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前景范文
時間:2023-09-08 17:33: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藥行業前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07年,我國醫藥工業累計完成工業生產總值6192.26億元,同比增長20.95%;完成利潤總額增565.45億元,同比增長45.86%,醫藥工業出現了一個較快的增長。中信證券認為,2008年醫藥行業高增長仍將持續:醫改初步方案已定,行業前景更加明朗。去年以來,國務院組織力量研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問題,已經制定一個初步方案,兩會后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醫改投入經費:在去年較大幅度增長的基礎上,今年預算安排260億元,加上去年預留的300億,一共是560億,準備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的改革。通過推進這項改革,逐步建立起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四個體系,安排253億元,用于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國海證券認為隨著我國整個醫藥產業的集中度不斷提高,有創新能力、綜合實力強的企業將在規范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從醫改中真正獲益,取得長期發展的可能。
本周入選的30只股票中有9只股票的2008年預測市盈率小于20倍,環比上周大幅增加。大于30倍的有8只,環比上周明顯減少。從今日投資個股安全診斷來看,23只股票的安全星級為三星或以上級別。本周30只盈利預測調高的股票中,我們選擇新和成(002001)和華發股份(600325)給予簡要點評。
新和成(002001)受產品漲價及08業績大幅增長預期影響,自今年2月份以來,其二級市場走勢與大盤的盤整下跌大相背離,表現強勁。
公司主要從事原料藥、有機化工產品、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的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有維生素E、維生素A及其衍生品、維生素H和乙氧甲叉等。公司是VA國內行業龍頭,VA系列產品產能約5000噸左右,居國內首位。
“優化產品鏈組合+產品技術創新”體現了公司獨特競爭力。公司的競爭力一方面來自于優化產品鏈組合所形成的規模效益,特別是維生素A產品鏈組合降低了單位生產成本,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形成了規模效益。另一方面產品創新及工業化大生產中的技術優勢保證
了公司的長期穩定發展。
今年2月21日,公司公告提高VE、VA報價,VE系列較07年10月提高約120%左右,VA系列較07年12月提高約60%左右。到目前為止,公司的VE價格已經從06年初的45上漲到160元/公斤,VA價格從90上漲到185元/公斤,VH價格從88上漲到300元左右。中投證券表示,從產品價格趨勢來看,VE和VA現有生產者的利益高度一致,市場上還沒有出現新的生產者,預計價格上漲趨勢仍將延續;VH目前國內有新的產能可能將在08年下半年釋放,預計價格上漲動力缺乏,但暫時仍然能夠維持高位。
申銀萬國指出,大宗原料藥企業類似于化工企業,周期性較強,其核心競爭因素是生產工藝水平和成本優勢,這一壁壘在中國市場并不是太高,從投資角度是一種趨勢投資,價格上漲股價上漲,價格滯漲股價可能就開始回落,給市場提供的是交易性機會。天相投顧亦建議,公司業績對于產品提價較為敏感,把握產品提價機會。
中投證券調高公司08年盈利預測,08年EPS從前期的1.66元調高到2.46元,建議作為階段性品種進行投資。
今日投資《在線分析師》顯示:公司08-10年綜合每股盈利預測值分別為2.09、2.00和2.07元,對應動態市盈率為19.1、20和19.3;當前共有4位分析師跟蹤,1位分析師建議“強力買入”,3位分析師建議“買入”,綜合評級系數1.75。
風險因素:維生素原料藥的價格波動巨大,會帶來公司業績的大幅波動;目前A股市場估值水平明顯高于國際主要股票市場,系統性風險不可不防,投資者宜謹慎控制投資風險。
華發股份(600325):未來2年業績高速增長
華發股份(600325):當前珠海房地產銷售狀況良好,并未受到珠三角銷售低迷的影響。招商證券分析師長期看好珠海房地產的前景并認為珠海房地產價格短期將繼續上漲。公司作為珠海的房地產龍頭,未來將受益于珠海房地產市場的造好和公司結算面積的爆發增長。
根據公司披露的2007年年報:2007年,華發股份主營業務收入21.6億元,同比增幅為158%;凈利潤3.6億元,同比增加146%;每股收益為1.22元??傮w盈利表現為收入和利潤同比例大幅增長,增長趨勢明顯,盈利質量良好。公司2007年的主要利潤來源于以下項目:華發新城一期413萬元,華發新城二期3,384萬元,華發新城三期183,026萬元,中山華發生態園一期22,896萬元,華發景園477萬元,翠景廠房2000萬元等。由于房地產開發企業多為按開發項目進行結算,因此,各季甚至各年之間的項目竣工結算具有不均衡性。公司主要可結轉項目華發新城3期主要在第四季度結算,因此公司的業績也主要在第4季度體現。
東北證券分析師高建表示,截至2007年底,公司賬面預收賬款高達33.7億元,2008年全年的銷售收入已落入囊中,為未來2年業績高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公司當期的財務費用仍為負數,顯示公司的項目銷售情況良好,大量的預售房款產生的利息收入完全可以抵償公司借款利息支出。公司賬面現金資產為15.7億元,折合每股現金含量高達5元。另外,公司擁有的在建工程建筑面積325.12萬平方米,擁有的土地儲備建筑面積為209.43萬平方米,完全能夠保障公司未來3-5年的高增長,而且這些土地取得價格絕大多數較低,因此公司的現有資產質量非常高。預計2008年,公司的收入來源主要為:華發新城4期,華發世紀城1期,華發九洲項目,中山華發生態園1期剩余項目等。
2008年1月,公司董事會通過“珠海華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首期股權激勵計劃(草案)”的議案。股權激勵方案對公司業績要求是2007~2011年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達到12%,如果把時間基點放到2006年,那么相當于2006~2011年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需要達到31.03%,因此平安證券分析師劉細輝認為公司股權激勵方案的行權條件略顯保守。不過,股權激勵方案解決了管理層與公司利益一致的問題,另外由于行權期較長,行權價格的規定也使公司管理層有適度的壓力;并且新增股本的行權方式不增加公司費用,對業績的攤薄只有1%。因此,股權激勵方案總體而言有助于公司長遠發展。
國泰君安分析師孫建平按現有股本預計公司08-09年EPS為2.15和3.06元,主營收入分別達到約40和6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8和9.7億元,同比增長87%和42%。公司為二線地產龍頭行業地位、項目儲備充足、大規模預售房款增強未來業績增長確定性、資金壓力小且具有擴張條件和股權激勵實施,因此給予08年30倍PE,目標價為64.5元,對應09年21倍PE,維持增持評級。
篇2
1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對外貿易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隨之國際貿易專業成為我國高校最熱門的專業之一。目前,我國七百多所本科院校開設有國際貿易專業,該專業普遍開設的專業課程是國際結算、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貿易單證、外貿函電、報關實務、宏微觀經濟學等課程。這些課程普遍存在的一個特點是理論性較強,雖然實驗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已經逐步被引用到教學過程中,但是在當前實踐教學中,存在著課時較少,內容設置不合理,不能及時反映國際貿易新動態等問題。而案例教學法雖然一定程度上能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但大部分專業教師缺乏在企業的實際工作經驗,也就不能了解最新的實際案例情況,所以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還是不強,對專業課缺乏學習興趣,進而學習效果也就不太理想。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國際貿易專業課程的趣味性,使學生真正掌握國際貿易的原理,成為處理實際業務的外貿人才,我們還需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專業技能大賽就是改善這一情況的有效途徑。
2專業技能大賽對本專業的有利影響
21激勵機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專業技能競賽一般都設置有獎項,并頒發有相應的證書,對學生畢業時找工作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加分項,因此想要取得良好的成績就必須先掌握相應的知識,從而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比如2016年安徽財經大學舉辦的首屆安徽省大學生國際貿易綜合技能大賽在省級各高校比賽的決賽中設置有一、二、三等獎,并頒發相應的有安徽省教育廳蓋章的證書,這對參與者來說具有較大的吸引力。進而能激發同學們參與的興趣,一旦有了興趣,就會更認真主動地學習相應的理論知識。
22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
國際貿易是一項涉外經濟活動,就業涉及眾多經濟部門,因此具有線長、面廣、風險大、復雜程度高等特點。從事這類工作也就需要學生掌握對外談判、國際結算方式、國際貿易術語等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大賽與專業課程聯系密切,通過比賽,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運用。例如安徽省首屆國際貿易綜合技能大賽初賽是校園選拔賽,主要通過校園商品交易會和國際貿易模擬談判的形式進行。學生需要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溝通;還需熟悉進出口采用哪種貿易術語對己方比較有利;匯款、托收、信用證等結算方式哪種更為安全可行等專業的理論知識。
23鍛煉了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
國際貿易需要和銀行、外經貿部門、海關、商檢部門、運輸公司、保險公司等諸多部門和企業打交道,尤其對外談判的時候還涉及法律人員、專業技術人員、銷售人員等,因此,從事這類工作還需要學生具有團體合作意識。專業技能大賽一般通過團體賽的形式進行,小組成員之間要相互默契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績。例如安徽省國際貿易綜合技能大賽規定參賽小組一組7~10人,參加省級決賽前要提交一份國際貿易參展商業策劃書,決賽時是15分鐘的產品會,這些都需要每個小組成員貢獻出一分力量,相互之間還要銜接流暢,否則就會給整個小組表現帶來不利影響。
24進一步融洽師生關系、生生關系
高校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任務是育人。但是目前高校教師的育人功能遠遠低于社會和學生所要求的水平。據調查,在高等學校,除了上課外,80%的學生課后與老師的接觸為零;而在上課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講臺似乎成了阻礙師生交流的鴻溝,師生關系薄弱。班級同學之間接觸則主要是課堂上,課下溝通機會少。通過專業技能競賽,不僅指導老師和學生之間,團隊成員之間有更多的溝通機會,還能加強不同高校之間師生相互交流學習,從而能夠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有利于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創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進而改善了課堂教學效果。
25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雙向選擇的就業機會
