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醫療技術范文
時間:2023-08-31 17:02: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字化醫療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數字化X線攝影 心電圖 社區衛生
中圖分類號:R44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24-0037-03
X線攝影在各級醫療機構放射科受檢者中均占有最大份額,在基層醫療機構中更是最主要的檢查方式。當CT、MRI普及應用后,X線攝影成為整個放射科數字化成像鏈的最后一環。1983年計算機X線攝影系統(computed radiography, CR)進入臨床應用后,整個放射科的數字化即告完成。盡管隨后發展的“數字化X線攝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很快成為主流技術,但CR的歷史作用仍然值得肯定,并在工作量不大的醫療機構至今仍有其一定的實用價值,所以在數字化X線攝影機的國際及國內市場中,仍占有一定的份額。
由于早年DR的稱謂與傳統的模擬X線攝影有區別,所以當時其含義實際上是一種“泛稱”。隨著CR的問世,DR又成為區別于CR的另一種技術。但是由于早年DR處于迅猛發展的階段,所以今天看來命名的專指性不強,因此常導致名稱與實際的混淆。所以在選購或應用時應進一步了解其主要構成部件及成像性能。限于篇幅,本文僅就目前作為主流技術的平板探測器型DR為例,進行介紹。
1 DR系統的組成
DR系統的組成包括高壓發生器、X線管及支架、數字化攝片系統及支架、平板探測器、系統控制臺。其中高壓發生器是采用數字化控制技術,通過高頻整流獲得高電壓。X線管采用旋轉陽極,雙焦點、大容量的X線管產生穩定的X線。數字化攝片系統包括濾線柵、X線自動劑量控制裝置。與常規X線機相比,DR系統采用平板探測器作為X線圖像采集裝置,替代了傳統的增感屏—膠片系統,實現X線信號的數字化轉換過程。平板探測器是系統的關鍵部件,由它進行影像數據讀取,再將數據傳送到系統控制臺,進行影像數據處理。探測器陣列由核心部件和外殼組成,核心部件包括非晶硒涂層和薄膜晶體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陣列,其工作原理是:X線照射光電轉換層,形成圖像電信號,由TFT陣列收集并檢出,再經A/D轉換及量化,從而獲得X射線數字圖像。曝光時X線光子通過與非晶硒涂層的電離作用,形成電子空穴對,在電場的作用下,電荷聚積在TFT陣列的信號存儲電容中,通過信號放大器和數據讀出電路,可以獲得電壓信號。
因為電壓信號與收集到的電荷數量成正比,同時電荷數量與X線光子數(即X線強度)也成正比關系,即電壓信號與X線信號成正比關系。在很寬的X線劑量范圍內,電壓信號與X線強度是嚴格的線性關系,通過TFT陣列檢出和A/D轉換后獲取,用于醫學診斷影像。DR系統的工作原理以探測器的工作方式為基礎,在系統控制臺的協調統一控制下,進行X線攝影。由于X線信號可以進行數字化的采集和處理,所以可采用最新的圖像信息處理技術,從而在比較寬泛的攝影條件下,獲得穩定的高質量X線影像,并提高工作效率。
2 平板探測器分類及成像原理
DR的平板探測器主要分為兩種:①非晶硒平板探測器;②非晶硅平板探測器。
2.1 非晶硒平板探測器
主要由非晶硒層與TFT構成。硒為一種光電導體,X線可引起其電荷改變,由TFT檢測并重建圖象。入射的X射線使硒層產生電子空穴對,在外加偏壓電場的作用下,電子和空穴對以相反方向移動形成電流,在薄膜晶體管中儲存電荷。每一個晶體管的儲存電荷量對應于入射X射線的劑量,通過讀出電路可以獲取每一點的電荷量,進而獲取每點的X線劑量。由于非晶硒不產生可見光,沒有散射線的影響,因此可以獲得比較高的空間分辨率。
2.2 非晶硅平板探測器
由碘化銫等閃爍晶體涂層與薄膜晶體管構成。被X線閃爍體覆蓋的非晶硅將閃爍體產生的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由TFT檢測并重建圖像。其工作過程分為兩步:①閃爍晶體涂層將X線能量轉換成可見光;②TFT將可見光轉換成電信號(圖2)。目前,非晶硅平板占應用市場的主要份額。
3 DR應用于X線攝影的優勢
3.1 主要特點
①具有較高的量子檢測效率,可降低被檢者的輻射劑量。②成像速度快。成像時間約為5 s左右,醫師即刻可在顯示器屏幕上觀察到影像[1]。③根據需要可即刻打印激光膠片。④影像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力和低噪聲。
3.2 強大的軟件后處理功能
軟件后處理為DR技術的優勢。圖像增強技術可增強不同組織的顯示效果。例如在胸部X線檢查中,可分別增強肺紋理或肋骨小梁結構的細節,明顯改善圖像質量。對不同體厚的檢查部位可進行不同曲線參數的調整,重點強化圖像細節,增強圖像對比度,提高圖像分辨率。因此,DR不僅能充分挖掘和擴大每幅影像自身的信息含量,同時按照診斷的要求可轉換出多種不同視覺形式的圖像改進診斷效果。
3.3 進入區域影像診斷中心
通過網絡,可將區域內各級醫療機構的資源進行整合[2]。建立以區為單位的臨床影像診斷中心,建設專門的信息傳輸系統,覆蓋全區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二級醫院專家組成放射診斷團隊,每天實時診斷基層傳來的片子,遇到不能解決的疑難雜癥還邀請全市三甲醫院的專家進行遠程會診,并通過電子病歷將診斷結果和意見反饋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位患者從就診到獲得診斷報告,一般在15 min左右。
參考文獻
[1] 曹厚德. 軟閱讀及專業顯示器[J]. 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06, 12(5): 359-363
篇2
關鍵詞:醫療衛生統計;數字化;問題;措施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和數字化手段的不斷提升,醫院的醫療衛生統計工作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已經直接關系到醫院綜合管理能力的高低和醫院的發展后勁。但是目前我國的醫院管理人員尚未提起對醫療衛生統計工作的高度重視,醫療衛生統計工作中存在著種種問題,急需進行制度、監管手段、人員素質的革新。
一、目前我國的醫療衛生統計存在的問題
1.信息收集與需求脫節。由于我國的數字化技術和信息整合平臺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信息收集機制、規范化建設還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信息統計的標準不統一、統計路徑不一致的現象比比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經常會出現醫院各個科室收集和上報的信息,與醫院管理所需求的信息不一致的問題。這些具有歧義的信息、脫節的信息甚至是無效的信息,直接導致了醫院的信息統計工作效率低下。2.信息失真,數據類型偏差,難以實現信息共享。醫療衛生統計是一個由不同的部門、科室和單位分渠道進行的信息傳遞工作,在這一過程當中,信息耗損和丟失是常見現象;不同的醫院或者醫院不同部門間所使用的系統構架并不完全相同,使用的數據庫和開發工具也有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性,導致了平臺信息的不兼容性和不流動性。另外,由于我國醫院眾多,不同級別的醫院有不同的政策落實方法,這也給醫療衛生統計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大量的信息“孤島”因此而形成。比如,在進行新農合統計數據分析的時候,我們發現不同級別的醫院,掌握的政策補償比例有很大的不同,省、市、縣、鄉四級醫院的住院補償分別為45%、55%、70%和80%,在進行統計時,我們要將這些數據歸為新農合統計這一大類當中,這些差異化的政策補償會給數據整合帶來極大的困難。
二、醫療衛生統計數字化的重要意義
在數字化信息不發達的時期,醫院的數據統計是分散的、復雜的,很難對醫院的整體運營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工作效率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近年來,醫療衛生系統內部十分重視統計工作,因為只有通過數字化的統計數據,才能使醫院過去一段時間內的各項指標完成情況和醫院經營狀況一目了然,為提高醫院的管理能力、醫療質量和財務信息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和保障。1.有利于醫院管理和合理決策。醫療衛生統計,通過對醫院某個科室一段時間內的數據對比統計,能夠充分地反映出最近相關的市場動態,、科室的運行情況和相關人員的工作情況,結合這些情況制成的月度、季度和年度報表,可以給管理者提供一個多層次的數據系統,使管理者能夠從任何一個角度考察醫院的運行情況,從而及時查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由于數據平臺的綜合性和數據的廣泛性,使得醫院管理者能夠對于醫院的運營形成一種整體性和連貫化的管理,這就十分有利于從全局的角度進行科學決策,為醫院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撐。2.有利于醫院的資金安全和合理使用。在任何一個管理層的內部,都容易出現集權現象,醫院也不例外。我國醫院的傳統經營模式當中,院長對醫院各項事務具有最高的領導權威,不管是醫院醫療設備和相關藥品的購置,還是醫院的日常經營模式,高層領導手中都掌握著絕對的決定權。在這種模式之下,醫院的信息,特別是財務信息不透明,極易滋生腐敗。在實現數據平臺的共享和公開之后,醫院的各項信息都能得到及時的公示,供需關系一目了然,不只能夠有效地避免資金的浪費,還能夠強化醫院內部的控制和管理,及時發現系統內部問題并主動采取措施解決問題,有利于醫院整體醫療服務水平的提高。
三、目前我國醫療衛生統計中存在的問題
1.統計能力欠缺,統計工作難以開展。醫院內部部門繁多,數據統計的類型和數據上傳的方式多樣,與企業相比,數據更為龐大和分散;部門各自為戰,很少考慮自身數據對醫院整體統計的影響,造成了數據的片面性和不連貫性,難以為醫院決策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在抽樣調查中我們發現,計算機技術統計數據平臺在醫院中的的應用范圍日漸擴大,在市級及以上的醫院當中,利用數字化統計的醫院高達87%,而縣鄉一級中卻不足30%,這說明偏遠地區的統計操作手段落后,統計能力欠缺。除此之外,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我國醫療系統統計人才趨向大城市集中,這也導致一些小城市和偏遠地區的醫療衛生統計工作難以開展。2.醫療衛生統計的指標不合理、不科學。目前我國的信息化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醫院也剛剛開始進行數字化環境的建設和探索,因此統計數據的及時性和真實性都難以得到保障。另外,醫療衛生統計指標包括醫療救治統計、婦幼保障統計、新農合統計等九個大類,上千個具體指標,舉例來說,婦幼保障方面,就存在關于群體年齡劃分和身體健康指標劃分的差異,使得不同操作系統之間很難進行數據的交流、對比和共享。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不能實現大數據的對比,任何醫院都不能保證自己的指標絕對正確和科學。3.統計人才匱乏,統計人員綜合素質水平堪憂。很多醫院缺乏對于醫療衛生統計和數字化的正確認識,也忽略了專業人才的招聘和培養,他們往往從財務或者其他科室中抽調出一部分人員,臨時組成了統計部門,這些統計工作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統計經驗不足,統計能力低下。由于人手匱乏,人才缺失,能力有限和精力限制,這些統計人員往往只能完成基礎的報表工作,專題調研和數據整理工作無從談起,醫療衛生統計的真正價值和意義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提高醫療衛生統計水平的相關措施
