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英語教育范文

時間:2023-09-21 16:57: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學英語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醫學英語教育

篇1

關鍵詞:醫學英語;醫學??祁愒盒#唤虒W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在經濟、科技、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與國際的交往日趨頻繁,各領域與世界接軌,國際化趨勢日漸明顯。在此大背景下,醫療衛生行業的國際化程度日漸提高,這對我國的醫學教育在與國外接軌的國際化層面提出了新的更高水平的要求。在人才需求方面特別需要在醫學專業領域有所建樹同時又能熟練掌握國際化的語言,特別是英語的人才。本文針對醫學英語在醫學專科類院校的教育現狀進行研究,以期為培養出適合國際化要求的醫學英語人才做出貢獻。

一、醫學英語教學現狀

醫學英語(MedicalEnglish)是隸屬于專門用途英語的一種。進行醫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習者的英語水平,主要提高他們在醫學專業領域里英語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進而能用英語進行口語與筆譯的專業交流。由此可知,醫學英語教學不是以傳授醫學知識為根本目的。而是用英語來講授有關的醫學專業課程,學生通過這些課程獲得相關醫學信息和醫學知識。如今在醫科院校興起的醫學英語教學屬于醫學科目,而不是英語科目??傊?,醫學英語是英語能力和水平的加深和延伸,用英語語言來表達醫學專業的知識,是一種更為高級的英語。

(一)偏重公共英語,忽視醫學英語教學

對于醫學英語課程設置,相當部分的高校依然采用的是公共英語的教學方式,采用每周兩到三次的大班授課的英語公共課的授課方式;所選用的教材也以服務于公共英語教學的教材為主,缺乏學科針對性。以筆者所在的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為例,英語課每周4個學時,所選用的教材為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英語教程》,課程的設置和教材的選取所針對的是高職高專公共英語即基礎英語能力的培養,鍛煉的是學生在基礎英語運用方面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非針對醫學生進行的針對性的教育教學。這一現象的出現究其原因在于對醫學英語教育的定位不清晰,人才培養的目標不明確,缺乏科學的規劃和安排,導致了英語教學與醫學特色不相符的情況,進而使所培養的學生達不到醫療衛生行業所要求的專業化英語水平。

(二)醫學英語教育師資配備缺乏專業針對性

在醫學英語教育方面有兩個側重點,即通過教學一方面讓學生具有基礎的英語知識技能,另一方面讓學生具有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滿足醫療衛生工作所需的英語技能。這就要求醫學英語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英語功底而且熟練掌握醫學專業的相關知識,可以將醫療衛生行業的相關知識與英語教學實現無縫連接。目前從事醫學英語教育的師資組成存在著兩極分化的現象,一部分老師是具有高學歷的英語專業畢業,另一部分則是具有豐富臨床實踐背景知識的醫學專業畢業,而其中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所占比例更大。這兩種情況下的英語教學各有利弊: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英語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具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譯能力,能夠從二語習得的角度出發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詞匯、語法、閱讀、口語進行指導,進而培養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但是由于對醫學的相關知識不甚了解,無法在醫學的專業層面對學生進行指導,無法將醫學專業知識融入英語教學中,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的在英語大背景下將醫學專業知識融會貫通。醫學專業畢業的英語教師對于護理方面的知識手到擒來,游刃有余,但是由于缺乏英語方面的專業知識培訓,英語的語言表達能力欠佳,無法充分的利用英語這一媒介進行醫學專業知識的講解,進而容易出現漢語化的英語教學。對于大多數的醫學英語教師來說,無論其原有的專業是醫學還是英語,重新掌握一門學科并使其與自己所學專業達到融匯的地步都并非易事,既缺乏有組織有針對性的業務培訓,又費時費力且收效不一定明顯,故熱情不高。而以上這些情況對于醫學英語教育是不利的。

(三)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與實際脫節,缺乏與醫學相關的語境

不能做到與時俱進目前的醫學院校由于學制,課程設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英語課程多受到壓縮,且多為大班授課。教師為了能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授課任務多采用的是滿堂講,甚至是填鴨式的授課方式。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下很難完全理解所學內容,學習興趣不高,這對提高英語分析應用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在課堂上所用的教材教具多為公共英語的視聽說教材及多媒體課件,缺乏有針對性的與醫學專業相關的教材教具,更缺乏與醫學場景相關的情景教學環境,這導致教師和學生只能在無語境的情況下利用沒有專業針對性的教材教具進行語言學習,這很難提高學生的醫學英語的交際使用能力,降低了教學效果,弱化了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從而很難達到提高學生的醫學英語應用能力的目的。

二、結語

總而言之,醫學英語對于提高未來臨床醫學研究和診治工作人員工作水平來說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對醫學專業人才培養以及進一步的優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國高職高專醫學英語教學還存在一些限制其更好發展的問題,因此本文對現階段醫學英語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總結和分析,探討有效提高高職高專醫學英語教學方法,以期為進一步的改進醫學英語教育教學提供依據和參考,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醫學人才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唐毅,楚長彪.醫學英語教學的特點分析和策略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4)

[2]劉偉榮,楊丹,醫學英語教學現狀分析及改革探索[J].醫學綜述,2008,14(16)

[3]文成,彭莉莎.淺析高職高專醫學英語教學策略[J].校園英語(下旬),2014,7

篇2

1.1是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醫學技術也突飛猛進,但是高漲的醫療費和更多的醫患糾紛矛盾為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問題。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醫學工作者的人文素質的缺失,時代的進步促進科技的發展和物質的極大充斥,然而卻缺少了精神文明和人文文化,那么對于社會來說那不是好事,而是一個障礙,因此在醫學院英語教育中培育人文素質是時代進步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

1.2是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需要

在如今社會中,人文精神缺失嚴重,因此在醫學院英語教育中培養學生們的文人素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急需的。人文素質的培養對于學生來說有三大好處,第一它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第二它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基礎,第三它能夠幫助學生促進思維和品質的建立,形成多方面的思維模式和高的品質??偟膩碚f在醫學院英語教育中培養學生人文素質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為社會培育有用的人才。

1.3是促進醫學院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傳統的醫學院教育中,把知識教育放在了首位,而對學生們的文人素質的培養則被忽視,導致了醫學院培育出來的醫學工作者在對待工作和病人上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此醫學院教育改革的需要迫在眉睫,所以在醫學院英語教育中培育學生們的人文素質能夠有力地促進醫學院教育的改革。

2.醫學院英語教育中培養人文素質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對英語教育中人文素質的培養重視不夠

醫學在預防和診斷治療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實用技術,更需要為人們服務的態度,這些都是醫學在使用中的必要條件,如果在醫療過程中給與患者的僅僅是技術上的治療而不是技術和心理一起的治療,作用往往是不大的,有時候會造成醫患糾紛。因此醫學院英語教育中的人文培養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是醫學院的教育者對英語能夠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作用不夠重視,認為英語就是語言,跟人文素質培養掛不上鉤。因此對于這種狀況,必須要加強醫學院教育者對英語教育在培養學生人文素質中的重視。