專業技能大賽往往會得到一些優秀企業的重視,如安徽省國際貿易綜合技能大賽的評委除了一部分是國貿專業的優秀教師,還有一部分是浙江、江蘇、安徽、上海等外貿企業的相關部門負責人,企業不僅可以通過這個比賽讓更多人了解本企業,也可以為企業選拔優秀的儲備人才。對學生來說可以通過自己精彩的表現選擇自己心儀的企業去實習或工作。尤其對于位于非一線城市的高校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是個很難得的機會。
3改善專業技能大賽的建議
31加強與企業的聯系
當前多數高校開設的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廣泛趨同,與國際市場和用人單位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特點差距較大,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缺乏校企合作、企業和機構人員培訓等實踐教學的形式。因此,專業技能競賽應加強與企業的聯系,了解企業的需求,根據企業對外貿型人才的需要設置相應的競賽內容。
32擴大競賽規模、種類
就安徽省國際貿易綜合技能大賽來說,目前還只是省級比賽,類似有意義的比賽應進一步擴大比賽規模,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參與比賽的積極性,而且通過省級之間的比賽,能加強省級之間高校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老師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學習。此外,比賽種類可以多樣化,與國貿專業課程緊密相連,這樣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各科專業課的學習效果。
33競賽內容多樣化
優秀的外貿人才不僅要掌握外?Q相關的專業知識,還應有較高的素養和靈活應變的能力。因為外貿工作需要和不同國家的人打交道,也代表著企業的形象和國家公民的形象,所以競賽內容除了與專業課聯系密切外,還應注重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例如可以在比賽最后環節設置一個5分鐘左右的提問環節,評委可以提出相應問題,由學生靈活應答。學生通過這一環節也能夠了解到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方向,進而改善自己的不足之處。
34加強指導教師的培訓和學習
在專業技能比賽中,指導教師的水平直接影響團隊小組的整體水平,指導老師只有掌握了國際貿易業務操作的第一手資料,了解到最新的國際貿易動態,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因此,可以請企業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工作人員給指導老師做集中培訓或者組織指導老師到企業中去學習來實現。
35注重學生的年級性
低年級的大學生一般是學習基礎知識的環節,接觸專業課還較少,對國際貿易專業也不是很了解,而高年級的大學生是學習專業知識的環節,更希望能到外貿單位去實習,以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接軌,所以專業技能大賽可以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分開舉辦。針對低年級學生應注重基礎知識的鍛煉,例如對英語的掌握程度,通過比賽給學生提供到外貿企業參觀的機會。針對高年級的學生應偏重專業知識的鍛煉,例如對國際貿易實務知識的掌握。通過比賽給學生提供實習或就業的機會。
篇3
吉林市水務集團已建廠84周年,供水管網總長近1000公里,日供水能力50.5萬m3/d,供水人口150萬。因建廠早,跨越幾個歷史時期,飽經滄桑,管網及設備陳舊老化,耗能高,效率低,漏損率長期居高不下;水價長期偏低造成成本倒掛,政策性虧損嚴重,累積債務達3億元。面對嚴重的挫折和挑戰,集團員工既沒有氣餒,也沒有后退,而是在集團班子帶領下,奮力拼搏、克難求進,全力實施節能降耗增收節支對策,尋求經濟結構調整與增長方式轉變的路子,使水務工作步入良好發展軌道。我集團公司是個耗能大戶,供水機組裝機總容量為14390KW,由于近年來多次電漲價使電費在制水成本中所占比例已由上個世界末的21%上升到目前的34%,加大了供水企業的經營壓力。因此,節能降耗,增收節支,增加生產,厲行節約乃是應對全球金融海嘯,構建和諧社會和民族復興的當務之急,水務行業全力創建資源節約型水廠,刻不容緩。
2 建設高質和諧水務的對策與效益1 優化調度,突顯高效設備的作用。
在我公司五個水廠中,有三個水廠設備陳舊落后,產能低下,只能低負荷運行。二水廠、三水廠是近幾年新擴建的水廠,設備好、效率高、節能降耗幅度大,是生產中優先運行的設備。二水廠1998年擴建投產,采用法國DEGREMONT公司技術,設備先進、高效。三水廠2006年投產,設計中采用了快速混合、紊流多微渦反應、小間距斜板淺池沉淀、恒水位等速過濾V型濾池、全流程自動控制等國內外先進設備。二、三水廠節電22%,節水34%,節省人力52%。不僅節能效果好,而且出廠水質全面達標。經五個水廠權衡利弊考慮,我們進行水廠優化生產調度時,使二、三水廠承擔60~65%的負荷,其他三個水廠承擔35~40%的負荷。2 把好設計關,應用變頻調速技術,使水泵在高效區工作。
我公司三水廠舊系統取水泵站,始建于1975年,因設計原因泵房室內地面沒有下臥到合適的標高,投產后最大取水量為9.5萬m3/d,為設計值的88%,為水泵額定值的79%。每m3水耗電量為0.124KWh,比新建泵站取水機組每m3水耗電量高36%。鑒于上述情況,我們在2006年投產的新泵站中,安裝了三臺上海KSB水泵廠的RDL-600-670A水泵,其性能參數為Q=2800~4800m3/d,H=22~33m,配套電機功率為355KW。該泵的特點是:結構合理,效率高,抗汽蝕能力強,運行可靠,效率η≥80%(比原來提高3%~5%),水泵設計安裝標高比舊系統取水泵低4.86m,達到自灌啟動,單機平均出水流量經測試為4500m3/d,滿足設計要求。每送1m3水電耗為0.079KWh(比過去節電36%)。新泵站采用高壓變頻調速,對取水泵355KW/10KV 3臺機組采用北京利德華福HVRSVERT-A10/030大功率變頻器對兩臺變頻機組進行一拖二開環運行方式,即根據清水池水位手動調節頻率,一般頻率運行在38~45Hz之間。不僅滿足了取水量的要求,還有效地降低了電耗。對送水泵560KW/10KV 3臺機組選用HVRSVET-A10/045帶手動一拖二旁路的變頻器進行閉環運行。變頻器有效的水泵閉環控制功能使水泵調節平滑可靠,轉速無波動,電網側功率因數提高0.96以上,單臺機組節電率達32%以上,三水廠每年節省電費100多萬元。除此以外,變頻調速、恒壓供水技術,在一水廠、二水廠、四水廠都得到了應用,效果亦然。3 大力降低供水管網的漏損率。
吉林市管網漏失率長期居高不下,在40%左右徘徊,并愈演愈烈。為降低漏失率,公司采用外聘與內查兩個隊伍,齊頭并進。所謂外聘即:招聘河北保定金迪,長春市鑫龍兩支探漏隊伍;內查是公司客戶服務中心成立一個探漏科。三支隊伍各自承擔區域查找管網。自2007年5月至2008年末,用累積一年半的時間在船營、昌邑、豐滿、龍潭四個區域的16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幾只隊伍分片包干,用LD-96漏水探知機。艾格瑪(Eigma)多頭數字相關儀,英國RD-320井蓋定位儀;2M聽漏桿等儀器在長1000公里的輸配水干線路徑上,晝夜兼程,采用路面聽音、閥栓聽音、閥栓漏水聲波探測、管道探測、GPRS衛星定位法共探測出地下暗漏298處,并及時修復。制止漏水量2102 m3/d,相當于每年1840 萬m3/年流量,全年可創造價值1200多萬元。使吉林市的供水形勢有所好轉,基本解決了部分區域吃水難的問題,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言而喻。自展開該項工作以來,截止2009年七月份,我公司的日供水量比2006年降低3.4萬m3/d,降幅為11%;供水的產銷差率降低了8個百分點。
4 進行市區管網的二次供水改造,提高輸配水能力,降低管網的能源消耗。
吉林市有231065戶居民,108萬二次供水人口長期面臨“吃水難”的局面,自二〇〇二年起進行二次供水改造工作,獲益匪淺:4.1 新上了DN800、DN700、DN500三條過松花江管線,使全市船營、昌邑、龍潭、豐滿四個城區達到聯網供水。4.2 鋪設DN500至DN1200大口徑管線60多公里,新上DN63~DN325的UPVC、PPR、PE塑料管線380公里。4.3 將原來935個加壓泵站減少到100個(規劃),可節省建筑面積10萬㎡,相當于節省資金2.5億元,節省設備及配管費1.5億元,合計4億元。4.4 節省值班人員1700人,每人年薪以2萬元計,每年可節省人員工資0.34億元。4.5 改造前電機總容量為15000KW,全年耗電量9198萬KWh,改造后電機總容量為4900KWh,為改造前的33%,采用微機變頻調速恒壓供水設備,并有75%的泵站取消了清水池,采用無負壓供水節能效果好,全年總耗電量2125萬KWh,比改造前節電77%,相當于每年節省電費5814萬元(0.822元/KWh)。4.6 遠程控制自動化程度高,保證全市24小時供水,方便了用戶。5 開展增收節支活動成效可觀。
二〇〇八年銷售收入實現14312萬元,比二〇〇七年增收1254萬元,增長率為9.6%;產銷差率為34.2%,少支出362萬元,降低率為2.92%;在調價等政策不到位的前提下,公司發生年度虧損1306萬元,比二〇〇七年減虧670萬元。公司號召全體員工應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的觀念,從節約一滴水,一滴油,一度電,一卡路里熱做起,發揚”增加生產、厲行節約”的好傳統。重拳打擊竊水、人情水、打封地下水活動,營業部門加大查收力度,實行績效工資、加強財務與物流管理等對于增收節支都起了一定的作用,2009年和2010年,如扣除電、熱、材料、漲價、洪災等因素,企業的社會經濟效益仍比以前有明顯提高。
篇4
醫藥行業在投資界擁有“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的美譽,20xx年英國《金融時報》500強企業所屬行業中,制藥業是僅次于銀行業的全球最有投資價值的行業。醫藥行業分為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兩大組成部分,其中醫藥工業包括化學制藥工業(包括化學原料藥業和化學制劑業)、中成藥工業、中藥飲片工業、生物制藥工業、醫療器械工業、制藥機械工業、醫用材料及醫療用品制造工業、其他工業八個子行業。一、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現狀
(一)醫藥行業的特點
1、高技術
醫藥制造業是一個多學科先進技術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產業群體。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擴大了疑難病癥的研究領域,為尋找醫治危及人類疾病的藥物和手段發揮了重要作用,使醫藥產業發生了革命性變化。
2、高投入
醫藥產品的早期研究和生產過程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改造,以及最終產品上市的市場開發,都需要資本的高投入。尤其是新藥研究開發(R&amD)過程,耗資大、耗時長、難度不斷加大。目前世界上每種藥物從開發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費15年的時間,耗費8-10億美元左右。美國制藥界在過去的20年間,每隔5年研究開發費用就增加1倍。20xx年,世界制藥業的“三巨頭”——美國輝瑞公司、葛蘭素史克公司和諾華制藥公司的研究開發費用分別達71億美元、46億美元和35.5億美元,研究開發費用占全年銷售額的比例均在15~16之間。
3、高風險
從實驗室研究到新藥上市是一個漫長的歷程,要經過合成提取、生物篩選、藥理、毒理等臨床前試驗、制劑處方及穩定性試驗、生物利用度測試和放大試驗等一系列過程,還需要經歷人體臨床試驗、注冊上市和售后監督等諸多復雜環節,且各環節都有很大風險。一個大型制藥公司每年會合成上萬種化合物,其中只有十幾、二十種化合物通過實驗室測試,而最終也可能只有一種候選開發品能夠通過無數次嚴格的檢測和試驗而成為真正的可用于臨床的新藥。目前,新藥研究開發的成功率還比較低,美國為1/5000,日本為1/4000。即使新藥研發成功、注冊上市后,在臨床應用過程中,一旦被檢測到有不良反應,或發現其他國家同類產品不良反應的報告,也可能隨時被中止應用。
4、高附加值
藥品實行專利保護,藥品研究開發企業在專利期內享有市場獨占權。由于藥品研究開發的高額投入,制藥公司一旦獲得新藥上市批準,其新產品的高昂售價將為其獲得高額利潤回報。生物工程藥物的利潤回報率也非常高,尤其是擁有新產品、專利產品的企業,一旦開發成功便會形成技術壟斷優勢,回報利潤能達十倍以上。
5、相對壟斷
醫藥制造業從根本上說,是被以研究開發為基礎的大制藥公司所壟斷,并且這種壟斷有進一步加強的趨勢。20xx年,世界前10家跨國制藥公司占全球藥品市場的份額為43,前20家占有率已經達到60以上。
