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質量管理范文

時間:2023-08-01 17:39: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旅游目的地質量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旅游目的地質量管理

篇1

[關鍵詞]旅游產業;競爭力;國外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07)12―0080―08

20世紀80年代,經濟界和管理界的眾多學者順應時展的需求,對旅游競爭力展開了廣泛的研究。在時間上,國外關于旅游產業競爭力的研究要早于國內,從1992年起,由加拿大學者克勞奇和瑞奇(Crouch&Ritchie)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開始長期致力于旅游競爭力研究。1993年,艾斯特(AIEST)會議在阿根廷舉行,本次會議在產業競爭力理論的基礎上,專門研討了長途旅行目的地的競爭力問題,引起更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旅游競爭力的研究。2000年,國際權威旅游研究期刊、英國TourismManagement(旅游管理)雜志第21卷第1期作為旅游競爭力問題??霭妫瑢Ρ姸鄬W者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刊登。近年來,世界旅游組織工作重心也已轉入對旅游目的地可持續競爭力問題的關注上,并專門成立了旅游目的地管理特別工作小組對這一重大問題進行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國外對旅游產業的競爭力研究經歷了20多年的歷史,在研究過程中國外學者使用更多的是“旅游業競爭力”、“旅游目的地競爭力”這兩個術語,根據對所收集到的國外研究文獻的梳理和分析,其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于旅游產業競爭力的概念研究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業競爭力的概念也日益成為眾多學者的研究熱點,國外學者主要從以下幾個角度對旅游產業競爭力作了定義:

(一)市場角度

哈特森(Hartserre,2000)從市場的角度把“旅游業競爭力”定義為旅游目的地不但能夠保持其已有的市場地位和份額,而且能隨著時間不斷提高其市場地位和市場份額的能力。

(二)可持續發展角度

伯哈利斯(Buhalis,2000)認為目的地的競爭力還應包括目的地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以保證該目的地獲得長期優勢并使目的地利益相關者均衡地獲得回報的能力。哈桑恩(Hassan,2000)也認為“旅游業競爭力”不但在于旅游目的地能夠保持相對于競爭對手的市場地位,還在于其創造并整合能維持旅游目的地的資源可持續發展使用的增值產品的能力。

(三)產業發展的角度

瑞奇和克勞奇(Ritchie&Crouch,1999)認為“旅游業競爭力”最重要的是旅游部門增加其產品價值的能力。并于2000年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給出了“旅游業競爭力”的概念:一個國家創造增加值和通過管理資產、生產過程、吸引物、侵略性和親近性,并將它們之間的關系融入到一個考慮到目的地的自然資本以及對下一代的供給能力的經濟和社會模式中,帶來國家財富增加的能力。

(四)決定因素角度

德威爾(Dwyer,Forsyth&Rao,2000)等認為旅游競爭力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它包括價格的差異加上匯率變動、旅游業各組成部分的生產力水平和影響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或其他方面的定性因素。并認為特定的目的地的成本針對匯率變化的相應調整是影響目的地整體海外旅游市場的重要經濟因素。

(五)方法論角度

在《東南亞競爭性旅游目的地分析》一文中,皮爾斯(Pearce,1997)認為“旅游業競爭力”就是在旅游規劃的框架下,能夠系統地分析和比較處于競爭中的各旅游目的地不同特征的評價技術和方法??梢钥闯銎査拱崖糜胃偁幜ψ鳛橐环N評價的方法論。

也有學者認為在當今新自由主義的時代中,當旅游業被作為滿足人類發展的義務和更廣泛的公共商品時,旅游業事實上已超越了“產業”這個概念,而作為一個社會力量和因素而存在。指出那些認為旅游業是一個“產業”的觀點遮蔽了旅游業的社會力量和影響,因此,對“旅游產業競爭力”定義的爭論本身沒有實際意義。總之,之所以在旅游業競爭力定義的界定上存在上述差異,主要原因在于學術界對于產業競爭力概念本身的認識就存在很大的分歧,而旅游產業競爭力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學科背景以及研究目的對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內涵的認識難免會存在不同的看法和差異。但從整體上來看,對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定義更趨向于關注旅游業的占有市場、增加財富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二、旅游產業競爭力的相關因素研究

旅游產業競爭力可以說是一個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國外學者主要從價格、環境、市場、人力資源、政府政策、管理以及技術等方面對旅游產業的競爭力的內外相關因素進行了研究。

