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范文

時間:2023-08-24 17:40: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優質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優質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

篇1

1.1—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2年12月該院擇期行手術治療的300例患者,其中男150例,女150例,年齡18~65歲。其中50例為乳腺外科手術,50例為骨科手術,50例為婦科手術,50例為神經外科手術,50例為耳鼻喉科手術,50例胃腸外科手術。手術時長不限。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50例。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增加優質護理服務,具體如下。①術前護理:術前護理過程中,通過良好的人際關系交往,消除患者焦慮和恐懼,減輕不必要的精神壓力,更好地配合治療[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士面帶微笑、迎接手術病人,給患者和家屬留下良好第一印象。護理人員主動進行自我介紹后,向患者講解該疾病的治療方法、手術方式、可能的結果,以及該治療方式的特殊性和局限性,還可以讓同類患者現身說法,讓患者解除顧慮,消除各種心理障礙,積極地投入到治療中來。對于患者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要進行詳細的講解。在麻醉前,護理人員要給予患者充分的鼓勵,使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得到加強。②術中護理:手術日當天,由術前訪視的護士接待患者,與病區護士進行交接,按手術通知單仔細核對患者的數字無誤后,帶患者進入手術室;室溫控制在22~25℃,濕度控制在40%~60%,保持室內安靜;協助醫生擺好手術,麻醉時安慰患者,使其放松,非全麻患者主動與患者溝通,及時滿足患者的需求。降低其應激反應,使患者處于舒適狀態,縮短護患距離。最大限度地保證患者的安全與舒適,充分暴露手術區域,同時減少不必要;術中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注意心電監護,保持靜脈輸液通暢,隨時觀察患者肢體語言,發現病情及時處理;手術完畢,待患者完全清醒,病情穩定,訪視護士護送患者回病房,注意保暖,保護患者的隱私,安置好正確,與病房責任護士做好交接工作;并告知患者回病房后好好休養。放松心情,以利于術后康復[2]。③術后護理。手術后的第一天,由巡回護士進行護理術后隨訪,了解術后患者的恢復情況,在手術過程中的舒適度,以及是否存在碘酊消毒液消毒引起的燒傷、應用電刀引起的皮膚燙傷及肢體壓迫引起的壓瘡和四肢神經損傷等。

1.3觀察指標

應用自行設計的患者和醫生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比較2組的滿意度評分情況,滿分為100分。調查問卷經醫院院事會專家審定,效度合理,信度可靠。

1.4數據處理

采用SPSS15.0軟件包對統計資料進行分析與統計,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篇2

[關鍵詞] 優質護理服務;手術室;滿意度;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 R5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4(c)-0175-02

“優質護理服務”是指以病人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深化護理專業內涵,整體提升護理服務水平[1]。為進一步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真正落實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轉變護理觀念,增強服務意識,規范服務行為,使患者得到實惠的優質護理服務[1],為探討手術室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2011年8月―2012年5月,對作為特殊科室的手術室,結合其情況開展了具有手術室特色的優質護理,取得了較好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150例手術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5例,對照組男40例,女35例,年齡15~75歲,平均年齡56.8歲。觀察組男42例,女33例,年齡11~76歲,平均年齡57.3歲。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按常規做好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后護理。

1.2.2 觀察組 患者采用全程、無縫隙的優質服務,真正做到護理崗位固定化、護理內容個體化、全程護理人性化、護患溝通親情化[2]。①術前訪視:手術前一日,由巡回護士攜帶術前訪視單及手術室環境介紹卡片到病區訪視,應用尊敬、關心、體貼的語言對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將術前訪視準備內容、整個圍手術期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一一講解,并結合疾病做好健康教育,一些向患者不便講明的問題,要對家屬交待清楚,取得家屬的信任與配合,并將附有手術室環境、設備的圖像的卡片讓患者進行觀看,減輕患者對手術的緊張、恐懼心理和對環境的陌生感。②術中護理:巡回護士接患者入手術室,對需要備皮的手術患者,在手術病人入口處的備皮間,根據手術需要將手術范圍內的毛發剪去。患者在手術間等候期間,為使患者放松緊張心理,播放輕音樂,進行護理操作前,手術室護士要對患者進行告知義務,取得患者的理解與配合。護理操作中要對患者隱私進行保護,并且對患者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將圍脖圍在患者的頸部上、保暖套套在外展的手臂上、等醫生準備消毒時才將患者身上蓋的被子移開。向安置特殊手術的患者講述正確對麻醉和手術及避免術后并發癥的重要性,防止不當的對呼吸和循環造成影響或壓傷肢體,對需要導尿、留置胃管的手術患者,采用在麻醉后進行,減少患者的痛苦。手術中,要嚴密觀察心電監護,注意患者生命體征變化,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患者的安全,保證液體通暢,注意調節室溫,嚴格執行手術室各項護理操作常規。結束手術后,將患者皮膚上的血跡、消毒劑擦凈,以保持切口敷貼干凈無污跡,幫患者穿好病員服并注意保護病人的隱私,蓋好被子給予保暖,巡回護士與手術醫生、麻醉醫生一起將患者護送回病房,安置好,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工作,向患者和家屬講解各種創口引流管的管理、不同麻醉方式所需的要求及術后注意事項,以取得患者和家屬的配合。③術后隨訪:術后1~3 d手術室護士對患者進行術后隨訪,對手術后疾病康復知識進行介紹,觀察切口恢復情況,同時就患者現存的不適,給予適當的處理,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耐心解答,并進行鼓勵,給患者送去衷心的祝福。了解患者及家屬對手術室護理的滿意程度。

