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醫學的概念范文
時間:2023-07-24 17:22: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年醫學的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慕課;老年醫學;教學;
作者簡介:王麗梅,E-mail:limwang@hotmail.com;
慕課(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教育模式,由于其廣泛應用網絡信息技術,更加適應信息時代,一經出現,就成為了國內外教學領域的熱門話題。慕課引發了一場學習和教育的革命,正在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2013年,日本教育通信行業聯手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了“日本開放在線教育推進協議會”[1]。目前全球有十幾個國家在積極推進“慕課”,包括美國、英國地、日本、澳大利亞、巴西、中國等[2]。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等地已經把慕課應用于醫學教育。人口老齡化問題是重要社會問題,老年疾病是衛生保健事業的焦點。老年醫學知識涉及面廣,教學素材資源豐富,面對慕課引領的教育革命浪潮,積極吸取和借鑒慕課教學的優點,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1慕課的本質內涵
1.1慕課的發展現狀慕課,是MOOC的諧音,原意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最早于2008年被正式提出,其后發展迅速。2012年,慕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美國形成了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平臺,在日本、澳大利亞也出現了類似平臺。很快,美國多所知名大學宣布與慕課平臺建立合作關系,向世界各地的學習者提供優質課程。因此2012年被稱作慕課元年[3]。歐盟緊隨其后,于2013年建立了線上學習“立方體學院”(AcademyCube),組建了歐洲地區慕課平盟。三大MOOC平臺Coursera,EdX和Udacity推出的數百門課程中也包括健康/醫學專題(Health&Medicine)[4]。
2013年5月,清華大學加盟美國在線教育平臺edX,同年7月,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簽約慕課平臺Coursera,標志著大陸慕課課程進入世界人們的視野[5]。隨后不久,“中國慕課長三角論壇”在復旦大學召開,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分別啟動了“學堂在線”“好大學在線”兩大MOOC平臺,中國多所知名大學先后加入慕課平臺,慕課像星星之火呈現出燎原之勢[6]。因此,2013年被視為中國慕課元年[7]。國內醫學界也認識到了MOOC的重要性,并希望通過MOOC推動醫學教育模式的改革,2014年3月,中國醫學教育慕課平臺建設暨“慕課聯盟”成立,國內醫學教育應用慕課教育開始起步[8]。
1.2慕課的基本特征一是開放性。課程面向大眾,提供免費優質資源,世界各地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頂級在大學提供的優質課程中,只要有電腦能夠聯入互聯網即可以在線學習,打破了大學的“圍墻”。二是大規模。傳統課程需要依托一個固定的場所,人數必然受到限制,最多也僅為幾百人,但網絡平臺的慕課課程,可以實現上萬甚至十萬人以上的在線學習,達到更廣泛的受眾效應。三是課程要素完整。慕課有參與、有反饋、有作業、有討論和評價、有考試與證書,是完整的教學模式。
1.3慕課對教育模式的影響慕課平臺創立的理念是希望通過慕課將學習者和卓越的教育資源聯系起來,使任何人都能實現無障礙的學習。從教學形式上看,慕課屬于現代遠程教育的范疇。從教學方法來看,慕課是一種利用計算機互聯網信息交流與大數據信息挖掘功能而進行的開放性課程教學模式[9]。17世紀上半葉,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創立班級授課制,將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引入教育,取代了個別教學模式。長期以來,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最基本的組織形式,雖然嘗試過各種變革,但始終沒有撼動課堂教學的基礎地位。慕課借助新技術的力量將全球最優秀的教師、課程和平臺整合在一起,不斷創造和釋放著開放網絡教育的新能量[10]。從教育發展史來看,慕課是繼個別教學、班級授課以來教育界最大的一次革命。
2慕課的主要優點
2.1教學理念超前一是課程資源開放。慕課資源完全開放,即使學習者在人種、地域、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存在差異,每個人的學習愿望都有機會得到滿足,體現了公開、民主和自由的精神,有助于實現教育公平。開放資源除了可以免費共享之外,還可以對資源重復利用、修改和傳播。二是“翻轉課堂”模式。慕課的“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實質是學生學習力解放的一次革命,顛覆了人們頭腦中對課堂的傳統性理解。將課堂內與課堂外師生、教與學的時間進行重新安排,課堂外的時間學生從做作業“翻轉”為學習新的教學內容,而課堂內的時間則由教師講授知識“翻轉”為學生與教師互動討論,翻轉了課堂的時空、師生關系,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三是高效快捷。運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無線網絡等信息技術手段發現課程信息,數以千計的人在瞬間獲得這些信息,知識的傳遞在瞬間就可以完成。慕課本身是基于互聯網發展起來的開放式教育模式,不僅在其本身的傳播發展中離不開信息技術,在慕課制作、考核評價、師生交流等過程中也應用了多種信息技術,從而大幅提高了授課效率和效果。PPT、音頻、視頻等教學手段節約了教師大量的板書時間,豐富了學生接受知識的感官渠道,提高了效率[11]。
2.2教學內容精制慕課教師多為知名大學教授或該領域最前沿的研究者,代表了當前所在領域的主流思想,可以將最新、最前沿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慕課不是傳統課程的簡單錄制,而是將課程知識分為若干單元,將單元細分為知識節點,錄制成8~12min的生動講解視頻。教育資源生產方式由個人作坊式到團隊分工合作式,不同的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擔任某一特定的角色,不同角色的教師各有側重又密切配合,甚至整個教育過程中的某一環節的工作也是在學校范圍、校際之間乃至學校之間的團隊協作的結果[12]。每個節點的知識通過多媒體素材和技術進行形象生動的解讀,視頻制作精美。
2.3教學設計合理根據心理學研究,人的高效專注時間約15~20min,按照這個時間制作慕課視頻課程,既方便學習者利用碎片時間,又符合心理認知規律,學習效率更高。慕課教師在編輯內容時,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學方式對知識節點進行邏輯重組,可以清晰地表達完整的知識框架。慕課課程設計有教學互動環節,連接問題和知識點,在觀看視頻時,伴有隨堂測試題,如同游戲里的通關設置,答對后才能繼續進行以后的學習,能夠及時給學生答疑解惑。慕課課程既可以在線學習,也可以下載到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便攜移動終端上學習,實現了“時時處處皆可學”。
2.4教學評價靈活傳統教學由任課教師完成課程的考核和評價。慕課教學模式下,考核可以通過電腦自動判分。慕課教學師生之間互動較多,老師可以適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慕課設有網絡論壇等學習支持服務平臺,在這些平臺上,學生可以進行交流討論、互相幫助,實現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
3慕課對老年醫學教學改革的啟示
3.1轉變教學理念一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將傳統教育中的“教師中心”轉變為“學生中心”。大學要從傳授知識的地方,變為產生知識的地方。師生充分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師從醫學理論課中提出問題,讓學生課下自己查資料,找答案。這樣的方法使學生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更能發揮學習的主動性[13]。在老年醫學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內驅力。二是改革教學模式。改變以“教師、教材、教室”為中心的傳統,采用上下線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慕課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節省課堂時間,降低教學成本,提高實效[14]。三是充分應用慕課平臺。老年醫學具有豐富的教學素材和資源,充分利用慕課平臺,善于學習其他同行的慕課課程,主動制作老年醫學課程微課、慕課,促進同行交流,加強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率。
3.2優化教學內容一是緊跟學科前沿。新進展有很強的探索性,常常聯系實際應用,有助于培養學生務實和創新的理念。二是注重人文精神培養?,F代醫學模式要求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實施人文關懷。在這種形勢下,在老年醫學專業課程中滲透人文精神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敬老、愛老的觀念。三是結合病例??茖W選擇教學內容,不必完全依據教材照本宣科。這些疾病本身也與學生的健康息息相關,能夠學以致用。
