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開發范文

時間:2023-10-30 17:59: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計算機網絡開發,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計算機網絡開發

篇1

關鍵詞:電子病歷系統;功能定位;建設目標;技術難點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01-0000-02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System Analysi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s

Peng Kai

(Hunan X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Jishou416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s,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system has been gradually replaced the tradition of the paper medical records,and provides electronic storage of information,query,statistics,exchange and other functions,it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used in the medical field,but also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hospital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system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the application,not onl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ospital services,and also greatly reduces the use of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Keywords: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system;Functional position; Building goal;Technical difficulties

電子病歷系統是醫學專用軟件,醫院應用電子病歷可以實現對患者信息的電子化記錄,它大大超越了傳統紙質病歷所能提供的服務。電子病歷是計算機網絡技術普及的必然產物,也是醫療機構實現計算機網絡式管理的必然結果。在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全球化的當下,我國醫療機構逐漸步入了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時代,各種先進醫療器械的使用、管理信息系統與臨床信息系統的普及是醫療機構得到了全面的發展,也為電子病歷系統的推廣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一、電子病歷系統的功能定位

(一)電子病歷信息內容功能定位。電子病歷信息內容的功能定位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臨床診療資料全程記錄,由于臨床信息系統的欠缺,我國的電子病歷是從病程記錄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目前不少人還認為病程記錄器就是電子病歷,但實則電子病歷與病程記錄器有很大區別,電子病歷融合了患者進行治療的全程,其中不僅含有紙質病歷中的內容,還含有醫學影像、藥品耗材廠家、檢查設備等更為全面的醫療信息;病歷信息僅限于醫療機構內部使用,電子病歷是患者在某一個醫療機構就診的全程記錄,而且電子病歷信息的記錄涉及到法律問題,跨醫療機構的臨床診療信息與患者個人身體健康記錄與電子病歷無關,屬于電子健康檔案管理;電子健康檔案能夠實現基本信息的共享,電子健康檔案與電子病歷不屬于同一范疇,它以電子病歷為主體,以信息共享為核心的信息載體,實現了信息提供者與使用者之間的信息交換與共享。

(二)電子病歷系統功能。電子病歷系統功能可以劃分為兩大塊,一是狹義的功能,二是廣義的功能。狹義電子病歷系統不負責病歷內容的產生,它只包含信息的收集、儲存、展示、檢索與處理,這樣一來病程記錄器就不能納入電子病歷系統的范疇,應該歸入臨床信息系統的范疇;廣義的電子病歷系統不僅負責信息的收集、儲存、展示、檢索與處理,它還把所有與電子病歷有關的系統都歸入了電子病歷系統的范疇,也就是說電子病歷系統不僅要實現對資料的收集、儲存等功能,還要實現產生醫療信息的功能,其中PACS、RIS、LIS重癥監護、手術麻醉等刺痛都屬于電子病歷系統的范疇。

二、電子病歷系統的建設目標

電子病歷系統主要實現對患者治療全程醫療信息的記錄與反饋,它是建立在醫囑、醫學影像、麻醉、護理等各種臨床信息系統基礎上的,電子病歷中記載的信息可以滿足醫生臨床診療現場的信息需求,實現臨床數據集成、展示并發展為電子病歷的目標。電子病歷管理系統的發展應用情況可以最大程度的體現一個醫院的醫療水平、建設水平、發展水平,因此電子病歷系統的建設目標可以概括為:“無紙化儲存、一體化展示、智能化應用”。

(一)無紙化存儲。取代傳統紙質病歷,實現醫療信息的無紙化存儲是建立電子病歷系統的必要條件,假若一家醫院還沒有實現醫療信息的無紙化存儲,那就不能稱作是電子化病歷系統的應用,但真正實現無紙化電子醫療信息的記載也需要攻克許多的技術難題,本文后面會做具體介紹。

(二)一體化展示。電子病歷主要是通過對各種臨床醫療信息的集成,實現醫療信息的統一展示,電子病歷用圖形化的界面展示了病人就診全程的醫療信息,避免工作人員多次打開多個不同系統實現信息的查找,電子病歷能夠快捷、有效的實現對醫療信息的查閱、檢索、對比,大大降低了人力物力的需求,為醫師利用患者的醫療信息提供了有效的途徑。醫生工作站是臨床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電子病歷系統的核心部件,它既能夠提供必要的病歷信息,也能夠實現對患者醫療信息的展示,加強醫生工作站的建設能夠更好實現電子病歷的應用。一個醫生工作站,包含許多必要信息:科室綜合瀏覽界面,這個界面可以有效的展示患者病情的變化,對于新入、手術、危重病人的信息都有詳細的記錄,通過這一界面的信息展示醫生可以及時了解全科室的診療情況與重癥病人的情況;患者綜合界面,此界面以時間與事件為基礎形成了一個二維坐標,醫生可以快速掌握患者入院以來病情的變化情況,可以通過圖形準確了解患者各類檢查信息;患者體征瀏覽界面,在此界面中,患者的生命體征、醫囑、檢查等信息可以快速的被查閱,能夠為醫生的診療提供基本信息。

(三)智能化應用。智能化應用能夠有效改善醫生的臨床決策水平,它主要表現在對醫療過程的管理、電子化臨床途徑、閉環醫囑等支持系統的應用。集成臨床途徑,臨床途徑是一種診療標準化的方法,它以縮短治療時間、節省醫療費用為前提,按照患者的病情設置最佳醫療護理方案,并安排住院時間與費用,臨床途徑的集成化管理不僅可以規范治療過程,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治療行為,還可以增強醫療活動的計劃性;閉環醫囑管理,在整個醫療過程中,醫生的醫囑是否順利執行、醫囑執行的效果如何對于臨床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電子病歷系統圍繞醫囑處理過程,形成了一個閉環式的醫囑管理系統,從醫囑的下達、轉抄、核對直至執行、結果、監控、反饋等都進行了有效的聯合,對醫囑實現了全面閉環式管理,減少了醫療差錯,保證藥品使用的正確;電子病歷系統中另外一個較為重要的系統就是臨床決策系統,它能夠為醫生的各種臨床活動提供信息支持,有效提高醫療質量,不僅能夠保證患者的合理用藥,還能夠為診療信息的決策支持提供幫助。

三、電子病歷系統的三大技術難點與方案

電子病歷在中國已有十幾年的發展歷史,這十幾年電子病歷的研發與推廣有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近幾年人們對電子病歷的認識與重視程度逐漸提高,電子病歷在不斷向上發展。然而市場上真正不錯的電子病歷產品確實屈指可數,因為電子病歷系統的研發除了需要有深厚的醫學知識外,還需有專業的計算機網絡知識,電子病歷系統的獨特性使得它對研發者的技術能力與經驗有相當高的要求,在電子病歷系統的研發中,主要有三大技術難點。

(一)病歷編輯器問題。病歷編輯器是電子病歷系統的核心技術,也是電子病歷系統研發中的重點與難點,病歷編輯器功能的強大與否直接關系到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效果的好壞。在病歷的書寫中,病歷編輯器既要支持醫學專業術語的結構化存儲,還要支持自由語言的書寫,同時還要支持圖片與文章的混排,現有的文字書寫工具很難滿足病歷的書寫需求。

解決方案:要解決病歷編輯的問題,就需要研發一套書寫病歷專用的編輯器,就如“病歷寶典”這一病歷編輯器就是對WORD的模仿,該病歷編輯器不僅能夠提供WORD所提供的所有功能,還能實現對醫學專業術語的結構化存儲,這主要在于此病歷編輯器能夠提供以下功能:支持文字的各項設置,支持段落的居中、居左等排版設置,支持表格的各項操作,支持格式刷等,這些功能能夠滿足醫生書寫病歷的需求。

