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的護理范文
時間:2023-08-25 17:23: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手術室的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創造良好的手術室環境:如果室內溫度過高會使患者及術者感覺到干燥難受,影響術者手術操作;溫度過低會使患者著涼、寒戰。手術室護士調節室溫在24-26℃。本組有32例患者感覺有寒冷,給予加蓋棉被、輸注恒溫液體等措施,患者感覺舒適。手術室內光線不宜過強、刺眼。在手術前關閉無影燈。工作人員注意控制噪聲,在挪動儀器、擺設器械時,要輕拿輕放。與患者交談要語氣平和,語速減慢,態度和藹可親。
2做好解釋工作:手術患者進入手術室,面對陌生的環境、各種儀器的燈光及忙碌的工作人員,患者不免心生恐懼,變得手足無措。手術室護士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親切介紹手術室環境、麻醉及手術配合事項,給患者一定的安全感。護士的行為舉止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手術室護士如果手忙腳亂,患者會以為她的病情有危險,即使在危急的情況下,護士在患者面前也應保持平靜、高效的工作。
3維護患者的尊嚴:本組病例患者從麻醉開始、采取監護措施及手術開始前,要對暴露的軀體進行遮擋。手術室護士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態,解釋其必要性,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讓患者保持一定的尊嚴,保護患者的隱私,使患者有尊重感。手術結束后,護士為患者擦凈身體上的血漬,給予蓋被遮蓋,安全護送患者回病房。
4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雖然現代麻醉技術日趨完善,各種儀器一應俱全,但不能替代護士的責任心。于麻醉、手術期間護士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意識狀態外,還應注意患者下肢皮膚的顏色、溫度和濕度。護士應注意給患者保暖。護士在不影響手術的情況下與患者保持適當的溝通交流,如患者手術是否舒適、手術部位有無痛感、預計手術結束的時間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緩解其緊張情緒,增加手術的安全感和對護士的信賴感,患者積極的反應,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
安全護理
1手術患者核對:患者進入手術間前認真核對患者姓名、年齡、住院號、科別、手術名稱、部位、手術方式、麻醉方法、手術間、有無藥物過敏史等,防止接錯患者。
2手術的舒適護理:患者麻醉后,雙下肢及麻醉區域感知覺、痛覺消失,患者身體易下滑,所以,要妥善固定,并保持舒適,防止神經損傷。手術的擺放應在麻醉前調好支架的高度并評估患者的舒適度。
3受壓部位皮膚護理:本組手術患者均取膀胱截石位,腿支架處要放置襯墊,防止局部壓瘡發生。同時手術中提醒手術者避免患者支架上雙腿的負重及支架角度的改變。
4使用高頻電刀的護理:手術患者入手術室摘除戒指、耳環、假牙等金屬物品,電刀回路板粘貼要放在患者距手術野最近且肌肉豐富部位,防止皮膚灼傷。
5維持無菌環境:術前嚴格準備手術器械,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技術原則,洗手護士保證手術配合準確無誤。
6準確用藥: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遵醫囑準確及時應用抗生素預防手術切口感染。
7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保持患者輸液通暢。術中嚴密監控,防止輸液反應等并發癥發生。
8準確清點:術前2人共同清點所用器械、敷料;術中及時查點;術畢共同核對無誤,保證患者手術安全。
9標本的安全管理:手術切除的標本放置在固定位置,用固定液固定,嚴格標識,妥善保存。與標本送檢申請單,專人負責與病理科交接并簽名。
護理體會
篇2
根據患者的不同心理需求,提供高水平的心理護理,這是提高護理質量的主要目的。在工作中貫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與患者交流時,要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用簡潔、清晰、平緩、柔和的語氣進行心理護理,解除患者的焦慮。要求做到“四心”:即愛心、耐心、細心、誠心。
了解手術患者常見心理需求及其溝通的技巧,并逐漸在臨床中實踐,有人采用情景溝通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屬的支持。在心理護理過程中應遵循關注、真誠、尊重、人文等原則,護士要根據每位患者不同的職業、階層、地域、文化、民族、社會關系、經濟條件、政治文化背景、宗教等情況,利用所積累的知識正確評估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護理質量。
術前訪視
掌握每位手術患者的宣教內容,積極開動腦筋,積極創意,提出護理綱領,完善服務細節。
術前1天,接到手術通知單后,手術巡回護士即到病房,做自我介紹及手術室環境介紹,并全面仔細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信仰、文化、對手術的要求等情況,提供有關手術、麻醉及術后恢復過程的信息,從而消除不必要的猜疑、憂慮和恐慌心理,同時可有效減輕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術前訪視使手術室護士改變了以往只在手術臺上與患者接觸的傳統做法,讓患者感到一種親切感。護士從關心手術部位轉為關心患者個人,使患者在術前得到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層次的護理。術前訪視要善于觀察患者的言談舉止、面部表情、姿勢等,以了解患者的感受,最終達到消除患者術前緊張和恐懼心理的目的。
術中靜脈輸液的護理
溫馨的護理模式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或縮短不愉快的時間,達到愉悅的狀態。
提高護士的技術操作水平,使輸液穿刺1針見血率達100%。對特別難穿刺的患者,請有經驗的老護士進行操作。
