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如何培優范文
時間:2023-08-17 18:13: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三語文如何培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培優工作 備學生 學法指導
在高中語文培優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怪現象:用心輔導的語文學科尖子生在階段性考試中,語文成績提高并不明顯,有的甚至還略有退步。這是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導致高中語文培優效果不明顯呢?現我結合自己十多年的高中語文培優經驗談兩點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備課,有的放矢
《孫子兵法》曰:“勝兵先勝而后求戰?!边@說的就是要做成事,就必須先做好準備工作。就高中語文培優而言,教師首要工作就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就必須研究學生,備好學生。這樣的備課,才是真正科學務實的備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然而,很多教師在備培優課時,往往只備了教材、教法、資料、練習等,很少甚至根本不考慮不同班級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性,自以為準備充分就信心滿滿地上課了。結果,面對學生的差異性,這些教師缺乏變通,仍然照講不誤,自顧自地按照既定的教學設計教學下去。這是典型的教師主體型的教學模式,其效果可想而知。
真正高明的教師在備課時,除了會備好教材、教法、資料、練習等,還會用心備好學生。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更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若要教會學生,必須首先了解學生,并有針對性地精心備好課。我的做法是:
1.善于觀察,從平時的言行舉止方面入手。
平常的舉手投足、只言片語均可見人之真性情。在每次培優課前,我都會事先做足功課,通過較遠處觀察和走近交流、批閱作業或試卷等方式,盡可能充分地了解培優生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興趣愛好、存疑犯難等方面的情況,以便備好課。
2012年秋,在我任教的高二文科快班中,有一個學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在開學之初的連續兩次作文中都拿到了較高的得分,而且作文言辭犀利,有理有據,論辯有力。在課間問詢談話中,我發現她的語文基本功比較扎實,對社會生活有較多關注,又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這樣有潛質的學生,實在是培養語文尖子生的好苗子。從此,我每周都抽空單獨輔導她寫作文,重點是層進式議論文的寫作指導和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布局謀篇。她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在高二年級的兩次期末全市統考中,分別以115、116分連續兩次取得了高二語文單科全縣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這可比她剛分到我班時的起始成績92分進步了二十多分。
是什么成就了這名學生的長足進步呢?她的聰明善學、踏實肯學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是,作為教師,我在充分了解她在學習語文方面的優缺點后,精心備課,正確地做出的有針對性的輔導,又豈可輕忽?
2.捕捉細節,從培優課上深入了解。
有時候,課前準備了幾套方案的充分備課,并不能保證培優課就一定能取得高效率。這就需要培優教師敏銳地捕捉培優生學習的細節,發現問題,然后對癥下藥。
在一次時評作文培優課中,我發現一個培優生坐在那發呆,好幾分鐘了也沒開始做練習。原來他對時評作文題目中的社會現象感到陌生,不知該怎么評論。經過與其他幾個培優生開誠布公地交流,發現他們對社會生活的理解都不夠全面深刻。這次之后,我開始要求學生通過留心生活、閱讀報刊、觀看電視新聞等方式,關注、了解社會生活,并積極思考,在學習小組內展開討論,最后把成果寫進讀書筆記。在完成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后,在以后的時評作文課上,他們的表現明顯好了很多。
這一案例告訴我們,備學生是備好課的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備好了學生,才能有的放矢,進行針對性的備課與教學。
二、教法引路,學法指導
當代中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在教學中,教師只需要先教授方法引導學生走進知識的殿堂,之后的路,教師絕不可越俎代庖,而需在一旁作指導,讓學生自主獨立地走下去。這樣,學生才會由“學會”變“會學”。下面僅以高三語文備考中的時評文寫作為例,簡要談談培優課的基本操作方法。
上時評文寫作的培優課時,我的上課步驟如下:
第一步,展示一道時事材料型的作文題,并就審題立意做示范。
第二步,發下本次培優課的練習資料:一道時事材料作文題。要求學生依照老師示范的方法步驟,獨立思考,在規定時間內自主完成審題立意。
第三步,組織指導培優生互相交換答卷,共同研究討論同伴的答卷,并提出改進意見。
第四步,擬寫作文提綱,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整篇作文。
第五步,課后思考:非時事材料作文能否寫成時評文?如果能寫時評文,該如何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