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畫的入門教學范文
時間:2023-10-23 17:26: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畫畫的入門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化學入門教學主要是指初三學生通過對化學學科特征、知識體系、學習特點的了解,懂得化學學科相異于其它學科不同的特點,進而掌握一定的化學學習方法,初步形成化學學習能力的過程。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上好初中化學的入門課呢?
1、根據教學內容相對簡單,完成元素符號的記憶與書寫。學生剛剛接觸到化學學科,對化學學科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瘜W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簡單易懂,幾乎沒有學習障礙??勺プW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的特點每天給學生10/1、元素符號,要求第二天就完成記憶。當然在給出元素符號時結合化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每種元素符號后面都會有它的相關的有趣的信息幫助記憶也為以后的教學打下附筆。例如,在給出元素名稱及符號銅,鐵,鋁時這樣講到:我國最早利用的金屬是銅,然后是鐵,最后是鋁。但是你知道嗎?在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哦,那它為什么最后被利用呢?那是因為它的冶煉技術的問題,發現元素周期表的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多有名氣,你猜當時英國皇家學會給他的最高獎賞是什么嗎?一只鋁制的杯子!(學生嘩然)但是目前鋁及其鋁合金普遍已經走入我們的生活,其輕便和不生銹的特點被廣泛應用。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發現人體過多的攝入鋁會影響身體健康,把鋁列入了食品污染源,鋁制品不能直接與食品接觸,所以我國的鐵鍋從那時候起遠銷國外了,鐵鍋不但無污染,還提供了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鐵。一兩分鐘講演式的語言教學,學生聽了,記了,增長知識了,也為以后的學習做了鋪墊。三天后元素符號記完了,然后我又給了元素符號的兩個順序,一個是1―20號元素符號順序,一個是金屬活動順序,要求學生記憶后默寫出元素名稱及符號。通過這樣強化記憶,達到減輕課題《元素》和《金屬及金屬材料》教學中的記憶難度。
2、學會課堂筆記,注重知識的理解。在初三的化學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補充一些課外的內容,或對學習內容作適當的調整,如果我們不作好課堂筆記,僅靠上課聽聽,是很難學好化學的。課堂筆記要詳略得當,應把老師講課的重點,自己的難點,以及不明白的、未聽懂的知識點及時的整理出來,要簡單、清楚、快速、高效的把老師講解題的思路、規律、解題的方法和技巧記下來,這樣有利于課后的復習和問題的解決。課上要仔細聽課,認真做筆記,這不僅有利于進行課后復習,掌握重點,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預防上課時“走神”。不過,在記筆記時,必須講究方法,要在聽清楚老師所講內容的基礎上,記重點、難點、疑點和課本上沒有的內容。任何一個知識點只有真正的理解了,才容易掌握,才能學以致用,才算學會了,學習起來也就容易了。因此在初學化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解,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一些內容,不要死記硬背,若學習中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內容一定要及時向老師請教,及時解決,不要讓問題成堆。
3、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效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精就是要突破重點,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如學完碳這一章時,我們組織學生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與一氧化碳和碳分別還原氧化銅作對比分析,進而明確異同點及可燃性和還原性,進一步復習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和實驗裝置及實驗步驟等。要加強和改進化學實驗,給學生創造親自動手動腦設計完成實驗的條件,也可把部分課堂演示實驗直接改為學生實驗,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有利于化學概念的形成,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實驗和自學能力。
4、培養化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能力。一旦現有的感覺信息與過去的信息或經驗進行比較,就會產生理解,化學知識就會被同化于現有的結構中,變成系統化的知識。盡管初三化學是一門新開設學科,但學習化學的現有知識結構已初步具備,這些知識結構除了語文的閱讀與理解能力和數學的運算與推理能力外,還有小學自然課中學習的知識和自己生活實踐中的一些化學常識。當然,以后的化學知識也會被以前的化學知識同化。知識同化的同時,只需找出知識結構中的差異,就可以掌握新的知識。如果不能同化,學生就會嘗試改變現有的知識結構,以適應新的學習材料,這一過程就是理解與記憶的過程,也是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原子、分子結構知識的學習。一個學生現有的知識構成,決定了其理解水平的高低。理解和記憶失調的學生,雖然能學到化學知識,但不能對化學知識進行理解和進行有意義的記憶,他們在整理、加工和思考化學知識方面出現了理解和記憶失調障礙,表現為對較為抽象的化學知識難以領會。對于這類障礙學生,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將學生學習時遇到的難點加以分析,將其分解為更簡單的、細小的、易理解的分項知識點,然后將這些分項知識點根據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則教授給學生,最后將這些分項知識合成完整的化學概念。對于能夠同化的新知識,教師可以選用比較教學法,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同化,對于不能同化的新知識,教師可以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和描述,將理解知識的起點降到他們能夠達到的高度。
篇2
【關鍵詞】 解剖學;教學;門腔靜脈分流;三維可視化
隨著數字化可視人體數據集的誕生,使得在計算機上實現對肝臟靜脈系統三維重構成為可能,在此基礎上利用血管的三維重建圖像導航模型指導手術規劃和路徑設計,將提高手術準確率、降低手術風險,推動肝內門腔靜脈分流介入手術向著微創化、精確化的方向深入發展。利用數字化可視人體三維模型,借助計算機輔助醫學的關鍵技術在計算機上事先進行手術模擬,在介入治療教學培訓中針對具體患者制定詳細的手術計劃方案,實施有效的手術操作演練具有重要臨床意義[12]。
1 圖像數據計算機三維重建
肝內靜脈血管介入手術規劃是利用醫學圖像數據進行計算機三維重建,構造三維模型可視化平臺進行治療方案、手術入路、穿刺路徑的設計。為適應介入放射治療手術學發展的需要,開發介入手術模擬和療效評價的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以減少醫患輻射損傷、培訓介入醫師及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應用可視化和虛擬現實技術深入了解、描述肝內管道,特別是肝內門腔靜脈管道系統的復雜結構,開發肝內靜脈管道虛擬解剖模型,研究基于計算機輔助的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及改良術式模擬訓練系統可視化平臺,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臨床應用價值。本實驗擬通過經頸靜脈至肝內靜脈系統建模的三維重建及可視化顯示,觀測介入導管經頸靜脈、頭臂靜脈、上腔靜脈、右心房、下腔靜脈至肝內靜脈的管道內走行,研究門靜脈與肝靜脈、肝后段下腔靜脈之間的空間關系;應用Amira 4.1軟件,模擬介入導管在靜脈內的虛擬內窺鏡漫游路徑,觀察管道內三維空間結構及其毗鄰關系;將獲取的三維數據導入3D Studio Max 8.0軟件,設計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及改良術式介入導管的虛擬穿刺路徑的可視化模型,為構建基于計算機輔助的肝內門腔靜脈分流介入手術模擬導航訓練系統和虛擬介入手術提供立體形態學基礎。
