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投資回報率范文
時間:2023-09-14 17:51: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短期投資回報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經濟增加值 企業價值評估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的斯特恩•斯圖爾特(Stern Stewart)咨詢公司提出了一種企業經營業績評價的新方法――EVA方法,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EVA不僅用于評價企業經營管理狀況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而且還可以引入價值評估領域,用于評估企業價值。
二、EVA簡介
EVA是英文Economic Value Added的縮寫,可譯為:資本所增加的經濟價值、附加經濟價值或經濟增加值等。EVA指標設計的基本思路是:理性的投資者都期望自己所投出的資產獲得的收益超過資產的機會成本,即獲得增量受益。
EVA的基本內涵是:公司經過調整的稅后營業凈利潤減去債務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Residual income),是對真正 "經濟"利潤的評價。 用公式表示就是: EVA=NOPAT-CAP×WACC =CAP×(ROIC-WACC)
上式中:NOPAT是指經過調整后的稅后凈利潤
WACC是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CAP是指經過調整后的公司投入資本
ROIC是指投資資本回報率
1.現有EVA評估模型存在的問題
(1)預期EVA與其折現率的口徑不一致
對預期EVA進行折現,折現率不能采用計算EVA過程中的WACC,而應當采用股權投資回報率。根據EVA的概念和含義,EVA反映了能夠給股東帶來的扣除投資資本成本之后的實際收益,是一種股權收益形式,因此,只能運用股權投資回報率作為折現率。用股權投資回報率作為EVA的折現率,使EVA與折現率在口徑上保持一致。而WACC是包含權益投資資本和債權投資資本的總投資資本所需求的回報率,它與EVA在口徑上并不匹配。
(2)不能準確反映預測期各年度的盈虧對企業價值存在的影響
研究發現,現有EVA評估模型不能準確反映預測期各年度的盈虧對企業價值存在的影響,這也是我們有必要對現有EVA評估模型進行修正的根本原因。
三、EVA評估模型的修正
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認識到現有EVA評估模型存在明顯不足,甚至是錯誤的,有必要進行修正。
1.EVA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分析
EVA是指調整后企業稅后凈利潤與全部投入資本(包含權益資本和債權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毫無疑問,EVA本身直接影響著企業價值。EVA為正值,說明企業的調整后的稅后凈利潤在彌補債權資本成本(利息支出)和權益資本成本(股權回報)之后還有盈余,企業的盈利能力超出了股權回報率,出現了超預期回報,企業價值也相應增加;EVA為負值,說明企業的調整后的稅后凈利潤不足以彌補債權資本成本(利息支出)和權益資本成本(股權回報),企業的盈利能力低于股權回報率,未達到超預期回報,企業價值也相應減少。
EVA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是通過與預期股權投資回報率這一基準進行比較得以反映和體現的,EVA對企業價值影響大小與股權投資回報率的取值密切相關。而事實上,企業預期合理回報水平(即按照預期股權回報率計算的稅后凈利潤水平)本身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更為深遠更加重要,在EVA為零時,雖然企業的盈利能力沒有超過股權回報率,沒有帶來超預期回報,但預期合理回報水平本身對企業價值產生著直接影響。
2. EVA評估模型的修正
如前文所述,現有EVA評估模型存在兩大不足之處,一是預期EVA與其折現率的口徑不一致,二是該模型不能準確反映預測期各年度的盈虧對企業價值存在的影響。后者是現有EVA評估模型存在不足的重要體現,也是有必要對該模型進行修正的核心反映。
因此,修正后的EVA評估模型如下:
上式中:NPAT是指稅后凈利潤
Ke是指股權投資回報率
EV是股東全部權益價值
EC0是指企業初始權益資本
EVAt是指第t年預期的EVA
四、EVA評估模型在中國聯通的應用分析
1.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聯通”),主要業務經營范圍包括:GSM移動通信業務、WCDMA移動通信業務、國內國際長途電話業務(接入號193)、批準范圍的本地電話業務、數據通信業務、互聯網業務(接入號16500)、IP電話業務(接入號17910/17911)、衛星通信業務、電信增值業務、以及與主營業務有關的其他電信業務。
2010 年本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761.7 億元,同比增長 11.2%,剔除固話初裝費遞延收入人民幣 1.9 億元后,2010 年本公司調整后營業收入完成人民幣 1,759.8 億元,比上年增長 11.5%。中國聯通股票代碼:600050
2.計算中國聯通公司的歷史EVA
根據會計準則的有關會計調整項目、注意事項與調整原則,結合中國聯通的實際情況,對實際發生的各項跌價準備金、減值準備進行調整。
a Dependent Variable: EVAY
有上表可得預測模型為:Y=32082387875688.4-15950668773.733X
其中判定系數R2=0.964,表示擬合程度非常高。
按照估計,中國聯通在未來五年內將可能有所變動,用該模型對中國聯通2011-2015年EVA進行預測,得到預測值如下表所示:
因此中國聯通公司的終值通過計算可得-103,044,867,078.41 元,由此可得該公司的EVA為1,841,984,327.45元, 由于該公司的總股本數為21,196,596,395股,經過計算可得,中國聯通的每股內在價值為0.087元,而2010年12月31日公布的每股收益為0.0579元,可以看出中國聯通的內在價值被市場低估。
五、結論
經過以上分析表明EVA估價模型對盈利信息和真實的內在價值有了重新的認識。這對投資者過分關注盈利信息是一個提醒,同時也減少了短期投資行為的發生。在EVA估價模型中,不僅包括了過去的盈利信息,而且還預測了未來的盈利情況,從而擺正了盈利信息在公司價值中的作用,為我們正確認識企業價值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丘開浪.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EVA模型[J].中國資產評估, 2009年(11)
[2] 王攀娜.基于EVA的公司價值有效性實證分析[J].財會通訊,2009(2)
[3]丁紹芳,劉秀芹.基于EVA的上市公司價值評估模型與實證分析[J].數理統計與管理,2005(7)
篇2
關鍵詞:企業;投資結構;財務狀況;優化改進
一、引言
對于現代化企業而言,其不單單需要關注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還需要關注在企業資金獲得和保值增值過程中所進行的活動。投資行為作為企業促進發展、改變現有生產結構和保持資本價值的重要方式,為企業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簡單來說,投資結構主要反映的是在投資過程中包括不同投資項目比例、投資所有權控制、投資時長等差異形成的不同構造。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需要發現自身在投資結構方面出現的問題,并不斷優化企業的投資結構,實現良好的投資目標,最終幫助企業實現自身價值。
二、當前我國部分企業投資結構現狀
(一)當前我國部分企業的投資決策沒有規劃性,使得投資時長偏向短期
雖然隨著世界范圍內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也逐步通過進行投資決策分析進行投資,但是當前在我國部分企業中,仍然存在投資決策較為隨意,缺乏規劃性,這造成了投資決策多在短期內依據經濟短期狀況,投資時長較短,投機現象嚴重。首先,由于我國當前很多公司的控制主體多元化,導致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不同控制主體之間意見存在差異,最終迫使企業的投資決策向不同方面分散。這雖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降低了企業的投資風險,但是卻也使得投資收益難以獲得有效評估和預測。其次,我國部分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時經常出現跟風現象,大多數投資決策缺乏規劃性,這種跟風現象的發生造成企業實質上追求的是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卻沒有通過投資決策的方式改善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資金使用途徑等。從這種角度上來看,企業的投資決策盲目性較大,對于企業資金的利用效率不夠高。除此之外,由于企業的投資時長偏向短期,在證券股票等方面的投資收益可能無法享受免稅待遇,增加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必然降低了企業投資利潤水平。
(二)當前我國部分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有限,影響投資決策的有效性
當前,我國部分企業雖然已經逐步建立了內部控制管理體制,但是由于內部控制管理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因此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還不是特別重大。而正因為當前我國部分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有限,因此這使得企業進行投資決策的有效性不足。首先,對于一個企業而言,無論其從事哪種投資,其都面臨著需要有強大的內部管理團隊對該項投資情況進行監控,包括前期投資項目的評估預測、中期投資收益的收回和最后投資完成撤回資金等,如果不對不同的投資項目進行分別管理,融資導致投資項目混亂,也會使得投資結構無法滿足企業發展要求的情況發生。其次,內部控制管理體制不單單包括對于企業投資結構的管理,還包括對于企業收入、利潤、現金流、資金額等內容的管理。而投資作為企業的資金凈流出,如果沒有良好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可能會造成企業雖然實現了投資目標,但是卻因為大額資金凈流出給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帶來了風險,企業在現金流緊缺的情況下不得不舉債經營,而舉債的成本甚至超過了自身進行投資獲得的收益。從這一角度可以認為,企業投資決策不單單是管理投資行為的問題,還涉及企業在生產發展過程中方方面面的問題。
(三)當前我國企業投資組合的選擇趨同,難以發揮產業優勢
當前我國部分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主要考慮了在二級市場上購買股票或者債券的方式進行投資,且持有股票或者債券的目的并非為了改變企業的生產流程或者模式,多是為了在短期內售賣賺取差價或者持有債券至到期,獲得高于銀行同期存款的利息收入。但是這種投資方式雖然對于企業而言也有利可圖,但是僅僅只能獲得類似于利息收入的資金收入,而無法獲得因投資帶來了產業結構變化,企業生產模式的優化和整合。而這正是當前我國企業投資結構的重要特點,企業在進行投資組合的選擇過程中趨同度較高。對于不同企業而言,其都一般只熟悉一個或者幾個行業,在這個行業中有著其他企業無法擁有的優勢,而如果不結合行業特點進行投融資決策,就無法發揮該企業在某一行業中的優勢,難以在行業競爭中嶄露頭角。除此之外,當前我國企業也很少利用投資進行橫向或者縱向的資源整合,為企業的生產經營而服務。企業的投資組合多樣化缺乏也造成了投資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效益性都難有突破,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阻力。例如,某企業屬于紡織品生產企業,企業雖然近幾年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由于規模仍然不大,因此難以尋找到企業投資機會。該企業只能通過在二級市場上購買債券和股票的方式進行投資,但是這一投資方式存在較為明顯的短期性。投資回報率難以預測,給企業的投資帶來了較大風險。