我國制藥業長期以來以仿制藥物為主,自主研發實力不強,R&amD投入較少,利潤回報、風險性等產業特征也相應表現得不如世界發達國家制藥業那樣突出。但隨著醫藥產業國際化進程加快,我國醫藥制造業在自主開發、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道路上,對產業特性的感受將會越來越強烈。
(二)醫藥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自1997年以來,醫藥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穩步提高,主要經濟指標占全部工業總額的比重,呈現穩步增長態勢。醫藥行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資產為主的規模比重僅為2-3,效益指標相對高一些也僅為3-4,是我國實現經濟效益的穩定來源產業之一,但并未進入支柱產業之列。醫藥行業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為人民防病治病、康復保健、提高民族素質的特殊產業。在保證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保駕護航”作用。
表1:醫藥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占全國工業比重
1997年1998年1999年20xx年20xx年20xx年
企業數()1.071.092.022.032.192.17
工業總產值()1.852.032.062.083.043.18
總資產()1.932.002.082.222.662.79
銷售收入()1.861.971.971.972.262.30
利潤()4.35.34.43.13.783.84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表2:20xx~20xx年醫藥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在工業行業中的排名
20xx年20xx年20xx年
凈資產數額131312
資產總額141313
工業總產值(不變價)111811
銷售收入191818
利潤總額9711
利稅總額91215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其中20xx年為快報數據。
(三)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現狀
我國是目前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制藥大國,可生產化學 原料藥1300多種,總產量80余萬噸,其中有60多個品種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化學藥品制劑30多種劑型、4500余個品種;在全球已經研究成功的40余種生物工程藥品中,我國已能生產18種,其中部分藥品具有一定產業化規模;中成藥產量60余萬噸,中成藥品種、規格達8000多種;可生產醫療器械近50個門類、3000多個品種、11000余個規格的產品。
1、近6年醫藥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值、產量穩步增長,連年創出新高
全國醫藥工業總產值由1998年的1712.8億元增長至20xx年的3876.5億元,年均增長17.75;工業增加值由1998年的468.3億元增長至20xx年的1133.2億元,年均增長19.33。
20xx年醫藥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962.1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第18位;實現利潤273.95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第11位。
2、重點子行業中的化學制藥業成為醫藥工業的主要支柱,中藥工業穩步發展,生物制藥和醫療器械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我國醫藥工業的重點子行業主要包括化學制藥、中藥工業、醫療器械和生物制藥業。
(1)化學制藥業成為醫藥工業的主要支柱,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20xx年,我國化學制藥業共完成總產值2383.76億元,完成增加值607.4億元,完成的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占醫藥工業的50以上?;瘜W制藥業中的化學原料藥業和化學制劑業兩個門類增長速度不一,化學原料藥業增長勢頭好于化學制劑業。
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化學原料藥生產國和主要化學原料藥出口國,化學原料藥已經成為醫藥工業的支柱,產值約占整個醫藥工業的1/3,原料藥生產量約占世界化學原料藥市場份額的22,原料藥產量約有50出口。受跨國公司“轉移生產”等因素影響,未來3-5年,我國化學原料藥業將保持較好增長趨勢,化學制劑業隨著我國醫藥健康防疫體系的完善、醫療保險覆蓋面擴大、農村醫療擴大等也將平穩增長。
(2)中藥行業是醫藥工業的第二大支柱
中藥行業包括中藥飲片和中成藥兩大門類。20xx年中藥工業完成總產值800.9億元,完成增加值294.9億元。1998-20xx年間,我國中藥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54,銷售產值年均增長18.8。從整體狀況看,目前我國中藥行業裝備水平和工藝水平還不高,缺乏行業技術質量標準,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較難保證。20xx年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了中藥產業國際化發展戰略,將推動中藥、生化藥出口列為科技興貿的基本戰略之一,這對中藥行業持續穩定增長將起到積極作用。
(3)生物制藥近年來發展迅速
生物制藥業是我國受現代生物工程技術推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20xx年,生物制藥業工業總產值194.9億元,增加值72.3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16.3、10.05,其中基因和疫苗生產發展很快,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20xx年國家加強衛生防疫機構建設和緊急防御體系,啟動了十余億元的疫苗計劃,列出了今后幾年將重點發展的6類生物醫藥項目,這些舉措將帶動我國生物制藥業的高速發展。
(4)醫療器械行業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世界醫療器械市場主要由美國、日本、法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壟斷。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占世界市場的份額較低,但我國已成為全球醫療器械十大新興市場之一,是除日本以外亞洲最大的市場。20xx年醫療器械行業總產值188.7億元,增加值72.9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5.04、16.27。目前我國生產的醫療器械產品主要為常規、普及型產品,高精尖產品數量少,缺少能拉動產業整體升級發展的核心產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自我保健需求的增加,醫療器械行業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3、醫院下游市場發展趨于完善
我國醫藥商品的銷售,以委托醫藥商業貿易公司和企業自銷為主。目前我國已有藥品批發企業7486家,藥品零售企業151760家。醫藥物流作為醫藥產業中的全新領域得到了飛速發展,一批具有一定規模、較為完善的網絡結構和現代管理水平的現代醫藥物流企業脫穎而出,一大批醫藥商業企業正在向著醫藥物流企業轉變。
4、重點醫藥生產區域已經形成
從地域效益分布程度來看,20xx年醫藥行業效益聚集的前10省市分別占全行業銷售收入總額的70.03、實現利潤的73.12。在華北、華東、華南及四川等具有醫藥工業基礎,有地方政府積極支持、將醫藥工業作為重點扶持產業發展的地區,成為醫藥工業產業聚集、實現效益相對集中的區域格局基本形成。20xx年全國實現效益前10名省市如下表所示:
排序銷售收入總額前10名省市利潤總額前10名省市
1江蘇江蘇
2浙江浙江
3山東北京
4廣東河北
5上海廣東
6河北山東
7天津上海
8北京天津
9湖北吉林
10四川四川
(四)醫藥行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1998年以前,我國醫藥產業的市場準入條件很低,導致企業規模較小,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1998年以來,國家提高了醫藥產業的進入壁壘,在醫藥生產和流通企業中強制實施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CP(藥品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GAP(藥材生產管理規范)等;對藥品生產企業和藥品經營企業分別實行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制度,對醫藥產品制訂了藥品注冊制度,對中藥、醫療器械等各子行業制定了不同的市場準入條件。這一系列制度的推廣與實施,保障了我國醫藥行業的有序發展,醫藥行業已形成了嚴格的市場準入機制。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與醫藥行業有密切關系的主要包括: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藥品分類管理、GMP認證制度、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藥品降價、降低出口退稅率等。
1、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將促進一些國產普藥生產企業的發展
1998年底,國務院了《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正式實施。對于醫藥制造業而言,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影響,更多地表現為對藥品需求結構調整的引導。20xx年6月,國家公布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物目錄》,規定基本醫療保險的基本原則是“低水平、廣覆蓋”,用藥范圍主要確定于療效確切、價格低廉的基本治療用藥。一些療效好、價格低、質量可靠的普藥、國產藥生產企業將會擴大在醫療保險用藥中的比重,擴大市場份額。
2、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制度的實施將使我國非處方藥發展進入黃金時期
1999年,我國頒布了《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試行)并正式啟動了藥品分類管理工作。截止到20xx年底,國家已正式公布了非處方藥物(OTC)目錄共六批。OTC藥物可以進行廣告宣傳并無需醫生處方即可購買,在宣傳和流通方式上有較大的優勢。我國OTC市場近年來發展迅猛,1990年OTC銷售額為19億元,20xx年達320億元,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群體保健意識的不斷加強,自我藥療市場發展潛力巨大,OTC市場將出現發展的黃金時期。
3、GMP認證制度的實施淘汰了近千家規模小、資金實力弱的醫藥小企業,提高了我國醫藥生產企業的整體競爭能力
20xx年,國家醫藥行政管理部門在醫藥行業推行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CP(藥品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GAP(藥材生產管理規范)認證制度,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針對醫藥生產企業的GMP認證制度。GMP的中心內容是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實行全面質量保證,確保產品質量。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所有藥品制劑和原料藥生產企業必須在20xx年7月1日前通過GMP認證,達不到要求的一律停止生產。據統計,截至到20xx年6月31日,全國累計有3101家藥品生產企業通過GMP認證,占全國藥品生產企業的60,有1970家藥品生產企業和884家藥品生產車間未通過認證。
