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經濟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3-08-30 17:07: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海洋經濟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海洋經濟調研報告

篇1

關鍵詞:民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動下,中小微企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同時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近年來,海陽市中小微企業發展迅速,總體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成為推動海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為海陽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點。然而,海陽市的中小企業2014年以來尤其是第二季度以來,企業發展中的一些結構性矛盾開始凸顯:一是工業發展速度放緩。二是產品出口下滑明顯。三是生產經營水平與稅負狀況不成比例。

針對這些情況,海陽市經信局進行了專題研究,并組織了全體機關干部開展“下基層、訪千企、送服務”活動,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109戶小型微型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各個方面獲得的情況看,2014年以來,尤其是進入二季度以來,國內外市場景氣度急劇下降,各種生產要素矛盾持續加重,海陽市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出現了明顯的下行趨勢。尤其是小型微型企業由于規模小實力弱、缺乏核心競爭力、位居產業鏈低端、盈利空間狹小等原因,紛紛陷于舉步維艱的困難境地。調查中,不少企業主感嘆,現在形勢之嚴峻前所未有,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初期要糟糕得多。如果說那時感受到的是寒氣逼人,那么現在就是寒冬已至,風雪交加了。主要表現出以下幾個新特點。

其一,壓力重重,運營成本大幅上升。融資難進一步加劇且融資成本進一步上漲,而且又出現了大面積招工難、勞動力成本大漲、匯率持續上升等新問題,種種問題像一座座大山一齊壓向勢單力薄的小微企業。近兩年來,海陽市有60%的小微企業向金融機構提出過貸款申請,但只有20%左右的企業得到過貸款。有15家小微企業的26個投資項目因資金緊張無法實施,近80家小微企業因流動資金不足處于半停產、停產狀態。被調查的109戶企業中,有60家企業存在民間借貸行為,借貸資金總額1.2億元,月利率一般在1~2%之間,最高達到3%。招工用工方面,用工荒已從部分行業、部分工種蔓延到各個領域并成為常態,大面積的招工難現象推動了企業用工成本大幅上漲。據調查,2014年全市中小企業平均工資漲幅普遍在20~30%之間,部分企業提高50%以上。羊毛衫行業的編織工人工資由50元/天上漲到100元/8小時,還要車接車送、管吃管住。用工單位為了應對用工缺口可謂煞費苦心,除大幅提升工資待遇外,還相應降低了用工門檻,如不限制性別、不要求工作經驗等?!耙簧唤怠彪m然吸引了部分求職者,但對于企業的大量用工需求來說依舊是杯水車薪。在受調查的109戶企業中,有89戶2014年計劃招工1597人,實際只招到716人,需求滿足率不到一半,其中有54戶企業因招工不足辭掉訂單6000多萬元。能源原材料方面,2014年的原材料總體漲幅在20%以上,有的還伴隨著劇烈波動,不但提高了企業生產成本,而且加大了企業組織生產的難度,特別是處于產業鏈下游的制造業成本上漲明顯。如,天然橡膠,2013年底9000多元/噸,2014年一度竄至42000~43000元/噸;銅價從4萬多元/噸上漲至近7萬元/噸,10月份又下降至5萬元/噸,11月份反彈至6萬元/噸;棉紗價格2013年底是3.1萬元/噸,2014年春節后漲到4.7萬元/噸,5月份以后又大幅下跌;粉絲行業的主要原料豌豆、馬鈴薯淀粉、玉米淀粉等,比去年同期漲價25~32%;燃料煤價格同比上漲15%左右;汽柴油價格漲多跌少、漲快跌慢,柴油價格稍有下跌便出現了“油荒”現象。匯率方面,人民幣持續升值使出口業務主要采用美元結算的中小企業利潤不斷被吞噬,受成本上升、人民幣持續升值預期和外需環境不穩定性影響,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傾向于接短期訂單和小額訂單,一些接不到訂單或無法承擔虧損的企業只好關門停業。從2013年年底到2014年6月份,人民幣匯率已上升了近3.7%,海陽市出口中小企業減少利潤約2000萬元。

其二,雪上加霜,稅費負擔仍然較重。在各項成本擠壓企業利潤空間的同時,稅收和名目繁多的各種收費也成為小微企業經營的一大負擔。中小企業除了繳納17%的增值稅、25%的企業所得稅,還需要繳納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城建稅、車船使用稅、教育附加費、價格調節基金、地方水利建設基金、工會經費、殘疾人基金、社會保險費等,再加上其他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以及一些強制性的中介收費、壟斷經營性收費,負擔非常沉重。屬于小規模納稅人范疇的小微企業,其增值稅稅率雖然表面看只有3%,但由于小微企業一般沒有增值稅進項發票,進項稅額不能抵扣,無形中就多交了增值稅,其實際稅負水平甚至比一般納稅人還要高。而且,目前稅務部門在征稅過程中,對很多小微企業執行的是綜合稅率,增值稅、營業稅與所得稅總算賬,導致的結果是,企業即使虧損也要繳納所得稅。109家被調查企業,2013年1~6月份實際上繳稅金913萬元,占企業利潤總額的比例高達42.9%,有57家企業的實際上繳稅金比利潤高,大體持平的10家,部分企業各種稅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5%以上,對于通常處于產業鏈低端、在市場上沒有轉嫁成本能力、利潤微薄的小微企業來說是一個較大負擔。金融危機以來,國家雖然出臺了扶持小型微利企業發展的“三五二”稅收優惠政策,但由于劃分標準苛刻,許多小微企業難以享受到這一優惠政策。據市國稅、地稅部門統計,去年,海陽市只有23家小微企業享受了這一優惠政策,減免稅額僅為92萬元。

這些新老問題交織疊加,大批中小企業一時難以適應,生產經營困難,特別是小微型企業更是困難重重,盈利水平普遍下降,虧損面不斷擴大。全市紡織服裝行業由于訂單不足、成本上升、經營虧損,很多小微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109戶受調查企業,2013年1~6月份銷售收入利潤率下降的有54家,持平的20家,分別占總數的50.6%、20.5%;利潤下降的有47家,虧損的15家,分別占總數的41.8%、13.6%。有近20家小微企業由盈轉虧,7家小微企業停產停業或倒閉,占中小企業的15%。當前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而且未來更加難以預測,企業家的信心正遭受嚴重打擊。很多企業家坦言,自己已經萌生退意,但資產難以變現,員工不能不管,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是壓縮開支,維持不倒,拼命撐下去。

在海陽市的中小企業中,小微企業占90%以上。這些小微企業吸納的就業占全市中小企業的三分之二以上,貢獻的稅收占一半以上,是海陽市重要的經濟和社會基礎。雖然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還只是局部性、苗頭性的,但如果應對不好,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將進一步加劇,可能導致更多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甚至停產或倒閉,并產生連鎖反應,影響就業和社會穩定。因此,對小微企業遇到的困難,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幫助他們盡快化解危機、渡過難關,不斷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就全市來講,建議盡快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著力加強融資支持。認真落實國務院提出的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和國家銀監會關于進一步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十條”和補充通知要求,加大對小微型企業的信貸支持,綜合運用資本金注入、稅收減免、風險補償和獎勵補助等多種方式提高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的鬲資擔保能力,不斷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和再擔任體系。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高擔保機構授信額度和擔保放大倍數。

二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抓好市、縣兩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加大財政資金對小型微型企業發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市、縣兩級企業信貸周轉金要向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型企業傾斜。建議進一步擴大市級中小企業專項扶持資金規模,設立中小企業銀行貸款貼息補助資金,對中小企業新產品開發、技術創新、技術改造等項目的新增貸款予以貼息支持。

篇2

>> 山東省無棣縣侯家村農地適度經營規模研究 山東省兗州市文化產業發展的調查研究 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研究 無棣縣物流業現狀與發展分析 文化產業發展路徑探究 山東無棣縣制定落實對殘疾人的稅費減免政策 無棣縣現代農場設計 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分析 山東省文化產業核心層發展趨勢與比較 金融創新支持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構想 淺議無棣縣的文物保護與旅游發展 淺析無棣縣農田水利建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河北省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路徑研究 山東省文化產業金融支持研究 山東省齊河縣休閑食品產業發展調查 加快江西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探究 借鑒日本經驗探究山東省動漫產業發展策略 1971―2010年無棣縣降水變化趨勢分析 山東省發展綠色經濟的路徑探討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參考文獻

1.姜秉國,韓立民.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戰略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5:92-96.

2.梁晨.北海市海洋文化產業調研報告[C].中國文化的根基:特色文化產業研究(第二輯).齊勇鋒.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188-195.

篇3

關鍵字 食品安全 海產品 深加工

1.活動背景

“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把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推向風口浪尖。食品安全問題頻頻見諸于報端,這不禁使廣大消費者心存疑慮,中國老百姓對于食品安全的信心急劇下降。食品安全問題首次提升到政府工作報告的高度。

南澳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和漁業縣,全縣海域面積達四千六百平方公里,盛產著魚、蝦、蟹、貝、藻五大類的海產品一千三百多種[1];并建成了四萬多畝的近海 “藍色牧場”,遍布三大漁鄉的水產品加工網絡和建成二大海產品專賣市場,使其成為海內外游客購買海貨的“天堂”。近幾年,南澳縣從實施“海洋活縣”的發展戰略出發,把水產品加工業作為發展海洋經濟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努力構建產業開發平臺[2]。

2.活動概況

我們來到南澳島調研當地的海產品加工現狀。參觀其加工流程,考察其加工過程是否衛生,是否符合規定的加工標準,一方面在學習過程中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另一方面探討當地是否具備發展海產品深加工業的條件,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

3.調查情況與分析

3.1南澳海產品狀況

南澳海域海洋生物資源,據我們從南澳縣海洋與漁業局給我們參考資料《南澳縣漁業資源調查與區劃報告書》及《南澳縣海洋與漁業發展調研報告》中,可以看出南澳海區的生物種類打7000中,其中經濟魚類70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有:

中上層魚類:藍園鲹(巴浪)、金色小沙丁魚(姑魚)、脂眼鯡(強魚)、鮐魚(花鯡)、頷園鲹(長腰巴浪)、竹筴魚(闊目巴浪)、羽鰓鮐(白面)、扁舵鰹(水棍)、干金槍魚(青甘)、鮪(陽棍)。

