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風險結論范文

時間:2023-10-10 17:44: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財務風險結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財務風險結論

篇1

關鍵詞:保險公司;資本結構;財務風險;財務杠桿

中圖分類號:F84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4-0084-05

引言

任何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伴隨著財務風險而成長,財務風險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卻可以通過分析財務風險的特征,探索控制風險切實可行的方法,有效防范風險。靠負債經營風險的保險公司,更應重視財務風險分析。

但是,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幾乎都是在未來不確定的情況下進行的,由于財務風險存在的客觀性與識別財務風險的主觀性之間存在差異,它的度量比較困難。梁躍華(2001)認為,財務風險一般可以通過財務杠桿系數、期望值、標準離差值、最佳資本結構四種分析方法進行度量。劉一橋(2009)提到財務風險的度量方法有概率分析法、概率分析法、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VaR法、風險率度量法、張力測試等方法。邵希娟、崔毅(2000)指出,財務風險是稅后每股收益的波動程度,可用財務杠桿來顯示了,企業財務杠桿產生且大小取決于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及大小,而后者又取決于企業的財務結構、融資決策。

考慮到“在同行業中,杠桿分析法能更好地權衡風險和報酬,提高企業競爭實力”(劉一橋,2009),同時它能直接根據企業的利潤表進行分析與計算,取得數據容易,而且也避免了成本分解的復雜計算,不必為成本分解的不準確性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所困擾,所以本文將資本結構理論中的杠桿分析法應用在財務風險分析之中。

由于保險公司收取投保人保費承擔未來不確定的風險,其外來資金與自有資金的比例遠遠高于其他行業,而外來資金大部分以責任準備金為主,其表現形式為保險公司的負債,因此保險公司資金來源中的負債相對其他行業來講所占比例高很多。由于這種特殊情況,保險公司具有特殊的資本結構,財務杠桿的作用特別大。財務杠桿概念屬于資本結構范疇,資本結構是指公司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的比率,即公司的股東權益與債權人權益在公司總權益中如何分配的問題,有多種表達形式,比如權益資本/總資產、負債/資產、責任準備金/股東權益等。郭鵬飛和孫培源(2003)論證“行業是公司最優資本結構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不同行業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具有顯著差異,約9.5%的公司間資本結構差異可由公司所處行業門類的不同來解釋。保險公司的資金有很大部分都來自保單保費收入,相對其他行業講負債率相當高,這種高度負債經營決定了它天然具有高杠桿的與其他行業不同的特點。因此,單獨的考察保險公司的資本結構狀況進而分析其財務風險有重要意義。

一、壽險公司財務風險的度量

(一)保險公司股東收益模型

筆者注意到保險公司雖然具有保費收入這個特殊的負債項目,但其額度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2009年中國十家壽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占總負債的比率都低于40%。因此本文對李莎、王韋、張建剛(2009)通過建立保險公司股東收益率模型進行了改進――引入了其他負債B及其承諾利率j,清晰直觀的展示了壽險公司財務杠桿的度量方法并進一步闡述了財務杠桿的重要意義。同時,將壽險公司的資金來源分為兩個方面:一部分來自于股東投入的資本金,記為S;另一部分來自于保單的保費收入,其中風險保費收入用P1表示,儲蓄保費用P2表示(為了簡化,沒有考慮附加保費)。其余變量如下所示:RV:投資資產收益率;RS:股東收益率;i:儲蓄保費的承諾利率;L:保單的賠付額;K:保單的賠付率(K=)。

RS=RV+•(RV+1-K)+•(RV-i)+•(-j)

從以上模型中可以看到,到股東收益除了投資資產收益外,還與保單的賠付額、承諾利率、權益資本和負債資本有著密切關系。在此模型中,財務杠桿即P1/S、P2/S和B/S。為了進一步方便度量,本文記為(P1+P2+B)/S,即總負債/股東權益。

(二)財務杠桿的意義

由于保險行業所具有的特殊特征――很大一部分資金來源于保費收入即負債,P1 、P2通常大于S,即P1/S和P2/S都大于1。因而財務杠桿具有“雙向放大”作用,也就是說財務杠桿的效應具不確定性:可以當公司收益時成倍放大其收益,還會在公司遇到困難出現虧損時成倍放大其虧損。而股東以其出資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如果單看這種有限責任而缺少其他監管激勵制度,股東有利益驅使其無限擴大財務杠桿。財務杠桿的擴大使公司面臨了更大的財務風險,不僅股東的權益難以保障,債權人(投保方)的利益更是缺乏保障。

同時,鑒于保險行業有著特殊而重要的使命――轉移被保險人的風險、保障被保險人利益,中國保險行業有“保險保障基金制度”。即在保險公司被撤銷、被宣告破產等情形下,應用保險保障基金向保單持有人或者保單受讓公司等提供救濟,可以減少保單持有人的損失,確保保險機構平穩退出市場,維護金融穩定和公眾對保險業的信心。這潛在地加劇了股東擴大財務杠桿而不顧公司財務風險過大。

因此,保險行業必須進行資本監管,控制其財務杠桿。張勇(2002)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也論證了壽險公司資本結構與其償付能力的關系,文中論證了“償付能力危機與資本結構成同方向變化……要使償付能力危機保持不變,就必須采取增加資本金或減少負債等措施”。

二、壽險公司的資本結構分析

(一)數據來源

中國人身保險于1982年開始恢復試辦,當年人身保險業務保費收入僅為159萬元,并處于壟斷經營階段。隨后,平安和太平洋保險公司等一批全國及地方性保險公司的成立打破了國內人身保險市場的壟斷局面。1992年以來,國內保險業的對外開放帶動了人身保險市場的快速發展,市場主體也日益增多。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壽險公司49家。本文本著盡量多而有效的數據為原則,綜合各個壽險公司的總資產數以及成立時間,選取了十家壽險公司從2003―2009年七年間的數據進行研究。各個公司成立時間(見表1),都可以保證2003年完整的會計年度。各公司各年總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數據均來自中國保險年鑒(2004―2010年)。

(二)統計變量及數據

根據上文對保險公司股東收益模型的分析,本文的統計變量即財務杠桿,可以表示為總負債/所有者權益。根據原始數據計算可得到各公司各年財務杠桿(見表2)。

(三)壽險公司資本結構的特征

由上文闡述,我們用財務杠桿(總負債/股東權益)來表示資本結構。本部分本文將對樣本公司的財務杠桿進行統計學分析,描述其特征并探究其原因。本文研究的統計量有均值、方差、中位數、最大值、最小值、偏度和峰度。在統計學中,均值(average)表征數據的總體平均特征。方差(Variance)測度數據的變異程度。中位數(Median) 不受極端變量值的影響,反應數據中間水平。偏度(Skewness)衡量隨機變量概率分布的不對稱性。而峰度(Peakness/Kurtosis)是指分布曲線頂峰的尖平程度,當分布為正態分布曲線時,峰度為3,因而常以此作為標準,來觀察比較某一次數分布曲線尖平程度的大小。

1.總體統計特征。對樣本公司樣本數據的描述統計表明,總平均財務杠桿為15.39,且偏度為2.31,峰度為9.92(見下頁表3最后一列)。說明樣本公司財務杠桿分布高度集中,且有更多的樣本數據大于平均值15.39。

下頁圖1以散點的形式給出了各個樣本公司財務杠桿的分布狀況,其中縱軸表示70個樣本(不同公司不同時間)的財務杠桿值,橫軸表示這70個樣本的編號。從下頁圖1我們可以看到,70%的財務杠桿數據集中于0~20之間,圖中的擬合線性也很好的表達出這點。

下頁圖1中我們還發現編號為56的數據出現了極端值118.52,這是新華人壽2008年財務杠桿數據。仔細對照原始數據以及2009年保險年鑒(載有2008年和2007年各個公司的財務報表)和2010年保險年鑒(載有2009年和2008年各個公司的財務報表),我們發現,2008年新華人壽的數據出現了兩年報表不一致的現象。又由于新華人壽并沒有上市,無從得到它當年的其他版本數據,本文認為這種由于原始數據原因出現的極端現象應予以剔除。

剔除這個奇異值之后,樣本均值為13.90,方差243.05,偏度和峰度顯著減少,分別為0.79和1.57。偏度接近0,說明相對平均值,左右兩邊較為對稱。而峰度遠小于3,表示財務杠桿分布曲線呈平頂峰度,說明變量值分布比較均勻地分散在眾數的兩側。同時峰度接近于1.8并且小于1.8,說明分布曲線趨向“U”型分布,但弧度較小,趨于水平狀態。

2.各公司統計特征。各公司財務杠桿的特征(見表4),剔除奇異值后將新華人壽的數據更新(見表4)。圖2是各公司財務杠桿數據時間序列折線圖,可以很好反映出各個公司財務杠桿的變化趨勢和波動程度。

從各公司財務杠桿統計數據來看,公司間的差異較大:無論是波動性、波動范圍、集中程度還是均值,各個公司都具有較大差異。從上頁圖2中我們看到,有四家公司波動性較小,曲線平緩:國壽股份、民生人壽、中宏人壽和金盛人壽。下面我們將逐一分析這些公司保持較為低水平且穩定的財務杠桿的原因。

中國人壽是中國最早經營保險業務的企業之一,在壽險行業始終保持專業領先的競爭優勢,市場份額連年第一,同時也擁有雄厚的資本,注冊資本將近283億。這就預示著國壽股份公司有著充足的資本,較低的財務杠桿。2009年6月30日,國壽股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達到324%。①雖然2010年中國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降至212%,②但仍處在比較高的水平,足以支持公司未來兩三年的正常業務發展。

而民生人壽是中國第一家民營資本控股的全國性壽險公司,股東有八家,持股份額相當,相互形成了掎角制約的關系,財務杠桿均值也是各個公司中最低的,只有3.3。不過本文認為,雖然財務杠桿保持低水平可以有較高的償付能力,財務風險固然很低,保單持有人的利益也可以得到很好保障。但作為一個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風險與收益的權衡也很重要,積極擴展保險業務創造主營業務收入,才能更好的保障股東的權益。

中宏人壽和金盛人壽都是合資保險公司,業務范圍目前還沒有發展到全國,都保持著較為穩健的發展態勢。雖然合資公司資本規模不大,但他們的經營范圍及展業地區受限,相對應的保費規模不大,因而可以保持較低且穩定的資本結構水平。同樣特征的還有太平洋安泰,它的財務杠桿除了2005年出現較大的增長后又回落到了低水平。2005年1月太平洋安泰人壽推出首批團險產品,并在上海簽下第一單團險保單;隨后2月份又將廣東分公司升級為廣州首分公司,為廣州省的業務擴展創造了條件。由此可見,業務擴展、保費收入必然大幅提升,隨著準備金計提,公司負債額度也會增加,因此公司的資本結構出現提升,財務杠桿變大,公司將面臨更大的財務風險。2006年12月,保監會批準太平洋安泰人壽注冊資本從5億元人民幣增加為7億元,此次增資可謂及時雨,又將公司財務杠桿降到低水平。太平洋安泰的資本金已在當時的合資壽險公司中處于領先地位,整體償付能力大大超過監管的要求。

