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務勞動的感受范文
時間:2023-10-31 18:00: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家務勞動的感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傳統經濟學認為,家務勞動不像其他可以流轉的商品或服務那樣具有交換價值,只是在家庭內部有價值,各國也未將家務勞動價值納入國民生產總值核算體系。法經濟學分析指出,家務勞動是一種需要成本、能創造收益、具有價值的勞動。我國婚姻家庭法應本著由夫妻共同分擔家務勞動成本,共同分享家務勞動收益的原則,準確界定夫妻家務勞動收益的范圍,增設夫妻家務勞動價值的量化方法,增加評價家務勞動價值的考慮因素,放寬夫妻家務勞動成本分擔、收益分享的條件。
家務勞動是為直接滿足本家庭成員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需要而進行的勞動。這種通常由家庭成員在家庭內部從事的未支付報酬的勞動,主要包括下列活動:煮飯、清潔、整理房間、洗衣物、購物、修理和維護住房、照顧家庭成員、從事園藝、寵物照料及家庭安排等。傳統經濟學家認為家務勞動只在家庭內部有價值,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分工越來越細,家務勞動作為人類勞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種需要成本、能產生收益,具有社會價值的勞動。夫妻間從事家務勞動的通常是女性。通過立法承認夫妻家務勞動具有的價值是法律公平正義的要求,體現了對女性的保護,有助于實現男女實質平等,被譽為是對經濟上依存于丈夫的家庭主婦的“自卑治療劑”。
一、夫妻家務勞動的成本構成分析
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是,從事家務勞動需要一定的成本,這些成本主要包括家務勞動的精力成本及機會成本。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隱性成本往往為人們所忽略。
(一)夫妻家務勞動的精力成本分析
在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在某種勞動中的精力成本越大,則投人到另外一種勞動或其他活動的時間就會減少。以全職夫婦為例,在夫妻工作時間相同時,從事家務勞動的時間越長,自由支配時間就越少。而自由時間可以用來進行人力資本的投資,也可以用于“勞動者體力的恢復,智力的提高和個性的和諧發展’。非家務方利用工作之余的自由支配時間休息,可以促使其體力的恢復,產生新的精力,因而在市場投人方面具有較大的精力優勢。家務勞動方,因在工作之余從事家務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該方就會有更少的自由支配時間恢復其體力,影響其市場投人的精力,在市場投人方面失去其精力優勢。當從事家務勞動和社會勞動都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時,從事家務勞動的精力強度大于閑暇時間的精力強度,故從事家務勞動的女性往往選擇精力強度不大的工作,甚至因其長期從事家務勞動而根本無精力投人社會工作或早早地退出社會工作。而從事社會勞動的精力成本往往與工資水平存在一定的關聯性,由于家務勞動主要由女方承擔,在已婚男女參與同樣的社會工作時,女性的社會收人往往較之男性低,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已婚女性在婚后較之婚前在市場精力投人的降低。其次是女性在婚后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從事家務勞動,因而可能會減少對自身人力資本的投資。在一切資本中,只有對人的投資才是最有價值的資本。對特殊的人力資本投資的積極性與花費在該項活動上的時間正相關,“當家庭部門用的時間更多時,主要提高家庭生產率的資本投資的積極性會更大一些;而當工作時間更多時,對主要提高市場生產率的資本投資積極性會更強一些。由于妻子的主要時間是從事家務,其對社會工作進行人力資本投資的積極性較男性低,加上女性社會勞動精力投資較男性更少,自然會降低他們的社會收人,而低收人反過來進一步減少他們投人市場的精力及對市場人力資本的投入,加大女性從事家務勞動的成本。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認為,只有勞動才創造價值。勞動不是價值本身,而是作為價值的活的源泉。勞動和勞動結果相統一,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勞動解放的標志。