1.制度先行,為數據統計建立規范和標準。醫院首先要從制度上入手,明確各個科室上報統計數據的時間周期、步驟程序和數據類型,以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和連貫性。另外,醫院要完善內部信息交換機制,加強科室之間的聯系,保證相關統計信息的及時更新,并不定時對科室提交的匯總材料進行抽查,確保醫療衛生統計工作的切實、有效開展。在此基礎上,醫院應該重視數據統計的網絡化,為統計工作提供明確的規范和標準,以便提高數據統計效率。2.加強監管,積極參與網絡建設。在目前醫院醫療衛生統計紙質和電子版通行的現狀之下,統計工作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要實現對手工統計和電子統計的雙重監管,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另外要積極推進數據網絡直報的進一步發展,實現數據的及時上傳,實時對比,同時要完善事后檢查和數據追蹤機制,進一步提高數據的監管能力。在網絡不斷發展和更加強調大數據的今天,我們應該在不斷簡化平臺操作程序和數據生成模式的基礎之上,促進社會統計指標統一標準的設立,推進統一數據操作模式的使用,同時積極研發數據轉換技術,提高數據平臺兼容性,以便提高醫療衛生統計數據的整合使用效率,使其更加符合醫療工作需要。3.重視人才,為統計工作的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環境。醫院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醫療衛生統計的數字化水平。隨著醫院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醫療水平的持續進步,醫院對于數據統計的要求更加具體和細致,對于統計工作人員的技能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背景之下,醫院更應該重視統計人才的培養,除了要有計劃地從社會上吸收專業統計人員之外,還要重視在醫院內部提高統計工作人員的待遇和工作環境,加強對他們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數據分析能力和業務水平,從而適應醫療衛生統計的需要,為醫院發展提供更加科學的數據支撐。
參考文獻:
[1]劉芳.醫療衛生統計在數字化醫院環境下的應用與探討[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2):249.
[2]林海.數字化醫院環境下醫療衛生統計的應用分析[J].財經界,2016,(35):48.
[3]劉穎.醫療衛生統計在數字化醫院建設中的重要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5,(19):3037-3039.
[4]宋吉祥.探討提高醫療衛生統計職能開拓醫院統計新領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309-310.
篇3
宜蘭縣主管地方文獻機構主要為宜蘭縣文化局,文化局為使地方文獻受到保護與推展,分別成立了宜蘭縣史館、臺灣戲劇館、蘭陽博物館、圖書館等地方文獻收藏服務單位,希望透過專業組識及人員、設備,讓地方文獻的保存更臻完備,目前這些單位也針對其業務范圍做一系列的收集建檔及推廣服務工作。
而今日網際網路己漸漸成為主要出版及發行、傳播工具,因此有效的保存及推廣地方文獻、展現地方特色,應藉助於網際網路相關環境與設備,故本縣目前部份地方文獻資料已著手數位化,期能達到資源共享進而長久保存珍貴資產的目的。
壹、宜蘭縣文化局地方文獻收藏單位簡介
一、宜蘭縣史館
宜蘭縣史館籌備處成立於1992年元旦,以成為地方的文獻史料中心為目標,展開各項搜集、記錄、典藏、研究、推廣等工作計劃,經過近2年的籌設,於1993年10月16日正式開館,為全臺首創的地方史料館。
目前暫以宜蘭縣文化局三樓為館室,隨著來館的民眾和學者日多,所搜集的圖書及資料日益累積,原有館室逐漸不敷使用,將於2001年遷移到縣政中心的新館。
館藏資料是宜蘭縣史館的基石??h史館所搜藏的資料極為豐富,可分為一般資料、特藏資料及公文檔案三類。
一般資料指閱覽區可供外借的開架書冊等,包括以宜蘭為主題的圖書、學位論文、外文資料及相關的臺灣史志、期刊、圖表、視聽資料等等,計約二萬多冊。均以中國圖書分類法編目,并納入本縣圖書自動化系統的連線作業。
特藏資料為縣史館的館藏特色,凡與宜蘭有關的第一手資料,珍貴原件或復本等,皆為特藏內容,包括文獻手稿、古文書、教育史料、譜系訃文、私家檔案、影音資料、圖表拓本,文宣品等等,是研究宜蘭獨一無二的史料。
公文檔案為公務活動所形成的文件,依性質分為永久保存及定期保存兩種。 除供辦理公務參考外,兼具史料價值。縣史館所搜藏為宜蘭縣政府、公立文教機構等自1981年起、逾保存年限的“擬毀檔案”,約有30余萬件。
而縣史館也經常辦理文獻專題展、編印出版品及舉辦“宜蘭研究”學術研討會與研習營等,成為縣史館在文獻史料運用、推廣上另一個重要課題。
面對如此繁多的資料,無論是一般資料或特藏資料,皆需利用電腦儲存、管理,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因此館藏資料的數位化,成為本館未來努力的工作重點。
目前館藏資料情形:
1、古文書:1,100件,已出版《宜蘭古文書》五輯。
2、圖像資料:40,000張,含照片、底片、正片等型式。
3、族譜訃文:族譜已收有440種、60多種姓氏,宜蘭人訃文亦有15,000件、170種姓氏。部分族譜已有DOS作業平臺下進行電腦建檔掃描,亟待轉檔、更新。
4、視聽資料:930卷,含錄音帶、錄影帶、光碟片等。
5、私家檔案:4家,包含家族內個人日記、信札、手稿、證狀等。
6、教育史料:70,000頁,含日治時期成績簿、學籍簿、職員履歷書、卒業寫真帖等,已在DOS作業平臺下進行電腦建檔掃描,亟待轉檔、更新。
7、圖表拓本:400幅,含新舊地圖、手繪圖及石碑、木雕拓本等。
8、日文剪報:34,000筆,日治時斯臺灣新報、日日新報有關宜蘭新聞剪輯,其中標題、出處等已以電腦建檔,可作全文檢索。
9、公文檔案:100,000件,從1950年代前文獻會到1980年代起宜蘭縣政府移交公文書。
10、文宣廣告品:2,000件,含本縣選舉文宣、廣告傳單及活動文宣等。
二、臺灣戲劇館
宜蘭縣為戲劇之鄉且為歌仔戲的發源地,故於1990年4月21日成立臺灣第一座公立地方戲劇博物館——臺灣戲劇館,主要以歌仔戲、傀儡戲、北管戲及布袋戲四劇種為維護與推展的目標,目前為占地約四百余坪之三層樓建筑物,置有三間展覽室、一間戲劇影片放映室、一間戲劇視聽圖書室,以及典藏、行政等區。并積極籌辦各項保存與推廣臺灣地方戲曲工作,如展覽、表演、研習、咨詢、研究、典藏及出版等,目前出版品計有蘭陽戲劇叢書九冊、臺灣戲劇音樂集錄音帶五輯、CD二套、臺灣戲劇集粹錄影帶五輯等。
戲劇館藏資料類型可分為戲劇文物、戲劇視聽、戲劇圖書、戲劇劇本、藝人社團檔案、戲劇剪報及戲劇照片等。戲劇視聽、圖書、劇本均以中國圖書分類編目,并納入本縣圖書自動化系統的連線作業,而戲劇文物、藝人社團檔案及剪報資料則另行開發軟體建檔。
早期因數位化系統未統一,致使許多資料無法轉檔,目前戲劇館留聲機唱片資料正進行數位化,采用國科會博物館專案資訊系統,來處理詮釋資料的輸入/ 出及資料庫管理,未來希望藉由此系統來完成戲劇館藏資料數位化工作,建立一座“臺灣戲劇網路博物館”。
目前館藏資料情形:
1.戲劇文物:約計3,000件,己完威電腦建檔掃描。
2.戲劇視聽:約計5,000件,完成中國圖書分類編目電腦系統,目前唱片部份正進行數位化中。
3.戲劇圖書:約計2,000本,完威中國圖書分類編目電腦系統。
4.戲劇劇本:約計1,000本,完成中國圖書分類編目電腦系統,預計下年度進行數位化
5.藝人社團檔案:約計1,000余筆,完成基本資料電腦建檔工作。
6.戲劇剪報:約計10,000余筆,自民國72年至今的戲劇剪報資料,己完成電腦建檔掃瞄,可作全文檢索。
7.戲劇照片:約計30,000張,完成映樣資料。
三、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是以展現宜蘭的風土民情為主要目標,為綜合性地方博物館,其功能兼及調查研究、收藏維護及展示教育,鼓勵居民參與,公開民眾利用,為縣民共有的博物館。并積極參與本縣自然與文化資產之保存維護、民俗活動之提倡,并推動全縣整合性動態教育活動計劃。
篇4
[關鍵詞] 細胞治療;標準化;規范化
[中圖分類號] R73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4(c)-0153-04
目前細胞免疫研究和治療正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開展,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屆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所從事的科研工作都與細胞免疫緊密相關。眾所周知,細胞是人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體征的關鍵。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不同原因導致的細胞不同程度的受損相關;細胞治療通俗的基本理念就是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將不健康的、有病的人體細胞修補好,使之重新健康起來的治療方法。而體細胞治療是指應用人的自體、同種異體或異種(非人體)的體細胞,經體外操作后回輸(或植入)人體的治療方法。這種體外操作包括細胞在體外的傳代、擴增、篩選以及藥物或其他能改變細胞生物學行為的處理。經過體外操作后的體細胞可用于疾病的治療,也可用于疾病的診斷或預防[1-2]。