3.3改進教學設計一是合理安排教師授課?!昂玫拈_始是成功的一半”,緒論課是課程教學的第一堂課,在學生對學科的認識和激發學生的興趣中作用重要,要重視緒論課的授課,可請科主任或資深教授講授。各章節內容盡量安排專門的研究者進行講述,讓最專業的教師授課。二是以核心知識為主線進行課程設計。學生容易理解的知識點,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課程或微課等形式課下自學,對于難懂和復雜的知識點主要在課堂上講授??茖W分配時間和精力,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機會。三是運用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投影儀、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媒體,將課程內容通過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信息展示給學生,激發興趣,提高效率。整合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資源,建立老年醫學教學網站,集中課件、教案、習題、視頻資料、科普知識、瘟疫流行史、諾貝爾生理學獎與老年醫學相關的知識等內容,通過論壇、電子郵件等方式相互交流。吸收PBL教學法、分層次教學法、舉例式教學法等方法的優點,運用于教學實踐。
篇2
1.1人口老齡化
據2010年我國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北京市在第6次人口普查中結果顯示60歲以上老人占12.5%;65歲及以上人口占8.7%。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
1.2老年醫學
老年醫學發展至今已有百年歷史。老年醫學是一門針對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專門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的學科,老年醫學已成為現代醫學中必不可少的學科。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老年人口數量多、人口老齡化速度快的國家之一,到2020年,預計我國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17.17%,總數達到2.48億[3]。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如何更好的發展我國老年醫學,培養更多、更好的老年醫學人才,以適應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需求,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之一。
1.3教學實踐
老年醫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目前存在著需要探索與改進的地方[4、5]。人體各臟器老化及退行性變是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加之復雜多變的疾病狀態,這常常是老年科醫生需要面對的問題[6]。各種疾病交織在一起,既存在疾病管理的問題,又不單單是單一??萍膊〉脑\治,診療思維有所不同,這相應的要求在老年醫學教學實踐中與??频慕虒W實踐有所區別,有所強調,有所轉變。這是老年醫學教學實踐中需要更新與改進的地方。為了促進老齡社會健康穩步的發展,培養熟練全面掌握老年醫學知識的人才,需要我們不斷根據老年醫學發展特點改進教學實踐工作。
2老年共病管理理念與教學實踐
2.1老年共病的特點
據統計,在65歲~69歲老年人群中有32%的人患有3種及3種以上的慢性病,在80歲~84歲老年人群中這一比例則上升到52%。這使老年人的醫療問題變得更加復雜,死亡率、住院率升高,更易出現不合理用藥,藥物相互之間作用,不良反應等問題[7-9]。老年共病的患者常常需要服用多種藥物,包括中藥及西藥,種類多,數量大,服藥時間及服藥劑量不易掌握,差錯率高,且藥物之間相互作用增多,容易出現肝腎代謝負擔,藥物蓄積等不良反應[8]。同時,有的老年患者共病中的每個疾病的治療方案可能與其他疾病相互矛盾,如某位老年患者可能同時存在冠心病和消化道出血,此時,抗凝與止血治療需權衡利弊,以期降低醫療風險,取得對患者預后最佳的效果。
2.2老年共病的管理
2012年,美國老年醫學會首次提出了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并于同年編輯出版《老年共病管理策略》的指南[10]。該指南強調了對老年患者進行綜合評估,進而遵照患者意愿,結合循證醫學證據,考慮預后,權衡利弊等因素,管理共病。該指南強調了個體化建議,并指出結合循證醫學證據及患者實際情況,更加貼合實際,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老年共病的管理需要多學科的基礎知識,同時還需要了解老年綜合評估,老年綜合評估在老年共病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得到重視,其主要包括疾病狀態、生活活動能力、認知功能、營養、心理等方面。其在疾病的診治與教學實踐中同樣有重要的作用[11]。
2.3共病管理與教學實踐
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即是一個全新的理念,也是一個老年科醫師天天面臨的醫療問題;是老年醫學不斷發展進步的結果;是人文關懷與循證醫學不斷發展的結果;是我們需要思索與實踐的新理論新方法。通過老年共病管理理念的提出與推廣,可以提高老年醫學教學實踐效果,可以更加明確老年醫學的教學特點,需要全方位評估,多學科考慮疾病管理,通過強化老年共病管理理念,進行老年綜合評估,可以使學生對老年醫學有更深入的理解,能進一步明確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強化老年醫學整體治療觀念,為以后的臨床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即使實習學生畢業工作后,不從事老年科工作,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在各個不同??乒ぷ鞯尼t師,都將面臨著老年患者,這些老年患者中也將存在老年共病患者,這些患者是不同??漆t師處理的難題。如果能夠在教學實習階段就有共病管理的思維及實踐基礎,則能更好的應對后期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更好的提高服務質量,提高患者預期的治療效果。這將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因此,有必要將共病的管理理念深入到教學實踐當中,使其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3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3.1提高教師對老年共病管理理念的認識
通過老年共病管理理念的宣傳與學習,使廣大老年科醫務工作者乃至各專科醫務工作者,熟知老年共病管理的概念與方式方法,制定科學的管理體系,塑造科學管理的氛圍。為進一步開展教學實踐工作提供必備的基礎。只有具備良好的氛圍,必要的知識儲備,明確教學觀點,才能有的放矢的培養醫學人才,優化教學方案,提高教學實踐的效果。
3.2典型病例結合PBL的教學方法
篇3
1美國老年醫學現況
自1909年美國IgnatzLeoNascher醫生提出老年醫學(Geriatrics)的概念,一個世紀以來,美國老年醫學專家的醫療和教育工作使老年醫學得以不斷完善,迄今已經形成了一門完整的學科。1942年成立全美老年醫學會,1945年成立全美老年學會,1965年設立老年人醫療保險,1966年開始老年醫學??婆嘤?,1974作者簡介:杜文津,碩士,主治醫師,第四軍醫大學兼職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老年神經病學。豐在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創建老年研究所。20世紀0年代,設立老年醫學研究基金開始資助本科醫學院校的臨床和科研人員探索改進醫學生課程中的老年醫學內容,職業衛生局資助建立老年醫學教育中心如南德洲老年病教育中心(SouthTexasGeriatricEducationCenter,STGEC),退伍軍人醫療系統成立老年醫學科研、教育、臨床中心(GeriatricResearch、EducationandClinicalCenters,GRECC)。
2美國新型老年醫療模式
美國除了傳統的護理院(nursinghome)外,還有各種現代綜合服務的老年醫學診療、保健方法不斷涌現。這些新型醫療模式旨在全面提高醫療質量、便利老年患者和降低醫療消費。設置老年病房(acutecaref-0rⅡ1eelderly,ACE)。美國的老年病房一般設立在大型三級醫院,由老年醫學??漆t生負責,專門收治老年患者,并會同其他專科醫生對老年患者的會診與治療。該醫療模式能有效診治老年患者疾病,及時發現和防治老年病綜合征,縮短住院曰。開設老年髖部骨折專診(hipfractureservice)。老年人體質虛弱,容易摔倒,且老年人骨質疏松,從而導致髖部骨折發生率高。老年髖部骨折??圃\療流程簡捷,由老年科醫生負責患者的術前評估、圍手術期處理和術后亞急性期診療與康復,可使老年患者盡快手術、減少并能及時處理術后并發癥,縮短病程和住院日,加速患者康復,降低治療費用。實施亞急性和過渡性醫療(subacuteandtransi.tionalcare)。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發作緩解或控制后,老年患者往往不能很快恢復,但其住院過久可能會引起活動能力下降、院內感染等問題,造成其疾病的惡性循環。在亞急性和過渡性醫療模式下,老年醫學團隊負責老年患者的康復理療、壓瘡治療、抗生素治療、腸內外營養、精神行為病癥等診療服務,并負責安排老年患者的出院后連續診療、保健以及指導相關機構改善社會和家庭環境,為老年患者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發作控制后提供合理而安全的連續性診療服務,有利于患者恢復。開展全面的老年人服務項目(programofall—in-clusivecarefor血eelderly,PACE)。老年人服務項目是一種為衰弱老人提供基礎診療、預防、日問鍛煉與娛樂活動、急性病診治及慢病長期管理等全套醫療保健服務模式。老年科醫生定期對患者進行評估,及時調整服務內容和方式,對難以解決的病案邀請專科醫生會診。同時,為保證老年患者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使其能夠繼續居住在社區,減少住院次數和入住護理院的幾率,提高和維持生活質量,降低醫療費用,組織召開家庭會議,商議護理、診療方案。建立退休養老社區連續醫療(continuingcarereti.rementcommunities,CCRC)。美國將退休老人聚居,對其提供連續性醫療、保健及日常生活服務與支持。大部分老人加入CCRC時屬低齡,比較健壯,生活能夠自理,CCRC為其提供基礎醫療保健和預防、及各種生活服務支持。隨著老年人年歲增長及急、慢性病患病率升高,需求逐漸增多,老年醫學團隊根據每個老人的具體需求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和長期慢性病管理,除急性病需要住院外,老年患者在CCRC社區可享受連續性的醫療保健服務。