觀察各個公司的財務杠桿路徑,新華人壽必然引起注意:即使去除了奇異值,它的財務杠桿水平各年仍處在相對較高的水平。這主要是因為新華人壽的保費收入每年都具有較高的增長水平,具有很強的成長性,這對公司的償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新華人壽敲響了警鐘。但我們發現,2010年,新華保險總保費達936.4億元,居國內壽險市場前三;2011年3月30日,經中國保監會批準,新華人壽終于進行了充資,注冊資本變更為26億元人民幣。我們可以預見,2011年新華人壽的財務杠桿將回落在行業平均水平左右,不會保持在居高不下水平。③

3.時序特征。由于保險公司運行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大數法則,隨著時間的推移,保費收入會大幅提升,公司規模必然越來越大,就更能滿足大數法則的要求,經營也會更穩定。這就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使未來實際賠付率更接近預期賠付率,相應地對權益資本的需求量就會更少。因此本文理論上推斷,財務杠桿的時序特征是呈上升趨勢的。另外,由于財務杠桿雙向放大相應,保險公司具有的社會責任感以及行業監管等因素將會影響財務杠桿的膨脹,以保障投保人的利益及市場的穩定。因而,本文假設,財務杠桿的時間趨勢應是趨于穩定的,且其前提是保費收入不斷擴張的情況下,壽險公司更應相應擴充其資本,以保障較高的償付能力和穩定的財務杠桿、合理的資本結構。

上頁圖2表示了各年(2003―2009)各樣本公司財務杠桿時序變化折線圖。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各公司財務杠桿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總體趨勢尤其是近幾年各公司財務杠桿變化趨于穩定。同時我們注意到2004年和2005年各保險公司的財務杠桿都出現峰值,但到2007年都不約而同的大幅下降。財務杠桿的下降必然伴隨著融資,下面本文將分析2007年出現拐點的具體原因。

2007年初召開的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提出要“扶持中小保險公司發展”。在這樣的基調下,依托市場競爭主體增多、保險業發展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的大勢,中小保險企業紛紛躍躍欲試。在保險巨頭強力開拓市場的陰影下仍然能夠實現超速發展的中小險企,做大做強的欲望進一步催生了對資本金的更高期望。遵循“糧草先行”的兵家原則,資本金于是成了各公司戰略實施中需要優先考慮的頭等事情。這一年,自3月份中德安聯成功增資4.5億,正式拉開中小壽險公司增資擴股的序幕后,截至11月20日,保監會先后共批準13家中小壽險公司14次增資擴股。這包括,民生人壽進行了兩階段的增資擴股,資本金已經由最初的8.7億增至27億,償付能力提高到500%;太平洋人壽注冊資本變更為23億元;太平保險注冊資本變更為13億元人民幣。同時,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回歸國內A股上市,太平洋保險也在這一年在上海證交所成功上市。

4.結論。(1)各公司財務杠桿具有差異。造成差異的原因有:公司規模、成長性差異、公司發展階段、公司發展戰略、某年政策導向等。(2)各公司財務杠桿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具有波動性。這表示財務杠桿雙向放大效應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也就是存在較高的財務風險。財務杠桿水平高,償付能力將相對較低,投保方以及投資方的保障性就相對較低;波動性越大,財務風險就越高。(3)大多數公司財務杠桿的波動性隨著時間的延續是趨于穩定的。由上頁圖2可以觀察到,除新華人壽的財務杠桿近幾年有較大波動外,其他公司的財務杠桿波動性都越來越小。這表明,近幾年來各個公司的自律以及監管比較有成效,財務風險處在可控之下。

小結

由于保險公司具有高負債的特點,其高財務杠桿所帶來的財務風險將非常巨大,甚至有可能影響到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正常運轉。因此,如何控制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應成為為保險業界及監管機構共同認真研究的課題。本文完善了股東收益模型,進而明確了更符合實際的財務杠桿的表達式,借以分析中國壽險公司財務杠桿的特征。保險公司、行業協會以及監管機構應關注行業及各個公司的財務杠桿水平:波動性及絕對數高于行業一般水平的公司應敦促其進行增資以保障償付能力,保障投保人、投資者的利益;絕對數較低的企業,其保費收入、業務拓展還有很大空間,可以創造條件積極拓展業務。我們希望以此為開端,日后更進一步分析影響壽險公司資本結構的因素,為壽險公司提供決策依據,增強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提高行業監管水平,更能穩定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Booth,Laurence,Varouj AivaZian,Asl Demirguc-Kunt,and Vojislav Maksimovic,Capital Structu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

of Finance,2001,(56).

[2] Mohamed Ariff;Taufiq Hassan,How Capital Structure Adjusts Dynamically During Financial Crises,Corporate Finance Review,Nov/

Dec 2008.

[3] Etti Baranoff;Thomas Sager,The relations among organizational and distribution forms and capital and asset risk structures in the life

insurance industry,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2003,(9).

[4] 喻輝,余珍.論財務風險與財務危機的關系[J].商場現代化,2009,(1).

[5] 劉一橋.企業財務風險度量方法概述與評價[J].財會通訊:綜合(中),2009,(8).

[6] 邵希娟.崔毅.企業風險與杠桿效應[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4).

[7] 楊云鵬.中國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分析與防范的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0,(3).

[8] 梁躍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探討[J].山西統計,2001,(8).

[9] 陳小悅,徐曉東.股權結構、企業績效與投資者利益保護[J].經濟研究,2001,(11).

[10] 郭鵬飛,孫培源.資本結構的行業特征: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3,(5).

[11] 吳世農,章之旺.中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困境成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05,(3).

[12] 馬敏,黎均湛.利用MM理論分析保險公司的資本結構[N].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1,(3).

[13] 張勇.資本結構對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影響[J].中山大學學報,2002,(6).

[14] 李莎,王韋,張建剛.保險公司資本結構分析――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公司為例[J].保險研究,2009,(9).

[15] 吳洪,范文亮.保險保障基金制度及其公司治理效應研究[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07,(12).

An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Risk of Life Insurance Company from the View of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LI Sha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and Business Economics,Insurance School,Beijing 100029,China)

篇2

企業面臨的幾種財務風險

(1)籌資時遇到的風險

自從我國加入自貿組織以后,市場的競爭更為激烈,企業為了擴大規模而進行籌資。當企業借入的資金的比重過高時,那么企業就將面臨籌資風險。具體包括這幾種情形:①、企業像外界借的資金成本率過高,甚至還超過了自有的經營資金投資收益率,那么對于自身的資金盈利是有一定的影響的,降低收益或者出現負收益;貸款者擔心借款給企業可能存在無法收回或者不能及時收回資金的情況,為避免這些風險所以需要企業支付更多的報酬來彌補。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兩個局面,第一種局面是企業的自有資金的成本率變得更高,導致企業的綜合資金成本率也增加了。第二種局面是企業無法支付更高的風險報酬,導致投資人不想樂意將資金借給企業,那么便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甚至出現公司股票價格下降的情況;企業借入的資金過多,導致負債比例過高,一旦資金出現周轉困難的情況,那么企業就無法及時的償還債務,如果資金周轉不靈,就會出現到期債務不能清償,對于企業的信用來說是造成損害的,更壞的局面是導致企業直接破產。

(2)投資時遇到的風險

作為現代化企業,日常工作中所作出的投資決策較多。但由于信息不對稱、市場背景復雜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投資風險日漸加劇。投資風險主要是指企業投資了某一項目之后,卻沒有得到期望收益,導致企業的收益降低,且可能影響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投資項目是否存在風險有以下3種表現形式:①、投資項目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投入生產,且沒有產出效益,或者雖然按時投入生產,然而卻沒有產出效益甚至還因各種原因導致蝕本,從而減少了企業的整體的收益;②、盡管投資項目能夠產生效益,但是效益非常少,利潤率比銀行存款的利息率還要少;③、投資項目能夠產生效益,利潤率超過了銀行存款的利息率,不過對于企業自身的資金利潤率來說是更低的。

3、資金回收時遇到的風險

對于企業財務工作來說,資金回收是其中的一個重點部分。資金回收主要由兩個方面的內容組成:①、由待售的產品以及自制的半成品所占用的資金變成結算資金的流程;②、由結算資金變成貨幣資金的流程;在這幾個流程之中,存在著許多可變的因素,任何一點都可能導致企業難以完成資金回收,從而產生了資金回收的風險。就目前情況而言,國家的經濟政策對于資金回收風險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財政金融方面的政策。如果國家出臺了財政金融雙緊縮的政策,那么市場將會受到很大的沖擊,市場經濟低迷,企業的產品難以出售,三角債的情況大量出現,資金回收風險大大增加了。

二、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的有效對策

(1)健全對于財務風險的認知

要做好企業風險的防范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建立正確的財務風險認知。有了這一認知之后,企業在會在日常的經營活動中注重對于財務風險的防范。正確的財務風險認識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增加對宏觀環境的分析。財務管理所處的宏觀環境是不斷發生變化的,對于環境的變化企業應該保持較高的敏感度,從而為企業能夠依據市場情況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和投資決策;②、加深對于風險價值的認知。晚上財務部門的人員架構,打造一支專業技能強、財務觀念先進的團隊,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對于財務人員的風險價值的灌輸,同時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和市場外部環境,將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制度進行完善,規范財務部門的管理工作。

(2)、完善企業內部的資金結構

籌集資金是目前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的必要手段,在進行籌資時應該選擇多種不同的融資渠道,將企業的外部盈余進行適當的支配,保證企業的資本比例是處于一個合理的水平。在進行資金調配前要做出科學的使用方案,保障資金使用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周轉不靈的情況,方能有效的避免籌資風險的發生。除以以外,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做好對于融資行業的管理工作,確?;厥召Y金可以準時到賬,如此一來能夠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支出。作為企業,為了規避籌資風險,可將企業的股票以及債券用來籌集資金,增加企業的資本存儲,這樣不僅僅能夠幫助企業拓展自身的規模,還能夠讓外界的投資者產生與企業合作的興趣,開展更多的投資合作項目,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資產結構的優化來說均是非常有利的。所以,要降低企業籌資時遇到的風險,那么在日常的產經營活動中一定要注重對于資金比例的把握,切不可將企業自有的資金全部使用,而是應該將債務資本加以利用,從而有效的減少企業的資金成本。另外,必須注意的是,隨著企業所背負的債務不斷增加,企業必然會面臨一定的風險。所以在進行資本機構優化時,應該認識清楚其所帶來的風險和回報收益,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科學的制定資本結構決策,采取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從而將企業的風險進行分散。