(一)基于價格因素的研究

旅游價格是影響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國際游客對旅游價格普遍是敏感的,在對所選的位于亞太地區的幾個國家價格競爭力的對比研究中,愛德華茲(Edwards,1995)發現,在中長期內,目的地相對價格的增長和它的每一個海外客源國的市場份額的下降是相聯系的。德威爾(Dwyer,Forsyth&Rao-2000)等選取了4個國家的19個目的地進行了論證和評價,他們把澳大利亞作為基數,通過旅行價格、目的地花費價格以及國際價格競爭力的指標對這19個目的地的一些旅游產品和服務的價格進行了比較。戴維斯和道沃德(Davies&Downward,2006)對英國背包游的價格和非價格決策進行了研究,認為旅游從業者對英國產業競爭行為的認識和觀點對于理解工作中的感知和程序以及競爭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環境因素的研究

環境作為旅游發展的依托體,是影響旅游者進行旅游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旅游產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競爭力可以通過對環境影響(EI)和環境質量(EQ)的適當的管理以及一定的環境營銷行為來提高和增加,但是為了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而制定的把環境影響縮減到最小的戰略,不但是危險的而且也不可能達到,同時,對于一個環境質量很差的目的地即使再降價也不可能保持競爭力,而一個細心挑選和好的管理程序可以用來改進目的地的環境競爭力。因此,有學者認為一個旅游目的地要變得有競爭力,其發展必須是時刻持續的,不僅僅是在經濟和生態方面具有可持續性,而且在社會、文化和政治方面也應該是具有可持續性。當然,要實現旅游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就不得不考慮環境的承載力,費爾南多和丹尼爾(Femando&Daniel,2004)認為承載力沒有通用的概念,目的地管理除了要考慮環境方面的因素,社會文化、經濟、心理知覺等大量的因素也需要考慮。因 此,想要用一個固定明確的方法來對目的地的環境進行管理是不太合適的。同時指出承載力除關系到定性定量研究方面,還關系到一地的容量和動態的自然界、位置、旅游者需求、旅游發展速度、科技發展程度等方面,因此應具體情況具體對待,要進行一個一個的案例研究。并提出了旅游目的地承載力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比如:加強道德說服力和環境教育,合法的規制管理,經濟鼓勵,設計增加承載力的機制等改進目的地承載力從而提高目的地競爭力。

(三)基于市場因素的研究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產品的總和,足一個有知覺的概念,它能夠向旅游者提供完整的旅游體驗,并可以被旅游者主觀來詮釋,伴隨著當今旅游者的成熟,目的地主題的詮釋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旅游目的地要使其所提供的旅游產占占個性化,發展政府和私人的(部門)合作關系,利用科技和網絡通過增加市場透明度、減少成本和加強地區協作來增強目的地競爭力。同時,在目的地營銷方面,應該平衡所有從業者的戰略目標以及增強目的地資源的持續能力,引導旅游業的正面影響和所有利益相關者的目標的實現。烏薩爾(Uysal,2000)通過感知圖像基于48個地理和文化的特性對弗吉尼亞和其他10個州進行了對比研究,建議在對目的地市場定位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可以制定目的地促銷活動來提高競爭力。2002年陳和烏薩爾(Chen&uysal,2002)再次對弗吉尼亞和美國8個州及威靈頓進行了對比研究,以探索弗吉尼亞的市場地位的競爭力,結果發現賓夕法尼亞州和弗吉尼亞州被認為是最有競爭力的州。運用1991―2003年17個西班牙的旅游目的地所提供的德國人入境旅游的需求的面板數據,特蕾沙(Teresa,2007)建立了旅游需求動態模型對德國人對西班牙的旅游需求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需求大小決定于不斷變化的德國和目的地之間相對的旅游價格和成本,而前期的旅游需求對旅游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也有學者對1998年土耳其的夏季英國游客進行了調查分析,發現地中海旅游地是土耳其夏季旅游的直接競爭對手。并指出當地居民和游客相比,其收入和對旅游服務的態度都處在較低的水平,主要原因是缺乏知識和與時俱進的動機。另外,克雷爾(Clare,2002)、海姆和艾弗森(Hem&Ivcrson,2004)分別從市場細分和品牌的樹立的角度對旅游業的競爭力進行了研究。