進行靜脈穿刺時,要充分向患者解釋操作的必要性及目的,對患者的合理要求要盡量給予滿足。大多數手術是多路補液,在麻醉前先給予小針頭輸液,減少痛苦,以供麻醉用,麻醉后再給予粗針頭輸液;規范穿刺技術,盡量避免操作不慎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痛苦,靜脈輸液完畢后給患者蓋好衣被,囑家屬若有事時護士會隨時幫助,告知護士是可以依賴的。若是在手術間進行靜脈穿刺,要隨時觀察病情變化及穿刺部位的異常等。對老年人要理解他們的生理特點,多一點耐心和同情心,聲音稍大一些,用尊稱;對脾氣暴躁的患者,我們采用非語言溝通,給予微笑或沉默。
及舒適的護理
術前準備工作改由護士陪同下進入手術室,躺在手術臺上,麻醉后再進行操作,既減輕痛苦,又體現了人文關懷。
患者入室后,首先由前一天訪視的巡回護士熱情親切地迎接患者,術間要提前調試好溫濕度,環境安靜整潔,平穩地將患者送至手術床上,一切操作穩、準、輕,術前用藥后如患者感到口渴、口唇發干不適,可用棉簽濕潤口唇,緩解患者的不適。擺放前將所有用來維持的床架、床擋、床撐等均加上襯墊,以降低患者的生理不適感,防止壓迫神經和血管。如仰臥,注意兩上肢外展應小于90°,并為舒展的雙臂墊蓋包布和面墊,防止大量輸入液體或臂叢神經損傷造成患者的痛苦。截石位時,兩腿分開的角度不宜過大,大約100°,在下肢各支撐處墊好枕墊。擺放仰臥垂頭時,頸肩部應固定頸托,并采取頭高腳低位,以緩解患者的不適。
對于術中要留置尿管的患者,首先應該告訴留置尿管的過程和可能出現的情況如漏尿、膀胱痙攣等,最好在麻醉之后進行,可以減少患者插尿管過程中的不適。操作時要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粗細和材質的尿管,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尿道黏膜,注意觀察引流情況,發現漏尿和堵塞時及時處理。嚴格的無菌操作可以減少感染的機會,減少術后病人的不適。
對有孤獨感和恐懼感的患者,巡回護士應予以親切的關懷、安撫。如握住患者的手,以增加舒適感和緩解顧慮。術中,患者常會感覺自己喪失了尊嚴,因此在麻醉后和術中注意遮蓋患者,并予以保暖,盡量減少身體的暴露。對骨科患者,當需要電鉆時,告知清醒的患者電鉆的聲音及鉆動骨頭的感覺,以減少心理不適感。
術畢,用溫鹽水擦凈患者傷口周圍的血液及消毒液痕跡,為患者蓋好衣被,注意保護、遮蓋,約束好患者,搬動患者時注意傷口和各種管路的保護。妥善護理靜脈輸注液體,安全平穩地將患者送回病室。有人認為對全麻意識還尚未清醒的患者,首先應向患者家屬告知手術非常順利,以便及時通知患者本人。若是清醒患者,應首先告知其手術非常順利,以使其放心,利于恢復。
術后健康教育
篇3
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特別是查對制度方面,認真核實,在接送患者、用藥前后,手術名稱、部位,各種器械等均應一一核對,實行雙簽字[3],保證無差錯。醫院領導要對手術室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在重視治療的基礎上,加大對護理的重視程度,另外,積極創造條件,讓手術室護理人員外出進修、培訓等,并要求參與培訓的人員培訓后至少工作3年。在晉升、晉級等方面要向一線工作人員傾斜,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積極性。
加強護理人員應急能力的培訓:術中搶救患者時分秒必爭,護理人員要有嫻熟的技術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對各項操作及時、到位,完成各項護理工作要及時做好記錄,確保無遺漏,降低護理風險。加強手術病理標本的管理:病理標本需貼上標簽,注意患者姓名、床號、病理標本名稱,連同病理單按指定位置存放,由專人送檢。水中冰凍切片標本取下后立即放入備好的標本袋,貼上標簽、注明患者姓名、床號、標本名稱、取標本部位[4],由專人立即連同病理檢查單送病理科檢查。如取標本較多時,應按順序排列,做好標記并與醫生共同核對。
輸血安全:要防止輸錯血,輸血前應仔細核對患者姓名、住院號、血型,一般核對3次,即:取血人在血庫核對1次,麻醉師與巡回護士核對1次,輸血護士與醫生核對1次[5]。
篇4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顯效36例,有效14,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2.6%;對照組顯效17例,有效25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77.8%,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7,P<0.05)。
2.22組患者術中心理狀態比較觀察組患者在術中處于正常狀態的比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術中處于焦慮、恐懼、緊張、悲觀等心理狀態的比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49例,滿意度為90.7%;對照組對護理滿意43例,滿意度為79.6%,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45,P<0.05)。
3討論
隨著現代護理學科的發展,醫院的護理工作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舒適護理就是隨著現代護理學科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臨床護理理念,其以患者為中心,強調護理的人性化、個體化、整體化,進而使患者達到生理、心理、社會上的愉快狀態為主要目的。
在患者手術室護理中應用舒適護理,首先,要保證病室的整潔度、房間內的舒適亮度、溫度的適宜、床單位的舒適度等,使患者在生理上感到舒適;其次,要用溫和的態度、親切的語言和患者進行交流,詢問患者的感受,并告知手術的進展,要為患者安置舒適的,注意保護隱私,從而幫助患者放松緊張情緒,使其在心理上感到舒適;第三,要平等地和患者進行交流,認真傾聽其感受,及時進行處理,讓患者在社會角色上感到舒適。此外,對于一些特殊患者人群的手術室護理,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引起不適的各種因素,研究出解決舒適問題的方法并予以實施。
本文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觀察組總有效率92.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術中處于正常狀態的比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術中處于焦慮、恐懼、緊張、悲觀等心理狀態的比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0.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6%,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篇5