3美國老年醫學教育現況
美國于1988年在全美內科資格認證中加入老年醫學專科資格認證考核,1995年設立老年醫學教育和培訓國家論壇,發表老年醫學和健康保護白皮書,包括老年醫學訓練、分布、應用的建議和獲政府健康體系資格認證人員所必須具備的條件,詳細列舉了醫學生、住院醫師、研究生、老年病專科醫生訓練、繼續醫學教育和資格認證的內容等。1998年美國老年病協會發表老年病??蒲芯可柧氈改希鞔_了老年醫學基本教育目標、核心教育內容及專業目標嘲。目前全美125所醫學院校都設置了老年醫學必修課程,旨在醫學生中普及老年醫學基礎知識,不少醫學院校還建立老年醫學臨床和研究中心。以及122個老年醫學??婆嘤柣?。老年科醫生需要經過系統性專業培訓和資格認證考核,包括取得醫學博士學位、3年住院醫生培訓后取得行醫執照,以及1.3年老年醫學專科培訓并通過資格認證考核。
3.1老年醫學課程相關內容
美國老年醫學課程設置合理而全面,主要包括:①衰老的生物學:基因、生物化學、細胞、衰老進程的理論。②衰老的心理社會問題:正常行為、人口統計學和流行病學、公共衛生和政策問題、醫學倫理學和法律、社會資源和規劃、對老年人的態度、生物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③老年病及老年相關臨床問題:衰老過程中的器官組織解剖和生理學、疾病和衰老相關障礙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學、疾病和衰老相關障礙的流行病學和自然轉歸、評估和管理。常見問題有外科手術的評估、麻醉的選擇、事故和跌倒、住院相關損害、醫源性問題、營養問題、行為問題、社會問題。④老年人的評估和管理:面談和功能記錄、交流和相處技能、老年人體格檢查、特殊臨床試驗、臨床診治的做出、病歷的保存、預防醫學、循證醫學、臨床藥理學、康復、醫護團隊/科間合作、治療的連續和機構間交接、人道主義關懷。⑤老年病教育、管理和研究:規劃的制定和評估、基本原則和教學方法、教學的技能、研究設計和方法、研究技術、文獻回顧和解讀、規劃的管理。
3.2老年醫學研究生課程
研究生課程包括6類內容腳。第1類用于達到BHPr要求的老年病初級和高級咨詢專業人員的質量準入標準。第2類培養教員,保證老年病服務領域具有合格和優秀的師資。第3類培養研究生成為老年醫學教育的領導、骨干及學術專家。第4類培養研究生成為熟練的老年科醫師,勝任老年人健康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第5類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包括綜述、制定科研計劃、科研實踐及撰寫科研論文等必需技能。第6類培養是為研究生獲得成為醫學管理者及從事臨床計劃、目標、評估等方案制定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其課程設置覆蓋了老年醫學所必需的所有元素。臨床訓練包括初級醫療、綜合老年病評估、院內院外患者的咨詢、護理院的醫療、家庭醫療、臨終關懷和姑息治療、康復、衰老的心理精神問題、醫學倫理、住院患者的救治、老年病的私人門診以及牙科和精神病治療??蒲杏柧毎ɡ碚撜n程和實驗室的實驗、與導師和實驗室成員討論預實驗問題、復習文獻、確定實驗內容、完成實驗內容、撰寫論文。管理訓練包括健康管理和美國醫學管理者協會課程、一些高級導師課程。
3.3老年病醫師資質證明
老年醫學是美國醫學專業委員會(AmericanBo.ardofMedicalSpecialties,ABMS)認證的2級專業組織。ABMS是美國醫師資格監督的初級實體。主修ABMS認證的老年病訓練課程的研究生必須完成內科學、家庭醫學、或心理/神經病學住院醫師的課程。經過1—2年的課程后,通過參加美國內科學和家庭醫學或心理學和神經病學委員會組織的考試,可以獲得老年醫學資質證書。
4對我國老年醫學醫療和教育的啟示
4.1發揮現代老年醫學的特點與作用
當今臨床醫學過度的專業化,不利于身患多系統疾病的老年人,導致他們輾轉于各個???,得不到及時、正確、有效的治療,增加了患者、家屬和社會的負擔。因此,老年科醫生首先在掌握全科知識基礎上應有側重的發展技術專長。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以老年患者整體健康需要為中心,綜合考慮患者生理功能和多種急、慢性病的相互影響,權衡各種診療措施的預期效果和不良反應,協調各??频臅\意見,多學科協作。還要系統考慮患者心理、精神和行為等方面的病癥,以及社會和家庭環境因素對患者健康和功能狀態的影響。
4.2騎立連續性健康保障服務的理念
老年醫學在教學中應將醫學實踐從疾病治療延沖割健康管理,使學生深刻理解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時,注重傳授健康管理知識、加強學生健康管理技能的訓練。另外,在健康管理中提供連續性的健康保障服務至關重要。老年人?;加卸喾N不可治愈的慢性病,對其醫療服務需要一個連續的過程,即老年人在疾病慢性期、康復期可以在社區或家中接受繼續治療或功能康復訓練,如病情反復再回到醫院就診。美國的PACE項目即是一個比較成功的范例,值得我們參考和學習。我國應注重老年人養老保健工作,也需要大力發展以社區為基礎的老年健康管理及健康保障體制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鼓勵學生積極投身基層健康促進事業。
4.3制定合理的老年醫學教育計劃
老年醫學作為獨立的學科,在我國還沒有得到充分認可嘲。雖然,老年醫學已納入醫學生的學習課程,但教育資源明顯不足,沒有系統完整的教學組織,理論教學和實踐指南不夠完善。因此,高等醫學院校必須在政府的支持下,聯合多方面力量,制定出一套可行、有效的培養老年醫學人才的教育計劃并大力實施。如在醫學院校本科設置老年醫學必修課程,老年醫學研究要重點突出老年醫學整體特色,在醫學生每年度新生招錄時設置針對社區老年醫療保健服務的定向生;在青年醫生中開展老年醫學繼續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加強系統規范的??朴柧殻晟评夏赆t學資質認證制度等。另外,醫學院校還應重視老年醫學課程的設置,其課程的設置要符合老年醫學發展的需要,開發具有特色的課程,如借鑒美國的老年醫學課程相關內容。
篇4
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萬人,占總人口的16.1%。人口老齡化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沉重的養老負擔。那么,醫院在應對老齡化問題上,究竟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本期,我們請到了北京老年醫院院長陳崢,請他來為大家談一下醫院在解決養老問題中的作用。
為什么要成立老年醫院
每天早上,不難見到各大醫院窗口前老年人排隊掛號的身影。很多人不太了解,老年人看病,需要到專門的老年科或者老年醫院嗎?為什么要成立老年醫院呢?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后,老齡化問題再一次得到重視。2001年,北京市政府將北京胸科醫院改名為北京老年醫院。后來,在北京逐漸形成了以北京老年醫院為龍頭的老年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據陳院長介紹,發展老年醫院,首先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的需求。過去,“人活七十古來稀”,老人可能會因為突發心梗、中風,就突然離世。但現在,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治好疾病不再是問題。問題是疾病治愈以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往往難以得到保障。
“一個年輕人去做個支架、接個骨頭,做完后可能不會出現什么問題。但如果一個老人去做這種手術,過程中就可能會出現很多并發癥?!标愒洪L說,人老后,體衰多病是最大的特點。有些老人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吃飯也吃不下,身體逐漸衰弱,平時只能臥床。一旦得一次流感,或者一次拉肚子,很可能就面臨生命危險。老年人的抵抗力、全身體能儲備都在下降,這就造成在醫學模式上,像過去傳統的心臟、呼吸、血液分科這樣的單科醫療,很難滿足老人需求。
還有的老人,不想給子女造成醫療費用上的負擔,于是便久拖不治。老人受心理因素、社會環境、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多方面影響都很大。“一是多病,二是功能下降,三是受社會環境因素影響大,這是老年醫學面臨的最主要特點。”
其次,建立老年醫院也是國際發展的趨勢。“在老年醫學發展和老年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我們和國外有大概是20~30年的差距?!睋愒洪L介紹,現在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關注的主要是預防疾病和急診急救,而對于三級預防關注得較少。所謂三級預防,就是在疾病發生后,不讓病人殘疾、失能,通過早期康復和早期治療,提高生活品質。而老年醫療就屬于三級預防。
據了解,現在國外有中期醫療和長期醫療的概念。所謂中期醫療就是急性病后的功能康復,而長期醫療指的是對于徹底失能的老人提供醫療和生活照護全方位支持。“中期和長期都是針對老人的特殊性提出的,而這方面目前我們提的還不夠多。”陳院長說。
另外,還有一種叫做末期醫療,也就是臨終關懷,即如何讓老人有尊嚴地、沒有痛苦地離去。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在家庭中實施臨終關懷的比例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高低的金標準。陳院長說,國外對于中期、長期、末期醫療這三個理念,無論在服務內容和機構設置上,發展得都非常快。
老年醫院里都有些什么
那么,老年醫院在醫療服務或功能設置上,和一般綜合醫院相比,有何區別呢?
