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救治措施范文
時間:2023-10-10 17:26: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療救治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小兒咳嗽變異型哮喘;防控措施;中醫治療;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4-00-02
小兒咳嗽變異型哮喘近年來有逐年上升趨勢,對該病的治療方法有西醫和中醫治療,而西醫以吸入皮質激素和β2受體激動劑治療為主,但吸入治療的副作用也逐漸顯現出來,加上大多數兒童不能堅持長時間吸入而導致治療中斷失敗,又常因不能掌握正確的吸入方法而達不到療效,并且用藥時間長造成了患兒精神及經濟的負擔。本課題的研究是進一步探討小兒咳嗽變異型哮喘的防控措施及應用中醫中藥對小兒咳嗽變異型哮喘進行治療,經過2年多的臨床觀察研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按臨床診斷標準[1],選擇自2009年3月-2011年5月來我院的門診及病區就診的小兒咳嗽變異型哮喘患者130例,病源以我區各鄉鎮居住人口為主。其中常住人口109例(83.8%),暫住人口21例(16.2%);男76例,女54例;年齡l-2歲20例,3-4歲42例,5-8歲48例,9-14歲20例;病程最短者1個月,最長者2年;夏秋季節或無固定季節者29例(22.4%);年發病人數≥2次78例(60%)。追問病史,家族中有過敏史或哮喘史者65例:既往有濕疹或過敏性鼻炎者72例。將130例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70例,對照組60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和對照組均于發作期治療1個月后分別測肺功能,結果作統計學處理。兩組均于4周內應用β2受體激動劑:萬托林(葛蘭素史可公司生產,產品批號(112156)規格20ml/瓶,含沙丁胺醇100mg)。12歲以下最小起始量為將0.5ml霧化溶液(含沙丁胺醇2.5mg)用生理鹽水稀釋至2ml用儲霧罐吸入,或用5-6L/min氧氣驅動,10min吸入,每日可用至3次,癥狀緩解后停用。
治療組加用止咳平喘沖劑(取荊芥、防風二味先蒸餾提取揮發油,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藥渣與雷公藤、鉤藤等一十六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水溶液合并。合并液濃縮為相對密度為1.35-1.38(55℃)的清膏。取清膏,加蔗糖、糊精及乙醇適量,制成顆粒,干燥,加入上述揮發油混勻。)治療,劑量為1-2歲1/3包,3-4歲l/2包,5-6歲1包,7-14歲1.5包,均為每日3次口服,10天為l療程。
對照組加用必可酮氣霧劑(葛蘭素史可公司生產,產品批號20100113,規格50ug/掀),發作期每8小時掀1次,穩定期工2小時掀1次,緩解后每晚1次。
治療期間兩組患兒均忌食辛辣、海鮮食物,適當參加產外活動。
1.3 防控措施
咳嗽變異性哮喘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尤以兒童發病最為常見??人宰儺愋韵l生于兒童時期,很有可能是支氣管哮喘的先兆,所以要給予一定的重視。應積極查找過敏源:仔細觀察每次咳嗽發作前有什么致敏因素存在,找出致敏因素,加以避免,防止再次接觸;避免誘因:咳嗽變異性哮喘發作的誘因有三種可能:氣候改變,冷空氣刺激為主要誘因。因寒冷誘發咳嗽不止的這類患兒冬季清晨出門要穿暖和,并戴上口罩;運動后咳嗽加重,因而要盡量避免劇烈運動或吸入速效解痙饕物后再進行運動;情緒激動、大哭大鬧亦可誘發咳嗽發作,因而要盡量保持情緒穩定;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人宰儺愋韵谋举|仍是哮喘,而哮喘是變應性疾病,常因免疫功能異常而產生變應性炎癥,因此要注意改善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兒科病癥診斷及療效標準》[1]制訂標準為:治愈:咳嗽于用藥3周內消失,療程結束后隨訪9個月無復發;顯效:治療3周或療程內咳嗽消失,療程結束后9個月復發1-2次,短期治療后咳嗽消失;有效:療程內咳嗽基本消失,停藥后仍有少許咳嗽,但無明顯不適;無效:經治療后癥狀無改善或轉變為典型哮喘病歷。
2.2 治療前后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2.3 兩組治愈時間比較
截至目前為止,治療組中42例痊愈,治愈率為60.0%,總有效率為94.3%,平均痊愈時間為(9.89±3.36)天,對照組60例中26例痊愈,治愈率為46.7%,總有效率為78.3%平均痊愈時間為(28.20±22.38)天,兩組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
2.4 兩組起效時間比較
治療組起效時間為(5.2±2.6)天,對照組起效時間為(9.8±3.4)天,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
2.5 兩組復發率比較
治療組70例中有3例復發,復發率為4.3%;對照組60例中有16例復發,復發率為26.7%,兩組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
2.6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兩組第一次肺功能各項指標相比,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P均>0.05,治療組用藥前后肺功能測定指標對比見表2,經統計學處理,兩組療效對比有顯著差異(p
表2 治療組用藥前后肺功能測定指標對比
指標(單位) 用藥前 用藥后 P
FVC(m1) 3013.87±893.65 3162.90±912.17. >0.05
FEV1(m1) 2169.03±771.22 2499.68±626.49. >0.05
MVV(m1) 69192.26±1818.29 2979291.61±18739.62 >0.05
PF(L/s) 5.06±l.37 5.76±l.19 >0.05
V75(L/s) 4.84±1.36 5.56±1.21 >0.05
V50 (L/S) 3.7l±1.20 4.32±1.19 >0.05
V25 (L/s) 1.89±0.79 2.35±0.89 >0.05
3 討論
咳嗽變異型哮喘是兒科臨床的常見病,據我們臨床觀察,本病患兒以2~5歲者較多見,其他年齡段相對較少,本病患兒以長期干咳為主,臨床上無喘息癥狀,聽診也沒有哮鳴音,但人們通過基礎和臨床研究發現,本病患兒同樣存在氣道的慢性炎癥及高反應性,符合典型哮喘的基本特征,目前,西醫治療首選皮質激素的吸入和β2受體激動劑的吸入,但在治療過程中遇到的許多新問題,主要表現為激素的不良反應,患兒依從性差,用藥時間長,易復發等,影響了治療效果[2]。
祖國醫學中無“咳嗽變異型哮喘”的病名,但有許多類似的記載,例如《諸病源候論?咳嗽候》中提出了“風咳”,特點與咳嗽變異型哮喘十分相似。其病因為外感風邪,侵犯肺衛;咽喉為肺胃之門戶,感邪之后,主要表現為咽喉不利、發癢;風為陽邪,其性輕揚:日久不愈,化燥傷陰,臨床出現咽干、干咳無痰諸癥;肺失治節,宣發肅降失常,日久致血液瘀滯,有些患兒表現為胸中憋悶、心悸氣短、唇舌紫黯等[3]。