(二)結構化存儲問題。結構化電子病歷是指按照醫學專業知識對將以自然語言形式輸入的醫療信息按照醫學專業術語要求進行結構化分析與整理,最終將這些語義結構以關系型結構的方式保存在數據庫中。不能實現結構化的電子病歷不能稱作是真正的電子病歷,因為這些病歷只是語義結構式的文本病歷,在今后的數據處理中無法采用關系型的計算方法對它進行處理,從而實現醫療信息的檢索、查閱、分析等功能。

解決方案:現在電子病歷系統一般都引入了元素的概念,通過元素概念的引用能夠有效的實現對電子病歷的結構化處理,其中的元素包括簡單元素與復雜元素,對于不同類型的元素可以設置成不同的屬性,通過對電子病歷文檔中元素的設定,可以實現內容的快速錄入,還可以起到規范醫學專用詞的作用,提高病歷的服務質量。

(三)醫學矢量圖。國內現有的電子病歷系統中能夠插入的醫學圖片大都是非矢量性圖片,在進行圖片信息錄入時,一般都用專門的圖形編輯器將圖片繪制好,然后將這些圖片以普通圖片的形式插入到病歷編輯器中,實現對圖片信息的錄入,然而在病歷編輯器中卻無法實現對這些圖片信息的修改,如果發現錯誤只能重新繪制。

解決方案:在病歷編輯器中嵌入一套專用醫學矢量圖片編輯工具,矢量化的圖片編輯能夠實現各種醫學圖片的快速繪制,同時還能保證圖片是以矢量化的格式儲存在病歷中,后期對圖片進行修改就十分簡單。

四、總結

電子病歷系統是科技發展的并然產物,它的應用也表明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逐漸深入到各個領域,電子病歷系統對提高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水平,提供方便快速的醫療信息查詢有著重要意義。電子病歷系統的推廣主要是以“無紙化儲存、一體化展示、智能化應用”為目標,在研發電子病歷系統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技術難點,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些難點已經逐漸被攻克,相信電子病歷系統還會有更高的發展,為人民大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陳金雄.醫院CIO解讀電子病歷與電子病歷系統[J].商業新聞網,2010,7,30

[2]吳曉澄,龔海,張宇霞,李春雨,趙夢姣,沈海濱.淺析結構化電子病歷系統的應用和體會[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0,24,6

篇2

關鍵詞:醫院 網絡資源 原則 開發和利用

隨著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開發與普及,人們已經進入數字化和網絡化為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計算機網絡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到社會各個領域,受其巨大影響,醫院也開始進入了網絡信息資源管理時期。經過長期以來的實踐與發展,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已經從傳統的模式轉換為依托網絡資源的現代化信息管理系統,醫院的網絡信息資源管理將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而不斷的發生變化,在現代醫院管理中,計算機信息網絡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極大的促進了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在獲取現金的醫療知識和信息的速度上,網絡資源的利用極大的提高了醫院的醫療水平。因此,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成為醫院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醫院利用網絡資源的原則,并提出醫院開發網絡資源的措施。

一、醫院計算機網絡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原則

(一)完整性和集成性

在強化醫院計算機信息系統時,必須堅持完整性和集成性的原則,以實現醫院各部門醫療信息共享為目標,促進醫院各項管理措施的加強。在網絡環境下,加強醫院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建設,可以有效的實現醫院辦公系統的智能化以及業務流程的計算機化,因此,其內容必須保持完整一致,能夠很好的處理醫院內部各部門的日常操作數據,并對數據進行整合和管理,使其能夠正確反映醫院業務運作情況。集成性是指醫院計算機信息系統應該是多方面內容的集成,系統的設計者利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實現各部分的有機整合,提高醫院整體的運作效率。

(二)標準化和可靠性

在強化網絡環境下醫院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時,保障信息系統的統一化標準是確保其可靠性的重要依據,是強化醫院現代化信息系統管理的有效指導原則。醫院要建立健全醫院計算機網絡系統,保證系統內部各個設備的正常穩定運行。同時保障網絡環境的安全,強化醫院網絡系統的容錯能力,可以對出現的安全問題和漏洞進行快速的修復。采取一系列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加強對醫院信息系統關鍵環節的監控,實現對數據庫的及時備份,確保數據安全。此外,在統一的標準下,應該加強網絡信息系統的穩定性,確保醫院能夠建立起開放性和標準化的醫院計算機信息系統,幫助醫院各部門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并且通過通信協議促進不同操作系統以及網絡系統之間的通訊管理,有效加強醫院信息系統數據庫的管理。①

(三)數字化和多樣化

隨著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醫院信息資源又傳統的紙上文字變成了電磁信號或者是光介質的光信息,這種數字化的存儲模式,可以方便信息的傳遞和查詢,信息存儲密度高、容量大,并且不易被損耗,可以重復的被使用。以數字化形式存儲的信息,可以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遠距離的傳輸。傳統的醫院信息只能呈現在紙張上,而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可以使信息通過文本、視頻、軟件以及音頻等形式展示,涉及的領域也不斷增多,提高了信息的流動性。

二、加強醫院計算機網絡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措施

(一)建立專門的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機構

在醫院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對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的使用越來越頻繁,信息的種類也良莠不齊。因此,在醫院利用網絡資源的過程中,往往因為一些劣質信息的存在而導致醫院經營管理的不良后果。醫院應該建立專門的機構,從事對計算機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工作,對網絡中各種信息進行鑒定和篩選,保證優秀資源的利用,去除雜亂無章的網絡信息,保證醫院網絡信息使用的安全高效,實現網絡資源的科學開發與利用。

(二)規劃化網絡建設目標

目前,我國醫院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主要由門診管理系統、住院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以及辦公室管理信息系統等幾個部分組成。②其中,門診管理信息系統包括了掛號、劃價以及收費等多個項目;住院信息管理系統則包括了住院信息的登記以及相關費用的結算和藥品管理等;財務管理系統則是對醫院財務信息進行統一的管理;辦公室管理系統則是借助局域網互聯,實現辦公的智能化。在加強醫院計算機信息系統建設時,應該設立規范化的目標,主要是在滿足醫院各方面發展需求條件下,對醫院的虛擬網絡進行劃分,設置不同的訪問權限,實時的監測網絡中的流量情況,及時發現潛在威脅并加以解決,保護醫院網絡環境的安全。②

(三)加強醫院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在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計算機專業和信息技術專業的高素質人才,這就需要醫院加強人才的引進,積極的與各高效合作,引進具有計算機網絡知識的專業人才,促進醫院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同時,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訓,及時的更新相關專業知識,切實提高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水平。

三、結束語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可以幫助醫院借鑒先進的醫療和管理知識,提高醫院的綜合競爭力。因此,醫院必須加強對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加強人才引進,規范網絡建設目標,切實提高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篇3

由于在傳統實驗室進行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硬件實驗,受到空間、時間、硬件設備等因素的限制,為了有效解決該問題,設計一個基于VRML技術,結合3Dmax建模工具,以及javaScript、asp、Access數據庫等工具,實現基于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基礎課虛擬實驗室系統。