陳院長說,首先,老年人和年輕人看病過程不同。一個年輕人到醫院去看病,從掛號、簽字、辦手續,直至完成手術出院,完全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但老人的情況就比較復雜。看病時需要有人陪同,有的老人被送來醫院后只能臥床,或是處于失智狀態。當需要老人做出相關決策時,他們往往受社會因素干擾比較大。另外,老人的體弱多病和功能下降,也造成老人的住院醫療非常復雜。
一般的綜合醫院,是以一個器官或系統的發病、治愈過程來設計的,比如心臟科、呼吸科等。“在我們醫院,有一部分科室是按照綜合醫院設置的,但是內涵上又有區別?!标愒洪L說,老人最主要的特點是多病、功能下降和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所以在治療模式,醫院采取了多學科的模式。除了常規的醫生,還有康復、心理、營養、藥學等各個專業的醫護人員共同參與。此外,還有社會工作者,專門負責處理老人醫療以外的事務,比如家庭、子女、醫保、付費等問題。
另外,隨著老年人的功能下降,他們的健康狀況難以依靠傳統的診斷手段來評估。老年醫院開展了功能評估,包括對老人的生活能力、認知狀況、社會心理環境、醫療費用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從而評價出老人整體的狀況。
“在老年特色科室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我們有老年癡呆病房,收治的老人多是失智狀態,有人表現平靜,有人表現狂躁,同時很多病人合并心臟病、腎病、中風等多種軀體病癥。這種情況就涉及到多病的治療?!?/p>
陳院長說,醫院還設有臨終關懷病房。“這部分主要是針對腫瘤、惡液質等重癥病人,通過臨終關懷,使他們在有限的存活時間內,感覺到有尊嚴無痛苦?!睋私?,臨終關懷的運作方式具體包括疼痛緩解、對癥處理、社會心理干預、開展死亡教育等。
此外,醫院還設有老年康復科,“包括心臟的康復、肺康復,還有中風康復、認知訓練、骨關節術后等的康復?!?/p>
在門診,醫院設有疼痛門診、失智(包括記憶減退、癡呆等)門診、失禁門診、跌倒門診等針對老年人的特點設置的門診。另外,醫院還在嘗試建立專門的長期照護病房。
在配套設施上,醫院還有一些針對老年人特點設計的、人性化的細節。
“WTO提出了一個叫做‘老年友善醫院’的概念,我們正在逐步實現這個理念?!标愒洪L說,由于老人的一些特殊需求,在老年醫院的建設上,不光要有無障礙設施,還有人文、倫理,包括溝通和特殊的老年風險防范等一些措施。
比如,在醫院病房里,每個老人都有一個獨立的空間。病房樓的45度角十字型設計,讓每一個床位都能照射到陽光。床位是按照放射狀擺放的,這樣便于醫生和護士可以同時看到四個點,病人有什么情況都能及時看得到。病人去衛生間是直線距離也是最短的。
此外,衛生間里不設淋浴,這是為了防止老人摔倒和意外發生。老人可以被送到洗澡間,那里有進口的洗澡機。為了老人坐立方便,衛生間里馬桶設置得比較高,并配有潔身器?!翱紤]到一部分失能老人,在床上排便是很難受的,但是自己又動不了,我們在特殊病房還設有吊軌。這樣可以通過吊軌將他們送到衛生間?!标愒洪L介紹說,在這些細節的設計上,一方面要滿足老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考慮降低護士的勞動強度。
此外,每個病人還配有一個平板電視,電視上會播放一些健康教育的內容,也有點餐、叫護工等多種功能。醫院的醫護人員對于病人的稱呼也很注意?!拔覀冏o理部曾專門討論過管老人叫什么,有人說叫‘老張’‘老李’,有人說叫‘叔叔’‘阿姨’,最后我們還是覺得叫‘爺爺’‘奶奶’比較好。我們的護士小姑娘差不多二三十歲,老人一般是七八十歲,病人也反映這樣的稱呼特別親切?!标愒洪L欣慰地說。
醫院能為養老做些什么
那么,在整個社會的養老體系中,醫院應該扮演一種什么樣的角色呢?現在都在談醫養結合,那么究竟應該怎樣結合?
陳崢介紹,根據功能狀況,養老大體可以分為三大類:安養、養護、護理。“所謂第一類,安養,是針對功能健全的老人而言的。”陳崢說,這部分老人可能只是由于喪偶,或是子女在國外,無人照看?!梆B老院接收的主要就是這類病人,主要是讓老人有事可干,比如一起打打牌,照顧他們洗澡吃飯等?!敝劣诳床?,只需定期坐班車去醫院就診,或是醫生來巡診。
“第二類,養護。這部分是針對半失能老人,這才是我們醫養結合的要點。比如偏癱病人、癡呆病人等,對他們的照護往往是養老院和居家比較棘手的、或是不太擅長的?!?/p>
第三類,護理,就是徹底失能需要長期照護的概念,一般由護理院這樣的醫療機構收治。陳崢總結說,嚴格來講,老人在離開工作崗位以后、失能以前的這段時間,如何讓他們老有所學、老有所用、老有所樂,這些并不是醫院的主要關注范圍。
“真正的醫養結合的概念,是在老人失能或半失能以后,這時候醫療要介入。不論在家里還是醫院,老人既需要生活照護,又需要做共病管理和功能康復,那么誰來做?這才是真正的醫養結合的切入點和交叉點。”
“所以,我們談醫養結合,不是簡單的養老院辦醫院,或是醫院辦養老院。而是指的從宏觀政策層面、組織層面,比如醫保、衛生、民政等多方面共同去努力。不論老人在家、在養老機構或是在醫院,有民政部門的社會工作者給予照護和關注,比如為老人送飯、送浴、購物和幫老人理財。剩下的,醫療相關的服務,由醫院負責提供。比如定期查體,比如康復治療。如果有人想在家里臨終,那么醫院就提供癌癥止疼泵、透析設備等。不管老人身處哪里,都能夠同時享受到社會的服務,和我們衛生的支持,這才是非常漂亮的醫養結合,這就是發達國家的多學科整合服務?!标悕樥f,要達到這個理想狀況,各個層次的配合都非常重要。
那么,老年醫院發展到現在,有沒有遇到過什么困難呢?
