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教育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07-31 17:43: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口腔健康教育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義

篇1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 健康教育方式 口腔衛生

【中圖分類號】R24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1-0227-02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文化里幼兒園由家長填寫完整合格調查問卷的幼兒220人,將其隨機分為兩組。

1.2 研究方法:自設調查問卷,分為3部分:①一般資料包括家長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單位 ②家長及孩子口腔衛生習慣、刷牙起始時間、刷牙次數、刷牙方法、刷牙時間 ③相關口腔保健知識:幼兒齲危害、幼兒齲預防方法、口腔保健知識獲取渠道等。

1.2.2 健康教育前后分別作菌斑指數檢查并做記錄:根據Quigley和Hein(1962年)提出,并由Turesky改良的牙菌斑指數記分標準記分,所有檢查全部由同一位檢查者完成。

0=牙面無菌斑;1=牙頸部齦緣處有散在的點狀菌斑;2=牙頸部連續薄帶狀菌斑,寬度不超過1mm;3=牙頸部菌斑覆蓋面積超過1mm,但在牙面1/3以下;4=牙頸部菌斑覆蓋面積超過牙面1/3,但不超過2/3;5=菌斑覆蓋面積占牙面2/3或2/3以上。

菌斑顯示法所用染色劑主要成分為酚紅、乙醇和水。

牙周病流行病調查中每位受試者均檢查6個指定牙齒(即16、11、26、36、31、46),每個牙的記分為4個牙面記分平均值,每個人的記分為6個受檢牙記分平均值,其為衡量口腔衛生狀況指標。

1.2.3 干預措施及資料收集方法:①對220名幼兒進行口腔衛生宣教和牙菌斑指數檢查(世界衛生組織牙周病流行性調查標準)記錄菌斑指數,矚其刷牙后再次進行牙菌斑指數檢查并記錄,全部調查工作由同一檢查者完成,期間無一人退出。

1.3 統計學處理:將口腔健康教育前后所得到的數據做t檢驗、x2檢驗。

2 結果

一般情況:家長年齡:25-35歲;母親161人,父親59人;國企職員125人,私企49人,自由職業46人;文化程度:大學本科以上63人,大專74人,中專以下83人,他們所受教育不同,家長口腔衛生習慣、口腔保健意識各異,隨之幼兒口腔衛生狀況出現顯著差異。

2.2 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數比較:

3 討論

3.1 正確有效的刷牙方法對學齡前兒童口腔衛生具有重要意義:控制菌斑可以減少和預防口腔疾病,正確有效的刷牙是控制菌斑與消除軟垢的最佳方法,刷牙給予牙周組織適當的接觸刺激,促進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提高粘膜上皮角化程度.增加牙周組織抵抗力[1],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牙齦上皮薄、角化差,受細菌感染后易發生炎癥[2]。

3.2 學齡前兒童更需要保持口腔衛生:學齡前兒童所進食物精細,粘稠性強,含糖量高,易于發酵產酸;加之學齡前兒童睡眠時間長,唾液分泌少,自潔作用差,牙齒鈣化程度低,齲齒發病率為71.97%,87.73%兒童有不同程度睡前進食不良習慣。

3.3 學齡前兒童口腔衛生狀況提高有賴于家長口腔保健意識的增強:調查發現保健牙刷知曉率只有29.09%,家長為孩子所帶牙刷合格率只有23.19%,存在刷頭過大、刷毛過軟、刷毛過尖等誤區:只有15.90%家長知道自孩子出牙起開始刷牙。

3.4 應加強學齡前兒童家長口腔宣教:我科口腔醫師每半年到甲級幼兒園做一次免費口腔檢查,調查結果顯示幼兒齲齒發病率為72.66%,而就診率只有13.38%,說明廣大家長對乳牙齲認識程度不夠。

4 結論

健康教育涉及到醫學、社會學、心理學、行為學、教育學、傳播學等多學科領域的科學,兒童口腔健康教育應采取直觀化、形象化、多樣化、具體化、反復強化等措施,另一方面健康教育需要家長及幼兒園老師的配合及監督,加強城市貧困家庭及進城務工家庭幼兒口腔保健[3],但他們絕大部分沒有任何社會醫療保證,衛生保健完全靠自費[4]。建議政府提供適當的優惠政策,增加一些城市貧困家庭及進城務工農民家庭社會福利項目。

參考文獻

[1]卞金有 預防口腔醫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177-178

[2] 石四箴 兒童口腔醫學 人民衛生教育出版社,2003,12(2)130

[3] 沈家平,朱維建,孫志達,等。江蘇省居民口腔健康行為調查 [J] 口腔醫學研究,2006,22(5):549-551

[4] 袁菁華,衛生公平-全面小康社會的公共政策選擇 [J] 衛生經濟研究,2004,20(6):13-16

篇2

認為健康教育后保健醫生對口腔保健基本知識問題回答的正確率均明顯高于健康教育前。3保健醫生希望獲得口腔保健基本知識的途徑前4位的是網絡、視頻教育、文字教育(報刊、書籍、雜志等)、講座,約占85%以上。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健康教育前托幼機構保健醫生對許多口腔衛生保健基本知識都有一定的了解,特別是藥物防齲最簡便易行的方法是什么、豎式刷牙法的正確操作方法、牙刷不宜使用過久,多長時間即應更新等題目,答對率都比較高。

由此可見,婦幼保健工作者通過多種途經,進行的口腔衛生保健方面的教育,已產生出一定的效果,但對口腔衛生保健的某些基本知識還了解得不夠深入,甚至還摻雜著一些錯誤的認識,答對率還不高。如防齲工作的重點人群是幼兒園兒童、保持乳牙健康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兒童從幾歲開始就應該自己早晚刷牙等。通過健康教育,保健醫生口腔衛生保健知識明顯提高。

對于齲齒的預防,有些保健醫生掉以輕心,滿不在乎。我們對他們進行口腔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更多托幼機構工作人員認識到齲齒對健康的嚴重危害,從而幫助幼兒及家長樹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識。并認識到自我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自我口腔保健是當前口腔衛生發展的大趨勢,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它對增強口腔自我保健能力,進而促進口腔衛生狀況的改善及齲齒、牙周病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健康教育前保健醫生對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很重要、乳牙遲早要換,乳牙齲病關系不大、為預防齲齒愿改變自己的行為等問題的正向態度率相對較高,說明部分保健醫生對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一些不健康的行為都有一定正確認識。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正確的態度和認識,如認為預防齲齒有些措施很麻煩,難以堅持、不認為乳牙健康對兒童的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等。健康教育后這些問題的正向態度率得到提高,教育前后差異性明顯[4]。

篇3

【關鍵詞】口腔保??;口腔衛生指數;作用體現

口腔是人體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牙健康是牙、牙周組織、口腔鄰近部位及頜面部均無組織結構與功能性異常。牙清潔、無齲洞、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齲病、牙髓病與根尖周病、牙齦病與牙周炎、口腔黏膜病、口腔頜面部疾病、牙齒缺失這些都是我們最常見的口腔疾病。在醫院臨床當中我們對患者開展口腔教育工作意義是十分重大的,這個工作是一個有計劃、有目的的過程。為了驗證我們進行這一工作的效果,特對我院600例口腔疾病患者開展了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看,對其干預效果跟蹤觀察,總結歸納出一下心得。