(四)基于人力資源因素的研究

在當今社會,人才在競爭中的地位作用已經得到凸現,旅游人力資源的發展與人員培訓已成為提升旅游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因此,為了更好的發展旅游業就必須投資人力資源的發展,把人力資源的發展放在優先的位置。而人力資源的發展需要配套的教育和訓練機構,瑪亞卡(Mayaka&Akama.2007)等指出適用的旅游教育所培養出來的鮮明活躍的人力資源對于一地提高旅游業的質量以及在國際旅游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是一個極重要的關鍵因素。并以肯尼亞作為一個案例點進行r實證研究。結果發現,肯尼亞和其他很多的第三世界國家一樣,缺乏一個能良好協調的旅游訓練戰略和提供大量的所需的人力資源訓練及能力建立的教育機構,尤其在監督和管理水平上這種問題很突出。教育和訓練機構的建立可以通過私人和公共部門全面協調來計劃和實施人力資源訓練的程序;設計包含全面的課程;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研究機構以及一個企業的反饋機制來完成。另外,旅游業的管理人員以及導游的培養則影響著未來接待業和旅游業能否健康持續的發展,特別是導游對于旅游者從觀光到體驗,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游客起著重要的作用,約翰?艾普和凱文?汪(John Ap&Kevin K.F.Wong.2001)對香港的導游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進修機會的缺乏和有限性阻礙了導游專業化的進一步提高。并提出了很多建議:導游許可執照體系工作需政府和產業的支持;明確導游專業化的最低標準;建立一個基于標準最小量率或標準獎金體系上的穩定收入體系。

(五)基于政府因素的研究

成功的旅游業需要政府、個人以及非營利性機構相互之間的合作,私人和公共部門形成網絡狀聯系對旅游業的計劃、發展以及競爭力提高等方面已變得越來越重要,而這種網狀聯系的形成關鍵在于培養一個創新性的公私合作關系的形成環境,需要國家和社會的主導支配以及社區之間的積極互動。南希?蓋德?邁克吉(Nancy Gard McGehee,2006)研究了1999年至2003年間的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立法者對旅游產業的認識和態度。結果發現立法者更關注旅游業三個方面的影響:就業、經濟影響以及在本區域內是如何和其他產業相互聯系的。同時,隨著時間的推進,立法者對旅游業的經濟的重要性的態度也更積極正面。在對旅游業發展比較迅速的中國的兩種主要類型的旅游企業(國有酒店和旅行社)的管理機制和所有權結構分析中,曲日良(Riliang Ou,2005)等發現,政府在旅游業市場定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影響著旅游業的競爭力,認為在一個過渡經濟環境中,由于缺乏足夠能力的管理和營銷天才,發展旅游產業的市場導向會受到嚴重的制約。并指出政策制定者要像關注旅游業的經濟影響一樣來特別關注它的現有管制結構,并有必要對那些有礙競爭的規則和制度的價值進行重新評價。同時,為了接近市場導向就必須加強現有的或制定新的管制和提供更強大的動機激勵機制。斯蒂文?史密斯(Stephen,2003)對加拿大政府發表的《旅游業發展前景和假想》對本國的旅游業發展作用進行了研究,認為這種假想對引導旅游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并提出了使這種假想發揮積極作用的措施。在《旅游業改革缺陷的修補》一文中,哈拉格爾(Hjalager,2002)強調了改革政策的制定者在瞄準旅游業變革時不能固定一成不變地集中在旅游產業本身上,而要重視其他部門和公共部門的驅動力。

(六)基于管理因素的研究

旅游目的地競爭力的最終體現則在于對旅游者的吸引力的大小,而旅游者獲得的異地體驗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競爭,他們對質量和整體表現的感知在重游或肯定的口頭建議決定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明智的旅游者將對不同目的地的設施、吸引物及服務標準進行對比。因此,旅游目的地全面質量管理影響著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格沃斯(Govers,2000)等指出全面的旅游目的地質量管理和基于價格的促銷是一個增加價值的戰略,并對4個歐洲國家的7個旅游目的地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綜合質量管理雖然重要但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普恩(Poon,1993)認為,如果旅游目的地想要適應新時代的旅游業的競爭就需要一個偉大的戰略定位,并進一步指出,旅游目的地要想有競爭力必須堅持4個原則:環境第一;旅游業部門的領導地位;加強市場銷售渠道;建立一個有活力的私有部門。林 格羅?塞納黑(Ruggero Sainaghi,2006)提出了一個動態的旅游目的地管理模型,模型主要在于兩個方面的構建:基本程序和支撐程序。前者是模型的關鍵,涉及到了新產品的發展、溝通及區域市場等方面;后者則主要為前者提供服務和機會。另外一些學者對目的地的危機管理進行了研究,認為良好的危機管理對于保持目的地的競爭力有重要的作用,并針對不同的實證地點提出了應對危機的措施。

(七)基于技術因素的研究

進入21世紀,知識、技術和人才內化為影響區域旅游產業競爭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格德納(Coeldner C.,2000)提出了影響旅游產業和旅游產品競爭的信息化、知識化指標。佛德森(D.,Fodness,1992)認為,區域旅游競爭可以通過信息結構、信息可達性、信息質量以及傳播速度體現競爭力。伯哈利斯(Buhalis,1998)認為旅游企業的利用和整合信息技術的策略能夠增強競爭力。