底層魚類:槍烏賊(魷魚)、帶魚、喬氏臺雅魚、金帶細鲹(白身仔)、二長棘周、長蛇鯔、星斑裸頰周、大頭狗母魚、條為鯡鯉(紅魚)、黃帶付鯡鯉(大紅魚)、短尾大目周、真周(赤鯮)、細鱗三梭鱸(厚鱸)、三線磯鱸、大頭白姑魚、高體若鲹、刺鯧(肉鯽)

島上淡水魚、蝦、蟹、貝類

島上已知淡水魚類有: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鯉魚、鯪魚、鯽魚、福壽魚、非洲鯽、梭魚、烏魚、胭脂魚、鲴魚、鲃魚、麥穗魚、攀鱸魚、斗魚、中華鰻魚、日本鰻鱺、黃鱔、鯰魚、胡子鯰

淡水蝦、蟹、貝類有:長臂蝦、招蝦、田螺、石螺、蝸牛、中華絨毛蟹、河蟹、日本沼蟹等類品種。

主要種植植物:龍須草、海帶、紫菜

南澳縣的海產不僅種類繁多,并且水產品的總產量很高,xx年全縣的水產品總量達到了129105噸,其中海洋捕撈產量為75805噸,海水養殖產量為 52955噸,大大超出了當地的水產品需求量。因此當地擁有非常豐富的海產品加工原料,且南澳到位于南海東北部、閩粵臺三省交界處,區位優勢明顯,因此當地發展海產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及地理優勢。

3.2南澳海產品的加工現狀

在我們實地調研和對南澳縣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采訪中發現,島上沒有專門深加工海產品的加工廠,有的只有初加工的工廠、作坊。我們在后宅鎮西山村參觀了奇佳寶加工廠,該工廠收購當地從當地收曬干的紫菜,主要做為食品的添加物如餅干上的海苔,紫菜的質量只要根據廠家的要求選取,一般紫菜的質量不會很高。紫菜的加工過程很簡單,用手把紫菜撕成較小的塊狀后,將其投入到攪拌器進行攪碎。紫菜顆粒的大小,由商家的訂單決定。整個加工過程簡單,沒有任何化學添加物。加工成品主要銷往島外的加工廠進行進一步加工。據廠中負責人介紹,不僅是紫菜,當地的海帶、龍須菜等也是直接曬干或曬干后再攪碎。

而在位于后宅鎮的前江碼頭的南澳縣水產綜合加工廠則主要對海產品進行冷凍加工。該廠主要的工作為制冰。前江碼頭捕獲的海產品除了部分留在當地銷售外,大多送到該廠進行冷凍保鮮,然后銷往汕頭、福建等周邊地區。

除了專門的加工廠外,當地的小作坊還將海產品如最常見的魷魚直接曬干,夏天在海邊經常能看到成片的曬魷魚。但當地基本不將其進行包裝而是散賣或運到汕頭再進行包裝。我們訪問了多家的海產店,店長都向我們介紹了,即使一些印有南澳產的漁副產品基本都是當地的海產運到汕頭或周邊地區加工包裝的而不是當地的最后加工成品。

根據我們的調研發現南澳加工流程簡單,海產品基本無添加防腐劑之類化學物,總的來說當地對海產品進行的加工仍停留在初級階段。

3.3現狀分析

當地遠離大陸,受到外源性污染較小。海島這一特殊的地理環境,也為南澳筑起天然屏障,同時島上沒有工業廠,所以當地的海產品污染小,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在周邊地區有良好的口碑,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南澳海產品加工處于初級階段,某種程度上也保持了“鮮”,減少了污染,因此南澳食品相對來說是較為安全的。

但是海產品的加工處于初級階段,特別是冷凍加工,保質期極其有限,使南澳海產基本只能銷往周邊地區,而無法銷往更遠的內陸,不利于打響當地海產品品牌,限制了海產品價格的上限。水產品加工落后已成為制約南澳漁業進一步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眾所周知,深加工比初級加工的利潤多,商品附加值高,而且凈重小于初加工成品,這也將大大減少當地運輸不便帶來的昂貴運輸成本,總的來說,在當地建立深加工廠更利于當地經濟的發展。

4.關于南澳發展深加工可能性的探究

4.1發展海產品的優勢

4.1.1.地理優勢[3]

南澳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距汕頭市11.8海里,東距臺灣高雄160海里,北距廈門97海里,西南距香港180海里,處在高雄、廈門、香港的中心點,瀕臨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南澳也是廣東省最靠近臺灣的突出部、是臺胞的祖居地、南澳的地理優勢顯著,有利于海產品銷往各地。

4.1.2.品牌優勢

南澳污染小,海產品純天然肉質鮮美,質量高,安全隱患小。可以充分發揮南澳海產的這一優勢,打響品牌,有利于南澳海產的銷售。

4.1.3.成品優勢

南澳交通不便,渡口是目前連接南澳島與內陸唯一通道,于是交通成本高。海產品未加工時凈重大,加工后重量大為減少,有利于減低運輸成本。

4.1.4.價格優勢

海產品經過深加工后,利潤遠大于初級加工的海產品,有利于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4.1.5.解決就業問題

開辦深加工必然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可以為當地人增加就業機會。

4.2發展海產品深加工的帶來的不利影響

4.2.1.加工業污染

進行海產品的深加工無可避免的要引入加工廠,加工廠的運行會給當地帶來一定的污染,破壞了當地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給人們帶來危害的同時也削弱了當地海產品的品牌優勢,影響深加工成品的銷售。

4.2.2.食品安全隱患

最近幾年食品安全隱患突出,“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把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推向風口浪尖。要做到食品安全需要更大的投入及成熟的生產技術,對于沒有辦廠經驗的南澳來說,要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

5.結語

通過我們的調研采訪,南澳當地的海產品加工不夠發達,只停留在初級加工上,海產品的加工通過冰凍保鮮、曬干、絞碎等方法、有一部分是由汕頭、福建的加工廠收購后統一加工。

南澳具備海產品深加工的優勢,但是海產品深加工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可以給當地的經濟帶來騰飛,人們轉向加工業后也會一定程度地減少捕撈,從而有利于減輕捕撈對海洋資源的壓力。但是另一方面,海產品深加工可能會造成環境污染,削弱品牌優勢,使銷量大為減小;更可能得不償失,南澳畢竟是個小島,生態平衡較為脆弱,南澳和諧的生態一旦打破,必將給人們帶來滅頂之災。

我們對南澳開展海產品加工進行了探討,借鑒一些成功的事例,對南澳海產品深加工提出以下幾個建議,希望能減輕海產品深加工給當地帶來的副作用。

1. 引進環保工廠,從源頭遏制污染,避免辦廠導致的環境污染。

2. 用嚴格的相關法律法規對工廠的不法行為進行約束。

3. 對食品定期進行質檢,保證食品安全。

4. 招商引資,引進其他地方先進的加工技術。

5. 在對產品結構上,要走以物理改變型為化學合成型之路。

6.致謝詞

本次關于“關于南澳農村教育問題的調查研究”得到了華南師范大學團委以及化學與環境學院的大力支持,在調研過程中也得到了南澳海洋與漁業局、人民、奇佳寶食品產、南澳縣水產品綜合加工廠等的大力支持,在此對所有支持和協助此次調研的單位和個人表示感謝!

7.參考文獻

[1]廣東省南澳縣廣播電視臺.南澳海水養殖業為漁農村富余勞力拓寬就業渠道.水產科技情報.2018,(01)

篇4

1、推進企業債券發行工作,完成向國家發改委報送企業債券發行申報材料;

2、推進xx農村合作銀行改制,完善xx農村合作銀行改制成立xx海洋銀行總體方案(草案);

3、籌建成立xx市xx區華定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華晟小額貸款公司股權轉讓工作,并報省金-

融辦備案;完成華晟小額貸款公司XX年度考評,配合市審計局完成對公司的年度審計工作;著手開展第三家小額貸款公司發起人征集工作;

4、完成投融資體制機制創新課題研究,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投融資體制建設的實施意見》;

5、開展xx投融資網籌建工作,完成年內上線目標;

6、主動邀請藍色成長、陽光投資等市外風險投資公司來我區與華業塑機、森森集團、京洲水產、通發塑機等企業現場對接企業融資上市工作。積極對接中誠信,并邀請其到xx工業園區開展投融資業務咨詢;

7、組織召開推廣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工作討論會;

8、制定《xx市xx區金融服務中小企業促進會章程草案》、《xx市xx區金融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xx市xx區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辦法(試行)》,并完成意見征求工作;

9、積極關注區外商業銀行引進工作,主動服務華夏銀行杭州分行在xx設點選址;

10、謀劃完成《xx區XX年金融工作思路研究》;

11、加強關注與交流,做好協調服務,積極推進德勤集團、森森集團和正和造船的上市工作。

12、完成全區重點企業及服務業企業、“三農”企業的融資需求調研,并積極銜接各金融機構做好推薦工作。完成對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的年度考評,配合區政府召開XX年金融聯席會議,繼續強化政銀互動溝通。

13、籌備xx村鎮銀行籌建前期工作。

14、浙江省未上市公司股份轉讓試點xx運營中心試營業,組織召開企業進場咨詢會,鼓勵引導企業進場平臺,指導大洋水產開展進場平臺的前期工作。

15、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聯合交通銀行xx市分行,組織召開面向工業企業的融資洽談會。

16、完成《xx區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關于金融支持xx區域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等文章和調研報告

二、XX年工作要點

1、繼續推進企業債券發行工作;

2、繼續推進xx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改制;

3、兌現小額貸款公司獎勵扶持政策,繼續推進華晟小額貸款公司增資擴股;籌建成立我區第三家小額貸款公司。

4、繼續推進xx投融資網建設;籌建網下專業投融資服務平臺,實體化建設xx“金融超市”,爭取XX年末網下專業投融資服務平臺初步建成并投入運營;培育投融資信息服務平臺經營主體,實現平臺運作市場化;

5、繼續推進我區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擴面工作;

6、出臺《xx市xx區金融服務中小企業促進會章程草案》、《xx市xx區金融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xx市xx區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辦法(試行)》;

7、探索建立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

8、繼續關注市外商業銀行引進工作;

9、繼續推進德勤集團和森森集團的上市工作;

10、籌備開展村鎮銀行籌建工作;