3 評價標準

1.3.1 滿意度評價 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滿意度調查,共發出問卷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100%。比較患者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前后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3.2 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根據術后回訪,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傷口疼痛、感染、血腫、引流管脫落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患者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前后對手術室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通過兩組患者的對比,觀察組采用了優質護理,患者和家屬對手術室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8.7%,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4%;對照組采用了常規護理,患者和家屬對手術室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0.7%,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7.3%,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梢妭鹘y的護理模式缺少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不能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的整體護理,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護理質量的提升[3]。

通過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的開展,手術室護士改變以往的工作模式及以自我為中心的慣性思維,主動服務意識增強,主動為患者提供幫助。針對手術患者術前大多存在焦慮、恐懼心理,加上進入手術室后,沒有親人的陪同與對環境的陌生感以及擔心手術的順利與否等一系列不穩定情緒,觀察組護理人員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了術前1 d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對手術室環境采用了生動形象的圖片加以介紹,通過術前訪視與健康指導,從心理層面上精心護理患者,緩解了患者對手術室的陌生感,使手術患者的應激反應降低,并使其建立戰勝手術和疾病的信心,這種積極的狀態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觀察組護理人員從關心患者生命體征、手術進程轉變到關心整體的人、重視患者心理需求,由同一護理人員完成術日接患者入手術室、術中護理、術后送患者回病房、術后回訪患者整個過程(急診手術除外),以保證圍手術期護理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患者在手術間等候期間,增加了播放輕音樂,能夠有效緩解其緊張心理,避免了因心理因素造成的生命體征不穩等不良情緒;對于各種有創操作,打破了手術室操作觀念的習慣性,由術前0.5 h在病房進行,改在盡量在麻醉后進行,盡量減少患者的痛苦;在擺方面,采用一批新的更符合病人生理特點的手術墊,使手術病人更舒適、暴露更清楚,杜絕了因手術不當引起的壓瘡,也令手術醫生更加滿意,便于手術操作,對不同手術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并要注意護理事項,避免出現不合理、不科學的護理。綜上,一切護理操作都應以減輕患者心理刺激、減少患者的痛苦,以患者的健康為中心,真正體現人性的關愛、患者至尊、服務至馨的護理文化,使手術室護理工作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和人民,使患者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由表1、2可見,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且術后并發癥少,達到了優質護理服務的目的。

隨著醫療水平和護理意識的發展,優質護理已經成為臨床護理的趨勢,在手術室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整個過程中貫穿人性化護理,使各項護理工作能夠深入到患者的內心需求[4],讓患者時刻體會到他的存在和疾病受到重視,加強了患者對護士的信賴,從而建立和諧配合的護患關系,有利于手術成功和術后恢復,同時也激發了護士學習的自覺性,使護士溝通技巧提高了,護患距離縮短了,并使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了,進一步促進護理專業發展,深化護理工作內涵,值得在手術室推廣。

[參考文獻]

[1] 鄒麗英.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2):115-116.

[2] 陳波.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圍手術期的應用探討[J].全科護理,2012,10(17):1603.

[3] 陳員娥,李艷,歷小小,等.小組負責制護理模式在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2011,26(12):1073-1074.

篇3

【關鍵詞】 優質護理;手術室;應用

手術室護理是醫院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具有病種多樣、病情變化快等特點,已成為幾年來護患糾紛的主要場所。手術患者及其家屬由于承受病痛和經濟等多方面的壓力,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對手術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容易產生過激情緒,造成護患糾紛。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是指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焦慮、緊張情緒的引導,以及通過人性化的關懷,提高護理滿意度,是在生理―心理―社會醫療理念下提出的新的護理模式。為了探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手術患者進行優質護理服務研究?,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手術患者100例,按照收治時間先后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5歲。對照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9歲。兩組患者在病情、年齡和性別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服務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服務方法進行護理,優質護理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術前訪視、術中護理和術后回訪3個部分。

1.2.1 術前訪視 手術室護理人員在術前對患者進行訪視,對患者的病史、用藥情況、過敏反應等進行了解,對患者的心肺和肝腎功能情況進行了解,制定針對性的手術室護理計劃;對患者及其家屬對手術的疑問進行詳細耐心的解答,講解手術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項;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緒,對患者出現的不良情緒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控制,向患者介紹成功案例,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讓患者樂觀積極地接受手術。

1.2.2 術中護理 控制好手術室內的溫度、光線和濕度,減少陌生環境對患者造成的不適感,緩解其緊張和畏懼心理;對患者進行入室人文關懷,由巡視護士進行迎接,并對手術室的基本情況和手術醫生進行簡單介紹,對手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配合等進行講解;為患者提供枕頭、毛毯、護墊等,增加患者的舒適度;手術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噪音,比如醫療器械的聲音會對患者造成心理壓力,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可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并轉移注意力,起到很好的作用;長時間手術或者藥物作用容易導致患者口渴,手術過程中應該保持患者嘴唇的濕潤;注意做好局部保暖,尊重患者隱私,做好局部按摩防治水腫;手術中通過對患者面色、表情的觀察,同時加強對生命體征的監測,對患者的不適反應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給予患者情感鼓勵,增強其自信心。