2 虛擬內窺鏡技術在教學培訓中的應用
2.1 虛擬內窺鏡技術
三維可視化圖像后處理技術-虛擬內窺鏡,是融合多學科技術,利用醫學圖像作為原始數據模擬傳統光學內窺鏡,可任意的設置多方位、多角度進行觀察,克服了傳統光學內窺鏡需把內窺鏡體置入人體內的缺點,是一種完全無接觸式的檢查方法,另外,虛擬內窺鏡不僅能觀察中空器官的內表面,而且可以提供表面內部或外部詳盡的解剖信息應用于影像輔助診斷、介入手術規劃等,實現手術的精確定位和對醫務人員的培訓等功能[34]。虛擬內窺鏡技術由人體斷層圖像數據集通過虛擬成像和可視化技術構造一個虛擬環境,通過對這些原始數據進行圖像配準、分割、插值變換等處理后,組合成三維實體,通過建立三維可視化模型顯示管道內腔的立體結構圖,再把視點置入人體器官內甚至血管的虛擬環境中,通過調整視角、調節焦距進行任意角度和視點的漫游,對視點前方管道內的解剖結構進行動態繪制和顯示,并實時生成高質量的虛擬內窺鏡影像,在計算機輔助醫學、介入手術規劃、外科手術導航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2.2 頸靜脈虛擬內窺鏡技術
在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三維可視化模型上,應用虛擬內窺鏡技術克服了傳統內窺鏡在靜脈管道內操作空間及范圍限制的缺點,可以顯示靜脈管腔壁內結構的三維形態,應用虛擬內窺鏡放大功能較傳統內窺鏡還可以對漫游路徑感興趣的結構或區域進行細致的分析。漫游路徑是虛擬攝像機移動和獲取內窺鏡圖像的重要基礎,目前,較為常用的方法是提取管腔器官中心線作為漫游路徑。早期的虛擬內窺鏡漫游實際是連續禎的動畫效果,而非實時交互成像,在視覺上適合于教學需要,但不適應臨床介入手術的需求,血管介入治療需要虛擬內窺鏡能對局部感興趣的區域進行仔細觀察和科學評估[56]。本實驗在圖像工作站上,通過三維可視化技術獲取經頸靜脈至肝內門靜脈管道的立體結構數據,采用手動式漫游和規劃式漫游兩種方式進行虛擬內窺鏡觀察。后者首先進行路徑的規劃,抽取對應管腔結構的中心路徑,按照這條路徑設置關鍵點進行漫游,可提供實時、交互、多角度的靜脈管道內觀察效果。針對個體特點按照不同的要求及相關介入手術穿刺入路的需要,應用虛擬內窺鏡從不同的顯示角度對靜脈管道內及相關結構的形態、空間位置及毗鄰結構進行觀測,將有利于介入治療前手術穿刺入路的設計和術中穿刺的適時指導,這方面的形態解剖資料對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2.3 三維可視化技術
應用的虛擬內窺鏡技術是基于患者的CT和MRI影像數據,進行三維可視化處理后由計算機顯示連續的三維器官內腔結構視圖,使用者可以沿這個虛擬的內部空腔做飛行觀察,模擬傳統的內窺檢查過程,所看到的景象就像用視頻內窺鏡觀察到的一樣,甚至還可以顯示解剖結構的三維外觀圖像以及各個方位的CT 和MRI 切片圖像,具有實時性和交互性的優點,但是由于斷層數據來源于影像灰度圖像,清晰度較低,且層間距較厚,三維數據顯示也不完全。采用數字化可視人體技術采集的連續薄層尸體標本斷面圖像數據,進行經頸靜脈至肝內靜脈解剖模型的精細三維構建和科學可視化,并在此基礎上完成虛擬內窺鏡觀察和介入手術模擬。真彩色斷層圖像斷面解剖結構清晰,斷層圖像間距可達0.1 mm,像素點間距離167 mm,三維可視化結果真實而準確,確保了數據及三維結果的科學性和完整性[79]。應用可視化人體數據集建立基于正常健康成年人體的標準虛擬內窺鏡環境,可與臨床結果對照研究,提供正常形態學數據和技術支持,有助于學員對肝內靜脈介入手術所涉及復雜解剖結構的掌握。
轉貼于
3 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虛擬穿刺
3.1 模擬手術訓練
手術模擬器進行人體內的重要區域和結構的手術模擬,為介入手術技能培訓的實施提供了理想途徑,介入手術前的模擬訓練還可以進行預期手術前的規劃設計,以期獲得更高的療效和安全性。手術模擬是一個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系統,它將高分辨率、高對比度的圖像采集技術、新穎的計算機圖形學的算法,與圖像數據相關聯的物理建模技術和實時、高性能多處理器計算機圖形學系統融合在一起,借助計算機影像設備以自然的方式與虛擬環境中的對象進行交互作用,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驗。而可視化技術是利用人類的視覺特性,運用計算機圖像學技術,將科學計算過程中產生二維斷層圖像序列形成三維立體數據進行處理,重構出具有直觀立體效果的空間三維形態結構圖像,并在計算機上形象地顯示出來。這些三維可視化技術的具體應用,為血管介入放射學的進一步拓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也對進行肝內管道可視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3.2 介入放射學模擬訓練
介入放射學模擬訓練系統分為血管介入放射學模擬訓練系統和非血管介入放射學模擬訓練系統兩類,目前開發的模擬訓練系統以前者為主。數字醫學圖像實驗室開發的一種神經介入放射學訓練和治療前系統―NeuroCath,它是一種以虛擬影像引導的神經介入放射學治療過程的計算機輔助訓練系統,提供了一套腦血管介入治療前的虛擬現實環境,該環境類似于血管造影裝置并允許介入醫生利用介入裝置在虛擬環境中進行交互虛擬血管介入操作;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綜合訓練系統ICTS(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Training System),具有圖像融合、實時交互等功能特點,選擇真實導管在三維解剖結構基礎上進行操作的選擇性左、右冠狀動脈導管插入術和血管成形術[811]。本文所使用的Amira 4.1軟件的這一版本在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增加了應用于虛擬現實的高級可視化功能-虛擬現實模塊,集成到虛擬三維交互沉浸式場景,讓你體驗置身于三維空間的真實感覺。
本文通過在三維重建的基礎上進行肝內管道的可視化研究探索,在模擬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手術過程中設計導管路徑、研究穿刺過程中精確測定各種數據的計算方法,利用這套工具能夠以類似于內窺鏡在管道內瀏覽的方式,對醫學三維數據進行分析與研究提供技術支持,為下一步建立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模擬訓練系統和虛擬手術系統奠定了立體形態學基礎。
【參考文獻】
[1] Rudman DT,Stredney D,Sessana D,et al.Functional endscopic sinus surgery training simulator[J].Laryngoscope,1998,108(11):1643-1647.
[2] Bricken M.Virtual reality learning environments:potentials andc hallenges[J].Computer Graphics,1991,25(3):178-184.
[3] 姚德民,宋志堅.交互式虛擬內窺鏡成像及應用[J].解剖學雜志,2005,28(2):192-195.
[4] 耿國華,周明全.交互式實時虛擬內窺鏡系統中的關鍵技術[J].計算機應用,2002,22(11):54-55.
[5] 劉劍飛,張曉鵬.虛擬內窺鏡中漫游路徑的獲?。跩].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2005,10(3):176-182.
[6] Taosong He,Lichan Hong,Dongqing Chen,et al.Reliable Path forVirtual Endoscopy:Ensuring Complete Examination of Human Organs[J].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2001,7(4):333-341.