篇5

一、努力保持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全市上半年完成生產總值86.1億元,增長17.9%,其中:第一完成增加值18.4億元,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8.4億元,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9.4億元,分別增長5%、20.3%和23.3%,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6億元,增長26.1%,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73.4%。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糧食生產能力逐步提高,夏糧總產達1.1億公斤,與去年相比,增產1055萬公斤。果業生產向規范化、科學化發展,上半年實施平衡配方施肥果園達到16萬畝,創歷史新高。農業產業化、標準化順利推進,上半年新發展各類畜禽飼養場82個,磊磊乳品成為伊利集團最大的奶粉合作伙伴;鼎立種雞成為目前膠東半島最大的蛋種雞苗供應商。生豬生產恢復較快,上半年存欄生豬達到33.4萬頭,出欄生豬33.3萬頭,其他蛋類、奶類也均保持了較快增長。工業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質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8.6億元,增長23.9%;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11.9億元,增長26.9%;實現利潤7.4億元,增長29%。企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全市新增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6個,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4.4億元,增長36.3%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可達13.6%。企業技改和創新力度不斷加大。先后組織方圓、富爾達、東源風電3家企業提報全省重大產業技術與裝備研發項目;組織黃海水產、海富生物2家企業上報涉農企業技術創新貸款材料。服務業迅猛發展,對經濟貢獻率不斷加大。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4%,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服務業提供的地方稅收占地方稅收的比重不斷提高。旅游業總量不斷膨脹,上半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近百萬人次,增長31%,全市旅游總收入5.2億元,增長33%。會展業規模不斷擴大,成功舉辦了xx針織毛衫原輔料暨機械設備展銷會、第三屆中國xx沙雕藝術節、紅櫻桃民俗旅游區櫻桃節等會展節慶。物流業蓬勃發展,依托臨港、核電等產業區建設,著力引進和培育大型物流企業,積極發展了以物流平臺為支撐,以第三方物流為主體的區域性物流中轉基地。上半年,交通貨運周轉量達到36227萬噸公里,港口吞吐量持續攀升,xx港貨物吞吐量22萬噸,同比增長80%。餐飲業檔次和品味進一步提升。在重點引導海景、海怡和觀海等餐飲龍頭改善服務條件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了京海酒店、海福萊大酒店、海洲灣生活廣場、荷蘭街等新區高檔酒店和特色餐飲群項目建設進度。

二、全力以赴抓好全市重大工程的立項工作。

圍繞市里確定的重大工程以及需省級以上立項的重點項目,我局靠上去做工作,努力保證了各類項目順利審批和立項工作。

一是亞沙會場館立項工作。年初,我局安排人專人到xx市發改委學習了全運會運作方式,并向市政府提出了立項投資等方面的建議,目前,已請xx工程咨詢院編制完成了《第三屆亞洲xx運動會比賽項目區和亞運村建設工程項目建議書》。

二是xx濱海路(xx段)立項核準工作。年初,經我局與xx和省發改委溝通匯報得知,該項目的立項工作審批權限在國家發改委,需經歷批復項目建議書、批復可研報告、批復初步設計三個階段,為加快工程立項審批進度,我局牽頭協調相關部門做了大量細致的準備匯報工作,取得了上級領導的理解和支持,國家發改委同意將審批權限下放至省級立項。3月17日,國家發改委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破例對我市濱海路項目組織了專家評審,5月初我市項目審批所需資料即全部上報至省發改委,6月份又協調青島方已經為我市出具了支持性文件,不僅為全市節省了大量的審批費用,而且極大地縮短了審批時限,在省內創下了同類工程審批速度之最,7月10日,xx濱海公路(xx段)正式通過省發改委核準。

三是抓好新建重大項目的省級以上立項。對全市新建重大工程項目,進行明確分工,安排專人負責并超前介入,與業主一起研究政策,積極為其準備審批材料、提供政策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議,最大限度地爭取在國家產業政策范圍內,予以靈活變通,滿足企業需要,并爭取年內取得實際性進展。

二、創造性地抓好全市產業規劃制定工作。

一是著眼全市產業發展現狀,努力加快全市“一片兩帶”規劃工作進程。按照xx市委、市政府關于對“一片兩帶”產業發展的定位,我局積極組織相關專業人員,對全市各鎮區(街道)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詳細摸底,在掌握大量基礎數據的基礎上,又邀請了省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及xx市發改委長規科,組織相關專家進行了對初稿進行了修改工作,目前初稿已形成,預計7月份可通過專家評審。

二是針對重點經濟工作,積極抓好了全市海洋經濟規劃工作。組織青島海洋大學海洋研究所相關專家30余人次來我市進行了實地考察,并召開了專題座談會,完成了《海洋經濟規劃》初步方案,待初稿修訂完成后,即可進行專家評審并定稿。

三是積極配合省、市發改委做好其他各類專項規劃工作。按照上級相關部門要求,對編制全省《黃金工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水泥行業循環經濟利用余熱發電規劃》以及《xx省電力中長期發展規劃》等一系列工作,進行了認真的調研,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并按要求及時上報。

四是在廣泛調研并征求的意見的基礎上,編訂、印發了《20*年全市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為在全市上下營造了一個鼓勵服務業膨脹發展、培植服務業骨干企業、關心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良好環境。我局組織人員制定了《*年xx市服務業發展意見》,《意見》中進一步明確了全市服務業發展的方向,確定了全市服務業重點項目,建立了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和科學的統計、調度機制,目前,正根據《意見》要求,對全市物流業進行調研并制定相關發展意見。

三、高標準加快推進全市重點項目開復工工作

一是積極抓好xx市級重點項目推進工作。xx市級重點項目關系到xx市整體產業布局和發展重心,目前,我市共有xx核電、濱海路、核電設備制造和隆和通生物科技4個項目列入了xx市重點項目調度,上半年均達到或超過了xx市考核要求。隨著維蒙特鋼結構、海霸能源電動車、金海螺商業廣場、來福士海洋工程等大項目的開工建設,我們將爭取更多地項目擠進xx市重點項目盤子,列入xx市重點項目調度。

二是全力抓好xx市內重點項目開復工及招商情況的日常調度。局內成立了重點項目辦公室,副科級單位,對列入全市“雙重點”的57個加工制造業項目和投資過2000萬元以上開復工項目實行了周調度制度,認真分析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并督促相關責任部門加快工程進度,為市領導決策當好了參謀。

三是多渠道抓好全市重點項目爭取上級政策和信貸資金等項服務工作。為加快全市重點項目建設進程,市發改局靈活把握政策,通過多種方式,努力推進全市重點項目建設進程。為保證全市重點企業合理運用當前政策杠桿、節省流動資金,我局安排了各科室人員主動深入重點企業,先后向比艾奇電子、明瑋包裝、華源公司等8家企業介紹了當有國家產業政策和稅收政策,為他們想辦法、出主意,為今后企業向上進行政策性資金爭取打下了堅持的基礎。目前,已為核電設備制造辦理了采購進口設備免稅金額130余萬歐元;為xx美豐機械辦理了采購國產設備退抵稅金額100余萬美元;積極爭取將隆和通生物化工列入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產業專項項目;向省、市各級金融機構推介我市重點企業23家,擬申請銀行貸款19.87億元,盡最大限度地滿足重點項目信貸資金需求。

四、多渠道抓好上級政策和資金爭取工作

1、積極推進產業招商。密切配合xx市合作辦各項工作安排,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和xx市重點發展領域,圍繞核電產業、加工制造業等多個方面,先后組織方圓集團、華源公司等4家企業參加了xx-溫州投資貿易洽談會和寧波產業招商推介會,有針對性地搞好項目包裝推介,搭建引資平臺,取得了較好地效果。

2、加大政策性資金爭取力度。注重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及時了解和把握國家產業政策和項目信息,注重深入基層開展調研,有針對性地指導和組織鎮區街道和相關企業,圍繞我市優勢產業提報項目,堅持做到了篩選編制一批、上報儲備一批、爭取到位一批。其中,“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改擴建”項目已到位國債資金80萬元;“里店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南臺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項目初步設計已通過淮委評審,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已列入明年計劃。另外,正著手爭取看守所建設、鄉鎮衛生改造等各類社會事業類項目,力爭年內列入省級計劃盤子。

3、爭取了證券公司在我市設立營業部。為進一步拓展全市證券業務范圍,我局在市發改委領導的協調和幫助下,先后與多家證券公司進行了接觸和商談,目前確定由齊魯證券公司來海投資設立證券營業部,6月15日經齊魯證券公司董事會正式通過并下發文件,同意在我市設立證券營業部。

4、積極抓好企業上市工作。為進一步完善企業的資本結構,為企業搭建直接融資平臺,我局先后組織方圓集團、富爾達集團、黃海水產、通源科技等公司參加了xx市企業上市融資現場會議,并積極做好省證監局工作,幫助他們積極創造條件,爭取盡快能夠在創業板上市。

5、認真抓好調查研究。今年以來,我們圍繞全市重點工作,狠抓調查研究,圍繞全市加工制造業、服務業發展、重點項目建設、城市經濟等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先后完成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的影響等調研,制定了一片兩帶、海洋經濟、服務業等支持產業發展的意見,為市領導當好了參謀。

今后,發改部門各項工作任務更加繁重,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更要時刻保持清醒地頭腦,認真分析當前全市經濟發展形勢,充分地估計困難和挑戰。當前,在我們的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亟待改進之處:

一是要進一步抓好全市重點項目的立項和審批工作。受土地、信貸等政策制約,我市重大項目的儲備和引進上均出現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等問題,將會影響到今后幾后的項目建設;

二是政策和資金的爭取工作亟需加強。*年受國家宏觀政策影響,我市爭請項目數量較往年減少,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們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的力度不夠,提出和包裝項目的能力不高,對上級政策信息的把握還需進一步加強。同時,在亞沙會的資金爭取方面,還需上級部門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給予資金扶持。

三是深入基層調研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強。在農業結構調整、重大項目建設、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鄉鎮園區建設等多個方面,沒有拿出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分析問題抓不準重點,挖掘深層次問題的能力更是遠遠不夠,需引起高度重視。

下一步,我們將努力克服客觀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充分發揮各個層面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著重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全市重點工作。圍繞我局承擔的xx市考核項目,集中1-2個月的時間,認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加快向前推進,確保各項工作年終考核獎分、不扣分,力爭年內各項工作考核進入xx市前三位。

二是認真抓好重點項目立項工作。跨海大橋立項工作已經完成,下一步,要在重點抓好亞沙會場館立項的同時,加快篩選出對全市具有重大影響的大工程、大項目,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掌握政策,主動與項目單位對接、提前介入,確保在全市重大項目的立項工作上不出紕漏,進而做出成績。

