】 嬰兒,新生;窒息;血清酶;診斷

新生兒窒息指嬰兒出生后無呼吸或呼吸抑制而致低氧血癥和混和性酸中毒,可致腦、心、腎、胃腸道等多器官損害,而血清酶學的改變與器官損害有直接關系。本文對117例窒息新生兒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進行檢測,以觀察窒息程度與血清酶學變化的關系?,F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窒息新生兒117例,為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病兒,入院日齡均小于24 h,其中男50例,女67例;早產兒13例,足月兒71例,過期產兒33例;體質量4 000 g 38例;其中輕度窒息組84例,重度窒息組33例;健康足月兒15例為對照組,男8例,女7例。

1.2 監測方法

所有對象入院后第2天清晨均空腹靜脈采血1.5 mL,對照組出生后12~24 h清晨空腹靜脈也采血1.5 mL,采用CLT 3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酶比色法檢測酶學指標。

1.3 結果

輕度窒息組與對照組血清除ALT外,其他指標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t=3.88~6.61,P

2 討 論

文獻報道,新生兒窒息后器官損害的發生率可高達82%,其中腦損害者占25%~72%,腎損害者占41%~57%,心損害者占25%~29%,肺損害者占23%~26%,胃腸損害者占11%~29%[1,2]。新生兒窒息早期,低氧和酸中毒引起體內血液重新分布,即肺、腸、腎、肌肉和皮膚等非生命器官血管收縮,血流減少,以保證腦、心、腎上腺等生命器官的血流量。如低氧血癥持續存在,代謝性酸中毒進一步加重,腦、心、腎上腺的血流量也相應減少。此時上述器官的細胞膜通透性增加,細胞內酶釋放入血,使血清酶增加[3]。

AST廣泛分布于人體各組織,心、肝、骨骼肌和腎臟含量豐富。LDH分布于心肌、紅細胞、腎臟、腦組織、肌肉和肝臟中。CPK位于胞漿和細胞器中。CKMB為CPK的同工酶,主要分布于心肌、膈肌、骨骼肌中。 αHBD主要存在于腦、心肌、腎等組織器官中。而上述器官有低氧損害時,血清酶值即升高。

本文117例窒息新生兒血清酶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說明窒息時同時存在腦、腎、心、肝、肌肉等器官功能損傷,統計學結果表明,ALT變化較小,AST、CPK、CKMB、LDH、αHBD有顯著變化,且隨著窒息程度的加重,上述血清酶值增加越明顯。因此,臨床上根據酶變化程度,可對新生兒窒息時器官損傷的程度、治療及判斷預后有一定的指導作用[4],從而減少窒息新生兒的病死率和后遺癥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TNIONI A. Adhesion moleculestheir role in health and disease[J]. Pediatr Res, 1996,39:191.

[2]MARTINANCEL A, GARCIAALIX A, CABANAS F G F, et al. Multiple organ involvement in perinatal asphyxia[J]. J Pediatr, 1995,127:789

篇6

一、新課程改革帶來的變化

1.課程體系的變化。

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將化學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其中必修包括“化學1”和“化學2”兩個模塊,選修課程包括“化學與生活”、“有機化學基礎”、“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實驗化學”六個模塊。新課程體系中課程的容量要比以前大得多,如何處理好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2.價值取向的變化。

新課程改革,是在知識經濟到來、國際經濟日趨激烈的背景下醞釀和展開的,它重視人的價值和發展需要,強調個性發展與創新能力的關系?!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明確要求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3.評價方式的變化。

傳統的教學,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評價的唯一依據,一好百好,不關注學生的情感。這種評價模式,關注學生知識接受能力的培養,但忽略了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新課程要求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語言邏輯和數理邏輯的發展,更要關注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如團結協作能力、探究能力、自學能力、與人交往能力、適應環境能力、心理調節能力等。評價方式要多樣化,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激勵學生全面發展。

二、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有效性

為適應新課程改革所帶來的變化,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教師要由主導者變為引導者、由管理者變為組織者、由傳授者變為參與者、由教書匠變為研究者。教師要積極關注課改動態,研究新的教法和學法,創造性地使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適應新課改,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教學的核心,是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所以,化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化學的學習過程,讓學生主動探究、思考、分析、猜想、驗證、歸納。如果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即使再精心設計,充分準備,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不會很好。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化學內容的欲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積極評價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態度。

