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09-22 17:58: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科護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常見的安全的問題
1.1窒息:喂養時不當,人工喂養的橡膠孔較大易嗆奶.溢奶。食物及嘔吐物誤入氣管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1.2意外傷害:小兒好動,好奇心強,對周圍事物充滿興趣,但無主動防范意識,易墜床,燙傷,觸電,誤服藥物或將一些小型食物,如花生、瓜子、葡萄干等,塞入鼻或誤入氣管等造成意外傷害。
1.3醫院感染:由于小兒免疫功能缺陷,血腦屏障功能不全,尤其是低體重新生兒,早產兒是醫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常見的感染有:
1.3.1皮膚感染;
1.3.2臍部感染;
1.3.3口腔感染;
1.3.4肺部感染等感染后常發展迅速,病死率較高。
1.4醫務人員的因素:醫護人員的責任心不夠,人力資源缺乏,技術水平低,工作不夠熟練對危重病人搶救不到位,服務不到位等。
1.5護理管理因素:管理的意識淡薄、疏忽大意,各項規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對職責、制度、常規工作的督促檢查不到位,對新護士及科室業務技能培訓考核抓的不緊。
二、護理對策
2.1創造安全舒適的醫療環境,嚴格控制交叉感染,降低醫院感染率,針對院內感染采取相應的措施。做到日提醒,調,月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留后患。讓每位護士掌握無菌操作原則和消毒隔離制度,堅決做到一次性物品不反復使用,對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氣表,霧化吸入,吸引器等裝置,均做嚴格消毒處理。病房定期用紫外線消毒,出院病人終末消毒。對住院患兒每日專人進行晨晚間護理,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確?;純簾o褥瘡發生。
2.2強化病房設備管理,新生兒病房的暖箱,藍光,電源等定期維修,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幼兒及兒童病床加床檔,保持室內溫度適宜,并保持地面干燥清潔。危險地段有警示提醒。2.3因兒科具有病情變化快的特點,隨時會有急診的患兒及新生兒需要搶救,因此搶救物品及藥品除了做到定人保管.定量儲存.定位放置.定時清點,及時檢查、及時維修、及時補充外還要做到嚴格班班交接,人人掌握四定三及時的要求。
2.4兒科護士長應針對護士對??撇僮骷夹g知識和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來對護士制定不同的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如新生兒頭皮靜脈穿刺法、留置針靜脈的穿刺法、新生兒ABC復蘇術、更換尿布法、喂藥法、臍部護理。暖箱的使用、藍光療法、氣管插管的護理等都應熟練掌握,加強兒科新護士業務技能訓練,做到每人精通業務,是防范護理差錯事故的重要保證。:
2.5降低新生兒院內感染。對于早產兒,低體重兒,長時間住院的新生兒及有并發癥和存在侵入性操作等危險因素的患兒,應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重點在于加強對新生兒的護理,如皮膚護理,臍部護理,嚴格無菌操作,對留置針加強護理,暖箱每日擦拭一次每周消毒一次。鼓勵母乳喂養,提高患兒免疫力。
篇2
【關鍵詞】兒科 護理 安全隱患 防范措施
護理安全是醫院醫療安全的一個重要 組成部分,它是指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的安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規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1]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護理質量要求增高,尤其兒科病房,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為一個高風險科室,因此分析影響護理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1 護理安全隱患
1.1管理因素
質量管理是護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認真執行護理“交接班制度、分級護理制度、醫囑查對制度”,對護士缺乏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意識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夠,護士長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護理資源。
1.2護理人員因素
護士主動服務意識差,近年來低年資護士增多,專業理論水平及護理操作技術差,安全意識不強,工作中缺乏“慎獨”精神,對兒科用藥特點掌握不全面,主動巡視差,觀察病情不仔細,護理記錄書寫不規范。
1.3護患溝通因素
兒科面對的病人大多無表達能力或表達能力差,加之陪護多,護士缺乏與患兒及家長主動有效溝通,甚至有時對家長的提問,表現不耐煩,回答問題語氣生硬,做各項治療、護理未履行告知義務,出現護患糾紛。
1.4家庭因素
一方面患兒絕大多數是獨生之女,家長對他們平時過于溺愛,小兒患病家長常有內疚、焦慮的心理,住院后認為自己是上帝,護士就應當伺候他們,對護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靜脈穿刺“一針見血”,用藥后病情很快好轉,花費低,住院時間短;另一方面陪護及探視人員多,難于管理,易造成患兒院內感染,家長出現不滿情緒,護理工作稍有疏忽就會招到家長訓斥、謾罵,發生護理糾紛。
2 防范措施
2.1管理方面
2.1.1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組織學習ㄍ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護士的法律意識做到有法可依,懂法、守法;組織學習《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培養高尚醫德,認真執行疾病護理常規及護理操作規程。
2.1.2科內建立質控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制定工作職責、計劃、考核目標,檢查科內護理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實。
2.1.3護士長對急救物品、藥物應做好“五定”管理,充分利用護理資源,做好彈性排班,保證病人多時護士多,及時準確完成各項治療、護理工作。
2.2護理人員方面
2.2.1更新護理理念,提高服務意識,加強護理人員思想教育,培養其“慎獨”精神,嚴格履行崗位職責,根據護士年資不同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內容包括:??萍膊∽o理知識、護理技術操作、兒科用藥等,通過培訓使護士理論知識掌握全面;??萍夹g水平提高,熟練掌握兒科搶救知識和搶救技術,與醫生配合密切。
2.2.2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分級護理制度、醫囑查對制度”,對病人做到“八掌握”,主動巡視病房,觀察病情仔細,規范書寫護理記錄。
2.3護患溝通方面
2.3.1護士面對的不僅是病人,更重要的要面對家屬,首先提出先服務家屬在服務病人。[2]兒科病人陪護多,家長頻繁更換,這就對護士提出更高要求,要善于與家長溝通,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家長的心情,對所提問題以真誠的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予耐心解釋,認真履行告知義務。
2.3.2護士和藹友好的微笑,親切輕柔的撫摸,都能給患兒帶來心靈上的慰籍,使患兒感到安全與舒適。[3]對患兒應給予關心愛護、撫摸、微笑,經常給予他們激勵性的語言,讓他們配合治療和護理。
2.4家庭方面
患兒入院護士應熱情接待,安排床位,查看患兒病情,通知醫生并遵醫囑完成治療和護理,介紹醫院住院須知,針對一些家長缺乏疾病知識,沒有安全感,采取不同的健康指導,如:疾病知識、檢查的目的、飲食指導、如何護理患兒、如何配合護士的治療及護理、安全防護知識等,使家長消除不安心理建立信任感,積極配合護士的工作。
3 結論
兒科護士要做好護理安全的防范工作,首先要提高護理質量,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護理常規和操作規程,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操作水平,加強護患溝通,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關心愛護患兒。其次,要加強病房管理,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為患兒提供一個舒適、溫馨、安全的治療、修養環境,做到病人及家長滿意。
參 考 文 獻
[1]尹慧貞.臨床護理安全的相關分析及管理對策.中國實用醫藥,2007年第3期.