篇6

一、努力保持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全市上半年完成生產總值86.1億元,增長17.9%,其中:第一完成增加值18.4億元,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8.4億元,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9.4億元,分別增長5%、20.3%和23.3%,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6億元,增長26.1%,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73.4%。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糧食生產能力逐步提高,夏糧總產達1.1億公斤,與去年相比,增產1055萬公斤。果業生產向規范化、科學化發展,上半年實施平衡配方施肥果園達到16萬畝,創歷史新高。農業產業化、標準化順利推進,上半年新發展各類畜禽飼養場82個,磊磊乳品成為伊利集團最大的奶粉合作伙伴;鼎立種雞成為目前膠東半島最大的蛋種雞苗供應商。生豬生產恢復較快,上半年存欄生豬達到33.4萬頭,出欄生豬33.3萬頭,其他蛋類、奶類也均保持了較快增長。工業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質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8.6億元,增長23.9%;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11.9億元,增長26.9%;實現利潤7.4億元,增長29%。企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全市新增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6個,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4.4億元,增長36.3%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可達13.6%。企業技改和創新力度不斷加大。先后組織方圓、富爾達、東源風電3家企業提報全省重大產業技術與裝備研發項目;組織黃海水產、海富生物2家企業上報涉農企業技術創新貸款材料。服務業迅猛發展,對經濟貢獻率不斷加大。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4%,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服務業提供的地方稅收占地方稅收的比重不斷提高。旅游業總量不斷膨脹,上半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近百萬人次,增長31%,全市旅游總收入5.2億元,增長33%。會展業規模不斷擴大,成功舉辦了*針織毛衫原輔料暨機械設備展銷會、第三屆中國*沙雕藝術節、紅櫻桃民俗旅游區櫻桃節等會展節慶。物流業蓬勃發展,依托臨港、核電等產業區建設,著力引進和培育大型物流企業,積極發展了以物流平臺為支撐,以第三方物流為主體的區域性物流中轉基地。上半年,交通貨運周轉量達到36227萬噸公里,港口吞吐量持續攀升,*港貨物吞吐量22萬噸,同比增長80%。餐飲業檔次和品味進一步提升。在重點引導海景、海怡和觀海等餐飲龍頭改善服務條件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了京海酒店、海福萊大酒店、海洲灣生活廣場、荷蘭街等新區高檔酒店和特色餐飲群項目建設進度。

二、全力以赴抓好全市重大工程的立項工作。

圍繞市里確定的重大工程以及需省級以上立項的重點項目,我局靠上去做工作,努力保證了各類項目順利審批和立項工作。

一是亞沙會場館立項工作。年初,我局安排人專人到*市發改委學習了全運會運作方式,并向市政府提出了立項投資等方面的建議,目前,已請*工程咨詢院編制完成了《第三屆亞洲*運動會比賽項目區和亞運村建設工程項目建議書》。

二是*濱海路(*段)立項核準工作。年初,經我局與*和省發改委溝通匯報得知,該項目的立項工作審批權限在國家發改委,需經歷批復項目建議書、批復可研報告、批復初步設計三個階段,為加快工程立項審批進度,我局牽頭協調相關部門做了大量細致的準備匯報工作,取得了上級領導的理解和支持,國家發改委同意將審批權限下放至省級立項。3月17日,國家發改委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破例對我市濱海路項目組織了專家評審,5月初我市項目審批所需資料即全部上報至省發改委,6月份又協調青島方已經為我市出具了支持性文件,不僅為全市節省了大量的審批費用,而且極大地縮短了審批時限,在省內創下了同類工程審批速度之最,7月10日,*濱海公路(*段)正式通過省發改委核準。

三是抓好新建重大項目的省級以上立項。對全市新建重大工程項目,進行明確分工,安排專人負責并超前介入,與業主一起研究政策,積極為其準備審批材料、提供政策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議,最大限度地爭取在國家產業政策范圍內,予以靈活變通,滿足企業需要,并爭取年內取得實際性進展。

二、創造性地抓好全市產業規劃制定工作。

一是著眼全市產業發展現狀,努力加快全市“一片兩帶”規劃工作進程。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對“一片兩帶”產業發展的定位,我局積極組織相關專業人員,對全市各鎮區(街道)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詳細摸底,在掌握大量基礎數據的基礎上,又邀請了省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及*市發改委長規科,組織相關專家進行了對初稿進行了修改工作,目前初稿已形成,預計7月份可通過專家評審。

二是針對重點經濟工作,積極抓好了全市海洋經濟規劃工作。組織青島海洋大學海洋研究所相關專家30余人次來我市進行了實地考察,并召開了專題座談會,完成了《海洋經濟規劃》初步方案,待初稿修訂完成后,即可進行專家評審并定稿。

三是積極配合省、市發改委做好其他各類專項規劃工作。按照上級相關部門要求,對編制全省《黃金工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水泥行業循環經濟利用余熱發電規劃》以及《*省電力中長期發展規劃》等一系列工作,進行了認真的調研,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并按要求及時上報。

四是在廣泛調研并征求的意見的基礎上,編訂、印發了《20*年全市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為在全市上下營造了一個鼓勵服務業膨脹發展、培植服務業骨干企業、關心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良好環境。我局組織人員制定了《*年*市服務業發展意見》,《意見》中進一步明確了全市服務業發展的方向,確定了全市服務業重點項目,建立了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和科學的統計、調度機制,目前,正根據《意見》要求,對全市物流業進行調研并制定相關發展意見。

三、高標準加快推進全市重點項目開復工工作

一是積極抓好*市級重點項目推進工作。*市級重點項目關系到*市整體產業布局和發展重心,目前,我市共有*核電、濱海路、核電設備制造和隆和通生物科技4個項目列入了*市重點項目調度,上半年均達到或超過了*市考核要求。隨著維蒙特鋼結構、海霸能源電動車、金海螺商業廣場、來福士海洋工程等大項目的開工建設,我們將爭取更多地項目擠進*市重點項目盤子,列入*市重點項目調度。

二是全力抓好*市內重點項目開復工及招商情況的日常調度。局內成立了重點項目辦公室,副科級單位,對列入全市“雙重點”的57個加工制造業項目和投資過2000萬元以上開復工項目實行了周調度制度,認真分析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并督促相關責任部門加快工程進度,為市領導決策當好了參謀。

三是多渠道抓好全市重點項目爭取上級政策和信貸資金等項服務工作。為加快全市重點項目建設進程,市發改局靈活把握政策,通過多種方式,努力推進全市重點項目建設進程。為保證全市重點企業合理運用當前政策杠桿、節省流動資金,我局安排了各科室人員主動深入重點企業,先后向比艾奇電子、明瑋包裝、華源公司等8家企業介紹了當有國家產業政策和稅收政策,為他們想辦法、出主意,為今后企業向上進行政策性資金爭取打下了堅持的基礎。目前,已為核電設備制造辦理了采購進口設備免稅金額130余萬歐元;為*美豐機械辦理了采購國產設備退抵稅金額100余萬美元;積極爭取將隆和通生物化工列入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產業專項項目;向省、市各級金融機構推介我市重點企業23家,擬申請銀行貸款19.87億元,盡最大限度地滿足重點項目信貸資金需求。

四、多渠道抓好上級政策和資金爭取工作

1、積極推進產業招商。密切配合*市合作辦各項工作安排,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重點發展領域,圍繞核電產業、加工制造業等多個方面,先后組織方圓集團、華源公司等4家企業參加了*-溫州投資貿易洽談會和寧波產業招商推介會,有針對性地搞好項目包裝推介,搭建引資平臺,取得了較好地效果。

2、加大政策性資金爭取力度。注重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及時了解和把握國家產業政策和項目信息,注重深入基層開展調研,有針對性地指導和組織鎮區街道和相關企業,圍繞我市優勢產業提報項目,堅持做到了篩選編制一批、上報儲備一批、爭取到位一批。其中,“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改擴建”項目已到位國債資金80萬元;“里店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南臺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項目初步設計已通過淮委評審,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已列入明年計劃。另外,正著手爭取看守所建設、鄉鎮衛生改造等各類社會事業類項目,力爭年內列入省級計劃盤子。

3、爭取了證券公司在我市設立營業部。為進一步拓展全市證券業務范圍,我局在市發改委領導的協調和幫助下,先后與多家證券公司進行了接觸和商談,目前確定由齊魯證券公司來海投資設立證券營業部,6月15日經齊魯證券公司董事會正式通過并下發文件,同意在我市設立證券營業部。

4、積極抓好企業上市工作。為進一步完善企業的資本結構,為企業搭建直接融資平臺,我局先后組織方圓集團、富爾達集團、黃海水產、通源科技等公司參加了*市企業上市融資現場會議,并積極做好省證監局工作,幫助他們積極創造條件,爭取盡快能夠在創業板上市。

5、認真抓好調查研究。今年以來,我們圍繞全市重點工作,狠抓調查研究,圍繞全市加工制造業、服務業發展、重點項目建設、城市經濟等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先后完成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的影響等調研,制定了一片兩帶、海洋經濟、服務業等支持產業發展的意見,為市領導當好了參謀。

今后,發改部門各項工作任務更加繁重,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更要時刻保持清醒地頭腦,認真分析當前全市經濟發展形勢,充分地估計困難和挑戰。當前,在我們的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亟待改進之處:

一是要進一步抓好全市重點項目的立項和審批工作。受土地、信貸等政策制約,我市重大項目的儲備和引進上均出現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等問題,將會影響到今后幾后的項目建設;

二是政策和資金的爭取工作亟需加強。*年受國家宏觀政策影響,我市爭請項目數量較往年減少,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們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的力度不夠,提出和包裝項目的能力不高,對上級政策信息的把握還需進一步加強。同時,在亞沙會的資金爭取方面,還需上級部門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給予資金扶持。

三是深入基層調研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強。在農業結構調整、重大項目建設、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鄉鎮園區建設等多個方面,沒有拿出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分析問題抓不準重點,挖掘深層次問題的能力更是遠遠不夠,需引起高度重視。

下一步,我們將努力克服客觀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充分發揮各個層面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著重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全市重點工作。圍繞我局承擔的*市考核項目,集中1-2個月的時間,認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加快向前推進,確保各項工作年終考核獎分、不扣分,力爭年內各項工作考核進入*市前三位。

二是認真抓好重點項目立項工作??绾4髽蛄㈨椆ぷ饕呀浲瓿?,下一步,要在重點抓好亞沙會場館立項的同時,加快篩選出對全市具有重大影響的大工程、大項目,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掌握政策,主動與項目單位對接、提前介入,確保在全市重大項目的立項工作上不出紕漏,進而做出成績。

篇7

[關鍵詞]葡萄牙 再生能源 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 K55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11-166-2