三、改變當前我國部分企業投資結構不合理的舉措
(一)提高我國企業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的規劃性,長期短期投資相結合
當前,對于我國企業而言,投資過程的盲目性造成企業難以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也使得企業的投資結構不合理現象長期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改變當前我國企業投資結構不合理的情況,首先需要提高我國企業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的規劃性,將長期、短期投資,債權、股權投資等多種投資方式進行組合,促進投資結構的優化。想要規劃企業的投資決策,需要企業在進行投資的過程中確立投資管理團隊,對于投資項目進行有效評估和預測,不可跟風投資。其次,在企業進行投資的過程中,還需要發揮多種投資項目的不同優勢,將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項結合,且不可將風險放在一個籃子里。而企業采用長期投資時主要需要考慮是否可以改善生產經營狀況或者提供企業發展動力,而不單單是投資的短期收益率。企業進行短期投資時主要需要考慮是否可以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和較低的投資風險,并要考察其流動性水平。除此之外,我國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的規劃時,還需要考慮債權和股權投資的結合,債權投資需要考慮是否持有債券到期,而股權投資主要需要考慮是從二級市場上購入股票還是通過直接購買的方式獲得其他企業的股權。這些投資決策的規劃都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未來發展。
(二)改善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提高投資決策的有效性
隨著我國企業逐步由粗放型管理模式轉變為精細化管理模式,對于內部控制管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而企業進行內部控制管理不單單是對成本費用的把控,還需要對企業的投資決策進行有效監控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優化企業的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決策的有效性。首先,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系統,制定可實施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在建立內部控制管理系統時,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而不單單是通過借鑒其他行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只有符合自身發展需求,才能在企業內部穩定高效的運營。其次,企業建立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需要對于投資過程進行規范化管理,通過引進有投資管理經驗的高精尖人才從事投資決策分析和預測,進行投資收益的評估和規劃,能夠在決策層面上提高投資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投資不單單是一個決策過程,還涉及到資金的后續管理等多個方面。因此,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需要適時提出有關投資決策的意見,對于企業在進行某項投資后可能出現的資金鏈、現金流狀況進行預估和分析,保障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不出現因投資活動的發生產生的大筆資金流出給企業帶來的巨大風險。企業只有多部門聯動,才能最終完成某一項投資活動,同時良好的投資活動也會給企業各個部門的發展提供潛在的動力。
(三)提高投資組合的多樣性,發揮企業在行業中的優勢
多樣化的投資組合既可以規避風險,也可以穩定收益,同時也會對企業現金流、資金狀況帶來有利的影響。因此,想要改善企業投資結構,需要提高企業在進行投資時選擇的組合的多樣性。同時,由于企業在所在行業具有信息優勢,因此只有發揮其在本行業中的優勢地位,才能促進投資的有效進行。想要提高投資組合的多樣性,首先企業需要加強對自身資產尤其是對非現金流動性資產的管理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知道企業如何利用現有資產進行投資。同時,對非現金流動性資產進行對外投資既可以保障企業的現金流狀況,又可以提高對外投資的多樣性。其次,企業可以利用自有無形資產或者土地使用權等進行對外投資,并通過此種投資方式達到控制或者對其他企業產生重大影響,最終實現整合生產的目標。當前,在任何一個行業中,其都存在上下游生產關系,如何整合上下游的生產關系有效地將一些外部成本內部化,提高生產效率,增強企業利潤水平,也實現了投資的非資金目的。而這一過程就需要企業發揮其在該行業中的信息優勢,通過掌握的信息進行投資決策,促進投資決策的有效進行。
四、結語
當前,我國企業的發展已經不僅僅限于生產經營方面,還需要考慮企業資金的再利用。因此投資結構是否合理,投資渠道是否暢通都將影響到企業的利潤水平。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規劃投資決策、改善內部管理狀況、發揮產業優勢的方式進行投資結構的優化,必然可以促進企業價值的不斷提高,促進企業發展。
參考文獻:
[1]付文林,趙永輝.稅收激勵、現金流與企業投資結構偏向[J].經濟研究,2014(05).
篇3
“‘掙錢(earn money)’是人們憑自己的努力工作來獲取收入的簡稱,而‘賺錢(make money)’則大多指人們憑自己的資本來獲取收入?!懊沸⑸诓稍L中說,”人們常說的‘錢生錢容易’在美國的體現就是進行合理投資的致富?!?/p>
華人投資行為的特點―短線、逐利
對于普遍的美國家庭來講,投資是將近期內用不著的余錢進行長、短期的合理規劃。長期投資中著名的“72法則”是沒有接受過金融專業培訓的老百姓的黃金法則。它的秘密是:一筆錢能夠在72除以年回報率的百分數內的年數內翻一番。例如如果投資回報率為9%,則今天的1萬美元大約在8年的長期投資之后變成2萬美元。
梅孝生認為,由于其獨特的歷史、文化,亞洲人的儲蓄率在世界各族裔中一向普遍較高。當他們移民到美國以后,在理財方面仍保留了這一特點。同時,新移民安家置業的需求也使房地產成為人們投資的一大部分。新移民普遍具有持有較多現金―包括銀行存款―的特點,這是由于其長期養成的儲蓄習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們對新的環境的小心與謹慎。
“與從小就對投資理財耳濡目染的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相比,華人移民在理財方面還不是非常成熟。”梅孝生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表示,“精打細算的習慣和重視儲蓄的傳統一方面使他們具有良好的理財能力,但是不熟悉的市場規則與投資理念卻妨礙了他們最大限度地利用投資來為自己和家人獲得最大的利益。缺乏長期投資觀念,過于重視投資的短期收益是他們投資理財方面不成熟的最大表現。人們在金融市場投資的重點過于集中于股票產品。”
梅孝生繼續分析說,“華人新移民投資的另一特點是未能充分利用專業人員對市場和規則的了解。一般美國家庭在投資時大多會向專業的投資顧問進行咨詢,以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地規劃長、短斯投資的比例,平衡愿承受的風險和希望獲得的收益。而華人新移民一方面對金融服務市場不了解,一方面可能不愿花額外的錢來進行咨詢,大多自己在股市上進行交易?!?/p>
投資的最重要原則―多樣化
在談到華人在投資理財中最應注意的問題時,他說:“任何投資行為的首要原則就是要選擇多樣化的投資產品以控制風險”。
他說,雖然這是人人皆知的基本原則,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華人大多投資于股市,在股票選擇中也以一些熱門的股票為主,投資的主要目的是獲得短期收益。這種行為與其說是“投資(investing)”,不如說是“交易(trading)”。
梅孝生認為,投資者應該向他們的顧問們提供自己家庭的金融實力以及目前和未來對錢的需求情況合理地分配長、短期投資的比例。同時,對于時間和精力有限的個人投資者來說,可以考慮投資股票基金,以達到更充分的多樣化與安全性。與個人投資者相比,基金具有專業人士管理,并且對市場走勢和個股情況有詳盡的分析,在所投資股票的選擇方面也充分進行了多樣化和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當前的投資方向―“防御性”投資
“近來,美國的金融市場由于對油價上漲、通貨膨脹、巨額貿易和預算赤字及經濟走勢的擔心,而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談到美國的投資狀況時,梅孝生說,“在這種情況下,對風險承受能力不強的投資者要小心謹慎,尤其是對股票投資。當前,可以考慮投資一些'防御性'的投資產品,如一些能夠在熊市下表現不俗,同時在牛市中也能獲得相當收益的投資產品,例如那些經營業績良好,無論宏觀經濟走勢如何都能盈利的大公司?!?/p>
“如果個人投資者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跟蹤、分析公司的表現,那么可以考慮投資一些專門投資與這類股票的'防御性'基金產品?!彼f,“當前,能為投資者帶來穩定現金收入,且每年都派發股息的大公司股票,其增長余地并不大,但經營情況穩定,并按時發放紅利的電力、石油等公司的股票的收益型基金卻值得投資者留意”。
篇4
融資,即資金的融通。本文所涉及的融資是狹義上的融資,即資金的融入。融資管理是整個財務管理三項核心內容之一,另外兩項分別是投資管理和分配管理。在這三項核心內容中,融資是整個企業的資金運作的起點,并且通過融資獲取所需的資金是整個企業能夠正常開展生產活動和經營活動的前提。因此,融資策略的選擇對于一家企業的經營業績,甚至是生死存亡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在現代經濟體系中,公司的資金主要來源有通過公司內部積累資金、以股本方式融資和以債務方式融資等,捐贈收入等項目來源并不穩定,本文不將其作為主要來源之一。從另一角度上看,資金融通可分為長期融資和短期融資。長期融資包括普通股融資、優先股融資和長期負債融資、融資租賃方式等;短期融資主要有商業信用、商業票據、短期融資券和短期借款等。本文以第二種方式,即以長、短期融資來將其劃分。
流動資產是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短期置存的資產,是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流動資產有著周轉速度快、變現能力強、形態多樣化等特點。流動資產的管理水平高低會直接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如何采用合適的融資方式來對流動資產進行融資也是公司一項必須要解決好的課題。
在目前中國的經濟環境下,尋找到一種合適的流動資產融資策略的重要性更是愈發凸顯。我國目前大中型企業,尤其是大型國企,在流動資產的管理能力存在不足。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樣的,既有傳統體制固有的問題,也是由于一定程度上對于流動資產融資策略的研究不發達的緣故。
本文將采用風險中性的假設來逐步推導,試圖尋求一種適合風險中性世界的流動資產融資策略。并逐步延伸,尋求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流動資產融資方式。
綜上所述,本文將結合中國國情和風險中性理論,來深入研究流動資產融資理論,以尋找出合適的資產融資策略。