篇3
【摘要】隨著人們在就醫過程中的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護患糾紛成為熱門話題,而護理對象是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的兒科護理中的投訴更是繁雜,以至于投訴的接待和處理對醫院大量物力、人力和財力的造成消耗,并給醫院聲譽造成了不良影響,為有效減少和避免護理糾紛的發生,本文就兒科護理投訴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加強投訴處理、培訓教育和管理、提高溝通技巧和服務意識及優化就診、輸液流程等防范措施。
【關鍵詞】兒科護理 投訴原因 防范措施
近年來,在人們健康和服務意識逐漸增強的情況下,在就醫過程中的自我保護意識也得以增強[1],護患糾紛增多并成為患者、醫療、媒體的熱門話題,尤其是護理對象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科護理,由于兒科疾病一般都存在發病急、猛及變化快的特點,再加上現今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使得兒科護理工作風險及難度較大,要求兒科護理中能夠建立一定的風險意識及問題預見和防范能力[2],以避免發生護理糾紛。本文就兒科護理投訴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以供探討。
一 兒科護理投訴原因
兒科護理投訴的接待和處理造成了醫院大量物力、人力和財力的消耗,并給醫院聲譽造成了不良影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服務及溝通不到位:現代經濟和社會文化的發展使人們生活理念發生了巨大變化,開始重視生存質量水平,人性化的整體護理服務成為患者的要求,加上現代獨生子女較多,父母對小孩呵護有加,護士由于工作繁忙或服務意識欠缺等原因而在護理操作中缺乏與家長的充分溝通和交流,未向家長介紹有關注意事項及對穿刺部位的固定和觀察,操作中缺乏愛護性的肢體動作和語言,尤其是在家長表示疑異時或靜脈滴注是發生注射針脫落或補液外滲,解釋不夠充分、到位,對家長提出的保健、飲食、衛生等方面的問題不能給以滿意的答復,甚至還存在少數護士埋怨家長未看好孩子的現象,而致使護理投訴產生。
(二)技術不過硬及護理差錯:由于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家長的溺愛,致使很多兒童因營養過剩而發胖,以至于血管暴露不清,再加上由于年幼稚嫩對護理操作的接受和耐受例不足,合作性差甚至還會抵抗,給穿刺造成一定難度。而部分兒童血管較細、不充盈、深淺度不一,一些疾病還會導致兒童脫水等也會增加穿刺的難度,因此,技術稍微有所欠缺就有可能產生操作失誤。加上兒科疾病存在發病急、變化快、病情重、易反復的特點,病床周轉率及使用率高,導致護士工作長期超負荷,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出現藥物漏加、重復加藥等差錯,引發投訴。
(三)護理環境和社會現狀:由于兒童抵抗力相對成人較差,因此,兒科患者也相對較多,尤其是兒科輸液室內擁擠、吵鬧,對護士的工作狀態產生影響,護士的積極心態往往會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減弱。再加上國家計劃生育的推行,多數患兒都是獨生子女、家里的小皇帝,家長由于過分擔心患兒的情況而往往對護士采用命令甚至威脅的口氣要求護理操作尤其是靜脈注射時能夠一針見血,對護士心理造成一定壓力。護士在面臨巨大工作壓力的同時還要時刻保持微笑服務,身心壓力巨大[3],以至于由于緊張而使原本可以一次成功的操作失敗,而家長由于心理緊張、擔心,又在就診、取藥、輸液中等待時間較長,再加上小兒的哭鬧,忍耐已經到了極點,一系列的負面情緒容易在護理沒一次到位的時候爆發[4]。
(四)管理機制欠缺:由于近年來兒科病患不斷增加,醫院為滿足護理需要而大量增加新的護理人員,護理隊伍年輕化,但對年輕護士的培訓和管理卻未及時到位,以至于整個護理團隊因部分護士資歷過淺,欠缺足夠的業務知識、工作經驗,在病情觀察和護理中工作不到位而護理質量下降。
二 改善和防范措施
(一)增加培訓教育和管理:對新進護理人員做好崗前培訓教育的同時加強全體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教育,安排老資歷、技術過硬的護士進行新人幫帶教育,使新人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業務知識和操作技巧,并且由于質優人員在幫協助、幫帶,還可使患兒家長的擔心及不滿得以降低,減少糾紛的發生。為了防止長時間工作可能產生的倦怠、松懈,醫院還應定期進行技術考核及心理疏導,對優秀護理人員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以激勵整個護理團隊。
(二)提高溝通技巧和服務意識:護理人員應具備優秀的服務心態,掌握溝通的技巧性和藝術性,護理中學會換位思考,提高自身素質和醫德修養,以積極熱情的態度接待患兒及家長,對家長的意見充分尊重,接納其不良情緒反應,不要過急、過早的修正,應耐心的向家長介紹護理操作的特點及注意事項,以耐心、細心來換取家長認可和放心[5]。對患兒家長提出的問題,不要流露出不耐煩的情緒或粗暴打斷,應耐心、誠懇的回答,對于不確定的、非護士范圍的話要征詢相應責任人之后再做確定性回答,切忌隨意回答以免引發不必要的糾葛和誤解,增加家長的信任及安全感。
(三)優化就診、輸液流程,加強投訴處理:為減少因等待時間過長而引發的不滿,應對就診、輸液流程實施優化,以減少家長往返次數和等候時間,落實巡視管理,以便對于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發現[6]。當出現投訴時,應做到及時調查、分析,例會上認真討論、總結并找出對應的防范措施,對于因護士個人錯誤引發的糾紛,應做到批評教育并重。
綜上所述,兒科護理因其護理對象和工作環境的特殊性,對護理人員的要求也不同,有時看似簡單、微小的事情都有可能引發護理糾紛,護理壓力大。要減少和預防投訴發生,處理加強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術和服務質量,還要進行合理編制和心理輔導,減少護士心理、生理壓力。
參考文獻
[1] 薛朝華,薛俊嶺,羅漢萍.護患糾紛后護理人員心理狀況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6.9:50.
[2] 郭敏.淺談兒科護理工作風險意識及護理糾紛的防范[J].中華現代兒科學雜志,2007.4(2):189.
[3] 張春梅,吳育萍,郭建青.兒科病房護理糾紛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護理研究,2006.29(3):11.
[4] 鐘慧紅.兒科護理投訴、抱怨原因分析及預防[J].當代護士(??瓢妫?,2010:10(12):203-204.
[5] 周立文,張影,洪琦.兒科病房護患溝通技巧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07.4(35):82.
[6] 王小蘭,葉文琴.綜合醫院急診觀察室護理工時及人力資源配置研究[J].上海護理,2008.8(1):20-22.