世界首個前列腺癌癥治療性疫苗――Provenge于2010年4月29日獲美國FDA批準上市銷售。該疫苗既聯合運用了樹突狀細胞-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DC-CIK)免疫細胞的治療方案,這在一向反對干細胞研究與應用的美國是史無前例的,它震動了全世界的醫療界。目前已有的細胞治療的種類有: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LAK);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umor infiltrating cells,TIL);CD3單克隆抗體激活的殺傷細胞(anti-CD3 antibody-activated killer cell,CD3-AK);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樹突狀細胞(dentritic cell,DC);DC和CIK共培養進行治療(DC-CIK);共激活T細胞(anti-CD3/anti-CD28 monoclonal antibody - coactivated T cells,CoACTs);自然殺傷細胞(nature killer cell,NK);自然殺傷T細胞(nature killer T cell,NKT);級聯激活的外周血淋巴細胞(cascade priming PBL,CAPRI);抗原識別受體(TCR)為TCRγδ的T細胞(γδT);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CIK細胞溶瘤作用是并不受癌癥組織類型限制,因此對任何一種癌癥均有殺滅作用。國外已經將DC-CIK用于臨床治療晚期難治性腫瘤,如肝癌、胰腺癌、食道癌、結腸癌、前列腺癌、肺癌、腎癌、膀胱癌、乳癌、卵巢癌、宮頸癌、非小細胞肺癌、白血病、鼻咽癌、黑色素瘤等。該療法既可單獨使用,也可以作為手術、化療和放療后的有力輔助手段,效果顯著。結合手術切除、介入、射頻、氬氦刀等治療,可清除不能用手術切除的極微小瘤灶或是體內散存的瘤細胞,在延緩或阻止腫瘤的轉移或復發方面有重要作用;對于部分暫時不適宜做手術、介入或其他治療的腫瘤患者,也可以先進行CIK細胞治療,提高身體功能狀況,改善生活質量,爭取其他治療機會。
在國外,細胞治療有嚴格的評審機構和評審標準以及相關標準規范。歐洲是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負責評審,美國是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負責評審。這些評審機構已建立了一套評審標準。任何要開展細胞治療的研究機構和研究者,需要向這些評審機構提交一系列的相關資料。評審機構要組織一批相關領域的專家,對提交的資料,尤其是對項目的科學性、倫理性、前期的研究成果和項目的設計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評審,提出評審意見和是否同意相關項目的開展。而我國目前已出臺一些相關的管理規范,例如《細胞移植治療技術管理規范》、《人體細胞治療研究和制劑質量控制技術指導原則》,但缺少更為科學和詳細評審標準和相關聯的標準和規范。沒有評審標準,很難讓科學家和臨床醫生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沒有相關聯的標準和規范,也很難讓免疫細胞制劑的生產單位保證產品的質量。因此,我國目前不僅急需建立一套評價體系,而且需要一套相關聯的標準和規范。
由于缺少相關的評審標準和評審機制,我國目前細胞治療處于非?;靵y的局面。一方面,一些負責任的醫療單位和研究機構,嚴格地根據國際標準,開展細胞治療的臨床試驗研究和臨床應用。而很多醫療機構和生物技術公司,受利益的驅動,加上研究人員急功近利,完全不考慮項目的科學性和倫理,無序地開展細胞治療的臨床應用。在國內外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擾亂了我國細胞治療生物治療的秩序,受到國內國際的廣泛批評。所以,出臺細胞治療的相關技術標準、規范是非常必要的,并且由相關機構對相關項目進行審批?,F已開展相關治療的醫院主要集中在京滬穗等大型城市、蘇魯鄂豫等地或者一些軍方醫院。非但其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廣大患者的需要,而且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的建立和推廣,臨床應用中的安全性存在巨大隱患。就數量來說,目前能夠接受相關治療的病例遠不足癌癥病例存量的1%。就技術的標準化而言,開展相關業務的醫院、生物技術公司能力參差不齊,急待業務素質的整體提升。就技術本身的安全性、效果而言,它更有必要成為癌癥治療的標準化治療,因為它相對手術、放化療而言不但沒有對患者身體造成確定性的整體傷害還能提高患者整體免疫力并顯著提升生存質量。因此,在有關機構提供服務的同時,需要注意并注重完善整套治療方法的標準化程序,并推而廣之。下面筆者根據多年在標準化和規范化相關的經驗,結合DCCIK細胞免疫治療進行探討。
1 生產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與常規的藥品一樣,所有影響產品質量的行動都要在標準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s)中有所敘述。加工過程中的所有的重要參數都必須在分批流程記錄(batch run sheets)上記錄入檔,要達到生產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的要求,首先,用于免疫治療的免疫細胞生產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必須嚴格遵照《人體細胞治療研究和制劑質量控制技術指導原則》,包括體細胞的采集、分離和檢定;體細胞的體外操作;體細胞制劑的檢定與質量控制等相關項目規定的內容開展[3]。其次,用于免疫治療的免疫細胞生產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必須保證四個特性:定性,定量,定效,定質。
1.1 定性
在用于免疫治療的免疫細胞生產過程中首先要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安全性標準化和規范化必須從嚴格的SOPs來進行。比如加入標準濃度的生長因子,必須對其生長行為必須予以監測,若細胞株在傳代過程中發生異常,如失去對該生長因子的依賴,則不能再使用該細胞株,需重新培養或者重新分離。另外,對同種異體細胞或者異種細胞必須十分慎重,提供免疫學方面和安全性方面的證據,否則不建議開展,這屬于規范的范疇。毒性檢驗的標準化是安全性標準化的關鍵。CIK細胞質檢CIK細胞質檢必須包括無菌檢測(需氧菌檢測,厭氧菌檢測,真菌檢測,支原體檢測)、細胞活率檢測和熱源檢測。
1.2 定量
細胞表型檢測可以通過流式細胞儀檢測CD3+CD56-及CD3+CD56+細胞數量,有報道,CIK細胞的殺傷活性主要來自CD3+CD56+雙陽性細胞[4]。雖然現在還沒有正式的數量指導標準出臺,但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數量要至少要達到109個,才符合CIK細胞治療的要求。研究表明,當輸注的CIK細胞數達到一定數量時就可出現明顯的治療效果,其效果并不隨著輸注細胞增加而呈線性增大,到達一定程度后,過量反而會給患者帶來副作用。CIK細胞輸注數量:每次輸注的細胞數不應 1×1010個。
1.3 定效
用于免疫治療的免疫細胞的有效性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內容包括:①細胞的表型檢測,如CIK細胞的形態及表面標記在顯微鏡下細胞呈圓形,體積增大,胞質飽滿,折光性好,有顆粒,核增大,細胞表面有很多突起和偽足。②CIK細胞殺傷活性檢測,如采用噻唑藍(MTT)法或乳酸脫氫酶(LDH)釋放法測定殺傷活性,當效,靶比為20∶1時,應保證C1K細胞對自然殺傷細胞(NK)敏感腫瘤株K562細胞的殺傷率大于50%,對NK不敏感腫瘤株Raji細胞的殺傷率大于30%。
1.4 定質
標準化的生產程序是生產用于免疫治療的免疫細胞所必須的,每批生產的細胞制劑在輸入患者之前必須保證數量和質量的穩定性。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除了標準化的操作外,還必須要有嚴格的而且規范的細胞制劑制備記錄,如細胞的分離操作記錄、細胞誘導操作記錄、細胞的擴增培養操作記錄、細胞制劑的制備標準操作記錄、細胞制劑生產清場操作記錄等,這些都是保證細胞制劑質量穩定性的因素。
另外,即使目前的技術可以對所有的重要參數進行全面測試,細胞治療產品仍然有兩個重要特性對生產過程產生很大的影響,需要特別注意。一是短儲存期(比獲得出廠試驗最終結果需要的時間要短的多),二是在患者輸入前不可能再進行最后一次無菌消毒。因此,生產過程必須在無菌條件下進行。要特別強調的是,在生產過程中要對生產環境、原材料、操作者的質量嚴加控制,以確保在移植時產品的安全性。
2 細胞制劑運輸與儲存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細胞治療產品的儲存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療效取決于質量”。免疫細胞制劑是生物制劑,這些產品是活的有機體,他們的功效取決于保持生存能力,需在低溫環境中保藏和運輸。這就要求免疫細胞制劑生產相關機構需要按照《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十九條規定“藥品說明書要求低溫、冷藏儲存的藥品,藥品生產、經營相關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使用低溫、冷藏設施設備運輸和儲存”[5]。如果不按規定執行將產生嚴重的醫療事故。由于目前不僅在細胞制劑缺乏相應的運輸和儲存標準,而且在整個國內醫藥低溫物流(冷鏈)因標準缺失,面臨著安全與發展的雙重考驗。不過,相對于整個醫藥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薄弱、標準缺失、監管缺位等面臨著的尷尬局面,免疫細胞制劑生產相關機構由于已經經過評審機構和專家的資格審查,從而本身具有的較高的資質條件,因而能夠較好地“高要求,嚴標準”地實施制劑的運輸和儲存。但在運輸與儲存冷鏈物流方面必須嚴格參照2012年12月1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的《藥品冷鏈物流運作規范》(GB/T 28842-2012)實施。另外,筆者認為仍需從以下幾個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規范化。
2.1 標準化的冷鏈運輸
細胞制劑生產相關機構、經營相關機構、物流相關機構應制訂符合細胞制劑運輸、配送管理的規章制度,配備有確保細胞制劑溫度要求(冷藏2~8℃)的設施、設備和運輸工具。配送時,要在規定的保溫時限內進行送達,配送途中不得開啟冷藏設備或冷藏箱,保證全程全封閉冷藏運輸。細胞制劑從收貨轉移到規定的貯藏環境的時間應在30 min內。另外,溫度記錄顯示儀必須全程檢測溫度變化。
2.2 標準化的冷鏈包裝
由于細胞制劑是直接注射使用,因此在保持低溫冷藏的前提下,還需要保證包裝的無菌隔離作用。制劑的包裝外面必須具有明顯的冷藏標記、準確而詳實的產品信息(如條形碼信息等),實現標準化冷鏈的可追溯。
細胞治療產品的生產成本很高,通常批量的規格很小,而且產品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的,發展冷凍細胞庫(原始細胞庫和工作細胞庫)是目前對保存同種異源細胞產品的主要選項。發展標準化和規范化的冷鏈運輸和保存也是控制成本、贏得時間和質量安全的關鍵因子。