咳嗽變異型哮喘患兒存在氣道的炎癥及高反應性是其發病的病理基礎,所以治療上應圍繞消除氣道的炎癥,減輕其高反應性兩方面來組方遣藥,現代藥理研究已經證實[4],荊芥、防風等祛風藥物的作用是多器官、多靶位的,最主要的是可以減輕機體對過敏反應因素的應激反應,緩解組織胺、緩激肽等過敏介質的釋放,減輕了氣道的炎癥;羊藿有明顯的免疫增強劑的作用,從根本上改善患者自身體質,提高免疫能力。
參考文獻
[1] 許建中.中西醫結合哮喘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7.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3,26:132-138.
篇2
本預案所稱的突發公共安全重大傷害事件(以下簡稱重大傷害事件),是指重大交通事故,爆炸、火災、洪水、臺風、傳染性疾病暴發流行等造成人民群眾身體出現重大傷害的事件。
一、預案的啟動
重大傷害事件發生后,區內各醫療機構承擔緊急救治工作。區衛生行政部門根據事件發生類型和緊急程度,啟動本預案,同時上報區人民政府。
二、責任區域劃分
以屬地化管理為原則,區衛生局負責調動全區醫療衛生機構及人員參與重大傷害事件救治工作(區突發公共安全重大傷害事件救治領導小組名單見附件);有關醫療衛生機構及人員要求無條件參與救治。駐區市管醫院及區人民醫院承擔全區9個城區街道的重大傷害事件救治任務,并參與指導農村地區重大傷害事件的救治。各地區醫院承擔所在鎮、街區域重大傷害事件救治任務(救治隊伍名單要求上報所在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
三、衛生部門救治職責
1、區衛生局
接到發生重大傷害事件的通知后,區衛生局立即組織有關醫療機構實施救治。另外,區衛生局接受市衛生局指導,負責本轄區重大傷害事件救治工作的組織、協調、實施和監督,確保各項救治措施落實到位。
2、各醫療機構
在區衛生局重大傷害事件救治領導小組的組織領導下,區內各醫療機構成立本單位主要領導負總責的重大傷害事件領導小組,制定詳細的工作預案、組建救治醫療隊、制定具體規范的流程,同時配備必要的急救設備、藥品和急救車輛,落實工作責任,做好醫務人員的防護工作,確保第一時間進入救治現場,減少人員傷亡。具體如下:
1、各醫療機構接到發生重大傷害事件的報告后,要立即根據重大傷害事件的不同類別,安排符合要求的急救車輛及搶救設備和藥品,迅速組織醫療救護隊于30分鐘內趕到現場;
2、醫療救護隊要及時提出搶救措施和處理意見,報告區衛生局;
3、到達現場后立即展開救治,如有急需送醫院搶救的傷員,要立即將其轉運到就近的醫院進行搶救;對需要保留的樣品,組織人員予以保留并保護好現場;
4、轄區各醫療機構要成立行政主要領導任隊長的重大傷害事件救治醫療隊,在重大傷害事件發生時,主要領導親自組織搶救,并保持24小時通訊工具暢通。
四、重大傷害事件的報告
1、接到重大傷害事件報告的醫療單位,應立即向區衛生局和所在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報告;參與重大傷害事件救治工作的醫療機構,將重大傷害事件救治過程形成書面材料上報區衛生局;
2、區衛生局接到發生重大傷害事件的報告后,應立即向區人民政府和市衛生局報告,并及時把救治措施和結果報區人民政府和市衛生局。
五、救治業務培訓及模擬演練
篇3
為指導醫療機構做好甲型H1N1流感醫療救治準備工作,應對可能發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認識,健全組織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要高度重視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及醫療救治工作,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與復雜性,切實加強領導。要成立本轄區甲型H1N1流感醫療救治工作領導機構,制定醫療救治工作預案,采取有力措施,周密部署,統籌安排,建立行之有效的甲型H1N1流感診療工作責任制,
成立臨床專家組,負責指導本轄區甲型H1N1流感的診斷和治療工作。
二、確定定點醫院,積極進行醫療救治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要指定傳染病院或二級以上具有呼吸道傳染病救治能力的綜合醫院,為本地區甲型H1N1流感病例診療的定點醫院。定點醫院負責接收本轄區醫療機構轉診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定點醫院要健全工作專班,成立醫療救治小組,制定工作方案,加強對甲型H1N1流感的預檢分診、醫療救治和疫情報告工作的管理,在上級專家組指導下,積極有效地進行醫療救治工作。
三、設立發熱門診,強化預檢分診制度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認真貫徹《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設立專門的感染性疾病科或發熱門診,做好門(急)診病人的預檢分診工作,加強對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樣病例的癥狀監測。
設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應承擔本地區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樣病例的預檢分診工作。沒有設立感染性疾病科的醫療機構應當利用發熱門診并設立流感樣疾病的分診點。
預檢分診工作實行首診負責制,應配備有豐富臨床經驗的、經過傳染病知識培訓的醫師和護士擔任預檢分診工作。醫生在接診病人過程中,除詢問病史、癥狀和進行相關檢查外,還要特別注意詢問與疾病有關的流行病學資料,特別是要詢問近期有無到過國外,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漏診、誤診,做到“早發現、
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同時要按要求做好個人防護及必要的消毒隔離。
四、診斷程序
非定點醫療機構接診的、經確認的不明原因肺炎或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患者,應立即轉到定點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市(州)衛生行政部門在接到轄區內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報告后,應派出市級臨床專家組進行判定;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在接到各市州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報告后,應派出省級臨床專家組進行判定。年度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需由省級臨床專家組初步判定后報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由衛生部組織的甲型H1N1流感臨床專家組進行最終確認。后續發