[7] 張紹祥,劉正津,譚立文,等.首例中國女性數字化可視人體數據集完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3,25(4):371.
[8] 張紹祥,王平安,劉正津.首套中國男、女數字化可視人體結構數據的可視化研究[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3,25(7):563-565.
[9] 張紹祥,劉正津,譚立文,等.第三例中國數字化可視人體數據集采集完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3,25(10):794-796.
[10] Xie L,Dai PD,Zhang TY.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to ear microsurgery[J].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2004,29(3):65-68.
篇3
美術泛指創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間,且具有可視性的藝術。它的劃分有多種,一般包括四大門類:繪畫、雕塑、設計、建筑。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中班繪畫主題活動方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中班繪畫主題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愛小動物,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2、初步培養幼兒對水墨畫的興趣。
3、通過大熊貓的黑白對比、學習濃墨、淡墨的運用。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到動物園參觀過大熊貓;大熊貓的圖片資料、水墨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欣賞討論
1、你們喜歡黑色嗎?
其實黑色也很漂亮又很有用,想一想我們畫哪些東西的時候需要黑色?
2、欣賞大熊貓圖片
找找大熊貓身體上哪些地方有黑色。
二、師生共同討論畫法。
1、今天我們要用水墨畫來畫大熊貓。
墨可以調成淡墨、濃墨,那么大熊貓身上黑的地方用什么墨?
其它地方又用什么墨呢?
2、請個別幼兒上來試畫大熊貓,大家欣賞討論。(邊欣賞大熊貓圖片)
大熊貓由哪些部分組成?像什么形狀?用濃墨還是淡墨?
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教師和幼兒共同完成范畫。
三、提出創作要求
剛才我們欣賞了這么多的大熊貓,有吃東西的,有睡覺的,有坐在地上的,有爬在樹上的…….現在我們用畫筆來給你喜歡的大熊貓照個像,照相前要先想好:大熊貓和誰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把大熊貓的動作也要照下來!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重點
1、導剛入門的中班孩子掌握調濃墨、淡墨的技巧。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作不同的熊貓形態。
3、提醒幼兒注意水墨畫作畫習慣,鼓勵剛入門的孩子正確握筆。
4、引導大班的孩子用不同的水墨畫技巧作畫,并能用顏料添畫背景,鼓勵中班孩子向大班孩子學習。
五、欣賞評價
展示幼兒作品,相互欣賞,說說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并說說為什么。
中班繪畫主題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能大膽的在竹筒上進行裝飾。
2、體驗創作活動的樂趣。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顏料、筆、竹筒、范例。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空心樹,實心芽,千年不結子,年不開花。
師:今天啊,老師要請小朋友來猜一個謎語,小朋友細細的聽好嘍!(幼兒自由猜)
2、出示舊竹子。
師:小朋友真棒。這么快就猜出來了。老師這里啊有一些竹子,你們覺得好看嗎?
“怎么讓它變的好看呢?”(幼兒舉手回答問題)
師:小朋友想了這么多辦法,老師覺的都很好,今天呢我們學習一種新的繪畫方法------竹筒畫,就是在竹筒上話畫畫。
3、出示范例。
師:瞧,好看嗎?你們知道老師用什么辦法來裝飾的嗎?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竹筒(點、線、面)
------這幾個竹筒又是怎么裝飾的呢?(風景、房子、春天)
------再來看看這個竹筒又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上下對稱)
------還有一個呢?我們看看(色塊)
(欣賞過程中,有區別的引導幼兒進行比較、觀察)
師總結:哦,原來我們可以用我們畫線描畫的方法用點線面來裝飾,還可以把我們自己喜歡的圖案、風景、關于春天的一些故事畫上去,也可以用對稱、大色塊的方法進行裝飾。
4、幼兒構思作畫,教師觀察指導。
師:如果你來裝飾的話,你打算怎么裝飾呢?(個別幼兒進行簡單回答)
師:我知道每個小朋友都很想去嘗試了,但在小朋友裝飾前,老師有幾個要求:
竹筒畫和在紙上畫畫不同,把它豎起來畫,邊畫邊轉。
在裝飾時,要注意顏色的搭配。
安靜的在自己的座位上畫畫,不要走來走去。
5、作品欣賞。
師:你覺得哪個竹筒裝飾的漂亮?為什么?
6、拓展活動
師:竹子不但可以用來畫畫,還有很多用處,你們知道嗎?我們可以用她來演奏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中班繪畫主題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樹葉。能述說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特征。
2、掌握樹葉貼畫的基本方法。
3、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4、激發幼兒喜歡畫、愿意的畫的活動興趣。
教學難點
1.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2.能夠完成樹葉貼畫作品。
活動準備
1、發動幼兒家長與其幼兒利用秋游、爬山、散步等活動,采集和撿拾各種大小不一,形狀和顏色各異的樹葉若干。老師把收集到的樹葉進行壓平、晾干處理后,分成四類(制作金魚類、制作葡萄類、制作鴨子類、制作孔雀開屏類)樹葉材料。
2、秋天落葉飄落圖一張,樹葉貼畫成品圖兩張。
3、白紙、剪刀、乳膠各4;幾種彩色卡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老師:小朋友,大家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秋季)
出示秋天落葉飄落圖,讓幼兒觀察落葉的情景,感受秋天的獨特風景。
老師:葉子寶寶紛紛地離開了媽媽,它們隨著秋風飄落下來。一群群孩子把這些可愛的樹葉撿起來,帶回了家。你們知道把葉子寶寶帶回家能做什么嗎?(幼兒由發言、表述)
二、欣賞樹葉貼畫作品
老師:老師跟小朋友們一樣,非常喜歡秋天的葉子寶寶,因此就把它們收集起來,根據葉子的形狀和顏色,加上一些修剪工作之后,把它擺一擺,拼一拼,貼一貼,貼成美麗有趣的圖畫。你們想看嗎?
出示樹葉貼畫作品(金魚帖畫和葡萄帖畫)
問:我們來看看,葉子變成了什么?(金魚和葡萄)
這樣用樹葉貼出來的畫叫做樹葉貼畫,你們想不想也用樹葉貼畫呢?(想)
三、認識幾種常見的樹葉。
出示楓葉。請幼兒觀察它的特征。
問:小朋友,這是什么葉子?(楓樹葉)
老師:楓樹葉是怎么樣的?誰來說說?
引導幼兒說出楓葉有紅的,有黃的,像鴨子的小腳丫一樣可愛。
出示柳葉。請幼兒說說它的特征。
問:小朋友,這是什么葉子?(柳葉)
老師:柳葉又是怎么樣的呢?
引導幼兒說出柳葉有綠色的,也有黃色的,細細的薄薄的真好看。
用上述同樣的方法讓幼兒了解大葉榕樹葉、小葉榕樹葉、葡萄葉等外形特征。
老師小結:這些葉子寶寶都是小朋友和爸爸媽媽所收集到的,經過處理后,我們可以把葉子貼成一幅幅有趣的畫來。小朋友們能做到嗎?