1.2.3 術后回訪 由巡視護士對患者進行隨訪,詢問患者的術后感覺,對患者手術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堅強和配合進行肯定和鼓勵,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告知其手術順利完成,使其安心養??;對患者傷口進行清理和保護,清理殘留在皮膚上的血跡避免患者產生不良情緒,做好手術切口的保護和保溫工作;手術后患者身體虛弱,容易出現身體發冷現象,要及時加蓋棉被;對其家人進行必要的護理知識教育,提高其護理水平;建立患者檔案,對隨訪結果和患者及家屬的建議進行詳細記錄。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焦慮情況、護理滿意度、手術配合情況和手術整體效果進行記錄和對比。采用焦慮自評量表進行焦慮評定,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滿意度調查,將手術配合情況劃分為主動配合、基本配合和不配合3個級別。

1.4 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檢測全部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算資料采用χ2進行檢驗,P

2 結 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和手術配合情況對比

3 討 論

優質護理服務是在常規護理服務的基礎上,增加了對患者的心理護理,通過情感交流和細致化的服務實現對患者的人性化護理,有效提高了手術室護理的滿意度,緩解了患者及其家屬的緊張情緒,從整體上提高手術的質量,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生,為樹立良好的醫院形象和實現手術室的高質量、高效率運轉提供了基礎。

本組研究中,觀察組50例患者接受優質護理服務,在護理滿意度和配合度上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郭玉潔,孟萌,姜安麗.護理人文關懷教育發展現狀的分析與思索[J].護理雜志,2010,27(9):1317-1319.

[2] 胡光曦.舒適護理在手術室全程護理中的應用及評價[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0):91-95.

[3] 王寶珠,付瑜.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深化基礎護理內涵[J].護理研究,2010,24(10):2614-2615.

篇4

【關鍵詞】 膝關節鏡手術;優質護理;臨床療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147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operating room high quality nursing for arthroscopic knee surgery GU Xiu-qing, LIN Qing. Operating Room, Guangdong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Yuedong Hospital, Meizhou 51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operating room high quality nursing for arthroscopic knee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 receiving arthroscopic knee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operating room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operating room high quality nursing. Operation times, hospital stays, incidences of complications and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operation for analysi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lower oper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its total satisfaction degree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Arthroscopic knee surgery; High quality nursing; Clinical effect

隨著醫療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 膝關節鏡手術已經成為治療膝關節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1]。雖然相比于傳統手術方法, 膝關節鏡手術創口小、術后恢復快, 但是膝關節內部受手術的影響仍然會出現結構性損傷等, 進而影響了患者早期恢復, 甚至會造成關節腔積血血腫等問題[2]。研究指出, 手術室護理與配合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膝關節鏡手術的治療效果。因此為了解優質手術室護理在膝關節鏡手術患者中的具體應用效果, 本文結合本院工作實例展開詳細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膝關節鏡手術治療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齡32~73歲, 平均年齡(52.7±12.8)歲, 其中膝骨性關節炎患者14例, 交叉韌帶損傷患者9例, 半月板損傷患者7例;對照組中男15例, 女15例, 年齡31~71歲, 平均年齡(53.4±11.9)歲, 其中膝骨性關節炎患者15例, 交叉韌帶損傷患者7例, 半月板損傷患者8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接受相同的手術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手術室護理, 給予觀察組患者優質手術室護理。具體如下。

1. 2. 1 術前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相關疾病的知識以及手術方法、禁忌等, 消除患者及其家屬心中疑惑。同時, 護理人員還要向患者介紹主治醫生、麻醉醫師等相關醫務人員的基本資料, 并結合以往成功手術案例給予患者鼓勵, 從而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理, 提高手術治療的依從性[3]。

1. 2. 2 術前心理指導 護士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及情緒變化, 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 加強與患者的溝通, 多傾聽患者的內心感受, 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同時, 護理人員需訓練患者掌握自我情緒調節方法, 從而確?;颊咴趪g期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 進而提高手術成功幾率。

1. 2. 3 手術室準備 對將要進行手術的手術室進行層流凈化消毒, 并定期對手術時空氣進行細菌培養以檢驗空氣質量是否符合手術標準。手術前需調整手術室溫度與濕度, 一般使溫度保持在22~25℃左右, 濕度保持在50%~60%左右[4]。同時, 進行手術時只允許與手術有關的醫務人員進入手術室, 且在手術進行過程中要持續進行層流消毒。

1. 2. 4 器械準備 手術前護理人員需準備好必要手術器械, 包括:膝關節鏡頭、電動刨削器以及纖維導光束等。并且, 在手術前器械護士需要對以上器械進行等離子滅菌處理。同時, 護士還要對以上各手術器械儀器等進行檢查, 以確保其能夠正常使用, 檢查無誤后將器械按施術者位置進行安裝擺放。另外, 護士還要準備無菌敷料包、足夠生理鹽水、止血帶、繃帶等醫療物品。

1. 2. 5 術中配合 手術進行時, 巡回護士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 并幫助麻醉醫師進行麻醉;根據手術需要調整患者, 以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術中根據醫囑滴注抗生素以預防切口感染;協助醫生對手術處皮膚進行消毒;對膝關節鏡等儀器進行調試以滿足手術需要。器械護士在手術過程中需及時準確傳遞各醫療器械, 以保證手術持續進行。

1. 2. 6 術后處理 手術結束后, 護士要將患者送入病房觀察, 同時器械護士與巡回護士要對手術室器械、儀器等進行清點檢查, 并對清點結果進行記錄, 以免發生手術器械丟失等現象。同時, 護士還需要對膝關節鏡等儀器進行保養, 以延長儀器的使用壽命。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治療效果。