生的病例,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省級專家組進行診斷,并及時將病例的有關情況和專家組意見報衛生部備案。
各級醫療機構要做好甲型H1N1流感與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的鑒別診斷工作,既要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也要防止假陽性病例出現,保證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進行。
五、送檢與報告程序
定點醫院診斷的甲型H1N1流感的疑似病例應立即采集患者呼吸道樣本(如咽拭子、口腔含漱水、鼻咽或氣管抽取物、痰)和血液樣本,送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檢測機構進行相關實驗室檢測。年度首例及后續發生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原始標本送省疾控中心進行初步檢測后,送中國疾控中心進行復核確認。
綜合醫院或定點醫院等醫療機構發現甲型H1N1流感疑似和確診病例時,于2小時內通過電話報告給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屬地縣(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同時于2小時內通過國家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進行網絡直報,報告疾病類別選擇“乙類傳染病”下的“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疑似、確診病例的病情進展、診療情況、病情轉歸及事件調查處理情況,定點醫院應將上述信息每天向當地及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按規定通過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報告。在報告事件類別選擇“乙類傳染病”下的“甲型H1N1流感”進行報告。
六、病人轉運與轉診
市、州級醫療急救中心統一負責不明原因肺炎、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轉運工作。轉運病人時,要嚴格按照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病例轉運工作方案》要求進行轉運,防止甲型H1N1流感在轉運過程中傳播。轉運過程中,醫務人員和相關人員要按有關規定做好個人防護和消毒工作。
七、控制醫院感染,加強防護措施
醫療機構要根據流感病毒的傳播途徑,認真落實各項預防措施。醫務人員進入隔離病房時,必須正確穿戴好防護物品以減少職業暴露,離開病房時必須進行手消毒并脫出防護用品。隔離病區內,被病人污染的物品及醫療器具必須采取消毒措施,隔離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
構廢物管理辦法》規定進行處理,防止醫院內感染發生。
八、成立醫療救治專家組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成立甲型H1N1流感臨床專家組。專家組主要由臨床相關專業(呼吸科、傳染病科、兒科、醫院感染科、重癥監護科、醫學影像科、檢驗科、中醫科)的專家組成,專家組根據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試行第一版)》診斷標準、治療方案開展病人的診斷和治療工作,對疑難危重病
人搶救進行技術指導,指導做好醫院的消毒隔離和個人防護工作。
九、開展人員培訓,充實物資儲備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及醫療機構要根據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試行第一版)》及《甲型H1N1流感病例轉運工作方案》要求,積極開展培訓工作,要加強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人員的診斷治療、消毒隔離和個人防護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切實增強醫務人員甲型H1N1流感防控意識。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培訓工作的督導和檢查,要督促??漆t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積極開展全員培訓,層層抓落實。
各醫療機構都要做好醫療設施、藥品器械、防護用具等物資的儲備工作,現有的負壓病房和負壓救護車要保證處于備用狀態,積極應對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發生。
篇4
甲型h1n1流感是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的乙類傳染病,為有效應對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嚴峻形勢,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醫療救治工作,盡最大可能提高重癥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依據山東省衛生廳及**市衛生局有關要求,我院積極采取措施,扎實做好各項防范應對措施的落實,盡最大努力防止疫情傳入和擴散?,F將近階段工作情況做一匯報:
一、統一思想,高度重視
認真貫徹落實衛生部、衛生廳及衛生局關于甲型h1n1流感醫療救治工作要求,以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增強做好防控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把防控工作作為當前第一位的任務和頭等大事,切實抓緊抓好。5月4日上午,我院召開甲型h1n1流感防控專題會議,我院相關科室負責人參加會議,劉義成院長傳達了山東省省長姜大明、副省長王隨蓮、衛生廳廳長鮑文輝以及市衛生局艾憲淮局長關于防控甲型h1n1流感講話精神,并就我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了具體的部署。醫務部連續組織召開了三次專題會議,進一步落實預案制定、人員部署、房屋改造、設備到位、流程安排等工作,明確職責分工,完善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把任務分解細化,落實到人,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治的原則,加強領導,統一指揮,強化協調,統籌全院醫療衛生資源,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醫療救治工作,盡最大努力減少患者死亡。醫院成立由院長任組長,各分管副院長任副組長,相關科室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領導小組,在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具體負責我院甲型h1n1流感患者醫療救治工作的總體協調、統一指揮。堅持重心下移,關口前移,整合與調配全院醫療資源,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醫療救治。成立防治甲型h1n1流感專家組,重點指導做好醫療救治和重癥患者的會診,做好重癥病例的搶救和普通病例的醫療救治。成立了三支防治甲型h1n1流感應急預備隊,隊員均由呼吸科、感染科、icu、急診科、放射科、檢驗科等技術骨干組成,其中大多數均參加過XX年抗擊非典工作,具有豐富的治療經驗以及個人防護知識。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醫務部,負責所有有關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協調及調度工作。