4、藥品降價和集中招標采購制度的實施使強勢醫藥生產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藥品定價采取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市場調節價三種定價方式,其中:列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目錄的1000多種藥品與醫保藥品目錄以外具有壟斷性生產、經營的藥品實行政府定價和指導價;其他藥品實行市場調節價。1997年以來,國家先后10多次降低中央管理藥品價格,降價金額累計達160億元,平均降價幅度在15以上。從20xx年起,國家有關部門決定擴大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在全國重點城市的試行范圍,要求醫療單位在采購臨床上應用普遍、用量較大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藥品時必須進行集中招標,以進一步降低基本藥品價格。國家根據市場和醫療消費情況實施藥品降價政策已成必然的發展趨勢。藥品降價和集中招標采購制度有利于降低藥品的“虛高”利潤,促使藥品利潤在生產、流通、使用環節合理分配,而強勢醫藥生產企業可以借助價格、成本、品牌上的優勢,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5、降低出口退稅率將使一些中小原料藥生產企業面臨淘汰,化學原料藥生產企業的集中度將得到加強
我國將從20xx年1月1日起,降低出口退稅率。這項政策的實施,將對化學原料藥業產生了一定沖擊和影響。我國是化學原料藥生產和出口的大國,原料藥生產企業在國內原料藥生產能力過剩,銷售價格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再受到降低出口退稅率的影響,其盈利空間將日趨狹窄。大型原料藥生產企業由于擁有規?;a效益,產品成本較低,在降稅后仍具有較大的比較優勢,而一些中小型原料藥生產企業將被迫退出這一行業。
(五)醫藥行業的發展趨勢
在未來3-5年,我國醫藥行業將繼續保持穩定發展,化學原料藥、中藥、生物制藥成為發展重點,醫藥生產企業的結構調整將進一步加快,大批規模小、資金實力弱的小企業將在競爭中被淘汰,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團將不斷出現。外商投資企業所占比重將不斷加大,成為醫藥生產企業中一支骨干力量。
1、《醫藥行業十五規劃》明確了醫藥行業的重點發展領域及結構調整方向
重點發展領域包括:發展優勢原料藥業,繼續發揮化學原料藥方面的優勝,分層次發展化學原料藥,重點突破一批大宗原料藥的關鍵生產技術,開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國內短缺的產品及具有高附加值的出口產品;充分發揮石家莊、哈爾濱、沈陽和重慶等老醫藥工業基地的作用,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競爭力,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生產規模大、國際市場競爭力強的大企業;促進中藥現代化,加快中藥現代化步伐,積極推進中藥材生產規模化、產業化和集約化進程,建立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標準體系,推廣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加強重點中藥企業技術改造;在現代生物制藥方面,重點研究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好產業化前景、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生物工程技術藥物,加快研發關系國計民生的防治嚴重傳染疾病的基因工程、微生物載體、核酸等新型疫苗,以及針對病毒性疾病的新型治療性疫苗。
在醫藥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方面,積極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引導企業投資方向,及時淘汰落后產品及生產工藝,嚴格控制新開辦企業數量;仿制產品的生產審批將考慮市場供需情況和技術水平狀況;制假售假、污染嚴重、扭虧無望、達不到GMP要求的企業,依法關閉、破產;鼓勵中小企業在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與大型企業進行多種形式的協作與聯合,實現優勢互補。
2、產業結構調整指導
20xx年4月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協調配合控制信貸風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制定了《當前部分行業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目錄》,要求對其中的禁止類項目一律停止建設,對已建成的項目要堅決限期淘汰、依法關閉;對限制類項目中的擬建項目停止建設,在建項目暫停建設并進行清理整頓。其中涉及醫藥行業的目錄如下:
禁止類限制類
手工膠囊填充維生素C原料項目
軟木塞燙臘包裝藥品工藝青霉素原料藥項目
塔式重蒸餾水器勞動保護、三廢治理不能達到國家標準的原料藥項目
無凈化設施的熱風干燥箱一次性注射器、輸血器、輸液器項目
安瓿拉絲灌封機藥用丁基橡膠塞項目
鉛錫軟膏管無新藥、新技術應用的各種劑型擴大加工能力的項目(填充液體的硬膠囊除外)
粉針劑包裝用安瓿原料為瀕危、緊缺動植物藥材,且尚未規?;N植或養殖的產品生產能力擴大項目
藥用天然膠塞
直頸安瓿項目
3、外商投資指導政策
20xx年,國務院修訂頒布了新的《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其中對外商投資醫藥制造業的指導政策如下:
類別目錄
限制類氯霉素、青霉素G、潔霉素、慶大霉素、雙氫鏈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鹽酸四環素、土霉素、麥迪霉素、柱晶白霉素、環丙氟哌酸、氟哌酸、氟嗪酸生產
安乃近、撲熱息痛、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生產
國家計劃免疫的疫苗、菌苗類及抗毒素、類毒素類(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白百破、麻疹、乙腦、流腦疫苗等)生產
成癮性麻醉藥品及精神藥品原料藥生產(中方控股)
血液制品的生產
非自毀式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輸血器及血袋生產
禁止類列入國家保護資源的中藥材加工(摩香、甘草、黃麻草等)
傳統中藥飲片炮制技術的應用及中成藥秘方產品
鼓勵類我國專利或行政保護的原料藥及需進口的化學原料藥生產
維生素類:煙酸生產
氨基酸類:絲氨酸、色氨酸、組氨酸等生產
采用新技術設備生產解熱鎮痛藥
新型抗癌藥物及新型心腦血管藥生產
新型、高效、經濟的避孕藥具生產
采用生物工程技術生產的新型藥物生產
基因工程疫苗生產(艾滋病疫苗、丙肝疫苗、避孕疫苗等)
海洋藥物開發與生產
艾滋病及放射免疫類等診斷試劑生產
藥品制劑:采用緩釋、控釋、靶向、透皮吸收等新技術的新劑型、新產品生產
新型藥用佐劑的開發應用
中藥材、中藥提取物、中成藥加工及生產(中藥飲片傳統炮制工藝技術除外)
生物醫學材料及制品生產
獸用抗菌原料藥生產(包括抗生素、化學合成類)
獸用抗菌藥、驅蟲藥、殺蟲藥、抗球蟲藥新產品及新劑型開發與生產
(六)醫藥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醫藥工業企業集中度不高
20xx年,世界前20家醫藥公司在全球藥品市場份額的占有率達60以上。20xx年,我國醫藥行業前20名企業(以銷售收入排序)的資產總額占全行業的16.5,銷售收入占20.3,實現利潤占21.2。前60強企業實現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占全行業的比重也只有30-40。我國醫藥工業企業過于分散,行業集中度較低。從數量上來看,20xx年全國醫藥工業企業共有4600家左右,其中小型企業占79.1,中型企業占13.9,大型企業僅占7。從效益情況看,20xx年4600多家企業中微利和虧損企業占全部醫藥工業企業的85以上。中小企業數量過多,不利于發揮規模效益和提高企業盈利水平,也難以適應醫藥行業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附加值、相對壟斷的行業特性。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提高產業集中度已成為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2、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生產技術水平有待改善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教興藥”政策的實施,醫藥行業總體技術實力得到了提高,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科研開發投入不足。跨國制藥公司的研究與開發投入一般都占銷售總額的15以上,而在我國不足2??蒲型度氲牟蛔闶刮覈鴵碛凶灾髦R產權的醫藥產品較少,產品更新慢,重復嚴重,化學原料藥中97的品種是“仿制”產品;二是裝備水平亟待提高。我國大部分制藥企業的裝備還以機械化為主,距發達國已進入以計算機控制為主的自動化裝備生產階段還有較大差距;三是科技成果迅速產業化的機制尚未完全形成。我國醫藥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僅8左右,真正形成產業化生產只有2-3。
3、產品質量、性能有待提高
我國是化學原料藥生產大國,產量已居世界第二,但藥物制劑研發水平低,多數制劑產品質量不高,穩定性差,難以進入國際市場。現階段我國平均一種原料藥只能做成三種制劑產品,而國外一種原料藥能做十幾甚至幾十種制劑產品。國產醫療器械產品大多是附加值較低的常規中低檔產品,產品返修率和停機率高,產品性能不穩定,造成臨床上所需的高、精、尖醫療器械與新型實用醫療設備多數依賴進口。
4、醫藥流通體系不健全
我國前三大醫藥商業企業占國內醫藥市場份額的比例為17,而美國前三大醫藥商業企業占全美市場份額的60,我國醫藥商業集中度較低。醫藥流通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三級批發格局被打破以后,新的醫藥流通體系尚未完全形成。目前我國醫藥流通的批發環節以委托醫藥商業公司銷售和企業自銷為主。近年來,醫藥生產企業出于對產品價格加以控制和參與市場競爭的需要,加強了自營自銷力量。
二、我行醫藥行業業務發展現況分析
(一)我行醫藥行業發展現狀
1、近三年我行醫藥行業信貸業務發展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根據信貸管理信息系統提取的數據,截止20xx年底,全行公司類醫藥行業客戶1200戶,信貸業務余額181.91億元,較20xx年底增加35.3億元,增長24.1,其中:貸款余額168.3億元(含票據貼現10.21億元),占92.5;票據承兌余額11.57億元,占6.4;貿易融資業務余額1.19億元,占0.7;保證及信貸證明余額0.85億元,占0.8。
醫藥行業貸款余額近三年增長較快,20xx年底醫藥行業貸款余額為168.3億元,比20xx年底增加29.5億元,增長21.2,與同期全行公司類貸款15.2的增長速度相比,高出6個百分點。醫藥行業貸款余額占全行公司類貸款余額的比重由20xx年底的1.13上升到20xx年底的1.28。醫藥行業近三年發展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信貸余額較上年增長貸款余額較上年增長貸款余額占全行公司類貸款的比重
20xx年底1,231,4471,191,4191.13
20xx年底1,465,75219.01,388,38216.51.19
20xx年底1,819,10124.11,683,03621.21.28
20xx年6月末1,715,6361,585,541
2、醫藥行業不良貸款額、不良貸款率有所下降,但資產質量仍不容樂觀
截止20xx年底,我行醫藥行業不良貸款客戶389戶,占醫藥行業客戶總數的32.42;五級分類口徑不良貸款余額29.5億元,比20xx年底減少4.2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55,較20xx年底下降6.8個百分點;“一逾兩呆”口徑不良貸款余額22.35億元,比20xx年底減少3.5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3.28,較20xx年底下降5.4個百分點;欠息戶409家(其中有息無本戶20家),占客戶總數的34.1,欠息額7.33億元,比20xx年底減少2.62億元,其中催收利息7.26億元,比20xx年減少2.2億元。從不良貸款形成時間來看,1999年以前發生的信貸業務形成的不良貸款(五級分類口徑)余額為19.95億元,占20xx年底不良貸款總額的67.6;欠息額6.3億元,占欠息額的85.9。