作者單位:716000 延安市婦幼保健院兒科
(上接第288頁)
清楚地表面衛生間的具置,同時提供尿液標本留取的辦法和注意事項。
此外,由于我院為兒童醫院,前來就診的多為兒童,因此,在各區域,我們還張貼了各種畫報,使用色彩柔和的背景。候診和休息區內,還設有電視播放動畫片,以緩解小兒的恐懼心理。每個區域有專門的護士,以隨時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需求。
3.2 提高就診速度: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患者選擇特需門診,是為了更快地進行就診。因此,我院設置了電話預約,使患者能夠入院后第一時間得到診斷。安排高年資護士進行分診,認真詢問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情況和主訴,并確保信息無誤,及時提供給醫生。這樣,患者排隊等候時間明顯縮短,較一般門診更為方便,而電話預約也使醫生對患者的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可有效提高了就診的速度。
3.3 針對性健康教育: 鑒于部分患者及其家屬,由于對病情不了解,而往往出現有嚴重的恐懼、焦慮心理。我院專門配置了護士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為患者提供各種檢查項目的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的講解等,消除患者對檢查的顧慮和對臨床治療的疑惑,提高其對醫院的信任度,減輕其心理負擔。此外,特需門診由專家坐診,對既往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能夠給予更好的治療。護士可向患者提供醫生的情況,以緩解期內心的恐懼和不安。
3.4 尊重患者隱私: 本次100例患者中,有不可言語的秘密的患者占共31例,占31%。這提示我們,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要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我院配備了專門工作人員對就診的排隊次序進行了管理,避免插隊、圍觀等現象出現,有效對患者的情況進行了保密。
4 小結
特需門診是門診對外服務的一種創新,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其需要護士給予患者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護士在此工作中,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職業素質,并具有豐富的臨床知識,使患者得到更好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鄧英,羅旭,劉憲華等.特需門診怎樣更好地尊重就診病人的隱私權[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12):1090-1091.
[2] 張映芬,楊兆芬,江美霞等.特需門診患者對護士服務質量的需求調查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07,6(6):25-26.
篇4
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兒護理工作記錄作為研究資料,查找安全質量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探討制訂出相應的方法措施,對所存在問題進行跟蹤調查并檢驗其改善效果,對其護理的質量水平進行分析。
2主要安全隱患因素
60例患兒的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安全隱患情況主要有護患溝通不良;護理記錄不當;違醫行為;技術手法生疏及缺乏責任感,詳見下表。
2.1護患溝通問題由上表可知,因護患溝通不良而發生護理安全隱患達23.33%,原因主要是使用藥品未先告知,行特殊檢查之前未詳細告知,對家長提問回復沒有耐心。由于工作忙,護士與家長溝通不夠,導致患者及家長的不滿、投訴甚至糾紛[1]。
2.2專業技術水平不扎實引發的安全隱患達11.67%,而因護理人員責任感低而引發的安全隱患達16.67%,護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對病情觀察不全面,使患兒未得到及時救治而延誤病情。另外,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若不嚴格實行交接制度以及查對制度或不緊密觀察患兒變化,就可能會出現事故。
2.3護理記錄問題引發的安全隱患達21.67%,原因為護理人員在患兒入院后對其各項指征的評估不細致,出現問題未得到及時的反饋;護理記錄不符合規范,有漏及回顧性的記錄;醫囑出現漏簽、代簽。
2.4患兒及家長違醫行為引發的安全隱患達26.67%?;純杭凹议L應遵守管理制度,聽從醫護人員的管理。但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患者監護人不配合,或不遵守規章制度,出現拒絕采血、擅自離院以及拒絕特殊檢查等,都會導致患兒就醫中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3防范措施
3.1增強護患的溝通,處理好護患關系
在患兒入院、治療或康復期以及出院后等時期給予健康宣教,出院后進行電話隨訪,讓患兒和其家屬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工作中要注重一些細節,合理的延長護患之間交流的時間以及增加交流次數,減少彼此之間的距離。增強病房的巡視,對于病患的有效信息及時進行反饋,準確履行醫囑,告知詳細的不良反應以及相應的措施。加強學習護患之間的溝通技巧,規范護士在各樣工作中的文明言行,改善好護患之間關系,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以及患兒家屬的滿意率[2]。
3.2加強業務技能,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技術
護理人員的素質、能力和護理事故的發生具有直接關聯,也是保證護理安全重要的基礎[3]。因此,應針對不同資歷護士,給予不同培訓,讓每位護理人員的素質、能力都有明顯提高。對于剛參加工作的護士應該注重常見病的護理治療、急救藥品以及器材的使用等。對于主管護師等,則應該注重對實習生的帶教以及科研方面培訓。鼓勵護理人員參加一些自考或函授以及繼續教育之類各種類型的培訓學習,并且通過各個科內的護理查房以及小講課、遠程教育之類業務學習或是參加院內的學術活動,滿足護理人員的學習需要,提高技能水平。加強兒科的知識培訓,訓練護士按護理程序思維以及工作方法來解決工作中的問題能力,讓護士掌握科室急癥的護理技能知識,在危急情況下能對病人給予及時以及準確的救治護理。
3.3完善并落實制度
嚴格實施各項規章制度以及操作規程是保障安全無隱患的法寶。護士若在工作中實行交接班的制度或查對制度不嚴格或觀察患兒病情變化不嚴密,就極可能會發生事故。我們應以《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操作規程、護理規范等作為標準,與兒科具體工作相結合,制定好護理工作中應遵循的制度、操作規程以及護理常規。如護理人員的行為規范、疾病的護理常規、危重病人搶救配合規程等以確保護理人員在工作過程有章可循及有安全有效的依據。
3.4強化關鍵環節的管理,防患于未然
將剛參加工作的護士作為重點培訓人員,加強檢查其工作的具體情況,根據發生的問題給予幫助與分析,督促其整改。對危重的病人或特殊檢查的病人給予重點關注,重點進行交接,抓好基礎護理,宣教必須到位,如若發現問題應及時進行解決。抓好查對、交接班制度以及分級護理、搶救工作、消毒制度的落實率。抓好雙休、節假日護理人員的調度安排。利用宣教以及晨間護理給予患兒家屬安全教育等。
3.5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
篇5
【關鍵詞】 兒科護理; 護患糾紛; 原因; 對策
患者是醫療服務的對象,也是決定醫院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因素之一[1]。隨著醫療市場的日益成熟, 患者自我保護意識、法律意識和對醫療護理要求的提高,使護理投訴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2] 。由于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家長對孩子的寵愛及對服務的期待值過高等因素使得輸液室投訴增加。臨時輸液室是兒科的一個窗口,如何減少護理投訴,提高護理質量, 讓病人和家長滿意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
1 護理糾紛的原因
1.1 責任心不強, 執行規章制度不嚴
個別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執行規章制度不嚴,隨意簡化操作流程或不遵守規章制度;交接班倉促,不仔 細,三查七對。 制度執行不得力,執醫囑未認真查對,導致執行過程中的差錯,造成用錯藥物計量、打錯針、輸錯液 , 醫囑單未執行即簽名或執行后不簽名。對帶教護生未做到放手不放眼,觀察巡 視不認真,對危重患兒的病情觀察不仔細。
1.2 服務態度