“這么多年來,國家對我們一直很支持。老齡化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只要我們醫院提出想法,政府都會全力配合、投資去解決。所以我們醫院發展也很快,從急性期治療、康復醫學,到長期醫療、末期醫療,發展都比較快。在設施建設、設備投入等方面,政府也都非常關心?!?/p>
“不過,老年醫學畢竟是新生學科,因此還是有很多醫護人員習慣于傳統那一套,肝病就看肝,心臟病就看心臟,傳統的醫療模式很難打破。你讓他把老人的肺也看了,肝也看了,神經也看了,他們可能接受不了。”陳崢說,“全人、全隊、全科、全程”是老年醫學的醫療服務模式。在國際上,老年科醫生的地位非常高。國外的老年科醫生,是在傳統的內科醫生培訓的基礎上,還要再歷經兩到三年的培訓?!半m然我們醫院不太可能先走這一步,但我們一直在開展相關培訓,讓我們的醫生與國外同行一起交流,學習知識?!?/p>
篇5
所謂創新人才,是指具有寬厚的基礎知識,豐富的文化底蘊,極強的問題意識,穩定成熟的心理品質和較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1]。這種人才能靈活運用已掌握的知識,通過對事物表面現象的觀察、分析,發現問題,堅持不懈,最終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創新人才包括三方面的涵義:創新意識:要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敏感性,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能從新的角度考慮問題,敢于批判,勇于揭開事物的“冰山現象”,這是創新的動力。創新能力:這種能力必須建立在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蘊含的人文精神基礎之上,包括不斷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應用實踐新領域的能力,發明開創新世界的能力,這是創新的源泉。創新精神:創新的過程是曲折的,目標的完成需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要能經受住任何失敗的考驗和多次重復的枯燥,具備創新的責任感,具有獻身科學的意志。同時在創新的過程中,應善于利用他人的智慧,具備團隊協作的能力。這是創新的保證。
2醫學創新人才的特征
醫學是建立在大量傳統知識的基礎上,它繼承了人類幾千年來對疾病、健康的認識,醫學歷史上某些時期的飛躍至今都能在現代醫學領域中完美地體現。醫學又隨著科學的巨大進步,不斷地創新和突破,它的探索手段不斷加強,它的理論體系不斷深化,它的應用實踐不斷完善。醫學創新是建立在對傳統認識基礎上的再認識。
2•121世紀醫學發展的特點:
隨著科學技術手段的發展和人類社會自我反思的深入,21世紀的醫學又出現了新的特點
2•1•1現代科學的發展對醫學的作用更加明顯
醫學與現代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理論方法不斷結合,使醫學技術本身日趨精密和高效,各種影像診斷技術的飛速發展,生物工程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的引入,極大地提高了醫學研究和疾病防治水平,醫學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1•2醫學本身不斷綜合、分化
醫學學科分化越來越細,新的分支學科不斷產生,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的出現綜合了各個學科的知識,又發展分化了新的領域,這樣的分化與綜合,使醫學科學知識量大大增加,有利于形成發散思維,激發創新靈感。
2•1•3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的變化發展使醫學面臨新的挑戰人
口的增加、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的破壞,人們在征服自然時,不得不接受自然的懲罰;人們在越來越珍惜生命價值內涵時,又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而遭受各種腫瘤、慢性病、傳染病的威脅;醫療費用的急劇上升、衛生資源的不足和地區不平衡也再次拷問了醫學的倫理觀、道德觀……這所有的一切都使醫學面臨新的挑戰。
2•221世紀創新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
21世紀醫學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要求我們的醫學人才必須創新地思維、創新地利用一切科學方法創新地解決各種問題,21世紀的醫學人才必須是創新人才,必須具備以下的素質:
2•2•1具有醫學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三維知識結構隨著人們對健康、生命質量要求的提高,社會行為方式與疾病的關系被人們所認識,建立在原有生物醫學模式基礎上的醫療服務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醫學不僅僅是治療疾病,而且應包括疾病預防、健康促進、功能恢復、提高生存質量等任務。這要求醫生整合醫學、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根據病人對預防、治療和康復的總體要求來提供適當的衛生服務,從倫理、費用、人性的角度考慮醫療服務的內容和形式。
2•2•2具有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術、解決新問題的三種基本能力醫學知識的日新月異要求醫學人才要有積極學習、獲取新知識的熱情,及時捕捉醫學領域各種信息,掌握新技術、手段、方法,勇于探索,敢于批判,循證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2•3具有獨特的個性、堅強的意志、健全的人格三個品質特征縱觀醫學上的許多成就都是建立在對原有認識的否定基礎上,醫學的創新就是一個標新立異的過程,是一種求異性思維,它表現為人才獨特的個性,不能人云亦云。創新的過程是漫長的、曲折的,需要有堅強的意志信念作保證,要有健全的人格作支撐。
3醫學教育模式的構建
醫學的發展呼喚醫學創新人才的出現,培養創新人才已成為當今高等醫學教育的戰略重任,培養醫學創新人才關鍵是建立一個有利于人才培養的醫學教育模式。傳統的醫學教育是建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教育模式,以生物醫學模式為依據,以學科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宗旨?!爸貙I輕基礎,重科技輕人文,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重共性輕個性”[2]。這遠遠不能適應今天醫學發展的要求,構建有利于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醫學教育模式勢在必行。而這種新模式的構建是在對傳統醫學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3•1優化課程體系、整合教學內容,設置課程模塊
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過分強調學科自身的系統性,忽視了學科之間的聯系,難以使學生對生命現象形成綜合、整體的概念。課程門數繁多、課程內容交叉、重復、脫節,學生負擔過重、知識陳舊。優化課程體系,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把整個課程體系分為五大模塊:公共基礎、醫學基礎、專業基礎、臨床專業、預防醫學模塊。其中公共基礎模塊又可細分為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窗口課程(英語、計算機)模塊,醫學基礎模塊可細分為形態學、技能學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可細分為內科基礎模塊、外科基礎模塊。,充實了基礎,強調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臨床專業知識的三維知識結構的統一、協調,把預防醫學教育貫穿于醫學教育的全過程,適應了社會2心理2生物醫學模式的發展,符合現代醫學的重點從個體疾病的治療向群體疾病防治、健康促進轉移的特點,體現了醫學的服務性、社會性。同時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的加強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創新靈感的激發。對每一模塊中的學科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刪減重復,合理安排交叉內容,注意課程之間的銜接(如形態學課程中解剖與組胚的整合,機能學實驗中生理、藥理、病生的整合),及時補充學科發展中的最新動態,讓學生能跟上醫學發展的腳步。
3.2開設大量選修課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學,在整個課程設置中,選修課比重大都在80%以上。選修課作為課程設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進一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給學生以自由成長的空間。結合醫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我們設置了三大類選修課:第一類是早期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類選修課,如文學藝術類、心理學類、法學類、經濟管理類、數學類,這些課程可進一步整合三維知識結構;第二類是科研類選修課,主要包括:臨床科研設計、實驗動物學、循證醫學等課程,著重介紹循證醫學的基本原理,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學習基本的科研方法,形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第三類是專業選修課,如老年醫學、美容與整形、腫瘤治療等,目的是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寬學生的視野,鼓勵學生在某一領域的深入學習,促進個性化發展。