三、完善應急預案,建立診療流程
我院于5月8日全院印發了《**市中心醫院甲型h1n1流感應急預案(試行)》紅頭文件,并根據上級文件要求以及我院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了診療流程,并于5月8日上午進行了我院防治甲型h1n1流感應急演練,我院防治甲型h1n1流感應急預備隊隊員均準時到達指定地點集合待命。應急預備隊員進行了穿脫防護服、護目鏡等防護設備;搶救重癥患者的注意事項;個人防護的注意事項等項目的演練。5月11日,我院組織相關人員赴山東省胸科醫院觀摩了甲型h1n1流感救治實戰模擬演練。熟悉了衛生部確定的診療流程,認真學習了疑似病例救治的過程。通過以上應急演練,達到了預期效果。
四、改善門診條件,防止傳染擴散
開設發熱門診、隔離留觀室和隔離病房。我院在來院病人多、住院床位少的情況下,感染科病房、急診部騰出房間做為發熱患者專用隔離留觀室。流感樣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及候診室其它呼吸道疾病患者和醫務人員及其他密切接觸者均需佩戴口罩。同時在門診大廳、急診大廳、內科門診、發熱門診等關鍵部位設置醒目標志牌,門診大廳電子大屏幕滾動播出甲型h1n1流感的預防治療措施,防止傳染擴散。
五、整合醫療救治資源,合理調配醫療服務力量。
抽調相關科室人員組建專家組、應急預備隊,各組人員在預案啟動后,均安排到位,不得隨意請假或外出,重點安排好呼吸內科、icu、急診、感染性疾病科等專業的醫療和護理力量,要實行無節假日醫療服務和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通訊聯絡暢通,為積極有效、及時處理病人做好充分準備。由院務部立即準備各種物品,保障后勤供應。設備科配置所需設備,所有必須設備均調試至應急使用狀態。藥學部購入各種治療所需藥品,做好藥品供應準備工作。重點做好患者呼吸機、微量輸液泵、心電監護儀、床邊拍片機和血氣分析儀等醫療設備以及血液、藥品、檢測試劑、消毒器械、防護設備和相關醫療用品的調配和儲備工作,確保做好疫情暴發時的醫療救治工作。
六、加強人員配備,保證醫療質量
院內專家組由呼吸內科、icu、急診部、感染性疾病科、醫學影像部、檢驗科的學科帶頭人和骨干經統一培訓后組成,調配到相關病區參加診療工作。要求嚴格按照診療程序和規范救治病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診療過程中要注意密切觀察患者病情,保證病歷書寫質量,一旦患者病情惡化,超出本院救治能力,要及時邀請省級專家會診,盡最大努力減少患者死亡。
七、加強感染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感染管理科在預案啟動后加強呼吸科門診、病房、感染性疾病科門診、病房、急診部門診、病房、救護車等地點的重點消毒,根據省衛生廳對甲型h1n1流感醫院感染管理規定要求,增加消毒工作人員和消毒次數,消毒劑改用含氯消毒劑、過氧化氫及過氧化酸,相關科室配發消毒劑以保證消毒效果。同時就有關知識做好全員培訓等宣教工作。共2頁,當前第1頁1
八、開展全員培訓,提高診療水平
就甲型h1n1流感疫情上報和醫療救治有關規定、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試行版第一版)》、《山東省甲型h1n1流感醫療救治工作預案(試行)》《山東省中醫藥預防甲型h1n1流感技術指南(2009版)》等內容,我院于5月2日、5月9日對醫務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重點培訓其早期診斷、鑒別診斷能力、重癥診斷、重癥鑒別能力、重癥搶救能力、流感防控。同時積極組織相關人員參加了省衛生廳舉辦的培訓班。幾次培訓對我院提高診療水平有極大幫助。
九、加強預檢分診,做好醫療救治工作
要嚴格按照《預檢分診管理辦法》要求,做好門(急)診就診病人的預檢分診工作。做到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我院在門(急)診所有入口處設立了流感樣病例預檢分診點,在呼吸科等科室實行了二次分診,指定專人加強預檢分診工作,要求加強對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樣病例的監測,詳細詢問患者的流行病學史,發現可疑患者,要按照規定程序組織診療活動,及時組織專家會診,當初步懷疑為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時,要立即進行隔離和報告,并采集標本,送當地或省疾控中心實驗室進行病毒分離鑒定。
十、規范診療流程,建立雙向轉診工作機制
按照衛生廳有關文件精神,完善制度,加強管理,認真做好患者登記、篩查和報告,提高重癥患者早期發現和搶救成功率。門診部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報告工作,嚴禁瞞報,防止漏報、誤報。對擬轉診的患者,必須經專家組會診并根據病情進行初步治療;轉診時,須及時與上級定點收治醫院聯系,充分做好轉診的準備工作,轉診醫師要向接診醫師交待病情,認真填寫《轉診記錄單》。對符合診治條件的轉入我院的重癥患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轉診時必須使用具備吸氧設備、人工輔助呼吸氣囊等設備的救護車,并由醫護人員陪同;醫護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基本的生命搶救技術;對于病情特別危重,不適宜轉診的患者,原則上要及時請上級醫師會診,組織就地搶救。使用的救護車必須符合隔離防護要求和急救要求,轉運過程中司機和醫護人員要采取預防措施,轉診病人的救護車在轉診結束后立即進行消毒處理,嚴防交叉感染。
篇5
一、統一思想,高度重視