2.在科學探究體驗中學習。

探究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的知識探索活動為主的學習方式,學生根據探究性問題,以及主題相關的學習資料,主動進行假設、探索、驗證、歸納、解釋,以及討論活動,解決相關的探究性問題。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將科學探究引入課堂中,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親身體驗和參與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增進對化學學科的情感,理解科學的本質,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以探究式學習的教學貫穿教學全過程,構建人性化的課堂教學環境,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關注課堂的動態生成。

所謂“課堂動態生成”是指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合作、對話、碰撞的過程中,即時生成的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新課程理念認為“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鞍l展”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無法預見,也就產生出許多生成性的問題。教師一方面要憑借教學機智應對生成性問題,對教學進度與方法手段適時地作出反應和調整。另一方面要在預設時,加強科學性、計劃性,為動態生成,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雖然說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是無法預料的,但還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課前工夫到,準備充分,加上教師的教學機智,課前的預設可以為課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礎。

4.關注個體差異,評價多元化和多樣化。

新課程評價的理念是針對傳統的課程評價中所存在的弊端與不足提出來的。它強調評價應該是一個與教學過程同等重要的動態過程,應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它強調評價應促進學生的發展,對教育起輔助作用;主張評價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應尊重學生個體與個體差異,注重發現與發展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重視發展,淡化甄別與選拔,實現評價功能的轉化;重視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強調質性評價,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多樣化;強調參與和互動,自評與他評結合,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關注過程,終結性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重心的轉移。

參考文獻:

[1]許克敏.淺議信息技術與中學化學教學的整合[J].新課程研究,2010,(2):176-177.

篇7

關鍵詞:語文教學;觀念轉變;課堂教學;優化;方法

一、實現角色轉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是知識的傳授者,是課程的開發者,是教學策略的實施者,而《語文課程標準》對教師的定位則是“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就是說,課堂教學教師不是唯一的主宰。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啟蒙者;不僅是課程的開發者,也是促進學生開發課程的引導者;不僅是教學策略的實施者,也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這樣的定位就是把學生看成語文學習的真正主人,是教育思想提出“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必然帶來教學過程意義上的真正改革?,F代的語文課堂教學應是師生平等對話、雙向交流、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以尊重、理解、相信學生為前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該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生的語文素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1、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形式。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要倡導在學生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相互啟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一個不會合作的人是不會把事做好的。讓學生學會合作,教師要尊重學生,一是要實現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的自,使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伙伴的權利;二是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給予科學正確指導、引導、輔導,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成效。應突出三點:(1)提供交互式的學習平臺,也就是創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使語文教學有一個民主、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在整個學習活動中,使每個學生都有回答提問、發表見解、展示自己的機會;(2)精心組織好自學,讓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3)組織好合作學習,做到既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4)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施教學目標。

2、確立以引導、點撥為主的教學方法。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淡化教師的講,強化學生自主的學。教師的講,主要是引導,引導的方法主要是點撥。在課文的關鍵之處、聯結之處、過渡之處、表達精彩之處,教師要善于“畫龍點睛”地“指點迷津”,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變過去掌握結論式的學習方式為探究性、反思性、研究性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去嘗試,錯了沒關系,師生共同研討糾正,沒有經過挫折的成功,是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的。

3、確立自主學習的基本模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教學重心要從以教師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使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三、實現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1、改革評價方式,注意評價的多樣性。新《課程標準》評價建議指出: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要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應避免語文評價的繁瑣化。

過去的語文評價,重單一輕綜合,重結果輕過程,重教師輕學生。教學評價始終沒有形成科學的可操作的體系。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應在評價內容上突出整體性和綜合性;評價過程中既重視過程又重視結果;評價人員要教師、學生、家長相互結合;評價方式要實行等級評價和描述評價相結合。

篇8

由于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學生已不滿足于一粒糖,一個本的獎勵,以至于有的小學生對表揚、鼓勵無所謂,對什么事都滿不在乎。祖輩疼愛第三代,比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顧,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時由于照顧太多,他們的能力得不到發展,甚至出現心理、行為方面的問題。加上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家庭管教過嚴,以至于一出家門仿佛小鳥飛向天空,到了學校就任性放縱。個別小學生自我表現欲太強,有的學生覺得自己很聰明,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上課舉手發言很積極,只要老師沒有請他回答問題,就認為老師不喜歡他,故意講話、吵鬧,有得甚至鬧得無法上課,他們只是希望老師注意他,并看到他有能力。由于社會、家庭、學校三者聯系不夠緊密,造成了小學生心理健康存在很多問題:厭學情緒嚴重,對老師的批評抱無所謂態度,對學習失去信心,對學校班級集體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不愿接受老師的教育,通常很任性。這種厭學情緒有時是受別人影響,有時又在影響著別人。學生存在不良品行,一些學生責任心差,紀律松弛,遲到違反紀律覺得無所謂,有的存在小偷小摸行為,甚至出現家長包庇孩子不良行為的現象。有些常常隱瞞撒謊欺騙老師和家長,與班級同學不團結,單獨行動不合群,極易生氣發怒,好打斗而且兇狠,對老師的教誨感到厭煩,對同學們的幫助有抵觸情緒,對家長的教育無理反駁惱怒頂撞。