【關鍵詞】網絡 虛擬實驗室 硬件展示 硬件組裝

1 引言

高等院校教學活動中實驗是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實驗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驗技能都至關重要。在以往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由于受到教學條件的影響和硬件設備的限制,教學中涉及硬件的實驗很多是紙上談兵,通常是介紹CPU、主板、內存、顯示卡以及一些常見外部設備的型號品牌、技術指標等,即使做實驗大多也是用一些過時、淘汰、破舊的設備進行學生不感興趣的實驗練習,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得不到訓練和培養。當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遇到計算機故障時,由于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再加上計算機軟、硬件的不斷更新,所以學生感到無從下手,根本解決不了計算機的故障。為了改變現狀,使學生能適應社會,建立基于網絡的虛擬的計算機基礎硬件實驗室,改變傳統實驗教學模式的局限性,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教學成本,而且可以不斷擴大實驗范圍和實驗科目,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才能培養出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2 計算機基礎虛擬實驗室實現方案

2.1 虛擬實驗室特點和實驗內容

計算機基礎虛擬實驗室創建一個基于Web的可視化三維環境,系統提供常見的計算機硬件三維模型,并且對顏色、接口傳感器感應點等配置相應參數,將每一類可視化的三維物體抽象成一種實驗對象。學生或教師通過注冊登錄進入虛擬實驗室,通過操作鼠標、鍵盤進行虛擬實驗,完成實驗任務。這種設計理念,不但為實驗類課程的教學改革及遠程教育提供了條件和技術支持,還可以隨時為學生提供更多、更新、更好的儀器設備進行安裝、調試。

組建基于網絡環境的開放式計算機基礎課虛擬實驗室,主要完成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所涉及的計算機硬件方面的基本實驗。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1)三維立體展示當前最新的計算機硬件并配以文字說明,主要有主板、CPU、內存、硬盤、顯示器、打印機、掃描儀、光驅、鍵盤、鼠標等。

(2)完成微型計算機組裝實驗。

(3)以二維網頁的形式完成計算機網絡組建實驗,主要完成局域網組建、網線制作、路由器配置、ADSL連接配置實驗。

(4)計算機基礎課虛擬實驗的教師管理。

2.2 系統實現方案

本項目基于VRML技術,結合3Dmax建模工具,以及javaScript、asp、Access數據庫等工具,實現基于網絡環境下的B/S結構的計算機基礎課虛擬實驗室系統。

(1)根據系統總體框架設定各個模塊的基本功能。

(2)構建三維虛擬實驗環境。虛擬環境建模主要是三維視覺建模,使用基于VRML組件技術封裝該模型,使得虛擬器件具有良好的獨立性、擴展性和重用性。再適當地配備聲音輔助實驗中的交互效果,增加實驗的真實性。虛擬實驗的建模涉及到實驗環境和實驗設備兩方面的建模。

① 簡單模型的創建。

對實驗室、實驗臺等本身結構不太復雜的模型直接利用VRML來建模。綜合運用VRML語言中的Transform、Scale、Box、Cylinder等實現造型。由于用VRML建模形成的文件很小,這樣有利于網上傳輸。

② 復雜模型創建及優化處理。

由于主機、主板、內存、顯示器、顯卡、打印機、掃描儀等結構比較復雜,直接用VRML語言完成困難,選用專業三維建模軟件3DMax進行建模。由于3DMax對元器件描述的精度高,經VRML轉換后形成的VRML文件存在大量垃圾代碼,必須對該代碼進行優化處理,經過處理后的文件再通過VRML進行調用。

(3)交互式虛擬實驗的實現。交互操作主要是基于事件驅動的,如鼠標單擊、雙擊、右擊、拖拽、鍵盤事件等,以及攝像機的位置變化等形式。通過定義接觸傳感器結點,確定部件間關聯關系,通過詳細的三維模型展示內部構造,并以動畫、圖文相結合的方式,介紹硬件工作原理,形式直觀,易于非專業學生理解。

虛擬實驗過程通過接觸傳感器節點(TouchSensor)、VRMLScript編寫的腳本程序實現。在各個需要交互控制的物體上,定義一系列的TouchSensor節點,相應的實驗都要針對這些節點進行控制執行。將用戶的輸入經過程序轉換,輸出到特定的對象上,從而實現交互過程的完成。

(4)網上。將構建完成的三維場景進行集成,與網上其他媒體素材合成,形成一個控制方便、界面友好的虛擬實驗環境。把虛擬實驗放在Web服務器上,用戶通過互聯網就能對虛擬實驗進行遠程瀏覽和交互操作。

開發步驟簡單概括為:利用3Dmax建模導出模型文件VRML編輯輸出到Internet。

3 系統主要功能模塊設計

3.1 學生實驗操作模塊

學生經過注冊后,才可以登錄進入虛擬實驗系統。學生可以瀏覽虛擬硬件設備、選擇實驗項目進行實驗操作并可以填寫提交實驗報告供教師查閱和評分。系統還提供軟件下載的功能以及用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疑難解答模塊。

3.2 教師管理模塊

實驗管理由教師承擔,只有通過審核的教師,方可進行實驗器件庫元器件的增加、刪除、修改,更新并進行虛擬實驗項目的制定和管理工作。教師管理的數據庫包括實驗管理庫和學生成績管理庫。教師將實驗目的、實驗任務以及實驗要求等信息存儲實驗管理庫中,供學生調閱。教師可以選擇學生的實驗報告進行瀏覽、評閱,并將成績存入學生成績管理庫中。

4 結束語

本文對虛擬實驗室的設計進行了總體分析,將學生一步步帶入計算機基礎課程涉及的硬件實驗DIY世界的大門, 學生可以從最基本的計算機硬件實驗入手,在操作中掌握計算機硬件的有關參數與性能,使學生全面掌握計算機硬件基礎知識及系統的安裝與調試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

篇4

關鍵詞:軟件開發技術;網絡教育;重要性

自20世紀40年代計算機誕生以來,在教育技能方面歷經二十余載的發展,計算機正以強大的勢頭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加之計算機應用的不斷深化和普及,也擴大了計算機軟件技術的規模。1968年,由此,“軟件工程”一詞在北約召開的一次研討會上被眾多學者提上了議案。目前,計算機網絡教育不斷發展,軟件工程的發展也變得尤為重要。

一、計算機軟件開發技術的發展過程

軟件開發屬于一項復雜的系統化的工作,軟件開發技術也經歷了相當的長的歷史發展階段。在軟件開發初期,對軟件開發的認識上,人們普遍的都比較重視“軟件危機”的解決措施。20世紀60年代末,由K.W.Dijkstra提出了結構化程序設計技術大受世人的追捧,很多人認為這項技術可以有效解決“軟件危機”,但面對大型軟件系統,系統的重要性、穩定性、擴充性卻難以實現,20世紀70年代產生的面向對象方法,使軟件工程領域重獲生機。對象管理組織OMG于1997年11月將UML正式作為基于面向對象技術的標準建模語言,自此在以后的發展歷程中不斷推陳出新,造就了目前UML作為可視化建模語言事實上的工業標準備受社會各界青睞。

隨著SOA體系的出現和CASE技術頻繁的更新,軟件工程技術的不斷持續更新和不斷完善,在軟件開發技術上及時出現了呈現出的飛躍,同時也深刻的影響著現代網絡教育。

二、現代網絡教育的特點

從教育培訓層次來看,計算機技術也逐步用于教育界,因此網絡教育應運而生,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網絡教育也在教育形式方面影彌補了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時代是不斷發展的,網絡技術更新換代的周期短,因此“優勢”也就意味著新技術的結束。網絡教育有其自身的發展特點,具體表現在:加快了教育模式的改革,使傳統面授教育逐步過渡為網絡遠程教育;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從使用傳統的書本等紙介課件資料,逐步轉變為采用網絡資料、學習軟件和多媒體課件等教學資源,從而做到了學習資源的充分利用;為學習者提供了自由的空間,使其按照自身條件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自主地學習知識;有助于自動化的進行教學管理活動,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的網絡平臺,從而使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三、軟件開發技術對網絡教育的意義

