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閱讀體會范文

時間:2023-04-02 03:25: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滸傳閱讀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水滸傳閱讀體會

篇1

時下各種媒體大量融入我們的生活如網絡、電視等,許多媒體鮮活、靈動,在很大程度上的吸引的青少年的眼球,占據了孩子們很多的業余時間,但這些信息良莠不齊、真假難辨,況且大量的視頻的充斥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再有,一些網絡游戲會使兒童玩物喪志、不能自拔。所以,我們家中始終堅信這樣一個理念:孩子的閱讀史就是孩子的成長發育史。讓孩子養成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的習慣,引領我們的孩子走向卓越。

“好讀書”是前提。(愛因斯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培養孩子喜歡書。首先,家長的示范作用。我們家里有很多書,并且家里的成員最大的嗜好就是讀書,我們家的電視長期處于關機狀態,這樣的潛移默化的浸染,使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與書為伴的習慣;再有,我們夫妻給孩子讀故事如《格林童話》、《小王子》等,讓孩子知道書中有著多彩的世界,給孩子植下“讀書是人幸?!暗姆N子。

“讀好書”是關鍵。和孩子定期去書店買書,所買的書籍都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一部分是經典的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當然這些都是些圖文并茂的讀本,讓經典后使孩子的人文精神;一部分是通過給孩子買的“故事盒”(磁帶),孩子對一些故事有了些了解,在通過讀書加深解讀,如《綠山墻安妮》等;還有一部分是我們曾經讀過得好書,如《米歐,我的米歐》等。和孩子一起選購好書,和孩子一起讀,大手拉小手一起成長。美國梭羅在《人生金言隨筆》中說到:讀得好書,就是說,在真實的精神中讀真實的書,是一種崇高的訓練,這花費一個人的力氣,超過舉世公認的種種訓練。

“讀書好”是目的。讓孩子在讀書中體會到快樂和充實。蔣子龍在論及讀書的益處時說:書可以“移植生命,保持記憶,激發思想,傳播知識,交流信息,表達靈感”。郁達夫把書比作“啟發人類思想的母胎”,“它產生了人生存在的意義,它供給了知識饑渴的乳料”。我們每每給孩子買書之后,大家傳閱,閱完后還有互動交流,體味升華。

孩子有了這三部曲的經歷,大多已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學以致用,還要鼓勵孩子動筆寫些讀后感,留下讀書的心得,哪怕是片言只語也是好的;還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把讀過的書恰切的運用,鼓勵孩子講給別人聽,或把精彩句子用到作文、書信、日記中去,把書讀活;再者,還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讀書姿勢要正確,不要在路上、車上、廁所看書,不要躺著看書,不要在光線昏暗或過強的地方看書等等。

篇2

幻想眼皮會翻書

小時候,我家對面的小街上,有一個小小的新華書店(呵呵,當年看起來很大很大呀),那可是我向往的天堂。每天放學后,盡管書店關門了,我還是會多繞幾步,從門縫往里不停地瞄啊瞄,幻想著自己的眼睛能看到書上的字,幻想著自己的眼皮會翻書,看完一頁翻一頁,翻了一頁又一頁……直到翻完一本書,再心滿意足地離開。

真是想象無極限??!事實上,我根本沒有這種特異功能。失落的我,只好把大門上那把冰涼的鐵鎖摸來摸去,摸來摸去,直到摸到鐵鎖發熱,摸到手心出汗,摸到天色昏暗……

我上小學的那個年代,還是圖書極度匱乏的年代,所以,書店里所有的圖書,都顯得非常寶貴。對它們的擺放,完全不像現在這樣開放式的,可以隨便取閱,而是都放在高高的玻璃柜中(絕對趕得上當今極品藏書的待遇哦)。如果有讀者要買,就請書店的店員幫忙給拿出來,挑書人在看的時候,店員還在旁邊緊張地盯著,不時地提醒著:“嗨,小心點,別把書弄臟了!嗨嗨,小心點,別把書弄皺巴了……”

每個星期天,我都會悄悄溜到書店,“潛伏”(因為長得瘦小,更因為不想被書店的阿姨看見嘛)在柜臺下面,咬著手指頭,低著腦袋,按“U”字形(玻璃書柜呈“U”字擺放嘛)開始了蝸牛似的挪步。

玻璃書柜里的連環畫可真好看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直到我看得脖子發酸腿發軟,直到突然與書店某位阿姨的目光“短兵相接”,我才倉皇地跑出書店的大門。

那位阿姨曾多次從玻璃柜臺后面探出頭來,向“潛伏”的我說:“嗨,我說小姑娘,喜歡看哪本,回去找你媽要錢吧,買回去看多舒服啊,你這樣看,也只能看個封面,真正好看的是里面的故事……”

向我媽要錢買書?那是不可能的。小時候的我,已經是個乖乖女了,知道家里供幾個孩子上學,能把教科書買到手就不錯了,哪還有錢買課外書?