認真貫徹落實衛生部、省衛生廳及縣衛生局關于甲型h1n1流感醫療救治工作要求,以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增強做好防控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把防控工作作為當前第一位的任務和頭等大事,切實抓緊抓好。5月5日上午,我院召開甲型h1n1流感防控專題會議,我院相關科室負責人參加會議,鞠炎田書記傳達了××省政府、省衛生廳以及市、縣衛生局關于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精神,并就我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了具體的部署,制訂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應急預案及甲型h1n1流感防控實施方案。醫務科連續組織召開了三次專題會議,進一步落實預案、人員部署、物質儲備、設備到位、流程安排等工作,明確職責分工,完善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把任務分解細化,落實到人,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治的原則,加強領導,統一指揮,強化協調,統籌全院醫療衛生資源,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醫療救治工作。醫院成立由縣衛生局黨委書記、院總支書記鞠炎田同志任組長,各分管副院長任副組長,相關科室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在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具體負責我院甲型h1n1流感患者醫療救治工作的總體協調、統一指揮,整合與調配全院醫療資源,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醫療救治。成立防治甲型h1n1流感專家組,重點指導做好醫療救治和會診。成立了三支防治甲型h1n1流感應急預備隊,隊員均由呼吸科、感染科、icu、急診科、放射科、檢驗科等技術骨干組成,其中大多數均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工作,具有豐富的治療經驗以及個人防護知識。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醫務科,負責所有有關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協調及調度工作。
三、完善應急預案,建立診療流程
我院于5月5日全院印發了《××縣人民醫院甲型h1n1流感應急預案》紅頭文件,并根據上級文件要求以及我院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了診療流程,并組建應急隊伍參加培訓,熟悉了衛生部確定的診療流程,認真學習了醫療救治的過程。
篇6
雙節即將來臨,為了保障我區在公園、綠地、游園的工作人員和游人的人身財產安全,根據我單位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一、本預案適用的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單位所管轄的綠地、公園、游園等地發生火災等較大事故,預案的人力、物資、技術準備主要針對這些事故。
二、組織指揮機構及職責
1、應急組織
應急領導小組;主任為該組組長,書記和副主任為副組長。
現場搶救組:單位安全保衛部門負責人為組長,安全保衛全體人員為現場搶救成員
醫療救治組:單位辦公室負責人為組長,辦公室全體人員為醫療救治成員。
后勤服務組:單位后勤負責人為組長,后勤部全體人員為后勤服務組成員
保安組:單位安全保衛部門負責人為組長,全體保安員為組員
應急組織的分工及人數應根據事故現場需要靈活調配。
應急領導小組職責:單位公園、綠地、游園發生安全事故時,負責指揮搶救工作,向各搶救小組下達搶救指令任務,協調各組工作,隨時掌握各組最新動態并做出最新決策,第一時間向110、119、120單位救援指揮部、當地政府安監部門、公安部門匯報情況。平時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輪流巡視,巡視期間手機24小時開通,發生緊急事故時,在單位應急組當班者即為臨時救援組長。
現場搶救組職責:采取緊急措施,盡一切可能搶救傷員及被困人員,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醫療救治組職責:對搶救出的傷員,視情況采取救急處理,盡快送醫院搶救。
后勤服務組職責:負責交通車輛的調配,緊急救援物資的征集及人員的餐飲供應。
保安組職責:負責單位的安全保衛,支援其他搶救組的工作,保護現場。
三、重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處理程序
1、接警:接到安全事故警報后,應急領導小組指令現場指揮部成員第一時間內趕赴事故現場,迅速了解和掌握情況,并及時將有關情況上報,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有關成員須隨即趕到現場。
2、事故報告
單位管轄的公園、綠地、游園發生事故后,應急小組立即組織搶救傷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和保護現場,做好善后工作,按規定報告有關部門。
輕傷事故:應由醫療救治組在24小時內報告單位領導、單位辦公室、單位工會。
重傷事故:單位應在接到醫療救治組報告后24小時內報告上級主管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工會組織:
重傷三人以上或死亡一至二人的事故:單位應在接到醫療救治組報告后4小時內報告上級主管單位、安全監督部門、工會組織,填報《事故快報表》,單位負責安全保衛的領導接到醫療救治組報告后4小時應到達現場;
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特別重大事故:單位應立即報告當地市級人民政府,同時報告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工會組織和監督部門,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或委托人)應在接到項目部報告后4小時內到達現場;
易爆物品爆炸和火災事故:應同時報告當地公安部門。員工受傷后,輕傷的送醫療救治組醫治,重傷、中毒的送醫院救治。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的,單位應在8小時內上報有關部門。
3、成立指揮部
現場指揮部職責:
(1)確定事故處置的技術措施(包括制定救援方案、劃定事故警戒范圍、保護現場、收集有關證據資料等)。
(2)指揮和協調現場搶救和排險工作。
(3)調集搶救排險現場所需人員、車輛、物資。
(4)參加事故的調查取證和責任分析。
(5)幫助指導事故發生單位做好善后工作。
4、組織開展事故現場搶救和排險工作。在現場,應盡量最大努力搶救傷員,挽救生命,若事故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現場指揮部立即組織人員、物資,盡遏制事故發展。
5、成立事故調查組,開展事故調查工作。
篇7
一、總體要求
加強傳染病監測與防控,落實綜合防控措施,防止傳染病的蔓延;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醫療救治服務,確保各項救治工作及時到位。
二、組織機構和工作職責
(一)組織機構縣衛生局應急辦負責全縣春運期間醫療衛生保障工作的統籌與組織協調。各單位也要完善組織機構,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做好春運期間各項醫療衛生保障工作。
(二)工作職責
1.縣衛生局: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與協調配合,按照縣的有關部署和要求,組織轄區內醫療衛生資源,落實春運衛生保障工作。