受醫藥行業客戶結構調整以及剝離因素的影響,20xx年6月底,醫藥行業五級分類口徑不良貸款額下降為12.0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7.61;一逾兩呆口徑不良貸款余額10.2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6.45。醫藥行業近幾年資產質量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貸款余額五級分類一逾兩呆
不良額不良率不良額不良率
20xx年底1,191,419406,87034.1533,67028.01
20xx年底1,388,382337,98024.34%9,01118.66
20xx年底1,683,036295,32917.55"3,46013.28
20xx年6月底1,585,541120,6447.612,3456.45
雖然醫藥行業不良貸款額及不良貸款率不斷下降,但醫藥行業資產質量依然不容樂觀。醫藥行業的不良客戶數、欠息戶比例較高,進行結構調整勢在必行。20xx年底、20xx年6月底我行前十大不良客戶貸款余額分別為16.1億元、9億元,占全部不良貸款的54.5、74.5,不良貸款客戶集中度很高。20xx年底及20xx年6月底五級分類口徑前十位不良貸款客戶名單如下:
單位:萬元
排名20xx年底20xx年6月底
客戶名稱不良額客戶名稱不良額
1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38400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36500
2深圳三九藥業有限公司32900華北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8000
3中原制藥廠26350通化方大藥業股份有限公司9950
4通化市金馬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4550北京建昊高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5600
5華北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9000沈陽金龍保健品有限公司5532
6包頭金星藥用膠囊公司4449河北圣雪葡萄糖有限責任公司3450
7北京瑞得合通藥業有限公司4280廣州大禹重離子醫療器材有限公司2983
8北京達因藥業有限責任公司3834深圳三九藥業有限公司2900
9河北圣雪葡萄糖有限責任公司3500吉林亞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700
10廣東邁特興華藥品有限公司3433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匯制藥公司2369
小計16069689984
3、醫藥行業客戶總數減少,戶均信貸余額有所提高
與20xx年相比,20xx年底醫藥行業客戶總數有所減少,其中商業客戶減少了近一半。工業客戶信貸余額有所增加,占醫藥行業信貸業務的比重有所提高。20xx年底,我行醫藥行業客戶1200戶,比20xx年減少170戶,其中:工業客戶1095戶,比20xx年減少41戶,信貸余額173.05億元,比20xx年增加40.78億元,占醫藥行業客戶信貸余額的比重由20xx年的90.2提高到95.1;商業客戶105戶,比20xx年減少129戶,信貸余額為8.86億元,比20xx年減少5.44億元,占醫藥行業客戶信貸余額的比重由20xx年的9.8下降到4.9。20xx年底,我行醫藥行業客戶戶均信貸余額為1516萬元,比20xx年提高446萬元,其中:工業客戶戶均余額1580萬元,比20xx年提高416萬元;商業客戶戶均余額844萬元,比20xx年提高233萬元。20xx年我行醫藥行業信貸資產分布及資產質量情況如下:
單位:億元
客戶數(戶)20xx年底信貸余額占比其中:表內余額表外余額五級分類口徑
20xx年20xx年較上年增長不良額不良率()
合計13701200-12.41.911008.443.4729.5417.55
醫藥工業11361095-3.63.0595.10.422.6328.6817.85
醫藥商業234105-55.18.864.98.020.840.84511.02
截止20xx年底,我行醫藥行業前十大客戶信貸余額30.2億元,占比為16.6;20xx年6月底,前十大客戶信貸余額28.5億元,占比為16.6。醫藥行業信貸余額前十位客戶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排名20xx年底20xx年6月底
客戶名稱信貸余額客戶名稱信貸余額
1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41000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41000
2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38950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36500
3深圳三九藥業有限公司32900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32500
4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320xx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320xx
5深圳海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0300上海醫藥(集團)總公司30000
6內蒙古億利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8218內蒙古億利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8150
7太極集團有限公司27000深圳海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5000
8中原制藥廠26350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xx0
9通化市金馬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4550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xx0
10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291金花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400
小計301559284550
4、區域分布分析
醫藥行業在我行地區分布廣且較為分散,與醫藥行業自身的地域發展分布不相匹配。截止20xx年底,全行有39個分行(含總行公司業務部)有醫藥行業信貸資產,其中上海、河北、浙江、深圳、陜西、山東、廣東、四川等前八位分行信貸余額91.96億元,占醫藥行業信貸資產總額的50.55,其余約50的信貸資產分布在全國其他的31個省、區的醫藥企業中。
從不良資產分布來看,除寧波、廈門、海南、西藏、三峽等五家分行無不良貸款外,其余34個分行均有不良貸款,其中總行公司業務部、河南、吉林、河北、深圳前五位分行不良貸款余額合計17.51億元,占不良貸款總額的59.30,不良貸款分布區域較集中。從不良貸款率來看,總行公司業務部、河南、新疆、吉林、甘肅五個分行的不良率最高。
(二)我行在醫藥行業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客戶結構不合理,客戶規模偏小
截止20xx年末,我行醫藥行業客戶共1200戶,其中:信貸余額1000萬元及以上的403戶,占醫藥客戶總數的33.58,不良戶56家,不良率15.61;信貸余額1000萬元以下的797戶,占總客戶數的66.42,不良戶412家,不良率34.89。我行對醫藥行業的信貸支持重點不夠突出,信貸余額5000萬元及以上的89戶,僅占總客戶數的7.41,貸款投放多數集中在醫藥行業的中小客戶上,而中小客戶集中體現了不良戶數、不良貸款率雙高的特點。醫藥行業客戶結構不盡合理,在醫藥行業的營銷工作中,應加強對醫藥行業客戶結構的調整,加大對國內優勢醫藥企業和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企業的信貸投放,逐步退出小規模醫藥企業。20xx年底醫藥行業客戶結構如下:
單位:萬元
戶數占比貸款余額不良貸款額不良戶數不良率
1000(含)萬元以上40333.58138472363005615.61
1000萬元以下79766.4291895902941234.89
合計120xx0083036295329468
2、我行醫藥行業存量信貸資產的區域分布與醫藥行業區域發展結構不相匹配
我行醫藥行業信貸資產分布與醫藥行業地區發展結構不相匹配,在部分醫藥行業實力較強、發展較快的區域,我行信貸市場份額較低。
單位:萬元
地區銷售收入排名20xx年底信貸余額信貸余額排名
江蘇省14942616
浙江省21364843
山東省31013576
廣東省4865347
上海市51563191
河北省61413412
天津市72354623
北京市8787919
湖北省93906418
四川省10790648
3、我行與醫藥行業客戶關系緊密程度不高
由于歷史原因,醫藥行業客戶多在工行、農行開戶,是工行、農行的傳統客戶,企業基本結算戶主要開立在工行和農行,在我行基本戶開戶率較低,資金結算量較小,我行對其資金回流及信貸資金風險的控制力度較弱。我行與醫藥行業客戶關系緊密程度不高,深層次的營銷難度較大。
4、競爭產品無特色,缺乏個性化服務
醫藥行業是比較特殊的一個行業,呈現出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附加值的基本特征。醫藥行業受國家管制較嚴,在審批、生產、銷售環節需要經過有關部門的多級審批,國家配套政策的變化對醫藥企業和產品有著直接的影響。此外,醫藥行業技術專業性強,產品分類細,種類繁多,需要對醫藥行業技術、產品、市場進行深入的分析。目前我行對醫藥行業客戶提供的產品比較單一,主要以資產業務中的流動資金和固定資產貸款為主,在資產業務以外缺少與醫藥行業特點相配套的服務模式,不能有效滿足醫藥行業多層次的市場需求。營銷過程中缺乏對不同類型醫藥客戶的市場細分以及需求特點的研究,針對不同類型客戶提供不同的產品和服務。
三、醫藥行業客戶金融服務需求分析
1、融資業務需求
(1)固定資產貸款需求。1998年后國家提高了醫藥產業的進入門檻,與此相關帶來的固定資產貸款需求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建設符合GMP要求的生產廠房和生產線的資金需求;二是醫藥企業為了自身發展的需要,進行設備更新及技術改造的資金需求;三是為實現醫藥產業化,建設新醫藥生產基地和老醫藥工業基地技術改造的資金需求。
(2)流動資金貸款需求。醫藥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為耗用或銷售而儲存的各類存貨、季節性物資儲備等生產經營周轉性或臨時性的資金需要。
(3)其他融資需求。一是醫藥企業進出口業務所產生的貿易融資需求;二是由于醫療器械行業大型設備采用租賃或分期付款方式所產生的融資租賃、買方信貸和保理業務需求;三是醫藥企業由于支付及結算需要所產生的法人帳戶透支等臨時性融資需求。
2、資金歸集及電子化產品需求
(1)資金歸集需求。醫藥工業類客戶和醫藥商業類客戶具有各地分支機構較多、資金結算量小但頻繁等特點,下游客戶(包括各地商、經銷商以及醫院和藥店等)相對穩定但數量較多。為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對加強資金歸集提出了要求,可通過網上銀行、重客服務系統等為醫藥客戶組建資金結算網絡。
(2)電子化結算產品需求。藥品、設備招標采購網上信息平臺以及醫藥經銷商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需要銀行提供相配套的移動POS、金融IC卡等電子化結算產品。
3、財務顧問等中間業務需求
醫藥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將推進醫藥流通及生產企業的重組,由此產生資產評估、財務咨詢等業務需求。同時由于醫藥行業風險基金制度的建立和籌資的多元化,可向企業提供資產管理和投資顧問服務。
隨著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推進,醫療及保險業與每個居民的生活緊密相連,可辦理銀行卡、代收費、保險等中間業務服務。
四、我行醫藥行業客戶發展定位