2.2學生們只單一的進行英語教育學習

在學生的潛意識力,學習英語無非就是能夠把握和運用英語,并沒有能夠真正地意識到語言和人文素質的關系。因為語言運用依賴存在的價值觀,交際模式等都是和人文有關的,所以英語教育在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是可以看得見的。但是學生們只是單一的進行英語學習,對于其是否能夠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并沒有重視,使得醫學院英語教育中培育學生們的人文素質一直是寸步難行。

2.3醫學院英語老師沒有從英語教育中進行擴展教育

醫學英語教育中培養人文素質的直接引導者是英語老師,他們的作用是最大的,沒有他們在英語教育中引入人文精神,文化的知識,那么在英語教育中培養學生人文素質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現如今存在的問題是,許多醫學院的老師在教學中還是沒有拋開傳統,仍舊是機械的進行知識的傳授,并沒進行知識領域的擴展,導致學生的學習僅僅局限于英語知識,而英語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文化沒有得到傳播。

3.如何更好地在醫學院英語教育中培養人文素質

3.1加強醫學院和學生們對英語教育文人素質培養的重視

要想更好地在英語教育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第一步就是要人文素質教育者和學習吸收者的重視和認知,所以首先的就是加強醫學院和學生們對英語教育文人素質培養的重視,把知識傳授和培養人文素質作為教育的主要目的。

3.2利用外語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我們知道國外的課堂氛圍比較活躍,這種課堂方式值得我們學習,因為他們夠培養學生們的自己創新意識和批判思維,所以在英語教育課堂中老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批判思維,進而使其產生潛移默化的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人文素質,例如對比法(在課堂上對比不同教材的文化內容的差異,引導學生自我判斷和吸收)。

3.3利用外語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掌握人文知識,增強人文素質

英語教材大多都包含著豐富的語言和文化的有機結合,就是人文內涵和精神,因此英語老師在教學是盡可能的跳出傳統,深入發掘課文中的人文內涵,可以通過諺語和名句進行剖析,發掘其深刻含義,如“TherichestmaninAmerica,downhome”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在這個物質泛濫的社會應當如何對待財富。盡量在英語教材中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課文中的人文精神和知識,增強學生們的人文素質。

篇3

【關鍵詞】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公共英語教學;醫學英語;有效途徑

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經濟全球一體化,醫療行業也逐漸實現與國際接軌,因此,醫學英語的地位與實用性也更加突出和重要。我國醫療人才在吸取國外醫療經驗,參考國外文獻以及對外交流過程中,都需要運用醫學英語,例如在撰寫英文論文、聽讀英文報告以及查閱醫學文獻等領域,學生要具備堅實的醫學英語知識。因此,我國高等院校在培養醫學人才的同時,也更加重視對學生醫學英語知識的培養。在大學一年級以及二年級中,除了在開設公共英語學科的同時,在三年級以及四年級更是開設專業醫學英語學科,很多高等醫學院校甚至在一年級就直接開設醫學英語學科。隨著時代的發展,醫學英語已經成為醫學人才研究以及探索醫學知識的重要工具。高職以及高專院校作為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以及實用型人才的專業學校,醫學英語成為其醫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當前高職高專院校在醫學英語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存在差異。醫學類高職院校在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人才培養目標方面與高等院校存在一定的差異,高等院校更加注重教學的理論性以及學術性,為社會輸送醫學專業型人才。而高職高專更加重視學生的操作技能,為社會輸送應用型、技能型以及實用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更加重視對公共英語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以及基本的英語應用能力,對醫學英語沒有給與充分重視。

(2)學生特點的限制。高職院校的入學門檻要低于高等院校,其學生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高職學生通過高中的英語學習已經掌握了英語的基本翻譯、寫作以及閱讀能力。但是學生的英語水平存在差異,醫學英語句型復雜、詞匯量大、課本具備一定難度,因此,很多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困難,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第二,高職學生具有更加現實的英語學習目標,學習英語主要是為了通過等級考試,認為醫學英語的實用性不強,因此對其并不重視。第三,高職院?;驹谛D晗逓槿?,由于課時有限,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醫學英語的學習。

(3)師資力量不足。經過相關調查研究,我國醫學高職院校嚴重缺乏醫學英語專業教師,這對醫學英語教學造成很大程度的制約。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方面并不具備醫學英語的教學能力,缺乏相關醫學知識,只能為學生進行文本翻譯、句型分析以及單詞講解,在醫學知識方面不能進行有效拓展。

二、在公共英語教學中融入醫學英語的有效途徑

(1)開設選修課。開設醫學英語選修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對醫學英語的重視程度,讓學生以醫學英語作為重要工具,進而獲取醫學知識。因此,相關高職高專院校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以及本校的具體情況,將醫學英語作為公共英語的擴展和延續,通過選修課的形式,對學生開展醫學英語的教育。院校要合理選擇教學素材,內容盡量淺顯易懂、難度適中,讓學生以公共英語為基礎學習醫學英語知識。通過學習醫學英語,掌握醫學英語的句型、詞匯、表達方式以及溝通方式,了解醫院科室、常見疾病等英語知識,在提高學生醫學英語水平的同時,了解以及掌握醫學專業知識。進而為學生運用專業英語以及學習專業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為社會輸送實用型以及技能型的醫療人才。

(2)構建學習平臺。通過學習公共英語,高職高專學生基本掌握了英語的翻譯能力、寫作能力以及閱讀能力,但是由于每個學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其英語能力參差不齊。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雖然都具備較強的英語應考能力,但是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不足,每個學生的英語水平。知識背景以及認知風格都有所差異,英語學習方法、學習目標以及學習意愿差別較大,即使在同一院校,學生由于職業規劃以及專業不同,其英語學習的需求以及內容也都不同。因此,在開展醫學英語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意愿以及個體差異,在公共英語中科學的融入醫學英語教學,逐漸滲透給學生醫學知識、醫學語篇以及醫學詞匯,并且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為了提高醫學英語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拓展學生的醫學知識面,院校還要為學生構建醫學英語的學習平臺,根據學生的崗位以及專業需求,為學生提供英語學習資料庫,讓學生更加靈活以及自由的開展醫學英語學習。并且將醫學英語與公共英語充分結合,在提高學生綜合英語水平的同時,解決學生在醫學英語學習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避免課堂學習時間不足的情況出現,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和興趣,為學生今后進入工作崗位奠定英語基礎。

