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音體美教育范文
時間:2023-10-11 17:25: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師資格證音體美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教育培訓:一般要求博士,音體美專業可放寬至碩士學歷,并具有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證書。
2、工作經驗:熱愛教育事業,教學經驗豐富;具有較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和業務水平,既精通自己擔任的課程,還要懂得其他學科知識;語言規范、準確、發音標準,吐字清晰,說話生動、有邏輯性;有良好的師德。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一、農村中學思想品德教師專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1. 農村中學思想品德教師結構嚴重失衡
當前,農村學校思想品德教師普遍是“老、中、青”三代。“老一代”是是民辦教師“洗腳上田”轉正的,他們當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教育,大部分是憑借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這部分教師教法單一,觀念落后,知識結構陳舊,難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爸幸淮逼毡槭巧鲜兰o九十年代畢業的大專生,這批教師綜合素質較高,屬于學校的中堅力量,但當時大學還沒有擴招,人數相對較少而顯得有所不足?!扒嘁淮逼毡槭潜究粕侵攸c師范院校的畢業生都流向了經濟發達地區或者城區學校,最后到農村學校任教的,往往都是一些教育學院擴招后的“二流學生”,而且還包括了一些通過招考錄用的持有教師資格證的非師范類畢業生。因此,如此失衡的教師結構,直接導致著學校中堅力量的不足,制約著農村學校的良性發展。
2. 農村中學思想品德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欠缺
“老一代”臨近退休階段,“自我更新”的意識淡薄,對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新知識懶于進行積極的調整與更新;“青一代”容易接觸新鮮事物,但經驗不足,不懂得積累專業案例知識和可供借鑒、反思的實踐案例,策略性知識欠缺,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情境中不能夠靈活運用原理規則,不能高效地整合和優化教育教學過程。而且在農村學校,思想品德課往往被弱化,成為“次科”。再加上中小學英語、計算機等學科專業教師嚴重不足,本來為數不多的“中一代”政治專業教師,也被學校“中途改行”或兼課,進一步導致農村學校思想品德課的教育質量總體不理想。這種狀況不僅不符合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時也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3. 部分思想品德教師的專業信念淡薄,專業情操滑坡
受各種原因的影響,農村中學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包括思想品德教師)不注重教育觀念和教育理念的構建,對諸多的教育教學觀念或理念隨波逐流,往往是按照教材教參照本宣科,疏于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重新構建自己的專業信念體系,難以促進自己的專業化發展。而在當前公務員崗位日趨受追捧,教師壓力不斷增大等因素影響,教師地位事實上的偏低導致相當一部分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喪失了光榮感、自豪感和事業心,責任感和義務感也相應降低。
4. 思想品德等非重點學科教師獲取培訓的機會少
近年來,我省的農村師資培訓力度有所加強,農村師資隊伍素質逐漸得以改善,農村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然而,與城鎮教師相比,農村教師獲取培訓的機會卻是少之又少。根據現有培訓模式,國家級和省級項目的教師名單最終由省教育廳直接提供。其確定過程是一個由省、市、縣(區)三級由上至下分配名額,再由下至上推薦、選拔的過程。從各類培訓的最終名單可以明顯發現,培訓名額絕大多數來自各級城區學校和重點中小學。鄉鎮以下學校的教師參與省級培訓的機會極為有限,甚至參與地市級以上培訓的機會都明顯不多。農村學校教師的培訓近一半集中在縣(區)教師進修學校,而且培訓大多流于形式,效果不到位。培訓內容只注重理論學習,沒有結合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針對性不強,難以有效提高農村教師教育實踐與專業水平。而且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骨干教師隊伍建設也著重于主科、應考科目教師骨干培養,從而拉動了這些學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相反,音體美、政史地等教師卻沒有得到應有重視,獲取培訓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二、農村中學思想品德教師專業化發展對策
1. 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優化農村教師隊伍結構
農村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已嚴重影響了農村教育的健康發展。要解決這問題,需要教育部門通過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來實現。一是縣(區)級政府要認真落實教師編制,按教育教學的要求,全額配置教師數量,加快優化中小學教職工結構,推進農村中小學教師管理體制的調整和完善,盡快擺脫農村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現象,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二是要把好教師隊伍進口關。要堅持擇優錄用,特別是要優先把思想品德等短缺專業的師范院校畢業生吸納到教師隊伍中來。三是推進支教制度,調整優化教職工隊伍結構。積極推行教師支教制度,特別是農村學校與城際兄弟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進城市和農村教師的合理流動,促進教育系統內部人才資源合理配置,逐步解決中小學教師隊伍學段、區域、學科結構不合理等結構性失衡問題,特別是邊遠和貧困地區中小學合格教師短缺以及“教非所學、學非所教”等問題,逐步提升農村教師隊伍整體質量。
2. 完善培訓機制,努力提升農村教師綜合素質
農村教師接受培訓的機會和質量均落后于城市教師,農村教師培訓的質量關系到農村教育的質量,關系到國家教育的均衡化發展,教育部門在制定政策時,應明確農村教師培訓各參與主體的職責權利,加大對農村教師培訓支持的力度,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建立健全農村教師培訓制度,完善培訓體系,加大免費培訓力度,拓寬培訓途徑,豐富培訓內容和形式。要充分利用各級教師進修院校、師范院校以及其他一切可利用的教育培訓機構,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在培訓中要從大局出發,主科、次科全面兼顧,采取定期培訓和校本培訓相結合,面授培訓和網上培訓相結合等形式,讓農村各學科教師都有機會參與各類培訓,進一步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
3. 堅持四動,提高專業技能
多動手,指學習。當前培訓體制下,能夠享受到長時間脫產進修和參加各類培訓班活動的教師人數很少,而對于思想品德教師來說,更是鳳毛麟角。自學是人才成長的必由之路。世界上一切成功人才成長的事例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因此,思想品德教師要提高自己的素質,提高自身的水平,根本的途徑就是多動手,打開書本,持之以恒地堅持自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和水平,最終達到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追求教育教學的最佳教育效果。
多動口,指實踐。教師的專業成長歸根結底要靠實踐。上課是教師工作中最重要的實踐。教師要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每學期有意識、有重點地精心準備上幾節公開課,爭取多動口,上多幾節公開課,積極參加教改實驗的機會,因為這樣不僅增加了自身的壓力,而且會獲得更多的指導、批評、建議,得到更多的錘煉機會,對自身的專業化成長大有裨益。
多動腦,是指反思。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教師成長和發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師自身的反思。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生活中,要學會反思,從中發現自己存在的困惑和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突破點。在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同時,進一步反思自己在實踐中出現的失誤與不足,從而不斷充實自己的教育教學新理論、新經驗、新方法,使自己的水平逐步提高,逐步向教研型教師、專家型教師轉變。
多動筆,是指做筆記,寫心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自己教學中的得與失,看文章、聽講座、聽課過程中閃現的思維火花,如果不寫下來,很快就會忘掉。多動筆,養成做筆記寫心得的好習慣,可以把自己的經驗和不足重新過濾,是對知識的提升和深化,可以更有效地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蘇霍姆林斯基、魏書生、于永正等名師,他們無不養成了隨時隨地做筆記、寫心得的好習慣。因此,教師努力嘗試從教學札記寫起,寫一些教學案例、教育敘事、教學隨筆,再到教育教學論文,持之以恒,必定可以有效地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