家務勞動和社會勞動同屬于人類勞動方式之一,只是勞動地點及勞動內容等存在差異,屬于不同的勞動分工,二者都需要精力成本。如果女性在家庭中以家務勞動這種精力成本進行投資而不能分享該投資的收益,會造成對女性的系統性剝奪,既違背了家庭作為一個經濟單位的利益分享規則,也會減弱該方投資家務勞動的積極性,對家庭這一經濟組織體也可能造成破壞(導致解體)。如果不對夫妻一方的家務勞動成本給予回報,家務勞動方在夫妻時間配置博弈中處于不利境地,在婚姻解體時也會削減該方在離婚博弈中的能力。
(二)夫妻家務勞動的機會成本分析
家庭是一個經濟組織體,但其具有強烈的倫理性,家庭成員之間具有顯著的利他性特征。夫妻間可能會因為一方在家庭中具有比較優勢而放棄社會工作選擇家務勞動,或者基于婚姻家庭的利他思想而由一方主動承擔主要家務勞動,“夫妻一方在從事這項工作的同時,另一種更有價值的活動被放棄了”,因而家務勞動存在機會成本。由于從事家務勞動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投人,在時間總數不變的情況,家務勞動者就只能通過改變時間分配的方式以承擔家務勞動,如通過不斷減少參與社會活動的時間或者減少甚至放棄參與其他社會工作的時間等方式以保證有足夠時間從事家務勞動。因此,從事家務勞動的時間越多、年限越長,其機會成本就越大。
夫妻從事家務勞動的選擇取決于家務勞動的邊際效用價值,“價值并不是商品內在的客觀屬性,它不過是表示人的欲望同物品滿足這種欲望的能力的關系,即人對物品效用的感覺和評價。效用是價值的源泉,效用大則價值大,反之,價值則小。邊際效用價值是每增加一個單位物品所引起總效用價值的增量,它遵循效用遞減規律。如果夫妻一方從事家務勞動的效用價值比從事社會勞動的效用價值大,其就會選擇從事家務勞動,反之就會選擇從事社會勞動,而且只有當家務勞動的邊際效用為正時夫妻才會選擇從事家務勞動。如果家務勞動和社會勞動的效用價值相等時,則無論從事社會勞動和家務勞動都無區別。因此,理性人假設下,夫妻從事家務勞動的效用價值應當大于從事社會勞動的效用價值且其邊際效用價值為正,而家務勞動的效用價值越大,表明家務勞動方的機會成本也就越大。
總之,家庭“這一生產單位的最重要的投入完全不是市場產品,而是家庭成員的時間,特別是傳統家庭中妻子的家務勞動。貝克爾認為,家庭是由多個人組成的生產單位,家庭中每一成員都在彼此了解、相互信賴下盡其所能,自覺履行投人義務,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婚姻的最大化效益。家務勞動具有精力成本和機會成本,是對婚姻的一種投資。一旦夫妻一方的收益大于邊際成本,則意味著該投資是有效益的,就會鼓勵投資者繼續投資。反之,該方就會減少投資,甚至不再投人而寧愿選擇經濟組織體的解體。作為經濟單位的家庭,要求夫妻共同投資、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才能實現婚姻的最大化效益并能更長久維持婚姻關系。
二、夫妻家務勞動產生的收益
收益通常包括物質收益和精神收益。家務勞動所創造的精神方面的收益,主要是由于家務勞動的分擔如家庭安排、照顧子女等可以減輕非家務勞動方精神上的壓力,帶來清閑的享受,而有些活動如清潔、整理房間、清洗衣物等,則本身可以為家庭成員帶來精神方面的愉悅。物質上的收益,主要包括家務勞動帶來的分工收益、家務勞動使得家庭經營成本的降低、家務勞動的交換價值及非家務勞動方在家務勞動時間內獲得的人力資本等。由于精神收益純屬主觀感受,難以客觀衡量,本文主要分析物質性收益。
(一)比較優勢分工帶來的收益
夫妻之間如何發揮各自的優勢,實行勞動分工,以增加家庭的產出?通常認為,女性在家務勞動方面具有相對的優勢,而男性在社會勞動方面能產生較高的生產力。男女只有各自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才能增加家庭的產出,實現經濟收益的最大化?!凹彝プ鳛橐环N社會機構保持下來,表明了它具有重要的經濟化效能,而更為重要的因素是家庭促進了勞動的分工,取得了來自專業化的收益。家庭通過丈夫在勞動市場從事專職工作,妻子在家從事家務勞動這種互補活動的專業化而促進了家庭收益的最大化。因此,在男女之間根據各自的優勢實行分工,有利于增加家庭的產出,提高家庭的經濟效益。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家庭的最佳方案是機會成本較低的配偶專于家庭生產。由于女性的工資普遍較男性低,其機會成本相對較低,這樣現實生活中從事家務勞動的任務就主要由妻子承擔,丈夫則利用其在社會勞動方面的優勢參與更多的社會勞動。婦女的時間主要分配于家庭部門,男性的時間主要分配在市場部門的分工模式被認為是獲得家庭福利目標函數最大化的一種有效途徑。
既然夫妻一方在家庭中根據各自的優勢進行分工由一方從事家務勞動,另一方利用其在市場的優勢參與社會勞動,夫婦雙方通過共同努力,實現家庭產出的最大化。由于家庭分工是根據夫妻的比較優勢,發揮各自所長的結果,所以,任何一方的勞動都應具有相應的價值。