【摘要】現代醫學證明影響健康與疾病的因素,除了生物因素、社會因素外,還有心理因素,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從整體護理的觀點出發,掌握每位病人的心理狀態、情緒變化、性格特殊以及社會背景等因素在疾病的治療與康復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心理護理來提高療效。護士只有掌握每位病人的心理特點,才能針對性采取相應措施做好心理護理,使病人達到最佳心理狀態,(1)接受手術和護理,為術后護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心理分析 心理護理
一 患者的心理分析
通過多年的臨床觀察,手術前有90%以上的患者精神過度緊張、恐懼。主要是患者對手術缺乏正確的認識、害怕手術中的疼痛和一些意想不到的手術意外、過度恐懼、心理壓力過大、無法忍受,采取自我解嘲的方式,常在推進手術室途中就痛哭流涕。二 手術室心理護理1 手術前的心理護理
1.1 為患者創造安靜、清潔、舒適的手術環境,使患者心情愉快,消除患者緊張的情緒。(2)
1.2 認真做好術前訪視工作,耐心說明手術的方法、麻醉方式、手術中和術后可能出現的問題等,告知病人術前應如何禁食水、用藥和手術的。指導術中配合要點和注意事項,使患者對麻醉和手術有初步的認識,同時囑病人好好的休息有利于手術,消除病人的緊張情緒,使其配合好麻醉。
1.3 說明皮膚準備、術前留置導尿管的必要性。
1.4 對于接受破壞性手術的病人如截肢、乳腺癌根治術等,我們要講清手術的必要性及不做手術的危害,告知病人要勇于面對現實,戰勝病魔,使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手術中的心理護理
2.1 當手術室護士去病房接患者時,態度一定要和葛,動作一定要輕柔,病人進了手術室,由于環境的變化可刺激患者心情緊張,使患者逐漸適應這里的環境,準確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動,實施個體心理護理,使其積極配合手術,使手術順利進行。
2.2 談些比較輕松愉快的話題,分散其注意力,緩解緊張情緒,談話時態度要和葛可親,必要時做些手勢和動作, 同時也要做個好聽眾,認真聽病人的談話,不要隨意發言,當病人過度激動哭泣時應給予安慰,也可誘導繼續談些別的話題。在手術中醫護人員要用心工作不要閑談,不要談易使病人誤解的話,以免引起某些心源性疾病,使語言在心理護理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患者的合作,更好地配合手術。3手術后的心理護理
當手術室護士護送患者回病室時,對清醒的患者應告知手術進展很順利,一切正常。送回病房后要向患者及家屬交待好術后注意事項。掌握麻醉期和手術時病人的心理狀態,同時要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還要做好保護性醫療,需要和家屬交待的都要避開患者,以防引起情緒波動,影響切口愈合。此外,要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屬的配合,通過家屬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共同搞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可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三 小結
手術室護士對手術患者的術前、術中、術后的心理護理是非常重要的,搞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掌握患者主要的心理特征,可使每位手術病人都能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手術治療,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做好手術,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有利于患者術后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潘紹山,孫方敏,黃始振.現代護理管理.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349
篇6
手術治療是婦科疾病常用的一種治療手段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對婦科腫瘤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手術既是治療的過程也是創傷的過程。手術患者普遍存在緊張、恐懼、焦慮的心理隨著手術日益臨近心理負擔也逐漸加重患者常害怕疼痛擔心術中意外術后并發癥等。有些患者入手術室后更為緊張出現血壓持續升高導致暫停手術。心理因素與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愈合有極其密切的聯系根據患者的心理在圍手術期實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手術的順利進行疾病的恢復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F將11年1~1月對66例婦科手術患者心理護理總結如下。
患者術前心理分析及護理
許多婦科手術的患者如:卵巢切除術、子宮全切術等患者會擔心手術可能會使自己喪失某些器官和功能影響自身形象提前進入更年期過早衰老夫妻關系緊張等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和恐懼。針對這些情況巡回護士術前1天到病房查看患者病歷掌握患者一般情況詳細地詢問病史詢問病史時要回避其他病員要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運用醫學知識耐心講解婦科疾病的相關知識使患者消除顧慮。如卵巢切除的患者會出現停經、潮熱、盜汗、陰道分泌物減少等癥狀告訴患者可在醫師指導下接受雌激素系統治療以緩解癥狀。子宮切除術后不再有月經但不會影響性生活。
手術患者擔心術中疼痛時得不到及時止痛麻醉效果欠佳產生無助感。護士要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了解患者的顧慮要告訴患者手術室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服務。當患者感覺到疼痛時決不開刀。術中也會密切觀察病情及時準確地給藥不會讓患者感到痛苦和無助醫護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