1. 4 療效判定標準 滿意:患者對術前訪視、術中護理、術后隨訪等工作均為感覺滿意;一般:患者對以上三種工作中的任意一種感覺不滿意;不滿意:對以上兩種或三種工作均感覺不滿意??倽M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小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治療的總滿意度為96.7%, 對照組患者對治療的總滿意度為80.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醫療科技水平的發展, 膝關節鏡手術成為治療膝關節疾病的首選手術方法。然而與其他外科手術相同, 膝關節鏡手術過程中醫生和護士的配合是決定手術能否成功的關鍵[5]。近年來, 越來越多的有關手術室護理的研究表明, 優質的手術室護理能夠明顯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 從而加快患者術后恢復[6]。

本研究發現接受優質手術室護理干預的觀察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要明顯短于對照組, 可以看出優質手術室護理能提高手術效率;同時,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僅為3.33%, 而對照組高達20.0%, 可以看出優質護理更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另外, 觀察組對治療的總滿意度為96.7%, 對照組為80.0%, 可以看出優質手術護理能夠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 膝關節鏡手術中給予患者優質手術室護理能夠明顯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幾率, 加快患者術后關節功能恢復,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曾慶嵐.循證護理在膝關節鏡手術配合中的應用.當代護士(學術版), 2011, 21(6):33-35.

[2] 李霞, 江小紅.膝關節鏡手術的護理配合.求醫問藥(下半月), 2011, 40(11):404.

[3] 高曄.膝關節鏡手術循證護理的應用觀察.當代護士(下旬刊), 2013, 9(6):90-92.

[4] 韋雪云. 27例膝關節鏡手術的護理配合.贛南醫學院學報, 2013, 4(3):463.

[5] 邵祖婷.膝關節鏡手術的護理配合要點.中國民康醫學, 2013, 24(16):74-75.

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334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5-2665-02我院對顱腦外傷患者予以優質手術室護理,取得較好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資料選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診的顱腦外傷患者164例,分為兩組,每組82例,對照組女29例、男53例,年齡為32-73歲,平均年齡為(43.8±0.4)歲;研究組女27例,男55例,年齡為33-72歲,平均年齡為(42.7±0.5)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的護理方法將常規基礎護理予以對照組,主要包括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等。

1.2.2研究組的護理方法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予以優質手術室護理。

1.2.2.1在術前予以優質手術室護理措施在實施手術之前的1天,相關護理人員應攜帶護理的記錄單訪視顱腦外傷患者,詳細了解患者各種情況,且收集患者的病歷資料。但是注意在訪視的時候要同患者問好,在自我介紹之后才去了解患者的心理、生理等狀況的變化。還應把手術相關的一些內容講解給患者聽,便于將患者心理壓力減輕;當快要實施手術時要對患者講解注意事項,且在提示單上記錄。與此同時要為患者詳細介紹麻醉實施方式以及治療環境。

1.2.2.2在術中予以優質手術室護理措施當進行手術治療的時候需病區責任護理人員以及巡回的護理人員之間交接工作,且仔細查對交接單以及病例,無差錯方可將患者推進手術室中。當進到手術室之后,相關護理人員要協助患者保持正確,把棉墊在患者骨隆較為突出部位放置;在手術的整個過程中,相關護理人員應在患者的身旁,且對患者予以鼓勵。一旦麻醉的藥物起效,相關護理人員要穩定患者情緒;進行手術整個過程中的每一項操作都要準確、沉穩、快速以及輕聲。且注意調節手術室溫度,嚴密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輸液速度、體征。

1.3評定標準

1.3.1日常能力以及焦慮評價的評定標準通過采取生活能力的評價表,對患者治療與護理前后的生活能力進行評價,如果具有越高的分數,那么就具有越高的生活能力;通過采取焦慮的自評表,評價患者治療與護理前后的焦慮程度,如果具有越高的分數,那么就具有越高的焦慮程度。

1.3.2治療效果評定標準在一個月后對患者進行隨訪,依據格拉斯哥的昏迷評分分級對所有患者預后進行判定??傆行?治愈+好轉。

1.4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處理,組間計量資料用χ±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如P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情況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后,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為86.59%,高于對照組60.9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在臨床中常見的損傷為顱腦外傷,其主要發生于患者頭顱部。該患者的病情變化較快且較為嚴重,所以及時的予以臨床治療以及搶救意義重大[1]。而優質的手術室護理可以將治療效果提高,本次研究中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為86.59%,高于對照組60.9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日常能力評分提升幅度高于對照組,且研究組焦慮評分下降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篇6

【關鍵詞】 全程優質護理模式; 腦腫瘤; 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7-0077-02

doi:10.14033/ki.cfmr.2016.27.039

腦腫瘤是一種較為多見的顱腔腫瘤,在各年齡段人群中都可能發生,發生率較高,近年來有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威脅著我國國民的生命健康[1]。手術治療是腦腫瘤的有效治療方式,但是治療后患者的病情復發率高、并發癥多,患者生活質量較低。臨床研究表明圍手術期內優質的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病情復發率,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研究以筆者所在醫院腦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全程優質護理對其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治療的80例腦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其中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19~61歲,平均(42.5±3.2)歲,病程2個月~6年,平均(3.2±2.5)年,患者中腦膜瘤13例,神經膠質瘤10例,垂體腺瘤6例,聽神經瘤8例,轉移瘤3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18~60歲,平均(43.1±2.9)歲,病程3個月~6年,平均(3.1±2.6)年,患者中腦膜瘤10例,神經膠質瘤12例,垂體腺瘤9例,聽神經瘤5例,轉移瘤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圍手術期護理方式。手術前向患者介紹手術流程,帶領患者進行術前檢查等各項檢查,確認無異常后將患者送入手術室。術后護理人員為患者安排安靜整潔的病房,并且定時定點進行打掃消毒,保證病房溫度和濕度處于標準值范圍內,同時安排患者進行各項常規檢查,保證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標均正常。護理人員根據患者術后反應情況對其進行抗感染、止痛護理。此外護理人員要針對患者提出的疑問予以解答。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全程優質護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和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