(二)家庭經營成本的降低(防止積極財產流出)
在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思想影響下,許多已婚妻子擔當著從事家務勞動的主要責任。妻子從事的家務勞動自然可以減少家庭中雇傭保姆的費用,降低家庭經營成本,防止家庭中積極財產外流?!捌逓榧沂聞趧?,則不須支付對價于他人,家計費用即可減少,則其減少部分,對家庭而言,就是家事勞動的價值。家事勞動之防止家庭中的積極財產流出之功能,即為其獲得評價之主要根據。由于降低家庭經營成本是通過投人家務勞動的方式實現的,該降低的成本則為家務勞動的收益之一。
(三)家務勞動的交換價值
雖然家務勞動不具有一般商品的直接交換價值,但通過夫妻之間的資源交換以及“置換”方式,仍然可以實現其交換價值。
1.理性人假設中夫妻之間的資源交換
理性經濟人假設認為,從事經濟活動的所有人都是理性的,他們具有抽象人的基本特征,即假定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都是理性、利己的,并且力圖以最小經濟代價去獲得最大經濟利益。在婚姻家庭中,夫妻會考慮婚姻的成本及從婚姻中獲取的收益。家庭是一個資源交換的場所,只不過這種交換既包括情感等非物質的交換,也包括物質上的交換?,F實中的男女有的偏重前者,有的更看重后者?!叭耸抢硇缘膭游铮鐣钍且蠡セ蓐P系的,人們的選擇是建立在要得到最大的獎賞和最少的代價之下的,以便取得最大的利潤或最好的結果。在家庭中,需要通過家庭成員共同投人共同經營,彼此分享家庭收益,獲得對方經濟上的供養及情感方面的愛與呵護。家庭成員應當共同投資于家庭,以獲取投資的收益以分享,這樣才有利于實現家庭收益的最大化,增進家庭幸福。家務勞動是對婚姻非物質性的投資,對該投資除了精神與情感方面的回報,尚需要換取其投資應得的經濟收益,此種收益是通過家務勞動換取非家務勞動方的社會勞動價值實現的。
2.家務勞動的交換價值
核算國民生產總值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即以薩伊的生產要素理論為基礎核算國民生產總值和以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為基礎的計算方法。這兩種計算方法都未將家務勞動價值核算在國民生產總值內。而現代經濟學家認為,家務勞動實際也具有交換價值,符合商品的特征。只不過家庭這種生產單位生產的主要“商品”是子女,而不是傳統的商品?!懊τ趽狃B孩子的妻子用從事家務勞動的時間‘換得’丈夫在市場上的工作,而丈夫則‘購買’妻子照顧他們共同的子女。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妻子家務勞動的交換價值。對于此,家務勞動雖然沒有直接的交換價值,但其通過“置換”方式仍然可以實現其交換價值。事實上,家務勞動價值對準確計算國民生產總值具有非同一般的影響,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有關資料資示,僅一項沒有報酬的家務勞動價值就約占國民收入總值的10--35%。
(四)非家務勞動方獲得的人力資本
夫妻獲得的收益除了經濟上的現實利益,還包括一種并非直接以金錢形式體現的資本收益,即人力資本收益。“人力資本是一個人擁有的從事具有經濟價值的活動的能力、知識和技能,它主要靠學習、訓練和經歷來獲取和積累,是決定勞動生產率的一個主要因素。在夫妻一方從事家務勞動的過程中,由于夫妻經濟方面的共同投人及一方對家務勞動的分擔,使得非家務勞動方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人到自身的教育、培訓中,積極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和技能,而這些素質和技能使得人力資本投人方在將來的生活和工作中終身受益?!皩W校教育通過提供知識、技能和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了人們的收人水平和生產力水平?!薄笆杖朔峙涞牟黄降扰c教育和其他培訓的不平等之間有著正相關關系……失業與受教育程度通常有很強的負相關關系。在這些資本投資過程中,夫妻對人力資本在金錢方面的共同投資,極易獲得夫妻及世人所認可。但夫妻在人力資本獲得方身上投人的機會成本和精力成本這些隱性成本往往為人們所忽略。在婚姻期間夫妻雙方共同分享該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而一旦夫妻離婚,非人力資本方就不能分享該人力資本帶來的收益?;诨橐龉餐w的收益分享理論,此種情況下,此種人力資本一定范圍的收益應當作為夫妻的共同投資所得。
三、夫妻家務勞動成本的分擔與收益的分享:婚姻家庭法相關立法