因服務態度在護理服務過程中,引發的護理糾紛最為多見。臨床護理工作由于繁瑣、任務重,護理人員在首次接待患兒及家屬過程中,未能熱情周到的接診及為患兒家屬做詳細的人院宣教?;純杭凹议L詢問問題時,回答、解釋不全面、不專業,態度不耐煩或生硬,使患兒及家屬產生反感這樣,患兒家長的不滿情緒為護理糾紛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1.3 護士的技術水平、應急能力不夠
兒科病人的病情瞬息萬變, 療技術日新月異,由于臨床護士大多年齡小、年資低,專科知識及經驗缺乏, 專科技術操作不熟練,不能及時掌握新理論、新技術、新護理方法,自然無法為病人提供必需的護理。護理技術質量差,靜脈穿刺不能一針見血, 導致靜脈用藥延誤或使用輸液泵時錯調滴速, 導致輸液過快,加重病情,輸入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注射前又未確認穿刺 針在靜脈內,導致液體外滲以至于引起局部壞死;藥物劑量計算不準確,致藥物過量或不足,病情觀察不及時,急救技術不熟練,導致延誤治療和搶救時機等。
1.4 護理記錄缺陷
《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明確規定了病歷具有非常嚴肅的法律意義,而護理記錄則是病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包括體溫單、護士執行醫囑的記錄、危重患兒的監護記錄、護理診斷、 護理計劃書、護理措施和護理評價等護理專業性記錄,它不僅是一個衡量護理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也是醫生觀察病情變化、評價診療效果、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在實際工作中,如果護理記錄不及 時,用詞不嚴謹,危重病人記錄有缺項。觀察內容記錄不全面,臨床護理記錄單與體溫單記錄的體溫、脈搏、呼吸不相符。醫護記錄不一致。出人量記錄不準確,醫囑執行后漏簽名。這些都將成為日后醫療糾紛甚至法律訴訟的潛在隱患。
1.5 感染干預意識淡薄
每個環節的診療護理行為都可能存在醫院感染的隱患,護理人員無菌觀念不強,消毒隔離制度落實不到位,護理 操作前后或接觸病人前后未認真洗手,戴手套進行操作后未立即取下手套洗手,而又觸摸其他病人。護理技術操作不規范,各種醫療用具未按要求消毒處理而致交叉感染的發生[3]。病房結構及設施不合理、 通風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間距離較小,將不同疾病的 患兒混住在同一病房,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
1.6 護理人員嚴重短缺
國家現行規定病床與護士之比為1:0.4,但目前臨床護理人員嚴重缺編,導致護士工作壓力加大,工作任務繁重,造成護士精神高度緊張,身體極度疲勞,增加了護理差錯發生的可能。
1.7 患兒家長的心理狀態
現在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父母愛子心切 ,一旦發病,父母格外緊張,焦慮甚至夸大病情 ,患兒家長對醫護人員期望值過高,易形成挑剔、否定、拒絕的態度,有的患兒家長會在強烈的緊張情緒支配下盲目把一切問題都遷怒于護士,護士往往成為家長表達不滿的最直接對象。
1.8 護患溝通障礙
護士在對患兒護理時,由于患兒及家屬對醫療知識欠缺,容易對護士的護理行為產生猜測和不信任、不理解,甚至對正常的護理操作產生誤解,以致產生不滿情緒乃至投訴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護士應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權,在實施操作前向患兒及家屬解釋清楚,一些注意事項也應交待清楚,一些正常的藥物反應事先應提醒患方做好心理準備。此外,由于兒童血管細小,不易看清,容易造成穿刺困難或重復穿刺的情況,家屬看著孩子啼哭,往往難以 接受,認為是護士穿刺技術不好,也容易引發護理糾紛。
1.9 收費問題
由于醫療服務性收費的改革及高科技診療技術的應用,使得醫療費用不斷上漲。而患兒在住院期間往往由護理人員去催繳費用,家屬易對護理人員產生誤解及不滿,從
而導致護理糾紛。
2 護理糾紛的防范對策
篇6
【關鍵詞】護理干預;兒科;靜脈輸液
【中圖分類號】B 【文獻標識碼】R473.72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715-01
靜脈輸液是兒科護理工作人員進行臨床治療的基本手段,也是護理工作的基本技術操作。但是,兒科對于輸液治療存在一定程度的緊張、恐懼心理,常采用哭鬧等方式拒絕治療,同時患者家長關心患兒,多希望穿刺一次成功,這給護理工作的進行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同時也影響了護患之間的關系。我院近年來探討護理干預措施對提高兒科靜脈輸液的順從性、穿刺成功率、滿意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6月-2013年7月于我院兒科病房接受靜脈輸液治療的患兒10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0例,其中觀察組中男235例,女265例;年齡1-8歲,平均年齡(4.2±1.6)歲;對照組中男227例,女273例;年齡1-9歲,平均年齡(4.2±2.0)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方面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對患兒正常接待,與患兒家屬交流溝通。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①患兒入院時護理人員接待熱情,仔細詢問病史,詳細了解病情,將患者及家屬安排妥當。同時告知相關注意事項,并征求意見,充分了解患兒及家屬的需求并盡量滿足。通過語言、心理等各方面交流,促使患兒最快時間內適應醫院環境。
②減輕患兒的不良情緒非常重要。在輸液室內,布置符合兒童心理的裝飾,比如墻面均使用帶卡通圖案且色彩較溫馨;在輸液室的墻壁上貼掛各種貼畫;建立玩具箱,并對玩具進行嚴格的消毒,保證玩具類型適合各年齡段的患兒;輸液室內配備有電視、錄音機等,可供患兒看電視、聽音樂等。
③對患兒表揚與獎勵:護理人員準確掌握患兒及其家屬的心理狀態,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穩定其情緒,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患兒家長信任及理解。多給予患兒鼓勵表揚,可采用暗示性語言,比如勇敢、堅強這些帶有鼓勵性的詞。在進行靜脈穿刺時想辦法分散患兒的注意力,可在操作時詢問患兒的生活學習等情況,緩解穿刺時患兒的疼痛感。穿刺成功后給予患兒一定的表揚及獎勵,比如小紅花、小飾品等,滿足患兒自尊心,并增加榮譽感。
1.3 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的順從性、穿刺成功率及滿意度。順從性采用文字描述法進行評定:
有效率=(積極配合例數+配合總例數)/總例數。①積極配合:患兒可主動配合護理人員進行靜脈穿刺。②配合:患兒可出現哭鬧,但不妨礙靜脈穿刺的進行。③不配合:患兒出現哭鬧、掙扎等行為,無法進行穿刺。
穿刺成功率:記錄并統計護理人員對患兒進行治療時首次穿刺成功次數,計算穿刺成功率。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順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兒中順從性有效率92.00%,高于對照組46.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兒穿刺成功率比較
3 討論
兒童的自我意識是隨著年齡逐漸增長而逐漸增強的,自我評價屬于幼兒心理發展的重要內容。在生活中,兒童的行為、情緒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誘導,所以,采用積極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對兒童進行針對性誘導,可使患兒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
本次研究中,加強與患兒及其家屬的溝通,有利于取得家屬的信任,消除患兒的陌生感及抵觸情緒,使患兒能夠積極配合治療。保持良好的醫院環境,可以使患兒的注意力有所轉移,盡快融入到醫院環境之中,減輕恐懼、緊張感。護理人員加強護理基礎上,應提高自身技能,穿刺時一針見血,盡量避免多次穿刺。同時在工作中,增強責任心,端正態度,尊重患兒及其家屬,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可協調護患關系。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兒中順從性有效率92.00%,高于對照組46.00%(P
綜上所述,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兒靜脈輸液的順從性、穿刺成功率,值得借鑒推廣。
參考文獻
[1] 費信果.自著性彈力包帶在急診休克病人留置針輸液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3):245.