1.2.2.1 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真誠接待患者,通過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醫院環境讓患者減輕陌生感,盡快適應。根據患者的接受能力向其講解腦腫瘤的形成原因、形成過程、治療方式、注意事項,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腦腫瘤疾病的了解程度;另外護理人員應通過交流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叮囑患者糾正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配合治療。術后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術后知識宣教,減輕焦慮、恐懼心理。出院給予出院指導及一些注意事項指導。

1.2.2.2 心理干預 腦腫瘤患者都具有較大的心理壓力,一方面是擔心治療失敗有生命危險;另一方面是自身疾病給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患者有強烈的自卑感及罪惡感。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說出內心想法,傾聽患者心聲,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溝通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和恐懼、不安情緒,讓患者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

1.2.2.3 術前護理 術前護理人員要多陪伴患者,在進行各項檢查時對患者進行全程陪護,讓患者感受到溫暖。在各項檢查結束后將患者送入手術室,并對其進行鼓勵,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

1.2.2.4 術中護理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往往會極度緊張和不安,這時護理人員要以語言、動作、眼神等肢體語言安撫患者;指導患者擺好手術,對于過度緊張患者指導其做深呼吸;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做好手術的相應準備。此外,護理人員必須熟悉整個手術流程,在手術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指標的變化情況,針對突發事件有較強的應變能力。

1.2.2.5 術后護理 手術后給予取舒適,密切觀察心電監護各項生命指標的變化情況,如發現異常應立即予以處理并報告給主治醫師。術后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呼吸道護理,保證患者呼吸順暢;與此同時要對患者進行口腔、皮膚、管道等護理,保證患者的口腔、皮膚清潔及各管道通暢。對于嚴重疼痛的患者給予止痛護理,以防疼痛引發并發癥。另外,術后要注意保障患者飲食營養的均衡,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為主。此外術后要注意幫助患者進行功能訓練,術后患者臥床休息,但是長時間臥床不利于血液循環,肌肉及肢體功能也會退化,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肢體及肌肉按摩等功能訓練。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生存質量:采用QOL量表對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估,QOL量表包含心理、環境、生理、社會關系四方面內容,每項內容總分為0~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越高[3]。護理滿意度:使用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進行調查,滿分100分,分數越高,滿意程度越高。非常滿意:≥90分;基本滿意:≥70分且

1.4 統計學處理

對于相關數據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各項生活質量指標均較低,經過護理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都有所提升,且觀察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314,P=0.007)。

3 討論

腦腫瘤是一種較為嚴重的惡性腫瘤,在中青年當中尤為多發,發病速度較慢,從幾個月到幾年不等,主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類型[4]。腫瘤患者出現運動障礙及各種知覺障礙,患者的視覺、嗅覺、運動的功能等都發生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5]。病情會隨著病程的延長不斷加劇,因此盡快治療極為重要。其主要治療方式為開顱切除術治療,治療后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得以明顯改善,但是術后患者的并發癥較多,病情復發率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很大影響。近年來筆者所在醫院對腦腫瘤圍手術期患者實施全程優質護理措施,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得到很大改善。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全程優質護理措施的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環境、生理、社會關系等各方面生活質量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而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近幾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護理的質量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6]。全程優質護理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近幾年來被逐漸運用到臨床護理當中。全程優質護理措施的宗旨是對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全面優質護理,從而有效提高護理質量[7]。腦腫瘤手術雖然對患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治療過程中必須配合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才能有效提升治療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提高護理滿意度。在腦腫瘤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能夠讓患者充分感受到人間溫情,提升治療信心;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密切監測,以便及時發現異常狀況,而且護理人員對整個手術程序十分熟悉,能夠有效配合手術醫師開展手術。手術后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患者展開有針對性的護理能夠最大限度的保障治療效果,提升護理效果。

與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的對照組相比,使用全程優質護理措施的觀察組患者心理、環境、生理、社會關系等方面評分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升,這與文獻[8]研究分析結果相一致,具有科學性。

綜上所述,對腦腫瘤圍手術期患者實施全程優質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提高護理滿意度,效果顯著,值得臨床護理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楊帆,錢會.優質護理在50例腦腫瘤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9):1972-1974.

[2]潘華.全程優質護理模式在腦腫瘤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4):224-225.

[3]趙紅梅.顱內腫瘤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與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9):77-78.

[4]劉文文,趙盼盼,閆靜,等.全程優質護理模式在腦腫瘤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J].世界臨床醫學,2015,9(5):212,216.

[5]谷蓉芳.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5):78-80.

[6]謝曉清,江靜敏,甘朵.護理干預對顱內腫瘤患者圍手術期便秘的影響[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3,26(2):86-88.

[7]唐國霞.顱內腫瘤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09,7(24):187-188.