1葡環保管理機構

目前,葡政府環保管理部門是葡環境署(APA),隸屬于農業部。APA由之前數個分管環保的政府部門合并而成。環保署管理涉及的范圍包括大氣、水、廢棄物、氣候、化學費料、噪音、臭氧層、轉基因食品安全等。其職能涵蓋了制定和執行環保政策、分析和評估環境、提交專業報告、參與國際合作、推動國民環保理念和環保意識的宣貫。該署設署長一名,副署長三名。另設環境戰略和政策、氣候變化和大氣(噪音)、環境許可證、廢棄物管理、國民環境教育推廣及環境實驗室部門主管各一名,該署共有850多人,可以說,機構設置簡單,人員配備精干。

2葡環保法律框架

葡議會于1987年4月通過了環??蚣芊桑‥FL)。九十年代起,葡開始修訂法律,并將一些歐盟環保法律法規陸續轉換成國內法。目前,涉及水、大氣和廢棄物處理的法律適用,直接采用歐盟的法律。土地利用、自然資源保護方面的法律則還沿用葡本地的。如兩者發生沖突,則以歐盟法律為準。1995年,葡出臺全國環境規劃,內容包括全國海岸保護、自然生態保護、城鎮土地以及水、水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等方面。

葡環保法律規定的一個鮮明特征是環保許可證制度。即涉及噪音污染、用水、水源地土地、空氣污染、溫室氣體排放、廢棄物處理及工業設施的活動必須申領環保許可。目前環保許可不僅是項目申報的條件,更是項目啟動和運作的前提。

另外,葡2008年5月制定法律,規范全國環保統計體系,對環保信息的作了明確分工。即環境報告和評估由環境署負責,環境統計由統計局按年公布。政府在每年10月向議會提交環境狀況報告,提出來年環保預算及計劃。

3葡環保方面取得的成績

3.1與歐盟接軌,環保駛上快車道

葡萄牙于1986年加入歐盟。作為成員國,為與歐盟接軌,葡自上世紀90年代起,建立了現代環保法律架構,并將大部分歐盟法規轉換為葡本國法規。2006年,葡開展法律服務便民計劃,推廣法律法規電子化服務及減少各種繁雜手續。利用歐盟的財政支持,投資建設飲用水,廢水和廢棄物處理等環?;A設施。近年來還引進清潔能源技術。有效利用歐盟資金建立了相應環保機構??梢哉f,借助歐盟成員國的身份,葡萄牙駛入了環保的快車道。

3.2實施可再生能源政策,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實現良性循環

環境和能源消費息息相關。葡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可再生能源,制定了國家可再生能源行動計劃,并將其作為執政旗幟,予以宣傳、推進,為產業快速發展營造有利氛圍。實施產業培育政策,對企業形成有效激勵作用。例如,要求國家電網公司承諾以競爭力的價格向企業購買全部可再生能源。

由于政策和措施有力,2006年至2010年,葡萄牙可再生能源占總能源消費比例一直在20%以上,2010年的占比為24.6%,遠高于歐盟平均12.4%的水平。2011年,由于少雨,水利發電減少,再生能源消費仍占22.8%,同年,葡可再生能源發電256億千瓦時,其中,水電占總發電量的49%。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總能源消費比例目標值將達到31%。

由于使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2000年至2008年間,葡經濟增長的同時,大氣中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卻降低了64%,而同期,OECD國家的平均排放量只減少了28%??梢钥闯觯瑥氖褂脗鹘y的能源轉向一部分使用清潔能源,這一戰略舉措對葡環境保護功不可沒。葡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清新的空氣、燦爛的陽光、無盡的海灘以及多元的地質風貌成為葡旅游環境的亮點。

3.3加大環保投入力度,排污者須為排污買單

2001年到2008年,葡加大了對環保的投入,占比為GDP的1%。2009年,環保投入比上年增加6.8%,達到13.94億歐元,金額占GDP的1.6%。其中,40%的資金投到廢棄物處理,金額為5.57億歐元。28%資金投向污水處理,22%資金投入生態多樣性和風景保護。撥給地方的經費占四分之三,中央政府的經費占19%,其余小部分投向非贏利性機構。2009年,有將近半數的企業投資環?;蛟诃h保措施上投入了資金?;ず椭扑帢I及橡膠塑料廠家采取的環保措施力度最大,分別有73%和68%的企業參與。

2000年至2006年,葡投入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達79億歐元,占GDP的0.8%,其中,23億歐元為來自歐盟的援助。2010年,歐盟環?;鸬?%投向葡萄牙,可以說,葡萄牙是歐盟環?;鸬淖畲笫芤鎳?。

另外,葡制定了由納稅人負擔轉向由排污者買單的政策。稅收方面,擴大了諸如廢棄物、耗能燈泡、排放二氧化碳車輛的相關稅種。2011年,葡環保相關的稅收達55.5億歐元,占總稅收的9.8%,環保稅收占比明顯高于歐盟其他國家。

3.4積極參與環保國際合作

葡積極參與環保國際合作,不僅簽署了多項多邊和雙邊國際環保協議,而且在推動歐盟環保政策制定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07年,葡在任歐盟輪值主席期間,為歐盟水資源缺乏和干旱以及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化的政策推動和制定奠定了基礎。在海洋環境事務方面,葡也表現活躍。先后參與修訂保護東北大西洋海洋環境公約,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的文件于1998年在葡辛德拉市通過。目前,制定歐盟統一的漁業政策仍面臨挑戰。

中葡環保合作尚處在起步階段。1993年中葡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2012年6月,科技部萬鋼部長訪葡時,與葡科技和教育部長NUNO CRATO 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雙方表示要加強在清潔能源、環境保護、生物科技及海洋開發等方面的科技合作。同年3月,葡參加了澳門國際環保合作論壇,表達了深化葡澳環保合作的意向。

4葡環保面臨的挑戰

葡環保方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面臨不少的挑戰,主要表現在:

4.1環境污染壓力仍然不斷增加

可再生清潔能源使用,降低了大氣中污染物排放。近年來,葡經濟負增長也減緩了對環保的壓力。但自2002年起,葡城鎮垃圾和汽車尾氣排放量卻與日俱增。以垃圾為例,據統計,從2002年到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垃圾每年從443公斤增加到514公斤,與歐盟平均水平持平。五分之三垃圾用于填埋,要實現2020年歐盟提出的50%垃圾須循環回收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根據葡與歐盟簽訂的共同負擔減排的協議,一旦經濟好轉,葡恐難以完成京都議定書中規定的溫室氣體排放指標。

4.2能源利用的效能亟待提高,能源價格政策需要調整

據統計,葡能源浪費比例在20%到30%之間,節約能源大有潛力可挖。能源價格調整需考慮弱勢群體,民眾基本需要及超出部分高額收費等因素。

4.3環保研發投入占GDP 比例較低,環保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及行業國際競爭力需進一步提高

歐盟一份調研報告指出,目前包括葡在內的歐盟國家,由于緊縮政策的實施,對環保及研發投入帶來了負面影響。葡萄牙從歐盟環?;鸬玫降馁Y助從2000年到2006年的人均300歐元,降到了2007年至2013年的260歐元。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和行業國際競爭力在歐盟也處于較弱水平,需進一步提高。

此外,葡環保面臨的挑戰還包括一些基礎設施供過于求,如全國40%高速公路交通沒有達到預期流量。環保人士指出,這是對自然的破壞,是另一種形式的資源浪費。環保理念尚未完全深入人心。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發現,超市過多使用塑料袋,車輛停車不熄火等忽視環保現象。

5葡環保做法對我國的啟示

現代意義上的環境問題包括全球性和區域性的環境污染、大面積的生態破壞以及突發性的嚴重污染事件。國際經驗告訴我們,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也是環境污染最嚴重的時期。

我國在環保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嚴重的大氣污染、生態環境惡化、水域污染及城市周邊垃圾圍城的現象。溫總理在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今后環保問題做出了精辟論述。他指出,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期待,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生態環境關系人民福祉,關乎子孫后代和民族未來。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大力推進能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重點抓好工業、交通、建筑、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

經過對葡環保領域的調研,經分析,我認為對我國至少有以下啟示:

(1)積極發展清潔的可再生能源

與葡萄牙相比,我國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較低。2006年到201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總消費比例為9.6%,2020年,該比例目標值達到15%。我國十二五期間,將加快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產業。

(2)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NGO)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葡登記在冊的環保NGO有114個,成員有19萬人,每個機構平均有1633人。NGO按照一般社團注冊和運作,NGO工作人員絕大多數是志愿者,利用自己業余時間無償工作。據對一家NGO實地了解,該組織有成員2600人,開展的活動主要有:對公眾進行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培訓、舉辦研討班、進行政策和法律事務咨詢、實地考察和測量以及組織公眾參與環?;顒印T摻M織主席由一位大學環保系教授擔任,他同樣是利用業余時間無償工作。其組織成員75%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其中,許多人受過大學教育。經費來源是葡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小部分撥款、個人捐款和會員會費。

(3)強化公民環保意識和理念的宣貫

環保意識是人們在認知環境狀況和了解環保規則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基本價值觀念而產生的參與環境保護的自覺性,它最終體現在環境保護的行為上。我國公眾的環保意識和知識水平還處在較低水平,環境道德較弱,公眾環境意識中具有較強的依賴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對于強化公眾環境意識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梢越梃b葡方,以政府宣傳為主,非政府組織宣傳為輔的做法。在學校和社區大力開展環保宣傳,培育公民的社會責任和環保意識。

篇8

摘要:資源稀缺是我國乃至全球發展存在的問題。我國耕地資源安全包括了耕地數量的安全和耕地質量的安全,基于這一定義,從我國耕地資源現狀出發,分析我國耕地資源安全問題現狀及原因,為國家和政府的相關決策提供參考。

關鍵詞:資源耕地安全問題

0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耕地資源的稀缺性越來越凸顯。國際環境與發展研究所和世界資源研究所把耕地的概念定義為:“包括暫時種植和常年種植作物的土地、暫時草地、商品和家庭菜園、暫時休耕地,還包括種植諸如可可、咖啡、橡膠、果樹和葡萄等這些在每次收獲以后不需要重新種植的土地,但不包括用來種植為獲取薪材的林地”(Knihgeli,1961;姜愛林,1999)?!掇o?!穼Ω氐慕忉尀椋焊厥墙涍^開墾用以種植農作物并經常耕耘的土地,包括種植農作物的土地、休閑地、新開荒地和拋荒未滿三年的土地。夏早發等在《關于如何界定耕地概念的研究》中認為,比較科學的耕地定義應該是:耕地,即耕作土地,是通過社會生產活動和自然因素的綜合作用而形成的土地,耕地可以分為六個二級類,即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澆地、旱地、菜園和園地,其中灌溉水田包括由水田開挖形成的未做水泥底層的漁塘。(夏早發,1999)。