[2] 田浩,楊新鳳,余健,等.白蘿卜局部外敷治療兒科輸液滲漏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2):2101.
[3] 李君麗,韋琴.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在兒科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25):1116-1117.
篇7
【關鍵詞】兒科護理 不良事件 事件原因 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6-033-03
44cases of adverse events in pediatric nursing 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ZHANGHong
(Nanchong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of Pediatrics637000)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and discuss common pediatric cause of adverse even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ediatric hospital in January 2007 -2010 occurred on Dec. 44 cases of pediatric adverse events, select the same period, 44 cases of pediatric nursing data were analyzed to find their common cause, and accordingly develop appropriate only preventive strategy. Results ① medication errors in 5 cases (11.36%, 5 / 44), treatment prescription errors in 13 cases (29.54%, 13/44), scratch the scalp in 4 cases (9.10%, 4 / 44), dropping speed too fast 6 cases (13.63%, 6 / 44,), not strictly shift change 4 (9.10%, 4 / 44), falling-bed and 4 (9.10%, 4 / 44), sharp injuries in 5 cases (11.36%, 5 / 44 ), the nurse was beaten three cases (6.81%, 3 / 44); ② cause of adverse even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e systems in place in 22 cases (50.0%, 22/44,), sense of duty in 9 cases (20.45%, 9 / 44), lack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5 cases (11.36%, 5 / 44), in violation of operating procedures in 4 cases (9.10%, 4 / 44), low level of technology in 2 (4.545%, 2 / 44), 2 cases of lack of awareness Cautiousness (4.545%, 2 / 44). Conclusion The concept of enhanced pediatric safety of care, train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nurses, and strictly implement the checking system, construct a check to participate in the care system, strict management of nursing staff, with adequate human resources, etc. These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pediatric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Pediatric Nursing adverse events cause of the incident; preventive measures
兒科護理的對象相對比較特殊,患兒的病情變化較快并且自主表達能力不強,致使護理中不配合現象較多、實際操作難度大;同時,患兒家長常常對病情轉歸和護理操作有著較高的期望,一旦出現護理問題便情緒急躁,干擾護理工作;除此之外,兒科病具有較強的季節性,在高峰期不僅患兒數量大幅度提升,而且工作環境嘈雜,導致護理人員工作壓力驟然增大;等等;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便會提高兒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兒科在2007年1月-2010年12月發生的44例兒科護理不良事件,事件記錄內容包括涉及人員的基本情況、事件的描述以及事件原因。
1.2 方法 對44例不良事件進行統計分析,選取同時期的44例兒科優秀護理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將這些記錄在冊的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分類、歸納處理,對涉及人員基本情況及發生原因進行調查、分析、總結。
1.3 統計學處理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0.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處理數據。P
2 結果
所有結果均以同時期的優秀護理為參照對比對象,綜合對比分析不良事件的具體分析以及具體原因如下:
2.1 兒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類型,見表1。
表1 兒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類型
2.2 兒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原因,見表2。
表2 兒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原因
3 討論
3.1 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3.1.1核心制度執行不到位、責任心不強 不能夠嚴格落實兒科護理的各項核心制度以及缺乏責任心,是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主要誘因,分別占不良事件整體50.0%和20.45%,因為這個兩個原因導致的不良事件占不良事件發生整體的70.45%。主要表現有:未能認真落實查對制度,不嚴格用藥查對,只喊床號,不喊姓名甚至喊錯姓名,不看藥名,只看藥品包裝,查藥名看字頭不看字尾,對藥品劑量、用法、濃度及藥液質量查對不嚴;盲目執行錯誤醫囑,違反口頭醫囑的規定,錯抄漏抄醫囑,對醫囑執行的時間不嚴格,拖后或提前;不嚴格執行護理分級制度,表現在不按時巡視病房,觀察病情不仔細,觀察內容不全面;不認真執行交接班制度,致病人液體漏輸、護理措施不到位等;不嚴格執行護理安全管理制度,違反護理技術操作規程,藥品混放,藥品瓶簽與內裝藥品不符;不認真落實搶救工作制度,急救物品、藥品用后不及時清理、歸位、補充、查對。
3.1.2護士溝通技巧欠缺 本組研究發現,部分護理不良事件的起因是護士溝通技巧的缺乏。兒科護士在為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的時候,未能考慮到患兒及其家長的理解力問題,健康宣教完成之后,患兒及其未能掌握或者事后忘記,結果常常導致患兒在住院期間發生一些意外事件并引起護理糾紛。具體來說,如護士告知家長應隨時拉上床欄,但是家長沒能引起注意,不拉上床欄或待護士離開后仍將床欄放下,最后導致小孩跌下床。為患兒靜脈穿刺時,護士告知不詳,家長配合不好,患兒哭鬧躁動或護士技術水平差致穿刺失敗。輸液時未講解控制液體滴速的重要性或講解不詳等。因此,建議護士在做健康教育時,告知患兒及其家長“為什么、怎么做、不正確執行的后果”等等,切忌只是簡單地告知患兒及其家長應該怎么做。
3.1.3 護理人力資源不足 護士人手較少,但是護理工作量卻相對較大,特別是在病人高峰時期,護理工作量往往會陡增,出現部分患兒未能及時有效治療的情況,致使家長呵斥護理人員,發生爭吵導致;由于患兒家長催促,護理人員急于完成治療,最終忙中出錯。
3.2 不良事件的防范
3.2.1 風險教育、監控 根據我院護理部制定的護理風險預防機制,規范操作流程、護理常規,完善各項護理安全防范措施、應急預案等。定期組織學習相關法律、法規、護理規章制度、《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將事例、經驗教訓等進行分析,增加感性認識,避免再次發生。科室質量控制小組定期與不定期檢查,隨時發現隱患和不規范操作并及時糾正,總結反饋,提醒其他護士引以為戒。加強對重點環節監控,即重點人員(新入科、低年資、責任心差)、重點時段(中午、夜間、節假日)、重點操作(特殊操作、高難度操作)的護理安全。