網絡教育的快速發展必須以計算機軟件系統的開發為前提,軟件開發技術也為網絡教育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操作平臺和技術支持。

1.教育資源庫的開發為網絡教育提供了資源儲備

當前,國內有很多種開發教育資源庫的模型,獲取資源的途徑因此多樣化,而且這在很大程度上充實了資源庫,為網絡教育儲備了足夠的文獻資源。傳統的數據庫管理模式限制了數據的重復利用,而且數據之間的關聯性較差,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人工浪費。而網絡教育資源庫的開發,則使各類教育資源和資源數據庫之間建立了緊密的聯系,使資源管理的效率大大提升,這一點是我國原有的管理工作無法企及的。

2.教育管理軟件的開發豐富了網絡教育的管理手段

先進的技術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推動力,同時也豐富了教育資源,而教育管理軟件的開發也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多種可選途徑,極大的促進了教育理念的更新,也使教育管理模式的軟件化和信息化,獲取信息的準確率和管理效率也因此大大提升,同時,也有利于管理信息的備份及存儲帶。此外,教育管理軟件也被廣泛用于教學實踐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水平。

3.學科分類軟件的開發使網絡教育更具針對性

我們一般都根據學科分類來劃分教學內容,它可以按照學科類別將教學內容歸類,從而細化知識點,拓寬知識面。所以,對于網絡教育來講,準確劃分學科類別,積極開發并推廣應用軟件技術,有助于細化學科內容,從而有目的地開展網絡教育。同時,學科分類軟件的廣泛應用也有助于整合課業資源,促使管理者根據學科知識特點,科學的劃分知識層次和學科類別,以突出自身教學活動的特色。學科分類軟件的應用,也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知識氛圍,教育者可通過這一網絡平臺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在這一過程的循環中,也能夠較好地體現教師的教學風格,突顯教學個性。這也是網絡教育的重要特點。

4.輔助教學軟件的開發使網絡教育更具靈活性

軟件輔助教學是現代教育理論倡導的新型教育模式。輔助教學軟件的大量開發和實踐應用使網絡教育具有更加靈活的教育方式,突顯網絡教育的時代特色。同時教學軟件的廣泛應用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豐富的教學軟件資源使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內容、把握學習時長、掌控學習進度,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培養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良好意識,提高了有效獲取知識的能力。

四、結束語

網絡教育開創了現代教育開放、交互、自主、和諧的教育新模式,適應了現代教育的發展變革,軟件開發技術為網絡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效技術依據。實踐證明,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依托于計算機網絡的軟件開發技術將以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發展態勢,在教育領域乃至人類學習、工作、生活等全方位面臨更加廣闊的發展未來。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能力培養;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TP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22-0000-01

Open Edu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Methods Study

Yan Yuehai

(Yancheng Campus Yancheng Radio and TV University,Yancheng 224005,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Computer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combined with their years of vocational teaching experience,in-depth discussion summarizes some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s;Capacity building;Teaching methods

一、《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特點

(一)應用廣泛,實用性強,適用專業眾多?,F代社會的重要特征就是數字化、網絡化與信息化,其基礎是功能強大的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技術是當今計算機學科中發展最為迅速的技術之一,也是計算機應用中最活躍的領域;已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計算機網絡》不但已經成為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而且還是電子類、信息類、電子商務類等專業的必修課,同時也是從事計算機應用與信息技術應用的專業技術人員應該掌握的重要知識和技能。

(二)概念眾多,理論復雜,抽象不易理解。作為一門交叉學科,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互相滲透、密切結合而形成,所涉及的概念既有計算機技術方面的,也有通信技術方面的,因此理論比較復雜。計算機網絡又是一門實用技術,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新的技術和標準不斷問世。這就要求教師及時介紹當前的主流技術和技術的發展動態。

(三)實踐性強,應用環境復雜,技能不易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主要是實用技術,尤其是組網技術、安全管理技術等必須通過實地觀摩考察、親自動手實訓才能掌握。必須讓學生掌握網絡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原理的同時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技能和實用技術。

二、教學方法

(一)講清講透重點概念?!队嬎銠C網絡》中的概念眾多,其中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和同步機制無疑是兩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為了完成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合作,把每臺計算機互聯的功能劃分成明確定義的層次,并規定了同層次進程通信的協議及相鄰層之間的接口及服務,將計算機網絡的各層及其協議的集合稱為網絡體系結構。網絡體系結構是計算機網絡及其部件所應完成的功能的精確定義。計算機網絡原理主要講述的就是各層的功能及其協議和服務。最主要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是OSI/RM和TCP/IP參考模型。

ISO定義的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SI/RM)結構嚴密,理論性強,學術價值高,對推動網絡協議標準化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TCP/IP參考模更為簡單,實用性強,Internet的廣泛應用使TCP/IP參考模型成為事實上的工業標準。作為實用技術,應重點講解已經成為主流的TCP/IP四層網絡體系結構。此外,IEEE802標準是局域網的體系標準,學習局域網必須重點掌握該標準。

此外,分組交換、突發、面向連接服務(虛電路服務)、無連接服務(數據報服務)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二)牢牢掌握實用技術。計算機網絡的實用技術主要有局域網及其組網技術、廣域網及其接入技術和網絡安全管理技術等。

局域網是一種應用最為廣泛的計算機網絡。局域網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是介質訪問控制方法,以太網采用CSMA/CD的介質訪問控制方法。虛擬局域網技術、無線局域網技術、虛擬專用網VPN技術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幾種局域網組網技術。此外,各種應用服務器的搭建與配置也應是必須掌握的一門實用技術。

隨著因特網的迅猛發展,網絡防護與網絡攻擊之間的斗爭也將更加激烈,這就對網絡安全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已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實用技術。

(三)重視實踐能力培養。面對不斷更新變化的網絡技術,強化學生實踐能力、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自主繼續學習的能力,從而形成較強的職業能力。教學實踐中,把提高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還可以結合實際選擇合適的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實地操作,與崗位對接,突出職業綜合素質培養,以崗位職業能力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為中心,層次化分階段實施,與理論教學體系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實踐教學體系。

三、教學手段

采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綜合使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構筑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現代教學模式,具體包括:

(一)制作高質量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采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主組織課堂教學,配以必要的課堂板書。通過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比較好地把抽象、復雜的協議、工作原理用生動的圖像和動畫表現出來,使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充分運用網絡手段學習網絡知識。由于計算機網絡是一門實踐性很強而且廣泛應用的技術,為了說明網絡中的原理在實際中的應用,實時展示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我們在所有網絡課程中的授課和實訓中都接入Internet,并把有關教學資料(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訓指導、參考資料、教學課件、錄像等)放在校園網上供學生下載或在線學習,讓學生通過網絡查資料、進入論壇探討等方式完成網上作業,教師也通過網絡提供指導和答疑,引導學生切身體會網絡的功能與應用。這樣學生們便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實踐教學手段。組織教學過程中,積極輔助多種實踐手段,包括案例講解、實地參觀考察、現場教學、示范教學、實物演示、技能訓練、課程設計等。

在講解服務器結構時,將服務器拿到教室拆開來講解;講授網絡拓撲結構時,將學生帶到校園網或其它現場進行教學;講授光纖熔接技術時,教師做示范教學;講授網絡設備和綜合布線時,到網絡中心機房參觀考察。