本文將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上述引言部分是對本文研究的內容、目的、意義的介紹;其次是理論的回顧,這部分將對國內外傳統理論研究進行介紹——三種流動資產融資策略分類,此外,也將對在金融衍生產品定價中得到廣泛運用的風險中性假設的理論進行介紹;第三部分是進行完全風險中性世界假設,進而推導出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的對于流動資產融資策略的新認識;第四是放開假設條件,進而假設出一個介于完全風險中性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有限風險中性世界;第五部分是結合中國實際情況來尋求合適的流動資產融資策略;最后是對本文所得出的結論作出概括性的總結和對本文的局限性進行解釋。
第二章理論回顧
流動資產概念與特性
流動資產是指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短期置存的資產。這些資產可以在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內循環一次,即可以在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者耗用的資產。流動資產包括現金和各種存款、存貨、應收及預付款項、短期投資等等。
流動資產的定義和所包括的項目,便使得流動資產擁有以下幾點主要特性。
其一,是周轉速度較快。在定義中就可以看出流動資產一般可以在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者耗用。其二,是變現能力較強。這在流動資產的諸項內容的構成中可以看到,現金項目自不必多談,存貨等項目可以通過銷售變現。其三,形態多變。流動資產往往從貨幣形態開始逐步通過供應、生產、銷售等環節,經由多種形態如實物形態、債權形態等最終回到貨幣形態。
這三項特性,其源頭還是在于流動資產的“高流動性”上。流動資產顧名思義,其流動性在所有的資產中最高,這點在會計報表中也可以輕易看出,資產負債表中將各項資產按其流動性從高至低排列,而流動資產囊括了其上方的諸項資產。但是,強勁的流動性固然為企業的財務安全提供了保證,但是根據財務學中“流動性往往與盈利能力呈負相關”的原理,流動資產也是所有資產中盈利能力較薄弱的。持有過度的流動資產,將會使得公司盈利能力不足,而過度持有固定資產則會使公司財務風險激增。現代流動資產理論真正研究的重心在于在抗財務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兩者之間權衡。
(二)傳統流動資產融資理論——三種流動資產融資策略分類
在斯蒂芬·A·羅斯所著作的《公司理財》一書中,對傳統的流動資產融資的策略做了總結。在傳統流動資產融資理論中,斯蒂芬·A·羅斯認為流動資產可分為永久性流動資產和臨時性流動資產。永久性流動資產是指公司的營運循環跌至谷地時,公司依舊持有的流動資產,投入其中的資金是長期的。而與之相對,臨時性流動資產是指會隨著營運循環中季節性和循環性波動而變化的流動資產。
在現實的經濟環境中,由于銷售水平的長期上升趨勢,因而往往對于總資產的需求從整體上也不斷上升。因此推演出對于一家成長中的企業,其總資產需求量隨著時間而表現出有長期上升趨勢、并且圍繞著這種趨勢有季節性變動和不可預測的逐日逐月波動。
可以將之形象的刻畫成下圖:
如圖2-1
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總資產需求曲線呈波動向上,并且這種波動趨勢無任何規律可尋。在總資產需求曲線的波動向上的過程中,有一條向上的波動區間,在這一區間的下限以上部分,就是臨時性流動資產,在這一下限以下部分,就是由永久性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構成的永久性資產。在圖2-1中,永久性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被嚴格區分為上下兩部分,事實上這兩部分都是永久存在的,并無明顯界限的,只是固定資產在短期內不會上升,而永久性流動資產會隨著經營業績的上升而逐步上升。
在如何解決流動資產融入資金的問題的實質是資本收益與財務風險之間的權衡,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就產生了三種不同的融資策略——保守型融資策略、進取型融資策略和適中型融資策略。
保守型融資策略采用了溫和的策略,認為公司的穩健重于盈利,因而不僅以長期性資金(如股本、長期負債等長期融資)融入固定資產和永久性流動資產,更是以永久性資金融入臨時性流動資金。只有部分的臨時流動資產通過臨時性資金(如短期借款、短期有價證券等短期融資)融入。
如圖2-2。
進取型融資策略則是走到了保守型融資策略的對立面,只采用部分長期資金來融入固定資產和永久性流動資產,剩余的固定資產和永久性流動資產以及全部的臨時型流動資產都采用短期資金來融入。該種經營者往往將公司的利潤置于第一位。
如圖2-3
適中型是以上兩種方法的折衷,以短期資金來融通臨時性流動資產,而用長期資金來融通永久性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
如圖2-4
這三種不同的流動資產融資策略,體現了三種不同的經營者價值觀,很直白的體現了三種融資方式。但是其間的高下,并無法直接通過以上直觀的表述得出,要結合確實的環境來得出。
以下,我將引入風險中性概念來進一步進行解釋。
(三)風險中性世界概念發展回顧
風險中性定義始見于金融領域,主要用于對期權、期貨的定價。風險中性假設和風險中性概率在赫爾的《期權、期貨和其它衍生證券》等關于金融衍生產品的書籍中常有出現,風險中性概率在DarrellDuffie的“DynamicAssetPricingTheory”中有所描述,風險中性和風險中性概率在宋逢明著的“金融工程原理—無套利均衡分析”中也對進行了一定的分析。風險中性最初是在Black-Scholes微分方程[注1]中出現。
Black-Scholes微分方程是用于為期權或與期權相似的擁有選擇權的投資項目的定價或估值公式而被廣泛應用。在Black-Scholes微分方程中沒有任何與投資風險偏好相關的變量,在該方程中出現了以下變量:股票的當前價格、股票價格方差、期權規定的執行價格、執行時間和無風險利率,這些變量都獨立于風險偏好,這是因為與投資者風險偏好密切相關的股票預期收益率這一關鍵變量已經在方程的推導過程中消除。從而在對期權進行定價時,任何一種風險偏好都對期權的估值不產生影響了。
[注1]Black-Scholes方程的公式為;
其中Ct為t時刻看漲期權的價格;St為股票t時刻價值;X為股票的執行價格;
N(d2)為風險中性世界中期權的執行可能性,X·N(d2)為執行價格乘以支付執行價格概率;St·N(d1)·表示以下變量:風險中性世界中當執行時股價高于執行價時,該變量等于股價,其他情況下都為0。為股票價格波動的標準差;
rf為無風險利率,T為執行時間。
,。
約翰·赫爾:《期權、期貨和其他衍生產品》第11章,第216頁,(華夏出版社)
在此以后,該方程還額外提出了一個假設:所有的投資者都是風險中性的,這個世界就是風險中性世界。在風險中性的世界中,我們就可以用任意的收益率來代替預期收益率,進一步我們可以用無風險利率來替代證券的預期收益率。此后,有學者證明把在風險中性世界中求出的Black-Scholes微分方程解放到風險厭惡世界中時也是有效的。在風險中性的世界中,投資者的預期收益率為無風險利率,投資世界的風險中性假設便是指世界是風險中性的,世界是風險中性的便蘊涵著:投資者的預期收益率為不要求風險補償的無風險利率。
以上是風險中性在衍生證券定價領域的基本理論框架。此后,Hull從實用角度(1993),Wilmott、Howison和Dewynne從微分角度(1995)對衍生證券定價進行了進一步的論述。使得風險中性的應用領域進一步擴大,但其使用范圍依舊被局限于金融產品及其衍生產品的定價領域。
(四)風險中性概念定義
風險中性在之前的Black-Scholes微分方程在期權等衍生證券的應用的介紹中已經基本給出了基本描述:
風險中性是指投資者對于任何投資項目不考慮這一項目所包含的風險,不要求風險溢價,只要求無風險回報率的情況。
所有投資者都是風險中性的世界被稱為風險中性世界。
風險中性世界是與現實的經濟環境不同,現實的經濟經濟環境被認為是風險厭惡世界。在現實的風險厭惡世界中,投資者并不會無視風險。對于風險厭惡者往往會規避高風險的項目;而風險偏好者也不會只要求無風險回報率,他們會根據不同的投資項目中所包含的風險程度,要求不同的風險溢價,以尋求風險補償。
本文所采用的風險中性定義與在衍生產品定價中采用的定義并不完全相同。并且在此后的論述中,將不再涉及金融衍生產品的定價問題,僅僅借用風險中性及風險中性世界的定義進行進一步分析。
第三章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的對于流動資產融資策略的新認識
在對原有傳統的流動資產融資策略分類和風險中性世界進行介紹后,本文將通過一系列假設來進行進一步分析。
(一)完全風險中性世界的假設
在對風險中性世界的概念進行介紹后,我在此處定義一個更為具體的“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以方便此后的分析,并且區分下文我將定義的“有限風險中性世界”。
對于“完全風險中性世界”,本文作出以下假設:
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所有投資者沒有風險溢價,對于任何一種投資都要求相同的投資回報率,而無論其風險高低。
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沒有風險厭惡或偏好的行為,即投資者不僅不會因為風險的上升而要求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并且對任何的項目都會進行相同的投資,而不會選擇拒絕進行投資。
市場是無摩擦的,資金的融通沒有交易成本,即融資的唯一成本是對于資金供給者的投資回報,即股利和利息。
資金的融入沒有時間間隔,即無論長期融資還是短期融資都可以在作出融資決策后,將立即獲得所需資金。
發行股票或債券沒有準入門檻。
不存在政府,即沒有政府的市場干預與任何稅收問題。
在此處,對于“完全風險中性世界”的假設非??量?與現實經濟環境有著巨大的差別,但是對于簡化討論過程有著重大的幫助。
在對完全風險中性世界進行了假設之后,實施上排除了以下幾點因素:第一,風險對于企業的影響。第二,不符合完全競爭市場假設的因素。在進行了如此的假設之后,我們可以看到,對于一項投資項目的價值的影響僅僅被限制在了流動性方面,這樣就有利于我們簡化對于問題的討論。
(二)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流動資產融資策略選擇的影響
在對“完全風險中性世界”進行了定義之后,本文將對市場對于公司采用的對于流動資產的融資策略的選擇的反應進行分析與論述。
1、進取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分析
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本文首先對于進取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進行分析。在進取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中,如2.2節所述,企業往往通過冒險的手段,不僅以臨時性資金融入臨時流動資產,更是以臨時性資金融入固定資產和永久性流動資產,只有部分的通過永久性資金融入。
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里,通過4.1節的定義,我們可以發現,在這樣一個風險中性世界中,融資成本只只取決于流動性,即長期資金的融資成本高于短期的融資成本。這樣的話,如果其他條件不發生改變,則盡量采用臨時性資金會貌似會更有利。
但是,采用臨時性資金短期融資是否會對其他因素產生影響呢?從目前主流的財務學中來看,將會對公司的價值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劃分為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以及營運能力、發展能力等等。流動資產的融資策略一般不會對企業的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產生重大影響,因而真正受到影響的因素是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以下將從這兩方面開展分析。