家務勞動是一種需要成本、能創造收益、具有價值的勞動,這種承認應體現在婚姻法立法中。我國婚姻家庭法應從以下方面考慮由夫妻共同分擔家務勞動成本,共同分享家務勞動的收益。
(一)準確界定夫妻家務勞動收益的范圍
我國婚姻法規定,除另有約定外,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收人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現行婚姻家庭法并未將知識產權的財產期待利益(包括尚未投人生成的知識產權和繼續性使用的知識產權后期使用的財產性收益)納人夫妻共同財產范圍,也未規定夫妻之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一方獲得的管理技能、專業技能、執照、文憑、資格等人力資本收益。我國現行婚姻家庭法的規定實際上縮小了夫妻共同收益的范圍,減少了家務勞動的投資回報。因為夫妻一方在婚姻期間創造知識產權或獲得人力資本的過程,需要夫妻共同的經濟投人,家務勞動方在履行協助義務、撫養子女、照料老人等行為中通常也存在機會成本及精力成本。離婚時如果不對家務勞動方的這些成本給予回報,必然會損害其經濟利益,降低投人方的自我評價,也不符合家庭經濟單位的利益分享規則。因此,我國婚姻法應明確知識產權的財產期待利益為夫妻共同收益。同時,宜借鑒經濟學中對管理技能、專業技能等人力資本的估算方法,規定夫妻婚姻期間獲得的人力資本在離婚后一定年限內的收益為夫妻共同收益。
(二)增設夫妻家務勞動價值的量化方法
關于家務勞動的計算方法,國外實踐中采用替代成本法則和機會成本法則等進行計算。在從事家務勞動一方的機會成本能夠確定的情況,借鑒機會成本法則計算夫妻家務勞動的價值較為合理。如果能確定家務勞動方因從事家務勞動而失去從事社會工作的機會,宜以該喪失的機會作為家務勞動價值的補償。如果機會成本的確立存在難度,則需要考慮相關因素,宜參照替代法則計算,但不宜采取簡單的使用家政服務人員的工資標準計算家務勞動的價值(目前我國有學者提出用家政服務人員的工資標準計算家務勞動價值的主張),因為此種計算方法在很多情況下會降低家務勞動的價值。
對于知識產權財產性收益,經濟學主要采用收益法、成本法及市價法等進行評估。對人力資本價值的評價,在穩健、可行和公允的情況較多采用對未來收益進行折現的收益現值法或凈現值法進行計算。雖然這些計算方法還無法達到精確的程度,但不失為經濟學計算人力資本和知識產權重要的方法,在家庭法領域具有一定的可借鑒性。
(三)增加評價家務勞動價值的考慮因素
在衡量夫妻家務勞動價值時,應增設具體的考慮因素,包括非家務勞動方從家務勞動中的受益的大小,受益的期限及婚姻存續時間等因素衡量家務勞動的價值。
在評估人力資本價值時,應考慮以下因素:首先應考慮對人力資本方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時的年齡,因為該年齡決定了人力資本投資后新增收人流的期限長短;其次應考慮人力資本的折舊現象,一定周期之后又需要新的人力資本的投人,該投資并非總是一勞永逸的;最后應考慮人力資本的取得需要夫妻共同投資、社會其他方面投資、人力資本獲得方的主觀努力及實現人力資本的前景等。因此,在采納收益現值法或凈現值法進行人力資本價值估價時,宜確定一定年限內人力資本的收益作為夫妻共同收益的范圍,而不是所有的現值折算為夫妻共同收益。對此,可以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對高級管理人員離職后競業禁止的年限限制(通常認為該期限與相關人員在前企業積累的人力資本或知悉的經營信息等相關)的規定,確定夫妻離婚后一定期限內獲得的人力資本收益為夫妻共同收益。筆者認為,結合人力資本的上述特點,宜以人力資本持有人未來3-5年時間的預期收益折現為夫妻共同收益,對非人力資本獲得方給予相應價值的補償。
篇2
(重慶師范大學重慶400700)
摘要: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農村教育正受到廣泛關注,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農村家庭作為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課堂,應發揮出特定的教育優勢。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因此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本文試圖從分析當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入手,從家庭方面描述了錯誤家庭教育對他們心理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并針對這些錯誤的家庭教育因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通過這樣可以讓家長、學生及有關社會成員系統地了解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心理的影響,促進農村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農村家庭;教育;小學生;心理