加強創新和開放實訓,引導學生從實訓案例開始,快速入門與提高,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問題和動手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技能。

參考文獻:

[1]吳功宜.計算機網絡(第3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1

篇6

【關鍵詞】資源庫 JSP技術 軟件開發

1 項目概述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教育也要與時俱進,向不同學生群體開放課程,讓學生進行網絡學習,教師在互聯網上教,學生在互聯網上學,信息在互聯網上流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需要一個平臺來支撐,需要一個網站來作為載體。

本項目主要面向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搭建學生學習的一個資源庫系統,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課程結構,每門課提供教案、課件等供學生閱讀和下載,同時為了方便師生交流互動,提供了一個教學答疑系統,有疑問都可以隨時向教師提出,當教師登錄系統后可以看到學生向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回復,也可以查看所有問題,了解學習動態。

2 項目主要功能介紹

項目主要分為兩大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資源的閱讀和下載,第二部分是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答疑系統。

2.1 閱讀和下載功能說明

當瀏覽者訪問頁面時,可以在主頁中清楚看到課程資源的分類,共分為基礎課程、網絡設備配置、網絡編程三大類,基礎課程包括計算機基礎、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計算機數學,網絡設備配置包括網絡操作系統、Linux服務器配置、路由交換技術、網絡安全、綜合布線,網絡編程編程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JSP程序設計、數據庫技術、綜合課程。每一門課程作為一個選項卡,當用戶點擊每個選項卡時可以看到該門課程共享的資源,目前主要提供教案、教材、課件。

教案:主要提供給學生進行閱讀查看

教材:清楚知道課程使用的教材

課件:由于文件較多,主要方便學生進行下載

2.2 教學答疑系統功能說明

當用戶選擇“教學答疑系統”時,系統將用戶的類型分為管理員、教師和學生,以不同的角色或者身份登錄系統,能夠使用的功能也不一樣,角色主要分管理員和一般用戶,教師和學生都屬于一般用戶,下面分別介紹:

2.2.1 管理員角色

管理員主要負責信息的維護工作,主要包括用戶管理、新聞管理、問題管理、回復管理,其中用戶管理包括添加用戶和顯示用戶列表,新聞管理包括添加新聞和新聞列表,問題管理包括提問和問題列表,回復管理則只有回復列表,列表主要顯示對應表中的所有數據。

2.2.2 一般用戶角色

一般用戶登錄系統后,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時也有別人指定自己回答的問題,主要有四個功能,“我提過的問題列表”用于顯示自己曾經提過的問題,“查看所有問題”用于顯示截至目前所有的問題,“我要提問”可以提出自己的新問題,“需要回答的列表”則顯示自己需要回復的問題。

3 項目環境的搭建

項目服務器Web服務器使用Tomcat 9.0,數據庫選用開源數據庫Mysql5.5,集成開發環境采用myeclipse2015,展示頁面使用JSP。

4 主要的開發技術

系統的主要分為前臺頁面的顯示和后臺管理,前臺負責信息顯示,后臺負責信息維護,前臺主要的開發技術包括DIV+CSS、框架集,后臺管理的主要開發技術包括Jquery-EasyUI和富文本編輯器。

4.1 DIV+CSS

在傳統的頁面布局中,一般都是使用表格進行布局,使用表格法的優點就是簡單易學,容易理解,但是使用表格布局,搜索引擎在進行搜索時,內容不被篩選,影響網站的優化排名,目前比較熱門的HTML5技術逐漸興起,需要使用DIV+CSS進行頁面布局。

DIV(DIVision)拆分,主要進行頁面內容的定位,分割顯示區域,將頁面劃分為獨立的、不同的部分,屬于Web前端的開發技術,主流的瀏覽器如IE、360瀏覽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等都支持DIV標簽,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的中文名稱:層疊樣式表,主要用于對DIV的顯示進行美化,對頁面元素進行修飾和格式化,在CSS中,一個文件的樣式可以從其他文件進行繼承,減少重復代碼的開發,提高代碼的重用性。采用DIV+CSS進行頁面布局,可以是實現將結構和顯示分離開來,便于代碼的維護,當頁面加載時,逐蛹釉兀使頁面載入的速度更快,大部分的HTML內容和樣式寫入CSS文件,便于搜索引擎收錄,提升網站的搜索排名,可以根據不同的瀏覽器進行展示。

4.2 框架集

在展示課程資源時,主要使用框架集進行頁面的拆分,框架集可以將瀏覽器窗口劃分為若干個區域,每個區域就是一個框架,在框架中顯示不用的網頁,在框架中還可以包含框架集,達到不同的展示效果,便于瀏覽和查看。

框架集(frameset),定義了一系列的行和列,行rows或列columns 的值規定了每行或每列占屏幕的大小,但是不能將body標簽與frameset標簽同時使用,框架的主要作用是增強網頁的導航功能,如果瀏覽器版本較低,不支持框架集這個功能,看到的將會是一片空白,可以使用noframes標記,提示用戶升級自己的瀏覽器。

4.3 Jquery-EasyUI

在搭建后臺管理框架時主要使用Jquery-EasyUI,Jquery-EasyUI是一種基于Jquery的用戶界面插件,目前最新版本是jQueryEasyUI 1.4,下載完后解壓,將themes、jquery-1.4a2.min.js、jquery.easyui.min.js引入到頁面文件中。

在開發新聞時,使用了富文本編輯器,類似于微軟的Word編輯功能,是一種可內嵌于瀏覽器,所見即所得的文本編輯器,使用戶易于編輯文章或內容,日益被開發者所青睞。目前比較好的富文本編輯器有KindEditor、UEditor等,在目中,使用KindEditor,目前最新版本4.X。

KindEditor是一個開源的HTML編輯器,主要用于讓用戶在網站上得到所見即所得的編輯效果,開發人員可以用KindEditor把傳統的多行文本輸入框(textarea)替換為可視化的富文本編輯。KindEditor使用JavaScript語言編寫,可以無縫地與Java、.NET、PHP等程序集成,比較適合在商城、論壇、博客、電子郵件等互聯網應用中使用。主要特點是體積小加載速度快、開放源代碼、內置DOM類庫精確操作DOM、支持主流瀏覽器(如IE、Firefox、Safari、Chrome、Opera)。

首先在頁面中創建一個textarea節點,并指定id屬性,引入文件,然后就可以通過JavaScript將textarea轉換為富文本編輯器,代碼如下:

var editor;

KindEditor.ready(function(K) {

editor = K.create('textarea節點的id值', { uploadJson : upload_json.jsp文件的路徑,

fileManagerJson : file_manager_json.jsp文件的路徑,

allowFileManager : true

});

});

4.5 數據庫設計

本項目主要用到的表如圖1。

“用戶表”中的“角色”表示用戶的類型,0表示管理員,1表示教師,2表示學生,用戶登錄時,根據不同的用戶類型跳轉到不同的頁面?!盃顟B”表示用戶的狀態,0表示正常,1表示鎖定,狀態正常才能使用系統功能,鎖定狀態需要管理進行解鎖操作。

在新聞表、提問表和回復表中,設置外鍵“用戶ID”關聯用戶表中的“用戶ID”,在回復表中設置外鍵“問題ID”關聯提問表的“問題ID”,這樣,就可以查詢問題對應的回復內容,通過主外鍵建立表之間的聯系,在開發中,將每一張表各自對應一個類,表中的字段對應類的成員,將關系型數據庫和面向對象聯系起來。

5 項目運行結果部分截圖

如圖2所示。

一般用戶登錄教學答疑系統后界面如圖3。

后臺管理員界面如圖4。

6 總結

項目從2015年11月正式啟動,歷時1年,在項目組成員的協調配合下,最終項目按進度順利開發完成,準備進入試運行階段,在開發過程中,由于時間倉促,人員和經費投入不足,只完成了必需的功能,可能在低版本瀏覽器或者分辨率低的顯示設備上呈現的效果會有偏差,今后將逐步完善,進一步改進,使系統更加健壯、穩定。

參考文獻

[1]戴勇.高職院校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核心問題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0.

