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種植技術與管理方法范文

時間:2023-09-25 18:14: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紅薯種植技術與管理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紅薯種植技術與管理方法

篇1

[關鍵詞] 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實踐;案例;評析

【中圖分類號】 F32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3)08-114-2

現代農業是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是我國現代農業經營模式的主要類型之一。本文以永輝薯業為例,從現代農業的角度進行評價分析,以期提高我們對“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這種經營模式在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重要性的認識。

一、永輝薯業發展的基本概況

(一)基本概況

社旗縣永輝薯業注冊資本2400萬元, 位于社旗縣城南工業園區內, 是一個集科研、基地、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于2009年8月開始建設,占地面積18000平方米,現已建成集生產車間、辦公樓、科研室、宿舍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廠區,形成了年產3萬噸薯類食品深加工生產能力, 現有職工300多人,年產值2.6億元,利稅1800萬元。

永輝薯業根據國家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相關政策。實施“一業為主,綜合開發,重點突出,跨越發展”的戰略,立足當地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積極探索并開拓走現代農業經營之路,推進企業管理上水平,效益上臺階,規模大發展,致力打造社旗縣農產品深加工知名企業,公司用全新的經營理念、充足的資本、先進的設備、科學的生產工藝、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營銷網絡、優質的售后服務,打造產品質量和服務一流品牌,被南陽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省、市領導多次到永輝薯業觀摩指導,贏得省“重質守信示范單位”和“全國質量放心品牌”等榮譽,為縣域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依托永輝薯業成立三個專業合作社,即“亞東農機合作社”、“新農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和“金葉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現有社員1500戶,入股土地0.7萬畝。擁有大中型拖拉機43臺,玉米收割機、聯合收割機24臺,農機具配套設備107套(臺),紅薯收獲機、花生收獲機21套(臺),大型鏟車、挖掘機各1臺,流動加油車1臺,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作業。

(二)主要做法

1.流轉土地,形成規模

土地是現代農業的基礎,只有形成規模才能取得較好的效益。在進行土地流轉的過程中,為了解決農民積極性不高、連片經營難推進等問題,永輝薯業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一是廣泛宣傳,其中針對外出務工人員每人發一封信,介紹土地流轉的優勢,建議他們把土地集中起來參與土地流轉。二是對比算帳引導。耐心幫助農民算清兩個帳。對于轉出方來講,集中流轉土地每畝收入比自己經營一年糧食的純收入高出近100元,而且是零風險。另外還有不低的勞動務工收入。對轉入方來講,流轉土地發展煙薯生產,效益是種植糧食的五、六倍,怎么算都不吃虧。通過兩頭算帳,在利益上達成了一致,能夠實現“雙贏”,得到了農戶的初步認可。

永輝薯業土地流轉主要采取三種方式:一是租賃。對于項目區農戶外出務工沒有精力組織生產和管理的土地,經雙方協商按照現行土地流轉價格進行承租,與農戶簽訂長期租賃合同。二是自愿入股。組織項目區擁有土地的農戶加入合作社,農戶以土地折價入股并參與分紅,土地由合作社統一組織管理, 社員除每畝地每年收益不低于租賃價值外,年終凈收益60%分配給社員股東,剩余40%作為風險基金。三是反租倒包。對有富裕勞動力的農戶,采取先以入股或出租方式流轉土地,再由合作社返租倒包給農戶。反租倒包戶負責看地、看水、追肥、施藥等管理,由合作社支付相應的管理勞務工資。

2.實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

永輝薯業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實行了標準化生產。

(一)開展農業標準化服務。公司制定了不同農作物產品質量標準和作物栽培技術規程,申報農產品產地認證,向農戶提供技術資料,農產品品質和質量不斷提高,有效地促進了農業標準化進程。并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對農產品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及時調整發展思路,制定了生產方案和標準化技術規程,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

(二)生產經營實行“五統一”管理。即:統一提供種苗、肥料等生產資料,統一種植技術,統一按標準化流程組織生產,統一按保護價收購產品,統一加工,統一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

永輝薯業設有專門的紅薯、煙葉育苗基地,引進豫薯王、梅營1號等高淀粉脫毒紅薯原種,引進云煙87等優良煙葉品種,由公司統一育苗,保證了煙、薯種苗的及時、足量供應。

二、永輝薯業評析

(一)確定了正確的發展方向

社旗縣是全國聞名的“三粉之鄉”,已經有三百多年的生產歷史。近年來,社旗縣立足歷史優勢,把三粉加工作為全縣的重點支柱產業,提出了“膨脹規模,拉長鏈條,加大技術改新,重點培育,強力推進”的發展思路,獲得了省紅薯三粉無公害產品生產基地認證和“賒店”牌三粉無公害農產品標志認證。

永輝薯業正是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傳統優勢,積極響應政府發展現代農業經濟的設計脈絡,抓住機遇、順應形勢,確定了正確的發展方向,取得了矚目的業績。