償債能力分為長期償債能力和短期償債能力之分??疾扉L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有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權益乘數和已獲利息保證倍數等;考察短期償債能力主要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等。長期償債能力主要與企業的長期經營有關,而對于短期負債和剛性債務的償還多與短期償債能力相關,因此本文所指的償債能力為短期償債能力。
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由于本文對其的假設條件1:所有投資者沒有風險溢價,對于任何一種投資都要求相同的投資回報率,而無論其風險高低;和假設條件2:沒有風險厭惡或偏好的行為,即投資者不僅不會因為風險而提高要求的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并且對任何的項目都會進行相同的投資,而不會選擇拒絕進行投資。因而,企業的破產風險被大大的降低了。當企業面臨財務困境時,由于假設4:資金的融入沒有時間間隔,即無論長期融資還是短期融資都可以在作出融資決策后,立即獲得所需資金;和假設5:發行股票或債券沒有準入門檻。公司即便風險已經很大,依然能夠從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上融通足夠量的資金。特別是假設2,由于在這個完全風險中性世界里,投資者不會因為一家企業的風險而選擇規避。這就保證了企業無論面臨何種財務困境,都能夠輕松融到資金而度過難關。在這樣的一個完全風險中性世界里,任何的一家公司無論其規模大小或經營業績和蘊涵著的風險,都沒有因償債能力被逼至極限而破產的可能。因此,在這樣的一個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所有的企業的償債能力都趨向于無窮。
從獲利能力角度分析,當公司所需求的臨時性流動資產量一定時,在進取型的流動資產融資策略下,流動資產的融資成本就可劃分為用來融入部分固定資產和部分永久性流動資產的長期資金,和用來融入全部的臨時型流動資產和剩余的固定資產和永久性流動資產的短期資金。設融資總成本為A;用來融入部分固定資產和部分永久性流動資產的長期資金的成本為A長1,用來融入剩余的固定資產和永久性流動資產的短期資金的成本為A短1,用來融入全部的臨時型流動資產的短期資金的成本為A短2。于是就有A=A長1+A短1+A短2。在這三項中,由于流動性越強,其盈利能力越弱,因而對于投資者來說,給出的臨時性流動資金的使用價格低于長期資金的使用價格。因此,在資金的來源無限的情況下,更多的使用臨時性資金的確使得資金總成本更低。此外,使用臨時性資金還有另一項優勢,那就是靈活性。從圖2-1中我們可以看到,臨時性流動資產的需求并不穩定,擁有臨時性的資金可以迅速根據臨時性流動資產的需求的變化而變化,從而省去了由于持有過量的流動資金而產生的融資成本。
2、保守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分析
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對進取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進行分析后,本文將通過對進取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和與其相反的保守型融資策略進行比照。
在保守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中,如2.2節所述,企業不愿冒著資金短缺的危險,因而不僅是固定資產和永久性流動資產以永久性資金融入,臨時性流動資金也有一部分是以永久性資金融入,只有部分的臨時流動資產是通過臨時性資金融入。
從償債能力上來看,由于公司的一部分流動資產是以長期資金的方式融通,因而在一般狀況下較進取型流動資產擁有更高的安全系數。但是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如前文所述,資金在這樣的一個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是幾近無限的,因而同樣是抗風險能力是無限,因而事實上保守型和進取型在這個世界中的償債能力是相同的。
再從獲利能力角度進行分析,保守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采用了更多的長期資金來達到融通流動資產的目的。設融資總成本為B;用于融入固定資產和永久性流動資產的長期資金成本為B長1,用于融入臨時性流動資金的長期性資金的成本為B長2,用于融入剩余臨時流動資產的臨時性資金的成本為B短1。于是有B=B長1+B長2+B短1。在這三項中,很明顯,B的構成中,短期資金的比重遠遠低于A,(B短1<A短2<A短1+A短2)。短期資金的比重下降,會引起融資總成本的上升。此外,在采用了保守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后,由于長期型資金是無法在短期內增減的,因此當處于如圖2-2中所示的總需求最低點時,多余的資金將造成無謂的損失。因此,從這一角度上來說,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保守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成本高于進取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
3、適中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分析
適中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介于保守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和進取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之間,以短期資金來融通臨時性流動資產,以長期資金來融通永久性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
在償債能力方面,適中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與以上兩種策略相同,抗風險能力都是趨于無限。
在盈利能力方面,適中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的融資成本介于兩者之間,設融資總成本為C,設用以融通臨時性流動資產的短期資金的成本為C短,用以融通永久性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的長期資金的成本為C長。在適中型中的短期資金比例介于進取型和保守之間,(B短1<C短=A短2<A短1+A短2)。此外,由于適中型采用短期資金融通臨時型流動資產,因而不存在因為資金閑置而產生的無謂損失。因此,適中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的盈利能力介于進取型和保守型之間。
(三)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理性的流動資產融資策略選擇
在通過上文的分析之后,可以看到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里,由于企業可以通過不受任何限制地在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上獲取資金,因而無論采用何種流動資產融資策略,都沒有因為財務拮據而發生財務拮據成本甚至是破產的可能性,換句話說也就是其償債能力都趨于無窮。因此,在這樣的一種完全風險中性世界里,采用何種融資策略都不影響其償債能力。
再從獲利能力上看,我們采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來分析,即RWACC,本文所定義的這種RWACC,不是以債務或股權來區分其資本結構,而是以長短期資金來劃分其資本結構。設以L代表長期資金,S代表短期資金,RL代表長期資金成本,RS代表短期資金成本。因此,RWACC可以改寫成:
從這個公式中可以看出,由于RL>RS,因此使得S的比重增加,有利于使RWACC下降。在三種流動資產融資策略中,前文已論述指出:
B短1<C短=A短2<A短1+A短2。因而,進取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選取了最多的短期資金作為其資金來源。其盈利能力最強。適中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的短期資金比重其次,因此其盈利能力居中。保守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的短期資金比重最低,因此其盈利能力最差。
我們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可以進行進一步推論:應當在資本結構中完全采用短期資金進行融通。
從公式,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令L=0,S=L+S,則公式變為,其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達到最低,等于短期資金成本。
所以,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理性的流動資產融資策略是采用極端進取的理念,將全部資產——而不僅僅是部分的流動資產,都以短期資金融通。
第四章在有限風險中性世界中的對于流動資產融資策略的新認識
在對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的流動資產融資策略進行了分析后,我們發現,在這樣一個世界中,可以無限制地融通資金事實上就意味著市場上的資金是無限量。這一假設與經濟學中的資源稀缺假設向左,因此,這樣的一個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此,我們就需要更改假設,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一)有限風險中性世界的假設
在對之前的完全風險中性進行了假設與分析后,本文將更改假設,使其有更大的適用范圍。
對于“有限風險中性世界”,本文作出以下假設:
在“有限風險中性世界”中,所有投資者沒有風險溢價,對于任何一種投資都要求相同的投資回報率,而無論其風險高低。
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有風險規避行為,投資者雖然不會因為風險的集聚而要求更高的投資回報率,但是會選擇拒絕進行投資。
市場是無摩擦的,資金的融通沒有交易成本,即融資的唯一成本是對于資金供給者的投資回報,即股利和利息。
資金的融入沒有時間間隔,即無論長期融資還是短期融資都可以在作出融資決策后,立即獲得所需資金。
發行股票或債券沒有準入門檻。
不存在政府,即沒有政府的市場干預與任何稅收問題。
這個“有限風險中性世界”與“完全風險中性世界”的最大區別就是:投資者不再是對于風險完全漠然了,雖然市場上依舊不存在風險溢價行為,但是投資者已經是風險厭惡的了,他們會規避高風險的項目。
(二)在有限風險中性世界中流動資產融資策略選擇的影響
在有限風險中性世界中,對于不同風險的項目,投資者已經不再是毫無顧忌的進行同等投資了,因而在市場中不存在無限資金的情況了。因此,要對三種流動資產融資策略進行重新分析。
1、進取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分析
在有限風險中性世界中,由于原先“完全風險中性市場”的第二條假設被打破,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已經改變。因此,本文將在這兩方面重新進行分析。
從償債能力上看,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上對于不同風險的公司依舊不產生溢價,但是當公司的風險上升后,其能夠在市場上通過信用或股權融到的資金總額會下降。也就是,之前完全風險中性市場中的無限償債能力在有限風險中性世界中不存在了。公司因無法償還到期資金而將發生財務拮據成本,更為嚴重的會導致公司的破產。采用了進取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由于其短期資金的總額超過了臨時型流動資產的總額,當短期資金到期需要償還時,發生流動資金不足以補償債務的可能性很高,此外有相當一部分臨時資金用以融通永久型流動資產或固定資產,這些永久型流動資產往往是由存貨、應收及預付款項等構成,這些永久型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的變現能力往往較差,即便成功變現也往往會產生較大的折價,公司的財務風險極大。