[2]葉綠.基于JSP技術的網上學習輔導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5.

[3]劉銳.高職專業教學資源庫研究綜述[J].職業教育,2013.

作者簡介

朱家全,工程師,現為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信息教研室主任。

韋海清,講師,現為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計算機專任教師。

篇7

1 計算機網絡與企業創新發展的關系

對企業來說,良好的企業形象、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優秀的企業文化等影響著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都受著企業管理的影響。對企業進行良好的管理是企業創新發展的基礎,以管理導入企業創新理念,是企業的發展的重要舉措。而知識管理則是一種優秀的企業管理模式,它能較好地整合資源,對企業進行各方面的管理。以此為基礎,利用計算機網絡的發展,進一步優化企業管理,將會給企業帶來良好的循環,獲得更好的創新發展。

1.1 企業創新發展依靠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是利用知識和信息,將資源進行整合以充分利用的管理方式,目的在于協助企業更好地達到目標,使企業遇到的問題得到盡可能的解決。知識管理源于信息管理,它的出現與迅速發展的經濟不無聯系,美國學者馬麥德和霍頓認為,知識管理處于信息管理發展的末端,是屬于一個新興的管理方式。知識管理的特點是將公司員工、各類信息、采取的活動互相關聯。簡單說來,就是讓公司各個部門、各階層的員工在日常的交流或者舉辦的活動中進行信息的交換和共享,讓全體成員信息得到交流,并以全體的力量進行創新,以此獲得好創意,贏得發展。因此對知識管理的重視程度應當遠遠高于普通企業管理,重視點包括交流所獲得的信息的收集、歸納和研究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得到對于企業有利的方面進行運用等。

這樣的模式能夠給企業創造良好的效益,但是也存在著極大的挑戰。知識的特點之一在于傳播,在網絡應用如此廣泛的今天,更是傳播得非常迅速。因此,企業想要運用知識管理模式進行企業創新發展,就必須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反應,在信息傳播開來之前充分利用信息得到創新發展,搶占市場先機。因此,企業必須根據知識管理的需要對企業進行改革,以獲得競爭力,謀得企業創新發展。

1.2 計算機網絡支撐知識管理

從以上對知識管理與企業創新發展的關系來看,企業運用知識管理模式涉及到企業自身和市場等各類信息、企業發展戰略等問題,知識管理的作用還在于將信息歸納總結并分析,提出對企業有利的相應的發展方向。因此,知識管理就包含了對信息的管理以及對企業員工的管理。以此我們可以看到,計算機網絡技術對于知識管理起著支撐作用。首先,計算機技術研究的范圍主要是信息,而計算機網絡技術則側重于信息的傳遞與接收和處理,因此就研究范圍來看,計算機網絡技術給知識管理提供了基礎。其次,當今計算機網絡應用非常廣泛,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足夠的便利條件,對其發展產生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在因特網、數據庫技術等技術的迅速發展下,給知識管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因此,計算機網絡技術支撐著知識管理。

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處理知識管理中的信息,能夠比較好地將內外部信息快速傳遞和處理,并且能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另一方面,也是企業緊跟時展,適應經濟發展的體現。

2 計算機網絡技術促進企業創新發展

計算機網絡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不僅僅在于企業的知識管理,還在于能夠促使企業快速響應市場變化,主動做出調整,并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使得供應鏈快速響應系統。

2.1 生產和服務的差別化

企業通過創新,將生產和服務差別化是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方法。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到企業中,可以提供給企業這樣的差別化。首先,當市場需求發生變化時,計算機網絡能夠迅速將市場的具體信息反饋到企業,企業能夠根據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整體的調整,提供差別化的生產和服務,以此獲得市場競爭力。其次,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化程度也不斷加深,企業能更快速地反應,并且根據用戶的需要進行個性化的定制服務,滿足不同用戶的各類需求。跟傳統大規模生產相比,這樣的個性化定制必然會是小規模生產的,并且產品的種類也不在少數。但是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支持下,這樣的生產方式成為了可能。以此為企業的創新點,獨具個性的生產和服務的個性化,能更好的贏得市場,獲得企業發展。

2.2 快速響應系統的供應鏈管理

企業物流中良好的供應鏈管理是企業正常生產的保證。企業中的供應鏈關系著公司所有有著聯系的相關業務,也關系著企業能否將產品順利地交付到客戶手中。因此,供應鏈管理要求相互關聯的各個環節能夠及時反映,避免出現因信息交流不順暢導致的長時間的延誤,最大程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因此,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于企業中,對于企業供應鏈管理是非常有效的。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支持下,企業首先根據顧客的需求,再調用企業內部的信息,

對產品進行生產計劃,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整,當原料不足時及時進行補充或者調貨。另外,企業也可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時獲得客戶的反饋,并及時做出反應。為其提供更好的服務。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支持下快速響應的供應鏈,是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篇8

【關鍵詞】一體化教學;計算機網絡應用專業;課程開發;研究

計算機網絡應用專業所要培養的是操作能力強的人才,但是因為現今該專業教學存在這理論與實際相脫節,教學方法不夠先進,教材更新不及時的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一體化教學模式沒有達到相應的效果,為了達到應有的效果,學校、教師、學生都應該付出努力,學校應該給予相應的支持,重點培養該專業的教師,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而學生應該有學習的欲望。

1.現階段計算機網絡應用專業課程面臨的問題

計算機網絡應用專業是國家重點專業項目,因為計算機網絡應用不斷的更顯換代,對其課程開發研究也從未停止過,尤其是在現階段,我國的計算機網絡應用專業課程面臨較多困境時該專業的課程開發更顯重要,經過多年的課程開發研究,研究人員認為一體化教學值得推廣使用,但是在具體改革應用期間,卻遇到了各種問題,筆者總結如下:

1.1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沒有緊密聯系

在一體化教學課程開發中,計算機網絡應用專業的教師存在比較嚴重問題,即理論與實踐沒有緊密結合起來,脫節現象十分嚴重,這主要是因為大部分教師所學知識過于陳舊,沒有及時更新換代,往往教學中的教授的內容,已經是計算機網絡應用已經被淘汰的技術,當該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面對企業的要求完全一片茫然,也正是如此,所以計算機網絡應用專業學生畢業之后,大多數都從事其他行業,也沒有進行深造。這對該專業的深入發展越來越不利,計算機網絡應用專業培養的應該是技術性人才,而不是理論性人才,但是因為教學內容與實際相脫離,培養的人才往往都是過期的人才,這對個人發展來說,也非常不利。

1.2教材編寫不夠科學合理

一體化的教學方式,是一種先進性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要想充分的發揮其價值,需要該專業的其他方面做好配合,但是在教材這方面,兩者銜接明顯不足,現階段,我國還未完全的編寫出適合一體化教學的教材,因此教師只能夠使用舊的教材,采用新的教學模式,這種現狀一直維持到現今,也正是因為教材的問題,才導致上述第一個問題的出現,因為舊教材中,所講的內容與一體化知識無法正確銜接,教師不講與教學任務相悖,講了對學生也沒有多大益處。有些比較先進的教師,為了能夠適應一體化教師模式,自己根據自身的經驗,編寫出幾頁教學內容,以供在課堂上參考,但是教師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無法真正的滿足現實的需求。