四、分組制作樹葉貼畫。
1、老師演示小鴨子的制作過程:用黃色大葉榕樹葉做鴨子身子,葉梗做鴨子的長腿,紅色楓葉做鴨子的小腳丫,小葉榕樹葉做鴨子的頭部,剪些彩色卡紙做眼睛,這樣一幅生動的樹葉貼畫就做成了。
2、將幼兒分成四個小組,10個小朋友為一組。每組小朋友根據老師給的樹葉材料來共同完成四種不同的貼畫作品(金魚貼畫、葡萄貼畫、鴨子貼畫、孔雀開屏帖畫)。老師巡視指導。
篇4
關鍵詞 AutoCAD;高職;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23-0120-02
AutoCAD是由美國歐特克公司(Autodesk)開發的繪圖程序軟件包,現已經成為國際上廣為流行的繪圖工具。AutoCAD具有良好的用戶界面,通過交互菜單或命令行方式便可以進行各種操作,非計算機專業人員也能很快地學會使用。AutoCAD課程的操作性和應用性很強,繪制圖形時要遵循一定的標準和規范,教學應緊密切合行業實際應用要求。同時,在學習了AutoCAD之后,可以比較容易地進行如天正建筑CAD等其他基于AutoCAD軟件的學習。由于軟件版本更新快,當軟件更新之后,希望學生能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在今后學習工作中不斷自學新功能,與時俱進。
1 第一堂課的要點
強調專業性 首先應告知學生繪圖與“畫畫”的區別,精確繪制的圖形包含很多數學元素,而非畫家作畫,更不是隨意的涂鴉。精確控制繪圖過程的思想應一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AutoCAD窗口和Word或者IE類似,可以按住CTRL鍵再滾動鼠標轉輪,對窗口內顯示的內容進行任意縮放,但制圖員應該清楚地知道圖元的尺寸(最終打印在圖紙上的大小)。
重視命令行窗口(AutoCAD默認窗口底部) 在軟件圖形化界面廣泛應用、觸屏設備大行其道的今天,命令行窗口在AutoCAD軟件中不太容易引起初學者重視。通過此窗口,用戶不僅可以通過命令行精確地操作軟件、控制繪圖參數,還能了解AutoCAD當前的“狀況”。用戶通過命令行窗口能與AutoCAD進行良好的互動。命令行窗口還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最重要工具。
2 入門
AutoCAD和很多基于Microsoft Windows平臺的應用軟件有諸多相似之處,易于上手。除了圖形菜單、工具欄,還有快捷鍵(組合鍵)和快捷命令可以對軟件進行操作。
以執行復制命令為例,除了工具欄上的“復制”之外,還可以有另外三個途徑。
1)菜單:“工具欄(E)”“復制(C)”。
2)快捷鍵:CTRL+C。
3)快捷命令:co。
筆者建議初學者在繪圖之前應先檢查、設定圖形界限,并根據常用紙張尺寸(ISO A4或者A3)繪制圖框,再開始繪圖。繪圖過程中應關注光標位置,熟知圖元特性(線寬、線型、顏色、所在圖層等),所有的圖元應該在圖框的范圍內。
從繪制基本圖元開始,運用靈活的繪圖方法,以繪制圓(半徑50 mm)為例,介紹、演示兩種看上去比較“另類”的方法。
1)完全使用鍵盤方法:快捷命令C;指定圓心位置0,0回車;指定圓的半徑50回車;結束。
2)完全使用鼠標方法:默認參數下先打開柵格和捕捉;點擊工具欄上的圓;鼠標點擊屏幕上任意點;拖動鼠標,盯著屏幕數柵格,鼠標偏離五個網格之后再點擊鼠標結束。
經過教師的演示與講解,學生便會根據自己習慣和喜好,選擇合理的操作步驟,將鼠標和鍵盤結合起來使用。通過繪制圓的練習,教師應鼓勵學生自學繪制線、多邊形、橢圓等其他基本圖元。
3 加強練習
入門之后,學生在繪制基本圖元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與學生互動,靈活教授運用移動、復制、修剪,延伸、鏡像等命令,而不必根據教材目錄按部就班。
學生能夠繪制基本圖元,運用圖形命令以后,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稍微復雜的圖形來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圖形的選擇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繪制Audi或者BMW的汽車徽標。教師并不限定作圖步驟,任學生自由發揮。以Audi徽標為例,能力稍差的學生逐個畫圓,中等的學生用復制命令,能力強的學生則用陣列。
學生彼此在繪圖過程中相互討論如何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務,不知不覺中形成自學的習慣,教師不必手把手講授,只需在課堂上進行督導,做到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
近幾年,學校硬件配置大幅提升,已經能夠保障每名學生在上課的時候都有可用的計算機。但教學計劃課時有限,學生需要在課后加強練習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很多學生有自己的計算機,并希望教師能提供AutoCAD安裝包。筆者不建議學生使用非正式渠道獲取的軟件。為了規避版權問題,初學者可以使用中望CAD,其界面、操作習慣和命令方式與AutoCAD保持一致,文件格式也可高度兼容。
4 結束語
AutoCAD是一個功能完善的軟件,由于上課時間的限制,只會在課堂上教授與行業相關的、最常用的命令,而其他的不太常用的命令,還需要學生通過自學來完成。同時AutoCAD只是一個工具,如同寫字畫畫的筆。這門課的目的就是要學生熟練運用這支“筆”,在實際工程中以最快的方法呈現出工程圖的內容。
參考文獻
[1]楊寧.高職建筑CAD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赤子,
2015(22).
[2]梁春霞.CAD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做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
[3]彭國蘭.高職非機械類AutoCAD教學改革初探[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0,12(2).