(3)增強師資力量。想要提高醫學英語的教學質量和效率,高職以及高專院校要培養一支醫學英語水平較高、教學能力突出的英語教師團隊。因此,相關院校一定要重視對師資力量的培養,提供給教師更多的培訓以及進修機會和空間,英語教師也要積極接受在學習以及再教育的機會,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專業英語能力。同時,高職院校還要通過與其他院校建立合作關系,派遣本校教師到其他醫學院校進行溝通的學習,吸取成功經驗,更新以及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要積極組織教師開展相關教研活動,彼此取長補短、加強合作學習,發揮專業優勢,提高英語教師的整體教學能力,進而緩解當前高職院校嚴重缺乏醫學英語教師的局面。

三、結語

當前,我國的醫療行業已經與國際實現接軌,因此,醫療英語是醫療人才必須掌握的語言工具。但是當前,因為教學條件和因素的限制,醫學英語在高職院校中的教學依然處于初級階段,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還處于摸索中。針對這種情況,高職高專醫學院校一定要充分重視醫學英語,在公共英語中融入醫學英語,加大師資力量的投入,改善教學條件。與其他成功院校開展合作交流,并且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提高醫學英語的教學質量和效率,進而為社會輸送實用型以及技能型的醫療人才。

參考文獻:

[1]肖玲.醫學類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個性化學習策略探索[J].英語廣場,2016,01:74-75.

[2]康麗娉.在醫學類高職專公共英語教學中融入醫學英語的有效途徑初探[J].海外英語,2015,19:55-56.

[3]鄧媛媛.醫學類高職高專公共英語融入EMP教學的理據和路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0:14-15.

[4]陳克偉.形成性評價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探索和實踐[D].吉林大學,2013.

[5]莫瑛.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醫專醫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09.

[6]黎亮.大學公共英語教師向醫學英語轉型的阻礙因素及應對策略[J].中國ESP研究,2012,02:85-91+118.

篇4

關鍵詞 CBI教學理念 TBI教學法 醫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0 前言

CBI(內容型教學理念)和TBI(任務型教學法)是上世紀80年代開始漸漸在西方發展起來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是在交際教學法基礎上的新發展,給醫學專業英語教學帶來很好的啟示,本文將在內容型教學理念和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框架內對醫學專業英語教學進行探討。

1 CBI與TBI相結合

關于任務的定義有很多種說法,本文采用二語習得研究專家David Nunan的觀點,他認為交際任務是“一種學習者使用目標語進行理解、操作、生產或者交流互動的課堂活動,并且他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語言的意義而非形式。任務也應該具有完整性,能夠成為一種獨立的交流行為。在朗文語言教學與應用語言學詞典(第三版)中TBI被定義為:一種將交際型任務和會話型任務作為教學計劃和教學活動的主要單位的教學方法。這些任務由于包含有意義的交流互動和探討,可以給語言學習提供有效的平臺。使學習者通過參與真實的語言運用活動而掌握語法。CBI(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翻譯成中文有各種譯法:“學科性輔導”、“知識性輔導”、“內容教學手段”、“內容本位教學”或“以內容為基礎的教學”等等。Stephen B. Stryker將CBI定義為將特定的內容與語言教學目的相結合。(Stephen B. Stryker, Betty Lou Leaver;1997-5)

將內容型教學法與任務型教學法進行比較,發現二者都是CLT(交際語言教學)的新發展,二者都無法將CLT取而代之。此外,他們在以下幾個方面是相同的,至少是相似的:(1)真實的環境;(2)需求分析(動機);(3)錯誤糾正;(4)獲取而非學習;(5)學生從早先經驗獲得的知識圖式發揮作用;(6)提高自信以及能力等等。就二者的區別而言,CBI強調學習的內容,課程需圍繞內容來組織,更為復雜的評估(同時關注內容的掌握和語言的提高)。TBI則與之相反強調如何學習,課程需圍繞任務來組織,根據任務完成的結果來評估。

Nunan?。?989)建議用“任務型教學理念”來提高CBI課程。以任務為基礎的課堂活動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語言的涵義而非形式。“現實中的任務”是與學生必須使用的語言相關。教學法上,任務型語言教學強調以下幾個原則和實踐活動:教學內容以需求為導向;強調通過使用目標語言進行互動學會交流;將真實的材料引進學習過程當中;將課堂語言學習與課后語言學習相聯系。

CBI教學理念在課程設置,師資培養、教學模式、教材層面上予以指導,而TBI教學理念可以指導具體的教學安排,以及采用何種教學方法。CBI教學理念與TBI教學理念的關系總結如下:首先根據學生的需求確定教學內容,然后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教材和制定課程設置,

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掌握知識的能力、語言能力為目標。教學內容通過任務教學方法來完成。任務教學方法具體可分為:課前學生以小組進行學習討論,以完成學習任務為目標,課中學生進行學習匯報,其他同學參與提問討論,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是課堂的管理者,課后老師對學生的所有表現進行評估,學生對所學內容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反饋。

2 對醫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CBI 教學理念作為一種方法論系統,可以為任何課程制定教學大綱指明方向,也可以幫助構建課程的教學大綱。在CBI教學理念中,學科知識是課程最基本框架的基礎,課程的基本框架是根據學科知識構建的,而非語言形式,語言功能或者語言技能。學生的交際能力通過對特定主題的學習而獲得。由于醫學英語教育的教學大綱仍未出臺,給高校英語教學,教材編寫,教學研究等諸多方面的工作帶來不便,缺乏大綱的指導性,很多與教學相關的工作都具有盲目性,因此制定醫學英語教育的教學大綱的任務緊迫。而在制定教學大綱的過程中,CBI教學理念具有指導性,特別是針對高層次的醫學英語教學,如大三大四的醫學專業英語教學和研究生層次的醫學英語教學。CBI教學理念注重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學大綱的制定應該具有層次性,針對性。

在制定教材方面,由于現行使用的醫學英語教材很多都偏向于科普性,并沒有體現醫學英語的專門用途的特點,因而并不能滿足醫學生在實際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中的需求。特別是研究生層次的醫學英語教學更應該體現醫學的專業性和分科特點。CBI教學理念注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先掌握文獻的內容而非語言,這種自上而下的學習與傳統的先注重語言而后掌握內容的自下而上的學習不同,醫學英語教材也應當注重內容的選材,而不是單純注重語言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在掌握內容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語言技能。CBI 教學理念要求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和文本。教學所使用的核心材料——文本,錄像,有聲材料等——都主要選自為英語為母語的人所制作的教學材料。學習注重理解和傳達有意義的信息,并通過使用真實的語言完成現實中的任務。因此在選材的過程中,教學材料的準備應當注重材料的真實性,盡可能將學生以后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場景中需運用到的醫學英語知識體現在教學材料中,并且要體現國際醫學發展的新動態,讓學生能真正地開拓視野,掌握最新的醫學發展。