1 研究調查的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的研究對象都是于2004~2010年這一階段在我院口腔科就診的患者,總數大概600人次,男女所占比例相同,年齡分布大致為6歲~20歲100例,20歲~25歲350例,46~66歲150例。

1.2 研究方法 這次研究的主要方式以問卷調查為主要手段,對所有口腔疾病患者進行口腔健康觀念與行為方式的調查,等全部問卷填報完整后后再進行口腔健康檢查??谇唤】禉z查的過程都是由資深口腔醫師采用新探針、平面口鏡、牙周探針在自然光線下進行的。把所有問卷人的口腔健康觀念與行為問卷調查的結果與口腔健康檢查的結果填入統一設計的表格,對這些數據進行初步分析。初診后隨機抽取300例患者作為實驗組,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動,另外30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不進行任何口腔健康教育。6個月后對所有口腔病患者再做一次完整的復診調查,對其進行口腔健康檢查,檢查方式與第一次的完全相同。

1.3 在口腔疾病當中口腔衛生指數的計算方法 我們一般通過視診檢查齦上牙石、軟垢的情況,進行分析總結,然后用光滑的尖探針查根面有無齦下牙石,尤其檢查口腔中具有代表性的6 顆牙,16、26、11、31 的唇頰面及34、46 的舌面。作好相應的檢查記錄計算出口腔衛生指數(OHI)。OHI是用以衡量人們口腔衛生狀況及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其計算公式可歸納為為OHI=DI+CI。軟垢指數(DI)的記分標準可以總結為:0=牙面上無軟垢;1=軟垢覆蓋面積占所有牙面的1/3 以下;2=軟垢覆蓋面積占所有牙面的1/3~2/3之間;3=軟垢覆蓋面積占所有牙面的2/3 以上。牙石指數(CI)的記分標準總結為:0= 齦上、齦下無牙石;1=齦上牙石覆蓋面積占所有牙面的1/3 以下;2=齦上牙石覆蓋面積占所有牙面的1/3~2/3 之間或在牙頸部有散在齦下牙石;3=齦上牙石覆蓋面積占牙面的2/3 以上或在牙頸部有連續而厚的齦下牙石。

1.4 對于調查數據的判定標準 OHI值為0或1時認為該值為低值;OHI值達到4或5時認為該值為高值;中間值為2或3。

1.5 對于調查數據的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中的χ2檢驗來進行統計分析。

2 研究調查的結果

通過我們把所有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口腔教育干預前后的口腔衛生OHI高中低值分布列成表格,進行對照比較。最終我們不難發現,在實驗組干預前后患者OHI高中低值分布差異有高度顯著性(χ2=103.40,P0.05);實驗組干預后與對照組第二次檢查結果更是有明顯的區別(χ2=44.41,P

3 對此次研究的討論

3.1 對于口腔健康教育而言,口腔保健可以大致認為是健康教育的一個分支,總的來說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們從心理上主動采取措施,注重自己的口腔健康的行為,在口腔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如果醫生可以通過制定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計劃,定期開展一些關于口腔的教育活動來達到對口腔疾病患者積極性的調動,通過行為矯正、口腔健康咨詢和信息傳播等方式,來最終達到口腔健康行為的目的,那意義將是十分深遠的。在目前社會來說牙病也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常見疾病,如齲齒的嚴重性在國際上得到公認,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僅次于心血管病、癌癥之后的第三大非傳染性重點防治疾病之一,牙周組織的健康狀況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人類健康的十項標準之一。就我國國內的狀況而言,平均患齲率大致為40%左右,牙周病的患病率更是高達90%以上,口腔疾病的防治形勢可以說是相當嚴峻的。因此,如何控制口腔疾病,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識,盡快改善口腔健康狀況,不斷完成醫學服務模式的轉變,是我國口腔醫學的目前最紅要的任務之一。這也是我們做這次調研報告的最終目的所在。

3.2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還發現一個新的問題,在所有患者中普遍存在護牙用品的選擇和刷牙方法、時間上科學性極差,甚至存在很多的誤區。如本次調查中使用牙簽的比例可以達到55%,對于我們所有人來講,牙簽的使用不僅會造成齒縫的擴大,而且也存在這很大的衛生隱患。同時大多數患者還不能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同時在牙膏的選擇上更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日后我們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中,重點就應放在以下幾個方面:正確選用護牙用品,如保健牙刷、含氟和鹽的牙膏、牙線,對于牙簽的使用必須節制;掌握正確的刷牙方式和技巧,在刷牙的方向、力量、位置、時間、次數都要加以引導和指正。

3.3 對于所有的口腔疾病患者來說就診不僅是一個醫生醫治口腔疾患的過程,同時也是患者接受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渠道。在診療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這個意義將是十分深遠的??谇换颊咦陨淼目谇恍l生保健行為不單單是服務于它本身,所有這些好的習慣對其家人和周圍的任何人都能發生直接的影響,他們既是口腔健康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口腔健康的傳播者。廣大的口腔醫護工作者應及時糾正口腔患者固有觀念中的誤區,促使其積極參與口腔保健活動,主動地向每一位口腔疾病患者進行口腔健康教育,變被動為主動,從而使整個社會重視口腔衛生保健,提高口腔衛生保健意識,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這對于降低口腔疾病的發生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有著重要的工作意義。

就醫學來講可以認為它是一門實踐科學,口腔醫學尤為突出。在臨床實踐階段,如何使發揮出我們醫生已學的口腔基本理論知識并用其指導實踐工作使我們真正運用這么科學的體現。雖然我們注重臨床前期實驗能力的訓練,但對患者的健康知識普及是我們開展人文關懷治療的新舉措。通過文中的實驗數據總結研究我們可以看出,口腔保健知識是我們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繼續完善的新領域,需要我們幾代醫務工作者的不斷努力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林雨.大學生口腔衛生保健認識情況的調查分析[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0,15(S5):159-160.

篇4

調查數據使用Epidata3.0建立數據庫,雙人雙機錄入數據,經邏輯核對后導入SPSS16.0進行統計學分析,率的比較用χ2檢驗,均數比較采用成組設計兩樣本非參數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一般情況調查對象接受口腔健康檢查及刷牙指導354名(100%),實施第一恒磨牙窩溝封閉184名(51.99%);齲齒檢出率53.67%,軟垢檢出率98.02%。上前牙異常檢出率18.36%.