近兩年,我行在醫藥行業的信貸投放增長較快,信貸余額年均增長超過20,在全行信貸余額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同時,醫藥行業客戶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五級分類口徑不良貸款額和不良貸款率逐年降低,年均下降幅度超過25,信貸資產質量有所好轉。但是我行醫藥行業客戶發展依然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客戶結構不合理、信貸資產分布與醫藥行業區域發展結構不匹配、優質客戶不多等。針對醫藥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結合我行醫藥行業客戶發展現狀,確定未來3-5年內我行醫藥行業客戶發展的思路是:優化醫藥行業客戶地域結構,加大對醫藥行業重點發展地區的營銷力度,提高我行在醫藥行業發展較好地區的市場份額;堅持有進有退的原則,進一步優化客戶結構,重點支持優勢企業和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企業,退出醫藥行業中效益及發展前景不佳的企業。
(一)優化醫藥行業客戶地域結構,確定醫藥行業重點發展地區
從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來看,在我國經濟發展較快、經濟總量較大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醫藥行業有著良好的市場基礎,發展較快、較穩定。該區域醫藥行業的銷售收入達到全國醫藥行業銷售收入的70以上,已成為醫藥行業產業聚集、實現效益相對集中的區域,醫藥行業中的重點優勢企業、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企業也集中在這些地區。根據醫藥行業發展的地域結構,結合我行醫藥行業客戶發展現狀,將江蘇、浙江、山東、廣東、上海、河北、天津、北京、吉林、四川、黑龍江和陜西等十二個省(市)作為我行醫藥行業發展的重點地區。
(二)堅持有進有退的原則,進一步優化醫藥行業客戶結構
1、重點支持類客戶
各分行應視本地區醫藥企業的發展狀況,選擇本地區的重點支持類客戶。重點支持類客戶應符合以下標準:①符合國家產業政策;②有發展潛力、市場競爭力強,財務指標在同行業中保持先進水平;③我行信用評級在AA級及以上。十二個醫藥行業重點發展地區所在地分行可選擇1-5家醫藥企業作為分行重點發展的客戶,其他地區的分行可選擇1-2家醫藥行企業作為重點發展的對象。各分行應根據企業發展狀況以及與我行合作情況等,及時對重點支持類客戶進行動態調整。對分行確定的重點支持類客戶,應根據醫藥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制定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方案,通過提供授信、組建資金結算網絡、提供保理、投資理財、財務顧問、個人金融服務等一攬子金融服務,增加我行在醫藥行業優質客戶市場的業務份額。
各分行在確定重點支持類客戶時應注意:①企業所處的子行業。我國醫藥行業重點發展的子行業是化學制藥業、中藥業和生物制藥業,其中:化學原料藥業具有較大優勢,預計未來3-5年內,受跨國公司“轉移生產”等因素影響將保持較好的增長趨勢,營銷中應重點關注具規模、有成本優勢的化學原料藥生產企業,生產藥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以及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企業;中藥行業營銷中應重點關注已實現規?;a、有傳統品牌優勢、拳頭產品突出、擁有中藥材生產基地和較強的技術研發能力、銷售網絡暢通的大型中藥生產企業;我國生物制藥行業尚處于初創階段,表現出典型的高風險、高收益特點,目前不宜進行大規模信貸投入,營銷中重點關注疫苗和生物工程技術藥物生產企業。②企業產品的特點。將醫藥企業產品列入醫保目錄的銷售額占企業銷售總額的比重作為衡量企業競爭力的一項指標;對仿制尚在專利保護期的國外新特藥的國內生產企業應持謹慎態度;關注非處方藥市場的發展,支持具有明顯品牌優勢、強大營銷能力的非處方藥生產企業;對主導產品品種相對單一的化學制劑藥生產企業的支持要慎重。
2、維持類客戶
對目前在我行有存量信貸業務但未列入分行重點支持類的醫藥企業,密切關注企業發展動向并采取不同的營銷策略。對其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管理規范、產品市場占有率較高、進入規模化生產、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及市場前景較好的企業,可根據企業發展狀況維持現有的市場份額,但原則上不增加新的信貸投放。對維持類客戶應注重產品結構的調整,努力拓展表外業務和中間業務,增加存款收益、中間業務收益,減少信貸風險。
3、退出類客戶
目前,中小型醫藥企業客戶數在我行醫藥行業客戶中占較大比重,這部分客戶集中表現出客戶數量多、戶均余額低、不良戶數及不良貸款率雙高的特點。各分行應把醫藥行業客戶結構調整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根據本地區醫藥企業發展狀況及與我行的合作關系等,制定本地區醫藥行業客戶退出標準和退出名單。退出類客戶應包括:①未按照國家有關要求通過GMP、G、GCP、GAP認證的醫藥企業;②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生產產品列入國家20xx年《當前部分行業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目錄》中禁止類和限制類產品的醫藥企業,列入20xx年《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的禁止類和限制類產品的醫藥企業;③產品無特色、競爭能力不強、發展前景不明朗,年主營業務收入3000萬元以下、資產總額4000萬元以下的小型醫藥企業;④貸款余額在200萬元以下的小型醫藥企業及在我行有不良貸款記錄的醫藥企業。對退出類客戶應制定具體的退出計劃,同時注意保全我行債權,以免債權被懸空或各種逃廢債行為的發生。
五、醫藥行業客戶營銷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關注國家政策的變化
醫藥行業是受政府管制較多的行業,醫藥產業結構的調整、藥品降價、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藥品分類管理、國家環保標準的變化以及出口退稅等與醫藥行業相關的政策變化都會對醫藥企業產生較大的影響,表現為對醫藥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及藥品供求結構的引導,國家政策最終將影響企業產品的成本和價格。因此必須積極關注醫藥行業相關政策的變化以及對醫藥企業帶來的影響,在確定醫藥企業項目成本和收益時,也必須考慮這方面的因素。
(二)關注市場變化
由于地方保護的普遍存在以及所有者缺位等原因使制藥企業重復投資過多,整個市場呈現出過度競爭的狀態,存在較大的市場風險??萍己扛摺⑵髽I實力雄厚的大型醫藥企業逐漸會形成壟斷態勢,那些科技含量較低,沒有形成規模經營的小企業將會逐漸被淘汰。關注醫藥企業的市場變化,一是要關注產品的市場特征,如產品的生命周期、產品的替代性;二是產品的發展前景,產品的市場潛力及潛力的持續時間;三是關注產品價格波動對市場的影響。
(三)關注醫藥行業技術風險
醫藥行業的特點是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相對壟斷,對技術要求較高,一旦技術失敗,整個項目的投資將不能收回,因此技術風險是制藥項目的首要風險。對于新藥項目來說,技術風險包括新藥是否能夠研發成功、是否能夠通過國家臨床研究和生產上市的審批,以及取得生產批文后在工藝和技術上是否存在問題等。對于仿制藥來說,主要是生產的工藝路線是否成熟和穩定。
(四)加強對客戶的審查
1、針對行業特點,加強對醫藥客戶的準入審查
醫藥行業是一個市場準入限制極嚴格的行業,制藥企業從取得生產資格到藥品上市以及最后價格制訂都受到政府監管部門的管制,如果不能獲得市場準入資格,產品將不能在市場銷售。在客戶和項目審查中應注意:(1)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審查企業產品是否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要求。目前國家對醫藥行業產業政策主要有醫藥“十五”發展規劃、20xx年下發的《當前部分行業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目錄》、20xx年下發的《外商投資企業目錄》;(2)根據醫藥行業準入要求,審查企業是否具備行業準入資格:醫藥工業企業應通過GMP認證,具備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生產批文、醫藥產品注冊證等;醫藥商業企業是應具有藥品經營許可證,通過G認證,進口藥品應具有進口藥品注冊證等。
2、借款人應具備較好聲譽
醫藥產品事關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對藥品的藥效和副作用缺乏了解,在選擇藥品時往往依賴以前的經驗。因此制藥企業以往的產品記錄對于現有產品的銷售成功與否至為重要。
3、關注企業規模
一般來說,制藥行業前期研發成本高而后期生產成本低,固定成本高而變動成本低,研發成本在生產期內攤銷,隨著產量的增加,單位成本在相當長時間內處于下降趨勢,因此醫藥行業呈現出較強的規模經濟特征。大型醫藥企業由于規模經濟的作用,更容易降低成本。
篇5
投資者報
防守出色的醫藥板塊,在股市展開上攻行情時會否同樣出色?嘉實醫療保健擬任基金經理齊海滔表示,下半年醫藥行業會迎來新一輪行情。
長期跑贏其它行業的內因
歷史數據顯示,截至7月24日,申萬醫療生物一級行業指數過去十年漲幅達487.59%,同期上證綜指僅上漲49.57%。
“醫藥行業是一個兼具消費行業穩定性和科技類行業爆發性的優點的行業。一方面它有一個穩定的增長,另一方面新技術新產品的引入,使其在短期內有爆發性增長,因而在不同的市場階段和風格下,醫藥行業都會有比較好的表現,能夠長期跑贏其他行業?!饼R海滔告訴《投資者報》記者,隨著中國邁入老齡化社會,加上環境惡化、亞健康人群擴大,使“看病吃藥”成為繼衣食住行后中國老百姓第五大消費需求。據有關專家測算,中國醫藥消費市場預期5年內年度增長率14%-17%,至2017年,中國有望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市場。此外,生物醫藥技術的發展,如干細胞領域的研究與開發、基因測序等,這些領域的科技突破往往能撬動行業有一波向上行情。
下半年醫藥行業增速將提升
近期,上市公司中期業績預告陸續披露。據統計,在已公布業績預告的醫藥生物公司中,有72家中期業績報喜,占行業已公布家數的68.57%,位居行業中期業績報喜家數前列。
“下半年隨著招標的進行,或者招標之后一些新標端的執行,行業增速將會提升。從行業經營數據來看,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饼R海滔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從歷史走向來看,不管是A股市場還是國外的成熟市場,醫藥股都是每個市場表現最出色的行業之一。
“由于中國人口老齡化,再加上快速工業化造成的污染、精神壓力過大,亞健康普遍,慢性病的發病率加重,對藥物的需求將是剛性的?!饼R海滔說。
借道相關主題基金贏面更大
篇6
在新醫改緊張推進之際,國內生物醫藥產業振興規劃也被提上了日程。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它被列為了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方向,成為國家提出的重點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生物醫藥產業化始于上世紀70年代,在生物產業中,生物醫藥起步較早,規模較大,進展較快,在整個生物產業中占到70%到80%,是整個生物產業的核心。尤其是近10年來,生物醫藥行業的表現異?;钴S,一些生物醫藥的產品治療了很多在過去無計可施的疾病,如對肝炎、癌癥的治療都起到了積極的治療作用。
在國際上,生物醫藥行業一直被各國看好,無論從研發還是產業化角度都成為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生物產業的核心和重點。美國、歐盟等生物醫藥技術前沿國家和地區,近年來的創新藥多半出自生物醫藥領域,且受到醫學界的歡迎,銷售額迅速增長。像基因工程類產品、疫苗類產品,單抗產品等,都給了醫生全新的選擇。事實上,生物醫藥不僅是全球創新藥研發的新寵,在我國經濟總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斷攀高,增速在不斷加快。
創新是源泉
目前,國內在生物醫藥上已經做到了把國外已經產業化的產品迅速轉移到國內進行產業化,而現在需要的則是創新,科技突破是生物醫藥行業做大做強的難點,同時也是關鍵點。可以說,創新是生物醫藥發展永遠的動力源泉。當然,這可能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但國家近年來一系列重大專項的支持,使我國生物醫藥已經具備了原始創新的能力和基本條件。