調查研究顯示現如今很多醫學專業學生對醫學英語課不感興趣,主要原因是因為教學內容枯燥,形式單一,主要是以老師一言堂為主,教學模式比較呆板落后。TBI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能給醫學英語教學帶來一些啟示。TBI教學模式由任務前、作業周期和語言關注三階段構成。在任務前階段老師必須介紹主題,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回憶或者學習有用的詞匯或者短語,確保學生理解任務指令等等。而在作業周期階段,老師主要起到監督和督促的作用。該階段包含三個部分:任務執行,計劃和報告,整個過程當中主要是要求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并進行匯報表演。在最后的語言關注階段,主要是對所完成的任務進行有意識地分析判斷,并加以改進,并在之后的練習之中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醫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3 總結

CBI(內容型教學理念)和TBI(任務型教學法)在醫學英語教學大綱的制定,醫學英語教材的編寫,教學模式的探討,教學法的研究等方面對醫學英語教學有較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篇5

Abstract: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 are used for the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SP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SP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s is far from satisfaction 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關鍵詞: 醫學院校;專業英語;調查與思考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ESP;survey and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2-0211-02

0引言

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國際交流的日益增強,醫學生的專業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即醫學英語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的教學變得越來越重要。能成功閱讀和翻譯各種醫學專業文獻,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并能用英文書寫實驗報告、臨床病歷、撰寫學術論文等已逐漸成為醫科學生新的需求和目標。 “專業英語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完成從學習到實際應用的有效途徑[1]?!鼻匦惆?2003)指出“從長遠角度看,我國高校英語教育的主流應該是ESP教學。[2]”教育部、衛生部最新制定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指出,醫學專業的學生應該結合臨床實際,……能用一門外語閱讀醫學文獻[3]。在我國各級高等醫學院校專業英語教學也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視,在EMP教學研究領域,無論是在教學模式還是教學內容選用和教材編寫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為了確切地了解高等醫學院校專業英語教學的現狀,筆者對河南省5所高等醫學院校專業(醫學)英語教學現狀進行了調研。

1研究設計

1.1 研究對象調查對象為河南省5所高等醫學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師和大三、四、五年級的部分學生,其中教師120人,學生280人。

1.2 研究工具高等醫學院校專業英語教學問卷調查兩份(教師用和學生用)和一份訪談題目,在新鄉醫學院進行兩次試測后修改形成。主要內容是關于高等醫學院校專業英語教學中的課程設置和開設、教材使用、師資配備、教學模式等。

1.3 數據收集和分析本研究共發出教師問卷130份,收回有效問卷120份(收回率92.3%);學生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80份(收回率93.3%)。在對收回問卷進行統計分析之后,對部分調查對象進行了訪談。在統計分析過程中,筆者對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結果與訪談結果進行了核對。

2研究結果

2.1 課程設置在我省的5所醫學高等院校中,有4所已經開設了專業英語教學,均為醫學英語閱讀必修課,開設在大三的兩個學期,主要以講授醫學英語詞匯為主,每周2-4個學時。同時,對教師和學生認為專業英語應開設課程的調查結果見下表1。

2.2 師資配備調查顯示目前我省開設專業英語課程的4所高等醫學院校的醫學英語課均由英語教師講授,而對醫學生醫學英語應由誰來授課的調查顯示(見表2),81%的教師和67.5%的學生認為應由外語教師和醫學專業課教師共同承擔,我們的訪談也證實了這一點。目前承擔醫學英語教學任務的教師絕大部分都是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的,醫學專業知識欠缺,學校又沒有相關的培訓和師資的補充,醫學英語教師力不從心,56%的教師認為師資匱乏是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最大困難。

2.3 教材選用關于醫學英語教材選用問題調查顯示,62.7%的學生對目前所用教材比較滿意,但在訪談中筆者得知學生認為教材內容陳舊單一。傳統的醫學英語教材由于從選材、編輯到出版發行耗時較長,時效性差,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學到本專業的最新研究和發展狀況,和專業實際脫節,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4 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從調查和訪談中我們得知,目前河南省4所已經開設專業英語課程的院校的醫學英語教學模式基本一致,均以大班授課(180人左右),教學方法基本上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中心,教師把文章中的新單詞一一羅列講解,然后再對文章進行逐段翻譯,由于教師的醫學知識的缺乏,并不能和學生進行有效的專業英語的交流,對學生專業英語的實際能力培養促進不大。雖然目前我省各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效很顯著,各種硬件配套設施已基本完善到位,每個院?;径加惺〖壔蛐<壌髮W英語精品課程,但醫學英語精品課程建設為零。專業英語教學仍然是傳統的教學手段黑板+粉筆,只有部分院校輔以多媒體教學,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3思考

3.1 專業英語教學的課程設置應合理化、多樣化課程的需求是課程設計的基礎,Taba把“課程的需求”列為課程設計中的第一程序[4]。專業英語教學課程設置應該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見表1),開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醫學英語課程??筛鶕W生的選擇開設選修課或者講座,采取小班(60人左右)授課形式,實行學分制。根據我省醫學生英語水平的基本情況,可在大三年級開設包括聽、說、讀、寫、譯等多種課型,如醫學文獻閱讀、醫學英語聽說、醫學英語論文寫作,醫學文獻資料翻譯等供學生選擇。

3.2 加強專業英語的師資隊伍建設教師作為教學的實際執行者,對教學效果的好壞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目前畢業于醫學英語專業的教師數量極少,醫學專業教師一般難以勝任英語語言教學;而英語教師又普遍存在不懂醫學知識的問題,二者授課均感力不從心。這就使得醫學英語教師選擇面臨兩難的境地。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各醫學院校應該為基礎英語教學教師創造良好條件,激勵他們學習專業知識,按照醫學英語的聽說、閱讀、翻譯、寫作等各門課程的教學需求,對英語教師進行專業分工,對青年英語教師輪班進行醫學專業知識培訓,解決不懂得醫學、只懂英語的教學問題,這些大學英語教師就會成為懂醫學知識的醫學英語教師,絕大多數英語教師(71.7%)認為“英語教師接受專業知識培訓之后轉型為醫學英語教師”是切實可行的[5]。另一方面,對醫學專業教師,尤其是英語能力強、能勝任醫學英語教學的,由英語教師給予英語語言教學方面的指導,實行英語教師同醫學專業教師的聯盟與合作, 外語教師可以和醫學專業教師一起承擔醫學英語的教學,取長補短,相互學習來提高醫學英語教學質量和效果。

3.3 科學選擇專業英語教學的教材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所以教材的選擇尤為重要[6]。 醫學英語課程既是語言技能課,又是語言應用課[7]。專業英語教學的教材選用應注意科學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切實滿足醫學生的不同需要。一方面,為滿足未來醫務人員臨床、科研、對外學術交流和醫療服務的需要,結合教學內容, 增強信息性,建立資料庫,努力涵蓋各類實用型醫學英語文體,另一方面,要注意新穎性和時效性,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及時增補國內外醫學科學發展中的最新科研成果,把傳統教材中所涵蓋的醫學英語基本知識和醫學領域的最新發展狀況結合起來。

3.4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更新專業英語教學模式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日新月異,計算機作為一種輔助英語教學手段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當中[8]。大學英語《課程要求》指出: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聽說能力的要求,并給予足夠的學時和學分;應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進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英語教學,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與條件[9]。醫學院校專業英語教學應該充分借鑒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經驗和成果,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確立一種基于計算機網絡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

[2]秦秀白.ESP的性質、范疇和教學原則[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12-14.