從盈利能力上看,采用進取型的融資策略的融資成本中支付給投資者的部分,較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沒有發生很大變化。但是,由于財務拮據而產生的財務拮據成本的發生可能性大大增加。在拮據成本中,不僅有包括上文所提到的由于永久型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的強行變現而導致的折價損失,還有因為公司由于財務狀況不穩而導致經營者無心經營,員工對于工作產生懈怠和對公司的信任度下降等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司原有的生產經營活動必然會受到影響。此外,對于生產經營需要有必要的流動資產,當被迫變賣流動資產以償還欠款時,就會由于如原材料等資產的不足而無法充分的發揮生產潛能,造成機會成本。此外,財務危機的發生,也對各利益相關者對于公司的信心產生打擊。
因此,事實上采用進取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的融資總成本為:長期資金的融資成本+短期資金的融資成本+財務拮據成本。其中,長期資金的融資成本與短期資金的融資成本之和與短期資金占所有資金的比例成反向關系,而財務拮據成本與短期資金占所有資金的比例成正向關系。因此,在在有限風險中性世界中,融資成本不再簡單地與短期資金占所有資金的比例成反比。
2、保守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分析
相對于進取型在有限風險中性世界中,缺點的逐漸顯露,保守型在有限風險中性世界中,卻逐漸展現出其優勢。
從償債能力角度看,保守型融資策略,由于其短期資金量少于臨時型流動資產量,因而其安全性較高。由于長期資金往往會轉換為存貨等不易變現的資產,而短期資金會以現金和短期投資的有價證券形式出現,因此速動比率和支付能力系數會較進取型高,因此其可能面臨的財務風險遠遠小于進取型。
在盈利能力方面,采用保守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在長期資金的融資成本與短期資金的融資成本之和上,依舊高于進取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但是,在因財務風險而產生的財務拮據成本上卻小于進取型。財務拮據成本是由于公司的不合理借債和過度借債產生,采用保守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其債務結構優于進取型,其長期資金比重高于短期資金。并且,如前文所述,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進取型的流動資產融資策略會極端地完全采用短期借款進行融資,而保守型策略的選擇者,在長期資金的籌集中,相當一部分會采用股本這一永久資金形式籌集,這就更進一步降低了風險。因此財務拮據成本小于進取型。
3、適中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分析
適中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與,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相似,其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依舊是介于保守型策略和進取型策略之間。
因此,本文在此就不再作更多的贅述。
(三)有限風險中性世界中理性的流動資產融資策略選擇
在對三種融資策略進行了逐項分析后,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與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不同,有限風險中性世界中,風險對于投資者開始產生影響,償債能力三種選擇策略不再相同,進取型的風險上升至三者中的最高,而保守型為三者中的最低。
此外在盈利能力上,也無法簡單地用RWACC進行完全衡量,除了在作出融資決策時可明確預知的長短期融資成本外,還要加上由于財務風險而產生的財務拮據成本。
正是由于“風險”這一變量的介入,使得原先在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作出的采用極端進取型融資決策在有限風險中性世界中已經不再適用了。并且,何種策略最佳在有限風險中性世界中已經無法簡單作出。
因為,融資總成本=長期資金的融資成本+短期資金的融資成本+財務拮據成本。流動資金所占的比重已經不再是完全風險中性世界中那樣永遠地與融資成本成反比,它與財務拮據成本呈正比。因此,無法簡單地得出結論。
何種流動資產融資策略最為合適,要結合經營管理者對于可能產生的財務拮據成本的預期與其自身的風險厭惡程度,方能得出。
第五章在目前中國經濟環境下策略的選擇
在對完全和有限風險中性世界的融資策略進行分析后,本文將回到現實的經濟環境中進行分析。在此,針對完全風險中性世界和有限風險中性世界的定義,本文對其現實世界進行分析:
在“真實世界”中,投資者有風險溢價,對于蘊含著不同的風險的投資項目,要求不同的投資回報率。
在“真實世界”中,有風險規避行為,投資者不僅會因為風險的集聚而要求更高的投資回報率,還會選擇拒絕進行投資。
市場是有摩擦的,資金的融通有交易成本,即融資的成本包括對于資金供給者的投資回報,即股利和利息外,還有交易費用、稅收等。
資金的融入是有時間間隔,長期融資和短期融資在作出融資決策后,無法立即獲得所需資金,要通過一定交易時間間隔,如談判時間等。
發行股票或債券有準入門檻。
存在政府,即有政府的市場干預和稅收問題。
現實經濟環境并不符合任何的一條完全風險中性或有限風險中性的假設,風險中性假設的理想世界的徹底被打破引入了更多的將會影響決策的變量,其中發生了最為重要的改變就是風險溢價的被引入。
風險溢價使得原先在分析盈利能力時,對于投資者不會因為風險增長而造成要求更高的回報率的假設被打破。當采用進取型流動資產融資策略時,其所蘊涵著的風險上升會導致資金提供者要求更高的風險回報率。債權人會提高借款利率,而股東會要求更高的分紅比例,以求抵補他們可能遭受的公司因無力償還債務而破產時,會帶來的損失。因此,公司由于大量地采用了短期資金進行融通而產生的較低的融資成本,會被資金提供者所要求的更高的回報率所縮小,甚至是抵消。因此,原先進取型融資策略在融資成本——也就是盈利能力上的優勢被進一步縮小。而其所可能遭到的財務風險并沒有因為融資成本的上升而下降,反而因對于利息或股利欲求的膨脹而雪上加霜。
與進取型策略不同,保守型策略所遭到的風險溢價將會較小,因為其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遠比進取型來得小。同時,保守型的流動資產融資策略,在抵抗財務風險方面的優勢并沒有喪失反而增大。
最后,結合中國目前所面臨的現實情況,即社會誠信度較低、流動資產管理能力不足等客觀因素,保守型流動資產管理策略的優勢得到進一步體現。
由于中國目前公司的誠信度較低,因而理性的公司應當采用相對較緊的信用政策,以求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因而在中國如果采用短期資金融資,就有可能要面臨更短的還款時限,和更多次數的進行借款。這對于一個有摩擦的市場是不利的,因為每次簽訂借款合同并不能及時履行,并且交易成本的介入會加大其財務成本。
在另一方面,中國的流動資產管理能力往往較為薄弱,這也就意味著發生超出公司原先預期的情況時有發生。一旦出現超出原先預期,當短期資金到期,而流動資產中的非現金項目又無法按照原計劃轉換成貨幣形式時,財務危機就發生了。因此,比照發達國家的流動資產管理體系,中國薄弱的流動資產管理能力又加劇了風險。
結合以上兩點,對于目前中國的經濟形式和流動資產管理現狀,本文作出以下結論:在中國,現在經濟狀況下,應采用保守型的流動資產融資策略。
第六章總結及局限性分析
本文采用了兩種風險中性假設來逐步分析流動資產融資策略。
完全風險中性的假設,其適用范圍最為有限,但是在這樣的世界中得出的結論卻最為明確而又直接:采用極端的進取型融資策略,即完全采用短期資金融通所有資產,可以使得融資成本最低。這是由于在完全風險中性的世界中,公司的償債能力是無限的。
有限風險中性的假設,將之前的完全風險中性的假設條件放寬成后,風險開始產生影響,進取型的融資成本優勢就被由于風險而造成的財務拮據成本而減小。
最終,所有條件放開后,在目前中國的經濟環境下,由于社會誠信度較低、流動資產管理能力不足等現實情況,風險因素進一步加強。因此,采用保守型的流動資產融資策略更為有利。
在本文的分析過程中采用了大量假設進行分析,這也就使得本文的結論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主要針對于風險對于流動資產融資策略的影響,而其他方面的因素被弱化了,可能導致本文結論的失真。另一方面,由于本文傾向于定性分析,而缺乏數據的支撐,使得本文結論與現實情況可能并不一致。
參考文獻:
1.斯蒂芬·A·羅斯:《公司理財(第六版)》,吳世農等譯,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第542頁至556頁
2.約翰·赫爾:《期權、期貨和其他衍生產品(第三版)》張陶偉等譯,華夏出版社出版,第204頁至第227頁
3.陳文浩:《公司財務》,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第323頁至第355頁
4.劉忠、茆詩松:“風險中性過程的非參數估計”,《應用概率統計》,2003年11月第四期
5.陳道平:“風險中性分析及其在衍生證券定價中的應用”,《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22卷
6.廉誠雪,周國標:“非風險中性的期權定價”,《統計與決策》,2005年11月(下)
7.陳士欣李欣:“流動資產的質量與管理效率”,《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2期,2005年4月
8.尹海平:“企業流動資產管理策略初探”,《財會月刊,FINANCEANDACCOUNTINGMONTHLY》,中國識網編輯部郵箱2000年18期,
9.喬世震:“西方存貨管理理論與我國實物流動資產管理模式之間的矛盾”,《廣西會計》,中國識網編輯部郵箱1997年12期,
10.WanliChen;FacultyofInformationTechnology;UniversityofTechnology;Sydney;2007;Australia:“AnInvestmentDecisionSupportSystem(IDSS)forIdentifyingPositive,NeutralandNegativeInvestmentOpportunityRangeswithRiskControlinStockMarkets”,《第四屆電子商務國際會議論文集(Ⅱ),2004年》,中國北京,清華大學現代管理研究中心
:“OptionPricingTheory”
/link/option_pricing_theory.htm
:“RiskNeutralPricingofDerivatives”,
/fen45/teach_notes/teaching-notes.html新晨
篇5
Abstract: Before and after the Spring Festival every year, a lot of enterprise staff turnover, and has become normal. In recent years,
"labor shortage" outbreaks in the coastal areas. A lot of enterprises is in the severe blood loss and can't supplement, which no doubt brings the enormous challenge to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tinuity and stability. Aiming at this problem that enterprise faces, the article analyzes "labor shortage" causes, carries on the human resources plann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keeping labor personnel.