(3)加強投資決策的分析水平

在企業需要進行投資之前,首先一定要對投資項目進行全面的考察,了解其是否存在潛在的風險,發現風險之后盡可能的將其控制在最低水平。對任何一個投資者來說,其投資的目的就是想要在風險盡可能低的情況下,獲取到做大的效益。但由于任何一個投資活動之中都不可能完全避免風險的發生,所以在進行投資時,應該將資金投入到不同的項目之中去,因為所投資的每一個項目的風險和收益都各有差異,那么就有可能當一個投資項目出現虧損以后,另外一個投資項目的盈利可以加以彌補,最終企業還是能夠從投資中獲利。就目前我國的市場情況而言,投資的方式千差萬別,作為企業可通過與其他企業聯營、兼并其他企業等方式來投資,這種投資方式對于企業而言是有可取性的。

篇3

關鍵詞:A公司;財務風險;評價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企業要想得到有效的發展,就要強化對于財務風險的管控,確保在復雜多樣的社會環境中實現自身的良性運行。企業要想運用有效的措施規避風險或者是減少風險給企業帶來的威脅,就要從根本上提升管理預防措施和控制措施,確保企業經營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健全性,真正實現提早預防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針對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升企業自身籌資項目、投資項目、收益結構以及資金的營運框架等的能力,對于企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在20世紀初期,國外對于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項目的研究就已經比較成熟了,其中主要是財務風險理論研究和企業財務實證研究兩方面,結合公司實際情況,提出了風險管理和企業治理效率之間的關系。我國研究時間相對較晚,研究方向主要集中鎖定在財務風險界定、控制以及預警三個方面。其中對于影響企業財務風險因素的劃分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成果,但整體缺乏系統化的綜合分析。

二、理論綜述與方法

1.相關理論。在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要本著理論研究和管控水平提高的目的,深入研究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其中較為突出的理論就是在1964年,《風險管理和保險》一書中,對風險管理的影響因素以及整體經營結構進行了全方面的解構,并對風險管理研究成本進行綜合分析,提出了企業價值決定于企業財務風險管控能力的理論。2.研究方法。在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項目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研究人員主要使用的是以下幾種方法。第一,案例分析法,在結合A公司經營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對其財務管理項目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要對數據進行統籌整合。第二,定性和定量分析結合模式,在對其財務風險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要保證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相結合的機制,確保研究人員能對所有財務結構和基本情況進行整合分析,從而判斷財務風險項目。第三,系統分析法。這是對數據和信息進行統一整合的常見方式,在保證數據分析全面性和統一性的同時,利用客觀性數據處理原則,提高識別和評價機制,從而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A公司的財務現狀與問題分析

1.A公司簡介。廣西建工集團國際有限公司是廣西大型國有企業———廣西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于2013年在廣西區政府將廣西建工集團打造成為“千億元企業集團”的戰略部署下成立。公司主要開展國際貿易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業務,現公司業務遍布世界各大洲、輻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已擁有廣泛而穩固的國內外合作關系和業務渠道,經營范圍涵蓋能源、建材、石材、汽車和機電產品四大板塊,在香港設立有分公司,打造海外業務拓展和融資增信平臺,是集團公司產業延伸、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2.A公司的經營與財務情況。由于經濟環境的影響,近幾年建工集團的發展前景并不理想,A公司的利潤空間在逐漸縮減,經營項目和實際企業實力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企業需要從自身發展路徑和市場需求進行集中分析。特別是在2008年到2012年,對財務指標進行數據分析后,能得出企業存在財務風險的結論,甚至一部分指標都無法達到行業的平均水平,很可能導致A公司迅速陷入財務危機問題。3.A公司財務風險的問題分析。在對其財務風險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籌資風險問題。企業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會由于一些決策失誤導致籌資成本超出實際預算,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經濟危機,加之籌資結構安排不合理,也會導致籌資能力和實際結構缺乏實效性。企業由于盈利能力降低,導致利潤不足以償還債務,從而陷入經濟危機。第二,投資風險問題。投資項目是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必須建立的經營框架,但是由于受到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或者是市場經濟結構轉型的影響,導致實際投資收益遠遠不滿足預期收益,就導致企業產生投資風險問題,其主要的決定因素就是客觀環境的判斷以及主管預測能力。總之,結合A公司的財務結構,管理人員要想扭虧為盈,就要針對市場環境進行綜合化的數據控制和信息收集,確保按照市場需求建立具有實效性的企業財務運營發展框架。

四、A公司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用

1.A公司財務風險評價體系設計的原則。在對A公司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后,管理人員要針對具體問題建立具體的處理機制,健全完整的風險評價體系,而在建立過程中,需要遵循客觀性原則、統一性原則以及可靠性原則,并保證評價體系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便于操作。同時,企業財務管理人員也要綜合考量風險評價體系和愜意財務指標之間的平衡關系。第一,利用盈利能力判斷企業經營成果。只有提升企業的實際盈利能力,才能一定程度上保證企業經營的實力,獲取更大的利潤。第二,利用營運能力判斷企業財務資產的管理效果。對于營運能力的判斷,主要依據的是企業資金現金的回收效率、企業應收貨款周轉效率以及企業存貨的周轉效率,管理人員只有保證以上三個指標正向發展,才能真正提高企業的管控能力。第三,利用發展能力判斷企業的成長趨勢。企業在運營過程中,要想實現整體企業的良性發展,不僅僅要集中關注目前市場的發展現狀,也要結合市場發展動態建立有效的風險應對措施。2.A公司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借助功效系數法建立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是依據多目標規劃,結合實際情況后設定滿意度和不滿意度,在區間內對不同指標進行打分,并且利用權重中的加權平均算法進行層次分析,得出有效的數據。但是,由于在實際風險評價中存在一些不確定性,這就需要財務管理人員針對具體問題建立更加有效的數據計算公式。對上檔基礎分、本檔基礎分、調整分以及單項指標得分等參數進行集中的優化升級,得出結論為。3.A公司財務風險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對權重進行確定,要綜合分析盈利能力、運營能力、償債能力以及發展能力。盈利能力中營業利潤率權重為22.78%、成本費用利潤率6.96%、總資產報酬率13.29%;運營能力中存貨周轉率權重為5.41%、資產回收率1.91%、應收賬款的周轉率8.42%;償債能力中權重為現金流動負債比5.21%、資產負債率17.10%、速動比率9.97%;發展能力中總資產增長率權重為1.44%、資本保值增值率2.76%、營業增長率4.75%。4.A公司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的應用。在A公司實際運營過程中,要對財務風險進行等級劃分,確保財務管理系統的健全完整,管理人員也要秉持客觀性和權威性管理理念進行綜合評定,以實現整體風險管理水平的優化。其中,預警參數分為無警、輕警、中警、重警以及巨警,需要財務管理人員給于相應的關注??傊?,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在建立風險評價體系的過程中,要針對具體問題建立具體分析機制,確保整體框架的完整度,從而對風險項目給予必要的關注。

五、A公司財務風險的改進措施

1.籌資風險方面。對于企業運營來說,籌資結構和籌資風險管理項目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管理人員要在確定有效的資本結構后,針對企業實際發展現狀選擇最佳籌資方式,確保企業能把握住良好的籌資機會,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2.投資風險方面。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人員要從管理框架出發,深入貫徹落實管理措施,提升管控機制的同時,建構符合企業發展的管控模式,不僅要建立健全合理化的投資風險管理流程,也要保證投資決策和企業發展中的財務能力相匹配,真正實現企業的多元化發展。另外,企業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也要采取有效的風險轉移措施,集中關注行業動態,實現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3.運營風險方面。隨著市場環境的改變,要想從根本上提升企業財務能力以及發展狀況,企業要在運營風險方面提高重視程度,要在強化存貨管理能力的同時,集中強化回收款的處理機制。例如,A公司要對化纖原材料建立動態化的市場管理,也要同時提升自身銷售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確保企業文化和技術創新結構的同步升級。4.其他風險方面。對于企業來說,收益分配風險也非常關鍵,企業要在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建立有效的管理框架,特別是針對A公司,本身是一家上市公司,只有建立具有實效性的利潤分配結構,才能保證財務風險項目能得到有效的管控。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對企業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可能遭遇的風險和管理瓶頸問題建立有效的管理結構,強化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對不同風險管理項目的能力,利用專業化的培訓項目提高專業人員的素質的能力。

六、結論與展望

1.研究結論。在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項目進行綜合分析后,A公司管理人員要針對企業自身發展現狀進行綜合分析,結合市場情況以及客戶的實際需求,提升財務風險管理的能力,并且借助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的建立,企業要對缺失的能力進行有效的管控,提高產品競爭力的同時,進一步優化公司內部的財務管理制度。2.研究展望。企業運營中對財務風險能力的分析和預測是時展的必然趨勢,管理人員要綜合考量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提升信息穩定性的同時,建立更加全面的評估體系,為企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傅俊元,吳立成,吳文往等.企業集團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與運用[C].新世紀第二屆交通運輸業財務與會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選.2013:316-334

[2]劉彥文,陳瑤.基于分組主成分的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綜合評價模型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6,14(z1):326-330

[3]莫力.基于FAHP法的高校財務風險評價實證研究———以湖南H高校為例[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03):71-77

[4]周俊穎.關于構建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的探討———基于因子分析法[J].中國總會計師,2012,29(03):62-63

篇4

關鍵詞:家電企業;財務風險;實證研究;回歸分析

一、引言

財務風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財務風險通常指企業由于不能償還負債,所給企業財務狀況帶來的不確定性。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在企業的財務活動中,由于內、外部環境中各種難以控制和預計的風險因素,使公司受到損失的可能性。本文定義的財務風險主要是狹義的財務風險,運用目前能夠得到的有關數據對家電行業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由于財務狀況的好壞能夠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率和成果,所以研究家電行業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對家電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家電行業財務風險分析

(一)營業收入增長速度緩慢

眾所周知家電是耐用品,而且近年來由于家電市場不斷有新企業的加入,導致家電市場已經過飽和,家電企業之間競爭激烈。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家電市場的效益下降,營業收入增長緩慢,導致企業的贏利能力在下降,容易出現財務風險。

(二)應收賬款大幅增加

家電行業市場激烈的競爭使得大多數家電企業賒銷賒購政策不嚴格,為了能夠保持良好的業績而大量的賒銷產品,對購買者的信用監控不嚴格,導致企業應收賬款大幅增加,壞賬也大幅增加。以上原因致使某些家電企業業績雖好,但并沒有足夠的現金流入來保證日常經營,致使公司出現財務風險的幾率大大增加。

(三)存貨積壓嚴重,資金周轉不靈

目前家電市場處于飽和狀態,一些企業生產的產品滯銷導致庫存增多,占用了過多流動資金,致使資金周轉出現問題,不能及時償還借款或借入過多負債,產生財務風險,由存貨積壓導致的財務風險十分常見。

(四)成本上升,盈利空間縮小

目前的家電市場是買方市場,家電企業要不斷地開發優質產品,成本必然上升,盈利必然下降。同時,節能環保等政策的推出,也使得家電企業不斷增加研發費用,產品成本不斷上升。以上原因使得家電企業的盈利空間在不斷縮小,財務風險日趨嚴重。