3.3加強實驗、實踐環節的教學,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服務性很強的學科,它對于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在實驗環節中我們首先進行重組,打破學科的界限,減少原有實驗課程中大量重復性和驗證性的實驗,不同課程實現互通,開設了一些具有綜合性和設計性的實驗,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鼓勵學生創新思維設計實驗,并親自動手驗證結果,從而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整個實驗環節分為五大模塊:物理實驗模塊、化學實驗模塊(包括無機、有機、物理化學實驗)、形態學實驗模塊(包括解剖、組胚、病理實驗)、技能學實驗模塊(包括生理、病生、藥理實驗)、臨床檢驗實驗模塊(包括生化、病原、實驗診斷)。對實踐性環節的改革重點放在實習的內容和實習的考核,目標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作為醫生所應具有的職業道德素質。修改實綱,在傳統的內、外、婦、兒、傳染等內容的基礎上加入了急診和社區的實習。對實習的考核,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平時的臨床技能各站考核和實習結束時臨床技能綜合考核相結合,考核知識能力和倫理道德素質并重,強調與同事間的團結協作、與病人的有效溝通,加強對醫生責任感的感悟。
3.4改革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
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對知識只是機械性記憶,不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改革教學方法,首先應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啟發式教學,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實現老師和學生的雙向交流,這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式教學法常見的有:PBL(以問題為中心)法、案例式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標準病人教學法等。這些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打破了學科界限、基礎和臨床的界限,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綜合運用,形成科學概念,獲得完整的知識體系,符合醫學的整體性原則。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教師的引導,利用各種資源和途徑,學會解決問題,完成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學手段不僅僅停留一支筆、一塊黑板的運用。通過多媒體的聲音、圖象、色彩、動畫等能豐富教學形式,擴大每節課的知識容量,加強對學生的感官刺激,提高學習興趣,維持長久記憶。
3.5構建導向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評價體系
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是關系創新人才培養的方向、創新教育維持的動力,更是關系到為創新人才培養所構建的醫學教育模式是否成功、可行的關鍵。因此,首先,評價的內容能夠全面、系統和科學,不僅要考察學生對知識記憶理解的能力,更要考核學生對知識靈活運用、舉一反三、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評價的形式應多樣,充分利用書面考試、實驗操作、臨床技能考核等各種形式的不同特點,從不同的側面考察學生。同時,小論文、小綜述、調研報告的形式可以反映學生是否能成功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于學生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最后,評價結果的反饋性,科學的評價結果應及時反饋給老師和學生,糾正老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偏差和不足,總結經驗教訓,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
3.6建立靈活多樣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進一步完善學分制,實行彈性學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同時對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實行主輔修制和雙學位制,這有利于學生視野的開闊、知識的融合、個性的培養,有利于發散思維的形成、創新靈感的激發、創新問題的提出,有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人才培養的多樣化。而對于學習成績優秀、科研能力強的同學還可實行本碩連讀,這有利于統籌兼顧本科、碩士的教學計劃,優化人才的培養過程,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
4創新人才培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醫學創新人才的培養,除了構建一合理的醫學教育模式,同時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4.1更新教育觀念觀念是行為的先導,更新觀念是培養具有創新人才的前提。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以繼承為中心、以發展智力為中心、以做事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必將被以育人為中心、以創新為中心、智力和非智力協調發展、做人做事相結合的新的教育思想所替代[3]。教學過程中,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理念也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所轉移,我們的教育模式應是以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為中心。
4.2營造創新環境
通過開設“創造學”課程,舉辦有關創新課程、創新教育的講座,舉行創新成果展覽等形式,讓學生耳濡目染,鼓勵學生參與創新,營造有利于創新發展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同時對一些創新欲強、個性突出的學生,應主動幫助其合理安排基礎知識學習和創新研究開展間的關系,讓其有充分自由發展的空間,從而有利于創新人才的脫穎而出,創新成果的取得。
篇6
關鍵詞:老人房;色彩;設計
中圖分類號:J0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3)10-72-2
一、老人房與色彩美學的概念
(一)老人房設計
不同的文化圈對于老年人有著不同的定義。由于生命的周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壯年到老年的分界線往往是很模糊的。有些人認為做了祖父祖母就是進入了老年,有的人認為退休是進入老年的一個標志。世界衛生組織對老年人的定義為60周歲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則認為65歲是分界點。中國古代曾將50歲作為劃分點。
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代謝機能的降低會導致行動緩慢、身體各部位產生相對萎縮等問題。據老年醫學研究人員認為:人在28~30歲身高最大,35~40歲以后逐漸出現衰減。一般老年人在70歲的身高會比年輕時降低2.5%~3%。雖然我國目前對老年居室的設計沒有制定相關規范,但是我們可以結合其他學科,在對其居室進行設計時,考慮一些主要的細節設計要素:如選材自然化,用材健康化,家具要合理,電源插座:應根據老人的身體尺度和行為方式做適當安排。廚房機械設施要安全合理化,衛生間的設計要安裝一些按鈴和地磚要防滑。
老人房設計是針對老人后期發展結合心理學、色彩心理學、環境心理學、人體工程學等專業知識來進行合理布置設計,為他們制造一個簡潔舒適、適于觀察思考、隨性游戲的童話性空間,讓他們在這個空間里安享晚年。
(二)色彩的基本概念
在詞義上來解釋,“色”即是顏色,“彩”即是多種顏色?!吧笔菃我坏闹赶蚰骋环N具體的顏色,而“彩”則能給人以五彩斑斕的感覺,它也更能體現大家在視覺與心理的感受與體驗。如何游刃有余的運用色彩并進行色彩設計是很重要的。
色彩是通過光源光、透射光、反射光而產生的,所以我們看到的色彩是人在接受光的刺激后,視網膜的興奮傳送到大腦中樞而產生的感覺。瑞士畫家伊頓說:“視覺元素包括形狀、大小、肌理、色相、純度、明度等,然而,當物體在眼前出現最先感知的應是色彩?!庇纱丝芍?,色彩是和我們的感覺聯系在一起的,平時我們認識色彩的時候不是在看物體本身的顏色,而是將物體反射的光以色彩的形式感知。
二、老人房設計中色彩的運用
(一)色彩對空間的調節作用
色彩不僅是居室空間的基本內容,同時也是表現空間特征的決定性因素。在色彩設計中,我們可以利用色彩的物理特性在視覺上給人藝術上的享受。例如色彩本身的重量感、溫差感、進深感等。
色相的不同可以改變我們在空間里的冷暖感覺,如黃色讓人感覺溫馨,藍色則讓人感覺冰冷。明度和純度可以改變空間在視覺上的空間感。如淺色讓空間明亮,通透,而明度較低的紫色會使得空間尺寸在視覺上變小。不同的色彩能表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在對室內空間進行設計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色彩的這些特性改變空間的固有框架,修補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讓不同的家具和空間的大小在色彩的搭配下完美的協調起來。
(二)老人房設計中色彩搭配的原則
在色彩搭配設計之前我們首先需考慮色彩在老人房設計上的自立性、安全性、健康性、適用性原則。