2.各醫療機構:落實首診責任制,開設春運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治綠色通道,負責春運期間傷、病人員的醫療救治工作。一旦發生突發公共事件,要在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領導和組織下,有序開展醫療救治工作。同時做好傳染病監測與報告工作,協助縣疾控中心開展傳染病的流行病學調查與相關標本的采集。
3.院前急救機構:縣急救中心、各醫療機構要加強值班力量,配齊車載設施與急救藥械,一旦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在最快時間內派出救護車輛開展現場救治與轉運工作。
4.縣疾控中心:及時掌握各類傳染病的疫情動態,加強對人群密集場所的傳染病疫情監測工作,防止傳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指導有關部門與單位落實防疫消毒工作。加強健康教育,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促進健康行為形成。
5.衛生監督所:要重點加強公共場所衛生、飲用水衛生、傳染病防控、病媒生物控制等監督檢查工作力度,督促完善各項衛生管理制度和衛生設施,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三、工作措施
(一)做好應急準備
各醫療衛生單位要結合實際情況按照《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文件要求做好各項衛生保障準備工作,制定并完善工作方案,落實急救車輛、藥品、器械以及相關物品的儲備,建立春運衛生應急處置隊伍,組織開展演練活動,做到思想、人員、技術、物資“四到位”,不斷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和領導帶班制度,確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處置。
(二)強化溝通協調
縣衛生局應急辦要在春運期間主動加強與交通等部門的溝通,準確掌握信息,完善部門聯動機制,及時落實相關衛生應急措施??h疾控中心與衛生監督所和各醫療機構也要加強配合,及早發現、報告相關信息,及時開展調查處置。
(三)加強監測與報告
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強化疫情監測,重點要做好以人禽流感、流感、流腦為主的呼吸道傳染病的監測工作,強化疫情形勢的研判,及時掌握疫情動態,早發現、早報告,將疫情控制在萌芽狀態??h衛生監督所要加強車站等重要交通部位及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督檢查,找出薄弱環節,消除潛在隱患,做好飲用水衛生、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工作。各醫療機構要加強門、急診醫護人員力量,開辟春運突發公共事件綠色通道,收治相關病例,同時及時向衛生局報告春運醫療救治相關情況。院前急救機構要及時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院前急救信息報衛生局應急辦。
(四)加強應急處置
醫療機構在開展醫療救援、醫療服務、保健服務等工作的同時,做好傷情、病情、疫情信息統計報告等工作。衛生監督所要派出衛生監督員對飲用水衛生、公共場所衛生和傳染病防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制度、措施落實情況等依法進行衛生監督檢查。疾控中心要派出專業人員開展預防性消毒、疾病監測、環境衛生學評價和健康教育工作,在發現一些重大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立即開展病例隔離、密切接觸者登記、醫學觀察、消殺等應急處置工作,防止疫情的進一步擴散和蔓延。
篇8
【關鍵詞】 兒童;沙門氏菌感染;救治;護理管理
鼠傷寒沙門氏菌(STM)是革蘭氏陰性桿菌,是引起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全年均有發生,以6~9月發病率最高,是小兒沙門氏菌感染中最常見者。2013年6月13日本市某學校發生食物中毒,400多名學生出現癥狀,四川省眉山三醫院共收治鼠傷寒沙門氏菌感染患兒114例,護理部積極組織和參與搶救處置,保證本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順利完成,無患兒死亡和醫院感染病例發生。
1 臨床資料
本院在6 h內收治患兒114例,男性81例,女性33例,年齡5~17歲,平均年齡(11.3±0.46)歲。全部病例均急性起病,主要臨床表現發熱、腹瀉、腹痛、嘔吐。所有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熱,體溫在37.8~40.2℃之間?;純焊篂a特點為大便呈水樣便或稀便、次數頻繁,輕者3~5次/d,重者多達10次/d以上,并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癥狀。入院患兒均行三大常規檢查,凡體溫>38.5℃患兒均做血液培養,腹瀉患兒均行大便培養,培養結果為鼠傷寒沙門氏菌生長。全部病例均接受抗生素(頭孢他啶、氨曲南)等治療,并輔以對癥治療和支持治療。住院治療時間3~7 d,平均住院時間為4.4 d,康復出院。
2 護理管理策略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通常具有不可確定性、不可預見性、情況復雜的特點。其醫療救治難度大,要求高,往往反映某醫療機構的能力和水平[1]。本次事件短期內大批患兒涌入,給本院應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救治能力和整體水平帶來嚴峻考驗。
2.1 快速反應,分工協作,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實行小組負責制。面對患兒數量短期內急劇增多的現狀,醫院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根據搶救需要,組成搶救醫療隊、后勤保障隊、藥品供應隊,各司其職,相互配合。護理部按照分工職能調集人員,組成搶救觀察治療組,管理協調組和接待外勤組。各組間既有分工又有相互協作,保證了緊急救治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抽調護士在特殊情況下按照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下實行小組負責制,分片包干責任落實。
2.2 根據突發事件的特點,按照醫療救治原則和護理工作流程,落實救治任務。因為此次事件為突發群體性,對象均為兒童,針對患兒起病急、病情變化快,情緒不穩定、表達不準確等特點。按照醫療救治原則及方案,應用建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案及工作流程,規范護理工作服務,做到有的放矢、忙而不亂,提高工作效率。如腹痛、腹瀉、嘔吐、發熱的患兒病情觀察:嘔吐、腹瀉、腹痛患兒注意觀察嘔吐、大便的量、次數及性狀,取標本送培養等。