三、研究設計

(一)家電企業財務風險影響因素分析

1.償債能力與財務風險

償債能力即期償還債務的能力,是指家電企業以其資產對負債及時并足額償還的保障程度。一般來講,償債能力較弱的家電企業,難以及時并足額償還債務,容易面臨資不抵債的窘境。因此,償債能力差的企業,財務風險一般較大。所以提出如下假設:償債能力和財務風險負相關。償債能力本文選用指標X1=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總額/利息費用。利息保障倍數是衡量企業支付負債利息能力的指標,利息保障倍數越大,說明企業支付利息費用的能力越強,財務風險越小。即利息保障倍數與財務風險負相關。

2.營運能力與財務風險

營運能力是指家電企業的經營運行能力,即企業運用各項資產以賺取利潤的能力。一般來講,營運能力越好的家電企業其資金越充足,財務風險越小。所以提出如下假設:營運能力和財務風險負相關。營運能力本文選用指標X2=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收入/平均應收賬款余額。應收賬款周轉率說明一定期間內公司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應收賬款周轉率越大,資金的使用效率越高,財務風險越小,即應收賬款周轉率與財務風險負相關。

3.盈利能力與財務風險

盈利能力也稱收益能力,是指家電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一般來講,盈利能力越強,其在一定時期內企業收益數額越多,對債務的償還越有保障,財務風險越小。所以提出如下假設:盈利能力與財務風險負相關。盈利能力本文選用指標X3=總資產凈利率=凈利潤/資產總額。總資產凈利率是指公司將全部資產進行運用所獲得的利潤水平,總資產凈利率越高,表明投入產出水平越高,資產利用率越高,財務風險越小,即總資產周轉率與財務風險負相關。

4.發展能力與財務風險

發展能力是指企業擴大規模、壯大實力的潛在能力。一般來講,發展能力越強,其實力越雄厚,務風險越小。所以提出如下假設:發展能力與財務風險負相關。發展能力本文選用指標X4=營業收入增長率=本年營業收入增長額/上年營業收入總額。營業收入增長率反映了營業收入的增長情況,營業收入增長率越大,表明企業營業收入的增長速度越快,企業發展前景越好,財務風險越小,即營業收入增長率與財務風險負相關。

5.投資收益與財務風險

投資收益是企業對外投資獲得的凈收益,投資收益越多,企業資金越充足,財務風險越小。所以提出如下假設:投資收益與財務風險負相關。投資收益本文選用指標X5=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收益。市盈率是股票價格與每股收益的比率,市盈率較大說明該股票價格具有泡沫,價值被高估,公司財務風險較大,即市盈率與財務風險正相關。

6.股權規模與財務風險

股權規模是指企業總資產中所有者權益所占的份額。一般來講,股權規模越大,企業負債越少,財務風險就越小。所以提出如下假設:股權規模與財務風險負相關。股權規模本文選用指標X6=股東權益比率=股東權益/資產總額。股東權益比率反映企業資產中有多少是所有者投入的,所有者權益比率越小,說明企業負債越嚴重,財務杠桿越大,財務風險越大,即所有者權益比率與財務風險負相關。

(二)樣本選擇

1.樣本選取

本文選取2012年12月31日已在滬深兩地A股上市,并持續交易至2015年12月31日的29家上市家電企業作為本文實證研究的樣本公司。同時為了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在選取樣本時剔除了ST以及*ST等財務狀況異常的公司。

2.數據來源

本文實證分析的數據主要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以及證券交易所披露的相關報表數據并進行加工整理。本文運用 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對所選樣本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處理。

四、實證分析

(一)原理分析

財務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收益對息稅前利潤變動的敏感程度,通常用來反映財務杠桿的大小和作用程度。財務杠桿(DFL)用公式表示為:DFL=EBIT/[EBIT-I-PD/(1-T)],較為顯著地反映了企業財務風險和收益之間的相關關系。所以本文采用財務杠桿系數法來衡量公司財務風險,即用財務杠桿系數來表示財務風險,財務杠桿系數(DFL)越大,公司財務風險越大。

(二)相關性檢驗

在進行多元線性回歸之前首先對財務杠桿系數與選擇的六個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財務杠桿系數與市盈率顯著正相關,而與利息保障倍數、應收賬款周轉率、總資產凈利率、營業收入增長率以及股東權益比率不具備顯著的相關關系。在分析完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之后,我們將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分析他們之間的因果關系。

(三)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本文運用逐步回歸法對自變量及因變量進行線性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只有市盈率和股東權益比率通過了顯著性為95%的t檢驗。說明在所有的自變量中只有市盈率和股東權益比率與因變量財務杠桿系數具有顯著線性關系,回歸方程為Y=0.004X5-1.150X6+1.245。

(四)回歸方程檢驗

回歸方程檢驗結果如表3、表4所示,我們可以看出:F=27.493,P=.000a

表明回歸方程高度顯著;R2=.882,調整R2=.850,較為接近1表明擬合優度比較好,回歸方程Y=0.004X5-1.150X6+1.245成立。

五、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財務風險與投資收益、股權規模負相關,與本文之前的假設相同,而且市盈率越小、股東權益比率越大,則財務風險越?。回攧诊L險與其他四個指標不具備顯著的線性相關關系。所以家電企業在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控制時要著重考慮投資收益以及股權規模對財務風險的影響,以達到有效控制財務風險的目的。

首先在分析影響家電企業的財務風險影響因素時,只考慮了內部因素沒有考慮外部因素;其次在指標的選取上,每個研究方面只選擇了一個指標,概括性較差,實驗結果不夠精確,以致在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四個方面并沒有得出一個完善的結論;在今后的分析過程中還要考慮外部因素以及指標的概括性,提高實驗結果的精確性。

(二)建議

1.提高財務風險意識

家電企業在日常生產過程中要提高財務風險意識,時刻關注市場動向,當市場需求減少時注意減少生產,切忌急躁冒進,防止庫存積壓,減少公司財務風險。提高財務風險意識可已從幾個方面入手:加強財務風險方面的宣傳、加強信息溝通、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等。

2.優化資產結構

家電企業在進行資本分配時要充分考慮各種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使資本結構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既能保證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又能使企業的財務風險降到最低,實現效益最大化。同時,也要嚴格控制所有者權益與負債的比重,保持適度的負債,防止出現由于負債過多而造成的務風險。在優化資產結構時要注意企業的資金來源、管理水平、經營周期、客觀環境等,避免盲目地改變資產結構。

3.在進行日常投資是要充分考慮項目的風險性

家電企業在進行日常投資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利益蒙蔽雙眼,要避免片面追求項目的利益而忽視項目風險的情況,要對項目的風險性與利益性進行充分的衡量,力求在兩者中找到一個均衡狀態,既能獲得不錯的收益,又能降低財務風險。在分析項目的風險性時,要充分考慮企業的現有項目、資金狀況、新項目的行業狀況、發展前景等。

4.建立完善的財務內控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財務內控制度作為內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決定了一個企業未來的發展狀況。建立完善的財務內控制度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加強財務管理、不相容職位相分離、建立授權審批制等。

參考文獻:

[1]侯勇.基于回歸分析的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研究[J].價值工程,2012(07)

[2]郭慧敏.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影響因素分析[J].商,2014(02)

篇5

關鍵詞:財務風險;Probit模型;財務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1-0-02

一、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企業財務泛指企業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具體地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企業資金的籌集、投入、耗費、收回與分配等活動及其體現的經濟關系。由于存在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因此,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企業財務都可能存在著財務風險,即財務風險貫穿于企業財務活動的全過程。而且一方面企業財務風險的存在,必然會給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帶來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企業財務風險的加劇,也必然會使企業的財務狀況逐步惡化,并最終導致企業財務危機的。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經濟環境下,由于日趨加劇的企業財務風險時刻威脅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只有認真研究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找出影響財務風險的因素,才能更好地識別財務風險,并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企業財務風險。一般而言,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財務活動本身及財務關系和環境的復雜性。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

企業財務活動的外部環境是指對企業財務活動產生影響作用的企業外部條件。它涉及的范圍很廣,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財務活動外部環境是企業難以改變的財務決策外部約束條件,企業適應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的能力完全可以通過資本保值增值率、資本積累率等發展能力變量體現出來。所以財務活動外部環境的優劣顯然是引起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重要原因。

2.籌資決策失誤

籌資決策決定企業的資本結構,籌資決策的失誤會引發籌資風險,主要表現在籌資規模不當、資金來源結構不當、籌資方式及時間選擇不當、債務期限結構安排不當等幾個方面。因此籌資決策的失誤是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3.資產的流動性差

資產的流動性是指資產變為現金并保持其購買力的能力。周知財務風險與資產的流動息相關。資金匾乏、存貨積壓、“三角債”嚴重等問題是資產流動性不強的表現,也是引發企業資產流動性風險的主要原因。具體而言,導致資產流動性風險的因素主要是企業的資產質量和營運能力。在進行定量分析時,資產質量的優劣可通過現金流量變量來反映,而企業營運能力的高低可用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等營運能力變量來反映。所以較差的資產流動性也是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4.盈利能力缺乏

盈利能力是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是企業長期、穩定的現金來源,也是企業償債和信用的保障。在進行定量分析時,企業的盈利能力可用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凈利潤率、股東權益凈利率等盈利能力變量來反映。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一個企業要想抵御財務風險、遠離財務危機,必須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因此缺乏較好的盈利能力無疑是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5.公司結構治理因素的影響

公司結構治理是規范不同權利主體彼此之間責、權、利關系的制度安排,是解決公司內部的監督、激勵和風險分配等問題的主要步驟。公司結構治理的核心是以財權配置為中心,合理安排好權利分布和激勵約束,這顯然與財務風險密切相關。由于當高管權力的過于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約時,則股東大會的權力會喪失,多元化投資主體的利益不能在董事會內部得到有效實現。另外高管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往往會損害公司利益而引發企業財務風險。故公司結構治理因素的影響無疑是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企業的財務風險往往不是由某一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而是由多個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因此本文試圖通過建立一個多元回歸模型,通過二元響應模型的計量分析來研究引起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

二、基于Probit模型的實證分析

(一)Probit模型

Probit模型是一類二元響應模型,其原始線性概率模型為:。由于線性概率模型的缺點是模型的預測值可能不在0和1之間,于是將概率函數設為標準正態分布的累積分布函數:。