一、當前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農村家庭教育出現真空現象
家庭給孩子的教育不完整,要么缺少父愛關懷,要么沒有母親陪伴成長,這主要是由于單親家庭子女多、父母外出務工家庭學生比例大,隔代監護子女多、獨生子女多、由于當前社會環境影響和計劃生育政策影響,家長觀念轉變,獨生子女增多、不良的家庭環境多。不良的家庭環境主要有三類:一是風暴型家庭。這種家庭大多是父母感情不和,家庭成員互不信任,孩子在不安定的環境里成長,再加上外界復雜又不良的環境影響,孩子就像風暴一樣報復社會,報復他人,最終毀滅自我;二是專制型家庭。這種家庭往往以家長自居,要求孩子惟命是從,對孩子專制壓服,濫施處罰,孩子得不到家庭的絲毫溫暖,沒有自由民主氣氛,孩子的個性以及愛好皆被扼殺,這樣即使天資聰明也不被允許發揮便會導致一事無成;三是放任型家庭。這種家庭往往是父母一方外出,一方忙于家務勞動和種地,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或是家庭成員有不良習慣(如賭博、酗酒等),疏忽了孩子,使孩子成為了“流浪者”,放任自由,缺乏正確引導。
2、家庭結構的變遷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離婚率上升,離異家庭子女有所增加,也由于交通事故、意外事件的頻繁發生等原因,單親家庭增多,這些家庭子女由于缺乏親情關懷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產生一些問題,一是任性、自私、冷漠的性格,缺乏同情心,叛逆心理重,常有違規違紀甚至違法現象;二是性格怪癖,不與人交往,合作意識差,合作能力低。三是無上進心,道德品德較差。四是學習成績低下,作業普遍完成差,學習缺乏積極性。五是由家庭無稱職監護人或無監護人,學校和家庭無法溝通,學生厭學情緒日趨嚴重,直接影響成績下降,產生流失或輟學現象。
3、家長素質的適應性
農村家庭教育存在誤區,阻礙孩子成長。教育誤區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1)教育方法不正確、不科學、重撫養、輕教育、重分數、輕能力、重時間、輕效率等現象依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家長不以身作則,教育孩子言行不一,自身修養差很難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2)家庭教育觀念滯后。有些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老師都教不好,家長能有啥辦法?有的家長甚至不懂家教,認為“樹大自然直”,當時爹媽都沒怎么管我,不也長這么大了,對家教放任自流。
(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孩子期望過高,不能從孩子的天資、年齡、學習基礎、有無興趣特長等實際出發,僅憑主觀愿望對孩子提出難以實現的要求,致使孩子壓力過大,學習不好,過不開心。
(4)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有的家長從來不與學校聯系,不參加家長會,不過問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家長不知孩子在校的學校情況,老師也不知學生在家的復習情況,老師與家長都不知道孩子的具體情況,又如何對學生因材施教呢?
二、農村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心理的影響
小學生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群體,正處于生理、心理迅速發育的關鍵時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在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上,心理健康被定義為:“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到最佳的狀態”。那么在農村家庭教育下,小學生的心理到底是怎樣的呢?