3.2.2 認真落實護理核心制度,加強人員培訓 各項規章制度是護理工作正常運行的保證,通過每月考核,平時監控,督促護士掌握并落實各項核心制度,重點是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級護理制度、醫囑執行制度等。教育護士,提高服務意識,面對特殊群體,更應具備責任心、愛心、耐心、細心、同情心和高尚的職業情感,以理解、寬容、接納、安撫的態度對待家長的誤解、遷怒[1-3]。要求護士掌握頭皮靜脈穿刺技巧、備皮方法、藥物劑量換算、輸液滴速、新藥特藥知識等,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以嫻熟的操作,熱情的服務,贏得患兒及家長的信任與尊重[4]。選用職業道德優秀、專科理論扎實和技術水平高的護士對新入科、低年資護士進行傳、幫、帶,使其盡快適應兒科工作環境和工作方式。
3.2.3 掌握護患溝通技巧 多數護患糾紛源于溝通不良,護士直面病人多,能及時聽到抱怨聲,護士應因人而異恰當解釋[5]。溝通應掌握:傾聽時一要專注,清楚說話內容。二要移情,要求把自己的情感置身于說話者的位置上,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努力理解說話者想表達的含義。三要接受,客觀地傾聽內容而不急于作判斷[6]。兒科護士面對的不只是患兒,還有多個家屬。因此,進行健康教育時應耐心、細致,反復多次,針對性強。
3.2.4 彈性排班 兒科常見病具有非常強的季節性,因此護理人員的忙閑反差較大??筛鶕ぷ髁看笮砗侠砼虐?、彈性排班。排班時注意護士能力搭配、能級對應,加強中午、夜間、節假日重點時段的人員安排,保證護理安全。工作量較小時休息,工作量較大時加班,或者及時申請補充護理人員數量,有效防止因為工作量過大而導致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
參考文獻
[1] 濤,鄭尚榮,顧銀燕,等,本院醫療不良事件報告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浙江臨床醫學,2008,10(11):1512―1513.
[2] John LT,Morgan JM,Donaldson MS.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Wazhingl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9:204.
[3] 張莉萍,蔡雪麗,吳曉雁. 建立健全護理管理體系防范護理缺陷[J]. 中國護理管理,2008,8(8):53-54.
[4] 李紅艷?兒科靜脈輸液常見缺陷的系統管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3):393
[5] Evans SM,Berry JG,Smith BJ,et al. Ammdes and barriers to incident reporting:a collaborative hospital study.Qual Saf Health Care.2006,15:39-43.
篇8
【關鍵詞】兒科重癥監護病房;護理安全因素;防范措施;風險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32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924-01
兒科重癥監護病房在危重癥患兒的治療與搶救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降低患兒死亡率、改善患兒生命質量的重要病房。對于兒科重癥監護病房而言,保證護理安全是決定護理質量、降低護理差錯發生率、避免護患糾紛的重要措施[1]。由于兒科重癥監護病房不允許家屬陪護,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更應保證患兒診斷與治療過程的安全。本文就該病房的護理安全因素進行分析與探討,并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間兒科重癥監護病房收治的患兒共78例,其中男性患兒共44例,女性患兒共34例,年齡為1個月至12歲不等,平均年齡為3.5歲。對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了解在護理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安全相關因素。經過研究可得,兒科重癥監護病房的護理安全相關因素主要可分為護理管理因素、護理人員因素以及病房自身因素。
1.2各因素分析與防范措施對護理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以下措施進行積極的防范與整改:①護理管理因素。醫院對于兒科重癥監護病房的護理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不具備指導性、科學性以及靈活性。由于PICU患兒的機體免疫力較差,因此在進行護理操作時缺乏監控力度則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除此之外,PICU還存在設備管理不妥善的問題,大多數病床前未配備X光機,對于危重患兒的病情動態監測造成影響。由于醫院醫療設備有限,因此不能隨時進行血氣分析與血糖測定,使醫生無法掌握患兒的病情變化。針對上述情況本文進行以下防范與整改措施:建立健全的管理體制,并要求每位護理人員嚴格遵守醫院的相關管理制度。在交接班時必須做到“三查三對”,重點檢查消毒與隔離情況、患兒病情記錄、藥物使用情況、檢查項目與儀器到位情況等。護士長應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崗,并召開例會對頭一天的工作進行總結,對于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應及時提出,并商討出相應的防范措施[2]。②護理人員因素。兒科重癥監護病房的護理人員要求具備耐心、愛心、責任心、細心,但由于大部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巨大,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因此對于細節問題容易忽視,導致護理差錯的發生。一些年輕的護士由于臨床經驗不足、專業技能不嫻熟、服務態度不到位等,均可能導致護患關系緊張。醫院針對上述情況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防范與整改:根據PICU的工作性質與特點,重新制定排班任務,對于重點時段與重點患者增派護理人手,其他時段彈性排班,以合理利用人力資源,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定期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進行考評,并將考評結果與獎金直接掛鉤,以達到激勵其努力工作的目的。③PICU工作性質特殊性。PICU與其他病房不同,其工作性質特殊,因此在進行護理過程中安全因素較為突出。由于兒童患者對于自己的病情無法進行準確表達,與護理人員溝通時存在諸多障礙,因此在進行護理時,難以達到準確監測患兒病情、了解患兒需求的目的。因此本院針對上述情況,采取以下方法進行防范:強化護理人員法律意識,首先讓其在護理過程中學會自我保護,避免因護患糾紛而造成其受到人身傷害。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使其在對患兒進行護理時,能夠更耐心地了解患兒的生理與心理所需,以改善護患交流的效率,提高護理的準確性與科學性。
1.3統計學方法對于本文所有數據使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與計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以P
2結果
本文78例患兒通過護理人員精心的護理后,除3例患兒因病情過重最終死亡外,其余患兒均脫離生命危險,并最終轉至普通病房進行治療與護理,死亡率為3.8%。
3討論
兒科重癥監護病房是集中治療與護理危重病患兒的地方,因此對于護理人員的要求相對較高。忽視護理過程中的安全因素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例如引發護患糾紛、影響患兒健康等。PICU常見的護理安全因素主要如下:①護理人員因素。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匱乏、服務意識淡薄、與患兒及其家屬交流不暢、責任判斷不明確等均是導致PICU發生護患糾紛與護理差錯的原因。②護理管理因素。院方對于PICU護理工作的管理不科學、人員分配不合理、物資管理不妥善等,均會造成PICU護理安全隱患。③PICU工作性質。PICU與其他科室相比具有特殊性,不僅因為患兒病情均較危重,還因為兒童對于自身病情的表達能力有限,與護理人員交流存在障礙。
根據兒科重癥監護病房的護理安全相關因素,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包括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完善管理制度、注重基礎護理、增強護理人員責任心、減輕護理人員工作負擔、鞏固其法律常識等,能夠顯著改善PICU常見的安全問題,使患兒能夠享受到安全、科學、有效的護理方式,并從根本上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葉志弘,朱偉業,屠玲萍.護士與患者對護理安全影響因素評價的調查及分析[J].護理與康復,2009,12(12:235-236.