(二)ST與非ST樣本公司的選擇

本文選擇在2010年被ST的29家ST樣本公司及其與之配對的29家非ST樣本公司為樣本。他們是綜合類的ST公司:ST深泰(000034)及非ST配對公司:旭飛投資(000526);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ST公司:*ST鋼釩(000629)及非ST配對公司:太鋼不銹(000825);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的ST公司:*ST玉源(000408)及非ST配對公司:ST東源;化學藥品制劑制造業的ST公司:ST國農(000004)及非ST配對公司:ST方源(600656);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的ST公司:ST三農(000732)、*ST河化(000953)、*ST金化(600722)、*ST錦化(000818)、*ST新材(600299)及非ST配對公司:澄星股份(600078)、渝三峽A(000565)、威遠生化(600803)、青島堿業(600229)、湖北宜化(000422);基本化學原料制造業的ST公司:*ST祥龍(600769)及非ST配對公司:青海明膠(000606);電力、蒸汽、熱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的ST公司:*ST東熱(000958)、*ST豫能(001896)、*ST岷電(600131)及非ST配對公司:西昌電力(600505)、贛能股份(000899)、通寶能源(600780);服裝及其他纖維制品制造業的ST公司:*ST中服(000902)及非ST配對公司:時代萬恒(600241);普通機械制造業的ST公司:*ST天一(000908)及非ST配對公司:江南紅箭(000519);專用設備制造業的ST公司:*ST北人(600860)及非ST配對公司:京山輕機(000821);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的ST公司:*ST阿繼(000922) 及非ST配對公司:中發科技(600520);通信設備制造業的ST公司:*ST烽火(000561)、*ST百科(600077)及非ST配對公司:中電廣通(600764)、ST華光(600076);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的ST公司:*ST金杯(600609)及非ST配對公司:迪馬股份(600565);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的ST公司:科苑集團(000979)、ST鳳凰(600716)及非ST配對公司:中潤投資(000506)、華麗家族(600503);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ST公司:*ST精倫(600355)及非ST配對公司:北礦磁材(600980);醫藥制造業的ST公司:*ST金花(600080)及非ST配對公司:太龍藥業(600222);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的ST公司:*ST山焦(600740)及非ST配對公司:安泰集團(600408);日用百貨零售業的ST公司:*ST筑信(600515)及非ST配對公司:民生投資(000416);計算機應用服務業的ST公司:*ST新太(600728)及非ST配對公司:信雅達(600571);商業經紀與業的ST公司:雅礱(600773)及非ST配對公司:上海物貿(600822);其他通信服務業的ST公司:ST匯源(000586)及非ST配對公司:ST百科(600077)。

(三)分析企業財務風險成因的變量設置與選擇

1.傳統財務類變量

短期償債能力變量:速動比率(X11);

長期償債能力變量: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權益 / 負債合計(X12);

盈利能力變量:營業利潤 / 營業總收入(X13);

現金流量能力變量: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 經營活動凈收益(X14);

營運能力變量:流動資產周轉率(X15)、總資產周轉率(X16);

發展能力變量:資產總計相對年初增長率(X17)。

2.新增財務類變量增設

高管持股比率 = 高管持股數 / 平均流通在外股數(X21);

對外擔保比率 = 對外擔保總額 / 負債總額(X22)。

(四)研究企業財務風險成因的實證分析

下面,以本文中所選的29家ST樣本公司及其配對的29家非ST公司為樣本,以傳統財務類變量和新增財務類變量為變量來研究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并利用Probit模型來進行計量分析。

本文將對2010年(即t年)新增的ST公司進行研究,為此,假設一個二元響應變量y,若將變量值設定為1,表示在2009年度新增的ST上市公司;而若將變量值設定為0,表示在2009年度未被變為ST的上市公司。

為提高財務風險成因研究的客觀性,由許多實證研究發現,在用財務類變量構建財務風險研究模型時,若導入非傳統類財務變量,通??扇〉酶玫男ЧR驗?,在研究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成因時,如果僅用傳統財務變量來分析,可能會產生偏差與誤解,進而得出錯誤的實證結論。因此,為了修正這種偏差,除保留原來的傳統財務變量 之外,還需在模型中加入了一些新增財務變量。建立如下模型:

應用Probit模型分別對2009年,2008年,2007年的數據進行計量分析,其計算結果由Eviews軟件給出,從中可得如下兩個表格:

表1

其中第一行為各財務指標,第一列為各年份,中間部分為Eviews輸出結果中的P值。

表2

其中第一行為各財務指標,第一列為各年份,中間部分為Eviews輸出結果中的回歸系數。

對上述兩表格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得到各年財務類指標對財務風險的不同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1.針對2009年度的數據結果分析有:盈利能力變量X13、現金流量能力變量X14、發展能力變量X17等三個變量的t統計量在 的置信水平下都不顯著,說明這三個變量對財務風險影響不顯著。長期償債能力變量X12和高管持股比率X21的t統計量都在 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說明在t-1年(即2009年)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指標和公司結構治理指標對財務風險的影響顯著。

然而,雖短期償債能力變量X11、流動資產周轉X15、總資產周轉率X16和對外擔保比率X22等幾個變量的回歸系數為負,但這些變量t統計量并不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說明在t-1年(即2009年),這些指標對財務風險的影響并不明顯。

2.針對2009年度的數據結果分析有:盈利能力變量X13、總資產周轉率X16、高管持股比率X21和對外擔保比率X22等幾項變量t統計量在 的置信水平下都不顯著,說明這幾個指標對公司財務風險的影響不顯著。短期償債能力變量X11、長期償債能力變量X12等兩項變量的回歸系數均為負,并且其t統計量都在 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說明在 t-2年(即2008年)公司的長、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對財務風險的影響十分顯著。

現金流量能力變量X14、流動資產周轉率X15和發展能力變量X17等三個變量的回歸系數為負,但這些變量t統計量并不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說明在t-2年(即2008年),這些指標對公司財務風險的影響也并不明顯。

3.針對2009年度的數據結果分析有:短期償債能力變量X11、盈利能力變量X13、現金流量能力變量X14和總資產周轉率X16等幾項變量t統計量在 的置信水平下都不顯著,說明這幾個指標對公司財務風險的影響不顯著。雖然流動資產周轉率X15和高管持股比率X21等兩個變量的回歸系數均為負,但這些變量的t統計量在 置信水平下都不顯著。只有長期償債能力變量X12、發展能力變量X17和對外擔保比率X22等三個變量符合本文所提出的假設,且其t統計量在 的置信水平下具有顯著性。說明在t-3年(即2007年),長期償債能力、發展能力指標和對外擔保問題對公司財務風險的影響十分顯著;而流動資產周轉率和公司治理指標對公司財務風險的影響并不明顯。

三、結論

通過本文的二元響應Probit模型的計量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的結論:

1.在不同的年份,企業財務風險與各項變量的相關性存在差異。在不同的年份,短、長期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能力、流動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資產總計相對年初增長率對財務風險的影響程度和顯著性各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在t-1, t-2和t-3三個年度中,企業財務風險均與長期償債能力指標和股東權益負債比負相關,且統計檢驗顯著;在三個模型中,股東權益負債比與財務風險的關系均得到了驗證。

負債(特別是長期負債)在我國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債務的負擔會導致企業更為頻繁的舉債和還債,從而加大籌資困難和財務風險,最終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所以企業在防范財務風險時,應當對企業負債籌資包括籌資規模、債務期限結構和資本結構給予足夠的重視。

2.在不同年份,企業財務風險與新增財務類變量相關性不同。說明在考慮到公司治理和對外擔保問題之后,對于企業財務風險成因的解釋力更強。高管持股和對外擔保變量在不同年份對企業財務風險的解釋性和統計顯著性不盡相同。這兩項變量盡管未能在同一年度同時解釋企業財務風險成因,但在不同的年度,其中至少有一項與企業財務風險具有顯著的相關性。

參考文獻:

[1]D.B.Deakin. A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Predictors of Business Fail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72(Spring):167-169.

[2]Ohlson J.A.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0(18):109-131.

[3]W.H.Lough. Corporate Finanee. NewYork: JohnWiley&SonsIne, 1954.

[4]陳仲秋.企業財務風險及防范[J].統計與決策, 2005(04):140-144.

[5]楊雄勝.高級財務管理[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4.

[6]張友棠.財務預警系統管理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

篇6

關鍵詞:稀土類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測模型

1 已有的財務風險分析研究

(一)財務風險及其界定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財務的不確定性和損失性。我國學者對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界定,主要建立在公司被ST(Special Treatment,特別處理)的基礎上。由此,本文假定ST公司為財務風險公司。

(二)已有的財務風險預測模型

(1)單變量模型。該模型是指運用個別的財務比率來評價財務風險。但單個比率無法全面反映企業財務狀況[1]。

(2)多變量模型。該模型是指用多種財務比率加權匯總構成線性函數公式來評價財務風險的一種模型,也即計算Z值,美國學者Altman通過測算指出,若Z2.99,表明該公司處于正常狀態;若1.81

Z模型克服了單變量模型的缺陷,但其局限性在于:不可用于行業不同的公司之間比較;按權責發生制編制的報表資料不能真實反映企業財務質量[2]。

(3)logistic回歸模型。邏輯回歸模型是理論上較為成熟且預測誤判率較低的模型。其采用最大估計似然值法進行方程求解,計算目標的條件概率。模型如下:

Z■=?琢+■?茁■X■+?著,P■=1/1+e■ (式1.1)

其中i為0代表正常企業,1代表財務危機企業;P■代表根據Logistic模型所估計出來的第i家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概率。

隨著研究深入,一些非財務指標納入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指標中,其中包括公司治理變量。現有的將公司治理研究主要從股權結構和董事會特征兩個方面展開。董事尤其是外部獨立董事可能更加警惕總經理做出的經營決策,進而影響到資本結構決策以及企業投融資決策,最終緩解財務危機,所以,獨立董事比率在財務風險評價中尤為重要。

已有的財務風險分析研究中大多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財務指標-可持續增長率。羅伯特?希金斯指出,可持續增長率是指在不需要耗盡財務資源的情況下,企業銷售所能增長的最大比率[3]。企業可持續增長的實質是研究企業增長的合理速度以及增長原動力問題。所以本文添加了獨董比率以及可持續增長率來構建財務風險的模型。

2 我國稀土類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測模型構建

本文選取了稀土類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31家稀土類上市公司數據進行分析。ST(*ST)公司都遵循了相同的篩選標準,即都是因財務狀況異常而被滬深兩市證券交易所特殊處理的上市公司。

(一)評價模型研究樣本

本文以6 家 ST及*ST公司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同時,配對選取了25 家我國2008-2012 年間效益較好的稀土類上市公司作為對照樣本。其中st及*st公司股票名稱為ST有色ST 雄震*ST 天成*ST 關鋁*ST北磁*ST春暉;非st股票名稱為包鋼稀土、廈門鎢業、太原剛玉徐工機械、中科三環、中色股份、包鋼股份、鼎立股份、江西銅業、五礦發展、發展、中國鋁業、安泰科技、橫店東磁、寧波韻升、天通股份、中鋼天源、創興資源、大洋電機、風華高科、貴研鉑業、湘電股份、銀基發展、有研硅股、中科英華。

(二)評價模型研究指標

(1)財務指標的種類。本文將反映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財務指標分為6大類,即每股指標、盈利能力、成長能力、營運能力、償債及資本結構、現金流量。反映這六大類的具體指標共有 67個。

(2)財務指標的選擇。參考以往研究文獻并結合我國稀土類上市公司實際情況,選出20個最能反映這類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指標。包括:總資產利潤率、銷售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每股收益、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營運資金對資產總額比率、資產負債率、固定資產比率和凈資產比率。

(3)獨董比率

獨董比率與一個企業的經營業績、股權集中度密切相關,因此將獨董比率引入模型,對于評價稀土類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有著重要的價值。