1、單親家庭的孩子比同齡有完整家庭的孩子早懂事,早當家,但她們由于受家庭的影響,往往比較自卑,膽怯,內向。獨身子女往往是家里的霸道王子、掌上明珠,在他們身上不難發現自私,高傲,獨來獨往的心理特征。像父母外出務工維持生計的家庭孩子雖能吃苦耐勞,艱苦學習,但他們內心自認低人一等也能明顯表露。不良的家庭環境教育對學生的心靈更是造成無法抹去的烙印,對孩子專制壓服,濫施處罰,日積月累中,學生的逆反心理日趨嚴重,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傷害孩子自己,同時也可能對周圍的人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2、“留守孩子”大多由隔代撫養或寄宿在學校,致使學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實際教育過程中遇到了“四難”:一是溺愛放縱,教育難;二是缺乏管護,安全難;三是隔代管教,監護難;四是管理脫節,磨合難。可見,“留守孩子”現象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由此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了教育的一個新的難題。他們生活在角落里,感受不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感受不到社會的飛速發展,這樣的自閉,格格不入對孩子的終身發展是根本沒有好處的。
3、社會貧富差距的拉大使一部分學生長期生活在心理壓抑之中,眾所周知,農村都是相對貧窮的,小學生往往產生自卑心理。如果沒有人及時引導小學生的心理的話,那么其心理問題只會日趨嚴重,嚴重到其心理自信不能正常建立。
三、關于當前農村家庭教育的對策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家庭物質文化生活狀況的改善,許多家長普遍提高了對孩子的期望值,凸顯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但縱觀農村家庭教育的狀況,卻不容樂觀,需要我們深思去解決問題。
1、提高農村家庭家長教育能力
家長教育能力低對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沒有促進作用,為了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這就要求引領家長轉變教育觀念,理解科學的小學教育。家長要轉變對孩子學習、生活、發展的認識,而一個健康的心理是孩子學習好,生活好,發展好的根本保證。家長要投入精力,要有毅力“研究”孩子的心性,提高對孩子的教育能力。
2、提高家長的文化知識水平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的榜樣作用是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因素。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提高家長的文化水平,增強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圍,可以優化家庭教育的外部環境,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極為有用。
3、提高家長的文化素質是搞好農村家庭教育的根本
作為基層教育管理部門,應從提高家長的認識,轉變觀念入手,鼓勵農村家長掌握一些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教育方式從傳統家庭向學習型家庭轉變,學習方式從家長權威向親子共學轉變。同時,利用農閑時間舉辦各類家長培訓,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家庭教育滯后的問題,以此培養出合格的家長,做好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續。
4、積極配合學校教育
家庭與學校只有步調一致,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各盡其職,才能使孩子受到全方位的教育熏陶。因此在家長沒有意識到兩者配合協調的重要性時,學校有責任主動和家長聯絡,諸如通過家長會、家訪、電話交流等方式與家長交流,將學校的教育觀念帶給學生家長,以共同完成對孩子的教育。
5、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須了解孩子
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起心靈的橋梁,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家長應放手讓孩子接觸社會,包括社會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并給予正確引導,讓孩子增強抵抗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時,家長要重視孩子思想素質、心理素質和道德素質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家長必須時刻留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心理行為,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
總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因此,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履行好家長的責任和義務,積極創造有利于孩子身心發展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也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場所。中國教育中家庭因素對孩子成長影響的故事不計其數??鬃訉鹤觽魇趯W習方法,孟子的母親為教育孟子多次搬家,龔自珍從小受到外祖父段玉裁的影響,在文學上造詣很深,這都說明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為此我僅對農村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做粗略的分析,并向社會呼吁:教育在一線的教師及各位家長請給予農村孩子多一點的教育、關心,他們是被遺忘的天使,他們十分渴望教育,希望農村教育能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改進,能得到熱愛教育的人士的支持配合。
由于學生的心理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在此我只能作一個相當膚淺的分析,希望由此引起更多人的熱忱關注。我們不能只關注孩子是不是吃的飽,穿的暖,身體有沒有病,而是應該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農村的小學生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我們不希望他們產生一些心理上的問題而不能開心的過好這一生!
參考文獻:
[1]康文榮.農村家庭環境調查與分析.
[2]許晶敏,楊皓.家庭教育誤區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甘肅高師學報.2000(06)
[3]郭曉飛.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調查與思考[J].教育探索.2005(11).
[4]陳定灣,何凡,劉碧瑤.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家庭環境特征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7(09).
[5]胡立平.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對策[J].教育革新.2007(01).
[6]安金玲.論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文學教育(下).2008(01).
[7]馬梁紅,藍瓊麗,田昕.家庭環境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