1、大面積冷色調:在老人房的色彩運用中,大面積的冷色調使用是首先應該避免的。因為如青、藍、綠等冷色系雖然可以讓室內顯得更加干凈,但卻會給老人一種冷清、孤單的感覺,長時間居住在冷色系的房間中無疑會對老人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
2、艷麗的對比色:在老人房中使用艷麗的對比色來活躍居住氣氛、達到較好的裝飾效果也是一種需要盡量避免的做法。因為過于艷麗的的色彩會使老人心神不寧、大量的對比色應用會讓老人感到眩暈甚至使視力快速下降。因此,即使老人偏愛艷麗的色彩,也要盡量減少大面積使用的情況。
3、燈光的色彩:在考慮老人房中的色彩應用時,不要忽略了燈光的因素。通常建議大家為老人房設置暖色的光源、盡量避免使用冷色光,這樣可以較好地突出老人房中安詳、溫暖的感覺,對老人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幫助。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為老人選購燈泡、燈管時,需要特別注意燈光的顯色性是否良好,不要使用偏色嚴重的燈光才好。
4、陳設的色彩:老人大多喜歡安靜整潔的家居氣氛,因而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建議家有老人的居室內不妨多放一些綠色植物,來保持空氣的清新、視覺上的放松。另外,家中養一些花草,對于老人來說,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對于保持精神上的輕松愉悅有著良好的作用。營建穩重氛圍更適宜,貼近自然。老年人的居室窗簾可選用提花布、織錦布等,這種窗簾厚重、素雅的質地和圖案,以及華麗的編織手法,展現出老人成熟、穩重的智者風范。此外,厚重的窗簾帶來的穩定的睡眠環境對于老人的身體大有好處。此外,老人的窗簾最好設置為雙層,分紗簾和織錦布簾,這樣分層拉啟可以調節室內亮度,同時使老人免受過烈的陽光刺激。
三、色彩在老人居住空間中的影響
(一)色彩對老人心理的影響。
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的色彩對人的心理和生理有不同的影響作用。老年人的視覺系統對色彩的要求具有特殊性,喜歡回憶往事是老年人的主要特點之一,所以色彩的選擇要適合老年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居室的色彩設計是“銀色方案”最重要手法之一。居室的色彩作用體現在空間的搭配上,不同的色彩組合,對歡喜、興奮、煩躁、憂郁、沉悶等心情變化有直接的影響。每一種顏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能影響人的溫度知覺、空間知覺甚至情緒。
首先,老年居室的色彩要避免單調,宜用比較溫暖的色彩烘托出親近祥和的意境。其次,老人視覺退化故整體顏色不宜太暗,室內明度應比其他年齡段的使用者高一些,但要避免使用大面積的深顏色以防止有悶重的感覺。再次,色彩設計應偏重采用古樸、平和、沉著的室內裝飾色,可用米色、淡黃色等暖色來代替蒼白無力、沒有感情的白色。最后,對于心態童真、性格開朗的老人,設計時要脫凡而不俗,內容應相應豐富和多元化,盡量改變以往“五白一灰”的狀況,可調用小面積的亮色搭配,力求淡雅、柔和而不失生氣;而對于追求時尚、熱愛生活的老人,在居室配飾上要重點精心設計,如墻壁粉刷柔和色的涂料后再貼上顏色鮮明的各種較為個性、張揚的壁紙、壁布、壁氈,地面鋪上木地板或地毯。
(二)色彩對老人身體的影響。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老人機體功能的衰退會導致一些如白內障、心腦血管老化、視覺系統老化等老年疾病,這決定了老人喜愛寧靜、整潔、安逸、柔和的居室環境,所以老年居室的色彩不宜使用過于鮮艷、刺激的顏色,以防在生理上對老年人的視覺系統造成負擔,在心理上導致緊張情緒。設計時應該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選用一些樸素而深沉,高雅而寧靜的色彩,如米白、淺灰、淺藍、淺棕、深褐等色來調節平衡,利于休息和睡眠,消除疲勞,平息調養。
四、老人房設計中色彩運用的發展趨勢
色彩設計在現代設計中逐漸的占據了主導地位,色彩豐富了人們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提高了大家的文化品味;滿足了我們的精神需求?,F代老人房設計不僅要滿足造型、布置、材料方面還要在色彩上更加專注、把握好色彩的視覺效果,色彩的協調對比是否和諧統一在整個空間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結合中國的國情,內外社會人口結構老齡化問題已經越來越突出,隨之而來的老年人居住空間的設計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整個老人房設計過程中,除了給老人一個溫馨自然的空間,同時也要關注老人的想法,讓他參與進來,滿足他對色彩的需求。色彩的安全性和健康性是我們對老人房色彩設計的初衷,將安全和健康適用完美結合也是未來老人房色彩設計中的最高要求。
隨著我國步入老年化社會的進程加快,人類物質、精神生活的提高,老人居所的設計逐漸成為設計界的一個重要課題,既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與健康的需要,又要給老人形成一個舒適、安逸、穩定的環境。老人有著豐富的閱歷和經驗,因而有一種追求穩定和凝重的性格特點,那么我們在進行老人房設計時,就要根據老年人的不同特點而量身定做。老年人進入暮年心理上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變得喜歡懷念過去,那么在居室色彩的選擇上,就要區別于其他人群。老年人的經驗、閱歷和年齡的關系,其性情一般很沉穩,喜歡安靜、柔和、整潔的居室環境,那么在色彩的選擇上,應偏重于古樸、沉著的室內裝飾色。
五、結束語
現代社會的發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與老人房設計的發展。要使現代老人房設計與色彩相互的結合點上打造出精品, 從老年人的角度出發,以老年懷念過去和健康成長為目標,擺脫傳統的空間模式,在老年人心理與色彩發展上明晰發展思路,打造真正符合現代中國老人居住的獨立空間。
參考文獻:
[1]劉珊.設計的新價值和新境界――談現代設計中的人文色彩[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1).
[2]尹定邦.設計概論[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
[3]丁琴.論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的表現及其特點[J].黃山學院學報, 2006,(04).
[4]張綺曼.室內設計經典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10).
作者簡介:
篇7
【摘要】 目的研究氣虛發熱證家兔的皮膚、肺臟、脾臟的形態學變化,探討氣虛發熱對皮膚、肺臟、脾臟的影響。方法 將家兔隨機分成2組,即正常組與氣虛發熱組,采用禁食不禁水和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氣虛發熱模型,取皮膚、脾臟、肺臟組織制備石蠟組織切片,顯微鏡下觀察其形態學變化。結果 顯微鏡下觀察組織切片,與正常組相比,氣虛發熱組家兔肺臟局部有炎性細胞浸潤,脾臟局部組織有灶狀多核巨細胞浸潤并見肉芽腫性病變,皮膚表皮呈不規則皺縮,毛囊變短,毛孔頭數明顯減少。結論 氣虛發熱證家兔的皮膚、脾臟、肺臟與正常家兔比較存在組織形態學差異。
【關鍵詞】 氣虛發熱;皮膚;肺臟;脾臟;形態學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orphologic changes in skin,lung and spleen of rabbits with syndrome of fever due to qi deficiency,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yndrome of fever due to qi deficiency on skin,lung and spleen. Methods Rabbi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normal group and group of syndrome of fever due to qi deficiency. The syndrome of fever due to qi deficiency group was developed by administering LPS and fasting. Paraffin sections of skin,lung,and spleen were prepared after 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staining,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tissue sections from the control group,local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from lung tissue,infiltration of focal 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s and granulomatous lesion from spleen,and irregular wrinkling of epidermis,hair follicle shortening were observed in the groups of rabbits with syndrome of fever due to qi deficiency,with significant decreasing number of skin pore visible under light microscopy. Conclusion There wer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in microscopic structures of skin,lung,and spleen between the healthy rabbits and those with syndrome of fever due to qi deficiency.