篇7

關鍵詞:優質護理;護理措施;甲狀腺;圍手術期;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32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3-0445-01

隨著我國的醫學方面的進步與發展,我國對于各種手術患者的護理方面更加重視。當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但是由于人們在生活細節上沒有注意,就得了許多疾病。其中,甲狀腺疾病是現在相對比較常見的。而大多數甲狀腺患者都是需要手術的,因此,好的臨床護理將對于甲狀腺患者也是非常重要的。優質護理模式指導下的護理措施對于甲狀腺患者有很好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接受甲狀腺手術治療的患者130例,入選的患者的標準:意識清楚,一些重要臟器的功能沒有受到傷害,被研究的女性甲狀腺手術病人都是自愿接受本項研究,患者均在同意書上簽了字。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共65例,男33例,女32例,年齡為18 C 66歲,甲狀腺功能亢進癥16例,結節性甲狀腺腫13例,單純性甲狀腺腫12例,甲狀腺腺瘤16例,甲狀腺癌8例。對照組:共65例,男26例,女39例,年齡在19 C 63歲,甲狀腺功能亢進癥17例,結節性甲狀腺腫12例,單純性甲狀腺腫13例,甲狀腺腺瘤12例,甲狀腺癌11例?;颊叩男詣e、年齡文化程度上均沒有明顯的差異,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將患者按照實際的病情來進行甲狀腺腺瘤摘除,雙側甲狀腺全部出去,甲癌清掃術,并按照規定接受麻醉。嚴格的按照甲狀腺患者手術之后正常的常規化護理,并且遵循醫生的囑咐來進行用藥。

實驗組:將患者按照實際的病情來進行甲狀腺腺瘤摘除,雙側甲狀腺全部出去,甲癌清掃術,并按照規定接受麻醉。除了對實驗組進行常規化的護理之外,在實驗組患者的手術前后進行合理的優質化護理模式,使患者在優質護理模式的指導下進行護理措施。具體過程如下:(1)術前護理:在手術前的1 C 2 天,對患者進行安全宣傳,在初次對患者進行撫觸護理之前要嚴格說明撫觸護理的目的,優勢等。在患者進行手術前難免會感到不安,因此,對患者在手術前進行一定的“認知療法”,從而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減輕患者的一些不良情緒,消除患者的恐懼感,樹立信心。(2)還有必要對患者進行術前的訓練。如果患者在手術期間的不當,很有可能造成手術臺上的意外發生。要使患者保持手術期間的身體呈現平臥狀,肩部墊上軟枕,從而使手術部分完全露出來。(3)術后護理:按照患者的年齡以及身體狀況來安排好住院的床位,從而統一患者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好護理的時間,做到“以人為本”,注意出入病房時腳步要輕。(4)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為了保持姿勢會感到疲憊勞累,在術后,醫護人員就需要對患者進行按摩,從而來緩解患者的身體不適,保證病人正常的新陳代謝和作息時間。

1.3統計方法

(1)疼痛程度的評估方法:責任護士會根據女性患者的不同的面部表情,還有疼痛的自身描述以及身體方面的緊張度,之后按照口述的描述來進行判定?,F在的口述描述評分標準是目前的國內外較為常見的疼痛評定標準。根據種方法將疼痛程度分為4級,0級表示無奶牛疼痛或者稍感不適,1級表示稍微疼痛可以忍受,2級疼痛表示明顯的疼痛,仍然可以忍受,3級劇烈疼痛不能忍受。之后醫護人員再根據女性甲狀腺手術病人的口述來進行劃分。(2)通過軟件來進行數據的統計,通過SPSS 17.0的軟件來進行統計分析,所統計的數據用均數±標準差來表示(x±s),計數資料比較采用的是x^2檢驗,P值小于0.05,表示數據具有統計意義。

2.結果

3.結論

表二的數據顯示出女性甲狀腺病人在術后6小時之后的疼痛程度與對照組相差不多,說明在術后的6小時內因為麻醉效果沒有消失而導致優質護理模式指導下的護理措施的作用沒有顯現出來。而在術后的一天還有兩天之內,可以明顯的看出,經過優質護理的女性甲狀腺手術病人的疼痛程度比普通護理的手術病人的疼痛程度要輕很多。疼痛不僅是神經方面的疼痛同時也與心理作用是分不開的。對于甲狀腺手術,手術作為重大的心理性與軀體性的應激源,經常導致患者在手術之前產生強烈的應急反應,因此,患者經常在手術之前出現緊張焦慮等的負面心理。其中,優質護理模式對于患者的緊張等負面情緒可以有效地減輕。優質護理可以明顯的改善患者的負面心理,還大大的降低了甲狀腺患者在手術之后的各種不良反應以及一些并發癥。甲狀腺疾病在手術上是非常復雜的,不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手術部位上,甲狀腺手術極有可能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甚至心理上的創傷,特別是在手術之后更容易發生許多并發癥等不良反應。由此可見,優質護理模式指導下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的情緒,對于患者術后的恢復與修養有極大的益處。

參考文獻

[1] 曾麗秀,李啟貴,甲狀腺手術患者術前舒適護理的效果觀察[J],廣西醫藥,2013,33(10):1377 C 1378

篇8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手術室護理;效果

手術室護理是護理工作中的難點及重點,手術室護理對護理人員的要求較高,若稍有不慎將導致手術效果出現偏差,嚴重的還將引發醫療糾紛,影響手術治療效果[1]。因此,為了促進患者快速恢復健康、提高手術治療效果,給予較為全面、科學的護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我院針對收治的行手術治療的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線資料:選擇我院收治的120例需進行手術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隨機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60例手術患者中,外科手術患者16例,婦科手術患者13例,內科手術患者15例,耳鼻咽喉手術患者6例,其他手術患者10例;實驗組60例手術患者中,外科手術患者15例,婦科手術患者12例,內科手術患者13例,耳鼻咽喉手術患者8例,其他手術患者12例。對比兩組手術患者的基線資料,統計學無意義,P值>0.05,可對比。