關鍵詞: 留人;人力資源規劃;職業規劃;企業文化
Key words: keeping labor personnel;human resource planning;career planning;enterprise culture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8—0152—02
0 引言
2012年春節剛過,又一輪用工荒席卷而來,與去年相同,這一輪的用工荒已從過去幾年的珠三角、長三角的“局部荒”蔓延至中西部地區,勞動力的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很多企業又陷入了招工難的困境。同時,隨著中西部與東部沿海城市勞動力的爭搶,員工流動量與頻率越來越大,使得部分企業面臨換血難的問題,嚴重影響企業經營管理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在這樣的形勢下,采取積極措施,建立用人的長效機制,留住用工人員,將人員流動率控制在良性范圍內,成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重中之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當前形勢的成因
“用工荒”的矛盾是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率先出現的,并且迅速蔓延到內地部分地區,總結有以下幾個原因:
1.1 金融危機后的經濟復蘇。雖然2011年受歐美整體經濟疲憊的影響,經濟大環境并不樂觀,但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后的全球經濟回暖,外貿需求復蘇,一部分外向型企業訂單增加,企業用工增長,局部地區依然嚴重缺工,尤其是存在大量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沿海地區,龍年春節一過后,“用工荒”依然如約而至,而這一現象已經持續了七八年。
1.2 國家區域均衡發展政策的推進。很多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企業的內遷,同時內地傳統服務業的發展,形成了與沿海地區爭奪勞動力的競爭局面,使得東南沿海企業面臨勞動力失血。
1.3 受困于目前的戶籍制度,農民工在社保、醫療、子女就學等方面不能享受當地人同等待遇。加上近兩年物價不斷上漲,農民工的外出務工成本很高,很多農民工選擇了返鄉謀生。
1.4 “80后”、“90后”等新生代農民工逐漸成為中堅力量,對這些新生代農民工來說,在學歷、思想和職業訴求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工作的預期很高,不斷地搜尋更好的就業機會,加大了人力資源的流動率。
2 企業留住人的策略
企業中年齡較大的員工,注重的是工資水平,外出務工成本等因素。而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是新生代農民工,他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對工作的需求已不僅僅局限于掙錢的多少,而是更加注重工作環境的舒適度、人際關系如何、家的遠近、生活安排等。與老一代相比,他們更看重發展前景,能否學到一技之長和企業能否提供良好的職業規劃等。用工方要根據形勢的變化,盡量滿足求職者和員工的意愿,才能留住他們。
篇6
關鍵詞:通貨膨脹財務策略企業
一、通貨膨脹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的不良影響
(一)造成企業資金短缺
流動性過剩是導致通貨膨脹的最主要原因,貨幣學派認為,通貨膨脹的本質是一種貨幣現象,即流通中的貨幣太多,導致單位貨幣的購買價值下降。而當通貨膨脹發生時各國政府就會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存貸款利率等貨幣政策來緊縮銀根,從而減少流通中的貨幣,例如我國從2011年一月份開始已經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四次上調存貸款利率,其目的就是回收貨幣。宏觀貨幣政策的趨緊無疑給我國眾多企業融資帶來了不便,這是因為目前我國企業的融資渠道基本上集中在銀行,通過股市以及債券市場進行融資僅僅是少數企業能夠實現的。銀行貸款利率的不斷攀升導致企業的融資成本持續上漲,眾多企業面臨貸不到款以及資金成本過高的雙重擠壓,這極易給企業資金的正常運轉帶來風險,不利于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另一個方面隨著通貨膨脹率的高企,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也在不斷膨脹,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當通貨膨脹發生時,單位貨幣的購買力下降,購買同樣數量的原材料需要更多的資金,企業管理者在通脹短期內不會消除的理性預期下,會選擇加大原材料的采購量以抵御通貨膨脹帶來的資金貶值風險,這就會使企業需要的資金在短期內迅速增大,一定程度上加劇企業資金的短缺;二是在通貨膨脹的影響下,銀行會對資金的放貸采取更加謹慎地做法,會對企業的財務狀況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以防貸款發生風險,兩種因素的同向作用使企業的資金需求缺口愈加增大。
(二)給企業資金運營與投資帶來風險
企業在面臨籌資方面的困難時,還會面臨企業資金運營投資方面的風險,事實上企業的財務管理不外乎資金的一進一出,進是指企業的籌資,出是指企業的投資。一般來講在企業經營環境相對穩定的狀況下,企業一般會預留一部分資金來應對各種經營活動中可能出現的風險,然而在通貨膨脹的條件下,預留的資金就會面臨不斷貶值的風險,這時這部分資金就會無法應對經營中出現的資金運營風險。同時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下,企業員工的工資水平就會出現實際意義上的下降,員工為了維持工資的實際水平就會要求企業漲工資,這就會增加企業的成本開支,導致企業的利潤下降,企業的管理者擴大生產規模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
通貨膨脹同樣給企業的投資帶來了不利影響。這是因為在利率不斷上升的趨勢下,企業的投資會提出更高的投資回報率。而企業投資所用的資金成本也將發生顯著變化,即名義利率=實際利率+通貨膨脹率。資金利率的攀升將不可避免的大幅度降低投資項目投資收益率。同樣原因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升級的動力會受到沉重打擊,企業維持簡單再生產的資金將會出現短缺,更不用說擴大再生產了。
二、通貨膨脹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策略
通貨膨脹背景下企業財務策略的選擇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企業融資策略的選擇,一是企業投資策略的選擇,具體分析如下。
(一)改變企業籌資模式
在通貨膨脹的環境下,企業貸款利率不斷升高,在此背景下企業應改變以往以銀行借款為主的籌資模式,這是因為銀行借款的成本在不斷地上漲,會給企業的經營帶來沉重的資金壓力,而且緊縮的背景下銀行借款的難度也在增加。所以在通貨膨脹程度較高時,銀行借款是一個不明智的選擇,企業可以采用股市融資的模式來降低資金籌集成本,規避高額利率帶來的運營壓力,沒有能力進行上市的企業可以通過債券融資模式來固定企業資金的成本支出,減少企業財務運營中所產生的風險。在利用股市融資的時候要堅持采用較高的股票分紅策略,這是因為高股利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通貨膨脹給投資者帶來的損失,同時高股利政策也會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從而給企業的籌資帶來便利。當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等模式籌資時,要改變以往的固定利率的做法,將通貨膨脹率納入債券利率的考量范圍,這是因為固定利率會打擊投資者的積極性,不利于企業籌資活動的開展,企業選擇發行浮動利率的債券,其收益率隨著市場利率的變動而變動,避免了投資者的損失。通過上述籌資模式的改變可以有效改變企業的資本結構,適度降低企業負債的比重,從而給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正常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
(二)調整企業投資策略
企業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下進行投資一定要注意投資策略,通過將通貨膨脹率引入企業項目投資分析中。企業的投資一般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兩種類型,通常在進行短期投資時通貨膨脹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在進行長期投資時卻不能忽略通貨膨脹的影響。短期投資變現能力強,但是收益率比較低,同時其期限一般小于一年,因此通貨膨脹帶來的風險不予考慮。長期投資一般包括股票、債券、基金等,長期投資收益較高,但是卻面臨投資風險難以控制以及通貨膨脹的風險,在這種背景下長期投資需要充分考慮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的波動具有較強的突發性和隨機性,必將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能夠精確的預測通貨膨脹率對投資分析具有重大的意義,因此在進行長期投資的整個決策過程中,都必須充分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并對其影響加以調整。
總之,伴隨著高通貨膨脹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持續,企業財務管理策略要適時而變,盡可能的將通貨膨脹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從而促進我國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霞.通貨膨脹對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及對策[J].會計之友2009年1期
[2]邦寶云.通貨膨脹下會計計量模式的比較分析[J].經濟師2007年2期
[3]谷繼建.通貨膨脹現狀及其對投資影響探究[J].特區經濟2008年1期
篇7
關鍵詞:企業價值評估 基準日 影響因素
0 引言
企業價值評估,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對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價值或部分權益價值進行分析、估算并發表專業意見的行為和過程。
企業的內外環境和財務數據是不斷變化的,企業的價值會隨著市場條件的變化而不斷改變。為了使評估得以操作,同時,又能保證評估結果可以被市場檢驗,在評估時,必須假定市場條件固定在某一時點,這一時點就是評估基準日,它為企業價值評估提供了一個時間基準,而且評估值就是評估基準日的資產價值。因此我們說一個企業的價值必須說明在哪個時間點上的價值。
1 評估目的的影響
評估目的一般有企業產權交易、企業管理者管理需要、投資者投資分析等。產權交易時對企業價值的評估要求評價企業在交易行為發生時的價值,以確定合理的對價,所以評估基準日一般為交易日。而企業管理者出于對企業內在價值掌握的需要而對企業的價值評估,基準日一般根據管理者的意愿而定。投資者在投資前對被投資企業的價值評估的基準日,由投資者根據投資計劃而定,長期投資一般以某年的12月31日評估基準日,短期投資者可以選擇任何一個日期。
2 評估方法的影響
企業價值評估的基本方法有收益法、市場法、成本法。評估方法的選擇影響基準評估日的確定,不同的方法對評估基準日有不同的要求。
2.1 收益法中基準日選擇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收益法,是指通過將被評估企業預期收益資本化或折現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思路。收益法中常用的兩種具體方法是收益資本化法和未來收益折現法。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根據被評估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以及被評估企業所在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合理確定收益預測期間,并恰當考慮預測期后的收益情況及相關終值的計算。
采用收益法時,評估基準日應選擇在經營預測期的起點,或者委托方要求的日期前一個報表日。例如,某企業10月份委托評估其企業價值,估價師就可以前一個季度報表日9月30日為評估基準日,根據9月30日的季報中的經營狀況合理預測期的收益,并綜合考慮9月30日的利率水平、市場投資回報率、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等資本市場相關信息和被評估企業、所在行業的特定風險等因素,合理確定資本化率或折現率。