篇5
【關鍵詞】臨摹 范畫 讀畫 評畫
近幾年,隨著全國高等美術院校的擴招,吸引了大量的中學生投入到美術專業的學習中。同時,很多學校根據部分高中生的素質情況和特長愛好,在高二階段增設了美術特長班。由于大多數學生的文化基礎較差,專業基礎很低,加上學習時間少,所以,造成專業基礎不能熟練運用,每一個知識點可能要練習很多次才能領悟理解。
如何改變這種狀況,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和較高的技能,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作為一名多年任教高考美術的教師,不光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還要將自己的知識有系統的教給學生,讓他們學好,學透,變成他們自己的東西,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由過去單獨輔導,改變成現在的單獨輔導加講大堂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上來。在對學生進行輔導方面,也嘗試過很多的教學方法,我認為臨摹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它能快速地提高學生的繪畫基本技能,從而讓他們的繪畫水平向前邁進一大步。我國古代的傳統繪畫教學最重視臨摹,學習前人是入門的最佳手段和途徑。下面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初淺的體會。
一、范畫的選擇要“精”
俗話說“眼高才能手高”。美術教師為了快速提高美術考生的繪畫技能和眼界,需要有大量的優秀范畫讓學生臨摹,我的個人經驗也說明了臨摹好畫、學習前人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用功多畫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正確的訓練方法,然后再去用功,這樣才是有效的。如果方法不對的話,用功太多等于鞏固“錯誤”,越走越遠,非但不會進步,反而會養成難改的壞習慣。
1.要選擇一些質量好的作品。對好作品在臨的過程中揣摩它的畫面構圖、結構的穿插及細節的處理,達到學而能用的目的。這也是臨摹的最終目的。
2.要選擇能準確表現結構關系的作品。因為這類作品能抓住結構的本質要素。有些初學者更愿意選擇一些表面色彩華麗或風格獨特的作品為范畫,這往往容易被飛揚的筆觸所吸引,而忽略了作品中真正要臨摹的東西。
3.還可以臨摹一些上幾屆優秀生的優秀范畫。從這些范畫中,學生能分析出具體的表現技法和概括手段,有利于學習他人的用筆和細節的表現,對畫面的處理甚至敗筆也能一目了然。
二、讀畫的程度要“透”
在學習美術的最初階段,很多學生可能進行過寫生練習,還有的也臨摹過書上的范畫,但因為沒有教師的指點或充分的領悟,往往臨摹不得法,效果也很不理想。我認為讀畫就像讀文章,要琢磨透作品中所說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到底怎樣讀,讀什么?總結多年來的經驗,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是讀“構圖”。在臨摹前,仔細觀察原畫的構圖,利用比例、參照物等多種方法把構圖找準。
第二是讀“形準”。臨每一幅畫都要臨摹的像,也就是說造型要準。這是咱們練習繪畫的一項基本要求。它也是按照比例、透視去找形。
第三是讀“結構”。初學者畫畫往往是畫模特表面,畫面畫出來膚淺,不結實,換句話說就是沒有骨頭、肉。
三、臨摹的方式要“活”
在臨摹時要注重方式的多樣性:
1.臨摹與寫生相結合:學生的臨摹是為了解決寫生中的疑惑和不足之處,不能以臨摹代替寫生。否則,會造成學生不照著別人的作品就畫不出來。臨摹一定要遵循寫生――臨摹――在寫生――在臨摹――熟練寫生的規律。
2.長期練習與短期練習相結合:臨摹不是復制,為研究物體及物體之間的大比例、大明暗、大關系,我們通常進行短期練習,時間一般控制在3小時左右,比如頭像明暗調子練習;但初學者不能總是停留在大關系和大效果上,要繼續提高,要學會深入,必須進行長期練習,時間一般6小時以上,對畫面形體結構、虛實表現手法、整體與結構進行深入的研究。
3.整體臨摹與分解臨摹相結合:在學生臨摹整體對象的過程中,教師可安排學生對臨摹對象的各部分進行臨摹的教學方法。其作用是讓學生了解整體與局部關系,降低臨摹難度,消除學生臨摹的畏懼感,達到化難為易的教學效果。
四、作畫的態度要“誠”
在作畫時,有些學生認為“不像不要緊,只要說的過去就行了”。我以為此種態度不可助長,長此以往,必將降低學生的觀察能力,削弱學生的造型能力。
篇6
一、感受成功,激發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一個人做好一切事情的動力,人們的評價與認可以及由此帶來的成就感,則是激發興趣的關鍵因素,對于作文也是如此。因此,在對小學生作文進行評價時,我更多的是采取鼓勵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會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認知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實施差異評價,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這樣,學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寫作的興趣會越來越高,寫出的文章也會越來越好。如:我教過的一位學生特別害怕寫作文,但她畫畫很好,我就讓她把美術和作文結合起來,自己構思畫的內容,根據構思的步驟、內容畫畫,然后給每一幅畫寫上幾句話,結果她寫得很好,內容也很豐富。在評講作文時,我特別表揚了她的創作是“最有創意的作文”。在鼓勵下,她逐漸喜歡上了語文課,寫作水平也逐漸地提高了。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渴望成功、獲得成功和體驗成功的快樂,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最佳途徑之一。
二、大膽仿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熱情,就會變被動為主動,變無心為有心。學生有寫作的積極性,搞好作文教學就有了良好的基礎。在培養起學生的寫作興趣之后,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填空式作文,架設“階梯”,讓學生大膽仿寫。利用課文,我指導學生仿寫了《秋天的田野》、《春雨》。通過自己的觀察,很多學生不但沒有照搬照抄,還寫出了很多優美的句子。通過這樣淺顯易學的反復練習,激發了學生寫的欲望,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僅讓學生學會了正確使用優美的詞句,而且對于正確斷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也有很大幫助。作文就是用自己的手寫自己心里的話,花些功夫,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讓他們有表達的欲望,然后以仿寫起步,相信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三、積累材料
小學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自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多看、多讀、多想、多寫是作文的基礎。為此,我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直接參與各種活動,從而獲得第一手材料,重視提供寫作的范圍,如生活見聞、自然現象、熟悉的人和各種動植物等。我還設計了自由讀寫課,教師提供閱讀場所,利用學生手邊的各類圖書、報紙交換閱讀,記下各類材料,體味、加深理解和記憶。學生有了廣泛積累,就不再覺得無材料可寫,為寫好作文打下了基礎。學生在課上記錄自己感興趣的材料,討論感興趣的話題,彼此進行交流、討論、評比,既豐富了詞匯量,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
四、疏通語句
低年級看圖寫話居多,教師稍加指點,學生就能說出圖意,但很多學生不能將說出來的內容比較全面、流暢地寫下來,這和平常語句通順的訓練有關。要想語句通順,首先要求造句時用詞準確、結構完整、合乎語法。訓練學生寫含主語、謂語、賓語的簡單句子,平時回答問題要求盡量完整,再訓練寫含有修飾成分的較復雜的句子。疏通語句這一項任務完成后,再進行段落的仿寫,才能給寫作奠定基礎。疏通語句是很重要的,這一工作貫穿了整個小學階段。作文是用筆、用腦去耕耘心田,收獲自己的心聲。小學生寫作文不像成人寫作有很強的功利性,他們只是為了更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小學生不也常在歡快地交流著彼此的生活內容和心事嗎?單拿螳螂這種動物來說,小學生的喜好也各不相同,讓他們大膽表露自己或喜或懼的感情,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嗎?