(二)建立了富有活力的現代農業生產組織形式

永輝薯業采取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組織形式,通過“合作社”這個樞紐把分散的“農戶”集中起來,依靠“公司”這個堅強后盾,有效地解決了分散的“農戶”與“大市場”銜接的問題,疏通了農產品從土地到市場的渠道,有效地整合了“資金、土地、勞動者、技術、設備”等生產要素,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在這個聯合體系中生產關系非常明晰,合作社的社員分別以土地、技術、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投入并參與分配,取得的收益對于參與的農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公司通過深加工農業初級產品提高附加值,取得了明顯的效益,“公司+合作社+農戶”這個現代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富有活力。

(三)實現了規模經營

通過永輝薯業“公司+合作社+農戶”這個組織形式,把小規模的土地生產模式變成一定規模的土地經營模式,使得現代農業手段可以充分發揮作用,提高了土地生產率。

永輝薯業按照不同類型及農戶的意愿,采取不同的利益協調方式進行土地流轉,流轉后的土地便于采取機械作業,使現代化的裝備與技術手段有了用武之地,解決了由于農業勞動力轉移導致的農業勞動力減少的問題,也解決了農戶承包的耕地分散、經營規模太小的問題,從而能夠發揮規模經濟效益。

永輝薯業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土地使用權流轉模式,土地使用權流轉模式由公司把利用率差的土地集中經營,使外出務工人員可以長期安心工作,起到了一舉多得理想效果。

(四)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永輝薯業這個“公司+合作社+農戶”現代農業生產組織形式使得勞動生產率得以提高,其主要原因是運用了“勞動分工”理論,勞動分工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作用十分顯著。

從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永輝薯業從煙薯品種選定、種苗繁殖調運、商品煙薯大田生產、加工、銷售等一系列環節都有專人負責,分工很明確,在生產實踐中減少了許多重復勞動,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用工業化的手段加工農產品,不但降低了勞動成本,而且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在紅薯、煙葉生產過程中能用機械的就少用人力,鮮薯加工“三粉”、鮮煙葉烘烤均采用自動化、流水線工廠生產,成效顯著。

(五)實現了訂單農業

通過土地使用權流轉, 永輝薯業取得了大面積土地的使用權,從而能夠根據市場需要組織規?;?、標準化現代農業生產。2012年,在煙葉種植方面, 永輝薯業與國家煙草專賣機構簽訂了產銷合同,減輕了煙草專賣機構零散收購的壓力,也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利潤。在紅薯和淀粉生產方面,先后與河南天宇集團、韓國李氏株式會社簽訂供銷合同,避免了市場波動給農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

(六)促進了農產品商品率的最大化

永輝薯業運作成功的重要一條原因是商品率最大化,永輝薯業基本上可以把從土地上生產的產品全部轉化為商品,生產的鮮薯不分品種、無論大小、也不管表皮光滑與裂縫統統進行加工,減少了鮮薯儲藏的損失,使鮮薯的商品率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生產的鮮煙葉直接到烘烤廠烘烤,然后全部銷售,實現了農產品商品率的最大化。

(七) 明顯增加了經濟效益

由于當前農村勞動力持續不斷的流失,種植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些經濟價值高,但耗工量較大的農作物種植面積持續縮小。目前社旗縣主要以小麥、玉米耗工量相對較小的農作物為主,畝均產值約為1800元/年,除去農藥化肥用工凈利潤每年700元左右。

(八) 發展了農業技術推廣的新方式

永輝薯業對于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普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經驗,其特點有以下幾點:

1.變“外在的推動、被動的接受”為“內在的需求、主動的吸收”。對于永輝薯業來講,學習、引進、應用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的迫切性、重要性的認識已經十分深刻,他們對于學習、引進、應用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的積極性、主動性表現出的熱情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在某些方面,他們對于省內外技術發展及現狀的了解相當深刻,對于某些技術的運用已經非常嫻熟。這種由內部自身的需求而導致的農業技術普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2.變“單項技術的需求”為“綜合配套技術體系的需求”。由于公司經營涵蓋了煙葉、紅薯生產的“前、中、后”與“左、中、右”許多環節,所以他們對于技術的需求已不是單單的某一項所能夠滿足,就他們來說既需要育苗技術、又需要高產栽培技術、也需要加工技術,既需要現代企業管理技術、又需要市場營銷技術、還需要機械使用技術,這些技術的任何環節都直接與參與者的經濟效益相聯系,因此,全面駕馭這個技術體系對于公司的管理者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

3.變“著眼于產量的生物目標技術的需求”為“著眼于品質及效益的經濟目標技術的需求”。對于永輝薯業來說,可以把他們看成一個“經濟人”,他們生產的是商品,生產的目的是要到市場去交換,所以公司的中心任務是提高本身及其所有參與者的經濟效益,因此他們需要能夠提高經濟效益的實用技術,在“高產、優質、高效”三大目標中“高效”放在首位,這一點也是現代農業所追求的目標之一。

參考文獻:

[1]農業現代化[EB/OL].360百科,2013-5-25.

[2]胡勝平.“農業現代化”的一點調研和思考[EB/OL].人民網――理論頻道,2012-1-18.

[3]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關于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EB/OL].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12-03-08.

[4]社旗縣政府辦公室.河南省社旗縣概況[EB/OL].社旗縣人民政府,20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