Key words:syndrome of fever due to qi deficiency; skin; lung; spleen; paraffin section
元·李東恒認為,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飲食勞倦七情,皆傷脾胃,損及元氣之故。而脾胃虛弱日久,又常導致他臟不足而兼見多臟虛證。故氣虛先導致脾虛,脾虛是氣虛的本質[1]。氣虛病機的形成是由肺脾功能不足、失調所致,導致氣生無根,氣化無源,氣用不足,從而表現出氣虛的各種病機狀態[2]。氣虛證除有脾胃氣虛的一面,還有致熱的因素,氣虛發熱乃是氣虛、感邪二者綜合的病理反映[3]??偟膩碚f,氣虛發熱是脾臟、肺臟的病理結果,皮膚是氣虛發熱的外在表現?,F代研究發現,脾虛證患者在胃腸道形態學、胃組織細胞內細胞器密度數量、細胞內能量代謝、胃腸道黏膜保護性屏障作用、消化系統功能、胃腸道激素水平、免疫功能及植物神經功能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異常[4]。從皮膚組織形態觀察目前主要是觀察表皮、 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5-7]。本實驗從組織形態學方面進行研究,探討氣虛發熱對皮膚、肺臟、脾臟的影響,結果更直觀,對臨床用藥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動物
新西蘭兔4只,普通級,體質量1.8~2.2 kg,許可證號:SCXK(粵)2008-0020,購于廣州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
1.2試劑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 055∶B5,L2880,Sigma公司];無水乙醇(AR,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批號:20081108);95%(φ)乙醇 (AR,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批號:20080407);二甲苯(AR,天津市富宇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批號:20081106);甲醛溶液(天津市科盟化工工貿有限公司,批號:20080423);切片石蠟(中國上海標本模型廠,批號:20070912)。
1.3HE染色染色劑的制備[8]
1.3.1Mayer蘇木精染液配制方法蘇木素1 g,鋁明礬1 g,檸檬酸1 g,水合氯醛50 g,碘酸鈉200 mg,蒸餾水1 000 mL。先將蘇木素加入煮沸的蒸餾水內攪拌充分溶解后再依次加入鋁明礬和碘酸鈉至鋁明礬全部溶解,然后再加水合氯醛、檸檬酸加熱煮沸5 min,冷卻后過濾,隔日即可使用。
1.3.21%伊紅的配置方法取1 g伊紅,溶于99 mL蒸餾水中,即成1%(ρ)伊紅水溶液。
1.4儀器
EG 1160石蠟包埋機、RM 2255石蠟切片機、TEC-2500石蠟切片漂烘儀(均為德國LEICA產品);LKB 2188型超薄切片機(NOVA);倒置光學顯微鏡 (日本Olympus)。
1.5方法
1.5.1家兔氣虛發熱證模型的制備篩選體溫在38.5~39.5℃的正常家兔,隨機分為正常組與氣虛發熱組,每組各2只。氣虛發熱組家兔禁食1周,但不禁水,氣虛模型建立成功后,腹腔注射LPS 80 μg/kg建立家兔氣虛發熱模型(結果另文報道);正常組常規飼養。然后每隔0.5 h測1次體溫,連續監測8 h。實驗過程中動態觀察家兔的活動情況和精神狀態。
1.5.2石蠟組織切片的制備根據立題切取相應的器官并進行組織切片、染色與觀察。
取材與固定沖洗脫水透明浸蠟包埋切片、展片、貼片和烤片脫蠟復水染色透明封片觀察與拍照。
2結果
2.1動物狀態
氣虛發熱組:在對氣虛發熱組家兔進行禁食不禁水飼養后,氣虛發熱組家兔出現懶動、蜷臥、喜擠堆取暖,體質量下降,爪甲色淡,毛發疏散,干枯無澤,腹部、頭部毛發呈塊狀脫落,活潑性差,易抓回籠,排便偶出現稀便現象。用體溫計測肛溫正常。注射LPS后2 h開始發熱,4 h后發熱更明顯,呼吸急促,眼結膜充血,耳廓潮紅,耳根部灼熱,食量減少;6 h后體溫繼續上升,出現氣喘,鼻煽,不食,精神萎頓,大部分家兔出現稀便現象。正常組:家兔活動良好,排便正常,毛發有光澤,長短一致,爪甲紅潤;體質量稍增;用體溫計測肛溫正常。
2.2臟器檢查
2.2.1肺臟正常組肺臟呈粉紅色,肺胸膜平坦光滑有光澤,肺小葉間質分明,觸摸柔軟,有彈性,無顆粒感,切面既不干燥亦不明顯濕潤,用手擠壓,有少量淋巴液、血液滲出。氣虛發熱組氣管和各級支氣管黏膜假復層柱狀纖毛上皮均有不同程度損傷,支氣管腔內有多少不等的分泌物,肺泡壁增厚,毛細血管充血,個別肺實質內有灶狀出血。
2.2.2脾臟正常組脾臟的切面、濾泡、小梁和紅髓清晰可見,濾泡只在45 ℃的視線下才能見到極細的顆粒;小梁呈灰白色,細條狀;紅髓組織略柔軟,用刀輕刮不脫落。氣虛發熱組脾臟質量平均之后較正常組輕,包膜肥厚皺縮,脾小梁紋理粗大而明顯。
2.3組織病理學切片觀察
2.3.1脾臟
見圖1,與正常組相比,氣虛發熱組家兔脾臟局部組織有灶狀多核巨細胞浸潤,并見肉芽腫性病變。
2.3.2肺臟
見圖2,正常組家兔肺組織結構正常,各級支氣管、 肺泡及肺間隔均未見明顯形態學改變,氣虛發熱組家兔肺局部組織有炎性細胞浸潤,部分出現組織結構模糊。
2.3.3皮膚
見圖3,與正常組相比,氣虛發熱組家兔皮膚表皮呈不規則皺縮,毛囊變短,毛孔頭數明顯減少。[PSa5971;S*2〗
圖1家兔脾臟病理切片圖(HE,200×)Figure 1Pathological section of spleen of the normal rabbitsand rabbits with syndrome of fever due to qi deficiency(HE,200×)[PSa5972;S*2〗圖2家兔肺組織病理切片圖(HE,200×)Figure 2Pathological section of lung of the normal rabbits and rabbits with syndrome of fever due to qi deficiency(HE,200×)[PSa5973〗圖3家兔皮膚病理學切片圖 (HE,200×)Figure 3Pathological section of skin of the normal rabbits and rabbits with syndrome of fever due to qi deficiency
(HE,200×)
3討論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傳統中醫學的“脾”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解剖學概念,而且是人體最大的淋巴網狀內皮系統[9]。脾氣虛與免疫低下存在一定的關系。本研究發現,氣虛發熱組脾臟的質量平均值均比正常組輕,形態體積縮小,質地變硬,說明氣虛發熱組的免疫能力較正常組低,與諸多文獻報道的結果相符合。對脾臟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發現,氣虛發熱組家兔脾臟局部組織有灶狀多核巨細胞浸潤,并見肉芽腫性病變,而正常組組織結構正常。
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是肺最基本的生理功能[10]。李海榮等[11]總結對肺氣虛證病理形態學的研究中發現,肺氣虛者,肺組織間隙多有慢性炎癥細胞浸潤,小支氣管黏膜下、肺泡組織間均有顯著的小靜脈擴張,肺結構破壞。本實驗結果發現氣虛發熱組肺局部組織有炎性細胞浸潤,部分出現組織結構模糊,正常組各組織均無異常。
肺氣宣發則津液得以輸布,臟腑得以濡養而活,皮毛肌腠得潤而澤,腠理固密,護衛御邪,司汗液排泄以維持體溫恒定。肺臟發生病變,則易導致皮膚的相應表現。正如《靈樞·經脈篇》曰:“手太陰肺經,氣絕則皮毛焦”。因此,肺氣虧虛,宣發失常,則水谷精微無法外達,表現為皮膚干燥,膚冷畏寒,毛發干枯不榮。肺與皮毛在生理、病理和治療上是密不可分的[12]。實驗發現,氣虛發熱組爪甲色淡,毛發疏散,干枯無澤,腹部、頭部毛發呈塊狀脫落,與“肺主皮毛”理論吻合。對皮膚進行組織形態學檢查,正常組組織結構均正常,而氣虛發熱組表皮呈不規則皺縮,毛囊變短,毛孔頭數明顯減少。
脾氣虛常導致其他臟器的氣虛。肺主氣,故脾氣虛容易先導致肺氣虛。肺外合皮毛,通過觀察皮毛可以推測肺臟的病變。本實驗從組織形態學的角度對氣虛發熱的皮膚、脾臟、肺臟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氣虛發熱證家兔的皮膚、脾臟、肺臟與正常家兔比較存在組織形態學差異,其研究結果直觀明確,對臨床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于赫,孫力. 氣虛證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中醫藥信息,2005,22(5):48-52.
[2] 孫賢專. 甘溫除熱法臨床應用[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5,11(18):1646-1649.
[3] 陶漢華. 中醫病因病機學 [M]. 北京:中國醫藥科學出版社,2002:367-670.
[4] 顧恒,鞠梅. 皮膚老化與光老化[J].實用老年醫學,2004,18(6):286-288.
[5] 衣蕾,聶丹麗. 脾虛證的現代醫學研究進展[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05, 5(3):59-61.
[6] BHATTACHARYYA T K,THOMAS J R. Histomorpho-logic changes in aging skin:observations in the CBA mouse model[J].Arch Facial Plast Surg,2004,6(1):21-25.
[7] KALOGIROU D,ARONI K,KALOGIROU O,et al.His tological changes induced by tibolone and es trogen/glucocorticoid on aging skin[J].Int J Fertil Womens Med,2000,45(4):273-278.
[8] 李洪麗,鄢風昌. 邁耶(Mayer)氏蘇木素染液在常規HE染色中的應用[J].實用腫瘤學雜志,1993,4 (19):36.
[9] 羅婷,郭勇. 脾虛證免疫學研究進展[J].浙江中醫雜志,2005,11(28):502-504.
[10] 彭波,李澤庚. 肺氣虛證與呼吸功能的研究進展[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4,2(2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