針對小學生存在的以上種種心理問題,我在平常的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方面主要采取了一下以下方法促進學生心理的有益轉化:

一、借助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新苑學校是一座新建的學校,有一流的環境,教學樓嶄新、整潔、明亮,學校的活動場所潔凈衛生,充滿綠色和生機,學校周圍綠樹環繞,校內鮮花盛開,校園的樓道內的臺階上都有古詩粘貼,加上每天《弟子規》的朗讀,為學生創造了優美的學習環境和和諧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喚起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學校開展的各種藝術、文化、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學生的身心,美化了生活,改善了學生的心理環境。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教學中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對小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課堂和班級中以學生為本,把學生作為平等的人,幫助學生發展。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課堂上的師生互助,教師的心情影響著學生的心情,教師心情好,學生也顯得特別好,教師心情不好,學生事情也多,心情更煩;氣氛好的班級,教師教學順,教學成果也易見,班級氣氛不好,學生問題多,教學不見效果。其中的緣由就是教師與班級學生互動的心理現象,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有益于營造班級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圍,對教師學生都有利。

三、在平時的工作中貫穿誠信教育

“誠信”這詞不只是適用于商品社會,也是教師要做到的。答應學生的事情一定做到,通過全班學生討論制定的班規必須按規定執行,和家長交流學生情況時,要實事求是,不能把情況夸大或縮?。煌瑫r要求學生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在答應別人時先考慮自己的能力,真能做到再答應,如果自己答應別人了卻沒做到,要勇于承擔責任,杜絕出了事把責任推給別人的現象。通過誠信教育,學生變得勇于擔當了,是非觀念增強了,犯錯誤的少了,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

四、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寬容地對待這一個學生的一切。寬待每一個學生,就不能把學生分類,不能因為學生家庭經濟、文化、行為習慣不同而看不起學生。缺乏對學生的寬容,心與心難溝通,教師與學生難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難以進行。教師用寬容的態度接納每一個學生,包括他的優點和缺點,以及不能原諒的錯誤,要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教育好。學生畢竟還是孩子,思想還比較單純,有時犯了錯誤都不知錯在哪兒,做事更是不會考慮后果,所以老師不能給孩子貼上“壞孩子”或“好孩子”的標簽,我深信每個孩子都是可塑的,都有努力做好的心理,老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這種心理,促使學生向好的方面不斷轉化,形成健全的人格。

五、日常工作中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

家庭是少年兒童成長的第一驛站。事實證明: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能促進少年兒童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吵吵鬧鬧的家庭氣氛或父母各奔東西的家庭,由于給孩子太多的壓力,致使他們形成扭曲的人格。所以作為家長,應該為子女著想,給子女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家庭氣氛,讓他們在有愛的家庭氣氛影響下,身心健康發展。我在平時充分利用家長會、家?;悠脚_、電話、短信等方式勤跟家長聯系,讓家長懂得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齡特點,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使家長了解青少年是一個特殊年齡階段,學生情緒反復,行為多變,對此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們。對孩子教育既要鼓勵,也可以批評,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規律。

六、悄悄話信箱

依據日記平臺,設立“悄悄話信箱”,鼓勵學生在日記中吐露心聲,老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存在的心理困惑及時的給予疏導,對學生提出的個性化的問題要保密,讓學生感到教師是可親信的人,讓學生感到老師的愛,感愛老師的辛勞就是為了他們,讓他們健康成長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七、開展個別心理輔導

篇9

【關鍵詞】 腹腔鏡

Changes of 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in CO2 pneumoperitoneum

【Abstract】 AIM: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angiotensin Ⅰ (AT Ⅰ), angiotensin Ⅱ (AT Ⅱ) and aldosterone (ALD) level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for female patients when they were under the low CO2 pneumascos and with the body posture of 30° low head and high feet. METHODS: The AT Ⅰ,Ⅱ and ALD levels of all patients under laparoscopy were observed by RIA respectively at 10 min before insufflation, 10 min, 30 min and 60 min after insufflation and 10 min after desufflation. RRSULTS: Compared with preinsuffl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plasma levels of AT Ⅰ, AT Ⅱ and ALD after insufflation (P>0.05), but 10 min after insufflation, the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sufflation (P