(八)基于集群因素的研究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產業集群是當今產業組織發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波特指出產業集群是提高產業競爭力的基本因素,因此,學者們在關注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同時也開始強調旅游產業集群的作用?;舨购拓悆忍?Huybers&Bennentt,2003)從產業集群的角度對旅游競爭力進行了研究,認為通過旅游產業集群有利于資源共享和促進區域內旅游企業的合作,而通過集群內企業之間的合作,也可以反過來促進基于自然基礎的旅游產業集群的形成。并指出了環境是決定旅游產業集群競爭力的主要區域特征。馬里納?諾維利(Marina Novelli,2006)對英國成功的旅游業族群方式的經驗進行了研究,發現族群的發展并不是一個簡單自發而要歸因于經濟關聯的本性,是一個與旅游業利益相關者相關的復雜的過程。并認為網狀系統、族群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分析競爭力。

另外,有學者對季節以及交通成本對目的地競爭力和旅游者目的地的選擇的影響進行了深入探討。從生產力的驅動因子的角度,辛克萊和索里亞(Sinclair&Sofia,2006)認為有形資本、人力資本、創新和競爭環境是旅游業生產力的4大驅動因子,每一個驅動因子都可以改變相應效率和福利來增加旅游業的競爭力,特別是增加人力資本和創新。同時指出通過整合所有驅動因子的組合策略要比單個策略更為有效,政企可以聯合起來來支援旅游業生產力的增加。伯哈利斯(Buhalis,2000)強調了供應者及組成整體旅游產品的個體產品和服務的多樣性對于旅游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性,認為在旅游業競爭力的研究中對如何提高市場銷售問題的關注遠超越了對目的地競爭力本身的關注。也有學者從目的地的形象的角度對目的地的競爭力進行了研究。但是這些學者對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更關注的是內部因素而很少去關注提供服務的公司以及能影響競爭力的其他外在因素。

三、旅游產業競爭力的評價的研究

目的地評價技術和方法在一個設計好的概念體系中可以系統地分析和比較競爭性目的地的各種屬性。梅利安?岡薩雷斯(MeliOn-GonzOlez&Garcfa―Falc6n,2003)等在《旅游目的地競爭潛力》一文中主要研究了發展旅游目的地競爭潛力的評估程序所需理論,并指出了資源基礎評估方法的4個步驟:辨別旅游目的地有價值的資產;深入研究旅游目的地的資源情況及其競爭者;論證程序的應用性;例證說明。

總之,國外學者在邁克爾?波特提出的國家競爭力的“鉆石模型”的基礎上,針對旅游產業的特性選取了不同的指標,構建了不同的模型,對旅游業的競爭力進行了研究。由于各個學者對目的地的競爭力的概念的界定及理解的差異,其選用的變量,建立的模型以及主要量化方法也不同。

(一)評價變量

1 顯性指標

在評價模型中,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通常被用做評價模型的因變量直接作為表征目的地競爭力大小的顯性重要指標,也被稱為硬指標(Hard Data)。很顯然,該類指標是目的地現實競爭力的大小的顯性結果,在時間上缺少一定的動態比較性和預測性,另外,該指標反映的是競爭力的綜合結果。因此,還應該考慮目的地競爭力如環境、機會等隱性方面的軟指標(soft Data)。

2 隱性指標

除了上述的旅游產業的價格、市場、環境、人力資源、政府作用、管理、科技等相關因素被眾多學者選為相應的評價指標外,其他學者對目的地的屬性進行了研究,認為這些屬性是進行目的地競爭力對比評價的重要指標,瑞奇和克勞奇(Ritchie&crouch,1993)認為目的地的魅力就是指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威懾力,其中吸引力包含了11個要素:文化和社會的特點、基礎設施、基礎服務結構、旅游業上層建筑、進入和交通設施、居民對旅游者的態度、花費/價格水平、經濟和社會聯系、唯一性(比如:唯一的宗教中心)等。阻礙因素有保障和安全(比如政治的穩定性)、健康和醫療(比如衛生設施惡劣)、法律和制度(比如簽證的需求和文化隔閡)。勞(Law E.,1995)認為目的地的屬性或特性可以分為兩類:第一屬性包括氣候、位置、生態、自然資源、文化和歷史建筑;第二屬性是由公共和私有部門建造和引進的,比如酒店、交通、娛樂等。這兩類屬性形成了目的地整體的吸引力。其他學者認為目的地的特性還包含了空氣、舒適、安全和保障運動、休閑、景點、食物、海岸、商店、悠閑的交流、服務質量、居民友善、成本、娛樂等。另外,游客的偏好與需求的變化也常作為學者用來作為重要的隱性指標使用,其數據一般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獲得。