3 細胞治療操作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3.1 標準化治療中心
治療中心的基本配置包括:治療環境的布局設定,患者管理系統(如熱線、患者數據庫及儲存備份),相應的急救設備與規程等。
3.2 標準化和規范化的臨床治療操作
在臨床治療方面,每名患者必須配備一名經專業技術培訓并考試合格的執業護士和具有開展細胞技術臨床應用相關專業臨床診療經驗的副主任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主管醫師,治療醫師必須經過衛生行政部門認可的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系統培訓并考核合格。另外,臨床治療過程中必須有標準的安全程序以及副作用處理。
3.3 病案管理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醫院病案是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由醫療、護理、醫技人員共同完成的記錄文件,是評價醫療、護理、醫技等質量的客觀依據,是臨床教學、醫學研究、醫院管理必不可少的資料,更是處理醫療糾紛、傷殘鑒定、醫療保險的有效證據。①做好病案管理的基礎工作,比如清晰的患者記錄和預約安排,齊全的患者資料等。②用現代化的信息系統促進病案管理規范化、標準化。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很好地促進病案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建立病案信息動態管理系統,進行統計分析。
4 小結與展望
細胞治療是一項新興技術,它的發展比相對應的監管條件和標準化過程都快。為了保護患者和促進公共衛生的需要,要求供應的產品在質量、安全性和功效上達到適當的要求。因此,在臨床批量制備和臨床研究開始之前,必須要有合適的程序來確保具有GMP指導方針中所描述的那種恰當的生產監督管理程序,包括產品加工程序、質量控制(QC)和質量保證(QA)。
對風險―收益的評定,在任何研究中都比較困難,對細胞治療的研究更是如此。因為對干細胞的認識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也帶來了一系列的不確定性。試圖將這種研究的風險降到最低限度并增加收益,就應該包括標準化和規范化的策略。細胞免疫治療,特別是DCCIK細胞因其高效的殺瘤活性, 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腫瘤免疫治療手段之一。但是其細胞免疫治療體系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本文對目前細胞治療在標準和規范方面做了一個簡單的總結,同時對有關機構(特別是生物技術公司等)在標準化和規范化方面提出了幾點建議。總而言之,可以用圖1來描述成功的細胞免疫治療體系幾個需要標準化和規范化的關鍵要素。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細胞免疫治療的規范化和臨床應用發展,細胞免疫治療必將成為新一代腫瘤治療的最佳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 Sabado RL,Bhardwaj N. Directing dendritic cell immunotherapy towards successful cancer treatment [J]. Immunotherapy,2010,2(1):37-56.
[2] Hui D,Qiang L,Jian W,et al. 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postoperative adjuvant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immunotherapy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Dig Liver Dis,2009, 41(1):36-41.
[3] 鮑峰,徐巖,尹富華.CIK細胞過繼免疫治療中晚期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J].遼寧醫學雜志,2003,(4):23-25.
[4]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人體細胞治療研究和制劑質量控制技術指導原則[Z].2003:1-10.
[5] 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藥品冷鏈物流運作規范(GB/T28842-2012)[S].2012-12-1,第28號.
[6] 趙紅霞,艾輝勝.腫瘤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進展[J].國際免疫學雜志,2012,35(3):201-204.
[7] 張煜,封青,胡軍,等.腫瘤的細胞免疫治療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訊,2012,23(3):440-443.
[8] 陳龍邦.預處理化療:重燃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的希望之光[J].癌癥進展,2011,9(6):620-621,604.
[9] 張毅,Michael N.腫瘤的細胞免疫治療[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46(2):165-169.
[10] 任秀寶.T細胞過繼免疫治療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2012,39(9):481-485.
[11] 王梅榮,李興云.CIK細胞免疫治療中的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2,10(2):85.
篇5
[關鍵詞] 醫院;數字化病案;數據分析;作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3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700-02
醫院信息系統可以說是為其各個部門提供患者診斷與治療信息的處理、存儲、提取、收集以及數據交換不可或缺的平臺[1]。近些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不斷融合,醫院信息化管理通過寬帶網絡逐漸的由HIS網絡化系統應用將數字化醫學信息系統、數字化醫學影像系統和數字化醫療設備系統等臨床作業過程逐漸的納入網絡中,基本上將作業的無膠片化及無紙化實現。住院患者病案不管是紙質病案還是電子病案,均是醫院管理信息數據及醫療護理信息數據,同時還是其它有關信息數據不容忽視的一大來源[2],而數字化病案目前已經在醫院管理、健康體檢、社區醫療保障、心理咨詢、保險、醫療等方面得以普及,充分的彰顯了其優勢及實際效果,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1 數字化病案管理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病案是患者在醫院就診中十分重要的原始記錄,主要包括的是病程記錄、病案首頁、護理記錄、檢驗及檢查結果、手術記錄以及醫囑等。病案是綜合體現醫療質量與醫院管理的一個途徑,其服務于醫療、保險、法律、咨詢、科研和教學等諸多領域,尤其是隨著一系列相關條例與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作為醫療案件訴訟的法律文書,病案在原則上需要保存三十年。醫院必須提供病例復印服務向就診者、公檢法機關和保險公司,病案管理由此被提升至特有的一個高度,而數字化病案因極大的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趨勢,被廣泛的應用到了各個醫院中,而且其時代特色得以顯現。
數字化病案將有效的解決了醫院病案管理中所存在的紙質病案丟失不可挽回、容易破損以及存放占用空間大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彌補病案資料異地調閱困難和資料功效性差的缺憾,大幅度的提升工作效率,加快查找病案的速度[3]。隨著近年來計算機技術在醫院病案管理中普及,病案管理的中心已經開始逐步從醫療統計、病案編目轉變為病案利用與服務功能的提高上。數字化病案管理系統是醫院病案資料在利用與保存、數據共享、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有效且實用的管理,對于醫院為社會服務以及醫院自身的發展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 數字化病案數據分析的作用
2.1 有助于醫院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 醫院具備吸引力與否,不僅需要具備相對較大的規模以及知名的醫療專家,而且還需要具備優秀的病案[4],數字化病案數據分析則能夠充分的展現出醫療人員的醫療衛生技術水平,因數據信息的信息化程度高,可以在同一時期將醫院教授和醫院醫師的主要工作量客觀的予以反映,可以大大的提高醫院的服務水平、質量水平、醫療技術水平。與此同時,還能夠切實的反映出同一時期醫院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所以,數字化病案數據分析與傳統的病案數據分析相比,能夠更加全面、準確和系統的反映醫師在勞力、精力、知識和技術等諸多軟指標方面的業績。
2.2 有助于各科室的排名及考核分析 數字化病案信息資料可以提供所需的依據為醫院科室考核的一系列指標,其重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方面[5]:①基礎護理:危重患者級別的護理質量;②醫療技術服務質量: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的診療方案、控制院內感染、三級醫生查房、術前討論、手術工作量以及控制死亡、危重、疑難等;③各類資源利用情況:設備使用率、設備完好率、醫療科室工作量、病室工作日以及床位使用率等;④病案等級,病案書寫質量;⑤醫療質量效率指標:平均住院日、七日確診率、診斷符合率、治愈好轉率等信息均來自于數字化病案數據分析,并且均是通過數據化病案分析直接得出,能夠將醫院醫療質量的目標反映出來[6]。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數字化病案數據分析的重要性可謂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各級醫院應當提起應有的重視,并且盡快的應用到醫院管理工作中,以便于提高醫院統計數據的準確度、可信度及信息化程度,為醫院科學管理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楊.病案數字化的管理與應用[J].哈爾濱醫藥,2013(3):45-46.