高通量基因克隆表達、大規模細胞培養及純化技術平臺、抗體人源化平臺等一系列技術平臺的建立,奠定了我國生物醫藥研發的基礎條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承擔了生物醫藥研究開發尤其是原始創新的主要工作;大量海外留學生的歸來,充實到生物醫藥行業的各個環節,大大縮短了我國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摸索階段;企業研發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如沈陽三生制藥的紅細胞生成素、廈門特寶生物的長效抗干擾素等,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政策是推動力
現在國家正在積極加大力量投入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生物醫藥的研究和產業化。估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擁有25個左右創新藥,其中約15個將是生物醫藥,包括基因工程幽門螺旋桿菌疫苗、乙肝治療疫苗、KH902等。
篇7
關鍵詞:企業管理;醫藥企業;內部控制;財務風險
隨著當前國家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環境也在逐漸加劇。國內醫藥行業的發展對提高促進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國內新興醫藥市場發展、人口結構變化、老齡化情況加劇等因素給國內醫藥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大的機遇。如今,作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國,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并逐步躋身于世界制藥大國的行列。2016年底,我國的衛生總費用支出為35312.40億元,衛生費用在GDP中占比也保持著逐漸攀升的趨勢,醫藥工業總產值在GDP中的占比已經上升到了4.06%。國內醫藥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和國內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給一樣企業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發展環境。但是,隨著市場因素對企業發展作用的加大,醫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風險也在逐步增加。為了加強醫藥企業自身的管理能力、應對當前企業發展經營中的各種風險,實現企業內部控制同風險防控的結合成為了當前醫藥行業管理改革中的重要手段。
一、醫藥企業經營特點及財務風險分析
目前,我國醫藥企業的IPO持續走高,行業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可以說,由于我國當前醫藥行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市場保持著較高的需求,且需求彈性較小,因此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醫藥行業的發展都可以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在這樣的行業前景下,醫藥行業為了實現自身企業經濟效益、附加值利潤和市場占有量的增長,醫藥行業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企業生產規模和新產品開發中投入資金。但是,由于醫藥行業本身受到科技水平和國家相關政策影響較大、企業擴大再生產中資金投入量多、企業新產品研發周期過長,導致了醫藥行業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風險。這些風險除了受到外部宏觀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外,最主要來源于醫藥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纏身高的各種問題,尤其是企業資金上的風險,對醫藥企業生存和經營發展有著十分嚴重的影響。例如,我國醫藥企業前期投入費用過高,在成本回收過程中就會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且企業出產的醫藥產品大部分將進入公共醫院,可拓展的市場范圍相對較小,隨著行業的發展,市場競爭壓力在逐步增長。因此,為了盡量規避醫藥企業在生產經營和規模擴張過程中面臨的投資、融資、資金回收等財務方面的風險,加強醫藥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實現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及控制能力的提升成為了醫藥企業謀求進一步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內控視角下醫藥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醫藥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
內部控制建設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制度是企業實現內部控制管理的基礎,然而目前醫藥企業中面臨的問題在于企業在現代企業管理框架中建立了相應的內部控制體系,但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尚未得到完善。因此,在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活動中,由于缺少切實可行的制度體系,存在著管理混亂且極易發生風險。尤其是企業在藥品生產、原料采購、市場影響等方面,由于缺乏有力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企業的成本、資金、負債、應收賬款等方面存在著控制失效,資金占用率高、周轉期長等問題,企業風險發生概率及風險影響均在不斷上升。
(二)財務信息真實性難以得到保障
為了加強對醫藥企業資金系統的監管,實現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等工作的有效進行,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是企業管理決策和相關財務工作進行的重要基礎,也是企業及時發現經營風險并采取相應措施的主要依據。然而,在醫藥企業實際的經營過程中,由于企業財務部門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和內控監督,在實際經營中資金的使用、預算的執行、會計核算等工作方面中人為性干預影響過大,不乏存在一些虛假的財務報表內容,為了一己私利對企業的資金及盈利情況進行縮減或擴大,財務信息的真實性難以得到保障,導致了企業無法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生產經營策略和企業相關管理決策,使得企業失去了相應的市場敏感性,導致風險發生概率的增加。
(三)企業財務內控及風險防控專業人才不足
目前,醫藥企業在經營和發展中更加注重對醫藥科研型人才的培養,卻忽視了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引入和管理工作。因此,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內控和財務管理方面由于缺乏專門的管理型人才,財務人員專業素質良莠不齊,導致了醫藥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和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步伐緩慢。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信息化財務管理系統、風險預警及防控系統等相關設施難以得到完善和應用。同時,醫藥企業的財務部門人才結構多以會計基礎工作及核算性人才為主,缺乏必要的風險管理型人才,導致了醫藥企業風險管理能力同企業風險管理需求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加大了企業發展經營的風險。
三、基于內控的醫藥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措施
(一)加大醫藥企業內部控制及財務制度體系的建設力度
為了應對當前醫藥行業風險發生概率持續上漲的問題,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在積極提高市場競爭和資金管理意識的基礎上,為了確保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應加快對自身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和財務管理體系的建設。在內部控制及財務管理制度體系中,要落實企業風險管理的各項相關制度、考核評價指標,并以制度的形式將企業風險管理目標同企業職工績效考評聯系起來,切實起到提高企業各部門和崗位員工的風險責任意識,明確非風險管理職責,從而提升企業對風險防控管理的有效性。
(二)建立財務信息化建設
為了實現醫藥企業風險因素的實時監控,為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企業應盡快加強對自身的內部控制環境下企業的財務信息化建設。通過現代化的信息系統和云計算、大數據等財務信息處理技術,企業管理層可以實現對市場環境、行業競爭、企業生產、資金使用情況等有價值的信息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為企業做出正確的生產經營決策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時,通過信息化財務系統實現對企業財務信息的有效披露,通過信息化的財務處理系統將企業財務信息的記錄、分析、結果、公示等工作逐步引導到規范化的道路上,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防止人為干預財務信息導致的企業經營性風險的出現。
(三)引入專業內控人才,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水平
為了防范企業經營風險,加速企業內部控制建設,醫藥企業應盡快實現對管理型人才結構的優化,除了醫藥專業人才外,還應盡快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型專業技術人才引入和培養機制。根據醫藥企業財務工作及風險防控的需要,在企業內部控制崗位制度管理下,企業應減快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綜合性的財務管理及風險防控的團隊,采用現代科學的企業管理手段,為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和戰略決策中的風險管理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決策方案等,保障企業發展決策的科學性,從而有效地降低企業風險發生的可能。同時,對于企業現有的財務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加強企業管理及內部控制中風險預警和防控等方面的教育,從而在企業中逐步形成全員化的風險意識,增強企業在對經營管理風險的敏感性和應對風險時的管理能力。
四、結束語
隨著醫藥行業市場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加,醫藥企業不但要提高自身在宏觀經濟環境中的綜合競爭優勢,同時也要加強自身對市場風險的應對能力。因此,在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基礎上,醫藥企業應加強對自身經營和發展特性的認識,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財務管理能力,從而實現對經營風險的有效防控,并加快對企業風險評估及管理體系的建設,從而為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作者:唐閏春 單位:廣東安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李潔,孫金金.企業財務風險控制與戰略研究——以亞寶藥業為例[J].商業經濟,2016(07):114-116.