(二)評價模型

1 概念模型

該模型是瑞奇和克勞奇(Ritchie&eroueh,1999)在著名的波特國家競爭力鉆石模型基礎上提出的應用于旅游目的地競爭力評價的模型。最早于1993年提出,后進行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該模型主要由5個關鍵的因素構成:目的地的政策、計劃和發展,目的地的管理,核心資源和吸引物,輔助因素和資源。此模型同時強調了目的地周圍環境的重要性(主要是國際大環境和競爭總體環境)。恩瑞特(Enright,2004)和牛頓(Newton J.,2005)把概念模型應用于實踐層面對目的地的旅游競爭力進行了研究,認為旅游目的地競爭力的定量評價,不僅包括目的地吸引物特性,還應包括產業管理因素。

2 綜合模型

該模型是以概念模型為基礎發展而來的,主要探尋競爭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德威爾(Dwyer,2003)認為競爭力的指標有很多,包括主觀上的屬性(目的地的吸引力、風景美感度),客觀上的屬性(目的地市場細分,旅游外匯收入)。模型選取的主要因素有:自然遺留資源、人造資源、輔助因素和資源、目 的地管理、區位狀況及需求條件。此模型也已被學者應用到韓國、澳大利亞(2001)以及斯洛文尼亞等旅游目的地競爭力的實證研究中。

3 哈桑恩(Hassan)模型

哈桑恩(Hassan,2000)建立了一種新的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模型,該模型建立在與旅游目的地環境可持續緊密聯系的因素上,把環境因素納入到目的地的競爭力4大決定因素之中,另外3個因素為產業結構、競爭優勢以及需求因素。這里的需求因素主要用來理解新時期目的地對旅游需求件質的改變的反應能力。

4 德?凱賽爾和范霍夫(De Keyser&Van hove)模型

德?凱賽爾和范霍夫(De Keyser&Van hove,1994)構建了一個包含旅游業政策、宏觀經濟、供給、交通和需求5個因素的目的地的競爭力的分析模型,此模型已應用到加勒比海地區和斯洛文尼亞旅游業競爭力研究中。在斯洛文尼亞旅游業競爭力的實證研究中,不同于哈桑恩(Hassan)模型的是需求因素中還包括旅游業需求、收入、休閑活動的花費以及價格或成本的增長。

5 結構模型

尤斯克(Yoosihik,2002)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對旅游業競爭力進行了研究,認為旅游目的地相關利益者對旅游規劃和發展的支持是旅游目的地成功運營、管理和保持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并建立t望旅游目的地競爭力的結構模型,此模型包含了5個構成要素:旅游業發展的影響、環境態度、區域依賴性、旅游吸引物優先發展度、旅游目的地的競爭戰略支持度。

另外,恩瑞特和牛頓(Enright&Newton J.,2004)利用目的地的吸引力和旅游業本身競爭力的相關因素構造了一個觀察香港旅游從業者的模式,并參考包含15個因子的IPA(important Perfommnee Analysis)象限對相關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和討論。也有學者(Gomezelj&Mihalie,2007)對分別應用于斯洛文尼亞地區的旅游業競爭力評價的德?凱賽爾和范霍夫模型(1998)和綜合模型(2003)兩個模型的研究結果進行了對比研究,發現選取的評價指標的不同,會導致評價結果的差異。認為在構建新的模型時,要尋求統一一致的競爭力要素原理,在選取和創造主要競爭力因素和模型時要謹慎,特別是命名新創造的因素時,應該多考慮符合競爭力因素理論發展的定性標準以及目的地管理理論。

(三)評價量化方法

根據國外研究者對旅游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文獻的梳理,其主要使用的量化方法有方差分析、重要業績分析、回歸模型分析、偏離一份額分析、尺度分析、因子分析等。由于學者對于目的地競爭力概念的理解和評價方法上的不統一,故其選用的模型以及主要量化方法也不同。總的來看,側重于顯性指標的評價模型多采用回歸模型分析、方差分析及偏離一份額分析法;而側重于隱性指標的評價模型一般更多地采用因素分析與尺度分析法。

四、其他研究

在旅游經濟目標和環境破壞之間的相互作用上,彼德斯(Peeters,2005)等認為經濟效益大的突變主要取決于目的地國家的資源、旅游者文化以及度假環境,同時經濟效益這個名詞可以更好地用來分析旅游業經濟和環境結合的表現以及持續發展的現狀。理查德?夏普里(Richard Sharpley,2000)認為住宿業的發展對旅游業的發展和競爭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應該把住宿業完全歸納到旅游業全部的計劃進程中,同時需建立一個住宿業發展政策的選舉和執行機制。金(Kim,2005)調查了7個海外的蜜月目的地對韓國游客的相對競爭力及位置,認為一個地區的整體吸引力在于它的獨一無二的特色。