2.2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前、后口腔保健行為知曉情況從表1可見,活動后兒童口腔保健行為知曉情況比活動前更好,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前、后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從表2可見,活動后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比活動前更好,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前、后口腔保健行為及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比較活動前口腔保健行為知曉達到“好”者為18名(5.08%),“差”者207名(58.47%);活動后達到“好”者303名(85.59%),“差”者4名(1.13%)?;顒忧翱谇槐=≈R知曉達到“好”者137名(38.70%),“差”者128名(36.16%);活動后達到“好”者332名(93.79%),“差”者11名(3.11%)。口腔保健行為、知識知曉在活動前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資料顯示我國兒童齲病高發,口腔保健行為不良。

口腔健康行為是預防口腔疾病的有力措施。做好兒童口腔衛生保健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提高兒童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增強其自我口腔保健意識,這對于改善口腔衛生狀況及預防齲齒、牙周病有重要的意義。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12歲兒童恒牙齲病的患病率為28.9%,齲均為0.54。本調查發現,354名6~12歲兒童齲齒檢出率53.67%,軟垢檢出率為98.02%,說明該人群患齲率較高,口腔衛生狀況很差。刷牙是最簡單、最基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為,通過正確的刷牙可以清除牙齒表面的食物殘渣和牙菌斑,減少齲病和牙周病的發生。因此,對該人群進行有效刷牙指導十分必要。口腔保健行為是指從小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行為、飲食行為、選擇預防措施的保健行為(涂氟、窩溝封閉等)及口腔服務設施利用行為(定期口腔健康檢查、及時就醫)等;口腔衛生行為包括開始刷牙的年齡、刷牙頻率、家長是否監督刷牙、是否使用含氟牙膏等。兒童齲病與口腔保健行為關系密切。每天使用含氟牙膏是保護兒童牙齒的基礎。

本調查顯示:50%以上的兒童對每天刷牙次數、刷牙方式、刷牙時間,刷牙出血說明牙齦不健康,蛀牙需治療,牙齒好壞與自身保護有關,細菌是引起蛀牙的主要原因等口腔保健行為與知識有正確認識,優于王琳等的調查結果,可能與本研究的調查對象集中來自城市,生活條件較好,受教育狀況較佳有關;其次也可能與我國對口腔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視和“愛牙日”活動的開展,一些基本的口腔健康行為和知識已被大多數學齡兒童掌握有關。但是,含氟牙膏防齲、正確使用牙線、甜食與齲病的關系、什么是“六齡牙”等相關知識,還沒有被廣大兒童了解。本研究結果提示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對該人群口腔保健行為與知識的提高均具有積極意義。

本調查中,354名6~12歲兒童活動前對口腔保健行為知曉達到“好”者僅為18名(5.08%),“差”者207名(58.47%),口腔保健知識知曉達到“好”者137名(38.70%),“差”者128名(36.16%)。經有效刷牙指導、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后,口腔保健行為及知識知曉達到“好”者分別為303名(85.59%),332名(93.79%),活動前、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在口腔醫療機構舉辦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對兒童掌握正確的口腔保健行為及口腔保健知識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路芝映的研究也表明在兒童牙科進行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兒童及其家長口腔健康水平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本研究將“愛牙”杯鋼琴賽融入健康促進活動,并采用口腔保健知識林探秘活動,增加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主動性,使兒童和家長更樂意參加和接受,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篇5

關鍵詞:中學生;體檢結果;健康教育;宣傳;近視;齲齒;遺傳疾??;視力降低;措施

伴隨中學生的學習壓力的增加,近些年來中學生的健康狀況較差,因此為更好的了解和改善中學生的健康狀況[1],本文中對2007年昌吉某中學的3152名學生的體檢報告結果進行分析,進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現詳細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昌吉某中學的3152名學生的體檢報告結果進行分析,其中男性學生1624名,女性同學1528名,年齡14~16歲,平均年齡(14.50±1.00)歲。

1.2體檢項目 考生體檢項目有內科、外科、眼科、五官科等4大項目16個小項。其中: 內科含心臟病、肺病、高血壓、低血壓、肝功能檢查; 外科含下肢靜脈曲張、殘疾OR畸形、身高、體重; 眼科含近視、色弱、色盲、全色盲檢查; 五官科含嗅覺遲鈍(喪失)、嚴重口吃、 聽力3m以下項目[2]。

1.3統計方法 統計學分析選用SPSS11.0軟件,采用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

2結果

2.1體檢結果 視力低下1323例,視力低下率41.97%;齲齒343例,患病率10.88%;砂眼34例,患病率1.08%;脊柱彎曲3例;患病率0.095%;高血壓19例,患病率0.603%,低血壓2例;患病率0.063%;先天性心臟病2例,患病率0.063%。

2.2健康教育措施 針對于健康教育結果主要針對于中學生的用眼衛生教育,口腔衛生教育,遺傳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宣傳。①學校加強健康教育宣傳,嚴格每天進行眼保健操,加強用眼衛生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教委規定的減輕學生負擔相關措施,減少學生的學習用眼時間。增加生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口腔衛生的宣傳和教育,增加學生對于口腔衛生的重視,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更多掌握口腔衛生的相關知識。②增加家長的健康教育重視,定期開展學生家長的健康教育課程,提高學生家長對用眼衛生、口腔衛生和遺傳疾病的重視程度,獲得家長的理解,增加家長對學生的用眼衛生和口腔衛生的監督。尤其是對學生看電視、玩游戲的時間應嚴格控制,監督孩子進行口腔清潔,減少齲齒的發生和發展。③提高學生自身對健康教育的認識,積極宣傳用眼衛生知識,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平時可利用黑板報、廣播、健康教育課等形式進行指導。學生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做到勞逸結合。連續看書1h后要休息片刻, 向遠處眺望, 看看綠色樹木, 到戶外活動一會兒, 做做眼保健操等[3]。

3討論

相關文獻和健康體檢結果顯示近些年的中學生健康狀況明顯降低,最為突出的就是視力問題和口腔問題,導致其發生的因素比較復雜,視力問題主要是因電腦、電視、電話的普及,學生學習負擔的加重,導致學生的用眼過度,導致視力下降,整體視力水平降低。視力下降不僅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學習, 也直接影響對今后職業的選擇, 限制了對特殊職業的選擇范圍。深度近視較易引起視網膜脫落、慢性青光眼、白內障等并發癥, 還可能導致視力永久性損害,主要是因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每天大量食用碳酸飲料、高甜飲料、酸性食物等,嚴重影響牙齒健康,導致齲齒的發生和發展,導致整體的口腔情況降低。還有其他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脊柱側彎等疾病,發病比例相對較低,致病因素多為遺傳因素,因此預防和早期開展遺傳性疾病健康教育[4]。

學校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健康教育,開設健康衛生知識講座,加強學生健康管理及相關衛生知識的宣傳和普及,使他們了解疾病的病因、發生和發展、預防措施和治療,使之得到家長、學生和學校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學校應努力改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健康優良的環境中增長知識。學校與家長應密切配合,與體檢單位相互協作,利用有效資源,使學生易發的常見病、多發病得到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因此,學校、教師,家長、和相關體檢單位要共同擔當起對學生教育和培養良好衛生習慣的責任[5]。

本文中對2007年昌吉某中學的3152名學生的體檢報告結果進行分析,進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結果顯示,目前中學生的健康狀況主要是近視、齲齒問題,其他疾病患病率較低同時多伴有遺傳病史,因此進行中學生的健康宣教重點為用眼衛生和口腔衛生,遺傳病的健康指導等措施,對預防和改善中學生的健康狀況,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沈惠芬.無錫市2000~2004年中學學生體檢資料分析[J].職業與健康,2005,22(5):45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國家體育總局, 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課題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解讀[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35-38.