篇8
據北京晨報報道,在某醫藥改革30年論壇上,中國醫藥企業競爭力課題組主任李磊表示,目前國內醫藥市場中60%的產品是外資企業提供的,而醫藥行業60%利潤也歸他們所有,國內藥企3年內不整合就等死。據了解,在需求拉動和現實業績的雙重刺激下,主流媒體和投資公司均看好醫藥行業前景。更有業內人士預計,2008年醫藥行業將實現7500億元的增長,到2012年國內最大的醫藥企業可能達到1000億元的規模。
對此,李磊主任態度非常鮮明:毫不樂觀!在他看來,國內醫藥行業缺少真正有實力、有品牌的旗艦企業,包括三九等實力型企業,均面臨各自方方面面的難題,整個醫藥行業產業環境令人擔憂。此外,李磊認為2007年國內股市的大幅度飆升,也使得相互參股的藥企之間,受益頗豐,這種股權受益按照新的會計準則制度,可以算作企業嬴例性質的收益,記入損益。這樣,藥企呈現一種水中華鏡中月似的虛胖。李主任認為:在醫藥行業的增長僅有很小一部分是真正由民族醫藥工業帶來的情況下,國內醫藥企業唯一機會是必須加速整合,不整合,就等死。
馮超評論:
1、藥企等死不至于,但是鼻子肯定難受。等死肯定不至于,李主任過慮了。據筆者所知,不少國內藥企在與外資合作的文本中,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小九九”,藥企領導們并不胡涂,具體的不必多言。但是,飯肯定吃得上。只是一點,鼻子被人家牽著,總歸是很難受的。
2、國內藥企已經在整合,只是速度太慢,效率太低。國家醫改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藥企整合。然而,一個事實就是:速度忒慢,效率太低。比如這兩年的三九、上藥等企業,在整合的大幕下,飄忽不定,傳言滿天飛,今天是你明天是他。其中的利益沖突,不是一會半會可以理清,還是得等,無法提速。國內藥企整合,3年時間,我看遠遠不夠。
篇9
【關鍵詞】財務預警模型 回歸分析 醫藥行業
醫藥行業的發展涉及國計民生,是老百姓十分關切的問題。近年來,由于原材料價格的頻繁波動,該行業的上市公司面臨著生產和資金方面的巨大挑戰,一旦市場上醫藥產品的供應不穩定,則勢必影響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如何幫助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及時預防財務危機,避免對醫藥產品的正常生產造成不良影響,正是本文研究的初衷。本文通過選取近些年該行業中ST股和*ST股半數的上市公司財務數據,以及相同數量的經營狀況良好、財務穩定的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借助SPSS 19.0統計軟件,構建出適用于該行業的財務預警模型。
一 分析模式和分析樣本的確定
選擇合適的分析模式是建立財務預警模型的根本。根據以往的研究經驗,對于醫藥行業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分析不適合選擇單變量分析模式,這是由于從事該行業的企業往往主營業務種類繁多,產品品種多樣,難以通過某一綜合指標去評判側重于不同業務的企業。因此,多變量分析模型相比之下則會大大提高預測的準確性,更加適用于分析業務繁雜的醫藥行業。
就財務預警模型來說,分析樣本首先要區分財務失敗樣本與財務正常樣本。對于財務失敗的界定,最早的研究都是以企業破產作為唯一標準。然而,我國的實際情況表明,破產樣本相對較少,而且此類樣本所能傳達的信息失真程度又偏高,難以得到正確的評價結果。隨著國內證券市場的發展,相關管理機構建立起越來越規范的財務危機防范機制。中國證監會要求證券交易所對連續兩年虧損及“狀況異?!钡纳鲜泄緦崿F特別處理(ST),對于出現連續三年虧損等情況的上市公司,給予“退市風險警告”(*ST)。因此,在確定財務失敗樣本時,可以選擇該行業中ST或*ST的企業(由于違規或歷史遺留問題而成為ST或*ST企業除外),而將非ST或*ST企業作為財務正常樣本。
此外,為了剔除隨機誤差的影響,需要樣本的主要特征呈正態分布,樣本選擇時有意根據配比原則一一配對,保持財務失敗樣本和財務正常樣本數量相等(樣本選取見表1)。
二 財務指標組合的確定
由于該行業需要采用多變量分析模式,本文在財務指標的設計篩選過程中,遵循以下五項原則。
第一,財務指標要體現企業的償債能力。償債能力是與財務失敗最密切相關的分析點,償債能力差的企業往往面臨著較大的財務風險,一旦資金周轉不靈很有可能導致無法償還到期債務,致使企業陷入財務失敗的境地。
第二,財務指標應反映企業的經營效益。企業陷入財務失敗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經營業績差。如果企業的經營效益和發展前景良好,即使是短暫的資金周轉不靈也不會對企業造成致命的影響。
第三,財務指標要體現敏感性原則。財務預警模型要求所設計的指標應當能夠對財務數據的變化做出迅速明顯的反應。這樣才能起到預警排警的作用。
第四,財務指標要具有非共線性。由于一些共線性太強的指標反映的內容存在重復現象,選擇分析指標時應當在盡可能綜合全面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篩選,避免指標內容的重復浪費。
第五,財務指標要具有可操作性。對于一些反映效果良好的指標,如果數據較難獲得或取得成本很高,則應選擇舍棄。
根據以上五項原則的要求,本文選擇了反映償債能力的營運資金充足率(反映短期償債能力)、資產負債率(反映長期償債能力)和財務保障率;反映營運能力的總資產周轉率;反映獲利能力的營業利潤率、總資產收益率和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營業利潤的比值;反映獲現能力的每股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反映成長能力的凈利潤增長率和資產留存收益率共十項指標對應的樣本公司財務數據,輸入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有效性篩選,最終營業利潤率、總資產收益率、營運資金充足率、資產留存收益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營業利潤的比值和財務保障率共六項指標入選,成為適用于分析醫藥行業的財務指標組合。
三 財務預警模型的構建
根據系統篩選的財務指標組合重新整理樣本數據,選擇企業成為ST之前一年的財務數據計算需要的指標值并標記X1~X6。定義Y代表企業判定值,將財務失敗樣本的判定值定義為0,將財務正常樣本的判定值定義為1,用以表示樣本企業財務穩定的程度。于是,可以構建出適用于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預警模型如下:
Y=a1X1+a2X2+a3X3+a4X4+a5X5+a6X6+ε
根據樣本公司財務數據計算得出的指標組合值如表2所示。
a. 因變量:判定值(Y)
將計算出來的樣本指標組合值輸入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回歸分析,求出財務預警模型的系數和修正值(見表3)。從而可以得出財務預警模型為:
Y=-0.007X1+0.004X2+0.209X3+0.025X4-0.13X5+0.017X6+0.504
由于多元線性回歸法的隨機誤差默認符合正態分布,因此可以得出預測結果的判別臨界點為:
Wc=(W0+W1)/2=0.5
預測值低于0.5,說明企業面臨財務失敗的危險,反之,預測值高于0.5,是財務狀況正常的表現。
四 模型的實用性檢驗
模型的實用性檢驗包括模型的擬合度檢驗和模型的實證檢驗。
模型的擬合度檢驗可以依據表4,R=0.978接近于1,表明模型能夠較好地反映醫藥企業的財務狀況。
模型的實證檢驗需要該行業所有同類企業或隨機抽取部分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整理,帶入預警模型,對判定結果進行檢驗。以2011年ST東盛和華東醫藥兩家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為例(如表5所示)。顯然,按照構建出的醫藥行業財務預警模型判定標準,ST東盛的判定值Y=0.198<0.5,預示著企業正陷入財務危機,需要考慮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緩解和改善;而華東醫藥的判定值Y=0.557>0.5,顯示財務狀況正常,目前不存在財務危機,但該判定值與0.5接近,因此企業應當提高警惕。
此外,對醫藥行業42家上市公司進行實證檢驗發現:上述假設模型的總體準確率達到85.7%,說明該預警模型能夠較好地判別上市公司是否陷入財務危機(檢驗情況如表6所示)。
五 結論
為了幫助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有效地防范財務危機,本文通過對該行業陷入財務危機中的上市公司進行深入剖析,同時與同行業中財務正常的上市公司進行比較,借助SPSS 19.0統計軟件,構建出適用于該行業的財務預警模型。而且經過實證檢驗,預測的總體準確率達到85.7%,表明該模型能夠較為準確地起到預警作用。
注釋
① 本文各表數據來自醫藥行業部分上市公司2004~2011年年報
篇10
筆者史立臣首先總結一下我國醫藥產業市場原有的痼疾:
1. 產品同質化依然存在,由于招投標體系的運行,價格競爭成為普藥或者仿制藥的關鍵手段。
2. 市場集中度低,醫藥產業資源分散,巨頭鼎力的局面尚未形成。
3. 醫藥產業獨有的行業特質策劃能力相對較弱,產品推廣和品牌建設手段趨同。
4. 渠道效益低下,多層級渠道同時存在,結構混亂。
5. 醫藥行業的營銷還是處于簡單的產品競爭,還沒有進入顧客服務的新營銷時代。
6. 醫藥產業容積大,市場機會較多,但是,醫藥企業采取的是泛泛作戰,全面鋪開,遍地開花的營銷布局,缺乏樣板式深度開發。
7. 公立醫院醫藥仍然沒有分開,市場的話語權仍然歸屬醫院,這對我國用藥結構的調整和用藥機制的變革形成了嚴重障礙。
8. 新醫改還是走“藥改”的老路,國家諸多政策和措施對醫院體系外的流通和生產環節過于打擊,對新醫改的主體醫院系統變革步伐太慢或者缺失
9. 國內制藥企業營銷管理能力普遍偏弱,中小制藥企業的管理能力更弱,營銷管理競爭手段簡單粗放。
10. 醫藥零售企業巨頭尚未出現,零售市場協同性差。
其次縱觀目前國內醫藥市場的營銷模式:
1. 分銷渠道的模式和結構
(1) 主體依然是傳統藥店、醫藥商業分銷
(2) 模式主要還是全國/區域商分銷
(3) 直供模式是藥品賣場和連鎖經營分銷;
2. 終端推廣的模式和結構
(1) 制藥企業自己組建oTC和普藥的推廣隊伍;
(2) 交給專業醫藥推廣公司進行推廣;
(3) 尋找全國或者區域商業型推廣;
(4) 臨床用藥自己組建隊伍、公司和專業推廣公司業務傭金交叉組合推廣。
從上述的醫藥產業原有痼疾和營銷模式看,現在的醫藥行業中的企業營銷模式基本大同小異,所以,模式的差異性和創新性缺失。
那么在2012年醫藥行業的企業將如何進行營銷突圍呢?
筆者史立臣先總結一下醫藥行業營銷成功的關鍵因素:
1. 產品分銷模式的有效性;
2. 暢通的分銷渠道結構;
3. 服務的特質化和顧客需求精準滿足;
4. 政策、競爭對手、醫藥市場和顧客信息的準確把握;
5. 必要的資金周轉,這一點目前已經成了很多醫藥企業營銷的最大軟肋。
6. 營銷管理的效益性和有效性
7. 產品競爭特質的準確把握和針對性的競爭方案
8. 市場布局的合理性和效益性,不要開始就求大而全,要精準定位,前期準求效益最大化和模式有效性,后期根據既有的成功經驗逐步全面鋪開。
9. 營銷隊伍的執行力
10. 培訓體系的有效性
根據以上10點,醫藥企業就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本身的優勢資源,制定有效的營銷突圍策略。營銷突圍策略可以根據行業、市場和自身資源分層級的構建:
一.建立醫藥企業自身營銷突圍的前提基礎
1. 控制藥品上市數量,削減效益或者邊際效益低下的產品生產和銷售。
2. 借助科技部《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整合市場和自身的研發資源逐步提高研發水平,未來的醫藥行業競爭,最終最強大的競爭力肯定會是研發能力。
3. 提高企業內部的管理水平,現在醫藥企業的管理水平都相對較弱。如果自己不能提高管理水平,那么就借助專業的醫藥管理咨詢公司短期內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二. 從流通領域強化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1) 簡化藥品流通環節,減少流通費用;
(2) 和具有規模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逐步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未來醫藥行業肯定集中度提高,如果不和大型的流通集團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企業的產品會逐漸被邊緣化;
(3) 加強與醫藥商業企業聯系和合作互動;
(4) 根據產品的客戶群體,尋找和建立合適的有效的配送鏈;
(5) 建立商業客戶評價體系,連續性的考核合作商業,保證合作商業的有效性和忠誠性。
三. 從營銷領域進行變革:
(1) 考察營銷體系的效率性,通過營銷變革提升營銷體系的執行力
(2) 對產品準確定位和策劃,明確客戶群體和目標市場
(3) 建立強大的銷區管理體系
(4) 通過培訓體系的構建提升營銷隊伍的素質、能力和執行力。
(5) 區域布局的合理配置
(6) 細分市場、精準營銷;
(7) 建立有效的薪酬績效體系
四. 從整合政府資源入手
1. 對現有的政府資源充分的利用,爭取利用率和效益最大化
2. 逐步建立全國性的合作專家群體和政府關系網絡
3. 通過和行業協會合作,提升企業的話語權和政府公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