[2] 高萌.數字化病案管理措施分析[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7):12-13.
[3] DAVE GARETS,MIKE DAVIS.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vs.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Yes,There Is a Difference.A HIMSS Analytics White Paper,2006.
[4] 張愛真.數字化病案資源的信息利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2(6):24-25.
篇6
【關鍵詞】數字化醫療;臨床教學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8-0497-02
數字時代的來臨,為知識與文化的傳播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階段,也為臨床教學帶來了驚喜與震撼。尤其是數字化醫療的信息化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不僅給各學科的教育教學提供了空前的便利與支持,給教與學帶來了革命性的意義,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定義:數字化醫療是把現代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應用于整個醫療過程的一種新型的現代化醫療方式,是公共醫療的發展方向和管理目標。數字醫療設備的出現,大大豐富了醫學信息的內涵和容量。從一維信息的可視化,如心電(ECG)和腦電(EEG)等重要的電生理信息;到二維信息,如CT、MRI、彩超、數字X線機(DR)等醫學影像信息;進而三維可視化,甚至可以獲得四維信息,如實時動態顯示的三維心臟。這些信息極大地豐富了醫生的診斷技術,使醫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可視化的信息時代。
1 數字化醫療的基本特點及對臨床教學的影響[1]
1.1 醫療設備的數字化:醫療的數字化,首先是醫療設備的數字化,這是數字化醫療的基礎。所謂數字化的醫療設備,即數據采集、處理、存儲與傳輸等過程均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在計算機軟件下工作的醫療設備,已逐漸取代常規設備成為臨床設備的主流。數字化的醫療設備可以將所采集的信息進行存儲、處理及傳送。 紙質病例將成為歷史,傳統教學模式依靠紙質教材和病例進行臨床學習的方式受到挑戰,合理應用數字化的設備成為臨床醫生的必修課。
1.2 醫療設備的網絡化:數字化醫療可以實現醫院內部設備資源的共享,實現影像及文檔資料的傳輸,縮短病人掛號、交費、取藥、看病的時間以及電子開單、電子處方,減少錯誤發生的概率。在遠程醫療方面,數字化醫療可以實現遠程教學及電視會議、遠程會診及手術、網上查詢及求助以及網上掛號、預約,從而實現全球資源的共享。單機版的傳統數字化資源由于存儲空間限制,更新不及時及信息覆蓋面積等問題已不能滿足日益進展的臨床教學需求,因此設備的網絡化,將用戶終端互聯互通才是解決需求的辦法。
1.3 醫療服務的個性化:人們可以在家中通過網絡預約、掛號;人們不再需要在檢查部門等候檢查結果,各種診療影像和數據可以通過網絡直接傳送到主治醫生的面前,醫生可以及時、準確地對病人做出診治。基于互聯網、有線電視等私人醫療保健服務和公眾醫療咨詢服務,將隨時提醒大眾進行身體檢查、預測某種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向病人推薦新的治療方法,使病人可以足不出戶享受個人醫生的醫療保健服務。這也對臨床教學提出了個性化教學和倡導服務為先的概念,培訓早期就應認識到將來臨床發展的需要,不斷提升醫療服務的水平。
2 數字化醫療條件下臨床醫學教學的發展趨勢[2]
臨床醫學發展非常迅速,不斷有新的觀點和新問題出現在實際工作中,因此,對新知識的學習和采用,新舊知識的證分析等成為臨床教學中的一個突出課題,需要一個開放式的交流反饋體系來實現。醫學理論與日益復雜的臨床現象聯系龐雜,豐富而復雜的臨床診療信息進入臨床教學實踐,而如何提高臨床信息的利用率和資源共享成為臨床醫學教學的重要發展方向,構建一個有效、可控性好的臨床教學平臺刻不容緩。
比較理想的臨床醫學教學平臺具備豐富、有序的教學資料,有著互動的學習模式,而且與臨床工作保持密切的聯系,切合實際,并能夠適應醫學教學改革和不同層次的需求,與科研相關,并能實現相互轉化。
由于目前臨床上逐步開始推廣醫院數字化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和影像存取與傳輸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勢必改變以往的借閱影像資料,查詢紙質病案等傳統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跨學科的綜合討論、屏幕聯網讀片(軟讀片),診療信息集成化、強調歸納整合和發散型思維能力、要求長期、高效、規范的教學工作,以及海量的臨床資料來源和共享等趨勢。
3 數字化醫療手段對臨床醫學教學的意義
在國外已經采用數字化醫療進行臨床教學的機構,通過分析傳統模式和數字化教學模式的區別發現:PACS可節省75%的影像醫學教學準備時間,提高學習效率40%左右[3];HIS可減輕實習醫師25%的臨床記錄書寫負擔,實現記錄標準化與傳統型醫療機構相比,相同訓練要求條件下,采用PACS的醫療機構影像專業住院醫師培訓周期可縮短3-6個月,住院醫師培訓考核分值高7-16%[4]
3.1 有助于校內資源的有效聚集與廣泛共享。很少有大學能夠理清本校教學資源的數量和分布狀態。通過學校立項建設的大量教學資源也都散落在各院校、教研室或個人手中,各自為政重復建設造成資金浪費、使用效率低下。建立數字化教學資源中心為實現分散在各院系或個人手中的教學資源的廣泛共享提供技術基礎,由此提高學校內已有資源的組織性、共享性和利用率。
3.2 整合校外優質資源,提供一站式資源查詢服務,實現教學資源的個性化定制與推送服務。在提高校內教學資源利用率的同時,需要根據學校自身學科專業的特點,有效整合校外資源,拓展師生獲取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空間。雖然互聯網上的各類教學資源日益增多,但還是存在應用上的瓶頸,如:資源缺乏分類、不能準確檢索、教師自行查找造成時間與精力的浪費等,因此建立數字化教學資源中心能夠統一資源門戶,圍繞學校自身學科專業特點,分類整理各種來源的教學資源,實現校內外各類資源的一站式查詢,方便教師和學生的資源應用。進一步還可分析用戶教學資源使用的行為習慣,提供個性化的資源推送與定制服務。
3.3 可以對教學提供良好的數字化學習內容支持。依托數字化教學資源中心的支持,教師可以大大拓展其獲取數字化教學材料的空間,為開展網絡輔助教學提供資源基礎;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利用資源中心豐富的數字化學習內容擴大其知識的涉獵面,滿足其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從而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3.4 確保查詢速度,解決收費難題。國內高校校園網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為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技術保障,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校園網內的速度都非???,但出校園網的速度則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不同網絡之間(如教育科研網和電信網等)在調用視頻等多媒體教學資源時顯得非常慢,滿足不了教學的需要。另外很多學校在出校園網時都作了收費的設置。因此建立基于校園網數字化教學資源中心可以確保教師和學生查詢教學資源的速度,并解決收費難題。
4 如何實現數字化醫療與臨床醫學教學的有機結合
4.1 提高對數字醫療的認識是提高現代臨床醫學教學的基礎
數字化醫療在醫院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首先表現在醫院管理者認識不夠,沒有把醫療數字化建設納入到醫院發展的思路上去。醫院管理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加深對數字化醫療的了解,數字化的早日實現才能成為可能。對教師的角色觀念必須有新的認識和定位。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受制于條件,教學大都以教師為中心,教學結構是線性的,以教師的單向傳播為主,多數情況下學生是被動的接收者,學習的自主性難以體現。教師的專業背景,知識取向和個人喜好等因素均對教學內容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中心和權威地位,掌握著主要的話語力。應該說,在信息化和數字化技術尚不發達的時代里,傳統的單向傳播式(也稱廣播式)的教學模式,幾乎稱得上是最佳選擇,并在人類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過并還在起著重要作用。但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以往的教與學的結構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戰,學習知識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單一的,不僅有紙媒文化,還有電子媒介尤其是網絡上的各種數字化知識和資源,都對教師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戰。網絡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師和學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條件,面對同樣的信息資源,這無疑給教師提出新課題。學生在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方面所表現出的優越性,教師不僅不能回避和視而不見,更應給予鼓勵和激發,“弟子不必不如師”,教育的本質重在超越,這才是教育的本質性目的和訴求。