[3] 孫文會, 王書梅.邁向健康:中小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指南[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107-120.

[4] 孫曉麗. 南陽市2000年普通高招考生體檢結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1, 22(5): 453.

[5] 呂全軍, 周曉娜.河南省中小學生1991-2005年肥胖流行趨勢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 2009, 30:172-173

篇6

【關鍵詞】中小學生;口腔衛生;防治

為了解我市中小學生口腔衛生現狀,筆者2009年10月對城鄉8所中小學學生口腔衛生狀況進行了調查。

調查對象選擇城區和郊區中小學各4所,學生共5463人,用檢查其牙菌斑方法對中小學生口腔衛生狀況進行檢查。

1口腔衛生現狀

1.1小學生口腔衛生狀況

受檢的2855名小學生中,口腔良好者占37.3%(1065/2855),一般占23.4%(669/2855),口腔不良的占39.3%(1121/2855)。城區受檢的1532名小學生中口腔衛生狀況良好者占39.4%(603/1532),一般者占26.7%(409/1532),不良者占33.9%(520/1532)。城郊受檢的1323名小學生中,口腔衛生狀況良好者占34.9%(462/1323),一般者占19.7%(260/1323),口腔不良者占45.4%(601/1323)。城區與城郊小學生口腔衛生狀況比較,經 檢驗,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2中學生口腔衛生狀況

受檢的2608名中學生中,口腔衛生良好者占34.2%(892/2608),一般者占26.0%(678/2608),不良者占39.8%(1038/2608),其中城區受檢的1386名中學生中口腔衛生狀況良好者占40.2%(557/1386),一般者占23.9%(331/1386),不良者占35.9%(498/1386);郊區受檢的1222名中學生中口腔衛生良好者占27.4%(335/1222),一般者占28.4%(347/1222),不良者占44.2%(540/1222)。城區與城郊中學生口腔衛生狀況比較,經 檢驗,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口腔疾病防治對策

2.1強化行政干預,把齲齒病防治工作列入學校健康教育之中。

首先必須提高各級領導的認識,使領導重視,用行政干預手段把齲齒病防治列入學校健康教育之中。

2.2建立健全保障網,培養一支業務素質高的防齲保教隊伍。學校防齲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壞關鍵在于施教者——保健教師,由于各種原因學校的保健教師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農村學校有的沒有保健教師,有的保健教師名不符實,未受過專業培訓,這種狀況無法適應健康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須建立健全保障網,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衛生科學校衛生室(保健教師)。在此基礎上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衛生科或中小學保健所負責保健教師的定期業務培訓,培養一支業務素質高的防齲保教隊伍。

篇7

2型糖尿病合并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 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兩組患者均使用康復新液聯合1%的碘甘油涂在潰瘍處進行常規治療,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健康教育聯合飲食指導的方式。記錄患者潰瘍期和每天的疼痛分值,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血糖變化。結果 觀察組的平均潰瘍期為(4.2±0.5)d, 平均疼痛指數為(14.5±1.3)分;對照組的平均潰瘍期為(7.3±0.8)d, 平均疼痛指數為(28.5±3.7)分;觀察組的潰瘍期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2型糖尿??;復發性口腔潰瘍;健康教育;飲食指導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1.081

Influence by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diet guidance o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 patients ZHANG Guang-hua, WANG Li-ling, BAI Yan-hong, et al.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Heilongjiang Daqi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Daqing 1633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by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diet guidance o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their different nursing measures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Kangfuxin liquid combined with 1% iodine glycerin on ulceration for b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ad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diet guidance. Records were made during ulceration stage and in every day on pain degree of patients, and observation was made on clinical effect and blood glucose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ean ulceration stage as (4.2±0.5) d, and mean pain score as (14.5±1.3) points. The control group had mean ulceration stage as (7.3±0.8) d, and mean pain score as (28.5±3.7) poi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shorter ulceration stag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 Health education; Diet guidance

在糖尿病患者中口腔并發癥發生率較高, 其中口腔黏膜潰瘍是一種常見的并發癥, 是口腔黏膜霉菌感染所致, 常規治療很難治愈。復發性口腔潰瘍是指反復出現的具有自限性、孤立的圓形或橢圓形潰瘍, 在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為45%, 是糖尿病一種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病因素目前尚不明確, 臨床上治療比較困難, 且無特效藥根治該病??谇粷兊陌l生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正常飲食作息, 影響生活質量。臨床治療的原則是局部治療結合全身治療, 延長間歇期, 縮短發作期。本次研究中選取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 采用分組的形式, 兩組治療方法相同, 護理方式不同, 以探討健康教育聯合飲食指導在2型糖尿病合并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的治療中的應用價值?,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門診接受治療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 所有患者均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1997年制定的新糖尿病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且口腔潰瘍的診斷標準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口腔分會制定的口腔潰瘍的診斷標準[1]。查體可見潰瘍分布在患者的口腔黏膜、舌體等處, 潰瘍數目1~5個, 有的已連成片, 灼熱疼痛。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觀察組患者中女32例, 男18例;年齡最小25歲, 最大72歲, 平均年齡(58.2±6.4)歲;糖尿病史最短2年, 最長15年, 平均病史(7.6±3.3)年;口腔潰瘍發生的時間最短8 d, 最長18 d, 平均發生時間(13.4±3.2)d;輕型3例, 中型26例, 重型21例;對照組患者中女34例, 男16例;年齡最小27歲, 最大74歲, 平均年齡(59.1±6.6)歲;

糖尿病史最短2.5年, 最長17年, 平均病史(7.9±3.6)年;血糖口腔潰瘍發生的時間最短7 d, 最長20 d, 平均發生時間(14.2±3.8)d;輕型0例, 中型27例, 重型2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糖尿病及口腔潰瘍的病程、潰瘍的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康復新液(5 ml/次)聯合1%的碘甘油涂在潰瘍處進行常規治療, 4次/d, 三餐之后加睡前, 7 d為1個療程。注意用藥前用清水漱口, 涂藥后1 h內禁食水。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健康教育聯合飲食指導的方式, 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健康教育 ①向患者耐心講解疾病的癥狀、發病原因以及相關護理知識, 讓患者了解糖尿病與口腔潰瘍等疾病的協同和促進作用, 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 以引起足夠的重視。向患者講解自我保健的一般知識, 做好口腔衛生宣教, 提高自我防護意識。不僅僅是認真、正確地刷牙, 要堅持飯后漱口。有壞牙要及時修復, 定期看牙醫;②告訴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 精神過度緊張、郁郁寡歡、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恢復。要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 疏導不良情緒, 以科學的觀念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提高其心理健康程度[2];③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早睡早起, 堅持鍛煉, 提高機體抵抗力。