2.2 市場法中基準日選擇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市場法,是指將評估對象與參考企業、在市場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業、股東權益、證券等權益性資產進行比較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思路。市場法中常用的兩種方法是參考企業比較法和并購案例比較法。
參考企業比較法是指通過對資本市場上與被評估企業處于同一或類似行業的上市公司的經營和財務數據進行分析,計算適當的價值比率或經濟指標,在與被評估企業比較分析的基礎上,得出評估對象價值的方法。
并購案例比較法是指通過分析與被評估企業處于同一或類似行業的公司的買賣、收購及合并案例,獲取并分析這些交易案例的數據資料,計算適當的價值比率或經濟指標,在與被評估企業比較分析的基礎上,得出評估對象價值的方法。
采用市場法時,要充分考慮參考案例企業價值的基準日,以接近案例基準日為宜。例如,評估時選取了三個企業案例,如果案例企業的價值的基準日分別為2009年6月30日、9月30日、10月31日,若委托方在11月份提出評估委托,評估師就可以選擇10月31日為基準日,這樣可以提高評估結果的準確性。由于資金時間價值的存在,在計算價值比率時,還要對前兩個案例進行日期修正。
2.3 成本法中基準日選擇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成本法也稱資產基礎法,是指在合理評估企業各項資產價值和負債的基礎上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思路。以持續經營為前提對企業進行評估時,成本法一般不應當作為惟一使用的評估方法。
采用成本法時,評估的主要依據是企業的會計報表,所以在選擇基準日時,應選擇最近的會計報表日做為評估基準日。
3 業務性質的影響
篇8
資產減值,是指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明確規范了資產減值跡象的判斷、資產可收回金額的計量、資產減值損失的確認與計量、資產組的認定及其減值的處理、商譽的減值測試與處理以及有關資產減值的披露等具體問題。
財務會計系統要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這類信息要具有相關性和有用性, 一定程度上會計面臨的主要是判斷和估計,特別是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時,會計人員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借助內部和外部的信息才能加以正確的判斷。筆者認為,有效的做法是在單位內部成立資產專家技術鑒定小組,負責資產項目的評估工作。專家鑒定人員將評估所遵循的技術標準、實物資產的逐項現場勘查評估過程及預計資產價值的計算依據、計算過程形成書面文件,作為財務部門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依據。
一、專家鑒定小組人員的組成
人員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是本專業的精英和骨干,必須具備的成員有單位領導、工程技術專責、資產管理專責、計劃專責、物資采購專責、資產核算專責、法律顧問等。有領導就可以起領導和總協調的作用,有專責就有了各個方面的專家和具體的責任人。
二、重要性標準的確定
在期末不可能對每一項資產價值的微小變化進行確認,因此,對于資產減值的確認,應依據重要性原則的要求,視其金額大小而定。為避免若干項單項資產的減值均達不到重要性標準,但其綜合卻達到了重要性標準現象的發生,在減值幅度達5%時應視為重要,單項資產減值達不到重要性標準但其綜合達到的,也應分別予以確認。因為作出許多經濟決策所依據的往往不是某一單項信息而是反映企業總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
三、對資產減值的判斷
在減值跡象判斷上,嚴格按照“企業應當在會計期末對各項資產進行核查,判斷資產是否有跡象表明可能發生了減值”, “如不存在減值跡象,不應估計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新準則第四條)來判斷。
(一)資產的市價當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顯高于因時間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預計的下跌。該判斷由物資采購專責、資產核算專責完成。
(二)企業經營所處的經濟、技術或法律等環境以及資產所處的市場在當期或將在近期發生重大變化,從而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該判斷由計劃專責、法律顧問、資產管理專責完成。
(三)市場利率或者其他市場投資回報率在當期已經提高,從而影響企業計算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折現率,導致資產可收回金額大幅度降低。該判斷由資產核算專責、計劃專責完成。
(四)有證據表明資產已經陳舊過時或其實體已經損壞。該判斷由資產管理專責、工程技術專責部門完成。
(五)資產已經或者將被閑置、終止使用或者計劃提前處置。該判斷由資產管理專責、工程技術專責完成。
(六)企業內部報告的證據表明資產的經濟績效已經低于或者將低于預期,如資產所創造的凈現金流量或者實現的營業利潤(或者損失)遠遠低于預計金額等。該判斷由資產核算專責、工程技術專責完成。
(七)其他表明資產可能已經發生減值的跡象。該判斷由示情況分工完成。
四、確定判斷每項資產是否發生減值的標準
一律采用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作為判斷標準。
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的較高者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應當根據公平交易中銷售協議價格減去可直接歸屬于該資產處置費用的金 額確定。
在不存在銷售協議和資產活躍市場的情況下,應當以可獲取的最佳信息為基礎,估計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該凈額可以參考同行業類似資產的最近交易價格或者結果進行估計。
企業按照上述規定仍然無法可靠估計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的,應當以該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其可收回金額。
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應當按照資產在持續使用過程中和最終處置時所產生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選擇恰當的折現率對其進行折現后的金額加以確定。
五、資產減值準備的判定
按照資產負債表的順序大致可以將資產分為以下幾類:應收賬款、短期投資、存貨、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可以按單個資產、資產類別、全部資產、現金產出單位等方式進行判斷,最終形成《鑒定表》、《資產情況說明》,說明本資產計提資產資產減值準備的依據和計算過程。
六、對資產減值準備的認定
通過資產專家技術鑒定小組對《鑒定表》進行討論,如果法律政策依據、技術依據、計算等有誤或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支持不充分,就應加以補充;如通過,形成《資產減值準備認定表》,提交公司負責人簽字確認。
例如:資產減值準備認定表
七、提交財務部門
篇9
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搭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列車,希望不辭辛苦掙來的財富能夠保值增值、傳承后代及至永續增長、生生不息,希望能夠比我們的父輩早些享受退休生活,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擁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經歷過05、06年隨隨便便買一只股票、基金或任意一款理財產品就可以輕松賺取成倍乃至數十倍收益的日子;也經歷了股指如熱氣球般直線上升到如翻滾過山車般俯沖起伏的痛楚:曾經的浪漫和輝煌而今只存于回憶的一瞬之間,您是否明白這才是資本市場的真實晴雨表?
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說,要想做到價值投資,就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要學會計學,做一個聰明的投資人,而不是盲目的投資人。因為會計是一種通用的商務語言,通過會計報表,聰明的投資人會發現企業的內部價值,而盲目的投資人則只看到股票的外部價格。
第二要認真看公司的年報,只投資自己看得明白的公司。如果一個公司的年報讓你看不明白,很自然就應該懷疑這家公司的誠信度,也許這家公司在刻意掩飾什么信息,故意不讓投資者看明白。
第三要學會耐心等待,不為市場的冷熱所動,一旦發現了值得投資的項目就要耐心擁有,堅守信念。要學會先投資,等待機會再投資。
這看似簡單的幾條,您做到了幾條?
世界上沒有人不愿意獲取高額的投資回報,但又有幾人能夠真正用心讀懂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正如沒有人不愿意參拜到真佛,但是有幾人能夠追隨唐僧去西天取經?
事實上這還只是從股市上來說的投資,投資理財還有更多其他不確定因素存在。面對市場上各種紛繁復雜的金融投資理財產品,如何選擇和甄別?
世界發展證明,必須要由專業的人來完成專業化的事情。中國古語道:術業有專攻。正如在生活中生了病會去看醫生,而不是自己研究《本草綱目》。
選擇獨立、客觀、中立、專業的第三方理財顧問機構,可以幫您輕松解決投資理財中看似復雜的問題。
作為國內最大第三方理財顧問機構,諾亞財富擁有一批專業的理財規劃師,他們擁有深厚的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功底,擁有國內AFP、國外CFP理財規劃證書,擁有證券、保險、基金、銀行、期貨、會計等金融財經資格證書;他們擁有大量客戶個案綜合分析規劃的積累;他們擁有嚴謹、敬業和客戶利益至上的職業操守,他們能夠完全站在客戶的立場上,為客戶提供專業化服務。
第三方理財機構特別強調資產配置,由專屬理財規劃師為客戶量身定做,好比一輛四輪驅動的汽車,就算有一個輪子打滑,還有另外三個輪子在牽引。
第三方理財,帶您走上“私秘、穩健、輕松、優雅”的財富之旅。
理財謹防六大誤區
1 個人理財目標不應局限于投資賺錢,而應追求如何達到一種財務自由的境界。
2 個人理財貫穿于人的一生,宜早不宜遲。有“大錢”的人要理財,只有“小錢”的人更要理財。
3 將錢全部存入銀行看似安全、省時間,其實是被動地承受了通貨膨脹和利息稅的風險。應該合理分流儲蓄存款,使理財渠道多元化。
4 個人理財是極具個性化的活動,只能因人而異、因“財”而理。
財富是保障人生需求目標實現的一種重要途徑。取得財富有兩條最主要的途徑:一是靠有效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去獲?。欢强靠茖W的個人理財規劃,規避風險,并使財富不斷增值。
一般來說,人們對第一條途徑的認識是明確的,而在個人要不要理財和怎樣理財的問題上,至少存在以下幾個誤區。走出這些理財觀念上的誤區,是理財的前提。
誤區1:
工作忙,沒時間理財
這完全是在給自己找借口。連大文豪魯迅都堅持記賬,我們普通人每天擠出10分鐘記記賬,每天擠出一點時間學學理財知識,都是沒問題的。
誤區2:
不懂理財知識,沒法理財
這種擔心也不必要。只要肯學習,什么時候學都不晚,什么樣的知識都可以學會。
理財知識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測,是每個人都可以學懂的。每天注意瀏覽財經報紙,看看理財書籍,偶爾聽聽理財講座,就可以學會,就能幫助你理好財。
誤區3:
理財就是發財、一夜致富這種想法與理財相悖。理財要求做到未雨綢繆,在力求財務安全的基礎上,實現財產持續穩定的增長,這同一夜暴富沒有關系。
誤區4:
理財就是買股票、買保險
股票和保險都是理財的工具,遠不是理財的全部。全面的理財應該包括現金規劃、消費規劃、教育規劃、保險規劃、養老規劃、投資規劃、稅務籌劃、財產分配和繼承規劃等。理財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內容遠遠多于買股票和買保險。
誤區5:
理財要從眾
理財是一種個性化的東西,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財務狀況,有不同的生活目標。理財絕對不能采用一刀切、隨大流的做法,理財是個性化的。因此從眾不一定對,別人的做法不一定適合自己,一定要從自身的狀況出發,尋找個性化的出路。
誤區6:
理財的原則和方法男女不一樣
理財的原則和方法男女不一樣,這也是一種誤解。理財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諸如“量入為出攢錢”、“打深井生錢”、“筑堤壩護錢”,這些對男女都同樣適用。
財富管理 一生的事情