2.3 嚴把消毒和污物處理關,預防醫院感染發生。在處置危機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必須做好消毒工作。本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食物中毒,以消化道癥狀為主,涉及面廣人多。引起人類沙門氏菌感染的傳播途徑有食物傳播、水源傳播和直接接觸或通過污染用具傳播。救治初期,護理部就考慮到醫院感染的預防,提出并實施了預防醫院感染的措施,抓住消毒隔離管理的三個環節。如:入院環節控制,接診時由護士分批引導,集中安置在專門的病區,分發塑料袋收集嘔吐物。住院期間,短期內數量眾多的患兒集聚,產生醫療垃圾多,均按照醫療垃圾分類要求處理;保持環境清潔,建立嚴格有效的隔離、防護屏障,控制感染的發生。出院環節,患兒出院后,床上用品按傳染病患者要求進行處理,被褥進行暴曬后再使用。
2.4 做好患兒和家長的心理疏導,開展健康教育。由于本次事件發生在學校,學生數量多,社會影響大,學生產生緊張和恐懼心理,家長情緒激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院的救治工作,外勤組配合科室醫生和護士對有情緒的家長進行疏導和解釋,穩定其情緒。同時對患兒進行健康宣教, 減少患兒的恐懼、緊張心理, 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告知飲食衛生的常識,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食物的新鮮、清潔和食具消毒,防止腸道疾病的發生。
總之,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救治過程中,護理部充分發揮組織管理、指揮協調等職能作用,利用管理體系健全、護理人員多,執行力強等優勢,采用現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為應急救治提供快速、高效、安全的措施,為患兒的救治贏得了時間, 取得較好的效果。
篇9
一、醫療機構
防控的常態化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是發現肺炎患者的前線哨點,要以疫情防控大培訓、大演練為抓手,不斷增強防控救治能力和水平。
(一)加強全縣醫務人員肺炎診斷治療等專業知識學習和培訓,完成院內及線上線下培訓,確保培訓全覆蓋。
(二)規范全縣醫療機構肺炎發熱門診,縣人民醫院進一步規范發熱門診,負壓病房3月份投入使用,全縣18所鄉鎮衛生院設立有發熱哨點。
二、下一步打算
篇10
第一條為落實重大傳染病等病人的醫療救治措施,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幫助艾滋病特困人群提高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十二項民生工程促進和諧安徽建設的意見》(皖政〔2007〕3號),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實施醫療救治的對象是:全省范圍內確認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全省貧困的現癥結核病患者;全省血防區居民發生的急性血吸蟲感染病人及符合《晚期血吸蟲病診斷標準》的現癥晚期血吸蟲病人;全省范圍內經有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確診的人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霍亂病人或疑似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新發傳染病、不明原因傳染性疾病病人以及重大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病人。
第三條本辦法實施生活救助的對象是:全省范圍內因艾滋病導致勞動能力喪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因艾滋病導致父母雙亡的孤兒;因艾滋病導致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兒童;因艾滋病導致子女亡故且無其他人贍養的60歲以上的老人。
第二章醫療救治及生活救助工作原則
第四條堅持適當減免、分級負擔的原則。對符合醫療救治或生活救助條件的對象,實行醫療費用或生活費用部分救助,所需經費除中央財政專項補助外,由省、市、縣財政共同負擔。
第五條堅持注重實效、避免重復的原則。對已經參加城鎮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重大傳染病患者,專項救治要與醫保救治相互配合、互為補充,避免重復救治。本方案要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有機結合,充分發揮資金效益。
第六條堅持量力而行、不斷提高的原則。醫療救治及生活救助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逐步提高。隨著財力的不斷改善,今后將逐步擴大救治(助)范圍,提高救治(助)標準。
第三章醫療救治與生活救助對象的確定
第七條醫療救治對象均需要提交:申請人申請、身份證(戶口簿),不同的救治對象還需出具以下材料:
(一)艾滋病醫療救治對象:確認實驗室出具的HIV陽性感染者檢驗報告、CD4檢測報告;
(二)結核病醫療救治對象:當地縣級醫療機構或疾控機構診斷證明等相關臨床資料以及證明其為貧困人口的證明材料(包括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農村五保戶證、當地鄉政府或街道居委會出具的特困證明材料);
(三)血吸蟲病醫療救治對象:縣級以上血防機構出具的感染急性血吸蟲或現癥晚期血吸蟲病人的診斷證明;
(四)其他重大傳染病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對象:有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出具的確診證明。
第八條生活救助對象均需要提交:申請人申請、身份證(戶口簿),不同的救助對象還需出具以下材料:
(一)因艾滋病導致勞動能力喪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確認實驗室出具的HIV陽性感染者檢驗報告、CD4檢測報告(2005年前未開展CD4檢測的病例除外,下同)和其他相關臨床診斷資料以及縣級以上勞動保障部門出具的勞動能力喪失的證明材料;
(二)因艾滋病導致父母雙亡的孤兒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確認實驗室出具的其父(母)的HIV陽性感染者檢驗報告、CD4檢測報告和其他相關臨床診斷資料以及父(母)死亡證明;
(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兒童:確認實驗室出具的HIV陽性感染者檢驗報告和其他相關臨床診斷資料;
(四)因艾滋病導致子女亡故且無其他人贍養的60歲以上的老人:確認實驗室出具的其子女的HIV陽性感染者檢驗報告、CD4檢測報告和其他相關臨床診斷資料、子女死亡證明以及當地鄉政府或街道居委會出具的無其他贍養人的證明材料。
第四章醫療救治、生活救助的標準與資金來源