【Keywords】 anesthesia, general; carbon dioxide; pneumoperitoneum; laparoscopes;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摘要】 目的:觀察腹腔鏡婦科手術中患者在全麻及低CO2氣腹壓和30°頭低腳高時,血漿中血管緊張素Ⅰ,Ⅱ(ATⅠ,Ⅱ)和醛固酮(ALD)含量的變化. 方法:在氣腹前10 min,氣腹后10,30和60 min,解除氣腹后10 min采靜脈血,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測定血漿中ATⅠ,Ⅱ和ALD含量. 結果: 氣腹后10 min血漿ATⅠ,Ⅱ和ALD含量均比氣腹前升高(P

【關鍵詞】 麻醉,全身;二氧化碳;氣腹;腹腔鏡;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

0引言

腹腔鏡手術行CO2氣腹常給患者造成呼吸、循環及內分泌等的嚴重干擾[1-3]. 我們對全麻及低氣壓(IAP 1.33~1.59),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在30°頭低腳高位時,血漿中的血管緊張素Ⅰ,Ⅱ(angiotensin Ⅰ,Ⅱ, ATⅠ,Ⅱ),醛固酮(aldosterone, ALD)的含量進行測定,觀察它們在術中的動態變化規律,以指導臨床.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200204/200307擇期行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47例,其中子宮切除25例,卵巢腫瘤切除10例,輸卵管切除12例. 患者術前心電圖檢查均正常,無內分泌系統疾病,無使用激素的病史. 在氣腹前10 min(T1),氣腹后10 min(T2),氣腹后30 min(T3),氣腹后60 min(T4)及解除氣腹后10 min(T5)采集靜脈血5 mL,注入含有EDTA2NA與抑肽酶的特殊抗凝管中,-30℃保存待測.

1.2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radioimmunoassay, RIA)測定血漿中ATⅠ,Ⅱ及ALD含量,所有標本均由同批藥盒、同一人同時完成. 結果用FT630+探頭微機γ儀測定.

統計學處理:結果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 以T1為對照進行Dunnettt檢驗,各激素間的相關性采用直線相關分析.

2結果

氣腹后10 min,血漿ATⅠ,Ⅱ及ALD含量均比氣腹前升高(P

3討論

腹腔鏡手術創傷小、組織損傷輕、術后恢復快. 但在CO2氣腹中,腹內壓(IAP)增加,氣道壓力升高及CO2吸收入血,引起機體腹腔微環境的改變、應激反應等,從而激發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eninangioton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的反應[4]. 本研究表明,全麻方式下CO2氣腹后ATⅠ,Ⅱ及ALD水平明顯升高,氣腹后60 min有下降趨勢,但直至氣腹消除,手術結束后才接近氣腹前水平. 腹腔內注入CO2致腹內壓升高,下腔靜脈血回流受阻,回心血流量和心輸出量下降,使RAAS功能亢進;通過兒茶酚胺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PRS)的正反饋效應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激活RAAS,使血漿中ATⅠ,Ⅱ和ALD濃度增高. 研究結果提示,全麻及低氣壓下婦科腹腔鏡手術對人體應激系統和生理代謝功能有一定的影響,而3種激素的相互調控、RAAS的變化,在維持和調節有效循環血量及外周血管阻力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Mertens zur Borg IR, Lim A, Verbrugge SJ, et al. Effect of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elevation and positioning on hemodynamic responses during carbon dioxide pneumoperitoneum for laparoscopic donor nephrectomy: 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J]. Surg Endosc, 2004;18(6):919-923.

[2] Bickel A, Arzomanov T, Ivry S, et al. Reversal of adverse hemodynamic effects of pneumoperitoneum by pressure equilibration [J]. Arch Surg, 2004;139(12):1320-1325.

[3] Schwarte LA, Scheeren TW, Lorenz C, et al. Moderate increase in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attenuates gastric mucosal oxygen satur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y[J]. Anesthesiology, 2004; 100(5):1081-1087.