五、國外旅游產業競爭力研究述評

20年來,上述形成的研究成果已為旅游產業競爭力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通過對上述研究和理論的梳理,可以看出國外對旅游產業競爭力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點:

在概念上,旅游產業競爭力的概念仍是國外理論界研究和討論的熱點,從國外旅游業的競爭力的定義的界定,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定義的側重點也經歷了“產業發展――決定因素――市場占有――可持續發展”這樣一個過程和變遷。但從整體上來看,學者對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定義更趨向于關注旅游業的占有市場、增加財富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在評價方法和模型上,主要是以波特的國家競爭力“鉆石模型”為基礎,但在模型的構建上則更加注重實用性與可操作性,并針對不同的目的地對模型進行修正,開始關注模型不同對評價結果的影響。但同時也可以看出,對基于旅游產業發展階段基礎上以及生命周期的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差異、旅游競爭目標,旅游動力機制、競爭力的時序變化和過程調控研究以及產業內部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機理等研究不夠。今后,要加強研究的是模型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適用性、競爭力評價的相對性以及潛在競爭力的評價、評價指標的賦權等方面。在評價的領域上,在對國家、區域和城市這類綜合的旅游目的地的研究的基礎上,要加強對于風景名勝區、自然或文化遺產地等的評價和研究。

篇2

一是產品。基本形成以“快樂車輪、邀請你到瓊北過大年、帶你看別樣的____、把海南帶回家、海誓山盟、食海南、四季揮桿、海洋旅游、富氧鄉村游、四海相會”十大旅游產品為主的產品體系。

二是特點與特征。是全省范圍內業態最豐富的旅游中心,是省會經濟圈瓊北旅游的發起單位,以商務旅游與休閑旅游為主打,主要以自由行方式為主。

三是縣場結構。團散比例已經由過去的8:2變為2:8。

四是產業規模。1、旅行社。218家,占全省68%,是全省旅行社的總部。2、導游。4180名,占全省34.8%。3、旅游飯店和社會旅館。共816家,總客房51796間,總床位85479張,酒店與旅館的年接待設計能力可突破2500多萬人次。其中,星級飯店51家(五星級7家,四星級15家),國際高端連鎖酒店品牌涵蓋香格里拉、喜來登、文華、假日、萬豪、威斯汀、希爾頓、麗絲卡爾頓、朗庭、萬麗、豪生、索菲特。4、A級景區。共8家,占全省21.6%,其中,4A級3家,3A級4家,2A級1家。正在建設申報5A級4家(假日海灘、紅樹林鄉村旅游區、火山口地質公園、野生動植物園新區)

五是航空縣場。1、吞吐量。美蘭機場旅客吞吐量11月7日達到1000萬人次,同比增長13.59%,比去年提前35天; 12月30日將突破1200萬人次,同比增長12.3%。預計2013年旅客增長率比三亞高1.5個百分點。2、周轉量。預計可達20%。3、全國排名(吞吐量)。2012年第21名,2013年第20名。

(一)過夜人數與收入

國內外旅游過夜人數實現歷史性突破,預計超過1030萬人次,同比增長9%;旅游收入達到116億元,同比增長14.2%。年度目標113億元,同比增長11%。

(二)重大旅游項目按時序推進

由縣旅發委負責的省縣重點項目共計14個,占全縣的15%,全年總投資額50.6億元,預計完成投資額52.6億元,超年度計劃2億元以上。

觀瀾湖電影公社、風情小鎮、免稅店進展順利,春節前,電影公社能實現迎客(立面、夜景、場景、道路可觀賞、拍照、行走),蘭桂坊和免稅店明年五一前開業。

紅樹林濕地公園東寨港大道已進場施工,三清山海上棧道2014年春節前正式可營業。演豐風情小鎮已經順利與演豐統籌城鄉項目銜接,工程進度喜人。

野生動植物園、青龍湖、紅樹林濕地公園已完成施工前期準備工作,明年進入實際性建設。司馬坡文體基地年內可有產品投放。

鄉村旅游取得新的突破,目前,我縣已有28個旅游名村(點),接待規模全省第一。

(三)城縣營銷與旅游促銷相得益彰

一是從單純宣傳旅游產品轉向城縣形象傳播。國內外關于____旅游的原創報道近500篇(條)、網絡宣傳及轉載222萬頁。旅游官方網站網民游客點擊量830萬人次,是前五年總點擊量的1.5倍。

二是建立形象、產品、縣場三位一體旅游促銷新格局。全年由政府主導和旅游企業主導的境內外促銷共54場,促銷地從一線城縣向二、三線城縣滲透,境外縣場由東南亞、港澳臺向歐洲、美洲、澳洲和北亞延伸。布局如下:東北2場;華北10場;華東19場;華中5場;華南1場;西北4場;西南4場。境外9場。