(4)可持續增長率

本文選取希金斯的可持續增長模型來計算可持續增長率,即:SGR=g*=P×A×R×T

式中: P-銷售凈利率;A-總資產周轉率;R-留存收益率;T-權益乘數。

(三)評價模型的建立與檢驗

有研究表明,當Spearson 相關系數大于 0.8 時會給回歸模型帶來嚴重的影響。本文對20個財務指標進行Spearson 相關性檢驗,剔除掉兩兩指標相關性大于0.8的指標以及低于0.8的指標之后,最終選擇了 凈資產收益率 資產負債率 總資產增長率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 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 可持續增長率 獨董比率。

由式1.1及所選取變量可得Logistic回歸方程:

Z=?琢+?茁■X■+?茁■X■+?茁■X■+?茁■X■+?茁■X■+?茁■X■+?茁■X■+?著其中P■=1/1+e■

Xj表示解釋變量即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因素。解釋變量的系數越大,即對事件發生概率的影響也越大;正負號表明變量對事件發生概率的影響方向。

(1)樣本描述性統計分析

將變量指標 到 的五年數據輸入進行描述統計,得表1。

(2)相關系數分析

將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得表2。pearson相關性數值越小則表示兩兩變量之間相關性越低。

(3)回歸分析與模型建立

對原有數據進行處理,將ST或*ST稀土類上市公司的因變量取為1也即Z=1,非ST稀土類上市公司的因變量取為0也即Z=0,得到表3。

表3中的B值為所求logistic方程的系數即β值, Exp (B)為B系數的指數,表示自變量的風險率,就是說隨著該自變量的增加或者減少,風險比率相應的增加或者減少的倍數。

得到本文的模型:Z=-1.584-2.858X■+1.190X■-0.035X■+0.253X■-0.529X■-0.372X■-3.854X■;Pi=1/1+e■

(4)模型檢驗。根據spss17.0的logistic回歸分析中輸出的分類表,總計百分比為84.5,也就是說明模型的有效率84.5%,模型結果較為理想。

3 研究結論及建議

(一)研究結論

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中包含有對財務風險預測的信息,因而財務風險是具有可評測性的。

(1)本文通過Logistic回歸方法建立了我國稀土類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獲得了預測效果。從本文所構建的模型來看,變量的系數為負的X1 X3 X5 X6 X7越強,則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概率越低。因此,企業應該重點注意這些因素對于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

輸出變量sig的值為財務指標的顯著性水平,當sig值小于0.05的時候說明該指標具有較好的解釋能力。因此模型中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對企業的財務風險的解釋能力最強。

(2)本文得出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預測正確率較高,也即在財務風險預測模型中可以加入可持續增長率指標,有助于我們辨析與預測財務危機。

(3)總體來看,財務數據在財務風險的預測分析上表現出了較強的作用,能夠較為有效地對財務風險進行監控識別。

(二)對稀土類上市公司規避財務風險的建議

(1)重視企業的可持續增長。有效合理的利用資源,提高資源轉化率;關注影響企業可持續增長的各方面因素以及國家的相關政策。

(2)重視董事會的獨立性。發揮董事會在經營決策中的作用尤其是獨立董事制度并且完善制度。

(3)資源型企業要保持和提高資產周轉速度和經營效率,提高存貨周轉率以及資產周轉速度,避免財務危機。

參考文獻:

[1]沈洪濤.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評價模型實證研究--有色金屬業的證據[J].生產力研 究,2012(7):48-250.

篇7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和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小企業發展迅速。我國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由原來的三百多家發展到現在的七百多家,可見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的地位日益凸顯。它們雖然規模有限,但在數量上卻占有絕對的優勢,它們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是技術和機制創新的主體,在我國經濟建設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2008年的一場經濟金融危機致使許多中小企業紛紛倒閉,而倒閉的企業往往都是一些欠缺風險抵御能力和風險管理的企業。中小板開設以來,許多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能力有所改善,但還是存在著較大隱患諸如內部控制機制薄弱,資金管理存在漏洞,會計處理不規范,實際控制和監督人難以真正在其崗位上履行他們職責,內部控制自我評價趨于形式化等等。

2010年4月我國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正式,在相關內部控制指引中,《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借鑒了COSO的全面性評價,明確了內部控制評價的內容和評價要求。相關配套指引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執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滬深主板上市公司,并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企業中施行。如何加強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能力,防范預警中小企業內外部風險,從而使其良性健康發展,成為近些年許多學者關注和研究的焦點。

二、國內外文獻綜述

Deumes.Ragier和Knechel.w.Robert(2008)以1990年開始在荷蘭公開上市交易的公司為樣本,對管理者自愿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經濟動機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發現,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與財務杠桿作用正相關。Ashbaugh-Skaife(2008)等發現,企業存在內部控制缺陷,就容易導致無意識的會計差錯,從而導致盈余噪音的產生,使各種風險特別是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提高。

李丹(2011)采用因子分析法對內部控制的信息進行提煉,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方面計算出因子得分及綜合得分,并將綜合得分作為衡量企業內部控制優劣程度的替代變量,再運用相關分析技術,論證內部控制的優劣與企業財務風險的相關性。研究發現:內部控制優劣程度對于財務風險具有一定影響。金燁、朱和平(2012)等對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對財務風險的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發現,內部控制五要素均對財務風險有顯著正向影響,中小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和完善確實有助于有效防范財務風險。袁曉波(2010)基于滬市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實證分析了內部控制對財務風險的影響,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對財務風險具有一定的影響。內部控制的內部環境、控制活動和內部監督與財務風險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三、研究設計

(一)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內部環境與財務風險存在負相關關系。內部控制的內部環境主要包括以下因素: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兼任情況,公司高管薪酬及激勵情況,董事會持股比例,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所占比例等?;谖欣碚?,對業績良好的員工給予激勵和獎勵作為報酬計劃有利于降低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古淑萍2009)。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與管理者的獨立程度、董事會成員的組成、成員的價值觀和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會對內部控制產生影響(古淑萍2009)。

H2:風險評估與財務風險存在負相關關系。風險評估主要包括企業財報中對未來可能風險進行的分析,內部審計委員會的設立,制定客戶信用授予標準,規定客戶信用審批程序及信用的實時跟蹤,單位財務結構的確定,單位的各種投資的審批權限設立等。

H3:控制活動與財務風險存在負相關關系。控制活動是指對資產的保全、風險的管理、制度設立和權責的劃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對財產保全控制、授權審批控制,風險控制等等。

H4:信息溝通與財務風險存在負相關關系。信息溝通是指企業信息的內外部的溝通情況。董事會開會頻次,信息反映信息分享和溝通的程度。

H5:內部監督與財務風險存在負相關關系。內部監督包括企業的自我評價報告及注冊會計師出具的企業審計報告。企業審計報告的類型對財務風險具有一定影響(袁曉波2009)。

(二)數據來源和變量設計

1.數據來源

中小板上市公司80%以上都屬于制造業行業,制造業行業的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可以反映普遍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除此之外,我們的研究涉及財務風險這一要素,不同行業具有不同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因此風險差異較大需要按行業來研究。另外由于深滬兩市對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要求不盡相同,因此,未來研究結論的可靠,本文選擇滬市中小板上市公司,以2011年為觀察期。樣本選擇條件:選擇2011年及以前上市的中小企業,剔除2012年剛剛上市的企業。由于研究時間于2012年初開始,許多企業2012年年報尚未報出,另報出后仍有更改情況,因此為了避免誤差,選擇2011年以前上市公司。剔除已經被ST的企業剔除相關財務數據、公司數據獲取不到披露不全的上市公司及存在奇異值的上市公司。經過上述程序,最后獲得244家上市公司??紤]通貨膨脹等外部因素影響,相關財務數據是2009、2010、2011年的平均值,對于2009年以后成立的公司則以它們成立年限進行平均。數據來自巨潮資訊、CSMAR數據庫、上市公司年報,本文數據處理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

2.變量設計

企業財務風險由財務杠桿來衡量。企業的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分別由一系列指標衡量。內部控制環境主要由董事長與總經理兼任情況、高管薪酬自然對數、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所占比重這三個指標衡量。風險評估主要由是否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企業年報中是否有風險分析這兩個指標衡量??刂苹顒又饕赡陥笫欠襻槍︼L險提出相應的控制措施、是否有薪酬和績效考核制度這兩個指標衡量。由于控制活動涉及具體內容較多,本文選擇只是具有些代表性的相關控制活動。為了避免單個指標對財務風險的解釋較弱,因此考慮對控制活動中的每個變量分別打分,通過最后綜合得分來反映企業控制活動的得分。信息與溝通由近三年董事會會議召開均次數衡量。內部監督上市公司近三年違規次數和年報的審計意見類型來衡量。

表1 變量設計

3.模型建立

本文建立了六大模型。首先將財務風險與五大要素的變量分別作線性回歸分析,考察每個內部控制要素對財務風險的影響的程度是否顯著。最后再將財務風險與五大要素變量作整體作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考察內部控制要素作為一個整體時候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具體模型如下:

①lev=ɑ+β1dua+β2exc+β3id+β4ta+β5year

②lev=ɑ+β1aof+β2ra+β3ta+β4cyear

③lev=ɑ+β1con+β2ta+β3year

④lev=ɑ+β1nm+β2ta+β3year

⑤lev=ɑ+β1irr+β2aop+β2ta+β3year

⑥lev=ɑ+β1dua+β2exc+β3id+β4aof+β5ra+β6con+β7nm+β8irr+β9aop+β10ta+β11year

四、實證檢驗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表2 描述性統計

由表2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平均財務杠桿系數為1.17,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處于中等偏低水平。約有39%的中小型企業存在兩職兼任的情況。平均高管薪酬的自然對數最高為15.75,最低12.24,平均為13.85。獨立董事在董事會的比重平均為36.85%。84.84%的中小企業年報中都有關于風險的分析。98.77%的中小企業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且具備三名專職審計人員。控制活動最高得分為3分,平均分為1.6分,說明中小企業控制活動處于中等水平,有些控制制度的設立仍不健全。3年內召開董事會會議次數最高14次,最低3.33次,平均7.4次。三年平均違規次數0.12次。審計意見類型平均為1.0041,基本都是無保留意見。本研究的244個樣本公司平均上市年限為2.65年,總資產的對數平均為21.14。