[3]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S].教高[2008]9號.

[4]Fraida Dubin & Elite Olshtain. Course Design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2,2.

[5]劉利梅,趙貴旺等.英語教師轉型為醫學英語教師的可行性分析與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2):100-102.

[6]唐崇文,武一娜,遲洪華.醫學院校本科生醫學英語教學的思考[J].河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6,(12):42-44.

[7]劉志輝,徐育年.中國醫學英語教學發展探討[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9,(7):2078-2080.

篇6

關鍵詞 主題教學 聽說課 醫學院校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51

The Application of CBI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of Medical Universities

YU Huifang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of medical universities, the thesis put forward an idea that CBI can be applied in the course so as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and enhance th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of those students majoring in medicine.

Key words CBI;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medical university

0 引言

聽、說、讀、寫、譯是英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努力提升的五大基本技能,其中聽說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交流中占據著核心地位,因此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這一觀點在2007年教育部辦公廳所制訂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得以明確指出,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谶@一要求,許多學者開展了有關聽說課教學方面的研究,他們批判放錄音對答案,跟讀錄音練習口語這種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倡導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元認知理論等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模式中的應用。盡管理論上提出了很多前沿的教學模式,但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制約,這些研究成果未必能有效地適用于師資力量比較薄弱,軟硬件設施比較差,人才培養專業性比較強的地方院校。對此筆者試圖以教育部制訂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為指導,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借鑒各大高校的課程教學改革成果,結合筆者所在高校的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合普通醫學院校的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學方式。

1 普通醫學院校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探索適合普通醫學院校大學英語聽說課程的教學方式,現將目前實際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首先,中國式的英語教育長期以來多重視學生單詞、語法的學習和應試能力的提高而忽視了聽說能力的培養,導致“啞巴英語”的出現。其次,醫學生的課程設置繁多,學習任務重,壓力大,課余時間有限,加之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往往滿足于課堂學習,缺乏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主動用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和精力都相應很少,因此醫學生英語各方面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相對薄弱。最后,普通高校財力有限,軟硬件條件相對較差,缺乏自主學習中心,教師數量有限導致實施大班教學,教學效果難以保障。這些問題普遍存在于普通醫學院校,嚴重影響了醫學院校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展開,不利于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

2 內容為依托的教學理念

以內容為基礎的教學(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語言教育中很有意義的一種教學方法。內容過去指語法翻譯法等教學方法,而現在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指對承載某一主題的外語材料的運用,以此作為外語教學的手段。因此內容為依托的教學理念指依托主題內容來展開外語教學,即語言是學習內容的媒介,而內容是學習語言的源頭。在該教學理念指導的教學模式下,語言教學不再是只將語言形式,如詞匯、語法等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而是通過語言形式所承載的主題內容的學習來提高語言能力,很好地將語言技能的提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做到雙贏。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CBI)有三個主要的特征:(1)主題核心(subject matter core),即學習者通過主題內容大量接收語言輸入,探知有趣的知識并參與依賴于語言的相關活動,自動無意識地學習語言。(2)真實材料的使用(use of authentic texts),即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如文本、音頻、視頻應來源于以此語言為母語的人所寫所說內容。(3)課程靈活(flexibility in the curriculum),即此課程的活動設計和語言材料應適合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認知需求。正是CBI的這些優點使它得以被廣泛使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當前許多普通醫學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和綜合性大學一樣強調普通英語閱讀和聽力能力的培養提高,旨在幫助學生順利通過四六級考試,所以學生的英語學習一般比較單一,缺乏樂趣,有迫于考試壓力被迫學習之嫌。如果將語言的學習與學生未來的職業或個人興趣相結合,注重實用性當然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因此根據CBI教學理念將原汁原味的醫學專業知識聽說材料引入到大學英語聽說課堂,可以很有效地將專業知識與語言結合起來,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更利于促進學生語言技能和專業水平的同時提高。

3 CBI在普通醫學院校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應體現英語教學的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有利于調動師生兩方的積極性,尤其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CBI教學理念正體現了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應用于醫學院校大學英語聽說課的教學過程之中,可以充分達到該課程的教學要求。

根據內容為依托教學理念的主題依托模式,結合醫學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未來從事的職業,醫學英語聽說教學材料主要包括患者罹患不同常見疾病時與不同科室醫生之間對話,常見疾病包括內科的感冒和高血壓,外科的骨折和闌尾炎,婦產科的孕早期和分娩,兒科的嬰兒腹瀉和伴隨高燒驚厥的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皮膚科的皮疹和痤瘡,精神科的抑郁癥和焦慮癥,老年人常見疾病糖尿病和老年癡呆等等。每節聽說課的教學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課前預習,這一階段要求學生閱讀聽說材料相關的醫學知識文本,掌握相關的醫學詞匯;第二階段,課堂教學,先輸入語音材料,練習聽力能力,再要求學生輸出,再現醫患場景,討論該疾病相關聽力材料主題內容,練習說的能力;第三階段,課后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復習該單元所學語言知識,包括單詞和語塊,將難點和疑問提交給教師,教師給予及時的反饋。

下面以闌尾炎appendicitis為例說明CBI在聽說課中的應用情況。課前要求學生閱讀闌尾炎的英文介紹,可推薦學生使用維基百科搜索appendicitis,了解一般癥狀,致病因素,治療方法,重點記住相關專業詞匯如abdominal pain,nausea,vomiting,anorexia,appendectomy;課堂上學生首先聽到的是一段闌尾炎患者在門診與醫生的對話,要求學生寫出醫生日常用語和患者的主訴,答案如下:How long have you had it? Have you had a temperature? How has your appetite been? Are your bowel movements regular? I’ve got an awful pain in my belly. I feel like vomiting, going to throw up all the time. I have got a fever. I haven’t eaten a thing since yesterday evening. I haven’t had a bowel movement for two days. 答案明確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隨后學生會聽到的是與闌尾診斷有關的段落,選自美國之音常速新聞,段落標題為Doctors Use Smart Phones to Make Good Calls on Diagnoses,要求學生聽后填空,答案如下:communicate with doctors,transmit data and images,took digital radiological scans,accurately diagnose patients,最后是選自《實習醫生格雷》的視頻片段,喬治實習醫生給患者做闌尾切除手術,觀看視頻后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問題:Why do they call George “007”? 這些音頻和視頻材料均是與醫學有關的真實材料,內容淺顯易懂,適合普通醫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由于材料與學科相關,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結合聽寫、討論和角色扮演等多種訓練方式,學生的聽說能力將得以提高。

4 結語

以CBI教學理念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從單純的聽說訓練轉變為增加一定量的醫學專業知識講解有助于英語語言的學習。以疾病分類的醫患對話能夠刨造更多的語言環境,增加語言的輸入。醫學材料的使用既能加強學生的聽說技能訓練,又能使他們了解醫學常識,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給學習帶來樂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傊?,對于專業性比較強的院校,開設以承載該學科專業知識的語言材料為教學內容的英語聽說課程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湖北中醫藥大學校級項目“醫學院校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學模式研究”

參考文獻

[1] 蔡堅.第二語言習得與CBI教學模式的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3):13-15.