4.2 加大對數字醫療建設的投入和標準化工作力度對臨床教學的培養方向提出新要求 由于數字化建設是一項資金密集性、技術密集性和知識密集性的高科技工程,因此必須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作為后盾。目前,在數字影像的采集、顯示,遠程醫療等方面我國尚沒有相應的標準,因而數字化醫療在工作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難以得到保證。應盡快建立起適合我國數字化醫療應用的技術標準和規范。電子病歷、醫學圖像系統和遠程醫療的發展更需要加強醫院標準化的建設。標準化的建設一方面需要發揮政府的權威性,規范醫用軟件市場,加強醫用軟件市場的管理和監督;另一方面需要開發商、醫院、醫療設備廠商之間的相互配合寫作,并逐步以現有的國際標準化替代非規范性標準。
加強數字醫療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醫院工作人員的只是結構和水平不容忽視。因為軟件的實現和維護,不斷更新數字化設備的操作和保養,專業性要求都較高,所以需要有一批技術精、素質高的工作人員,而且要不斷地更新知識和培訓技能。這也對臨床教學提出的新的課題和方向。
4.3 網絡教學資源的共享存儲模式是提高資源量和利用率的主要方法
出于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的保護需求和應用效率的考慮,資源分布式存儲是目前國際上普遍采用的資源共享方式。將高校內外優質教學資源的描述信息進行集中存儲為用戶提供資源檢索的統一門戶,能夠減少資源查找的時間,同時資源分布式存儲能夠有效維護資源版權者的權益并能有效解決資源的動態維護問題。
4.4 資源評價可以保證臨床教學的動態建設
一般說來,“只有系統中所有資源得到正常、合理、高效的利用才能真正體現資源的價值,資源庫的建設才能體現出意義”。因此,必須對資源做好跟蹤、統計分析、優化和評價,這是保證資源質量,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的重要手段,是資源建設和使用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教學資源中心系統中設計對整個系統中資源利用情況進行自動記錄的功能,在此基礎上進行統計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時間范圍內、不同資源屬性范圍內的資源使用狀況,結合用戶對每一項資源個人評價的統計結果,得到最受關注的資源、受到用戶評價最高的資源,從而提出最受歡迎的資源,向用戶進行推薦。同時也可以得出每個用戶瀏覽/下載的統計信息以及興趣點,從而為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的推薦內容,提供個性化服務。另外,對教師/學校上載資源的總體情況(包括上載個數和最近更新時間)以及該教師所有上載資源的被評價情況的統計,可以衡量教師/學校參與資源庫建設的貢獻大小并予以一定的獎勵,對促進資源中心的動態建設也有重要意義。
5 總結
數字化醫療對臨床醫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但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更高要求,通過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的前提是建立一個教學資源的共享平臺及合理應用,資源的有機整合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葛麗萍.數字化教學的實踐與研究.遼寧師專學報,2006,(3)
[2] 孫立偉.對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思考[J].新西部,2007,(7)
[3] De Backer Ai, et al. JBR-BTR. 2004,87(5):241-6
[4] Viau MA. Radiol Manage. 2004,26(3):36-40
篇7
創新3D科技在醫療行業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提到3D打印,對于很多人來說已并不陌生。它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液態、粉末或實心材料,通過逐層凝固、熔化等“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工業設計等領域。而提起數字化醫療3D打印技術卻是鮮為人知的,該技術是將傳統醫療與數字化設計制造相結合形成的一門新興產業,與民生息息相關,必將在醫療行業掀起又一場革命性浪潮。
2013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推進北京市3D打印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的新要求,北京市科委提出《促進北京市增材制造(3D)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的工作意見》,為此,北京工業大學成立了3D打印科技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聯合工作組,組建了“數字化醫療3D打印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心”和“北京市數字化醫療3D打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平臺,均獲得北京市科委正式批準。他們以建立國內首創和世界一流的“數字化醫療3D打印協同創新中心與服務平臺”為目標,聯合國藥集團、京城控股、北大口腔醫院等單位,牽頭成立了北京市數字化醫療3D打印產業聯盟,創新機制體制,加大投入,承擔了市科委重大項目,圍繞腫瘤靶標治療、口腔種植、義齒、顱腦、頷面與各科手術,醫療輔具等5大應用目標開展工作。
為了給3D打印項目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2013年12月,北京工業大學專門將學校新建的教學科研樓四層作為“3D打印中心”用房,面積近2000平方米。為了加快數字化醫療3D打印平臺建設,學校安排預算、購置設備,目前已經投入建設經費8000余萬元,并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成果,他們開發的數字化醫療3D打印模板導向技術在腫瘤醫院微創介入中心成功地為一名上頷囊癌患者實施了放射性粒子植入術,即組織間放療,受到社會高度關注。
在2013年和2014年舉辦的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動中,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科技部長萬鋼,北京市長王安順等領導,聽取了北京工業大學校長郭廣生、書記鄭吉春關于3D打印項目的介紹,并給予了肯定。這讓北京工業大學的課題研究團隊成員更加充滿信心。
數字化醫療3D打印技術的研究背景
關于數字化醫療3D打印技術的研究背景,北京市數字化醫療3D打印國際合作交流基地主任、北京工業大學3D打印專家組副總工陳繼民教授給我們做了詳細介紹,他說,目前治療腫瘤的方法主要是放療、化療和手術治療,但這些方法都存在著治療效果不明顯、痛苦大、副作用大等缺點。另外,在放化療的過程中,除了殺死癌細胞,同時還會殺死好細胞,因為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方法來分辨細胞的好壞。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外曾經提出一個方案,即直接將放射性粒子植入到腫瘤體里面殺死癌細胞,而不是從外進行照射,這樣能夠準確的殺死壞細胞。于是,針對前列腺癌癥這種相對來說比較規則的腫瘤體,國外主要采用的是一種叫做影像導航的方法將放射粒子植入腫瘤內部。所謂影像導航,就是通過超聲影像或CT掃描影像等觀察到腫瘤的位置,然后通過穿刺等方法一點點的將放射性粒子植入到腫瘤體里面去,從而達到殺死癌細胞的目的。這種方式最大的優點就是它的準確性,同時,由于前列腺的形狀比較規則,腫瘤的形狀一般也比較簡單,因此,植入準確性也高。據了解,目前國外70%的前列腺癌都是采用這種方法治療,這種方法又被稱為“內放療”。
但是,“內放療”仍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每個放射性粒子殺死癌細胞的范圍是有限的,比如說,如果用碘125的放射性粒子,這樣的粒子只有芝麻粒大小,那么大一點點的粒子僅能夠殺死周圍大概一點幾到兩厘米之間的腫瘤;另外,每個人的腫瘤形狀和大小都不一樣,那到底需要多少顆這樣的粒子、如何排布這些粒子才能把所有的腫瘤都殺死呢?這就需要有一套準確的計算方法,可以根據腫瘤的大小和形狀,計算出來一顆腫瘤大概需要多少顆這樣的放射性粒子,這樣就能將放射性粒子分布到腫瘤體里面,從而殺死腫瘤,同時對周圍正常的組織幾乎不產生任何影響或者說將影響降到最小。雖然這種“內放療”方案很早就提出過,但是由于腫瘤形狀不規則,如何將粒子正好按照醫生的設想分布到腫瘤體中仍是最大的難題,所以這種治療方法提出來以后并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推廣。