需要手術的患者渴望有技術高明的醫生給自己做手術擔心術中會不會有意外發生渴望得到精神安慰和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手術中的一切情況。護士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手術名稱和過程手術室的環境儀器設備麻醉醫生和護理人員的技術力量耐心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像對待親人一樣關心、安慰她們使患者相信在醫院現有條件下她將得到最好的治療和照顧。同時要做好家屬的心理指導工作從而共同為患者解除思想負擔和心理壓力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達到最佳狀態接受手術治療。
在與患者交流時護士要儀表端莊態度和藹視線角度合適回答問題恰當。良好的第一印象可增進彼此的信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患者感到可信、可親對患者心理起到較好的調節作用。
手術中的心理護理
為患者營造溫馨的手術氛圍。手術間干凈整潔物品擺放有序器械護士在患者入手術室前對器械進行遮蓋以免引起患者視覺緊張。巡回護士態度和藹語音輕柔走路輕盈、操作熟練。在術間不談論與手術無關的內容和易使患者誤解的話題。
護士要熱情接待患者為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手術對手術部位應先遮蓋盡量不要過多的暴露患者。主動和藹地介紹手術前的準備工作手術過程如何進行配合等讓患者感覺到人性化的護理服務。
有過術前的交談和溝通作為基礎護患之間有了信任。巡回護士和患者像朋友一樣談些輕松愉快的話題以分散其注意力緩解緊張情緒。同時也要做個好聽眾傾聽患者的談話當患者由于疾病而傷心時要安慰、鼓勵患者對生活充滿信心。也可誘導談論些別的話題。護士術中不要討論患者的病情和隱私也不要閑談、說笑。讓患者感覺到被重視和被尊重。
巡回護士術中密切觀察病情發現患者仍然高度緊張時應守護在患者身邊及時給予安慰體貼并告知麻醉師是否給予適量的鎮靜藥物。
器械護士手術配合時要迅速準確盡量減少手術器械的碰擊聲避免給患者帶來不良刺激做到說話輕、操作輕。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紐帶和橋梁準確的表達情感使語言在心理護理中起到應有作用。研究資料表明術前接受過指導并有充分心理準備表現鎮靜的手術患者更能耐受麻醉的誘導而且較少出現術后惡心嘔吐及其他并發癥。
手術后心理護理
手術結束后對清醒的患者護士要告知手術成功的好消息患者會得到安慰心情也會舒暢消除了手術后的思想顧慮同時要向患者及家屬交代術中情況術后的注意事項。
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要做好保護性醫療需要和家屬交代的事情要避開患者以免引起情緒波動影響切口愈合。同時做好家屬思想工作取得家屬的配合通過家屬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健康指導。
術后隨訪
術后隨訪有助于護士評估手術中的護理效果和積累護理經驗更讓患者感覺到被重視手術室護士仍然關心她們。當護士再次來到病房時患者感到很親切、很溫暖。護士詢問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和指導如:術后要做深呼吸、咳嗽、翻身、收縮和放松四肢肌肉運動等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可促進腸功能恢復增進食欲預防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使患者感覺到手術并不可怕整個手術過程都有護理人員精心的呵護和關愛對促進術后康復起到了重要作用。
討論
對婦科手術患者注重心理健康指導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緊張、恐懼和焦慮的心理。能夠穩定患者情緒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增加患者對醫院的信任感和親切感。手術室護士通過對患者術前、術中、術后的身心護理使患者對護士產生強烈的依賴感從而建立了相互信賴的良好護患關系不僅能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也能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結合。
參考文獻
篇7
485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386-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促進了現代護理的發展,手術室護理已不僅僅局限于技術的操作與配合。本文主要就舒適護理運用與手術室護理中效果進行探討,并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資料隨機選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擇期行手術治療的患者68例,將其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女比例為45:23;年齡為18-77歲,平均年齡為(43±4.6)歲。所選患者手術類型:普外科手術23例,婦產科手術17例,骨科手術15例,眼科手術9例,腦外科手術4例;患者麻醉的類型中,硬膜外麻醉28例,靜脈全麻16例,神經阻滯麻醉14例,局部麻醉侵潤10例。
將69例擇期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平均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手術室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手術及麻醉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護理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的手術室護理方法,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術前舒適護理術前1天護理人員應到患者所在病房進行尋訪,及時了解并掌握患者是基本信息。向患者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用親切溫和的語言與患者溝通,緩解或消除患者的顧慮。針對患者提出來的疑問,要及時為其解答,并告知患者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指導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1.2.2術中舒適護理保持手術室內的溫度在22-25℃間,濕度約為50%,且進入手術室的護理人員不應談論與手術無關的事情。手術開始前應與患者進行交流,緩解患者緊張的情緒,鼓勵患者。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操作時,動作要輕柔,盡量避免刺激到患者?;颊唛L時間處于平臥位,血液的循環容易受阻。因此手術室舒適護理過程中,還應給予患者適當的按摩,促進患者血液的循環,減輕患者下肢的沉重感,提升患者舒適度。