1.2方法:對照組60例手術患者采用一般護理,主要包括手術前準備工作、手術中配合、手術后藥物護理及身體護理等;實驗組60例手術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主要包括:手術前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監測生命體征指標、術中護理、預防并發癥護理等,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能有效減輕患者焦慮程度,提高手術治療效果,預防或避免并發癥的出現,提高患者對治療及護理的滿意度。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手術患者滿意度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術前焦慮評分。滿意度評分100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對患者進行評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2]。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術前焦慮評分及滿意度評分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代表統計學有意義。

2結果

兩組手術患者滿意度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術前焦慮評分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1。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就診醫院的護理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是一種通過實施標準、科學的護理制度及程序,以提高護理人員工作質量及責任心,保證護理服務質量,提高治療效果為目的的護理方式[3]。手術室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3.1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為患者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對患者宣講疾病相關內容,如:發病機制、發病原因、臨床表現、治療方式、護理方式、治療意義及注意事項等,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疾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認識到治療的重要性,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醫師進行手術。

3.2心理護理:患者由于疾病、疾病帶來的不適及痛苦、治療費用等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負面情緒,如:焦躁、煩悶及緊張等,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分析患者出現負面情緒的主要原因,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傾聽患者內心深處的想法,客觀幫助患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建立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及依賴感,提高其治療依從性,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及負面情緒。

3.3監測生命體征指標: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標,給予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吸氧等操作,為患者選擇合適的,關注患者面部表情及各項指標變化,若出現不良反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3.4術中護理:手術過程中,默契配合手術操作者進行手術,主動為操作者傳遞手術工具及擦拭汗液。

3.5預防并發癥護理:定時為患者進行翻身或調整,適當為患者進行按摩,保持患者手術切口、病床、病房的干燥與衛生,護理過程中應遵循無菌操作的原則,防止出現感染及壓瘡等現象。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手術治療的效果,緩解患者手術前負面情緒及心理壓力,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度,使得患者更加信任醫護人員,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減少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本次觀察的結果數據中顯示得出,采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實驗組手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采用一般護理的對照組手術患者低18.34%,說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且實驗組滿意度及手術前焦慮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手術患者。結果可知,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較為明顯,能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值得臨床推廣。

作者:淑英 單位: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醫院手術室

參考文獻

[1]于水情.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1):66-68.

篇9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質量;護理工作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259-02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護理模式的轉變,患者、患者家屬、醫生及護理管理者對護士的工作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護士給予患者人性化管理和關懷至關重要。而護理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護理質量[1]。筆者現將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重要性分析匯報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我科手術室內手術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男性80例,女性40例。隨機將其分為兩組,一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為對照組,另一組患者實施提高護理質量的護理干預為觀察組,兩組時間內手術患者的一般情況(年齡、性別、手術種類、麻醉方式)進行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新型的護理管理模式,將護理管理細節化、優質化,現將具體實施方法匯報如下:

1.2.1增強優質護理理念,強化細節化護理管理優質服務需要制度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全面規范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細節,達到細節化護理。將優質服務變為持久性工作,將個體自發行為變為全體自覺行為[2]。自訂各項規章制度如《護理質量標準》、《護理管理手冊》、《護理人員管理規定》、《規范化服務流程》等,要求護理人員嚴格遵守規章制度,確保護理工作的規范化、程序化。實施動態護理質量監測,質量標準是評價護理質量和質控的基礎,完善護理質量管理體系,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前提下,提高護理管理,護理部為總體控制,科室之間相關監控,護士之間相互監督,使護理服務理念始終連續有效的監控之中。

1.2.2提高護理質量的護理措施

1.2.2.1術前護理手術前進行細節護理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著手術能否按計劃順利進行并成功結束。術前巡回護士要到病房進行患者巡防工作,護士應了解患者的病情,全面了解既往史、現病史、過敏史以及手術前的各種檢查結果,收集相關資料,制定手術室的相應護理計化。

1.2.2.2術中護理①洗手護士的細節護理工作:洗手護士在手術臺上為醫生提供無菌手術器械,迅速的配合醫生保障手術有序進行。時刻保持手術野以及器械托盤的無菌和整潔干燥。手術過程密切觀察手術進程及醫生的需要,做到迅速、正確地傳遞所需要的器械物品,及時將用過的器械收回,并將血跡擦拭,時刻保持物品功能狀態,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及時清點敷料的數目和觀察器械的完整性;術中切下病理組織應妥善保管好。手術結束時,協助手術醫生擦凈切口及引流管周圍的血跡,進行包扎傷口。②巡回護士的細節護理工作:巡回護士主要檢查手術間內各種藥品,物品以及設備是否齊備且處于完好狀態;按預定時間正確接進手術病人;協助安置麻醉和手術,并與洗手護士在手術前與手術后詳細清點、登記手術臺上敷料、器械等數目[3]。防止將器械或敷料遺留在體腔或組織內。隨時注意手術臺一切情況,監督所有人員進行無菌操作等。③術后護理:巡回護士在術后次日針對患者進行回訪,通過與患者的交談,了解患者對手術的態度和恢復情況,講解介紹術后需要注意的事項,詢問患者及家屬對手術室工作的滿意度。

1.3考核標準由科室優質護理服務服務小組進行調查考核。一項為我院自制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滿意度;一項為應用護理部統一制定的護理質量標準進行護理工作評價;一項為手術期間兩組護理差錯的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2結果

兩組比較手術室的護理質量調查與患者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明顯對照組差異顯著(p

3討論

細節化、優質化的護理管理對手術室護理工作、對醫生手術的成功進行、對病人生命安危來講,護理質量的重要性可以用100-1=0來進行比喻。作為一位醫療工作從事者,工作能力與方法是手術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在手術室的各項工作中,雖然醫生是病人的守護神,但是護士是這位守護神的哨兵。病人將自己的生命都完全的交到了醫生和護士的手里。如果護士在手術中沒能細致的配合醫生的進行手術,未做到細節護理,在手術中為患者造成了很小的損害,那么無論醫生的手術進行得多順利,也算不上手術的成功。因此,手術室細節化、優質化的護理管理可以明顯的提高手術室的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凌云,陳英.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33(8):281.