為了打破這一技術瓶頸,2013年7月以來,北京工業大學與北京市科委、中國醫藥集團等企業和醫院經過多次交流和探討,提出運用3D打印這一創新技術,并共同形成了“數字化醫療3D打印關鍵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與產業化發展計劃”,從而開始了數字化醫療3D打印技術的研究開發。
數字化醫療3D打印技術治療腫瘤的原理及臨床實踐
陳繼民教授介紹說,數字化醫療3D打印技術治療腫瘤是將傳統醫療與數字化設計制造相結合產生的,其治病原理和國外提出的方法是一樣的,主要是通過計算得知殺死一個腫瘤需要多少顆放射性粒子,然后采用3D打印的方法打印出一個手術導板。所謂手術導板實際上類似一個輔助的醫療器械工具,這種輔助工具是按照病人腫瘤的形狀和大小做出一個導向模,這樣,當醫生在做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時候,就可以按照這個導向模很準確地將放射性粒子植進去,這是最初的設想。
2014年,北京工業大學承擔的“3D打印腫瘤醫療導板成型裝備及檢測設備工程樣機研制”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并將其開發的數字化醫療3D打印模板導向技術在腫瘤醫院微創介入中心應用,成功為一名上頜面腫瘤患者實施了放射性粒子植入術,即組織間放療。陳繼民說,所謂頜面腫瘤就是腫瘤長在臉部,如果用手術的方法把腫瘤挖掉,整個臉就會完全變形,而且那是一位女性患者,已經失去了手術的時機,其本人也不愿意做手術。因此,他們給這位患者實施了數字化醫療3D打印輔助“內放療”技術治療。他們首先用CT掃描了腫瘤的形狀,掃描完后進行三維重建,這時頭蓋骨的形狀就出來了,當時患者的腫瘤長在眼睛附近,長了腫瘤以后使臉部發生了很大的變形。因此,他們首先根據腫瘤大小和形狀設計好醫療導板,然后通過3D打印技術將導板打印出來,再根據導板的形狀進行模擬,根據計算結果運用穿刺手術的方法將一個很小的放射性粒子直接穿進去,并把它布置在腫瘤的范圍里面。在手術期間,必須嚴格按照設計的方向一個個把放射性粒子植到腫瘤體里面,這整個過程都是用3D打印技術來完成的,他們用這種方式,真正實現了“靶標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于這次與內蒙古醫院合作的臨床實踐已經有了相應的臨床報告,如果想要進一步推廣這一數字化醫療3D打印新技術,必須得到國家藥監局的批準,取得注冊醫療許可證。還需要在不同的醫院做臨床實驗,臨床實驗后要把實驗報告結果經過專家評估并認可后才能進行推廣。目前,該技術的推廣工作正在進行中,并不斷和其他醫院合作,在進行臨床實驗。陳繼民表示,只有真正的將該技術推廣出去,才能真正造福于民,并推動醫療事業的發展。
宣傳推廣創新醫療技術,利國利民
從理論上來說,除了可以治療頜面腫瘤,這種數字化醫療3D打印技術對任何腫瘤都有效,而且這種手術并不是非常大的手術,屬于微創手術,因為它是用穿刺的方法,即用很細的銀針一點點的穿進去,然后把放射性粒子一點點的植入進去,同時在每根針上標記一個刻度,當銀針進到五厘米或者三厘米深度時,也就是腫瘤的位置,這個針就把粒子固定在那里,從而殺死癌細胞,完成整個手術過程。
與傳統治療腫瘤的方法相比,數字化醫療3D打印技術簡單易行,準確率高,沒有副作用,患者痛苦小,經濟壓力小,是醫學界的一大創新技術。說到3D打印,在醫療上早已有過應用,陳繼民教授說,以前他們是將該技術應用到牙齒上,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牙齒不一樣,因此如果要做義齒就一定是個性化的。這就與治療腫瘤一樣,因為每個人的腫瘤也不太一樣,也只能用這種個性化的方法來實現治療目的,所以這種技術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陳繼民教授還表示,北京工業大學目前開展的這一醫療項目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他介紹說,北京市科委在3D打印方面目前主要專注于三個方向,一個方向是屬于航空航天領域的,主要是做大型構件及零部件等,通過3D打印直接打印出來;一個方向是屬于文化創意和個人消費,主要是3D設計和打印個性化時尚的產品,還有一個大的方向是醫療衛生和健康領域,這一領域由北京工業大學蔣毅堅教授領銜;目前已經正式啟動了數字化醫療3D打印技術治療腫瘤項目,這必將在醫療領域引起極大的關注。
與此同時,他們還瞄準醫用導板3D打印設備市場,研發出了基于DLP技術的面曝光3D打印機――北思客BESK,陳繼民教授解釋說,北思客代表著北京工業大學的一群有理想、有信念的的研究人員,他們要做國內最好BEST的3D打印機,致力于發展我國數字化醫療3D打印事業,希望早日能將這一技術造福于民。
篇8
關鍵詞:醫院數字化;建設;對策
數字化醫院的建設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需要有總體規劃,投資大、周期長,覆蓋廣,要建設好數字化醫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明確數字化醫院系統的應用目標,即確定好總體設計,明確近期與遠期目標的關系,明確局部與整體目標的關系。(2)設定目標要量力而行,要考慮醫院的具體情況,因為建設數字化醫院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同時,建設過程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很多系統的建設不可能一步到位,會受到當時市場價格、技術的影響。應當選擇合理的技術方案,而不是一味追求最新的技術或者最好的技術。(3)制定合理、合適的實施計劃,將數字化醫院的建設劃分為若干階段,只有前期的階段打好基礎,后期的階段才能做好。醫院數字化涵蓋很多內容,從重要性來講,數字化醫院主要包括3:網絡建設、醫院信息系統(HIS)、PACS。當然數字化醫院還包括其他方面,這里筆者主要就數字化醫院建設的主要對策方面內容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思路。
第一、建設資金問題。應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注重投入的持續性。在充分、嚴謹的科學論證基礎上,分步驟、分階段投入實施,實現數字化醫院建設的階梯式發展。二是拓展經費保障渠道。既應該要求各單位投入一定的信息建設經費,也可以協調有關部門建立衛生信息化建設專項經費,有些項目也可采取吸引外來資金的方式,形成上級投入、單位自籌、合作引資等多渠道的經費保障機制。三是注重發揮資金聚集而產生的規模效應,這樣既可加快建設速度,又可確保建設質量。
第二、人才培養問題。構建數字化醫院是一個多學科的綜合工程,具有醫療專業性強、信息類型復雜、業務流程繁瑣、數字化設備繁多和需要豐富的查詢、支持輔助決策功能等特點。從事醫院信息化的工作人員應該具有醫學背景和管理經驗,還要精通計算機網絡和信息技術,目前醫院信息技術人力資源普遍缺乏,使構建數字化醫院缺乏推動力。國內已有吉林大學等30多所大專院校把醫學信息教育納入正規教育體系,設置專業培養醫學信息專業人才,醫院應該加強與這些院校的聯合,對現有信息人員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引進人才,為數字化醫院的建設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
第三、投資回報量化問題。首先要認識到醫院信息化建設具有投入大、產出慢,直接投入、間接產出,顯性投入、隱性產出的特點,但隱性產出并不是沒有效益,醫院信息化建設可以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管理效益,從而帶動經濟效益。其次,要分析、梳理數字化帶動醫院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例如減少人手、堵塞經濟漏洞、擴大醫療市場份額、降低醫療成本等方面,可以從這些要素著手探討信息建設投資回報評估的量化機制。
篇9
依據目前國際最新凈化發展理念和國內信息技術相關規范,對潔凈手術部數字化手術室系統的深化設計進行探討。通過采用國內先進技術解決方案以其先進性、科學性、可靠性,營造安全、舒適、高效、實用、智能化的潔凈手術部工作環境。
關鍵詞
數字化手術室?數據采集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purification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domest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lated standard of clean operation Department of operation room, digital system design are discussed. Through the us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solutions for its advanced nature, science, reliability, in order to create a safe, comfortable, efficient, practical, highly intelligent and clean operation department work environment.