1.2.3術后舒適護理術畢,應用溫水清洗術中殘留的消毒液及血漬,幫患者整理好衣服,動作應盡量輕柔。同時還應做好患者保暖措施。移動患者時,應保護好患者的手術切口及引流管等。
1.3觀察標準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心率、血壓等,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定兩組患者的焦慮情況。通過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統計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實行打分制,總分為100分;≥85分為非常滿意;60分-85分為滿意;
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用SPSS17.0進行分析,生命體征及焦慮采用標準差(χ±s)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患者生命體征及焦慮的情況對照經護理后,研究組心率、血壓以及焦慮等均優于對照組,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對照經護理后,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7.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79.4%,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手術室作為完成手術治療及搶救患者生命最為重要的場所,容易給患者造成不良心理情緒,直接影響到手術的治療效果。因此,除了要求手術室醫護人員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及扎實的基礎以外,還應加強手術室護理的質量。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手術室護理已不再僅局限于只為配合醫生實施手術,而是要以患者為主體,提升患者手術時的舒適度,提升護理的質量,保證手術治療的效果。
行手術的患者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且行手術治療的患者,無論是從生理上,還是從心理上都比一般人脆弱。此外,患者處于一個不熟悉的環境,面對手術室中精密儀器,容易加劇患者的恐懼和擔憂。因此,手術室護理過程中運用舒適護理,鼓勵并安慰患者,給予其心理、生理以及社會上的支持,能夠緩解患者的痛苦,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從而提升治療的療效。
篇8
手術室護理是外科手術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包括對手術室環境的嚴格滅菌消毒準備、對手術及其護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對患者術前術中術后的悉心照顧等多個方面[1]。手術室護理的成功與否與患者康復是否順利密切相關。手術室的護理工作制度要求手術室要有合理的布局[2],術者要在術前進行嚴格的消毒,所有手術用品必須進行滅菌消毒,護理人員在術前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滿足患者需求,術中和術后要對患者進行積極地隨訪和溝通等諸多方面。以往通常采用常規護理法對進行手術室護理,但隨著醫學更加人性化的發展,舒適護理近年來成為手術室護理的先進手段。本文探究了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中所產生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3年6月1日―2013年9月1日收治的126例需行手術治療的患者,男性70例,女性56例,年齡18―67歲,平均年齡(45.3±7.2)歲。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手術大小,手術成功率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滿意度以及自身感覺情況。
1.2護理方法
1.2.1舒適護理組
舒適護理組患者在術前進行患者的心理疏導,使患者做好手術的心理準備,并與其家屬進行良好有效的溝通。主動關心患者生理狀況,了解患者是否滿意入院環境,調節患者最舒適的溫度、濕度。手術過程中盡量減少患者的身體暴露,不談論患者的病情及敏感話題以保護患者的自尊心。術后對患者及其家屬報以溫暖的笑容并解釋手術情況,介紹基本的注意事項,使患者對自己將在康復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提示和講解,同時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要態度要親切,動作要輕柔,以免弄痛患者。其他基礎護理同常規護理組。
1.2.2常規護理組
常規護理組患者需要進行術前隨訪患者病情,護理人員指導患者禁食禁水;術中密切監測患者各項各項生命體征,一旦發生異常,及時報告給臨床醫生;術后將患者推回病房,監察患者術后各項生命體征狀況直至患者蘇醒。
1.3觀察項目
觀察并記錄患者術后至完全康復過程中自身的感覺情況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用評分的方式評價護理質量,根據打分標準對護理方法進行打分。(其中手術室管理占20%,護理安全占35%,消毒隔離占30%,護理人員素質占15%。)
1.4統計學應用
對舒適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的各組計量資料使用標準差x±s表示,采用SPSS13.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用方差X?表示。P
2結果
舒適護理組患者自身感覺情況、疼痛情況均明顯好于對照組,并且有顯著性差(P
表1術后兩組患者自身感覺情況比較
n 自身感覺基本良好 疼痛感明顯
舒適護理組 63例 57例 6例
常規護理組 63例 43例 20例
舒適護理組患者滿意度為98.4%,常規護理組滿意度為87.3%。由此可知舒適護理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有顯著性差(P