篇9
【關鍵詞】兒科,護士,壓力源,應對措施
小兒科護士由于工作對象及各種小兒治療的特殊性,使她們承受著比一般科室護士更大的工作壓力。對于小兒科護士而言,恰當處理好這些壓力,不僅有利于身心健康,更可提高工作效率和護理質量。本文分析了小兒科護士的壓力源,并且總結出如何進行有效地解除這些心理壓力。
1 小兒科護士壓力源及相關因素
1.1來自社會的壓力 傳統觀念認為護士只能是絕對的執行醫囑,打針,發藥的簡單工作,缺乏對“三分治,七分養”的正確認識,缺乏對護士的尊重和理解,或因疾病所致不正常情緒而產生對護士的不尊重行為等,均可造成護士工作上的壓力。隨著人事制度的改革,護士也面臨著下崗,失業的危險,護理的工作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職稱、收入、住房解決的困難,都會產生相應的壓力。特別是小兒科護士,由于護理工作任務繁重、人員編制不足、工作節奏加快,導致護理人員工作熱情減退,抱怨情緒增加,加之護士“ 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日常生活沒有規律,沒有周末和法定節假日易造成心理矛盾和家庭矛盾等。
1.2護患關系的緊張 小兒科患兒家長對自己寶寶溺愛過度。為了盡可能減輕減少患兒的痛苦,家長對護理人員的要求近乎苛刻。要求護工各項操作必須一步到位“一針見血”挑選護理人員的事情經常發生,一旦發現有不滿意的地方就可能成為護患糾紛的導火索[1]。護士還有可能遇到來自家屬的暴力傷害?;純翰缓献骷又毓ぷ髫摀?。大多數患兒造成操作反復進行,加重護理工作量加之患兒哭鬧,家長易產生不滿常遷怒于護士,護士身心俱疲且產生厭煩情緒。
1.3高水準的護理服務要求 小兒病情發展迅速,變化快急、危重患兒往往急救途中就已經死亡或瀕臨死亡。醫護人員經全力搶救仍不能挽回生命時,患兒的死亡家長不理解,甚至無理取鬧致使護士承受較大的精神壓力,消耗大量精力、體力。所以說兒科護理具有高風險、高負荷、繁雜瑣碎等特點,所有這些要求護士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及對病情正確的判斷能力,稍有疏忽即可能導致嚴重后果,不論是體力的消耗,還是精神上的高度緊張均易使兒科護士產生工作疲潰感,其疲潰感較內科、外科、婦科的護士高,久而久之對工作產生厭惡感,出現脾氣暴躁易怒。
1.4環境差待遇低 兒科護理工作量大、瑣碎,所擔風險高,面對的工作環境中經常有細菌、病毒致病因素。個人價值內心期望與現實沖突。兒科護士專業性強、人員相對固定,一般情況下無從替代而自身發泄的機會又少,其工作付出得不到社會的認同和補償造成了護士心理不平衡從而產生自棄、失望、焦慮、抑郁直接影響護士的身心健康。
2 應對措施
2.1自預,自身調節 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小兒科護士首先要自尊,自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自信心,在遭受挫折的壓力后,要辨別壓力來源,善于排除困擾,減輕心理壓力才不會影響身體健康。護士在面臨各種壓力時,應善于總結自己所承擔的角色行為與主觀愿望發生沖突時,如何有針對性的采取應對措施,以消除或減輕自身的心理沖突,減輕心理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提高心理適應能力。在工作之余學會自我放松術,包括身體放松和心理放松,身體放松術包括自我放松法、視覺放松法、深呼吸法等,適當的鍛煉,保證充足的睡眠等。心理放松法包括愉快、輕松的氛圍,聽音樂,看一部自己喜歡的電視劇,利用空閑時間與家人在一起聊天,散步等。
2.2提高業務素質 扎實的理論知識及嫻熟的操作技術是贏得患者信任,建立和諧護患關系的基礎,護士應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通過學習培訓、經驗交流等,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應用媒體、網絡了解國內外護理發展的新動向,更新拓展專業及相關學科知識,努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精通本職工作業務、努力學習新技術、新方法,能及時、準確觀察病情并做出精確判斷及時向醫生匯報。自覺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對容易造成護理風險的工作環節提高警惕。只有提高學習在專業上樹立自信心,取得患兒及家長的信任,保持愉悅的心情工作。
2.3護士管理者提供支持 醫院各級管理者的支持,是影響個人工作滿意度和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方式。這種支持包括對護士的角色沖突給予特別的關注,保證護士的合理編制,按職稱上崗,盡力解決護士合理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心理學家認為,激發人的動力有兩個因素,一是期望值、二是期望概率。護士對晉升職稱、提高學歷層次、拓寬知識面等期望值很高,能為其提供繼續深造、提高的機會,其學習、工作的動力就大。醫院管理者在改善護士生活待遇的同時應將支持系統的完善和規范,并鼓勵護士參與醫院管理,尊重護士作為醫院主人的權利,減少了護士的壓抑感,從而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作為護理管理者必須有超前意識,注重保護護理人員的生理、心理健康。
2.4減輕護士工作量 醫院管理者應加強勞動保護法措施,多關心護士,適當安排護士調休,定期身體體檢。呼吁社會正確了解護理工作,多理解和尊重護士,多給護士提供進修學習機會,提高工作待遇,想辦法減輕護士工作強度,減少工作量,增加護理人員配置,規范護理文件,減少不必要重復的護理文書的書寫,配齊工作設備,完善后勤及相關科室的的服務。改善工作環境,配備專門的配液中心,統一配置化療藥物。增加福利待遇,提高收入,解決住房問題,值班室就餐問題。鼓勵護士工作熱情,增加外出深造及晉升機會。以提高護士工作積極性,最終提高工作效率和護理質量。
3 討論
3.1壓力又稱緊張或應急,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概念,在不同學科中有不同的內容。在護理工作中有關壓力的理論依據來自“壓力之父”的一般壓力理論。是某種事物對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一系列的緊張應急狀態。而這種緊張表現在人們身上是按一定順序和階段進行的,這一過程即人們對某種壓力的緊張反應過程。體內“應激”反應以應付短期內的壓力,身體上并沒有明顯的跡象。研究表明,護士所承受的壓力已成為一種職業性的危險,而有資料顯示小兒科護士心理健康低于一般人群。過高的工作壓力可使護士產生疲憊、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在心理上可產生沮喪、焦慮、內疚、失望[2]。從心理角度來看,持續高水平的壓力到使人了精疲力竭的程度,也就是嚴重疾病的開始。WHO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應該是心理、生理和社會的完好適應狀態[3]。護士作為醫患之間的一個特殊角色,過高的護理工作壓力,不僅會影響護士的身體健康,護士對工作的滿意度,護士的出勤率,護士的流動性,而且還會影響到護士所提供的護理質量。