篇7
【關鍵詞】看圖 寫作 觀察 想象 興趣 訓練
作文能全面反映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可一提到作文,許多老師和學生都會感到頭痛,前幾天,我組織學生在班上展開了一項“你最喜歡的科目”的調查,有58%的同學不喜歡語文的原因就是作文太難寫了!由此可見,作文能力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語文興趣。我認為,學生要會寫文章,寫好文章,對寫文章感興趣,從一年級開始就應該培養學生的看圖說話能力。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是作文起步階段的訓練,是培養兒童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磮D寫話能力可以說是作文的基本功,是作文教學的基石。十多年來的語文教學,我通過平時的摸索和實踐,積累了一些方法。
一、走進生活,觀察為首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平日里的生活場景,周圍環境無疑是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奧妙無窮的大自然,色彩斑斕的社會生活為孩子們提供了無窮無盡的鮮活的素材。低年級孩子對外面的世界總是充滿著好奇,向往。多多引導孩子們去觀察自然,關注周圍的事物,孩子們會從中獵取到許多感興趣的內容。文學大師魯迅也曾說:“如要創作,第一是觀察?!贝禾靵砼R了,帶他們去田野里觀賞黃燦燦的油菜花,看看校園中那競相開放的花朵;夏天到了,讓孩子們坐在綠葉成蔭的樹下,聆聽清脆的鳥鳴;秋天來了,教孩子們品嘗美味的水果,看豐收的田野……面對這美妙的世界,孩子們不可能無動于衷。他們仔細觀察,用心感受。當他們的注意力被某一事物或某一現象吸引住時,有的孩子會興致勃勃地講述,愛思考的孩子會不住地提問。有了情感觸動,就會有傾吐的需要。孩子們會把那些使他們激動、贊嘆和驚奇的東西用自己的話語寫下來。
二、放飛想象激活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钡湍昙墝W求知欲強,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富有想象力。老師不能嘲笑或批評他們的想法,否則就會打消他們的積極性。在進行看圖寫話訓練時,在多幅圖中抽去一幅或出現不完整的圖畫,要求學生自己創作添畫,推前測后,更能激發學生去大膽想象。記得一次交流課上,我出示了一張畫,畫中只畫了半個圓,我要求學生在這個半圓上添上幾筆,變成一樣東西,然后展開想象,寫幾句話。后來發現,學生畫的圖有“太陽”、“刺猬”、“烏龜”、“蘑菇”、“小汽車”、“雨傘”……形形的東西,奇思妙想的話語,讀后讓人忍俊不禁。
三、角色表演情景再現
有些圖片類似于生活片段,我們還可以用演一演來化難為易。有一次我們碰到了這樣的一幅圖:圖上畫著一個孩子躺在病床上,另一個孩子站在病床邊。要求寫一寫他們的對話。(提示:小軍生病了,小明去看他,小軍同桌小紅有事去不了了,請小明代她向小軍表示問候。)當我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圖并認真讀提示,然后來說說時,孩子們都面露難色,舉手的寥寥無幾。我忽然靈機一動,請上了兩位學生,一個孩子坐在椅子上當生病的小軍,另一個是來看望小軍的小明,我沒多說什么,只是讓“小明”到門外去。門外的孩子即刻“咚咚咚”敲起門來,“小軍”應聲:“請進!”“小明”推門探頭進來,邊走邊笑著問:“小軍,你的病好點了嗎?”“小軍”面露笑容:“好多了!謝謝你來看我?!薄靶∶鳌苯又f:“本來小紅也要來的,可她今天有事來不了了。叫我代她向你問侯?!薄澳且舱埬銕臀覍λf聲謝謝!”“小軍”笑著說。此時此刻真應該伸出雙手為他們熱烈地鼓掌,動作、表情、語言他們都表現得如此到位。
四、動手動腦提高興趣
畫圖畫是低年級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件事情。美術課上,他們充滿畫畫的熱情,紛紛用畫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課間,也經??吹剿麄內宄扇涸谝黄鸾涣髯约旱靡獾膱D畫作品,可見他們是多么地喜歡畫畫,在他們心中畫畫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在指導學生進行看圖寫話時,你會發現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有的圖畫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無從下手;有的圖畫學生不喜歡,觀察的時候就會缺乏主動性;有的圖畫有人物,有景物,學生在寫話時,往往寫了人物,忽略了景物等等。如何解決這些難題?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蔽蚁氲竭@些,靈機一動,何不先把看圖寫話改成畫圖寫話呢?果然,這樣一改,效果顯著。畫畫是孩子們體驗畫畫樂趣的過程,又是孩子們思考的過程,他要構思畫什么,為什么畫,怎樣畫更漂亮,這又是個觀察和分析的過程。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都投入了一定的感情,他會急于表達自己的作品,此時再讓孩子們寫話,一定會生動又有感情。
五、大膽表達暢所欲言
低年級孩子好奇、天真,思維形象具體,但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說起話來有時前言不搭后語或重復。這就要求老師要耐心引導,注重細節。有些孩子在課堂上表現膽小,不愛說話,但對班級里發生的事,同學身上發生的事總愛跑來跟老師說說。說也奇怪,原先連話都說不通的孩子這時候他總能有頭有尾地把事情原委流利地有條理地說下來。
課標上也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感受、想象說出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币庾R到這點后,我總是能耐心地聽完孩子們想說的話,還時不時地給他糾正語病。孩子他愿說,而且這些話都是發自內心的,他能說得那么順溜,也就不足為奇了。
總之,對低年級學生進行作文起步訓練,教師要注重觀察引導,善于利用資源,充分激發學生想象,帶領學生實踐,積累寫話材料,讓學生愿說樂寫,使他們能順利地邁上中年級作文的新臺階。我堅信:給孩子一片五彩的天空,他們一定會像小鳥一樣快樂飛翔,一定會用五光十色的筆來描繪美好的生活。
注: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稿
篇8
【關鍵詞】油畫創作體驗反思
一、對表現對象的體驗與反思
表現對象是油畫創作的內容,是創作中無法回避的研究課題,它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意象的,更可以是抽象的。無論畫作是具象的、意象的還是抽象的,都必須經過畫者頭腦的體驗與反思,才可能形成具有感染力的繪畫作品。首先,作畫者要對寫生的對象進行深入地察,從人物的外表(性別、年齡、衣著、色彩、姿態)到人物的內心世界(氣質、性格、表情)等。筆者曾經聽一位老師說過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他說,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我們的眼睛要像餓狼一樣敏銳、貪婪,不要放過每一個細節。
人物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客體,但最熟悉的往往在視覺中成為視而不見的對象,我們的認識往往容易落入概念的窠臼和表面。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他人的存在只要我們感覺得到并使自己有安全感就足夠了,無需觀察他們的形態和特征。但是,若要把人物搬到畫面上去,不仔細觀察是不能完成的。深入地觀察不但要入木三分地把握每一個細節的變化,還要注意體會其中的聯系以及各個部分相互間的影響。
美國作畫者基蒙
?b尼克萊代斯著名的素描教學法就十分強調視覺與觸覺的結合,他倡導一種素描的寫生方法叫盲畫,就是不看畫紙和畫筆,眼睛緊盯著描繪對象的體型輪廓,目光緩慢地隨著對象的形體輪廓移動,手中的筆也隨著目光的移動而移動,目的是訓練畫者學會用目光去觸摸對象。剛開始用這種方法練習時,筆下畫出來的物象一開始是完全走形的,但盲畫出來的線條不像平時畫出來的線條的樣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盲畫的準確性在提高,最重要的是感知逐漸深入了,不再停留在浮躁的階段。一些有成就的作畫者在談到體驗表現對象的過程時,總是強調要充分而全面地調動身體的所有感官,同時,把視覺上的深入觀察運用到極致。筆者的老師鐘以勤先生曾告誡我們:觀察對象的時候要學會用目光觸摸,用目光體驗對象的質感和細微的起伏、轉折關系,甚至要體會對象的溫度和體內的脈搏,要想象你的筆觸是在對象身體的表面上移動,讓自己身心感受融入到對象中去。
但是,僅僅是這樣的體驗和感知是不夠的,這不過是對物體知覺的常識性觀察,這樣的觀察使人很容易陷入客觀主義思維的模式,被自然對象牽著鼻子走,成為自然表象的奴隸。觀察要融入到對象中去,反思卻要能跳出對象。畫畫不同于照相,并不是把客觀現實完全照搬到畫布上去,即便是對景寫生,表現的也只是相對正確的關系。因此,這個表現的過程就是一個主觀處理的過程,主觀處理的過程就是反思。觀察不僅要深入揣摩表現對象的本質特征,同時還要擺脫表現對象客觀實在對藝術表現的束縛,打破普通視知覺的經驗和常規,從對客觀對象的觀察中尋找屬于自己的獨特視角,避免流俗或雷同。面對不同對象的寫生,體驗會不同,反思也就大相徑庭。對客觀事物體驗的方面不同,個人反思的取向不同,得出的結論即呈現的畫面效果也不同,也就造成了千人千面的風格。
二、對本體語言的體驗與反思
油畫本體語言潛藏著無限的可能,并通過作畫者對材料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方式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油畫本體語言包含了顏料、媒介、基底材質、筆觸等多方面的綜合元素,如果忽略了任何一方面的研究,都會對語言的表達產生阻礙。因此,對油畫本體語言深入的感知體驗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對油畫本體語言的體驗從初學到入門以及從入門到揮灑自如要經歷十分漫長的過程,對于個別有天賦的作畫者來說這個階段可能會短一些,但更多的人都經歷了數十年的探索與實踐,才能真正把握其性能特點。