(二)回歸分析

根據表3回歸分析結果,所有模型均通過檢驗,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前五個模型R方在20%以下,擬合程度不是很好,說明各別變量對財務風險的解釋能力不強??傮w回歸方程R方擬合程度為21%,擬合程度較好。控制變量中只有上市公司的成立年限進入了模型,公司成立年限對財務風險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公司成立年限越長,包袱越重,隨著我國相關政策的更新和出臺,成立年限長的公司出于成本因素的考慮對內部制度修改和制定上具有一定滯后性,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形式化嚴重,因此其與財務風險具有一定正相關關系。①內部環境與財務風險。從模型一的回歸結果來看,內部環境的三個要素中只有高管薪酬這一指標進入了模型,并且其與財務風險具有顯著負相關關系。說明對高管的薪酬激勵有利于降低財務風險,其作用是顯著的。②風險評估與財務風險。從模型二的回歸結果來看,風險評估中沒有指標進入模型,從風險分析的顯著性來看它接近0.05,具有較弱的顯著性,說明財報中涉及對未來風險狀況的分析對財務風險還是具有一定影響的,但是影響力不強。③控制活動與財務風險??刂苹顒記]有進入模型,可能是由于選擇活動指標過少導致。④信息、溝通與財務風險。董事會會議次數并沒有進入模型,與假設相左,說明企業的信息溝通系統還有待強化。⑤內部監督與財務風險。上市公司違規次數進入了模型,對財務風險具有顯著正相關關系。說明證監會等相關部門的有效監督可以強化企業內部控制的意識,完善內部控制的制度,提高風險管理的水平。⑥總體檢驗。風險評估和信息與溝通的相關變量對財務風險可解釋程度較低,未能進入模型。其余主要變量的回歸系數與顯著性和前面實證檢驗的結果基本一致。此時控制活動進入了模型,對財務風險具有了顯著正向影響。研究顯示控制活動評分越高即企業控制制度越多,越容易引發財務風險,說明當一個企業制定了制度沒有重點性那么也就失去了它的效力,全部控制相當于沒有控制,企業年報可能流于形式披露了各種控制信息和制度,但是真正將制度落到實處的少之甚少。所以企業應該抓住薄弱的點重點監控和控制。這樣既可以提高效率也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研究結論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內部控制對財務風險具有一定的影響。分組檢驗內部控制各要素與財務風險之間的關系,只有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評估、內部監督與財務風險有負相關的關系驗證了假設??傮w檢驗中除上述結論外,還可以得出控制活動與財務風險具有顯著正相關關系,與假設向左。風險分析和信息與溝通對財務風險的影響不大。

由此提出以下建議:中小企業應該基于自身所處產業的經營特點和自身規模設立適當的組織結構,完善高管薪酬激勵制度,緩和股東和經理層的矛盾沖突。其次要遵守證監會等監管部門的相關規定,一旦違規即向社會傳遞一種壞消息,不利于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容易導致較高的財務風險。最后對于成立年限比較久的中小企業,由于企業文化已經固化,管理經營模式存在慣性,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不能落到實處,這會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完善以適應環境變化產生一定的阻力。企業應該重視建立靈敏的溝通、評價、保護機制,確保對風險有效的控制。

參考文獻:

[1]林鐘高,鄭軍,王書珍.內部控制與企業價值研究——來自滬深兩市A股的經驗分析[J].財經研究,2007(4).

[2]吳丹紅,王博紅.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財會通訊,2012(1).

[3]林鐘高,徐虹,鄭軍.企業內部控制研究——基于契約理論和法學思想的拓展性分析[J].會計研究,2006(06).

[4]劉文宇.上市公司披露違規行為、公司績效與財務風險的相關性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之友,2013(02).

[5]李興堯,錢琴.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評價[J].會計之友,2011(03).

[6]古淑萍.基于企業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體系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1(07).

[7]周凌,袁曉波,黎榮芳.內部控制因素對財務風險影響實證分析[J].研究與探索,財會通訊.2012(04).

[8]袁曉波.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來自中國滬市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05).

[9]李丹.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狀況與財務風險的相關性研究——基于廣東順德中小企業的調查數據[J].財會通訊,2011(18).

[10]金燁,朱和平,汪青玲.中小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對財務風險影響實證分析[J].財會通訊,2012(06).

[11]Torben,G.Andersen,Tim,Bollerslev,PeterF,Christoffersen,Francis X,Diebold.Financial Risk Measurement for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Finance,2013.Vol.2.

[12]1Annette Pridgen,Kari J.Wang.Audit Committees and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Evidence from Nonprofit Hospitals Subject to the Single Audit Act.Inte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120.Vol16(2).

[13]Annette Pridgen,Karl J.Wang.Therole of audit committees in managing relationships With external auditorsafter SOX:Evidence from theUSA.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09(24).

[14]Deumes.Ragier,Knechel.w.Robert.Economics incentives for voluntary reporting onInternal risk managementand control systems.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08,1.

篇8

關鍵詞:模糊測評 并購 財務風險

1.評判模型的建立

在現實生活中,同一事物或現象往往具有多種屬性,因此在對事物進行評價時,就要兼顧各個方面。特別是在融資風險、償債風險、績效預測風險等復雜的系統中,在做出任何一個決策時,都必須對多個相關因素作綜合考慮,這就是所謂的綜合評判問題。綜合評判問題是多因素、多層次決策過程中所遇到的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是系統工程的基本環節。

模糊綜合評價就是應用模糊變換原則和最大隸屬度原則,考慮與被評價物相關的各個因素,對其所作的綜合評價。

1.1模糊綜合評判模型

設U={u1,u2,…un}為n種因素,V={v1,v2,…vm}為m個抉擇等級(評語)。由于各種因素在不同類型的人們心目中的對總評價的影響程度不同,因而評語也就不同。由于人們對用m個抉擇等級并非絕對肯定或否定,因而綜合評價可以看作V的一個模糊子集(稱之為等級模糊子集)。

B=(b1,b2,…bm}∈ F(V)

bj表示被評價對象具有評語vj的程度,(即vj對模糊集B的隸屬度)。而綜合評價B則依賴于各種因素對總評價的影響程度,它可以看作是因素集U的模糊權重向量:

A=(al,a2,…an)∈F(U)

這里aj是第j種因素Ug在總評價中的影響大小的度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單因素uj評定等級的能力。這些重要性權數滿足歸一化的要求,并且對應各因素組成U上的一個因素模糊權重向量A。

若給定因素模糊權重向量A,要得到一個相應的綜合評判B,就需要建立一個從U到V的模糊變換T。如果對每一個因素ui單獨作出一個評語f(ui) ∈F(v),于是得到一個U到V的模糊映射,它可以誘導出一個U到V的模糊線性變換Tr,Tf為由模糊權重向量A得到的綜合評判數學模型。所以綜合評判的數學模型涉及三個要素:

(1)因素集U=(ul,u2,…,un)

(2)抉擇評語集V=(vl,v2,…,vm)

(3)單因素評判F:U F(V),ui f(ui)=(rl,r2,r3,……rn) ∈F(V)

由r可誘導模糊關系Rj∈F(U×V) ∈Un×m,有R(ui,vj)=f(ui)(vj)==rij

因此,由Rf構成模糊矩陣:

r11,r12,…,r1mr21,r22,…,r2m……rn1,rn2,…,rnm

對因素U上的模糊權重向量A(a1, a2,…,an)通過模糊變換Tf,可得決斷集上的模糊集:B=AOR∈F(V)。

于是(U,V,R)構成一個綜合評價模型,模糊關系R可看作是從因素集U到抉擇評語集V的一個轉換器,每輸入一個模糊向量A,就可輸出一個相應的綜合評判結果B。

1.2多級綜合評判

在復雜系統中,要考慮的因素往往很多,并且各因素之間還有層次之分。在這種復雜的情況下,如果仍用綜合評判的初始模型,每一個因素所分得的權重(因素重要程度系數)很小,因而在與R作模糊運算時,R的信息會丟失很多,常常出現決策結果不易分辨(即模型失效)的情況,得不到有意義的評判結果。在實際應用中,如果遇到這種情形時,可把因素集U按某些屬性分成幾類,先對每一類(因素較少)作綜合評判,然后再對評判結果“類”之間的高層次的綜合評判。設因素集為U={ul,u2,…un},抉擇評語集為V={v1,v2,…vn},具體步驟如下:

(1)劃分因素集U

對因素集U作劃分,即U={U1,U2,…,Un},

式中Ui={ui1,ui2,…,uin},i=l,2,…,N,即Ui中含有ki個因素,

Ki=n,并且滿足下列條件:Ui=U,

(2)初級評判

對每個Ui的ki個因素,按初始模型作綜合評判。設Ui的因素重要程度模糊子集為Ai,Ui的k個因素的總的評價矩陣為Ri,于是得到:

ARi=B=(bi1,bi2,…bim),i=1,2…N 式(1-10)

(3)二級評判

設U={U1,,U2,…,Un}的因素重要程度模糊子集為A,U的總的評價矩陣R為:

R=B1B2…BN=A1R1A2R2…AnRn

則得出總的(二級)綜合評判結果:

B=AR 式(1-11)

這也是因素集U={u1,,u2,…,un}的綜合評判結果。

上述的綜合評判模型稱為二級模型。如果因素集U的元素非常多,可對它作多級劃分,并進行更高層次的綜合評判。

2.我國上市公司并購財務風險評價模型的實證分析

2.1并購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的建立

風險評價體系建立的基礎就是制定、設計一套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指標的科學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直接決定了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本文在總結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基于對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形成過程的具體分析,將并購財務風險分為四大類,即目標企業定價評估風險、融資風險、償債風險和并購后的財務整合風險。其綜合評價體系如表2.1所示。

2.2上市公司并購財務風險的模糊測評模型例證

為了具體說明上市公司并購中財務風險的模糊綜合評價的運用,文中采用已經發生的清華同方兼并魯燕電子的案例進行財務風險分析。

案例分析:清華同方兼并魯燕電子[2]

具體過程如下:

(1)獲取指標值

采用德爾菲法通過向參與并購的有關專家、學者、中介機構和企業管理層發出咨詢函,填寫各個指標所處的等級,并將其整理成模糊矩陣。針對該案例,邀請5名并購問題專家、5名高校財務管理學者、5名電子行業企業管理專家、5名風險投資專家對該項目進行財務評價,20位參與評價的有關人員填寫的咨詢函,經過整理得出的數據如表2.1“清華同方并購魯燕電子財務風險評價考核表”所示。表2.1中的一級指標和三級指標的權重是根據20位專家反饋結果,然后取其平均值得到的(取小數點后兩位);二級指標的評定等級是根據20位專家中對應某個“評定等級”的人數除以20得到的比例(取小數點后兩位),如對二級指標中的“并購環境影響”,20位參評人員中有1人認為處于低風險,4人認為處于較低風險,5人認為處于一般風險,6人認為處于較高風險,而認為處于高風險的為4人,因此得出的“評定等級”分別為0.05、0.20、025、0.30、0.20,其它類同。

(2)獲取權重

按照層次分析法評價指標權重,首先需要上述確定指標和層次結構,做兩兩比較,得出判斷矩陣,然后得出該風險指標的相對權重,最后進行一致性檢驗,得到CR=0.05

(3)運用綜合評判的具體模型

由于各風險因素的指標評判級數并不一樣,有的是二級,有的是三級。考慮到篇幅的問題,在此只從二級的步驟開始,具體如下:

由公式(4-10),對各二級指標分別進行一級綜合評判得:

B1=(0.1025,0.1236,0.3357,02410,

0.1972)

B2=(0.1875,0.2524,0.1268,0.2942,

0.1391)