3.2小兒科護士平時護理工作量大且繁瑣,陪護的家長多,多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情緒不穩定,加之小兒病情變化快等特點,都增加了護理工作的難度,所以兒科護士付出的勞動往往要比其他科室護士高2倍甚至更高,因此護工不選擇或根本不安心于兒科護理工作造成兒科護理工作更加被動,壓力大。個體長期不斷地面對壓力會出現全身不適等一系列癥狀,從而導致身體素質下降,工作效率低。針對這種情況,作為我們護理人員本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不斷調整自身,以達到保持最佳的身心健康狀態,特別是小兒科護士應以積極的,正確的態度和行為對待和處理壓力,緩解思想壓力,恢復心理平衡,為維護護士身心健康作出積極有益的導向作用。
綜上所述,減少護理工作壓力源,及時驅除緊張情緒,增強社會支持,提高自身應激能力促進身心健康,能有效緩解小兒科護士精神壓力。
【參考文獻】
篇10
壓力又稱緊張或應激,是某種事物對人的生理或心理所造成的一系列緊張反應狀態。由于工作負荷大、地位低、職業認同感低,職業暴露、職業風險升高,而工資及福利待遇低,晉升及深造機會太少,經常倒班,護理工作未被患者及社會承認等原因,護士職業壓力感高于普通人群。作為這一群體里有特殊性的兒科護士,工作壓力更大。護士工作壓力的高低與她們身心健康、工作滿意程度以及患兒和家長所提供的護理質量息息相關。面對這些壓力,我院兒科門診護士采取了良好的應對措施,消除壓力源,效果滿意。
1 壓力源產生的原因
1.1 門診壓力因素 門診作為醫院的服務窗口,服務的質量和護理效果將直接影響著醫院的社會形象和經濟效益。因此每個醫院會將門診作為一個重點科室來管理,對其工作人員要求嚴格,護士長期工作在充滿了“應激源”的環境中,容易導致心理負荷加重和身體疲勞。
1.2 患兒家長壓力因素 兒科門診護士工作平凡、瑣碎、繁重、緊張,每天要面對不同文化、不同層次、不同病種人群,還要應付要求準確、快捷、嚴謹的工作,其溝通協調能力、操作的技巧直接影響到護理質量以及患兒家長對護士工作的認可程度。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的實施,人們對健康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良好的素質,特別是對于兒科門診護士。
1.3 院內及院外因素 為預防醫療糾紛,實施人文關懷及人性化護理,各醫院采取了不少措施,以提高護理質量。他們更多是單方面強調護士的態度,沒有深入去考慮護士的情感需要及心理承受能力。護士如需完善自己的工作,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壓力重重。
1.4 工作環境嘈雜 兒科門診每天就診患兒上千,一個患兒往往有三四個家長陪同,大多數患兒因為恐懼白大褂會大哭大鬧,也會有因身體不適而哭鬧不止的。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下,不論是醫務人員還是心急如焚的家長都會覺得心浮氣躁,尤其是醫務人員更會感到心理壓力的沉重感。
1.5 心理衛生知識缺乏 由于多數人員未受過心理健康的專門教育和訓練,心理衛生知識缺乏,一旦在工作、生活上受挫,則不會運用心理學知識進行自我心理調節,造成護患沖突,人際障礙。
1.6 社會偏見 社會上對護理工作和角色定位不準確,認為護理工作是輔助于醫療的從屬位置,對護理人員缺乏理解,護士付出的辛勤勞動得不到認可。特別是近年來醫患關系矛盾加深,一些患者把對醫院甚至醫療體制的不滿都發泄在護士身上,導致護理人員產生自卑感失落感及消極情緒。
2 承受壓力產生的癥狀
2.1 心理癥狀 心理失調與工作條件有重要的關系。表現為焦慮、壓力、迷惑、急躁、疲勞、分散,缺乏自發性和創造性,自信心不足。
2.2 生理癥狀 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腎上腺激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腸胃失調,如潰瘍、自體受傷、身體疲勞、頭痛、睡眠不好。
2.3 行為癥狀 拖延和避免工作,表現和生產能力降低,膽怯,積極性下降等。
3 應對措施
3.1 自我控制 兒科門診護士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緒特征和性格特點,學會自我控制。不要將工作之余的不開心帶到工作中,特別是不能將所有的情緒、怨恨轉嫁于患兒。兒科護士因為經常面對的是哭鬧不止的患兒和求醫心切的家長,有時會采取麻木或不耐煩的態度,出現冷、硬、頂、推等現象,這樣很容易影響護患關系,甚至引起醫療糾紛。因此生氣動怒前要想想后果,穩定情緒,鎮定地對待患兒及家長,熱情和善,推動護患關系的和諧。
3.2 加強自身專業技能的訓練,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護理人員的素質是決定護理質量的基礎,護理管理者要鼓勵護理人員學習,提高學歷層次和專業理論水平,并把理論知識運用到護理實踐中,使護士學會觀察,勤于思考,提高分析、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同時鼓勵護士撰寫論文,在院內開展護理新業務、新技術專題講座及新儀器、新設備培訓,組織護理知識和操作比賽,并采取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培養人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護士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提高護士綜合素質的目的。
3.3 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 護理管理者應實施科學、有效的人性化管理,以達到最大限度地調動和鞏固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如對護理人員的繼續再教育給予一定的獎勵,放寬晉升標準,延長夜班周期,提高夜班待遇等措施,引發護理人員對工作的熱情。
3.4 適時宣泄情緒 合理宣泄消極的情緒。在工作和生活當中,經常會有不愉快和不開心的事情發生,要及時調整情緒,向同事、關心自己的朋友或家屬傾訴,保持樂觀開朗,要善于諒解別人,不斤斤計較,從而減輕壓力,松弛精神,促進健康。
3.5 自我調節 在工作之余,要保持愉悅的心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經常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如唱歌、跳舞、旅游、看書等,放松緊張的心情。消極的態度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抱怨和壓抑等不良情緒對身心有害無益,面對護理工作中的不盡人意,應下決心消除這些負性情緒,改善自己的工作環境,精神愉快地做好各項工作。
3.6 加強自身素質修養 改變社會對護士的偏見,接人待物使用文明用語,待患兒如親人,加強專業技術知識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
通過上述措施,使兒科門診護士認識到舒緩壓力、放松心情對于提高護士積極性的重要性。護士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也得到了提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吳波.實施整體護理必須注重護士情商的培養[J].實用護理雜志,2006,16(4):12.
[2] 牛小華,任學容,牛秀琴.緩沖護士心理壓力的措施[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 5(1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