繪畫材料進入到藝術創作的語境中改變了身份,它們不再是單純的材料,而是被賦予了一種寓意、象征和存在的價值的本體語言,成為作畫者自我的延伸。一般在創作前,作畫者對選擇運用的媒材都會預設一個基本效果,但對創作過程中產生的變化未必能完全控制或把握,因此,必須要及時總結經驗,進行必要的反思,以達到熟練掌握和控制所運用的媒材,確切傳譯個人語義,從而達到實現自我表達的目的。畫框作為油畫的依托和載體,內框與畫布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作品的質量。許多大城市的作畫者已經不再自己繃畫布、制作畫底,這個環節的省略可以為作畫者節約許多時間。然而筆者認為,如果從學習油畫開始就從來沒有經歷自己動手做底的過程,一般是很難發現基底材料對作品影響的奧秘的,也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繪畫表現的載體。要深入了解繃畫框的程序,并可以根據自己繪畫的要求對畫布質地進行挑選,對畫布基底材料的性質有選擇地制作,是保證創作順利完成的前提。
就單純的物質特性而言,油畫顏料的色性穩定,卻因不同的使用者和不同的使用方法而千變萬化。單就調色的順序不同、敷色的厚薄不同、筆觸的肌理不同、運筆的方式和力度的不同,油畫顏料都會由此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其豐富微妙的變化需認真體察并加以總結才能逐步掌握運用。初學油畫的時候很容易被其穩定的色性所蒙蔽,認為油畫沒有干濕變化會比較好把握,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才發現其實不然。認識、理解了油畫本體語言的意義也將在畫面上實現表達的意義。油畫與生俱來的包容性,更加擴展其語言表達的可能性。在最近的十余年里,中國的油作畫者們在油畫媒介與材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使油畫這個架上繪畫表現形式在中國的發展還方興未艾。
三、對表現形式的探索與反思
對表現對象和本體語言的體驗與反思,是掌握油畫語言的初級階段。要真正駕馭油畫,運用油畫進行創作,還必須對藝術表現形式有廣泛而深入的了解。任何一幅優秀的藝術作品的產生或一種藝術風格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都體現了作者自身的藝術積淀,也反映了作者對前人藝術表現形式的繼承與發展,還體現了作者對傳統的反叛和超越。
表現形式是作品主題的藝術思想闡發的最重要的方式,形式語言比直接的說教更具力量。重構是藝術家對既有的繪畫形式的探索和反思,它具有兩種基本特征:一是創作觀念上的“形式自律”和“主觀創造”;二是藝術家發揮主觀創造性,在作品中將自然形象解構,重新組織畫面結構,建構出一種非寫實的藝術形象。繪畫形式的探索和反思既滿足了藝術家的創作欲望,充分釋放藝術家的創造潛能,發揮藝術家的自主創造力,又促進了藝術風格不斷推陳出新,使藝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滿足公眾多元化的審美需求。
篇9
關鍵詞: 藝術教育 初中美術教學 創新能力
初中階段是義務教育的重要階段,除了語數外等學科外,初中美術等美育科目也應該引起師生的高度重視,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必修課之一,它對培養學生的性情,啟發學生的智慧,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教育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觀察力、想象力及創造力等,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社會各界的重視。
撰文之前,我抽樣調查了部分初中學生,通過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對學生對于美術的看法、期許和喜愛程度等作了詳細調查,并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學校師資力量配置和分布進行了綜合分析和比對,得出了這樣一條結論:學生對美術的喜愛程度隨著年級的增長呈現倒退趨勢。比如小學時,學生熱愛畫畫,且接觸繪畫的機會比較多,他們的藝術天分得到充分發揮;而到了中學時,學生由于要應付日益繁重的課業壓力和考試,逐漸放棄了美術。另外,由于部分家長和老師對藝術類科目存在偏見,因此并不贊成學生“避重就輕”,選擇學習美術。
綜合分析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我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客觀因素: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根深蒂固,雖然素質教育已廣泛推行,但實施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學生面對沉重的應試壓力,難以分心學習美術。二是主觀因素:教師迫于升學指標壓力,過分關注學生的語數外教學,且思想上不重視藝術類教學,觀念上不鼓勵學生學習此類科目;家長也不贊成孩子學習美術,而是希望他們專心考試,考上理想的重點大學。在主、客觀因素的作用下,學生自我選擇的空間極其有限,選擇學習美術則意味著他們將承受來自師長和家長的雙重壓力。另外,不少學生缺乏美術學習興趣,這是引發上述現象的根本原因。美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關鍵部分,不能不引起重視,那么,我們該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專注于美術的學習呢?
1.掌握學生心理需求,激發其興趣
教師應科學看待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制訂符合實際的教學計劃。學生在認知事物的過程中有其自身訴求,因而會產生不同看法,美術教育首先考查的就是學生觀察事物、感知事物和表現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師引導學生繪畫入門時,應鼓勵其多創作自己喜愛和想表達的東西,這正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最好時機,因為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切身感受到畫出自己喜歡的事物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另外,教師應及時地給予學生鼓勵,對于剛入門的學生來說,老師的支持和肯定將會使他們走得更遠。
2.破除舊觀念,提高審美能力
初中美術教育因地域區別而呈現出不同水平,發達地區教學條件優越,師資力量雄厚,美術教學走在了同類學校的前列。相對落后地區的美術教學卻因為各種因素的限制而舉步維艱,美術教師需破除舊觀念,不能以發達地區的高標準要求學生,要充分認識學生實際,多關注學生繪畫時的內心感受和審美傾向,并以此為突破口善加引導。另外,教師需改變對藝術類科目的傳統認知,消除偏見,并不斷提高審美能力。美術學科除了要教會學生繪畫技巧外,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美術的學習與創作。
3.優化美術課堂教學模式,以興趣為出發點,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3.1增進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越來越忌諱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這樣的教學方法簡單機械,不能很好地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其創造力。新課改要求師生之間應是真誠交流的“伙伴關系”,提倡師生互動交流常態化,進而活躍課堂氛圍。如此,學生在與老師的交流中將受到更多啟發,創造力也將凸顯出來。例如,教師在教授雕塑課時,針對來自相對落后地區的學生,應考慮到他們可能不太常用橡皮泥做雕塑,因而可帶領他們一起挖泥土做雕塑,并鼓勵他們按照心中所想捏出自己內心想象的東西。在此過程中,教師應不斷給予肯定,激勵他們深入學習。
3.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科學設置練習。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善于針對不同實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并科學設置相應練習。對于已經具備一定基礎的學生,可從嚴要求,設置一些層次較高、難度系數較大的題目進行練習。對于正處于入門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應給予更多鼓勵,練習題目的難易程度也要仔細考究??傊?,教師制訂教學計劃時要注重循序漸進、層層深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通過這種層次分明、遞進有序的教學,學生將逐漸樹立自信心,對美術產生日益濃厚的學習興趣。
初中美術教學任重而道遠,一方面,教師要破除自身的舊觀念,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還要科學引導學生,尊重他們的內心感受和訴求。另一方面,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和老師交流,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從最基本的東西抓起,并不斷練習。
參考文獻:
[1]馮驥才.中國文化每分鐘都在消失,2010-07.