表2術后兩組患者滿意程度比較
n 滿意 不滿意 滿意度
舒適護理組 63例 62例 1例 98.4%
常規護理組 63例 55例 8例 87.3%
3討論
篇9
關鍵詞:急診手術感染 手術室 預防護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51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2)12-0167-02
手術引起的感染受到多種相關因素的影響,急診手術是手術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在急診條件下的手術,常因術前皮膚清潔不充分,術前已有的開放性創口已成為感染創口,術者為了爭分奪秒的及時搶救而來不及規范洗手等原因減弱了滅菌效果,而導致手術感染。
1 急診手術病人的易感因素
1.1 皮膚屏障功能受到破壞:開放性損傷破壞了皮膚正常防御功能,致使細菌在術前已進入皮膚組織或更深部位而引起感染,損傷離手術時間越長越容易感染或感染越重。
1.2 炎癥反應:
1.2.1 空腔臟器的炎癥、穿孔均為嚴重的感染病灶,術前感染已侵犯鄰近組織器官。
1.2.2 開放或閉合性創傷所致周圍組織出血、水腫、缺血、壞死、血運障礙、異物存留、凝血塊均可抑制巨噬細胞向微生物趨化、聚集而致炎癥反應,導致感染。
1.3 機體防御能力下降:開放性創傷伴血管損傷、內外大出血致病人血容量下降,組織缺血缺氧增加了感染機會。
1.4 醫源性影響:各種侵入性治療措施均可增加感染機會。
2 急診手術的感染途徑
2.1 皮膚攜帶病原菌的病人因病情危急,急需手術治療,來不及進行術前皮膚清潔準備,皮膚上攜帶的病原菌通過切口進入組織導致感染。
2.2 感染病灶、空腔臟器的感染病灶或穿孔的滲出液、漏出液通過接觸傷口的器械、物品向周圍組織散布;手術過程中對體內感染灶進行穿刺、切開,可使正常組織受到感染。
2.3 術者的手也是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來源之一,急診手術時因搶救的需要,有時來不及規范洗手,術中一旦刺破手套,手就成為重要的菌源;術者和工作人員頭部的菌塵及暴露皮膚的有菌皮屑落入切口;術中血液、液體弄濕手術衣也易使細菌穿透;麻醉人員在氣管插管等操作不規范,均會導致感染。
2.4 空氣中的飛沫、塵埃等帶菌微??芍苯舆M入切口,或先落到器械、物品等而后污染切口,手術室內人員流動是手術室內空氣中細菌數量變化的主要因素,危急病人手術常需要多人密切配合,人員流動性大,導致空氣的流動性增大,而增大手術感染的機會。
2.5 誤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徹底的器械、敷料造成感染,術中使用一次性物品的包裝破損、過期未被發現亦可引起感染,全麻的氣管導管、氧氣濕化瓶、呼吸機管道消毒不嚴可直接造成病人肺部感染,輸液、輸血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均可導致感染。
3 急診手術感染的手術室的預防護理
3.1 術前護理預防。
3.1.1 手術室內的術前準備:設立急診手術間,由專人管理、室內必備的物品擺放整齊、有序。手術間內麻醉監護系統、呼吸機、無影燈、負壓吸引器、手術床等保護在合格備用狀態。手術間內空氣達:培養細菌總數200cpu/m3,未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的合格標準。在無備用急診手術間的情況下,必須按接臺手術消毒方法進入術前消毒,采用紫外線空氣照射消毒和2%過氧乙酸以8ml/m3的量對室內物品進行氣溶膠噴霧消毒。
3.1.2 接送病人采用雙車法,病人衣物不帶入手術室,巡回護士協助清除病人身上的污物和血跡,正確擺放好病人的,盡量減少病人在手術臺上的翻動,以免增加空氣中帶菌漂浮物。
3.1.3 洗手護士按要求備好無菌臺,注意檢查無菌包是否達合格要求,如有效期、化學指示卡、膠帶及包裝是否完整等。
3.1.4 術者洗手應規范,嚴格執行手的消毒方法和步驟,在情況緊急來不及規范洗手、消毒,洗手后以碘伏擦手兩遍后帶雙層無菌手套。
3.2 術中的護理預防。
3.2.1 預防空氣中污染:為防止和減少細菌落入切口,術中手術間門窗應關閉,防止污染空氣進入,為減少空氣流動,在確保搶救勝利進行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室內人員數量,可不安排手術間內人員參觀。室內人員應避免不必要的活動,如疊單、做敷料等。手術開始后通向室外的正門不再開啟。
3.2.2 術中所有工作人員均應自覺主動遵循無菌操作,保護無菌區,被污染和疑似污染的器械、鹽水墊等物品應立即更換。洗手護士保管好無菌臺面上的物品不被污染,擺放及傳遞器械符合無菌操作要求。用過的器械及時擦凈血跡。手術單、術者手術衣被血液和液體浸濕應及時更換或覆蓋等處理。有條件的可使用由烯族烴紡織成的布單和手術衣(其無論干濕均能紡織細菌通過),洗手護士應密切配合術者做到熟練準確及時傳遞術者所需要的器械物品等,使術者操作得心應手,以縮短手術時間。術畢切口敷料不宜太厚密,以免影響汗液蒸發。因為溫濕的皮膚會成為細菌繁殖的良好條件。
3.3 術后的護理預防。
3.3.1 術后物品的處理:器械物品的護理原則是清潔、消毒、再滅菌。用過的可回收的布類敷料入袋裝送入洗衣房處理,一次性使用物品按規定分類處理。
3.3.2 手術間物品采用濕液擦拭,地面、墻壁濕式清掃,基礎清潔完畢后打開紫外線燈進行空氣照射消毒。麻醉及呼吸器械、管道亦需采取相應清潔消毒、滅菌措施。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親情化護理;手術室護理;作用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臨床上也逐漸認識到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的重要性,逐漸在手術室護理中開展以人為核心的親情護理模式。研究表明親情護理模式在改善患者手術前應激反應、提高護理效果方面有較顯著的作用??偨Y親情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情況,并與常規護理方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對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從近兩年間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中選取88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對照組44例,男29例,女15例,年齡20~66歲;其中普外科18例,肛腸科12例,婦科8例,骨科6例;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及腰麻26例,局麻12例,硬膜外麻醉與腰麻4例,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與頸叢神經阻滯麻醉2例。