1.3教學方法不使用一體化教學模式

計算網路應用專業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都是傳統的方法,即理論課與實踐課分開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沒有特別之處,便于教師備課,實施起來比較簡單,因此一直沿用至今。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卻不利于使用一體化教學理念,所謂一體化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理論,在理論中掌握操作技巧。面對問題,教師與學生應該共同解決,也就是說,教師應用一邊教學,一邊學習,同時于學生共同解決問題。

2.基于一體化教學的計算機網絡應用專業課程開發對策

2.1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建設既能把理論教學和實習操作有效結合起來又能及時更新自身知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實施一體化教學的關鍵。筆者認為,有效的培養途徑主要有:

以傳、幫、帶方式引領青年教師實施一體化教學。青年教師理論知識較強,但大學階段實際應用少,實踐能力較弱??砂才乓幻胸S富教學經驗的老師作為指導教師,協助、輔導青年教師上好一門課,比如《網絡綜合布線技術理實一體化》課程,這樣可以使其較快掌握一體化教學方法、要求和步驟,積累教學經驗,逐步地向“雙師型,教師加強校內校外培訓。組織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師到師資培訓機構進行學習和實際訓練,強化教育教學理論學習,使他們能更好更系統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通過邀請知名教授專家面對面講座、青年教師參加微課教學、一體化教學講課比賽等形式開展一體化課程教師素質提升工程。

2.2專業課程一體化

課程的一體化需要事先把本專業課程的理論、實踐內容進行統一、有機組合,制定模塊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進度,編制相應的教學講義。以學生適用、會用為原則,根據知識的螺旋式上升規律和本專業培養方案合理安排一體化教學環節和教學順序。

2.3相應專業教材的一體化

編寫相配套的一體化教材是進行一體化教學的基礎。首先,在編寫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不同課程一體化教材時應依據教學綱要及國家技能鑒定的規范,按合理性、適用性、有效性準確編寫。再者應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企業用人規范為依據,在專業知識的數量上,堅持夠用、適用的準則;在結構布置和表達方式上,遵循中職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還要力求反映社會和企業用人趨向,盡可能引入網路的新技術、新知識、新工藝,使教材富有時代感。

2.4教學方法的一體化

“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法。遵循“技能是學和練而不是教出來”的培養理念,將專業課程安排在技能實訓室進行,一改過去老師講、學生聽,然后再去做實驗的老套路,形成師生交流互動新模式。教師理論講授中穿插技能演示,學生的理論學習與技能模仿、強化相結合。如在《網絡綜合布線技術》的’‘辦公室內信息點的布線施工”課程中,老師應該在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里邊操作邊講解施工的流程以及相應技能規范,學生邊練習施工邊思考它們的工作流程。只有結合實際應用,師生互動學習,學生更有興趣,學的更快更牢。

3.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對基于一體化教學的計算機網絡應用專業課程開發進行研究非常必要,因為首先這是計算機網絡應用專業發展的必然需求,其次,該專業應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課程開發之后,也可以推廣到其他學科中,最后,這是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的要求。本文是筆者對該專業有著多年的研究經驗,謹以此文,希望為同行業人員帶來幫助。

【參考文獻】

[1]吳春紅.中職計算機課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究[J].職業,2012(23).

[2]王燕.一體化教學模式及其應用[J].中國培訓,2009(04).

篇9

關鍵詞:信息環境;計算機網絡;經濟發展

計算機產業的快速發展,是21世紀社會發展中最具代表性的動力形態。隨著國內信息產業發展水平逐步提高,它在社會經濟結構完善與創新實踐中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為此,明晰兩者之間的關系,是促進其發展的前提條件。

1基于信息發展下計算機網絡與經濟發展關系定位

想要彰顯計算機網絡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就要先對兩者之間的開發趨向進行定位,筆者將其要點歸納為:

1.1經濟發展是計算機網絡開發的物質基礎

依據哲學理論可知,社會經濟發展是一切物質發展的根本性動力,它為社會多元性整合提供了可實踐的環境。計算機網絡作為社會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自然也要遵循這一基本規則[1]。也就是說,如果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社會物質條件、經濟產物逐步增加,創新,則對于社會各個方面的要求也會逐步增多,尤其是便捷化的網絡信息產業傳輸形式,更是會成為新時代經濟增長的動力。比如,虛擬經濟體系的建立,虛擬金融產業開發等;反之,計算機網絡僅僅是一個虛擬空殼,借助程序所傳輸的信息將失去其存在的價值,自然也不會創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計算機網絡開發最終就會消失在人類的發展舞臺上,本文對經濟發展中計算機網絡開發物質基礎情況進行探討。

1.2經濟發展是計算機網絡開發的目標趨向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是社會需求情況直觀性展示的實踐形態,它以市場需求為基礎,形成良性的經濟運轉與調控模式,滿足和適應不同階段的實踐需求。一方面,經濟發展往往是通過多方面形態展示出來的。比如,金融產業繁榮發展、農業開發產業鏈良性運行、教育人才輸出結構協調推進等方面,計算機網絡開發則是在社會基層變化的基礎上,對應進行技術、結構的變化;另一方面,經濟發展是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它是社會發展的核心,從某層面而言,只要經濟發展趨向明朗,則計算機產業必然要跟隨相應的進行延伸性開發。比如,計算機網絡中的農業經營產業鏈、網絡規劃格局等,這些都是計算機網絡在社會經濟發展體系的引導下進行深入性探索的具體表現。

1.3計算機網絡是經濟發展的持續性動力

計算機網絡是在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下形成的一種動力開發形式,它迎合了社會資源綜合運用、多視角聯動的實踐效果需求,同時能夠在用戶需求結構逐步更新的狀態下,實現多元化定位的互動溝通,尤其是在當今社會多維經濟因素創新型開發的狀態下,實行層次化的轉變與優化時,自然也需要有與之對應的結構體系作為向導[2]。也就是說,社會計算機網絡結構的出現,已然成為新時代經濟資源多維度運行的主導性因素,它可以反向推動社會經濟結構的優化,尋求更加多維的產業實踐導向體系。

1.4計算機網絡是經濟發展的新式展示形態

計算機網絡發展至今,已經逐步形成了基礎程序結構、智能化產業開發、數字化信息聯結等,多方相互溝通的信息傳輸溝通循環模式。當社會網絡信息體系逐步完善、創建時,計算機網絡模式可起到綜合定位與協調運行的調控狀態。其一,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實行數字化、程序化的經濟運行模型創建。比如,社會現代化金融交易產業鏈、社會產業溝通金融因素調節等;其二,計算機網絡為社會經濟資源的運行帶來了更為直觀的展示形態。比如,大數據分析模型,信息產業核心折線圖等,它們都可以利用多樣性的信息傳輸導向需求,打造與社會模式相互承接的社會資源整合結構,這些都是計算機網絡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新形式的展示形態。以上四部分,就是關于信息發展下計算機網絡與經濟發展之間關系探究整合歸納。

2基于信息發展下計算機網絡與經濟發展聯動方式

基于信息發展下計算機網絡與經濟發展聯動方式調控要點可歸納為:

2.1創建多層次的發展結構

在信息發展的背景下,計算機網絡結構與社會經濟之間的兼容并進,首要工作是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形成多層次相互融合、相互帶動的產業資源整合新模式[3]。簡單來說,就是在社會信息環境下,將能夠帶來社會經濟效益的因素,都規整為一個系統化的產業開發調控鏈條,這樣方可確保多重控制條件之間的綜合運用,逐步整合,我們將這種新型聯動形式稱之為經濟模式。其一,計算機網絡在新模式中的融合,需要將基礎創造動力的條件都進行無縫隙關聯。比如,社會金融領域既要與農業開發進行關聯,又要與工業領域的開發需求情況進行適當地調配。這些與社會資源之間相互的基層因素,需要在其基礎發展結構的狀態下,合理進行實踐要素的整合與定位。比如,未來進行社會經濟發展與計算機網絡之間溝通與互動期間,有序進行各類管理調節要素之間的把握與分析,可以采取以下實踐要點:(1)結合社會計算機網絡結構的基本情況,對未來地區經濟發展的相關情況進行多元化統計與定位后,初步進行發展狀態的評估。(2)將當地農業、工業以及旅游產業三個部分的核心部分進行統籌規劃,并實行具體化的經濟資源條件統籌安排。(3)利用計算機網絡常見市場化的三方聯動性產業經濟體系。同時,逐步將醫療、保險、教育人才培養機制、養老管理等方面的信息都進行分支結構的設計與協調性安排。結合計算機網絡發展的基本情況,形成社會資源模式與計算機信息傳輸渠道相互協調的信息規整結構,可避免局部經濟產業發展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的情況發生,它是規避產業開發資本要素,合理實行新型經濟資源定位探索的保障性條件。

2.2探索便捷性的產業實踐導向

在計算機發展的狀態之下,實行計算機網絡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協調探索過程中,可實行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平行性定位分析:(1)社會經濟要素的長期性發展探索過程中,明確各類因素之間相互協調并進的趨勢。比如,農業周期性開發后,要如何對社會經濟資源條件進行探索規劃,如何從計算機產業未來定位的視角上加以科學性探討等。(2)在信息發展因素科學性整合后,結合金融領域、旅游產業開發趨勢等方面,探究未來一段時間內,如何實行網絡虛擬信息交互期間的產業深入性開發推進。從計算機網絡發展和社會經濟開發的具體情況入手,系統進行統計條件等深入性分析與把握方式的定位方式,起到了很好的資源統籌規劃與科學性引導的作用,它為社會資源的統籌安排帶來了可靠的保障。

2.3規制靈活化的發展體系

計算機發展環境下社會金融資源的統籌安排與科學性分析,除了有內在因素的整合作為保障,還需要有外部輔條件作為基礎。一方面,計算機網絡環境下,計算機產業實踐期間,應形成系統的產業規劃體系,并著重加強對計算機信息安全防護等方面的把握;另一方面,對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的制度也要進一步整合定位[4]。比如,經濟法、經濟糾紛處理策略等內容,都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討具體的相關性條件。在未來計算機發展環境下進行規制條件的探討中,相關工作實踐期間可以給予具體的制度調整方式:(1)在當前計算機產業規劃的思路上,合理進行產業開發要素的明確管理。比如,計算機網絡金融體系、社會資源整合思路等方面,都是其探討中不可忽視的方面。同時,計算機安全信息結構進行定位解析時,也要進一步確定規制因素探討思路,開展線上與線下安全問題的協調同步。(2)當前金融經濟產業因素的調整與把握時,也進一步明確了社會經濟產業中的相關制度。從計算機網絡結構現有規制條件開始,有序進行產業實踐方式的統籌規劃中,如何創建更為規范化的產業管理模式,可以最大化的減少計算機產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沖突,創建更符合社會需求的資源運行結構。

2.4形成服務化的市場運行循環

形成服務化的市場運行循環結構,是信息發展狀態下計算機網絡與經濟結構之間良性調節的因素之一。簡單歸納,它主要包括關聯條件、供求規則、市場形態以及實踐趨向四個部分。在未來進行計算機網絡和經濟發展關系之間的定位剖析時,將以上四部分的探討方式整合為:(1)不斷在計算機網絡發展的狀態下,尋找能夠將經濟開發因素關聯在一起的條件,實行更加多維度的產業經濟規整思路。比如,智能化電子產業等方面。(2)供求規則的調整。在社會經濟結構體系逐步完善過程中,通過技術更新、思維意識更新的方式,尋求與社會發展趨向相互一致的定位探討趨向。(3)在市場結構動態開發導向的視角上,開展社會資源的統籌安排。比如,結合經濟結構規制思路,開展相應地資源統籌安排向導。(4)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具體情況,有序進行歸類具體問題,實行相應具體的結構處理體系,打造良好的產業結構規制結構,這就是社會資源結構統籌的代表方式。從產業結構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形成良好的城市規劃服務模式,是創建科學而長遠的產業規劃新導向要素。

篇10

    1 計算機網絡安全概況

    在國際上,將計算機網絡安全定義為:“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采取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件、軟件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而受到破壞、更改與泄漏?!焙喍灾?就是指采取有效措施來保護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

    從專業角度分析,計算機網絡安全指的是保護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硬件、軟件、系統中的數據以及網絡中信息的傳輸,保證其他因素無法對計算機網絡進行惡意攻擊和有意破壞。在保護計算機網絡安全過程中既關乎網絡技術方面的問題,又關乎網絡管理方面的問題。只有同時做好網絡技術和網絡管理,才能夠有效的做好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防范。如今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十分迅速,變化日新月異,網絡開發者一直在不斷創新網絡技術,更有很多不法分子深入鉆研網絡攻擊技術,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網絡安全問題的維護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相關數據顯示,人為計算機入侵問題平均每20秒就會發生一次,可見信息的安全性不容樂觀。

    復雜性和多樣性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兩個顯著特點,因此其決定了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也是復雜多樣的。比較常見的網絡安全威脅有系統漏洞威脅、物理威脅、身份鑒別威脅、病毒和黑客威脅以及自然威脅等。由于計算機網絡的覆蓋范圍是全球化的,各國都十分重視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隨著全球范圍內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少新興的計算機病毒和黑客攻擊方式層出不窮,有些對于網絡安全甚至是致命性的打擊。我們經常聽到的網絡病毒有:木馬病毒、蠕蟲病毒、Back—doors病毒、Rootkits病毒、DOS病毒、Sniffer病毒等,這些都是黑客用來攻擊的手段。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創新,黑客的攻擊技術也在日益提升和改變。因此,只有不斷提高網絡安全的防范措施,才能夠保證廣大網絡用戶能有一個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保護網民的信息安全。

    2 計算機網絡安全隱患分析

    2.1 計算機病毒

    迄今為止,非法入侵代碼是計算機網絡安全所面對的最大威脅,我們常聽聞的木馬病毒、蠕蟲病毒等都是憑借對代碼進行更改的形式來實現對于電腦的非法入侵的,其本質是一項程序。這些病毒的傳播方式大多是通過網絡進行傳輸的,當然在用U盤進行文件傳輸的時候,也可能會攜帶這些病毒。病毒在電腦中的宿主種類是多種多樣的,一旦病毒被打開,其對電能的影響是破壞性的,通常會使計算機系統癱瘓。例如,我們最熟悉的木馬程序(特洛伊木馬),其采用的是相對較為隱秘的入侵手段,當我們的電腦表面上在執行一種程序的時候,實際上木馬程序在背后卻執行著另外一種程序,雖然不會對電腦造成系統性的破壞,但會竊取電腦中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