[2]張慧泉.中國大陸基礎美術教育發展概況與展望(1978-2002年)[D].上海師范大學;2003.
[3]李娟蓮.中學美術教學中人體藝術欣賞初探[J].
篇10
關鍵字:水粉畫; 小班; 創造性;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6-106-001
目前,幼兒對于色彩的認識,大部分幼兒園都是從油畫棒入門。這是比較局限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色彩,而繪畫的形式又是如此多樣性,應該讓他們通過多種方式來感知色彩。為了進一步發展小班幼兒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和想象能力,我園開設了小班水分畫教學的實驗。
一、繪畫實例對比
在開設水粉的班級與未曾上過水粉的班級間我也作過一些比較,如在繪畫大蘋果時:
由于小班幼兒手的小肌肉發展緩慢,目測力尚未發展,加上油畫棒比較短小,所以涂色不均勻,而水粉筆正因為比較寬大而適合小班幼兒畫畫。并且發現經常用水粉筆繪畫的幼兒,在用油畫棒繪畫時,畫面布局比較大,從練習涂色這方面來看,進步也非???。同時水粉畫以其鮮明的色彩深受幼兒的喜愛。當然這也不是否定了油畫棒在繪畫中的地位,畢竟在幼兒的啟蒙繪畫中,它也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以上的對比,我們可以意識到,如果有水粉畫參與,那么對于幼兒的繪畫將有更大的幫助。
二、引導幼兒認識色彩
水粉活動對小班幼兒認識顏色,使用顏色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色彩來源于生活:自然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如藍藍的天、清清的小河、綠綠的草地,這是他們最容易接受的色彩,老師可利用與幼兒一同散步的時間引導幼兒說說眼前所看到的色彩。在教室中玩“色彩寶寶”的游戲,通過老師或同伴的口令,尋找相應的顏色。在操場上追泡泡,根據太陽光對肥皂泡的折射,既鍛煉了幼兒的運動能力,又體驗到了大自然中豐富的色彩,這些都有助于幼兒形成色彩美感。
(二)在水粉活動中追求顏色:首先,從三原色著手。三原色是生活中常見的色彩,大部分幼兒都能很快說出其名稱。這時,老師故作神秘地告訴大家,今天要為大家變個魔術,用調色的方法,讓幼兒看到豐富的彩色,于是,幼兒迫不及待地拿起手中的畫筆,在調色板上涂呀、玩呀,每個人都能調出不同的色彩。在他們的眼中,仿佛是發現了新大陸。就這樣,他們喜歡上了水粉活動。漸漸地,過渡到近似色的認識。在戶外我們觀察到一朵紅色的花,它有著很多的花瓣,但是每一片的顏色也不是完全相同。根據這個方法,幼兒也找到了不同的樹葉,有嫩綠的,也有深綠的。在這些游戲活動中讓幼兒慢慢感知這些不同的色彩。
在認識色彩的同時,我也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幼兒掌握一些水粉畫的基本技能。如在練習平涂時,以印照片為主線,在畫有白色蠟筆的底稿上,有幼兒選擇色彩,從紙的一頭畫到另一頭,中間不能留有空隙,為了看清自己的照片上拍了什么小動物,幼兒在涂色時是非常的仔細。對于幼兒的繪畫,大多數是平面的,在一次討論中,幼兒提出:幼兒園的柱子不漂亮,它都是一個顏色的。為此,我將所有柱子表面包上了厚厚的紙張,讓幼兒分成小組繪畫彩色的柱子。這個活動一方面能夠讓幼兒嘗試一下立體作畫的感覺;另一方面,鍛煉幼兒大膽繪制線條,并且也培養了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三)培養幼兒審美能力:水粉活動能夠培養小班幼兒大膽作畫的能力,豐富的想象力,萌發幼兒的審美情趣。時常欣賞優秀的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在繪畫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選擇色彩時,有的幼兒往往比較主觀,喜歡什么色彩,就會用一種色彩畫滿整個畫面,使作品色彩單調;有的幼兒一個勁兒地調色,將畫面弄得灰灰的。這時,我會讓幼兒進行相互的評價,如畫的大西瓜,有名幼兒將西瓜畫成了紫灰色,這時旁邊的同伴就會提醒到“這個西瓜怎么能吃呢,都爛了。我的西瓜是甜的,看……”揚起手中的畫,這名幼兒馬上意識到了,在畫西瓜另一半時洗了洗筆,換上了鮮亮的色彩。讓幼兒在水粉活動中產生對色彩的濃厚興趣,重視教室環境的布置,也是很重要的。每次畫完畫,幼兒都會有很大的成就感。將他們的作品放置在做好的小鏡框中,布置在教室里,既美化了教室,也能夠提高幼兒的色彩能力,增強他們的審美情感。
三、注重繪畫過程
兒童畫是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它的思維、造型、色彩和表現手段都不同于其他繪畫種類。不能用輕易地“好看”和“不好看”來下定論。評價者不經意,但對于孩子來說影響卻很深遠?;蛟S,我們看到的“作品”是亂七八糟、雜亂無章的,特別是一些家長會非常的著急,一味教他畫太陽、畫小草等等,或是與其他孩子進行對比,然后得出結論:“咱孩子在這方面沒有天分?!逼鋵?,只要在其原有的基礎上有一些小小的進步,我們就應該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
特別是水粉繪畫,在握筆繪畫的同時,其實是在進行一個通感的訓練。繪畫時,需要握筆姿勢準確,注意力集中。只有手眼協調了,才能將線條畫的流暢,筆觸才能到位。在不斷的涂色練習中,也是色彩能力的鍛煉。成人應以欣賞的目光來看待他們的作品。
其次,不要讓幼兒模仿成人的范畫,長時間的臨摹,只能使他們成為范畫的依附者,模仿工具,扼殺了他們內在的創作欲望。既然兒童畫是一種表現,就要給孩子表現的能力和機會。
綜上所述,通過小班水粉活動的開設,促進了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增強幼兒的審美情趣,豐富了幼兒的創造性,是我們值得開設的一門課程。
參考文獻:
[1]屠美如.學前兒童藝術綜合教育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二版
[2]楊景芝.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3]朱家雄.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華東師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