1. 2. 2 飲食指導 臨床實踐表明, 對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進行不耐受食物控制, 會使70%以上的患者潰瘍得到有效控制, 發作期延長到3個月以上或愈合時間縮短為2 d[3]。因此要給予患者科學合理的飲食指導, 盡量不食辛辣及油炸類食物, 多食富含維生素及纖維素的食物, 特別是深顏色的蔬菜, 富含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C[4]。注意營養搭配, 規律飲食, 同時禁煙酒。鼓勵患者進食, 消除因為疼痛而不敢進食的心理。并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及血糖情況不同制定個性化的食譜, 為患者制定每日飲食熱量標準以及三餐分配表格, 實時做好患者體重、運動量及血糖含量等, 督促患者根據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合理選擇食物, 嚴格控制好每天熱量的攝入量, 以蔬菜、水果、奶類及谷物食物為主, 一般原則為碳水化合物占60%左右, 蛋白質占15%左右, 脂肪占25%左右, 根據患者的血糖情況, 合理調整飲食結構[5]。

1. 3 觀察指標及判斷標準 記錄患者潰瘍期和每天的疼痛分值,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血糖變化。臨床療效判定標準[6]:顯效:治療1~2 d內疼痛感明顯減輕, 潰瘍周圍充血水腫明顯減輕, 潰瘍面積明顯縮小, 并于4 d內愈合;有效:治療3 d內疼痛感明顯減輕, 潰瘍周圍充血水腫有消退跡象, 潰瘍面有所縮小, 并于5 d內愈合;無效:治療5 d后各項癥狀無明顯緩解, 治療療程結束后潰瘍無好轉, 甚至加重??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潰瘍期及平均疼痛指數比較 觀察組的平均潰瘍期為(4.2±0.5)d, 平均疼痛指數為(14.5±1.3)分;對照組的平均潰瘍期為(7.3±0.8)d, 平均疼痛指數為(28.5±3.7)分;

觀察組的潰瘍期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3.2355, P

2. 2 勺榛頰吡俅擦菩П冉 觀察組患者顯效28例, 有效21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98.0%(49/50);對照組患者顯效10例, 有效32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84.0%(42/50)。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9829, P

2. 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臨床中發現, 患者的年齡越大、糖尿病病程越長, 口腔潰瘍的發病率越高, 糖尿病患者口腔內往往唾液少而黏稠, 唾液溶解酶活力降低, 口腔的自潔作用降低, 黏膜對外界刺激防御力下降, 于是很容易產生淺表性潰瘍[7]。糖尿病與口腔潰瘍往往相互影響, 如果血糖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潰瘍就難以愈合, 反之, 血糖就難以控制。因此, 控制糖尿病患者合并的口腔潰瘍就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 而有效的血糖控制又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口腔狀況, 兩者相輔相成[8-15]??祻托乱郝摵系飧视椭委熖悄虿桶l性口腔潰瘍患者有顯著的療效, 再結合健康教育及飲食指導, 使治療效果顯著提高。

本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的潰瘍期、平均疼痛指數、臨床療效及治療后的血糖值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C上所述, 健康教育聯合飲食指導在2型糖尿病合并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的治療中能縮短患者的口腔潰瘍期、降低疼痛指數、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血糖值,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莉.口腔護理配合健康教育對口腔潰瘍患者的影響.甘肅科技, 2016, 32(15):114.

[2] 羅崗.復發性口腔潰瘍病因研究及護理進展.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18):284-285.

[3] 張孝利, 陸小慧, 林梅. 淺析復發性口腔潰瘍病因及護理. 科技資訊, 2016, 14(20):150-151.

[4] 賈辰, 石云凱, 鄧琳瑕.探討口腔護理結合飲食干預對口腔潰瘍患者的影響.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11):226-227.

[5] 羅興.冠心病術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指導.飲食保健, 2015, 2(12):222.

[6] 降穎.康復新液聯合碘甘油對復發性口腔潰瘍期的治療價值. 中國醫藥導刊, 2013, 15(7):1205-1206.

[7] 馬春霞.活性銀離子抗菌液應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護理. 護理學雜志, 2014, 29(9):43-44.

[8] 佘燕朝, 劉純艷.糖尿病病人常見的口腔合并癥預防及其護理措施.護理研究, 2006, 20(4):943-945.

[9] 梁云芳, 蘇運輝, 趙泳誼, 等. 家屬參與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技能的影響. 現代臨床護理, 2015, 14(3):53-56.

[10] 邵宇英. 家屬參與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臨床護理雜志, 2014, 13(5):2-4.

[11] 馮秀麗. 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及影響因素的調查. 中國病案, 2012, 13(1):66-68.

[12] 鄭淑君, 成守珍, 姜燕, 等. 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與生活行為方式依從性的影響因素.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07, 16(5):401-403.

[13] 黎朗. 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的個體化飲食護理研究. 中國醫藥導報, 2013, 10(3):140-142.

篇8

湖北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結核科室,湖北武漢 430012

[摘要] 目的 探討個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所接收的小兒手足口病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平均分成兩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性的護理,而觀察組患者則實施個性化護理與健康教育,并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密切的觀察。結果 觀察組中有46例痊愈,12例有效,總有效率為96.7%,而對照組中有29例痊愈,23例有效,總有效率為8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皮疹消退時間為(3.3±1.6)d與疾病痊愈時間為(7.3±1.2)d,而對照組為(5.8±2.6)d、(11.8±2.3)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小兒手足口病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且加強健康教育,對降低手足口疾病的發病率,縮短治療的時間極為有利,值得大力推廣。

關鍵詞 小兒手足口??;個性化護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7(c)-0147-03

[作者簡介] 熊莉(1975.2-),女,湖北武漢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傳染病。

手足口?。℉FMD)是一種以手、足以及口腔黏膜皰疹為臨床主要特點的疾病,疾病的潛伏期一般在4~6 d,通常多發于2~10歲的群體[1]。該疾病主要的傳播途徑為呼吸道或飛沫傳染,所以極易傳播,在醫院中也極易出現交叉感染,因此,強化醫院內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具有極為重大且現實的治療意義。該研究對該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120例小兒手足口病患者進行護理,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接收的小兒手足口病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7例,女43例,年齡在2~10歲之間,平均年齡4.5歲,體溫在38.5~40 ℃?;颊叩呐R床表現為:發熱,在手掌、臀部或者是足底發現皰疹、丘疹,并且在皰疹的附近存在炎性紅暈,另外有個別患者存在食欲不振、咳嗽。將全部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60例與對照組60例,觀察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在2~8歲之間,平均年齡4.2歲,體溫在37.5~40 ℃。對照組男27例,女33例,年齡在2~10歲之間,平均年齡4.6歲,體溫在38.6~40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的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性的護理,應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細菌繼發感染,每次餐后應用溫水漱口,口腔有糜爛時可涂金霉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愈合?;純阂路?、被褥要清潔,衣著應寬大、柔軟,經常更換。床鋪應平整干燥。剪短患兒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嬰兒,應隨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皰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龍膽紫或抗菌素軟膏。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等度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患兒多飲水,如體溫超過38.5℃,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熱劑。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腦和心臟的特性,可引起腦膜炎、心肌炎等并發癥,故家長應嚴密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發現患兒有高熱、劇烈頭痛、嘔吐、面色蒼白、哭鬧不安或嗜睡時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觀察組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與健康教育,具體的護理措施為:

1.2.1 個性化護理 ①心理護理:根據患者的性格特征,護理人員應當用親切、和藹的態度與患兒交流,關心、關懷患者,以有效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使患者能夠盡可能快的適應醫院環境,提升治療的依從性。②口腔與飲食護理:保持患者口腔的清潔,在飯前與飯后,護理人員可以用溫開水(淡鹽水)漱口,對于疼痛感極為明顯、有較多口腔皰疹或者是不會漱口的患者,可以給予康復新液,口含,3次/d,這樣能夠降低疼痛感,并且加速口腔黏膜創面的愈合[2]。對于手足口病患者,應當多食用容易消化、含有高蛋白且較為清淡的食物,且少量多餐,禁止食用容易過敏的食物,例如海鮮等。③發熱護理:一般情況下,患者多是中等及其以下熱度,所以應當要求患者多喝水。通常不需要對患者進行特殊處理,定時對患者的體溫進行測量,溫度在38.5 ℃以上時,應當依據醫生的叮囑給予羚羊角口服液(國藥準字Z33020503,規格:每支裝5 mL)治療,口服,5 mL/次,2次/d。亦或者是采取物理降溫的方式。

1.2.2 健康教育 ①采取發送宣傳冊或者是一對一健康教育的方式,向患者家長詳細說明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流行機制以及防控對策等知識。②護理人員應當及時告知家長手足口病并非是終身性的免疫性傳染病,可能會感染進而再次發病,手足口病有很強的傳染性,傳播速度極快,且潛伏期比較短,一般是通過密切的接觸而傳播,因此,家長應當引起重視。一旦和手足口病患者接觸后,出現哭鬧不安、頭痛以及發熱等情況,那么就應當及時送醫。③應當告知家長必須密切注意患者的個人衛生,并且要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患者在打噴嚏與咳嗽時,應當教導其用手掩蓋住口鼻[3]。另外,應當保持室內通風,確?;颊哂谐浞值乃邥r間,同時強化患者的營養,以便有效提升患者機體的抵抗力。

1.3 評價標準

將患者皮疹的消退時間與疾病痊愈時間作為評價的指標[4]。其中,痊愈:連續3 d體溫測量顯示為正常,臨床癥狀消失;有效連續3 d的體溫測量趨于正常,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效:患者的體溫異常,且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改善。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①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情況分析:見表1,觀察組的總有效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②兩組患者皮疹消退時間與痊愈時間情況分析:見表2,由表可知觀察組患者的皮疹消退時間與疾病痊愈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手足口疾病是一種病毒性疾病,且有極強的傳染性,尤其是在5周歲以下的兒童。兒童一旦患者手足口疾病,且沒有及時送醫就診,致使病情加劇,將造成患者中樞系統病變,且引發各種并發癥,例如呼吸衰竭[2]。因此,進一步加強對患者的有效治療與護理,極為關鍵。由于口腔和咽部也有疹子,孩子會感到口腔和嗓子疼痛,特別是皮疹破潰后,口腔黏膜和咽部會形成很多小潰瘍,因此孩子開始拒絕喝水、吃飯。在得病期間,少吃些飯,問題并不大;可是少喝了水,就影響了退燒的效果。孩子拒絕喝水,口咽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清理??谇粌鹊募毦蜁跐兠嫔细街?、生長,出現繼發性細菌性口咽感染[3]。

劉庭英等[4]調查顯示,大多數兒童家長能知曉手足口病的一般知識,但對手足口病的病原體、傳染源、傳播途徑、常見癥狀,治療等缺乏了解。本次調查有67.86%不知道手足口病的傳染源;63.57%不知道手足口病的傳染途徑;42.14%知道手足口病的常見癥狀;僅有25%誤認為手足口病有特殊治療方法。通過健康教育,干預組人群的相關知識掌握正確率顯著上升,知曉本病為嬰幼兒常見傳染病,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非終身免疫,可多次感染[5-6]。能引起高度重視,因此一旦發現感染上手足口病者應將患兒隔離,以免傳染他人引起該病流行蔓延。預防本病的傳播流行主要是及時發現并隔離患兒,對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潔具等進行消毒處理,切斷傳播途徑[7]。加強對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的宣傳教育[8],因此在醫院開展健康教育形式主要選用大多數兒童家長樂于接受的發放健康教育資料、電子大屏幕滾動播出的疾病防治知識及醫護一對一的講解,內容包括手足口病的病原體、傳染源、傳播途徑、常見癥狀,治療及預防等,特別是針對兒童自身衛生習慣的健康教育,向各位家長強調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該病的基本保證,希望在手足口病相關知識知曉率提高的同時,能夠對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起到一定的干預效果。

在該次研究中,筆者對觀察組患者采取個性化護理結合健康教育的措施,獲得了較為理想的護理效果,觀察組患者的皮疹消退時間為(3.3±1.6)d與疾病痊愈時間為(7.3±1.2)d,而對照組為(5.8±2.6)d、(11.8±2.3)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6.7%)明顯高于對照組(8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小兒手足口病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且加強健康教育,對降低手足口疾病的發病率,縮短治療的時間極為有利,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艷清,楊陽.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與健康教育[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15(2):252-253.

[2] 費玉麗.小兒手足口病68例的觀察與護理[J].吉林醫學,2013,34(36):7739.

[3] 郝興梅,郝雪梅,郝陽生,等.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及策略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 ,2013(2):248-249.

[4] 劉庭英.35例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與健康教育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6):252-253.

[5] Stamm berger HR,Kenney DW.Paranasalsinuses:Anatomic terminology and nomencla ture[J].Ann O to Rhinol Laryngol,2011,167(suppl):7-16.

[6] Worm ald PJ.Theaggernasicell: the keytounderstanding the anatomyof the frontalrecess[J].O to 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1,129:497-507.

[7] Choibi,Leeh J,Hanjk,et al. Detectionofhy pervascularnodularhepatocellur carcinomas:valueoftriphasichelicalCT compared withiodizedoil CT[J].AJR,2010,157(2):219-224.