觀察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齡18~65歲;其中普外科17例,肛腸科13例,婦產科9例,骨科5例;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及腰麻26例,局麻13例,硬膜外麻醉與腰麻3例,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與頸叢神經阻滯麻醉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麻醉方式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針對性手術治療,并以患者具體手術情況為依據選用不同麻醉方式,婦科及普外科手術行硬膜外麻醉及腰麻,下肢骨折患者行硬膜外麻醉與腰麻,上肢骨折患者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與頸叢神經阻滯麻醉,肛腸科手術患者行局麻。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具體內容包括: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并進行對應的宣教,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術中配合事宜,例如術前禁食、禁水,著寬松衣物等;給予心理安撫,消除患者術前緊張心理狀態。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運用親情化護理模式展開護理。第一,術前親情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等待手術期間其心理最為恐懼、緊張,此時,護理人員必須要設身處地為患者考慮,了解患者的不安及擔憂,親切、耐心地和患者進行交流,安慰、鼓勵患者。交談時護理人員可先進行自我介紹,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且可向患者介紹術前相關事宜、手術操作過程及方法,向患者示范最佳等;同時護理人員還應態度和善地向患者介紹主治醫生的情況,重點介紹主治醫生的豐富臨床經驗及深厚造詣,并可列舉其治療的成功案例,逐漸增強患者的信心及勇氣;同時還應向患者介紹手術器械的先進性以及采用該器械治療的優點等,逐漸消除患者的擔憂,主動配合主治醫生進行手術。另外,護理人員應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消除患者疑慮,且交談過程中應保持微笑,幫助患者放松情緒,調節患者心態。此外,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手術室溫度、濕度進行調整,溫度和濕度應控制在患者舒適且科學、適宜的范圍內。對于情緒緊張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指導其進行深呼吸,且可通過輕撫或輕握患者手部的方式給予支持。第二,術后親情護理: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應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情況,并耐心詢問患者情況,了解患者是否有不適感。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應及時利用溫鹽水清洗患者身體上的消毒液及血漬,協助患者更換衣褲,并將患者送回病房。搬動患者過程中應做到動作輕柔,以防止引流管脫落。提前向患者說明麻醉消失后可能會產生的正常反應,讓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此外,護理人員還應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術后注意事項,且應多次叮囑以增強患者重視程度。
1.3觀察指標及標準
采用兩種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患者出院前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術前生理反應、護理滿意度及舒適度評分進行比較。舒適度以美國舒適護理專家Kolcabal研制的簡化舒適狀況量表為依據,主要包含生理、心理、環境、社會文化四個維度,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舒適度越高。心理狀態分為正常、害怕、恐懼三種:正常為情緒無異常;害怕為身體緊張、哭泣、出汗等;恐懼為心悸、聲音顫抖、肌張力增大。生理反應主要包含心率及血壓值。護理滿意度由我院自制問卷調查表進行研究[1-3]。1.4統計學方法利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以x珋±s表示計量資料,并進行t檢驗,以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并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觀察組患者平常心態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恐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術前生理反應和舒適度評分比較術前觀察組患者血壓及心率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采用親情護理后其舒適度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采用親情護理后其護理總滿意度為95.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討論手術作為外科患者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其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生理造成刺激,而且還會對患者的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造成影響,進而可導致患者機體抵抗力及手術耐受力下降[4-5]。手術室作為醫院內危險度最高的科室,其護理質量會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和身體情況[6]。