第九條對符合治療標準的艾滋病病人實行免費抗病毒治療及CD4檢測,由中央補助地方公共衛生項目資金解決;對有治療需求的艾滋病病人進行抗機會感染治療,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額4800元標準給予補助,全部由省財政負擔。
對因艾滋病造成的特困人群給予生活救助。因艾滋病導致勞動能力喪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因艾滋病導致父母雙亡的孤兒,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因艾滋病導致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按照每人每月6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兒童,按照每人每月15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因艾滋病導致子女亡故且無其他人贍養的60歲以上的老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以上生活救助經費,由省財政承擔。
第十條對肺結核病病人實行免費檢查(痰檢及一次胸片)、免費提供抗結核藥,由中央補助地方公共衛生項目資金解決;按照結核病診療規范,對現癥貧困結核病患者給予輔助診斷、輔助治療和并發癥治療,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額900元標準給予補助,按實際發生額由當地結核病定點收治機構予以減免,所需經費由省財政負擔。
第十一條對急性血吸蟲感染病人,按照急性血吸蟲病治療方案規定的要求進行醫療救治,按每例最高限額20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由病例感染地的市、縣(區)級財政承擔;對現癥晚期血吸蟲病病人,按照晚期血吸蟲?。ㄍ韮然蛲硗猓┲委煼桨敢幎ǖ囊螅瓌t上按每例每年2000元的標準進行醫療救治,所需經費由中央補助地方公共衛生專項資金解決75%,省財政負擔25%。
第十二條對全省范圍內經有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確診的人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霍亂病人或疑似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新發傳染病、不明原因傳染性疾病病人以及重大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病人進行醫療救治,按實際發生額,由省和市或縣(區)各負擔50%。主要對發生的醫療費用、消毒隔離費用、專家會診費用及省級財政部門確定的補助費用進行補助。
第五章資金使用程序
第十三條各市或縣(區)每年底前根據本年度當地救治(助)人數,向省衛生廳、省財政廳上報下年度醫療救治計劃,向省民政廳、省財政廳上報下年度生活救助計劃,省相關部門審核后下達各市或縣(區)實施救治(助)的計劃數,并根據計劃數及救治(助)標準,安排預算資金,通過預算指標下撥到各有關市或縣(區)財政部門。預算資金先下達70%,剩余30%將根據年底考核的實際情況再進行下撥。
第十四條救治(助)經費的支付實行報賬制。醫療救治經費由相關實施醫療救治的單位在完成救治工作7個工作日內,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并附上醫療救治對象的相關資料;同級衛生部門收到申請后,7個工作日內簽署審核意見后報同級財政部門;同級財政部門收到有關材料后,符合條件的,10個工作日內將資金撥付至實施救治的醫療衛生機構。
第十五條生活救助經費由被救助對象提出申請并提供相關資料,報當地鄉鎮政府或街道;當地鄉鎮政府或街道收到申請后,7個工作日內完成核實工作后報縣(市、區)民政部門;同級民政部門1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后報同級財政部門復核。救助對象憑民政部門出具的書面通知到財政部門指定的金融機構領取救助資金。
第十六條補助到實施救治的醫療衛生單位的,被補助單位必須提供以下資料:前述的醫療救治對象確定所需要的資料及其他必需的相關資料(如姓名、工作內容、補助金額、單位、住址、聯系電話等);醫療文書及可以證明其工作真實性的相關材料;工作實施總結報告;同級財政、衛生行政部門認為需提供的其他資料。
第十七條補助到個人的,救助對象本人需提供以下材料:前述的生活救助對象確定資料及民政部門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關材料。
第六章資金使用與管理
第十八條救治(助)經費實行專款專用,市、縣(區)財政部門對救治(助)經費要實行專項管理、專項核算。
第十九條各地必須嚴格按照省實施辦法規定的救治(助)對象、救治(助)范圍、救治(助)人數和救治(助)標準使用救治(助)經費。醫療救治經費必須按規定補助到實施醫療救治的單位,生活救助經費必須補助到患者,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和挪用。
第二十條救治(助)經費的使用與管理要堅持厲行節約、杜絕浪費,充分發揮資金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努力實現規劃目標。
第二十一條各相關實施單位、組織應建立健全相應的工作日志及可以證明其工作真實性的相關材料。
第二十二條具體實施單位要將救治(助)范圍、對象、標準等在一定范圍內張榜公布,接受廣泛監督。
第七章組織與實施
第二十三條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衛生、民政、財政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重大傳染病病人醫療救治和艾滋病人生活救助工作的組織、計劃與安排,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十四條省和市、縣成立重大傳染病病人醫療救治專家技術指導組,負責重大傳染病病人醫療救治工作技術指導,醫療質量抽查與評估等工作。
第二十五條實行重大傳染病病人定點醫療診治制度,加強防治能力建設和救治工作的業務技術培訓,確保醫療救治工作安全。
第二十六條凡經確定的救治(助)對象,縣級衛生、民政行政部門必須建立專門檔案,并逐級填報匯總表報上級衛生、民政行政部門。
第二十七條各市、縣要定期對重大傳染病病人醫療救治及艾滋病生活救助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及時向省衛生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提交專題報告。
第八章考核與評估
第二十八條各級政府及衛生、民政、財政部門要加強對重大傳染病病人醫療救治及艾滋病病特困人群生活救助工作的督查,加強對定點診治機構的監管,建立核查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對重大傳染病病人醫療救治、艾滋病生活救助、定點診治機構及經費使用情況進行考核、抽查。省級將每半年抽查考核與評估一次,每次抽查數不少于醫療救治數和生活救助人數的10%。
第九章附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