篇9

20__年9月20日是第__個全國"愛牙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為增強我校學生的各個方面的自我保護意識,普及少年兒童的口腔健康教育,同時通過學生向家長傳護齒健康知識,讓學生從小養成愛護牙齒的好習慣,關注自己的未來。我校決定在全校1-6年級開展校園口腔健康月的教育活動。

一、活動主題:健康口腔伴成長,幸福家庭展笑顏。

二、活動時間:9月22日

三、活動對象:1-6年級學生

四、活動內容:

1.""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活動,參與活動的1-6年級各班主任老師利用班會課借助相關資料向同學們傳播講解護齒知識,請同學上臺向大家介紹關注口腔健康的必要性。學校利用午休時間向全校播放愛牙知識宣傳視頻,各班組織學生收看,并向學生家長發放宣傳材料。

2.""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國旗下講話活動。鼓勵學生把自己學習到的口腔知識向父母、爺爺、奶奶宣傳口腔健康知識。

3. "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手抄小報創作活動。號召同學們以關注口腔衛生健康和護齒教育為主題收集有關資料制作手抄報。內容可包括:口腔護齒的小知識,愛牙護齒的好習慣和不良行為等等。版面以圖畫和貼畫為主輔以文字內容。

4.""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黑板報評比活動,內容可包括:口腔護齒的小知識,愛牙護齒的好習慣和不良行為等等。版面以圖畫和貼畫為主輔以文字內容。

5.面向全體學生進行一次口腔自我檢查。

五、活動要求:

1. 希望參與活動的各班級認真組織落實,讓學生在活動受到教育,增長知識,得到鍛煉。

2. 3-----5年級每班挑選四張手抄報,各班出一期關于口腔健康的墻報。

3.認真收看愛牙健齒活動動畫片.

各醫療衛生單位:

今年9月20日是第二十四個全國“愛牙日”,為認真落實《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愛牙日”活動的通知》(衛辦疾控函.201X.735號)文件精神和要求,進一步普及口腔衛生知識,強化公眾對口腔衛生的關注,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制訂本次“愛牙日”活動實施方案如下:

一、活動主題

主題:健康口腔,幸福家庭

副主題:關愛自己,保護牙周

二、活動背景

口腔衛生工作是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腔疾病是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尤其是兒童口腔健康狀況與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和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家庭作為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在口腔保健中能發揮重要作用,開展家庭口腔健康教育,是改善全民口腔健康狀況、提高兒童口腔保健水平的重要途徑。

三、圍繞主題,開展多樣化的宣傳活動

緊緊圍繞“健康口腔,幸福家庭”的宣傳主題,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

等手段,廣泛開展社會動員和宣傳,營造全社會關注兒童口腔健康的良好氛圍。使公眾了解愛牙日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增強公眾主動參與意識。健康教育所要做好宣傳工作,切實加強重點防治人群的口腔衛生工作。宣傳重點是:牙周疾病的常見表現和防治方法,切實提高宣傳教育實效。讓群眾了解早晚有效刷牙、飯后漱口、戒煙限酒等自我口腔保健行為的養成,對維護口腔尤其是牙周健康的科學道理和重要意義;讓群眾了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早診早治,對控制牙周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作用。

四、認真落實各項宣傳措施

各醫療衛生機構要在宣傳日當天組織一次集中宣傳活動,具體工作要求如下:

1、開展一次以“健康口腔,幸福家庭”為主題的宣傳咨詢活動,并對前來咨詢的人群進行口腔檢查。在“愛牙日”宣傳活動期間,通過進學校、進社區等形式,發放宣傳單、愛牙知識問答、有線電視宣傳等方式,一方面宣傳愛牙知識,一方面掌握學生與各類人群對口腔知識的了解情況,以便在下次宣傳中有針對性,努力促進學生與各類人群保護好牙齒。

2、在主要街道或人口密集區域開展宣傳活動時懸掛至少一條宣傳橫幅。

3、出一期以愛牙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欄。

4、組織一次愛牙知識的健康專題講座。

一、活動背景及目的

201X年9月20日是第__個全國“愛牙日”。今年的愛牙日活動主題是“窩溝封閉,保護牙齒”,旨在普及口腔衛生保健知識,推動全社會關注兒童口腔健康。為了倡導廣大群眾愛護牙齒、關注口腔保健,更大程度地加強愛牙日的宣傳工作,我口腔醫學系團總支特開展了此次愛牙日活動。

二、活動主題

窩溝封閉、保護牙齒

三、活動對象

學齡兒童(6——12歲)

四、活動時間

201X年9月19日——-201X年9月20日

五、活動內容

1、采訪附院口腔科,邀請__副教授宣講窩溝封閉的意義

及適宜人群。

2、在學院及附院宣傳欄上張貼愛牙日主題板報,擴大愛牙日的影響。

3、在附近的小學和幼兒園開展愛牙日主題知識課堂宣講活動,張貼愛牙日主題海報。

篇10

【關鍵詞】喉癌;健康教育路徑;健康教育;圍術期

1健康教育路徑的意義

臨床觀察發現,大部分患者健康教育多為護士隨機口頭宣教,沒有很好評估患者教育需求,護士被動完成任務,隨意性大,在改變患者和家屬知、信、行上沒有起到很大作用;由于護士知識水平、資歷、經驗、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等差異,健康教育效果參差不齊;教育缺乏針對性、計劃性、科學性。健康教育路徑是指為滿足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據標準健康教育計劃為其制定的一個有嚴格工作程序和時間要求的健康教育路線圖或表格[6]。健康教育路徑制定建立在分析患者需求上;明確教育目的;考慮在什么時間什么場合進行教育,教育內容,教育者,什么方式、方法去教。健康教育路徑不僅使護士在進行健康教育時有依據,流程明確,而且利于患者和家屬了解健康教育的內容,促使其主動參與教育過程。健康教育路徑是實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7]。

2喉癌患者圍術期健康教育路徑與實施

2.1分析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并確定目標

分析患者需求、關注個體差異是制定健康教育路徑的先決條件。責任護士通過護理評估、問卷調查、閱讀病歷、與患者和家屬交談、護理觀察等手段了解患者需求,主要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態度、文化程度、學習能力、有無不良習慣、想知道什么、想要做什么、什么需求是最有幫助的、最迫切的、對疾病治療最有益的等。臨床觀察發現,喉癌患者圍術期健康教育需求具有階段性、個性化特點,需要開展階段性、個性化、有目標的健康教育以保證教育效果。李芳蓮等[2]研究顯示分階段書面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使教育更加科學、全面、規范、具體。每日目標化健康教育路徑可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增加患者積極性和主動性[8]。同樣觀察發現,喉癌患者圍術期健康教育內容包括疾病知識與預后、手術方案與效果、治療配合要點、費用、氣管切開自我管理、飲食指導、心理支持等;健康教育方式以一對一講解、演示、交談為主,同病種患者現身說法、經驗交流對患者心理支持有很大幫助。陳賢鷹[9]對60例全喉切除患者知識需求調查結果顯示,心理支持、氣管造瘺口護理、術后飲食等方面知識需求最高,采用講解、演示為主的多樣化健康教育方法,進行有針對性健康教育,盡快實現自我護理;左紅霞等[10]認為充分了解喉癌患者及家屬對健康教育需求是制定健康教育路徑表的基礎。針對不同文化層次、職業和家庭經濟狀況患者,采用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將有助于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預防并發癥發生。針對患者無助、悲哀的心理狀態,發揮親人作用,同病種恢復好患者現身說法、經驗交流,緩解心理壓力[11]。