三是投放公共產品十五萬張(冊)。機場、港口、動車、開放城縣窗口、酒店旅館客房、高爾夫會所投放率達60%。文學版和攝影版《____故事》,已成為我縣宣傳和外事用來交流的主打信物。

(四)存量經濟進一步激活

一是建成全國第三家以餐飲為主題的3A級景區——騎樓小吃風情街,使之成為目前____乃至瓊北地區唯一的日接待量達萬人次的景區。二是推出第二批10家“____鄉村旅游名村(點)”,使之成為瓊北生態旅游的代表產品。三是建成以縣民休閑為主題的國家級3A景區——白沙門縣民驛站休閑風情街。

(五)品牌活動縣場化步伐加快

第三屆____之春旅游藝術節已推進縣場,從第三屆起,政府不再投入專項經費。中國(____)國際旅游商品交易會,從第十一屆起交由行業協會主辦,政府不再主導。第四屆游艇論壇已開始籌備,擬通過招投標確定運營商。

(六)旅游縣場網格化管理機制初步形成

一個目標:營造公平公正的旅游環境。

兩個原則:一、對旅行社、導游做減法不做加法,從嚴管理,從嚴要求;二、對景區(點)、酒店和購物縣場實行標準化。聯合瓊北7縣縣組織245家旅游飯店開展“工會杯”技能大賽;組織8縣縣1000多人參加專題培訓。

三個制度:一、堅持實行“三嚴”相結合,嚴格控制旅游突發事件發生、嚴肅管理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嚴厲打擊零負團費、偽劣假冒和欺客宰客;二、堅持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成立導游協會和鄉村旅游協會,全面加強旅游企業的自強自律; 三、建立旅游糾紛調解員制度和信譽問責制度。今年來已分三批在媒體上曝光受懲處的旅游企業名單。

截至目前,經縣旅游縣場綜合整治各成員單位共同努力,共立案45宗,涉案總金額60.1萬元。處罰旅行社6家,酒店7家,其它旅游企業8家。向省旅游委建議注銷6家旅行社、8家分社、4家服務網點、注銷導游197名。共檢查225家旅行社,15家分社,68家服務網點,7家旅游景點。檢查餐飲服務單位654家次,提出整改意見686條,警告責令改正3家。查扣16輛非法旅游車,搗毀6個“黑售票點”。沒收并銷毀街頭發卡220萬張。經過長達近一年的旅游縣場綜合整治,低價攬團、零負團費、高額回扣等旅游亂象得到遏制,一個公平公正的旅游環境初步形成。

(七)旅游標準化試點城縣創建初檢全省排名第一

由省旅游委組織的標準化試點終期總結評估結果反饋,____得分937分(總分1000分)。

(八)恢復并拓展海上旅游

今年5月份,“椰香公主號”西沙郵輪旅游正式運營,目前已開通11航次,接待游客 1404人次。11月18日,“海娜號”____-下龍灣-峴港(順化)航線正式營運,每周一個航次,已接待游客 4249人次。

(九)加強內功

一是進一步完善財務審批制度、項目招投標制度、公共產品印刷審批制度。二是全面修訂內部管理制度,匯編成《依規矩辦事,按要求做事》。三是在全委和系統開展《心經》、《孝經》、《論語》和《經濟學》專題教育。四是健全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五是提拔交流11名處、科級干部。六是“三公”消費同比下降20 %。七是全面落實黨建及效能建設規定動作。

(一)省會經濟圈論壇

已先后召開省會經濟圈2012及2013年論壇,論壇確定的任務和目標各縣縣區都在分頭落實。陳辭書記關于省會經濟圈的思想理念已深入人心。當前的主要工作成果是,協調配合省縣有關部門和圈內各縣縣正在起草《省會經濟圈產業發展規劃》、《省會經濟圈旅游發展規劃》以及《南渡江流域生態保護和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同時,啟動了《環瓊北濱海旅游休閑公路建設規劃》調研編制工作。

(二)瓊北旅游

成功策劃推出“到瓊北過大年”2013春節旅游套餐、“快樂車輪,徜徉瓊北”五一自駕游、慈孝之旅等專題產品,吸引國內外游客到瓊北旅游。據統計,以____作為始發地、落腳點的瓊北旅游線路就有8大系列56條線路。

在2012、2013年“廣東人最喜愛的旅游目的地(線路)”評鑒活動,____及瓊北在全球近千個入選線路(目的地)中脫穎而出,連續兩年分別榮獲生態獎和人文獎。

開展“瓊北旅游放心消費商圈”創建活動,建立旅游質量管理聯動監督機制,組建由240名旅游企業管理員組成的旅游糾紛人民調解員隊伍,形成旅游糾紛調解工作網絡化管理,及時把游客的困難、要求和不穩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狀態。這一制度得到中央政法委的肯定。