[2] 戴慶寧.CBI理念與雙語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6(2):108-109.

篇7

【關鍵詞】高職醫學院校 英語 教學資源 開發與利用

【Abstract】There are various English instruction resource in innovative health college.Such as,teaching material resource,self-resource in students and resource of experience.The teacher should develop the instruction resource of English properly when they are taking English lessons.As a result,the students of medicine who offer firm foundation to learn medical English. And promote the status of medical English in the medical college so that it can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day’s society well.

【Keywords】Innovation medical college;English; instruction resource;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1.醫用英語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共事型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有利于整合教學資源,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師執教水平,進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目前我國的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尚待解決的問題[1]。特別是英語教師抱怨英語教學資源缺乏,對學生學習醫用英語有著一道跨不過的門檻,為此本課題圍繞高職醫學院校實際情況,探討各種校內外英語教學資源的開發為高職醫學院校醫用英語教育的進行提供一些依據。

2.高職醫學院校英語教學資源的開發

2.1 合理開發教材資源。利用圖片資源,引導學生挖掘圖片背后豐富的文化內涵,使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片,展現自己的奇思妙想,激發他們學習單元話題的興趣,提高文化教學的實效[2]。隨著科技技術的改革,課本知識不在是一味性的文字表達,更重要的是抽入了優雅的圖片,以圖片的形式反映章節教學的內容,使英語知識得以形象化,具體化。促進學生學習知識,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審美意識;英語教學往往以短文閱讀的形式體現出來,而短文常例舉的醫學偉人往往是醫學學生模仿、學習的榜樣,合理開發短文上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是一種對文化傳承,從而促進自身的英語學習。

2.2 合理開發學生資源。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下,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必須重視開發和利用學生資源[3]。學生性格之間的差異性,必然決定了學生學習英語情況的差異,捕捉課時學生的學習動靜,往往是最理想的教學資源,以學生樹立同學間的榜樣可以促使其他學生的模仿,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同時,以學生為“小老師”用于教學是提高醫用英語學習較好的資源。

2.3 開發各學科教師資源。教師是授業解惑者,是教學的主體之一,教師對教學的簡解,由于學科之間的差異性或教學的差異行,教師要善于總結收集,是提高高職醫學院校醫用英語學習的重要途徑,是發展醫用英語教學重要的途徑。

2.4 合理開發醫學實踐中的英語教學資源。在現實生活中,醫用英語到可見,特別在在藥店、醫院、交談、先進醫療技術的研究等等隨處可見。只要我們善于觀察、收集就可以沖現實生活中獲得重要的英語教學資源,用于教學學,使得醫用英語具體化,走進同學們的生活。

3.醫用英語資源的應用(以昆明衛生職業學院為例)

現在以昆明衛生職業學院13級五年制護理專業8個班,每班90名共720名同學,對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教學與傳統式教學之間的差異經行對比(其中1至4班利用教學資源教學,5至8班經行傳統是教學)。

利用教學資源教學知識掌握情況傳統教學知識掌握情況

教學要求熟悉應用掌握理解教學要求熟悉應用掌握理解所占比例77.4%20.3%2.3%所占比例7.2%46.3%46.5%

通過以上表格的對比可以得出開發并合理利用英語教學資源參與醫用英語的教學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使得學生更容易的掌握醫用英語,使英語更好的應用于專業。

4.開發與利用醫用英語資源的意義

合理開發利用醫用英語資源是符合學生學習專業的需求,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需要,是增加學生的自主和參與學習的需要;另外開發利用英語教學資源對高職英語教師的自身發展同樣也有很大的好處,能為今后自己的教育事業打下了不可取代的基礎;同時開發教英語學資源并利用是對英語教師的一種挑戰,而在挑戰的帶動下教師不得不去拼搏,創新為自己的事業帶來了機遇。

參考文獻

[1] 黃臻.高職院校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思考[J]. 科技資訊.2013,(32):186-186.

篇8

關鍵詞:美國醫療劇;醫學生;跨文化交際;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5)02-0065-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17

1 . 引言

21世紀醫學科學迅猛發展,國際醫學交流日益增多。在中國工作、生活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意味著醫生面對的國外患者也越來越多。這就要求醫學院學生具備更高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能用英語直接從事自己的專業學習和今后的工作,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具有較強的國際交往能力。英語水平不能僅限于打招呼、寒暄、指路,而是要問病史、診斷、治療、書寫病歷等等。同時,要順利閱讀并正確理解醫學專業的原版教科書、國外期刊、會議文獻及其他參考資料, 這比閱讀一般英語文章和書籍困難得多。因此,醫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除了通用性的基本技能,還要加強跨文化交際技能的培養。

2 . 醫學生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2 . 1 大學英語教學的本質

赫爾德認為:語言是心靈的自然稟賦,唯有語言才使人具有了人性;語言與思維不可分離,民族的精神與民族的語言密切相關。洪堡特繼承了赫爾德的觀點:“在每種語言中都有各自的世界觀”,更加明確地提出了民族語言與民族精神等同的看法:“語言好比是民族精神的外部體現,民族的語言就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就是民族的語言?!泵恳环N語言都包含著一種獨特的世界觀。每一種語言都在它所隸屬的民族周圍設下一道藩籬,一個人只有跨過另一種語言的藩籬進入其中,才有可能擺脫母語藩籬的約束。因此,語言不是一般的工具,具有人文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是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汪大昌,2004:44)。

外語教學的本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①語言規則系統的重構;②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張國揚、朱亞夫,1996:24)。因此,英語教學不是單純的語言規則系統的重構,還包括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2 . 2 大學英語教學的服務職能

服務學生的專業學習和發展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本質職能。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剛恢復高考,大學生與國外的學術交流少,英語水平低,培養學生普通的日常交際的聽說讀寫能力確有必要。時至今日,技術革新帶來的全球化發展,使得我們的大學生在中學階段已經打下了十分堅實的英語基礎,普通交際已經不在話下。那么,他們現在對英語的需求就不再滿足于普通的交際交流,而是能夠應用英語讀懂專業書籍、聽懂專業會議、進行學術發言,為將來的職業做準備。學生的水平在變,需求在變,我們英語教學的職能也得隨之而變。因此,早一點未雨綢繆,早一點作好準備,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跨文化交際技能的培養,是勢在必行。