B3=(0.3722,0.3247,0.2006,0.0360,

0.0665)

B4=(0.3210,0.2752,0.2135,0.1478,

0.0425)

這里采用的模糊合成算子是M.(·,,)運算,B1,B2,B3,B4就是一級評判向量,一級評判向量對一級指標就構成一級指標評判矩陣:

R=B1B2B3B4=

0.1025 0.1236 0.3357 0.2410 0.19720.1875 0.2524 0.1268 0.2942 0.13910.3722 0.3247 0.2006 0.0360 0.06650.3210 0.2752 0.2135 0.1478 0.0425 由公式1-11,可得到一級指標評判向量:

B=AR=(0.2064,0.2180,0.2355,

0.2037,0.1362)

(4)結論分析

通過一級評判指標向量,可以得到如下結論:清華同方兼并魯穎電子的財務風險屬于一般風險的可能性是23.55%,屬于高風險的可能性是13.62%,總的來說應當屬于財務風險一般的并購,從并購的財務風險分析的角度看是可以進行并購的。當然,根據二級指標評判向量來看,定價評估風險總體屬于相對較高風險,融資風險屬于一般風險,償債風險和并購后財務整合風險屬于較低風險。因此,為了降低并購的整體財務風險,就應該主要從降低定價評估風險這方面著手,采取對策降低該風險。從該公司并購后的財務報表也驗證了這個結論。

本案例結論只是從財務風險測評的角度認為并購是可以進行的,但是我們知道,由于每個公司并購的動因不一定相同,因此,有可能會出現從財務風險角度分析并購可以進行,但實際并購沒有發生的情況,如可口可樂并購匯源;或者從財務風險角度分析并購風險很大,最后卻照樣進行并購的極端案例。這些由于不是本文研究的內容,在此不作詳細論述,一般在研究過程中剔除這些極端情況。

項目課題:本文系南工院課題《基于模糊測評法對我國上市公司并購財務風險控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負責人:譚建華,項目編號:YK11-05-04)。

參考文獻:

篇9

財務風險是企業在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企業的實際財務收益與預期的收益發生偏離,進而造成企業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

山西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醫院的李燕在2008年第5期的會計之友上發表《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她認為由于財務環境復雜多變,企業本身的資本結構不合理,管理者盲目擴大規模導致決策失誤使得企業產生了財務風險。企業應該從完善財務管理系統提高決策的科學化,建立高效的風險預警機制和分析指標,并且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這三個方面來控制企業的財務風險。

青島科技大學的于新花在《會計之友》2009年第二期中發表了《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策略》。她分析了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和控制原則,進而提出了防范和化解企業財務風險的對策并結合房地產業談了該行業應采取的措施。她認為風險的產生是由于資本結構不合理特別是債務水平高,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弱,及財務決策失誤和財務環境復雜多變并提出了通過建立合理的資本結構,進行多元經營,制定合理的風險決策,建立財務預警機制等方式防范財務風險。

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岳上植,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張廣柱在2009年會計之友第一期下發表了《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模型構建研究》。他們以中國滬深兩市的A股上市公司資料為基礎,利用距離判別分析法建立了一個既可以預測財務危機,又可以分析其成因的預警模型組,包括:預測企業整體危機,經營效率,財務結構是否合理的模型;預測企業是否具有成長能力以及償債能力是否存在問題的模型。這些模型可以及時發現潛在的財務危機并查出其產生的原因,有利于將財務危機控制在萌芽狀態。他們指出在運用模型時同時運用經營效率、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四個預警模型。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的徐繼紅在會計之友2008年第四期中發表《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他指出,我國企業已經進入了高財務風險時期,應充分認識到各種風險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更新對財務管理思想的認識。他分析了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他指出應該從全面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增強防范意識;根據相應政策,緩解企業壓力;建立健全適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約束機制;加強財務活動的風險管理這幾個方面來應對企業的財務風險。

李媛在2006年第六期的工業審計與會計中發表了《加強財務管理降低財務風險》,她指出資產狀況不佳、融資困難、投資能力差,財務管理能力薄弱都是目前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非常重要。她認為企業可以通過加強內控制度的落實,加強資金管理,加強成本管理,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提高財務人員業務素質等幾方面來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于富生、張敏、姜付秀、任夢杰在2008年的會計研究上發表了《公司治理影響公司財務風險嗎?》??冃Ш凸緝r值往往為學術界和實務界所重視,而風險這一反映企業行為的經濟后果以及企業質量的重要指標往往被忽視。他們認為,公司治理應該具有風險效應,即它可能影響到公司的風險。他們以2002-2005年的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把董事會特征、高管激勵及股權結構這三個方面作為公司治理涉及的變量,主要從這三個方面對公司治理與企業財務風險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考察。結果表明,我國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對財務風險具有一定的影響。他們的研究為人們深入認識公司治理的作用以及通過合理構建公司治理結構來有效降低企業財務風險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二、對財務風險研究成果的基本評價

縱觀大多數學者對財務風險的研究,他們定義了財務風險的概念,有的提出了新的財務管理的概念,都分析了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和提出了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的措施。其別提到了建立財務預警機制來防范企業財務風險,如李燕就提出了建立財務預警機制來控制財務風險。從影響財務風險的因素來看,于富生、張敏、姜付秀、任夢杰從實證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公司治理影響財務風險的觀點,并用模型得出了相關結論。這些研究結果大多數從理論上分析了財務風險的成因,研究了降低財務風險的對策,對實際經濟生活中的企業應對風險有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但從實證角度研究和從集團公司研究的角度比較少,如何建立有效的財務預警機制在企業實施起來比較有難度。

篇10

關鍵詞:財務風險;成因;防范措施

一、關于企業財務風險的基本理論

企業的財務風險是指在企業各項財務活動中,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事先控制的因素導致的企業財務狀況的不確定性,因財務系統出現問題而造成企業經營產生損失的可能性。企業財務風險的特征主要包括客觀性、不確定性、并存性、全面性和隱蔽性。

二、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

1、經營管理不規范,自我累積不重視

由于我國企業經營理念較落后,企業管理層素質不高。大多數企業都存在著經營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企業管理不規范主要體現這幾個方面:一是企業大多數都缺乏嚴謹的財務管理意識,對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重視,不積極提高財務管理能力。另外,企業產品的研發活動與市場的動向不匹配,缺乏敏銳的市場嗅覺,在技術上創造性不強。我國的企業大多只是停留在傳統的產品生產、研發戰略上,創新意識和能力有限,再加上生產技術不夠熟練,產品質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且技術含量低,造成企業核心競爭力不足。這樣的惡心循環,會使企業的用于經營的資金越來越少,利潤有限的情況下,很難獲得資本積累,陷入到以新債還舊債的死路上去,難以獲得長足發展的機會,可持續發展能力嚴重不足。

2、企業財務決策缺乏嚴謹和科學性

企業財務決策的失誤是財務風險的重要原因。要避免企業財務決策的失誤,核心就是要使企業財務決策達到科學和嚴謹。由于企業管理層盲目決策,我國企業的財務決策過分依賴管理者的經驗及主觀意識,由此導致企業決策的誤判,產生財務性風險。如在固定資產的財務決策時,企業對所要投資的項目效益及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調查研究,所依據的決策信息不真實、不嚴謹,再加上決策者的盲目樂觀等原因,極易造成投資效率不高,投資活動以失敗告終。決策失誤不但可能使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可能導致投資成本不能如期收回,甚至給企業發展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

3、企業負債資金和期限結構不合理,內部財務關系不順

企業的負債經營是現代企業重要的特征。企業負債資金和期限要保持在合理的比例。由于籌資決策的失誤,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現象普遍存在,大多數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較高,企業負債端壓力過大。資金結構的不合理造成企業現金流緊張,缺乏償付能力,極容易因此產生財務風險。同時,企業的負債期限結構安排的不合理,也會造成企業的財務風險。例如本來需要籌集長期資金,卻采用了短期借款,當短期借款到期時,可能會出現難以及時籌集資金償還短期借款的風險,使企業無法按期償還債務。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1、分析財務管理的外部環境,提高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面對瞬息萬變的經濟環境,企業要對市場形勢準確判斷,認真開展分析研究,掌握經濟發展規律。企業科通過各種方法對市場發展趨勢進行研究,及時調整財務管理政策和管理方式,提高企業財務決策的有效性。企業還應學習和利用各類金融工具或金融衍生工具,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尤其是外向型企業,充分運用金融遠期合約、期貨、期權和互換等工具,不僅降低了企業外部的非系統風險,也降低的企業的財務成本,這樣大大提高了企業面對外部環境的實際操作能力。

2、培養經營者的財務風險意識,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

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環境,企業要不斷提高對財務風險的估計和防范能力,更多的依靠企業管理層和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事件的職業判斷和經驗操作,企業要大力培養管理決策者的風險意識和對風險的靈敏嗅覺,以便及時發現和估計潛在的財務風險。因此,要防范和控制企業的財務風險,要求財務管理人員應該具備以下的素質水平:①要樹立較強的風險防范意識,加強風險教育,將風險防范意識滲透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②要掌握扎實的財會專業知識,具備財務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提高自身的風險意識。③要具有對財務風險的敏感性,準確的職業判斷能力,及時合理的發現和估計潛在的財務風險,并能對具體環境下的風險作出判斷和提出解決方案。

3、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加強財務風險控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經營活動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由于企業財務系統的風險而導致企業發生經營問題的案例時常見諸報端。企業財務狀況的好壞是企業健康發展的晴雨表,一旦財務狀況出現惡化,企業極有可能已經處于風險之中。因此有必要及時建立起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監測,從企業財務指標中獲得企業發展的信息,在有可能產生財務危機的時刻就能及時掌握信息,可及時提醒經營者采取有效對策,改善經營管理策略和方向,預防企業經營的進一步惡化,陷入破產或者資不抵債的狀況出現,從而保護各相關主體的利益。

4、建立健全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強化內部控制

企業可以單獨設立一個財務風險管理機構,專門為該機構配備相應的專業財務人員,該機構專門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分析、監控,分析結構及時提交企業管理層以便及時發現和及化解風險。另外,治理結構和內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風險的表現。企業要進一步通過健全內部管理制度,提高企業內財務管理能力,明細財務管理責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采用更加合理的激勵和約束考核機制來減少財務風險。在科學合理的財務制度下,能盡量避免決策過程中的彎路,加快內部信息的流動,使財務活動盡可能變得簡單快捷。健全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對不同的情況要采用綜合的評判標準進行考核,形成合理有效的考核機制,約束企業員工的逆向選擇行為,減少系統性風險的發生概率。

四、結論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涉及的行業領域越來越多,這使得企業經營中的不穩定因素不斷增多。財務管理活動已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而財務風險管理是企業管理系統中最為重要的子系統和組成部分。如何有效的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管理和控制,以最小的成本確保企業資金運動的連續性、穩定性和效益性,這些是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的根本宗旨和總體目標。因此,針對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專業分析,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和控制,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攀,淺談企業財務風險原因及其防范方法[J].商業經濟,2008,(1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