那時的臉皮可真薄??!逃出書店大門外很遠的地方,臉還是滾燙滾燙的。只是,后來這樣的鏡頭仍然在不停地上演,呵呵,是不是臉皮越來越厚了?

說真的,光看不買,被阿姨溫柔地“趕”出來,自尊還是傷得不輕呢!

不過,從小時候起,我就對書店售書員非常羨慕。直到上大學,辦了借書證后,我才突然發現世界上還有這么美好的職業——圖書管理員,我真是向往極了,崇拜極了:整天生活在書的海洋里(一點也沒夸張哦),想看什么書就看什么書,想什么時候看就什么時候看;可以微笑著把書借給每一個有借書證的人,還可以把返還回來的圖書,歸類放到它們所在的位置……

當個圖書管理員,一直是我的夢想。

過去是,現在依然是。

“酸”老師的酸醋事

癡迷閱讀的我,大學畢業后,沒有想過要當一名作家,而是當了一名語文老師。

有一天,天氣突然變冷,穿得有點薄的我,站在講臺上,放下教科書和備課本,表情凝重,抖抖瑟瑟,情不自禁地對臺下的同學一字一句地吟誦了兩句古詩:“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我的學生們都莫名其妙地看著我:老師今天是怎么了,沒頭沒腦地冒出兩句詩來?

我突然明白了學生們眼神的含義,趕緊解釋道:“呵呵,天氣涼了,以后大家得多穿點衣服,別凍感冒了,影響學習!”

我的話音剛落,全班同學哄堂大笑。

從此,我成了同學們口口相傳的“酸”老師,語氣里充滿著佩服(嗨嗨,要是崇拜就更好了),這讓我很是得意:原來,隨口轉(zhuǎi)兩句詩也能被人佩服哦!

為了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我決定將“酸”進行到底。

于是,每天早上,同學們進教室后,在黑板上就能看到一首抄得工工整整的小詩——絕對是我寫的哦。呵呵,不僅好為人師,還喜歡臭顯擺!

很快,有一批喜歡“酸”文字的女生成了我忠實的追隨者(相當于現在的粉絲),我喜歡看什么書,她們也跟著看什么書;我寫什么樣的酸詩酸文章,她們也跟著寫,甚至還改編古詩……呵呵,她們和我,或者是我和她們,總有沒完沒了的話題,比如怎么寫好作文。甚至,這幫女生還悄悄告訴我男生們的一些秘密,并指使我對他們的“不良行為”下手要狠,決不能手軟。呵呵,學生居然指使老師,是不是太太太沒大沒小了?于是,我故意板起面孔,拿出老師的威嚴,干咳兩聲,向她們擺譜加訓斥:“老師對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怎么可以這樣對待%&*$#@##%&*……”

女生們捂著耳朵落荒而逃,男生們則幸災樂禍。

不過,訓斥歸訓斥,正事可沒忘記做,其明證就是:同學們在我這個“酸”老師的影響下,掀起了閱讀的“狂風”:去書店買書、到圖書館借書、相互之間傳閱……

當然,這股狂風也曾讓一些家長很是不爽:現在時間這么寶貴,哪有時間讀那些閑書???還不如多做幾套題呢!以至于“風聲”傳到了校長的耳朵里。好在我伶牙俐齒,諸如“讀書不能功利性”、“讀書對人一生的影響”之類的道理,講起來滔滔不絕,直到可憐的校長暈暈乎乎、連連點頭。真不敢相信嘴笨的自己居然這么能說,后來靜下心來一想,哈哈,這些話,都是從書上看來的哦!

不管怎么說,我的學生對付那些閱讀理解題的能力,還是明顯得到了提升,讓我眼睛放光的習作,也越來越多了。

重要的不是飛得多高,而是學會怎樣飛得起來。當然,就寫作體會來說,這是后話了。

得寸進尺的種種表現

剛到雜志社,最能抓住我眼球的是書架上擺的上百種的中小學雜志。這都是全國雜志社之間相互交換的刊物。

哇呀呀,看著它們,我兩眼放光,喜歡閱讀的本性再次暴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