3 . 美國醫療劇的文化元素及利用價值

我們發現不少英語專業的學生,語音語調都很不錯,聽BBC的廣播沒有問題,可是去到英語國家,上街聽不懂話。因為我們平時課堂上的訓練都是標準英語,稍有變化或者不是很標準就聽不懂,這恐怕也是一種教學上的欠缺。外國人學漢語也有類似的問題,有些外國人因而到街上去學習老百姓實際交際的語言,就是為了學習鮮活還有時代性的語言。

而鮮活還有時代性的語言,在一部好的英文影視作品中比比皆是,不僅涵蓋了地道的語音、語調、節奏、用詞、句法等語言形式,還有各種文化背景參差的人群的生活語言,當中還包含著價值、思維、情感等隱性文化元素。

在互聯網生態環境下,如果教師能對優秀的美國醫療劇善加利用,將其引入醫學生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將有利于學生直觀地模仿地道的語音、語調,獲得真實的生活語言,客觀地認識和理解各具特色的多樣性文化,避免因文化偏見導致的文化沖突。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中的雙向交流和溝通的實現插上騰飛的“翅膀”。

此外,美國醫療劇中也涉及了大量的醫學倫理、醫學道德實踐、生命倫理問題。影視作品的震撼力是常規道德說教無法企及的。通過對劇情的觀看,學生可以直接從影視作品中獲得思考,更易觸動學生心靈,產生共鳴。再者,因為醫療劇持續的時間長,需要一直重復某些內容,可以對一個范圍主題內的英語內容進行長時間的反復學習,有利于英語輸出能力的培養。美劇相對于傳統教材來說,具有相當強的“與時俱進”性和“趣味”性,以及生活化的內容,學習的適應性也大于傳統教材。

因此,越來越多的高校教師意識到美國醫療劇在英語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并開始將其引入英語教學,以期解決英語教學中語言、文化和倫理道德等具體問題,幫助學生了解掌握醫學專業英語基本知識與技能外,引導學生了解醫學發展的前景和學術研究的前沿,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4 . 美國醫療劇在跨文化教學中的應用

4 . 1 美國醫療劇素材的選取

首先,大學英語的教學越來越需要突出實用性,針對醫學生的教學應緊密結合基礎臨床與科研。教學資料的題材必須圍繞學習內容的“新穎性、知識性、實用性和時空性”以及語言素材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而合理取舍。同時,還要結合語言使用的目標情景而有針對性地選擇載體。換言之,教學資料的選擇與安排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學習需要以及醫學本身的發展狀況,做到語言和專業學習兩方面的有機統一(白,2001:48)。

其次,有效選擇教學片段。大學英語教學有學時限制,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影視作品的選擇要進行有效片段的截取,根據教學時數進行安排,不能把課堂變成電影院,不能使學生的注意力放在故事情節上,而是引導學生關注美國醫療劇中呈現的文化元素。

4 . 2 美國醫療劇在跨文化教學中的應用

Gary Weaver利用“冰山”理論來解釋文化的多層性。文化像“冰山”一樣,由“水上部分”與“水下部分”所構成?!八喜糠帧笔悄芸吹靡?、容易識別的,是顯性文化,包括語言、服飾、節日風俗等;“水下部分”是看不見的,即隱性文化,包括如思維方式、倫理道德、價值觀等(朱寧,2009:144)。因此,美國醫療劇中的文化元素于大學英語教學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4.2.1 顯性文化元素的應用

美國醫療劇中的顯性文化元素主要是大量的醫學專業詞匯和醫院場景的對話、交際。

影視劇集圖像、聲音為一體,影片語言都是真實語言使用的過程,為學生聽營造了自然主動的學習氛圍,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張明,2008:189)。學生通過聽,甚至根據畫面猜測、理解,有意無意地學習、鞏固了語言知識。美國醫療劇多以連續劇的形式展開,比如《實習醫生格雷》從2005年第一季開拍,直到2013年已經拍到第十季,持續的時間長,常見的專業醫學詞匯重復出現。經過反復再現,加深了學生對詞匯的記憶,也增加了學生的醫學專業詞匯量。

再者,由于劇中角色的年齡、身份、專業、文化程度的不同,角色的衣著,說話時的語音、語調、語氣、語速、措辭各具特色,可以讓學生快速地、直觀地了解英語國家人們說話的真實狀況,通過模仿,可以逐漸改掉常見的中式語音語調,從而為將來有效地進行職業跨文化交流做準備。

4.2.2 隱性文化元素的應用

美國醫療劇中除了顯性的文化元素外,更多的是隱藏在顯性文化之后的隱性文化,它往往是無法直接看到的。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還要透過這些顯性的文化洞悉更深層次的隱性文化。比如醫學倫理、醫學道德實踐、生命倫理、價值理念、思維方式等。

美國醫療劇《實習醫生格雷》第一季第8集中,篤信猶太教,患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女孩Devo需要馬上更換心臟瓣膜,Alex建議她使用豬瓣膜時,她情愿死掉也不做手術。原因是猶太教擁有一套非常詳細、復雜的飲食禁忌法,在猶太教中豬被視為不潔食物,不能食用、接觸。最后醫生采用牛瓣膜的置換方案為Devo進行了手術治療。由于病人與醫生的差異導致的沖突在劇中比比皆是(姚婷、祁曉娜,2011:89)。

學生透過對劇情的理解,會逐漸感受到美國的“大熔爐”文化,美國民族的多樣性,美國的多元化,美國人對個人信仰的尊重等等。透過劇中醫務人員的工作、學習、生活,學生也會對美國的醫療體制、醫療文化、個人價值觀等有一定的了解。

5 . 結語

鑒于語言教學的本質以及醫學生未來職業的特殊性,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技能的培養,是勢在必行。以美國醫療劇作為手段,以醫學生的未來職業規劃為依托,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跨文化教學,使學生在未來的專業領域獲得較強的國際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白、熊榮敏、李玉連.現代醫學專業英語教育管見[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1(3):48.

汪大昌.普通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44.

姚婷、祁曉娜.從美國電視劇《實習醫生格蕾》談美國醫療保健文化[J].中國護理管理,2011(4):89.

張國揚、朱亞夫.外語教育語言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24.