資源安全分為戰略性資源安全和非戰略性資源安全,也可以分為水資源安全、能源資源安全、土地資源安全(包括耕地資源安全)、礦產資源安全、生物資源安全、海洋資源安全和環境資源安全等。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和民情,資源安全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自然資源是社會發展的基礎;自然資源相對匾乏,人均資源占有量少;加強我國的大國地位,必須保障資源安全的相對安全,否則將受制于人;資源安全是國家和社會穩定的基礎,資源短缺問題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引發社會和政治動蕩。其中,耕地資源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基礎,耕地資源安全問題直接而明顯的影響了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進而嚴重影響到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本文所涉及的耕地資源安全主要包括耕地資源的數量安全和耕地資源的質量安全兩個方面。

1耕地資源數量安全

2003年國土資源公報公布,截止2003年底我國現有耕地資源數量為1233922萬hm2,園地1108.16萬hm2,林地23396.76萬hm2,牧草地26311.18萬hm2,其他農用地2550.83萬hm2,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253542萬hm2,交通運輸用地214.52萬hm2,水利設施用地356.53萬hm2,其余為未利用地。

我國耕地資源的分布及其不均勻。目前,我國耕地資源數量的72.25%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帶和中部地帶的華北、東北、華東和中南等4個地區,但這4個地區國土總面積僅占全國的43.49%;西部地帶的西南和西北等2個地區,國土總面積占全國的56.51%,但耕地資源數量僅占全國的27.75%。我國人均耕地資源數量為9.55×10-2在hm2/人,在全部31個省份里,人均耕地資源數量大于13.33×10-2在hm2/人的有10個;人均耕地資源數量低于6.67×10-2 hm2/人的有8個;人均耕地資源數量最少的為上海和北京,分別為1.65×10-2在hm2/人和1.78×10-2在hm2/人;人均耕地數量最大的是黑龍江和內蒙古,分別為30.58×10-2 hm2/人和29.43×10-2 hm2/人。(以上為2003年數據)

2耕地資源質量安全

耕地質量是在一定的土地用途下其適宜性程度、肥力大小以及產出能力的綜合反映(周江等,1999;劉友兆,2003;梁艷,2003)。衡量耕地質量一般從三個方面考慮:耕地適宜性、耕地生產潛力和耕地的現實生產能力。

根據《中國1:100萬土地資源圖》的數據資料統計,我國現有耕地資源中,一等耕地資源數量為57477.9khm2,占全國耕地資源數量的41.33%;二等耕地資源數量為48023.2 khm2,占全國耕地資源數量的3.455%;三等耕地資源數量為2847.25khm2,占全國耕地資源數量的20.47%;不宜繼續耕作的耕地資源數量為508.27khm2,占全國耕地資源數量的3.65%。從以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優質耕地數量少比重低。

進一步研究表明,我國耕地資源主要存在優質耕地比例不高、坡耕地數量多、水土資源匹配不均衡、土壤養分缺乏問題嚴重和耕地障礙因素多、面積大等問題。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實地走訪調查發現,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為投入有機養分的比重下降、化肥投入量急劇上升、耕地污染及社會經濟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3討論

由于耕地質量定義的特殊性,不僅包括數量安全,還包括質量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的內容比較多,這給耕地資源安全的研究和評價帶來一定困難。要保護和提高我國耕地質量,必須建立并健全一套符合我國實際的、科學的耕地資源質量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和耕地資源質量安全預警體系。我國是一個地少人多的國家,人地矛盾問題一直存在。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耕地資源數量減少的趨勢不可避免,人地矛盾問題將更為突出。因此,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耕地資源保護之間的矛盾,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耕地資源保護共同轉變,是一個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大課題,也將成為未來研究的熱點之一。

參考文獻:

[1]蔡運龍、俞奉慶.中國耕地問題的癥結與治本之策.中國土地科學[J].2004,18(6):13-17.

[2]國土資源部.中國國土資源公報[R].2003年.

[3]國土資源部地籍管理司,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報告2003[R].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4年.

[4]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調研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及有關政策執行情況的調研報告[R].國土資源通訊.2002(12:)30-36.

[5]韓長賦.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問題[J].求是.2004(22):6-10.

篇9

關鍵詞:國土資源 生態文明建設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1(b)-0019-02

國土資源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命脈,而生態文明建設又是國土資源中的重點,需要相關部門提高認知度,結合我國基本情況建構有效的生態文明建設體系,深度貫徹落實十中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實現經濟和生態的和諧發展。

1 研究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意義

1.1 生態文明建設要以國土資源保護為基礎

國土資源是我國居民生存的物質基礎,也是自然資源的基本保證。生態文明的進步是工業文明的發展,也是超越工業文明的階段性新型文明。在生態文明發展進程中,需要人類對傳統工業文明的發展情況進行有效的反思,建立健全完整的思維框架,以確保社會形態向著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十報告中,提出了優化國土空間改革的政策,要求人們在工業行為建立的過程中,健全生態結構的合理化應用體系,從而保證整體生態文明建設項目的進一步推進,實現國土資源的有效維護[1]。

1.2 國土資源維護的終極目標是實現生態文明

對于生態文明建設來說,國土資源的維護是項目的核心思想,以資源利用方式的轉變提高發展結構的升級,真正實現國土綜合開發整治,確保社會發展進程和國土資源結構之間形成統籌和諧的發展模式。也就是說,人們利用生態文明建設框架滿足國土資源維護以及統籌管控效果,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國土資源框架的完整度,科學利用以及保護,能從根本上實現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

2 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問題

2.1 生態文明建設中土地利用缺乏集約型機制

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土地利用效率較低是非常棘手的問題,我國每年的建筑用地需求量在不斷增大,且整體缺口也在延伸,但是,用地管理系統粗放、浪費都是非常明顯的問題。另外,在國土資源開發的過程中,新城區低密度和分散化也是較為突出的特征。除此之外,由于我國耕地后備資源較為有限,加之耕地面積銳減,導致我國農產品供給也逼近危險邊緣[2]。

2.2 生態文明建設中礦產資源缺乏管控機制

我國礦產資源的分布結構較為特殊,多分布在生態脆弱地區,主要的能源就是煤礦,而且較為優質的化學能源非常稀缺,整體資源分布和發展結構并不能適應社會的消費需求。另外,礦產資源結構的發展和氣候變化之間存在者很嚴重的矛盾。加之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方式較為單一,一些地方反復開采和大礦小開問題嚴重,礦產資源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也亟待加強。

2.3 生態文明建設中自然地質災害缺乏預警機制

正是基于我國地質條件的多樣性,自然災害的發生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我國對于地質災害項目的防治工作缺乏全面且穩定的管控手段,部分地區的地質災害監測體制較為落后,整體工作處于停滯狀態。面對水資源供需關系和地下水開采不規范等問題都需要相關部門給予必要重視。

2.4 生態文明建設中海洋資源開發缺乏科學規劃

近幾年,海洋資源的開發項目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只有提升開發力度,才能在保證生態系統健全發展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措施。然而,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海洋生態系統退化以及海洋生物數量銳減,都是導致海洋生態災害的主要原因。據統計,在2013年,我國海水為劣4類近岸海域的面積約為6.8平方公里[3]。

3 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優化的對策分析

3.1 強化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劃性

在國土資源保護的過程中,要從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的角度M行宏觀調控,其一,要統籌管控陸地資源和海洋資源,建立協調發展的基本框架。其二,要統籌管控各個區域的項目資源發展,在資源承載力范圍內建立健全完整的發展規劃。其三,要統籌各個產業之間的資源配置,確保行業能深度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城鎮化、信息化以及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的統一。

3.2 強化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監測力度

要強化管控措施的同時,提升管理項目的實效性,根據實際情況健全生態文明保護機制。相關管理部門要建立更加完整的環境調研報告,針對各類問題進行集中的管控,確保監測項目具有規劃性[4]。只有針對地下水以及土壤環境進行集中的維護和項目分析,才能確保對各行業提供更加完整的地質信息,從而在提升監測力度的同時,保證國土資源的有效維護。

3.3 強化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節約控制力

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項目進程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要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合理化的控制和項目維護,健全布局結構,以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土地資源管控的過程中,要強化土地整治項目的合理性,提高農田維護以及質量管理的效力,切實維護耕地綜合生產的項目發展目標。在資源利用以及生態文明建設項目中,只有秉持節約和長遠發展的態度,才能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生態文明的社會需求,建立更加綠色的發展路徑,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的雙贏[5]。

3.4 強化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循環利用性

循環利用策略主要應用于煤礦資源的管理項目中,要求相關企業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實現高效利用、高效采選、高效循環處理等,實現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以及綜合利用率的整合,提升礦產資源項目的管理效率,依托先進技術進行整體管控體制的升級,從而實現資源開發項目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3.5 優化國土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能源結構安排

由于我國能源結構較為復雜,要實現統籌管理,就要從宏觀的角度對各項資源進行綜合分析,并且建立健全合理化管控措施,提升管理項目的實效性價值,確保資源應用效果貼合市場需求的同時,貼合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目標。也要引導社會大眾樹立更加環保的消費觀念,從思想意識層面和主觀行為方面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進程[6]。

4 結語

總之,在國土資源生態文明建設項目推進過程中,管理人員要從宏觀角度出發,充分踐行可持續發展路徑,提高管理措施和管理效果的同時,建構更加完善的發展路徑,從而保證整體生態文明建設項目獲得長足發展。只有積極轉變思想意識和管理行為,才能真正落實環境和經濟協調發展的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萌.國土資源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節約集約利用土地[J].當代經濟,2013,18(22):8-10.

[2]余振國.珍惜地球資源,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3,25(4):22-27.

[3]李烈干,莫國金,廖世鋒,等.構筑國土資源生態安全屏障――廣西梧州市土地整治亮點頻現[J].南方國土資源,2013,15(12):56-58.

[4]余健,房莉,倉定幫,等.熵權模糊物元模型在土地生態安全評價中的應用[J].農業工程學報,2013,28(5):260-266.