正確的財富管理必須從一開始就顯示其長久的生命力,因為它會伴隨你一生,而不是幾年。所以,選擇的財富管理方法一定要穩健且可持續。它可能不是跑得最快的,但是要想獲得冠軍,首先要跑完全程。
在中國經濟繼續增長的今天,在沒有合適投資機會的時候,可以考慮階段性持有債券、貨幣基金、申購新股、固定信托等金融產品。在財富已經相當擴大的投資者,以追求平衡而不是追求增長為主要目標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配置紙黃金。對于要改善自住需求的朋友,鎖定生活成本也是一種好的財富管理方式。但對于投資,長期來看,目前的房價顯然不如優秀企業的股權那么吸引人。
拋棄消息來源式的投資,要分析行業背景、公司背景、主營業務增長情況,對公司價值進行絕對估值考察等,再來進行投資。這樣的投資才能長久。
投資理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給自己設定好目標,然后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達到了每個小的目標獎勵自己、獎勵家人。理財其實就是做人,發現最優秀的自己,擁有最真心的朋友,最和諧的家庭,你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人的一生其實都是一個理財的過程,理財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貫穿整個一生。因此,人的一生都需要必要的理財計劃,而且要充分考慮到人生的種種因素。
投資理財三點建議
一是樹立長期投資觀念
就世界范圍看,華人投資行為的特點是――短線、逐利。普遍的歐美家庭,投資是將近期內用不著的余錢進行長、短期的合理規劃。
在長期投資中,著名的“72法則”是沒有接受過金融專業訓練的普通老百姓的黃金法則。它的秘密是:一筆錢能夠在72除以年回報率的百分數內的年數內翻一番。例如:如果投資回報率為9%,則今天的10萬元大約在8年的長期投資之后變成20萬元。
缺乏長期投資觀念,過于重視投資的短期收益,是國人在投資理財方面不成熟的最大表現。國人在金融市場投資的重點過于集中于股票產品。大多數人投資股市,在股票選擇中也以一些熱門的股票為主,投資的主要目的是獲得短期收益。這種行為與其說是“投資”,不如說是“交易”。
二是利用專業投資顧問
國人投資的另一特點是未能充分利用專業人員對市場和規則的了解。一般歐美國家家庭在投資時,大多會向專業投資顧問進行咨詢,像涉及法律問題時聘請律師一樣,以求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地規劃長、短期投資的比例,平衡可以承受的風險和希望獲得的收益。而國人對金融服務市場不了解,不愿意花錢聘請專業投資理財顧問進行咨詢,大多自己在股市上進行交易。
三是講究資產配置與多樣化
篇10
自20世紀70年代最早出現在英國以來,迅速成為歐美國家人壽保險市場的主力險種,其保費收入比例達到了40%以上
中國現有的環境不適宜大規模移植產生于歐美的投資連結產品
專業人士指出:不能講求短期投資效果;不是暴富的捷徑;要貨比三家節前,一條內容為“太平人壽首個個人投連險產品在京上市,第一天就賣出了349.9萬元”的消息使得公眾把關注的目光重新投向了已經淡出市場很久的“投連險”;太平人壽也因為吃了這只“螃蟹”,而成為自2001年全國發生投連險退保風波以來首家再度推出個人投連險業務的壽險公司。由于“開局不錯”,各家媒體“毫不吝嗇”地用了“咸魚翻身”、“冬去春回”、“回潮”、“枯木逢春”等詞語來形容此次投連險“高調回市”。
1999年10月,一直以來都以“相當活躍”的姿態出現在中國保險市場舞臺上的平安保險和新華人壽先后將國際上一種比較先進的險種引入中國市場。在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里,這一名為“投資連結險”的新產品在國內市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當年該險種保費收入高達106.62億元,同比增長5.42倍;平安人壽公司力推的投連險產品自2000年10月開始運作,在幾個月時間里就實現9.79%的凈值增長,超過同期上證指數6.47%和上證基金指數8.67%的漲幅。
盡管有著如此輝煌的“業績”,但在接下去的日子,它留給人們的只剩那場令人記憶猶新的“非正常退保”風波。
2001年下半年,國有股減持的提出直接誘發了中國股市的下跌,幾乎是同時出現的第八次降息,直接導致了投連險收益的大幅“縮水”。有數據顯示,到2002年上半年,投連險降幅高達36.04%,全國投連險退保率為4.9%,相比較2001年同期出現的僅為0.1%的退保率來看,市場的反應用“混亂”和“恐慌”來形容是不過分的。至此之后,關于投連險的投訴和退保事件頻繁出現在各類媒體上,原來爭相推出投連產品的保險公司們也逐漸退出了這一產品的市場競爭。直至此次,太平人壽快速“搶灘”市場。
“出身”并不存在問題投資連結保險能使保險公司避免傳統壽險的利差損風險“投連產品從本身來說是沒有問題的?!鄙虾X斀洿髮W保險系副主任粟芳博士這樣說。她認為,投資連結保險除了同傳統壽險一樣給予保戶生命保障外,還可以讓客戶直接參與由保險公司管理的投資活動,將保單的價值與保險公司的投資業績聯系起來。大部分繳費用來購買由保險公司設立的投資賬戶單位,由投資專家負責賬戶內資金的調動和投資決策,將保戶的資金投入在各種投資工具上。投資賬戶中的資產價值將隨著保險公司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發生變動,所以客戶在享受專家理財好處的同時,必然也將面臨一定的投資風險。
今年年初在北京召開的“投資連結保險在中國”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高校的專家學者和保險業界代表都認為,投資連結保險在產品開發上并不存在像外界說的那樣有“出身”上的問題,它在國外的發展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首都經貿大學朱俊生博士介紹說,事實上,即使是在英美等保險市場高度發達的國家,投連險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
以美國為例,早在1962年就推出了第一個投連險產品,在其誕生初期,由于其投資收益并沒有表現出比傳統保險產品更加明顯的優勢,客戶對產品仍然存在疑慮并仍傾向購買傳統的保證利率產品,尤其是在20世紀70年代的高利率、股市低迷時期,客戶可以通過存款很容易就實現高于其他投資的收益,當時的投連險在壽險市場的份額只有3%.同時,由于投連險與資本市場有著密切的聯系,產品發展也經歷了多次股市震蕩考驗,進入80年代后,隨著利率的降低、股票價格的上升和消費者對股票等高收益投資的熟悉,投連險的價值最終得到體現。2001年歐洲股市的低迷和下跌,使能夠較多參與股票市場的投資連接保單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導致該業務量出現了大幅度下滑。但在接下去的并不長的時間里,由于股票市場的復蘇使投資連接保險重新獲得原動力,重新煥發出生命力。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吳志強先生告訴記者,由于投連險和股市市場的變化息息相關,在投資上存在著不小的風險,因此即使在國外,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退保事件,但其退保規模并沒有像國內那樣大。究其原因,在國外,有更多的人是對投連險有著充分認識的,這一點也許可以帶給國內業界不少啟示。
只是賣錯了對象中國現有環境不宜大規模推廣投連產品在保監會下發的《投資連結保險管理暫行辦法》中對投連險的定義有著明確說明:投連險是投保人按照公司既定的投資策略和投資計劃,以及依據自己的投資取向、財政狀況及可承受風險的能力,投資于其中一個或多個賬戶,投保人可依據各個賬戶以及市場的表現,隨時轉換投資賬戶或調整各個賬戶之間的投資比例,以取得更理想的投資回報,但投連險風險收益全由投保人獨自承擔。從上述的一段話中,已經不難看出,投連險并不適合所有的人,它只適合那些有能力承擔風險的客戶。
在記者的采訪中發現,很多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都會在說完“投連險”具有諸如靈活的保費、能像共同基金那樣投資、能減少通貨膨脹的影響、投保人可以在60歲左右時從人壽保險的現金值中提取現金而不受任何稅務方面的限制或罰款等等優點之后,都不約而同地談到它的“不足”,那就是公眾并不了解如何正確地去利用投連險來鞏固自己的財務安全狀況和通過投資積累資產。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保險業在中國的發展時間還很短,不論是保險密度還是保險深度和國外的發達國家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公眾的保險意識相當淡薄,自然很難理解用保險來作為長期投資工具的意義,更不懂得這筆現金資產將來的真正價值,自然也就不能理解人壽保險計劃在財務整體計劃中所擁有的特殊地位和保障、投資增值及免稅的功能;另外,由于發育并不完全的保險市場上缺少既有高尚職業操守、又有全面專業知識的投資顧問或專業人士。這部分人士擔憂地說,如在保險市場上缺少這方面的來為消費者作解釋的專家的話,那么消費者將很難理解投連險當中的種種細節。
也許正如一位專家所說的那樣:“不能夠把投連險完全等同于投資股票或者共同基金,因為普通的投資產品和工具完全不具備投連險的人壽保險的保障功能;同時也不能夠把投連險完全等同于銀行的定期儲蓄,因為銀行的儲蓄也并不具備投連險的人壽保險的保障功能和潛在的投資回報率。這些問題都是需要保險人去和客戶說明的,但事實并非如此。”。這位專家強調說:“投連險之所以出現了那么嚴重的退保風波,就是在于人將投連險賣給了不適合人群。不夸張地話,那些人自己也不一定搞清楚什么是投連險。在這種情況下,人將存在很大風險的投連險通過夸大和虛構其回報率賣給了并沒有能力承擔這些風險的人們,不論是對保險公司還是對客戶來說,都是不負責任的。”
那么作為一種已經開發出來的保險產品,投連險在中國究竟適合什么樣的消費人群?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郝演蘇教授曾給出過答案:中國現有環境不宜大規模推廣投連產品,但并不意味著不可以面向特定人群銷售這種產品,購買投連險的投資者應該是已經擁有基本的商業保險保障,并且具有承受資本市場風險的心理素質。
安永吳志強先生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他認為,不同險種的設計是針對市場上的不同需求、客戶的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所定的。傳統險種是為保守型客戶設定的;投資連結產品主要針對愿意承擔一定風險以獲取較大收益的目標人群。就產品的特性和設計而言,投連產品比較適合一些具有穩定高收入且承受長期投資風險能力較強的中高收入階層,這部分人群收入相對較高,但由于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打理,投連險恰恰能夠幫助他們解決這一問題?!胺奖恪背蔀榱诉@一群體看中投連險的主要原因。
新酒裝在舊瓶里?
有觀點認為:保險市場大環境并沒有改變由于第一連險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太深,而第二代的投連險產品又是“逆風起飛”,因此有很多人都試圖努力從新老兩連險產品當中尋找出不同點。盡管保險公司為已經推出或即將推出的投連險產品做足了宣傳,宣稱新產品在繳納保費的靈活性、產品設計的前瞻性及營銷策略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并且對產品的透明度作了很大的改進,另外,對銷售該產品的人素質的要求也更為嚴格,盡管如此還是不能消除人們對投連險產品的顧慮。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保險公司高層人士對記者吐露的話語,也許能夠代表一部分人的觀點———“中國國內保險市場上存在著諸多無法避讓的問題,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中,如果這些問題不能盡快穩妥地加以解決的話,不單單是投連險,還包括其他險種,甚至包括保險公司自身的發展都是無從談起的。”
這位高層人士向記者說明了他的理由。他認為,近年來各家保險公司一直都在強調自己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加上國內保險公司數量的不斷增加,同行業內的競爭變得相當激烈,因此就造成了一些保險公司十分看重當年保費收入的增長情況,而忽視了在迅速增加的保費收入的后面可能隱藏著的風險和危機;盡管“國九條”當中,已經明確了保險資金可以入市,但是并沒有規定其入市的時間和規模,因此從目前看來,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并沒有得到什么實質性的拓寬,壽險資金的投資渠道仍然只限于銀行存款、國債投資、金融債券投資和基金投資等幾種有限的方式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現有的投資條件還無法滿足保險資金保值增值的需求,因此保險公司在吸入巨額保費的同時,也給自己增加了巨大風險和經營的壓力。
另外,不論是舊的還是新的投連險產品收取的管理費用還是相當高昂,因此就造成進入投資賬戶的保險費比例過低。眾所周知,投連險產品和開放式基金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其在申購和贖回上的費用卻要超過開放式基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