Keywords
Digitalized operation room?Data acquisition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12.08.005
隨著醫療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醫療環境的要求,數字化手術室的建設是現代數字化醫院必然發展的趨勢。目前不斷增加的手術設備使手術室使用空間狹小,增加了管理的難度,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設備管理來提高手術室的使用效率,可以實現信息傳播和無紙化作業,使大流量數據傳輸支持下的手術演示與技術交流都可以通過數字化手術室來整合實現。
探討當前數字化手術室系統在醫院潔凈手術部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還應結合醫院醫療的專有特點和特殊屬性。手術室數字化系統從其系統管理功能而言,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新智能化技術不斷涌現,潔凈手術室使用功能會更加完善,每個數字化手術室可按照不同用戶的需求進行設計,可供多個科室使用或專供某個科室使用,在更好為醫患人員服務的同時,集網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圖像信號處理技術、綜合布線技術于一體,使手術過程中的各相關系統有機地協調結合在一起,從多個方面保證和實現數字化手術室建設中對潔凈手術部的高效、安全、舒適、環保的要求。
醫院潔凈手術部數字化手術室系統通常依據不同專業需求由多個不同系統組成。
一、數字化手術室
現代數字化手術室應歸屬于PACS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采用數字醫學影像及相關信息的格式及其信息交換方法的標準,通過接口采集現代數字醫學成像設備的圖像數據,實現與醫學圖像檔案和通訊系統PACS的有效對接,并能和醫院信息系統(HIS系統)融為一體。使得MRI、CT、DSA、ECT、PET/CT等臨床醫學檢查設備所獲得的圖像資料迅速送到手術現場,為提高手術效果創造有利條件。同時在手術現場內安裝專用手術攝像設備,取得手術部位的實時圖像,直接指導手術的進程。其管理系統可實現手術室各種視頻有效的整理、存儲、調用,對于手術現場獲得的實時手術資料和圖像,可以通過PACS輸向外部,也可與示教室、醫生辦公室進行實時示教、溝通等,也為實現遠程會診、遠程手術奠定了基礎。
數字化手術室應具有聲音控制和圖像管理等功能,通過管理系統能夠對手術影像、患者的生命體征、數控X射線攝影、醫療診斷、遠程醫療以及對患者病歷的有效管理;同時實現信息傳輸及存儲,在手術室的觸摸屏上,醫生還可把手術的靜態照片或者是連續的錄像保存下來,同時還能錄音,將聲音、文字和手術內鏡圖像的全部資料,以高質量的格式存儲在DVD、計算機硬盤或者醫院服務器等多種存儲介質上,實現信息的傳輸和存儲,并以多種格式與醫生工作站的患者個人數據單元聯接。
在數字化手術室中還配置了完整的高清示教終端,手術室的手術攝像機、全景攝像機、顯微鏡/腹腔鏡等輸出的圖像、無線麥克風等均可直接接入示教終端;每間手術室配置一套示教顯示器,通過觸摸屏,使得能夠在手術區、護士站以及其他任何區域,對全部手術設備進行控制,并操縱設備的功能。通過與示教終端的連接,可以顯示院內示教室、異地示教場地或手術部內其他手術室的圖像和聲音,實現遠端專家與手術室內醫生或手術室之間醫生的現場實時交流。
二、語音網絡系統
數字化潔凈手術部均設有網絡插座和語音插座。在數字化手術室設置10多個網絡信息點(其中4個設置在護士工作站內),其余部分設置在手術室墻上,部分設置在吊塔上;各信息點可與大樓 CIS、HIS、LIS、PACS系統有效連接,實現手術患者綜合信息的錄入和查詢功能等的信息共享,實現將手術室、醫生辦公室和其他輔助部門相互連接,提高手術醫生作為治療方案的決策者,在其診斷、治療水平及術中疑難雜癥的解決速度,更好地提高患者手術的治愈率。另外在室內綜合控制箱上設有免提電話面板,方便醫護人員進行通訊聯絡。
(一)神經外科手術室
為滿足神經外科、重點診治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腦血管疾病、顱腦外傷、先天性疾病、功能性疾病(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的需求,以及當前采用顯微和微創技術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難度神經外科手術的發展趨勢,在采用具有信息、視頻功能的手術設備同時,還通過提供電動的設備吊臂與平面液晶監視吊臂,使懸吊在天花板的手術燈中內置手術攝像機整合影像手術平臺,為開放手術提供清晰的手術視野影像。使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腦血管疾病、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顱腦外傷等疾病的診斷和外科治療方面擁有最為先進的技術成為可能。
(二)骨科手術室
針對骨科手術流程在創傷骨科、脊柱外科、關節外科、骨科腫瘤治療等方面的應用,通過設置新型數字化觸摸屏來控制手術室燈光、病案傳輸記錄、PACS影像傳輸、遠程醫療等,實現對各種數字化信息的快速瀏覽。數字化手術室的實現,使醫生可以在手術過程中與其他手術室、其他醫院專家乃至國際專家進行實時溝通和交流。
(三)心臟外科手術室
通過對心臟手術包括心臟外科在生物瓣膜和機械瓣膜替換手術、瓣膜修復手術、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療、大血管外科治療、心臟移植手術和冠心病外科治療的十余種心臟手術的理解,患者需要到內科進行藥物治療、放射科介入治療、影像檢查以及外科手術治療等。設置數字化手術室可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超聲心動圖、血液動力學和血管造影等各項數據進行準確監控,設置這樣一個平臺,使放射科、內科、介入科醫生,還有外科醫生走到一起,共同為患者提供服務,使得患者術中的安全性得到大幅度地提高。采用先進圖形處理軟件對心臟外科手術步驟、??破餍档日掌Y料進行編輯,制作成圖片冊和手術流程示意圖,同時把來自各科室的綜合資料轉化為數字影像,進一步規范了心臟外科手術各科室的協調配合。
篇10
醫院中的檔案是存儲信息和管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技術資源和醫療成果。伴隨著信息數字化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怎樣高效的將信息數字化應用到醫院的檔案建設中,為醫療和科研項目提供便利的條件、快速準確的信息服務。這是我們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實現檔案數字化管理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眾所周知,醫院是屬于為廣大病患提供醫療幫助的服務性場所,在開展醫療幫助的過程中。每天醫院都會受到大量患者的患病資料。再加上醫院本身管理工作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信息類的文件,兩者匯集到一起。那給醫院的檔案管理工作者帶來的真的是不小的挑戰。鑒于醫院檔案對于其開展工作的重要性,將醫院檔案的管理進行全面的數字化是具有必然性的。但是在進行醫院檔案的數字化進程中卻仍存在很多的問題等待解決。
1.資源的浪費
電子文件與紙質文件并存的保存機制造成了資源上的浪費。因為想要避免因為一些機器的故障或者其他原因導致檔案醫學成果的丟失。一般都會在檔案電子化的基礎上,仍然保存一份相同內容的紙質文件。這不但在人力物力上造成了浪費,同時也影響了電子文件在檔案事業上的進一步發展。
2.醫院檔案的信息資源沒有得到合理利用
現在很多的醫院都已經為本醫院的檔案室配置了電腦、并開發了網絡信息平臺。但可惜的是這些現代化的管理設備并沒有的到合理有效的利用。現如今的醫院檔案管理面臨著猶如守著推土機卻仍然使用鐵鍬鏟土的局面。在信息化發展越加快速的今天,卻仍然在使用傳統的封閉式的管理模式。電腦、網絡平臺在很多醫院的檔案管理上并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個方面的,只有醫院真的認識到了檔案管理數字化的重要性,積極主動的培養一些適應信息化管理要求的檔案管理人員,才能真正使得醫院信息化設備得以起到其應有的作用,才能使檔案的數字化管理得到真正的發展。
3.醫院檔案信息數字化的標準尚不完善
現在很多醫院在我國信息化進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都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用來推進檔案信息數字化的工作進程。但是數字化的進程除了工作態度上的積極之外也要規范化的工作,建立標準化的檔案信息。不然很容易發生信息數字化的資源得不到合理充分的應用。另一方面,不能完全統一數據的格式、分類標準等也會使得檔案數字化信息的全面性和準確性有所下降 ,不但不能借助網絡有效的利用數字資源,同時也制約了醫院檔案數字化的進一步發展。
4.醫院負責管理檔案的工作人員的信息化素質不夠
隨著信息化逐漸深入到醫院檔案的管理工作中,這對醫院負責管理檔案的工作人員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了解專業的醫學知識、檔案知識管理的基礎上,還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信息化技術素養。
現如今,很多的醫院檔案工作人員對于信息技術的了解不深,技術水平不夠致使其業務能力下降達不到現在醫對于檔案數字化的新要求?,F在很多醫院的檔案工作人員還兼任著醫院內的其他工作,分身乏術致使其根本不具備業務培訓和學習的機會。致使大多數醫院的檔案工作智能停留在調用和查詢的基礎性信息化水平上。這樣一來,醫院檔案的數字化、信息化就更難得以真正的實現。
二、醫院檔案數字化管理的完善對策和發展策略
1.對于檔案信息收集上的完善和操作上的規范模式
對于實現醫院檔案數字化管理的當務之急,首要任務是先要建立起一個標準的信息檔案資料庫。通過數字化的管理形式,將醫院內原有的檔案信息加以整理存儲。并開發深層次的檔案應用,提高其檔案的使用價值。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建立網絡平臺上的檔案查詢系統。這個網絡平臺要能實現信息資源的數字化處理、存儲、檢索以及輸出功能等等。從而建立其整個比較完善的工作系統流程。當然在創建系統之前,我們也要保證在對其信息資源數字化的處理過程中,是采取標準化的規劃分類體制。以防止資源的浪費,提升信息存儲和傳輸的效率。我們還可以鼓勵醫院內各個部門上報資料時是以規定的格式和要求并是以電子文件的形式進行傳輸。
在對信息檔案實行數字化的過程中,可以根據信息資源的不同進行不同的處理方式。比如:可以對文字或者圖像類的信息采用掃描錄入的方式,逐份的掃描然后編好索引和目錄。也可以采用文本格式進行全部的歸檔存儲,但是要配備全文的數據庫,當然也可以采用上述兩種方法組合的形式進行檔案的數字化處理。
2.對其醫院檔案服務的體制進行完善
現在醫院的檔案管理可以在信息化的幫助下創建新的管理體制,通過網絡平臺更好的為醫院內的其他部門進行服務。推動檔案管理數字化信息化的發展。比如:建立專門的檔案管理查詢網站、建立檔案信息資料庫、信息可以實現自動的上傳和存儲以及信息資源可以實現在線查詢等等。這寫舉措不但可以為檔案的管理上提供更便捷的服務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實現了醫療資源的共享和檔案信息的良性循環。
3.培養熟悉信息化數字化技術的檔案管理人員
在醫院的檔案進入信息化、數字化的管理模式后。檔案管理人員不僅要具有專業的醫療知識、檔案管理知識同時也要具備較強的網絡信息處理能力和數字化的信息服務能力。檔案信息數字化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檔案管理人員的信息技術是否過硬?,F在的醫院應該著重培養檔案工作人員的信息技術能力。提高其工作時的工作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