篇9

關鍵詞: SPSS軟件 高校外語 自編教材 醫學生

外語教材是中國學生學習外語,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它具有鮮明的時代風貌特征,間接反映了當今國內生產生活水平的發展和變遷。對于醫學類院校而言,非常有必要編寫一套好的外語教材特別是醫學專業外語教材。因為醫學教育的特殊性,大部分醫學文獻的原著都是外語編寫的,所以如何讓學生得到真實的一手資料,通過醫學專業外語教育培養閱讀國外文獻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一、自編外語教材的特點及運用

1.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各大院校逐步開始實施適合本校各相關專業的校本教材編寫工作。有些大學組織編寫的相關專業教材甚至成了專業領域的全國性推廣的教科書。在此背景下為了適應當今大學教育的發展及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同時為了適應高等醫科院校對英語教學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的要求,2011年贛南醫學院組織外語教研室編寫了一套共6冊的《醫學英語文獻選讀》教材。這套教材的出版緩解了贛南醫學院醫學英語教育中的教材短缺問題。這套教材的編寫目的就是彌補這些不足,利用泛讀教材的形式把醫學英語閱讀技能、醫學詞匯及醫學術語滲透教學,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和翻譯醫學專業科技資料的能力。

2.作者在編寫教材時盡可能考慮到課文主題與學生專業課學習進度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學習相關醫學專業知識之前,能以生動有趣的科普方式了解醫學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在不知不覺中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擴大專業詞匯量,提高英語學習水平。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應用醫學專業知識的能力,即用所學的醫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現象。教材里根據不同的醫學基礎學科分別劃分了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醫學學科,所有節選的課文都選自第一手英文資料,除原文長度過長需要刪節及極個別生僻詞匯需要替換之外,一律保持原文的風貌,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語語言素材。教材編寫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其專業性及與其他醫學類專業的匹配性,教材每冊所選文獻與醫學專業學生所學專業課程基本同步,或略先于專業課程,目的是為醫學專業的雙語教學做鋪墊,從而有利于醫學專業雙語教學的開展。教材中還介紹了不少當今醫學研究的先進成果,傳遞了醫療對保健方面的最新理念,通過對相關專業知識的系統的學習,學生能夠進一步拓寬閱讀視野,提高閱讀興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二、自編外語教材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影響

為了驗證校本教材的可靠性,特別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作用。筆者選用國際通用社科統計軟件SPSS對教材使用前后學生閱讀成績的差異做具體分析。我們選取2011級兩個臨床本科班級作為實驗班級,兩班一共有108名同學,其中男生60人、女生48人。將兩個班級未使用自編教材前的閱讀成績與使用自編教材之后的閱讀成績進行對比,從而驗證自編外語教材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影響。

將兩班使用普通教材的閱讀成績作為前測成績,使用自編教材之后的閱讀成績作為后測成績。利用SPSS軟件將前后成績進行T值檢驗,得出如表1的所示結果。

表1 單個樣本統計量

表2 單個樣本檢驗

從表2中可以發現SIG值0.000小于0.05,則表面兩個數據有顯著差異,從平均分來看,自編閱讀教材的均值比普通閱讀教材的均值高出2.6分,則可以證明自編閱讀教材對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的作用非常顯著。

篇10

關鍵詞:一帶一路;護理專業;ESP教學改革

在日益頻繁的對外經濟文化交往活動中,外語資源逐漸成為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直接關乎經濟、政治發展安全,并且對提升國家的全球化水平、國際競爭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等醫學院校ESP改革的現狀

“一帶一路”的國家發展戰略有利于加快中國接軌國際競爭的步伐,對各行業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醫學院校一方面承載著培養醫學專門人才的重任,同時也著力于培養醫學知識和英語知識都很扎實的“雙優”人才?;谀壳搬t學院校ESP教學現狀,探討如何以“一帶一路”為契機,從多角度多方位加大醫學院校的醫學英語ESP的改革步伐,培養適應“一帶一路”大環境下的綜合性ESP人才顯得尤為重要。而伴隨我國對外勞務輸出的增多,醫學院校護理英語的改革也勢在必行。

ESP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長期處于被忽視、邊緣化的地位,課程設置專業化不夠。以筆者所在學院為例,ESP課程(特指醫學英語課程)總課時數只有66課時,學生重視度嚴重不足。

二、醫學高等學校護理專業ESP改革的主要思路

ESP人才培養要求護理專業學生在掌握一定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應具有英語基本翻譯和自學能力,能簡單查閱相關醫學資料,能在涉外護理的日?;顒又羞M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這也是護理專業ESP教學的基本要求。當前的護理ESP教學以學生的就業和未來的職業生涯為依托,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公共英語與專業英語。

首先,在教學體系中,構建新型的醫學院校英語教學體系,使英語教學與護理專業緊密結合;在護理專業英語的課堂授課中要系統地講授與醫院實際就醫流程相配套的知識點。此外,學院要在專業配置中設置護理人才勞務輸出體系,以確保學生的就業率,這是護理專業英語ESP改革的首要條件。

其次,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能力素養,尤其深化和加強公共英語教師的護理專業知識,并與英語知識相結合,可以從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專業知識技能和科研創新能力的角度實現。并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推進學校英語ESP教學的更深喲畏⒄埂>嚀宕右韻錄傅憷綽凼觶

第一,定期組織教師學習和參加教育教學理論或有效教學技巧的專題講座,利用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手段,對護理雙語教學的課堂進行有效設計與運用,采用任務大綱的模式,根據需求分析得出的目標情境選擇任務、確定課程目標,進行教學實施和學習評價,形成實際課堂教學設計案例并要求教師集體討論,對護理英語課堂進行ESP改革。

第二,鼓勵和組織英語教師深入醫院定期實習,了解醫學優勢與特色,營造濃郁的醫學文化學習與研討氛圍;建立師生之間課內互動與課外交流的融合機制,運用ESP教學模式、思路與授課方法,讓學生掌握并熟練應用護理英語相關術語。筆者在本校英語護理專業的教學改革中通過英語授課示范,對特定課程體系及教學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研究,教師的培養要采取“引進來”和“送出去”雙向互動培養模式,并著力打造生態化專業英語課程開發。

根據當前的經濟形勢,學院要適度調整現行的教學大綱中護理英語必修課的比例,提高護理英語的課程學分;打破英語傳統基礎教學,使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盡早根據自己的需求進入更高層次的ESP課程中學習;尊重學生個人需求,重視學生個人能力發展進行差異教學,從各個層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ESP課程的教學內容中最重要的護理專業知識,是培養護理復合型外語人才必不可少的內容,所以高職高專護理英語設置課程內容和教學形式時,必須凸顯護理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目標性原則,形成自己院校、系部獨特的專業特色,而同時,課程的設置要與社會環境的需求和變化保持一致,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個性與特長的發展。

三、創新意義

總而言之,“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護理英語ESP改革,需要深入理解中西文化內涵,尋找中西國家之間的平衡點,找出ESP改革的切入點。而護理專業外語教學是對英語教育的拓展及升華,護理專業ESP改革順應了國際化趨勢,值得高校從各方面去探索。

參考文獻:

[1]包海燕,等.高等院校中醫雙語教學中教師教學學術能力的培養[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5):671-673.

[2]許云祥.中醫雙語教學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醫教育,2006,25(6):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