2.2健康教育路徑的構建

2.2.1健康教育路徑的時間制定:健康教育路徑是以患者住院天數為橫軸,以健康教育內容為縱軸。路徑多以入院-術前-手術-術后-出院時間順序制定,把健康教育內容細化到每一項護理內容中[12]。張彩[13]將健康教育路徑應用于喉癌手術患者中,健康教育時間分別在入院日、術前日、手術日、術后第1天、術后第2天、術后3~7d、術后7~14d、出院前1日進行;與李芳蓮等[2,10]對喉癌患者圍術期分階段健康教育的時間劃分基本相同。作者認為健康教育路徑的時間制定由入院日、入院第2~3天、術前日、手術日、術后第1天、術后第2天、術后3~10d、術后11~14d、出院前1d組成,如此分布能夠更全面、適時、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2.2.2健康教育路徑的實施者和教育對象:入院患者由責任護士發放健康教育路徑表,詳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健康教育路徑內容,使其有充分心理準備,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責任護士根據路徑表內容按時間、分階段、循序漸進、有步驟地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全程健康教育[6,14]。觀察發現,輔助護士的參與和配合,患者回歸家庭后長期陪伴家屬的教育同樣重要,他們可以鼓勵、督導患者樹立信心,自覺采取健康行為。護士長或高年資責任護士定期對路徑實施情況進行評價和糾正[15]。2.2.3健康教育路徑的內容與教育方式:文獻分析[7,13,16-18]并結合臨床觀察發現,喉癌患者圍術期健康教育路徑的內容、教育方式有其共性,具體實施中兼顧每位患者個性特點。主要包括:①入院日:責任護士自我介紹,介紹病區環境設施與制度、安全防范措施、主管醫師及疾病知識;全面評估患者,了解支持系統,評估別關注患者心理狀況、伴隨疾病、風險、睡眠、飲食、大便、口腔衛生等,必要時與主管醫師溝通;告知治療護理流程,做好心理安慰,消除憂慮,提高依從性,建立信任關系;告知術前常規檢查、化驗時間、目的、方法、注意事項。②入院第2~3天:責任護士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需求;查看各項檢查、化驗結果并適當告知;指導飲食與口腔衛生;戒除煙酒,講清意義;介紹喉腫瘤治療知識,成功病例現身說法,消除焦慮、恐懼心理;介紹手術后改變,頸前佩戴氣管套管,暫時不能講話,與患者和家屬共同探討適合的溝通方式并準備:如手勢、圖片、寫字板或紙張等;呼吸、咳痰通過氣管套管,告知保持套管在位、通暢的重要性,指導進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術后不能經口進食10~14d,經鼻飼來提供營養,講清方法與意義;講清術后早期活動的方法意義,術后早期制動者床上大小便的方法,并協助訓練;③術前日:介紹麻醉方式、手術方法;告知術前禁食水8h意義、時間,備皮、洗澡、剃須、備血、藥物過敏試驗、佩戴腕帶等的意義并實施;告知飾物、活動假牙取下的意義;講解術晨留置胃管、尿管方法、意義;講解術后回房和床上活動要求及意義,床頭抬高30°、翻身、抬臀、下肢活動,進行訓練;講解術后生命體征監測的方法和意義;初步講解各種管道管理、壓瘡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等可能的風險和需要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項;講解疼痛知識及應對措施;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疑惑和擔心給予適當解答,緩解壓力。④手術日:術晨評估生命體征,更換衣褲,取下飾物與活動假牙,安慰患者,緩解緊張情緒,講清配合方法并下胃管,講清術前用藥目的并注射;與手術室護士嚴格交接患者及相關事宜;術后患者麻醉清醒回房,責任護士妥善安置患者,告知手術順利,告知目前監護導聯線、管道較多是暫時的,需要很好配合,給予安慰;各種管道妥善安置固定,告知患者和家屬各種管道的位置、意義,講清風險,防脫管的措施;講解氣管套管管芯的用途和保管,床旁備彎鉗的意義,一旦脫管的急救措施;告知吸氧、監護的意義;告知各種用藥種類、目的、時間和途徑;講解氣道濕化意義和方法,人工鼻意義和使用;再次講清床上主動活動、叩背、有效咳嗽的意義方法,指導患者活動和咳嗽,不妥予以糾正;告知患者和家屬按需吸痰的意義,強調此項操作由護士完成;告知患者和家屬禁食水,口內分泌物吐出,盡量不下咽,告知胃腸減壓的意義,告知鼻飼飲食開始時間;建立溝通模式,實際操作,消除患者顧慮;進行疼痛評估,協助應對;告知氣管切開、口腔、會陰護理及溫水泡腳意義、頻次和時間。⑤術后第1天:再次講解各種管道重要性及防止脫管的方法;告知床上坐起、床邊室內活動的意義及配合方法,協助活動;講解防止墜床、跌倒意義與措施;講解鼻飼飲食的頻次、時間、種類,強調此項由護士完成;指導示范呼吸和有效咳嗽;講解憋尿的意義、拔除尿管的配合方法。⑥術后第2天:對患者和家屬進行脫管、跌倒等風險告知,講解防范措施;講解下床活動的意義并協助活動;講解鼻飼飲食種類和可能的反應,指導鼻飼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食物。⑦術后3~10d:脫管、跌倒等風險告知,講解防范措施;講解個人衛生自理的意義,教會患者帶管刷牙、漱口、剃須、洗頭、沐浴方法;講解保持大便通暢意義,協助安全入廁;講解外套管和內套管結構和關系,講解嚴禁外套管脫出的意義、內套管堵塞的嚴重性和一旦脫管、堵管的急救方法;講解術腔引流管拔除指征和注意事項;教會患者和家屬檢查套管系帶打結是否牢靠、松緊合適否,教會內套管的取出、清洗、消毒、放入方法,教會氣管切開皮膚切口的消毒和換墊,教會外出活動時使用人工鼻或紗布罩遮蓋,并講清楚各項操作意義;引導患者家屬購買電動吸引器、霧化吸入器和清管換墊物品,教會使用方法;使用激勵性語言,對患者的積極配合給予肯定,講解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根據不同術式,初步講解嘗試經口進食的方法、飲食種類等。⑧術后11~14d:講解經口進食的方法、飲食種類等,現場指導,觀察反應,有誤咽嗆咳者,給予鼓勵;講解拔除胃管的時間與配合方法;教會患者堵管說話與他人溝通;觀察、指導和糾正患者或家屬各項操作細節;教會患者自查痰液性狀、頸部有無包塊、體溫變化、呼吸變化、傷口局部情況等。⑨出院前1d:告知復查與后續治療重要性,告知復查時間、結賬流程、隨訪電話;講解出院后飲食、活動注意事項,適合的鍛煉身體意義、方法;講解自我護理的重要性;發放出院告知和氣管切開護理流程圖;講解套管拔除、發音訓練的時間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