故而,在對患者開展手術治療的同時,臨床上還需加強對手術室護理質量改善的重視?,F階段的醫療服務中,軟服務也是醫療品牌效益的一種體現方式,而護理工作也屬于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7]。傳統的護理服務工作中,特別是在手術室護理中,醫護人員通常將醫療護理作為護理重點,而忽略了對人性化、患者情緒、心理等軟服務的重視,不能提高患者的信心、勇氣及配合情況[8-9]。故而,必須要有效地改善手術室護理質量,尤其要加強對患者心理、情緒及人性化等軟服務的重視。親情護理服務是一種以人文關懷為核心的護理模式,其合理地在護理服務工作中融入了現代人文關懷理念,樹立更高層次的護理服務理念,落實人文關懷,讓患者切實感受到優質、溫馨的服務,進而不斷地提高醫療衛生體系的服務質量[10-11]。研究表明將手術室親情化護理模式應用到手術室護理中,對改善傳統手術室護理中只重視醫療服務、忽略軟服務有重要作用[12]。手術室親情護理可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應做到全面、細致、溫馨,且應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第二,由于多數患者缺乏對疾病的認識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緊張情緒。因而,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開展必要的心理疏導,態度和善地和患者交流,轉移其注意力??赏ㄟ^向患者介紹醫生情況及設備情況來增強患者的信心及勇氣,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13-1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術前觀察組患者血壓及心率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親情護理在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方面有重要價值。第三,手術室環境也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影響,因而,護理人員需合理控制手術室溫度及濕度[15]。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采用親情護理后其舒適度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第四,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患者各方面情況,必要時可輕撫患者以緩解其緊張情緒;手術結束后應及時擦拭患者皮膚,將其送回病房時應小心、輕柔,避免增強患者痛苦。通過為患者提供全面、周到的護理,讓患者感受到如親人般的關心及愛護;從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95.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傊?,親情化服務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其不僅可穩定患者心理狀態,減少生理指標出現較大波動,而且還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改善護患關系有較高價值。
參考文獻:
[1]陳潔,陳瓊,陶潔茹,等.普外科手術配合索引提高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的研究[J].中國鄉村醫藥,2014,21(10):71-72.
[2]胡婉梅.優質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實效性探究[J].醫學美學美容,2014,23(8):280-280.
[3]李燕琦.安全管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醫學美學美容,2014,23(8):583.
[4]韓媛,周英,羅艷華,等.基于手術室帶教教師對護理本科實習生能力評價的角度對學校手術室護理教學的反思與啟示[J].護理研究,2014,28(10):3830-3832.
[5]夏曉萍,王競華.淺談手術室護理工作職業隱患和自我防護[J].特別健康,2014(2):269.
[6]HAFFORDML,VANSICKLEKR,WILLISRE,etal.Ensuringcompetency:arefundamentalsoflaparo-scopicsurgerytrainingandcertificationnecessaryforpracticingsurgeonsandoperatingroompersonnel[J].SurgicalEndoscopy,2013,27(1):118-126.
[7]譚雙運,葉曉燕,李俊豪,等.手術室護理過程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4,12(9):126-127.
[8]孟令霞.整體護理及規范化管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9):2522-2524.
[9]周小芳.層級護理模式對改善手術室護理質量及職業倦怠感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8):164-168.
[10]張慧梅.探討質量控制小組在提升手術室護理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14(24):191.
[11]STEPHANIER,SONALA,RUPERTW,etal.Measur-ingsafetyandefficiencyintheoperatingroom: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ametricforevaluatingtaskexe-cutionintheoperatingroom[J].JAmCollSurg,2013,216(3):472-481.
[12]徐海鵬.探討胸腰椎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的手術室護理方法[J].特別健康,2013(12):487-488.
[13]李琴琴.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手術室護理配合研究[J].健康導報醫學版,2014,19(8):46-47.
[14]楊春燕.圍手術期親情護理服務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7):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