篇10

歐洲生物塑料協會主席弗朗索瓦?比耶指出:“大力發展生物基纖維,未來紡織化纖工業的相關技術、工藝、設備、人才、經營模式等方面都要隨之發生深刻變化。生物基纖維產業將帶給紡織行業欣欣向榮的前景與潛力無窮的提升空間?!?。

依據歐洲生物塑料協會的研究報告,生物基纖維是指原料來源于可再生物質的一類纖維,包括天然動植物纖維、再生纖維及來源于生物質的合成纖維,被視為工業時代下天然纖維的延續。生物基纖維具有綠色、環境友好、原料可再生以及生物降解等優良特性,有助于解決當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嚴重的資源和能源短缺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因為生物基纖維采用農、林、海洋廢棄物、副產物加工而成,是來源于可再生生物質的一類纖維,體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與現代纖維加工技術完美融合,其纖維紡織品及其他產品親和人體,環境友好,并有特有的多方面功能,引領全球紡織品及其他產品新一輪的消費趨勢。而各國豐富的生物質原料資源儲量, 也為生物基纖維的開發開了綠燈。其中,再生生物基纖維以針葉樹、木材下腳料、毛竹、麻類、藻類、蝦、蟹等水產品和昆蟲等節肢動物的外殼為原料,原料廣且環保自然。合成生物基纖維采用農林副產物為原材料,經發酵制得生物基原料,制得生物基聚酯類、生物基聚酰胺類等,它們都是極具發展前景的紡織材料。

生物基纖維的發展歷程

自古以來,人類的生活就與纖維密切相關。公元前就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應用的麻、棉、絲、毛等,實際上均是生物基纖維。所謂生物基纖維(Bio based fiber),是指利用生物體或生物提取物制成的纖維,即來源于利用大氣、水、土地等通過光合作用而產生的可再生生物基的一類纖維。生物基纖維的品種很多,為了研究和使用上的方便,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它們進行分類。根據原料來源和生產過程,生物基纖維可分為三大類:生物基原生纖維,即用自然界的天然動植物纖維經物理方法處理加工成的纖維;生物基再生纖維,即以天然動植物為原料制備的化學纖維;生物基合成纖維,即來源于生物基的合成纖維。

與生物基原生纖維悠久的歷史相比,生物基再生纖維的歷史還較短。最早問世的生物基再生纖維是硝酸纖維素纖維,1883年由J.W.Swan和Chardonnet分別獲得專利,1891年規?;a。隨后,各種形式的生物基再生纖維(包括銅氨纖維、粘膠纖維和醋酯纖維)相繼問世。從20世紀初期起,還出現了各種再生蛋白基纖維,其中日本東洋紡公司的酪素蛋白基纖維“Chinon”1968年成為世界化學纖維的十大發明之一??梢哉f,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是生物基化學纖維的創新與起步階段。但隨著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一些以煤化工和石油工業為基礎的礦物源合成纖維品種的陸續問世,生物基化學纖維的產量雖然仍在增加,但從60年代中期起增加的速率趨于平穩。由于石油化工為合成纖維提供了大量廉價的原料,從而促進了合成纖維的大發展,其產量于1968年首次超過生物基化學纖維。

由于合成纖維以不可再生的石油資源為基礎,其大部分廢棄物不可降解,因此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于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歐美發達國家開始重新開始重視對生物基化學纖維的研究。1962年,美國Cyanamid公司用聚乳酸制成了性能優異的可吸收縫合線。1969年,美國Eastmann Kodak取得了纖維素新溶劑甲基嗎啉氧化物(NM-IVIO)的專利。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經有一批新型生物基化學纖維實現了工業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萊賽爾(Lyocell)纖維和聚乳酸纖維。此外甲殼素和殼聚糖纖維、膠原纖維、海藻酸纖維等雖然在服裝領域的用量不大,但在醫療領域已經取得重要地位。而曾經在三四十年代曇花一現的大豆蛋白基纖維等再生蛋白基纖維,也因為具有生態纖維的特征而重新受到重視。

本世紀以來,以植物/農作物為原料,運用生物技術制備成纖聚合物的單體,是生物基纖維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而傳統合成纖維的成纖聚合物單體一般采用化學方法合成。近年來,纖維科學研究者十分重視運用生物技術合成成纖聚合物的單體的研究。例如日本富士通與本田公司從蓖麻秸稈中研發出新的生物基纖維聚合體用于汽車內飾用織物。法國羅地亞公司采用蓖麻秸稈原料制成了聚酰胺610纖維。其中最重要的生物基化學纖維聚乳酸,其成纖聚合物的單體L-乳酸則是以玉米、山芋等為原料,采用發酵法生產的。美國杜邦公司已在用玉米淀粉制備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單體丙二醇(PDO)的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國農業集團卡吉爾(CargiⅡ)公司組建了一家新公司,利用生物柴油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甘油來生產丙二醇。杜邦公司還開展了用生物技術合成己二腈,再轉化為尼龍6和尼龍66的單體己內酰胺和己二酸的研究。

政策導向戰略發展

據美國儒士咨詢公司最近報告指出,20世紀形成了石油經濟和技術體系,2l世紀將會出現生物基經濟產業。以生物基工程技術為核心的新型生物基纖維的快速發展,將成為引領化纖工業發展的新潮流。該報告認為,在生物基產業發展初期,社會、環境和戰略價值要大于經濟價值,國家目標、政府的引導和聯盟組織等的支持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發達國家政府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強度越來越大?,F在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在恢復經濟的長遠規劃中,均把發展生物產業作為走出困境、爭奪高新技術制高點、重新走向繁榮的國家戰略。另一方面,重新定義生物基纖維材料不僅是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的原料,而且是重要的基礎材料和工程材料。他們不斷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把纖維產業轉向利潤更高、受資源或環境影響更小的高性能生物基纖維的研發和生產。

另據歐洲生物塑料協會的調查資料顯示,生物基纖維作為有助于解決當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嚴重的資源和能源短缺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鼓勵開發與使用生物基纖維。如美國能源部和美國農業部贊助的“2020年植物/農作物可再生性資源技術發展計劃”,提出了2020年從可再生的植物衍生物中獲得10%的基本化學原材料。為支持生物基纖維材料的研發應用,美國能源署(DOE)最近向兩個大型研究項目撥款1130萬美元。據悉,這兩個項目旨在以農業廢棄物或木質生物質為原料,研制出造價低廉、性能優異的再生碳纖維材料。據悉,該種材料一旦成功問世,將會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前,為鼓勵生產企業用生物基TPU代替傳統的聚丙烯腈為原料生產生物基纖維,DOE還向陶氏化學公司、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長期提供研究經費援助。

一向以功能性纖維見長的日本化纖制造商正全力聚焦于個人健康、衛生與舒適性的生物基纖維與紡織品方面的發展。2002年6月,日本政府統合了“纖維制品新機能評價協議(JAFET)”。JAFET針對經過生物基技術生產、加工、紡織的化學纖維及成纖聚合物制品的表示用語、評價方法、評定基準等進行了統一,并確立了標志的認證制度,以通過“新機能生物基纖維產品”改善國民生活為最終目的。統合后的新組織具備評定標準部門、試驗檢查部門、標志推進部門、制品認證部門4個主要部門進行工作推進,以滿足生物基市場新需求的高性能、新功能,并且兼顧與環境相協調的新型生物基纖維及其制品日益受到工業企業和消費者的青睞。

在歐洲,意大利政府頒布的《環境保護和減排規劃》規定:到2025年服裝鞋帽產業與紡織業必須全面使用天然纖維與生物基纖維。而德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家也紛紛效仿并制定稅收上的優惠政策鼓勵生物基纖維的應用,大大促進了生物基纖維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前景一片大好。2011年歐洲共同體就生物聚合物及其纖維的潛在市場制定了有針對性的生物紡織(Biotext)研究計劃。組織了德國的ITA、ITCF和Dechema,比利時的Centxbel以及西班牙的Aitex等5家知名的公司與研究所,選擇生物聚合物PLA、PHB和淀粉基聚合物為研究對象,開展單絲、扁絲、復絲(BCF、FDY和POY)以及生物增強復合材料的應用研究,將開展共混聚合物的性能界定,實驗室規模的驗證,探索與確定生物聚合物的改進目標以及確定產品的最適宜使用領域等。Biotext研究計劃的目的是為生物高分子材料在高端紡織品上的使用提供技術支持。

另外,雀巢、可口可樂、達能集團、福特、亨氏食品公司、耐克、P&G和 聯合利華等跨國公司已攜手聯合創立“生物基纖維開發產業聯盟”。聯盟成立的目標是引導負責任地挑選和收割農作物材料,如甘蔗、玉米、蘆葦和柳枝等用于制造生物基纖維,并將呼吁行業、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的專家共同幫助推進工作的實施。旨在鑒定生物基纖維行業的潛在影響及促進這些影響的可能性措施,使生物基纖維行業新興供應鏈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

生物基纖維開發應用動向

據德國創恒斯泰技術咨詢公司的調研報告,當前在國際利用生物基技術的開發中,最熱門也最有市場應用潛力的生物基纖維材料包括纖維素聚合物、生物基聚酯類(PLA、PHB、PTT、PBT、PET等)、生物基聚酰胺類(PAll、PA6、PA66、PA69、PA610)、生物基聚乙烯類、生物基聚丙烯類、生物基PVC類、生物基TPU類以及淀粉基聚合物等。該報告還闡述了這些生物基纖維在環保、節能、康健、親膚與安全應用領域的無限效益與功能。

例如Regenerated biological basis纖維(RBB-再生生物基),具有優良的人體親和性,可廣泛應用于貼身內衣、家紡、襯衫、襪類、服裝、休閑等領域。在RBB纖維開發的紡織品中,以Chitosan纖維(殼聚糖纖維)為例,目前海斯摩爾純殼聚糖纖維等生物基纖維已突破關鍵技術并具備工業化產能基礎,總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Chitosan纖維除了用于醫用紡織品與勞動防護用品外,在紡織服裝領域,Chitosan纖維吸濕排汗、抗靜電、抑菌防霉等功能性,使其特別適合做床上用品、內衣、襪子、毛巾等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

又如Elastic biological basis纖維(EBB-彈性生物基),特殊的花生殼截面使EBB纖維具有優良的吸濕排汗功能,具有抗氯性能,能經受一般彈力牛仔布所不能采用的漂白和洗滌環境。EBB纖維用來生產四面彈力織物,高檔針織面料,高彈牛仔面料,在牛仔服裝、運動服裝、襯衣、休閑裝、女性套裝、褲子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