篇10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優質護理服務;效果

我院自2014年1月以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實行優質護理服務工作,將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與服務手段,貫穿于患者術前、術中與術后,通過生理護理與心理護理等多種手段,使患者身心達到良好的手術狀態,增強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與依賴感,降低對手術的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確保手術順利進行,提高手術效果。該種護理模式,得到醫生、護士的普遍認可,具有高效、安全的優勢,患者臨床滿意度較高?,F將具體護理過程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抽取原則,選擇我院自2014年1月~12月手術患者臨床資料共80例,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齡為19~78歲,平均年齡(42.18±3.25)歲,其中普外科31例,骨科23例,婦科19例,泌尿科7例,所有患者在手術室采取優質護理服務模式。

1.2護理方法 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制定護理服務方案 結合各個科室的手術特點,制定針對性的優質護理服務方案。首先,開展術前訪視,加強患者心理護理,解除患者內心的憂慮、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①手術前護士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手術情況,包括手術室環境、術前準備、術前注意事項、手術一般流程等,正確引導患者,耐心答疑解惑;②詳細了解患者的疾病史、藥物過敏史等基本情況,核對檢查結果及指標,做好術前評估工作,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③與患者談心,幫助患者緩解消極情緒,減少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囑咐患者家屬開導患者,配合手術治療。其次,通過術后回訪,了解患者手術后的情況。①術后使用生理鹽水擦拭患者皮膚上遺留的血跡,為患者蓋好被單,將患者送回病房;②術后24h內增加回訪的頻率,了解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與病房護士和患者家屬溝通;③叮囑患者術后盡量臥床休息,遵照醫囑加強營養,病情逐漸恢復后,配合醫生進行簡單的創傷恢復練習;④做好出院前健康教育工作,教會患者家屬家庭護理方法,建立患者檔案,便于出院后隨訪。

1.2.2實施精細化護理服務 優質護理服務除了單純的配合手術開展護理工作以外,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原則,實施精細化護理。①在接送患者時,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為患者準備輕薄保暖的棉被,注意與患者溝通和交流,使用規范的文明用語,讓患者了解手術過程,減少顧慮,配合手術;②為手術患者設置術前等候室,實行集中化管理,溫馨布置,為患者播放舒緩的輕音樂,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況給予適當心理疏導,緩解緊張的情緒;③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士應隨時陪伴在患者身邊,尊重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由于手術患者實施麻醉、輸液等,長時間暴露體腔,導致身體溫度偏低,應為患者提供保溫毛毯并加溫輸血輸液,注意保暖;④為患者安放舒適的,在手術部位放置凝膠墊,起到保護作用,減少手術損傷問題,確?;颊呤中g過程的安全性;⑤手術過程中幫助患者按摩非手術部位,避免發生水腫,及時處理手術中的異常情況;⑥由于患者術前服用藥物,再加上手術時間較長,可能造成口渴或嘴唇干裂,護士應使用濕潤的棉紗放置患者嘴唇上,保持濕潤;⑦護士在手術中協助醫生監視患者的各項體征指標,注意防范器械碰撞,減少對患者的感官刺激,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1.2.3加強護理質量管理 醫院做好護理質量管理工作,主要做到以下幾點:①針對優質護理服務設立??谱o理小組,選聘組長配合護士長共同開展質量管理工作,由組長負責本組的疑難手術配合、教學、科研及業務指導等工作,發揮監督體系的作用,減少護理工作中的不良行為;②根據護士的工作能力、工作年限、技術水平等,劃分護士能力級別,不同級別護士參與不同難度的手術,合理調用人力資源;③完善手術室護士的考核標準,考核指標包括手術室護理質量、參與手術的數量、手術的難度及患者滿意度等,結合護士的臨床表現與工作業績,將考核結果與護士個人的薪資待遇、學習進修、職稱晉升等掛鉤;針對手術室護理工作制定手術室護士工作時間表、手術數量統計表、護理質量考核表等,綜合手術醫師、護士長、組長的考評結果,落實獎懲措施,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④針對護理不良事件及時召開會議并進行質量分析,積極探尋發生原因與解決對策,由護士長下達改進措施并監督執行情況,提高手術配合質量。

1.3評價方法 對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前后,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進行評價;發放本院自制的調查問卷,滿分為100份,其中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80~90分為滿意,低于80分為不滿意。

2結果

根據患者對護士護理滿意度的評價結果來看,患者非常滿意42例,滿意33例,不滿意5例;總滿意率為93.8%,患者對滿意度評價良好。

3結論

總之,在手術室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增加了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與依賴感,通過對患者術前探訪、術中精細護理及術后回訪等多重護理手段結合,圍繞患者為中心,為患者營造充滿人性化的就醫環境,為患者提供系統化、人性化的優質護理服務,拉近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減少醫患糾紛,同時也督促護理人員積極學習專業的護理知識,改進護理技能水平與護理服務態度,提升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價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