篇10

【關鍵詞】中職 教育 質量 觀念

一、 問題的提出

面對現代社會既需要大量中職人才,又面臨在激烈競爭中舉步惟艱的矛盾,目前,是被動地陷入“量”的旋渦,還是修煉內功,以“質”的優勢,實現優勝劣汰,這是關系到中職學校生死存亡的問題。筆者認為樹立正確的質量管理意識,是中職學校發展的必然趨勢。

為什么非企業性質的學校也存在“質量”之說呢?學校管理呈現出既不同于傳統學校管理,又不同于企業管理的新的管理模式,其特點體現在:1、學校的“產品”是滿足社會需要的學生。學校是教育服務組織,其產品一般是其提供的知識和服務。但是,學生或學員既是知識的接受者,又是教育服務的對象,因此,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學生或學員就是中職培訓的“產品”。2、學校的教育服務質量的建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包含培訓前的招生、培訓中的過程質量和培訓后的推薦就業及其跟蹤的全過程。學校的教育服務活動主要是其教師向學生傳授相關科學理論知識和能力的教學活動過程,教師的講授水平、教材的適用程度、教學設施、器具等都影響著教育效果。 3、學校的教育服務質量體系的評價具有滯后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檢驗學校教育服務質量體系有效性的重要標準之一,學生知識或能力的考核既要看成績、看證書,更要看他們在實踐中的應用,包括知識能力和業績。必須結合本校實際,樹立質量意識,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質量管理體系。

二、中職學校怎樣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質量管理體系呢?

(一)建立符合職教特色的“全面質量管理”模式

質量是一個全面的、綜合的概念,質量管理的內容不僅是最終產品本身的質量,還包括與產品質量有關的工序質量和工作質量,是整個組織活動的成果,質量管理必須對質量形成的每一個環節都加強管理,使質量螺旋上升。教育的質量同企業相比,雖然其目標、活動內容和方式、質量的評價標準等等有著眾多的區別,但其活動過程以及組織管理方面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都存在一個輸入――轉換――輸出的過程,并通過這個過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以較小的投入獲得更大的產出。這種模式的特點表現為全面、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全員、全組織的質量管理,使質量管理成為全體員工的內在需求,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進行管理,以最小成本投入獲得最優化的效益和效率。教育質量同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一樣,也有一個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培養目標的決定,專業計劃的制定,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設計到教學計劃的執行,理論教學及實踐教學的實施,以及考核、檢查等教學情況反饋,最后到社會的綜合反饋。這些環節構成了一個系統,教育質量就是在這個系統中逐步形成的。教育目標實現取決于各個環節的質量保證和各環節之間的協調,無論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最終的質量。在教育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要靠教職員工去實施,許多環節還需要教育的對象――學生能動作用。因此,教育服務過程比其它任何行業的生產服務過程都更加強調人的作用――人是教育質量形成的最根本的影響因素。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按照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建立以全面、全過程、全員為基本特征的教育質量管理體系。

(二)強化中職學校質量管理意識,必須樹立現代中職教育質量觀。

首先要樹立中職學校的教育服務觀。在質量管理體系的原則中首先強調的是“以顧客為關注焦點”,提出:“組織依存于顧客。對于學校而言,顧客指的是學生、家長、社會以及上一級學校。如果不考慮這一概念的外延,那么在一定意義上說,學校中的顧客,就是指學生。我們的學校都應該認識并且做到:學生是學校的主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也是學校教學和其它環節改革的根本。

其次樹立中職學校的教育過程管理觀。質量管理體系指出“通過使用資源和管理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活動可視為過程。通常,一個過程的輸出直接影響下一個過程的輸入?!本唧w的學校過程管理,首先是學校的發展目標、組織設置、管理職責的策劃;其次是學校的人、財、物、環境的合理配置與管理,在此基礎上,開展對學生的教育、教學、生活、安全、保健等一系列的服務提供,并對整個學校管理系統的運行和各方面的質量進行檢測、分析、改進。其目的都是面向學生,服務于學生,為保證和提高教育質量服務。質量管理體系中的過程管理觀,要求學校將管理視為一個過程控制,依靠嚴格的管理制度監控整個管理過程,杜絕中間任何環節出現不規范行為,從而改變學校管理中只重視教育結果(如升學率的高低等)輕視教育教學過程的不科學的做法。

最后樹立中職學校的“持續改進”的發展觀。質量管理體系將持續改進作為質量管理的基礎之一。持續改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組織的有效性和效率。在“持續改進的策劃”方面,強調通過質量方針、目標、審核結果、數據分析、糾正和預防措施及管理評審等促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重視教育質量持續的改進與提高是學校充滿活力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與學校教育的發展觀是一致的,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塑造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可持續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