Poly lactic acid纖維(PLA-聚乳酸),這是一種可生物降解的熱塑性脂肪族聚酯,它來源于可再生資源如玉米淀粉、甘蔗等。它最大的優點還在于它的環保性,兼有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的特點, 吸濕排汗均勻、快干、阻燃性低、煙塵小、熱散發小、無毒性、熔點低、回彈性好、折射指數低、色彩鮮艷、不滋長細菌和氣味保留指數低等。德國亞琛大學紡織研 究所選擇生物聚酯為原料進行了系統的紡絲成型試驗。在共混紡絲試驗中,使用PLA(80%)和PHB(20%)兩種組分,制得的長絲紗單絲直徑達20?m,其紡織品展現了十分好的使用性能,如優良的滲透性,高吸濕性和良好的水汽穿透性能。

生物基聚酯PTT(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作為一種新型生物基聚酯產品,具有其他材料無法比擬的綜合性能:它有尼龍(PA)的柔軟性,且有更好的色澤度;也有腈綸(PAN)的蓬松性,且避免了磨損傾向;還有滌綸(PET)的抗污性,更有很好的手感;加上本身固有的回彈性和抗靜電性,它不僅可以廣泛應用于服裝和其他紡織品,在醫療非織造領域也有較大的市場發展潛力。據了解,目前,杜邦公司是PDO產品的最大生產商,其PDO產品主要用于生產PTT纖維材料。杜邦已經掌握了PTT纖維產業鏈的頂端技術――PTT聚酯切片的生產技術。中國盛虹控股集團與清華大學合作,用粗淀粉或生物柴油的副產品――甘油,分別采用兩步法和一步法來發酵生產PDO和BDO(1.4丁二醇),開發的新工藝已經提高了克雷伯氏菌的生物量和乙二醇的總產量,并通過添加適量的反丁烯二酸,可增加PDO的生產力度。

在動物基成纖聚合物的生物技術制備方面,蜘蛛絲是力學性能十分優異的天然纖維。近年來,美國杜邦公司運用計算機模擬技術,首先建立蜘蛛絲蛋白基各種成分的分子模型,然后運用遺傳學基因合成技術,把遺傳基因植入Escherichia coli細菌和P.pastoris酵母菌,可分泌出高分子量的蜘蛛絲蛋白,從而仿制出長度可達1000個氨基酸的蜘蛛拉索絲。

加拿大Nexia公司則使用生物反應器技術,在蜘蛛體外獲得了蛛絲蛋白。方法是將能復制蜘蛛絲蛋白的合成基因移植到山羊,山羊生產的羊奶中就含有類似于蜘蛛絲蛋白的蛋白質,這種羊奶中含有經基因重組的蛋白質2g/L~15g/L,用這種蛋白質生產的纖維取名生物鋼(Biosteel),其強度比芳綸大3.5倍。該公司正研究如何將羊奶中的蛋白質進行紡絲的問題。他們已和加拿大國防部簽署了用這種纖維生產防彈材料的協議,還和美國軍隊及美國航天局(NASA)達成了有關合作。

為了蜘蛛絲的生產量,一些科研項目已經利用植物來生產蜘蛛絲蛋白。這種方法是將能生產蜘蛛絲蛋白的合成基因移植給植物,如花生、煙草和土豆等作物,使這些植物能大量生產類似于蜘蛛絲蛋白的蛋白質,然后將蛋白質提取出來作為生產仿蜘蛛絲的原料。如德國植物遺傳與栽培研究所將能復制Nephila clavipes蜘蛛拉索絲的蜘蛛絲蛋白的合成基因移植給土豆,所培植出的轉基因土豆含有可觀數量的蜘蛛絲蛋白質,90%以上的蛋白質含有420~3600個堿基對,其基因編碼與蜘蛛絲蛋白相似。由于這種經基因重組的蛋白質有極好的耐熱性,使其提純與精制手續簡單而有效。

通過仿生紡絲技術開發高性能纖維和智能纖維,也是令人矚目的開發應用方向。日本科學家研究了蠶吐蜘蛛絲的機理。東華大學胡學超等進行了以蠶絲為原料,模仿蜘 蛛的吐絲,通過干法絲制備人造蜘蛛絲的研究。日本科學家還研究模仿酶、神經、肌肉等生物體分子纖維的功能,開發功能更高纖維的技術。例如,通過人工酶加工技術開發消臭+殺菌、止癢+消炎+抗過敏纖維;通過模仿神經開發合成高分子或天然高分子人工肌肉,并應用在調節器等功能設備中。將天然高分子與其他材料復合制備新型復合纖維,例如,絲纖朊/纖維素復合纖維、明膠/纖維素復合纖維、殼聚糖/究蘭等天然離子復合纖維等的開發和應用,在日本也是開發的熱點。

在紡絲技術的革新應用方面,以植物纖維素為原料的粘膠纖維采用濕法紡絲工藝,不但生產流程長、能源消耗大,而且污染環境。如果采用新型溶劑如NMMO得到的Lyocell纖維,該纖維具有較高的干強、濕強和濕模量,優良的尺寸穩定性,被譽為“21世紀的綠色纖維”。日本東麗公司和京都大學共同研究開發的纖維素纖維“熔融紡絲法”,在維持纖維素特性的條件下能夠自由控制分子間氫的結合強度。由于是通過熔融絲進行纖維化,可得到異形截面纖維,并可與異種聚合物生成復合纖維,應用復合紡絲技術,可生產出比天然纖維中最細的海島棉纖維(1.3dtex)更細的纖維,最細可達0.1dtex。 該公司還通過在纖維素中加入第三成分,緩解氫鍵結合強度并賦予其熱塑性,紡絲后,再除去第三成分,從而維持纖維素所具有的吸濕性、放濕性、顯色性及柔軟的手感。他們還成功生產出由天然高分子組成的纖維素類纖維絲,利用該技術不僅能夠輕松地得到異形剖面等任意剖面形狀的纖維絲,而且還能簡單地生產出與異種聚合物復合而成的混紡纖維絲等材料。因此,將纖維素改性后所得到的纖維素衍生物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熔融紡絲,可最大程度地降低環境負荷,提高紡絲效率,省去溶劑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步驟,縮短流程。因此,再生纖維素熔融紡絲法是最具長遠競爭力的技術創新加工方法。

生物基纖維市場發展趨勢

隨著全球經濟快速發展,能源危機與環境污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如何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目前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而生物技術的持續發展以及生物基纖維材料在常規和高性能產品的日益拓展,將會不斷進入更多新的應用領域。

據歐洲生物塑料協會的調研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生物基塑料產能約160萬噸,而今后生物塑料將在此基礎上逐年攀升,尤其是未來4年,全球生物塑料產能將實現劇增,生物基塑料2018年的年產量將達到670萬噸,是2013年產量的4倍左右。該調研報告指出,目前生物基聚合物占世界塑料市場的份額不足2%,但生物技術吸引了全球眾多企業的濃厚興趣,它們爭相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在數十種已商業化使用的PA材料中,取之于可再生資源的生物基纖維系列產品,包括PA6、PA66、PA69、PA11、PA610、PA1010及其制品的研究與開發均已相繼展開。從美國Rennovia公司基于全球葡萄糖類原料的供給現狀以及通過化學催化技術制備生物基己二胺及己二酸技術的商業化現實判斷,2022年全球生物基PA66纖維產量將突破100萬噸大關。

另據世界著名IHS咨詢公司的最新研究報告稱,日益增加的消費者壓力和日趨嚴格的法規,將刺激北美、歐洲和亞洲市場對再生纖維素纖維的需求,而再生纖維素纖維資源十分豐富。據統計,目前世界上每年木材的循環量達到1.5 億噸,可用于再生纖維素加工的材料達到1500萬噸以上;竹材循環量達到4000萬噸,可用于再生纖維素纖維加工的約500萬噸;棉纖維產量達到2400 萬噸左右,可用于再生纖維素加工的棉短絨等100萬噸左右;麻類纖維材料產量達到300萬噸以上,難以直接紡織利用的麻類以及麻稈等都可用作再生纖維資源。

又據美國儒士咨詢公司的最新預測報告指出,生物基纖維材料研究的發展與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的發展緊密相關,所以新的生長點和交叉點不斷涌現,并不斷向其他相關學科延伸和滲透,這既促進了生物基纖維的發展又豐富了新材料科學的內涵。其發展趨勢有:

一是研發對象不斷發展。從傳統的木材擴展到竹藤、秸稈、草本植物和藻類植物;從天然纖維材料擴展到蛋白基材料以及生物礦物材料;從可再生材料的利用擴展到可 再生能源的利用;從宏觀材料的簡單初級利用到微觀化學成分的提純、分離的再加工利用:從低價值利用到高附加值的利用。所以近年來生物基產業在主要原料定位上的發展趨勢是:由以玉米淀粉、大豆油脂等農產品為主要原料來源向著非食物性木基纖維素等植物殘體(Residues)和農林廢棄有機物基為主要原料來源的方向發展,以減少對農田的壓力和降低原料成本。

二是研發范圍不斷擴大。未來生物基纖維材料研究與相關學科不斷交叉、滲透,新的學科增長點不斷出現,從傳統的生物學科及其相關的物理、化學學科滲透到材料學科、能源學科、復合材料學等領域。

三是更加注重材料的環保性能。自然界生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利用最簡單的成分、最普通的條件獲得了最穩定的材料結構,人們可以從這種分級結構中得到啟發,通 過生物擬態或者仿生設計制備出性能優越的復合材料,充分發揮生物基材料可再生、可降解利用的優勢,特別是節約、降耗、降能是未來材料發展的必然趨勢。

四是更加重視材料基本性基的設計要求。未來的生物基材料研究不但注重其基本性基的改進,還注重賦予其新的功能,注重復合化、高性能化、功能化。

五是構筑生物基經濟產業。未來將會出現生物基經濟產業,生物基產業必將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指出的是,在生物基產業發展初期,社會、環境和戰略價值要 大于經濟價值,國家目標、政府的引導和支持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適時制定符合生物基纖維發展的戰略,保證生物基產業的發展從量增長到基的提高。

最近歐洲生物塑料協會指出,亞洲作為生物塑料主要生產中心的地位更受重視,因為當前規劃的項目大多將在泰國、印度和中國實施。盡管從中國或全世界看,天然生 物材料的開發利用都處于剛起步階段,生物基纖維在整個材料結構中所占的比重還很小,但是,生物基材料產業的發展潛力不可估量。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化纖產量和纖維消費市場,目前中國的化纖總產量已占世界55%,是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5~10倍。因此,從國民經濟發展與產業安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中國化學纖維的品種結構調整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