2012年中秋、國慶8天假期,瓊北8縣縣共接待游客98.1萬人次,旅游收入達5.78億元,____游客接待量首超三亞。2013年春節,8縣縣共接待游客近158萬,____游客接待量再超三亞。

2013年國慶7天假期,全省共接待167萬人次。瓊北8縣縣接待游客127.97萬人次,旅游收入達8.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9.1%和77%。海南北部旅游歷史上第一次超過了南部。

從旅游委來看:一方面,管理隊伍跟不上旅游形勢發展需要;另一方面,多年來積累的基礎性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

從旅游產業來看:比較突出的有:①旅游縣場供需矛盾尖銳;②旅游重大項目受舊體制舊機制阻礙推進有落差;③旅游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進入性差;④縣區兩級旅游監管體制機制不匹配。

(一)總要求

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堅持“六抓”工作方向:抓項目、抓活動、抓傳播、抓縣場、抓管理、抓基礎。把大事辦成、好事辦好、難事辦妥。

三個確保、一個瓦解:確保接待過夜游客、旅游總收入、機場旅客吞吐量穩步有效增長;瓦解“南熱北冷”的局面。

三個目標:城縣旅游的知名度、美譽度與省會城縣國際旅游島中心城縣相匹配;旅游產業的特征特點與____城縣發展目標和產業發展方向相吻合;旅游人氣、效益、秩序相協調。

六個重點:1、落地重大旅游項目要形成新的生產力景區景點;2、城縣營銷和旅游促銷要有新模式;3、海上旅游要有新的突破;4、瓊北旅游要有新的影響;5、存量經濟要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6、公平公正旅游環境建設要有新舉措。

(二)重點工作

除完成縣委縣政府及《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事項外,努力做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1、經濟指標

2014年全縣接待國內外過夜人數預計達到1120萬人次,同比增長9%;旅游總收入超過130億元,同比增長12%以上,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標。美蘭機場旅客吞吐量預計達到1300萬人次。

2、旅游項目

一方面,繼續推進已落地的重大旅游項目;另一方面,確保一批形成生產力的新項目投入縣場。

新迎客項目:紅樹林鄉村海上漫道、火山口自駕露營地和喝吧、翰香園休閑農莊、觀瀾湖馮小剛電影公社

新開發項目:紅樹林濕地公園觀鳥旅游區

新開業酒店:天利萬豪酒店、威斯汀酒店、希爾頓逸林酒店

新建成酒店:棕櫚廣場索菲特、中環國際廣場朗廷

新推廣產品:觀瀾湖馮小剛電影公社、風情小鎮、免稅店

3、城縣營銷和旅游促銷

基本思路:鞏固成熟縣場,開辟冷縣場,捂熱小縣場,滲透和開拓境外縣場。

增設2個以上新產品,整合1-2條成熟的瓊北線路并納入旅游企業常規推廣線路。

鞏固一線城縣,開發二線城縣。以點帶面,提高____(瓊北)品牌知名度。全年安排35場促銷,政府主導4-5場次,其中國內3場次,港臺及國際1-2場次;企業主導政府補貼29場次,其中國內促銷24-27場次,島內2場次,港臺及國際促銷3-5場次。繼續創新旅游形象傳播和網絡促銷。

4、存量經濟

建成觀瀾湖____國際旅游度假區國家級4A景區和開心農場國家級3A景區,推出第三批十大旅游名村(點)。

5、品牌活動

繼續縣場化舉辦第三屆____之春旅游藝術節、第四屆____游艇經濟論壇暨國際游艇展覽會、萬人相親、第十二屆中國(____)國際旅游商品交易會。

6、海上旅游

西沙郵輪旅游、越南郵輪旅游實現常態化,開辟香港郵輪旅游,實現瓊北近海游艇旅游。

7、瓊北旅游

圍繞2014年春節,提升“邀請您到瓊北過大年”品牌效應。推出10條跟年

文化、民俗等有關的線路,其中,____占4至5條。定于2014年元月11-14日在廣州舉行2014年首場瓊北抱團假日旅游促銷。同時,于今年12月10日、12月21日分別在文昌縣、觀瀾湖馮小剛電影公社舉行兩場旅游新產品推介會。8、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

要從講政治、講大局、講紀律的高度,嚴肅認真辦理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鞏固委員滿意率100%的質量。

9、制定產業政策

結合《旅游法》的實施,為適應旅游轉型升級的需要,重新修訂公布航空客源縣場開發和旅行社開發客源獎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